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0196A - 车辆的后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后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0196A
CN1590196A CNA2004100741630A CN200410074163A CN1590196A CN 1590196 A CN1590196 A CN 1590196A CN A2004100741630 A CNA2004100741630 A CN A2004100741630A CN 200410074163 A CN200410074163 A CN 200410074163A CN 1590196 A CN1590196 A CN 1590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mentioned
gate
vehicle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741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9614C (zh
Inventor
山田和彦
一濑智史
后藤义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099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042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094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0421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90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0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96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961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60J5/107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about door frame, panels, materials used, reinfor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0054Covers, e.g. for prot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5/00Construction of single parts, e.g. the parts for attachment
    • E05D5/02Parts for attachment, e.g. flaps
    • E05D5/0207Parts for attachment, e.g. flaps for attachment to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5/00Construction of single parts, e.g. the parts for attachment
    • E05D5/02Parts for attachment, e.g. flaps
    • E05D5/06Bent flaps
    • E05D5/062Bent fla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7/00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 E05D7/04Hinges adjustable relative to the wing or the fr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7/00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 E05D7/12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to allow easy detachment of the hinge from the wing or the frame
    • E05D7/121Hinges or pivots of special construction to allow easy detachment of the hinge from the wing or the frame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wing
    • E05Y2900/546Tailgates

Abstract

一种在车体的顶板与侧车架连接部分上具备沿上述车体前后方向形成鸡冠式槽部、并且设置于车体后部的尾门以铰链装置安装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铰链装置具有安装于上述鸡冠式槽部的铰链基部件,和安装于能够转动地被上述铰链基部件安装的上述尾门上的门铰链部件。

Description

车辆的后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体顶板与侧车架连接部分上具备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槽部的车顶的车辆中,为了设置尾门的车辆的后部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的单厢车、客货两用车等娱乐车,为了使车辆后部易于装载物品而设置了铰链构造的上抬式尾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105867号公报(第0021段-第0022段,图12和图13)。
图1表示以往的车辆的后部构造,是表示尾门关闭时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如图1所示,在车体300的顶部301的后部302上通过铰链310回转自由地设置尾门330。该顶部301与尾门330之间配设有成为铰支撑尾门330的铰链310的回转中心的铰链销325。该铰链310由固定于顶部301的铰链基部件315与固定于尾门330上的门铰链部件320构成。铰链310设置于形成于车体300后部302上的门开口部303的上部左右两侧,将尾门330以上抬式可开闭的方式回转自由地支承着。
铰链基部件315为侧面看呈大致“L”字形的金属板部件,基端侧的固定部316通过焊接螺栓335牢固地固定于车体300的门开口部303的上部304上,前端侧的连接部317通过铰链销325回转自由地连接于门铰链部件320上。固定部316固定于比顶部301的顶面305低L2的平坦的上部304上。
门铰链部件320基端侧的固定部321通过门安装螺栓340固定于形成在尾门330的上部331上的大致垂直的安装面332上,前端侧的连接部322通过铰链销325回转自由地连接于铰链基部件315上。
当打开尾门330时,该尾门330以铰链销325为中心沿箭头A方向转动。此时,尾门330上端的分界部333与门铰链部件320也成一体地转动,分界部333沿箭头A方向转动,与铰链基部件315的固定部316近接。
因此,支持门铰链部件320的铰链基部件315为了避免使分界部333与顶部301接触,必须要通过延长其臂长L1而将铰链销325配置在高位置。由于加长了铰链基部件315的臂长L1,车体300为了通过延长从设置固定部316的上部304的设置面到顶面305的长度L2来避开尾门330的分界部333的回转轨迹,有必要设定顶部301的形状。
随着这些变化,车体300的从门开口部303的上端到顶面305的厚度T1增加,门开口部303向上方向的高度H1受到限制,门开口部303的全体面积变窄。因此,由于门开口部303的高度H1较低,将大体积行李搬入搬出后备厢的作业就会变得较难进行。另外,由于门开口部303的内侧上端较低,作业者在作业中头部有可能会碰撞到门开口部303的边缘。
另外,将尾门330安装到车体300时,由于将门安装螺栓340所穿插的贯通孔323做成上下方向长的长孔,可以对尾门330的箭头B所示上下方向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
然而,在对尾门330的安装位置沿箭头C所示前后方向进行调整时,由于为了不使尾门330晃动,而用铆钉335将铰链310的固定部316牢固地固定住,就必须改装车体300的顶部301、或者更变铰链310的形状。因此,尾门330沿箭头C所示前后方向调整其安装位置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尾门330与车体300之间设置有开启撑杆(图中未示)。开启撑杆一端分别支撑被支承于尾门330两侧,另一端分别被车体300的门开口部303车宽方向的两端支撑。然后,介于设在门开口部303车宽方向的端部的尾门330与车体300之间的开启撑杆(图中未示)的安装位置与铰链310在尾门330的车宽方向上处于偏置状态。
因此,由于开启撑杆(图中未示)的反作用力,尾门330有时会产生歪斜变形。该尾门330的变形对安装尺寸精度造成影响,而需要用于尺寸调整的构成、作业时间。
本发明的第1课题是,提供一种涉及尾门的铰链装置,可使尾门的门开口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的车辆的后部构造。
