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1787B - 铰链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铰链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31787B CN113631787B CN202080024270.XA CN202080024270A CN113631787B CN 113631787 B CN113631787 B CN 113631787B CN 202080024270 A CN202080024270 A CN 202080024270A CN 113631787 B CN113631787 B CN 1136317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body
- cover member
- hinge
- end portion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Hing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在车身的后端部使开闭件转动,所述铰链装置具备:固定在车身上的铰链部件以及覆盖铰链部件的盖部件,所述盖部件以所述盖部件的前端部不与所述车身发生干扰的方式,被所述铰链部件支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铰链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已知在车辆的后端部使开闭件转动的铰链装置。铰链装置支撑使开闭件转动的转动部件,且具有固定在车身上的铰链部件以及覆盖铰链部件的盖部件。
盖部件为了覆盖铰链部件,其前端部位于比铰链部件更靠前侧的位置,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该前端部被固定在车身的某一部分上。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盖部件的前端部固定到设置在车身的上表面的车顶部件上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130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车身的某一部分上设置盖部件的固定点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需要根据车身的规格改变盖部件的形状的问题。例如,在设置在车身上的车顶部件是车顶纵杆时和车顶部件是车顶饰条时,车顶部件的形状大不相同,所以存在需要根据每种车顶部件改变盖部件的形状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铰链装置和车辆,即,不管车身的规格如何都能够使盖部件通用的铰链装置和车辆。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铰链装置在车身的后端部使开闭件转动,所述铰链装置具备: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的铰链部件;以及覆盖所述铰链部件的盖部件,所述盖部件,以所述盖部件的前端部不与所述车身发生干扰的方式,被所述铰链部件支撑。
本公开的车辆具备所述车身;在所述车身的后端部转动的开闭件;以及上述的铰链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不管车身的规格如何都能够使盖部件通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具有开闭件的车辆的后部立体图。
图2是车辆中的铰链装置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从左右方向观察铰链装置的图。
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盖部件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安装方法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安装方法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安装方法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安装方法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二安装方法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安装方法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二安装方法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二安装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具备开闭件20的车辆1的后部立体图。
如图1所示,车辆1具备:车身10、设置在车身10的后部的开闭件20、以及铰链装置100。在车身10的后表面侧形成有开口部10A。在车身10的上表面设置有车顶部件11。
车顶部件11例如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顶纵杆或车顶饰条,分别设置在车身10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在图1中,作为车顶部件11示出了车顶纵杆。
开闭件20是构成为能够打开和关闭开口部10A的后厢门。在开闭件20的上端部设有臂部21(参见图5等),其被位于车身10的开口部10A的上缘的铰链装置100可旋转地支撑。
铰链装置100是在车辆1的后端部使开闭件20转动的装置;在车身10的上表面的后端部的左右两端部,在车顶部件11的正后方的位置(参见图2)分别设置铰链装置100。图3是从左右方向观察铰链装置100的图。图4是从背面侧观察盖部件110的图。
此外,左右的铰链装置100的结构左右对称,因此在以下说明中,仅对左侧的铰链装置100进行说明,而省略对右侧的铰链装置100的结构的说明。
如图3所示,铰链装置100具有盖部件110、铰链部件120和缓冲部件130。
盖部件110是覆盖铰链部件120的部件,具有第一盖部111、第二盖部112、第一卡合部113、第二卡合部114和第三卡合部115。
第一盖部111是覆盖铰链部件120的上方的部分,形成为随着靠近前方而变细(参见图4)。
第二盖部112是覆盖铰链部件120的后方的部分,形成为从第一盖部111的后端部向下方突出。
如图3和图4所示,在连结第一盖部111和第二盖部112的部分上形成有开口116。开口116跨过第一盖部111的比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更靠后的部分和第二盖部112而形成。在该开口116处,使开闭件20的臂部21(参见图5等)通过。在开闭件20的打开和关闭动作中,臂部21在开口116的范围内移动。
第一卡合部113是与铰链部件120卡合的部分,设置为从第一盖部111的下表面突出。第一卡合部113设置在第一盖部111的前端部,具有下端部向前方突出的爪形状。第一卡合部113对应于本公开的“卡合部”。
