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8224B - 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88224B CN103688224B CN201280034070.8A CN201280034070A CN103688224B CN 103688224 B CN103688224 B CN 103688224B CN 201280034070 A CN201280034070 A CN 201280034070A CN 103688224 B CN103688224 B CN 1036882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 kaifeng
- joint portion
- seal
- open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4—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non-rigid containers, e.g. foldable cartridges, bag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2—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a peelable sealing fil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剂袋(16),具有用密封部件(19)密封的开口部(35a),显影剂袋具有多层结构部(16g),用于形成显影剂容纳部的片材(16u)或(16s)在多层结构部中重叠。固定在框架(18)的固定部(18c)上的第一固定部(16d)设置在多层结构部(16g)上,在各重叠片之间结合的夹层结合部(16h)设置在多层结构部(16g)的第一固定部(16d)和显影剂容纳部之间。这样,提高了用于密封容纳显影剂的柔性容器的开口部的密封部件的开封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容纳成像用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单元、包括该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可拆卸安装的盒和包括该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这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使用例如电子照相成像法在记录材料(介质)上形成图像,其例如可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如LED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传真机等等。
此外,盒是指包括一体构成为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上的至少一个显影部件和显影装置的盒,以及包括一体构成为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上的显影装置和至少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盒。
此外,显影剂容纳单元容纳在成像设备或盒中。显影剂容纳单元至少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柔性容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使用电子照相成像法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采用的是处理盒式,其中,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作用于感光部件的处理部件一体地装配到盒中,该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上。
在这种处理盒中,如图35所示,用密封部件密封设在容纳显影剂(调色剂、载体等)的显影剂容纳框架31上的开口部。此外,已经广泛采用一种类型(日本特开平专利申请(JP-A)Hei4-66980),其中,使用时拉动和剥离调色剂密封件32(作为密封部件)的结合部33,因而开封开口部以供给显影剂。
此外,针对在制造处理盒时的显影剂填充步骤中显影剂在处理盒内飞散的问题,已经提出了使用可变形的内部容器的结构(JP-A Hei4-66980)。
然而,在上述传统示例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上述JP-A Hei4-69980中,为了改进供给显影剂的操作性和通过防止在处理盒中飞散而减小显影剂供给装置的成本,描述了在可变形的显影剂容纳部件中容纳显影剂的方法。
然而,在把显影剂容纳在可变形的显影剂容纳部件中的情况下,开封时可变形显影剂容纳部件的开口部与调色剂密封件一起被拉开,使得难以实行开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使用容纳显影剂的柔性容器的显影剂单元中,改进用于密封柔性容器开口部的密封部件的开封特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容纳成像用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单元,包括:柔性容器,其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和用于允许排出显影剂的开口部;用于密封开口部的密封部件;用于移动所述密封部件以开封开口部的开封部件;和容纳所述柔性容器、所述密封部件和所述开封部件的框架,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柔性容器的固定部;其中,所述柔性容器包括用于形成显影剂容纳部的重叠的多层片结构部,以及其中,固定在固定部上的被固定部设置在多层片结构部上,各重叠层之间的夹层结合部设置在多层片结构部的被固定部和显影剂容纳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容纳显影剂的柔性容器的显影剂容纳单元中,能够改进用于密封柔性容器开口部的密封部件的开封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处理盒的主剖视图。
图2是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主剖视图。
图3是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从包括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横截面来看的透视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在开封前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剖视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即将开封前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剖视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开封时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剖视图。
图7包括示出了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开封排出部的过程的剖视图。
图8包括示出了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开封排出部的过程的剖视图。
图9是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开封后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剖视图。
图10是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开封前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11是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开封时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的排出部的剖视图。
图13包括不属于本发明该实施例的难开封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14包括不属于本发明该实施例的难开封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剖视图。
图15是不属于本发明该实施例的难开封的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剖视图。
图16是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剖视图。
图17是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剖视图。
图18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剖视图。
图19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剖视图。
图20是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21包括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22包括不属于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23包括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24包括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单元的说明图。
图25包括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单元的说明图。
图26包括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固定部说明图。
图27包括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开口部说明图。
图28包括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剖视图。
图29包括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30包括具有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的说明图。
图31包括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单元的说明图。
图32包括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单元的说明图。
图33包括示出了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剖视图。
图34包括示出了在本发明该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剖视图。
图35是示出了传统示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合适实施例。然而,在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构成元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可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装置(设备)的结构和各种条件适当地改变。因此,除非另外指出,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此。
在下面的描述中,显影剂容纳容器至少是指柔性容器和用于密封设置在柔性容器上允许排出显影剂的开口部的密封部件。在容纳显影剂之前的显影剂容纳容器是指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容纳了显影剂并具有开封密封部件的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是指包括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容纳了显影剂但不具有密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是指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
顺带地,为了简化,这些显影剂容纳容器将描述为使用不同附图标记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显影剂容纳容器30和显影剂容纳容器26。
显影剂容纳单元至少包括显影剂容纳容器和容纳显影剂容纳容器的框架。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可应用本发明的包括显影剂容纳单元的处理盒的主剖视图,图2示出了可应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主剖视图。
<处理盒结构的概述>