另一方面,将作为重物的尾门向上打开的时候,为了维持其打开状态,多数情况都是将开启撑杆(图中未示)介于车体与尾门之间作支撑用。作为开启撑杆的具体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158942号公报(第0009段,图7)所示,举出了具有减轻用手动将尾门向上推开时的力的功能的气动撑杆。这种气动撑杆等开启撑杆也有在尾门两侧端部被设置一对的,但近年来因考虑车辆经济性或因该开启撑杆容易对行李的搬入搬出造成妨碍,考虑便利性而只在尾门一侧端部设置的类型也较多。
对于开启撑杆设置于两侧端部这种尾门而言,在进行开闭动作时或全部打开时,从各开启撑杆受到的反作用力左右均匀地施加于尾门上,但对于只在一侧端部设置开启撑杆这种尾门而言,反作用力只集中作用于安装开启撑杆的一侧。其结果是,关于上述一对铰链部件的安装位置完全左右对称的情况下,在组装尾门与车体时,存在未安装开启撑杆的一侧由于其自重塌肩状地挠曲,尾门的左右间易产生偏差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在现有技术中,在将尾门和开启撑杆组装到车体上时,需要为了消除上述偏差部分的调整作业。作为具体例,采用在一方的铰链部件侧追加调整用垫片等,夹设所谓加工余量的方法。但是,通过垫片进行的调整作业等易造成作业效率低下,特别是以这种加工余量为前提的组装作业,从定量性和稳定性方面来看是伴有困难的,而且要求一定程度的熟练度。另外,在尾门和开启撑杆等复合的部件结构的情况下,难以对提前量做准确无误的解析。
因此,本发明的第2课题就是提供一种不需进行垫片等的调整作业,而容易进行尾门的安装作业的车辆尾门构造。
此外,尾门由铰支于开口部上部的尾门铰链可开可闭地支撑。上述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105867号公报中,如图2所示,因被顶板R的后端回转自由地支撑的尾门铰链H的作用而使尾门T可上下开闭的尾门构造。
以往,将尾门铰链配置于车厢外时,为了车的外观以及避免其向外露出,如图3所示,尾门铰链H被阻流板SP或树脂制成的装饰物所覆盖,但是,尾门铰链H被阻流板SP等覆盖时,为了与整体外观协调,即使是部分装饰就可以的尾门铰链也有必要将其进行整体覆盖。因此,不得不使用大型树脂部件,难以与周围部件外观配合,此外,还有成本升高、部件数量增加导致制造工程中的工时增加等问题。
另外,也有不使用被阻流板、装饰物等装饰物品,而在车辆后部或尾门上设置容纳尾门铰链的部位。例如,如图4所示,将顶板R的上部形成为凸出形状,该凸出形状的突起部BG中容纳尾门铰链,并且使其不露出到车辆的外部。然而,在不使用装饰部件而是构成为以车辆后部或尾门侧覆盖尾门铰链的形状的情况下,根据设计的形状,由于要在顶板侧追加形状等,会导致顶板等制造时的冲压成型性恶化等,不能称其在设计、制造上很方便。
此外,也有在车厢内配置尾门铰链的方法,但根据尾门铰链的配置场所,由于其会损坏车厢内的外观,所以有必要安装覆盖尾门铰链的铰链盖。例如,在车厢内后部配置尾门铰链时,为了保证车厢内有良好的外观,有必要安装铰链盖。因此会制约车厢内的设计,另外还有可能招致制造上的不便。
因此,本发明的第3课题就是提供一种不影响车辆外观,将铰支撑尾门的尾门铰链安装到顶板的车辆的后部构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第1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1状态的车辆的后部构造,是一种在车体的顶板与侧车架的连接部分上具有沿上述车体前后方向形成的槽部,并且以铰链装置安装设置在车体后部的尾门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铰链装置具备安装于上述槽部中的铰链基部件,和安装于能够转动地被上述铰链基部件安装的上述尾门上的门铰链部件。
根据这种车辆的后部构造,因铰链装置的铰链基部件设置于槽部中,可使尾门的分界部的回转轨迹不与车体的顶板干涉。因此,可增大由尾门开闭的门开口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另外,由于铰链装置设置于配设在车体的顶部的左右端部的槽部中,能够增大尾门的支持间隔,所以能够提高尾门的安装强度。
在上述车辆的后部构造中,上述门铰链部件也可沿上述尾门的开闭方向延伸。
根据这种构成,由于门铰链部件沿尾门的开闭方向延伸,在尾门开闭时,在门铰链部件上作用伸长面方向的剪力,门铰链部件可选用外形和厚度较小的材料。因此,将门铰链部件薄型化和小型化,可达到轻量化且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因门铰链部件能以薄型化而且小型化的状态安装于尾门上,安装时不会从尾门向车厢内凸出,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且增大门开口部的车宽方向的大小。因此,可使相对于后行李厢内的搬出搬入行李的作业易于进行。
在上述车辆的后部构造中,上述门铰链部件也可安装于上述尾门的侧面部分。
根据这种构成,因门铰链部件可安装于尾门的侧面部分,由于门铰链部件安装作业可在尾门的侧面进行,使作业者能够很好地看到门铰链部件的安装处。因此,可以一边调整紧固螺栓的设置位置,一边容易地进行安装门铰链部件的作业,从而提高安装作业性。
另外,在固定门铰链部件与尾门的固定部上,由于尾门开闭时门铰链部件不是向从尾门剥离的方向,而是向剪切方向施加力,所以能够由螺栓紧固等方法获得大的固定强度。虽然铰链装置的使用频率很高,但它具备能承耐高使用频率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上述车辆的后部构造中,上述门铰链部件可以设置为可相对于上述尾门在车辆前后或高度方向进行调整。
根据这种构成,因门铰链部件可相对于上述尾门在车辆前后或高度方向上调整地被配置,因此在将尾门安装到车体上时,可以对尾门安装位置的误差进行调整。因此,可以将尾门准确地安装到所期望的位置上。
在上述车辆的后部构造中,用于将上述尾门固定到车体的开启撑杆也可设置到上述门铰链部件安装部的附近。
根据这种构成,因开启撑杆设置于门铰链部件安装部的附近,可缩小开启撑杆的安装位置与铰链装置的偏置量。因此,由于尾门开闭时由开启撑杆与门铰链部件所施加的力矩变小,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尾门的变形。
在上述车辆的后部构造中,上述铰链基部件也可由与设于上述槽部中的车顶镶条的铰链盖覆盖。
根据这种构成,由于铰链基部件被与设于槽部中的车顶镶条的铰链盖覆盖,而将门铰链基部隐藏,且可将盖部件配设成与车顶镶条形状吻合的形状,所以可以使外观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因铰链装置的铰链基部件设于槽部中,可使尾门的回转轨迹不与车体的顶板相干涉。因此,可增大由尾门开闭的门开口部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因铰链装置具备沿尾门的开闭方向延伸设置的门铰链部件,该门铰链部件安装到尾门的侧面部分,所以可使门铰链部件薄型化,且可增大门开口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大小。因此,可使相对于后行李厢搬出搬入行李的作业易于进行。另外,因安装作业可在尾门的侧面进行,由于安装处的视觉辨认性变好,所以可提高安装作业性。
此外,因铰链装置设置于配设在车体顶部的左右端部的槽部中,由于可增大尾门左右的支持间隔,所以能够提高尾门的安装强度。
由于门铰链部件在尾门开闭时向延伸的面方向作用剪力,门铰链部件可选用外形和厚度较小的部件。因此,使门铰链部件薄型化,可达到轻便化且降低成本的目的。
另外,因铰链基部件被与设在槽部中的车顶镶条的铰链盖覆盖,而将门铰链基部隐藏,且可与车顶镶条形状配合地配设盖部件,所以能减少行驶时空气流产生的噪声,并且可以使外观性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第2课题,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尾门的构造,以上边缘附近作为转动轴、通过一对铰链部件能在上下方向上回转自由地开闭,且只在一侧设置向上打开时支撑用的开启撑杆,上述各铰链部件其一端与车体侧的上述转动轴连接,并且其另一端通过门安装部与尾门侧连接,在尾门关闭的状态中,上述门安装部位于上述转动轴的下方;在尾门关闭的状态中,设有上述开启撑杆一侧的铰链部件的门安装部的位置设定于另一铰链部件的门安装部的下方。
根据这种车辆尾门构造,在开启撑杆的组装工程中,对于由来自开启撑杆的反力引起的尾门左右偏差,具体讲就是未设开启撑杆一侧变位的校正,不需要进行垫片等调整作业,作为铰链部件单件的状态可预先将其偏差量消除。因此,对车体组装尾门时或开启撑杆安装时不需要进行调整作业,使作业效率提高。
上述车辆尾门构造中,上述铰链部件沿包含尾门的开闭方向的面而伸长,上述门安装部也可以作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穿通的门安装孔而被形成。
根据这种构成,在开闭尾门时,由于在铰链部件上在伸长面方向上作用有开闭载荷,能够确保对于该开闭载荷的强度。因此,铰链部件可选用外形和厚度较小的材料,而可达到轻便化且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上述车辆尾门构造中,上述铰链部件也可以通过上述门安装部固定于尾门的侧面部。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在成为开放空间的尾门的横侧位置进行铰链部件的组装作业,使安装作业易于进行,并且使铰链部件对尾门上的具体安装部位的视觉辨认性也得到提高。另外,由于在铰链部件与侧面部的固定部上,在尾门开闭时,不是向铰链部件从尾门剥离的方向,而是向剪切方向上施加力,因此通过螺栓紧固等紧固方法能够获得大的固定强度。
在上述车辆尾门构造中,上述铰链部件可以设置为可相对于上述尾门在车辆前后或上下方向上进行调整。
根据这种构成,将尾门安装到铰链部件上时,由于可以对安装位置的误差进行简单调整,所以可以通过简单作业而使铰链部件与尾门间的组装精度得到提高。
在上述车辆尾门构造中,上述铰链部件也可以设置在形成于车辆顶板上的左右一对槽部中。
