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4409A - 车身侧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侧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4409A
CN104334409A CN201380026671.9A CN201380026671A CN104334409A CN 104334409 A CN104334409 A CN 104334409A CN 201380026671 A CN201380026671 A CN 201380026671A CN 104334409 A CN104334409 A CN 104334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namental trimming
lower longeron
car door
main body
longe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66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4409B (zh
Inventor
渡边康哲
北山贤一
永井重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34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4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3/00Arrangements of steps or ladders facilitating access to or on the vehicle, e.g. running-bo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vehicle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6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opening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 B60R2013/046Foot bo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包括具有由多张板材重合而成的接合部分的下纵梁的车身中,提高车门开口的下缘的外观性,并同时提高车门开口周围的密封性能的技术。在下纵梁(12)中位于车门开口(15)的部位上,设有覆盖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的踏板装饰件(50)。踏板装饰件(50)由硬质树脂制的装饰件主体(51)和软质树脂制的装饰件末端部(52)构成。装饰件主体(51)在从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到包括密封接触部(46)在内的侧面(38)的范围内覆盖。装饰件末端部(52)一体形成在装饰件主体(51)的车身前后方向的端部,并至少覆盖密封接触部(46)。装饰件末端部(52)的厚度从一体形成在装饰件主体(51)上的基端朝向前端逐渐减小。

Description

车身侧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踏板装饰件覆盖形成在车身侧部的车门开口的下缘的技术的改良。
背景技术
在轿车等普通车辆的车身侧部,形成有通过侧车门开闭的车门开口。该车门开口的下缘的高度设定得很低,以方便乘员上下车。例如,车门开口的下缘由下纵梁的上表面构成。关于下纵梁的结构,例如由专利文献1公开那样地可知。另外,关于由踏板装饰件覆盖车门开口的下缘的技术,例如由专利文献2公开那样地可知。
为了谋求质量的提高和轻量化,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身由在每个部位上均不同的板材构成,并使这些板材接合。例如,中柱的下端及后柱的下端与下纵梁重叠且接合。即,相对于构成下纵梁的板材,使构成中柱或后柱的板材重合且接合,由此构成下纵梁的一部分。这样,下纵梁具有板材彼此重合且接合而成的层差状的接合部分。
通常,在车门的缘部设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在车门关闭的状态下与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接触来进行密封。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身所示,若在下纵梁上具有接合部分,则在提高基于密封部件而实现的密封性能方面是不利的。另外,在车门开口的下缘由下纵梁的上表面构成的情况下,若接合部分露出于该上表面则能够从外部看到,因此,在提高车身的外观性的方面还有改良的余地。
专利文献2公开的车身在车门开口的下缘设有踏板(踏板装饰件)。该踏板是能够供乘员的脚放置的铝制部件,周围由装饰用的树脂外壳包围。其结果是,踏板自身的外观性得到提高。
如果只是在由专利文献1可知的技术上单纯地组合由专利文献2可知的技术的话,是无法通过密封部件来提高下纵梁的接合部分的密封性能的。另外,也无法提高车门开口的下缘的外观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51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100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在包括下纵梁的车身中,提高车门开口的下缘的外观性,并同时提高车门开口周围的密封性能的技术为课题,该下纵梁具有由多张板材重合而成的接合部分。