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3352C - 再制造处理卡盒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再制造处理卡盒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3352C
CN1213352C CNB021184828A CN02118482A CN1213352C CN 1213352 C CN1213352 C CN 1213352C CN B021184828 A CNB021184828 A CN B021184828A CN 02118482 A CN02118482 A CN 02118482A CN 1213352 C CN1213352 C CN 121335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frame
drum
end cap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184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5763A (zh
Inventor
宫部滋夫
松崎祐臣
铃木阳
茶谷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385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5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33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33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987Remanufacturing, i.e. reusing or recycling parts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制造处理卡盒的简单方法。处理卡盒沿一固定部分被研磨;将第二末端盖从鼓框架卸除;也将第一末端盖从另一纵向末端卸除。然后,将鼓框架从与显影剂存储框架相连接的显影框架卸除。然后,感光鼓、充电辊、清洁片、显影辊被卸除并检查,如必要对其进行清洗和更换。

Description

再制造处理卡盒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制造处理卡盒的方法。此处的处理卡盒,指的是一种这样的卡盒:它总体上来说至少包括一个显影装置及一个电照相感光构件,且它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照相成象设备主组件中。
背景技术
电照相成象设备包括电照相复印机、电照相打印机(例如LED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以及类似器具)、电照相传真机、电照相文字处理器,以及类似器具。
在电照相成象设备中,长期使用一种处理卡盒系统。根据这种系统,电照相感光构件,以及单个或多个处理装置,该装置作用于电照相感光构件,都被集合为一个卡盒形式,可拆卸地活动安装在成象设备主组件中。这个系统能使用户他/她自己不依赖于维修人员而维护成象设备,非常好地改进了成象设备的可操作性。因此,处理卡盒系统在成象设备行业中被广泛采用。
如上所述的处理卡盒,使用盒中装有的显影剂(墨粉)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象。所以,其中的显影剂的量会随着图象形成而逐渐减少,最终达到一个低水平,该水平所形成的图象,在质量上不能令购置了处理卡盒的用户满意。在这一点上说,处理卡盒就失去了其商业价值。
因此,许久以来,人们希望实现一种再制造处理卡盒的简单方法,从而使得由于显影剂损耗而散失了商业价值的处理卡盒能再度上市销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再制造处理卡盒的简单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再制造处理卡盒的方法,因此种卡盒中的显影剂消耗到了低水平使该卡盒的商业价值已经散失,这种水平使得处理卡盒所形成的图象,在质量上不能令购置了处理卡盒的用户满意。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再制造处理卡盒的方法,所述处理卡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照相成象设备主组件上,其中,该处理卡盒包括:一个鼓框架,它支承着电照相感光鼓,且在一个末端上具有驱动力接纳部分以接纳驱动力,当该处理卡盒被安装在电照相成象设备主组件中时,该驱动力使上述电照相感光鼓从电照相成象设备的主组件处转动;一个显影框架,它支承着用于把在该电照相感光鼓形成的静电潜象显影的显影辊;一个显影剂框架,它具有显影剂容纳部分,该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显影剂用于借助所述显影辊使静电潜象显影;一个固定在上述鼓框架的纵向末端上的第一末端盖,上述显影框架与上述显影剂框架都被固定在上述鼓框架及上述显影剂框架的一个末端上;以及固定在上述鼓框架的另一个纵向末端上的第二末端盖,该显影框架与该显影剂框架都被固定在该鼓框架及该显影剂框架的另一个末端上,该第二末端盖包括一个夹子,它便于相对于电照相成象设备主组件安装和拆卸处理卡盒,上述方法包括:
(a)一个第一末端盖卸除步骤,它是把上述第一末端盖与上述鼓框架之间的那个固定部分切除,并切除该第一末端盖与上述显影剂框架之间的那个固定部分,以及在该鼓框架、该显影框架及该显影剂框架的上述另一纵向末端上卸除该第一末端盖;
(b)一个第二末端盖卸除步骤,它是把上述第二末端盖与上述鼓框架之间的那个固定部分切除,并切除该第二末端盖与上述显影剂框架之间的那个固定部分,以及在该鼓框架、该显影框架及该显影剂框架的上述另一纵向末端上卸除该第二末端盖;
(c)一个鼓框架分离步骤,它是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末端盖被卸除后,把配置在该鼓框架的该一个纵向末端中的一个销子从该鼓框架中拉出来,并卸除安装在该鼓框架的一个纵向末端与该显影框架的一个纵向末端之间的一根弹簧,接着就把该鼓框架与该显影框架分离开;
(d)鼓轴承卸除步骤,它是在上述另一末端上,把在上述一个末端处支承着该电照相感光鼓的鼓轴承卸除;
(e)鼓轴卸除步骤,它是在上述另一末端上,把在上述另一末端处支承着该电照相感光鼓的鼓轴卸除;
(f)鼓卸除步骤,它是把该电照相感光鼓的上述一个末端从该鼓框架上卸除,因此而从该鼓框架上卸除该感光鼓;
(g)鼓安装步骤,它是当处理卡盒被安装在电照相成象设备主组件上时,从电照相成象设备主组件处,插入一个新的电照相感光鼓的一个末端,该鼓的一个末端上具有用于接纳驱动力的驱动力接纳部分,该驱动力用来转动该电照相感光鼓,从而使驱动力接纳部分暴露在该鼓框架外面,以及从该鼓框架的外面在另外那个末端处插入鼓轴,因此而把新的电照相感光鼓安装在该鼓框架上;
(h)显影框架连接步骤,它是在该电照相感光鼓被安装在该鼓框架上之后,把所述销子插穿或插入鼓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末端以及该显影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末端,因此而使该鼓框架与该显影框架相连接;
(i)显影剂再填充步骤,它是把显影剂再填充在上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
(j)第一末端盖安装步骤,它是把第一末端盖牢固地安装在该鼓框架、该显影框架及该显影剂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末端上;以及
(k)第二末端盖安装步骤,它是把第二末端盖牢固地安装在该鼓框架、该显影框架及该显影剂框架的所述另一纵向末端上。
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他目的、特性及优点,在考虑到下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推荐实施例的说明时,就会比较清楚了。
附图说明
图1是在与感光鼓的轴线的纵向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处理卡盒的竖直剖视图;
图2是在与电照相感光鼓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上的电照相成象设备的竖直剖视图;
图3是处理卡盒的纵向末端之一的外平面视图;
图4是处理卡盒的另一个纵向末端的外平面视图;
图5是从下方对角地看去的处理卡盒的透视图;
图6是从上方对角地看去的处理卡盒的透视图;
图7是处理卡盒的分解透视图,用以显示该卡盒的部件和结构;
图8是密封构件的透视图,用以显示构成该方法的密封构件;
图9是密封构件的透视图,用以显示密封构件构成方法;
图10的图纸显示墨粉密封件如何密封显影剂保存框架;
图11是墨粉密封件的剖视图;
图12是焊接之前的显影剂保存框架的剖视图;
图13是焊接之后的显影剂保存框架的剖视图;
图14是末端盖以及对应的鼓保持框架及显影剂保存框架的纵向末端的透视图,该图是从处理卡盒的一个纵向末端处看去的,用以显示把末端盖连接上的方法;
图15是从下方对角地看去的处理卡盒的透视图;
图16是图14所示末端盖以及对应的鼓保持框架和显影剂保存框架的纵向末端的透视图,用以显示切除掉末端盖的方法;
图17是处理卡盒另一个纵向末端处的末端盖以及对应的鼓保持框架和显影剂保存框架的纵向末端的透视图,用以显示把末端盖从同一个末端上切除掉的方法;
图18是图17所示末端盖的朝内一侧的透视图;
图19是处在图17同一侧上的侧盖与清洗装置保持框架之间的连接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20是处在图17所示同一侧上的侧盖底部表面上的负载电压接触板的放大平面视图;
图21是处在处理卡盒一个纵向末端上的清洁器及显影器的纵向末端的透视图,用以显示这两个器具如何被彼此分离;
图22是清洁器的分解透视图,用以显示用来拆卸清洁器的方法;
图23是显影器的剖视图,用以显示当拆卸显影器时用来保护连接条的方法;
图24是显影器的竖直透视图,用以显示用来拆卸显影器的方法;
图25是显影器拆卸之前的其一个纵向末端的透视图;
图26是显影器的分解透视图,用以显示用来拆卸显影器的方法;
图27是显影装置及漏斗的透视图,用以显示穿过显影装置的开口而把墨粉填充进显影剂保存框架所用的方法;
图28的透视图,显示通过墨粉入口而填充墨粉所用的方法;
图29的透视图,显示再连接一个末端盖所用的方法;
图30的组装图,显示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再连接一个末端盖所用的方法;
图31(a)、31(b)及31(c)是一不同的间隔件的透视图;
图32是间隔件及其邻接处的透视图,用以显示如何固定间隔件;
图33是处理卡盒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术语“纵向方向”指的是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相垂直且与记录介质被传送的表面相平行的那个方向。当处理卡盒在成象设备主组件中时,感光鼓的纵向方向与“纵向方向”吻合。
(对处理卡盒及设备主组件的说明)
图1的剖视图,显示处在与纵向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处理卡盒,而图2的剖视图则显示与纵向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电照相成象设备。
此实施例中的处理卡盒15,包括清洁器F和显影装置D,它们被彼此连接着。如图1所示,清洁器F包括:鼓保持框架13,在该框架中有一个作为负载装置的充电辊12和一个作为清洗装置的清洗刮片14,被围着电照相感光鼓11(它在下文中被称为感光鼓)而布置,且鼓保持框架也被用作清洗装置保持框架;以及一块鼓闸板27,它连接着鼓保持框架以保护感光鼓11。显影装置D包括一个显影器G,以及一个墨粉存储器H。显影器G包括显影辊18、显影薄片40,以及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它里面布置了显影辊18和显影薄片40。墨粉存储器H,它是一个把墨粉T保存为显影剂的器具,包括了:作为转动构件而搅拌墨粉的搅拌构件60、61及62;其中布置了搅拌构件60、61及62的显影剂保存框架16;以及被焊接在显影剂保存框架16上的墨粉存储凸缘28。处理卡盒15的结构,使得手柄35被夹在墨粉存储凸缘28的顶部上,这样就可以可卸除地在成象设备主组件C中安装或拆卸处理卡盒15,而不会使处理过程承受数量不适当的力了。
