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8884A - 车辆用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58884A CN1458884A CN02800628A CN02800628A CN1458884A CN 1458884 A CN1458884 A CN 1458884A CN 02800628 A CN02800628 A CN 02800628A CN 02800628 A CN02800628 A CN 02800628A CN 1458884 A CN1458884 A CN 14588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inner panel
- strengthening part
- vehicle door
- prolo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5—Inboard or outboard side of window frame formed integrally with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16—Assembly panels to be installed in doors as a module with components, e.g. lock or window lifter, attached thereto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63—Conceptual assembling of door, i.e. how door frame parts should be fitted together to form do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63—Conceptual assembling of door, i.e. how door frame parts should be fitted together to form door
- B60J5/0465—Conceptual assembling of door, i.e. how door frame parts should be fitted together to form door using tailored blan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60J5/107—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about door frame, panels, materials used, reinforc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56—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leaning other parts or devices than front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S1/58—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leaning other parts or devices than front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rear windows
- B60S1/583—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leaning other parts or devices than front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rear windows including wip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以作为车辆的尾门或侧门来使用的车辆用门及此车辆用门的制造方法。作为车辆用门的尾门(1),由车辆外侧的外板(2)、和车辆内侧的内板(3)、及安装了雨刷马达(18)等的门用部件的模件板(4)、以及衬垫(6)形成。内板(3)成为仅留下全周的边缘部(10),形成开口部(11)的画框形状,据此可使尾门(1)轻量化。也作为加强部件的模件板(4),成为由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延出部(13)、和从第1延出部(13)向下方延伸的第2延出部(14)构成的大致T字型,据此在使模件板(4)也轻量化的同时,通过向外板(2)及内板(3)的模件板(4)的结合,使尾门(1)得到加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及其制造方法,例如,可以利用于也被称作是后门的车辆的尾门或侧门。
背景技术
作为四轮车辆的后部门的尾门,是将车辆外侧的外板和车辆内侧的内板结合的同时,通过在这些外板和内板之间组装门锁或锁筒等门用部件而形成。
在特开平8-142676号的尾门中,是将内板形成为具有与在外板上形成的窗孔相对应的上侧的开口部、和以相对于此上侧的开口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隔壁部而被隔开的下侧开口部的形状,在下侧的开口部上嵌入大致呈四角形的模块板,该模块板在具有堵塞此下侧开口部大小的同时,预先安装着门用部件。
现在,为改善车辆的油耗,要求车辆重量的轻量化。尾门作为车辆的一部分,因此,此尾门也与车辆重量相关,在上述以往技术的尾门中对重量轻量化的所下的工夫不充分。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使门的重量减少,能够对车辆重量的轻量化做出贡献的车辆用门及其制造此车辆用门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与本发明相关的车辆用门,是由包含车辆外侧的外板和与此外板结合的车辆内侧的内板而形成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前述内板成为仅留下全周的边缘部,形成开口部的画框形状。
在此车辆用门中,由于内板成为仅留下全周的边缘部,形成开口部画框形状,所以没有用于隔开上下开口部之间的隔壁部,因此,仅此部分的内板的重量减轻。据此,门的整体重量减少,可以对安装着此门的车辆的重量的轻量化做出贡献。
在这样的车辆用门中,设置为使此内板的强度提高、用于确保必要的门的强度的加强部件。此加强部件可以是大致四方形等的任意的形状,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延出部,和从此第1延出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或者大致中央向下方延伸的第2延出部中,至少具有第1延出部,最好将第1延出部架设在内板的左右的边缘部之间。
据此,加强部件成为由第1延出部和第2延出部构成的T字型或大致T字型,或者成为仅由第1延出部构成、在左右方向呈长的细长形状,由于不管怎样都比呈大致四方形的面积小,所以可使加强部件轻量化,对门重量的轻量化有所贡献。另外,通过第1延出部被架设在内板的左右的边缘部之间,可使内板加强,提高门的强度。
加强部件呈由第1延出部和第2延出部构成的T字型或者大致T字型的情况下,第1延出部的长度方向的各自的端部被接合在内板的左右的边缘部,第2延出部的下端部被接合在前述内板的下边缘部。
象这样加强部件呈由第1延出部和第2延出部构成的T字型或者大致T字型的情况下,可以将此加强部件做成单纯的平面的结构,最好是在第1延出部的下部和第2延出部的左右侧部,形成具有向车辆外侧伸出量的加强筋,使第1延出部的下部的加强筋与第2延出部的左侧部的加强筋连续,使第1延出部的下部的加强筋与第2延出部的右侧部的加强筋连续。
据此,由于加强部件的强度通过这些加强筋而变大的同时,这些加强筋是遍及相互正交或大致正交的第1延出部和第2延出部连续地形成,通过加强部件对车辆用门的加强可以在门面的扩展面的二维空间进行。
加强部件成为仅由第1延出部构成、在左右方向上呈长的细长形状的情况下,此第1延出部的长度方向的各自的端部与内板的左右的边缘部接合。
象这样加强部件成为仅由第1延出部构成、在左右方向上呈长的细长形状的情况下,可以将此加强部件做成单纯的平面的构造,最好将此加强部件做成弯曲部件,该弯曲部件具有以宽度方向作为纵方向的腹板、和至少从在此腹板的上下端部中的一方弯曲的法兰。
据此,可使加强部件自身的强度增大,加强门的强度。
另外,在将加强部件做成具有以宽度方向作为纵方向的腹板、和从此腹板弯曲的法兰的弯曲部件的情况下,法兰为一个,据此也可以将加强部件做成角形状,最好是将法兰设置在腹板的上下端部的两方,这两个法兰在前述腹板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形成。
据此,做成由腹板和前述2个法兰组成的截面为大致C字型的弯曲部件的前述加强部件呈槽状,加强部件的强度通过2个法兰充分地增大的同时,与加强部件呈由前述第1延出部和前述第2延出部构成的T字型或大致T字型的情况不同,可以使下侧的法兰与上侧的法兰相同,在腹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途不间断而保持连续。因此,通过上下的法兰可以确保其强度,可以充分地增大通过加强部件被加强的内板的强度及门的强度。
另外,在将加强部件做成由腹板和2个法兰组成的截面为大致C字型的弯曲部件的情况下,将加强部件的截面大致为C字型的开口部面向车辆外侧,加强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各自的端部与内板的车辆内侧的面接合。
据此,2个法兰面向车辆外侧,由于这些法兰呈被容纳于用于确保门的厚度的空间中的状态,所以可以将门的厚度控制在规定的厚度。
在车辆的门上所必须安装的多个门用部件,可以安装在加强部件上,也可以安装在内板上,还可以安装在加强部件和内板这两处上。若将全部或者一部分的门用部件安装在加强部件上,则也可将加强部件作为用于安装门用部件的安装部件使用,谋求部件的兼用化。
另外,向加强部件的门用部件的安装是在将此加强部件安装到内板之前进行的,若此加强部件成为预先进行了门用部件的安装的模件,则通过进行向内板的加强部件的安装,向安装在加强部件上的门用部件的规定位置的安装也同时进行。
在加强部件成为由前述第1延出部和前述第2延出部组成的呈T字型或者大致T字型,第1延出部的长度方向的各自的端部被接合到前述内板的左右的边缘部上,第2延出部的下端部被接合到前述内板的下边缘部的情况下,有效的利用此加强部件的形状,向加强部件的各种门用部件的安装在对应各自的门用部件的功能的位置进行。其中的一例是在门用部件中,有锁筒和雨刷马达及外侧拉手和门锁的情况下,在第1延出部上安装锁筒和雨刷马达,在第1延出部和第2延出部的连接位置上安装外侧拉手,在第2延出部上安装门锁。
另外,加强部件在成为仅由第1延出部构成的在左右方向呈长的细长形状,此第1延出部的长度方向的各自的端部被接合到内板的左右的边缘部的情况下,在此加强部件上安装雨刷马达和外侧拉手及锁筒,在内板上安装门锁。
另外,通过将内板的边缘部的截面形状做成帽子形状,能够将外板和内板及加强部件的接合部的截面形状做成如下的箱截面形状,该子截面形状是在截面形状呈面向车辆外侧开口的帽子形状的内板的边缘部的车辆外侧面上接合外板的端部,在内板的边缘部的车辆内侧的面上接合加强部件的端部。
据此,外板和内板与加强部件的接合部成为具有很大强度的结构,可以使门整体的强度提高。
另外,在开关门时所使用的外侧拉手也可以安装在加强部件上。
据此,由于外侧拉手不是被安装在外板上,被施加在外侧拉手上的操作力不会直接作用到外板上,此操作力变为由加强部件承受。因此,可以解消在施加于外侧拉手上的操作力直接作用于外板的情况所产生的问题,例如,在外板上产生的部分凹陷变形等的问题。
再有,在通过支架在加强部件上安装外侧拉手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此支架上安装牌照灯。
据此,外侧拉手安装用支架与牌照灯安装用支架成为兼用,在可以削减这些部件个数的同时,部件个数减少的结果是可以对门的重量的轻量化有所贡献。
接合加强部件的端部的内板的部位可以是相对于门的开关方向呈直角或大致直角的部位,也可以是相对于门的开关方向呈平行或大致平行的部位。
在后者的情况下,在内板上为确保与外板之间的规定的间隔,形成门所规定的厚度,由于形成相对于门的开关方向呈直角或大致直角上升的上升部,可利用此上升部进行加强部件的端部和内板的接合。而且,与采用前者的情况不同,由于可以将内板做成形状不急剧变化或者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很少的平顺的形状,所以可抑制因开闭门时的冲击载荷而发生的集中应力。
