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2199B -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2199B
CN102092199B CN201010515653.5A CN201010515653A CN102092199B CN 102092199 B CN102092199 B CN 102092199B CN 201010515653 A CN201010515653 A CN 201010515653A CN 102092199 B CN102092199 B CN 102092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laser beam
line
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56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2199A (zh
Inventor
浅井敏明
堀田吉彦
石见知三
川原真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92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2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2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21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and modulation of light
    • B41J2/471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and modulation of light using dot sequential main scanning by means of a light deflector, e.g. a rotating polygonal mirror
    • B41J2/47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and modulation of light using dot sequential main scanning by means of a light deflector, e.g. a rotating polygonal mirror using multiple light beams, wavelengths or colou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 B41J2/475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using thermosensitive substrates, e.g.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chemical colour formers
    • B41M5/305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chemical colour formers with reversible electron-donor electron-acceptor 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Heat Sensitive Colour Forming Recording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名称是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本发明提供图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用以预定间隔平行排列的激光束照射记录介质以加热所述记录介质来记录图像,使得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图像由用所述激光束书写的众多线组成,并且其中在图像记录中,用所述激光束书写的所述众多线包括首先书写线和重写线,重写线的一部分与所述首先书写线重叠;并且所述重写线的照射能量比所述首先书写线的照射能量小。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其用于形成具有任意线宽度与众多图像线的图像。
背景技术
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迄今已经通过接触方法实现,在接触方法中热源与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接触以加热热可逆记录记录。作为热源,在图像记录的情况下,一般使用热敏头,而在图像擦除的情况下,一般使用加热辊、陶瓷加热器等等。
这种接触图像处理方法具有优点,在于,如果热可逆记录介质是软质材料(例如,薄膜和纸张),通过使用压纸滚筒等均匀地将热源压向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均匀地记录和擦除图像,并且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擦除设备通过使用常规热敏印刷机的组件可以以低成本制造。然而,当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JP-A)第2004-265247号和日本专利(JP-B)第3998193号中公开的RF-ID标签被嵌入热可逆记录介质时,热可逆记录介质需要变厚而其柔软性降低,并因此需要高压以均匀地将热源压向记录介质。另外,在接触图像处理方法中,热可逆记录介质表面由于重复的印刷和擦除而被刮擦,且不规则在其中形成,而一些部分不与热源(例如,热敏头和热烫)接触。因此,记录介质可能不被均匀地加热,导致图像密度降低和擦除失败(参见日本专利(JP-B)第3161199号和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JP-A)第09-30118号)。
由于RF-ID标签能够从远离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某些距离以非接触方式读取和改写存储信息的事实,对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需求也出现。该需求是在这种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图像从远离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某些距离被改写。为了响应这种需求,使用激光的方法被提出,作为当在热可逆记录介质表面存在不规则时从远离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一些距离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和擦除每个图像的方法(参见JP-A第2000-136022号)。它是这样的方法——通过该方法,通过使用热可逆记录介质,在用于货物流通线(physical distribution lines)的运输集装箱上进行非接触记录。书写通过使用激光进行,而擦除通过使用热风、热水、红外线加热器等进行,而不是通过使用激光进行。
因此,提出了使用激光、激光记录设备(激光打标机(laser maker))的记录方法,通过该方法,热可逆记录介质用高功率激光照射以控制照射位置。使用激光打标机用激光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并且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光热转换材料吸收光以转化其成为热,其可以记录和擦除图像。使用激光的图像记录和擦除方法被提出,其中使用包括无色染料、可逆显色剂和组合的不同光热转换材料的记录介质,并使用近红外激光在其上进行记录(参见JP-A第11-151856号)。
然而,在这种激光记录方法中,当记录信息读取码如二维码(例如,字符、条形码和QR码),但是如果具有预定线宽度的图像没有准确地形成时,编码可能不被满意地通过机器读取,尽管记录的图像视觉上表现为是清晰地书写的。同样,当线以重叠的方式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书写,以试图写出具有比使用的激光光束直径大的宽度的线时,热可逆记录介质由于热的积累而过热,使得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重复耐用性降低。
JP-A第2008-213439号提出均匀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方法,而JP-A第2008-62506号提出形成可读性良好的图像的方法。然而,上述方法具有缺点,因为不可能精确形成具有预定线宽度的图像,并且记录介质的重复耐用性降低。
作为二维码的印刷方法,JP-A第2001-147985号提出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每个单元用激光束以螺旋方式进行扫描以印刷编码。另外,JP-A第2006-255718号提出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激光束的扫描位置被校正以获得预定的线宽度。然而,以上的方法具有缺点,因为记录介质的重复耐用性不佳,虽然准确地形成预定的线宽度是可能的。
当各种线厚度和各种大小的二维码的图像(例如,字符、条形码和QR码)通过激光打标形成时,准确地形成具有预定线宽度的图像是必要的。特别是在条形码的记录中,记录准确性影响条形码的可读性,因此需要准确地形成各种线宽。而且,当图像在可重写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和如果过量的能量被施加其上,热可逆记录介质被物理地损坏,使得重复耐用性降低。因此,为了形成具有预定线宽度的图像,也需要均匀地施加能量到记录介质上。
虽然照射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束的光束直径是恒定的,但是光束具有光强度分布,因此图像的线宽度可通过改变激光束的照射功率或者扫描速度以控制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照射能量来改变。然而,当照射能量增加时,不利地,热可逆记录介质被物理损害,使得重复耐用性降低,虽然图像形成了较宽的线宽度。另一方面,当减小照射能量以阻止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重复耐用性降低时,图像形成较窄的线宽度,但形成的线的对比度(密度)减小,使得图像质量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常规的问题并实现以下目标。即,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其能够准确地形成图像的预定线宽度和保证高的重复耐用性。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如下:
<1>图像处理方法,其包括:
通过用以预定间隔平行排列的激光束照射记录介质以加热所述记录介质来记录图像,使得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图像由用所述激光束书写的众多线组成,
其中在图像记录中,用所述激光束书写的所述众多线包括首先书写线和重写线,重写线的一部分与所述首先书写线重叠;并且所述重写线的照射能量比所述首先书写线的照射能量小。
<2>根据以上<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重写线的重叠宽度相对于所述首先书写线的线宽度的比X和所述首先书写线的照射能量相对于施加于所述重写线的照射能量的比Y满足以下表达式(1):
0.6≤-0.8X+Y≤1.0    表达式(1)
<3>根据以上<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比X满足以下表达式(2):
0.7≤-0.8X+Y≤1.0    表达式(2)
<4>根据以上<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比X满足以下表达式(3):
0.4≤X<1    表达式(3)
<5>根据以上<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比X满足以下表达式(4):
0.6≤X<1    表达式(4)
<6>根据以上<1>至<5>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用所述激光束书写的线的照射能量通过调节所述激光束的照射功率控制。
<7>根据以上<1>至<6>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用所述激光束书写的线的照射能量通过调节所述激光束的扫描速度控制。
<8>根据以上<1>至<7>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沿着基本垂直于在所述图像记录中照射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施加于中心部分上的光束强度等于或小于施加于周围部分上的光束强度。
<9>根据以上<1>至<8>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记录介质是热可逆记录介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载体和在所述载体上以此顺序的至少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包含光热转换材料的光热转换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吸收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并转换所述光为热,并且所述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所述第二热可逆记录层都根据温度改变而可逆地改变色调。
<10>根据以上<1>至<8>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记录介质是热可逆记录介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载体和在所述载体上的至少热可逆记录层,所述热可逆记录层包含光热转换材料、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吸收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并转换所述光为热,并且所述热可逆记录层根据温度改变而可逆地改变色调。
<11>根据以上<9>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所述第二热可逆记录层各自包含无色颜料和可逆显色剂。
<12>根据以上<9>至<11>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是具有近红外光谱区的吸收峰的材料。
<13>根据以上<9>至<12>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是金属硼化物和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
<14>根据以上<9>至<12>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是酞菁类化合物。
<15>图像处理装置,其包括:
激光束发射单元,
光扫描单元,其被置于所述激光束发射单元的激光束发射表面上,
光照射强度分布调节单元,其被配置来改变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分布,和
fθ透镜,其会聚激光束,
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用于根据以上<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
<16>根据以上<1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光照射强度调节单元是选自透镜、滤光片、掩模、反射镜和光纤耦合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所述目的和提供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其能够精确地形成具有预定线宽度的线的图像并确保重复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图(第一个)。
图1B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图(第二个)。
图1C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图(第三个)。
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图(第四个)。
图3A是图解在沿着垂直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中心部分”和“周围部分”处的光照射强度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3B是图解在垂直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中心部分”和“周围部分”处的光照射强度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3C是图解在垂直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中心部分”和“周围部分”处的光照射强度的又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3D是图解在垂直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中心部分”和“周围部分”处的光照射强度的再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3E是图解在垂直于典型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高斯分布)中,“中心部分”和“周围部分”处的光照射强度的示意图。
图4A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4B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5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一个实例的图。
图6A是图解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着色/脱色性质的图。
图6B是图解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着色和脱色机理的示意图。
图7是图解RF-ID标签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8是图解本发明中图像的重叠部分的图。
图9是图解印刷意外丢失的照片。
