CN1911679A -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1679A
CN1911679A CNA2006101088373A CN200610108837A CN1911679A CN 1911679 A CN1911679 A CN 1911679A CN A2006101088373 A CNA2006101088373 A CN A2006101088373A CN 200610108837 A CN200610108837 A CN 200610108837A CN 1911679 A CN1911679 A CN 1911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laser beam
recording medium
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88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6706C (zh
Inventor
川原真哉
堀田吉彦
新井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11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1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67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670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and modulation of light
    • B41J2/471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and modulation of light using dot sequential main scanning by means of a light deflector, e.g. a rotating polygonal mirr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 B41J2/475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using thermosensitive substrates, e.g. pap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t Sensitive Colour Forming Record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相对热可逆介质、由以高密度进行均匀图像的形成和以短时间进行图像的均匀消除,能够以高速反复形成和能够消除高对比度图像、并且抑制由反复的形成与消除所产生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变差的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包含取决于温度地透明度和色调的任意一个相对可逆地变化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由照射激光束加热、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步骤和相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由照射激光束加热、消除在该热可逆记录介质形成图像的图像消除步骤的至少任意一个;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的至少任意一个中照射的激光束中的、相对该激光束的前进方向大致垂直相交方向的截面中的光强度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是和周边的光照射强度同等以下。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特别地,涉及通过在短时间内形成高密度均匀图像和均匀地消除图像,能够以高速反复地形成和消除高对比度图像的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可适当地用于该图像处理方法的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直到现在,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以下可称之为“记录介质”或“介质”)形成图像和消除图像,是通过使加热源接触介质来加热该介质的接触方式来进行的。通常,为形成图像使用的是热能头,而为图像消除使用的是加热辊、陶瓷加热器等。
[0003]这样的接触式记录方法有以下优点:在记录介质是诸如膜或纸等柔软材料时,通过使用压板等将介质均匀地压在加热源上,即能够进行均匀的图像形成和消除,并且,通过使用现有的热敏纸用的打印机零件,便有可能廉价地制造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消除装置。
[0004]但是,在记录介质内嵌有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4-265247号公报和特开2004-265249号公报所描述的RF-ID标签等时,介质的厚度变厚,柔顺性下降,且为了均匀地压在加热源上就必须有高的压力。另外,在介质表面已产生凹凸,使用热能头等来形成和消除图像变得困难。而且,由于在RF-ID标签上进行储存信息的读取和盖写是从一定距离外以非接触方式进行的,对于热可逆记录介质来说,已经出现了从一定距离外进行图像盖写的要求。
[0005]在此情况下,当记录介质的表面产生凹凸时,可能可以考虑采用利用了激光的方法,或者从一定距离外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和消除这样的方法。
[0006]使用激光来记录和消除若干图案的现有技术的典型例子,包括诸如CD-RW和DVD-RW等的光盘。在这些光盘上,通过因在诸如Te、Se、In、Ag等无机材料中的结晶状态和非结晶状态之间的变化所产生的光反射性的差异,来形成作为储存信息的图案。结晶状态和非结晶状态之间的变化,是由材料被激光照射熔化后的冷却速度的差异引起的。
[0007]另一方面,热可逆记录介质通过加热介质的加热温度的差异来显示出显色(color developing)和消色(color erasing)之间的变化。换句话说,对于图像形成和图像消除,有必要以相似的方式将材料加热到熔化温度,并通过控制此后在上述光盘中的冷却速度来形成图案。但对于热可逆记录介质来说,图像形成和图像消除是由介质被激光照射加热(而不是此后的冷却速度)而达到的温度来决定的。因此,尽管是利用相同的激光照射来形成和消除若干图案,光盘和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过程和机理是完全不同的。
[0008]即使光盘的结晶状态和非结晶状态之间在光反射性方面的差异,对于通过激光照射以电子方式来检测反射性差异来说是充分的,但是这种差异对于目视来说是微弱可见的,并且是相当不充分的。
[0009]从一定距离外,或者当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表面产生凹凸的时候,利用激光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和消除图像的方法,举例来说,描述于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0-136022号公报中。这是通过利用用于物流线(physical distribution lines)的输送容器上的可逆性热敏记录介质,来执行非接触记录的方法,并且公开了通过使用激光来执行写入,和通过使用热风、热水、红外线加热器等执行消除。
[0010]使用激光的打印和记录方法,例如公开于日本专利(JP-B)第3350836号公报、第3446316号公报、JP-A特开2002-347272号公报和特开2004-195751号公报中。
[0011]在JP-B第3350836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是一种改进的图像记录和消除方法,其包括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配置光热转换片之后,通过对该光热转换片照射激光束所产生的热,在该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的形成和消除其中任一个。并且在其说明书中公开了通过控制激光束的照射条件,可能执行图像的形成和消除二者。换句话说,其公开了,通过控制光照射时间、照射光强、焦点和光强分布中的至少一个,将加热温度控制为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第一特定温度和第二特定温度,或者通过使加热后的冷却速度变化,进行全部或部分地形成和消除图像。
[0012]在上述专利第3446316号公报中,公开了使用2个激光束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利用其中一个光束作为椭圆形和长圆形激光来进行消除,且通过利用另一个光束作为圆形激光进行记录;公开了利用2个激光结合的记录方法,以及使用2个变形激光的每一种结合的记录方法。通过这些使用2个激光的方法,可以实现比使用1个激光记录更高密度的图像记录。
[0013]而且公开了在激光记录时和消除期间,通过利用一个反射镜的两面,由光路差和反射镜形状的差异使激光束的光束形状改变的技术。通过这一方法,便可能通过简单的光学系统来改变光斑的大小或者散焦。
[0014]此外,在JP-A特开2004-195751号公报中还公开了,通过将标记形式的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激光吸收率设定为50%或更高、将打印期间的照射能量设定为5.0mJ/mm2到15.0mJ/mm2、及把激光吸收率和打印照射能量之积设定为3.0mJ/mm2到14.0mJ/mm2且将消除期间的激光吸收率和打印照射能量之积设置成1.1倍到3.0倍,可以实质上完全消除消除后的残余图像。
[0015]相反,在JP-A特开2003-246144号公报中提出了利用激光的消除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利用激光束的能量、激光束的照射时间和扫描速度(脉冲宽度被设定为那些激光记录的25%或更高以及65%或更低),来实现在可逆性热敏记录介质上记录高耐久性清晰对比度图像。
[0016]尽管通过上述方法,能够进行激光打印和消除,但因为在打印期间不进行激光控制,所以在记录时,在线条相互重叠处,会产生局部热损坏的问题,或者在记录固态图(solid images)时,产生显色密度下降的问题。
[001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JP-A特开2003-127446号公报和JP-A特开2004-345273号公报中公开了控制打印能量的方法。
[0018]在JP-A特开2003-127446号公报中公开的是,通过降低能量来打印重叠记录点(上述能量是添加到其中每一个绘制点的激光照射受控以打印重叠记录点或通过折回来进行打印的区域的能量),或者通过以特定间隔降低用于直线打印的能量来减少局部热损坏,进而防止可逆性热敏记录介质的恶化。
[0019]此外,在JP-A特开2004-345273号公报中,对应于在激光绘图时转折点(bending point)的角度R,使得照射能量乘以下式|cos0.5R|k(0.3<k<4=,来减少能量。通过这样的操作,在激光记录期间,即可防止多余能量添加到线画重叠部分,从而能够减少介质恶化,或维持对比度而无需过分降低能量。
[0020]同样,在特开2004-1264号公报中提出了防止显色密度下降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垂直扫描的点对齐间距被设置成显色光束半径的2倍或更高,以使其等于或小于消色半径和显色光束半径之和,从而消除显色密度的下降和消除痕迹的发生,进而防止在用激光进行重写时已经记录的图像被消除。
[0021]如上所述,在上述方法中,已经作出努力,通过激光记录时的重叠,防止对热可逆记录介质添加过多能量。但是,如果使用高输出激光反复进行高密度打印和均匀消除,就不仅在激光绘图区域产生重叠,而且,甚至在线性图像区域中也会出现热可逆记录介质慢慢恶化的现象。这是因为照射激光束能量分布成为高斯分布,而中心内的能量过度增加。所记录线性图像的中心被过度地加热,观察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变形痕迹或者气泡的产生,而具有显色和消色特性的材料本身,在对应于被加热到高温的激光束中心的区域内被热分解,从而不能展现出令人满意的性能。因此,不能充分地进行高密度均匀图像的形成和均匀图像的消除,并且即使反复地进行消除/打印操作,上述方法(作为记录几乎不退化的图像的方法)也是不令人满意的。
[0022]而且,当热可逆记录介质和上述RF-ID标签结合,或者贴到散装容器(bulk container)或储存装置时,会在介质表面产生凹凸,使得激光的焦点不一致,并且当过多的能量被添加在热可逆介质上时或者当添加实施消除的能量时,介质的温度可能上升到显色温度,或者相反,由于不充分的消除而产生残余物。
[0023]此外,即使其不能盖写,但在金属和塑料上直接记录批号和型号的所谓激光标记的方法是公知的。该激光标记是通过利用激光能量熔化或分解金属和塑料,从而在金属和塑料的表面上擦出或留下标记来形成图像。对于上述方法来说,必须要聚焦激光,并增加激光照射中心内的能量。
[0024]但是,当与通常的激光标记类似地,通过聚焦激光,在热可逆记录介质(其中透明度或色调由于热而可逆地变化)上形成图像时,激光照射的中心内的温度上升过高,并且当反复形成和消除图像时,被重复区域就恶化,从而降低了反复次数。并且,当激光照射能量下降,使中心的温度不上升时,图像尺寸变小从而导致图像对比度下降,或者图像形成时间延长。
发明内容
[002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能够适当地用于该图像处理方法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处理方法能够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通过在短时间内形成高密度均匀图像和均匀消除图像,以高速重复地形成和消除高对比度图像,并且其中由于反复的形成与消除而产生的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得到了抑制。
[0026]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方面,包括通过对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激光束照射加热而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步骤,以及通过加热来消除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消除步骤,上述这两步骤中的至少任一个;而且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和上述图像消除步骤其中至少任一个之中,在大致垂直于所照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中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
[0027]在该图像处理方法中,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和上述图像消除步骤其中至少任一个中,在上述光强分布中的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上述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激光束,被照射在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因为这一原因,和使用现有的高斯分布激光束的情况不同,由反复形成和消除图像所引起的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受到了抑制,并且形成了高对比度的图像而图像的尺寸没有变小。
[0028]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二方面包括上述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消除步骤其中至少任一个,其中所述图像消除步骤包括在通过扫描上述激光束来消除在第一图像消除区域中的图像之后,消除与该第一图像消除区域相邻接的第二图像消除区域中的图像,并且激光束的照射位置和上述第一图像消除区域以及激光束的照射位置和上述第二图像消除区域之间的距离,是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的1/12到1/4。
[0029]在该图像处理方法中的图像消除步骤中,照射激光束的方式使得,激光束的照射位置和上述第一图像消除区域以及激光束的照射位置和上述第二图像消除区域之间的距离,是用于消除位于所述第一图像消除区域和第二图像消除区域中的图像的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的1/12到1/4,在所述第一图像消除区域和第二图像消除区域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中是彼此相邻的。结果,在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在短时间内即被均匀地消除。
[0030]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三方面包括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消除步骤其中至少任一个,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该热可逆记录介质至少包含树脂和有机低分子材料,并且透明度和色调其中任一个取决于温度而可逆地变化,而在所述图像消除步骤中,消除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并且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包括,在通过扫描上述激光束在第一图像形成区域形成图像后,在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相邻接的第二图像形成区域形成图像,而且所述激光束被照射到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区域,从而在上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中的上述有机低分子材料熔化之后,结晶之前,与部分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相重叠。
[0031]在该图像处理方法的图像形成步骤中,所述激光束被照射到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区域,从而在上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中的上述有机低分子材料在熔化之后,结晶之前,与部分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重叠。结果,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中形成的图像,在上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中的激光束照射区域与上述第二图像形成区域中的激光束照射区域的重叠区域(边界部分)中没有被消除,从而得到高对比度的均匀且合适的图像。
[0032]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是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激光束照射部件和在所述激光束照射部件的表面上的激光束强度调节部件,激光束从所述激光束照射部件被照射出来,且所述激光束强度调节部件被配置以改变所述激光束的照射强度。
[0033]在该图像处理装置中,激光束是从上述激光束照射部件射出的。通过所述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使从上述激光束照射部件射出的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变化。结果,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通过使用光照射强度经过上述调整的激光束,在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可以有效地抑制由反复形成和消除图像所引起的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
附图说明
[0034]图1A是一个示意图,其展示了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正交截面的光强分布中的“中心”和“周边”的示例性的光照射强度。
[0035]图1B是一个示意图,其展示了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所用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光强分布中的“中心”和“周边”的示例性的光照射强度。
[0036]图1C是一个示意图,其展示了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所用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光强分布中的“中心”和“周边”的示例性的光照射强度。
[0037]图1D是一个示意图,其展示了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正交截面的光强分布中的”中心”和”周边”的示例性的光照射强度。
[0038]图1E是一个示意图,其展示了在普通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光强分布(高斯分布)中的“中心”和“周边”的光照射强度。
[0039]图2A是一个用于描述光强分布是高斯分布的激光束的斑点直径的示意图。
[0040]图2B是一个用于描述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所用的激光束的点直径的示意图。
[0041]图3A是一个展示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清晰和白浊特性的图表。
[0042]图3B是一个示意图,其展示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透明状态和白浊状态之间的变化机理。
[0043]图4A是一个展示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显色和消色特性的图表。
[0044]图4B是一个示意图,其展示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显色和消色之间的变化机理。
[0045]图5是一个展示示例性RF-ID标签的示意图。
[0046]图6A是一个示意图,其展示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一个示例性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
[0047]图6B是一个示意图,其展示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的一个示例性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
[0048]图7是一个展示本发明的示例性图像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0049]图8是一个示意图,其展示了在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步骤中使用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的光强分布。
[0050]图9是一个示意图,其展示了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5中的图像形成步骤中使用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的光强分布。
[0051]图10是一个示意图,其展示了在实施例1的图像消除步骤和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步骤中使用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的光强分布。
[0052]图11是一个示意图,其展示了在比较性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步骤中使用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的光强分布(高斯分布)。
[0053]图12是一个展示在实施例9中的图像消除之后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照片。
[0054]图13是一个展示在比较性实施例4中的图像消除之后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照片。
[0055]图14是一个展示在实施例18中形成的交叉条纹图像的交点的照片。
[0056]图15是一个展示在比较性实施例5中形成的交叉线性图像的交点的照片。
[0057]图16是一个展示在实施例1中的图像消除时间和激光束照射位置距离(相对斑点直径比)之间关系的图表。
[0058]图17是一个展示在实验性实施例2中的图像消除时间和激光束照射斑点直径之间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处理方法)
[0059]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消除步骤其中至少任一个,并且根据需要进一步包括其它步骤。
[0060]本发明的上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其中任一方面:执行图像形成和消除两者的方面,只执行图像形成的方面,以及只执行图像消除的方面。
<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消除步骤>
[0061]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上述图像形成步骤,是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步骤,其中,取决于通过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进行激光束照射加热而引起的温度,使得透明度和色调其中任一个可逆地变化。
[0062]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上述图像消除步骤,是通过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进行激光束照射加热,消除在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的步骤。
[0063]通过激光束照射加热,可以执行图像的形成和消除,而不接触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
[0064]通常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当再次使用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时,首先进行图像更新(图像消除步骤),然后,在图像形成步骤中形成图像。但是图像的形成和消除的顺序不限于以上所述,并且可在图像形成步骤中形成图像之后,在图像消除步骤中消除图像。
[0065]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方面中,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消除步骤至少其中任一步骤中,在大致垂直于所照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