另外,在内板的边缘部,遍及内板全周,形成截面为帽子形状的帽子形状部,通过此内板和外板的结合,最好遍及门的全周,形成截面为箱形状的箱形状部。
据此,通过门全周的箱形状部,确保了门整体的强度。于是,通过在内板上结合由前述第1延伸部和前述第2延伸部组成的T字型或大致T字型的加强部件,或是结合仅由前述第1延伸部组成的在左右方向长的细长形状的加强部件,门的强度更加加强。
内板可以是由一张半成品材料形成,也可以是通过由含有板厚不同的半成品材料的多个半成品材料结合形成的定制半成品形成。
内板若是后者,则通过在要求强度的位置上使用板厚较大的半成品部件,能够同时满足相互矛盾的门强度和门重量这两方面的要求。
内板是后者的情况的一个例子是,定制半成品是由形成安装门用合页的合页安装部位的半成品材料和形成此合页安装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半成品材料构成,形成合页安装部位的半成品材料比形成合页安装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半成品材料的板厚要大。
据此,在能够以板厚大的半成品材料确保合页安装部位所必要的强度的同时,通过以板厚小的半成品材料形成占有内板的大部分面积的合页安装部位以外的部位,可以使门的重量轻量化。
另外,合页安装部位以外的部位,可以至少有一部分是由1张半成品材料形成的,也可以是由板厚相同的多个半成品材料接合形成的。
若是后者,即使此合页安装部位以外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成为具有弯曲部等的复杂的形状,也可以通过冲压加工使被冲切成形的半成品材料的材料有效利用得到提高。
另外,在与上述的本发明相关的车辆用门中,内板和加强部件之间的接合以及外板和加强部件之间的接合可以通过点焊等的焊接进行,也可以使用螺栓、螺母等的接合工具进行。
与本发明相关的车辆用门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将车辆外侧的外板、和仅留下全周的边缘部,在内侧呈形成大的开口部的画框形状的车辆内侧的内板、及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延出部和从此第1延出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或大致中央向下方延伸的第2延出部中,至少具有第1延出部的加强部件进行结合的车辆用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前述内板的边缘部进行接合前述加强部件的各自的端部的作业后,进行结合前述外板和前述内板的作业后,对被结合为一体化的前述外板和前述内板及前述加强部件进行喷漆,然后进行门用部件的向前述加强部件以及/或者前述内板的安装作业。
根据此制造方法,由于外板和内板及加强部件这些是在被结合为一体化后而被喷漆的,有关这些的喷漆作业没有必要作为个别作业进行,因此提高了作业性。另外,内板和加强部件的接合以及外板和加强部件的接合即使是以点焊等的焊接进行,通过喷漆作业,全部的焊接部也都可以进行喷漆。
在此制造方法中,在进行外板和内板及加强部件的喷漆作业后的门用部件的组装作业,可以通过将全部的门用部件安装到内板或者加强部件上进行,也可以通过分别将一部分的门用部件安装到内板上,将剩余的门用部件安装到加强部件上进行。
另外,有关本发明的车辆用门的制造方法,是将车辆外侧的外板、和仅留下全周边缘部,在内侧形成大的开口部的画框形状的车辆内侧的内板,以及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延出部及从此第1延出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或大致中央向下方延伸的第2延出部中,至少具有第1延出部的加强部件进行结合的车辆用门的制造方法,首先将前述外板和前述内板结合为一体化,其次将这些外板和内板喷漆,其后,将安装有门用部件的前述加强部件安装到前述内板上。
根据此制造方法,外板和内板由于是被结合一体化后被喷漆的,有关这些的喷漆作业没有必要作为个别作业进行,提高了这一部分的作业性。另外,由于预先将门用部件安装到加强部件上,如果进行将此加强部件架设到位于内板的边缘部的左右的侧缘部之间的作业,则向在加强部件上被安装的门用部件的门的安装作业也同时完成,另外,由于向加强部件的门用部件的安装作业是在周围开放的场所进行的,所以提高了作业性。
另外,进行在此制造方法中的加强部件和内板的接合作业时,以及进行加强部件和外板的接合作业时,由于已经完成了外板和内板的喷漆作业,加强部件和内板的接合的作业以及加强部件和外板接合的作业最好是使用螺栓、螺母等的结合工具进行。
另外,在此制造方法中,预先安装到加强部件上的门用部件可以是全部的门用部件,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的门用部件。
另外,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车辆用门可以是尾门,也可以是侧门。
而且,在与本发明相关的车辆用门是尾门的情况下,该尾门可以是将作为尾门的开关中心部的合页设置在上部的上下开关式尾门,也可以是将合页设置在侧部的横开关式尾门。另外,在与本发明相关的车辆用门是侧门的情况下,可以是以合页开关的平开门式的侧门,也可以是通过滑动移动进行开关的滑动式的侧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门的尾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中所示的作为加强部件的模件板上安装门用部件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车辆外侧看到的结合模件板的内板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外板的端部和内板的边缘部的帽子形状部与模件板的端部的接合部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模件板的上缘部和在外板中安装玻璃的窗孔的下侧的边缘部的接合构造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在将内板作为定制半成品制的实施例中的其内板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为了将外侧拉手安装到模件板上,在支架上安装牌照灯情况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图7的支架和牌照灯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装有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相关的车辆用门尾门的四轮车辆的后侧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尾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外板的全体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0的内板的全体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0的加强部件的全体的立体图。
图14是在内板的边缘部上的左右的侧缘部之间架设加强部件时,从车辆外侧看到的正视图,是省略了外板的图。
图15是图14的S15-S15线的剖面图,是表示包含有外板的图。
图16是图14的S16-S16线的剖面图,是表示包含有外板的图。
图17是表示从图14的状态到作为门用部件的门锁或锁筒等的安装作业完成,线束类的配线也完成后的图,是表示省略了外板的图。
图18是与表示线束类的配线不同的其他的实施例的与图17相同的图。
图19是表示将加强部件做成预先安装作为门用部件的雨刷马达等的模件部件的尾门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的图,是表示雨刷马达等被安装时的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图20是与在图19的实施例中的与图15相同的图。
图21是与在图19的实施例中的与图16相同的图。
图22是表示将加强部件的左右端部接合到与在内板中的尾门的开关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的位置的实施例的与图14相同的图。
图23是图22的S23-S23线的剖面图,是表示包含有外板的图。
图24是图22的S24-S24线的剖面图,是表示包含有外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详细的叙述本发明,根据附图对此进行说明。
图1是有关第1实施例的汽车门的尾门1的分解立体图。此尾门1是由车辆外侧的外板2、和在此外板2上被结合的车辆内侧的内板3、及被结合在这些外板2以及内板3上的,成为加强部件的模件板4、以及被安装在此模件板4的车辆外侧的面上的作为门用部件的尾门用部件5、还有被固定在模件板4的车辆内侧的面上及在内板3的车辆内侧的面上的衬垫6构成。外板2和内板3及模件板4是金属板制,衬垫6是合成树脂制。
在外板2的大致上半部分形成嵌入玻璃的窗孔7,其下部是形成安装牌照板的凹部8的遮蔽部9。
内板3是具有与外板2对应的全体形状及大小的构件,是通过将板金冲压加工、冲切加工、修整加工等而形成的,此内板3呈留有全周的边缘部10,形成大的开口部11的画框形状。此开口部11的大致上半部分呈与外板2的窗孔7相对应的大小及形状,开口部11是延长到此窗孔7的下方的上下方向较大的尺寸。另外,在内板3的边缘部10中,下缘部10A比左右缘部10B、10C以及上缘部10D的宽度尺寸大,在此下缘部10A上设置有从车辆内侧向车辆外侧鼓出的鼓出部12。
模件板4是将板金通过折曲加工、冲切加工等而形成的,全体形状是大致T字型。即,模件板4是由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延出部13、和从此第1延出部13的大致中央向下方延伸的第2延出部14组成。在第1延出部13的下部以及第2延出部14的左右侧部上,形成具有向车辆外侧的上升量的加强筋15,这些2个加强筋15从第1延出部13的下部到第2延出部14的左侧部,以及从第1延伸出部13的下部到第2延出部14的右侧部分别连续。另外,在第2延出部14的下部,形成向左右方向延伸且向车辆外侧立起的立起部16。
尾门用零件5由锁筒17和雨刷马达18及外侧拉手19与门锁20组成。这些尾门用零件5如图2所示,被安装在模件板4的车辆外侧的面上各自规定的位置。若具体的说明就是,锁筒17和雨刷马达18在第1延出部13上左右分开地安装,外侧拉手19通过左右支架21、22被安装在第1延出部13和第2延出部14的连接位置上,门锁20被安装在第2延出部14的下部的立起部16上。
锁筒17和雨刷马达18及门锁20通过螺栓被结合在模件板4上,支架21、22通过点焊被接合到模件板4上,在这些支架21、22上外侧拉手19通过螺栓、螺母被结合。
另外,在锁筒17和门锁20之间,架设用于将用钥匙操作锁筒17时的操作力传递到门锁20的杆23,在外侧拉手19和门锁20之间,也架设用于将手动操作外侧拉手19时的操作力传递到门锁20的杆24。这些杆23、24沿在模件板4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延出部14配置。
另外,在模件板4的向左右延伸的第1延出部13上,从图2中的第1延出部13的左端部延伸到雨刷马达18的线束25被配线,在与此线束25的雨刷马达18的相反侧的端部上设置连接器26。
图1中所示的衬垫6是具有比模件板4面积大的大致四方形状,因此,通过衬垫6可以从车辆的内侧覆盖模件板4的全部。另外,在此衬垫6的车辆外侧的面上,设置多个向形成在内板3和模件板4上的系止孔中插入系止的卡子27。
内板3的前述边缘部10的截面形状,如图4所示,呈向车辆外侧开口的帽子形状。此帽子形状部28,除如图1所示的鼓出部12以外,在内板3的大致全周,即前述开口部11周围的大致全周上形成的同时,在内板3的下边缘部10A、左右边缘部10B,10C、上缘部10D中的帽子形状部28,以与这些下边缘部10A、左右边缘部10B,10C、上缘部10D的宽度尺寸等相对应的宽度尺寸以及高度尺寸而形成。
如图4所示,在帽子形状部28的外端部设置法兰部28A,对于此法兰部28A,折曲外板2的外端部2A,进行加固的卷边加工,而且,通过点焊外板2和内板3,使外板2和内板3结合。