处理盒包括图像承载部件(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能够作用于图像承载部件的处理部件。这里,作为处理部件,例如有用于给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部件、用于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的显影装置和用于去除残留在图像承载部件表面的显影剂(含有调色剂、载体等等)的清洁部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处理盒A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部件)鼓11,在感光鼓11的周围包括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12和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单元24,清洁单元24包括弹性的清洁刮刀14。此外,处理盒A包括显影装置38,显影装置38包括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处理盒A一体地包括清洁单元24和显影装置38,并构造成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B上,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38包括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辊13、显影刮刀15、显影剂供给辊23和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显影剂容纳容器26中容纳了显影剂。显影辊13和显影刮刀由第一框架17支撑。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结构的概述>
处理盒A安装在如图2所示的成像设备主组件B中,并且用于成像。在成像时,片材S由给送辊7从安装在设备下部的片材盒6给送,与该片材给送同步地,感光鼓11由曝光装置8选择性地曝光,以形成潜像。显影剂由海绵式显影剂供给辊23供给到显影辊13(显影剂承载部件),并以薄层承载在显影辊13的表面上。通过向显影辊13施加显影偏压,根据潜像供给显影剂,因而把潜像显影成显影剂图像。通过向转印辊9施加偏压,把该(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给送的片材S上。将片材S输送到定影装置10进行图像定影,片材S由排出辊1排出到位于设备上部的排出部3。
<显影剂容纳单元的结构的概述>
接着,将参考图3、图4、图7(a)和图20描述显影剂容纳单元25的结构。这里,图3是从横截面来看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的透视图,图4是显影装置38的剖视图,图7是用于从作为柔性容器的显影剂袋16排出显影剂的排出部35附近的详细剖视图,图20是从横截面来看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的剖视图。顺带地,这些剖视图是穿过开封部件20、开口部35a和固定部16d和16e的平面。此外,这些剖视图是垂直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的平面。
(显影剂容纳单元)
如图4所示,显影剂容纳单元25由显影剂容纳容器30、显影辊13、显影刮刀15、显影剂供给辊23以及支撑这些部件的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构成。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组合是容纳显影剂容纳容器30的框架。
顺带地,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剂容纳单元25与显影装置38相同。这是因为显影剂容纳单元25包括显影辊13、显影刮刀15和显影剂供给辊23。然而,显影辊13、显影刮刀15和显影剂供给辊23也可以由与显影剂容纳单元25分离的框架支撑,因而可以与显影剂容纳单元25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显影装置38由显影剂容纳单元25、显影辊13、显影刮刀15和显影剂供给辊23(未示出)构成。
(包括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
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由开封部件20和显影剂容纳容器26构成。
开封部件20包括要与密封部件19接合的接合部20b,通过使显影剂容纳容器26的被接合部19b与该接合部20b接合,构成了包括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
(容纳了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
如图29(c)所示,显影剂容纳容器26由显影剂、显影剂袋16和密封部件19构成。这里,显影剂是粉末。
在多个允许显影剂排出的开口部35a处用密封部件19密封显影剂容纳容器26的显影剂袋16,该显影剂袋16包括结合部39a,结合部39a密封用于允许显影剂填充(进入)的填充口(注入口)。这样,容纳了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的各个开口部35a和填充口39被密封,因此容纳的显影剂不会漏出到外部,使得显影剂容纳容器26能够当作单个单元。此外,密封部件19包括作为被接合部19b的孔,其要与开封部件20接合,因而能够与开封部件20接合。
(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
如图29(a)所示,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由显影剂袋16、用于密封允许显影剂排出的多个开口部35a和在被移动时露出开口部35a的密封部件19构成。这里,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的显影剂袋16包括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和用于允许显影剂排出的开口部35a。开口部35a设置在显影剂袋16的多个位置。
这里,在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中,还未填充显影剂,显影剂容纳容器37处于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打开的状态下。
(填充和显影剂容纳容器)
这里,将描述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和容纳了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之间的关系。
首先,如图29(a)所示,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未填充显影剂,其具有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
接着,如图29(b)所示,从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7的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填充显影剂。此外,利用显影剂袋16的柔性,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可相应于填充装置变形,这样在不使显影剂飞散的条件下方便了显影剂的填充。填充时,使用已知的螺旋式填充装置,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相似功能的其它方法。
然后,如图29(c)所示,用于允许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39被结合并密封。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超声结合法实现用于填充显影剂的填充口的结合部39a的结合,但是也可以通过使用热、激光等等的其它结合方法来实现结合。
接着,当完成了用于允许填充的填充口的结合部39a的结合时,填充了显影剂,从而提供了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
顺带地,用于填充的填充口39的位置和尺寸可以相应于显影剂填充装置和处理盒A的形状等等适当地布置。
(显影剂袋包含在显影装置中的效果)
通过把容纳了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形成为袋状,显影剂可当作一个单元。为此,显影剂填充步骤可以与处理盒A的主装配步骤(生产线)分开。这样,防止了显影剂在处理盒A的主装配步骤(生产线)中飞散,使得能够减少维护工作诸如生产线的清洁。通过在装配步骤中防止显影剂飞散,能够省略在填充显影剂后要执行的处理盒A的清洁步骤。
此外,同样地在显影剂袋16的填充步骤中,显影剂袋16具有柔性,用于填充的填充口39也是柔软的,因此能够在飞散较少的条件下容易地进行密封。
此外,容纳了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具有柔性,因此能够在顺应框架形状的同时进行装配。
此外,在填充步骤中,显影剂容纳容器37具有柔性,因此其横截面变形以增大能够填充显影剂的容积,使得能够在填充过程中增加填充量。
此外,显影剂容纳容器37在显影剂填充前具有柔性,因而能够做得很小(薄),使得与树脂结构的框架相比,能够使填充前存储期间所需的存储空间很小。
<显影剂袋的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显影剂袋16中容纳显影剂,并具有可变形的袋状形状,其具有位于排出部35处的多个开口部35a,用于允许容纳的显影剂排出。
此外,显影剂袋16包括作为被固定部的显影剂袋固定部16d和16e,它们将固定在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的固定部上。
(显影剂袋的材料和透气性)
图28包括示出显影剂容纳容器26的剖视图。如图28(a)和(b)所示,通过在贴合部16i处把包括排出部35且不具有透气性的片材16u和具有透气性且作为透气部的片材16s彼此结合,构成显影剂袋16。显影剂袋16包括由作为片材部件的片材16u、16s形成的显影剂容纳部。
这里,透气部16s的透气度可以适当地选择,使得基于与要容纳的显影剂的尺寸(粉末粒径)的平衡而防止显影剂从显影剂袋16泄漏。
作为透气部16s的材料,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形成的厚度为0.03-0.15mm的无纺布等是优选的。此外,即使在透气部16s的材料不是无纺布时,也可以使用具有比粉末如显影剂更小的微孔的材料。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透气部的布置,如图3和图28所示,透气部16s在第二框架18侧布置于显影剂袋16在纵向方向的整个区域上。顺带地,如图28(c)和(d)所示,透气部16s也可以通过在贴合部16i结合在一起而构成整个显影剂袋16。
顺带地,作为除透气部16s之外的显影剂袋16的材料,优选地可以使用具有柔性的材料,以提高后述显影剂排出时的效率。此外,透气部16s的材料也可以具有柔性。
(具有透气性的显影剂袋的效果)
因此,使显影剂袋16具有透气性的原因在于,显影剂袋16能够满足制造期间、用户使用盒A之前的输送期间以及存储期间的状态。首先,满足制造期间状态的理由在于,显影剂袋16可变形且可缩小,从而方便显影剂袋16与框架17、18的装配。在显影剂袋16不具有透气部的情况下,其尺寸不能从显影剂充满显影剂袋16的状态(袋被封闭的状态)改变,因此显影剂袋16不容易变形。为此,装配耗时且步骤复杂。因此,当把透气性赋予给显影剂袋16的至少一部分时,显影剂袋16的尺寸能够从显影剂充满显影剂袋16然后封闭的状态改变,因而方便了装配。
接着,满足输送期间和存储期间的状态的原因在于,显影剂袋16能够满足处理盒A输送期间以及存储期间不同气压的变化。显影剂袋16在输送等期间比制造期间处于更低的气压环境的情况下或者在显影剂袋16存储期间比制造期间处于更高的温度下的情况下,在显影剂袋16的内部和外部之间产生气压差。为此,存在因显影剂袋16的膨胀而使接触显影剂袋16的部件变形或破裂的担心。为此,需要控制输送期间和存储期间的气压和温度,从而成本增大。然而,通过给显影剂袋16局部地赋予透气性,能够解决因显影剂袋16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气压差导致的问题。
此外,在无纺布具有排出部35和位于排出部35周围的结合部22的情况下,存在无纺布的纤维在开封时随着密封部件19的剥离而脱落然后进入显影剂而不利地影响图像的担心。为此,通过在与具有透气性的片材16s不同的片材16u上设置排出部35,可防止上述的纤维从无纺布脱落。
此外,通过在从透气部16s除气的同时填充显影剂,能够增大填充密度。
(显影剂袋的排出部的结构)
如图3和图10所示,显影剂袋16包括显影剂排出部35,该显影剂排出部由用于允许内部显影剂排出的多个开口部35a和限定多个开口部35a的连接部35b组成。此外,排出部35的周围由可开封地结合的结合部22连续地包围,使得容纳在显影剂袋16中的显影剂被密封部件19密封。
(显影剂袋的结合部的结构)
结合部22具有由在纵向方向(方向F)延伸的两行和在横向方向(方向E)延伸的两行围成的矩形形状,因此结合部22能够密封排出部35。
这里,在纵向方向(方向F)焊接的结合部22的两行中,先被开封的结合部被称为第一结合部22a,后被开封的结合部被称为第二结合部22b。在本实施例中,在沿密封部件19的表面来看结合部22的情况下,在更靠近后述折回部19d(或被接合部19b)一侧的结合部是第一结合部22a。此外,经由开口部35a而与第一结合部22a对向的结合部是第二结合部22b。此外,在宽度方向(箭头E方向)的结合部是宽度方向(横向)结合部22c。
在本实施例中,开封方向是箭头E方向。开封方向定义如下。在通过移动密封部件19实行开封的情况下,在经由开口部35a彼此对向的第一结合部22a和第二结合部22b中,第一结合部22a先被开封(剥离)。这样,从先要被开封的第一结合部22a指向第二结合部22b的方向是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
顺带地,当沿箭头E方向从显影剂袋16开封(剥离)密封部件19时,在显微镜下看,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在第一结合部22a和第二结合部22b中的开封力作用下显影剂袋16变形,剥离也沿箭头F方向进展。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开封方向不是指这种微观开封方向。
(显影剂袋的开口部的布置)
接着,将参考图10、图11和图29描述开口部35a的布置。用于密封开口部35a和通过被移动而露出开口部35a的密封部件19的移动方向(开封部件20拉密封部件19的方向)是箭头D方向。通过密封部件19的移动,开口部35a的露出在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进展。在下文中,密封部件19的移动方向是箭头D方向。