[0066]此外,本发明的上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二方面中,图像消除步骤包括通过扫描激光束,消除在第一图像消除区域中的图像之后,消除与该第一图像消除区域相邻接的在第二图像消除区域中的图像;并且激光束照射位置和第一图像消除区域之间,以及激光束照射位置和第二图像消除区域之间的间距,是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的1/12到1/4。
[0067]而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三方面中,热可逆记录介质至少含有树脂和有机低分子材料,并且图像形成步骤包括通过扫描激光束,在第一图像形成区域形成图像之后,在与该第一图像形成区域相邻接的第二图像形成区域中形成图像。并且激光束被照射到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区域,以便在上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中的有机低分子材料在熔化之后,结晶之前,与部分第一图像形成区域重叠。
-第一方面-
[0068]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方面中,激光束被照射到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方式,使得在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和上述图像消除步骤其中至少任一步骤中,在大致垂直于所照射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以下可称为“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正交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
[0069]通常,在通过使用激光来形成一些类型图案时,激光束前进方向的正交截面的光强分布是高斯分布,并且相比周边,光照射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极高。当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照射该高斯分布激光束时,在中心处温度即过度上升,如果反复形成和消除图像,被照射部分就会恶化,并且会降低反复次数。而且,当使激光束的照射能量下降,从而不使中心的温度上升到可以造成恶化的程度时,图像的尺寸就变小,并且产生图像对比度下降和图像形成时间延长的问题。
[0070]于是,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和上述图像消除步骤的至少任一步骤中,在所照射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正交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被设置为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从而在抑制因反复形成和消除图像而引起热可逆记录介质恶化并在不减小图像大小的条件下维持图像对比度的同时,实现反复耐久性的提高。
[0070A]此外,如果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和上述图像消除步骤的至少任一步骤中,在垂直于所照射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将是令人满意的。当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时,在上述图像消除步骤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却并不一定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并且还可使用激光束以外的热源。当通过照射激光束来加热所述记录介质并且在短时间内消除信息时,优选通过以热源加热来进行消除,上述热源例如为红外灯、加热辊(heat roller)、烫印(hot stamp)、干燥器等等,这是因为通过扫描一个激光束来照射整个预定区域会耗费时间。而且,当热可逆记录介质被附着到泡沫聚苯乙烯盒(这种盒在物流线中被用作运送容器)时,优选通过照射激光束仅仅局部加热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来消除上述信息,以便避免泡沫聚苯乙烯盒因加热而熔化。
[0070B]当在上述图像消除步骤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时,则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并不一定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而且可以使用激光束以外的热源,举例来说,如热能头。
[在光强分布中的中心和周边]
[0071]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截面的光强分布中的“中心”,指的是这样的区域:对表示该光强分布的曲线求二次微分,从而产生两个向下凸出的最大峰顶(peak top),所述区域便对应于这两个峰顶所夹着的范围,而“周边”则指的是这样的区域:其对应于上述“中心”以外的范围。
[0072]“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相应地定义为,在中心的光强分布是以曲线表示时,它的峰顶,在光强分布曲线的形状上凸时,是在峰顶处的光照射强度,在光强分布曲线的形状下凸时,则是在峰底处的光照射强度。而且,当所述光强分布曲线具有上凸和下凸两种形状时,它被定义为这样一个峰顶的光照射强度:此峰顶的位置在中心内较靠近中心。
[0073]此外,在中心的光强分布是以直线表示时,它被定义为该直线的最高部分的光照射强度,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该光照射强度优选在中心内为常量(即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是以水平线表示的)。
[0074]同时,“周边的光照射强度”,被定义为当上述周边内的光照射强度是以曲线或直线表示时,其最高部分的光照射强度。
[0075]在图1A到图1E中展示了在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正交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和“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例子。同时,在图1A到图1E中的每一个曲线,从上侧开始,分别是表示光强分布的曲线、微分曲线(X’)(此曲线是表示光强分布的一次微分的曲线)、和微分曲线(X”)(此曲线是表示光强分布二次微分的曲线)。
[0076]图1A到图1D展示在本发明的上述图像处理方法中所使用的激光束的光强分布,而且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上述周边的光照射强度。
[0077]同时,图1E展示通常的激光束的光强分布,此光强分布为高斯分布,而且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相比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其强度极强。
[0078]至于在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正交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和周边之间的光照射强度的关系,中心的光照射强度需要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所谓等于或小于,指的是它是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1.05倍或以下,并且其优选为1.03倍或以下,而更优选则为1.0倍或以下,而且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最优选是比周边的光照射强度小,也就是说,小于1.0倍。
[0079]当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是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1.05倍或以下时,可以抑制在中心的温度上升引起的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恶化。
[0080]相反,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的下限不受特别限制,而且可以相应地调整。但它优选是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0.1倍或以上,且更优选是0.3倍或以上。
[0081]当中心的光照射强度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0.1倍时,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的温度就不会充分上升,而且相比于周边,中心的图像密度将会下降,或不能被充分消除。
[0082]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器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选自公知的激光器,而例子包括CO2激光器、YAG激光器、光纤激光器、激光二极管(LD)等。
[0083]当所述激光束,举例来说,是从激光二极管、YAG激光器等射出的并且具有近红外区域波长的时候,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正交截面的光强分布,可通过利用使用CCD等的激光光束分析仪(laserbeam profiler)来执行。此外,当激光束从CO2激光器射出的并且具有远红外区域波长的时候,因为不能使用上述CCD,可以使用光束分离器和功率计、采用高灵敏度热电式照相机(pyroelectric camera)的大功率光束分析器等等的组合。
[0084]改变上述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正交截面的光强分布,使之从上述高斯分布改变为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方法,不受特别的限制,而是可相应选择的。可以适当地使用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
[0085]所述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的优选实施例包括透镜、滤光器及遮片等。具体地说,光谱仪(kaleidoscope)、积分器(integrater)、光束均匀器以及非球面光束成形机(强度转换透镜和相位校正透镜的组合)等是优选的。此外,当使用滤光器及遮片等器件时,可通过物理地切割上述激光束的中心来调整光照射强度。
[0086]此外,通过使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上述透镜之间的距离从调焦距离偏离,也能够调整光照射强度,另外,通过激光二极管、YAG激光器及类似器件的光纤偶合,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光照射强度的调整。
[0087]同时,通过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来调节光照射强度的方法,将在后面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说明中详细描述。
-第二方面-
[0088]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二方面中,图像消除步骤包括,在通过扫描激光束消除在第一图像消除区域的图像后,消除与该第一图像消除区域相邻接的第二图像消除区域的图像;而且激光束照射位置和第一图像消除区域以及激光束照射位置和第二图像消除区域之间的距离,是激光束照射斑点直径的1/12到1/4。
[0089]由于激光束照射位置的间距变得更小,被照射区域被加热到均匀温度,并且可以均匀地消除图像,但是,如果要消除在广泛范围内形成的图像,它是费时的。相反,当上述激光束照射位置的间距变得更大时,就变得能够消除在广泛范围内形成的图像,所以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这些图像,但是,如果上述激光束照射位置的间距变得过大,加热就变得不均匀,并且会产生消除缺陷。
[0090]在这一方面,因为彼此邻接的上述激光束照射位置和第一图像消除区域以及激光束照射位置和第二图像消除区域之间的距离,是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的1/12到1/4,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图像均匀地消除。
[照射斑点直径]
[0091]通常,激光的输出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正交截面的光强分布是近似的高斯分布(高斯光束的光强分布),并且高斯光束的特征是:前进方向的正交截面的光强分布的形状,与光束的发射位置无关,是相同的形状。该光强分布由下述公式(1)表示,且直径(该直径是中心强度的1/e2)被称为照射斑点直径(或斑点尺寸、光束直径等等),如图2A所示,在该照射斑点直径内含有全部光量的86.5%。但是,在具有如图2B所示光强分布的上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方面中,含有全部光量的86.5%的直径,而不是为中心强度的1/e2的直径,被定义为照射斑点直径。
I=2P/πw2·exp(-2r2/w2)……公式1
[0092]上述公式1中,r表示距激光中心的距离,w表示激光束的直径(中心强度的1/e2),而P表示激光功率。
[0093]上述激光束照射位置和第一图像消除区域以及激光束照射位置和第二图像消除区域之间的距离,只要它们是上述激光束照射斑点直径的1/12到1/4,就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可相应地调整。但下限优选为1/10或以上,且更优选为1/8或以上。上限优选为1/5或以下。
[0094]控制上述激光束照射位置和图像消除区域之间距离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制,而且可相应地选择。实施例包括用于控制后述的电流计之一被激活的控制间距的方法。
[0095]在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透明度取决于温度而可逆地变化时,图像消除之后图像消除区域的图像密度优选是1.60或以上,这例如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来测定,并且在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色调取决于温度而可逆地变化时,其优选是0.09或以下。在此情况下,发现图像被完全消除。同时,在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透明度可逆地变化的方面中,在背面放置黑纸(O.D.2.0)来进行测定。
[0096]在上述图像消除步骤中的激光束照射斑点直径,优选是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激光束照射斑点直径的1.2到38倍。
[0097]如果在上述图像消除步骤中的激光束照射斑点直径,相对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激光束照射斑点直径大于38倍,为将区域加热到恒定温度所需的激光输出就变大,并且导致装置的尺寸增加。此外,如果为了将一区域加热到恒定温度而不加大激光输出,因而减慢扫描速度,则要耗费时间来消除图像。
[0098]在上述图像消除步骤中,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是优选的,因为当所述直径变得更大时,在广泛范围内形成的图像可以在短时间内均匀地消除。相对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的下限,更优选是1.5倍或以上,而进一步更优选是2倍或以上,且最优选是3倍或以上。
[0099]上述图像消除步骤中的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的上限,相对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更优选为35倍或以下,且进一步更优选为20倍或以下。
[0100]具体地说,上述图像消除步骤中的激光束照射斑点直径,优选为1.7mm到6.9mm,且更优选为2.0mm到6.0mm。另一方面,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优选为0.18mm到1.5mm。
[0101]使上述图像消除步骤中的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变化为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激光束照射斑点直径的1.2到38倍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可相应选择。实施例包括通过使fθ透镜或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在激光束的照射方向上移动,从而变化用于图像形成和用于图像消除的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的方法;配备有诸如扫描部件、fθ透镜及类似部件的2线路光学系统,通过使用同一个光学共振器来切换光路的方法;使用用于图像形成和用于图像消除的两个记录装置的方法。
[0102]在本发明的上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二方面中,在大致垂直于所照射激光束(此激光束是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消除步骤的至少任一步骤中照射的)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优选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在此情况下,可以抑制由反复形成和消除图像所引起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并且可在保持图像对比度的同时提高反复耐久性。
[0103]此外,因为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是均匀地加热的,所以即使提高激光束的扫描速度,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图像。
[0104]同时,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和周边的光照射强度之间关系的细节如上所述。
-第3方面-
[0105]在本发明的上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三方面中,上述热可逆记录介质至少含有树脂和有机低分子材料,并且上述图像形成步骤包括通过在第一图像形成区域中形成图像之后,在与该第一图像形成区域相邻接的第二图像形成区域中形成图像。并且激光束被照射到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区域的方式,使得被置于第一图像形成区域中的上述有机低分子材料在结晶之前,熔化之后,与该第一图像形成区域的一部分重叠。
[0106]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通过扫描激光束来形成图像,而且必须形成比通过一次扫描能够形成的线宽还粗的线宽的时候,在与通过第一次扫描所形成的线相邻接的区域,必须扫描激光束两次或更多次。此时,当在与第一次扫描所形成的图像相邻接的区域进行第二次扫描时,就在第一次扫描斑点和第二次扫描斑点之间产生比图像形成温度还低的图像消除温度区域,并产生这样的问题:在第一次扫描中所形成的一部分图像被消除,进而导致图像均匀性和图像密度下降。这已经是通过温度差异来执行图像的形成和消除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原理性的问题。
[0107]在此情况下,进行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显色和消色机理的专门研究,而结果发现,当通过第一次扫描,照射激光束从而形成图像,并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以熔化可逆性热敏记录层(记录层)中的有机低分子材料,而且随后在有机低分子材料结晶之前,通过第二次扫描,对与第一次扫描所形成的图像相邻接的区域照射激光束的时候,在通过第一次扫描和第二次扫描所产生的激光束照射区域的边界部分中,通过第一次扫描而形成的图像没有被消除,因此能够得到高密度、均匀且合适的图像,并由此完成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三方面。
<图像形成和消除机理>
[0108]对于上述图像形成和消除机理,有一个方面,其中取决于温度,透明度是可逆地变化的,还有一个方面,其中取决于温度,色调是可逆地变化的。
[0109]在透明度可逆地变化的方面中,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有机低分子在树脂中是颗粒形式散布的,并且透明度取决于温度而可逆地变化为透明状态和白浊状态。
[0110]对于透明度中变化的观测,来自下述现象。即,(1)在透明状态中,由于分布在树脂基材中的有机低分子材料的颗粒和树脂基材没有间隙地密切附着,并且,因为在所述颗粒内部也不存在气隙,所以,从一边入射的光无散射地传输至另一侧,而且它看来象是透明的。(2)另一方面,在白浊状态中,由于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的颗粒是以有机低分子材料的微细结晶形式形成的,在结晶的界面或所述颗粒和树脂基材的界面之间产生间隙(气隙),所以从一边入射的光在所述气隙和结晶的界面或所述气隙和树脂的界面中折射和散射,因此它看来象是白的。
[0111]首先,在图3A中示出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透明度转换曲线的一个例子,该热可逆记录介质包含可逆性热敏记录层(此后可称为“记录层),在该层中,有机低分子材料散布在树脂中。
[0112]例如,所述记录层在T0或以下的室温中处于白浊不透明状态(A)。当该层被加热时,它就逐渐地在温度T1变成透明,当加热到温度T2到T3时就变成透明(B),并且即使其从透明(B)状态,再返回T0或以下的室温,它仍然保持透明(D)。这被认为是因为在温度T1附近,树脂开始软化,并且随着软化过程,树脂收缩,从而使树脂和有机低分子材料颗粒之间的界面或颗粒内的气隙减少,并且透明度逐渐上升。在温度T2到T3,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处于半熔化状态,并且通过有机低分子材料填入残余气隙而变成透明,并且当它与残留籽晶(seed crystal)一起被冷却时,它是以较高温度结晶的。因为此时树脂还处于软化状态,所以,树脂与结晶相关地随着颗粒的体积变化,并且不产生气隙,从而保持透明状态。
[0113]当所述记录层被进一步加热到T4或以上温度时,它就变成半透明状态(C),这是一种介于最大透明度和最大不透明度之间的中间状态。当降低温度时,它就返回到最初的白浊不透明状态(A),而不再返回其透明状态。这被认为是因为有机低分子材料在温度T4或以上条件下完全熔化后,所述记录层处于过冷却状态,并且在比T0稍高的温度结晶,而树脂无法与结晶相关地随着颗粒的体积变化,从而产生气隙。
[0114]但是,在如图3A所示的温度-透明度转换曲线中,每一个状态的透明度可以对应于树脂和有机低分子材料等的类型而变化。
[0115]另外,在图3B中展示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透明度变化机理,其中透明状态和白浊状态是通过热而可逆地变化的。
[0116]在图3B中展示了,取出一个长链低分子颗粒及其周围的高分子,而随着相关的加热和冷却,气隙的产生和消失。在白浊状态(A)中,在高分子和低分子颗粒之间(或颗粒内部)产生气隙,而且处于光散射状态。当将其加热至高于高分子的软化点(Ts)时,空间就减少,并且透明度增加。当其进一步被加热至接近低分子颗粒的熔点(Tm)时,一部分低分子颗粒就熔化,因为熔化的低分子颗粒的体积膨胀,所以,气隙中就充满所述低分子颗粒从而消失,并成为透明状态(B)。当从此时冷却时,低分子颗粒在熔点之下结晶,不出现气隙,并且即使在室温也保持透明状态(D)。
[0117]然后当其被加热到所述低分子颗粒的熔点以上时,在熔化的低分子颗粒和周围的高分子之间在折射率方面产生差异,而且它变成半透明状态(C)。当其从此被冷却到室温时,由于过冷却现象,所述低分子颗粒在高分子的软化点以下结晶,并且因为此时高分子处于玻璃状态或透明状态,周围的高分子无法与低分子颗粒结晶相关地随之体积减少,从而产生气隙并返回原来的白浊状态(A)。
[0118]如上所述,可认为它处于白浊状态,因为有机低分子材料处于熔化状态,在有机低分子材料结晶之前,即使它被加热到图像消除温度,它也是过冷却的,树脂无法与有机低分子材料结晶相关地随体积变化而产生气隙。
[0119]在其中色调取决于温度而可逆地变化的方面中,熔化前的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是隐色体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或以下称为“显色剂”),而且,在熔化后、结晶前的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是隐色体染料和显色剂,色调通过热而可逆地在透明状态和显色状态之间变化。
[0120]在图4A中示出了,在具有含有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显色剂的树脂的可逆性热敏记录层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中,温度-显色密度变化曲线的一个例子。在图4B中示出了,通过热而透明状态和显色状态可逆地变化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显色和消色机理。
[0121]首先,处于消色状态(A)的所述记录层被加热,在熔化温度T1,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显色剂熔化并混合,并且颜色被显影出来,而且所述记录层处于熔化显色状态(B)。当其从熔化显色状态(B)快速冷却时,它可以在处于显色状态的同时降低至室温,而且显色状态被稳定至一个固定的显色状态(C)。是否得到该显色状态,取决于从熔化状态降温的速度,并且当其逐渐冷却时,在冷却步骤中产生消色,且其恢复到原始消色状态(A)或比通过快速冷却而产生的显色状态(C)密度相对更低的状态。相反,当记录层从显色状态(C)再次加热升温,则在比显色温度(从D到E)更低的温度T2处产生消色,并且当其从这种状态降温时,记录层就返回其原始状态,即消色状态(A)。
[0122]从熔化状态快速冷却而得到的显色状态(C),是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显色剂混合的状态,混合的方式使得分子能够彼此接触从而引发反应,并且其经常处于固体状态。这种状态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在该状态中,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显色剂的熔化混合物(显色混合物)结晶,以保持显色状态,并且可认为通过形成这种结构而使得显色稳定化。另一方面,消色状态是其中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显色剂处于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的状态。该状态是这样一种状态:其中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分子聚集从而形成畴(domain)或者处于结晶状态,而且隐色体染料和显色剂被认为是通过凝集或结晶而分离的,并处于稳定的状态。在大多场合,由于两者这样地状态分离,以及所述显色剂的结晶,可以产生更完全的消色。
[0123]同时,聚集结构在T2变化,并且在由于从熔化状态缓慢冷却及由于从显色状态升温而消色时,出现显色剂的相分离或结晶。
[0124]如上所述,在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显色剂所形成的显色混合物结晶之前,当记录层被加热到图像消除温度时,阻止了隐色体染料和显色剂之间的分离,而结果被认为是保持了显色状态。