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其包括在车身侧部的下部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和以所述下纵梁的上表面为开口下缘而形成在所述车身侧部的车门开口,所述下纵梁具有由多张板材重合且接合而构成的接合部分,所述车门开口通过在车门下缘部分具有车门用密封部件的车门来开闭,在所述车门关闭的状态下,使所述车门用密封部件与所述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中的、上部的密封接触部接触,由此能够进行密封,其中,在所述下纵梁中位于所述车门开口的部位上,设有能够覆盖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并供乘员的脚放置的踏板装饰件,所述踏板装饰件是由硬质树脂制的装饰件主体和软质树脂制的装饰件末端部构成的一体成形部件,所述装饰件主体在从所述下纵梁的上表面到包括所述密封接触部在内的所述侧面的上部的范围内覆盖,并且还覆盖所述接合部分,所述装饰件末端部一体形成在所述装饰件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的端部,并至少覆盖所述密封接触部,所述装饰件末端部的厚度从一体形成在所述装饰件主体上的基端朝向前端逐渐减小。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优选地,以使从所述装饰件主体的中央部到所述装饰件末端部的前端的厚度连续地逐渐减小的方式,使所述装饰件主体的厚度逐渐减小。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优选地,所述踏板装饰件在安装到所述下纵梁之前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下纵梁的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侧面而向使中央部分浮起的方向弯曲,从而在安装在所述下纵梁上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下纵梁的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侧面而使缘部具有弹性地接触。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优选地,在所述装饰件末端部的前端中与所述下纵梁的所述上表面相接触的部分的厚度,比与所述密封接触部相接触的部分的厚度大。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优选地,所述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所述侧面中,未被所述装饰件主体覆盖的部分由下纵梁装饰件覆盖,所述装饰件主体具有下凸缘,所述下凸缘从用于将所述下纵梁的所述侧面覆盖的侧壁的下端沿着所述下纵梁装饰件的上表面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且所述下凸缘载置在所述下纵梁装饰件的上表面上。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优选地,在所述车门开口的所述开口下缘上设有开口用密封部件,所述开口用密封部件是用于在所述车门关闭的状态下与所述车门的内表面的下缘接触来密封的部件,所述装饰件主体具有上凸缘,所述上凸缘从将所述下纵梁的所述上表面覆盖的上壁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内端向上方延伸,所述上凸缘的上端位于所述开口用密封部件的下端附近。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踏板装饰件是由装饰件主体和装饰件末端部构成的一体成形部件。装饰件主体在从下纵梁的上表面到包括密封接触部在内的侧面的上部的范围内覆盖,并且还覆盖接合部分。该接合部分通过至少两张板材重合且接合而构成下纵梁的一部分。通过由装饰件主体覆盖位于车门开口下缘的层差状的接合部分,能够提高车门开口的下缘的外观性。而且,由于装饰件主体由硬质树脂构成,所以刚性很大,能够供乘员的脚放置。
如上所述,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的上部由装饰件主体覆盖。在装饰件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的端部与下纵梁的侧面的上部之间,形成有为装饰件主体厚度量的层差。对此,由于装饰件末端部由软质树脂构成,所以富有柔软性。而且,装饰件末端部的厚度从一体形成在装饰件主体上的基端朝向前端逐渐减小。这样的装饰件末端部一体形成在装饰件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的端部,并至少覆盖密封接触部。即,装饰件末端部成为消除上述层差的平缓的斜坡状。因此,不会在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的上部与车门用密封部件之间产生缝隙。能够提高车门开口与车门之间的密封性能。
这样,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能够提高车门开口的下缘的外观性,并能够同时提高车门开口周围的密封性能。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从装饰件主体的中央部到装饰件末端部的前端的厚度连续地逐渐减小。即,在装饰件主体中,与中央部的厚度相比车身前后方向的端部的厚度更小。装饰件末端部的基端的厚度也仅与该端部的厚度变小相应地变小即可。装饰件末端部的从基端到前端的长度与该基端的厚度变小相应地缩短即可。由于装饰件末端部很短,所以能够对使装饰件末端部与装饰件主体一体成形用的成形用模具的型腔,均匀且充分地填充熔融树脂。由于能够良好地进行熔融树脂的填充,所以能够提高装饰件末端部的质量。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踏板装饰件由于是树脂制品所以能够弹性变形,在安装到下纵梁上之前的状态下,相对于下纵梁的上表面及侧面而向使中央部分浮起的方向弯曲。该踏板装饰件与下纵梁的上表面及侧面重叠,并以抵抗自身弹力的方式推压,由此使中央部分相对于这些上表面及侧面重叠。踏板装饰件以该状态被安装到下纵梁上。在装饰件末端部的前端作用了相对于下纵梁的上表面及侧面的推压力。因此,能够使装饰件末端部的前端相对于这些上表面及侧面无缝隙地紧贴。