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3852A - 车辆的背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背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3852A
CN102133852A CN2011100099672A CN201110009967A CN102133852A CN 102133852 A CN102133852 A CN 102133852A CN 2011100099672 A CN2011100099672 A CN 2011100099672A CN 201110009967 A CN201110009967 A CN 201110009967A CN 102133852 A CN102133852 A CN 102133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gate
outer part
peristome
width direction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99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3852B (zh
Inventor
松本浩一
藤川孝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33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3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3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38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的背门结构中设有:包括内件(3)和外件(2)的背门(1);安装在背门(1)的下边部(3E)的车宽方向中间部上的销扣(16);设于背门(1)的下边部(3E)的销扣安装部上的销扣用开口部(24);加强销扣用开口部(24)的周边的加强件(23);其中,在加强件(23)的车宽方向侧部设有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将内件(3)和外件(2)予以连接的侧壁部(27、27)。由此,能够确保背门的刚性,抑制振动及噪音。

Description

车辆的背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背门结构,具体而言涉及背门包括内件和外件,该内件包括构成窗用开口部的上边的上边部、从该上边部的左右向下方延伸的上部侧边部、以及与该上部侧边部的下端连接的下边部这样的车辆的背门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箱式汽车等车辆中,在车身的后壁设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由背门来进行开闭。
上述的背门闭合时,车身侧的撞销与背门侧的销扣相结合,而在车辆行驶时,由于路面的凹凸通过车轮作为外部振动被输入,因此,为了防止发生由该外部振动造成的来自背门的噪音,便要求确保背门下部有足够的刚性。
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以往已发明了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23480号所公开的车辆的背门结构。
即,该车辆的背门结构在车身背面设置有开口部,背门通过设置在该开口部的上边部上的铰链以上部为中心转动,由此来开闭该开口部,该背门由内件和外件构成,为中空体,在上述内件的下面部形成有销扣用开口部,该销扣用开口部让收容于背门内部中的销扣的卡合部面临外部,从而在背门闭合时能够让销扣的卡合部与车身侧的撞销卡合,上述销扣经由用于加强上述内件中的销扣用开口部周边的加强板,安装在该内件的下面部,上述加强板上设有从该加强板的后部向上方延伸并与上述外件接合的上方延长部,并且上述内件与该上方延长部接合。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所揭示的以往结构,能够提高内件的下面部的刚性,抑制变形,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伴随该变形的振动和噪音,但由于上述的上方延伸部的车宽方向的宽度小,因此不能充分地抑制振动和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背门的刚性,抑制振动及噪音的车辆的背门结构。
本发明的车辆的背门结构中设有:包括内件和外件的背门;安装在所述背门的下边部的车宽方向中间部上的销扣;设于所述背门的下边部的销扣安装部上的销扣用开口部;加强所述销扣用开口部的周边的加强件;其中,在所述加强件的车宽方向侧部设有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将所述内件和所述外件予以连接的侧壁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所述侧壁部能够确保背门的刚性,抑制振动及噪音。
另外,以下叙述的较为理想的结构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侧壁部隔着所述销扣用开口部而设于所述加强件的两侧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更高的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及噪音。
该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的内件侧接合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折形成,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的外件侧接合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折形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侧壁部在车宽方向较窄的范围上牢固地结合于内件,而且能够将该侧壁部在车宽方向较宽的范围上大范围地牢固地结合于外件。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越靠近外件侧相互的距离越大。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侧壁部在较宽的范围上大范围地结合于外件。