象这样,外板2被结合到内板3的车辆外侧的面上,模件板4的第1延出部13的左右端部在内板3的左右边缘部10B、10C的车辆内侧的面上,其第2延出部14的下端部在内板的下边缘部10A的车辆内侧的面上分别结合。这些结合如表示模件板4的第1延出部13的左端部和内板3的左边缘部10B的接合构造的图4所示,是通过在内板3的边缘部10所设置的双头螺栓29上拧合螺母29A而紧固完成的。另外,通过模件板4的第2延出部14的下端部和内板3的下边缘部10A的双头螺栓29与螺母29A的接合,由于在第2延出部14的下部设置立起部16,所以是在此立起部16的稍上侧进行的。
综上所述,外板2和内板3与模件板4被接合在大致呈T字形状的模件板4的3个部位的端部,这些接合部的截面形状成为如图4所示的下述箱状的截面形状,即,在截面形状呈向车辆外侧开口的帽子形状的内板3的边缘部10的车辆外侧的面上结合外板2的端部,在车辆内侧的面上固定模件板4的端部。
图5是表示模件板4的第1延出部13的上缘部、与在外板2中的安装玻璃30的前述窗孔7的下侧的边缘部2B的接合构造。在边缘部2B上设置双头螺栓29,通过在此双头螺栓29上拧合螺母29A紧固,在边缘部2B上接合模件板4的第1延出部13的上缘部。
图3是从车辆外侧看到的如上所述的外板2和内板3与模件板4被结合后的内板3的立体图,外板2以双点划线表示。模件板4被配置在与仅留有全周的边缘部10、在内板3上形成大的开口部11中的大致下半部分相对应的位置,模件板4没有在与外板2的窗孔7面对的开口部11中的大致上半部分突出。另外,象这样通过模件板4被配置固定在内板3以及外板2的规定的位置,在模件板4上安装的尾门用部件5的锁筒17、雨刷马达18、外侧拉手19、门锁20被配置在由这些外板2、内板3、模件板4等构成的尾门1的各自所规定的位置。
这些尾门用部件5的配置位置如图3所示,关于锁筒17和雨刷马达18及外侧拉手19是在面临外板3的开口部11的位置上,有关门锁20是在与形成于内板3的下边缘部10A的前述鼓出部12相对应的位置上。另外,在进行将模件板4结合到内板3、外板2上的作业时,在模件板4上被配线的如图2所示的线束25的端部的连接器26,被接续到在内板3的车辆内侧的面上预先配线的接续用线束的连接器上。
另外,在外板2中的开口部11的下侧的前述遮蔽部9上,按照与锁筒17、雨刷马达18、外侧拉手19的相互配置的位置关系相对应的位置关系,形成孔和开口部,若将模件板4定位配置在内板3和外板2的所规定位置上,则锁筒17、雨刷马达18、外侧拉手19与这些孔和开口部面临,露出于车辆外侧。
如上所述,模件板4在被结合到内板3和外板2上后,可进行将图1所示的衬垫6安装到模件板4的车辆内侧的面和内板3的车辆内侧的面的作业。此安装作业是通过将设置在衬垫6上的前述卡子27插入系止到在内板3和模件板4上形成的系止孔中来进行的。如进行此衬垫6的安装作业,则如图5所示,通过衬垫6向车辆外侧弯曲的上部6A,模件板4的第1延出部13的上缘部和外板2的边缘部2B的接合部被隐藏。
另外,衬垫6呈具有比配置模件板4的内板3的开口部11的大致下半部分更大面积的大致四方形,因此,如将衬垫6安装在所规定位置,则在车辆内侧,模件板4的全体被覆盖的同时,开口部11的大致下半部分被隐藏。
根据上述所说明的本实施例,成为构成尾门1的部件的内板3,呈仅留有全周边缘部10的形成大的开口部11的画框形状,由于上下的开口部之间没有成为以隔开部隔开的形状,与设置此隔开部的内板相比,可以减轻隔开部这一部分的内板3的重量。据此,尾门1的全体重量减少,可以对安装有此尾门1的车辆的重量的轻重化有所贡献。
另外,尾门用部件5被安装在模件板4上,由于此模件板4被结合在内板3和外板2上,通过此结合作业,在尾门1的所定位置配置尾门用部件5的作业可以简单地在短时间内进行。
另外,模件板4由于呈由在左右方向延长的第1延出部13、和从此第1延出部13的大致中央向下方延长的第2延出部组成的大致T字型,与呈大致四方形的模件板相比,也可以使模件板4的重量轻量化,仅这些就可以使尾门1的全体重量更加轻量化。
另外,由于大致T字形的模件板4,其第1延出部13的两端部被接合到内板3的左右边缘部10B、10C,其第2延出部14的下端部被接合到内板3的下边缘部10A上,模件板4作为尾门1的加强部件而被充分利用,可以增大尾门1的强度。
另外,通过模件板4呈大致T字型,也可以确保将必须配置在尾门1上的锁筒17、雨刷马达18、外侧拉手19、门锁20的安装位置,在模件板4中,能够确保作为与这些尾门用部件的机能相对应的位置,另外,在模件板4上也可以确保如图2所示的线束25的配线位置和杆23、24的配置位置。
另外,由于模件板4呈备有向车辆内外方向具有上升量的2个加强筋15的立体的形状,所以可以加大模件板4的自身的强度,通过成为尾门1的加强部件的模件板4的强度的提高,尾门1的全体的强度加大。
特别是这些2个加强筋15,从第1延出部13的下部开始到第2延出部14的左侧部,以及从第1延出部13的下部开始到第2延出部14的右侧部分别接续,由于加强筋15遍及相互垂直交叉或大致垂直交叉的第1延出部13和第2延出部14连续形成,通过模件板4对尾门1的加强是以尾门1的扩展面的二维空间进行。
另外,由于内板3的边缘部10的截面形状呈形成帽子形状部28的帽子形状,外板2和内板3与模件板4的接合部的截面形状成为箱状截面形状,即,在向车辆外侧开口的成为帽子形状部28的内板3的边缘部10的车辆外侧的面上结合外板3的端部,在车辆内侧的面上固定模件板4的端部,所以这些接合部成为具有很大强度的结构,其结果是可以使尾门1的全体的强度更加提高。
另外,在开关尾门1时所使用的外侧拉手19通过支架21、22被安装在模件板4上,由于不是安装在外板上2,施加在外侧拉手19上的操作力不是直接作用在外板2上,而是通过支架21、22作用在也是尾门1的加强部件的模件板4上。因此,可以解消由于施加在外侧拉手19上操作力而引起的在外板2上产生部分的凹陷等的变形问题。
图6是表示有关其他实施例的内板33。此内板33是由厚度不同的板材33A、33B、33C通过接合部34接合而形成的定制半成品构成的。在此实施例中,板材33A的厚度最大,其次板材33B的厚度较大,板材33C的厚度最小。这是一个例子,使用的厚度不同的板材的个数及其配置位置可以是对应内板所要求的功能等而任意设定。另外,接合板材的方法可以是缝焊(包括滚压电阻缝焊),也可以是点焊。
如上所述,若内板是由定制半成品制成的,则由于可以是厚度不同的板材有效的组合而形成内板,所以内板的轻量化和强度的确保可以同时达成。
图7是表示在用于将外板19安装到模件板4上的支架41、42上,安装牌照灯43的实施例。支架41、42之中,有关支架42如图8所示,在支架41、42上形成用于插入牌照灯43的下部的孔45,如图7所示,通过将在此孔45中被插入下部的牌照灯43的法兰部43A以螺栓44与支架41、42结合,牌照灯43被安装到支架41、42上。
根据此实施例,由于外侧拉手安装用的支架41、42是与用于安装牌照灯43的支架兼用,可以削减这些用于尾门1的生产的部件的个数,另外,部件个数减少的结果是也可对尾门重量的轻量化有所贡献。
图9是表示与图1所示的尾门不同的实施例的4轮车辆用的尾门101。此尾门101通过上部的合页103安装在车体102上,是以合页103为中心上下自由地开关。另外,在尾门101上,安装用于清扫被嵌入到窗孔101A的玻璃104的雨刷装置105,在此雨刷装置105的摆动轴105A上,结合雨刷臂105B的基端部。
在图10中,表示的是尾门101的分解图。尾门101由车辆外侧的外板110、和车辆内侧的内板111、及在内板111的车辆内侧的面上左右端部被接合的加强部件112、以及比加强部件112,更被配置在车辆内侧的衬垫113等主要部件形成,在这些以外的尾门用部件中,有被安装在内板111上的门锁安装用加强部件114。另外,在尾门101上作为门用部件被安装的物品中,有雨刷装置105的雨刷马达115、和外侧拉手116,及锁筒117、和门锁118,再有,在尾门101上,从车体102侧延伸到雨刷马达115的线束119、和从车体102侧延伸到门锁118的线束120、及被架设在外侧拉手116和门锁118之间的门锁手动操作用部件121、还有被架设在锁筒117和门锁118之间的门锁钥匙操作用杆122被嵌入,在线束119和120的车体102侧的端部,设置与在车体102侧被配线的线束接续的连接器12。
外板110和内板111与加强部件112和门锁安装用的加强部件114是板金冲压制,衬垫113是合成树脂制。
在图11所示的外板110上,在图9所示的嵌入玻璃104的窗孔110A的下侧,形成用于安装牌照板的凹部110B,在此凹部110B的上边部,设置用于使外侧拉手116、锁筒117从外板110露出的孔110C、110D,而且在窗孔110A和凹部110B之间,形成用于使图9所示的雨刷装置105的摆动轴105A从外板110露出的孔110E。
图12所示的内板111的全体尺寸及形状与外板110大致相同,此内板111是只有全周的边缘部130的部件,由于在边缘部130的内侧形成大的开口部131,内板111整体上呈画框形状。边缘部130由上缘部103A、和左右的侧边缘部130B,130C、及下边缘部130D构成,在下边缘部130D上,形成向车辆内侧凹陷的凹陷部132,此凹陷部132的下面是呈水平或大致水平的门锁安装座面132A,在此座面132A上,从门锁118出入,用于将尾门101相对于车体102进行锁止、解除锁止的锁部件贯通开口部133地被设置。另外,在凹陷部132的倾斜的上面132B上,也形成有开口部134,通过从上方将门锁118插入此开口部134,可以在以前述门锁安装用加强部件114加强的座面132A上安装设置门锁118。
另外,在边缘部130中的左右的侧边缘部130B、130C以及下边缘部130D上,形成在这些侧边缘部130B、130C以及下边缘部130D连续的、向车辆外侧隆起的隆起部135,此隆起部135在比该隆起部135更靠车辆外侧配置的外板110和内板111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隔,这是为了确保尾门101的规定厚度。在隆起部135中,形成在左右的侧边缘部130B、130C上的部位成为隆起量大的立起部135A,如在图14、和作为图14的S16-S16线的剖面图的,表示结合在内板111上时的外板110的图16所示,在此立起部135A的基端部分上设置平坦面135B。平坦面135B相对于以图9的合页103为中心的尾门101的开关方向呈直角或大致直角,立起部135A相对于此尾门101的开关方向呈平行或大致平行。
另外,如图16所示,在内板111的边缘部130上,形成截面为帽子形状、向车辆外侧开口的帽子形状部136,此帽子形状部136,如图12所示,其宽度尺寸和深度尺寸在内板111的各位置上有所不同,遍及内板111的全周连续地形成。如图16所示,若内板111和外板110结合,则帽子形状部136的开口侧被外板110所堵塞,据此,截面为箱形状的箱形状部137遍及尾门101的全周而形成。
如图12所示,在内板111的边缘部130的适当的位置上形成有孔140~142,这些孔140~142被用于将前述线束119、120、门锁手动操作用部件121配线到内板111上。
另外,内板111由以激光焊接的接合部143而被接合的构成要素144~149而形成。即,内板111是将作为构成要素144~149的材料的总共6张的半成品部件,使相互邻接的半成品部件彼此间的端部进行对接通过激光焊接而接合,因此而形成定制半成品,其后,将这些定制半成品通过冲压机械冲压成形及冲切成形而形成。
另外,将共计6张的半成品部件通过激光焊接接合而制造的定制半成品,也可以预先将各自的半成品部件通过冲压机械冲压成形及冲切成形,其后,进行将这些半成品部件通过激光焊接接合。
在构成要素144~149之中,构成要素145、146形成安装图9的合页103的合页安装部位,余下的构成要素144、147~149形成合页安装部位以外的部位。构成要素145、146的半成品部件比构成要素144、147~149的半成品部件的板厚要大,其板厚例如是1.4mm,构成要素144、147~149的半成品部件的板厚例如是0.6mm。因此,尾门101是使用2种板厚的半成品部件形成的,合页安装部位的半成品部件比合页安装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半成品部件的板厚要大的同时,除去构成要素144的部位,合页安装部位以外的部位是通过将板厚相同的共计3张半成品部件的接合而形成。而且,由于此部位是由构成要素147~149构成,呈弯曲的形状。
图13所示的加强部件112的整体形状在左右方向呈长的细长形状。因此,相对于图2所示的前述实施例的模件板4是由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延出部13、和从此第1延出部13的大致中央向下方延伸的第2延出部14构成的大致T字型,此实施例的加强部件112是仅由相当于第1延出部的部分构成的,比模件板4更加轻量化。
另外,此加强部件112成为具有从以宽度方向作为纵方向的腹板150的上下端部向车辆外侧弯曲的2个法兰151、152的弯曲部件,通过腹板150、和遍及此腹板150的全长而形成的2个法兰151、152,加强部件112呈截面大致C字形状,换言之呈槽状。另外,在各自的法兰151、152的前端上,设置加强筋151A、152A的同时,在加强部件112的左右端部上,设置与在图14及图16所示的内板111的隆起部135中的平坦面135B接合的接合片153。