[0125]在第一图像形成区域中的激光束照射和在第二图像形成区域中的激光束照射之间的间隔(时间间隔)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根据有机低分子材料的种类选择,并且优选为60秒钟或以下,更优选为10秒钟或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秒钟或以下,且最优选为0.1秒钟或以下。
[0126]当所述间隔(时间间隔)大于60秒钟时,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就结晶,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形成的图像和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区域形成的图像之间的边界部分,出现低图像密度区域,并且可能得不到均匀的图像。
[0127]确认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在结晶前熔化的状态的方法和测定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从熔化后直到结晶为止所用时间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例如,这些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实现:形成线性图像,并且在预定时间后,形成另一线性图像,以便在垂直方向上与第一线性图像重叠,并且随后确定这些交叉点是否已经被消除。当这些交叉点已经被消除时,即可肯定有机低分子材料结晶了。
[0128]其中交叉点被消除的状态被定义成这样一个状态:当由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连续地测定时,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透明度是可逆变化的方面中,包括所述交叉点的线性图像的密度是1.2或以上,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色调是可逆变化的方面中,图像密度是图像密度0.5或以下。同时,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透明度可逆变化的方面中,在背面敷设黑纸(O.D.2.0)进行测定。
[0129]此外,可通过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X线分析来确认结晶。当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结晶时,根据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的种类,可以通过X线分析来检测对应于其独特的结晶结构的散射峰。通过进行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的独立X线分析,可以容易地确认该散射峰的位置。而且,因为同样可能在改变温度的同时通过X线分析装置来执行测量,在加热和熔化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后,可以确认该有机低分子材料的结晶过程。
[0130]所述激光束的扫描速度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并且其优选为300mm/s或以上,更优选为500mm/s或以上,且最优选为700mm/s或以上。
[0131]如果所述扫描速度小于300mm/s,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就结晶,并且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形成的图像和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区域形成的图像的边界部分,出现低图像密度部分,而且图像密度可能是不均匀的。
[0132]所述激光束扫描速度的上限不受特别的限制,而是可相应地调整,并且其优选为20000mm/s或以下,更优选为15000mm/s或以下,而最优选则为10000mm/s或以下。
[0133]当所述扫描速度大于20000mm/s时,可能难以形成均匀的图像。
[0134]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所述第三方面中,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中的至少任一步骤中,在大致垂直于所照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度分布中,优选的是,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在以上方面,因反复形成和消除图像而引起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变差得到了抑制,并且可以在保持图像对比度的同时,使反复耐久性得到提高。
[0135]同时,在大致垂直于所述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度分布中,所述中心的光照射强度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之间的关系的细节如上所述。
[热可逆记录介质]
[0136]用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至少包含支持体和可逆性热敏记录层,还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适当选择的保护层、中间层、下涂布层、背层、光热转换层、粘结层、粘附层、着色层、空气层、反光层等其它的层。这些层中每一个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
-支持体-
[0137]所述支持体的形状、结构、大小等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所述形状的例子包括平板,所述结构的例子包括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并且所述大小可以根据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大小等适当选择。
[0138]所述支持体的材料的例子包括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等。
[0139]所述无机材料的例子包括玻璃、石英、硅、氧化硅、氧化铝、SiO2、金属等。
[0140]所述有机材料的例子包括纸、三乙酸纤维素等的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合成纸、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膜。
[0141]所述无机材料和所述有机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其中,优选有机材料和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膜,且最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0142]优选通过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氧化反应处理(铬酸等)、蚀刻处理、普通粘结处理、防静电处理等来改造支持体表面,以便提高涂布层的粘结性。
[0143]同样优选的是,通过添加白色颜料如氧化钛等,使得支持体成为白色。
[0144]所述支持体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但优选为10μm到2000μm,且更优选为50μm到1000μm。
-可逆性热敏记录层-
[0145]所述可逆性热敏记录层(以下可能称为“记录层”),至少包含一种材料,其中透明度和色调中任一个取决于温度而可逆地变化,并且根据需要还能进一步含有其它成分。
[0146]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个取决于温度而可逆变化的材料,是能够出现因温度变化而可逆地产生可见变化现象的材料,该材料借助于加热温度和加热之后冷却速度的差异,能够可比地变化到显色状态和消色状态。可见变化可以被区分为颜色状态方面的变化和形状方面的变化。该颜色状态方面的变化,例如是由于透射率、反射率、吸收波长、散射度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而且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中,实际上取决于这些变化的组合而产生颜色状态变化。
[0147]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个取决于温度而可逆变化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从公知材料中选择。实施例包括二种以上聚合物的混合材料,这种材料是以其相互溶解状态不同而在透明和白浊之间变化的材料(参照JP-A第61-258853号公报),实施例还包括利用液晶高分子相变的材料(参照JP-A第62-66990号公报),以及处于在比室温高的第一预定温度上的第一色状态,并处于加热至比该第一预定温度还高的第二预定温度后冷却所成的第二色状态的材料等。
[0148]这些材料中,因为温度可以很容易的控制,并且可以得到高对比度,所以且最优选为其颜色状态在第一预定温度和第二预定温度之间变化的材料。
[0149]实施例包括这样的材料:该材料在比室温高的第一预定温度上处于第一色状态,并且在加热至比所述第一预定温度还高的第二预定温度并随后经过冷却即处于第二色状态;以及这样的的材料:其被进一步加热至比所述第二预定温度还高的第三预定温度或以上。
[0150]这些材料的例子包括,在第一预定温度成为透明状态,在第二预定温度成为白浊状态的材料(参照JP-A第55-154198号公报),在第二预定温度显色、在第一预定温度消色的材料(参照JP-A第4-224996号公报、JP-A第4-247985号公报、JP-A第4-267190号公报等),在第一预定温度成为白浊状态,在第二预定温度成为透明状态的材料(参照JP-A第3-169590号公报),在第一预定温度显色为黑、红、蓝等、在第二预定温度消色的材料(参照JP-A第2-188293号公报、JP-A第2-188294号公报等)等。
[0151]在这些材料中,包含树脂基材和分散在该树脂基材料中的诸如高级脂肪酸等有机低分子材料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其优点在于具有相对低的第二预定温度和第一预定温度,并且能够以低能量进行消除和打印。此外,因为显色和消色机理是取决于树脂固化和有机低分子材料结晶的物理变化,所以它具有强耐环境特性。
[0152]而且,因为包含后述的隐色体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的在第二预定温度显色并在第一预定温度消色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可逆地表现出透明状态和显色状态,并在显色状态中显示出黑、蓝、和其它颜色,所以能够得到高对比度图像。
[0153]在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三方面中,在记录层中所使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有机低分子材料(这是一种被分散在树脂基材中的材料,它在第一预定温度成为透明状态,而在第二预定温度成为白浊状态),只要它在记录层中是通过热而从多晶体(multicrystal)变化为单晶体的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通常,熔点与为30℃到200℃的材料是可采用的,而熔点为50℃到150℃的材料是优选的。
[0154]这样的有机低分子材料不受特别的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而实施例包括烷醇、链烷二醇、卤烷醇或卤链烷二醇、烷基胺、链烷、链烯、卤链烷、卤链烯、卤链炔、环烷、环烯、环炔、饱和或不饱和一元或二元羧酸和它们的酯、酰胺或铵盐、饱和或不饱和卤代脂肪酸和它们的酯、酰胺或铵盐、芳基羧酸和这些的酯、酰胺或铵盐、卤代烯丙基羧酸和它们的酯、酰胺或铵盐、硫醇、硫代羧酸和它们的酯、胺或铵盐、硫醇的羧酸酯等。这些可以一种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0155]这些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0到60,更优选为10到38,且最优选为10到30。酯中的醇基部分,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不饱和的,并且可被卤素取代。
[0156]有机低分子材料,在其分子中优选含有选自氧、氮、硫和卤的至少一种类型,诸如-OH、-COOH、-CONH-、-COOR、-NH-、-NH、-S-、-S-S-、-O-、卤原子等。
[0157]更具体地,这些化合物的实施例包括诸如月桂酸、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棕榈酸、硬脂酸、正二十二烷酸、十九烷酸、二十烷酸、油酸等的高级脂肪酸,以及诸如硬脂酸甲酯、硬脂酸十四烷酯、硬脂酸十八烷酯、月硅酸十八烷酯、棕榈酸十四烷酯、山嵛酸十二烷酯等的更高脂肪酸脂。当然,优选高级脂肪酸,更优选具有诸如棕榈酸、硬脂酸、正二十二烷酸、二十四烷酸等碳原子数为16个以上的高级脂肪酸,更加优选具有16到24的碳原子数的高级脂肪酸,作为在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三方面所用的有机低分子材料。
[0158]为了扩大可以将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透明化的温度范围,可以适当组合使用所述的各种有机低分子材料,也可以组合使用该有机低分子材料和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材料。这些,在例如JP-A第63-39378号、JP-A第63-130380号等公报、日本专利申请第63-14754号、JP-B第2615200号等中被公开,但不限定于这些。
[0159]所述树脂基材形成这样的层:其中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是均匀地分散和保持的,并且在最大透明度时对透明度提供影响。因此,树脂基材优选为具有高透明性、机械稳定性、及合适成膜特性的树脂。
[0160]这样的树脂不受特别的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并且实施例包括,诸如聚氯乙稀;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马来酸共聚物、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等的氯乙烯类共聚物;诸如聚偏氯乙烯、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偏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的偏氯乙烯类共聚物;聚酯;聚酰胺;聚丙烯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硅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0161]在所述记录层中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对树脂(树脂基材)的比例,以质量比计,优选为2∶1到1∶16,而更优选为1∶2到1∶8。
[0162]当所述树脂的比例小于2∶1时,可能难于在所述树脂基材中形成保持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的膜,并且当其大于1∶16时,因为所述可能难于使所述记录层不透明,因为有机低分子材料的量少。
[0163]除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和所述树脂外,为了容易地形成透明图像,可以添加高沸点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其它成分。
[0164]高沸点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其实施例包括,磷酸三丁酯、磷酸三-2-乙基己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油酸丁酯、酞酸二甲酯、酞酸二乙酯、酞酸二丁酯、酞酸二庚酯、酞酸二正辛酯、酞酸二-2-乙基己酯、酞酸二异壬酯、酞酸二辛基癸酯、酞酸二异癸酯、酞酸丁基卞酯、己二酸二丁酯、己二酸二正己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壬二酸二-2-乙基己酯、癸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三乙烯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乙酰蓖麻酸甲酯、乙酰蓖麻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等。
[0165]所述表面活性剂和其它成分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其实施例包括,多元醇高级脂肪酸酯;多元醇高级烷基醚;多元醇高级脂肪酸酯、高级醇、高级烷基酚、高级脂肪酸高级烷基胺、高级脂肪酸酰胺、油脂或聚丙二醇的低级链烯烃氧化物加成物;乙炔二醇;高级烷基苯磺酸的Na、Ca、Ba或Mg盐;高级脂肪酸、芳香族羧酸、高级脂肪酸磺酸、芳香族磺酸、硫酸一酯或磷酸一或二酯的Ca、Ba或Mg盐;低度硫酸化油;聚长链烷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类低聚物;聚长链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含有长链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胺的单体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链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等。
[0166]所述记录层的制备方法不受特别的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例如,所述记录层可以这样制备,即通过在所述支持体上涂布溶液,该溶液中溶解有所述树脂基材和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的二种成分,或涂布分散液,该分散液是所述树脂基材的溶液(其中选自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的至少一种材料是不可溶的溶剂):其中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是以颗粒形式分散的。
[0167]制备所述记录层用的溶剂不受特别的限制,而是可根据所述树脂基材和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的种类选择,实施例包括,四氢呋喃、甲乙酮、甲基异丁酮、氯仿、四氯化碳、乙醇、甲苯、苯等。同时,当使用所述分散液以及所述溶液时,在得到的记录层中,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也作为颗粒析出,并以分散状态存在。
[0168]在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三方面中,所使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有机低分子材料,可以包含隐色体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并可以在第二预定温度显色,而在第一预定温度消色。
[0169]所述隐色体染料,其本身是无色或淡色的染料前期体。该隐色体染料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从公知隐色体染料中选择,优选实施例包括,诸如三苯甲烷2-苯并[c]呋喃酮、三芳甲烷、荧烷、吩噻嗪、thioferuolan、氧杂蒽类、吲哚邻苯二甲酰基类、螺旋吡喃类、氮杂2-苯并[c]呋喃酮类、色烯吡唑类、次甲基类、若丹明苯胺基内酰胺类、若丹明内酰胺类、喹唑啉类、二氮杂氧杂蒽类、双内酯类等的隐色体化合物。其中,在显色消色特性、色彩、保存性等优异方面,且最优选为荧烃类或2-苯并[c]呋喃酮类的隐色体染料。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由层叠在不同色调中显色的层,也可以使之对应于多色、全色。
[0170]所述可逆性显色剂,只要其能沟通过热可逆地进行显色或消色,它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结构的化合物,(1)具有使所述隐色体染料显色的显色能力结构(例如,酚式羟基、羧酸基、磷酸基等),和(2)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选自控制分子之间内聚力的结构(例如长链烃基连接的结构)。同时,在连接部分中,可以通过含有杂分子的2价以上的连接基,另外,在长链烃基中,也可以含有相似的连接基和芳香族基的至少任意一个。
[0171]作为具有使所述(1)隐色体染料显色的显色能力的结构,且最优选为酚。
[0172]作为抑制所述(2)分子之间内聚力的结构,优选碳原子数为8或以上的长链烃基,该碳原子数更优选11或以上,并且,作为碳原子数的上限,优选40或以下,更优选30或以下。
[0173]在所述可逆性显色剂中,优选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酚化合物,更优选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酚化合物。
……通式(1)
Figure A20061010883700322
……通式(2)
[0174]在所述通式(1)和(2)中,R1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到24的脂肪族烃基。R2表示也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2或以上的脂肪族烃基,该碳原子数优选5或以上,更优选10或以上。R3表示碳原子数1到35的脂肪族烃基,该碳原子数优选6到35,更优选8到35。这些脂肪族烃基,可以单独具有一种,也可具有二种以上同时使用。
[0175]所述R1、R2和R3的碳原子数之和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并且所述下限优选8或以上,更优选11或以上,所述上限优选40或以下,更优选35或以下。
[0176]当所述碳原子数的和小于8时,显色的稳定性和消色性就下降。
[0177]所述脂肪族烃基可以是直链,也可以是支链,也可以具有不饱和键,但优选是直链。此外,作为结合在所述烃基的取代基,可以列举例如羟基、卤原子、烷氧基等。
[0178]X和Y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表示含有N原子或O原子的2价基,并且具体实施例包括氧原子、酰胺基、尿素基、二酰肼基、草酸二酰胺基、酰基尿素基。其中,优选酰胺基、尿素基。
[0179]n表示整数0和1。
[0180]优选同时使用所述可逆性显色剂和至少在分子中具有1个-NHCO-基和-OCONH-基的化合物作为消色促进剂。此时,在形成消色状态的过程中,在所述消色促进剂和所述可逆性显色剂之间诱导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显色消色特性。
[0181]所述消色促进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并且优选实施例包括以下述通式(3)到(9)表示的化合物等。
R1-NHCO-R2             ..通式(3)
R1-NHCO-R3-CONH-R2     ..通式(4)
R1-CONH-R3-NHCO-R2     ..通式(5)
R1-NHCOO-R2            ..通式(6)
R1-NHCOO-R3-OCONH-R2   ..通式(7)
R1-OCONH-R3-NHCOO-R2   ..通式(8)
通式(9)
[0182]在所述通式(3)到(9)中,所述R1、所述R2和所述R4表示碳原子数7到22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不饱和烷基。所述R3表示碳原子数1到10的亚甲基。所述R5表示碳原子数4到10的3价官能基。
[0183]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所述可逆性显色剂的混合比例不能完全定义,因为其适当范围取决于所使用的化合物的组合变化,但是,所述可逆性显色剂优选是0.1到20、更优选是0.2到10,相对于摩尔比为1的所述隐色体染料,。
[0184]当所述可逆性显色剂小于0.1时和大于20时,显色状态的密度可能下降。
[0185]当添加所述消色促进剂时,相对所述可逆性显色剂,其添加量优选0.1到300质量%,更优选3到100质量%。
[0186]同时,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所述可逆性显色剂,也可以内包在微胶囊中使用。
[0187]当所述有机低分子材料由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所述可逆性显色剂组成时,所述可逆性热敏记录层除去这些成分以外,含有粘合剂树脂、交联剂等,并且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其它成分。
[0188]如果可以在所述支持体上粘合所述记录层,所述粘合剂树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适当选自公知的树脂中的一种或二种或以上的树脂可以混合使用。
[0189]为了提高反复时的耐久性,所述粘合剂树脂优选能够由热、紫外线、电子线等固化的树脂,且最优选为将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等作为交联剂使用的热可固性树脂。
[0190]所述热可固性树脂的实施例包括具有和羟基、羧基等交联剂反应的基的树脂,或使之和具有羟基、羧基等单体及其以外的单体共聚的树脂等。这样的热可固性树脂的具体实施例,包括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乙酸丙酸纤维素树脂、乙酰丁酸纤维素树脂、丙烯基多元醇树脂、聚酯多元醇树脂、聚氨基甲酸酯多元醇树脂等。其中,且最优选为丙烯基多元醇树脂、聚酯多元醇树脂、聚氨基甲酸酯多元醇树脂。
[0191]所述丙烯基多元醇树脂,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具有羧酸基的不饱和单体、具有羟基的不饱和单体和其它乙烯性不饱和单体,由公知的溶液聚合法、悬浊聚合法、乳化聚合法等合成。
[0192]具有所述羟基的不饱和单体的实施例包括,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羟丙酯(HPA)、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HEMA)、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HPMA)、2-羟丁基单丙烯酸酯(2-HBA)、1,4-羟丁基单丙烯酸酯(1-HBA)等。其中,因为当使用具有伯羟基的单体时,涂膜的抗龟裂性和耐久性就变得合适,所以,优选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0193]相对1的所述隐色体染料,作为所述记录层中的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所述粘合剂树脂的混合比例(质量比),优选0.1到10。
[0194]当所述粘合剂树脂小于0.1时,所述记录层的热强度可能就不足,当其大于10时,显色密度可能下降。
[0195]所述交联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并且实施例包括,异氰酸酯类、氨基树脂、酚醛树脂、胺类、环氧化合物等。其中,优选异氰酸酯类,且最优选为具有多个异氰酸酯基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0196]异氰酸酯类的实施例包括,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亚苄基二异氰酸酯(TDI)、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XDI)或由这些与三羟甲基丙烷等产生的加成型、滴定型、异氰酸酯型或封端异氰酸酯类等。