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越往上方相互的距离越大。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侧壁部在较宽的范围上大范围地结合于外件上尽量上方的部位。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的所述外件侧接合部设置在与设于所述外件的车外侧的外装件对应的位置上,并通过焊接与所述外件接合。上述外装件可以是车牌照。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外件侧接合部与外件在由焊接来确保刚性的状态下接合,而且能够由外装件覆盖焊接痕迹,因此,能够防止外观恶化。即,能够兼顾确保刚性和防止外观恶化。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内件包括:构成窗用开口部的上边的上边部;从所述上边部的左右向下方延伸的上部侧边部;与所述上部侧边部的下端连接的下半部;其中,所述下半部包括:在所述背门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构成所述窗用开口部的下边的中间边部;构成所述背门的下边的所述下边部;形成在所述中间边部与所述下边部之间的开口部;设于所述开口部左右的下部侧边部;以向车宽方向倾斜的状态将所述中间边部与所述下部侧边部的接合部近旁、与所述下边部予以结合的倾斜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内件的下半部设置大的开口部,能够实现背门的轻型化,并且通过上述倾斜部与销扣安装部处的加强件,能够确保刚性,抑制振动以及噪音。
亦即,能够兼顾背门的轻型化和基于刚性的确保而实现的振动和噪音的抑制。
该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中间边部上的车宽方向中间位置设有向外件侧延伸并与该外件接合的接合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上述接合部将内件的中间边部和外件予以接合,因此,能够确保中间边部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音。
该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倾斜部上设有向外件侧延伸并与该外件接合的接合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上述的接合部将内件的倾斜部和外件予以接合,因此,能够确保倾斜部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音。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接合部沿车宽方向设置在大致直线上。
根据该结构,通过沿车宽方向设置在大致直线上的上述的接合部,外件与中间边部被接合,而且外件与倾斜部被接合,因此,能够有效地确保刚性。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接合部通过焊接与所述外件接合,所述外件的车外侧设有外装件。上述外装件可以是装饰件、车牌照等。
根据该结构,由于接合部与外件由焊接来接合,因此,通过该焊接能够确保刚性,并且通过设置在外件的车外侧的外装件能够覆盖焊接痕迹等,因此能够防止外观恶化。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设有将所述倾斜部的中间部与所述下部侧边部予以连接或者将所述倾斜部的中间部与所述下边部予以连接的连接部。
根据该结构,利用连结部将倾斜部与下部侧边部或与下边部予以连接,能够确保倾斜部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的车辆的背门结构的后视图。
图2是背门的内件的后视图。
图3是背门的内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A-A线向视剖面图。
图5是加强件的背视图。
图6是加强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左侧视图。
图8是图6的右侧视图。
图9是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由加强件形成的加强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与图2的B-B线相当的部位的扩大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加强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附图表示车辆的背门结构,在图1至图3中,背门1通过图1所示的外件2与图2、图3所示的内件3接合而被构成。
在说明背门1的详细结构之前,首先就车身侧的结构作叙述。如表示在图4中的图1的A-A线向视剖面图所示,该结构中设置有形成行李室4的底板的后底板5(地板),在该后底板5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设置有通过向下方降级而形成的备胎室6。
另外,上述的后底板5的后端部上安装有向上方立起规定量的后端件7,在该后端件7的后侧接合固定有后端梁8,在该后端梁8与上述的后端件7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后端闭合剖面9,以提高下部车身刚性。另外,在图4中,符号10表示树脂制的后保险杠。
另一方面,设置有在上方覆盖车室以及行李室4的作为车顶部的车顶板11,该车顶板11的后端部行李室侧设置有车顶增强件12,并且在该车顶增强件12的更靠行李室侧接合有后顶梁13,在车顶板11与后顶梁13之间形成沿车宽方向的顶梁闭合剖面14,以提高上部车身刚性。
另外,在车身后壁上设有开口部15,该开口部15被上述背门1可开闭地覆盖。
上述背门1通过上部设置在与顶梁闭合剖面14对应的车顶板11的降级部11a上的背门铰链(未图示),从而可进行开闭。在背门1闭合时,设置在该背门1的下部上的销扣16与车身侧的撞销17卡合,从而确保背门的闭合状态。
本实施例中,上述撞销17设置在后端件7的上方弯折部亦即与后端闭合剖面9对应的部位中的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下面,参照图2、图3就背门1的内件3的具体结构进行详述。