该处理卡盒15如图2所示那样被安装在成象设备中,以便用于成象操作,该操作按下述方式进行:用传送辊7,从安装在成象设备主组件C底部部分的存纸盒里,把纸带S传送给感光鼓11的那个部分里,在该部分内有传送工位,传送操作就在该工位中进行。感光鼓11被充电辊12加载,且被曝光装置8按照成象数据选择性地曝光。其结果,就形成静电潜象。曝光装置8的曝光操作,是与纸带S被登录辊对3的传送同步进行的。
同时,墨粉存储器H中的墨粉T被传送给显影器G,从而,墨粉T被显影薄片40在显影辊18的周边表面上形成一个薄层。接着,就对显影辊18施以显影偏压,从而,以反射上述潜象的方式向感光鼓11的周边表面上供应墨粉T。这个墨粉图象被传送到上述纸带S上,这是对传送辊施以偏压9,穿过传送工位而传送的。接着,纸带S被传送给定影装置10,在该装置中,墨粉图象被固定在纸带S上。于是,纸带S就由送纸辊1释放而进入成象设备主组件顶部上的发送部分2中。同时,残余的墨粉,即余留在感光鼓11周边表面上的墨粉T,被清洗刮片14清除,并被收集在残余墨粉箱13c中。
(处理卡盒框架的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1、3、4、5、6和7,来说明处理卡盒的结构。图3是处理卡盒15的一个端壁的外平面图,是从感光鼓11的轴向方向来看的,而图4则是卡盒15的另一个端壁的外平面图。图5和图6是卡盒15的外透视图。图7是卡盒15的分解透视图,用以显示卡盒15的各个部件以及结构。在下文中,就垂直于图2所示平面的或垂直于感光鼓11纵向方向的那个方向而言,从观看者一侧看去的成象设备的背部,均称为背部;而另一侧,即与背部一侧相反的那一侧,都称为前部。另外,驱动力传递出来的那一侧,称为驱动一侧,且与驱动一侧相反的那一侧,则被称为非驱动一侧。
参看图1与图7,卡盒15包括3个器具:清洁器F、显影器G以及墨粉存储器H。清洁器F包括鼓轴承22、鼓轴23、感光鼓11、充电辊12、清洗刮片14,以及鼓保持框架13,在该框架中保持着上面这些部件,且它还构成了残余墨粉箱13c;感光鼓11被转动地由插入了鼓轴23的鼓保持框架13所支承。显影器G包括显影辊18、显影薄片40(在图7中未显示),以及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在该框架中总合地支承了显影辊18和显影薄片40。墨粉存储器H包括显影剂存储部分16a,这个部分包括显影剂存储框架16,以及类似部件。另外,处理卡盒15包括第二与第一末端盖19与20,这些末端盖被固定在鼓保持框架13及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前部和后部末端上,以便总合地支承这3个器具。
参看图22,感光鼓11配置了鼓凸缘32和33,它们被一一对应地连接在感光鼓11的纵向末端上。鼓保持框架13配置了末端板13q和13p,它们分别处在非驱动一侧和驱动一侧。鼓轴23被用小螺栓201牢牢地连接着末端板13q。末端板13p,即驱动一侧的末端板,配置了筒形突出件(图22中未显示),它朝外突出并具有孔13o,鼓轴承22就装配在该孔中。非驱动一侧上的感光鼓11的鼓凸缘32,带有中央孔32a,在该孔中装配了鼓轴23,且驱动一侧的凸缘33的轴颈33b被装配在鼓轴承22中,被转动地支承着。轴颈33b的直径小于孔13o,并且被孔13o的壁支承着。
参看图7,第二末端盖19(非驱动一侧)大得足以覆盖与卡盒纵向方向垂直的整个卡盒15的横截剖面。它构成了卡盒15的一个纵向末端部分,总合地支承着鼓保持框架13及显影剂存储框架16,成了这样的位置关系,即第二末端盖19的孔19a的轴线与被鼓保持框架13所支承的感光鼓11的轴线相吻合。换言之,当第二末端盖19连接着卡盒15的非驱动一侧时,第二末端盖19的位置准确地由鼓轴23所固定;就彼此相对的枢转角度而言,鼓保持框架13与显影剂存储框架16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由第二末端盖19的定位部分19b与末端板13q的定位部分13a所决定的,前一个定位部分在第二末端盖19被连接之后会尽可能远地背离感光鼓11,而后一个定位部分会尽可能远地背离感光鼓11。显影剂存储框架16带有定位部分16a,它从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一个纵向末端壁处朝外突出,并被装配在第二末端盖19的定位部分19a中,以便使得鼓保持框架13及显影剂存储框架16准确地定位。另一侧上的第一末端盖20准确地使鼓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存储框架16相对定位,这是使卡盒15的另一侧,以相同于第二末端盖19被连接在卡盒15的非驱动一侧上的方式而被连接来达到的。顺便提及,鼓轴23也起到了使卡盒15相对于成象设备主组件C而定位的作用。
鼓闸板27(在图7中未显示)保护着感光鼓11;它防止用户的手接触到通过卡盒15传送开口而暴露出来的那个部分,通过该开口传送辊9就与感光鼓11反对着,且鼓闸板还防止周围的光线投射到感光鼓11上。当卡盒被移动到成象设备主组件C中的预定位置上时,鼓闸板27就被鼓闸板开启/关闭机构(未显示)缩回。鼓闸板27配有一个闸板接头31,它连接着长边缘部分27a,或连接着闸板27的一个长边缘。闸板接头31在长边缘部分27a的每个纵向末端处弯曲,使得每个弯曲部分都顺着对应的末端盖19或20的表面走。闸板接头31的每个弯曲部分的末端部分,都朝着对应的末端盖19或20弯曲,配合在对应末端盖19或20的孔当中。可枢转地连接着长边缘部分27a的盖子部分27b,大得足以覆盖传送开口13n,感光鼓11通过这个开口从卡盒15中暴露出来。传送开口13n是鼓保持框架13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之间的一个狭窄的矩形孔,它顺着感光鼓11的纵向方向延伸。闸板接头31和盖子部分27b,被单个或多个未显示的弹簧,顺着使鼓闸板27覆盖传送开口13n的那个方向,持续压迫。
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与显影剂存储框架16之间的底部结合处,以及它们的邻接处,被盖子74覆盖着,该盖子阻止连接带21直接与用户接触,关于该连接带还会在下文中说明。盖子74由显影剂存储框架16及鼓保持框架13支承着,并防止它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相接触。
下面,参照图1与图7,来说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的定位。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由鼓保持框架13支承得使感光鼓11及显影辊18的轴线,以摆动方式围着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的轴线而转动,却使感光鼓11与显影辊18彼此保持接触。换言之,支承着显影辊18的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被鼓保持框架13的驱动一侧支承着,从而就可使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能以摆动方式围着孔17a的轴线转动,而鼓保持框架13及显影剂存储框架16却被彼此固定得不能彼此相对移动,如上文所述那样。所以,就使得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可以相对于显影剂存储框架16而移动。
牢牢地固定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的非驱动一侧上的,是显影辊轴承56,该轴承带有突出部56e,该轴承的轴线与显影辊18的轴线相吻合。突出部56e被持续地压向感光鼓11的轴线。在第二末端盖19中插入了一条槽19e(在此实施例中该槽是一个长长的孔,它介于感光鼓11的轴线所落靠的那些长边缘之间),该槽能被朝着感光鼓11的轴线移动。在槽19e中,放置了一根显影装置压簧,压迫着突出部56e。显影装置压簧是一根弹簧,它用于把一个间隔环18b压在感光鼓11的成象范围之外的那部分周边表面上,该弹簧的半径,比显影辊18的半径约大300μm,且该弹簧被围着显影辊18的每个纵向末端部分而装配。
槽19e还起着调节显影辊18的移动方向的作用。当驱动力传递给卡盒15时,连接着感光鼓11的一个纵向末端的鼓齿轮33c(见图22),与鼓齿轮33c在同一侧上而与感光鼓11的纵向末端连接着的齿轮54,就彼此啮合,且驱动力使鼓保持框架13和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顺着使那两个齿轮彼此啮合得更深的方向,围着孔17a的轴线而转动;驱动力并不顺着使感光鼓11和显影辊18彼此分离的那个方向而作用。此外,显影辊18被显影装置保持框架的压簧(未显示)持续地朝着感光鼓11压迫。采用这种结构布局,就会使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与鼓保持框架13之间保持预定量的间隙。
在此实施例中,器具G与H之间的间隙是被密封构件密封着的,该密封构件形如风箱,它是以下述方式由连接带21形成的:连接带21被折叠为两个区段,这些区段被一一对应地粘贴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和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上,并插入连接板24。此实施例中连接板24的厚度不大于1毫米。然而,只要所选用的某种材料不会制作出挠性不足的风箱,连接板的厚度就可以大于1毫米。
接着参看图14,由于融化了的树脂,从末端盖19的门19h流入到通道中,该通道在末端盖19的朝内边缘19k处,与分别由鼓保持框架的13的朝外边缘13k及16k和显影剂存储框架16以及盖子74(图14中未显示)的朝外边缘74k(见图7)构成的结合部之间形成,于是,就让鼓保持框架13、显影剂存储框架16、盖子74以及末端盖19结合起来了。末端盖20就像末端盖19那样也被与框架13和16以及盖子74结合起来,于是就配齐了卡盒15。
图19显示了末端盖与鼓保持框架之间结合处一部分的例子,末端盖与鼓保持框架彼此被跨过该连接处而焊接起来。鼓保持框架13带有凸缘13s,该凸缘在内表面上,靠近朝外的边缘13k。凸缘13s带有后备肋13r。末端盖20带有凸缘20k,它处于外表面上,靠近朝外的边缘20m。凸缘20k被定位得使鼓保持框架13与末端盖20连接后,在凸缘20k与朝内的边缘13k之间会有一个间隙(结合部20i)。这个间隙即结合部20i,顺着垂直于图19所示平面的那个方向延伸。在凸缘20k与边缘20m之间的那部分末端盖20,被后备肋13r所支持。融化了的树脂Z流入被边缘13k和20m以及凸缘13s和20k所形成的空间里,接着又凝固了。
如上所述,末端盖19与鼓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结合体之间的连接处,以及末端盖20与鼓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结合体之间的连接处,都是按上述结构配置的。然而,该结构并不推广到所有的结合处:每个结合处都配置了预定数量的上述结构,这些结构分布到整个结合处,但以适当的间隔为条件。
下面参看图8与图9,大致说明一种从连接带21中形成袋状密封构件的方法。参看图8,连接带21带有孔21a与21b,这些孔的尺寸,分别与连接板24和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的孔24b和17o的尺寸大致相同,或大一些。
连接带21由孔的边缘部分21c和21e(阴影部分,下文中称为连接部分),连接在连接板24和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上。
在此实施例中,连接带21被以热焊接方法,例如热密封方法或者脉冲密封法,连接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和连接板24上。然而,超声焊接法、粘贴法、胶带法,以及类似方法,都可以采用。