根据这种构成,可以防止铰链部件的安装部位相对于顶板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铰链盖安装到槽部中,能够覆盖铰链部件的安装部位,使外观的外观设计性也得到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尾门构造,在开启撑杆的组装工程中,对于由来自开启撑杆的反力引起的尾门左右偏差、具体讲就是未设开启撑杆一侧的位移的补正,不需要进行垫片等调整作业,将其偏差量作为铰链部件单件的状态预先予以吸收。因此,在对车体组装尾门时或安装开启撑杆时不需要进行调整作业,使作业效率得到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第3课题,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是一种通过配设于车辆后方开口部的上部左右两端的尾门铰链部件、开闭自由地安装尾门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尾门铰链部件具有铰链基部件和门铰链部,其中,上述铰链基部件固定安装于在顶板侧端边与侧车架的上侧端边的接合部上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呈“コ”字形的槽部后端底部上,上述门铰链部安装于上述尾门、并且回转自由地铰支撑于上述铰链基部件;覆盖上述铰链基部件上部的铰链盖嵌装于上述槽部中。
根据这种车辆的后部构造,具备在顶板侧端边与侧车架的上侧端边的接合部上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上方开口的截面呈“コ”字形的槽部构造的车顶,在具备该车顶的车辆中,因将尾门铰链部件的铰链基部件固定安装于上述槽部中,从而安装有被铰链基部件回转自由地铰支撑的门铰链部的尾门被可开可闭地支撑。另外,上述铰链基部件的上部被嵌装于上述槽部中的铰链盖覆盖。因此,既不影响车辆外观,又能防止尾门铰链部件向外部露出。
在上述车辆的后部构造中,上述铰链盖可以具备与沿车辆前后方向嵌装于上述槽部中的车顶镶条的后端相连接、且形成为与车辆后部外表面处于大致同一面的外侧外观设计面。
根据这种构成,由于铰链盖的外侧外观设计面与沿车辆前后方向嵌装于上述槽部中的车顶镶条的后端相连接、并且形成为与车辆后部外表面处于大致同一面的状态,所以铰链盖的外表面与车辆后部的外表面成为一体,可使车辆外观得到改善。
在上述车辆的后部构造中,上述铰链盖的外侧外观设计面也可以形成为与嵌装于上述槽部中的车顶镶条外侧外观设计面连续的外观设计外观。
根据这种构成,铰链盖的外侧外观设计面因具备与车顶镶条外侧设计面连续的外观设计外观,嵌装于槽部中的车顶镶条与铰链盖成为一体,可使车辆外观得到改善。
在上述车辆的后部构造中,上述铰链盖也可以相对上述车顶镶条的伸长方向可以发生相对位移地连接到上述车顶镶条后端。
根据这种构成,由于铰链盖相对于车顶镶条的伸长方向可以发生相对位移地连接到车顶镶条后端,所以可以提高铰链盖与其他部件,例如车顶镶条、尾门铰链部件的铰链基部件的组合装配性。
在上述车辆的后部构造中,上述铰链盖也可以在其下表面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沿长度方向突出设置与上述顶板的侧端边和上述侧车架的上侧端边抵接而可调整铰链盖的上部外表面的位置的定位肋。
根据这种构成,由于在铰链盖下表面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上沿长度方向突出设置的定位肋与上述顶板的侧端边和上述侧车架的上侧端边抵接,铰链盖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被切实地支持,能够防止铰链盖宽度方向上的摇摆。
上述车辆的后部构造中,上述铰链盖也可以具备结合部,该结合部结合于设在上述铰链基部件上的一处连接盖安装部上。
根据这种构成,通过使铰链盖的结合部结合到在铰链基部件上设置的盖安装部上,可使铰链盖易于组装到铰链基部件。另外,可以达到尽可能减少固定点的数目,抑制成本增加、构造复杂化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尾门铰链部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尾门铰链部件的铰链基部件固定安装于在顶板侧端边与侧车架的上侧端边的接合部上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呈“コ”字形的槽部的后端底部上之后,将覆盖该铰链基部件的铰链盖的一端连接到沿车辆前后方向嵌装于上述槽部中的车顶镶条的后端,将其另一端结合到上述铰链基部件的盖安装部。
根据这种尾门铰链部件的安装方法,通过将铰链盖的一端连接到车顶镶条的后端,将其另一端结合到固定于槽部的后端底部上的铰链基部件的盖安装部,能使铰链盖易于组装。
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通过嵌装于车顶槽部中的铰链盖将上述铰链基部件的上部覆盖。因此,可不使尾门铰链部件露出于外部,从而使车辆外观得到改善。而且,覆盖铰链基部件的铰链盖只需有能够嵌装于槽部中的小型形状就可以了。因此,不必使用大型树脂部件或将顶板等制成特殊构造,可以提高成形性且降低成本。另外,由于不必使用大型树脂部件或将顶板等制成特殊构造,因此可以提高车辆设计的自由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车辆的后部构造的图,它是表示尾门关闭了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2是表示以往车辆的尾门中的铰链的概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用阻流板装饰尾门铰链的构造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形成于顶板的凸出形状的突起部内容纳尾门铰链的构造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图,它是表示车辆后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图,它是表示尾门的安装状态的放大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图,它是表示使铰链盖脱离了时的尾门的安装状态的放大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图,它是表示尾门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图,它是表示铰链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图8中X-X线方向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图,它是表示铰链基部件的盖的设置状态的放大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图,它是表示尾门的中央部上端构造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尾门构造各构成部件的分解状态的立体说明图。
图14是表示铰链部件与铰链盖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铰链部件周围构造的侧剖面说明图,其中(a)表示尾门全闭时的状态,(b)表示其全开时的状态。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状态中车辆尾门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尾门铰链部件与铰链盖的立体图。
图18是说明铰链盖的安装方法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状态中车辆尾门构造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尾门铰链部件的组装构造的剖面图。
图21是表示尾门铰链部件与铰链盖的组装构造的俯视图。
图22是图20中B-B线方向的剖面图。
图23中(a)是说明铰链盖与车顶镶条间连接的剖面图,(b)是(a)中E-E线方向的剖面图。
图24是说明铰链盖与尾门铰链部件的铰链基部件间连接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5-图12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进行说明。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指车辆行进方向侧,“后”指车辆后退方向侧,“上”指铅垂上方侧,“下”指铅垂下方侧,“左右”指车宽方向侧。
如图5所示,车辆1为例如小型厢车汽车、客货两用车、带后舱门的三门轿车等等,在车体2的后部2a设置了由铰链构造构成的上抬式尾门3。
在车体2的后部2a的后表面侧形成有通过尾门3开闭的门开口部2d,在该门开口部2d的上部左右两端具备铰链4和铰链盖5。
在车体2的后部2a的车厢内形成有后行李厢2h,只要将尾门3打开就可以搬出搬入行李。
顶部2b为车体2的顶部分,它由配置于中央部分的顶板R和分别设置于该顶板R车宽方向左右两端部分的侧车架S构成。该顶板R的左右侧端边与侧车架S的上端边通过焊接方法接合。其接合处在车体2的顶部2b的车宽方向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向上开口的大致“コ”字形的槽部2c。
槽部2c沿车辆1的前后方向从顶部2b前端的前挡风玻璃(图中未示)的边缘形成到后端的门开口部2d的边缘。槽部2c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在车体2的后部2a扩开,在被扩开的后端底部2g中设置有回转自由地支持车体2与尾门3的铰链4,该铰链4被铰链盖5覆盖而看不到。在后端底部2g中,在设置了铰链4的后部2a侧嵌装上述铰链盖5,在该铰链盖5的前方连接并嵌装车顶镶条6。