第二卡合部114是与铰链部件120卡合的部分,设置为从第一盖部111的下表面突出。在前后方向上,第二卡合部114设置在第一盖部111的第一卡合部113与开口116之间的部分,具有下端部向右侧突出的爪形状。第二卡合部114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与第一盖部111的开口116大致相同的位置。
第三卡合部115是与铰链部件120卡合的部分,设置在第一盖部111的后端部的下表面上,具有突起115A和突起支撑部115B。
突起115A是与铰链部件120卡合的部分,设置为从突起支撑部115B突出。突起支撑部115B从第一盖部111的后端部中的比开口116更靠左侧的位置向下方延伸。突起支撑部115B上形成有向右开口的槽115C。通过将突起115A嵌入该槽115C,突起支撑部115B支撑突起115A。
铰链部件120固定在车身10的比车顶部件11的后端部更靠后侧的位置,具有主体部121、第一支撑部122、第二支撑部123及第三支撑部124。
主体部121是固定在车身10上的部分,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在主体部121上形成有用于在车身10上固定螺丝的孔121A、121B。孔121A、121B从主体部121的前侧起按该顺序排列。
第一支撑部122形成为从主体部121的上表面的右端部向上方延伸。第一支撑部12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位于主体部121中的与盖部件110的第二卡合部114和开口116的前端部对应的范围内。在第一支撑部122上形成有被卡合孔122A和支撑孔122B。
被卡合孔122A形成于与第一盖部111的第二卡合部114对应的位置。当盖部件110覆盖铰链部件120时,第二卡合部114从左右方向与第一支撑部122的被卡合孔122A的上缘卡合。
由此,盖部件110的中央部被铰链部件120支撑。盖部件110的中央部是指盖部件11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是与铰链部件120的主体部121对应的部分。第一支撑部122对应于本公开的“第四支撑部”。
支撑孔122B是支撑转动轴22(参见图5等)的孔,被配置于与开口116重叠的位置,该转动轴22是用于使开闭件20转动的转动部件的一个例子。转动轴22设置为从开闭件20的臂部21向左右方向突出。通过由支撑孔122B支撑转动轴22,开闭件20以转动轴22为中心通过开口116部分进行转动。另外,转动轴22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22上,也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22和开闭件20是分体的。
第二支撑部123是支撑盖部件110的第一卡合部113的部分,相对于第一支撑部122位于前侧。第二支撑部123具有第一延伸部123A和第二延伸部123B。
第一延伸部123A从主体部121的前端部向前斜上方延伸。第二延伸部123B从第一延伸部123A的上端向前侧延伸。
在第二支撑部123上形成有被卡合孔123C。被卡合孔123C跨越第一延伸部123A和第二延伸部123B而形成。被卡合孔123C配置于与第一卡合部113对应的位置,当主体部121被盖部件110覆盖时,第一卡合部113与被卡合孔123C的前缘卡合。
由此,盖部件110的前端部,以不与车身10发生干扰的方式,被铰链部件120支撑。盖部件110的前端部是指盖部件110的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是与铰链部件120的第二支撑部123对应的部分。此外,盖部件110的前端部不与车身10发生干扰的结构中,包括以下结构:不与车身10(包括安装在车身10上的部件等)接触而配置该前端部的结构;以及在与车身10接触的同时配置该前端部的结构。另外,在与车身10接触的同时配置盖部件110的前端部的结构中,包括以下结构:即使盖部件110的前端部与车身10接触,被铰链装置100支撑时的盖部件110的配置姿势也与不与车身10接触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与不与车身10接触的结构相比,该配置姿势在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上有微小量的偏移的结构等。
第三支撑部124是支撑盖部件110的第三卡合部115的部分,从主体部121的后端部向后斜上方向延伸,然后向后侧延伸。第三支撑部124位于与盖部件110的第三卡合部115对应的位置。在第三支撑部124中的与第三卡合部115的突起115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被卡合孔124A。通过将突起115A嵌入被卡合孔124A中,第三支撑部124对第三卡合部115进行支撑。
铰链部件120通过第一支撑部122的被卡合孔122A、第二支撑部123的被卡合孔123C及第三支撑部124的被卡合孔124A,对盖部件110的第二卡合部114、第一卡合部113和第三卡合部115进行支撑。
由此,盖部件110的后端部被铰链部件120支撑。盖部件110的后端部是指盖部件110的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分,是与铰链部件120的第三支撑部124对应的部分。
缓冲部件130设置于第一盖部111的前端部的背面侧,是在安装盖部件110时,抑制第一盖部111的前端部接触到车身10时车身10受损的部件。此外,也可以不设置缓冲部件130。
接着,对将盖部件110安装到铰链部件120上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第一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5~图8所示,第一安装方法是在车顶部件11A的下方形成有空间的车辆1A中可以应用的安装方法。在图5等所示的车辆1A构成为,车顶部件11A的后端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铰链部件120的前端部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相邻。另外,车辆1A构成为,以车顶部件11A的后端部和铰链部件120的前端部可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的方式,将车顶部件11A配置在车身10上。
如图5和图6所示,使盖部件110倾斜,来使盖部件110的前端部进入到车顶部件11A的后端部与铰链部件120的前端部之间。
在使盖部件110沿着向前倾斜的方向(箭头A1的方向)进入时,使第一卡合部113与铰链部件120的前端部的被卡合孔123C卡合。
当第一卡合部113与铰链部件120的被卡合孔123C卡合时,如图7所示,使盖部件110的后端部沿着向下方向(箭头A2的方向)下降。此时,使盖部件110的开口116部分通过开闭件20的臂21,然后使盖部件110的后端部下降。
然后,如图8所示,使盖部件110的第二卡合部114与第一支撑部122的被卡合孔122A卡合,同时使盖部件110的第三卡合部115与第三支撑部124的被卡合孔124A卡合。这样,通过以不与车顶部件11A发生干扰的方式配置盖部件110,将盖部件110安装到铰链部件120上。
接着,对第二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如图9~图12所示,第二安装方法是对车身10上配置了车顶部件11B的结构可以应用的安装方法。在图9等所示的车辆1B中,配置在车身10上的车顶部件11B的后端部和铰链部件120的前端部构成为,在车身10上在前后方向上相邻。