图2是内件3的后视图,图3是内件3的立体图。如图2、图3所示,该内件3包括:构成窗用开口部18的上边的上边部3A;从该上边部3A的左右向下方延伸的上部侧边部3B、3B;与这些上部侧边部3B、3B的下端连接的下半部3C;其中,该下半部3C包括:在背门1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构成窗用开口部18的下边的中间边部3D;构成背门1的下边的下边部3E;形成在中间边部3D与下边部3E之间的开口部19;设于开口部19左右的下部侧边部3F、3F;以向车宽方向倾斜的状态将中间边部3D与下部侧边部3F的接合部近旁、与下边部3E予以结合的倾斜部3G、3G;将左右的倾斜部3G、3G的各中间部与下部侧边部3F或与下边部3E予以连接的连接部3H、3H。
另外,如图4、图1所示,窗用开口部18上设置有背门窗20。
如图2、图3所示,在上述的上边部3A的左右的车宽方向端部背面(后侧的面)上,一体地接合固定有铰链用的增强件21、21。
另外,在中间边部3D的车宽方向端部与上部侧边部3B的下部之间,以跨设的状态一体地接合固定有阻尼器用的增强件22、22。
此外,在上述的下边部3E的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设有加强销扣16的安装部的加强部件23(所谓的销扣增强件)。
如图3所示,背门1的内件3中的下边部3E的销扣安装部上,设有销扣用开口部24,上述的加强件23是加强该销扣用开口部24的周边的部件。
图5是加强件23的后视图,图6是加强件23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左侧视图,图8是图6的右侧视图,图9是加强件23的立体图,图10表示由加强件23形成的加强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5至图10所示,上述的加强件23包括:具有与销扣用开口部24对应的开口25的基部26;位于基部26的车宽方向侧部且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将上述的内件3与外件2予以连接的侧壁部27、27。
该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10所示,上述的侧壁部27、27隔着销扣用开口部24(参照图3)而设置在加强件23的两侧部。
如图6所示,在左右的侧壁部27、27的前后,分别一体地形成有接合凸缘27a、27b。其中,27a为内件侧接合凸缘,27b为外件侧接合凸缘,左右两侧部的侧壁部27、27的内件侧接合凸缘27a、27a(前侧的接合凸缘)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折形成,左右两侧部的侧壁部27、27的外件侧接合凸缘27b、27b(后侧的接合凸缘)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折形成。
另外,如图6所示,两侧部的侧壁部27、27以从内件3侧向着外件2侧相互的距离扩大的状态形成。即,左右的侧壁部27、27如图6所示构成俯视“八”字形状。
此外,如图5所示,两侧部的侧壁部27、27以从下方向着上方相互的距离扩大的状态形成,左右的侧壁部27、27如该图6所示构成后视倒“八”字形状。
左右的侧壁部27、27中,右侧的侧壁部27上形成有当上述的销扣16为电磁式销扣时用于使电缆通过的凹部28,并且在基部26的前部左右与左右的侧壁部27、27的前侧下部之间形成有成型用的开口部29、29。
如此构成的加强件23,其基部26通过点焊接固定于内件3的下边部3E中的销扣用开口部24的周边,其内件侧接合凸缘27a、27a通过点焊接固定于内件3,其外件侧接合凸缘27b、27b接合于外件2。
即,上述的加强件23通过将内件3与外件2连接来构成,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加强件23的侧部一体地具备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将内件3与外件2予以连接的作为连接部件的侧壁部27、27而被构成,并且左右的侧壁部27、27以从左右两侧部覆盖上述的销扣16(参照图4)的状态设置。
另外,如图2、图3所示,在上述的中间边部3D的车宽方向中间位置的下部形成有在车宽方向上相互离开的一体地弯折形成的多个接合部,这些接合部30、31、32向后方亦即向外件2侧延伸且与该外件2接合。
上述多个接合部30、31、32沿车宽方向呈大致直线状设置。
另外,上述各接合部30、31、32分别具有大致水平部和一体地弯折形成于该大致水平部的后端上的弯折部,大致水平部上一体地形成有肋30a、31a、32a,以提高接合部30、31、32自身的刚性。
此外,如图2、图3所示,在上述的倾斜部3G、3G的长度方向中间的上部(即,靠开口部19的位置)上,一体地弯折形成有左右一对的接合部33、34,这些接合部33、34向后方亦即向外件2侧延伸且与该外件2接合。
上述一对接合部33、34沿车宽方向呈大致直线状设置。
本实施例中,上述一对接合部33、34分别具有向后方延伸的延长部和一体地弯折形成于该延长部的远端(后端)上的弯折部,延长部上一体地形成有肋33a、34a,以提高接合部33、34自身的刚性。
同样地,在上述的连接部3H上也形成有肋3a,以提高该连接部3H自身的刚性。
设置在倾斜部3G上的一对接合部33、34以及设置在中间边部3D上的多个接合部30、31、32中的中央的接合部31,如图11、图4所示,通过点焊接而与外件2接合,在该外件2的车外侧设置有作为外装件的一例的装饰件35。
设置在中间边部3D上的多个接合部30、31、32中的两侧的接合部30、32,利用接合剂36(为方便图示,以“○”来表示),接合于外件2。
另外,设置在下边部3E上的加强件23的两侧部的侧壁部27、27中的外件侧接合部27b、27b,设置在与设于该外件2的车外侧的作为外装件的车牌照37(参照图1)对应的位置,其上部的接合点c、d通过点焊接与外件2接合,其下部利用接合剂36(为方便图示,以“○”来表示),接合于外件2。
另外,图中的符号38表示设于背门1的行李室4侧的门装饰件。此外,图中的箭头F表示车辆前方,箭头R表示车辆后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
如上所述,图1至图11所示的实施例的车辆的背门结构是背门1具备内件3和外件2并且在背门1的下边部3E的车宽方向中间部上安装有销扣16的车辆的背门结构,其中,在上述背门1的下边部3E的销扣安装部上设有销扣用开口部24,并且设有将该销扣用开口部24的周边予以加强的加强件23(所谓的销扣增强件),该加强件23的车宽方向侧部上设有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将上述内件3和上述外件2予以连接的侧壁部27(参照图3、图4、图10)。
根据该结构,通过该侧壁部27能够确保刚性,抑制振动及噪音。
另外,上述侧壁部27隔着上述销扣用开口部24而设于加强件23的两侧部(参照图3)。
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更高的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及噪音。