由于没有缝隙,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门开口的下缘的外观性,并能够同时进一步提高车门开口周围的密封性能。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在装饰件末端部的前端中,与下纵梁的上表面相接触的部分的厚度比与密封接触部相接触的部分的厚度大。即,装饰件末端部的前端中与密封接触部相接触的部分保持了薄厚度,使得其与车门用密封部件之间不产生缝隙。对此,由于仅提高车门开口的下缘的外观性,所以装饰件末端部的前端中与下纵梁的上表面相接触的部分能够比与密封接触部相接触的部分的厚度更厚。由于将装饰件末端部的前端的一部分设定得很厚,所以能够对成形用模具的型腔中的与上述前端对应的部位均匀且充分地填充熔融后的软质树脂。由于能够进一步良好地进行熔融树脂的填充,所以能够提高装饰件末端部整体的质量。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装饰件末端部整体的刚性。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中,未被装饰件主体覆盖的部分由下纵梁装饰件覆盖。装饰件主体具有下凸缘,该下凸缘从用于将下纵梁的侧面覆盖的侧壁的下端沿着下纵梁装饰件的上表面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该下凸缘载置在下纵梁装饰件的上表面上。在下纵梁装饰件的上表面与下凸缘之间产生摩擦阻力。由此,能够抑制装饰件主体的侧壁向车宽方向外侧变形。而且,由于下凸缘从侧壁的下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载置在下纵梁装饰件的上表面上,所以即使在侧壁的下端与下纵梁装饰件的上表面之间有缝隙,也难以看到。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门开口的下缘的外观性。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装饰件主体具有上凸缘,该上凸缘从将下纵梁的上表面覆盖的上壁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内端向上方延伸。该上凸缘的上端位于设在车门开口下缘的开口用密封部件的下端附近。当车门关闭后,开口用密封部件由于弹性变形且被压溃而与上凸缘的上端接触。开口用密封部件通过与上凸缘的上端接触而被限制向下方的变形,因此增加与车门的内表面的下缘之间的接触压力。其结果是,增强车门的内表面的下缘与开口用密封部件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够增强防水性及隔音性。尤其是,在车门关闭的状态下,能够充分地确保基于车门用密封部件与开口用密封部件实现的双重密封,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防水性及隔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汽车的车身侧部的车门周围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身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在图2所示的下纵梁上安装有下纵梁装饰件及踏板装饰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踏板装饰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4的6方向上的向视图。
图7是从图6所示的下纵梁上拆卸了下纵梁装饰件后的结构图。
图8是从图7所示的下纵梁上拆卸了踏板装饰件后的结构图。
图9是图4的9方向上的向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踏板装饰件的仰视图。
图11是沿图7的11-11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3的12-12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9的13-13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及图2所示,汽车10(车辆10)是在车身11上具有左右的前车门21和左右的后车门22的所谓的四门车。
车身11包括左右的下纵梁12、左右的前柱13、左右的中柱14、左右的后柱15、和左右的车顶侧梁16。左右的下纵梁12在车身11的左右侧部沿着车身11的前后方向延伸。左右的前柱13从左右的下纵梁12的前端部向上延伸。左右的中柱14从左右的下纵梁12的长度方向中途的部位向上延伸。左右的后柱15从左右的下纵梁12的后端部向上延伸。左右的车顶侧梁16架设在左右的前柱13的上端、左右的中柱14的上端、与左右的后柱15的上端之间。
如图2所示,为了谋求质量的提高和轻量化,车身11由在每个部位上均不同的板材构成,并使这些板材接合。例如,左右的中柱14的下端及左右的后面板17的下端与左右的下纵梁12重叠且接合。即,相对于构成左右的下纵梁12的板材,使构成左右的中柱14或左右的后柱15的板材重合且接合,由此构成左右的下纵梁12的一部分。这样,左右的下纵梁12具有板材彼此重合且接合而成的层差状的接合部分31。
接着,对左侧的下纵梁12进行说明。右侧的下纵梁12除了相对于左侧的下纵梁12为左右对称之外结构均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左侧的下纵梁12在车身11的前后方向上形成为均匀的大致矩形的封闭截面形状。即,下纵梁12是由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下纵梁内构件32、和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下纵梁外构件33构成的封闭截面体。