首先,如图9所示,使盖部件110与车身10的车顶部件11B大致平行,并使开闭件20的臂21通过开口116。然后,如图10所示,使盖部件110的前端部沿着向下方向(箭头B1的方向)下降,使第一卡合部113进入被卡合孔123C内。
在该时间点,由于第一卡合部113未到达被卡合孔123C的前缘,所以第一卡合部113与被卡合孔123C处于未卡合的状态。另外,在该时间点,铰链部件120在车身10上以越接近后端部越位于靠下的位置的方式倾斜配置,因此第二卡合部114和第三卡合部115处于未与被卡合孔122A、124A卡合的状态。
如图11所示,当盖部件110沿着向前方向(箭头B2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卡合部113到达被卡合孔123C的前缘,并处于第一卡合部113与被卡合孔123C卡合的状态。
而且,如图12所示,使盖部件110的后端部沿着向下方向(箭头B3的方向)下降。此时,使盖部件110的第二卡合部114与第一支撑部122的被卡合孔122A卡合,同时使盖部件110的第三卡合部115与第三支撑部124的被卡合孔124A卡合。这样,通过以不与车顶部件11B发生干扰的方式配置盖部件110,将盖部件110安装到铰链部件120上。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由于盖部件110的固定点设置在铰链部件120上,因此,不管车身10的规格如何都能够使盖部件110通用。
例如,在图5等所示的车辆1A和图9等所示的车辆1B中,车顶部件11A、11B的配置互不相同。因此,在盖部件110的固定点设置在车顶部件11上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根据车顶部件11的形状改变盖部件110的形状。另外,在盖部件110的固定点设置在车身10的任意位置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车身10的形状因车辆1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该形状改变盖部件110的形状。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盖部件110的固定点仅设置在铰链部件120上,所以不需要根据车顶部件11的形状或车身10的形状来改变盖部件110的形状。其结果为,不管车身10的规格如何都能够使盖部件110通用。
另外,被卡合孔123C跨越第一延伸部123A和第二延伸部123B而形成,该被卡合孔123C用于与盖部件110的第一卡合部113卡合。由此,能够调整使第一卡合部113卡合到第二支撑部123中时的盖部件110的倾斜角度,因此能够根据车身10的形状提高安装盖部件110的方法的选择自由度。
例如,对于只能应用上述第一安装方法的结构,假设在图9等所示的车辆1B中,通过第一安装方法将盖部件110安装到铰链部件120上。在第一安装方法中,因为盖部件110相对于车顶部件11B倾斜,所以盖部件110的前端部会与车顶部件11B的后端部碰撞,进而有可能导致难以安装盖部件110。
另外,假设在只能应用上述第二安装方法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图5等所示的车辆1A中,通过第二安装方法将盖部件110安装到铰链部件120上。在第二安装方法中,因为盖部件110与车顶部件11A平行,因此盖部件110的前端部与位于车身10上方的车顶部件11A的后端部碰撞,进而有可能导致难以安装盖部件110。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根据车身10的形状自由选择第一安装方法和第二安装方法,所以能够提高盖部件110的安装中的可用性。
另外,由于盖部件110的前端部、中央部及后端部被三个被卡合孔122A、123C、124A支撑,所以能够将盖部件110稳定地固定在铰链部件120上。
另外,通过由铰链部件120支撑盖部件110的前端部,盖部件110能够以不与车顶部件11发生干扰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提高铰链装置100的通用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铰链部件120的第二支撑部123具有第一延伸部123A和第二延伸部123B的结构,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只要具有盖部件110的固定点,则可以是任何形状。例如,第二支撑部123也可以是仅具有向上方延伸、具体而言为向前斜上方延伸的延伸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被卡合孔123C形成为几乎遍及整个第二支撑部12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支撑部122上形成有被卡合孔122A,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形成被卡合孔122A,也可以设置支撑第二卡合部114的其它支撑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盖部件110的安装方法,例示了第一安装方法和第二安装方法,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盖部件110安装到铰链部件120上时的盖部件110的倾斜角度,根据车顶部件11或车身10的形状,设为与第一安装方法和第二安装方法都不同的角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部件110仅固定在铰链部件120上,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只要盖部件110的前端部不与车身10发生干扰,则也可以将前端部以外的部位,例如盖部件110的后端部,固定在铰链部件120以外的地方。此外,考虑到车身10的规格不同,优选地,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仅由铰链部件120支撑盖部件11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铰链部件120的主体部121、第一支撑部122、第二支撑部123及第三支撑部124构成为一体,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它们也可以是各自分体的。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都仅表示实施本公开的具体化的一例,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不应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制。即,能够不脱离其要点或其主要特征地以各种形式实施本公开。
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9-061536),其所有内容在此作为参照而引入。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铰链装置作为不管车身的规格如何都能够使盖部件通用的铰链装置和车辆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
10车身
10A开口部
11车顶部件
20开闭件
21臂部
22转动轴
100铰链装置
110盖部件
111第一盖部
112第二盖部
113第一卡合部
114第二卡合部
115第三卡合部
115A突起
115B突起支撑部
115C槽
116开口
120铰链部件
