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07760B - 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07760B
CN104507760B CN201380038740.8A CN201380038740A CN104507760B CN 104507760 B CN104507760 B CN 104507760B CN 201380038740 A CN201380038740 A CN 201380038740A CN 104507760 B CN104507760 B CN 104507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irbag
width direction
expansion
side air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87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07760A (zh
Inventor
藤原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07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7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07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7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42Tear s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 B60R21/2171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ongated cylindrical or bottle-like inflators with a symmetry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main direction of bag deployment, e.g. extruded reaction cani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021/1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deployment trajecto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60R2021/2076Removable covers with tear s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021/2153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haracterised by hi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60R2021/2314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seat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60R2021/23504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 B60R2021/23519Res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高了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的初期约束性能。在本发明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10)中,安全气囊组件(38)被配置于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在安全气囊组件(38)所具备的侧面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被设置于座椅表皮(20)的前表皮(22)与前侧面表皮(24)之间的缝合部(30)受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而破裂。由此,形成了用于使侧面安全气囊向座椅靠背(14)的外侧膨胀展开的开口。在此,上述缝合部(30)被设置于与安全气囊组件(38)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因此,从通过该缝合部(30)的破裂而形成的开口向座椅靠背(14)外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朝向车辆前方侧且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乘员侧)膨胀展开。

Description

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所具备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进行限制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车辆用侧面碰撞乘员保护装置具备:被配置于座椅靠背的侧支撑件内的座椅侧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安全气囊组件、和被固定于座椅侧框架上的托架(侧面反力板)。该托架具有在与侧面安全气囊组件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且于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的车辆前方侧端部延伸至侧支撑件的前端边缘部(框部)的附近处,并在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初期从车门侧对侧面安全气囊进行支承。由此,能够提前提高侧面安全气囊的乘员约束力。
此外,在与本申请发明相关的在先技术文献中,例如存在下述的专利文献2-3。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809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862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0876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保护装置中,在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时,使位于侧支撑件的前端边缘部(框部)的座椅表皮的缝合部破裂从而使侧面安全气囊向侧支撑件的外侧膨胀展开。由于该框部位于与侧面安全气囊组件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因此侧面安全气囊朝向车辆前方侧且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与乘员相反的一侧)膨胀展开。因此,在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的初期约束性能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的初期约束性能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
用于解决本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具有:安全气囊组件,其在座椅靠背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部内,被设置于座椅靠背框架中的车门侧侧面框架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以包含侧面安全气囊以及充气装置的方式而构成,在检测出或预测出车辆的侧面碰撞时,通过来自所述充气装置的气体而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向车辆前方侧膨胀展开;破裂部,其在与从所述座椅靠背的高度方向观察时的所述充气装置的中心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并且与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表皮所具备的前侧面表皮和侧面表皮的缝合部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被设置于所述座椅表皮上,并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用于通过受到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而破裂从而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向所述座椅靠背外膨胀展开,反力板,其被配置在所述侧部内并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并且具备相对于所述安全气囊组件而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前端部与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以及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相比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侧方反力面。在第一方式中,在座椅靠背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部内设置有安全气囊组件。该安全气囊组件在检测出或预测出车辆的侧面碰撞时,通过来自充气装置的气体而使侧面安全气囊向车辆前方侧膨胀展开。此时,被设置于座椅靠背的前面侧且座椅表皮上的破裂部将受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而破裂。由此,形成了用于使侧面安全气囊向座椅靠背外膨胀展开的开口,并且侧面安全气囊从该开口膨胀展开。在此,上述破裂部在与从座椅靠背的高度方向观察时的充气装置的中心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并且与座椅表皮所具备的前侧面表皮和侧面表皮的缝合部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被设置于座椅表皮上。因此,从由该破裂部的破裂所形成的开口中向座椅靠背外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朝向车辆前方侧且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乘员侧)膨胀展开。如此,由于能够在乘员侧对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进行限制,因此能够在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初期使侧面安全气囊提前接触到乘员。其结果为,能够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所实现的乘员的初期约束性能。