下纵梁内构件32和下纵梁外构件33分别形成为大致帽子状的截面。具体来说,下纵梁内构件32形成为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大致U字形,并且一体形成有从开口的上端向上延伸的上部凸缘34、和从开口的下端向下延伸的下部凸缘35。另一方面,下纵梁外构件33形成为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开口的大致U字形,并且一体形成有从开口的上端向上延伸的上部凸缘34、和从开口的下端向下延伸的下部凸缘35。下纵梁12通过将上部凸缘34、34彼此之间和下部凸缘35、35彼此之间接合而构成。
这样构成的大致矩形截面的下纵梁12的外表面由大致水平且平坦的上表面36、大致水平且平坦的下表面37、相对于上表面36大致垂直且平坦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38(外表面38)、和相对于上表面36大致垂直且平坦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39(内表面39)这四个面构成。上部凸缘34、34从上表面36的宽度方向中央立起。下部凸缘35、35从下表面37的宽度方向中央垂下。
如图2所示,在车身11的左右侧部,形成有位于前侧的左右的车门开口41、和位于后侧的左右的车门开口42。这些车门开口41、42是用于上下汽车10的乘降口。为了方便乘员上下车,各车门开口41、42的下缘的高度设定得很低。为此,各车门开口41、42的下缘(开口下缘)由左右的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构成。
即,位于前侧的左右的车门开口41是通过左右的下纵梁12、左右的前柱13、左右的中柱14和左右的车顶侧梁16包围而成的开口。另外,位于后侧的左右的车门开口42是通过左右的下纵梁12、左右的中柱14、左右的后柱15和左右的车顶侧梁16包围而成的开口。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位于前侧的左右的车门开口41在周缘上设有开口用密封部件(door opening seal)43,并通过左右的前车门21开闭。位于后侧的左右的车门开口42在周缘上设有开口用密封部件44(door opening seal 44),并通过左右的后车门22开闭。这些开口用密封部件43、44是沿着各车门开口41、42的周缘的环状橡胶制品。即,这些开口用密封部件43、44是用于在左右的车门开口41、42由车门21、22关闭的状态下,与车门21、22的内表面的周缘(密封面)接触由此密封车身内外的弹性部件。
进一步地,在位于前侧的左右的车门开口41的周缘上,形成有位于包围开口用密封部件43的外周的位置上的密封接触部(密封面)45。另外,在位于后侧的左右的车门开口42的周缘上,也形成有位于包围开口用密封部件43的外周的位置上的密封接触部(密封面)46。这些密封接触部45、46是沿着各车门开口41、42的周缘形成的环状的平坦面。
左右的前车门21通过未图示的铰链而能够开闭地安装在左右的前柱13上。左右的后车门22通过未图示的铰链而能够开闭地安装在左右的中柱14上。
接着,对左侧的后车门(侧车门)22进行具体说明。右侧的后车门22除了相对于左侧的后车门22为左右对称之外结构均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左右的前车门(侧车门)21除了整体轮廓相对于左侧的后车门22不同之外实质上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3所示,左侧的车门22是由外侧的车门外面板23和内侧的车门内面板24构成的中空状的部件。通过将车门外面板23的缘与车门内面板24的缘结合,形成了车门22的周缘部25。在该车门22的周缘部25上,设有车门用密封部件26。
该车门用密封部件26是沿着车门开口42的周缘的形成为环状的橡胶制品,直径与开口用密封部件44相比大一圈。即,车门用密封部件26是位于包围开口用密封部件44的外周的位置上,且用于在车门开口42由车门22关闭的状态下与车门开口42的密封接触部46接触而进行密封的弹性部件。在车门开口42由车门22关闭的状态下,车门开口42的周缘通过开口用密封部件44和车门用密封部件26而双重密封。
如上所述,各车门开口41、42的下缘(开口下缘)通过左右的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构成。但是,左右的下纵梁12具有板材彼此之间重合且接合而成的层差状的接合部分31。在该接合部分31与密封接触部46重叠或与其横穿的部位上具有层差。由于在下纵梁12上具有层差状的接合部分31,所以在提高车门用密封部件26的密封性能方面是不利的。另外,由于车门开口42的下缘通过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构成,所以当接合部分31露出于该上表面36时能够从外部看到,因此,在提高车身11的外观性方面是不利的。
对此,本实施例在下纵梁12的位于车门开口42的部位上设有能够覆盖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且供乘员的脚放置的踏板装饰件50。以下,对踏板装饰件50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4所示,在下纵梁12上以覆盖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及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38的上部的方式设有踏板装饰件50。踏板装饰件50是由硬质树脂制的装饰件主体51、和软质树脂制的装饰件末端部52构成的一体成形部件。踏板装饰件50沿着车门开口42的下缘延伸,并覆盖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的接合部分31及侧面38的接合部分31。由于接合部分31、31通过踏板装饰件50覆盖遮挡而无法从外部看到,所以能够提高车身11的外观性。
踏板装饰件50下方的下纵梁12的侧面38从车宽方向外侧由下纵梁装饰件70覆盖。下纵梁装饰件70是沿着下纵梁12延伸的部件,配置到车门开口41、42的下方及中柱14的下方。