121主体部
121A孔
121B孔
122第一支撑部
122A被卡合孔
122B支撑孔
123第二支撑部
123A第一延伸部
123B第二延伸部
123C被卡合孔
124第三支撑部
124A被卡合孔
Claims (5)
1.一种铰链装置,在车身的后端部使开闭件转动,所述铰链装置具备:
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的铰链部件;以及
覆盖所述铰链部件的盖部件,
所述盖部件以所述盖部件的前端部不与所述车身发生干扰的方式被所述铰链部件支撑,
所述铰链部件具有:
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的主体部;
第一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且支撑使所述开闭件转动的转动部件;以及
第二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中比所述第一支撑部更靠前侧的位置,且支撑所述盖部件的前端部,
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
从所述主体部向上方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
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端向前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以跨越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方式形成有供所述盖部件的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中,
所述铰链部件具有:支撑所述盖部件的中央部的第四支撑部。
3.一种铰链装置,在车身的后端部使开闭件转动,所述铰链装置具备:
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的铰链部件;以及
覆盖所述铰链部件的盖部件,
所述盖部件以所述盖部件的前端部不与所述车身发生干扰的方式被所述铰链部件支撑,
所述铰链部件具有:
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的主体部;
第一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且支撑使所述开闭件转动的转动部件;
第二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中比所述第一支撑部更靠前侧的位置,且支撑所述盖部件的前端部;以及
第三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中比所述第一支撑部更靠后侧的位置,且支撑所述盖部件的后端部。
4.一种车辆,具备:
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铰链装置;
所述车身;以及
在所述车身的后端部转动的开闭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车身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铰链部件相邻配置的车顶部件,
所述盖部件以不与所述车顶部件发生干扰的方式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61536A JP7207075B2 (ja) | 2019-03-27 | 2019-03-27 | ヒンジ装置および車両 |
JP2019-061536 | 2019-03-27 | ||
PCT/JP2020/013094 WO2020196544A1 (ja) | 2019-03-27 | 2020-03-24 | ヒンジ装置および車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31787A CN113631787A (zh) | 2021-11-09 |
CN113631787B true CN113631787B (zh) | 2022-12-27 |
Family
ID=72609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24270.XA Active CN113631787B (zh) | 2019-03-27 | 2020-03-24 | 铰链装置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207075B2 (zh) |
CN (1) | CN113631787B (zh) |
WO (1) | WO202019654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920391B2 (en) | 2021-09-10 | 2024-03-05 | Dee Zee, Inc. | Hinge covers for exposed vehicle door hinges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2118U (zh) * | 1985-07-24 | 1987-02-10 | ||
CN1315278A (zh) * | 2000-03-31 | 2001-10-03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罩铰链构造 |
FR2815992A1 (fr) * | 2000-10-31 | 2002-05-03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d'articulation a charniere de volet de coffre arrie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KR20030032507A (ko) * | 2001-10-18 | 2003-04-26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테일게이트에 구비된 리어윈도우글라스 체결구조 |
CN1590196A (zh) * | 2003-09-02 | 2005-03-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后部构造 |
JP2006321417A (ja) * | 2005-05-20 | 2006-11-30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の後部構造 |
JP2007290566A (ja) * | 2006-04-25 | 2007-11-08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のテールゲート構造 |
CN101152879A (zh) * | 2006-09-27 | 2008-04-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后部结构 |
CN101498187A (zh) * | 2008-01-31 | 2009-08-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 |
CN103786793A (zh) * | 2012-10-29 | 2014-05-14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身结构 |