而且,在座椅靠背的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固定有反力板。该反力板具有相对于安全气囊组件而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与车门侧侧面框架部相比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侧方反力面。因此,能够通过该侧方反力面而将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进行限制,并且能够在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初期通过侧方反力面而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对侧面安全气囊进行支承。由此,能够提前提高侧面安全气囊的乘员约束力。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为,在第一方式中,所述破裂部为,所述座椅表皮所具备的前表皮与所述前侧面表皮的缝合部。
在第二方式中,座椅表皮所具备的前表皮与前侧面表皮的缝合部、即已经被设置于座椅靠背的座椅表皮上的缝合部被设为破裂部(撕裂缝)。因此,仅通过在已有的座椅靠背上稍加变更就能够设定破裂部,并且能够将破裂部的结构设为简单的结构。另外,与在座椅表皮的缝合部以外的部位设定破裂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座椅靠背的外观良好。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为,在第一方式中,所述破裂部为,在与所述座椅表皮所具备的前表皮和所述前侧面表皮的缝合部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被设置于所述前侧面表皮上的缝合部。
在第三方式中,由于以上述的方式构成,因此对于无法采用例如第二方式的结构的车型较为有效。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为,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在所述侧方反力面的前端部上,设置有以越趋向于车辆前方侧则越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而倾斜或弯曲的引导面,该引导面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相比而位于车辆前方侧。在第五方式中,当侧面安全气囊沿着反力板的侧方反力面膨胀展开时,被设置于该侧方反力面的前端部上的引导面将与侧面安全气囊发生滑动接触。由于该引导面以越趋向于车辆前方侧则越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而倾斜或弯曲,因此能够积极地将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朝向车辆前方侧且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乘员侧)限制(引导)。由此,由于能够使侧面安全气囊更加提前接触到乘员,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的初期约束性能。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为,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侧方反力面为,对膨胀展开前的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进行收纳的安全气囊壳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该安全气囊壳体具有:被形成于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分并且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相比靠车辆前方侧的气囊展开口、和经由铰链部而被连结在该气囊展开口的后端边缘上并闭塞所述气囊展开口的门部,并且通过该门部受到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而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方向上被开放,从而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从所述气囊展开口向所述安全气囊壳体外膨胀展开。此外,第六方式中所记载的“前部”为,将安全气囊壳体分为前部和后部时的前部。
在第六方式中,在侧面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被设置于安全气囊壳体上的门部受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而被开放。由此,侧面安全气囊从被形成于安全气囊壳体的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分上的气囊展开口向安全气囊壳体外膨胀展开。向安全气囊壳体外膨胀展开了的侧面安全气囊使座椅表皮的破裂部破裂而向座椅靠背外膨胀展开。在此,由于上述的气囊展开口被形成于安全气囊壳体的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因此能够将从该气囊展开口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为偏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乘员侧)。另外,能够通过安全气囊壳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而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对从气囊展开口向安全气囊壳体外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进行支承。由此,由于能够使侧面安全气囊更加提前地与乘员接触,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的初期约束性能。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为,在第六方式中,所述安全气囊壳体被设为树脂制,并且在前壁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之间以及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与后壁之间分别架设有变形抑制用的加强部。
在第七方式中,由于安全气囊壳体被设为树脂制,因此能够实现轻量化。另外,在该树脂制安全气囊壳体中,在前壁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之间、以及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与后壁之间分别形成有变形抑制用的加强部。因此,能够抑制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受到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反力而不慎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变形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为,在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通过使被设置于作为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构成部件的气体产生装置上的双头螺栓贯穿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的托架以及所述反力板而与螺母拧合,从而使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以及所述反力板经由所述托架而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为,在第六或第七方式中,通过使被设置于作为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构成部件的气体产生装置上的双头螺栓贯穿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的的托架以及所述安全气囊壳体的后壁而与螺母拧合,从而使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以及所述安全气囊壳体经由所述托架而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为,在第八或第九方式中,所述托架由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的安装部、和从该安装部起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组件结合部构成,所述双头螺栓贯穿了该组件结合部。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为,在第一至第三以及第五至第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前端面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相比向车辆前方侧突出。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为,在第一、第二、第三、第五以及第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反力板具有经由托架而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的固定壁,并且所述外侧壁从所述固定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起向车辆前方侧延伸,并被形成为在从所述座椅靠背的高度方向观察时截面呈L字状。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为,在第一、第二、第三、第五以及第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反力板具有经由托架而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的固定壁和从所述固定壁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起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内侧壁,并且所述外侧壁从所述固定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起向车辆前方侧延伸,并被形成为从所述座椅靠背的高度方向观察时截面呈J字状。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为,在第六、第七以及第九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气囊展开口通过如下方式而形成,即,使所述安全气囊壳体的前壁与后壁相比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退让,并且使所述安全气囊壳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壁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相比向车辆后方退让。