另外,上述两侧部上的侧壁部27、27的内件侧接合凸缘27a(参照前侧的接合凸缘)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折形成,上述两侧部上的侧壁部27、27的外件侧接合凸缘27b(参照后侧的接合凸缘)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折形成(参照图3)。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一对侧壁部27、27在车宽方向较窄的范围上牢固地结合于内件3,而且能够将该一对侧壁部27、27在车宽方向较宽的范围上大范围地牢固地结合于外件2。
另外,上述两侧部上的侧壁部27、27越靠近外件2侧相互的距离越大(参照图6)。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侧壁部27、27在较宽的范围上大范围地结合于外件2。
另外,上述两侧部上的侧壁部27、27越往上方相互的距离越大(参照图5)。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左右一对侧壁部27、27在较宽的范围上大范围地结合于外件2上尽量上方的部位。
另外,上述两侧部上的侧壁部27、27的外件侧接合部27b、27b设置在与设于该外件2的车外侧的外装件(参照车牌照37)对应的位置上,并通过焊接与上述外件2接合(参照图1、图2)。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外件侧接合部27b、27b与外件2在由焊接来确保刚性的状态下接合,而且能够由外装件(参照车牌照37)覆盖焊接痕迹,因此,能够防止外观恶化。即,能够兼顾确保刚性和防止外观恶化。
另外,上述内件3包括:构成窗用开口部18的上边的上边部3A;从该上边部3A的左右向下方延伸的上部侧边部3B;与该上部侧边部3B的下端连接的下半部3C;其中,上述下半部3C包括:在背门1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构成窗用开口部18的下边的中间边部3D;构成背门1的下边的下边部3E;形成在上述中间边部3D与上述下边部3E之间的开口部19;设于该开口部19左右的下部侧边部3F;以向车宽方向倾斜的状态将上述中间边部3D与上述下部侧边部3F的接合部近旁、与上述下边部3E予以结合的倾斜部3G(参照图2、图3)。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内件3的下半部3C设置大的开口部19,能够实现背门1的轻型化,并且通过上述倾斜部3G与销扣安装部处的加强件23,能够确保刚性,抑制振动以及噪音。
亦即,能够兼顾背门1的轻型化和基于刚性的确保而实现的振动和噪音的抑制。
另外,在上述中间边部3D上的车宽方向中间位置设有向外件2侧延伸并与该外件2接合的接合部30、31、32(参照图3)。
根据该结构,由于上述接合部30、31、32将内件3的中间边部3D和外件2予以接合,因此,能够确保中间边部3D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音。
另外,上述倾斜部3G上设有向外件2侧延伸并与该外件2接合的接合部33、34(参照图3)。
根据该结构,由于上述的接合部33、34将内件3的倾斜部3G和外件2予以接合,因此,能够确保倾斜部3G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音。
此外,上述接合部(本实施例中,为各接合部30、31、32,以及各接合部33、34)沿车宽方向设置在大致直线上(参照图2)。
根据该结构,通过沿车宽方向设置在大致直线上的上述的接合部31、32、33以及接合部33、34,外件2与中间边部3D被接合,而且外件2与倾斜部3G被接合,因此,能够有效地确保刚性。
另外,上述接合部33、31、34通过焊接与外件2接合,该外件2的车外侧设有外装件(参照装饰件35)(参照图4、图11)。
根据该结构,由于接合部33、31、34与外件2由焊接来接合,因此,通过该焊接能够确保刚性,并且通过设置在外件2的车外侧的外装件(参照装饰件35)能够覆盖焊接痕迹等,因此能够防止外观恶化。
此外,还设有将上述倾斜部3G的中间部与上述下部侧边部3F或与上述下边部3E予以连接的连接部3H(参照图2、图3)。
根据该结构,利用连结部3H将倾斜部3G与下部侧边部3F或与下边部3E予以连接,能够确保倾斜部3G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振动以及噪音。该结构之外也可采用连结部3H连接于倾斜部3G与下部侧边部3F以及下边部3E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确保倾斜部3G的刚性,进一步抑制振动以及噪音。
图12是表示加强件(所谓的销扣增强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5至图9所示的前面的实施例中,加强件23其基部26与左右的侧壁部27、27一体形成,但图12所示的该实施例中,基部26与左右的侧壁部27、27分别个别地形成,通过将这些部件组合而构成加强件123。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基部26及侧壁部27的成型性,获得尺寸精度高的加强件123。
另外,图12所示的该实施例中,有关其他的结构、作用及效果与前面的实施例基本相同,因此,在图12中对与前面的图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Claims (12)

1.一种车辆的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
包括内件和外件的背门;
安装在所述背门的下边部的车宽方向中间部上的销扣;
设于所述背门的下边部的销扣安装部上的销扣用开口部;
加强所述销扣用开口部的周边的加强件;其中,
在所述加强件的车宽方向侧部设有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将所述内件和所述外件予以连接的侧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隔着所述销扣用开口部而设于所述加强件的两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的内件侧接合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折形成,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的外件侧接合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弯折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越靠近外件侧相互的距离越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越往上方相互的距离越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侧部上的所述侧壁部的所述外件侧接合部设置在与设于所述外件的车外侧的外装件对应的位置上,并通过焊接与所述外件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件包括:
构成窗用开口部的上边的上边部;
从所述上边部的左右向下方延伸的上部侧边部;
与所述上部侧边部的下端连接的下半部;其中,
所述下半部包括:
在所述背门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构成所述窗用开口部的下边的中间边部;
构成所述背门的下边的所述下边部;
形成在所述中间边部与所述下边部之间的开口部;
设于所述开口部左右的下部侧边部;
以向车宽方向倾斜的状态将所述中间边部与所述下部侧边部的接合部近旁、与所述下边部予以结合的倾斜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边部上的车宽方向中间位置设有向外件侧延伸并与该外件接合的接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部上设有向外件侧延伸并与该外件接合的接合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的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沿车宽方向设置在大致直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的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通过焊接与所述外件接合,所述外件的车外侧设有外装件。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将所述倾斜部的中间部与所述下部侧边部予以连接或者将所述倾斜部的中间部与所述下边部予以连接的连接部。
CN201110009967.2A 2010-01-25 2011-01-05 车辆的背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3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3000 2010-01-25
JP2010013000A JP5515778B2 (ja) 2010-01-25 2010-01-25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3852A true CN102133852A (zh) 2011-07-27
CN102133852B CN102133852B (zh) 2015-04-22

Family

ID=44293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996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3852B (zh) 2010-01-25 2011-01-05 车辆的背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79719A1 (zh)
JP (1) JP5515778B2 (zh)
CN (1) CN102133852B (zh)
DE (1) DE102011008711B4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3107A (zh) * 2011-10-11 2013-04-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特别是轿车
CN105539097A (zh) * 2014-10-23 2016-05-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带尾门的车身构造
CN107107718A (zh) * 2014-12-22 2017-08-29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行李舱门的防嗡鸣声装置
CN107487163A (zh) * 2016-10-28 2017-12-1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尾门内板、尾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4834545A (zh) * 2021-02-01 2022-08-02 森六汽车配件株式会社 振动焊接成形品、振动焊接装置以及振动焊接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9142B2 (ja) * 2008-12-22 2013-02-20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の補強構造
JP5912542B2 (ja) * 2012-01-10 2016-04-27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のパネル構造
JP5826736B2 (ja) * 2012-11-21 2015-12-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用ドアの補強構造
JP2014151816A (ja) * 2013-02-12 2014-08-25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補強構造
JP6139316B2 (ja) * 2013-07-24 2017-05-31 株式会社Subaru リヤゲートの補剛構造
JP6166673B2 (ja) * 2014-02-27 2017-07-19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
US9315091B1 (en) 2014-11-05 2016-04-19 Honda Motor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 vehicle body garnish
JP6323417B2 (ja) * 2015-09-04 2018-05-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構造
US10344939B2 (en) * 2017-01-09 2019-07-0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lighting assembly