[0197]作为相对所述交联剂的所述粘合剂树脂的添加量,相对在所述粘合剂树脂中所含活性基数的所述交联剂的官能基的比,优选0.01到2。
[0198]当所述官能基的比小于0.01时,热强度可能不足,当其大于2时,可能对显色和消色特性带来坏影响。
[0199]而且,还可以使用在该种反应中可以使用的催化剂作为交联促进剂。
[0200]所述交联促进剂的实施例包括,诸如1,4-重氮二环[2,2,2]辛烷等的叔胺类,以及诸如有机锡化合物等的金属化合物等。
[0201]当热交联时,所述热可固性树脂的凝胶百分率,优选30%或以上,更优选50%或以上,更加优选70%或以上。
[0202]当所述凝胶百分率小于30%时,交联状态不充分,并且耐久性可能变差。
[0203]例如,可以通过在溶解性高的溶剂中浸渍涂膜来区别,所述粘合剂树脂是否处于交联状态。更具体地,在非交联状态的粘合剂树脂,在溶剂中该树脂只熔化,并且不会残留在溶质中。
[0204]在所述记录层中的其它成分,包括用于控制涂布特性和改善显色与消色特性的各种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实施例包括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导电剂、填充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显色稳定剂、消色促进剂等。
[0205]表面活性剂、所述增塑剂被用来使图像的形成更容易。
[0206]所述表面活性剂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实施例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
[0207]所述增塑剂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并且实施例包括磷酸酯、脂肪酸酯、邻苯二甲酸酯、二酸酯、乙二醇、聚酯类增塑剂、环氧类增塑剂等。
[0208]所述记录层的制作方法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优选实施例包括(1)在所述支持体上涂布在溶剂中溶解和/或使之分散的所述粘合剂树脂、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所述可逆性显色剂的记录层涂布液,使该溶剂蒸发并使所述支持体成为片状物的同时予以交联的方法,(2)在所述支持体上涂布在只溶解所述粘合剂树脂的溶剂中使之分散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所述可逆性显色剂的记录层涂布液,使该溶剂蒸发、并使所述支持体成为片状物的同时予以交联的方法,(3)不使用溶剂,加热熔化所述粘合剂树脂、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所述可逆性显色剂,并互相混合,在该熔化混合物成形为片状形式并冷却后交联的方法等。
[0209]同时,在这些方法中,热可逆记录介质也可以被成形为片状形式,而不使用所述支持体。此外,所述记录层用涂布液,也可以借助于分散装置、使各种材料在溶剂中分散,也可以使之分别单独地在溶剂中分散、混合,加热溶解后,通过迅速冷却和慢慢冷却,使材料析出。
[0210]作为在所述记录层制作方法中的,在(1)或(2)中使用的溶剂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这不能完全定义,因为其依赖于所述粘合剂树脂、所述隐色体染料和所述可逆性显色剂的种类而不同,但是,实施例包括四氢呋喃、甲乙酮、甲基异丁酮、氯仿、四氯化碳、乙醇、甲苯、苯等。
[0211]所述可逆性显色剂,在所述记录层中分散为颗粒形式存在。
[0212]在所述记录层用涂布液中,为了使作为涂覆材料用的高度性能出现,也可以向所述记录层的涂布液中添加各种颜料、消泡剂、颜料、分散剂、润滑剂、防腐剂、交联剂、增塑剂等。
[0213]所述记录层的涂布方法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可以通过传输辊状连续地或运送裁断为片状的所述支持体,并使用诸如刮涂涂布、金属线拉杆涂布、喷涂涂布、气动刮涂涂布、波纹涂布、帘涂布、照相凹版涂布、接触涂布、逆辊涂布、浸渍涂布、模涂布等公知的方法进行涂布所述记录层,。
[0214]所述记录层用涂布液的干燥条件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实施例包括,在室温到140℃的温度下,10秒钟到10分钟左右等。
[0215]所述记录层的厚度不受特别的限制,而是可相应地调整,并且其优选为1μm到20μm,且更优选为3μm到15μm。
[0216]当所述记录层的厚度小于1μm时,因为显色密度变低,所以,图像对比度可能变低,当其大于20μm时,在层内的热量分布增加,并且出现温度达不到显色温度和不能显色的区域,而且可能不能得到所希望的显色密度。
-保护层-
[0217]所述保护层出于保护所述记录层的目的,优选设置在该记录层上。
[0218]所述保护层没有特别的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并且它可形成为多层,但是,其优选设置在露出层的最表面。
[0219]所述保护层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并且根据需要还含有填料、润滑剂、着色颜料等其它成分。
[0220]保护层的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并且优选实施例包括紫外可固性树脂、热可固性树脂、电子束可固性树脂等,且这些树脂中,紫外线(UV)可固性树脂、热可固性树脂是特别优选的。
[0221]因为所述UV可固性树脂在固化后能够形成非常硬的膜,并且可以抑制由表面的物理接触引起的损坏和由加热引起的介质变形,所以,可以得到反复耐久性优异的热可逆记录介质。
[0222]此外,热可固性树脂类似于UV可固性树脂,能够将表面硬化(虽然它比UV可固性树脂稍差),从而可以得到反复耐久性优异的热可逆记录介质。
[0223]作为所述UV可固性树脂不受特别的限制,而是可相应地从公知UV可固性树脂中选择。实施例包括如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环氧丙烯酸酯类、聚酯丙烯酸酯类、聚醚丙烯酸酯类、乙烯基类、不饱和聚酯类的低聚物;各种单官能或多官能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酯、乙烯衍生物、烯丙基化合物等的单体等。其中,且最优选为4官能或以上的多官能性的单体或低聚物。通过混合二种或以上的这些单体或低聚物,可以适当调节树脂膜的硬度、收缩度、柔软性、涂膜强度等。
[0224]为了利用紫外线使所述单体或低聚物固化,必须使用光聚合引发剂和光聚合促进剂。
[0225]所述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大致区别为自由基反应型和离子反应型,该自由基反应型还分为光致断裂型和夺氢型。
[0226]光聚合引发剂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其实施例包括异丁基苯偶姻醚、异丙基苯偶姻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甲醚、1-苯基-1,2-丙二酮-2-(邻-乙氧基二羰基)肟、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苄基、羟基环己基苯基酮、二乙氧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二苯甲酮、氯代硫杂蒽酮、2-氯硫杂蒽酮、异丙基硫杂蒽酮、2-甲基硫杂蒽酮、氯取代二苯甲酮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结合使用。
[0227]所述光聚合引发剂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相对二苯甲酮类、硫杂蒽酮类等的夺氢型的光聚合引发剂,优选具有使固化速度提高效果的引发剂,并且其实施例包括芳香族类的叔胺和脂肪族胺类等。具体实施例包括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异戊酯、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结合使用。
[0228]所述光聚合引发剂和所述光聚合促进剂的添加量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但相对所述保护层的树脂成分的全部质量,优选0.1到20%质量、更优选1到10%质量。
[0229]用于使所述紫外可固性树脂固化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使用公知的紫外线照射装置进行,而紫外线照射装置的实施例包括配备有光源、灯具、电源、冷却装置、及支承(carrier)装置的那些装置。
[0230]所述光源的实施例包括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钾灯、汞氙灯、闪光灯,以及类似光源。
[0231]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波长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根据在所述记录层中所含的光聚合引发剂和光聚合促进剂的紫外线吸收波长适当选择。
[0232]所述紫外线的照射条件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例如,可以根据用于交联所述树脂必须的照射能量,适当地决定灯输出和输送速度。
[0233]此外,出于确保合适的运输性能(conveying property)的目的,可以向所述保护层添加具有可聚合基团的聚硅氧烷、作聚硅氧烷接枝的高分子、蜡、硬脂酸锌等的脱模剂以及聚硅氧烷油等的润滑剂。
[0234]相对于所述保护层树脂成分的全部质量,这些成分的添加量,优选为质量的0.01%到质量的50%,且更优选为质量的0.1%到40%。
[0235]尽管小添加量就可能出现效果,但如果添加量小于质量的0.01%时,可能难以得到由添加产生的效果,而如果添加量大于质量的50%,则可能出现与底部层的粘结性有关的问题。
[0236]而且,在所述保护层中也可以包含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并且其含量相对于所述保护层树脂成分的全部质量,优选为质量的0.5%到10%。
[0237]另外,为了使运输性能提高,也可以添加无机填料、有机填料等。
[0238]所述无机填料的实施例包括碳酸钙、高岭土、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氧化铝、硅酸铝、氢氧化镁、碳酸镁、氧化镁、氧化钛、氧化锌、硫酸钡、滑石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0239]此外,作为防静电的措施,优选使用导电性填料,并且该导电性填料更优选地为针状物。
[0240]特别地,优选包含以掺杂锑的氧化锡包覆表面的氧化钛作为所述导电性填料。
[0241]所述无机填料的粒径直径,举例来说,优选为0.01μm到10.0μm,并且更优选为0.05μm到8.0μm。
[0242]所述无机填料的添加量,相对于所述保护层的1质量份粘合剂树脂,优选为0.001质量份到2质量份,并且更优选为0.005质量份到1质量份。
[0243]所述有机填料的实施例包括聚硅氧烷树脂、纤维素树脂、环氧树脂、尼龙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苯乙烯类树脂、丙烯基类树脂、聚乙烯树脂、甲醛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等。
[0244]所述热可固性树脂,优选是被交联的。因此,作为该热可固性树脂,优选具有和例如羟基、氨基、羧基等固化剂反应的基,且最优选为具有羟基的聚合物。
[0245]为提高所述保护层的强度,在足够的涂布层强度这方面,所述热可固性树脂的羟基值优选是10或以上,更优选是30或以上,而最优选是40或以上。通过给涂布层提供充分的强度,即使进行反复的消除和打印,也可以抑制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变差。
[0246]所述固化剂的优选实施例包括类似用于所述记录层的固化剂。
[0247]公知的表面活性剂、流平剂、防静电剂可作为添加剂被添加到所述保护层。
[0248]而且,还可使用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以下可称为“紫外线吸收聚合物”)。
[0249]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指的是在分子中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例如紫外线吸收性基)的聚合物。
[0250]所述紫外线吸收结构的实施例包括水杨酸酯结构、氰基丙烯酸酯结构、苯并三唑结构、二苯甲酮结构等。其中,在耐光性良好方面,且最优选为苯并三唑结构、二苯甲酮结构。
[0251]所述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相应地选择,并且实施例包括由2-(2’-羟基-5’-甲基丙烯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和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和苯乙烯组成的共聚物、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和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组成的共聚物、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和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特丁酯组成的共聚物、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和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和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丙酯组成的共聚物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0252]在所述保护层中可以使用的溶剂、涂布液的分散装置、保护层的涂布方法、干燥方法等,可以使用在所述记录层的制作中说明的公知的方法。另外,在使用所述紫外可固性树脂时,进行涂布、干燥后,必须有通过紫外线照射产生的固化步骤,关于紫外线照射装置、光源、照射条件等,如上。
[0253]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相应地调整,并且其优选为0.1μm到20μm,更优选为0.5μm到10μm,且最优选为1.5μm到6μm。
[0254]当所述厚度小于0.1μm时,就不能适当地发挥作为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保护层的功能,经历由热产生的反复而很快就变差,变得不能反复地使用。当所述厚度大于20μm时,处于所述保护层的底部层的记录层变得不能充分传热,可能变得不能充分地进行由热产生的图像打印和消除。
-中间层-
[0255]出于提高所述记录层和所述保护层之间的粘结性,防止所述记录层通过涂布所述保护层而变质,以及防止所述保护层中的添加剂向所述记录层移动等等目的,所述中间层优选设置在所述记录层和所述保护层之间。通过这一技术手段,可以改善显色图像的存储性能。
[0256]所述保护层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并且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填料、润滑剂、着色颜料等其它成分。
[0257]作为所述中间层的粘合剂树脂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可以使用诸如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等的树脂成分。
[0258]所述粘合剂树脂的实施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氨酯、饱和聚酯、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碳酸酯、聚酰胺等。
[0259]所述中间层优选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0260]所述紫外线显色剂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以使用有机类化合物和无机类化合物的任意一种。
[0261]所述有机类化合物(有机类紫外线显色剂)的实施例包括苯并三唑类、二苯甲酮类、水杨酸酯类、氰基丙烯酸酯类、肉桂酸类的紫外线吸收剂。其中,优选苯并三唑类。
[0262]在所述苯并三唑类中,且最优选为以相邻连接羟基的高容积官能基保护的苯并三唑,优选实施例包括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叔丁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等。而且,在诸如丙烯基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等的共聚高分子中,也可以将具有这样的紫外线吸收能力的骨架的物质作为侧基。
[0263]例如,所述有机类紫外线显色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中间层的树脂成分的全部质量,优选为质量的0.5%到质量的10%。
[0264]所述无机类化合物(无机类紫外线吸收剂),优选平均粒径100nm或以下的金属类化合物,其实施例包括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铈、氧化铁、氧化锑、氧化钡、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铋、氧化镍、氧化镁、氧化铬、氧化锰、氧化钽、氧化铌、氧化钍、氧化铪、氧化钼、铁斜硅钙石、镍斜硅钙石、钴斜硅钙石、钛酸钡、钛酸钾等的金属氧化物或这些的复合氧化物,硫化锌、硫酸钡等的金属硫化物或硫酸化合物,钛碳化物、硅碳化物、钼碳化物、钨碳化物、钽碳化物等的金属碳化物,氮化铝、氮化硅、氮化硼、氮化锆、氮化钒、氮化钛、氮化铌、氮化镓等的金属氮化物等。其中,优选金属氧化物类超微粒,更优选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铈。另外,这些的表面也可以以聚硅氧烷、石蜡、有机硅烷或二氧化硅等处理。
[0265]所述无机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以体积百分率计,优选为1%到95%。
[0266]所述有机类和无机类紫外线吸收剂,也可以被包含在所述记录层中。
[0267]此外,可以使用紫外线吸收聚合物,也可以通过交联剂来固化。可以合适的使用这些与用在所述保护层中类似的物质。
[0268]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但其优选为0.1μm到20μm,且更优选为0.5μm到5μm。
[0269]在所述中间层的涂布液中可以使用的溶剂、涂布液的分散装置、中间层的涂布方法、中间层的干燥和固化方法等,可以使用在所述记录层的制造中说明的公知方法。
-底部层-
[0270]为了通过有效地利用外加热量而取得较高灵敏度,出于改善所述支持体和所述记录层之间的粘结性并防止所述记录层材料向所述支持体渗透的目的,可将一底部层设置在所述记录层和所述支持体之间。
[0271]所述底部层至少含有中空颗粒和粘合剂树脂,根据需要还进一步含有其它颗粒。
[0272]作为所述中空颗粒的实施例包括在颗粒内存在一个中空部分的单一中空颗粒、在颗粒内存在多个中空部分的多中空颗粒等。这些颗粒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结合使用。
[0273]所述中空颗粒的材质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实施例包括热塑性树脂。
[0274]所述中空颗粒,可以是适当制造的、也可以是市售品。市售品的实施例包括Microsphere R-300(Matsumoto Yushi-Seiyaku Co.,Ltd.)、Lopake HP 1055、Lopake HP433J(Zeon Corp)、SX866(JSR Corp)等。
[0275]所述中空颗粒在所述底部层中的添加量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但优选例如为质量的10%到80%。
[0276]所述底部层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所述记录层或与含有具有所述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的层同样的树脂。
[0277]在所述底部层中可以含有诸如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钛、氧化硅、氢氧化铝、高岭土、滑石等的无机填料和各种有机填料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0278]另外,在所述底部层中,也可以使之含有其它的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等。
[0279]作为所述底部层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但优选0.1μm到50μm,更优选为2μm到30μm,且最优选为12μm到24μm。
-背层-
[0280]为了防止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卷曲和带静电、提高运输性能,可以在与所述支持体的设置所述记录层的那一面相反的一侧设置背层。
[0281]所述背层,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根据需要,还含有填料、导电性填料、润滑剂、着色颜料等其它成分组成。
[0282]所述背层的粘合剂树脂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其实施例包括热固性树脂、紫外线(UV)可固性树脂、电子束可固性树脂等。其中,且最优选为紫外线(UV)可固性树脂、热固性树脂。
[0283]在所述记录层、所述保护层及所述中间层中使用的类似的树脂,可以被用作所述紫外线可固性树脂和所述热固性树脂。另外,对所述填料、所述导电性填料、所述润滑剂也同样。
-光热转换层-
[0284]所述光热转换层具有吸收激光束和发热的功能。
[0285]所述光热转换层,至少包含光热转换材料,该材料具有吸收激光束和发热的功能。
[0286]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可以大致分类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
[0287]所述无机材料的实施例包括碳黑或者诸如Ge、Bi、In、Te、Se、Cr等的金属或含有这些金属的合金或者半金属;通过真空蒸镀法和以树脂粘合颗粒形式材料,这些材料形成为层状。
[0288]可以根据所吸收的光波长适当使用各种染料作为所述有机材料,但把半导体激光作为光源时,可以使用在700nm到1500nm附近具有吸收峰值的近红外吸收色素。具体实施例包括花青染料、奎宁染料、吲哚萘酚的喹啉衍生物、基于苯二胺的镍配位化合物、酞菁染料等。为了反复进行打印和消除,优选选择耐热性优异的光热转换材料。
[0289]所述近红外吸收色素,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可以所述记录层中混合。通过混合所述进红外吸收色素,所述记录层同样用作光热转换层。
[0290]当设置所述光热转换层后,通常,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可以和树脂同时使用。该光热转换层中使用的树脂不受特别限制,如果是可以保持所述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树脂,可以选自公知的树脂,但优选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等。
-粘结层和粘附层-
[0291]在所述支持体的所述记录层形成面的相对面,通过设置粘结层或粘附层,可以在热可逆记录标记的方面得到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
[0292]所述粘结层和所述粘附层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选自一般使用的材料中,其实施例包括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乙酸乙烯酯类树脂、醋酸乙烯-丙烯基类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基类树脂、聚乙烯基醚类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类共聚物、聚苯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氯化聚链烯烃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天然橡胶、氰基丙烯酸酯类树脂、聚硅氧烷类树脂等。
[0293]所述粘结层和所述粘附层的材料,可以是热熔类的。另外,可以使用剥离纸、也可以使用非剥离纸类。通过这样地设置所述粘结层或所述粘附层,可以在难以涂布所述记录层的附有磁条的氯乙烯卡片等较厚基板的全部或部分表面贴合所述记录层。并且,这可以提高诸如可以显示部件以磁记忆的信息等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便利性。
[0294]设置这样的粘结层或粘附层的热可逆记录标记,在诸如IC卡、光卡等较厚的卡上也是适合的。
-着色层-
[0295]为了提高辨认性,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所述支持体和所述记录层之间可以设置着色层。
[0296]所述着色层,可以通过在对象面上涂布然后干燥含有着色剂和树脂粘合剂的溶液或分散液,或简单地贴合着色片而形成。
[0297]所述装饰层可以是彩色打印层。
[0298]在所述彩色打印层中的着色剂,包括当前的全色打印中使用的彩色油墨中所含的各种染料和颜料等。
[0299]所述树脂粘合剂的实施例包括各种热塑性、热固性、紫外线可固化或电子束可固化树脂等。
[0300]所述彩色打印层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因为它可以取决于相对打印颜色密度被适当变更,所以,可以根据所希望的打印颜色密度来选择。
[0301]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同时具有非可逆性记录层。此时,各自的记录层的显色色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302]而且,在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记录层同一面的一部分或整个表面,或相对面的一部分,也可以设置通过胶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等的印刷、或喷墨打印机、热转印打印机、染料升华型打印机等形成任意的图样等的着色层。而且,还可以在所述着色层上的一部分或全面设置以可固化树脂为主要成分的OP清漆层。
[0303]所述图样的实施例包括文字、花样、图案、照片、以红外线检出的信息等。
[0304]此外,也可以简单地在构成的各层的任意一层添加染料或颜料着色。
[0305]而且,为了安全目的,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也可以使用全息照相。并且,对于工业设计,也可以通过以浮雕形式或凹雕形式产生凹陷和凸出,设置诸如人物像和公司标志、象征性标记等的设计。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形式与应用-
[0306]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根据其用途加工为所希望的形式,例如,可以被加工为卡片形式、标签形式、标记形式、片状、卷状等。
[0307]被加工为卡片形式的物体,可以应用于预付卡和计分卡等等,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信用卡。