发明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中,能够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的初期约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而构成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沿着图1的F2-F2线的截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侧面安全气囊膨胀展开了状态的、与图2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所具备的反力板的改变例的、与图2的一部分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的部分结构的、与图2的一部分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的、与图2相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10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适当标注的箭头标记FR、箭头标记UP、箭头标记OUT分别表示车辆的前方(前进方向)、上方、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以下,在仅使用前后、上下的方向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只要没有预先特别说明,则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
(结构)
在图1中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观察时的侧视图而图示了应用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10而构成的车辆用座椅12的靠背、即座椅靠背14。该座椅靠背14的下端部在未图示的座椅缓冲的后端部处以能够倾倒的方式而被连结,且在座椅靠背14的上端部处连结有未图示的头枕。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用座椅12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一致。
如图2所示,上述的座椅靠背14具备:对落座乘员P(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2上的乘员:以下,称作“乘员P”)的背部进行支承的主体部(一般部)14A、位于主体部14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车门侧侧面部14B(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部)、和位于主体部14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通道侧侧面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部:省略图示)。车门侧侧面部14B以及通道侧侧面部与主体部14A相比向车辆前方侧鼓出,并作为所谓侧面支撑件而发挥功能。此外,图2以及图3所示的15为B柱装饰件。
该座椅靠背14具备:作为框架部件的座椅靠背框架16、被该座椅靠背框架16支承的作为缓冲材料的座椅衬垫18、和对该座椅衬垫18的表面进行覆盖的作为保护件的座椅表皮20。
座椅靠背框架16通过被配置于车门侧侧面部14B内以及通道侧侧面部内的左右的侧面框架部16A、和对左右的侧面框架部16A的上端部之间进行连结的未图示的上部框架部而构成。此外,在图1~图3中,仅图示了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框架部16A(以下,称作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被形成为,在从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观察时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被开放的开放截面形状。
座椅衬垫18通过被设置于座椅靠背14的主体部14A上的衬垫主体部18A、被设置于车门侧侧面部14B上的门侧衬垫侧面部18B、和被设置于通道侧侧面部上的未图示的通道侧衬垫侧面部而构成。车门侧衬垫侧面部18B被形成为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被开放的截面为大致C字状,并从车辆前后方向两侧以及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对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以及后述的安全气囊组件38进行覆盖。
座椅表皮20具备:对衬垫主体部18A的前表面进行覆盖的前表皮22、对车门侧衬垫侧面部18B的前表面进行覆盖的前侧面表皮24、对车门侧衬垫侧面部18B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面以及后表面进行覆盖的侧面表皮26、和被配置于座椅靠背14的背面上的后表皮28。此外,在该座椅表皮20中,除了未图示的通道侧侧面部侧被形成为与车门侧侧面部14B侧左右对称以外,其余均被设为基本相同的结构。
前表皮2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与前侧面表皮2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在缝合部30处被缝制在一起,前侧面表皮2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与侧面表皮26的前端部在缝合部32处被缝合在一起。该缝合部32位于车门侧侧面部14B的前端边缘部(所谓框部)。另外,侧面表皮26的后端部与后表皮28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在缝合部34处被缝合在一起。
在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设置有作为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36的构成部件的安全气囊组件38(参照图1以及图2)、和用于将该安全气囊组件38固定于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上的托架40。
托架40例如通过板金材料而被形成为长条状,且以长度方向沿着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的状态而配置。该托架40由通过焊接等的方法而被固定于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面上的板状的安装部40A、和从该安装部40A的后端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板状的组件结合部40B而构成,并且从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观察时的截面形状被形成为L字状。
安全气囊组件38被配置于安装部40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组件结合部40B的前方侧处。该安全气囊组件38由侧面安全气囊42(参照图1以及图3)、在该侧面安全气囊42内喷出气体的充气装置46、对从充气装置46喷出的气体进行整流的扩散器48、和将被扩散器48整流后的气体向上方侧以及下方侧进行引导的内管道(整流布)50(参照图1以及图3)构成。此外,充气装置46与扩散器48一起构成了气体产生装置。另外,在图2中,出于易于观察附图的关系而省略了侧面安全气囊42以及内管道50的图示。
该安全气囊组件38为,侧面安全气囊42被折叠并与充气装置46、扩散器48以及内管道50一起被组件化(单元化)的部件,其被配置(收纳)于车门侧侧面部14B的内部。该安全气囊组件38通过从充气装置46喷出的气体的压力而使侧面安全气囊42向车门侧侧面部14B的车辆前方侧(乘员P与未图示的侧面门之间)膨胀展开(图1以及图3图示状态)。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记载的侧面安全气囊42的前后上下的方向,只要未特别预先说明,则表示在侧面安全气囊42膨胀展开了状态下的方向,且与座椅靠背14的前后上下的方向大致一致。
侧面安全气囊42通过将剪裁例如尼龙类或聚酯类的布材而形成的一块基布52进行相对折叠并在缝制部T1(参照图3)处将外周边缘部缝制在一起从而形成为袋状。此外,也可以采用通过将两块基布重叠并将外周边缘部缝制在一起而形成侧面安全气囊42的结构,侧面安全气囊42的缝制的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安全气囊42被设为所谓单腔室型的侧面安全气囊,但侧面安全气囊的结构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为例如前后或上下被划分的所谓双腔室型的侧面安全气囊。
如图3所示,该侧面安全气囊42以如下方式而被配置,即,在膨胀展开状态下,基布52中的相对折叠的折线位于后端部处,且隔着该折线的一侧部分52A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落座乘员侧),而隔着该折线的另一侧部分52B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未图示的侧面门侧)。另外,该侧面安全气囊42被形成为,在从侧面观察如图1所示的膨胀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沿着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呈长条的大致椭圆形状,并且被形成为能够对落座乘员的肩部、胸部、腹部以及腰部进行约束的大小。此外,该侧面安全气囊42的大小使用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2上的国际统一侧面碰撞假人(World Side Impact Dummy:WorldSID)来设定。另外,侧面安全气囊42的大小并不限定于上述大小,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另一方面,充气装置46为所谓气筒型的充气装置,且被形成为圆柱形状。该充气装置46以轴线方向沿着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的状态而被收纳于侧面安全气囊42的内部,并被配置于侧面安全气囊42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后端部处。
