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308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3080A
CN105573080A CN201510726162.8A CN201510726162A CN105573080A CN 105573080 A CN105573080 A CN 105573080A CN 201510726162 A CN201510726162 A CN 201510726162A CN 105573080 A CN105573080 A CN 105573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direction
belt
roller
edge part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61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3080B (zh
Inventor
泷藤儿太郎
中野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73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3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3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3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14Driving-belts made of plastics
    • F16G1/16Driving-belts made of plastics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plastic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22Driving-belts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4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band, e.g.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35Handling of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215/00139Belt
    • G03G2215/00143Meandering prevention
    • G03G2215/00151Meandering prevention using edge limi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绕多个辊缠绕的皮带和被设置在所述多个辊中的指定辊的在所述指定辊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外侧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被构造成通过接触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端表面来限制所述皮带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皮带具有: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端部的第一外周表面,所述端部包括能够与所述限制部接触的所述端表面;和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中部的第二外周表面,所述第一外周表面在所述指定辊的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外周表面的外侧,所述第一外周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表面平行。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涉及具有绕多个辊缠绕的皮带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或更多个方面。
背景技术
已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绕多个辊缠绕的皮带和在辊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设置在辊外侧的限制部(例如见日本专利临时公开特开2002-351229)。限制部被构造成接触皮带的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端表面且限制皮带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已知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如下机构,该机构被构造成通过适当改变辊中的至少一个辊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倾斜而沿旋转轴线方向移动皮带,以使皮带的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两端表面分别与对应的限制部接触的相应时段相同。因此,由于皮带的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端表面接触对应的限制部,所以能够防止皮带的端表面损坏。
发明内容
由于已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机构,所以图像形成装置需要具有复杂的结构。因此,理想的是实现具有简单构造以防止皮带的端表面被损坏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方面有利于提供一种或更多种改进的技术以实现具有简单构造以防止装置的皮带的端表面被损坏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皮带,所述皮带绕多个辊缠绕;和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被设置在所述多个辊中的指定辊的在所述指定辊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外侧,所述限制部被构造成通过接触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端表面来限制所述皮带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皮带具有: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端部的第一外周表面,所述端部包括能够与所述限制部接触的端表面;和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中部的第二外周表面,所述第一外周表面在所述指定辊的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外周表面的外侧,所述第一外周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表面平行。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方面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的彩色打印机的构造的剖面侧视图。
图2是从右侧看的剖面侧视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方面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的彩色打印机的转印单元的输送皮带的左端部。
图3是沿图2中示出的线X-X的剖面前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方面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的转印单元的左端部。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方面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的转印单元的平面图。