其中,槽部2c的后端底部2g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安装部”。
如图12所示,在门开口部2d的内周侧边缘的凸出部2f上,设置了密封条W,该密封条W作为缓冲关闭尾门3时的冲击的缓冲部件、防止雨水进入的防水件和防止空气、声音传入的密封件。在门开口部2d的下侧中央设置了与在尾门3上设置的锁定部33啮合的闩眼部21。
其中,上述密封条W由合成橡胶或发泡树脂材料制成。
另外,在车体2的后部2a的顶板R的内侧重叠地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延伸的后部上边梁上部件11与后部上边梁下部件12(参照图12)。
尾门3是用于开闭门开口部2d的后门,它是将由压延钢板制成的外板31和内板32卷边加工而形成的。
尾门3车宽方向的左右上端部的侧面部3a上,如图5所示,安装着由铰链销43回转自由地安装到铰链基部件41上的门铰链部件42与回转自由地设置在门开口部2d的右边缘上的开启撑杆7。尾门3上设置有为了驾驶时能够回视辨认车辆1的后方的窗玻璃34。
如图12所示,在尾门3的上部3c上设置有保护圈G,该保护圈G是用于嵌入通过为了连接于尾门3上设有的顶灯等的灯类(图中未示)的电缆、或为了连接于刮水器清洗装置喷嘴WN而设的管子而设置的。另外,尾门3的上部3c为了能够在其上设置后部阻流板(图中未示)等而被形成为前后方向具有较大厚度的形状。
如图8所示,铰链4是为使尾门3能够以车体2的门开口部2d的上端部为中心进行上抬式开闭而设置的折页,它由例如钢板冲压制品制成。铰链4是由固定于车体2的槽部2c中的铰链基部件41、安装于尾门3上的门铰链部件42、将该铰链基部件41与门铰链部件42回转自由地连接的铰链销43构成的。
其中,铰链4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铰链装置”。
如图7和图10所示,铰链基部件41由从后方看呈大致“L”字形状的金属制厚板材制成。该铰链基部件41的位于车体2一侧(基端侧)的固定部41a通过车体用固定件8,8牢固地安装于车体2的门开口部2d的上部2i;铰链基部件41的前端侧的连接部41b(参照图10)通过铰链销43回转自由地连接于门铰链部件42上。固定部41a固定于从顶部2b的顶面2k向下下降高度L4的槽部2c的后端底部2g上。铰链基部件41由与设于槽部2c中的车顶镶条6(参照图5)连接的铰链盖5覆盖。
两个车体用固定件8、8是用于将铰链基部件41牢固地固定于车体2的部件,它由例如焊接螺栓构成的。其中,两个车体用固定工具8、8也可以是铆钉等。
如图8所示,门铰链部件42由做成从侧面看呈大致“く”字形状的金属制厚平板材构成。门铰链部件42沿尾门3的开闭方向(箭头D、E方向)并沿尾门3的侧面部3a被延伸设置。如图8所示,门铰链部件42具备用于在前端部插通铰链销43的贯通孔42c、穿设于后端部及中央部的用于安装固定用螺栓BO的贯通孔42d和42e、穿设于该贯通孔42d和42e之间的为了安装临时固定夹具(图中未示)用的临时固定螺栓(图中为示)的贯通孔42f和42g。门铰链部件42成为下述构成,即其前端部侧的连接部42b通过铰链销43可回转自由地设置于铰链基部件41,并且后端部侧的固定部42a能够如图8所示的那样向上下前后方向(箭头H、I、J、K方向)调整位置而安装尾门3的侧面部3a。
上述尾门3通过处于将连接部42b连接到铰链销43状态的门铰链部件42以对于车体2在车辆1的前后(箭头H、I)和高度方向(箭头J、K方向)上能够进行调整的方式被设置在车体2上。
铰链销43由例如用于回转自由地连结铰链基部件41与门铰链部件42的铆钉形状的金属轴部件构成。如图10所示,为了可以不需向铰链4内注油,铰链销43嵌套有由含油树脂或含油烧结金属等构成的衬套44而不需要维护。
铰链盖5如图5所示,覆盖铰链基部件41的上部,由与槽部2c的后端部形状相匹配而形成的板状合成树脂制成。铰链盖5如图11所示,一体地形成有形成于前端部的接合部5a、为了设置形成于下表面的卡定部CL的支架5b(参照图8)、形成于下表面多处的增加强度用的加强筋5d、形成于后端部中央的缺口部5c。其铰链盖5如图11所示,将接合部5a夹入车顶镶条6的后端部,如图8所示,通过将卡定部CL嵌装到固着于铰链基部件41上表面上的盖固定件10上而固定于车体2一侧。在铰链盖5的后端中央处形成有在使尾门3沿箭头D的方向回转而打开时使门铰链部件42能够回转的缺口部5c。
其中,铰链盖5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铰链盖”。
另外,上述盖固定件10为例如由做成梯形的平板材构成的支架,并穿设有接合卡定部CL的贯通孔。
开启撑杆7如图5所示,由在尾门3开闭时为了承担可取得与上抬式的尾门3的重量平衡地进行开闭而固定于车体2上的气压弹簧构成。开启撑杆7由回转自由地安装于车体2的门开口部2d的右端部的活塞杆71、相对该活塞杆71弹性进退、且回转自由地安装于尾门3上的管状气缸72组成。该开启撑杆7设置于固定于车体2的铰链基部件41的安装部(后端底部2g)的附近。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将尾门3安装到车体2的后部2a时,首先,通过车体用固定工具8将铰链部4安装到槽部2c的后端底部2g上,其中铰链部4是由铰链销43将铰链基部件41与门铰链部件42连接而构成的。
然后,将车顶镶条6通过黏着剂等固定于槽部2c中。在其车顶镶条6的后端上嵌合铰链盖5的接合部5a(参照图11),并将安装于铰链盖5的下表面的卡定部CL压入盖固定件10,从而以覆盖固定于车体2的铰链基部件41的方式将铰链盖5固定(参照图8)。接合顶板R与侧车架S的以往就有的槽部2c可作为铰链4和铰链盖5的安装部位被有效利用。因此,可以不制约车体2的后部2a的上方部位的形状而进行设定。
铰链盖5如图11所示,将形成于前端的接合部5a安装于车顶镶条6的后端,如图8所示,通过将安装于下表面的卡定部CL压入被铰链基部件41固定的盖固定件10而可由一次操作完成安装。
铰链基部件41如图5所示,通过铰链盖5的覆盖防止其露出,并且与车顶镶条6相配合而配置于车体2的前后方向,且通过使车顶镶条6的上表面与铰链盖5的上表面同面,可以设计为与车顶镶条6等的周边部件的外观相配的形状,因此可以使美观性提高。
然后,如图5所示,在门开口部2d的右边上侧的边缘,回转自由地设置有开启撑杆7的活塞杆71。而后将夹具(图中未示)安装到尾门3上,将开启撑杆7的管状气缸72回转自由地安装到尾门3的侧面部3a。
然后,如图8所示,在使尾门3向沿箭头D的方向打开的状态下,将临时固定用螺栓(图中未示)穿入门铰链部件42的贯通孔42f、42g并与尾门3螺纹连接,将该尾门3临时固定到铰链4上。将铰链4临时连接到尾门3的状态下,当使夹具(图中未示)向上下前后(箭头H、I、J、K方向)移动时,尾门3也向同一方向运动。
而后,将尾门3的固定螺栓BO插入贯通孔42e、42f,在可调整范围DA、DA内,向箭头H、I、J、K的上下前后方向调整安装位置,将尾门3定位到铰链4上所期望的位置,用固定螺栓BO牢固地进行紧固安装。
而后,将各临时固定螺栓(图中未示)从贯通孔42f、42g卸下,取下夹具。其结果为,尾门3以相对门开口部2d、铰链4已定的状态被安装。这样,由于只需要调整42e、42f的位置,就可以调整尾门3对车体2的门开口部2d和铰链4的相对位置,可以减少作业工时,简化作业。
由于将尾门3通过固定螺栓BO安装到铰链4的安装作业是在尾门3打开的状态下,从尾门3的侧面部3a的方向进行的,所以用固定螺栓BO的进行的门铰链部件42的安装部位可以被视觉辨认,因此容易进行作业。
另外,将尾门3相对于铰链4安装、拆卸的作业是从没有妨碍作业的部件的侧面部3a的方向进行的,所以能够毫无困难地进行作业。
由于两个铰链4、4的门铰链部件42被设置于尾门3的左右两个侧面部3a、3a,左侧的侧面部3a的铰链4与右侧的侧面部3a之间的支持跨度增大,因此能够提高由两个铰链4、4形成的尾门3的保持力和刚性。
此外,由于两个铰链4、4的两个平板状的门铰链部件42、42安装到尾门3的侧面部3a,所以两个铰链4、4占用的车宽方向的空间较小,门开口部2d车宽方向上的长度L6(参照图5)不会受到制约。因此使门开口部2d在车宽方向上的长度L6(参照图5)变长,面积变大,使搬出搬入行李的作业易于进行。
另外,如图5所示,由于将铰链4、4的铰链基部件41设置于顶部2b上的槽部2c中、将门铰链部件42设置于尾门3的侧面部3a,所以铰链基部件41与门铰链部件42不会露出至后行李厢2h中。因此在后备厢2h内,外观性提高并且可以拓宽门开口部2d的宽度与后行李厢2h的空间。因此,从门开口部2d向后行李厢2h搬出搬入行李的作业变得容易进行。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打开尾门3时,如图5所示,尾门3和门铰链部件42以配置于顶部2b与尾门3之间的铰链销43为中心向箭头D方向一体转动而打开。此时,尾门3通过开启撑杆7缓慢打开。
然后,如图8所示,尾门3的上端的分界部3b也以铰链销43为中心向箭头M方向回转。此时,由于分界部3b配置于从铰链销43向后方侧离开距离为L5的位置,回转轨迹成为顶部2b处的顶面2k(参照图10),所以可进行与车体2毫无干涉的回转。因此,可将从车体2的槽部的后端底部2g向上突出的铰链基部件41的臂长度L3缩短。因此,可将从后端底部2g到顶面2k(参照图10)的高度L4缩短,即使用来将铰链4设置到铰链车体2的后部2a的设置用槽是槽部2c那样的浅槽也可以设置铰链4。这样,车体2的后部2a可在设计、门开口部2d的尺寸设定上产生自由性,可以进行有余量的设定。
如图5所示,由于在尾门3上,铰链4与开启撑杆7设置得较近,所以在尾门3开闭时即使由铰链4和开启撑杆7对其施加力矩和扭曲位移,但尾门3所受到的力矩较小,所以不会产生歪扭。
如图7所示,使尾门3向箭头E方向回转,将门开口部2d关闭。此时,门铰链部件42向门铰链部件42的内外面方向的延伸方向(剪切方向)回转,由于其与尾门3的回转方向大致一致,所以将尾门3开闭时对其施加的力也是向着门铰链部件42的内外方向。因此,铰链4对于尾门3的开闭方向有强度,令刚性大幅度提高,而可以使门铰链部件42小型化。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3-图15,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尾门构造进行说明。