如图3及图4所示,装饰件主体51由覆盖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的上壁53、从该上壁53的车宽方向的外端向下方延伸的侧壁54、从该侧壁54的下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下凸缘55、和从上壁53的车宽方向的内端向上方延伸的上凸缘56构成。在上凸缘56的上部设有向车宽方向的内侧折曲的上折曲部57。
在车门22关闭的状态下,开口用密封部件44也与上凸缘56的上折曲部57相接触,并通过弹性变形来密封车门22与踏板装饰件50,密封性进一步提高。
侧壁54覆盖下纵梁12的侧面38的上部。下凸缘55沿着下纵梁装饰件70的上表面71延伸,并载置在下纵梁装饰件70的上表面71上。通过使下凸缘55载置在上表面71上,能够遮挡下纵梁装饰件70与下纵梁12的缝隙,能够谋求外观性的提高。另外,由于在下凸缘55与下纵梁装饰件70的上表面71之间会产生摩擦阻力,所以能够抑制因关闭车门等而对装饰件主体51施加外力,并能抑制侧壁54向车宽方向外侧变形。
在车门22的周缘部25上设有车门用密封部件26。该车门用密封部件26在车门22关闭的状态下,以被推压于下纵梁1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38中的密封接触部46、及踏板装饰件50的侧壁54的密封接触部46的方式与它们接触并进行密封。
此外,在实施例中,虽然将踏板装饰件50设在车身11的后侧左车门开口42上,但并不限定于此,设在车身11的前侧左右的车门开口41及车身11的后侧左右的车门开口42两者上也没问题。
如图5所示,下纵梁12具有由下纵梁外构件33与后面板17这两张板材重合且接合而成的接合部分31。踏板装饰件50以覆盖接合部分31的方式配置。装饰件主体51在上壁53上设有多个槽部58,这些槽部58沿着装饰件主体51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这些槽部58,能够使装饰件主体51的刚性提高。
在装饰件末端部52的下端、即密封接触部46的下方,以与装饰件主体51的下凸缘55连续的方式设有下凸缘55。通过在装饰件末端部52上设置下凸缘55,尽管使厚度越接近装饰件末端部52的前端而越薄、但下凸缘55部分具有厚度,而能够提高树脂的成形性。进一步地,即使是由软质树脂成形的装饰件末端部52,也能提高下端侧的刚性。
另外,在装饰件末端部52的上部,以与装饰件主体51的上凸缘56连续的方式设有上凸缘56,在装饰件末端部52的上端,以与装饰件主体51的上折曲部57连续的方式设有上折曲部57。通过在装饰件末端部52上设置上凸缘56及上折曲部57,尽管使厚度越接近装饰件末端部52的前端而越薄、但上凸缘56及上弯曲部57具有厚度,而能够提高树脂的成形性。进一步地,即使是由软质树脂成形的装饰件末端部52,也能提高上端侧的刚性。
接着,对在下纵梁上安装有踏板装饰件及下纵梁装饰件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下纵梁12的侧方安装有下纵梁装饰件70。在下纵梁12的上部的车门开口42所在的部位上设有踏板装饰件50。下纵梁12的接合部分31、31在车辆侧视下呈L字形。接合部分31、31的上侧由踏板装饰件50及开口用密封部件44覆盖,接合部分31、31的下侧由下纵梁装饰件70覆盖,能够从外部遮挡接合部分31、31。
在下纵梁装饰件70的上表面71上载置有踏板装饰件50的下凸缘55。该下凸缘55沿着下纵梁装饰件70的长度方向载置在上表面71上。下纵梁12的接合部分31、31的下部由下纵梁装饰件70覆盖。踏板装饰件50的上凸缘56的上端位于开口用密封部件44的下端附近。
接着,对拆卸了下纵梁装饰件后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下纵梁12的接合部分31、31的上部由踏板装饰件50覆盖。踏板装饰件50的侧壁54以与中柱14的密封接触部46及后面板17的密封接触部46连续的方式配置。
接着,对拆卸了踏板装饰件后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下纵梁12具有由下纵梁外构件33与中柱14接合而成的接合部分31、和由下纵梁外构件33与后面板17接合而成的接合部分31。车门22(图3)关闭状态下的车门用密封部件26所接触的密封接触部46,与中柱14、下纵梁外构件33及后面板17连续地设置。
接着,根据俯视图对安装有踏板装饰件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的一部分由踏板装饰件50的上壁53覆盖。下纵梁12的侧面38的一部分由踏板装饰件50的侧壁54覆盖。另外,踏板装饰件50的车宽方向内侧端在俯视下被开口用密封部件44遮挡。由此,能够防止来自上方的尘埃等进入至踏板装饰件50的内侧端与下纵梁12之间的缝隙。另外,踏板装饰件50在车宽方向上具有与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的宽度相等的宽度,因此乘员容易放置脚,使乘员上下车的便利性提高。
接着,根据仰视图对踏板装饰件的安装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踏板装饰件50的上壁53的背面61上设有支承面62,在该支承面62上设有卡夹63、63。支承面62与其周边相比较厚,能够谋求支承刚性的提高。在下纵梁12(图9)的上表面36上设有安装孔(未图示),并在这些安装孔内插入卡夹63、63,由此,将踏板装饰件50固定在下纵梁12上。
此外,还可以通过粘接剂来粘接踏板装饰件50的背面61与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
接着,根据下纵梁的侧面的剖视图对踏板装饰件的厚度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中柱14焊接在下纵梁外构件33上。装饰件末端部52一体形成在装饰件主体51的端部62上。接合部分31向内侧凹陷,并由装饰件主体51覆盖。
装饰件主体51的中央的厚度为L0,装饰件主体51的接合部分31附近的厚度为L1,装饰件主体51的端部62的厚度为L2。另外,装饰件末端部52的端部62附近的厚度为L3,装饰件末端部52的前端的厚度为L4。
装饰件末端部52的厚度从装饰件主体51的端部62朝向前端逐渐减小,且装饰件主体51的厚度以使从装饰件主体51的中央部到装饰件末端部52的前端为止的厚度连续的方式逐渐减小。即,L4<L3、L3=L2、L2<L1<L0。