当连接带21被连接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和连接板24上之后,它就被顺着如图9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折叠,从而使孔21a与21b直角地彼此面对。接着,被折叠成的连接带21的两个区段,被边缘部分(阴影部分)而彼此连接,形成一个风箱状(袋状)的构件。用于使上述连接带21的两个区段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热密封法,例如超声焊接法、粘贴法、胶带法,以及类似方法。
接着,把连接板24连接在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上,留下一些部分不加以焊接或不粘贴,以便提供一个间隙供墨粉密封件63能够通过。
在此实施例中,连接板24跨过图7所示那个部分24a而被焊接或粘贴,但不是跨过被墨粉密封构件95(见图7)把墨粉密封件63朝下压得跨过的那个部分。墨粉密封件63被沿着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显影剂分发孔16d的整个边缘而粘贴在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上,且在末端盖19一侧处被折叠回来,然后再被折叠回到末端盖20一侧,并朝外延伸而穿过密封构件95与显影剂存储框架16之间的间隙。
换言之,上述结构布置的条件是,由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的互相面对的表面之间的连接带21而形成的袋状风箱的放置,使阻力最小,该阻力是由于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的互相面对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而发生的。另外,连接板24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之间的连接带21的放置,就可以使连接板24以覆盖墨粉密封件63的方式而连接。具备了这种布置条件,墨粉密封构件95就能被放置在那个让墨粉密封件63穿过的间隙里了,以防止墨粉泄露。
配置了连接板24,比起必须没有连接板24在场的情况,即比起当连接板24不得不被直接粘贴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与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互相面对的表面上的情况来,就使得把连接带21焊接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与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互相面对的表面所必须的焊接台(welding table)的构形,更为简单了。另外,配置了连接板24,就可以把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连接板24以及连接带21组装成一个单位,该单位能被容易地连接在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上。如上述结构的器具G与H,被结合为显影装置D。
参看图26,显影辊18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之间的间隙,被一对磁密封件50、显影薄片40的橡胶薄片40b以及阻止吹出带5所密封。磁密封件50所密封的范围,与显影辊18的纵向末端部分一一对应,而显影薄片40的橡胶薄片40b与阻止吹出带5,则由于它们被放置得与生成光接触压力的显影辊18的周边表面相接触,因而它们所密封的范围,与纵向末端部分之间的那个部分的显影辊18对应,如图25所示那样。在显影薄片40的金属板40a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之间,如图6所示配置了一个弹性密封件41。弹性密封件41的每个纵向末端都带有一个部分41a,该部分朝下延伸并与磁密封件51的横向表面相接触。阻止吹出带5被粘贴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的颚状部分17b上。
具备了上述结构布置,当墨粉密封件63敞开以后把卡盒15在设备主组件C中安装或卸装时,墨粉就不会从显影装置D中泄露。
(在设备主组件中安装与卸装卡盒)
图2是成象设备的剖视图,该图中所示的卡盒处于备用成象状态。为了把卡盒15卸装成图2所示状态,就要转动位于设备主组件C的前部壁上的一根杠杆(未显示)。当该杠杆被转动时,臂4就顺着箭头(I)所指方向转动。结果,从图纸上看去的卡盒15的左侧,就被臂4的一个部分(未显示)抬升。当卡盒15的左侧抬升时,卡盒15就转动,同时,在围着停靠在设备主组件C的导轨111上的导向部分19g和20g(见图6与图5)抬升时,它与设备主组件C的导轨112对齐。在此状态下,卡盒15就会顺着与图1所示平面相垂直的方向而被朝着设备主组件C的前部一侧拉动。当卡盒15被拉动时,导向部分19f和20f转移到导轨112上,且卡盒15就与臂4的卡盒压迫部分4a脱离。于是,卡盒15就被笔直地拉出到设备主组件C之外。
把卡盒15安装在设备主组件C中的程序,被逆反就变成上述卸装程序了。换言之,卡盒要被插入设备主组件C中,使导向部分20f和20g顺着垂直于图1所示平面的那个方向,与导轨112和111对齐。当卡盒被朝内插入设备主组件C时,卡盒15的左上部分在与导轨112脱离之前就被臂4所抓获。于是,当卡盒15被进一步推入设备主组件C时,导向部分20f就与导轨112脱离。当导向部分20f与导轨112脱离时,导向部分19f则与导轨112的缺失部分(未显示)对齐,而导向部分19g则停靠在导轨111上。接着,臂4的锁(未显示)被脱离开,且处在设备主组件C的前部一侧上的上述杠杆(未显示)要被转动,以便顺着与箭头(I)所指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臂4。臂4的转动,得到卡盒15自身重量的协助。当臂4转动时,导向部分19f向下移动而穿过导轨112的上述缺失部分(未显示)。
当卡盒15接近卡盒能成象的那个位置时,朝外突出在末端盖19之外的鼓轴23(见图3与图5),穿过末端盖19的上述孔19a,如图3所示,配合在设备主组件C的鼓轴定位凹陷部(未显示)中,因而被准确定位(处在第一末端盖20一侧上的鼓轴承22朝外突出而穿过末端盖20的孔20a[见图4与图5])。结果,感光鼓11就被相对于设备主组件C而准确定位,因为感光鼓11、鼓轴承22以及鼓轴23这三者的轴线是吻合的。在这个点上,设备主组件C的前部盖子(未显示)是要被关闭的。当前部盖子被关闭时,由于前部盖子(未显示)的移动,与设备主组件C的机械动力源相连接的驱动轴(未显示)也被朝前移动,这就使位于驱动轴末端处的驱动力传递部分与鼓凸缘33(见图22)的驱动力接纳部分相配合,而凸缘是被牢牢地固定在感光鼓11的纵向末端部分上的。其结果,就可以驱动卡盒15了。
具备了上述结构布置,即使是处理卡盒(15),它由于有大量墨粉T在显影剂存储部分16中而沉重,也能在设备主组件C中顺畅地安装或卸装了。顺便提及,卡盒15顶部表面上除了带有手柄35之外,还带有手柄19p(见图6)。手柄19p连接在第二末端盖19上,处于就卡盒15安装或卸装的那个方向上的前部一侧。配置了另一个手柄19p,就更容易携带卡盒15了,且也便于在开始安装卡盒15或结束卸装卡盒15时操纵卡盒15。
(墨粉存储器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10、11、12及13,来说明墨粉存储器H。该器具H包括显影剂存储框架16、墨粉存储凸缘28,以及搅拌构件60、61和62。参看图1与图13,显影剂存储框架16配有显影剂分发孔16d,墨粉就是通过该孔而送出给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的。孔16d被密封件63覆盖,该密封件是沿着孔16d的周围边缘(见图10)而热焊在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上的。当新的卡盒(15)首次使用时,密封件63就被打开。标号51就代表被焊接了的部分(阴影部分)。
在此实施例中的墨粉密封件63,为层叠状结构的,它具有:
一个12μm厚的聚酯层(强度保持层:图11中的63i);
一个7μm厚的铝箔层(激光束阻挡层:图11中的63i);
一个50μm厚的聚酯层(撕开导向层:图11中的63k);以及
一个50μm厚的密封剂层(粘合剂层:图11中的63l),它排列在顶层。
密封件63的撕开线63e经受了激光切割处理,用以沿着撕开线63e在撕开导向层中形成间隙,而密封件63是沿着撕开线被撕开的。
图11是密封件63的剖视图。密封件63具有一个由激光形成的间隙63h。配置阻挡激光束的铝箔层,是为了防止顶部的聚酯层即强度保持层63i被激光束损伤,这样就确保了令人满意的密封效果。配置铝箔层,还使得密封件63被拉开时,应力集中在间隙63h上,这就保证了密封件63被沿着撕开线63e而撕开。
参看图13,在显影剂存储框架16之内,配置了搅拌构件60、61和62,它们在搅拌墨粉T的同时,通过墨粉分发孔16d而把墨粉T发送给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参看图12,搅拌构件60、61和62包括:轴60c、61c和62c;搅拌刃片60a、61a和62a;刃片支架60d、61d和62d,搅拌刃片60a、61a和62a就借助于这些支架而分别被支撑在轴60c、61c和62c上。在此实施例中,刃片60a是由50μm厚的PPS带形成的,且刃片61a和62a则是由大约100μm厚的PPS带形成。搅拌构件60、61和62全都顺着同一个方向(图12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搅拌构件60即最靠近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的那个搅拌构件,以大约20rpm(转/分钟)的速度转动,而其他两个搅拌构件61和62则以5rpm的速度转动。
还是参看图12,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6的底壁构形,使得它的剖面看起来犹如是被连接了三个半圆即16l、16m和16n而形成的,这些半圆的中央,分别与轴60c、61c和62c的轴线重合。当刃片笔直时,从轴60c、61c和62c的轴线到刃片60a、61a和62a的锋刃之间的距离,分别大于半圆部分16l、16m和16n的半径,这样就可以使刃片60a、61a和62a搅拌墨粉T,同时又刮擦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底壁。所以,即使由于墨粉分发而在墨粉T的残余数量少了之后,刃片也能把墨粉T从底壁上刮擦下来,并发送给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这样就减少了未能使用的墨粉的数量,即未被分发并残留在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中的墨粉的数量。在此实施例中,刃片60a、61a和62a假设分别侵入底壁的半圆部分入16l、16m和16n之距离,为2至4毫米。
还是参看图12,在显影剂存储框架16之内,配置了一个桥状肋6f,它从壁16h的内表面,该内表面供上述连接板24连接得覆盖孔16d,延伸到就卡盒15的安装方向而言的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后部壁16g处。肋16f的底部边缘,其构形使得它不会干扰把搅拌构件60安装在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中,且肋16f的顶部边缘,其构形使得它不会干扰墨粉存储凸缘28。
凸缘28带有绝缘肋28a和28b,它们顺着卡盒的纵向方向延伸。就垂直于卡盒15的纵向方向的那个方向而言,绝缘肋28a和28b的位置,实际上与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底壁上的半圆部分16l和16m之间的连接处16o的位置重合,以及与半圆部分16m和16n之间的连接处16p的位置重合。为了使肋28a和28b不干扰显影剂存储框架16之内的肋16f,肋28a和28b的中央部分28c和28d已经被切割掉了(见图7)。
当把搅拌构件60、61和62安装在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中之后,肋28与显影剂存储框架16就被用超声焊接法或振动焊接法彼此焊接起来,于是完成了墨粉存储器H的加工。留在肋28a和28b与突出的连接处16o和16p之间的间隙16q和16r,是发送墨粉T所必须的间隙。在此实施例中,该间隙大致为10至16毫米宽(见图13)。