JP6966316B2 (ja) * 2017-12-21 2021-11-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樹脂バックドア
JP6974190B2 (ja) * 2018-01-17 2021-12-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樹脂バックドア
JP7054476B2 (ja) * 2018-06-01 2022-04-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JP7210976B2 (ja) * 2018-09-28 2023-01-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DE102018220956B4 (de) * 2018-12-04 2022-07-28 Audi Ag Kraftfahrzeug mit mehrschichtigem Befestigungsflanschabschnitt für ein Heckklappenscharnier
FR3090503B1 (fr) * 2018-12-20 2021-04-16 Plastic Omnium Cie Élément d’interfaçage d’une zone serrure d’un ouvra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KR102227136B1 (ko) * 2019-10-28 2021-03-12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차량용 테일게이트의 이너패널구조
JP7421167B2 (ja) 2020-03-31 2024-01-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JP7392921B2 (ja) 2021-09-28 2023-12-0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構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8884A (zh) * 2001-03-13 2003-11-26 菊池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298329A (ja) * 2005-04-25 2006-11-02 Nissan Motor Co Ltd バックドア構造
US7306279B2 (en) * 2005-12-28 2007-12-1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rear do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JP2008149893A (ja) * 2006-12-18 2008-07-03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構造
JP2009023480A (ja) * 2007-07-19 2009-02-05 Mazda Motor Corp バックドアのラッチ取付部補強構造
US7618083B2 (en) * 2006-08-02 2009-11-17 Honda Motor Co., Ltd. Rear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1049A (ja) * 1993-01-19 1994-08-02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の補強構造
FR2763898B1 (fr) * 1997-06-02 1999-07-16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Ouvrant arrie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e platine de support d'accessoires
US5920159A (en) * 1997-10-09 1999-07-06 Ut Automotive Dearborn, Inc. Multi-functional apparatus employing a flexible drive element for selectively actuating multiple output systems
KR100343570B1 (ko) * 1999-11-17 2002-07-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테일게이트 구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DE10143643A1 (de) * 2001-09-05 2003-04-03 Wagon Automotive Gmbh Kraftfahrzeug-Heckklappe
US6860537B2 (en) * 2001-12-05 2005-03-01 Alcoa Inc. Door for a motor vehicle
CA2535234A1 (en) * 2005-02-28 2006-08-28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Inc. Exterior equipment module
JP4202360B2 (ja) * 2005-12-28 2008-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構造
EP1813454B1 (en) * 2006-01-26 2012-04-18 Honda Motor Co., Ltd. Hatchback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s
JP4769229B2 (ja) * 2007-06-12 2011-09-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ルゲート構造
US7681940B2 (en) * 2007-08-13 2010-03-23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Rear doo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JP4712854B2 (ja) * 2008-10-23 2011-06-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後部ドア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8884A (zh) * 2001-03-13 2003-11-26 菊池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298329A (ja) * 2005-04-25 2006-11-02 Nissan Motor Co Ltd バックドア構造