从充气装置46的外周部朝向后方侧突出有上下一对的双头螺栓54、56(参照图1)。该双头螺栓54、56贯穿基布52的后端部以及托架40的组件结合部40B,且在各个顶端侧分别螺合有螺母58、60。由此,侧面安全气囊42经由充气装置46以及托架40而通过所谓背面紧固的方式被固定于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上。此外,在充气装置46与组件结合部40B之间,存在有后述的扩散器48的一部分、内管道50的一部分以及反力板68的一部分。另外,充气装置46的向门侧侧面框架16A的安装方法并不限定于背面紧固,也可以为所谓侧面紧固(参照图2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的双头螺栓54以及螺母58)。
在充气装置46的上端侧设置有气体喷出部46A(参照图1)。在该气体喷出部46A上形成有在充气装置46的周向上排列的多个气体喷出口,在充气装置46进行工作时,从多个气体喷出口中放射状地喷出气体。如图1所示,该充气装置46与被搭载于车辆上的侧面碰撞ECU62电连接。该侧面碰撞ECU62与对侧面碰撞进行检测的侧面碰撞传感器64电连接。侧面碰撞ECU62被设为,在根据来自侧面碰撞传感器64的信号而检测出侧面碰撞(不可避免的)时使充气装置46进行工作的结构。此外,在侧面碰撞ECU62上电连接有对侧面碰撞进行预测(预测)的预碰撞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在侧面碰撞ECU62根据来自预碰撞传感器的信号而检测出侧面碰撞时使充气装置46进行工作。
另一方面,扩散器48例如通过金属材料而被形成为圆筒形状。该扩散器48在轴线方向沿着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的状态下被配置,并且充气装置46的上部侧被插入至其内侧。在该扩散器48上贯穿有充气装置46的上侧的双头螺栓54,扩散器48的一部分被夹在充气装置46与基布52的后端部之间。由此,扩散器48经由充气装置46而被固定于托架40上。此外,在扩散器48与基布52的后端部之间存在有后述的内管道50的一部分。该扩散器48成为如下结构,即,对充气装置46的气体喷出部46A进行覆盖,并从上下的开口向上方侧以及下方侧喷出从气体喷出部46A所喷出的气体。此外,并不限定于在充气装置上设置有双头螺栓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在设置有双头螺栓的扩散器上固定有充气装置的结构。
而且,另一方面,内管道50为通过将与基布52相同的材质的布材缝制为筒状而形成的部件,且上下两端部开口。该内管道50以覆盖着充气装置46以及扩散器48的状态而被设置于侧面安全气囊42内,且被配置于侧面安全气囊42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后端部处。在该内管道50上贯穿有充气装置46的上下的双头螺栓54、56,且内管道50的一部分被夹在充气装置46与侧面安全气囊42的基布52的后端部之间。由此,内管道50经由充气装置46而被固定于托架40上。此外,在充气装置46的上部与内管道50之间,存在有扩散器48的一部分。该内管道50具有将从扩散器48的上下的开口被喷出的气体向侧面安全气囊42的内部的上部侧以及下部侧进行引导的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36具备对侧面安全气囊42的展开方向进行限制(引导)的反力板(反力部件)68。该反力板68例如通过板金材料而被形成为长条状,且在长度方向沿着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的状态下被配置于车门侧侧面部14B内。该反力板68具有与托架40的组件结合部40B的前表面重叠的固定壁68A、和从该固定壁68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向前方侧延伸的外侧壁(侧壁)68B,并且在从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观察时截面被形成为大致L字状。
固定壁68A介于安全气囊组件38与组件结合部40B之间,并且在该固定壁68A上贯穿有充气装置46的上下的双头螺栓54、56。由此,反力板68经由充气装置46而被固定于托架40上。
外侧壁68B相对于安全气囊组件38而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以与安全气囊组件38抵接或接近的方式而配置。该外侧壁68B与安全气囊组件38相比向车辆前方侧延伸,通过该外侧壁68B而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覆盖了安全气囊组件38的整体。该外侧壁68B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被设为,承受侧面安全气囊42的展开反力的侧方反力面70。
另外,在与安全气囊组件38以及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相比向车辆前方侧突出的外侧壁68B的前端部上,设置有以越趋向于车辆前方侧则越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而倾斜的引导部68B1。该引导部68B1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被设为,对侧面安全气囊42的展开方向进行引导的引导面70A。该引导面70A以越趋向于车辆前方侧则越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而倾斜。此外,引导面70A也可以采用以越趋向于车辆前方侧则越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而弯曲的结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文所述的前表皮22与前侧面表皮24的缝合部30被设为破裂部(爆线)。即,在该缝合部30中,通过与缝合其他缝合部(缝合部32、34等)的线相比而较脆弱的线而将前表皮22与前侧面表皮24缝合在一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缝合部30的后方处,座椅衬垫18中的衬垫主体部18A与车门侧衬垫侧面部18B之间被设为与其他部分相比而较脆弱的脆弱部(薄壁部)72。因此,在侧面安全气囊42膨胀展开时,上述缝合部30以及脆弱部72将受到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压而破裂。这些缝合部30以及脆弱部72被设置于与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以及安全气囊组件38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并且位于与从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观察时的充气装置46的中心C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且与前侧面表皮24和侧面表皮26的缝合部32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而且成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使这些缝合部30以及脆弱部72破裂而在座椅靠背14的前表面侧形成了用于使侧面安全气囊42向座椅靠背14的外侧膨胀展开的开口74(参照图3)。
(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对本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椅靠背14的车门侧侧面部14B内设置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36的安全气囊组件38。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36在侧面碰撞ECU62根据来自侧面碰撞传感器64的信号而检测出车辆的侧面碰撞时,使安全气囊组件38所具备的充气装置46进行工作,从而使侧面安全气囊42向车辆前方侧膨胀展开。此时,被设置于座椅靠背14的前表面侧且座椅表皮20上的缝合部(破裂部)30受到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压而破裂。由此,形成了用于使侧面安全气囊42向座椅靠背14的外侧膨胀展开的开口74,从而使侧面安全气囊42从该开口74膨胀展开。
在此,上述缝合部30被设置于与安全气囊组件38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因此,从该通过缝合部30的破裂而形成的开口74向座椅靠背14外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42,朝向车辆前方侧且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乘员侧)膨胀展开。如此,由于能够将侧面安全气囊42的展开方向限制于乘员侧,因此能够在侧面安全气囊42的展开初期使侧面安全气囊42提前接触到乘员P。其结果为,能够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42实现的乘员P的初期约束性能。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表皮20所具备的前侧面表皮24与前表皮22的缝合部30、即已经设置于座椅表皮20上的缝合部30被设为破裂部(撕裂缝)。因此,仅通过在现有的座椅靠背14上稍加变更就能够设定破裂部,并且能够将破裂部的结构设为简单的结构。另外,与在座椅表皮20的缝合部以外的部位设定有破裂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座椅靠背14的外观良好。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椅靠背14的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上固定有反力板68。该反力板68具有相对于安全气囊组件38而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与安全气囊组件38相比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侧方反力面70。因此,能够通过该侧方反力面70而将侧面安全气囊42的展开方向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进行限制,并且能够在侧面安全气囊42的展开初期通过侧方反力面70而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对侧面安全气囊42进行支承。由此,能够提前提高侧面安全气囊42的乘员约束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方反力面70的前端部上,设置有以越趋向于车辆前方侧则越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而倾斜的引导面70A。因此,当侧面安全气囊42沿着侧方反力面70膨胀展开时,被设置于该侧方反力面70的前端部上的引导面70A与侧面安全气囊42发生滑动接触。由于该引导面70A以越趋向于车辆前方侧则越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而倾斜,因此能够积极地将侧面安全气囊42的展开方向向车辆前方侧且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乘员侧)进行限制(引导)(参照图3的箭头标记IN)。由此,由于能够使侧面安全气囊42更加提前接触到乘员P,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42实现的乘员P的初期约束性能。