多个开口部35a和多个连接部35b在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垂直的方向(箭头F方向)上布置于不同的位置。此外,密封部件19配置成通过旋转开封部件20而被卷起,而上述箭头F方向是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的轴线相同的方向。
这里,使显影辊13的旋转轴方向和多个开口部35a的布置方向(箭头F方向)相同的原因是在显影剂排出时容易在整个纵向方向将显影剂供给到显影辊13,而不会出现局部化供给。
这里,多个开口部35a布置在箭头F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处,因此排出部35在箭头方向F长、在箭头方向E短。也就是说,从多个开口部35a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在箭头F方向比在箭头E方向更长。
这样,在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垂直的方向(箭头F方向)上在不同位置布置有多个开口部35a的排出部35在箭头F方向长、在箭头E方向短。因此,开封需要的距离比在纵向方向(箭头F方向)开封需要的距离更短,因此也能够使开封需要的时间更短。
此外,采用了通过开封部件20卷起用于覆盖排出部35的密封部件19的结构。使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方向和大体上垂直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的方向(箭头F方向)相同,从而能够缩短密封部件19的卷起距离和时间。
(显影剂袋的开口部的形状和方向)
在第一实施例中多个开口部35a每一个都具有圆形。当考虑排出性时,开口部35a的面积优选地较大。此外,限定开口部35a的连接部35b优选地较大(厚),以便增强显影剂袋16的强度。因此,考虑到排出部35的材料和厚度以及后述的在开封时力与剥离强度的关系,开口部35a的面积和连接部35b的面积需要实现平衡,并且可以适当地进行选择。此外,除了圆形形状以外,开口部35a的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如矩形、在后述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的长圆形等等形状。
顺带地,开口部35a的布置仅需要在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垂直的方向(箭头F方向)布置在不同的位置。即使在开口部35a如图27(c)所示地彼此重叠或者如图27(d)所示地彼此不重叠时,也具有后述的连接部35b的效果。
此外,优选地开口部35a的方向为使得在成像时的姿势下容易排出容纳在显影剂袋16中的显影剂。为此,在成像时的姿势下,开口部35a布置成在重力方向朝下开口。这里,开口部35a在重力方向的朝下开口表示开口部35a的方向在重力方向具有向下分量。
(显影剂袋和框架之间的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显影剂袋16包括如下所述作为被固定部的两种固定部16d和16e。显影剂袋16通过两种固定部16d和16e固定在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的内部。
(第一固定部)
首先,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d作为第一固定部,在后述从显影剂袋16开封密封部件19时在该处受力。与布置多个开口部35a的方向(箭头F方向)平行地在多个位置设置第一固定部16d。顺带地,除了在多个位置的布置外,第一固定部16d也可以是平行于箭头F方向伸长的单个固定部(未示出)。
此外,如图28(a)和(b)所示,显影剂袋16包括多层结构部16g,其中,作为形成显影剂袋16的片材部件的片材16u(或片材16s)通过折回而被重叠。或者,如图28(c)和(d)所示,显影剂袋16包括多层结构部16g,其中,作为形成显影剂袋16的片材部件的片材16s通过折回而被重叠。构成该多层结构部16g的片材16u或片材16s的折回方向也可以是如图28所示的方向。
此外,在多层结构部16g处,设置有固定在框架18的固定部18c上作为被固定部的第一固定部16d。此外,如图3所示,该第一固定部16d沿垂直于密封部件19移动方向(箭头D方向)的方向(箭头F方向)设置。这样,在开封密封部件19时,在垂直于箭头E方向的箭头F方向,相对于箭头E方向,密封部件19受到作用于显影剂袋16上的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改进开封特性。
此外,在多层结构部16g处,在显影剂袋16的贴合部16i和固定部16d之间设置有用于在结合在一起的上述片材16u或16s之间结合的夹层结合部16h。在贴合部16i处,片材16u和片材16s结合在一起,以形成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
顺带地,在本实施例中,多层结构部16g具有两层结构,其中,片材16u或片材16s通过折回一次而被重叠,但是不限于此。多层结构部16g也可以具有两层以上的结构,只要各层之间能够结合,根据后述开封力的值而定,通过将片材多次折回而使这些层重叠(未示出)。
此外,第一固定部16d的位置设置在开口部35a附近。
此外,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d固定在框架的第一固定部18a上。
第一固定部16d是开封显影剂袋16时需要的固定部,其作用和布置将在下面描述开封时进行描述。
(第二固定部)
此外,设置第二固定部16e作为第二固定部,其用于防止显影剂袋16向下方或者朝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移动。对于第二固定部16e,可以使用单层片材16d或片材16s,或者结合在一起的各个片材。
设置第二固定部16e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防止第二固定部16e在成像时的姿势下向下移动。为此,第二固定部16e优选地布置在成像时姿势的上方位置。
此外,第二个原因是防止显影剂袋16在成像时与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接触而干扰图像。为此,优选地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16e设置在远离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16e布置在远离显影辊13的上部位置。
此外,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16e固定在框架的第二固定部18b上。
(显影剂袋和框架之间的固定方法)
将参考图26和图4描述显影剂袋16和第二固定部16e之间的固定方法。图27(a)至(d)是显影剂容纳容器的固定部的说明图。
(第一固定部的固定方法)
作为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d的固定方法,采用通过超声波夹紧(敛缝)来固定,以使得第二框架18的凸耳穿过显影剂袋16的孔进而变形。如图26(a)所示,在固定前,第二框架18的第一固定部18a具有圆柱凸耳形状,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d具有敞口的孔。下面示出装配步骤。
首先,第二框架18的第一固定部18a的凸状部穿过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d的孔(图26(b))。
然后,用超声波夹紧工具36熔合第二框架18的第一固定部18a的端部(图26(c))。
然后,使第二框架18的第一固定部18a的端部变形,使得其比第一固定部16d的孔更大,从而把显影剂袋16固定在第二框架18上(图26(d))。
(第二固定部的固定方法)
如图24所示,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16e的固定方法采用通过两个框架17和18的夹紧。在显影剂袋16中形成孔以构成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16e,在第二框架18上设置凸部以构成框架的第二固定部18b。
接着,下面示出装配步骤。第二框架18的第二固定部(凸部)18b穿过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孔)16e,然后通过第一框架17夹紧进行固定,以便防止显影剂袋16的第二固定部(孔)16e从第二固定部(凸部)18b脱离(脱落)。
(其它固定方式)
作为其它固定方式,除了上述的超声波夹紧之外,还可以使用除使用超声波之外的固定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利用热进行热夹紧、把显影剂袋16直接焊接到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上的(热)焊接或超声焊接、使用溶剂或粘结剂的结合、在两框架之间插入显影剂袋16、热夹紧、超声波夹紧、螺钉或利用孔和凸部(如凸耳)进行钩挂等等方式。此外,根据基于显影剂袋16和第一框架17或第二框架18之间的空间、配置等关系进行适当的设计,也可以借助设置在第一框架17或第二框架18和显影剂袋之间的单独部件来固定显影剂袋16(未示出)。
<密封部件的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使用处理盒A之前,密封部件19覆盖显影剂袋16的排出部35,以密封显影剂袋16中的显影剂。移动密封部件19,使开口部35a露出。密封部件19的结构为片形,包括用于覆盖显影剂袋16的排出部35的密封部19a、要用后述开封部件20固定的被接合部19b以及连接密封部19a和被接合部19b的密封部件连接部19c。该片状密封部件由具有密封层的层合材料构成,该密封层具有后述的易开封性,基材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聚丙烯等等,厚度可以适当地从0.03-0.15mm的范围选择。
(密封部件的密封部)
密封部19a是指密封部件19密封显影剂袋16的多个开口部35a和连接部35b的区域。利用密封部19a防止在使用处理盒A之前显影剂从显影剂袋16内部泄漏。
(密封部件的接合部)
密封部件19在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的一端侧具有自由端部,在该自由端部设置有要与用于移动密封部件的开封部件接合的被接合部19b。用于移动密封部件19以露出开口部35a的开封部件20与该被接合部19b接合。开封部件20也可以配置成通过从成像设备主组件B接受力(驱动力)而自动地执行开封。或者,开封部件20也可以配置成通过由用户抓握并移动来执行开封。在本实施例中,开封部件20是设置在框架中的旋转轴,拉动与开封部件20接合的密封部件19,使容纳了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开封。
(密封部件的密封部件连接部)
连接结合部22和密封部件接合部19b的部分是密封部件连接部19c。密封部件连接部19c是通过从开封部件20接受力而传递拉开结合部22的力的部分。
(密封部件连接部的折回)
这里,参考图12,在开封移动时形成在第一结合部22a和第二结合部22b之间的平面为N1。与平面N1垂直且穿过第一结合部22a的平面为N2。这里,开封部件20布置在第二结合部22b侧,而不是布置在穿过第一结合部22a的平面N2。换句话说,沿片状密封部件19的表面来看时,密封部件19包括折回部19d,在折回部19d处,密封部件19在连接部22和与开封部件20接合的被接合部19b之间的部分(连接部19c)处折回。折回部19d可以具有或不具有折痕(折缝)。这里,密封部件19的折叠角度Q优选地为90度以下。该折叠角度Q是显影剂袋16的结合部22的表面和沿拉动密封部件19的方向(箭头D方向)的表面之间的狭角Q。
(密封部件的固定)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固定部16d相似地,利用超声波夹紧来实现密封部件19和开封部件20之间的固定。与第一固定部16d和第二固定部16e的固定方式相似地,除了超声波夹紧之外,也可以通过(热)焊接、超声焊接、粘接、在框架之间插入、利用孔和凸部进行钩挂等等来实现固定。
(密封部件的具有易开封性的部分)
接着,将描述使结合部22的剥离力为期望值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剥离力为期望的值(这里是能够保持调色剂密封性的范围内的最小力),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中,应用具有能够易于开封密封部件19的密封层的层合材料。此外,第一种方法是这样的方法,其中,通过将可与密封层焊接并具有柔性的片材(例如由聚乙烯或聚丙烯构成)用作显影剂袋16的材料,从而能够在结合部容易地开封。通过改变密封层的配方和待结合材料的组合,能够相应于期望的条件调节剥离力。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通过JIS-Z0238的气密密封柔性包装的实验方法测量的剥离强度为大约3N/15mm的材料。
第二种方法是这样的方法,其中,如图4和图7所示,将显影剂袋16的排出部35置于在开封进行方向(图中箭头E方向)折回密封部件19的状态下。例如,在图4的状态下,使开封部件20旋转(图中箭头C方向),使得通过开封部件20沿拉动方向(图中箭头D方向)拉动密封部件19。这样,如图12所示,显影剂袋16和密封部件19提供了倾斜的剥离位置关系,其中,显影剂袋16的结合部22的表面和沿密封部件19拉动方向(箭头D方向)的表面之间的狭角Q为90度以下。传统上众所周知的是,通过实行倾斜剥离能够减小拉开两个表面需要的剥离力。因此,如上所述地,密封部件19在开封进行方向(图中箭头E方向)被置于折回状态,使得位于结合部22处的密封部件19和显影剂袋16处于倾斜剥离位置关系,并且能够调节以减小剥离力。
<开封部件的结构>
开封部件20用于通过向密封部件19施加力以移动密封部件19进而从显影剂袋16剥离密封部件19。开封部件20包括:支撑部(未示出),其具有轴形状且两端由第二框架18可旋转地支撑;和接合部20b,用于固定密封部件19的被接合部19b。在本实施例中,开封部件20具有矩形轴形状,密封部件19的被接合部19b在矩形轴的一个表面与接合部20b接合。
(兼用作开封部件、推压部件、搅拌部件)
此外,用于从外面作用于显影剂袋16上以排出显影剂袋16中容纳的显影剂的推压部件21和开封部件20可以分别是单独部件,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同一部件执行开封部件20和推压部件21的功能。
此外,可以用单独部件分别执行搅拌从显影剂袋16排出的显影剂的功能和开封部件20的功能,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开封部件20也作为同一部件执行搅拌功能。
(兼用作开封部件、推压部件、搅拌部件的效果)