当如上所述组装了器具H之后,就通过墨粉入口16s往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中填充墨粉T,且用墨粉帽盖96来密封该框架。其结果,器具H的显影剂存储部分16A就填充满了墨粉T。
(与本发明相一致的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下面,参看图15至19,来对检修此实施例中的卡盒15加以说明。
(卸除鼓闸板的过程)
首先参看图15,鼓闸板27被卸除。更具体地说,首先必须卸除抗扭盘簧(未显示)。抗扭盘簧是围着末端盖20的中央轴20h而装配的,这样,闸板27就转动地被支承。抗扭盘簧已经被扭绞得使闸板27顺着覆盖感光鼓11(在图15中未显示)的方向持续受压。接着,为了从闸板轴支承部分(鼓保持框架的未显示部分)中拔出闸板轴31,该轴支承着闸板27,必须使轴31顺着箭头(I)所指方向即顺着闸板轴31展开的方向,使其弯曲,以抵抗其弹性。接着,把轴31拉出支承部分。闸板27被转动地连接着轴31;而闸板27的盖子部分27b,则以长边缘部分27a转动地连接着轴31。所以,当轴31被卸除时,整个闸板27就与鼓保持框架13脱离了。另外,轴31是由一件有弹性的金属线形成的。所以,即使在它变形到某种程度以便卸除之后,它也能被再度使用。闸板27、抗扭盘簧(未显示)以及类似构件,都被清洗和检查。在这些部件中,被确定可以再利用的就被再度使用。
(卸除末端盖的过程)
接着,就从卡盒15的纵向末端上卸除末端盖19和20。图16显示了把第二末端盖19分离开的方法。
首先,把卡盒15固定在铣床的卡盘(未显示)上。接着,把铣刀200定位得切入一个已焊接部分19i里,该部分位于末端盖19的朝内边缘与鼓保持框架13的朝外边缘之间的接缝处,或位于末端盖19的朝内边缘与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朝外边缘之间的接缝处,且使铣刀沿着末端盖19的朝内边缘移动,切穿已焊接部分19i。结果,末端盖19就从鼓保持框架13及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上卸下来了。图19显示了位于末端盖20与鼓保持框架13之间那条接缝处的一个已焊接部分19i。由于末端盖19与鼓保持框架13之间那条接缝处的已焊接部分19i,与末端盖20与鼓保持框架13之间那条接缝处的已焊接部分(没有电极)相同,末端盖19与鼓保持框架13之间那条接缝处的已焊接部分19i,也就参照附图19和20来加以说明。已焊接部分19i包括:鼓保持框架13的朝外边缘、末端盖9的凸缘20k末梢处的朝内表面、已凝固的树脂,以及末端盖19的朝内边缘20m。后备肋13r并不需要切除,但也可以切除掉。在此实施例中,用铣刀来切割,但也可以用超声刀具、加热了的刀刃、转动的刀刃而不是铣刀,或者类似刀具,作为卸除末端盖19和20的工具。接着,把末端盖19从卡盒15的主组件上卸下来。至于选择铣床来切除已焊接部分19i,则以NC铣床最合适。
接着,卸除卡盒15的另一个纵向末端上的末端盖20。卸除第一末端盖20的方法,基本上与卸除第二末端盖19的方法相同,如图17所示,但有一个重要之处不同。末端盖20配置了负载电压接触板76和显影电压接触板77,这些接触板是为了从设备主组件C,分别向显影辊18和充电辊12供应高电压,且它们从末端盖20的底部表面上暴露出来。负载电压接触板76和显影电压接触板77显示于图18、19及20中。图19的剖视图,显示了处在图18中平面E-E上的末端盖20与鼓保持框架13之间那条接缝处的已焊接部分,且图20的放大平面图,显示从下面看去的负载电压接触板76及其邻接处各部件。如图纸中所示,由于使融化了的树脂流入末端盖20与鼓保持框架13之间结合部的空间(图19中的阴影部分)中,接触板76和77就被牢牢地固定在末端盖20上。因此,如果铣刀顺着已焊接部分20i移动,就会切割到负载电压接触板76。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铣刀必须沿着图20中虚线所表示的切割线200a移动。换言之,已焊接部分20i必须切割掉,从而使负载电压接触板保持与第一末端盖20的连接。
(使鼓保持框架分离的过程)
跟随在上述末端盖19和20的卸除过程之后的,是把鼓保持框架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分离开的过程。在非驱动一侧上,当末端盖19被卸除时,牢牢地固定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上的显影辊轴承56的突出部56e,就到了第二末端盖19的槽19e之外,使得鼓保持框架13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分离。在驱动一侧上,在显影薄片40的金属板40a的孔40k与鼓保持框架13的啮合处(未显示)之间伸展的应力盘簧59,如图21所示,被用一把镊子(未显示)或相似工具卸除了。接着,被放置得穿通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的孔17a(在图21中未显示)和鼓保持框架13的孔13e的销子57,被用一把镊子或类似工具捏住其末梢而拉了出来,使得清洁器F与显影装置D彼此分离开。
(重新组装清洁器的过程)
接着,检查并清洗清洁器F的各个不同部件。凡是不适合回收利用的,就替换掉。另外,还要把已经收集在清洁器F中的残余墨粉去除掉。
(卸除鼓轴的过程)
参看图22,借助于它感光鼓11就得以被转动地由鼓保持框架13支承的那个鼓轴23,经由卸除把鼓轴23固定在鼓保持框架13上的那些小螺丝,就被卸除掉。
(鼓轴承卸除过程)
没有小螺丝可以卸除而使鼓轴承22被卸除掉。鼓轴承22的形式为一空心圆筒,其内周边等于鼓保持框架13的孔13o的内周边。该轴承围着鼓凸缘33的筒形部分(在图22中看不见)穿过末端板13p而装配,朝外突出在鼓保持框架13的末端板130之外。当鼓轴承22卸除之后,在鼓凸缘33与孔13o的壁之间,就有一个游隙。
顺便提及,可以把顺序反过来进行鼓轴卸除过程及鼓轴承卸除过程。
(鼓卸除过程)
首先,把鼓凸缘32即感光鼓11的第二末端盖19一侧的鼓凸缘的筒形导向部分32b,顺着末端板13p的朝内表面中的U形槽13t,从侧边卸除掉,直到导向部分32b滑出了U形槽13t之后为止。接着,从对角处把感光鼓11拉出鼓保持框架13之外。U形槽13t是用于为导向部分32b导向的,从而鼓凸缘32的中央孔32a就大致与鼓保持框架13的末端板13q的孔13u对齐,鼓轴23是穿过这些孔而被放置的。
(充电辊卸除过程)
连接着鼓保持框架13的朝内一侧的清洗刮片14被检查,以确定它是否受损了。如果清洗刮片14损坏了,那么,首先卸除充电辊12。参看图2,充电辊轴承12a被活动地装配在鼓保持框架13的导轨13d中,且充电辊12的金属芯子12c被转动地装配在充电辊轴承12a中。在充电辊轴承12a与导轨13d的末端部分之间,以挤压状态布置了一根压缩弹簧12b。因此,轴承12a被从导轨13d中卸除,使轴承12a继续与充电辊12相连接。
(清洁刮片卸除过程)
当固定清洁刮片的小螺丝(未显示)被卸除后,清洁刮片14就被卸除了。
(显影剂清除过程)
当从感光鼓11的周边表面清除了的显影剂,在鼓保持框架13的残余显影剂存储部分13c中保留了充实的量时,就把显影剂清除。更具体地说,一个吸嘴(未显示)被插入残余显影剂存储部分13c中,且从感光鼓11的周边表面清除了的显影剂被吸出来,以及/或者压缩空气被吹入残余显影剂存储部分13c中,从而显影剂就被抽吸,以及/或者被鼓吹,到了存储部分13c之外。
(清洁刮片连接过程)
当把鼓保持框架13中的残余显影剂清除之后,就把新的清洁刮片,或者已经用过但未损坏的清洁刮片,用小螺丝(未显示)连接到鼓保持框架13上。
(充电辊的连接过程)
卸除下来的充电辊12被加以检查,看其是否损坏。当它被墨粉T污染了,那么,就把墨粉T扫刷掉。接着,把轴承12a和弹簧12b连接到充电辊12上,且把轴承12a装配在鼓保持框架13的导轨13d中。如果必要,除了上述部件之外的其他部件,也可进行检查和清洗。
(鼓连接过程)
接着,按照卸除旧的感光鼓11的相反步骤,把新的感光鼓11连接到鼓保持框架13上。更具体地说,把新的感光鼓11的一个纵向末端,穿进鼓保持框架13的孔13o中,从而,使驱动力接纳部分33a突出在鼓保持框架13之外。通过孔13u,把鼓轴23从鼓保持框架13的外面插入另一个纵向末端中。结果,新的感光鼓11的一个纵向末端就被稳当地由鼓保持框架13支承了。然后,把鼓轴承22插入鼓保持框架13的轴颈部分33b中,以及鼓保持框架13的孔13o里。
(显影装置检修过程)
下面要说明显影装置D的重新组装方法。在重新组装显影装置D时,最好是首先把已经与清洁器F分开了的显影器G之间的连接带22,以及墨粉存储器H,均加以保护,以防止它们在重新组装时受到损伤。为达到此目的,先把显影器D侧放在组装台207上,如图23所示那样。这样放好了显影器D,就用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半筒形部分16n以及连接板24的底部边缘,把墨粉存储器H支承在组装台207上。于是,当显影器D与组装台207接触之后,由于本身重量的缘故,它就倾斜,使得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的颚状部分(阻止吹出带就粘贴在该部分上)被用作支点。结果,连接带21就被拉紧。如前所述,连接带21是由一条薄带形成的。所以,即使只用微微的拉力,就可以使连接带21被撕开。因此,为了防止连接带21被撕开,就用多个夹具202来夹住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而把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与显影剂存储框架16持续地夹在一起,这些夹具在与表面17t相反的表面上,夹到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上,连接带21就焊接在该表面17t上,且连接板24在与连接带21所被焊接的表面17t相反的那个表面上连接着显影剂存储框架16,如图24所示那样。这种布置,防止了连接带21被拉紧或被其他部件撕开。上述夹具202是U形的有弹性的夹子。在这种状态下,显影装置D就能重新组装了。然而,最好使器具H由支撑架203所支承,以便更容易地重新组装。支撑架203是个容器,其构形使得显影剂存储框架16完善地即固定不动地配合在支撑架203中。支撑架203的整个底部表面203a是平坦的,从而,支撑架203能稳固地搁在组装台上。当显影剂存储框架16被固定不动地放置在支撑架203上之后,就可以卸除显影装置D的各个部件了。
图25的放大透视图,显示显影装置D在拆卸之前的一个纵向末端,且图26的分解透视图显示图25所示的显影器G那个部分,用以显示拆卸显影器G的程序。显影器G的驱动一侧和非驱动一侧,实际上是彼此对称的。所以,只说明驱动一侧的拆卸程序。首先,使套筒齿轮(sleeve gear)54从牢牢固定在显影辊18的一个纵向末端上的凸缘18a上脱离下来,该套筒齿轮接纳来自牢牢固定在驱动一侧的感光鼓11纵向末端上的鼓齿轮33c(在图25与26中未显示)的驱动力,并转动地驱动显影辊18。
参看图26,接着,卸除两根小螺丝,这两根小螺丝,把用以转动地支承显影辊18一个纵向末端的显影辊轴承55,上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的一个纵向末端上。然后,把轴承55拉离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在非驱动一侧上,图7中所示的显影辊轴承56被拉离。随后,把显影辊18顺着与其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到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之外,并卸除显影辊18而结束此过程。
接着,卸除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中穿通显影薄片40的孔40c的小螺丝,并对卸除了的显影辊18、轴承55,以及套筒齿轮54和显影薄片40,进行检查,且必要时,连同围着显影辊18的纵向末端而装配用以调节显影辊18与感光鼓11之间距离的距离调节构件53,也一起检验。然后,把它们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而分组。必要时就用吹风机或类似器械对可以回收利用的那一组进行清洗。由于其性能不能达到设定标准而未通过检验的那些部件,必要时就更换为新的部件。
至于密封件和类似部件,这些部件未从显影装置保持框架17上卸除,如果发现它们当中任何哪一个有破损、皱折,以及/或者有类似损伤,就以新的来替换。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了磁密封方法,作为在显影辊18的纵向末端上密封墨粉的手段。所以,当卸除显影辊18之后,磁密封件50的内表面50d,就被墨粉T覆盖了。这样会干扰新部件的连接。所以,最好是用真空清洁器或类似器械把磁密封件50的内表面上的墨粉T去除掉。