此外,在图3中,以双点划线图示了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中的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展开状态。在该比较例中,省略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力板68,并且位于车门侧侧面部14B的框部的座椅表皮20上的缝合部32被设为破裂部。与这种结构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42实现的乘员P的初期约束性能。
<第一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36设为具备反力板68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省略了反力板68的结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前侧面表皮24与前表皮22的缝合部30设为破裂部的结构,而将侧面安全气囊42的展开方向限制于偏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另外,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反力板68采用了截面被形成为大致L字状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4所示的反力板68’(改变例)那样,采用设置有从固定壁68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内侧壁68C的结构(反力板68’被形成为截面大致为J字状的结构)。由于该改变例例如在将反力板68’向安全气囊组件38进行组装而进行组件化(单元化)的情况下,能够使反力板68’良好地保持在安全气囊组件38上,因此较为适合此情况。此外,该改变例能够在如下情况中采用,即,在仅通过背面紧固而将反力板68’以及安全气囊组件38固定于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上的情况下,即例如在座椅靠背框架16上罩上座椅衬垫18以及座椅表皮20之后,在以将反力板68’以及安全气囊组件38固定于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上的方式而设定安装次序的情况。
另外,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反力板68的外侧壁68B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引导面70A(引导部68B1)的结构,但也可以如图4所示的改变例那样,采用省略了引导面70A(引导部68B1)的结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前侧面表皮24与前表皮22的缝合部30设为破裂部的结构,而与现有相比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42实现的乘员P的初期约束性能。
另外,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前侧面表皮24与前表皮22的缝合部30设为破裂部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破裂部在与安全气囊组件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且座椅靠背的前表面侧处被设置于座椅表皮上即可。例如,也可以采用在前侧面表皮24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处设置破裂部的结构。
而且,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座椅衬垫18中的衬垫主体部18A与门侧衬垫侧面部18B之间设为脆弱部72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预先分隔成衬垫主体部18A和门侧衬垫侧面部18B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结构和作用,标注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5中,通过与图2的一部分相对应的剖视图而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的部分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省略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力板68,并且安全气囊组件38被收纳于安全气囊壳体(组件壳体)80的内部。此外,虽然在图5中省略了座椅衬垫18和座椅表皮20等的图示,但上述以外的结构被设为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该安全气囊壳体80为由树脂材料所形成的部件,具备前壁82、后壁84、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壁86以及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88。另外,该安全气囊壳体80具备未图示的上壁以及下壁,且被形成为中空的长方体形状。该安全气囊壳体80相对于托架40的安装部40A而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相对于组件结合部40B而位于前方侧,并且以长度方向沿着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的状态而被配置。
在该安全气囊壳体80的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分上,形成有气囊展开口90。该气囊展开口90通过如下方式而形成,即,前壁82与后壁84相比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退避,并且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壁86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88相比向车辆后方退避。该气囊展开口90被形成于,与车门侧侧面框架部16A相比靠车辆前方侧处,并且沿着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与安全气囊组件38相等。
在该气囊展开口90的后端边缘、即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壁86的前端部上,经由整体铰链(铰链部)92而一体地连结有安全气囊门(门部)94。该安全气囊门94具有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壁86的前端部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前延部94A、和从前延部94A的顶端向车辆宽度方向外方延伸的外延部94B,并且在从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观察时被形成为L字状。在外延部94B的顶端部上形成有向车辆前方侧突出的爪部96,该爪部96与被形成于前壁82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上的卡合部98卡扣在一起。通过该安全气囊门94从而堵塞了气囊展开口90。
另外,在该安全气囊壳体80中,在前壁82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88之间以及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88与后壁84之间分别一体架设有抑制变形用的肋材(加强部)100、102。这些肋材100、102在安全气囊壳体80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通过这些肋材100、102从而提高了安全气囊壳体80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分的刚性。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侧面安全气囊42(在图5中省略图示)接受来自充气装置46的气体的供给而膨胀展开时,安全气囊壳体80的安全气囊门94受到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压而围绕整体铰链92开放(参照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安全气囊门94)。由此,气囊展开口90被开放,从而使侧面安全气囊42从该气囊展开口90向安全气囊壳体80外膨胀展开,并且座椅表皮20的缝合部30受到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压而破裂。其结果为,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形成有用于使侧面安全气囊42向座椅靠背14的外侧膨胀展开的开口74,从而使侧面安全气囊42从该开口74向座椅靠背14外膨胀展开。
在此,由于上述的气囊展开口90被形成于安全气囊壳体80的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因此能够将从该气囊展开口90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42的展开方向限制为偏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乘员侧)(参照图5的箭头标记IN)。另外,能够通过安全气囊壳体8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88而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对从气囊展开口90向安全气囊壳体80外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42进行支承。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壳体8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88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力板68发挥相同的功能。由此,由于能够使侧面安全气囊42更加提前接触到乘员,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42实现的乘员P的初期约束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安全气囊壳体80被设为树脂制,因此能够实现轻量化。另外,由于在该树脂制安全气囊壳体80中,在前壁82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88之间以及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88与后壁84之间分别架设有抑制变形用的肋材100、102,因此能够抑制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88受到侧面安全气囊42的展开反力而意外地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变形的情况。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6中,通过与图2相对应的剖视图而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缝合部30未被设为破裂部,而将追加到前侧面表皮24的座椅宽度方向中间部上的缝合部110设为破裂部(爆线)。