[0308]另外,其尺寸比卡片形式更小的标签形式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可用于价格标签等,而其尺寸比卡片形式更大的标签形式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可用于生产管理、装运指示以及票券等等。
[0309]标记形式的热可逆记录介质被加工为各种大小,并且通过贴在卡车、容器、箱、和集装箱等等(它们是反复使用的)之上,可以在生产管理或材料管理等中使用。此外,因为大于卡片尺寸的片状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尺寸允许较宽打印范围,所以,可以用于一般文件和生产管理用的指示等。
-热可逆记录构件与RF-ID的组合实施例-
[0310]借助所述热可逆记录构件,可以通过看卡片或标签确认信息,而不用利用特殊设备,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可逆地可显示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层(记录层)和信息存储部件被设置在同样的卡片或标签上,在所述信息存储部件中的一部分存储的信息被显示在所述记录层上。当所述信息存储器部件的内容被重写时,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通过覆盖所述热可逆记录部件的显示来重复使用。
[0311]所述信息存储部件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并且其优选实施例包括磁记录层、磁条、IC存储器、光存储器、RF-ID标签,及类似器件。在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等中使用所述信息存储部件时,特别能够适合使用RF-ID标签。
[0312]同时,所述RF-ID标签由IC芯片和与该IC芯片相连接的天线构成。
[0313]所述热可逆记录构件具有所述能够可逆表示的记录层和信息存储部件,该信息存储部件的优选实施例为RF-ID标签。
[0314]图5展示了RF-ID标签的示意图。RF-ID标签85由IC芯片81和连接到IC芯片81的天线82构成。所述IC芯片81被区分为4个部分:存储部件、电源调整部件、发送部件和接收部件,而且每一部件都承担一部分通信操作。RF-ID标签85的天线和读取器/写入器通过电波通信交换数据。具体地,有两种通信方式,即电磁导航系统,在该系统中RF-ID85的天线接收来自读取器/写入器的电波,而且电磁导航通过共振作用产生电动势;以及电波系统,该系统是通过辐射电磁场激活的。在任一系统中,RF-ID标签85内的IC芯片81都由来自外部的电磁场激活,芯片内的信息被转换成信号,且随后从RF-ID标签85传送该信号。该信息由读取器/写入器的天线接收,由数据处理装置识别,并由软件处理。
[0315]所述RF-ID标签被加工为标记形式或卡片形式,该RF-ID标签可被置于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所述RF-ID标签可被置于记录层表面或背层表面,但优选被置于背层表面。
[0316]为了贴合所述RF-ID标签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使用公知的粘合剂或粘接剂。
[0317]此外,可以通过层压加工等方法将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所述RF-ID标签集,从而形成卡片形式和标签形式。
[0318]下文中描述的是,在生产管理中所述热可逆记录构件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与所述RF-ID标签的结合。生产线(其中运送容纳有所送交原材料的容器)具有在被运送时使可见图像以非接触方式写入到显示部件的部件,以及使可见图像以非接触方式消除的部件,此外,它还有读取器/写入器,用于通过电磁波的发送,以非接触方式对于容器上的内置RF-ID的信息进行读取、盖写。而且,所述生产线还具备控制部件,其通过利用在容器运送时以非接触方式读取和写入的个别信息,在物流线上自动地进行分流和计量。
[0319]通过读取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诸如产品名称和数量之类记录信息,以及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RF-ID标签,借助被置于容器上的RF-ID,来执行检查。在下一过程,给所运送的原材料提供加工指示,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所述RF-ID标签上记录信息,该信息对于加工处理来说将成为进行加工的加工指示。接着,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所述RF-ID标签上记录定货信息,作为被加工产品的定货指示,在产品装运之后,从回收的容器读取发运信息,并且容器和热可逆记录介质以及RF-ID再次用于运送。
[0320]此时,因为通过使用激光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进行非接触记录,所以,可以进行信息的消除/印刷,而不用从容器等装置上剥离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而且,还因为在RF-ID标签上也可以不必接触地记录信息,所以,可以以实时管理生产,同时所述RF-ID标签内的信息也可以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显示。
(图像处理装置)
[0321]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用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并且其至少包含激光束照射部件和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而且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适当选择的其它构件。
-激光束照射部件-
[0322]所述激光束照射部件,只要能够照射激光束,就不受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而且其实施例包括诸如CO2激光器、YAG激光器、光线激光器、激光二极管(LD)之类通常使用的激光器。
[0323]从所述激光束照射部件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相应地调整,但其优选为从可视区域到红外区域,而且为提高图像对比度,更优选从近红外区域到远红外区域。
[0324]在所述可视区域中,因为,由于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和消除,用于吸收激光束以发热的添加剂被着色,所以对比度可能下降。
[0325]从所述CO2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是远红外区域的10.6μm,因为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吸收该激光束,所以不需要添加吸收激光束并发热以进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和消除的添加物。此外,即使使用具有近红外区域波长的激光束,该添加物也吸收可见光,尽管只是有些,所以,不需要该添加物的所述CO2激光器有可以防止图像对比度下降的优点。
[0326]从所述YAG激光器、所述光线激光器和所述LD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是可视近红外区域(数百μm到1.2μm),现有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因为不吸收该波长区域的激光束,所以,必须添加用于吸收激光束和把激光束转换为热的光热转换材料,但是,由于波长短,它有能够形成高精细图像的优点。
[0327]此外,因为所述YAG激光器和所述光线激光器是高功率的,所以,有可以加速图像的形成和消除速度的优点。所述LD因为激光器本身小,所以,有装置小型化的优点,并且进一步还有降低价格的优点。
-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
[0328]所述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具有使所述激光束的照射强度变化的功能。
[0329]所述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的配置方面,只要它设置在所述激光束照射部件的激光束的照射侧面,它就没有特别限制,并且所述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和所述激光束照射部件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
[0330]所述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优选具有改变光照射强度的功能,其改变方式使得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度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由反复形成和消除图像引起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变差受到了抑制,并且可以在维持图像对比度地同时,使反复耐久性提高。
[0331]同时,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度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和周边的光照射强度之间关系的详细内容,则如上面所描述的。
[0332]所述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优选实施例包括透镜、滤光器及遮片等。具体地,可以适合地使用例如光谱观察仪器、积分仪、光束均质器、非球面光束成形器(强度转换透镜和相位校正透镜的组合),另外,也可以物理地通过以滤光器、遮片等分割所述激光束的中心来调整光照射强度。
[0333]而且,通过调整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f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将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改变为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换句话说,因为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fθ透镜之间的距离从焦点距离偏离,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中的光强度分布,就可以从高斯分布改变为中心光照射强度下降的分布。
[0334]另外,通过使激光二极管、YAG激光器及类似器件光纤偶合,就可以容易地进行光照射强度的调整。
[0335]作为所述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对使用非球面光束成形器的光照射强度的示范性调整方法的一个例子在下文中描述。
[0336]例如,在使用强度转换透镜和相位校正透镜的组合时,如图6A所示地,在从所述激光束照射部件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路上配设2片非球面透镜。然后,所述强度通过第一片非球面透镜L1,在一目的位置(距离1)转换,以便使得所述光强度分布中的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在图6A中平坦的顶部形状)。为了平行地传播强度被转换的光束(激光束),通过第二片非球面透镜L2进行位相的修正。结果,可以使高斯分布的光强度分布变化。
[0337]而且如图6B所示,也可以在从所述激光束照射部件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路上只配设强度转换透镜L。在这种情况下,中心的光照射强度可以被转换,通过散射强度高如箭头X1所示的区域(内部)中的高斯分布的入射激光束,并且通过聚焦在强度低如箭头X2所示的区域(外部)中的入射激光束,以便使其在光强度分布中,等于或小于(在图6B中的平坦的顶部形状)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
[0338]而且,作为所述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光纤偶合的激光二极管和透镜的组合产生的光照射强度的示范性调整方法的一个例子,将在下文中说明。
[0339]因为当激光束在光纤中重复反射的同时,所述激光束被发射,所以,借助光纤偶合激光二极管,从光纤端部射出的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和高斯分布不同,并且成为对应于高斯分布和所述平坦的顶部形状中间那样的光强度分布。为了将这样的光强度分布改变成所述平坦的顶部形状,在光纤端部组合安装作为集光光学系统的多片凸透镜和/或凹透镜。并且,当激光束源到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距离是焦点距离时,可以得到所述平坦的顶部形状,但是,当偏离该焦点距离时,得到的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就成为高斯分布,而且,当所述距离明显不同于焦点距离时,所述光强度分布就成为如图1D所示的中心光照射强度比周边光照射强度小的光强度分布。此时中心的光强度分布,易可以容地通过改变激光束源到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距离来调整。
[0340]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基本成分与通常称为激光标记的图像处理装置相似,并且其除了至少具有所述激光束照射部件和所述光强度调整部件以外,还至少装有发射部件、电源控制部件、及程序部件。
[0341]在图7中,以激光照射部件为中心描述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一个示范性例子。
[0342]在图7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在具有40W输出功率的CO2激光器的激光标记(Sunx Ltd.生产的LP-440)的光路中,设置分割激光束中心的遮片(未图示),作为所述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以便使得可能调节和激光束的前进方向垂直相交方向的截面中的光强度分布,以使得相对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中心的光照射强度能够变化。
[0343]激光照射部件,即图像记录/消除用激光头部分的规格如下:
激光能够输出范围:0.1W到40W
可动照射距离范围:没有特别限定
斑点直径范围:0.18mm到10mm
扫描速度范围:最大12000mm/s
照射距离范围:焦点距离185mm。
[0344]所述发振器部件由激光发送器10、光束扩展器12、扫描部件15和fθ透镜16等构成。
[0345]所述激光发振器10具有高光强度,并且它是获得高方向性激光束所需要的。例如,在激光介质的两侧配置反射镜,泵送该激光介质(供给能量),通过增加激起状态的原子数并形成总体倒置,引起发射。然后,只有光轴方向上的光线被选择性地放大,由此,增加光线的方向性,以发射来自所述输出发射镜的激光束。
[0346]所述扫描部件15通过电流计14和安装在该电流计14上的反射镜14A构成。在所述电连接14上安装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2片反射镜14A高速旋转的同时,扫描从所述激光发振器10输出的激光束,以在热可逆记录介质S上进行图像的形成或消除。
[0347]所述fθ透镜16,是通过在所述14电流计上安装的反射镜14A,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平面上使以等角速度旋转扫描的激光束等速度运动的透镜。
[0348]所述电源控制部件以放电用电源(CO2激光器时)或及其激光介质的光源的驱动电源(YAG激光器等)、诸如电流计的驱动电源和珀耳帖元件等的冷却用电源、总体上管理控制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部分等构成。
[0349]所述程序部件,是通过触摸板输入或键盘输入,来输入诸如激光束的强度、激光扫描速度之类条件,或执行图像的形成和编辑,用于图像的形成或消除的部件。
[0350]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装有激光照射部件,图像记录/消除用激光头部分,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同样装有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运送部分及其控制部分,监控部分(触摸板)等。
[0351]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和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相对贴附在瓦楞纸箱等容器的标记等热可逆记录介质,能够非接触地高速反复形成和消除高对比度的图像,而且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和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可以抑制通过反复产生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变差。因此,能够特别适合地在物流/配送系统中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一边使在传送带中载附的所述瓦楞纸箱移动,一边在所述标记上形成和消除图像,由此,因为不需要停止该线,可以实现缩短出货时间。此外,贴附所述标记的瓦楞纸箱,在不剥离该标记的情况下,可以再次进行图像的消除和记录。
[0352]而且,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因为具有使激光束的照射强度变化的所述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所以,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过图像的反复形成和消除产生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变差。
实施例
[0353]以下,将详细参考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不应被认为构成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0354]实施例1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作>
[0355]色调取决于温度可逆地(在透明状态和发色状态之间)变化的热可逆记录介质是如下述方法制备的。
-支持体-
[0356]作为支持体,使用厚度125μm的白浊聚酯膜(日本TeijinDupont Films Japan Ltd.生产的Tetron Film U2L98W)。
-底部层-
[0357]通过添加30质量份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日本NipponA&L Inc.生产的PA-9159)、12质量份聚乙烯醇树脂(Kuraray Co.,Ltd.生产的Poval PVA-103)、20质量份中空粒子(Matsumoto Yushi-SeiyakuCo.,Ltd.生产的微球体R-300)和40质量份水,搅拌1小时至成为均匀状态,配制底部层涂布液。
[0358]接着,通过绕线式刮漆棒的方法,在所述支持体上用所得到的底部层涂布液进行涂布,在80℃加热2分钟,并干燥以形成20μm的底部层。
-可逆性热敏记录层(记录层)-
[0359]使用球磨机将5质量份以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可逆性显色剂、各0.5质量份以下述结构式(2)和(3)表示的二种消色促进剂、10质量份丙烯基多元醇50质量%溶液(羟基值200)和80质量份甲乙酮研磨成粉并分散成为平均粒径约1μm。
(可逆性显色剂)
Figure A20061010883700541
……结构式(1)
(消色促进剂)
Figure A20061010883700542
……结构式(2)
C17H35CONHC18H35……结构式(3)
[0360]接着,在使所述可逆性显色剂粉碎分散的分散液中,加入1质量份作为所述隐色体染料的2-苯胺基-3-甲基-6-二丁基氨基荧烷、0.2质量份以下述结构式(4)表示的苯酚类抗氧化剂(CibaSpecialty Chemicals K.K.生产的IRGANOX565)、0.03重量份光热转换材料(Nippon Shokubai Co.,Ltd.生产的ExcolorIR-14)和5质量份异氰酸酯(Nippon P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生产的Colonate HL),使之充分搅拌,配制记录层用涂布液。
……结构式(4)
[0361]接着,在完成所述底部层形成的支持体上,使用绕线式刮漆棒涂布所得到的记录层用涂布液,在100℃干燥2分钟后,在60℃进行24小时固化,形成厚约11μm的记录层。
-中间层-
[0362]添加3质量份丙烯基多元醇树脂50%质量溶液(MitsubishiRayon Co.,Ltd.生产的LR327)、7质量份氧化锌微粒30质量%分散液(Sumitomo Osaka Cement Co.,Ltd.生产的ZS303)、1.5质量份异氰酸酯(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生产的Colonate HL)和7质量份甲乙酮,充分搅拌混合,以配制中间层用涂布液。
[0363]接着,在形成所述底部层和所述记录层的支持体上,绕线式刮漆棒涂布所述中间层用涂布液,在90℃加热干燥1分钟后,在60℃加热2小时,形成厚约2μm的中间层。
-保护层-
[0364]添加3质量份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生产的KAYARAD DPHA)、3质量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Negami Chemical Industrial Co.,Ltd.生产的Art Resin UN-3320HA)、3质量份二季戊四醇己内酯的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生产的KAYARAD DPCA-120)、1质量份二氧化硅(Mizusawa IndustrialChemical,Ltd.生产的P-526)、0.5质量份光聚合引发剂(NihonCiba-Geigy K.K.生产的Irgacure184)和11质量份异丙醇,在球磨机中充分搅拌混合并分散直到其平均颗粒直径为3μm,以配制保护层用涂布液。
[0365]接着,在形成所述底部层、所述记录层和所述中间层的支持体上,绕线式刮漆棒涂布所述保护层用涂布液,在90℃加热干燥1分钟后,以80W/cm的紫外线灯使之烘干和交联,形成厚约4μm的保护层。
-背层-
[0366]添加7.5质量份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生产的KAYARAD DPHA)、2.5质量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Negami Chemical Industrial Co.,Ltd.生产的Art Resin UN-3320HA)、2.5质量份针状导电性氧化钛(Ishihara Sangyo Kaisha,Ltd.生产的FT-3000,长轴=5.154μm、短轴=0.274μm,构成:搀杂锑的氧化锡包覆的氧化钛)、0.5质量份光聚合引发剂(Nippon Ciba-Geigy K.K.生产的Irgacure184)和13质量份异丙醇,在球磨机中充分搅拌混合,以配制背层用涂布液。
[0367]接着,在形成所述记录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保护层的支持体的、没有形成这些层的侧面上,绕线式刮漆棒涂布所述背层用涂布液,在90℃加热干燥1分钟后,以80W/cm的紫外线灯使之烘干和交联,形成厚约4μm的背层。
[0368]通过上述操作,来制备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步骤>
[0369]至于激光,使用配备了集光光学系统f100的140W的光纤偶合式高输出半导体激光装置(Jenoptik Laserdiode生产的NBT-S140mkII、中心波长:808nm、光纤中心直径:600μm、NA:0.22),其被调整为激光输出12W、照射距离91.4mm、斑点直径约0.6mm。然后,以XY分级馈送速度1200mm/s,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形成线性图像。
[0370]此时,使用5片ND膜(Duma Optronics Ltd.生产的NG10)减光,以调节激光输出为0.01%以下。当使用激光光束分析仪BeamOn(Duma Optronics Ltd.生产),测定在激光束中的、相对该激光束的前进方向大致垂直相交方向的截面中的光强度分布时,可以得到图8所示的光强度分布曲线。另外,将该光强度分布曲线1次微分(X’)和2次微分(X”)的微分曲线如图1B所示,通过这些图,可以看出,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约为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1.05倍。
<图像消除步骤>
[0371]使用所述激光装置消除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形成的线性图像,其中所述激光装置被调整成为具有激光输出15W、照射距离86mm、斑点直径3.0mm,以XY分级馈送速度1200mm/s。
[0372]此时,类似地操作,使用激光光束分析仪BeamOn(DumaOptronics Ltd.生产),测定在激光束中的、相对该激光束的前进方向大致垂直相交方向的截面中的光强度分布,可以得到如图10所示的光强度分布曲线。此外,将该光强度分布曲线1次微分(X’)和2次微分(X”)的微分曲线如图1D所示,通过这些图,可以发现,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是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0.6倍。
[0373]当在上述条件下,反复100次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时,可以进行均匀的图像形成和消除。
(实施例2)
[0374]本实施例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一方面的
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375]使用实施例1的所述的光纤偶合式高输出半导体激光装置,并且其被调整为具有激光输出25W、照射距离88.0mm、斑点直径约2.0mm。然后,以XY分级馈送速度1200mm/s,对在实施例1制作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从而形成线性图像。
[0376]此时,类似于实施例1,使用5片所述ND膜减光将调整激光输出为0.01%或以下。当类似于实施例1,测定在激光束中的、大致垂直于激光束前进方向的方向上截面中的光强度分布时,可以得到如图9所示的光强度分布曲线。此外,将该光强度分布曲线1次微分(X’)和2次微分(X”)的微分曲线如图1D所示,通过这些图,可以发现,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是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0.7倍。
<图像消除步骤>
[0377]随后,在类似于实施例1的条件下,使用所述激光装置,消除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形成的线性图像。
[0378]在上述条件下,反复300次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可以进行均匀的图像形成和消除。
(实施例3)
[0379]实施例3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380]使用实施例1的所述的光纤偶合式高输出半导体激光装置,并且其被调整为激光输出35W、照射距离86.0mm、斑点直径约3.0mm。然后,以XY分级馈送速度1200mm/s,对在实施例1制作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形成线性图像。