显影装置D按照其拆卸步骤相反的步骤而重新组装,直到其看起来又像图25所显示的那样。
(再填充显影剂的过程)
有两种用于再填充显影剂的方法。
一种方法如下。在如上所述卸除了显影装置D的各个不同部件之后,把必要数量的墨粉T,通过器具G与H之间的间隙,以及墨粉分发孔16d,填充到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中,如图27所示那样。如果必要,可以把一个工具例如漏斗208或类似用具插入孔16d中。这种方法可以在上述显影装置D的重新组装顺序期间再填充墨粉T,以提高重新组装的效率。
工具208的末端部分208a被插入器具H中,这样就不大可能使显影器G及其邻接处被墨粉T污染,所以,也就简化了后续的清洗。另外,就转动相位而言,刃片60a、61a和62a被定位得使它们就径向而延伸的那个方向,成了与墨粉流入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那个方向平行的了(见图7)。所以,墨粉T就能更为有效率地被填充。当再填充了墨粉T之后,散布在了器具H和G的各个区域中包括上述磁性墨粉密封件50d中的墨粉颗粒,就被清除掉。接着,再把各个部件重新连接上。
第二种方法如下。当连接了显影薄片40与显影辊18之后,就再填充墨粉T,如图25所示那样。更具体地说,参看图28,插入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墨粉入口16s中的墨粉帽盖96被卸除,且通过墨粉入口16s把必要数量的墨粉T填充进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中,如果必要,就使用工具208例如漏斗或类似工具。再填充了墨粉T之后,只要同一个墨粉帽盖还能用,就用这同一个墨粉帽盖96再把墨粉入口16s盖上。当该帽盖损坏时,或由于某种原因而有缺陷时,就用新的墨粉帽盖替换,插入到墨粉入口16s中。如果墨粉T沾粘在墨粉入口16s的邻接处或其他地方,那么,就要在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中再填充了墨粉T之后,把沾粘的墨粉清除掉。图28显示了显影装置D与清洁器F结合之后再填充墨粉T的进行情况。然而,也可以在显影装置D与清洁器F结合之前,进行再填充。
(末端盖的连接过程)
接着,按照与分解末端盖19与20的步骤相反的步骤,连接它们。换言之,首先,把在拆卸显影装置D期间装配的夹具202卸除。最好在此过程中,再检验一下连接带21是否被撕裂了。如果发现裂口,只要该裂口小,就可以用胶带或类似物品加以修补。参看图29,接着,就把末端盖19连接到清洁器F及显影装置D上。在此过程期间,为了调节末端盖19相对于就卡盒15的纵向方向而言的清洁器F和显影装置D的结合部的位置,换言之,为了调节就卡盒15纵向方向上的尺寸,就把一个其厚度与上述铣床的铣刀所切除的接头部分19i的厚度相等的间隔件206,放置在末端盖19与清洁器F和显影装置D的结合部之间。间隔件206可以被粘贴在除了上述位置之外的位置上。末端盖20连接到清洁器F及显影装置D上的方法,与末端盖19所用的方法相同。
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使末端盖19与20牢固地连接。例如,可以把双面胶带粘贴在间隔件206的两面上,或者粘贴在末端盖19及20上,且可以用夹子或类似物件,把清洁器F和显影装置D结合部的突出部及凹陷部,夹在一起。另外,可用小螺丝拧入由末端盖19及20所支承的惰轮(未显示)中。
采用如上所述的检修方法,就能使到期的处理卡盒的使用寿命延长。
[实施例2的处理卡盒的重新组装方法]
接着,参看图30至33,来就末端盖19及20,详细说明已经如上所述被拆卸了的卡盒15的重新组装的另一种方法。末端盖19的切除如同实施例1中所述情况一样,而随后的过程如下所述。图30的简略示意图,仅仅显示了清洁器F一侧;显影装置D一侧与清洁器F一侧的情况相同。
第一个步骤用于准备好第二末端盖19、清洁器F以及显影装置D,它们被分离开了。
第二个步骤用于准备多个H形的间隔件64a,它们是定位构件,放置在间隔件206中。每个间隔件64a的实际间隔部分的宽度,与卡盒15的部分70的宽度A相等,此宽度在卡盒15拆卸期间消除了;实际间隔部分的宽度或者与宽度B相等,此宽度实际上与宽度A相同。在卡盒15拆卸期间被消除了的那个部分的宽度A的值,由铣床所用的铣刀的刀刃宽度J来确定。于是,把粘合剂104、热融体、胶带,或者类似物件,涂覆或粘贴在间隔件64a的表面64a1和64a2上,它们之间的距离确定着间隔件64的实际间隔部分的宽度B的值。若不这样,还可以提前在间隔件64a上施以粘合剂、热融体、双面胶带,或类似物件。
在第三个步骤中,H形间隔件64a被夹在第二末端盖19与鼓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结合部(未显示)之间,第二末端盖19就是从这个结合部分离开的。结果,由于被铣刀200铣切末端盖19而产生的末端盖19的朝内边缘19d,就与H形表面64a相接触。同时,由于被铣刀200铣切鼓保持框架13而产生的朝外边缘13i,以及由于被铣刀200铣切显影剂存储框架16而产生的朝外边缘16e(见图29),就与H形间隔件64a的表面64a2相接触。参看图31,就间隔件206的剖面的形状来说,图31(a)中的H形状(64a)、图31(b)中的T形状(64b)以及图31(c)中I形状(64c),都是可想象得到的。间隔件206的形状,使得间隔件206可以充分地分别与末端盖19及20的朝内边缘19k及20m的整体接触,这些边缘是由于铣切而产生的,且可以分别与鼓保持框架13及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朝外边缘13k及16k(见图29)部分地接触,这些边缘是由于铣切而产生的。
在第四个步骤中,参看图30与33,夹具102a和102b与末端盖19、鼓保持框架13以及显影剂存储框架16相连接。更具体地说,夹具102a的一个末端被插入末端盖19的凹陷部19v1中,且同一个夹具102a的另一个末端则被插入清洗装置保持框架13凹陷部13v中,而另一个夹具102b的一个末端被插入末端盖19的凹陷部19v2中,且同一个夹具102b的另一个末端则被插入墨粉存储器16的凹陷部16v中了。另外,夹具102b的一个末端被插入末端盖19的凹陷部19w1中,同一个夹具102b的另一个末端插入清洗装置保持框架13的凹陷部13w中,而夹具102b的一个末端插入末端盖19的凹陷部19w2中,且同一个夹具102b的另一个末端被插入墨粉存储器16的凹陷部16w中了。(图33仅仅显示了处理卡盒的顶部一侧,所以,图33中未显示底部一侧的凹陷部16w及19w2。)插入之后,夹具102a和102b被保持在其中,直到各个结合表面之间的粘合剂104干燥或凝固为止。每个夹具102a和102b都是单个一件部件,它们都能被放置得跨过末端盖19及鼓保持框架13的被铣切了的部分,或跨过末端盖19及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被铣切了的部分。参看图32,不是采用夹具102a和102b,而是可以用弹性构件103,来把末端盖19及20持续地压靠在位于这两个末端盖19和20之间的鼓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存储框架16上,直到各个结合表面之间的粘合剂104干燥或凝固为止。
图30显示末端盖19与鼓保持框架13之间的结合部。就有关的结构布置来说,末端盖19与显影剂存储框架16之间的结合部、末端盖20与鼓保持框架13之间的结合部,以及末端盖20与显影剂存储框架16之间的结合部,都是相同的。所以,它们的说明,与上述对末端盖19与鼓保持框架13之间的结合部的说明,都是相同的,因而在此省略了。
按照此实施例,在第一个步骤中,或在使第一及第二末端盖同鼓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结合部的纵向末端一一连接的步骤中,用于调节就处理卡盒的纵向方向的位置而言的第一及第二末端盖相对于框架13与16的结合部的位置的间隔件206,被放置在第一末端盖与鼓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结合部之间,以及第二末端盖与鼓保持框架13和显影剂存储框架16的结合部之间,并被牢牢地固定在那里。所以,处理卡盒15就能像原先的处理卡盒15一样精确地重新组装。另外,还能够回收利用大量的部件。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每个检修过程,都不必连接墨粉密封件就可进行,而墨粉密封件是用于阻挡显影剂存储框架的显影剂分发孔的,这种孔则是用于把存储在显影剂存储部分中的显影剂分发给显影辊,分发给显影剂分发孔周围的边缘的。
必要时,与本发明相一致的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中的那些过程,可以变换顺序。
本发明的上述各实施例,包括一种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该方法同时牵涉到大量使用寿命到期的处理卡盒;还包括一种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该方法牵涉到单个使用寿命到期的处理卡盒。在前一种情况下,要对大量使用寿命到期的处理卡盒加以恢复、拆卸。于是,从已拆卸了的处理卡盒上卸除下来的部件,就按相同的部件来分组存放。于是,就从存放着的可回收利用的部件组中,重新组装数量尽可能多的处理卡盒,且用新的替换部件取代不能回收利用的旧部件。在后一种情况下,已到期的处理卡盒被一一再制造。换言之,每次恢复到期的一个处理卡盒时,都是进行拆卸,并用卸除下来的同样的旧部件来重新组装,用一些新的替换部件,或者用其他已恢复的卡盒上卸除下来一些可回收利用的旧部件,来取代不能回收利用的旧部件。
本发明包括下列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
(1)对每个已到期的处理卡盒,都仅仅检修其中的部件;
(2)对每个已到期的处理卡盒,一般来说是检修其中的部件,但新的替换部件除外,或者从其他已到期的卡盒上卸除下来的可回收利用的旧部件除外,它们用于替换由于使用寿命到期、损坏、出故障或类似情况的不能回收利用的原有部件;
(3)对多个已到期的处理卡盒,一起进行检修;从多个已到期的处理卡盒上卸除下来的部件,按同样部件分组存放,并仅仅用来自各组原有部件的部件,重新组装尽可能多的处理卡盒;以及
(4)对多个已到期的处理卡盒,一起进行检修;从多个已到期的处理卡盒上卸除下来的部件,按同样部件分组存放,一般来说是用来自各组原有部件的部件,重新组装尽可能多的处理卡盒,但某些数量的新的替换部件除外,它们用于替换由于使用寿命到期、损坏、出故障或类似情况的不能回收利用的原有部件。
上述部件指的是本说明书的权利要求书中所公开的结构上的部件,即构成上述处理卡盒各部分的部件。该部件还包括最小的部件或单位,处理卡盒能被拆卸。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现了再制造处理卡盒的简便方法。
尽管已参照此处公开了的结构,说明了本发明,但并不局限于所阐明的细节,且本申请的意图在于,涵盖可以纳入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的改进目的或范围之内的修改或变动。

Claims (14)

1.一种再制造处理卡盒的方法,所述处理卡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照相成象设备主组件上,其中,该处理卡盒包括:一个鼓框架,它支承着电照相感光鼓,且在一个末端上具有驱动力接纳部分以接纳驱动力,当该处理卡盒被安装在电照相成象设备主组件中时,该驱动力使上述电照相感光鼓从电照相成象设备的主组件处转动;一个显影框架,它支承着用于把在该电照相感光鼓形成的静电潜象显影的显影辊;一个显影剂框架,它具有显影剂容纳部分,该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显影剂用于借助所述显影辊使静电潜象显影;一个固定在上述鼓框架的纵向末端上的第一末端盖,上述显影框架与上述显影剂框架都被固定在上述鼓框架及上述显影剂框架的一个末端上;以及固定在上述鼓框架的另一个纵向末端上的第二末端盖,该显影框架与该显影剂框架都被固定在该鼓框架及该显影剂框架的另一个末端上,该第二末端盖包括一个夹子,它便于相对于电照相成象设备主组件安装和拆卸处理卡盒,上述方法包括:
(a)一个第一末端盖卸除步骤,它是把上述第一末端盖与上述鼓框架之间的那个固定部分切除,并切除该第一末端盖与上述显影剂框架之间的那个固定部分,以及在该鼓框架、该显影框架及该显影剂框架的上述另一纵向末端上卸除该第一末端盖;