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前侧面表皮24被分隔为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内侧部24A和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部24B,并且在缝合部110处沿着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被缝合在一起。该缝合部110位于与从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观察时的充气装置46的中心C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且与框部的缝合部32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处。该缝合部110通过与缝合缝合部30、32、34的线相比而较脆弱的线来实施缝合。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座椅衬垫18的脆弱部72被形成于与缝合部110对置的位置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成为如下的结构,即,缝合部110以及脆弱部72受到侧面安全气囊42的膨胀压而破裂,从而形成用于使侧面安全气囊42向座椅靠背14的外侧膨胀展开的开口。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缝合部110(破裂部)位于与从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观察时的充气装置46的中心C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且与框部的缝合部32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因此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能够使侧面安全气囊42朝向乘员侧展开。该实施方式对于将缝合部30设为破裂部较困难的车型等较为有效。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前侧面表皮24被分割为内侧部24A和外侧部24B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使内侧部24A和外侧部24B局部连接在一起的结构。
以上,虽然关于本发明列举了实施方式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
另外,作为日本专利申请的特愿2012-164918的公开内容,以整体参照的方式被援引至本说明书中。另外,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全部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中的、以参照的方式而被援引的各个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以与具体且独立记载的情况相同程度而以参照的方式被援引至本说明书中。

Claims (13)

1.一种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具有:
安全气囊组件,其在座椅靠背(14)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部内,被设置于座椅靠背框架中的车门侧侧面框架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以包括侧面安全气囊以及充气装置的方式而构成,在检测出或预测出车辆的侧面碰撞时,通过来自所述充气装置的气体而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向车辆前方侧膨胀展开;
破裂部,其在与从所述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观察时的所述充气装置的中心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并且与所述座椅靠背(14)的座椅表皮(20)所具备的前侧面表皮(24)和侧面表皮(26)的缝合部(32)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被设置于所述座椅表皮(20)上,并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用于通过受到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而破裂从而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向所述座椅靠背(14)外膨胀展开,
反力板,其被配置在所述侧部内并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并且具备相对于所述安全气囊组件而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前端部与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以及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相比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侧方反力面,
所述破裂部通过与缝合所述缝合部的线相比而较脆弱的线来实施缝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其中,
所述破裂部为,所述座椅表皮(20)所具备的前表皮(22)与所述前侧面表皮(24)的缝合部(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其中,
所述破裂部为,在与所述座椅表皮(20)所具备的前表皮(22)与所述前侧面表皮(24)的缝合部(30)相比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被设置于所述前侧面表皮上的缝合部(110)。
4.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其中,
在所述侧方反力面的前端部上,设置有以越趋向于车辆前方侧则越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而倾斜或弯曲的引导面,该引导面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相比而位于车辆前方侧。
5.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其中,
所述侧方反力面被设为,对膨胀展开前的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进行收纳的安全气囊壳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该安全气囊壳体具有:被形成于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部分并且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相比靠车辆前方侧的气囊展开口、和经由铰链部而被连结在该气囊展开口的后端边缘上并闭塞所述气囊展开口的门部,并且通过该门部受到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压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方向被开放,从而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从所述气囊展开口向所述安全气囊壳体外膨胀展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壳体被设为树脂制,并且在前壁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之间以及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与后壁之间分别架设有变形抑制用的加强部。
7.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其中,
通过使被设置于作为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构成部件的气体产生装置上的双头螺栓贯穿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的托架以及所述反力板而与螺母拧合,从而使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以及所述反力板经由所述托架而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其中,
通过使被设置于作为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构成部件的气体产生装置上的双头螺栓贯穿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的托架以及所述安全气囊壳体的后壁而与螺母拧合,从而使所述安全气囊组件以及所述安全气囊壳体经由所述托架而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其中,
所述托架由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的安装部、和从该安装部起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组件结合部构成,所述双头螺栓贯穿了该组件结合部。
10.如权利要求1、2、3、6、8、9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前端面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相比向车辆前方侧突出。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其中,
所述反力板具有经由托架而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的固定壁,并且所述外侧壁从所述固定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起向车辆前方侧延伸,并被形成为在从所述座椅靠背的高度方向观察时截面呈L字状。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其中,