这样,通过使用同一部件(元件)作为开封部件20、推压部件21和搅拌部件,减少了部件的数量,从而能够减小成本和节省空间。
<显影剂袋开封的概述>
将参考图7和图8描述显影剂袋16的开封。
显影装置38包括:施力点部20a,开封部件20在该处施加拉动密封部件19的力以实行开封;以及框架的固定部18a,用于固定被拉动的显影剂袋16。
施力点部20a是在开封时密封部件19和开封部件20接触的部分中最靠近结合部22的部分。在图7(b)中,开封部件的角部20c是施力点部20a。第二框架18的固定部18a包括固定部18c,用于抑制开封时因力导致的显影剂袋16的移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从结合部22起,框架的第一固定部18a和显影剂袋的第一结合部16d通过超声波夹紧接合,如图7(b)和(c)以及图8(a)所示,第一固定部18a的超声波夹紧部的靠近结合部22的部分构成固定部18c。
首先如图4所示,开封部件20通过未示出的驱动部件从主组件向其传递的驱动力而沿箭头C方向旋转。
然后,图5和图7(b)示出了通过进一步旋转开封部件20开始开封第一结合部22a而就要拉动密封部件19之前的状态。利用此旋转,通过被接合部19b而固定在开封部件20上的密封部件19由矩形开封部件20的角部20c(施力点部20a)沿箭头D方向拉动。
当拉动密封部件19时,经由结合部22拉动显影剂袋16。然后,力被施加给显影剂袋16的第一固定部16d,从而通过固定部18c而从固定部18c朝施力点部20b拉动显影剂袋16。接着,在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垂直的横截面中,移动第一结合部22a以接近连接施力点部20a和固定部18c的连线。此时,在箭头D方向,从靠近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的一侧,按照开口部35a、第一结合部22a、折回部19d和固定部18c的顺序布置这些部分(图7(b))。此外,开封部件19在第一结合部22a和被接合部19b之间折回,因此将力施加给第一结合部22a的部分而沿箭头D方向倾斜剥离。接着,实行第一结合部22a的剥离,以开始开封排出部35。
此外,施力点部20a也与角部20c一起沿箭头C方向移动,当密封部件19接触角部20d时,施力点部20a从角部20c移动到角部20d。这里,图7(b)示出了施力点部20a是角部20c的状态,图7(c)示出了进一步旋转开封部件20并把施力点部移动到角部20d的状态。
如图6和7(c)所示,与随着开封部件20的进一步旋转进行开封同时地,折回部19d也沿箭头E方向前进。然后,开封进一步进行,使得开口部35a露出。图8(a)示出了开口部35a露出后开始剥离第二结合部22b的状态。此时,与第一结合部22a的剥离相似地,朝施力点部20a拉动密封部件19,显影剂袋16朝固定部18c的方向(箭头H方向)站稳。然后,在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垂直的横截面中,移动第二接合部20b以接近连接施力点部20a和固定部18c的连线。接着,沿箭头D方向向结合部22b的部分施加力,使得第二结合部22b被剥离。接着,第二结合部22b被剥离而完成开封(图8(b)和图9)。接着,显影剂袋16内部的显影剂穿过排出部35的开口部35a,并沿箭头I方向布置。
这样,随着开封部件20的旋转,密封部件19围绕开封部件20卷起,使得结合部22被开封。利用该旋转卷起密封部件19,因此移动开封部件20需要的空间仅需要是旋转空间,与利用除旋转之外的运动来移动密封部件19的情况相比,能够节省空间。
通过在密封部件19上设置折回部19d,能够在不实行剪切剥离的条件下倾斜剥离结合部22,并可靠地进行开封。
此外,设置有要与开封部件20接合的被接合部(19b),该开封部件用于在与布置多个开口部35a的方向(图3中箭头F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在密封部件19的一端侧开封密封部件19,使得能够可靠地接合和开封密封部件19。
此外,通过在框架上设置固定部18c,就能在开封时支撑显影剂袋16,使得即使是柔软且可变形的显影剂袋16也可以可靠地开封。
此外,对于开封时显影剂的排出,如上所述地,在连接施力点部20a和固定部18c的连线上移动结合部22(按照图7(a)、图7(b)、图7(c)和图8(a)的顺序)。利用该运动,移动开口部35a周围的显影剂,使得能够破碎显影剂的结块。
(与开封相关的固定部的布置关系)
如图4所示,为了可靠地剥离第一结合部22b,要求第一结合部22b和固定部18c(固定部16d)之间为以下的布置关系。在开封时,相对于固定部18c,开封部件20沿箭头D方向拉动密封部件19。此时,在利用开封部件20移动密封部件19的方向(箭头D方向),固定部18c设置在开口部35a的上游侧。为此,如图5所示,沿箭头H方向向固定部18c施加力。因此,当施加开封力时,在固定部18c和开封部件20之间沿箭头H方向和箭头D方向拉动密封部件19,以向第一结合部20a施加力,因而沿箭头E方向进行开封。这样,如果固定部18c不是设置在密封部件19移动方向(箭头D方向)的上游,则会沿拉动开封部件20的方向拉动整个显影剂袋16,使得不能向第一结合部22a施加力且不能实行开封。
通过这种方式,将固定部18c(固定部16d)设置在密封部件19移动方向(箭头D方向)的上游,从而能够可靠地开封。
如上所述地,显影剂袋16优选具有柔性,固定部16d需要不会因开封力而变形和断裂。在多层结构部16g包括夹层结合部16h的结构中受到开封力的情况下,多层结构部16g能够一体地受到开封力的反作用力。这样,能够兼容地实现显影剂袋16的柔性以及防止固定部16d变形和断裂。
(与开封相关的固定部的距离关系)
如图22和图23所示,为了可靠地剥落第一结合部22b,要求第一结合部22a和固定部18c之间为以下长度关系。首先,在从穿过开封部件20、开口部35a和固定部18c且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垂直的平面看时,第一结合部22a的最后被剥离的点是第一点22d。第一点22d是第一结合部22a的靠近开口部35a的端部点。此外,沿显影剂袋16从固定部18c到第一点22d的距离为M1。此外,在包含开口部35a的方向,沿显影剂容纳袋16从第一固定部18d到第一点22d测量的距离为M2。顺带地,开口部35a是不存在显影剂袋16的材料的空间,但是开口部35a的宽度也包含在该距离内。
此时,满足M1<M2以允许剥离第一结合部22a。这里,将具体地描述M1<M2的关系。
(M1<M2的情况)
首先,在满足M1<M2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向第一结合部22a施加用于通过开封部件20a朝第一结合部22a拉动密封部件19的力(箭头D方向)和固定部的保持力(箭头H方向),使得能够倾斜剥离第一结合部22a。通过实行倾斜剥离,能够将剥离力设定在低水平。这里,图22(a)示出了开封前的状态,图22(b)示出了刚要开封第一结合部22a前的状态。
(M1>M2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M1>M2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开封部件20的拉力不施加给第一结合部22a,而是施加给第二结合部22b。在这种情况下,力不施加给第一结合部22a,因此第一结合部22a不会被剥离。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开封部件20的力(箭头D方向)和固定部18c的保持力(箭头H方向)施加给第二结合部22b。在这种状态下,向第二结合部22b施加用于由开封部件20拉动开封部件19的力(箭头D方向)和固定部18c(沿箭头H方向)的保持力(箭头H方向)。在第二结合部22b的部分处,剥离关系是剪切剥离关系,因此难以开封第二结合部22b。这是因为与倾斜剥离相比剪切剥离需要大的力。
这里,图23(a)是开封前的视图,图23(b)是随着开封部件20的旋转向结合部(在这种情况下是第二结合部)施加开封部件20拉动密封部件19的力(箭头D方向)时的视图。此外,根据剪切剥离关系向第二结合部22b施加力,因此与倾斜剥离的情况相比需要非常大的力,使得难以减小剥离力。
(多个固定部的情况)
这里,将用图30描述多个固定部和开封之间的关系。在开封部件20即将从图30(a)的状态旋转以开封第一结合部22a之前是图30(b)。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固定部18a和第二固定部18b。这里,向布置在靠近先被开封的第一结合部22a的位置的第一固定部18a施加开封时的力,同时开口部35a夹在部分22a和22b之间。为此,第二固定部18b不需要考虑上述距离M1和M2(参见图22和图23)的测量方式。这样,在有多个固定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布置在靠近先被开封的第一结合部22a的位置的固定部作为(开封)基准,同时开口部35a夹在部分22a和22b之间,开封时的力将被施加给该固定部。
(第二结合部的位置关系)
将使用图12描述在不围绕开封部件20卷起的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开封第二结合部22b的布置,图12示出了即将开封第一结合部22a前的状态。首先,第一结合部22a的在远离开口部35a一侧的端部是第二点22e。第二结合部22b的在远离开口部35a一侧的端部是第三点22f。这里,从第二点22e到第三点22f的距离是L1。此外,从第二点22e到施力点部20a的距离是L2。此时,距离L1和距离L2的关系需要为L1<L2。
其原因在于,在L1比L2大的情况下,在第二结合部22b的剥离结束之前第二结合部22b到达施力点部22a,并围绕开封部件20卷起第二结合部22b。不能施加力以从第二结合部22b剥离密封部件19。因此,难以从显影剂袋16开封密封部件19。
如上所述地,使距离L1和距离L2之间的关系为L1<L2,就可在不围绕开封部件20卷起的条件下令人满意地开封密封部件19。
(限定了开口部的连接部的作用)
将描述限定了开口部的连接部35b的概述,其在显影剂袋16的开封操作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图11是结束了先开封的第一结合部22a处的部分的剥离以露出开口部35a时排出部35的视图,它是第二结合部22b处的剥离没有结束的状态。如上所述地,排出部35包括在开口部35a的露出进行的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的垂直方向(箭头F方向)布置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开口部35a。为此,在F方向在多个位置也布置了限定多个开口部35a的多个连接部35b。这样,多个连接部35b在开口部35a的开封进行的方向(箭头E方向)桥接第一结合部22a和第二结合部22b。为此,在结束第一结合部22a的开封的图8的状态下时,第一固定部16d能够通过连接部35b接受开封第二结合部22b的力,使得能够传递用于从显影剂袋16剥离密封部件19的力。也就是说,在箭头D方向和箭头E的方向向第二结合部22b施加力,使得在第二结合部22b也可剥离密封部件19。
在除了如上所述如图27(b)示出地在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垂直的方向(箭头F方向)布置开口部35a的情况之外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相似的效果。即使如图27(c)所示地开口部35a不完全布置在与开封方向垂直的方向,连接部35b也能够如箭头P所示地传递用于从显影剂袋16剥离密封部件19的力。此外,即使如图27(d)所示地开口部35a在开封方向彼此重叠时,连接部35b也能够如箭头P所示地传递用于从显影剂袋16倾斜地剥离密封部件19的力。也就是说,多个开口部35a仅需要在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垂直的方向(箭头F方向)布置在不同的位置。
此外,如图27(b)所示,也可以使用在开口部35a周围包含连接部35b的部分作为结合部22。同样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存在连接部35b,能够在结合部22处把力传递到剥离末端,从而可靠地实行开封。
此外,对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和开口部35a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在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方向(箭头F方向)在不同位置布置开口部35a。这样,连接部35b用于在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的垂直方向(箭头E方向)桥接第一和第二结合部22a和22b。开口部35a仅需要设置在开封部件的旋转轴方向(箭头F方向)的不同位置。即使开口部35a如图27(b)所示地在旋转轴方向(箭头F方向)彼此重叠以及如图27(c)所示地在旋转轴方向(箭头F方向)彼此不完全重叠,也能够沿箭头P方向传递力,发挥连接部35b的效果。
这样,由于在排出部35处存在用于桥接第一和第二结合部22a和22b的连接部35b,因此容纳了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和包括开封部件20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能够传递开封部件20的开封力直到第二结合部22b开封,使得能够可靠地实行开封。
此外,将描述开口部35a和密封部件的被接合部19b之间的关系(图3)。在与布置多个开口部的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被接合部19b设置在密封部件19的端侧。
将描述开口部35a和开封部件20之间的关系(图3)。在与布置多个开口部的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开封部件20设置在密封部件19的端侧。
在这种结构中,也能够获得通过连接部35b传递开封部件20的开封力直至开封了第二结合部22b为止的效果。
(连接部是单独部件的示例)
此外,如图21所示,限定开口部35a的连接部35b也可以是单独部件(连接部件16f)。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在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垂直的方向(箭头F方向)设置单个长开口部16a,以及在单个长开口部16a上设置沿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连接开口部16a两侧的作为单独部件的连接部件16f。此时,连接部件16f通过粘结剂粘接、焊接等方式结合在单个长开口部16a的第一结合部22a侧和第二结合部22b侧。