不仅使装饰件末端部52,也使装饰件主体51朝向前端逐渐减小,由此,能够使装饰件主体51的端部62处的厚度与装饰件主体51的中央部相比变薄,还能使装饰件末端部52的基端部的厚度L3变薄。其结果是,能够缩短从装饰件末端部52的端部62到前端为止的长度S。
另外,由虚拟线表示的踏板装饰件50示出安装到下纵梁12上之前的状态,其相对于下纵梁12的侧面38以中央部浮起的方式弯曲。由实线表示的踏板装饰件50示出安装在下纵梁12上的状态,其相对于下纵梁12的侧面38而使缘部具有弹性地接触。其结果是,能够使装饰件末端部52与下纵梁12的侧面38紧贴。
另外,使由虚拟线表示的车门22如箭头所示地移动来关闭车门22。此外,在后侧的密封接触部46上,紧贴由虚拟线表示的车门用密封部件26。
接着,对关闭车门后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踏板装饰件50与下纵梁12平滑地连接。即,密封接触部46上无层差,且密封接触部46平滑地连续。车门用密封部件26相对于装饰件主体51、装饰件末端部52及下纵梁12无缝隙地紧贴。其结果是,能够谋求车门22与下纵梁12的密封性的提高。
接着,根据下纵梁的上表面的剖视图对踏板装饰件的厚度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装饰件末端部52一体形成在装饰件主体51的端部62上。接合部分31由装饰件主体51覆盖。
装饰件末端部52的厚度从装饰件主体51的端部62朝向前端逐渐减小,且装饰件主体51的厚度以使从装饰件主体51的中央部到装饰件末端部52的前端为止的厚度连续的方式逐渐减小。
在从装饰件主体51的上壁53连续的装饰件末端部52上,装饰件末端部52的前端的厚度为L5。与图10所示的从侧壁54连续的装饰件末端部52的厚度L4相比,L4<L5。即,通过将厚度L5设为很厚,能够提高装饰件末端部52的软质树脂的成形填充性,并且还能谋求装饰件末端部52整体的刚性的提高。
另外,在连接部分31的上方配置有硬质树脂制的装饰件主体51,因此,即使乘员将脚放置其上,也能不会沿着接合部分31的凹陷而变形地保持踏板装饰件50的形状。
对以上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总结如下。
如图2~图4、图11、图12所示,踏板装饰件50是由装饰件主体51与装饰件末端部52构成的一体成形部件。装饰件主体51在从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到包括密封接触部46在内的侧面38的上部的范围内覆盖,并且还覆盖接合部分31。该接合部分31是通过使至少两张板材重合且接合来构成下纵梁12的一部分的部分。通过由装饰件主体51覆盖位于车门开口42下缘的层差状的接合部分31,能够提高车门开口42的下缘的外观性。而且,由于装饰件主体51由硬质树脂构成,所以刚性很大,能够供乘员的脚放置。
下纵梁1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38的上部由装饰件主体51覆盖。在装饰件主体51的车身前后方向的端部与下纵梁12的侧面38的上部之间,形成有为装饰件主体51厚度量的层差。对此,由于装饰件末端部52由软质树脂构成,所以富有柔软性。而且,装饰件末端部52的厚度从一体形成在装饰件主体51上的基端朝向前端逐渐减小。这样,装饰件末端部52一体形成在装饰件主体51的车身前后方向的端部,并至少覆盖密封接触部46。即,装饰件末端部52成为消除层差的平缓的斜坡状。因此,不会在下纵梁1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38的上部与车门用密封部件26之间产生缝隙。能够提高车门开口42与车门22之间的密封性能。
这样,能够提高车门开口42的下缘的外观性,并能够同时提高车门开口42周围的密封性能。
如图11所示,从装饰件主体51的中央部到装饰件末端部52的前端的厚度连续地逐渐减小。即,在装饰件主体51中,与中央部的厚度相比车身前后方向的端部的厚度更小。装饰件末端部52的基端的厚度也仅与该端部的厚度变小相应地变小即可。装饰件末端部52的从基端到前端的长度与该基端的厚度变小相应地缩短即可。由于装饰件末端部52很短,所以能够对用于使装饰件末端部52与装饰件主体51一体成形的成形用模具的型腔,均匀且充分地填充熔融树脂。由于能够良好地进行熔融树脂的填充,所以能够提高装饰件末端部52的质量。
如图11~图13所示,踏板装饰件50由于是树脂制品所以能够弹性变形,在安装到下纵梁12上之前的状态下,相对于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及侧面38而向使中央部分浮起的方向弯曲。该踏板装饰件50与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及侧面38重叠,并以抵抗自身弹力的方式推压,由此,使中央部分相对于这些上表面36及侧面38重叠。踏板装饰件50以该状态被安装到下纵梁12上。在装饰件末端部52的前端作用了相对于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及侧面38的推压力。因此,能够使装饰件末端部52的前端相对于这些上表面36及侧面38无缝隙地紧贴。由于没有缝隙,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门开口42(参照图6)的下缘的外观性,并能够同时进一步提高车门开口42周围的密封性能。
如图11~图13所示,在装饰件末端部52的前端中,与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相接触的部分的厚度比与密封接触部46相接触的部分的厚度大。即,装饰件末端部52的前端中与密封接触部46相接触的部分保持薄厚度,使得其与车门用密封部件26之间不产生缝隙。对此,由于仅提高车门开口42的下缘的外观性,所以装饰件末端部52的前端中与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相接触的部分能够比与密封接触部46相接触的部分的厚度更厚。由于将装饰件末端部52的前端的一部分设定得很厚,所以能够对成形用模具的型腔中的、与前端对应的部位均匀且充分地填充熔融后的软质树脂。由于能够进一步良好地进行熔融树脂的填充,所以能够提高装饰件末端部52整体的质量。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装饰件末端部52整体的刚性。