图5是与图3对应的剖面前视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方面的第二说明性实施例中的转印单元的左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注意,在以下描述中阐述元件之间的各种连接。应该注意,除非特别说明,这些连接一般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的,并且本说明书不打算限制该方面。
[第一说明性实施例]
下文中,将参考相关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方面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首先,将说明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造。接下来,将描述皮带周围的详细构造。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图像形成装置的每个方向将被基于装置的使用者限定。具体地,图1中的左侧即使用者视野中的近侧将被定义为装置的前侧。图1中的右侧即使用者视野中的远侧将被定义为装置的后侧。相对于图1的平面的近侧和远侧将被分别定义为装置的右侧和左侧。图1中的上侧和下侧将被分别定义为装置的上侧和下侧。
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的彩色打印机1在主体壳体2内部包括片材馈送单元3和图像形成单元4。主体壳体2包括箱状主体框架21和上盖22。主体框架21具有形成在主体框架21的上部处的开口。上盖22被设置在主体框架21上方。上盖22被构造成通过绕设置在彩色打印机1的后部的旋转轴(未示出)上下旋转来打开和关闭主体框架21的开口。
片材馈送单元3被设置在主体壳体2的下部。片材馈送单元3包括馈送盘31和片材馈送机构32。馈送盘31被构造成容纳设置在该馈送盘31中的片材S。片材馈送机构4被构造成将设置在馈送盘31中的片材S馈送到图像形成装置4。通过片材馈送机构4,设置在馈送盘31中的片材S被一张一张地分离且馈送到下面提到的图像形成单元4的输送皮带73。
图像形成单元4包括四个曝光单元5、四个处理盒6、转印单元7和熔融单元8。
每个曝光单元5被设置成面对光导鼓51中的对应一个光导鼓的上部。每个曝光单元5包括在每个曝光单元5的下端部沿左右方向布置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下文中称为“LED”)。每个曝光单元5被构造成通过基于图像数据开启和关闭LED来曝光对应的光导鼓51的表面。此外,每个曝光单元5经由保持器24中的对应一个保持器由上盖22保持。当上盖22被打开时,曝光单元5与上盖22一起移动以与光导鼓51分离。
处理盒6在竖直方向上在上盖22和馈送盘31之间被沿前后方向布置。当上盖22打开时,允许处理盒6附接到主体框架21和从主体框架21拆卸。每个处理盒6包括鼓单元6A和显影单元6B。
每个鼓单元6A包括光导鼓51和充电器52。每个显影单元6B被可拆卸地附接到对应的鼓单元6A。每个显影单元6B包括显影辊61、供应辊62、层厚调整刮刀63和被构造成容纳调色剂的容器64。容器64中的调色剂被供应辊62供应到显影辊61。然后,调色剂在被调整到在显影辊61和层厚调整刮刀63之间具有固定厚度之后被携带在显影辊61上。
转印单元7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馈送盘31和处理盒6之间。转印单元7包括驱动辊71、从动辊72、输送皮带73和多个转印辊74。
输送皮带73被绕驱动辊71和从动辊72缠绕。每个光导鼓51被设置成面对输送皮带73的面向上的外周表面。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多个转印辊74是分别与四个光导鼓51对应的四个转印辊。每个转印辊74被设置成隔着输送皮带73面对对应的光导鼓51。
熔融单元8被设置在处理盒6和转印单元7的后方(即在后侧)。熔融单元8包括加热辊81和加压辊82。
图像形成单元4被构造成通过借助于充电器52充电光导鼓51的表面并通过曝光单元5曝光光导鼓51的表面而在光导鼓51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在携带在显影辊61上的调色剂被供应到光导鼓51的表面时,静电潜像在光导鼓51上被显影成可视调色剂图像。
之后,当从片材馈送单元3馈送到输送皮带73上的片材S被输送到光导鼓51和被供应以转印偏压的转印辊74之间时,携带在光导鼓51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辊74被转印到片材S上。然后,当带有转印到其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被在加热辊81和加压辊82之间输送时,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到片材S上。
其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通过输送辊91和排出辊92被排出到排出盘23上。排出盘23被设置在上盖22的上表面上。
接下来,将描述转印单元7的在从动辊72附近的一部分的构造。如图2和图3所示,除了驱动辊71、从动辊72和输送皮带73之外,转印单元7进一步包括增强带75和限制构件76。转印单元7在左右方向上以双侧对称方式构造。也就是说,转印单元7的左部和右部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图2和图3示出转印单元7的左部,但是未示出转印单元7的右部。此外,将省略转印单元7的右侧的说明。
如图3所示,从动辊72包括轴72A和辊主体72B。从动辊72根据输送皮带73的旋转而旋转。输送皮带73通过来自驱动辊71的驱动力旋转。从动辊72的旋转轴线方向平行于左右方向。
此外,如图2所示,从动辊72的轴72A被推压构件72C例如螺旋弹簧向前(即在更远离驱动辊71的方向上)推压。推压构件72C是压缩螺旋弹簧。推压构件72C的在推压方向上的端部与支撑件7B接触。支撑件7B被设置在转印单元7的左、右侧壁7A中的每个侧壁处。推压构件72C的在推压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轴72A接触。因此,当输送皮带73绕驱动辊71和从动辊72缠绕时,拉力被施加到输送皮带73。
轴72A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由分别形成在转印单元7的左侧壁7A和右侧壁7A处的轴承72D支撑。每个轴承72D是平行于推压构件72C的推压方向伸长的长孔。轴承72D允许轴72A沿推压构件72C的推压方向移动。此外,轴承72D限制轴72A在与推压构件72C的推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不存在被设置成通过改变从动辊72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倾斜而沿从动辊72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输送皮带73的移动机构。此外,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不存在被设置成通过改变施加到输送皮带73的张力来限制输送皮带73的移动的限制机构。
如图3所示,辊主体72B被形成为具有比轴72A的直径大的直径的圆筒形状。此外,辊主体72B由金属例如铝制造。轴主体72B能够与轴72A一起旋转。辊主体72B的外周表面与输送皮带73的内周表面接触。
如在图2中所示的,输送皮带73是在该输送皮带73的周向方向上无缝的无端皮带。例如,输送皮带73可通过从管状皮带基材切割出预定皮带宽度来形成。此外,例如,输送皮带73可由树脂材料例如尼龙制成。
增强带75是分别附接到输送皮带73的内周表面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的两个带状条带(见图2至4)。每个增强带75可由具有比输送皮带73的杨氏模量大的杨氏模量的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
如图3所示,增强带75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端表面75A(见图3的左侧)分别与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表面73A齐平。换言之,增强带75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端表面75A与输送皮带73的左、右端表面73A在左右方向上位置一致。