图10A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层结构的一个实例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10B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层结构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10C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层结构的又一个实例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10D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层结构的又一个实例的示意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至少包括图像擦除步骤,并且进一步包括根据预期用途进行适当选择的其他步骤。
在这里,在本发明中,术语“图像”指通过众多激光束书写的线(一条或多条)形成的具有预定的线宽度的线(一条或多条),并包括组成二维码(例如,条形码和QR码)或者粗体字的线。
同样,在本发明中,术语“重叠部分”指其中激光束书写的众多线彼此重叠的部分。例如,当具有预定的线宽度的线被记录时,通过激光束书写的线需要与通过邻近前面的线的激光束书写的另外一条线重叠,如在图8中图解。当没有重叠部分的时候,如在图9中图解的印刷意外丢失可能出现。通过以重叠方式形成由激光束书写的众多线,具有预定线宽度的图像可以形成。由激光束书写的线的数量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不被特定限制,可以根据预期用途进行适当地选择。例如,图像处理方法也可以在不可逆记录介质上使用,然而,优选地被用作其中图像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和擦除的图像处理方法。
在该情况中,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作为图像记录步骤,并且还包括擦除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擦除步骤。在下面,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称为“图像记录步骤”。
<图像记录步骤>
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图像记录步骤是通过由激光束照射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来记录图像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通过由以预定间隔平行排列的激光束照射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同时用激光束连续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来记录图像。
激光束扫描方法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如在图8中图解的激光扫描。
激光束的扫描可以以相同方向或者以相反方向进行,并且不连续的照射可以包括在部分的扫描中。
例如,如在1A中图解,具有预定线宽度的图像以下述方式记录:产生用激光束书写的两条线E2和E3,以预定的间距宽度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以E2和E3的顺序连续地扫描,使得激光束书写的第一线(其可以另外称为“第一书写线(first written line)”或“首先书写线(linewritten first)”)E2和激光束书写的第二线(其可以另外称为“第二书写线(second written line)”)E3彼此部分地重叠。
线E2和E3中,线E2是第一书写线,和线E3是重写线。
另外,例如,如在图1B中图解,每个用激光束书写的三条线E4、E5和E6以以下方式形成:以预定的间距,用激光束书写的第一线(第一书写线)E4和用激光束书写的第二线(第二书写线)E5彼此部分重叠,以及第二书写线E5和用激光束书写的第三线(其可以另外称为“第三书写线”)E6彼此部分重叠,同时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以E4、E5和E6的顺序用激光束连续地扫描,由此记录具有预定线宽度的线图像。
在这三条书写线E4、E5和E6中,线E4是第一书写线,而线E5和E6是重写线。
此外,如在图1C中图解,用激光束书写的三条线E7、E8和E9以以下方式形成:以预定的间距,用激光束书写的第一线(第一书写线)E7和用激光束书写的第二线(第二书写线)E8彼此部分重叠,并且第二线E8和用激光束书写的第三线(第三书写线)E9彼此部分重叠,同时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以E7、E8和E9的顺序用激光束连续地扫描,由此记录具有预定线宽度的线图像。
在这三条书写线E7、E8和E9中,线E7是第一书写线,而线E8和E9是重写线。
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重写线用小于用于首先书写线的照射能量的照射能量记录。
在这里,图1C中图解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重叠宽度比图1B中图解的图像处理方法的重叠宽度大,因此在图1C中图解的图像处理方法中,重写线E8和E9的照射能量的量相对于第一书写线E7的照射能量应该比在图1B中图解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减少很多。
首先书写线的区域具有低的热积累和小的重叠部分,因此为了阻止图像密度的减小,有必要施加足够量的照射能量到该区域。
同时,重写线的区域具有高的热积累和大的与其它书写部分重叠的部分,因此为了提高重复耐用性,重写线的照射能量应该比首先书写线的照射能量减小很多。
当有众多重写线时,重写线的照射能量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然而,考虑到图像密度的均匀性、线宽度的准确性和重复耐用性,优选使用相同的照射能量。
更具体地,如在图2中图解,重写线的重叠宽度B(mm)相对于首先书写线的线宽度A(mm)的比X(重叠宽度B/线宽度A)和首先书写线E7的照射能量相对于重写线E8和E9的照射能量的比Y(线E7的照射能量/重写线E8和E9的照射能量)优选地满足以下关系(1),且更优选地满足以下关系(2)。
0.6≤-0.8X+Y≤1.0    关系(1)
0.7≤-0.8X+Y≤1.0    关系(2)
在这里,在-0.8X+Y<0.6的情况下,也就是,当重写线E8和E9的照射能量相对于首先书写线E7的照射能量没有足够地减少时,过分高的能量施加于用激光束书写的线图像的重叠部分,记录介质遭受损害,并且记录介质的耐用性可能降低。相反,在-0.8X+Y>1.0的情况下,也就是,当重写线E8和E9的照射能量不足时,图像质量可能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P表示间距宽度,其由线宽度A和重叠宽度B之间的差表示。
此外,重写线的重叠宽度B(mm)相对于首先书写线的线宽度A(mm)的比X(重叠宽度B/线宽度A)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然而,比X优选地满足以下关系(3),和更优选地满足以下关系(4)。
0.4≤X<1    关系(3)
0.6≤X<1    关系(4)
当X是0.4或更小时,即使重写线的照射能量降低到首先书写线的照射能量,图像意外丢失和图像线条边缘发毛也可能出现。相反,当X是在比关系(2)和关系(3)代表的范围更优选的范围内时,由于重复耐用性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所以它是有利的。
在图像记录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然而,优选1W或更高,更优选为3W或更高,和特别优选为5W或更高。当输出功率小于1W时,形成图像费时,而如果试图缩短图像记录时间,则输出功率变得不足。
激光束的输出功率的上限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200W或更低,更优选为150W或更低,和特别优选为100W或更低。当上限高于200W时,激光装置的大小可能变得比较大。
图像记录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扫描速度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然而,优选300mm/s或更高,更优选500mm/s或更高,特别优选700mm/s或更高。当扫描速度低于300mm/s时,形成图像费时。
同样,激光束的扫描速度的上限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然而,优选地是15,000mm/s或更低,更优选地是10,000mm/s或更低,特别优选地是8,000mm/s或更低。当上限高于15,000mm/s时,难于均匀地形成图像。
图像记录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光点直径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然而,优选地是0.02mm或更大,更优选为0.1mm或更大,和特别优选为0.15mm或更大。当光点直径小于0.02mm时,生成的线图像的线宽度减小,并且可见度下降。
激光束的光点直径的上限可以根据预期目的、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然而,优选为3.0mm或更小,更优选为2.5mm或更小,和特别优选为2.0mm或更小。当光点直径大于3.0mm时,生成的线图像的线宽度增加,邻近的线重叠,并且形成小尺寸的图像变得不可能。
激光束的来源不被特别限定,然而,优选为选自半导体激光束、固体激光束、光纤激光束和CO2激光束的至少一种。
控制形成的图像的线宽度的方法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例如,举例说明为控制要书写的线的数量和控制重叠宽度(间距宽度)。
<图像擦除步骤>
图像擦除步骤是通过加热记录介质擦除由图像处理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的步骤。
记录介质不被特别限定,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用途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热可逆记录介质和非热可逆记录介质。其中特别优选热可逆记录介质。
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方法不被特别限定,其实例包括常规已知的加热方法(非接触加热方法如用激光束照射、热风、温水、红外线加热器;和接触加热方法如热敏头、热烫、加热块、加热辊)。当采取货物流通线时,通过用激光束照射来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方法是优选的,因为形成的图像可以与热可逆记录介质非接触地进行擦除。
在图像擦除步骤中照射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然而,优选为5W或更高,更优选为7W或更高,和特别优选为10W或更高。当输出功率小于5W时,擦除图像费时,并且如果试图缩短图像记录时间,则输出功率变得不足,使图像擦除失败。
激光束的输出功率的上限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然而,优选为200W或更低,更优选为150W或更低,和特别优选为100W或更低。当输出功率高于200W时,激光设备的大小可能变得比较大。
图像记录步骤中照射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束的扫描速度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然而,优选为100mm/s或更高,更优选为200mm/s或更高,和特别优选为300mm/s或更高。当扫描速度低于100mm/s时,擦除形成的图像费时。
同样,激光束的扫描速度的上限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然而,优选为20,000mm/s或更低,更优选为15,000mm/s或更低,和特别优选为10,000mm/s或更低。当上限高于20,000mm/s时,均匀擦除形成的图像变得困难。
图像擦除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来源不被特别限定,然而,优选为选自半导体激光束、固体激光束、光纤激光束和CO2激光束中的至少一个。
图像擦除步骤中照射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束的光点直径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然而,优选为0.5mm或更大,更优选为1.0mm或更大,和特别优选为2.0mm或更大。当光点直径小于0.5mm时,擦除形成的图像费时。
激光束的光点直径的上限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然而,优选为14.0mm或更小,更优选为10.0mm或更小,和特别优选为7.0mm或更小。当光点直径大于14.0mm时,输出功率变得不足,使图像擦除失败。
控制用激光束书写的线的照射能量的方法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例如,举例说明为控制激光束的照射功率和激光束的扫描速度。
在本发明中,根据用作在图像处理装置中提供的扫描控制单元的反射镜的运动、热可逆记录介质或图像处理装置的运动和其它因素的组合,可以控制激光束的扫描。激光束的扫描的控制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自由地设计。
在沿着基本垂直于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的横截面上(其可以另外地称为“与激光束前进方向垂直平面”)的光强度分布中,激光束优选地照射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以使得施加于中心部分之上的光束的强度等于或低于施加于周围部分的光束强度。
常规地,当使用激光形成某些图案时,在垂直于激光束前进方向的平面上的光强度分布显示为高斯分布,并且与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相比,用激光束照射的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是特别高的。当具有高斯分布的这种激光束照射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时,中心部分的温度极大提高,而当重复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时,对应于中心部分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变坏,需要减少重复图像处理次数。当照射能量减少以至不增加中心部分的温度到热可逆记录介质变坏的温度时,存在形成的图像大小减小、图像对比度减小和记录图像费时的问题。
于是,在沿着垂直于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中照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上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通过控制施加于中心部分的光束的光照射强度以等于或低于施加于周围部分的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可以实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重复耐用性的提高,同时阻止热可逆记录介质由于重复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操作而变坏并维持高的图像对比度、不减小所形成图像的大小。
[光强度分布中的中心部分和周围部分]
在沿着基本垂直于激光束前进方向的方向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的“中心部分”指这样的区域,其对应于在对代表光强度分布的曲线求两次微分获得的微分曲线中向下突出的凸起的两个最大峰的峰顶部分夹在中间的区域,和“周围部分”指这样的区域,其对应于排除“中心部分”之外的区域。
如果中心部分的光强度分布用曲线代表,“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是指其峰顶部部分,以及在光强度分布曲线为向上突出的凸起形式的情况中指峰顶部分的光照射强度,但是在光强度分布曲线为向下突出的凸起形式的情况中,“光照射强度”指峰底部部分的光照射强度。此外,当光强度分布曲线同时具有向上突出的凸起和向下突出的凸起时,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指位于中心部分的中心附近区域的峰顶部部分的光照射强度。
而且,当中心部分的光强度分布由一直线代表时,它指在直线的最高部分处的光照射强度,然而,在该情况中,在中心部分,光照射强度优选为恒定的(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由一水平线表示)。
同时,在周围部分的光强度分布由曲线和直线之一表示的情况中,“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也指光照射强度。
在下面,在垂直于激光束前进方向的平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中心部分”和“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的实例在图3A至3E中图解。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A至3E中,表示光强度分布的曲线、通过对代表光强度分布的曲线求一次微分获得的微分曲线(X’)和通过对代表光强度分布的曲线求两次微分获得的微分曲线(X”)从上开始图解。
图3A至3D图解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其中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者小于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
同时,图3E图解普通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并且该光强度分布显示为高斯分布,其中中心部分的光照射与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相比极高。
在垂直于激光束前进方向的平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作为中心部分和周围部分之间的光照射强度的关系,要求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小于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措辞“等于或小于”指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是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的1.05倍或更少,优选为1.03倍或更少,和特别优选为1.0倍。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小于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也就是,特别优选为小于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1.0倍。