以下对将本发明的适用于单厢型车的适用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车辆尾门构造的主要构成部件为:安装于在车体104的后表面上形成的开口部104a上的尾门101、安装于车辆的后部上方且向上下方向可回转开闭地支持尾门101的左右一对的门铰链部件(在下文中简称铰链部件)102、连接尾门与车体104且只安装在尾门101单侧的侧部的开启撑杆103。
开启撑杆103安装于尾门101一侧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侧的侧部)。开启撑杆103可使用例如众所周知的气动撑杆。该气动撑杆在使用者手动打开尾门101时作为助力,具有向打开尾门101状态一侧赋予转动趋势的推力,在关闭尾门101时具有适宜的阻力。
各铰链部件102通过铰链安装座105安装到车体104上。各铰链安装座105固定设置于在车辆后方上部由车辆的顶板R的侧端边106与顶部侧车架S的上侧端边107形成的左右一对的槽部108的底部109上。在顶板R的内侧上配置有向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顶部强化部件、中柱(图中未表示)等,与顶板R、顶部侧车架S等接合而构成车体104的基本框架。
铰链安装座105如图14所示,包括:与上述底部109(参照图13)面接触地被固定设置的呈平板状的基板部105a、立设于该基板部105a侧部的铰链铰支撑板部105b、在下文中详述的为了安装铰链盖110而设的盖部件安装部105c。在基板部105a的底面上突出设置有安装销105d,该安装销105d嵌装于穿设于底部109(图13)上的安装孔109a、109b(图13)中。作为安装销105d可以使用例如铆钉等。盖部件安装部105c具备:形成于一侧安装销105d头部上方上的腿部105c和穿设于腿部105c的上表面上的接合孔105f。铰链铰支撑板部105b上形成有以车宽方向作为轴向的回转轴111,以该回转轴111为中心、回转地安装铰链部件102。
铰链盖110为通过安装于槽部108中(图13)而将铰链安装座105覆盖的部件,该铰链盖110具备:在长度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上具有窄端部110a与宽端部110b呈大致三角形板状的盖基体110c、设置于窄端部110a的镶条连接部110d、接合于上述接合孔105f的接合部110e、设于宽端部110b的盖部件110f。镶条连接部110d由盖基体110c的窄端部110a和从该窄端部110a的下表面分支出并向车辆前方侧伸出的接合舌部110g构成。在窄端部110a的下表面上,向接合舌部110g突出设置有沿车宽方向的上卡定突条110h。在接合舌部110g的上表面上,对应于上卡定突条110h突出设置有下卡定突条110i。接合部110c由形成于盖基体110c下表面上的中空箱形状的基台110j和安装于该基台110j的下表面上、可发生弹性变形的接合销112构成。另外,在盖基体110c的宽端部110b上,形成有用于插通回转的铰链部件102的退避槽110k。
在图13中,在槽部108的靠近车辆前方的部位上嵌装有车顶镶条113,以这样的前后结构,在安装以上述构成的铰链盖110时,在图14中,在镶条连接部110d的窄端部110a与接合舌部110g之间夹装车顶镶条113(图13)的后端,并将接合销112接合到接合孔105f中。因此在图13中,铰链盖110安装到槽部108的后部上时,车顶镶条113的上表面与铰链盖110的上表面呈共面状地平缓相连。
那么,如图14所示,铰链部件102被构成具备:在车辆前方侧铰支于上述回转轴111上的回转臂部102a、与该回转臂部102a形成一体而成为尾门101的安装支持部的门支持部102b的形状。铰链部件102由例如钢板冲压制品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作为大致平板状部件被形成的,其板面为大约沿包含尾门101的开闭方向的面、即沿车辆前后方向的铅直面延伸。
在尾门101上,如图13所示,在面向车辆室内的面一侧的左右边缘部附近,向车内一侧并沿尾门101的上下方向呈立设状态形成有侧面部101a(在图13中只显示了右侧的侧面部101a)。尾门101安装成为该侧面部101a与铰链部件102的门支持部102b面接触的样态。具体进行说明的话,如图15所示,铰链部件102从侧面看呈大致“く”字形状地被若干弯曲成形,其凹部侧被配置成面向室内状,并且门支持部102b与尾门101的侧面部101a的上部连接。
如图15(a)所示,在尾门101全闭时的状态,在门支持部102b上设置有:位于尾门101的上边缘侧的尾门安装部121、位于该门安装部121下方的门安装部122。在尾门101全闭时的状态,这些各门安装部121、122位于上述回转轴111的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比回转轴111更靠车辆的后方侧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门安装部121、122作为贯通车辆的宽度方向的门安装孔而被形成。因此,尾门101在其侧面部101a的位置上,通过作为孔而形成的各门安装部121、122,用图中未示的固定螺栓连接固定到铰链部件102上。其中,在两门安装部121、122之间穿设有用于临时固定在组装尾门101时所使用的夹具(图中未示)的螺栓插入用孔123、124。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在图15(a)中所示尾门101关闭时的状态,将设置开启撑杆103(图13)一侧的铰链部件102的门安装部121、122的位置设定于另一侧的铰链部件102的门安装部121、122的位置的下方。由于图15是上述的车辆侧剖面说明图,所以一对铰链部件102是互相重叠能够看到的状态。因此,在下文中为了方便起见,在图15(a)中如图所示的铰链部件102(位于车辆左侧的铰链部件,未设置开启撑杆103(图13)一侧的铰链部件)上标注符号102A,并对其距离尺寸标注符号L7、L9,位于纸面内侧的铰链部件102(是位于车辆右侧的铰链部件,是设置有开启撑杆103一侧的铰链部件)上标注符号102B,对其距离尺寸标注符号L8、L10而进行说明。
铰链部件102B中的回转轴111的中心与各门安装部121、122(指各孔中心)铅垂方向上的距离L8、L10的值为比对于铰链部件102A上的同距离尺寸L7、L9大。即,由于铰链部件102A、102B两者的回转轴111的位置设定于同一高度,因此铰链部件102B的门安装部121、122的位置成为位于铰链部件102A的门安装部121、122位置的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铰链部件102A的距离尺寸L7、L9分别被设定为22.5mm、78.7mm,铰链部件102B的距离尺寸L8、L10分别被设定为23.1mm、79.4mm。即,各铰链部件102A、102B形成为在门安装部121产生0.6mm的尺寸差、在门安装部122产生0.7mm的尺寸差。
这样,在尾门101关闭了的状态下,由于铰链部件102B侧的门安装部121、122的孔位置预先设定为低于另一方的孔位置、即设定于所谓的左右非对称的孔位置,在开启撑杆103的组装工程中,由来自开启撑杆103的反作用力引起的尾门101的左右间的偏差、具体讲是对于没有设置开启撑杆103的一侧位移的补正,不需要使用垫片等的调整作业就可以将其偏差量吸收。因此,在向车体104上组装尾门101时、或安装开启撑杆103时不需要调整作业,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若将例如将门安装部121、122的贯通孔穿设为比固定螺栓(图中未示)大的孔,将铰链部件102设为相对尾门101在车辆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能够调整的构成,则能够以简单的作业提高铰链部件102与尾门101相互间的组装精度。
另外,将铰链部件102做成沿包含尾门101开闭方向的面延伸的形状,并且将门安装部121、122形成为向车辆的车宽方向贯通的门安装孔。则在尾门101开闭时,由于在铰链部件102上在延伸面方向上作用有开闭载荷,能够确保对应该开闭载荷的强度。因此,铰链部件102可以是小的外形及板厚,可达到轻便化且降低成本的目的。
此外,由于将铰链部件102安装到尾门101的侧面部101a,铰链部件102的组装作业变为在作为开放空间的尾门101的旁侧位置上进行,所以可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并且提高了铰链部件102对于尾门101的具体的安装部位的视觉辨认性。另外,在固定铰链部件102与侧面部101a的固定部上,在尾门101开闭时,力施加的方向不是向铰链部件102从尾门101剥离的方向,而是向剪切方向,由于做成为这种构造,所以能够通过螺栓紧固等紧固方法获得大的固定强度。
另外,若将铰链部件102设置于对顶板R呈凹状的槽部108中,可以防止铰链部件102对顶板R的安装部位突出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铰链盖110安装到槽部108中,能够覆盖铰链部件102的安装部位,使外观的外观设计性也得到提高。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6-图24,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如图16所示,在车辆后方开口部的上部左右两端都具备尾门铰链部件202与铰链盖205。尾门铰链部件202由铰链基部件203与装配于尾门201的门铰链部204构成,铰链盖205覆盖铰链基部件203的上部。
在尾门铰链部件202中,铰链基部件203固定安装于在顶板R的侧端边与侧车架S的上侧端边207的接合部上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呈“コ”字形的槽部208(参照图16、图18、图22、图24)的后端底部209上。在顶板R的内侧上配置向车宽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顶部强化部件、中柱等,与顶板R、侧车架S等连接,构成车体的基本构造。