US7306279B2 (en) * 2005-12-28 2007-12-1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rear do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US7618083B2 (en) * 2006-08-02 2009-11-17 Honda Motor Co., Ltd. Rear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2008149893A (ja) * 2006-12-18 2008-07-03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構造
JP2009023480A (ja) * 2007-07-19 2009-02-05 Mazda Motor Corp バックドアのラッチ取付部補強構造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3107A (zh) * 2011-10-11 2013-04-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特别是轿车
CN103043107B (zh) * 2011-10-11 2017-09-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特别是轿车
CN105539097A (zh) * 2014-10-23 2016-05-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带尾门的车身构造
CN107107718A (zh) * 2014-12-22 2017-08-29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行李舱门的防嗡鸣声装置
CN107107718B (zh) * 2014-12-22 2020-01-03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行李舱门的防嗡鸣声装置
CN107487163A (zh) * 2016-10-28 2017-12-1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尾门内板、尾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4834545A (zh) * 2021-02-01 2022-08-02 森六汽车配件株式会社 振动焊接成形品、振动焊接装置以及振动焊接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CN114834545B (zh) * 2021-02-01 2024-03-26 森六汽车配件株式会社 振动焊接成形品、振动焊接装置以及振动焊接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008711A1 (de) 2011-09-01
DE102011008711B4 (de) 2017-09-21
CN102133852B (zh) 2015-04-22
US20110179719A1 (en) 2011-07-28
JP5515778B2 (ja) 2014-06-11
JP2011148463A (ja) 2011-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3852A (zh) 车辆的背门结构
EP2221238B1 (en) A side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CN105292268A (zh) 带天窗汽车的上部车体构造
JP7070068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09305225B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US1100804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1204969B (zh) 车辆的主体结构
JP2019031231A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US20190176588A1 (en) Door for vehicle
JP6950124B2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インナパネル
JP6237669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US10946730B2 (en) Door for vehicle
JP2011148464A (ja)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JP2009023573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US20210171117A1 (en) Vehicle rear structure with reinforced back frame
JP4781837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6585689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6669709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2020040486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15127165A (ja) テールゲート付き車体構造
JP6696877B2 (ja) 開閉式ルーフ付き自動車のシール構造
US20230040270A1 (en) Vehicular side structure
KR20230139222A (ko) 차량 리어구조
KR20190070539A (ko) 차량용 도어
CN112428794A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