顺带地,同样地在显影剂袋16具有连接部件16f的情况下,密封部件19如上所述地在结合部22和被接合部19b之间折回,并围绕开封部件20卷起,使得显影剂袋16可开封。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设置多个开口部35a的情况下限定了开口部的连接部35b和连接部件16f执行相同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连接部件16f,单个长开口部16a与形成多个开口部35a的情况相同。
因此,在结束第一结合部22a的开封之后在第二结合部22b处剥离密封部件19时,第一固定部16d能够在箭头H方向通过连接部件16f接受开封部件20在第二结合部22b处开封时的力(箭头D方向)。因此,能够传递从显影剂袋16剥离密封部件19的力。也就是说,沿箭头D方向和箭头H方向向第二结合部22b施加力,使得也能够开封第二结合部22b。
通过这种方式,通过连接部件16f使单个长开口部16a形成多个开口部35a,从而也能够仅加强连接部件16f。
(在没有连接部的情况下开封性的问题)
这里,将描述没有应用本发明且难以开封显影剂袋16的示例。即,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没有连接部35b并且难以实行开封的情况。图13是没有连接部35b且有单个开口部16a的示例,其中,图13(a)是示出了在第二结合部22b处剥离前的状态的视图,图13(b)和图15是示出了在第二结合部处剥离密封部件19时的状态的视图。此外,图8包括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结合部22b处剥离密封部件19之前和之后的状态下开口部35a周围的放大剖视图。图14包括在没有连接部35b并且难以实行开封的情况下开口部35a周围的剖视图。
在这种情况下,图14(a)示出了开封进行到第二结合部22b的状态,从该状态起,随着开封部件20的进一步旋转,沿箭头D方向拉动和移动密封部件19。接着,由于没有连接部35b,来自第一固定部16d的力不能传递给位于开口部16a的中央部的第二结合部22b侧。为此,如图14(b)和图13(b)所示,消除了从框架的固定部18a到第二结合部22b的束缚力,使得开口部16a沿箭头D方向逐渐大大地打开。此外,第二结合部22b由密封部件19拉动,使得开口部16a如图14(c)所示地变形。在这种情况下,作用于第二结合部22b上的力不能提供如图8所示的倾斜剥离位置关系,而是如图14(c)所示地由于开口部35a的变形导致剪切剥离(大致0度剥离),使得剥离需要大的力。而且,第一固定部16d的支撑力不能传递给第二结合部22b,因此第二结合部22b被开封部件20拉动,同时密封部件19不从其上剥离。为此,在第二结合部22b的纵向中央部附近的开口部16a进一步大大地打开,使得围绕开封部件20卷绕第二结合部22b。
顺带地,如果容纳显影剂的部件是刚性部件如结构件,则不存在这种变形,使得能够像传统示例那样进行密封。然而,在把显影剂容纳在可变形的柔软袋状部件中且在开封时使变形的开口部开封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地,当没有连接部35b时,难以实行开封。
如上所述地,通过向成像设备主组件B的开封部件20传递驱动力,密封部件19(=调色剂密封件)可开封,用户不需要剥离调色剂密封件,从而能够更加简单地更换和使用显影装置38和处理盒A。此外,开封后的密封部件19固定在开封部件20上,使得能够在无需从处理盒A去除废料的条件下实行开封。
<关于推压部件和显影剂排出的概述>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利用推压部件排出显影剂。
(推压部件)
如图16所示,推压部件21具有轴部21a和固定在轴部21a上的推压片21b,该推压部件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内部。
首先,轴部21a执行与开封部件20(21a=20)相同部件的功能。因此,如上所述地,驱动力由成像设备主组件B的未示出驱动部件传递给轴部21a,使得推压部件21(=20)沿箭头C方向旋转。
接着,推压片21b固定于横截面为矩形的轴部21a的表面上,与轴部21a一起旋转。顺带地,推压片21b是由诸如PET、PPS(聚苯硫醚)或聚碳酸酯的材料形成的厚度为大约0.05-0.1mm的柔性片,其端部突出到轴部21a的外接圆的外侧。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件19和推压片21a固定在轴部21a的不同表面上,但是也可以固定在轴部21a的同一表面上。
此外,如图16和17所示,推压片21b还执行搅拌显影剂、朝显影辊13和显影剂供给辊23给送显影剂的功能。
<从显影剂袋排出显影剂的概述>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从显影剂袋排出显影剂。
(从开封前到开封时的排出的概述)
首先,关于从开封前到开始开封时显影剂的排出,如上所述如图7和图8所示地,朝施力点部20a(箭头D方向)拉动密封部件19,显影剂袋16由固定部18c支撑。为此,在开封时,由施力点部20a、框架的固定部18c和结合部22的剥离密封部件19的位置组成的三个位置沿着在与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垂直的横截面上直线对齐这三个位置的方向移动。这样,开口部35a的位置在开封部件20向密封部件19施加力以执行开封操作前的时间和开始开封操作以在第一结合部22a处使结合开封的时间之间变化,使得能够防止开口部35a附近的显影剂滞留,且排出性良好。
(开封后的排出/推压时的概述)
此外,如图8(b)所示地,在开封之后,当从上述显影剂袋16开封密封部件19时,开口部35a布置成朝显影剂袋16的下方打开,因此开口部35a附近的显影剂因重力作用和开封时显影剂袋16的振动等因素而被排出。
在开封之后,当开封部件20进一步旋转时,固定在开封部件20上用于推压显影剂袋16的推压片21b也旋转,使得如图9所示借助显影剂袋16而使推压片21b围绕开封部件20卷起。这里,如图16所示,推压片21b具有弹性,因此能够恢复到初始形状,因而沿箭头J方向推压显影剂袋16。此时,推压片21b经由调色剂推压显影剂袋16并使其压靠在第二框架18上,从而使整个显影剂袋16变形。此外,显影剂袋16被推压片21b推压,使得内部容积减小。这样,通过显影剂袋16的容积减小和整体形状的变化,搅拌显影剂袋16内部的显影剂,因而从开口部35a容易地排出显影剂。此外,此时除了开口部35a之外显影剂袋16被封闭并且除了开口部35a之外没有逸出路径,因此从开口部35a的排出性高。利用上述的排出动作,可沿箭头I方向容易地排出显影剂。
顺带地,此时,如果显影剂袋16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并压靠在第二框架18上,则显影剂袋16可变形。
此外,通过对齐显影辊13的旋转轴方向和多个开口部35a的布置方向(箭头F方向),能够容易地在排出时在显影辊13的整个纵向方向供给显影剂,不会出现局部供给。
此外,当显影装置38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B上时,通过设置开口部35a使其朝重力方向开口,能够提高显影剂排出性。
此外,设置在框架(17、18)内侧的推压部件21推压显影剂袋16使其压靠第二框架18,从而能够提高显影剂的排出性。
(排出/显影剂袋形状恢复的概述)
然后,如图17所示,进一步旋转开封部件20,使得推压片21b与显影剂袋16分离。此时,显影剂袋16具有柔性,因此在显影剂的重量作用下(箭头K方向)能够恢复到推压前的状态。然后,如图16所示,推压片21b也旋转,并朝第二框架18推压显影剂袋16,使得显影剂袋16变形,以移动除开口部35a附近之外位置的显影剂,并从开口部35a排出显影剂。
(排出/反复开封和恢复的概述)
在刚开封后显影剂袋16中存在的显影剂量大的情况下,反复地改变推压片21b相对于开封部件20的进入量,使得显影剂袋16变形而压靠在第二框架18上。显影剂袋16因推压部件21的推压而收缩以及显影剂袋16因其内部显影剂的重量以及显影剂袋16的柔性而恢复反复进行。此外,利用上述动作,显影剂袋16本身移动,因此显影剂袋16振动,使得显影剂袋16内部的显影剂也因该振动而从开口部35a排出。此外,推压部件21旋转,因此能够反复地推压显影剂袋16。
(把显影剂袋贴附到框架的示例)
顺带地,图24示出了显影剂袋16压靠在第二框架18上的部分27,即使在设置结合部28如粘结剂或双面胶带并将显影剂袋16结合到第二框架18上的情况下,推压片21b也能够推压显影剂袋16而排出显影剂。
(显影剂量变小的情况)
顺带地,将参考图31描述显影剂袋16内部的显影剂量因实行成像而变小的情况。在刚开封后,如图31(a)所示,显影剂袋16的形状顺应推压部件21的形状,使得显影剂袋16因容纳显影剂的重量总是接触推压部件21,并且尺寸(内部容积)周期地变化。然而,当容纳的显影剂变少时,如图31(b)所示,显影剂的重量变轻,使得显影剂袋16不再顺应推压部件21,并且反复周期地与推压部件21分离和接触。为此,显影剂袋16的尺寸(内部容积)不再变化。为此,通过显影剂袋16的内部容积的变化导致的排出效果变小,但是显影剂袋16和推压部件21彼此周期地接触以使显影剂袋16振动,使得能够排出显影剂。
(兼用作推压片和密封部件)
顺带地,也可以使用单个部件作为推压部件21b和密封部件19,以具有这些部件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开封后,结合部22与显影剂袋16分离,因此密封部件19在结合部22侧的端部是自由端。为此,密封部件19能够具有推压片21b的功能。这样,开封部件20能够具有推压部件21的轴部21a的功能,密封部件19能够具有推压片21b的功能。
这样,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因而能够减小成本。
如上所述地,能够在作为显影剂排出口的开口部35a处不设置其它排出部件如显影剂排出辊的条件下,令人满意地排出显影剂袋16内部的显影剂,使得能够防止开口部35a附近的显影剂结块和搭桥。这样,即使在显影剂袋16中的显影剂因输送、存储等时的撞击而结块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整个显影剂袋16和开口部35a的周围的这种运动来使结块的显影剂破碎,从而能够防止难以排出显影剂的状态。
(推压部件是单个元件的示例)
此外,推压部件21不是由轴部21a和推压片21b组成的各单独部件,但是即使在推压部件21是如图25(a)所示的单独部件且具有用作推压片21b的凸起部(凸部)21e时,同样能够排出显影剂。在推压部件21仅由轴部21a构成的情况下,当从与其旋转中心垂直的横截面来看推压部件21时,即使在轴部21a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图25(b))或具有凸轮形状(图25(c))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显影剂袋16压靠在框架29上而使其变形。这是因为,当推压部件21布置成至少接触显影剂袋16时,改变了从旋转中心到推压部件21的外端的距离,因此也改变了推压部件21相对于显影剂袋16的进入量。也就是说,只要轴部不是具有以旋转轴作为中心的圆形横截面的轴,就能够通过推压部件21的旋转使显影剂袋16变形。如图25(a)所示,从推压部件21的中心到推压部件21的远侧外端部的距离21c和到外端的近距离21d彼此不同,因此也可以改变推压部件21相对于显影剂袋16的进入量。
此外,图32(b)是横截面为十字形的推压部件21的剖视图,图32(a)是示出了包括十字形推压部件21的显影剂容纳单元25的剖视图。如图32所示,在设置有从推压部件21的中心到外端具有相同距离的四个凸起部(凸部)21e的情况下,四个凸部21e的外形(距离21c)彼此相等。然而,除了凸部21e外,推压部件21包括具有靠近中心的外端(距离21d)的部分,因此能够改变相对于显影剂袋16的进入量。也就是说,推压部件21可以是一个可旋转部件,其包括在与推压部件21的旋转中心垂直的横截面上从推压部件21的旋转中心到其外端部的距离不同的部分。
这样,显影剂袋16受推压部件21推压(箭头J方向)而压靠在框架29上,因而变形以减小其内部容积,使得内部的显影剂被推出而从开口部35a排出(箭头I方向)。
此外,在成像时的姿势下,推压部件21的轴部21a(=20)在重力方向位于显影剂袋16的下方,并接触显影剂袋16。此外,推压部件21的轴部21a(=20)的横截面形状是矩形而不是圆形,因此随着轴部21a(=20)的旋转,可如上所述地周期地改变轴部21a(=20)相对于显影剂袋16的进入量。因轴部21a(=20)相对于显影剂袋16的进入量的变化,也能够改变显影剂袋16的容积和使显影剂袋振动,从而能够提高显影剂排出性。
此外,如上所述地,显影剂袋16包括多层结构部16g,其中,用于形成显影剂容纳部的片材16u(或16s)被重叠。此外,在多层结构部16g处,设置有要固定在框架的固定部上的第一固定部16d。此外,在多层结构部16g的第一固定部16d和显影剂容纳部之间设置用于在重叠的片材16u(或片材16s)之间结合的夹层结合部16h。这样,在使用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袋16的显影剂容纳单元25中,能够改进用于密封显影剂袋16的开口部35a的密封部件19的开封特性。
<第二实施例>
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结构和功能(作用)的元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并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如上所述地,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折回而重叠片材16u或片材16s来构成多层结构部16g,但是多层结构部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3(a)所示,使片材16u和16s每一个的贴合部16i的外部延伸,使得片材16u和片材16s构成两层的部分是多层结构部16g。此外,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在该多层结构部16g处布置有作为被固定部的第一固定部16d。
如第一实施例一样,在设置有通过折回而重叠片材的多层结构部16g的情况下,当贴合部16i也用于充当夹层结合部16h时,需要将三层或更多层片材同时结合在一起,使得难以实行稳定的结合。贴合部16i是构成显影剂袋16的显影剂容纳部的部分,其需要允许不会导致显影剂泄漏的结合。结果,在第一实施例的多层结构部16i的情况下,需要分别地设置贴合部16i和夹层结合部16h。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构成在没有折回片材的条件下重叠的两层式多层结构部16g,此外夹层结合部16h和贴合部16i具有相同的片材结构,因此贴合部16i也能够执行夹层结合部16h的功能。