当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是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的1.05倍或更小时,阻止由于中心部分的温度增加造成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变坏是可能的。
同时,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的下限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的0.1倍或更多,和更优选为0.3倍或更多。
当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小于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的0.1倍时,在激光束照射点的热可逆记录价值的温度不充分地增加,与对应于周围部分的图像密度相比,对应于中心部分的图像密度可能减小,并且形成的图像可能不被满意地擦除。
作为测量在垂直于光束前进的平面上的光强度分布的方法,如果激光束从例如半导体激光器、YAG激光器等发射,并具有近红外区的波长,则光强度分布可以通过使用CCD等的激光束轮廓仪测量。另外,如果激光束从例如CO2激光器发射,并且具有远红外区的波长,则不能使用CCD,因此可以通过光束分离器和功率计的组合——使用高灵敏热电照相机的高功率光束分析仪,测量光强度分布。
将垂直于激光束前进方向的平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从高斯分布转化为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低于周围部分光照射强度的光强度分布的方法可以根据预期的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然而,可以适当地使用光照射强度分布调节单元。
光照射强度分配调节单元的优选的实例包括透镜、滤光片、掩模和反射镜。更具体地,例如,可以优选地使用碰撞指示器(collide scope)、积分仪、光束均匀器、非球面光束整形器(强度转化透镜和相位校正透镜的组合)。另外,光照射强度也可以通过使用滤光片、掩模等物理分割激光束的中心部分进行控制。当使用反射镜时,可以通过使用能够与计算机连接的可变形反射镜以机械变形光束、每一个具有不同反射系数或部分不同的表面不规则性的多个反射镜等来调节光照射强度。
同样,也可以通过将热可逆记录介质和透镜之间的距离从焦点距离移动,控制光照射强度,并且进一步地通过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YAG激光等,可以容易地控制光照射强度。
使用光照射强度分布调节单元控制光照射强度的方法将通过下述关于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描述进行描述。
<热可逆记录介质>
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热可逆记录介质优选地包括载体;以此顺序在载体上的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光热转换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并且进一步包括根据需要适当选择的其它层,例如第一氧阻隔层(oxygen barrier layer)、第二氧阻隔层、紫外吸收层、背层、保护层、中间层、下涂层、粘附层、粘合层、着色层、空气层以及光反射层。
这些层的每一种可以以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形成,条件是对于被提供在光热转换层之上的层,为了减小照射的具有特定波长的激光束的能量损失,它们中的每一个优选地由较少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材料形成。
在这里,热可逆记录介质100的层结构不被特别限定,例如,如在图10A中图解的,示例说明了层结构的一个方面,在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100具有载体101以及在载体101上以这种顺序的第一热可逆记录层102、光热转换层103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104。
此外,如在图10B中图解,示例说明了层结构的一个方面,在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100具有载体101;在载体101上以这种顺序的第一氧阻隔层105、第一热可逆记录层102、光热转换层103、第二热可逆记录层104和第二氧阻隔层106。
此外,如在图10C中图解,示例说明了层结构的一个方面,在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100具有载体101;在载体101上以这种顺序的第一氧阻隔层105、第一热可逆记录层102、光热转换层103、第二热可逆记录层104、紫外吸收层107和第二氧阻隔层106,并且在载体101的形成第一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103和104等的表面的反面上具有背层108。
此外,如在图10D中图解,示例说明了层结构的一个方面,在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100具有载体101;在载体101上以这种顺序的第一氧阻隔层105、包含光热转换材料的热可逆记录层110、紫外吸收层107和第二氧阻隔层106,并且在载体101的形成热可逆记录层110等的表面的反面上具有背层108。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解被省略,但是保护层可以在图10A中的第二热可逆记录层104上、图10B中的第二氧阻隔层106上、图10C的第二氧阻隔层106上和图10D的第二氧阻隔层106上形成,这些保护层的每一个均作为最上表面层。
-载体-
载体的形状、构造、大小等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形状的实例包括片状形状;结构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层压结构;并且大小可根据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大小等适当选择。
载体材料的实例包括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
无机材料的实例包括玻璃、石英、硅、氧化硅、氧化铝、SiO2和金属。
有机材料的实例包括纸、纤维素衍生物如三乙酸纤维素、合成纸以及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制造的膜。
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每一种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地使用。在这些材料中,有机材料是优选的,特别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制造的膜是优选的。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是特别优选的。
期望地,通过电晕放电处理、氧化反应(例如利用铬酸)、蚀刻、增粘处理、防静电处理等,对载体进行表面改性,以便提高涂布层的粘合性。
同样,期望通过例如向载体中加入白色颜料如二氧化钛使载体变白。
载体的厚度根据期望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10μm至2,000μm的范围是优选的,50μm至1,000μm的范围是更优选的。
-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
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根据温度变化可逆地改变色调。
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中的每一个(它们在此后可以称为“热可逆记录层”)包括:作为给电子成色化合物的无色染料、作为受电子化合物的显色剂和粘合剂用树脂;并且根据需求进一步地包括其它组分。
作为给电子成色化合物的无色染料和作为受电子化合物的可逆显色剂——其中色调通过热可逆地改变——是能够显示其中通过温度改变可逆地产生可见变化的现象的材料;并且根据加热后的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该材料可以相对地变成有色状态和变成脱色状态。
-无色染料-
无色染料本身为无色或浅色的染料前体。无色染料不被特别限制并可以适当选自已知的无色染料。其优选的实例包括基于三苯甲烷2-苯并[c]呋喃酮、三烯丙基甲烷、荧烷、吩噻嗪(phenothiadine)、硫代荧烷、呫吨、吲哚邻苯二甲酰(indophthalyl)、螺吡喃(spiropyran)、氮杂2-苯并[c]呋喃酮、色烯并吡唑(chromenopyrazole)、次苯甲烯(methines)、若丹明苯胺基内酰胺、若丹明内酰胺、喹唑啉、二氮杂呫吨和双内酯(bislactone)的无色化合物。在这些物质中,基于荧烷和基于2-苯并[c]呋喃酮的无色染料是特别优选的,原因在于它们在显色和脱色性能、色彩度和贮存稳定性方面优异。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地使用,并且通过提供其颜色以不同色调形成的层,热可逆记录介质可被制成适合于多色或全色记录。
-可逆显色剂-
可逆显色剂根据预期用途、没有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只要其能够通过加热可逆显色和擦除颜色。其合适的实例包括在其分子中具有至少一种下列结构的化合物:结构(1),其具有如使无色染料显色的显色能力(例如,酚式羟基基团、羧酸基团、磷酸基团等);和结构(2),其控制分子间的内聚(例如,其中长链烃基被连接在一起的结构)。在连接位置,长链烃基团可以通过含有杂原子的二价或者更多价的连接基团连接。另外,长链烃基基团可以至少含有类似的连接基或芳基。
对于具有如使无色染料显色的显色能力的结构(1)而言,酚是特别优选的。
对于控制分子间内聚的结构(2)而言,具有8个或更多个碳原子、优选11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长链烃基基团是合适的,并且碳原子数目的上限优选是40或更少,更优选30或更少。
在这些可逆显色剂中,由通式(1)表示的酚类化合物是优选的,并且由通式(2)表示的酚类化合物是更优选的。
Figure BSA00000314055500181
通式(1)
Figure BSA00000314055500182
通式(2)
在通式(1)和(2)中,R1表示单键或具有1至24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R2表示具有2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其可以具有取代基,并且碳原子的数目优选为5或更大,更优选为10或更大。R3表示具有1至35个碳原子的脂族烃基,并且碳原子的数目优选为6至35,更优选为8至35。这些脂族烃基的每一种可以单独提供或者组合地提供。
R1、R2和R3具有的碳原子的数目总和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其下限优选为8或更大,更优选为11或更大,而其上限优选为40或更小,更优选为35或更小。
当碳原子数之和小于8时,着色稳定性或脱色能力可能下降。
脂族烃基的每一种可以是直链基团或支链基团,并且可以具有不饱和键,优选直链基团。键合至脂族烃基的取代基的实例包括羟基、卤原子和烷氧基。
在通式(1)和(2)中,X和Y可以相同或不同,每个表示含N原子或含O原子二价基。其具体实例包括氧原子、酰胺基团、脲基团、二酰基肼基团、联氨草酸酯基团(diamide oxalate group)和酰基脲基团,其中酰胺基团和脲基团是优选的。
在通式(1)和(2)中,“n”表示0至1的整数。
受电子化合物(显色剂)不被特别限定,然而,期望的是,受电子化合物与作为颜色擦除促进剂的化合物一起使用,该颜色擦除促进剂在其分子中具有-NHCO-基团和-OCONH-基团中的至少一种,原因在于在产生脱色状态的过程中,颜色擦除促进剂与显色剂之间诱导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由此改进着色和脱色性能。
颜色擦除促进剂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
对于热可逆记录层,可以使用粘结剂用树脂,如果必要的话,可以使用用于改进或控制记录层的涂布性能和着色及脱色性能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实例包括表面活性剂、导电剂、填充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显色稳定剂和颜色擦除促进剂。
-粘结剂用树脂-
粘结剂用树脂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只要其能够使记录层粘结到载体上。例如,常规已知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其两种或多种的组合可以被用于粘结剂用树脂。在这些树脂中,能够通过热、紫外线、电子束等固化的树脂是优选的,因为在反复使用时的耐久性能够得到改善,特别优选其每个含有异氰酸酯基化合物等作为交联剂的热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的实例包括具有与交联剂反应的基团如羟基或羧基的树脂,以及通过共聚合含羟基或含羧基单体与其它单体所产生的树脂。此类热固化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苯氧基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乙酸丙酸纤维素树脂、乙酸丁酸纤维素树脂、丙烯酰基多元醇树脂、聚酯型多元醇树脂和聚氨酯型多元醇树脂,特别优选丙烯酰基多元醇树脂、聚酯型多元醇树脂和聚氨酯型多元醇树脂。
记录层中的显色剂与粘结剂用树脂的混合比(质量比)优选在1∶0.1至1∶10的范围内。当粘结剂用树脂的量太小时,记录层可能在热强度上不足。当粘结剂用树脂的量太大时,其存在问题,原因在于着色密度降低。
交联剂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和其实例包括异氰酸酯、氨基树脂、酚树脂、胺和环氧化合物。在这些物质中,异氰酸酯是优选的,并且其每一个具有多个异氰酸酯基团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是特别优选的。
关于相对于粘结剂用树脂的量所加入的交联剂的量,交联剂中所含有的官能团的数目与粘结剂用树脂中所含有活性基团的数目之比优选在0.01∶1至2∶1的范围内。当所加入的交联剂的量太小以至于在该范围之外时,不能获得足够的热强度。当所加入的交联剂的量太大以至于在该范围之外时,对着色和脱色性能存在不利的影响。
此外,作为交联促进剂,可以使用在该种反应中所使用的催化剂。
当热交联时,任一热固化树脂的胶凝部分优选是30%或更大,更优选50%或更大,甚至更优选70%或更大。当胶凝部分小于30%时,不能产生适当的交联态,并且因此耐用性可能降低。
关于区分粘结剂用树脂的交联态和非交联态的方法,这两种状态可以通过例如将涂膜浸入具有高溶解能力的溶剂中进行区分。具体而言,对于非交联态的粘结剂用树脂,树脂在溶剂中溶解,因此不残留在溶质中。
记录层中的上述其它组分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对此,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等是合适的,因为能够促进图像的记录。
对于溶剂、涂布溶液分散设备、记录层施加方法、干燥和固化方法以及用于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溶液的那些,可以应用已知的那些。
为了制备记录层涂布溶液,可以使用分散设备将材料一起分散进入溶剂中;可选地,可以将材料分别分散在各自的溶剂中然后可以将溶液混合在一起。此外,这些成份可以被加热和溶解,然后可以通过快速冷却或者缓慢冷却而沉淀。
形成热可逆记录层的方法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其合适的实例包括:方法(1),将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溶液施加到载体上,在该记录层涂布溶液中,树脂、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然后在使其形成片或类似物的同时或之后通过蒸发溶剂交联该涂布溶液;方法(2),将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溶液施用到载体上,在该记录层涂布溶液中,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分散在仅溶解树脂的溶剂中,然后在使其形成片或类似物的同时或之后通过蒸发溶剂交联该涂布溶液;和方法(3),不使用溶剂,加热和熔化树脂、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以便混合,然后在使该熔融混合物形成片或类似物之后交联该熔融混合物并使其冷却。在每一种这些方法中,无需使用载体,产生记录层作为片形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也是可能的。
在(1)或(2)中所用的溶剂不能被明确地定义,因为其受树脂、无色染料和可逆显示剂的类型等的影响。其实例包括四氢呋喃、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氯仿、四氯化碳、乙醇、甲苯以及苯。
另外,可逆显色剂在记录层中存在,其以颗粒形式被分散。
颜料、消泡剂、分散剂、增滑剂、防腐剂、交联剂、增塑剂等可以被加入记录层涂布溶液中,目的是展现作为涂布材料的高性能。
热可逆记录层的涂布方法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例如,以卷形连续的载体或者已经被切割成片形的载体被传送,并且载体通过已知的方法被涂覆有记录层,所述方法如刮刀涂布、绕线棒涂布、喷涂、气刀涂布、颗粒涂布、帘幕涂布、凹板涂布、接触涂布、逆转辊涂布、浸涂涂布或模涂布(die coating)。
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液的干燥条件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在室温至140℃的温度下干燥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液大约10秒至10分钟。
热可逆记录层的厚度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其优选为1μm至20μm,更优选3μm至15μm。当热可逆记录层太薄时,图像对比度可能降低,原因在于着色密度降低。当热可逆记录层太厚时,层中的热分布扩大,产生了未达到着色温度并因此不显色的部分,因此不能获得期望的着色密度。
-光热转换层-