如图2所示,每个增加带75被遍及地附接到输送皮带73的内周表面的全周。每个增强带75具有接头75B,在该接头75B处增强带75的在周向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彼此重叠。左增强带75的接头75B与右增强带75的接头75B在周向方向上位置一致。然而,左增强带75的接头75B可与右增强带75的接头75B在周向方向上的位置不同。
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输送皮带73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光导鼓5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且比转印辊74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转印辊74在左右方向上被设置在增强带75之间。
限制构件76包括设置在辊主体72B的左侧的左限制构件76和设置在辊主体72B的右侧的右限制构件76(见图2至4)。每个限制构件76包括限制部76A和边缘部76B。
如图3所示,每个限制部76A位于辊主体72B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侧。限制部76A被构造成分别接触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表面73A。每个限制部76A遍及对应的边缘部76B的外周表面的全周从对应的边缘部76B的外周表面径向突出。限制部76A被构造成通过分别接触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表面73A来限制输送皮带73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每个边缘部76B位于辊主体72B和对应的限制部76A之间。每个边缘部76B与对应的限制部76A一体地形成。每个边缘部76B以圆筒形状形成使得轴72A被插入穿过该圆筒形状。也就是说,边缘部76B能够与辊主体72B独立地旋转。此外,边缘部76B具有与辊主体72B的旋转轴线相同的旋转轴线。也就是说,边缘部76B和辊主体72B的旋转轴线是共同的。
每个边缘部76的外周表面与对应的增强带75接触。每个边缘部76B具有比辊主体72B的直径小的直径。更具体地,由增强带75的厚度加上边缘部76的半径得出的径向长度大于辊主体72B的半径。因此,输送皮带73的第一外周表面73B位于输送皮带73的第二外周表面73C的径向外侧。第一外周表面73B位于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每个端部处。第二外周表面73C位于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的中部处。因此,输送皮带73以如下方式变形,即,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每个端部被向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的径向外侧牵拉。
应该注意每个第一外周表面73B是输送皮带73的附接有对应的增强带75的一部分的外周表面,所述一部分悬挂在对应的边缘部76上且包括对应的端表面73A。第二外周表面73C是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外周表面73B之间的一部分的外周表面,所述一部分悬挂在辊主体72B上且总是接触辊主体72B的外周表面。
每个边缘部76B被构造成使得该边缘部76B的外周表面在包含旋转轴线的剖面中平行于旋转轴线方向。另外,辊主体72B被构造成使得该辊主体72B的外周表面在包含旋转轴线的剖面中平行于旋转轴线方向。应该注意,如上所述,边缘部76B和辊主体72B的旋转轴线是共同的。换言之,每个边缘部76B具有绕旋转轴线形成的圆柱形状。此外,包含在每个边缘部76B的外周表面中的每条直线平行于旋转轴线。同样地,辊主体72B具有绕旋转轴线形成的圆筒形状。此外,包含在辊主体72B的外周表面中的每条直线平行于旋转轴线。因此,第一外周表面73B和第二外周表面73C平行于旋转轴线方向,并且彼此平行。
前述状态“平行于旋转轴线”可包括相对于旋转轴线略微倾斜的状态。例如,边缘部76B的外周表面平行于旋转轴线的状态可包括边缘部76B的外周表面相对于旋转轴线倾斜到边缘部76B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的相应半径之间的差的绝对值等于或小于输送皮带73的厚度的程度的状态。
每个边缘部76B相对于对应的增强带75的摩擦系数小于辊主体72B相对于输送皮带73的摩擦系数。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边缘部76B(即,限制构件76)可由树脂材料例如聚甲醛(下文中可被称为“POM”)制成。
每个边缘部76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每个增强带75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每个边缘部76B具有这种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即使输送皮带73向左移动,右增强带75的内端表面75C也不接触辊主体72B的右端B1。换言之,下面提到的距离D1长于下面提到的距离D2。在图4中,距离D1是输送皮带73的左端表面73A(更一般地,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端表面73A)和右增强带75的内端表面75C(更一般地,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增强带75)之间的距离。距离D2是左限制部76A的内表面A1和辊主体72B的右端B1之间的距离。在限制部76A、边缘部76B、增强带75、输送皮带73和辊主体72B之间在左侧的前述尺寸关系与在右侧的它们之间的尺寸关系相同。这是因为,如上所述,转印单元7以在左右方向上双侧对称的方式构造。
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不存在设置在每个边缘部76的外周表面上的槽或凹部。此外,在输送皮带73的内周表面上,不存在被设置成与设置在每个边缘部76B的外周表面上的槽或凹部接合以限制输送皮带73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的突起。
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驱动辊71包括轴71A和能够与轴71A一起旋转的辊主体71B。驱动辊71不包括限制构件76。此外,辊主体71B被设置在左增强带75和右增强带75之间。在左右方向上,辊主体71B与从动辊72的辊主体72B一样长。因此,即使输送皮带73沿左右方向移动,也防止了辊主体71B接触增强带75的内端表面75C。
将提供如上构造的彩色打印机1的操作和有利效果的说明。当输送皮带73在周向方向上旋转且向左移动时,输送皮带73的左端表面73A与左限制部76A的内表面A1接触。因此,输送皮带73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同时,例如,当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指定侧(即,左或右)端部接触指定侧限制部76A时,引起输送皮带73的与指定侧限制部76A接触的指定侧端的振动。因此,输送皮带73的指定侧端表面73A容易损坏。
然而,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输送皮带73的第一外周表面73B位于输送皮带73的第二外周表面73C的径向外侧。因此,施加到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的每个端部的张力比施加到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的张力高。因而,能够抑制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每个端部振动,并且防止输送皮带73的端表面73A被损坏。
此外,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通过增强带75增强,且因此比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的中部厚。因此,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和限制部76A中的对应一个限制部76A之间的接触引起的负载被分散。更具体地,例如,当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指定侧(即,左或右)端部接触指定侧限制部76A时施加的负载被分散到彼此齐平的输送皮带73的指定侧端表面73A和指定侧增强带75的外端表面75A。因此,能够防止输送皮带73的端表面73A被损坏。