[0381]此时,和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使用5片所述ND膜减光,以调整激光输出为0.01%以下。和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在激光束中的、相对该激光束的前进方向大致垂直相交方向的截面中的光强度分布,可以得到如图10表示的光强度分布曲线。另外,将该光强度分布曲线1次微分(X’)和2次微分(X”)的微分曲线如图1D所示,通过这些图,可以发现,中心的光照射强度为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0.6倍。
<图像消除步骤>
[0382]随后,使用所述激光装置,在类似于实施例1的条件下,消除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形成的线性图像。
[0383]在上述条件下,反复300次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可以进行均匀的图像形成和消除。
(实施例4)
[0384]本实施例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备>
[0385]与实施例1类似地制备热可逆记录介质,不过制备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时,不使用所述光热转换处理。
<图像形成步骤>
[0386]使用配备输出40W的CO2激光器的激光标记(Sunx Ltd.生产的LP-440),在激光束路中,设置分割该激光束中心的遮片。然后,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度分布中,中心光照射强度被调整为周边光照射强度的0.5倍。
[0387]接着,使用所述激光标记,其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6.5W、照射距离185mm、斑点直径约0.18mm、扫描速度1000mm/s,在所述制备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照射激光束,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388]随后,从所述激光标记的光路中除去分割激光束中心的所述遮片,所述激光标记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22W、照射距离155mm、斑点直径约0.18mm、扫描速度3000mm/s。然后,消除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形成的所述图像。
[0389]在上述条件下,反复300次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可以进行均匀的图像形成和消除。
(实施例5)
[0390]本实施例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备>
[0391]其透明度取决于温度可逆(透明状态-白浊状态)地变化的热可逆记录介质按照如下操作制备。
-支持体-
[0392]使用厚度175μm的透明PET膜(Toray Industries,Inc.生产的Lumilar 175-T12)作为支持体。
-可逆性热敏记录层(记录层)-
[0393]在210质量份甲乙酮中加入26质量份氯乙烯共聚物(ZeonCorp.生产的M110)溶解的树脂溶解液中,加入3质量份以下述结构式(5)表示的有机低分子材料和7质量份正二十二烷酸二十二酯,在玻璃瓶中加入直径2mm的陶瓷珠,并使用涂料振动器(浅田铁工(株)生产)分散48小时,配制均匀的分散液。
(有机低分子材料)
……结构式(5)
[0394]接着,在得到的分散液中,添加0.07重量份光热转换材料(Nippon Shokubai Co.,Ltd.生产的ExcolorIR-14)、4质量份异氰酸酯化合物(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生产的Colonate2298-90T),以配制热敏记录层液。
[0395]接着,在所述支持体(具有磁记录层的PET膜的粘结层)上,涂布所得到的热敏记录层液,加热和干燥后,再在65℃环境下保存24小时,使树脂交联,以设置厚约10μm的热敏记录层。
-保护层-
[0396]以绕线式刮漆棒在所述热敏记录层上涂布由10质量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紫外线可固化树脂的75%醋酸丁酯溶液(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生产的Unidic C7-157)和10质量份异丙醇溶液,加热和干燥后,以80w/cm的高压汞灯照射紫外线使之固化,形成约3μm厚的保护层。
[0397]按以上所述来制备热可逆记录介质。
[0398]使用实施例1的所述的光纤偶合式高输出半导体激光装置,调整为激光输出20W、照射距离88.0mm、斑点直径约2.0mm。然后,以XY分级馈送速度1200mm/s,对制备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形成线性图像。
[0399]此时,和实施例1类似地,使用5片所述ND膜减光,调整激光输出为0.01%以下。当和实施例1类似地,测定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截面的光强度分布时,和实施例2类似地,得到如图9所示的光强度分布曲线。并且可以发现,中心的光照射强度为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0.7倍。
<图像消除步骤>
[0400]随后,使用所述激光装置,其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12W、照射距离86mm、斑点直径3.0mm,以XY分级馈送速度1200mm/s,消除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形成的线性图像。
[0401]在上述条件下,反复300次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能够进行均匀的图像形成和消除。
(实施例6)
[0402]实施例6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03]使用实施例4的所述激光标记,并且其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10.4W、照射距离195mm、线宽0.5mm、斑点直径约0.9mm、扫描速度1000mm/s,对实施例4制备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形成线性图像。
[0404]在此时,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截面的光强度分布是这样的:其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是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1.04倍。
<图像消除步骤>
[0405]随后,使用所述激光标记,其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22W、照射距离155mm、斑点直径约2mm,扫描速度3000mm/s,消除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线性图像。
[0406]在上述条件下,反复100次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可以进行均匀的图像形成和消除。
(实施例7)
[0407]实施例7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一方面的
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08]使用实施例4的所述激光标记,并且其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16.0W、照射距离200mm、线宽0.7mm、斑点直径约1.3mm、扫描速度1000mm/s,对实施例4制备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形成线性图像。
[0409]在此时,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截面的光强度分布是这样的:其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是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1.03倍。
<图像消除步骤>
[0410]接着,使用所述激光标记,并且其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22W、照射距离155mm、斑点直径约2mm,扫描速度3000mm/s,消除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线性图像。
[0411]在上述条件下,反复200次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可以进行均匀的图像形成和消除。
(实施例8)
[0412]实施例8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一方面的
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13]使用实施例4的所述激光标记,并且其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7.5W、照射距离195mm、线宽0.5mm、斑点直径约1.3mm、扫描速度1000mm/s,对实施例5制备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形成线性图像。
[0414]在此时,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截面中的光强度分布是和实施例6类似的光强度分布。
<图像消除步骤>
[0415]随后,使用所述激光标记,并且其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13W、照射距离155mm、斑点直径约2mm、扫描速度3000mm/s,消除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线性图像。
[0416]在所述条件下,反复200次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可以进行均匀的图像形成和消除。
(实施例9)
[0416A]实施例9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16B]通过使用实施例4的所述激光标记以及热可逆记录介质,类似于实施例4,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16C]随后,在1kgf/cm2压强、140℃温度条件下,通过使用热梯度测试器(Toyo Seiki Seisakusho Ltd.生产的TYPE HG-100)一秒钟,来消除所述图像。
[0416D]当在上述条件下,反复300次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时,能够进行均匀的图像形成和消除。
(比较实施例1)
[0417]比较实施例1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方面的比较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18]使用实施例1的光纤偶合式高输出半导体激光装置,并且其被调整为激光输出12W、照射距离92.0mm、斑点直径约0.6mm。然后,以XY分级馈送速度1200mm/s,对实施例1制备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形成线性图像。
[0419]使用激光光束分析仪BeamOn(Duma Optronics Ltd.生产),测定此时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的光强度分布,可以得到如图11所示的光强度分布曲线。另外,该光强度分布曲线1次微分(X’)和2次微分(X”)的微分曲线如图1E所示,通过这些图,可以发现,中心的光照射强度为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1.3倍。
<图像消除步骤>
[0420]随后,在1kgf/cm2压强、140℃温度条件下,通过使用热梯度测试器(Toyo Seiki Seisakusho Ltd.生产的TYPE HG-100)一秒钟,来消除所述图像。
[0421]在上述条件下,反复30次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后,在线性图像的中心出现不能消除的部分。
(比较实施例2)
[0422]比较实施例2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一方面的比较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23]使用配备有输出40W的CO2激光器的激光标记(Sunx Ltd.生产的LP-440),其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4.7W、照射距离185mm、斑点直径约0.2mm、扫描速度1000mm/s,对实施例4制备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形成线性图像。
[0424]当使用大功率用光束测定器LPK-CO2-16(Spiricon,Inc.生产)测定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的光强度分布时,该光强度分布是这样的: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是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1.25倍。
<图像消除步骤>
[0425]随后,随后,在1kgf/cm2压强、140℃温度条件下,通过使用热梯度测试器(Toyo Seiki Seisakusho Ltd.生产的TYPE HG-100)一秒钟,来消除所述图像。
[0426]在上述条件下,反复50次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后,在线性图像的中心出现不能消除的部分。
(比较实施例3)
[0426A]比较实施例3是相对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一方面的比较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26B]通过使用比较实施例2的所述激光标记以及热可逆记录介质,类似于比较实施例2,形成线性图像。
[0426C]此时,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前进方向的方向上,截面的光照射强度分布是这样的: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是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1.25倍。
[0426D]随后,使用上述激光标记,并且将其调整成具有2.0W激光输出、照射距离185mm、斑点直径约0.18mm及扫描速度2500mm/s。通过以线性形式扫描彼此平行的20个激光束,从而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扫描方向的方向上有0.01mm间距,来消除形成于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线性图像。
[0426E]在大致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的光强度分布,类似于在上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所述光强度分布。
[0426F]当在上述条件下重复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的时候,在50次之后,在线性图像的中心出现不能消除的部分。
(实施例10)
[0427]实施例10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28]使用配备了输出40W的CO2激光器的激光标记(Sunx Ltd.生产的LP-440),其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4.7W、照射距离185mm、斑点直径0.18mm、扫描速度1000mm/s。然后,对实施例4中制备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以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29]此后所述激光标记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224mm、斑点直径3.0mm(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图像形成时的斑点直径的17倍),扫描速度4500mm/s。然后,在10mm×50mm的范围彼此平行地以线性形式扫描34个激光束,以使其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相当于斑点直径1/10的0.30mm间距。在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测定图像密度时,图像消除区域的密度是0.09,并且如图12所示,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能够完全地消除。另外,这次的图像消除时间是0.53秒。
[0430]接着,将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形成图像的热可逆记录介质,附着在塑料箱上并置于以13m/分钟的传送速度移动的传送带上,在移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同时,在所述图像消除步骤的消除条件下消除图像,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移动时间是0.59秒,而且完全地消除10mm×50mm范围内的图像。
(实施例11)
[0431]实施例11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32]通过使用实施例10的所述激光标记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实施例6类似地,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以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33]此后,激光标记被调整为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224mm、斑点直径3.0mm、扫描速度3200mm/s。在10mm×50mm的范围彼此平行地以线性形式扫描23个激光束,以使其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相当于斑点直径1/7的0.43mm间距。在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测定图像密度时,图像消除区域的密度是0.09,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能够完全地消除。此外,此时的图像消除时间是0.51秒。
(实施例12)
[0434]实施例12是对应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二方面的
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35]使用实施例10的所述激光标记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实施例10类似地操作,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从而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36]此后,所述激光标记调整成为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224mm、斑点直径3.0mm扫描速度2600mm/s。在10mm×50mm的范围彼此平行地以线性形式扫描17个激光束,以使其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相当于斑点直径1/5的0.60mm间距。在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测定图像密度时,图像消除区域的密度是0.09,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能够完全地消除。此外,此时的图像消除时间是0.43秒。
(实施例13)
[0437]实施例13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38]使用实施例10的所述激光标记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实施例10类似地操作,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以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39]此后,所述激光标记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224mm、斑点直径3.0mm、扫描速度2400mm/s。在10mm×50mm的范围彼此平行地以线性形式扫描14个激光束,以使其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相当于斑点直径1/4的0.75mm间距。在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测定图像密度时,图像消除区域的密度是0.09,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能够完全地消除。此外,此时的图像消除时间是0.38秒。
(实施例14)
[0439A]实施例14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39B]通过使用实施例4的所述激光标记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实施例4类似地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以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39C]此后,在阻断激光束中心的所述遮片被从激光标记光路中移走之后,类似于实施例13的上述图像消除步骤,对10mm×50mm区域照射激光束。在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测定图像密度时,图像消除区域的密度是0.09,并且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被完全消除。此外,此时的图像消除时间是0.38秒。
[0439D]当在上述条件下,反复300次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的时候,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均匀的图像形成和均匀的图像消除。
(实施例15)
[0440]实施例15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41]使用实施例10的所述激光标记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实施例10类似地,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以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42]此后,所述激光标记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204mm、斑点直径1.6mm(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图像形成时的斑点直径的9倍),扫描速度8000mm/s。在10mm×50mm的范围彼此平行地以线性形式扫描50个激光束,以使其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0.20mm间距,图像能够完全地消除。此外,此时的图像消除时间是0.63秒。
(实施例16)
[0443]实施例16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44]使用实施例10的所述激光标记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实施例10类似地,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以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45]此后,所述激光标记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207mm、斑点直径1.8mm(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图像形成时的斑点直径的10倍)、扫描速度7500mm/s。在10mm×50mm的范围彼此平行地以线性形式扫描45个激光束,以使其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0.23mm间距,图像能够完全地消除。另外,此时的图像消除时间是0.55秒。
(实施例17)
[0446]实施例17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47]使用实施例10的所述激光标记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实施例10类似地,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以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48]此后,所述激光标记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265mm、斑点直径6.0mm(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图像形成时的斑点直径的33倍)、扫描速度1600mm/s。在10mm×50mm的范围彼此平行地以线性形式扫描14个激光束,以使其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0.75mm间距,图像能够完全地消除。此外,此时的图像消除时间是0.53秒。
(实施例18)
[0449]实施例18是对应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二方面的
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50]使用实施例10的所述激光标记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实施例10类似地,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以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51]此后,所述激光标记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279mm、斑点直径7.0mm(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图像形成时的斑点直径的38.9倍)、扫描速度1000mm/s。在10mm×50mm的范围彼此平行地以线性形式扫描12个激光束,以使其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0.88mm间距,图像能够完全消除。另外,此时的图像消除时间是0.71秒。