光热转换层至少包含具有吸收激光并且产生热的功能的光热转换材料。特别优选的是,将光热转换材料加入热可逆记录层和热可逆记录层的邻近层的至少一个中。当光热转换材料加入热可逆记录层时,热可逆记录层将也作为光热转换层。阻隔层可以在热可逆记录层和光热转换层之间形成,用于抑制在其间的相互作用。阻隔层优选通过使用具有高热导率的材料形成。在热可逆记录层和光热转换层之间形成的层根据预期用途进行适当地选择,不限于阻隔层。
光热转换材料被广义分类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
无机材料不被特别限定,其实例包括炭黑;金属,如Ge、Bi、In、Te、Se和Cr,或者其半金属和其合金,金属硼化物颗粒,以及金属氧化物颗粒。
金属硼化物和金属氧化物的优选实例包括六硼化物、钨氧化物化合物、锑掺杂氧化锡(ATO)、锡掺杂氧化铟(ITO)和锑锌氧化物。
有机材料不被特别限定,根据待被吸收的光的波长,多种染料可适合使用,和使用具有接近700nm到1,500nm波长的吸收峰的近红外吸收颜料。其具体的实例包括花青颜料、醌颜料、吲哚萘酚(indonaphthol)的喹啉衍生物、苯二胺镍络合物和酞菁颜料。为了进行重复图像处理,优选地选择耐热性优异的光热转换材料,特别优选的是考虑酞菁颜料。
近红外吸收颜料的每一种可以被单独或组合地使用。
当形成光热转换层时,光热转换材料典型地与树脂组合使用。
用于光热转换层中的树脂没有任何限制地从本领域已知的那些中适当选择,只要其能保持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在其中,优选地考虑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树脂。在这些树脂中,用热、紫外光或电子束可固化的树脂可以被优选用于提高对重复使用的耐久性,而使用异氰酸酯基化合物作为交联剂的热可交联树脂是特别优选的。粘结剂用树脂优选地具有50mgKOH/g至400mgKOH/g的羟基值。
光热转换层的厚度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然而,优选为0.1μm至20μm。
-第一氧阻隔层和第二氧阻隔层-
提供第一氧阻隔层和第二氧阻隔层(在此后,其可以被另外称为“氧阻隔层”)以阻止氧进入第一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由此阻止在第一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中的无色染料的光降解。这些氧阻隔层优选地被提供在第一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之上和之下。即,优选地,在载体和热可逆记录层之间提供第一氧阻隔层,而在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上提供第二氧阻隔层。
氧阻隔层在可见光谱部分具有高的透光性,因此作为它的材料,例如具有低氧渗透性的树脂或者聚合物膜是示例性的。
氧阻隔层的材料根据应用用途、氧渗透性、透明度、涂布容易性、粘合性等进行选择。
氧阻隔层的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树脂如聚丙烯酸烷酯、聚甲基丙烯酸烷酯、聚甲基丙烯腈(polymethachloronitrile)、聚乙烯基烷基酯、聚乙烯基烷基醚、聚氟乙烯、聚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酸纤维素、聚乙烯醇、聚偏1,1-二氯乙烯、乙腈共聚物、1,1-二氯乙烯共聚物、聚(氯三氟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丙烯腈、丙烯腈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尼龙-6和聚缩醛;二氧化硅沉积膜,其中无机氧化物被气相沉积在聚合物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尼龙上;氧化铝沉积膜;以及二氧化硅/氧化铝沉积膜。在这些当中,通过在聚合物膜上气相沉积无机氧化物获得的膜是优选的。
氧阻隔层的氧渗透率优选是20mL/m2/天/MPa或更小,更优选为5mL/m2/天/MPa或更小,还更优选为1mL/m2/天/MPa或更小。当氧渗透率大于20mL/m2/天/MPa时,在第一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中的无色染料可能遭受光降解。
氧渗透率可以根据JIS K7126B中描述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也可以如此提供氧阻隔层,使得热可逆记录层被它们夹在中间。通过以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阻止氧侵入热可逆记录层,并可以进一步地减少无色染料的光降解。
形成氧阻隔层的方法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熔融挤出方法、涂布方法和层压方法。
第一氧阻隔层和第二氧阻隔层的厚度不被特别限定,且根据使用的树脂或聚合物膜的氧渗透率变化。厚度优选为0.1μm至100μm。当其厚度小于0.1μm时,氧气阻隔性质是不完美的,当其大于100μm时,不利地,透明度下降。
粘性层可以在氧阻隔层和下层之间提供,下层提供在氧阻隔层之下。
形成粘性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已知的涂布方法和已知的层压方法。
粘性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0.1μm至5μm。粘性层可以用交联剂固化。热可逆记录层中使用的相同交联剂可以被适当地使用。
-保护层-
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期望保护层被提供在记录层之上,目的是保护热可逆记录层。
保护层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例如,保护层可以由一层或多层形成,并且其优选被提供在暴露的最外层表面上。
保护层含有粘结剂用树脂并且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其它组分如填料、润滑剂和着色颜料。
保护层中的树脂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例如,该树脂优选是热固化树脂、紫外线(UV)可固化树脂、电子束可固化树脂等,特别优选的是考虑紫外线(UV)可固化树脂和热固化树脂。
UV可固化树脂在固化之后能够形成非常坚硬的膜,并且降低由表面的物理接触而产生的损坏以及由于激光加热引起的介质变形;因此,获得对抗重复使用的耐久性优异的热可逆记录介质是可能的。
尽管比UV可固化树脂稍差,热固化树脂使得硬化表面也成为可能,并且其在对抗反复使用的耐久性方面优良。
UV可固化树脂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适当选自已知的UV可固化树脂。其实例包括基于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乙烯类和不饱和聚酯的低聚物;和单体,如单官能和多官能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酯、乙烯衍生物和烯丙基化合物。在这些物质中,多官能即四官能或以上的单体和低聚物是特别优选的。通过混合两种或更多种的这些单体或低聚物,适当地调节树脂膜的硬度、收缩程度、柔韧性、涂布强度等是可能的。
为利用紫外线固化单体和低聚物,有必要使用光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促进剂。
所加入的光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促进剂的量,相对于保护层中树脂组分的总质量,优选为按质量计0.1%至按质量计20%,更优选按质量计1%至按质量计10%。
用于固化紫外线可固化树脂的紫外线辐射可以利用已知的紫外线辐照器进行,紫外线辐照器的实例包括配备有光源、灯具、电源、制冷设备、传输设备等的紫外线辐照器。
光源的实例包括汞-蒸汽灯、金属卤化物灯、钾灯、汞-氙气灯和闪光灯。光源的波长可以根据加至热可逆记录介质组合物中的光聚合引发剂和光聚合促进剂的紫外线吸收波长进行适当地选择。
紫外线辐射的条件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建议根据交联树脂所需的照射能确定灯输出功率、传输速度等。
为了改进传输性能,可以加入防粘剂如具有可聚合基团的硅氧烷、硅氧烷接枝的聚合物、蜡或硬脂酸锌;或润滑剂如硅油。所加入的任何这些物质的的量,相对于保护层中树脂组分的总质量,优选为按质量计0.01%至按质量计50%,更优选按质量计0.1%至按质量计40%。这些中的每一种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结合使用。另外,为了防止静电,优选使用导电填料,更优选针状导电填料。
无机颜料的粒径不被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0.01μm至10.0μm,更优选0.05μm至8.0μm。所加入的无机颜料的量不是特别限定的,然而,相对于1质量份树脂,优选为0.001质量份至2质量份,更优选0.005质量份至1质量份。
此外,常规已知的表面活性剂、匀平剂、抗静电剂等可以作为添加剂包含在保护层中。
同样,热固化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诸如可以适当地使用类似于热可逆记录层所用的粘结剂用树脂的树脂。
热固化树脂优选地被交联。因此,作为热固化树脂,优选地使用具有与固化剂反应的基团(如羟基、氨基或羧基)的热固化树脂,特别优选地考虑含羟基的聚合物。为了增加含有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的层的强度,即,应用具有10mgKOH/g或更大羟基值的聚合物是优选的,原因在于能够获得足够的涂膜强度。该聚合物的羟基值更优选为30mgKOH/g或更大,甚至更优选为40mgKOH/g或更大。通过使保护层具有足够的涂布强度,即使在反复进行擦除和印刷时减小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降解也是可能的。
固化剂不是特别限定的,例如,可以适当地使用类似于热可逆记录层所用固化剂的固化剂。
对于溶剂、涂布溶液分散设备、记录层施加方法、干燥方法和固化方法以及用于保护层涂布液的类似方法,可以应用已知的并且用于热可逆记录层的那些。当使用紫外线可固化树脂时,需要借助利用紫外线辐射来进行涂布和干燥的固化步骤,在此种情况中,应用如上所述的紫外线辐照器、光源和照射条件。
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至20μm,更优为选0.5μm至10μm,特别优选为1.5μm至6μm。当厚度小于0.1μm时,保护层不能充分执行作为热可逆记录介质保护层的功能,热可逆记录介质由于反复使用热容易退化,因此其可能不能被反复使用。当厚度大于20μm时,向位于保护层下的热敏部分传递足够的热是不可能的,因此通过加热进行图像印刷和擦除可能不能被充分进行。
-紫外吸收层-
为了阻止热敏记录层由颜色退化和光束引起的热可逆记录层中无色染料的擦除残留,期望在热可逆记录层的位于载体反面的面上提供紫外吸收层,由此可以提高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耐光性。优选地,适当选择紫外吸收层的厚度,使得紫外吸收层吸收具有390nm或更短波长的紫外线。
紫外吸收层至少包含粘结剂用树脂和紫外吸收剂,并且如果需要可以进一步包含其他组分,例如填料、润滑剂和着色颜料等。
粘结剂用树脂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可以使用热可逆记录层中使用的粘结剂用树脂、热塑性树脂和热固化树脂。树脂组分的实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氨酯、饱和聚酯、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酚树脂、聚碳酸酯和聚酰胺。
紫外吸收剂不是特别限定的,对于其可以使用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同样,优选使用具有紫外吸收结构的聚合物(此后另外地称为“紫外吸收聚合物”)。
本文中,术语“具有紫外吸收结构的聚合物”指其分子中具有紫外吸收结构(例如紫外吸收基团)的聚合物。紫外吸收结构的例子包括水杨酸酯结构、丙烯酸氰酯结构、苯并三唑结构和二苯酮结构。在它们之中,苯并三唑结构和二苯酮结构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它们吸收波长为340nm至400nm的紫外线的能力,这种紫外线引起无色染料光降解。
紫外吸收聚合物不是特别限制的,然而,优选地它为交联的。因此,作为紫外吸收聚合物,优选地使用具有与固化剂反应的基团(如羟基、氨基和羧基)的紫外吸收聚合物,特别优选地考虑具有羟基的聚合物。为了提高具有紫外吸收结构的含聚合物层的强度,即,使用羟基值为10mgKOH/g或更大的聚合物是优选的,因为可以获得足够的涂膜强度。聚合物的羟基值更优选为30mgKOH/g或更大,还更优选40mgKOH/g或更大。通过使紫外吸收层具有足够的涂布强度,即使在重复进行图像记录和擦除时,减小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降解也是可能的。
紫外吸收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至30μm,更优选为0.5μm至20μm。
对于溶剂、涂布溶液分散设备、记录层施加方法、干燥和固化方法以及用于紫外吸收层涂布液体的类似方法,可以应用于已知的和用于热可逆记录层的那些。
-中间层-
期望在热可逆记录层与保护层之间提供中间层,目的是改进热可逆记录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粘合性,防止由于施加保护层而引起的热可逆记录层的质量变化,以及防止保护层中的添加剂转移到热可逆记录层。这使得提高贮存有色图像的能力成为可能。
中间层至少含有粘结剂用树脂,并且进一步含有其它组分如填料、润滑剂和着色颜料。
粘结剂用树脂可以根据预期目的、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并且可以使用热可逆记录层所使用的粘结剂用树脂或诸如热塑性树脂或热固化树脂的树脂组分。树脂组分的实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氨酯、饱和聚酯、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酚树脂、聚碳酸酯和聚酰胺。
期望的是,中间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对于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使用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同样,可以使用紫外线吸收聚合物,并且这可以借助交联剂来固化。作为这些化合物,可以适当地使用类似于保护层所用的那些化合物的化合物。
中间层的厚度不是特别限定的,然而优选为0.1μm至20μm,更优选为0.5μm至5μm。对于溶剂、涂布溶液分散设备、中间层施加方法、中间层干燥和硬化方法以及用于中间层涂布液的类似方法,可以应用已知的并且用于热可逆记录层的那些。
-下层-
下层可以被提供在热可逆记录层与载体之间,目的是有效利用所施加的热以实现高灵敏性,或者改进载体与热可逆记录层之间的粘合性,以及防止热可逆记录层物质渗透到载体中。
下层至少含有空心颗粒,也含有粘结剂用树脂,以及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其它组分。
空心颗粒不是特别限定的。空心颗粒的实例包括单空心颗粒和多空心颗粒,在单空心颗粒中,在每个颗粒中仅存在一个空心部分,在多空心颗粒中,在每个颗粒中存在多个空心部分。这些类型的空心颗粒可以单独或组合地使用。
空心颗粒的材料根据期望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其合适的实例包括热塑性树脂。对于空心颗粒,可以使用适当制造的空心颗粒,或者可以使用商业可得的产品。商业可得的产品的实例包括MICROSPHERE R-300(由Matsumoto Yushi-Seiyaku Co.,Ltd.制造);ROPAQUE HP1055和ROPAQUE HP433J(两种都由Zeon Corporation制造);和SX866(由JSR Corporation制造)。
添加到下层中的空心颗粒的量根据预期目的、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其优选为按质量计10%至按质量计80%。
粘结剂用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类似于热可逆记录层所使用或含有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的层所使用的树脂的树脂。
下层可以含有有机填料和无机填料中的至少一种,无机填料如碳酸钙、碳酸镁、二氧化钛、氧化硅、氢氧化铝、高岭土或滑石。
此外,下层可以含有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等。
下层的厚度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优选的是0.1μm至50μm的范围,更优选的是2μm至30μm的范围,和还更优选的是12μm至24μm的范围。
-背层-
为了防止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卷曲和静电荷以及改进传输能力的目的,背层可以被提供在与形成热可逆记录层的表面相对的载体表面上。
背层至少含有粘结剂用树脂,并且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其它组分如填料、导电填料、润滑剂和着色颜料。
粘结剂用树脂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例如,该粘结剂用树脂是热固化树脂、紫外线(UV)可固化树脂、电子束可固化树脂等中的任一种,特别优选的是考虑紫外线(UV)可固化树脂和热固化树脂。
对于紫外线可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填料、导电填料和润滑剂,可以适当地使用类似于热可逆记录层、保护层或中间层所使用的那些。
-粘合层或粘性层-
通过在与形成热可逆记录层的表面相反的载体表面上提供粘合层或粘性层,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作为热可逆记录标签进行制备。用于粘合层或粘性层的材料可以选自通常使用的材料。
用于粘合层或粘性层的材料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脲树脂、蜜胺树脂、酚树脂、环氧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基醚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氯化聚烯烃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天然橡胶、丙烯酸氰基酯树脂和有机硅树脂。
用于粘合层或粘性层的材料不是特别限定的,并可以属于热熔型。可以使用或可以不使用剥离纸。通过提供粘合层或粘性层,热可逆记录标签可以粘附于厚基底如附有磁条氯乙烯卡的整个表面或者一部分,其难于涂布以热可逆记录层。这使提高这种介质的方便性成为可能,例如,以显示在磁性记录器中储存的部分信息。具有这种粘合层或粘性层的热可逆记录标签也可以用在厚的卡如IC卡和光卡上。
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着色层可以被提供在载体与热可逆记录层之间,目的是提高可见性。通过施加含有着色剂和树脂粘结剂的分散液或者溶液在目标表面上并干燥该分散液或溶液,可以形成着色层;可选地,着色层可以通过简单地将着色片粘合至目标表面而形成。