所述反力板具有经由托架而被固定于所述车门侧侧面框架部上的固定壁和从所述固定壁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起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内侧壁,并且所述外侧壁从所述固定壁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起向车辆前方侧延伸,并被形成为从所述座椅靠背的高度方向观察时截面呈J字状。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其中,
所述气囊展开口通过如下方式而形成,即,使所述安全气囊壳体的前壁与后壁相比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退让,并且使所述安全气囊壳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壁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壁相比向车辆后方退让。
CN201380038740.8A 2012-07-25 2013-06-13 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 Active CN1045077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4918 2012-07-25
JP2012164918 2012-07-25
PCT/JP2013/066398 WO2014017211A1 (ja) 2012-07-25 2013-06-13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展開方向規制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7760A CN104507760A (zh) 2015-04-08
CN104507760B true CN104507760B (zh) 2018-01-12

Family

ID=49997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8740.8A Active CN104507760B (zh) 2012-07-25 2013-06-13 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92789B2 (zh)
EP (1) EP2878496B1 (zh)
JP (1) JP5850156B2 (zh)
CN (1) CN104507760B (zh)
WO (1) WO20140172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7760B (zh) * 2012-07-25 2018-01-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
GB2508005B (en) * 2012-11-16 2018-07-18 Ford Global Tech Llc Bag-in-bag safety restraint with directional inflation
DE102012224178A1 (de) * 2012-12-21 2013-03-28 Takata AG Seitenairbag für Kraftfahrzeuge
JP5913267B2 (ja) * 2013-11-27 2016-04-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269944B2 (ja) * 2014-02-27 2018-01-3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291672B2 (ja) * 2014-03-27 2018-03-1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ケース
US10059297B2 (en) * 2014-07-14 2018-08-28 Ts Tech Co., Ltd. Side air bag device
US9566930B2 (en) * 2015-03-02 2017-02-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side-impact airbag deployment mechanism
KR102004535B1 (ko) * 2015-07-11 2019-10-01 오토리브 디벨로프먼트 에이비 승차인 보호 장치
CN107848484A (zh) * 2015-08-06 2018-03-27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边安全气囊装置
JP6571459B2 (ja) * 2015-09-04 2019-09-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後席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323438B2 (ja) * 2015-12-16 2018-05-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6508038B2 (ja) * 2015-12-28 2019-05-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車両用シート
JP6428666B2 (ja) 2016-02-10 2018-11-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16103048B3 (de) 2016-02-22 2017-04-20 Krohne Mess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Coriolis-Massedurchflussmessgeräts
US9849856B1 (en) * 2016-06-07 2017-12-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ide airba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FR3052722B1 (fr) * 2016-06-15 2019-07-26 Faurecia Interieur Industrie Systeme de sac gonflable de securite comprenant un moyen de protection de la predecoupe
DE102017115254B4 (de) * 2016-07-18 2023-10-26 Hyundai Dymos Incorporated Fahrzeugsitz mit Seitenairbag
DE102016010530A1 (de) * 2016-09-01 2018-03-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Rückenlehn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mit der Rückenlehne
US10239430B2 (en) * 2016-09-28 2019-03-26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seat and airbag structure
WO2018083919A1 (ja) * 2016-11-04 2018-05-1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810281B2 (ja) * 2017-11-02 2021-01-06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1344188B (zh) 2017-11-09 2023-03-10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安全气囊装置和用于制造侧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
JP7284425B2 (ja) * 2017-11-09 2023-05-3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414039B2 (en) * 2017-11-09 2022-08-16 Honda Motor Co., Ltd. Side airbag device
EP3718834B1 (en) * 2017-11-30 2022-04-1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assenger restraint device
JP7006252B2 (ja) * 2017-12-26 2022-01-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付構造
EP3744579B1 (en) * 2018-01-26 2024-05-1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 ba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with same
JP6670510B2 (ja) * 2018-03-30 2020-03-25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EP3778297B1 (en) * 2018-04-05 2023-03-29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EP3778311B1 (en) * 2018-04-05 2023-08-2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CN109305205B (zh) * 2018-09-01 2019-11-05 张相山 一种折叠不会变高的拖车
JP7361038B2 (ja) * 2018-09-05 2023-10-13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078742B2 (ja) * 2018-10-03 2022-05-31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車両用シート
CN113423617B (zh) * 2018-12-21 2023-05-0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具备该装置的车辆座椅
JP7115411B2 (ja) * 2019-04-23 2022-08-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2009418B (zh) * 2019-05-30 2023-01-2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7124810B2 (ja) * 2019-08-26 2022-08-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112995B2 (ja) * 2019-09-13 2022-08-0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EP3808610B1 (en) * 2019-10-18 2021-11-0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bag device