此外,如果第一外周表面73B相对于第二外周表面73C倾斜,将容易产生力以引起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沿左右方向移动。然而,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第一外周表面73B平行于第二外周表面73C。因此,与当第一外周表面73B相对于第二外周表面73C倾斜时相比,力不容易产生以引起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沿左右方向移动。
此外,如果每个边缘部76B相对于对应的增强带75的摩擦系数高,则当输送皮带73将要沿左右方向移动时,输送皮带73可能在该输送皮带73与边缘部76B接触的一部分处起皱。然而,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每个边缘部76B相对于对应的增强带75的摩擦系数小于辊主体72B相对于输送皮带73的摩擦系数。因此,允许输送皮带73的在旋转轴线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的端部容易相对于边缘部76B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因而,能够防止输送皮带73起皱。
此外,当输送皮带73沿左右方向移动使得增强带75的移动距离超出边缘部76B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时,增强带75中的一个增强带75与辊主体72B接触。然而,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输送皮带73的左端表面73A和右增强带75的内端表面75C之间的距离D1比左限制部76A的内表面A1和辊主体72B的右端B1之间的距离D2长。因而,即使输送皮带73沿左右方向移动,也能够防止增强带75接触辊主体72B。
此外,在具有接头75B的每个增强带75上,在接头75B和除接头75B之外的一部分之间存在水平高度差。因此,当接头75B与输送皮带73的周向移动一起移动且到达对应的边缘部76B时,输送皮带73的与接头75B对应的一部分位于输送皮带73的不与接头75对应的其它部分的径向外侧。因此,如果左、右增强带75的相应的接头75B在周向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则不同张力将施加在输送皮带73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之间(特别是当接头75B被携带在边缘部76B上时)。因而,在该情况下,输送皮带73将容易沿左右方向移动。然而,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左增强带75的接头75B与右增强带75的接头75B在周向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因此,与输送皮带73(增强带75)的周向移动一起,左接头75B和右接头75B分别同时到达左边缘部76B和右边缘部76B。因而,通过增强带75的接头75B能够防止输送皮带73沿左右方向移动。
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如上构造的彩色打印机1提供以下有利方面。施加到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每个端部的张力比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高。因此,通过简单的构造,能够抑制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每个端部的振动,以防止输送皮带73的端表面73A被损坏。
增强带75被附接到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
每个边缘部76B相对于对应的增强带75的摩擦系数小于辊主体72B相对于输送皮带73的摩擦系数。因此,允许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容易相对于边缘部76B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因而,能够防止输送皮带73起皱。
输送皮带73的左端表面73A和右增强带75的内端表面75C之间的距离D1比左限制部76A的内表面A1和辊主体72B的右端B1之间的距离D2长。因而,即使输送皮带73移动到左限制部76A,也能够防止右增强带75接触辊主体72B。
边缘部76B的半径和增强带75的厚度的总和比辊主体72B的半径大。因此,即使没有调整(例如,减少)增强带75的厚度,也能够提供第一外周表面73B和第二外周表面73C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置之间的适当差异。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外周表面73B和第二外周表面73C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置之间的差过大。因而,能够使得施加到输送皮带73的张力适当。
边缘部76B能够与辊主体76B独立地旋转。因此,能够减少施加到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和端部的张力之间的差引起的影响。
每个边缘部76B与限制部76A中的对应一个限制部76A一体地形成。因此,每个边缘部76B和对应的限制部76B之间的没有形成间隙。另外,由于能够与相应的限制部76A一体地形成边缘部76B,所以能够容易制造边缘部76B和限制部76A。
增强带75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端表面75A分别与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表面73A齐平。因此,能够实现输送皮带73和附接到输送皮带73的增强带75的大厚度部以接触限制部76A。因而,当输送皮带73的指定侧端部与指定侧限制部76A接触时,能够分散施加到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指定侧(即,左或右)端表面73A的负载。
[第二说明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提供根据本发明方面的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说明。在对于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与前面提到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示例的相同元件将被提供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相同元件的说明。
如图5所示,在第二说明性实施例中,每个限制部76的边缘部76B具有比辊主体72B的直径大的直径。每个边缘部76B与输送皮带73的内周表面接触。因此,从每个第一外周表面73B延伸的延伸线L位于第二外周表面73C的径向外侧。此外,第一外周表面73B和第二外周表面73C平行于旋转轴线方向且彼此平行。
每个边缘部76B相对于输送皮带73的摩擦系数小于辊主体72相对于输送皮带73的摩擦系数。另外,增强带75被附接到输送皮带73的在旋转轴线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的每个端部的外周表面上。
也在第二说明性实施例中,以与前述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能够以简单构造抑制输送皮带73的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每个端部的振动。因此,能够防止输送皮带73的端表面73A被损坏。
上文中,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方面的说明性实施例。本发明能够通过采用传统材料、方法和设备实现。因此,这种材料、设备和方法的细节将不在此详细阐述。在之前的描述中,多个具体细节被阐述,例如具体材料、结构、化学品、处理等,以便提供本发明的全面理解。然而,应该认识到本发明可被实践,而不重新分配具体阐述的细节。在其它实例中,公知的处理结构不再详细描述,以便不会不必要地使本发明不清晰。