类似地,如图33(b)所示,在显影剂袋16的结构仅是片材16s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使片材16s的贴合部16i的外部延伸,片材16s构成两层的部分是多层结构部16g,固定部16d布置在多层结构部16g处。
如果采用图33(a)示出的结构,则多层结构部16g由作为机械特性不同的两个片材材料的片材16u和片材16s构成。也就是说,片材16u和片材16s的弹性和韧性特性不同。这样,与第一实施例示出的结构和图33(b)示出的结构相比,能够提供抵抗静力强且抵抗冲击强的固定部16d。
<第三实施例>
如图18、图19和图34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代替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显影剂袋16,使用显影剂容纳部件34。
(真空成型)
下文将描述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细节。使用了利用真空成型、气压成型或模压成型形成片状材料而构成的显影剂容纳部件34。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地,具有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包括显影剂容纳部件34、密封部件19、开封部件20、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顺带地,开封部件20是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地具有推压部件21的功能和显影剂搅拌功能的部件。
(显影剂袋的结构)
如图18和图34(a)所示地,显影剂容纳部件34由通过真空成型、气压成型或模压成型形成的作为柔性容器的成型部34a和片状透气部34b构成。这里,利用(热)焊接、激光焊接、粘结剂、胶带等等进行成型部34a和透气部34b之间的结合。赋予显影剂容纳部件34透气性的原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即显影剂容纳部件34要满足制造时、输送时和存放时的状态。
作为成型部34a的材料,ABS、PMMA、PC、PP、PE、HIPS、PET、PVC等等以及这些材料的复合多层材料是优选的。此外,成型部34a在成型前的片形时厚度优选为大约0.1-1mm。成型部34a的材料和厚度仅需要适当地根据成本、产品规格、制造条件等等进行选择。
如图34(a)所示,成型部34a在其外周部34c处通过贴合部16i与透气部34b结合。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内部(通过结合而形成的显影剂容纳部)容纳显影剂。此外,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固定部16d(被固定部)设置在贴合部16i外侧以及外周部34c和透气部34b彼此重叠的部分处。与上述实施例相似,固定部16d是要固定到框架固定部上的被固定部。成型部34a的形状顺应框架17和18的内部(形状)(图19)。
此外,容纳了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由显影剂容纳部件34和密封部件19构成,该密封部件用于可开封地覆盖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排出部35,以密封显影剂容纳部件34内部的调色剂。
具有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由用于从显影剂容纳部件34开封密封部件19的开封部件20和容纳了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容器26构成。
显影装置38由具有开封部件的显影剂容纳容器30、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辊13、显影刮刀15以及支撑这些部件的第一框架17和第二框架18构成。
这里,排出部35设置在成型部34a处。该排出部35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与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开封进行的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箭头F方向)设置多个开口部35a和用于限定多个开口部35a的连接部35b。也就是说,多个开口部35a布置在与开封方向(箭头E方向)垂直的方向(箭头F方向)的不同位置。此外,多个开口部35a布置在开封部件20的旋转轴方向的不同位置。此外,被接合部19b在与布置多个开口部35a的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设置于密封部件19的一端侧。此外,开封部件20在与布置多个开口部35a的方向大体上垂直的方向设置于密封部件19的该一端侧。固定部包括相当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6d的用于开封所需要的固定部16d。显影剂容纳部件34本身的形状由成型部34a保持,显影剂容纳部件34具有顺应框架的形状,因此显影剂容纳部件34由框架整体地支撑,使得显影剂容纳部件34不容易朝显影剂供给辊23和显影辊13移动。
接着,作为固定部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热)焊接、超声焊接、粘结、在框架之间插入、热夹紧、超声波夹紧、使用孔和凸部进行钩挂等等。
顺带地,密封部件19和开封部件2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显影剂袋开封的概述>
接着将描述显影剂袋的开封。这里,固定部及其位置大体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力的关系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开封步骤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图7和图8)。
在第三实施例中,开口部35a布置在成型部34a处,但是成型部34a也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具有柔性,使得力的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多个连接部35b在开封进行的方向(箭头E方向)桥接第一结合部22a和第二结合部22b。为此,当第一结合部22a处的开封结束然后实行第二结合部22b处的开封时,能够传递用于从显影剂容纳部件34剥离密封部件19的力。为此,结合部22b处的开封也变得可能。
开封后的显影剂排出口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当从上述显影剂容纳部件34开封密封部件19时,首先,开口部35a布置在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下部,因此在重力作用于开口部35a上的同时开封时开口部35a的位置移动,从而排出显影剂。此外,利用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振动等等,排出开口部35a附近的显影剂。这里,开封部件20也用作推压部件21。此外,推压部件21在与其旋转轴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为矩形,通过如第一实施例所描述地那样旋转推压部件21来加速显影剂的排出(图20)。
这里,推压部件21接触的表面与设置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开口部35a的表面是同一表面34f。顺带地,显影剂容纳部件34由包括设置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开口部35a的表面和通过弯曲部34d连接到该表面的另一表面的多个表面构成。
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除了第一实施例中的效果以外,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真空成型的效果)
利用真空成型来形成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一部分,可获得以下效果。
作为第一效果,显影剂容纳部件34能够成形为顺应框架的内部(形状)。为此,在如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袋形态下,难以把袋插入到框架的角部,使得在显影剂容纳部件34和第一框架17之间形成间隙(空间),该空间不是有效的显影剂容纳空间。
作为第二效果,显影剂容纳部件34能够成形为顺应框架(的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装配到框架上。这是因为不需要在装配时将显影剂容纳部件推入到框架中使其形状顺应框架的形状。
作为第三效果,显影剂容纳部件34不容易朝显影剂供给辊23和显影辊13移动。这是因为:由于显影剂容纳部件34本身的形状如上所述地通过真空成型来保持并具有顺应框架(的形状)的形状,因此显影剂容纳部件34由框架整体地支撑。为此,能够省略如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用于防止显影剂袋朝显影剂供给辊23和显影辊13移动的第二固定部。
此外,如图19所示,推动与设置开口部35a的表面为同一表面的表面34f的效果如下。显影剂容纳部件34通过真空成型而由多个表面构成。因此,弯曲部34d处于多个表面之间。显影剂容纳部件34的表面定义为由弯曲部围绕的部分。这里,将描述推压具有开口部35a的表面34f的情况和推压不具有开口部35a的表面34e的情况之间的效果差异。表面34e是在其本身和具有开口部35a的表面34f之间夹有弯曲部34d的表面。通过推压部件21推压表面34e接受的力经由弯曲部34d传递。力在其到达具有开口部35a的表面之前会大大地衰减。为此,与直接推压具有开口部35a的表面34f的情况相比,用于移动开口部35a的力也变小。因此,通过移动开口部35a来排出显影剂的功能(作用)变小。因此,当推压部件21推压具有开口部35a的表面34f时,推压部件21能够有效地提高内部显影剂的排出性,并能够防止显影剂滞留。这样,通过推压部件21(其功能由开封部件20执行)的旋转,推压显影剂容纳部件34使其压靠第二框架18,使得显影剂容纳部件34变形以改变开口部35的位置,并排出内部的显影剂。此外,由于有多个开口部,因此与单个开口部的情况下相比可以容易地排出显影剂。此外,开口部35a布置成在成像时的姿势下在重力方向上朝下,因此显影剂容易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4(a)所示,与第二实施例类似地,多层结构部16g的形式描述为夹层结合部16h和贴合部16i是一体的形态,但不限于此。如图34(b)和(c)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作为片材部件,设置通过折回而使外周部34c或透气部34b重叠的多层结构部16g,并且夹层结合部16h设置在多层结构部16g的固定部16d和贴合部16i之间。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地,构成该多层结构部16g的外周部34c或透气部34b的折回方向可以是如图34(b)和(c)所示的方向(未示出)。
然而,如果采用图34(a)示出的结构,多层结构部16g由两个机械特性不同的片材即外周部34c和透气部34b构成。也就是说,成型部34a和透气部34b的弹性和韧性不同。这样,与图34(b)和(c)的结构相比,能够提供抵抗静力强同时抵抗冲击强的固定部16d。
顺带地,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作为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上的处理盒,以一体地包括感光鼓、作为作用于感光鼓上的处理部件的充电部件、显影部件和清洁部件的处理盒为例。然而,处理盒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除了感光鼓以外包括充电部件、显影部件和清洁部件中的任何一个的处理盒。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具有感光鼓的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上的结构是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包含有各构成元件的成像设备,或者可以使用每个构成元件可拆卸地安装到其上的成像设备。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打印机是成像设备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其它成像设备如复印机、传真机、具有二者组合功能的多功能机等等。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这些成像设备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工业实用性]
在使用容纳显影剂的柔性容器的显影剂容纳单元中,能够提高用于密封柔性容器的开口部的密封部件的开封性。
Claims (7)
1.一种用于容纳成像用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单元,包括:
柔性容器,其包括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和用于允许排出显影剂的开口部;
用于密封开口部的密封部件;
用于从柔性容器上剥离所述密封部件以开封开口部的开封部件;和
容纳所述柔性容器、所述密封部件和所述开封部件的框架,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柔性容器的固定部,
其中,所述密封部件的端部在柔性容器的结合部处结合到开口部的周围,
其中,所述柔性容器包括设置在多层片结构部中的被固定部,以用于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以及
其中,所述多层片结构部包括夹层结合部,夹层结合部用于把所述多层片结构部的各层结合起来,并且夹层结合部设置在所述被固定部和所述显影剂容纳部之间,