(b)一个第二末端盖卸除步骤,它是把上述第二末端盖与上述鼓框架之间的那个固定部分切除,并切除该第二末端盖与上述显影剂框架之间的那个固定部分,以及在该鼓框架、该显影框架及该显影剂框架的上述另一纵向末端上卸除该第二末端盖;
(c)一个鼓框架分离步骤,它是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末端盖被卸除后,把配置在该鼓框架的该一个纵向末端中的一个销子从该鼓框架中拉出来,并卸除安装在该鼓框架的一个纵向末端与该显影框架的一个纵向末端之间的一根弹簧,接着就把该鼓框架与该显影框架分离开;
(d)鼓轴承卸除步骤,它是在上述另一末端上,把在上述一个末端处支承着该电照相感光鼓的鼓轴承卸除;
(e)鼓轴卸除步骤,它是在上述另一末端上,把在上述另一末端处支承着该电照相感光鼓的鼓轴卸除;
(f)鼓卸除步骤,它是把该电照相感光鼓的上述一个末端从该鼓框架上卸除,因此而从该鼓框架上卸除该感光鼓;
(g)鼓安装步骤,它是当处理卡盒被安装在电照相成象设备主组件上时,从电照相成象设备主组件处,插入一个新的电照相感光鼓的一个末端,该鼓的一个末端上具有用于接纳驱动力的驱动力接纳部分,该驱动力用来转动该电照相感光鼓,从而使驱动力接纳部分暴露在该鼓框架外面,以及从该鼓框架的外面在另外那个末端处插入鼓轴,因此而把新的电照相感光鼓安装在该鼓框架上;
(h)显影框架连接步骤,它是在该电照相感光鼓被安装在该鼓框架上之后,把所述销子插穿或插入鼓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末端以及该显影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末端,因此而使该鼓框架与该显影框架相连接;
(i)显影剂再填充步骤,它是把显影剂再填充在上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
(j)第一末端盖安装步骤,它是把第一末端盖牢固地安装在该鼓框架、该显影框架及该显影剂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末端上;以及
(k)第二末端盖安装步骤,它是把第二末端盖牢固地安装在该鼓框架、该显影框架及该显影剂框架的所述另一纵向末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卡盒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闸板卸除步骤,它是在上述第一末端盖卸除步骤和上述第二末端盖卸除步骤之前,把用于保护上述电照相感光鼓的闸板从所述第一末端盖及所述第二末端盖上卸除;还包括闸板安装步骤,它是在上述处理卡盒再制造之后,把闸板安装上。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卡盒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末端盖卸除步骤和第二末端盖卸除步骤中,该第一末端盖与该鼓框架之间的固定部分的切除,该第一末端盖与该显影剂框架之间的固定部分的切除,该第二末端盖与该鼓框架之间的固定部分的切除,以及该第二末端盖与该显影剂框架之间的固定部分的切除,都是由转动的切刀、超声切刀或加热了的切刀切除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卡盒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上述鼓卸除步骤与上述鼓安装步骤之间有一个充电辊卸除步骤,它是在上述电照相感光鼓被卸除之后,把用于使该电照相感光鼓充电的充电辊卸除;还包括清洁刮片卸除步骤,它是在上述充电辊卸除步骤之后,通过拧下螺丝把清洁刮片卸除,该清洁片用于把残留在该电照相感光鼓上的显影剂从该鼓框架上清除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卡盒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上述清洁刮片卸除步骤之后有一个显影剂清除步骤,它是把已经从该电照相感光鼓上清除并容纳在已清除显影剂的容纳部分中的显影剂清除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卡盒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影剂清除步骤中,该显影剂是通过抽吸显影剂或鼓吹显影剂而被从该已清除显影剂的容纳部分中清除掉。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卡盒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末端盖安装步骤中,当第一末端盖被安装在所述鼓框架、所述显影框架及所述显影剂框架的所述一纵向末端上时,并且在所述第二末端盖安装步骤中,当所述第二末端盖被安装在所述鼓框架、所述显影框架及所述显影剂框架的所述另一纵向末端上时,用于修正纵向位置的一个构件被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卡盒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该处理卡盒的该再制造,而不用安装密封件来密封显影剂供应开口,该开口设置在所述显影剂框架中,以便使容纳在显影剂容纳部分中的显影剂能够送至显影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卡盒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影剂再填充步骤中,显影剂通过配置在该显影框架中的显影剂供应开口再填充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以便将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的显影剂送至所述显影辊,或者显影剂是通过由于卸除该第二末端盖而露出的显影剂供应开口而再填充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卡盒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影辊卸除步骤,它是把显影辊从该显影框架上卸除;以及显影辊安装步骤,它是把该显影辊安装到该显影框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卡盒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影辊安装步骤中,安装在该显影框架上的显影辊是新的显影辊或者用过的显影辊。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卡盒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辊安装步骤,它是在该充电辊卸除步骤之后把该充电辊安装在所述鼓框架上;以及清洁刮片安装步骤,它是在该清洁刮片卸除步骤之后把该清洁刮片安装到该鼓框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卡盒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充电辊安装步骤中,安装在该鼓框架上的充电辊是新的充电辊或者用过的充电辊;在该清洁刮片安装步骤中,安装到鼓框架上的清洁刮片是新的清洁刮片或者用过的清洁刮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卡盒再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显影框架和该显影剂框架是被一个挠性密封件沿着它们的纵向方向结合起来的,且在该鼓卸除步骤、该显影框架连接步骤、该显影剂再填充步骤、该显影辊卸除步骤及该显影辊安装步骤中的至少一个步骤中,该显影框架和该显影剂框架被彼此固定。
CNB021184828A 2001-04-27 2002-04-27 再制造处理卡盒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33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2649/2001 2001-04-27
JP2001132649A JP3564080B2 (ja) 2001-04-27 2001-04-27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5763A CN1385763A (zh) 2002-12-18
CN1213352C true CN1213352C (zh) 2005-08-03

Family

ID=18980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1848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3352C (zh) 2001-04-27 2002-04-27 再制造处理卡盒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795666B2 (zh)
EP (1) EP1253486B1 (zh)
JP (1) JP3564080B2 (zh)
KR (1) KR100452907B1 (zh)
CN (1) CN121335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7023B2 (ja) * 2001-04-27 2003-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548558B2 (ja) * 2001-12-13 2004-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20802B2 (ja) * 2002-11-06 2005-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3970161B2 (ja) * 2002-11-08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US7099607B2 (en) * 2003-06-18 2006-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toner container
JP4366633B2 (ja) * 2003-08-06 2009-1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帯電器フレーム、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789122B2 (ja) 2003-11-28 2006-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4101248B2 (ja) * 2004-04-16 2008-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4110128B2 (ja) * 2004-04-26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軸受部材
JP2005316192A (ja) * 2004-04-28 2005-11-10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366439B2 (en) * 2004-06-14 2008-04-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cartridge and remanufactured cartridge