本发明中仅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示范性说明实施例和它们的通用性的几个示例。应该理解本发明能够以各种其它组合和环境使用,且在本文表述的发明构思的范围内能够改变或变型。例如,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以下变型是可能的。
[变型]
前述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每个边缘部76B的直径小于辊主体72B的直径。然而,每个边缘部76B的直径可与辊主体72B的直径相同。
在前述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每个边缘部76B相对于对应的增强带75的摩擦系数小于辊主体72B相对于输送皮带73的摩擦系数。然而,每个边缘部76B相对于对应的增强带75的摩擦系数可等于辊主体72B相对于输送皮带73的摩擦系数。
在前述第二说明性实施例中,每个边缘部76B相对于输送皮带73的摩擦系数小于辊主体72B相对于输送皮带73的摩擦系数。然而,每个边缘部76B相对于输送皮带73的摩擦系数可等于辊主体72B相对于输送皮带73的摩擦系数。
在前述说明性实施例中,每个边缘部76B能够与辊主体72B独立地旋转。然而,每个边缘部76B可与辊主体72B一体地旋转。
在前述说明性实施例中,每个边缘部76B与对应的限制部76A一体地形成。然而,每个边缘部76B可与对应的限制部76A分离地形成。
在前述说明性实施例中,增强带75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端表面75A分别与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表面73A齐平。然而,增强带75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端表面75A可不与输送皮带7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表面73A齐平。
在前述说明性实施例中,输送皮带73被示例作为根据本发明方面的皮带。然而,例如,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皮带或感光体皮带可被示例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皮带。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皮带不限于输送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的皮带,而可以是被构造成使得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其上的皮带。
在前述说明性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方面应用于彩色打印机1。然而,本发明的方面可被应用于其它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和多功能外设。

Claims (1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皮带,所述皮带绕多个辊缠绕;和
限制部,所述限制部被设置在所述多个辊中的指定辊的在所述指定辊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外侧,所述限制部被构造成通过接触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端表面来限制所述皮带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其中所述皮带具有:
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端部的第一外周表面,所述端部包括能够与所述限制部接触的所述端表面;和
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中部的第二外周表面,所述第一外周表面在所述指定辊的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外周表面的外侧,所述第一外周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表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增强带,所述增强带被附接到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端部的内周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指定辊的辊主体和所述限制部之间,
其中所述边缘部被构造成接触所述增强带的内周表面,所述边缘部相对于所述增强带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辊主体相对于所述皮带的摩擦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边缘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增强带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两个所述限制部被分别设置在所述指定辊的所述辊主体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外侧的两侧,
其中两个所述边缘部被分别设置在所述指定辊的所述辊主体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外侧的两侧,所述两个边缘部中的每个边缘部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指定辊的所述辊主体和所述两个限制部中的对应一个限制部之间,
其中两个所述增强带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处,并且
其中第一距离比第二距离长,所述第一距离是在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第一侧端表面和所述两个增强带中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第二侧的一个增强带的内端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是在所述两个限制部中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第一侧的一个限制部的内表面和所述辊主体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第二侧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侧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边缘部具有比所述辊主体的直径小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指定辊的辊主体和所述限制部之间的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具有比所述辊主体的直径大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增强带,所述增强带被附接到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端部的外周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边缘部相对于所述皮带的摩擦系数小于所述辊主体相对于所述皮带的摩擦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边缘部能够与所述辊主体独立地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边缘部与所述限制部一体地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皮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端表面与所述增强带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端表面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位置一致,所述增强带的所述端表面与所述限制部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皮带包括尼龙。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限制部包括聚甲醛。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增强带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皮带包括尼龙,