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设有彩色印刷层。在该彩色印刷层中的着色剂例如选自染料、颜料以及包含在常规全色印刷所用的彩色油墨中的类似物。树脂粘结剂的实例包括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树脂、紫外线可固化树脂和电子束可固化树脂。彩色印刷层的厚度可以根据期望印刷的色密度适当选择。
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可以附加使用不可逆热可逆记录层。在这种情况中,热可逆记录层的显色色调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同样,着色层可以例如提供在本发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与形成热可逆记录层的表面相同的表面的全部或部分上,或者可以被提供在其相反表面的一部分上,所述着色层按照胶印、凹版印刷等进行印刷,或者其被利用喷墨打印机、热转印打印机、升华打印机等印刷有任何图画设计等。此外,主要由可固化树脂组成的OP清漆层可以被提供在着色层的部分或整个表面上。图画设计的实例包括字母/字符、图案、图表、照片和利用红外线检测的信息。同样,简单形成的任意层可以通过加入染料或颜料来着色。
此外,为安全起见,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被提供全息图。同样,为提供设计多样性,通过形成浮雕或凹雕式的凹陷和凸出,其同样可以具有诸如肖像、公司标志或符号之类的设计。
根据其用途,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被形成期望的形状,如形成卡、标签、标记、片或卷。卡形状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可用于预付卡、打折卡即所谓的点卡、信用卡等。尺寸小于卡的标签形状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被用于价格标签和类似物。尺寸大于卡的标签形状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被用于票据、过程控制和运输的指令片等。标记形状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被附着;因此,其可以形成各种尺寸,例如用于过程控制和产品控制,被附着至手推车、容器、盒子、集装箱等,以便反复使用。尺寸大于卡的片形热可逆记录介质为图像形成提供了较大的面积,因此其例如能够被用于通常的文件和过程控制指令卡片。
-热可逆记录部件与RF-ID结合的实例-
在本发明中所用的热可逆记录部件在便利性方面优良,原因在于能够可逆显示的可逆记录层和信息存储部分被提供在同一卡或标签上(以形成一个单元),并且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的部分信息被展示在热可逆记录层上,从而使得通过仅观看卡或标签而无需专用设备来确认信息成为可能。同样,当存储在信息存储部分的信息被改写时,通过热可逆记录部件展示的信息的改写使得根据需要反复多次使用热可逆记录介质是可能的。
信息存储部分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地选择,其合适的实例包括磁性热可逆记录层、磁条、IC存储器、光学存储器和RF-ID标签。在信息存储部分被用于过程控制、产品控制等的情况中,RF-ID标签是特别优选的。RF-ID标签由IC芯片和连接至该IC芯片的天线组成。
热可逆记录部件包括能够可逆显示的热可逆记录层和信息存储部分。信息存储部分的合适实例包括RF-ID标签。
此处,图7显示了RF-ID标签85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该RF-ID标签85由IC芯片81和连接至该IC芯片81的天线82构成。IC芯片81被分成四部分,即存储部分、功率调节部分、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并且在它们执行它们分配的操作时进行通信。关于通信,RF-ID标签利用无线电波与读取器/写入器的天线通信,以便传送数据。具体而言,存在着如下两种方法:电磁感应方法,其中RF-ID标签的天线接收来自读取器/写入器的无线电波,并且电动势由共振引起的电磁感应产生;无线电波方法,其中电动势由辐射电磁场产生。在两种方法中,RF-ID标签内的IC芯片由来自外部的电磁场激活,芯片内的信息被转化成信号,然后该信号从RF-ID标签发射。该信息通过读取器/写入器侧的天线接收,并通过数据处理单元识别,然后在软件侧进行数据处理。
将RF-ID标签形成标签形状或卡形状并且可以被附着至热可逆记录介质。RF-ID标签可以被附着至可逆记录层表面或背层表面,优选地是被附着至背表面层。为将RF-ID标签和热可逆记录介质粘贴在一起,可以使用已知的胶粘剂或粘合剂。
另外,热可逆记录介质和RF-ID标签可以通过层压或类似方法被整体形成,然后其被形成卡形状或标签形状。
<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机理>
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机理包括色调由于热进行可逆变化的方面。该方面是这样的,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在此后另外称为“显色剂”)的组合使得色调由于热能够可逆地在透明状态和着色状态之间改变。
图6A图解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显色密度变化曲线的实例,该热可逆记录介质具有由包含无色染料和显色剂的树脂形成的热可逆记录层。图6B图解由于热在透明状态和着色状态之间可逆变化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着色和脱色机理。
首先,当处于脱色(无色)态(A)的记录层的温度升高时,无色染料和显色剂在熔化温度T1熔化并混合,由此显色,并且记录层因此变成熔化和显色状态(B)。当处于熔化和着色状态(B)的记录层迅速冷却时,记录层的温度可以被降至室温,其着色状态被保持,因此其进入着色状态(C),此时其着色状态被稳定化并固定。该着色状态得到与否取决于来自熔化态温度的温度降低速率:在缓慢冷却的情况下,在温度降低过程中颜色被擦除,并且记录层返回到其开始所处的脱色状态(A),或者变成这样的状态,在该状态其密度相比于通过迅速冷却所产生的着色状态(C)的密度较低。当处于着色状态(C)的记录层被再次升高温度时,颜色在低于着色温度(从D到E)的温度T2下被擦除,并且当处于该状态的记录层的温度降低时,其返回到其开始所处的脱色状态(A)。
通过迅速冷却处于熔化状态的记录层得到的着色状态(C)是这样的状态,其中无色染料和显色剂被混合在一起,使得它们的分子能够经历接触反应,该状态经常是固态。该状态是这样的状态,其中无色染料和显色剂的熔化混合物(着色混合物)结晶,因此颜色被维持,并且据推断颜色通过此种结构的形成而被稳定。同时,脱色状态(A)是无色染料和显色剂处于相分离的状态。据推断,这种状态是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分子聚集而构成域或结晶时的状态,并且因此是无色染料和显色剂通过发生絮凝或结晶而彼此分离时的稳定状态。在许多情况下,发生无色染料和显色剂的相分离,并且显色剂以此种方式结晶,因此能够进行更彻底的颜色擦除。
关于如图6A所示的通过从熔化状态缓慢冷却进行的颜色擦除和通过从着色态增加温度进行的颜色擦除,聚集结构在T2变化,引起显色剂的相分离和结晶。
此外,在图6A中,当记录层的温度被反复升至高于或等于熔化温度T1的温度T3时,可以引起这样的擦除故障:即使记录层被加热至擦除温度,图像也不能被擦除。据推断,这是因为显色剂热分解,因此几乎不发生絮凝或结晶,这使得显色剂难于与无色染料分离。由反复图像处理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退化可以通过在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时降低图6A中熔化温度T1与温度T3之间的差异来减小。
(图像处理装置)
图像处理装置是这样的图像处理装置,其记录通过激光束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用众多激光束书写的线组成的图像,所述众多激光束以预定的间距平行排列;用众多激光束书写的线包括首先书写线和重写线,重写线的一部分与首先书写线重叠。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图像记录单元,其被配置来控制重写线的照射能量以比首先书写线的照射能量小;和图像记录需要的其它单元。
图像处理装置可以根据预期用途、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适当选择,只要它包括图像记录单元。例如,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进行可逆的图像形成和可逆的图像擦除,图像处理装置优选地包括被配置来通过加热记录介质擦除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擦除单元。
图像处理装置被用于图像处理方法中,并且至少包括:激光束发射单元和根据预期用途适当选择的其它部件。另外,在本发明中,需要选择从其中发射的激光束的波长,使得激光束被高度有效地吸收入在其上形成图像的介质中。例如,根据本发明的热可逆记录介质至少包含具有高效率吸收激光束并生成热的功能的光热转换材料。因此,需要选择从其中发射的激光束的波长,使得光热转换材料与其它材料相比以最高效率吸收激光束。
以上描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优选地至少包括激光束发射单元、置于激光束发射单元的激光束发射表面之上的光扫描单元、被配置来改变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分布的光照射强度分布调节单元和会聚激光束的fθ透镜。
-激光束发射单元-
激光发射单元可以根据预期用途进行适当选择。其实例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CO2激光器。在这些当中,半导体激光束由于以下方面是特别优选的:它们宽的波长选择性,以及除了能够减小生产成本外,还能够减小在激光设备中使用的激光源自身的大小和缩小激光设备的大小。
激光束发射单元发出的半导体激光束、固体激光束或光纤激光束的波长优选为700nm或更长,更优选为720nm或更长,还更优选为750nm或更长。激光束的波长的上限可以根据预期用途适当地选择。然而,优选为1,500nm或更短,更优选为1,300nm或更短,特别优选为1,200nm或更短。
当激光束的波长短于700nm时,在可见光波长区中存在问题,当图像在介质上形成时,图像的对比度减小,并且记录介质被着色。在波长比以上描述的波长短得多的紫外波长区中,介质往往损坏。为了确保重复图像处理的高耐用性,要求加入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光热转换材料具有高的热分解温度,而当在光热转换材料中使用有机染料时,难以获得具有高分解温度的光热转换材料和长的光吸收波长。因为这个原因,激光束的波长优选为1,500nm或更短。
自CO2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的波长是10.6μm,其处于远红外波长区,并且激光束被吸收在介质的表面上而不需要添加添加剂到介质中以吸收激光束和生成热。此外,即使当使用具有近红外区波长的激光束时,添加剂有时吸收微量的可见光,因此,不需要添加剂的CO2激光器具有优势,因为它可以防止图像对比度的减小。
除了它至少具有激光束发射单元之外,图像处理装置具有类似于所谓的激光打标机的基本结构。例如,图像处理装置至少包括振荡器单元、电源控制单元和程序单元。
在这里,图像处理装置的一个实例在图5中图解,主要图解激光照射单元。
振荡器单元包括激光振荡器1、光束扩展器2、扫描单元5、fθ透镜6等。光扫描单元的实例包括在图5中图解的扫描单元5。
激光振荡器1是获得具有高光强度和高方向性激光束必需的振荡器。例如反射镜被放置在激光介质的两侧,并且该激光介质被泵浦(提供能量)以增加激发态的原子数量和形成反转分布,由此产生激光束的诱导发射。然后,通过选择性地只扩大在光轴方向前进的光束,光束的方向性增加,并且激光束从输出反射镜发出。
扫描单元5包括检流计4和连接在检流计4上的反射镜4A。自激光振荡器1发出的激光束在热可逆记录介质7的扫描区域之上高速旋转地进行扫描,两个反射镜A4中的每一个连接到检流计4上并且以X方向和Y方向中的一个方向面对,由此在热可逆记录介质7上记录或者擦除图像。
电源控制单元包括激发激光介质的光源驱动电源、检流计的驱动电源、冷却设备如Peltier设备的电源、控制图像处理装置的整个操作的控制部分等。
程序单元是这样的单元,其通过在触摸板或者键盘中输入数据,输入激光束的强度、激光扫描速度等的条件,并产生和编辑待记录的字符等,以便记录或擦除图像。
激光照射单元,即,图像记录/擦除头部分装载在图像处理装置上,并且除了这个单元外,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传输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传输部分、其控制部分、监控部分(触摸板)等。
图像处理装置的其它事项不被特别限定,可以从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描述的事项和现有技术已知的事项中选择。
-激光照射强度分布调节单元-
光照射强度分布调节单元具有改变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的功能。
光照射强度分布调节单元的放置不被特别限制,只要调节单元被放置在激光束照射单元的激光束发射表面上,并且与激光束照射单元的距离等可以根据预期用途适当选择。
光照射强度分布调节单元优选地具有改变沿着基本垂直于照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的横截面平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以偏离高斯分布的功能,使得照射在中心部分上的激光束的强度等于或者小于照射到周围部分的光束的强度。由于这种功能,热可逆记录介质由于重复记录和擦除处理引起的损坏可以减少,其反复耐用性可以提高同时维持高的图像对比度。
光照射强度分布调节单元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适当选择。其优选实例包括透镜、滤光片、掩模和反射镜。更具体地,例如,可以优选地使用碰撞指示器、积分仪、光束均匀器、非球面光束整形器(强度转化透镜和相位校正透镜的组合)。另外,光照射强度也可以通过使用滤光片、掩模等物理分割激光束的中心部分进行控制。当使用反射镜时,可以通过使用能够与计算机连接以机械变形光束的可变形反射镜、每一个具有不同反射系数或部分不同表面不规则性的多个反射镜或类似反射镜来调节光照射强度。
此外,通过控制热可逆记录介质和fθ透镜之间的距离,也可能改变照射到中心部分的激光束的强度以等于或小于照射到周围部分的激光束的强度。换句话说,当热可逆记录介质和fθ透镜之间的距离从焦点距离移动时,在沿着基本垂直于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的横截平面上的光强度分布可以从高斯分布变为其中照射到中心部分的激光束的强度减小的光强度分布。
此外,通过光纤耦合作为激光源的半导体激光、YAG激光等,可以容易地调节光照射强度。
以下描述使用非球面光束整形器作为光照射强度分布调节单元调节光照射强度的方法的一个实例。
例如,当使用强度转化透镜和相位校正透镜的组合时,两片非球形透镜被提供在由激光束发射单元发出的激光束的光路上,如在图4A中图解。然后,通过第一片非球形透镜L1,光照射强度在目标位置(图中的距离1)被转换,使得施加到光强度分布中的中心部分的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者低于施加到周围部分的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以具有图4A中的平顶形状)。随后,为了平行地传播强度已经转换的光束(激光束),通过第二片非球形透镜L2进行相位校正。结果是,可以改变具有高斯分布的光强度分布。
另外,如在图4B中图解,只有强度转换透镜L可以被放置在由激光束发射单元发射的激光束的光路上。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具有高斯强度分布的入射光束(激光束),通过漫射一部分如图中X1表示的具有强的强度的激光束(里面部分),相比之下,通过会聚一部分如X2表示的具有弱的强度的激光束(外面部分),光照射强度可以被转换,使得光强度分布中的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者低于周围部分的光照射强度(以具有图4B中的平顶形状)。
以下描述了使用光纤耦合的半导体激光和透镜的组合作为光照射强度分布调节单元调节光照射强度的方法的一个实例。
在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中,由于激光束在光纤中传输,同时反复地反射,由光纤边缘发射的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将不同于高斯分布,并将是对应于高斯分布和平顶形状分布模式之间的中间分布模式的光强度分布。作为聚焦光系统,将多个凸透镜和/或凹透镜的组合装置连接到光纤边缘,使得这种光强度分布转化为平顶形状的分布模式。
实施例
在下面,本发明将参照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然而,其不应该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备>
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而可逆地改变色调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以以下方式产生。
-载体-
作为载体,使用具有125μm厚度的白色混浊聚酯膜(TETORONFILM U2L98W,由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imited制造)。
-形成第一氧阻隔层-
混合氨基甲酸乙酯基粘合剂(由Toyo-Morton Ltd.,TM-567生产)(5质量份)、异氰酸酯(由Toyo-Morton Ltd.,CAT-RT-37生产)(0.5质量份)和乙酸乙酯(5质量份)并充分搅拌以制备氧阻隔层涂布液。
接着,使用绕丝棒将氧阻隔层涂布液施加于二氧化硅沉积的PET膜上(由Mitsubishi Plastics Inc.,TECHBARRIER HX生产,氧渗透率:0.5mL/m2/天/MPa),在80℃加热和干燥1分钟。将该具有氧阻隔层的二氧化硅沉积的PET膜结合在载体上,然后在50℃加热24小时,由此形成具有12μm厚度的第一氧阻隔层。
-形成第一热可逆记录层-
由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可逆显色剂(5质量份)、由以下结构式(2)表示的颜色擦除促进剂(0.5质量份)、由以下结构式(3)表示的颜色擦除促进剂(0.5质量份)、按质量计50%的丙烯酰基多元醇溶液(羟基值:200mgKOH/g)(10质量份)和甲基·乙基酮(80质量份)在球磨机中粉碎和分散,直至平均粒径变为约1μm。
Figure BSA00000314055500371
结构式(1)
Figure BSA00000314055500381
结构式(2)
C17H35CONHC18H35
                    结构式(3)