在腹板150上,形成有用于将安装在加强部件112上的雨刷马达115从车辆内侧插入的孔154,与此孔154邻接,形成有用于将雨刷马达115的支架115A(参照图17及图19)通过螺栓·螺母结合的结合座面155。另外,如图17所示,在雨刷马达115上设置有图9所示的雨刷装置105的摆动轴105A。另外,如图13所示,从加强部件112的下侧的法兰152开始下垂延设有延长片156,在安装有如图9所示的外侧拉手116和锁筒117的此延长片156上,形成有用于插入与外侧拉手116连接的前述门锁手动操作用部件121的孔157,和用于插入锁筒117的孔158。
尾门101的制造工作如下述进行。
首先,在内板111的门锁安装座面132A上,通过点焊安装门锁安装用加强部件114。如图14所示,在此门锁安装用加强部件114上形成开口部159,此开口部159与图12所示的开口部133连通,因此,在通过加强部件114被加强的座面132A上安装门锁118时,用于从门锁118进出的、相对于车体102将尾门101锁止、解除锁止的锁部件可以贯通开口部133和159。
其后,进行将在左右方向的长的细长形状的加强部件112从车辆内侧架设到在内板111的边缘部130中的左右的侧边缘部130B、130C上的作业,此架设作业如图14所示,在将加强部件112的上下2个法兰151、152面向车辆外侧的同时,让加强部件112的左右端部的接合片153从车辆内侧与内板111的隆起部135的平坦面135B相接,通过对接合片153和平坦面135B进行点焊接合而进行。在这时的内板111的上下方向中的加强部件112的配置位置,是加强部件112的上侧的法兰151的位置比如图11所示的外板110的窗孔110A的下边部略微下侧的位置。此状态如图14所示。
在表示外板110和内板111结合后的图16中,表示的是通过由点焊而成的焊接部160,加强部件112的接合片153与内板111的隆起部135的平坦面135B接合的状态。
接着,进行外板110与内板111的结合作业。此结合作业如图16所示,折曲外板110的外端边缘部110F,按压在内板111的预先涂着粘接剂的外端边缘部111A上进行卷边加工,然后通过将外板110和内板111的外端边缘部110F、111A以点焊接合来进行,或者,折曲外板110的外端边缘部110F,按压在内板111的预先涂着热硬化性粘接剂的外端边缘部111A上进行卷边加工,然后通过加热热硬化性粘接剂而使之硬化来进行,此作业是在外板110和内板111的全周进行的。另外,在内板111的前述开口部131侧的端缘部,即在内端边缘部111B上涂有保护层161,据此,内端缘部111B不与外板110直接接触。此保护层161在内端缘部111B的全周中,除去相当于图9所示的嵌入玻璃104位置的位置、和相当于图14所示的加强部件112的前述加强筋151A的位置,部分地不连续地涂敷。
另外,内板111的内端缘部111B中的没有涂敷保护层161的部分被点焊在外板110上。
如上述那样,若进行外板110和内板111的结合作业,则由于图16所示的内板111的前述帽子形状部136的开口侧被外板110堵塞,所以此帽子形状部136成为箱形状部137。
另外,如作为图14的S15-S15线剖面图的,表示结合在内板111上的外板110的图15所示,加强部件112的上侧的法兰151的加强筋151A与形成外板110中的窗孔110A的下边部的端缘部110G通过由点焊而成的焊接部162接合。在加强部件112的下侧的法兰152的加强筋152A上,遍及加强筋152A的全长连续或不连续地涂有保护层163,通过此保护层163,加强筋152A不与外板110直接接触。
通过上述的作业,外板110和内板111与加强部件112结合为一体化。其后,对这些外板110和内板111及加强部件112喷漆,分别进行表面的加工作业。在此喷漆作业中含有将外板110、内板111、加强部件112浸入收容在电泳涂漆槽中的电泳涂漆液中进行电泳涂漆。通过此电泳涂漆,包含焊接部160、162的外板110,内板111,加强部件112的表面被喷漆的同时,由于在图16所示的箱形状部137的内部,在内板111的内端缘部111B上不连续地涂有保护层161,所以电泳涂漆液确实地进入,此箱形状部137的内面也被喷漆。
其后,进行作为门用部件的雨刷马达115、外侧拉手116、锁筒117、门锁118的组装作业。雨刷马达115的组装作业是从车辆内侧向图13所示的加强部件112的孔154插入雨刷马达115,在加强部件112的结合座面155中的车辆内侧的面上,将图17所示的雨刷马达115的支架115A通过螺栓、螺母结合而进行的。外侧拉手116的组装作业是通过在形成有加强部件112的孔157的延长片156的位置上,用螺栓、螺母结合外侧拉手116而进行的,另外,锁筒117的组装作业是通过将锁筒117插入在加强部件112的延长片156上形成的孔158,用螺丝·螺母将锁筒117的支架117A(参照图19)结合到延长片156上进行的。
再有,门锁118的组装作业是通过向在图12所示的内板111的凹陷部132的倾斜的上面132B上所形成的开口部134中,从上方插入门锁118,将门锁118设置在以前述门锁安装用加强部件114来加强的座面132A上,在此座面132A上,将门锁118用螺栓·螺母结合而进行的。
在完成上述作业时,分别从图11所示的外板110的孔110C中露出外侧拉手116,从孔110D中露出锁筒117,从孔110E中露出雨刷马达115的摆动轴105A。
然后,在图12所示的内板111的孔140上从车辆内侧插入前述线束119、120,将这些线束119、120通过前述箱形状部137的内部,线束119的端部从图12所示的内板111的孔141突出,接续到雨刷马达115,线束120的端部通过从内板111的前述开口部134开始的作业接续到门锁118。另外,通过使前述门锁手动操作用部件121穿过图12所示的内板111的孔142和图13所示的加强部件112的孔157,悬架在外侧拉手116和门锁118之间,通过将前述门锁钥匙操作用杆122穿过内板111的前述开口部134,悬架在锁筒117和门锁118之间。
图17表示此作业完成后的状态,在图17中省略了外板110。
另外,如同样省略了外板110的图18所示,也可以通过将门锁手动操作用部件121穿过孔141,废止孔142。
上述作业后,将图10所示的衬垫113在加强部件112或内板111的车辆内侧的面上,通过将设置于衬垫113上的夹子等的系止件170,系止于在加强部件112或内板111上形成的孔等被系止部而进行安装作业,另外,在图9所示的窗孔101A上进行将玻璃104嵌入的作业。通过安装衬垫113的作业,加强部件112和雨刷马达115等从车辆内侧被隐藏。
在上述说明的实施例中,作为尾门101的主要部件的内板111由于呈仅有全周的边缘部130的画框形状,重量减轻,因此,可以使尾门101的全体重量轻量化。
另外,由于在内板111的边缘部130中的左右的侧缘部130B、130C之间架设了加强部件112,通过加强部件112进行内板111的加强,可以确保在加强部件112结合后的内板111的强度。然后,由于加强部件112是在左右方向长的细长形状的结构,不具有大的面积,所以加强部件112的重量减轻,因此,加强部件112结合后的内板111的重量、尾门101的全体重量并非那样的重。
另外,加强部件112并非平面的板状物,由于具有腹板150和有从腹板150开始弯曲的法兰151、152弯曲部件,加强部件112的自身强度加大,因此,可以增大加强部件112结合后的状态的内板111的强度和尾门101的强度。
特别是本实施例的加强部件112,从以宽度方向为纵方向的腹板150的上下端部开始,2个法兰151、152弯曲,这些法兰151、152在腹板150的长度方向连续,形成截面大致为C字的形状,与此加强部件的正面形状呈T字形状的情况不同,下侧的法兰152在腹板150的长度方向的途中没有被截断。因此,加强部件112的强度确保了原本的由于上下的法兰151、152的强度,可以充分地增大在加强部件112的结合后的内板110的强度及尾门101的强度。
另外,加强部件112截面大致为C字型的开口部面向车辆外侧,换言之,上下的法兰151、152面向车辆外侧,与内板111结合,由于这些法兰151、152成为被容纳在由形成在内板111上的隆起部135确保的尾门101的厚度内的空间中的状态,在加强部件112上,即使设置用于充分增大加强部件112的强度的这些法兰151,152,也可以将尾门101的厚度尺寸控制在规定的尺寸内。
再有,在内板111的边缘部130上,形成有遍及内板全周的帽子形状部136,通过此内板111和外板110的结合,由于形成了遍及门全周的箱形状部137,与截面为大致C字形状的加强部件112一起,可以使尾门101的整体强度进一步提高。
另外,内板111是由板厚不同的半成品部件接合而成的定制半成品构成,由于仅增大了比其他的部位需要更大强度的合页安装部位的半成品部件的厚度,所以可同时达成确保内板111所要求的强度和重量的轻量化这两方面。
再有,由于除了构成要素144的部位的合页安装部位以外的部位均通过相同厚度的3张半成品部件接合而成,所以与将占有内板111的大的面积且呈弯曲的形状的该部位由1张大面积的半成品部件形成的情况不同,通过由构成要素144~149的每个半成品部件构成的定制半成品形成内板111时,通过使构成要素147~149的部位的3张半成品部件成为与构成要素147~149相同的面积及形状的半成品部件或者比其面积及形状稍大的半成品部件,可以使材料利用率提高以制造内板111。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在外板110和内板111与加强部件112焊接结合为一体化后,在门锁118等的门用部件安装作业前,进行的外板110、内板111、加强部件112的喷漆作业,所以这些外板110、内板111、加强部件112的喷漆作业没有必要分别进行,因而提高了喷漆作业的作业性。另外,内板111和加强部件112的焊接部160以及外板110和加强部件112的焊接部162也可以与外板110、内板111、加强部件112同时喷漆。
再有,作为门用部件的雨刷马达115、外侧拉手116、锁筒117由于也被安装在加强部件112上,所以加强部件112也可以作为用于安装这些的安装部件而被活用,没有必要特别准备用于雨刷马达115、外侧拉手116、锁筒117的安装部件。
图19~图21是表示以与前述制造作业不同的制造顺序来制造尾门101的情况的实施例。
在此实施例的制造作业中,在内板111的门锁安装座面132A上,将门锁安装用加强部件114通过点焊结合后,内板111和外板110通过前述的卷边加工等结合。其后,对被结合为一体化的这些外板110和内板111进行喷漆作业,然后在以内板111的门锁安装用加强部件114来加强的座面132A上,通过与前述的制造作业相同的作业来安装门锁118。
作为在上述的作业后或与上述作业同时进行的作业,如图19所示,进行将雨刷马达115、外侧拉手116、锁筒117安装到加强部件112的作业,将加强部件112作为预先装有这些雨刷马达115、外侧拉手116、锁筒117的模件部件。此加强部件112是由表面经预先处理的材料,即,例如是镀锌钢板或预先喷涂的喷涂钢板形成的。
接着,如图20所示,通过在形成外板110中的窗孔110A的下边部的端缘部110G上预先接合的双头螺栓180及螺母181,进行将此端缘部110G与加强部件112的上侧的法兰151的加强筋151A结合的作业,以及如图21所示,通过在内板111的边缘部130的平坦面135B上预先接合的螺母182及螺栓183,进行在此平坦面135B上接合加强部件112的接合片153的作业,再有,如图20所示,在加强部件112的下侧的法兰152的加强筋152A上,进行喷涂保护层163的作业,如图21所示,在内板111的开口部131侧的内端缘部111B上进行喷涂保护层161的作业。据此,一边将加强部件112与外板110接合,一边进行在内板111的边缘部130中的左右的侧缘部130B、130C之间架设的作业。
另外,据此,在外板110和内板111与加强部件112结合为一体化的同时,也完成了雨刷马达115、外侧拉手116、锁筒117、门锁118的安装作业。
之后,与前述的实施例的制造作业相同,进行线束119、120的配线作业、门锁手动操作用部件121和门锁钥匙操作用杆122的架设作业、将衬垫113安装到加强部件112或内板111的车辆内侧的面上的作业、在窗孔101A上嵌入玻璃104的作业。
通过此实施例的尾门的制造作业,外板110和内板111,由于是这些被结合为一体化后进行的喷漆,所以没有必要将外板110和内板111分别喷漆,提高了这一部分的喷漆作业的作业性。
另外,在加强部件112中,此加强部件112被架设在内板111的边缘部130中的左右的侧缘部130B、130C之间以前,由于预先安装作为门用部件的雨刷马达115、外侧拉手116、锁筒117,所以此安装作业是在周围为开放的作业空间内进行的,提高了作业性。
另外,由于加强部件112成为预先安装了这些门用部件的模件部件,若进行向加强部件112的内板111的结合作业,则这些门用部件的安装作业也同时进行,可以简化此安装作业。