其中所述增强带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且
其中所述限制部包括聚甲醛。
CN201510726162.8A 2014-10-31 2015-10-30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573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2150 2014-10-31
JP2014222150A JP6417853B2 (ja) 2014-10-31 2014-10-31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3080A true CN105573080A (zh) 2016-05-11
CN105573080B CN105573080B (zh) 2019-05-03

Family

ID=55852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6162.8A Active CN105573080B (zh) 2014-10-31 2015-10-3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1462B2 (zh)
JP (1) JP6417853B2 (zh)
CN (1) CN10557308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3000A (ja) * 1994-08-26 1996-03-0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612071A (zh) * 2003-10-30 2005-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防止转印带脱落的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转移单元
JP2008170478A (ja) * 2007-01-05 2008-07-24 Ricoh Co Ltd ベルト寄り止め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34599A (zh) * 2007-06-27 2008-12-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带组件、具有该带组件的转印单元和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00280A (ja) * 1988-05-30 1989-12-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017969A (en) 1988-05-30 1991-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ice having movable belt
JPH03297714A (ja) 1990-04-16 1991-12-27 Ricoh Co Ltd 無端ベルトの寄り修正装置
JPH0478363A (ja) 1990-07-20 1992-03-12 Ricoh Co Ltd ベルト走行装置のローラ
JPH05134556A (ja) 1991-11-13 1993-05-28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221550A (ja) 1992-02-10 1993-08-31 Ricoh Co Ltd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のたるみ防止装置
JP3210725B2 (ja) 1992-04-30 2001-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224864B2 (ja) 1992-07-28 2001-1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感光ベルト駆動装置
JPH10186888A (ja) 1996-11-07 1998-07-14 Ricoh Co Ltd ベルト又は転写用ベルト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H10265077A (ja) 1997-03-19 1998-10-06 Toshiba Corp 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45857C (zh) 1997-11-29 2004-04-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采用环形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装置
JPH11161037A (ja) * 1997-11-29 1999-06-18 Fuji Xerox Co Ltd 無端ベルト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47599A (ja) 1999-11-18 2001-05-29 Minolta Co Ltd ベルト駆動装置
JP2001255778A (ja) * 2000-03-09 2001-09-21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73247A (ja) 2000-12-11 2002-06-21 Casio Comput Co Ltd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181144A (ja) 2000-12-11 2002-06-26 Casio Comput Co Ltd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55458B2 (ja) 2000-12-11 2010-09-2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182482A (ja) 2000-12-11 2002-06-26 Casio Comput Co Ltd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45336B2 (ja) 2001-03-21 2010-09-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51229A (ja) 2001-05-29 2002-12-06 Canon Inc 転写ベルト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865361B2 (en) * 2001-11-12 2005-03-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ransfer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874087B2 (ja) 2001-11-12 2007-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転写ベルトの蛇行防止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94177A (ja) * 2002-04-26 2004-03-25 Canon Inc 電子写真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047085B2 (ja) * 2002-07-15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走行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16153B2 (ja) * 2003-09-17 2009-0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83193B2 (ja) 2004-09-14 2009-06-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端ベルトを用いた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28198A (ja) * 2006-06-08 2007-12-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4020A (ja) 2006-06-15 2007-12-2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76999A (ja) * 2006-09-25 2008-04-03 Fuji Xerox Co Ltd 無端ベル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918421B2 (ja) 2007-07-03 2012-04-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03898A (ja) * 2007-10-23 2009-05-14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483146B2 (ja) 2008-02-18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9105B2 (ja) * 2010-08-18 2014-02-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51035B2 (ja) * 2011-06-09 2015-07-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03461B2 (ja) * 2011-09-09 2015-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2570858A3 (en) 2011-09-14 2014-04-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elt driving device
JP5349558B2 (ja) 2011-09-14 2013-11-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17404B2 (ja) * 2011-09-30 2015-1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83693A (ja) 2011-10-06 2013-05-09 Ricoh Co Ltd ベルト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05202B2 (ja) 2012-12-28 2015-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
JP5865853B2 (ja) 2013-02-07 2016-02-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23389B2 (ja) * 2013-03-15 2017-05-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無端状ベルトの駆動装置、無端状ベル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3000A (ja) * 1994-08-26 1996-03-0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612071A (zh) * 2003-10-30 2005-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防止转印带脱落的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转移单元
JP2008170478A (ja) * 2007-01-05 2008-07-24 Ricoh Co Ltd ベルト寄り止め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34599A (zh) * 2007-06-27 2008-12-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带组件、具有该带组件的转印单元和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23434A1 (en) 2016-05-05
JP2016090679A (ja) 2016-05-23
CN105573080B (zh) 2019-05-03
US10031462B2 (en) 2018-07-24
JP6417853B2 (ja) 2018-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771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60018784A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590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48656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90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54077A (zh) 粉体搅拌装置、显影装置和装有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9811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476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88788A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57543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widthwise adjustment of endless belt
US2013023622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mpact sheet conveyance path
JP20021081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57308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048014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650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32386A (ja) ギヤの軸間保持機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組立体
JP63945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967669B2 (en) Accumulator drum and method of us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64941B2 (ja) シート搬送補助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7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45706B2 (ja) ベルト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41659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059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7600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ensures improved replacement workability of image carrier unit
JP7027163B2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