接下来,将作为无色染料的2-苯胺基-3-甲基-6-二丁氨基荧烷(1质量份)和异氰酸酯(CORONATE HL,由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Co.,Ltd.生产)(5质量份)加入其中可逆显色剂已经被粉碎并分散的分散液中,并充分搅拌材料以制备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液。
利用绕线棒,将因此获得的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液施加到第一氧阻隔层之上,在100℃下干燥2分钟,然后在60℃下固化24小时,以形成厚度为6μm的第一热可逆记录层。
-形成光热转换层-
按质量计1%的酞菁光热转换材料溶液(由NIPPON SHOKUBAICO.,LTD.;IR-14A生产,吸收峰波长:824nm)(4质量份)、按质量计50%丙烯酰基多元醇溶液(羟基值=200mgKOH/g)(10质量份)和甲基·乙基酮(20质量份)和作为交联剂的异氰酸酯(CORONATE HL,由Nippon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生产)(5质量份)被充分搅拌以制备光热转换层涂布液。因此获得的光热转换层涂布液通过绕线棒施加于第一热可逆记录层之上,在90℃干燥1分钟并且随后在60℃固化24小时,由此形成4μm厚度的光热转换层。
-形成第二热可逆记录层-
具有与第一热可逆记录层中使用的相同组成的热可逆记录层组合物使用绕线棒施加于光热转换层之上,在100℃干燥2分钟并且随后在60℃固化24小时,由此形成6μm厚度的第二热可逆记录层。
-形成紫外吸收层-
按质量计40%的紫外吸收聚合物溶液(UV-G300,由NIPPONSHOKUBAI CO.,LTD.生产)(10质量份)、异氰酸酯(CORONATE HL,由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生产)(1.5质量份)和甲基·乙基酮(12质量份)被混合,并充分搅拌以制备紫外吸收层涂布液。
接着,使用绕线棒将紫外吸收层涂布液施加于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之上,在90℃加热并干燥1分钟,并且随后在60℃加热24小时,由此形成4μm厚度的紫外吸收层。
-形成第二氧阻隔层-
类似于第一氧阻隔层,具有氧阻隔层的二氧化硅沉积PET膜被结合于紫外吸收层之上,然后在50℃加热24小时,由此形成12μm厚度的第二氧阻隔层。
-形成背层-
在球磨机中,充分地搅拌六丙烯酸季戊四醇酯(KAYARAD DPHA,由Nippon Kayaku Co.,Ltd.生产)(7.5质量份)、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低聚物(ART RESIN UN-3320HA,由Negami Chemical Industrial Co.,Ltd.生产)(2.5质量份)、针状导电二氧化钛(FT-3000,由Ishihara SangyoKaisha,Ltd.生产,长轴=5.15μm,短轴=0.27μm,组成:涂敷有锑掺杂的氧化锡的二氧化钛)(2.5质量份)、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 184,由Ciba Geigy Japen Co.,Ltd.生产)(0.5质量份)和异丙醇(13质量份),以制备背层涂布液。
接下来,利用绕线棒,将背层涂布液施加到与其上已经形成热可逆记录层等的表面相反的载体表面上,并将施加的涂布液在90℃下加热1分钟,干燥,然后通过80W/cm的紫外灯进行交联,以形成厚度为4μm的背层。通过上述处理,制备热可逆记录层。
(制备实施例2)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备>
制备实施例2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以与制备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除了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光热转换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按照以下程序产生。
-包含光热转换材料的热可逆记录层的形成-
上述结构式(1)表示的可逆显色剂(5质量份)、上述结构式(2)表示的颜色擦除促进剂(0.5质量份)、上述结构式(3)表示的颜色擦除促进剂(0.5质量份)、按质量计50%丙烯酰基多元醇溶液(羟基值=200mgKOH/g)(8质量份)和甲基·乙基酮(80质量份)在球磨机中粉碎和分散,直至平均粒径变为约1μm。
接下来,将作为无色染料的2-苯胺基-3-甲基-6-二丁氨基荧烷(1质量份)和异氰酸酯(CORONATE HL,由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生产)(5质量份)、按质量计1.85%的LaB6分散液(Sumitomo MetalMining Co.Ltd.生产,KHF-7A)(1.2质量份)和甲基·乙基酮(12质量份)加入其中可逆显色剂已经被粉碎并分散的分散液中,并充分搅拌材料以制备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液。
利用绕线棒,将如此获得的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液施加到第一氧阻隔层之上,在100℃下干燥2分钟,然后在60℃下固化24小时,从而形成包含光热转换材料以及厚度为12μm的热可逆记录层。
(实施例1)
作为激光器,使用由QPC Laser Inc.生产的半导体激光器ES-6200-A(中心波长:808nm),并进行控制以发出一激光束,使得输出功率为27.3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21mJ/mm2和线宽度为0.42mm。然后,使激光束扫描在制备实施例1中获得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区域,以形成激光束书写的第一线(如图2中的E7表示)作为首先书写线。
接着,控制另一激光束,使得输出功率为22.2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7.1mJ/mm2以及与第一书写线重叠的宽度为0.22mm(间距:0.20mm),使该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以形成激光束书写的第二线(如图2中的E8表示),作为重写线。
进一步地,控制又一激光束,使得输出功率为22.2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7.1mJ/mm2以及与第二书写线重叠的宽度为0.22mm(间距:0.20mm),使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以形成激光束书写的第三线(如图2中的E9表示),作为重写线。
通过以上步骤,具有0.86mm的线宽度的粗线被记录。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1中,X=0.22/0.42=0.52,Y=21/17.1=1.23,和-0.8X+Y=0.814。
同样,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接着,控制20束激光束,使得输出功率为29.2W、照射距离为180mm、光点直径为约3mm、扫描速度为1,000mm/s,照射这些激光束以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使得形成的间距为0.6μ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2,000次,并且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1中显示。
<测量图像线宽度>
图像的线宽度如下进行测量。首先,灰度标(由Kodak Inc.制造)通过扫描仪(CANOSCAN 4400,由Canon制造)获取,以获得数字灰度值,并确定数字灰度值和通过反射密度测量仪(RD-914,由GretagMacbeth制造)测量的图像密度值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将借助扫描仪通过获取所记录图像得到的数字灰度值转换为密度值,由数字灰度值的设定像素数目(1,200dpi)计算图像的线宽度,使用当密度值为0.7或更高时的宽度为线宽度。
(实施例2)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22.2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7.1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2mm(间距:0.2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8.8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4.5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7mm(间距:0.15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2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0.67mm,X=0.27/0.42=0.64,Y=21/14.5=1.45,和-0.8X+Y=0.938。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2,000次。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1中显不。
(实施例3)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1中相同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22.2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7.1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2mm(间距:0.2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8.8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4.5mJ/mm2和重叠宽度为0.32mm(间距:0.10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3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0.62mm,X=0.32/0.42=0.76,Y=21/14.5=1.45和-0.8X+Y=0.842。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2,000次。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1中显示。
(实施例4)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1中相同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22.2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7.1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2mm(间距:0.2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25.6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9.7mJ/mm2和重叠宽度为0.17mm(间距:0.25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4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1.02mm,X=0.17/0.42=0.40,Y=21/19.7=1.07和-0.8X+Y=0.750。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1,500次。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1中显示。
(比较实施例1)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1中相同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22.2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7.1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2mm(间距:0.2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27.3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21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2mm(间距:0.20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实施例1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0.90mm,X=0.22/0.42=0.52,Y=21/21=1.00,和-0.8X+Y=0.581。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多至500次的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的重复循环,然而,在1,000次的重复循环后,显著地观察到未擦除的图像部分,且均匀地擦除图像变得不可能。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2中显示。
(比较实施例2)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1中相同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22.2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7.1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2mm(间距:0.2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27.3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21mJ/mm2和重叠宽度为0.10mm(间距:0.32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实施例2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1.18mm,X=0.10/0.42=0.24,Y=21/21=1.00,和-0.8X+Y=0.810。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多至2,000次的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的重复循环。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2中显示。
在比较实施例2中,如在图9中图解的印刷意外丢失出现。
(比较实施例3)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1中相同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22.2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7.1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2mm(间距:0.2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27.3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21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7mm(间距:0.15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实施例3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0.75mm,X=0.27/0.42=0.64,Y=21/21=1.00,和-0.8X+Y=0.486。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多至100次的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的重复循环,然而,在500次的重复循环后,显著地观察到未擦除的图像部分,且均匀地擦除图像变得不可能。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2中显示。
(参照实施例4)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1中相同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22.2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7.1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2mm(间距:0.2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7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3.1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2mm(间距:0.20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参照实施例4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0.82mm,X=0.22/0.42=0.52,Y=21/13.1=1.60,和-0.8X+Y=1.184。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多至2,000次的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的重复循环。在参照实施例4中,图像边缘发毛出现。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2中显示。