下面就图22~图24所表示的内板211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22所示,有关此实施例的形成为画框形状的内板211的边缘部230,也是由上缘部230A、和左右侧缘部230B、230C、及下边缘部230D构成,在隆起部235上,存在着在左右的侧缘部230B、230C中的立起部235A,不存在相当于图12、图14、图16所示的平坦面135B的部分。另外,如作为图22的S23-S23线的剖面图的,表示与内板211结合后的外板110的图23所示,在此实施例的加强部件212上,不存在相当于图13、图14、图16所示的接合片153的部分。
另外,如图22所示,加强部件212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呈从以纵方向作为宽度方向的腹板250的上下端部开始2个法兰251、252向车辆外侧弯曲的截面大致为C字形状,在这些法兰251、252的前端上设置有加强筋251A、252A,如作为图22的S24-S24线的剖面图的,表示结合到内板211的外板110的图24所示,在加强筋252A上,沿内板211的立起部235A的车辆内侧的面形成接合片253,此接合片253与立起部235A通过由点焊而成的焊接部260接合。图中虽没有表示,在加强筋251A上沿立起部235A的车辆内侧的面也形成有接合片,此接合片也与立起部253A通过由点焊而成的焊接部260接合。
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在左右方向呈长的细长形状的加强部件212的左右端部,通过与相对于以图9所示的合页103为中心的尾门的开关方向呈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内板211的立起部235A接合,此加强部件212被架设在内板211的边缘部230中的左右侧缘部230B、230C之间。
根据此实施例,为将尾门做成规定的厚度尺寸,利用在内板211上设置的隆起部235的立起部235A,进行加强部件212和内板211的接合。
另外,在内板211中,由于不存在相当于图12、图14、图16所示的平坦面135B的部分,所以与图16所示的在内板上同时设置平坦面135B和立起部135A的情况不同,可以将内板211做成没有形状急剧变化部位的或变化很小的平顺的形状。其结果是可以消除在以合页103为中心进行尾门开关时的冲击载荷作为集中应力作用的部位,或者变少,是有效的载荷对策。
另外,象上述那样将加强部件212的左右端部接合到与在内板211中的尾门的开关方向呈平行或大致平行的位置,对以前述的2种实施例的制造作业制造尾门的情况也可适用,在由将加强部件212作为预先安装门用部件的模件部件的图19~图21的实施例的制造作业来制造尾门的情况下,代替图24的焊接部260,使用预先在内板211的立起部235A上接合的螺母和拧入此螺母的螺栓,将加强部件212的前述接合片与立起部235A接合。
综上所述,有关本发明的车辆用门及其制造方法适用于将车辆的尾门或侧门通过外板和内板及加强部件来进行制造。
Claims (27)
1.一种车辆用门,是由包含车辆外侧的外板和与此外板结合的车辆内侧的内板而形成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前述内板成为仅留下全周的边缘部、形成开口部的画框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延出部、和从此第1延出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或者大致中央向下方延伸的第2延出部中,至少具有前述第1延出部的加强部件,此第1延出部被架设在前述内板的左右边缘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前述加强部件成为由前述第1延出部和前述第2延出部构成的T字型或者大致T字型,前述第1延出部的长度方向的各自的端部与前述内板的左右的边缘部接合,前述第2延出部的下端部与前述内板的下边缘部接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1延出部的下部和前述第2延出部的左右侧部上形成向车辆外侧具有伸出量的加强筋,使前述第1延出部的下部的加强筋与前述第2延出部的左侧部的加强筋连续,使前述第1延出部的下部的加强筋与前述第2延出部的右侧部的加强筋连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前述加强部件成为仅由前述第1延出部构成、在左右方向呈长的细长形状,此第1延出部的长度方向的各自的端部与前述内板的左右的边缘部接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前述加强部件成为具有以宽度方向作为纵方向的腹板、和从在此腹板的上下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弯曲的法兰的弯曲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前述法兰在被设置在前述腹板的上下端部的两方的同时,这两个法兰在前述腹板的长度方向连续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由前述腹板和前述两个法兰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型的弯曲部件的前述加强部件,其截面大致为C字型的开口部面向车辆外侧,长度方向的各自的端部与前述内板的车辆内侧的面接合。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加强部件上安装门用的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向前述加强部件的前述门用部件的安装,在将此加强部件安装到前述内板之前进行,此加强部件成为预先进行了前述门用部件安装的模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前述加强部件成为由前述第1延出部和前述第2延出部组成的T字型或者大致T字型,前述第1延出部的长度方向的各自的端部与前述内板左右的边缘部接合,前述第2延出部的下端部与前述内板的下边缘部接合,在前述第1延出部上安装锁筒和雨刷马达,在前述第1延出部和前述第2延出部的连接位置上安装外侧拉手,在前述第2延出部上安装门锁。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前述加强部件仅由前述第1延出部构成、在左右方向呈长的细长形状,此第1延出部的长度方向的各自的端部与前述内板的左右的边缘部接合的同时,在此加强部件上安装雨刷马达和外侧拉手及锁筒,在前述内板上安装门锁。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前述外板和前述内板与前述加强部件的接合部的截面形状成为箱截面形状,该箱截面形状在截面形状呈面向车辆外侧开口的帽子形状的前述内板的边缘部的车辆外侧面上,接合前述外板的端部,在前述内板的边缘部的车辆内侧的面上,接合前述加强部件的端部。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加强部件上安装外侧拉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加强部件上通过支架安装前述外侧拉手,在此支架上安装牌照灯。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接合前述加强部件的端部的前述内板的部位,是相对于车辆用门的开关方向呈平行或大致平行的部位。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车辆用门的开关方向呈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前述内板的部位,是为确保门的厚度,形成在前述内板上的上升部。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内板的边缘部,遍及内板全周,形成截面为帽子形状的帽子形状部,通过此内板和前述外板的结合,遍及门的全周,形成呈截面为箱形状的箱形状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前述内板是通过由包含板厚不同的半成品材料的多个半成品材料的接合而形成的定制半成品而形成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前述定制半成品是由形成安装门用合页的合页安装部位的半成品材料、和形成此合页安装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半成品材料构成,形成前述合页安装部位的半成品材料比形成前述合页安装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半成品材料的板厚要大。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前述合页安装部位以外的部位,至少有一部分是由板厚相同的多个半成品材料接合而成的。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由板厚相同的前述多个半成品材料接合而成部位是弯曲的部位。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车辆用门是尾门。
24.一种车辆用门的制造方法,是将车辆外侧的外板、和仅留下全周的边缘部,在内侧形成大的开口部的画框形状的车辆内侧的内板、及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延出部和从此第1延出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或大致中央向下方延伸的第2延出部中,至少具有第1延出部的加强部件进行结合的车辆用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前述内板的边缘部,进行接合前述加强部件的各自的端部的作业之后,进行结合前述外板和前述内板的作业后,对被结合为一体化的前述外板和前述内板及前述加强部件进行喷漆,然后进行门用部件的向前述加强部件以及/或者前述内板的安装作业。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用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辆用门是尾门。
26.一种车辆用门的制造方法,是将车辆外侧的外板、和仅留下全周边缘部,在内侧形成大的开口部的画框形状的车辆内侧的内板、以及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延出部及从此第1延出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或大致中央向下方延伸的第2延出部中,至少具有第1延出部的加强部件进行结合的车辆用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前述外板和前述内板结合为一体化,其次将这些外板和内板喷漆,其后,将安装有门用部件的前述加强部件安装到前述内板上。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辆用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辆用门是尾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070161 | 2001-03-13 | ||
JP070161/2001 | 2001-03-13 | ||
JP070161/01 | 2001-03-13 | ||
JP2001206441 | 2001-07-06 | ||
JP206441/2001 | 2001-07-06 | ||
JP206441/01 | 2001-07-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58884A true CN1458884A (zh) | 2003-11-26 |
CN1257814C CN1257814C (zh) | 2006-05-31 |
Family
ID=26611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0062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7814C (zh) | 2001-03-13 | 2002-03-08 | 车辆用门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776449B2 (zh) |
EP (2) | EP1857310A1 (zh) |