US20060008289A1 (en) * 2004-07-06 2006-0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3970279B2 (ja) * 2004-07-30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17122B2 (ja) 2004-09-08 2011-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部材、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886182B2 (ja) * 2004-09-27 2012-02-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50882B2 (ja) * 2004-10-06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50883B2 (ja) * 2004-10-06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95913B2 (ja) * 2005-04-12 2011-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30403B2 (ja) * 2005-08-26 2011-12-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92291A1 (en) * 2005-10-07 2007-04-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cartridge
JP5559397B2 (ja) * 2006-06-26 2014-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支持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
JP5393001B2 (ja) 2006-06-26 2014-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分解方法
JP4498407B2 (ja) 2006-12-22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JP4948382B2 (ja) 2006-12-22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ドラム取り付け用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5311854B2 (ja) * 2007-03-23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US7711287B2 (en) 2007-05-15 2010-05-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40295B2 (ja) * 2007-10-31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5219626B2 (ja) * 2008-05-27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44538B2 (ja) 2008-05-27 2013-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て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869289B2 (ja) * 2008-05-27 2012-0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306050B2 (ja) 2008-06-20 201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付け方法、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外し方法
JP5127584B2 (ja) 2008-06-20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2333620A1 (en) 2008-09-01 2011-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147607B2 (ja) * 2008-09-01 201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3801B2 (ja) * 2008-09-01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29284B2 (en) * 2008-09-29 2011-10-04 Maxillent Ltd. Implants, tools, and methods for sinus lift and lateral ridge augmentation
KR101564599B1 (ko) 2008-12-19 2015-11-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현상유닛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JP5751779B2 (ja) * 2009-10-30 2015-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7732B2 (ja) 2010-05-11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7989B2 (ja) 2010-05-14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6062B1 (ja) 2010-08-20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20025B2 (ja) 2011-07-14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2733547B1 (en) 2011-07-14 2020-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hous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420026B2 (ja) 2011-07-14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3008955A1 (ja) 2011-07-14 2013-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22489A (ja) 2011-11-09 2013-06-20 Canon Inc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ユニット
JP5456142B2 (ja) 2011-11-09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EP2776892B1 (en) 2011-11-09 2019-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comprising an electrode
US8918011B2 (en) 2011-11-09 2014-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11275B2 (ja) 2011-11-29 2016-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000543B2 (ja) 2011-12-19 2016-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5943685B2 (ja) 2012-04-13 2016-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838B2 (ja) * 2012-07-09 2016-11-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質異常判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57078B2 (ja) 2012-09-04 2017-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6162B2 (ja) 2012-09-10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6841B2 (ja) 2012-09-10 2017-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0061B2 (ja) 2012-09-11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45932B2 (ja) 2012-11-06 2017-1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6254B2 (ja) 2013-01-11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270842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Wazana Brothers International, Inc. d/b/a/ Micro Solutions Enterprise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82149B2 (ja) 2013-06-05 2018-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及び現像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138181B2 (ja) 2014-04-15 2017-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樹脂成形品及び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可動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US9651896B2 (en) * 2014-07-07 2017-05-16 Flo-Tech, Llc Method for reattaching a floating magnetic roller section of toner cartridges
JP7013113B2 (ja) 2015-06-30 2022-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ル部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23694B2 (ja) 2015-07-01 2020-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JP6682219B2 (ja) * 2015-09-08 2020-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WO2017142099A1 (en) 2016-02-18 2017-08-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2128342B1 (ko) 2016-07-04 2020-07-08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현상 장치의 재생산 방법
CN107589652A (zh) * 2016-07-08 2018-01-16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处理盒的方法及其处理盒