其中,当所述密封部件从所述柔性容器剥离以开封所述开口部时,所述柔性容器能够变形以改变所述开口部相对于所述框架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纳单元,其中,当结合部开始被剥离时,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密封部件结合到结合部的一侧和沿移动方向的一侧之间的狭角为90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纳单元,其中,在所述柔性容器中,通过将不同材料构成的片状部件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显影剂容纳部,并且
其中,片状部件结合到一起的部分也用作夹层结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纳单元,其中,多个固定部和多个开口部沿与所述密封部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纳单元,
其中,结合部包括第一结合部和经由开口部而与第一结合部对向的第二结合部,
其中,相对于密封部件的移动方向,固定部设置在开口部的上游侧,
其中,通过开封部件使所述密封部件朝着远离固定部近侧的方向移动,以开封开口部。
6.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容纳单元;和
与所述显影剂容纳单元一体化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
7.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55834 | 2011-07-14 | ||
JP2011-155834 | 2011-07-14 | ||
JP2011260031A JP5921167B2 (ja) | 2011-11-29 | 2011-11-29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260031 | 2011-11-29 | ||
PCT/JP2012/068528 WO2013008953A1 (ja) | 2011-07-14 | 2012-07-13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88224A CN103688224A (zh) | 2014-03-26 |
CN103688224B true CN103688224B (zh) | 2017-10-31 |
Family
ID=47506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3407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8224B (zh) | 2011-07-14 | 2012-07-13 | 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29304B2 (zh) |
EP (1) | EP2733547B1 (zh) |
CN (1) | CN103688224B (zh) |
WO (1) | WO201300895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733543B1 (en) | 2011-07-14 | 2020-04-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storage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
JP5420025B2 (ja) | 2011-07-14 | 2014-02-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5420026B2 (ja) | 2011-07-14 | 2014-02-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6066841B2 (ja) | 2012-09-10 | 2017-01-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93678B2 (ja) | 2012-09-10 | 2015-04-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
JP6116162B2 (ja) | 2012-09-10 | 2017-04-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056045A (ja) | 2012-09-11 | 2014-03-27 | Canon Inc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5980061B2 (ja) | 2012-09-11 | 2016-08-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4056025A (ja) | 2012-09-11 | 2014-03-27 | Canon Inc | 現像剤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120730B2 (ja) | 2012-09-13 | 2017-04-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
JP6245932B2 (ja) | 2012-11-06 | 2017-12-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112971B2 (ja) | 2013-01-11 | 2017-04-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6116253B2 (ja) | 2013-01-11 | 2017-04-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ら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6116254B2 (ja) | 2013-01-11 | 2017-04-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
JP6202820B2 (ja) | 2013-01-11 | 2017-09-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282149B2 (ja) | 2013-06-05 | 2018-02-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及び現像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
JP6173069B2 (ja) | 2013-06-27 | 2017-08-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容器、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092226A (ja) | 2013-10-01 | 2015-05-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粉体搬送機構、紛体搬送方法、現像剤収納容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381222B2 (ja) | 2014-02-18 | 2018-08-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138181B2 (ja) | 2014-04-15 | 2017-05-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樹脂成形品及び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可動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
CN105446105B (zh) * | 2014-08-09 | 2019-09-20 |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JP6584062B2 (ja) * | 2014-10-27 | 2019-10-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再生産方法 |
TWI820495B (zh) | 2015-02-27 | 2023-11-01 |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 滾筒單元、卡匣 |
US20170235274A1 (en) * | 2015-04-20 | 2017-08-17 |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
JP7013113B2 (ja) | 2015-06-30 | 2022-01-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ル部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10423120B2 (en) | 2016-02-18 | 2019-09-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roller supported by roller supporting portions |
JP6752596B2 (ja) * | 2016-03-14 | 2020-09-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容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753112B2 (ja) * | 2016-03-31 | 2020-09-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 |
KR102128342B1 (ko) | 2016-07-04 | 2020-07-08 |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현상 장치의 재생산 방법 |
JP6766490B2 (ja) | 2016-07-14 | 2020-10-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
MX2019002146A (es) | 2016-08-26 | 2019-07-04 | Canon Kk | Unidad de tambor, cartucho, aparato de formacion de imagenes electrofotograficas y miembro de acoplamiento. |
AU2016420865B2 (en) | 2016-08-26 | 2020-07-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rum unit,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upling member |
US10739702B2 (en) | 2018-07-06 | 2020-08-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accommodating unit,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10969730B2 (en) | 2019-02-25 | 2021-04-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unit |
MX2021015277A (es) | 2019-06-12 | 2022-01-18 | Canon Kk | Cartucho, accesorio y equipo de montaje. |
EP4033304A4 (en) | 2019-09-17 | 2023-09-1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SUPPLY APPARATUS AND IMAGE PRODUCING APPARATUS |
JP2022087946A (ja) * | 2020-12-02 | 2022-06-1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現像剤コンテナ、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44006A (ja) * | 1993-07-31 | 1995-02-14 | Kao Corp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
JPH09106156A (ja) * | 1995-10-09 | 1997-04-22 | Canon Inc | 現像剤容器、袋状シート及び現像剤充填装置 |
CN1160874A (zh) * | 1995-05-16 | 1997-10-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墨粉容器、处理卡盒和电子摄影成像装置 |
JP2004094071A (ja) * | 2002-09-03 | 2004-03-25 | Canon Inc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2006178187A (ja) * | 2004-12-22 | 2006-07-06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収容体、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66980A (ja) | 1990-07-04 | 1992-03-03 | Canon Inc | 現像剤供給装置 |
JPH0469980A (ja) | 1990-07-11 | 1992-03-05 | Hitachi Ltd | 半導体装置 |
JPH08314247A (ja) | 1995-05-16 | 1996-11-29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143050A (ja) * | 1996-09-12 | 1998-05-29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容器、残余現像剤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現像剤再充填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に用いられる支持枠体及び支持枠体の組立て方法 |