如图3所示,下纵梁1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38中,未被装饰件主体51覆盖的部分由下纵梁装饰件70覆盖。装饰件主体51具有下凸缘55,该下凸缘55从用于将下纵梁12的侧面38覆盖的侧壁54的下端沿着下纵梁装饰件70的上表面71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该下凸缘55载置在下纵梁装饰件70的上表面71上。在下纵梁装饰件70的上表面71与下凸缘55之间产生摩擦阻力。由此,能够抑制装饰件主体51的侧壁54向车宽方向外侧变形。而且,由于下凸缘55从侧壁54的下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载置在下纵梁装饰件70的上表面71上,所以即使在侧壁54的下端与下纵梁装饰件70的上表面71之间有缝隙,也难以看到。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门开口42的下缘的外观性。
如图3所示,装饰件主体51具有上凸缘56,该上凸缘56从将下纵梁12的上表面36覆盖的上壁部53的车宽方向上的内端向上方延伸。该上凸缘56的上端位于设在车门开口42下缘的开口用密封部件44的下端附近。当车门22关闭后,开口用密封部件44由于弹性变形且被压溃而与上凸缘56的上端接触。开口用密封部件44通过与上凸缘56的上端接触而被限制向下方的变形,因此增加与车门22的内表面的下缘之间的接触压力。其结果是,增强车门22的内表面的下缘与开口用密封部件44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够增强防水性及隔音性。尤其是,在车门22关闭的状态下,能够充分地确保基于车门用密封部件26与开口用密封部件44实现的双重密封,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防水性及隔音性。
此外,在实施例中,虽然使装饰件主体51及装饰件末端部52相对于下纵梁12弯曲,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使装饰件主体51直线地形成,并仅使装饰件末端部52相对于下纵梁12弯曲形成。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身适用于具有以下纵梁的上表面为下缘、且形成在车身侧部的车门开口和开闭该车门开口的车门的汽车。
附图标记说明
10-汽车(车辆)、11-车身、12-左右的下纵梁、14-左右的中柱(板材)、17-左右的后面板(板材)、21-前车门(车门)、22-后车门(车门)、26-车门用密封部件、31-接合部分、33-下纵梁外构件(板材)、36-下纵梁的上表面、38-下纵梁的侧面(外表面)、41-前侧左右的车门开口、42-后侧左右的车门开口、43-前侧的开口用密封部件(door opening seal)、44-后侧的开口用密封部件(dooropening seal)、45-前侧的密封接触部(密封面)、46-后侧的密封接触部(密封面)、50-踏板装饰件、51-装饰件主体、52-装饰件末端部、53-上壁、54-侧壁、55-下凸缘、56-上凸缘、62-装饰件主体的端部、70-下纵梁装饰件、71-下纵梁装饰件的上表面。

Claims (6)

1.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其包括在车身侧部的下部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和以所述下纵梁的上表面为开口下缘而形成在所述车身侧部的车门开口,所述下纵梁具有由多张板材重合且接合而构成的接合部分,所述车门开口通过在车门下缘部分具有车门用密封部件的车门来开闭,在所述车门关闭的状态下,使所述车门用密封部件与所述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中的、上部的密封接触部接触,由此能够进行密封,所述车身侧部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纵梁中位于所述车门开口的部位上,设有能够覆盖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并供乘员的脚放置的踏板装饰件,
所述踏板装饰件是由硬质树脂制的装饰件主体和软质树脂制的装饰件末端部构成的一体成形部件,
所述装饰件主体在从所述下纵梁的上表面到包括所述密封接触部在内的所述侧面的上部的范围内覆盖,并且还覆盖所述接合部分,
所述装饰件末端部一体形成在所述装饰件主体的车身前后方向的端部,并至少覆盖所述密封接触部,
所述装饰件末端部的厚度从一体形成在所述装饰件主体上的基端朝向前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以使从所述装饰件主体的中央部到所述装饰件末端部的前端的厚度连续地逐渐减小的方式,使所述装饰件主体的厚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装饰件在安装到所述下纵梁之前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下纵梁的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侧面而向使中央部分浮起的方向弯曲,从而在安装在所述下纵梁上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下纵梁的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侧面而使缘部具有弹性地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饰件末端部的前端中与所述下纵梁的所述上表面相接触的部分的厚度,比与所述密封接触部相接触的部分的厚度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所述侧面中,未被所述装饰件主体覆盖的部分由下纵梁装饰件覆盖,所述装饰件主体具有下凸缘,所述下凸缘从用于将所述下纵梁的所述侧面覆盖的侧壁的下端沿着所述下纵梁装饰件的上表面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且所述下凸缘载置在所述下纵梁装饰件的上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开口的所述开口下缘上设有开口用密封部件,所述开口用密封部件是用于在所述车门关闭的状态下与所述车门的内表面的下缘接触来密封的部件,所述装饰件主体具有上凸缘,所述上凸缘从将所述下纵梁的所述上表面覆盖的上壁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内端向上方延伸,所述上凸缘的上端位于所述开口用密封部件的下端附近。