JP (1) | JP3934056B2 (zh) |
KR (1) | KR100857702B1 (zh) |
CN (1) | CN1257814C (zh) |
BR (1) | BR0204510A (zh) |
CA (1) | CA2408208A1 (zh) |
HK (1) | HK1058909A1 (zh) |
TW (1) | TW593005B (zh) |
WO (1) | WO2002072373A1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4774B (zh) * | 2004-12-03 | 2010-05-12 | 雷诺两合公司 | 门板加劲件 |
CN101033677B (zh) * | 2006-03-09 | 2010-07-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后部车门结构 |
CN102046455A (zh) * | 2008-03-20 | 2011-05-04 | 全耐塑料公司 | 用于安装在后车门结构上的汽车尾部模块 |
CN102133852A (zh) * | 2010-01-25 | 2011-07-27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背门结构 |
CN103228392A (zh) * | 2010-09-16 | 2013-07-31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成形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826890A (zh) * | 2011-09-27 | 2014-05-28 | 雷诺股份公司 | 侧门加强件 |
CN105270149A (zh) * | 2014-06-04 | 2016-01-27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机动车车门、尤其是机动车的车尾门的框架结构 |
CN104626944B (zh) * | 2013-11-12 | 2017-04-12 | 铃木株式会社 | 车用门 |
CN107009859A (zh) * | 2015-12-16 | 2017-08-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尾门构造 |
CN107444084A (zh) * | 2016-05-30 | 2017-12-08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后背门外板结构及车辆后背门和车辆 |
CN107813685A (zh) * | 2017-11-30 | 2018-03-20 |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背门总成 |
CN110682550A (zh) * | 2018-07-04 | 2020-01-14 | 麦格纳外部(波西米亚)有限公司 | 具有支撑结构的车辆门或后背门及其制造方法 |
CN112721592A (zh) * | 2019-10-28 | 2021-04-30 | 株式会社瑞延理化 | 一种车辆用后挡板的内侧板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27973B2 (en) * | 1998-12-21 | 2001-12-11 |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Products, Inc. | Printing on a carton with a vacuum support |
US7363750B2 (en) * | 2000-07-25 | 2008-04-29 | Alcoa Inc. | Sliding vehicle door with a moveable window assembly |
TW593005B (en) * | 2001-03-13 | 2004-06-21 | Kikuchi Press Industry Co Ltd | Door for vehic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
US7422652B2 (en) * | 2001-10-10 | 2008-09-09 | Ford Motor Company | Method of making a body panel assembly |
KR100580345B1 (ko) * | 2002-03-13 | 2006-05-16 | 지피 다이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테일 게이트의 구조 |
US7043816B2 (en) * | 2003-06-09 | 2006-05-1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 of making a two-piece super-plastic formed lightweight aluminum door |
US7118153B2 (en) * | 2003-09-16 | 2006-10-10 | Honda Motor Co., Ltd. | Frame structure for vehicle tailgate |
JP4005549B2 (ja) * | 2003-10-08 | 2007-11-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ラードブランクからなる自動車のダッシュボードの開口部構造 |
WO2005042287A1 (en) * | 2003-10-23 | 2005-05-12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 Liftgate frame |
DE202004011851U1 (de) * | 2004-07-28 | 2004-09-30 | Peguform Gmbh & Co. Kg | Kraftfahrzeug-Hecktür |
US20060154211A1 (en) * | 2005-01-12 | 2006-07-13 | Bybee Larry W | Prefabricated pediatric crown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prefabricated pediatric crowns |
CA2535234A1 (en) * | 2005-02-28 | 2006-08-28 |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Inc. | Exterior equipment module |
WO2006132246A1 (ja) * | 2005-06-09 | 2006-12-14 | Asmo Co., Ltd. | ワイパピボット及びリヤワイパ装置 |
JP4255947B2 (ja) * | 2005-12-28 | 2009-04-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後部ドア構造及び後部ドアの組み立て方法 |
JP4246198B2 (ja) * | 2005-12-28 | 2009-04-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ドア構造、及び、車両用ドアの製造方法 |
EP1813454B1 (en) * | 2006-01-26 | 2012-04-18 | Honda Motor Co., Ltd. | Hatchback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s |
ES2344716T3 (es) | 2006-04-07 | 2010-09-03 | Grupo Antolin-Ingenieria, S.A. | Metodo de montaje y modulo de montaje para un porton trasero para un vehiculo automovil, y porton trasero. |
JP4301271B2 (ja) * | 2006-09-12 | 2009-07-22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US20080152919A1 (en) * | 2006-12-22 | 2008-06-26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 Resistive implant welding for structural bonds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
JP4769229B2 (ja) * | 2007-06-12 | 2011-09-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ルゲート構造 |
US7681940B2 (en) * | 2007-08-13 | 2010-03-23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Rear doo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
DE102007061378A1 (de) * | 2007-12-19 | 2009-06-25 | Robert Bosch Gmbh | Scheibenwischerantrieb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A2723759C (en) * | 2008-05-30 | 2016-07-19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 Composite liftgate system |
JP5001907B2 (ja) * | 2008-06-23 | 2012-08-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ロック部構造 |
JP5072768B2 (ja) * | 2008-08-13 | 2012-11-14 |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 ドアパネル |
JP4712854B2 (ja) * | 2008-10-23 | 2011-06-2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後部ドア構造 |
JP4712855B2 (ja) * | 2008-10-23 | 2011-06-2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後部ドア構造 |
US8136862B2 (en) * | 2009-05-12 | 2012-03-20 | Honda Motor Co., Ltd. | Box frame dual mode tailgate |
US20110011005A1 (en) * | 2009-07-14 | 2011-01-20 | Halliwell Martin C | Reinforced door frame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
US20120098294A1 (en) * | 2010-09-07 | 2012-04-26 | Michael Dancasius | Multiple layer trim door module |
FR2966778B1 (fr) * | 2010-10-27 | 2012-10-26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Porte latera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quipee d'un renfort de choc multifonctions. |
CA2762401C (en) * | 2010-12-16 | 2019-08-06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 Composite liftgate deformable section |