[0452]接着,将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形成图像的热可逆记录介质,附着在塑料箱上并置于传送带上,在以13m/分钟的传送速度移动的同时,在所述图像消除步骤中的消除条件下消除图像,因为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移动时间是0.59秒,所以,不能完全地消除10mm×50mm范围内的图像。
(实施例19)
[0453]实施例19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53A]使用实施例10的所述激光标记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并且将所述激光标记调整成具有激光输出14W、照射距离200mm、斑点直径1.3mm以及扫描速度1000mm/s。通过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63B]此后,所述激光标记被调整成具有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200mm、斑点直径1.3mm(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图像形成时的斑点直径的10倍)以及扫描速度1000mm/s。在10mm×50mm的范围彼此平行地以线性形式扫描63个激光束,以使其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0.16mm间距,图像能够完全消除。另外,此时的图像消除时间是0.63秒。
[0453C]接着,将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形成图像的热可逆记录介质附着在塑料箱上并置于传送带上,在以13m/分钟的传送速度移动的同时,在所述图像消除步骤中的消除条件下消除图像,因为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移动时间是0.59秒,所以,不能完全地消除10mm×50mm范围内的图像。
(实施例20)
[0453D]实施例20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备>
[0454]和实施例5类似地制备热可逆记录介质,不过在制备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时不使用所述光热转换材料。
<图像形成步骤>
[0455]使用配备输出40W的CO2激光器的激光标记(Sunx Ltd.生产的LP-440),其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185mm、斑点直径约0.18mm、扫描速度1000mm/s。然后,对制备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以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56]此后,所述激光标记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17W、照射距离224mm、斑点直径3.0mm、扫描速度2400mm/s。在10mm×50mm的范围彼此平行地以线性形式扫描17个激光束,以使其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相当于斑点直径的1/5的0.60mm间距。当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在背面敷设黑纸(O.D.2.0)的条件下测定图像密度时,图像消除区域的密度是1.60,而且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能够完全地消除。另外,此时的图像消除时间是0.43秒。
(比较实施例4)
[0457]比较实施例4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二方面的比较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58]使用实施例10的所述激光标记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实施例10类似地,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以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59]此后,所述激光标记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224mm、斑点直径3.0mm、扫描速度6000mm/s。在10mm×50mm的范围彼此平行地以线性形式扫描50个激光束,以使其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相当于斑点直径的1/15的0.20mm间距。在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测定图像密度时,图像消除区域的密度是0.09,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能够完全地消除,但此时的消除时间是0.68秒,并且其需要长时间来消除。因此,将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形成图像的热可逆记录介质,附着在塑料箱上并置于传送带上,在以13m/分钟的传送速度移动的同时,在所述图像消除步骤中的消除条件下消除图像,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移动时间是0.59秒,不能完全消除10mm×50mm范围内的图像。
(比较实施例5)
[0460]比较实施例5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二方面的比较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61]使用实施例10的所述激光标记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和实施例10类似地,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照射激光束,以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
<图像消除步骤>
[0462]此后,所述激光标记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224mm、斑点直径3.0mm、扫描速度1600mm/s。在10mm×50mm的范围彼此平行地以线性形式扫描7个激光束,以使其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相当于斑点直径的1/2的1.5mm间距。在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测定图像密度时,图像消除区域的密度是0.13,如图13所示地不能够完全地消除图像。另外,此时的图像消除时间是0.27秒。
(实施例21)
[0463]实施例21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三方面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64]使用实施例10的所述激光标记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和实施例10类似的条件下,3个激光束被以线性形式彼此平行地扫描100mm长度,从而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在60秒的间隔处,有0.15mm间距。所述激光束被扫描的方式使得,第二激光束的照射区域与第一激光束的照射区域重叠,并且第三激光束的照射区域与第二激光束的照射区域重叠。结果,可以形成100×0.5mm宽的均匀图像,而不会有激光束照射区域的重叠部分(激光束扫描之间)图像密度变薄的现象。
[0465]而且,在上述激光条件下,以线性形式扫描第一激光束后,在第一次激光束扫描60秒后,在和第一次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在类似的激光条件下,以线性形式扫描第二激光束,以便和第一激光束的照射区域重叠。当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测定这些激光束照射区域交叉点的图像密度时,图像密度是1.53,而且如图14所示,在交叉点不存在被消除的部分。
(实施例22)
[0465A]实施例22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三方面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65B]使用实施例4的所述激光标记和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类似于实施例21,在和实施例4的图像消除步骤类似的条件下,一个激光束以线性形式扫描100mm长度,并且随后3个激光束以线性形式彼此平行地扫描,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在60秒的间隔下,有0.15mm间距。结果,形成100mm×0.5mm宽度的均匀图像,而没有激光束照射区域的重叠部分(激光束扫描之间)图像密度变薄的现象。
[0465C]而且,在上述激光条件下,以线性形式扫描第一激光束后,在第一激光束扫描60秒后,在和第一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在类似的激光条件下,以线性形式扫描第二激光束,以便和第一激光束的照射区域重叠。类似于实施例21,在激光束的照射区域的这些交叉点不存在被消除部分。
(比较实施例6)
[0466]比较实施例6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三方面的比较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67]类似于实施例21来形成图像,不过是以线性形式扫描100nm激光束后,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以90秒的间隔,以线性形式平行地扫描3个激光束以便具有0.15mm间距。结果,在激光束照射区域的重叠部分(激光束扫描之间)存在图像密度变薄的部分,不能形成均匀的图像。
[0468]另外,在和实施例21类似的激光条件下,以线性形式扫描第一激光束后,在90秒后,在和第一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在类似的激光条件下,以线性形式扫描第二激光束,以便和第一激光束的照射区域重叠。当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测定这些激光束照射区域交叉点的图像密度时,图像密度是0.10,如图15所示在交叉点有被消除的部分。
(实施例23)
[0469]实施例23是对应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三方面的
实施例。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备>
[0470]和实施例10类似地制备热可逆记录介质,不过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将在实施例10的热可逆记录层中的所述可逆性显色剂变化为以下述结构式(6)表示的可逆性显色剂。
(可逆性显色剂)
Figure A20061010883700731
……结构式(6)
<图像形成步骤>
[0471]在得到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使用实施例10的激光标记形成图像。所述激光标记被调整成为激光输出3.5W、照射距离185mm、斑点直径0.2mm、扫描速度1000mm/s。然后,三个激光束以线性形式彼此平行地扫描100mm长度,从而在和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连续的0.15mm间距。所述激光束扫描的方式使得,第二激光束的照射区域重叠第一激光束的照射区域,而第三激光束的照射区域重叠第二激光束的照射区域。其结果,激光束照射区域的重叠部分(激光束扫描之间)图像密度没有变薄,可以形成100×0.5mm宽的均匀图像。
[0472]而且,在上述激光条件下,以线性形式扫描第一激光束后,在所述第一激光束扫描0.1秒后,以类似的激光条件扫描第二激光束,以便在和第一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第一激光束的照射区域重叠。当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测定这些激光束照射区域交叉点的图像密度时,图像密度是1.60,在交叉点不存在被消除的部分。
(比较实施例7)
[0473]比较实施例7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三方面的比较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74]和实施例23类似地形成图像,不过是以线性形式扫描100nm激光束,然后以线性形式平行扫描3个激光束,以便以0.2秒的间隔,在和该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具有0.15mm间距。结果,在激光束照射区域的重叠部分(激光束扫描之间),存在图像密度变薄的部分,不能形成均匀的图像。
[0475]此外,在和实施例23类似的激光条件下,以线性形式扫描第一激光束后,在0.2秒后,在和第一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以类似的激光条件,与第一激光束的照射区域重叠地以线性形式扫描第二激光束。当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测定这些激光束照射区域交叉点的图像密度时,图像密度是0.10,在交叉点有被消除的部分。
(实施例24)
[0476]实施例24是对应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三方面的
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77]在实施例20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通过使用实施例20的所述激光标记来形成图像。所述激光标记被调整成为具有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185mm、斑点直径0.2mm、扫描速度1000mm/s。激光束被以线性形式扫描100mm长度,然后,3个激光束被以线性形式彼此平行地扫描,从而在与第一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具有连续的0.15mm间距。所述激光束被扫描的方式使得,第二激光束的照射区域与第一激光束的照射区域重叠,并且第三激光束的照射区域与第二激光束的照射区域重叠。结果,可以形成100×0.5mm宽的均匀图像,而不会有激光束照射区域的重叠部分(激光束扫描之间)图像密度变薄的现象。
[0478]另外,当在所述激光条件下,以线性形式扫描第一激光束后,在0.1秒后,在类似激光条件下,以线性形式扫描第二激光束,以使得第一激光束扫描0.1秒之后,在和第一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第一激光束的照射区域相重叠,在交叉点不存在被消除的部分。
(比较实施例8)
[0478A]比较实施例8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三方面的比较实施例。
<图像形成步骤>
[0478B]和实施例24类似地形成图像,不过是以线性形式扫描一个激光束100nm长度,且随后以线性形式彼此平行地扫描3个激光束,从而以0.2秒的间隔,在和第一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大致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具有0.15mm间距。结果,在激光束的照射区域的重叠部分(激光束扫描之间),存在图像密度变薄的部分,而没有形成均匀的图像。
[0478C]此外,在上述激光条件下,以线性形式扫描第一激光束之后,在类似的激光条件下,以线性形式扫描第二激光束,从而在第一激光束扫描0.2秒之后,在和第一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与第一激光束的照射区域重叠,这样在交叉点观察到未被消除部分。
(实施例25)
[0479]实施例25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一方面的应用例。
<标记的制备>
[0480]作为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标记是按照以下所述制备的。
[0481]首先,在实施例4使用的所述支持体上,顺序地形成所述底部层和所述记录层,与实施例4类似。
-中间层-
[0482]在球磨机中充分搅拌由20质量份的紫外线吸收性聚合物40%质量溶液(Otsuka Chemical Co.,Ltd.生产的RUVA-60MK-40K,羟基值60)、3.2质量份二甲苯二异氰酸酯(Mitsui Chemicals Polyurethanes,Inc.生产的D-110N)和23质量份甲乙酮(MEK)组成的组合物,配制含有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层涂布液。
[0483]接着,在其上已经形成所述底部层和所述记录层的支持体上,使用绕线式刮漆棒涂布所述具有得到的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层涂布液,在90℃干燥1分钟,在50℃加热24小时,形成厚2μm的含有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层(中间层)。
-保护层-
[0484]随后,在所制备的中间层上形成保护层,和实施例4类似。
-粘附层-
[0485]接着,充分搅拌由50质量份丙烯基类粘合剂(Toyo Ink MFG.Co.,Ltd.生产的BPS-1109)和2质量份异氰酸酯(Mitsui ChemicalsPolyurethanes Inc.生产的D-170N)组成的组合物,配制粘附层用涂布液。
[0486]在形成所述底部层、所述记录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保护层的支持体的、没有形成这些层的侧面上,以绕线式刮漆棒涂布所得到的粘附层涂布液,在90℃干燥2分钟,从而形成厚约20μm的粘附层。
[0487]热可逆记录标记由上述程序制备。
<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消除步骤>
[0488]当将得到的热可逆记录标记分割为50mm×100mm尺寸,置于塑料箱上,和实施例4类似地进行图像形成和图像消除时,即可实现均匀的图像形成和消除。
(实施例26)
[0489]实施例26是对应于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处理方法第一方面的应用例。
<标签(加工指示)的制备>
[0490]作为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标签(加工指示)的制备如下。
[0491]首先,和实施例4类似,在实施例4使用的支持体上,顺序地形成所述记录层、中间层和保护层,制备用作上表面的薄片。
[0492]接着,和实施例4类似,在实施例4使用的支持体上,只形成所述背层,制备用作下表面的薄片。
[0493]将得到的用作上表面的薄片和用作下表面的薄片,分别分割为210mm×85mm尺寸,在这些薄片之间夹入RF-ID的插入物(DSMNutritional Products生产)和作为插入物周围用间隔物的PETG片(Mitsubishi Plastics,Inc.生产),并用粘合胶带(Nitto Denko Corporation生产)粘接,制备具有厚度500μm的RF-ID的热可逆记录标签(加工指示)。
<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消除步骤>
[0494]当将得到的具有RF-ID的热可逆记录标签置于塑料箱上,和实施例4类似,进行图像形成和消除时,能够实现均匀的图像形成和消除。
(实验例1)
[0494A]实验例1是对应于本发明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二方面的实验例。
[0495]和实施例10类似,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接着,将激光照射条件固定为激光输出32W、照射距离224mm、斑点直径3.0mm,并使激光束照射位置距离(对照射斑点直径之比)在0.075mm(1/40)到1.5mm(1/2)的范围内相应地变化,进行图像的消除。在图16表示此时的图像消除时间和激光束的照射位置距离(对照射斑点直径之比)的关系。
[0496]同时,在使用麦克佩斯密度计RD914测定图像消除区域的图像密度的情况下,当所述激光束的照射位置距离(对照射斑点直径之比)是1.0mm(1/3)或以上时,图像不能完全消除。
(实验例2)
[0496A]实验例2是对应于本发明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二方面的实验例。
[0497]和实施例10类似,在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0.18mm的条件下,在10mm×50mm的范围内形成线性图像。接着,将激光照射条件固定为激光输出32W,使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在0.6mm到8.0mm的范围内相应地变化,进行图像的消除。在图17中示出了此时的图像消除时间和激光束的照射位置距离(对照射斑点直径之比)的关系。
[0499]借助本发明,可以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并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通过形成高密度均匀的图像以及在短时间内均匀消除图像,能够高速反复地形成和消除高对比度的图像,并且还能够抑制因反复地形成和消除所引起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变差,并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适用于该图像处理方法的图像处理装置。
[0500]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在被置于诸如瓦楞纸箱之类容器的像标记这样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高速地反复形成和消除高对比度的图像,而且,能够抑制由反复产生的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变差,因此,它们特别适合于在物流和配送系统中使用。

Claims (17)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消除步骤至少其中任一个;
其中:
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中,取决于因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激光束照射加热而产生的温度,透明度和色调其中任一个可逆地变化;
在所述图像消除步骤中,通过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激光束照射加热,消除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以及
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其中至少任一步骤中,在大致垂直于所照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
2.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消除步骤至少其中任一个;
其中:
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中,取决于因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激光束照射加热而产生的温度,透明度和色调其中任一个可逆地变化;
在所述图像消除步骤中,通过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激光束照射加热,消除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
所述图像消除步骤包含,在通过扫描所述激光束来消除处于第一图像消除区域内的图像之后,消除与所述第一图像消除区域相邻接的第二图像消除区域内的图像;以及
针对所述第一图像消除区域的激光束的照射位置与针对所述第二图像消除区域的激光束的照射位置之间的距离,是所述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的1/12~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图像消除步骤中的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是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的激光束的照射斑点直径的1.2~38倍。
4.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消除步骤至少其中任一个;
其中:
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包含至少树脂和有机低分子物质,而且取决于因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激光束照射加热而产生的温度,透明度和色调其中任一个可逆地变化;
在所述图像消除步骤中,通过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激光束照射加热,消除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以及
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包含,通过扫描激光束在第一图像形成区域形成图像后,在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相邻的第二图像形成区域形成图像;以及