(比较实施例5)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1中相同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22.2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7.1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2mm(间距:0.2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27.3W、照射距离为141mm、光点直径为约0.65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21mJ/mm2和重叠宽度为0.32mm(间距:0.10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实施例5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0.66mm,X=0.32/0.42=0.76,Y=21/21=1.00和-0.8X+Y=0.390。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多至10次的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的重复循环,然而,在100次的重复循环后,显著地观察到未擦除的图像部分,且均匀地擦除图像变得不可能。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2中显示。
(实施例5)
作为激光器,使用由Qclaro Inc.生产的半导体激光器BMU25-975-01-R(中心波长:976nm),并进行控制以发出一激光束,使得输出功率为14.4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5mJ/mm2和线宽度为0.28mm。然后,使激光束扫描在制备实施例2中获得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区域,以形成激光束书写的第一线(如图2中的E7表示)作为首先书写线。
接着,控制另一激光束,使得输出功率为12.3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2.9mJ/mm2以及与第一书写线重叠的宽度为0.18mm(间距:0.10mm),使该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以形成激光束书写的第二线作为重写线(如图2中的E8表示)。
进一步地,控制又一激光束,使得输出功率为12.3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2.9mJ/mm2以及与第二书写线重叠的宽度为0.18mm(间距:0.10mm),使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以形成作为重写线的激光束书写的第三线(如图2中的E9表示)。
通过以上步骤,具有0.43mm的线宽度的粗线被记录。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5中,X=0.18/0.28=0.64,Y=15/12.9=1.16,和-0.8X+Y=0.648。
同样,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接着,控制20束激光束,使得输出功率为20W、照射距离为130mm、光点直径为约3mm、扫描速度为650mm/s,照射这些激光束以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使得形成的间距为0.6μ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2,000次,并且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
(实施例6)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5中相同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2.3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2.9mJ/mm2以及重叠宽度为0.18mm(间距:0.1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1.3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1.7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3mm(间距:0.05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6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0.32mm,X=0.23/0.28=0.82,Y=15/11.7=1.28,和-0.8X+Y=0.624。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2,000次。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3中显示。
(实施例7)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5中相同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2.3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2.9mJ/mm2以及重叠宽度为0.18mm(间距:0.1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3.0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3.9mJ/mm2和重叠宽度为0.13mm(间距:0.15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7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0.58mm,X=0.13/0.28=0.46,Y=15/13.9=1.08,和-0.8X+Y=0.712。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2,000次。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3中显示。
(比较实施例6)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5中相同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2.3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2.9mJ/mm2以及重叠宽度为0.18mm(间距:0.1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4.4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5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2mm(间距:0.10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实施例6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0.48mm,X=0.18/0.28=0.643,Y=15/15=1.00,和-0.8X+Y=0.488。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多至500次的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的重复循环,但是,在1000次重复循环后,明显观察到图像的未擦除部分,且不可能均匀地擦除图像。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4中显示。
(比较实施例7)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5中相同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2.3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2.9mJ/mm2以及重叠宽度为0.18mm(间距:0.1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4.4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5mJ/mm2和重叠宽度为0.03mm(间距:0.25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实施例7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0.78mm,X=0.03/0.28=0.107,Y=15/15=1.00,和-0.8X+Y=0.914。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多至2,000次的重复循环。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4中显示。
在比较实施例7中,如在图9中图解的印刷意外丢失出现。
(比较实施例8)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5中相同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2.3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2.9mJ/mm2以及重叠宽度为0.18mm(间距:0.1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4.4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5mJ/mm2和重叠宽度为0.23mm(间距:0.05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实施例8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0.38mm,X=0.23/0.28=0.821,Y=15/15=1.00,和-0.8X+Y=0.343。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多至100次的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的重复循环,然而,在500次的重复循环后,显著地观察到未擦除的图像部分,且均匀地擦除图像变得不可能。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4中显示。
(参照实施例9)
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以实施例5中相同方式进行,除了在形成作为重写线的第二和第三激光束书写线中,不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12.3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12.9mJ/mm2以及重叠宽度为0.18mm(间距:0.10mm),而使用如下控制的激光束扫描热可逆记录介质:输出功率为9W、照射距离为175mm、光点直径为约0.48mm、扫描速度为2,000mm/s、照射能量为9.4mJ/mm2和重叠宽度为0.18mm(间距:0.10mm)。结果,图像可以被完全地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参照实施例9中,形成的粗线的线宽度为0.48mm,X=0.18/0.28=0.643,Y=15/9.4=1.60,和-0.8X+Y=1.086。
评估形成的粗线图像是否以高精细度形成。
而且,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在以上条件下重复。结果,图像可以均匀地记录和均匀地擦除多至2,000次的重复循环。在参照实施例9中,图像边缘发毛出现。
图像评估、图像擦除时间和图像记录/擦除重复试验的结果在表4中显示。
表1
Figure BSA00000314055500501
表2
表3
Figure BSA00000314055500512
表4
关于表1-4中的“图像评估”和“重复试验”的标准为如下:
[图像评估]
A:形成的图像形成了均匀的图像密度,并且没有观察到图像意外丢失。
B:在形成的图像中观察到图像意外丢失或者图像边缘发毛。
[重复试验的评估标准]
A:即使当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重复2,000次时,图像仍可以均匀地记录和擦除。
B:即使当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重复1,001次至1,999次时,图像仍可以均匀地记录和擦除。
C:即使当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重复501次至1,000次时,图像仍可以均匀地记录和擦除。
D:在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的重复循环数达到500次前,均匀地记录和擦除图像变得困难。
在上文中,本发明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然而,优选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不应该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本发明意欲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进和等同的设置。
由于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能够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精确地形成具有预定线宽度的线图像并保证了重复耐久性,所述方法可以广泛地用在其上形成了信息读码(例如条形码、QR码、粗字符)的介质的各种显示器中,所述介质例如输入-输出票据(In-Out tickets),冷冻膳食容器、工业产品和各种医疗容器的标贴,以及物流管理应用用途和产品过程管理应用用途的大屏幕和各种显示器,并且可以特别适合于在工厂中的后勤/物流分配系统和过程管理系统中使用。

Claims (15)

1.图像处理方法,其包括:
通过用以预定间隔平行排列的激光束照射记录介质以加热所述记录介质来记录图像,使得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图像由用所述激光束书写的众多线组成,
其中在图像记录中,用所述激光束书写的所述众多线包括首先书写线和重写线,重写线的一部分与所述首先书写线重叠;并且所述重写线的照射能量比所述首先书写线的照射能量小,并且
其中所述重写线的重叠宽度相对于所述首先书写线的线宽度的比X和所述首先书写线的照射能量相对于施加于所述重写线的照射能量的比Y满足以下表达式(1):
0.6≤-0.8X+Y≤1.0  表达式(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比X以及Y满足以下表达式(2):
0.7≤-0.8X+Y≤1.0  表达式(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比X满足以下表达式(3):
0.4≤X<1  表达式(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比X满足以下表达式(4):
0.6≤X<1  表达式(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用所述激光束书写的线的照射能量通过调节所述激光束的照射功率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用所述激光束书写的线的照射能量通过调节所述激光束的扫描速度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沿着基本垂直于在所述图像记录中照射的激光束的前进方向的方向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施加于中心部分上的光束强度等于或小于施加于周围部分上的光束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记录介质是热可逆记录介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载体和在所述载体上以此顺序排列的至少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包含光热转换材料的光热转换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吸收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并转换所述光为热,并且所述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所述第二热可逆记录层都根据温度变化而可逆地改变色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记录介质是热可逆记录介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载体和在所述载体上的至少包含的热可逆记录层,所述热可逆记录层包含光热转换材料、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吸收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并转换所述光为热,并且所述热可逆记录层根据温度变化而可逆地改变色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所述第二热可逆记录层各自包含无色颜料和可逆显色剂。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是具有近红外光谱区的吸收峰的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是金属硼化物和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光热转换材料是酞菁类化合物。
14.图像处理装置,其包括:
激光束发射单元;
光扫描单元,其被置于所述激光束发射单元的激光束发射表面上;
光照射强度分布调节单元,其被配置来改变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分布;和
fθ透镜,其会聚激光束;
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通过用以预定间隔平行排列的激光束照射记录介质以加热所述记录介质来记录图像,使得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图像由用所述激光束书写的众多线组成;并且
其中在图像记录中,用所述激光束书写的所述众多线包括首先书写线和重写线,重写线的一部分与所述首先书写线重叠;并且所述重写线的照射能量比所述首先书写线的照射能量小;并且
其中所述重写线的重叠宽度相对于所述首先书写线的线宽度的比X和所述首先书写线的照射能量相对于施加于所述重写线的照射能量的比Y满足以下表达式(1):
0.6≤-0.8X+Y≤1.0  表达式(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光照射强度分布调节单元是选自透镜、滤光片、掩模、反射镜和光纤耦合中的至少一个。