FR2970693B1 (fr) * | 2011-01-24 | 2013-02-15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element de carrosserie de vehicule tel un ouvrant et element correspondant. |
KR101305715B1 (ko) * | 2011-10-31 | 2013-09-0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테일게이트 |
US8979161B2 (en) * | 2013-03-15 | 2015-03-1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Low mass truck end gate utilizing aluminum stampings and extrusions |
CN105377498B (zh) * | 2013-06-25 | 2019-05-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滚焊方法以及车辆用车体 |
JP5892140B2 (ja) * | 2013-10-16 | 2016-03-2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部材の接合構造の製造方法及び車体構造の製造方法 |
US9315091B1 (en) * | 2014-11-05 | 2016-04-19 | Honda Motor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 vehicle body garnish |
JP6135651B2 (ja) * | 2014-12-02 | 2017-05-3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構造 |
US9279234B1 (en) | 2015-02-20 | 2016-03-08 | Caterpillar Inc. | Door system for a machine |
CN105711106A (zh) * | 2016-02-05 | 2016-06-2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复合材料的汽车尾门 |
CN105835670A (zh) * | 2016-04-06 | 2016-08-10 |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汽车、汽车背门内板及汽车背门雨刮加强板 |
JP6313808B2 (ja) * | 2016-05-27 | 2018-04-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ドア構造 |
CN107620529B (zh) * | 2016-07-15 | 2020-12-15 | 株式会社安成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JP6627672B2 (ja) | 2016-07-20 | 2020-01-08 |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EP3312033B1 (de) * | 2016-10-21 | 2020-07-29 | Magna Steyr Fahrzeugtechnik AG & Co KG | Fahrzeugtür |
JP6627729B2 (ja) | 2016-11-25 | 2020-01-08 |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KR20180068108A (ko) * | 2016-12-13 | 2018-06-2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도어 구조 |
DE112017006266T5 (de) * | 2016-12-14 | 2019-09-26 | Honda Motor Co., Ltd. | Türstruktur |
FR3064949B1 (fr) * | 2017-04-11 | 2021-02-12 | Automotive Exteriors Europe |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CN107263880B (zh) * | 2017-07-28 | 2023-09-01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车门及其制造方法、加强结构体和应用车门的车辆 |
JP6859895B2 (ja) * | 2017-08-09 | 2021-04-1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構造 |
JP6627920B2 (ja) | 2018-06-26 | 2020-01-08 |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US11913261B2 (en) * | 2019-02-01 | 2024-02-27 |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door assembly and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door handle |
CN111005631A (zh) * | 2019-11-18 | 2020-04-14 | 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背门外把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6727B2 (ja) * | 1980-02-12 | 1985-06-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扉 |
GB2101535A (en) * | 1981-05-12 | 1983-01-19 | Bl Tech Ltd | Vehicle door |
US4850636A (en) * | 1986-09-19 | 1989-07-25 |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 Cartridge assmebly for a vehicle door, a vehicle door shell and a door assembly |
US4843762A (en) * | 1987-04-14 | 1989-07-04 | The Budd Company | Vehicle door with split outer panel |
US4800638A (en) * | 1987-08-25 | 1989-01-31 | The Budd Company | Method of mounting an outer skin to an inner panel of a vehicle door |
FR2643859B1 (fr) * | 1989-03-03 | 1991-05-10 | Peugeot | Element ouvrant de carrosserie de vehicules automobiles |
JP2723347B2 (ja) * | 1990-07-24 | 1998-03-09 |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 溶接缶用表面処理鋼板 |
JP2927311B2 (ja) * | 1991-12-28 | 1999-07-28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ドア構造 |
US5355629A (en) * | 1991-12-28 | 1994-10-18 | Nissan Motor Company, Ltd. |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
JP2962036B2 (ja) * | 1992-04-16 | 1999-10-12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
US5787645A (en) * | 1992-07-06 | 1998-08-04 | Ymos Aktiengesellschaft Industrieprodukte | Motor vehicle door frame |
JPH0740225A (ja) | 1993-05-21 | 1995-02-10 | Toyota Motor Corp | ブラシを用いたワーク自動加工装置 |
JP2591995Y2 (ja) * | 1993-12-28 | 1999-03-10 |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補強構造 |
DE19519509A1 (de) * | 1994-05-31 | 1995-12-07 | Linde & Wiemann Gmbh Kg | Fahrzeugtür mit Rahmenmodul und Seitenaufprallschutz |
JPH08142676A (ja) | 1994-11-16 | 1996-06-04 | Nissan Shatai Co Ltd | 車両用ドア構造 |
US5581947A (en) * | 1995-06-07 | 1996-12-10 | Chrysler Corporation | Vehicle door assembly |
US5857732A (en) * | 1996-02-21 | 1999-01-12 | The Budd Company | Plastic modular door for a vehicle |
US5904002A (en) * | 1996-05-31 | 1999-05-18 | Lear Corporation | Motor vehicle door module |
JP3253864B2 (ja) | 1996-10-02 | 2002-02-0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テールゲート補強構造 |
JP3456358B2 (ja) * | 1997-01-31 | 2003-10-14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
US6019418A (en) * | 1997-07-31 | 2000-02-01 | Lear Corporation | Modular vehicle liftgate module |
US6053562A (en) * | 1997-10-21 | 2000-04-25 | Peregrine Incorporated | Door for a vehicle having a structural frame memb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
US6015182A (en) * | 1998-02-27 | 2000-01-18 | Porsche Engineering Services | Vehicle door structures incorporating hydroformed elements and processes for assembling such elements |
US5944373A (en) * | 1998-08-18 | 1999-08-31 |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 Lightweight tailgate assembly |
JP3924950B2 (ja) * | 1998-09-30 | 2007-06-06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車体パネル |
JP2001026218A (ja) * | 1999-07-14 | 2001-01-30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のサイドドア構造 |
JP2001080361A (ja) | 1999-09-14 | 2001-03-27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