JP7211042B2 (ja) * 2018-11-30 2023-0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容器、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21054482A1 (ja) 2019-09-17 2021-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89333A (ja) 2020-06-01 2021-1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1373A (en) 1992-03-13 1994-07-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mountable within it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photosensitive drum to process cartridge
JP3352155B2 (ja) 1992-06-30 2002-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966566A (en) * 1993-03-24 1999-10-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ycle method f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0625729B1 (en) 1993-05-20 1998-1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 process cartridge
JP3869868B2 (ja) 1994-04-27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U3426895A (en) 1994-10-17 1996-05-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ontainer, toner container assembling metho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290041B2 (ja) * 1995-02-17 2002-06-10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多層プリント基板、多層プリント基板の製造方法
JP3382409B2 (ja) 1995-04-28 2003-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
JP3315560B2 (ja) 1995-06-13 2002-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の取り付け方法
JP3372719B2 (ja) 1995-07-11 2003-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62079A (ja) 1995-08-25 1997-03-0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トナー再充填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402872B2 (ja) 1995-08-25 2003-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363751B2 (ja) 1996-08-29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32818B2 (ja) 1996-08-29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接続端子の接続方法
JP3342362B2 (ja) 1996-09-20 2002-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22041A (ja) 1996-12-03 1998-08-21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63727B2 (ja) 1996-12-12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及び廃トナー容器の組立方法
JPH10228223A (ja) 1997-02-14 1998-08-25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28224A (ja) 1997-02-14 1998-08-25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45111B2 (ja) 1997-03-18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結合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JP3332813B2 (ja) 1997-08-01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083091B2 (ja) 1997-12-09 2000-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のシール部材、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9494A (ja) 1998-03-03 1999-09-17 Canon Inc ドラムフランジ、円筒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9495A (ja) 1998-03-03 1999-09-17 Canon Inc アース部材、円筒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19841A (ja) 1998-07-02 2000-01-21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437460B2 (ja) 1998-08-31 2003-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
JP2000098729A (ja) 1998-09-22 2000-04-07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98855A (ja) 1998-09-24 2000-04-0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98809A (ja) 1998-09-24 2000-04-07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73658B2 (ja) 1998-10-28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31945A (ja) 1998-10-26 2000-05-12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684092B2 (ja) 1998-10-26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97090B2 (ja) 1998-10-26 2005-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054498B2 (ja) * 1999-01-12 2008-0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JP3320398B2 (ja) * 1999-05-20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20399B2 (ja) 1999-05-20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43761B2 (ja) 1999-06-08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103548B1 (ja) * 1999-10-29 2000-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3188440B1 (ja) * 2000-03-07 2001-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3283501B2 (ja) * 2000-06-28 2002-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53486B1 (en) 2012-11-07
JP3564080B2 (ja) 2004-09-08
US6795666B2 (en) 2004-09-21
EP1253486A2 (en) 2002-10-30
KR20020083480A (ko) 2002-11-02
KR100452907B1 (ko) 2004-10-15
JP2002328587A (ja) 2002-11-15
CN1385763A (zh) 2002-12-18
US20020159788A1 (en) 2002-10-31
EP1253486A3 (en) 2007-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3352C (zh) 再制造处理卡盒的方法
CN1191507C (zh) 处理盒再制造方法
CN1222847C (zh)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158580C (zh)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090768C (zh) 显影盒及使用该显影盒的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061763C (zh) 显影框、处理卡盒和成象设备
CN1072815C (zh) 处理卡盒和成象设备
CN100339773C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074145C (zh) 遮光板,处理卡盒和成像设备
CN1244026C (zh) 处理盒及成象设备
CN1103462C (zh) 显影装置框架和处理卡盒
CN100351713C (zh) 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再生产方法
CN1091526C (zh) 显影装置支架、处理卡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497383A (zh) 处理盒或显影装置的再生产方法
CN1452033A (zh) 处理盒及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189801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及处理盒
CN1499318A (zh)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CN1116325A (zh) 密封组件,密封组件的固定方法,显影装置,处理暗盒,处理暗盒的翻新方法,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CN1508638A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以及显影盒
CN1158581C (zh)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00345065C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235099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拆卸方法和装配方法,定位和连接装置及处理盒
CN1135447C (zh) 处理盒
CN1655074A (zh) 显影剂容纳设备、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57619C (zh) 充电辊、处理卡盒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