CN201010515653.5A 2009-10-19 2010-10-19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21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0689 2009-10-19
JP2009-240689 2009-10-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2199A CN102092199A (zh) 2011-06-15
CN102092199B true CN102092199B (zh) 2013-10-23

Family

ID=43258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565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2199B (zh) 2009-10-19 2010-10-19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58325B2 (zh)
EP (1) EP2311642B1 (zh)
JP (1) JP5707830B2 (zh)
CN (1) CN102092199B (zh)
AT (1) ATE551199T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7775B2 (ja) * 2009-05-15 2013-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制御システム、描画情報記憶装置
US8598074B2 (en) * 2010-02-23 2013-12-03 Ricoh Company, Ltd.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edium, image record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2012035622A (ja) 2010-07-13 2012-02-23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6051535B2 (ja) 2011-02-28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8771926B2 (en) * 2011-06-27 2014-07-08 Kyle P. Baldwin Slip film for relief image printing element
JP5971041B2 (ja) * 2011-11-25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6025012B2 (ja) 2011-12-05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ーザ書き換え装置
JP5892366B2 (ja) 2011-12-05 2016-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消去装置及び画像消去方法
JP6024445B2 (ja) * 2012-02-03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6186869B2 (ja) * 2012-05-23 2017-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962315B2 (ja) * 2012-08-07 2016-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6206016B2 (ja) * 2013-09-09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
JP2015187853A (ja) * 2014-03-14 2015-10-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学式情報コード読取り方法
JP2015193232A (ja) * 2014-03-18 2015-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記録媒体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11047017B2 (en) 2014-09-09 2021-06-29 G.C. Laser Systems, Inc. Laser ablation devices that utilize beam profiling assemblies to clean and process surfaces
JP2016172285A (ja) 2015-03-16 2016-09-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保護囲い、レーザ照射システム
JP6750258B2 (ja) 2015-03-18 2020-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保護囲い、レーザ照射システム
JP2016175406A (ja) 2015-03-20 2016-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消去方法及び画像消去装置、並びに、画像消去装置を用いたコンベアラインシステム
JP6711010B2 (ja) 2015-03-20 2020-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を用いたコンベアラインシステム
CN108602355B (zh) 2016-02-05 2020-06-0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JP6891816B2 (ja) 2016-02-05 2021-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WO2017135200A1 (ja) 2016-02-05 2017-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6589999B2 (ja) 2016-02-05 2019-10-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CN107042699B (zh) 2016-02-05 2019-01-18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记录设备和图像记录方法
WO2017135460A1 (ja) 2016-02-05 2017-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JP6896480B2 (ja) * 2017-03-30 2021-06-30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レーザマーキングシート
CN111506215B (zh) * 2020-03-23 2024-03-26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擦除屏幕内容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871A (zh) * 1998-07-28 2001-09-05 莱克斯马克国际公司 具有可变光束间隔的激光打印机
CN1911679A (zh) * 2005-08-12 2007-02-1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037064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037053A (zh) * 2006-03-14 2007-09-1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138917A (zh) * 2006-09-07 2008-03-12 琳得科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可改写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CN101219609A (zh) * 2006-12-26 2008-07-1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93880A (ja) * 1987-02-06 1988-08-11 Seiko Instr & Electronics Ltd レ−ザ−カラ−記録方法
JPH0794079B2 (ja) 1989-11-15 1995-10-1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真空プレスにおける開口部のシール構造
JP2993715B2 (ja) 1990-08-17 1999-12-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Atm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161199B2 (ja) 1993-12-22 2001-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の画像消去方法
JP3326027B2 (ja) * 1994-11-09 2002-09-17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方法
JPH0930118A (ja) 1995-07-18 1997-02-04 Ricoh Co Ltd 可逆的感熱記録媒体の記録の消去方法および再生方法
JPH11151856A (ja) * 1997-11-25 1999-06-08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及び画像記録・消去方法
JPH11227244A (ja) * 1998-02-10 1999-08-24 Konica Corp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2000136022A (ja) 1998-11-02 2000-05-16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可視表示部と非接触ic部を備えた搬送用容器及び物流ライン
JP2000229427A (ja) * 1999-02-09 2000-08-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1191564A (ja) * 1999-11-04 2001-07-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4098937B2 (ja) 1999-11-24 2008-06-11 ミヤチ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二次元バーコードのレーザマーキ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JP2002019297A (ja) * 2000-07-12 2002-01-23 Kuromikku:Kk 高耐光性可逆感熱紙
JP2004265247A (ja) 2003-03-03 2004-09-24 Ricoh Co Ltd 非接触式ic付き情報シート
JP3998193B2 (ja) 2003-03-03 2007-10-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非接触icタグ付き可逆性感熱画像記録シート
JP2004345273A (ja) * 2003-05-23 2004-12-09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画像記録方法
JP2006035683A (ja) * 2004-07-28 2006-02-09 Ricoh Co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の書き替え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装置
JP4575812B2 (ja) 2005-03-15 2010-11-04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レーザーマーキング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ーコード印字方法
JP2007196605A (ja) * 2006-01-30 2007-08-09 Asahi Printing Co Ltd レーザ印刷方法と印刷物
ATE409124T1 (de) 2006-03-15 2008-10-15 Ricoh Kk Umkehrbares wärmeempfindliches aufzeichnungsmedium, umkehrbares wärmeempfindliches aufzeichnungsetikett, umkehrbares wärmeempfindliches element, vorrichtung zur bildverarbeitung und verfahren zur bildverarbeitung
JP2008179131A (ja) 2006-12-26 2008-08-07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8628898B2 (en) 2006-12-26 2014-01-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or
JP5009639B2 (ja) 2007-02-09 2012-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ーザ書換システム
JP5332412B2 (ja) 2007-09-13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09172801A (ja) * 2008-01-22 2009-08-06 Toshiba Tec Corp 非接触光書き込み消去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8101334B2 (en) 2008-02-13 2012-01-2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8217975B2 (en) 2008-04-01 2012-07-10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 imag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JP5397070B2 (ja) 2008-08-13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最適化フォントデータdb、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5651935B2 (ja) 2008-08-28 2015-0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JP5515546B2 (ja) 2008-09-17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可逆記録媒体の画像消去方法
JP5471219B2 (ja) 2008-09-17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可逆記録媒体の画像消去方法
JP2010195035A (ja) 2009-01-30 2010-09-09 Ricoh Co Ltd 感熱記録媒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871A (zh) * 1998-07-28 2001-09-05 莱克斯马克国际公司 具有可变光束间隔的激光打印机
CN1911679A (zh) * 2005-08-12 2007-02-1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037053A (zh) * 2006-03-14 2007-09-1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037064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138917A (zh) * 2006-09-07 2008-03-12 琳得科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可改写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
CN101219609A (zh) * 2006-12-26 2008-07-1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90299A1 (en) 2011-04-21
CN102092199A (zh) 2011-06-15
JP2011104994A (ja) 2011-06-02
US8358325B2 (en) 2013-01-22
EP2311642B1 (en) 2012-03-28
JP5707830B2 (ja) 2015-04-30
EP2311642A1 (en) 2011-04-20
ATE551199T1 (de) 201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219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2079175B (zh) 图像擦除方法和图像擦除装置
CN101676122B (zh) 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方法
CN101544141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设备
CN101676121B (zh) 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方法
CN101386237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659158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21960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2407682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2205733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TWI389801B (zh) 標記控制裝置、雷射應用裝置、標記控制方法、以及具有標記控制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KR101585360B1 (ko) 화상 소거 장치 및 화상 소거 방법
CN101791918B (zh) 热敏记录介质和采用其的图像处理方法
CN104364083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209626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