JPH10222041A (ja) | 1996-12-03 | 1998-08-21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363727B2 (ja) | 1996-12-12 | 2003-01-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及び廃トナー容器の組立方法 |
JPH10228223A (ja) | 1997-02-14 | 1998-08-25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228224A (ja) | 1997-02-14 | 1998-08-25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745111B2 (ja) | 1997-03-18 | 2006-02-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結合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
US6128462A (en) | 1998-04-02 | 2000-10-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leaning memb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cleaning blade memb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detachably attachable on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0019841A (ja) | 1998-07-02 | 2000-01-21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0098729A (ja) | 1998-09-22 | 2000-04-07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098855A (ja) | 1998-09-24 | 2000-04-07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098809A (ja) | 1998-09-24 | 2000-04-07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US6175703B1 (en) | 1998-10-23 | 2001-01-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
JP2000131945A (ja) | 1998-10-26 | 2000-05-12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6169869B1 (en) | 1999-01-28 | 2001-01-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
JP3768712B2 (ja) * | 1999-02-09 | 2006-04-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攪拌手段、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3372932B2 (ja) | 1999-05-20 | 2003-02-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US6549736B2 (en) | 2000-01-19 | 2003-04-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cartridge, engaging member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developing roller and magnet |
JP2001242684A (ja) | 2000-03-01 | 2001-09-07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3432208B2 (ja) | 2000-11-17 | 2003-08-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装着方法 |
JP3566697B2 (ja) | 2001-02-09 | 2004-09-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離隔機構 |
JP3840063B2 (ja) | 2001-04-27 | 2006-11-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3542569B2 (ja) | 2001-04-27 | 2004-07-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JP3564080B2 (ja) | 2001-04-27 | 2004-09-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JP2003140457A (ja) | 2001-11-07 | 2003-05-14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595798B2 (ja) | 2002-01-31 | 2004-12-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307931A (ja) | 2002-04-17 | 2003-10-31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728267B2 (ja) | 2002-04-23 | 2005-12-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174380B2 (ja) | 2002-07-04 | 2008-10-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6978100B2 (en) | 2002-09-30 | 2005-12-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cartridge,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roller |
JP3542588B2 (ja) | 2002-09-30 | 2004-07-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一端サイドカバーの取付け方法、他端サイドカバーの取付け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343668B2 (ja) | 2003-12-11 | 2009-10-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17122B2 (ja) | 2004-09-08 | 2011-0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搬送部材、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469888B2 (ja) * | 2007-12-28 | 2010-06-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839337B2 (ja) | 2008-05-27 | 2011-12-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5697420B2 (ja) | 2010-01-13 | 2015-04-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20026B2 (ja) | 2011-07-14 | 2014-02-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5420025B2 (ja) | 2011-07-14 | 2014-02-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5959936B2 (ja) * | 2011-07-14 | 2016-08-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5808233B2 (ja) | 2011-11-29 | 2015-11-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5911275B2 (ja) | 2011-11-29 | 2016-04-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5771797B2 (ja) | 2011-11-29 | 2015-09-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6053404B2 (ja) | 2012-06-15 | 2016-12-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2012
- 2012-07-13 EP EP12811987.2A patent/EP2733547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7-13 WO PCT/JP2012/068528 patent/WO201300895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7-13 CN CN201280034070.8A patent/CN10368822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9-26 US US14/037,580 patent/US952930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44006A (ja) * | 1993-07-31 | 1995-02-14 | Kao Corp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
CN1160874A (zh) * | 1995-05-16 | 1997-10-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墨粉容器、处理卡盒和电子摄影成像装置 |
JPH09106156A (ja) * | 1995-10-09 | 1997-04-22 | Canon Inc | 現像剤容器、袋状シート及び現像剤充填装置 |
JP2004094071A (ja) * | 2002-09-03 | 2004-03-25 | Canon Inc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2006178187A (ja) * | 2004-12-22 | 2006-07-06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収容体、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029974A1 (en) | 2014-01-30 |
EP2733547A4 (en) | 2015-04-15 |
WO2013008953A1 (ja) | 2013-01-17 |
US9529304B2 (en) | 2016-12-27 |
CN103688224A (zh) | 2014-03-26 |
EP2733547A1 (en) | 2014-05-21 |
EP2733547B1 (en) | 2020-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88224B (zh) | 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
CN103649846B (zh) | 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
CN103649847B (zh) | 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
CN103649845B (zh) | 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
CN103959177B (zh) | 显影剂容纳容器、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
CN103676557B (zh) | 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CN103676555B (zh) | 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
CN103649843B (zh) | 显影剂容纳容器、处理盒、电子照相型成像设备 | |
JP5693678B2 (ja) |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3135407A (zh) | 显影剂容纳单元、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 |
JP2014056025A (ja) | 現像剤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9669331A (zh) | 显影剂容纳部件、显影剂容纳单元、显影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
JP6433558B2 (ja) |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45477B2 (ja) |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3114027A (ja) |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