US6176542B1 (en) * | 1999-09-30 | 2001-01-23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Vehicle door |
KR100343570B1 (ko) * | 1999-11-17 | 2002-07-20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테일게이트 구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JP3873565B2 (ja) * | 2000-02-29 | 2007-01-24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ドア |
FR2808764B1 (fr) * | 2000-05-11 | 2002-08-09 |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 Module d'equipement pour un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JP2001334955A (ja) * | 2000-05-29 | 2001-12-04 | Toyota Motor Corp | 車輌のドアの補強構造 |
US6508035B1 (en) * | 2000-07-25 | 2003-01-21 | Alcoa Inc. | Ultra-lightweight thin sliding door for a vehicle |
TW593005B (en) * | 2001-03-13 | 2004-06-21 | Kikuchi Press Industry Co Ltd | Door for vehic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
-
2002
- 2002-03-05 TW TW091104038A patent/TW59300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3-08 WO PCT/JP2002/002180 patent/WO200207237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2-03-08 JP JP2002571313A patent/JP393405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3-08 EP EP07113535A patent/EP1857310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03-08 US US10/258,831 patent/US67764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3-08 CN CNB028006283A patent/CN125781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3-08 KR KR1020027014150A patent/KR10085770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3-08 BR BR0204510-9A patent/BR0204510A/pt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02-03-08 EP EP02702832A patent/EP136927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03-08 CA CA002408208A patent/CA240820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4
- 2004-03-12 HK HK04101847A patent/HK1058909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3-24 US US10/808,100 patent/US692930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4774B (zh) * | 2004-12-03 | 2010-05-12 | 雷诺两合公司 | 门板加劲件 |
CN101033677B (zh) * | 2006-03-09 | 2010-07-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后部车门结构 |
CN102046455A (zh) * | 2008-03-20 | 2011-05-04 | 全耐塑料公司 | 用于安装在后车门结构上的汽车尾部模块 |
CN102046455B (zh) * | 2008-03-20 | 2013-11-27 | 全耐塑料公司 | 用于安装在后车门结构上的汽车尾部模块及所述模块的组装方法 |
US9211782B2 (en) | 2008-03-20 | 2015-12-15 |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 Motor vehicle rear module intended to be affixed to a rear hatch module |
CN102133852B (zh) * | 2010-01-25 | 2015-04-22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背门结构 |
CN102133852A (zh) * | 2010-01-25 | 2011-07-27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背门结构 |
CN103228392A (zh) * | 2010-09-16 | 2013-07-31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成形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228392B (zh) * | 2010-09-16 | 2016-02-17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成形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826890A (zh) * | 2011-09-27 | 2014-05-28 | 雷诺股份公司 | 侧门加强件 |
CN104626944B (zh) * | 2013-11-12 | 2017-04-12 | 铃木株式会社 | 车用门 |
CN105270149A (zh) * | 2014-06-04 | 2016-01-27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机动车车门、尤其是机动车的车尾门的框架结构 |
CN107009859A (zh) * | 2015-12-16 | 2017-08-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尾门构造 |
CN107009859B (zh) * | 2015-12-16 | 2019-05-2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尾门构造 |
CN107444084A (zh) * | 2016-05-30 | 2017-12-08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后背门外板结构及车辆后背门和车辆 |
CN107813685A (zh) * | 2017-11-30 | 2018-03-20 |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背门总成 |
CN110682550A (zh) * | 2018-07-04 | 2020-01-14 | 麦格纳外部(波西米亚)有限公司 | 具有支撑结构的车辆门或后背门及其制造方法 |
CN112721592A (zh) * | 2019-10-28 | 2021-04-30 | 株式会社瑞延理化 | 一种车辆用后挡板的内侧板结构 |
CN112721592B (zh) * | 2019-10-28 | 2023-12-22 | 株式会社瑞延理化 | 一种车辆用后挡板的内侧板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2072373A1 (fr) | 2002-09-19 |
HK1058909A1 (en) | 2004-06-11 |
TW593005B (en) | 2004-06-21 |
US20030107235A1 (en) | 2003-06-12 |
CN1257814C (zh) | 2006-05-31 |
US20040178659A1 (en) | 2004-09-16 |
KR100857702B1 (ko) | 2008-09-08 |
EP1857310A1 (en) | 2007-11-21 |
JPWO2002072373A1 (ja) | 2004-07-02 |
CA2408208A1 (en) | 2002-11-07 |
US6776449B2 (en) | 2004-08-17 |
EP1369271A1 (en) | 2003-12-10 |
BR0204510A (pt) | 2003-04-15 |
EP1369271A4 (en) | 2004-10-27 |
KR20030005291A (ko) | 2003-01-17 |
US6929308B2 (en) | 2005-08-16 |
JP3934056B2 (ja) | 2007-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57814C (zh) | 车辆用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17817C (zh) | 特制型坯材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16702C (zh) | 车身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319782C (zh) | 保险杠梁 | |
WO2012077690A1 (ja) | サブフレーム構造体 | |
CN1200400C (zh) | 交通标志装置 | |
CN1590196A (zh) | 车辆的后部构造 | |
CN1724292A (zh) | 保险杠皮的紧固结构 | |
CN1884856A (zh) | 用于空心构件或半空心构件的连接结构 | |
CN105952838A (zh) | 用于车辆的薄壁镁压铸避震塔 | |
CN1589374A (zh) | 装在螺杆上的安装件和螺母 | |
CN1533928A (zh) | 机动车窗玻璃支撑结构 | |
CN1676396A (zh) | 侧下阻流板安装结构 | |
CN101033676A (zh) | 车辆的门结构 | |
CN1111580A (zh) | 铁路机车车体及其制造方法 | |
CN1233529C (zh) | 仪表板/构件组件 | |
CN1806084A (zh) | 轨型材及轨型材的制造方法 | |
CN1533337A (zh) | 车前灯的安装结构 | |
CN1151688C (zh) | 用于电子设备盒体的墙壁安装装置 | |
CN100350112C (zh) | 结构铺面系统及用于结构铺面系统的主铺面板 | |
JP2008215367A (ja) | 車両の車体板材の接合構造 | |
CN1666841A (zh) | 用于平面显示器的金属外框的制造方法 | |
CN1240572C (zh) | 连接器保持结构 | |
WO2019161749A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1080471C (zh) | 配电设备用箱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5890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31 Termination date: 2012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