该铰链基部件203如图17所示,由平板状的基体210、立设于其基体210上的盖安装部211、立设于基体210的侧边的门铰链铰支撑部212构成。另外,在基体210上突出设置有安装销214a、214b,该安装销214a、214b嵌装在穿设于槽部208的后端底部209上的安装孔213a、213b中。另外,盖安装部211具备跨过安装销214a头部的两腿部216、216和穿设于腿部216的顶面上的接合孔217。门铰链铰支撑部212具备呈大致半圆板状的铰链支持部219,该铰链支持部219上突出设置有为了回转自由地铰支撑门铰链部204的回转轴218。
另外,尾门铰链部件202的门铰链部204如图17所示,由回转臂部221、连设于其回转臂部221上的铰链本体223构成。在回转臂部221上穿设有回转孔220,该回转孔220中回转自由地嵌合有上述门铰链铰支撑部212的回转轴218,在铰链本体223上穿设有两个安装孔224、224,在这两个安装孔224、224中各穿入有为了将铰链本体223螺纹装配于尾门201(参照图16、图19)上的螺栓(图中未示)。
此外,铰链盖205如图17所示,具备:在长度方向的端部上具有窄端部225a与宽端部225b的呈大致三角形的板状的盖基体225、设置于其盖基体225的窄端部225a上的镶条连接部226、接合部227、设置于宽端部225b上的盖部228。另外,最好是在盖基体225的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两侧端上,与车体后部的外表面D(顶板的外表面及侧车架的外表面,参照图22、24)相匹配地沿长度方向突出设置可调整该铰链盖205的上部外表面F的位置的肋(定位肋)205a、205b。该肋205a、205b如图22或图24所示,与上述顶板的侧端边206的肩部206a和上述侧车架的上侧端边207的肩部207a抵接,铰链盖205的宽度方向两端部251a、251b切实地通过肋205a、205b得到支持,能够有效地抑制铰链盖205宽度方向上的晃动。
镶条连接部226如图17所示,由盖基体225的窄端部225a和从其窄端部225a分支出而延伸设置的接合舌部229构成。在窄端部225a的下表面上,朝向接合舌部229、在窄端部225a整个宽度上沿宽度方向突出设置卡定突条230。在接合舌部229的上表面上,与上卡定突条230相对地在接合舌部229整个宽度上沿宽度方向突出设置有下卡定突条231。
接合部227由配置于盖基体225的下表面上的中空箱形状的基台232和嵌合于穿设在其基台232的下表面上的条槽233中的嵌装部件234构成。嵌装部件234如图20及图24所示,具备:嵌合于条槽233中的首部234a、嵌插于基台232内的卡定头部234b、抵接于基台232的外表面的凸出部234c、嵌装于穿设在铰链基部件203上的接合孔217中锚状的嵌装部234d。条槽233沿铰链盖205的长度方向,穿设于基台232的下表面。嵌装部件234的卡定头部234b在其中央具备凹部234e,该凹部234e在将首部234a嵌合于条槽233中而将嵌装部件234装配于基台232上时,能够起用于弯曲卡定头部234b的边缘部的弯曲量的效果。
另外,嵌装部件234的嵌装部234d如图20所示,从铰链盖205的长度方向看呈大致长方形状,从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看呈具有向左右分支的压枝部235a、235b(参照图20)的锚状形态。由于具有该形态,如图24所示,在向铰链基部件203的接合孔217中嵌装嵌装部234d时,压枝部235a、235b弯曲着通过接合孔217,然后在压枝部235a、235b与凸出部234c之间夹装盖安装部211的顶部211a。
此外,盖部228如图17所示,由将设置在盖基体225的宽端部225b的前端的两个盖端228a和228b、弯曲盖228d构成,其中,弯曲盖228d用于回转自由地收藏铰链基部件203的铰链支持部219、以及被其铰链支持部219的回转轴218铰支撑的回转臂部221。在盖端228a、228b之间设有可活动地插入铰链盖205的回转臂部221的槽228c。
在具备该接合部227的铰链盖205中,在尾门铰链部件202的铰链基部件203上设置有一个盖安装部211的接合孔217,通过在该接合孔217中嵌装嵌装部件234的嵌装部234d(参照图20)、使接合部227接合到盖安装部211,以使铰链盖205能够容易地以一个固定点(盖安装部211)组装到铰链基部件203上。
在此,这种铰链盖205,在接合部227中,由于嵌装部件234的首部234a嵌合于沿长度方向穿设的条槽233中,因此相对宽度方向不能位移,但能够在长度方向上沿条槽233而位移。此外,如图23(a)所示,在将铰链盖205连接到嵌装于槽部208中的车顶镶条236的后端时,在铰链盖205的镶条连接部226的上卡定突条230与下卡定突条231之间把持有车顶镶条236的后端。因此,镶条连接部226夹住车顶镶条236的后端,而成为相对宽度方向不能位移,但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移位的情况。通过这种接合部227处的能够在长度方向上位移的构成和镶条连接部226处的能够在长度方向上位移的构成,铰链盖205即使在组装到车辆上之后,也能够在镶条的延伸方向上(车辆的前后方向)进行相对位移,从而使车顶镶条236与后备厢门铰链部件202之间具有良好的组装性。
另外,最好是铰链盖205具有与沿车辆前后方向嵌装于槽部208中的车顶镶条236的后端相连接、并且如图22及图24所示,形成为与车辆后部外表面D处于大致同一面的外侧外观设计面的状态,通过这样,铰链盖205的上部外表面F与车辆后部的外表面D成为一体,可使车辆外观得到改善。
此外,如图22及图24所示,最好是铰链盖205的外侧外观设计面(上部外表面F)形成为与嵌装于上述槽部208中的车顶镶条236的外侧外观设计面236a连续的外观设计外观。根据这种构成,铰链盖205的外侧外观设计面(上部外表面F)与嵌装于槽部208中的车顶镶条236的外侧设计面236a(参照图23)呈连续的一体的外观设计外观,可使车辆外观得到改善。
以下,关于这种车辆的后部构造的形成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图18-图23为图示车辆的左后部侧进行说明,但关于右后侧部也是同样进行尾门铰链部件202及铰链盖205的组装。
形成这种尾门构造时,首先,在配设于车辆的后部开口部的上部左右两端上的槽部208的后端底部上各固着一个尾门铰链部件202的铰链基部件203。通过这样,如图20及图21所示,门铰链部204被铰链基部件203的回转轴218回转自由地铰支撑,安装在该门铰链部204的铰链本体223上的尾门201被回转自由地支持。
其次,为了覆盖铰链基部件203,如图18所示,将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嵌装在上述槽部208中的车顶镶条236的后端夹装于铰链盖205的镶条连接部226的窄端部225a与接合舌部229之间,并且将装配于接合部227上的装嵌部件234的装嵌部234d压入铰链基部件203的接合孔217。因此,嵌装部件234的嵌装部234d如图20及图24所示,通过压枝部235a、235b弯曲而通过铰链基部件203的接合孔217,而将盖安装部211的顶部211a夹装于压枝部235a、235b与凸出部234c之间,完成了向接合孔217中的嵌装。
此时,如图20所示,在尾门铰链部件202的铰链基部件203上设置有一个盖安装部211,铰链盖205能够容易地以一个固定点(盖安装部211)组装于上述盖安装部211上。此时,铰链基部件203的铰链支持部219、由回转轴218回转自由地支持于其铰链支持部219上的门铰链部204的回转臂部221,如图22(图20的沿B-B线箭头方向剖面图)所示,收藏于铰链盖205的弯曲盖228d内,此外,回转臂部221在尾门201开闭时,在设于铰链盖205的盖端部228a、228b之间的槽228c内上下活动。
另一方面,在铰链盖205的镶条连接部226中,如图23(a)及图23(b)(图23(a)的沿E-E线箭头方向剖面图)所示,被夹装在窄端部225a与接合舌部229之间的车顶镶条236,其后端237被把持于上卡定突条230与下卡定突条231之间而被卡定。此时,最好是上卡定突条230卡定于车顶镶条236其后端上部所设的肩部236b的上表面上,肩部236b的侧面236c抵接于镶条连接部226的窄端部225a的前端,车顶镶条236的后端与铰链盖205的前端连续而形成处于同一面的形态。
按照以上所述,如图19所示,通过配置于车辆的后部开口部的上部左右两端的尾门铰链部件202,形成将尾门201开闭自由地安装的尾门构造。此时,上述尾门铰链部件202由紧固于配设于顶板R和侧车架S之间的槽部208的后端底部上的铰链基部件203、装配于上述尾门201并且回转自由地被上述铰链基部件203铰支撑的门铰链部204构成,铰链基部件203的上部由嵌装于槽部208中的铰链盖205的覆盖,而能够使车辆外观得到改善。
以上为关于本发明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各构成要素的形状、排列与布置、个数等可以进行不偏离主旨范围内的适当的设计变更。

Claims (17)

1.一种车辆的后部构造,具有沿上述车体前后方向形成在上述车体的顶板与侧车架的连接部分上的槽部,并且以铰链装置安装尾门上,该尾门设置在上述车体后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链装置具有;铰链基部件,该铰链基部件安装于上述槽部中;门铰链部件,该门铰链部件安装于上述尾门上,该尾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上述铰链基部件上。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门铰链部件沿上述尾门的开闭方向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门铰链部件安装于上述尾门的侧面部。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门铰链部件可沿车辆的前后或高度方向进行调整地设置于上述尾门上。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用于将上述尾门固定到车体上的开启撑杆设置于上述门铰链部件的安装部的近旁。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链基部件被与设在上述槽部中的车顶镶条的铰链盖覆盖。