CN108501817A (zh) * | 2017-02-27 | 2018-09-07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辆的车身系统 |
CN109306830A (zh) * | 2017-07-27 | 2019-02-05 | 德韧营运有限责任公司 | 组装到车顶纵梁的可拆卸式举升门铰链盖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55165Y2 (zh) * | 1985-05-20 | 1992-12-24 | ||
JP3904213B2 (ja) | 2003-09-02 | 2007-04-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テールゲート構造 |
JP5974979B2 (ja) | 2013-05-30 | 2016-08-23 |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 自動車のヒンジカバー構造 |
-
2019
- 2019-03-27 JP JP2019061536A patent/JP7207075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24 WO PCT/JP2020/013094 patent/WO202019654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3-24 CN CN202080024270.XA patent/CN1136317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2118U (zh) * | 1985-07-24 | 1987-02-10 | ||
CN1315278A (zh) * | 2000-03-31 | 2001-10-03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罩铰链构造 |
FR2815992A1 (fr) * | 2000-10-31 | 2002-05-03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d'articulation a charniere de volet de coffre arrie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KR20030032507A (ko) * | 2001-10-18 | 2003-04-26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테일게이트에 구비된 리어윈도우글라스 체결구조 |
CN1590196A (zh) * | 2003-09-02 | 2005-03-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后部构造 |
JP2006321417A (ja) * | 2005-05-20 | 2006-11-30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の後部構造 |
JP2007290566A (ja) * | 2006-04-25 | 2007-11-08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のテールゲート構造 |
CN101152879A (zh) * | 2006-09-27 | 2008-04-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后部结构 |
CN101498187A (zh) * | 2008-01-31 | 2009-08-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开闭体的铰链结构 |
CN103786793A (zh) * | 2012-10-29 | 2014-05-14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身结构 |
CN108501817A (zh) * | 2017-02-27 | 2018-09-07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辆的车身系统 |
CN109306830A (zh) * | 2017-07-27 | 2019-02-05 | 德韧营运有限责任公司 | 组装到车顶纵梁的可拆卸式举升门铰链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196544A1 (ja) | 2020-10-01 |
CN113631787A (zh) | 2021-11-09 |
JP7207075B2 (ja) | 2023-01-18 |
JP2020158025A (ja) | 2020-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82310B2 (en) |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apparatus unit | |
JP3894006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 |
CN113631787B (zh) | 铰链装置和车辆 | |
JP5578017B2 (ja) | 車両シートの電気配線用取付部材 | |
CN109982895A (zh) | 车载电子装置安装结构 | |
CN110466446B (zh) | 内饰罩安装组件 | |
US7287890B2 (en) | Lamp unit mounting structure | |
JP2013018403A (ja) |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 |
CN113825672B (zh) | 车门后视镜 | |
JPWO2011046042A1 (ja) | 車両用グローブボックス | |
JPH1016673A (ja) | 車両用ドアハーネスの組付構造 | |
US9112342B2 (en) | Power feeding wiring structure | |
US20170111485A1 (en) | Removable device case | |
JP6426925B2 (ja) | ステー支持部材およびステー収納構造 | |
JP2020172219A (ja) | 乗り物用シート | |
JP2017065447A (ja) | ワイパアーム | |
JP4205619B2 (ja) | 扉の取付構造 | |
JP4261076B2 (ja) | カバー | |
US6070307A (en) | Edge cover | |
CN112672950A (zh) | 带有临时固定的机动车辆发动机罩铰链 | |
JP3728806B2 (ja) | リヤアンダーミラー支持構造 | |
JP5421754B2 (ja) | 車両用内装構造 | |
JP6852484B2 (ja) |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 |
CN108454529B (zh) | 交通工具用内饰件 | |
JP2002087070A (ja) | 自動車のドアシール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