将所述激光束照射到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区域,以便在位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内的所述有机低分子物质在结晶前被熔化后,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的一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有机低分子物质是以颗粒形式分散在所述树脂中的,而且该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透明度是通过热而可逆地变化于透明状态与白浊状态之间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有机低分子物质在熔融前是隐色体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被熔化的有机低分子物质在结晶之前是所述隐色体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的显色混合物;并且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色调是通过热而可逆地变化于透明状态和显色状态之间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对所述第一图像形成区域的激光束照射和对所述第二图像形成区域的激光束照射,是以60秒钟或更短的时间间隔进行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消除步骤至少其中任一步骤中,在大致垂直于所照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至少其中任一步骤中,在大致垂直于所照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大致垂直于所述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是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1.03倍或更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大致垂直于所述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低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大致垂直于所述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是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1.03倍或更低。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大致垂直于所述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低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大致垂直于所述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是周边的光照射强度的1.03倍或更低。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大致垂直于所述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低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
16.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激光束照射部件;以及
至少一个激光束强度调整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激光束照射部件的表面上,从所述激光束强度调整部件照射激光束,且所述激光束强度调整部件被配置以改变所述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
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装置是用于图像处理方法的,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图像形成步骤和图像消除步骤至少其中任一个;
其中:
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中,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中,取决于因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激光束照射加热而产生的温度,透明度和色调其中任一个可逆地变化;
在所述图像消除步骤中,通过由于对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激光束照射所进行的加热,消除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以及
在所述图像形成步骤和所述图像消除步骤其中至少任一步骤中,在大致垂直于所照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在截面的光强分布中,中心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的光照射强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光照射强度调整部件是透镜、滤光器、遮片及反射镜至少其中任一个。
CNB2006101088373A 2005-08-12 2006-08-14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67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34439 2005-08-12
JP2005234439 2005-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1679A true CN1911679A (zh) 2007-02-14
CN100556706C CN100556706C (zh) 2009-11-04

Family

ID=37498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883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6706C (zh) 2005-08-12 2006-08-14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728860B2 (zh)
EP (1) EP1752298B1 (zh)
CN (1) CN100556706C (zh)
AT (1) ATE483588T1 (zh)
DE (1) DE602006017304D1 (zh)
TW (1) TWI31732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2199A (zh) * 2009-10-19 2011-06-1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676122B (zh) * 2008-09-17 2011-12-07 株式会社理光 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方法
CN102639329A (zh) * 2010-09-10 2012-08-15 株式会社理光 激光擦除装置与激光擦除方法
CN107521248A (zh) * 2017-09-14 2017-12-29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可擦写卡片的热控制打印方法
CN108025576A (zh) * 2015-09-30 2018-05-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印相物的形成方法、转印层的剥离方法、及热转印打印机
CN111886136A (zh) * 2018-04-05 2020-11-03 法国比克公司 包含磁性变色微胶囊的打印装置和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28860B2 (en) * 2005-08-12 2010-06-01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for image process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O2008082712A2 (en) 2006-08-25 2008-07-10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odosimetry with biochip using gene expression signatures
WO2008025016A2 (en) * 2006-08-25 2008-02-28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gh-throughput, minimally-invasive radiation biodosimetry
JP5010878B2 (ja) * 2006-09-07 2012-08-29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書き換え可能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
JP2008179131A (ja) * 2006-12-26 2008-08-07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8628898B2 (en) 2006-12-26 2014-01-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or
JP5228471B2 (ja) * 2006-12-26 2013-07-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009639B2 (ja) * 2007-02-09 2012-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ーザ書換システム
JP5332412B2 (ja) * 2007-09-13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7772571B2 (en) * 2007-10-08 2010-08-10 Advanced Ion Beam Technology, Inc. Implant beam utilization in an ion implanter
US7931769B2 (en) * 2007-12-21 2011-04-26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forming temporary carrier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release techniques
US8101334B2 (en) * 2008-02-13 2012-01-2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5651935B2 (ja) * 2008-08-28 2015-0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JP5471219B2 (ja) * 2008-09-17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可逆記録媒体の画像消去方法
JP2010195035A (ja) * 2009-01-30 2010-09-09 Ricoh Co Ltd 感熱記録媒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処理方法
JP5736712B2 (ja) * 2009-10-19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消去方法及び画像消去装置
US8530377B2 (en) * 2009-12-01 2013-09-10 Ricoh Company, Ltd. 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medium, and 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member
US8254235B2 (en) * 2010-03-31 2012-08-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 of data stored in holographic storage medium
JP2012035622A (ja) 2010-07-13 2012-02-23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235977B2 (ja) * 2010-12-16 2013-07-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2529307B (zh) * 2010-12-24 2015-01-21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凹版印刷的加网方法和装置
JP5655552B2 (ja) 2010-12-24 2015-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JP6051535B2 (ja) * 2011-02-28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2210805A (ja) 2011-03-18 2012-11-01 Ricoh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及び可逆性感熱記録部材
EP2692474B1 (en) * 2011-03-30 2018-04-04 NGK Insulators, Ltd. Method for marking metal member
WO2013067643A1 (en) * 2011-11-08 2013-05-16 UNIVERSITé LAVAL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resolution in laser imaging microscopy
JP5910985B2 (ja) * 2011-11-30 2016-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ーザ光照射システム
JP5892366B2 (ja) 2011-12-05 2016-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消去装置及び画像消去方法
DE102012201003A1 (de) * 2012-01-24 2013-07-25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Mikroskop und Verfahren für die hochauflösende 3-D Fluoreszenzmikroskopie
JP2016175406A (ja) * 2015-03-20 2016-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消去方法及び画像消去装置、並びに、画像消去装置を用いたコンベアラインシステム
JP6711010B2 (ja) * 2015-03-20 2020-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を用いたコンベアライン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33052A (ja) * 1984-12-03 1986-06-20 Hitachi Ltd 光学的記録再生装置
JPH0734271B2 (ja) 1986-07-11 1995-04-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JPH0253236A (ja) 1988-08-17 1990-02-22 Fuji Xerox Co Ltd 光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4250074A (ja) 1990-10-16 1992-09-04 Fuji Xerox Co Ltd サーマルヘッド
JP3446316B2 (ja) * 1993-11-16 2003-09-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レーザ記録方法及びレーザ記録装置
US5619243A (en) * 1993-11-18 1997-04-0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recording and erasing method
JP3350836B2 (ja) 1993-11-18 2002-1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記録消去方法
JP3493482B2 (ja) 1994-08-29 2004-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可逆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記録消去方法
JPH08258423A (ja) 1995-03-23 1996-10-08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
JPH10114090A (ja) 1996-10-14 1998-05-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ーザ熱転写記録装置
JPH10217523A (ja) 1997-02-12 1998-08-18 Toshiba Corp サーマル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製造装置
JPH11105317A (ja) 1997-09-30 1999-04-20 Toshiba Corp 処理装置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トヘッド
JPH11162010A (ja) * 1997-11-28 1999-06-18 Nec Corp 相変化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方法
JP2000136022A (ja) 1998-11-02 2000-05-16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可視表示部と非接触ic部を備えた搬送用容器及び物流ライン
JP2001071543A (ja) 1999-07-06 2001-03-21 Kyodo Printing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の印字消去方法
JP5040048B2 (ja) 2001-05-24 2012-10-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の記録消去装置
JP3970117B2 (ja) 2001-07-19 2007-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可逆記録媒体、ラベル、カード、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ディスク、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画像記録消去方法
JP3990891B2 (ja) 2001-10-24 2007-10-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の記録消去装置
JP3790485B2 (ja) 2002-02-26 2006-06-28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方法
DE10308311A1 (de) 2002-02-27 2003-10-09 Creo Inc Laseraufnahmeverfahren zur Belichtung von vor-Ort-beschichteten Materialien
JP2004001264A (ja) 2002-05-31 2004-01-08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の画像形成方法
JP4247824B2 (ja) 2002-06-03 2009-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可逆記録媒体、並びに、熱可逆記録ラベル、熱可逆記録部材、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TW590907B (en) * 2002-06-03 2004-06-11 Ricoh Kk 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medium, 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label, 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member, image processing unit and method of image processing
JP2004195751A (ja) 2002-12-17 2004-07-15 Lintec Corp 非接触型リライトサーマルラベルの記録及び消去方法
JP2004265247A (ja) 2003-03-03 2004-09-24 Ricoh Co Ltd 非接触式ic付き情報シート
JP3998193B2 (ja) 2003-03-03 2007-10-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非接触icタグ付き可逆性感熱画像記録シート
JP3735779B2 (ja) 2003-04-25 2006-01-18 宗宏 伊達 可逆感熱媒体の情報書換装置及び方法
JP2004345273A (ja) 2003-05-23 2004-12-09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画像記録方法
US7728860B2 (en) * 2005-08-12 2010-06-01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for image process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5223211B2 (ja) * 2006-03-15 2013-06-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6122B (zh) * 2008-09-17 2011-12-07 株式会社理光 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方法
US8293679B2 (en) 2008-09-17 2012-10-23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for erasing image on 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medium
CN102092199A (zh) * 2009-10-19 2011-06-1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2092199B (zh) * 2009-10-19 2013-10-23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2639329A (zh) * 2010-09-10 2012-08-15 株式会社理光 激光擦除装置与激光擦除方法
CN108025576A (zh) * 2015-09-30 2018-05-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印相物的形成方法、转印层的剥离方法、及热转印打印机
CN107521248A (zh) * 2017-09-14 2017-12-29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可擦写卡片的热控制打印方法
CN107521248B (zh) * 2017-09-14 2019-03-26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可擦写卡片的热控制打印方法
CN111886136A (zh) * 2018-04-05 2020-11-03 法国比克公司 包含磁性变色微胶囊的打印装置和组合物
CN111886136B (zh) * 2018-04-05 2022-05-13 法国比克公司 包含磁性变色微胶囊的打印装置和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6017304D1 (de) 2010-11-18
US7728860B2 (en) 2010-06-01
ATE483588T1 (de) 2010-10-15
CN100556706C (zh) 2009-11-04
US20100061198A1 (en) 2010-03-11
TWI317325B (en) 2009-11-21
US8264513B2 (en) 2012-09-11
US20070036039A1 (en) 2007-02-15
EP1752298B1 (en) 2010-10-06
TW200722298A (en) 2007-06-16
EP1752298A1 (en) 2007-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1679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037053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037064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820963A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标签、和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660601A (zh) 热致可逆记录介质、标签和构件及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1037066A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可逆热敏记录构件、图像处理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1041308A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及标签、部件、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663814A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和装置、使用该可逆热敏记录介质的图像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608859A (zh) 可逆的热敏记录介质、标签和组件,以及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0339236C (zh) 信息记录显示卡及其制造方法、使用该卡的图像处理方法与图像处理装置
CN101544141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设备
CN1212932C (zh) 喷墨记录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以及存储介质
CN102205733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796151A (zh) 可逆热敏记录介质、信息存储材料、可逆热敏记录标签、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器件
CN101386237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397479A (zh) 与成卷制品有关的装置
CN1662378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01056769A (zh) 热敏记录材料
CN1649744A (zh) 信息记录显示卡,及使用该卡的图像处理方法与图像处理装置
CN107531068B (zh) 热可逆记录介质、使用其的图像处理装置和输送线系统
CN101045406A (zh) 清洗可逆性热敏记录介质的方法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659042A (zh) 热可逆记录介质、热可逆记录标记、热可逆记录构件、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JP4263228B2 (ja)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474226A (zh) 感光材料上的激光标记及包括该标记的感光材料
CN1606507A (zh) 热敏记录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