7.一种车辆的尾门构造,该车辆的尾门以上边缘近旁作为转动轴、并通过一对铰链部件能向上下方向回转自由地开闭,且只在其一侧部设置向上打开时支撑用的开启撑杆,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铰链部件其一端与车体侧的上述转动轴连接,并且其另一端通过门安装部与尾门侧连接,在尾门关闭的状态中,上述门安装部位于上述转动轴的下方;
在尾门关闭的状态中,设有上述开启撑杆一侧的铰链部件的门安装部的位置设定于另一铰链部件的门安装部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车辆的尾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链部件沿包含尾门的开闭方向的面延伸设置,上述门安装部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穿通的门安装孔。
9.如权利要求7和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车辆的尾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链部件通过上述门安装部固定于尾门的侧面部。
10.如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尾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链部件相对于上述尾门可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调整地被设置。
11.如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尾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链部件设置在形成于车辆顶板上的左右一对槽部中。
12.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链盖具有形成为与沿车辆前后方向嵌装于上述槽部中的车顶镶条的后端相连接、且与车辆后部的外表面处于大致同一面的外侧外观设计面。
13.如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链盖的外侧外观设计面形成为与嵌装于上述槽部中的车顶镶条的外侧外观设计面连续的外观设计外观。
14.如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12、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链盖可以相对于上述车顶镶条的伸长方向相对位移地连接到上述车顶镶条的后端。
15.如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12至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链盖,在其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两端沿长度方向突出设置有定位肋,该定位肋与上述顶板的上述侧端边和上述侧车架的上述上侧端边抵接,而可调整铰链盖的上部外表面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12至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铰链盖具有结合于设在上述铰链基部件上的一处连接盖安装部上的结合部。
17.尾门铰链部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尾门铰链部件的铰链基部件固定安装于在顶板侧端边与侧车架的上侧端边的接合部上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且向上方开口的截面呈“コ”字形的槽部后端底部上之后,将覆盖该铰链基部件的铰链盖的一端连接到沿车辆前后方向嵌装于上述槽部的车顶镶条的后端,将其另一端结合到上述铰链基部件的盖安装部。
CNB2004100741630A 2003-09-02 2004-09-01 车辆的后部构造 Active CN13096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9919/2003 2003-09-02
JP2003309919A JP3904214B2 (ja) 2003-09-02 2003-09-02 車両の後部構造
JP309484/2003 2003-09-02
JP2003309484A JP3904213B2 (ja) 2003-09-02 2003-09-02 車両のテールゲート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0196A true CN1590196A (zh) 2005-03-09
CN1309614C CN1309614C (zh) 2007-04-11

Family

ID=34220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41630A Active CN1309614C (zh) 2003-09-02 2004-09-01 车辆的后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7021698B2 (zh)
CN (1) CN1309614C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5471C (zh) * 2005-12-27 2009-01-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部构造以及车辆后部的组装方法
CN103958333A (zh) * 2011-11-28 2014-07-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N104703826A (zh) * 2012-10-17 2015-06-10 大协西川株式会社 车辆用后背门
CN105142946A (zh) * 2013-04-23 2015-12-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
CN103527024B (zh) * 2009-11-16 2017-06-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上铰链车门结构
CN107415658A (zh) * 2016-05-24 2017-12-0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尾门分缝及安装结构
CN108501817A (zh) * 2017-02-27 2018-09-0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的车身系统
CN108791507A (zh) * 2017-04-28 2018-11-13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结构
CN109306830A (zh) * 2017-07-27 2019-02-05 德韧营运有限责任公司 组装到车顶纵梁的可拆卸式举升门铰链盖
CN109927526A (zh) * 2017-12-19 2019-06-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树脂后尾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72721A (zh) * 2016-12-14 2019-07-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门构造
CN112989498A (zh) * 2021-04-22 2021-06-18 常州市凯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四连杆尾门电撑杆输出力的计算方法
CN113631787A (zh) * 2019-03-27 2021-11-09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和车辆
CN114592762A (zh) * 2022-03-09 2022-06-07 深圳好博窗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承重附件及窗户
CN114909054A (zh) * 2022-05-06 2022-08-16 广东东箭汽车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滑门机构及汽车
US11958344B2 (en) 2022-05-06 2024-04-16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door assembl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86268A1 (fr) * 2005-05-25 2006-12-01 Plastic Omnium Cie Procede de fixation d'ouvrant a la caisse d'un vehicule, panneau de carrosserie.