JP7290793B2 (ja) * 2020-03-12 2023-06-13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5397700B (zh) * 2020-04-09 2023-10-27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7264129B2 (ja) * 2020-08-07 2023-04-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EP4296125A1 (en) * 2021-02-17 2023-12-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bag device
US11938883B2 (en) * 2022-03-30 2024-03-26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Side airbag deployment ramp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6298A (ja) * 1996-04-22 1997-11-04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の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720706B2 (ja) * 2006-09-28 2011-07-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側突乗員保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1332A (en) * 1995-01-30 1997-02-11 Hoover Universal, Inc. Replaceable seat booster with an inflatable air cushion module
JP3329280B2 (ja) 1995-09-18 2002-09-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シート構造
JPH106906A (ja) 1996-06-19 1998-01-13 Toyota Motor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3358450B2 (ja) * 1996-07-09 2002-12-1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座席
JP3335849B2 (ja) * 1996-09-03 2002-10-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シート構造
JP3430841B2 (ja) 1997-03-05 2003-07-2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カバー
US6450528B1 (en) * 1998-10-01 2002-09-1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housing an airbag device
GB2397048A (en) * 2003-01-10 2004-07-14 Autoliv Dev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airbag
JP4412046B2 (ja) * 2004-04-26 2010-02-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スノーモービル
DE102004051663B4 (de) * 2004-09-24 2008-09-11 F.S. Fehrer Automotive Foam Gmbh Schaumkörper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mit Airbagmodul
JP4691727B2 (ja) 2006-03-29 2011-06-01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内蔵シート
JP4760533B2 (ja) * 2006-05-26 2011-08-31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816387B2 (ja) 2006-10-02 2011-11-1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333057B2 (ja) * 2008-11-12 2013-11-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309956B2 (ja) * 2008-12-18 2013-10-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シート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構造
DE102009016666A1 (de) * 2009-03-31 2010-10-0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sitz
CN102317110B (zh) * 2009-05-11 2014-03-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DE102010045969A1 (de) * 2010-09-18 2012-03-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Ges.D. Staates Delaware) Fahrzeugsitz mit einem Airbag
CN103167973B (zh) * 2010-10-20 2015-07-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后座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5578101B2 (ja) 2011-02-09 2014-08-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ワイヤボンディング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04507760B (zh) * 2012-07-25 2018-01-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
JP6155232B2 (ja) * 2014-07-14 2017-06-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車体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6298A (ja) * 1996-04-22 1997-11-04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の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720706B2 (ja) * 2006-09-28 2011-07-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側突乗員保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7760A (zh) 2015-04-08
JP5850156B2 (ja) 2016-02-03
US9592789B2 (en) 2017-03-14
WO2014017211A1 (ja) 2014-01-30
US20150151711A1 (en) 2015-06-04
JPWO2014017211A1 (ja) 2016-07-07
EP2878496A4 (en) 2015-07-15
EP2878496B1 (en) 2017-07-26
EP2878496A1 (en)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7760B (zh) 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
JP5594340B2 (ja) 車両用安全装置
JP5408268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107749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3108781B (zh) 车辆用后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固定结构
US9085280B2 (en) Vehicle side airbag device
JP4552840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847453B2 (ja) 側面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807567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6035988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0253999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そのバッグ部の折畳み方法
JP2008509042A5 (zh)
JP2011005908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191574B2 (ja)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05652092U (zh) 车辆座椅
JP2013112276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330758B2 (ja) 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JP4186997B2 (ja) 車両側部のエネルギ吸収装置
JP2021049878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76938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2011168128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844419B2 (ja)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5313675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249679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64634B2 (ja) 乗り物用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