WO2006125926A1 (fr) * 2005-05-25 2006-11-30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Support arrier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module arriere, procede de fixation d’un tel module
FR2890681B1 (fr) * 2005-09-12 2009-04-10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pour mecanisme de liaison d'un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7665727B2 (en) * 2005-12-15 2010-02-23 Evergreen Packaging Inc. Enclosed carton magazine assembly
JP4223529B2 (ja) * 2006-09-27 2009-0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構造
JP4495718B2 (ja) * 2006-12-25 2010-07-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構造
FR2913394B1 (fr) * 2007-03-06 2009-04-17 Renault Sas Systeme de fixation d'une charniere sur un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FR2916470B1 (fr) * 2007-05-25 2011-03-11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Ensemble d'articulation d'un capo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rrespondant
KR100911572B1 (ko) * 2007-10-18 2009-08-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테일게이트 글래스의 힌지장치
KR20090044183A (ko) * 2007-10-31 2009-05-07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테일게이트 구조
US7673928B2 (en) * 2007-12-27 2010-03-09 Honda Motor Co., Ltd. Tailgate spoiler with integrated rotating hinge cover
US7758066B2 (en) * 2008-04-04 2010-07-20 Honda Motor Co., Ltd. Rear pillar garnish assembly
JP5152404B2 (ja) 2009-11-16 2013-02-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上ヒンジドア構造
US8256825B1 (en) 2011-03-08 2012-09-04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body structure
EP2700520B1 (en) * 2011-04-19 2016-04-06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US8641118B2 (en) 2012-03-07 2014-02-04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567838B2 (en) 2012-03-07 2013-10-29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646834B2 (en) * 2012-03-07 2014-02-11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979181B2 (en) 2012-10-29 2015-03-17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9010850B2 (en) * 2013-03-14 2015-04-21 Honda Motor Co., Ltd. Weatherstrip for vehicle roof
US8979161B2 (en) * 2013-03-15 2015-03-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ow mass truck end gate utilizing aluminum stampings and extrusions
FR3040923B1 (fr) * 2015-09-11 2018-08-31 Faurecia Bloc Avant Systeme d'ouverture de hayon presentant plusieurs cinematiques d'ouverture
DE102015016209A1 (de) * 2015-12-14 2017-06-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Dachreling
CN106804147A (zh) * 2016-12-28 2017-06-09 天津迈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开关上挡板的车斗
JP2018168631A (ja) * 2017-03-30 2018-11-01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ヒンジ、及びバックドア
DE102018208566A1 (de) * 2018-05-30 2019-12-0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klappe
USD976801S1 (en) 2019-11-04 2023-01-31 Truck Accessories Group, Llc Truck cap
US11279213B2 (en) 2019-11-04 2022-03-22 Truck Accessories Group, Llc Truck cap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8250Y2 (zh) 1972-08-05 1977-06-28
US4165897A (en) * 1978-06-12 1979-08-28 Blackwelders Refuse compactor with a counterbalanced rear door
JPS61115722U (zh) 1984-12-29 1986-07-22
US4620743A (en) * 1985-02-25 1986-11-04 Glasstite, Inc. Slide mounted door hinge assembly
FR2579532B1 (fr) * 1985-03-29 1987-06-26 Peugeot Hay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H0455165Y2 (zh) 1985-05-20 1992-12-24
JPH0619380Y2 (ja) 1986-06-25 1994-05-25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バツクドア
JPH0647893B2 (ja) 1986-10-09 1994-06-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ツクドアヒンジ取付部構造
JPH0157923U (zh) 1987-10-07 1989-04-11
DE8800870U1 (zh) 1988-01-26 1988-03-03 Wilhelm Karmann Gmbh, 4500 Osnabrueck, De
JPH0276517U (zh) * 1988-11-30 1990-06-12
JPH0276519U (zh) 1988-11-30 1990-06-12
JP2559060Y2 (ja) 1989-07-05 1998-01-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クドアステー
JP2548517Y2 (ja) 1991-06-28 1997-09-24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バックドア開閉装置
JPH05280242A (ja) 1992-03-31 1993-10-26 Nissan Shatai Co Ltd 跳ね上げリッドのヒンジ装置
US5997072A (en) * 1997-02-07 1999-12-07 Raven Industries Slide-over rear door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JP3644804B2 (ja) * 1997-10-20 2005-05-11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バックドアの開閉装置
JP4147633B2 (ja) * 1998-08-28 2008-09-10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クドア開閉機構および組立方法
JP2000158942A (ja) 1998-11-27 2000-06-13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跳ね上げ開閉式バックドアガラスのダンパステー取付構造
US6142551A (en) * 1998-12-17 2000-11-0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liftgate power operating system
JP3709099B2 (ja) * 1999-05-26 2005-10-19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車両ドアの開閉装置
KR100331423B1 (ko) 1999-10-04 2002-04-09 이계안 자동차용 테일 게이트 힌지점 설정 방법
JP4299937B2 (ja) 2000-01-14 2009-07-22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リヤゲートの自動開閉制御装置
US6367199B2 (en) * 2000-02-22 2002-04-0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liftgate power operating system
EP1136292A3 (en) * 2000-03-20 2003-03-26 Aghito Sistemi S.r.l. Rear and upper cross member frame and corresponding selfblocking coupling system for load openings of hooped vehicles
JP2001277856A (ja) 2000-03-30 2001-10-10 Nissan Shatai Co Ltd ドアヒンジ装置
US6299243B1 (en) * 2000-06-09 2001-10-09 William F. Gerald, Sr. Vehicle with an adjustable roof
US6454341B2 (en) * 2000-06-20 2002-09-24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 Inc. Lift gate for a motor vehicle
US6505878B1 (en) * 2000-07-28 2003-01-14 Ralph P. Mascolo Sliding hatch for vehicles
US6336674B1 (en) * 2000-10-27 2002-01-08 Mark Gerisch Vehicle and a window system therefor
DE60128878T2 (de) * 2000-11-20 2008-02-28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Troy Fahrzeug
JP3852313B2 (ja) 2001-09-06 2006-11-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クドア用ヒンジ
US6666491B2 (en) * 2001-09-13 2003-12-23 Mcneilus Truck And Manufacturing, Inc. Tailgate lock-open mechanism
DE10245136B4 (de) * 2001-09-28 2008-04-03 Aisin Seiki K.K., Kariya Öffnungs- und Schließmechanismus für eine Fahrzeugöffnung
US6588151B1 (en) * 2001-12-21 2003-07-0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Power closure control apparatus
JP3813093B2 (ja) * 2002-01-25 2006-08-23 株式会社ミツバ 車両用自動開閉装置
JP3719987B2 (ja) * 2002-02-05 2005-11-24 株式会社ミツバ 車両用自動開閉装置
JP2003237370A (ja) 2002-02-20 2003-08-27 Gp Daikyo Corp テールゲート取付構造
US7114219B2 (en) * 2002-08-29 2006-10-03 Ran Enterprises, Inc. Automobile hinges
JP3761855B2 (ja) * 2002-10-09 2006-03-29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車両用開閉体の開閉装置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5471C (zh) * 2005-12-27 2009-01-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部构造以及车辆后部的组装方法
CN103527024B (zh) * 2009-11-16 2017-06-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上铰链车门结构
CN103958333A (zh) * 2011-11-28 2014-07-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结构
CN104703826A (zh) * 2012-10-17 2015-06-10 大协西川株式会社 车辆用后背门
CN104703826B (zh) * 2012-10-17 2017-05-17 大协西川株式会社 车辆用后背门
CN105142946A (zh) * 2013-04-23 2015-12-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
CN107415658A (zh) * 2016-05-24 2017-12-0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尾门分缝及安装结构
CN107415658B (zh) * 2016-05-24 2023-11-1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尾门分缝及安装结构
CN110072721B (zh) * 2016-12-14 2022-05-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门构造
CN110072721A (zh) * 2016-12-14 2019-07-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门构造
CN108501817A (zh) * 2017-02-27 2018-09-0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的车身系统
CN108791507A (zh) * 2017-04-28 2018-11-13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结构
CN108791507B (zh) * 2017-04-28 2021-01-12 铃木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结构
CN109306830B (zh) * 2017-07-27 2020-09-11 德韧营运有限责任公司 组装到车顶纵梁的可拆卸式举升门铰链盖
CN109306830A (zh) * 2017-07-27 2019-02-05 德韧营运有限责任公司 组装到车顶纵梁的可拆卸式举升门铰链盖
CN109927526A (zh) * 2017-12-19 2019-06-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树脂后尾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631787A (zh) * 2019-03-27 2021-11-09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和车辆
CN113631787B (zh) * 2019-03-27 2022-12-27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和车辆
CN112989498A (zh) * 2021-04-22 2021-06-18 常州市凯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四连杆尾门电撑杆输出力的计算方法
CN112989498B (zh) * 2021-04-22 2021-08-10 常州市凯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四连杆尾门电撑杆输出力的计算方法
CN114592762A (zh) * 2022-03-09 2022-06-07 深圳好博窗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承重附件及窗户
CN114592762B (zh) * 2022-03-09 2024-01-02 深圳好博窗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承重附件及窗户
CN114909054A (zh) * 2022-05-06 2022-08-16 广东东箭汽车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滑门机构及汽车
US11958344B2 (en) 2022-05-06 2024-04-16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do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046229A1 (en) 2005-03-03
USRE49858E1 (en) 2024-03-05
US7021698B2 (en) 2006-04-04
CN1309614C (zh) 2007-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9614C (zh) 车辆的后部构造
CN100336685C (zh) 步行者用气囊装置
CN1257814C (zh) 车辆用门及其制造方法
US8006592B2 (en) Burr elimination device for camshaft
CN101033676A (zh) 车辆的门结构
US7587783B1 (en) Windshield wiper
US7669916B2 (en) Rear part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308178C (zh) 汽车车身外壳的平坦部分
EP1551653B1 (en) A vehicle door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door
CN1230326C (zh) 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
CN1914392A (zh) 用于将如锁、铰链部分、把手的配件装置装配到薄壁中的开口中的夹子紧固件
CN101037118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526600A (zh) 车辆上部车身结构
CN1891554A (zh) 具有滑动门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CN1496875A (zh) 车辆用侧门的冲击吸收结构
CN1073710C (zh) 弹簧铰链的制造方法
JP4246198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及び、車両用ドアの製造方法
CN1442326A (zh) 轿车车门结构及隔音板
CN1111580A (zh) 铁路机车车体及其制造方法
EP1681399A3 (en) A window sash adapted for standardized manufacture
US7226114B2 (en)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having sliding door
CN1080982C (zh) 电子仪器机柜
CN1583490A (zh) 汽车地板板件结构
CN1721255A (zh) 机动车辆横梁、相关的车辆和安装方法
CN1240572C (zh) 连接器保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