CN201380026671.9A 2012-05-22 2013-02-07 车身侧部结构 Active CN1043344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6784 2012-05-22
JP2012116784 2012-05-22
PCT/JP2013/052839 WO2013175812A1 (ja) 2012-05-22 2013-02-07 車体側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4409A true CN104334409A (zh) 2015-02-04
CN104334409B CN104334409B (zh) 2016-08-24

Family

ID=49623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6671.9A Active CN104334409B (zh) 2012-05-22 2013-02-07 车身侧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62625B2 (zh)
JP (1) JP5847306B2 (zh)
CN (1) CN104334409B (zh)
WO (1) WO201317581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4419A (zh) * 2015-07-21 2017-02-01 铃木株式会社 内饰构件的接合部构造
CN107199952A (zh) * 2016-03-16 2017-09-26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固定构造
CN110877578A (zh) * 2018-09-06 2020-03-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开口部结构
CN113428086A (zh) * 2021-08-11 2021-09-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迎宾踏板结构及包含其的车辆
CN113715595A (zh) * 2020-05-25 2021-11-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20613B1 (fr) * 2014-05-05 2016-04-29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Element de garniture de seuil de port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US10081232B2 (en) * 2014-06-11 2018-09-25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Weatherstrip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9862309B2 (en) * 2015-03-03 2018-01-09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sill illumination assembly
DE102015012154B3 (de) * 2015-09-16 2017-01-26 Audi Ag Karossierie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US9682657B1 (en) * 2015-12-09 2017-06-20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Running board and loading ramp with sliding width adjustment
FR3045553B1 (fr) * 2015-12-16 2017-12-29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Agencement de garnitures d’habillage dans la zone d’accostage de la partie inferieure d’un pied-milieu.
CN107264432A (zh) * 2016-04-07 2017-10-20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顶内饰组件、包含其的车辆系统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6034B (zh) * 2016-05-24 2024-02-1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顶部外装饰总成
JP6447600B2 (ja) * 2016-09-29 2019-0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構造
JP6401767B2 (ja) * 2016-12-06 2018-10-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USD896711S1 (en) * 2017-03-13 2020-09-22 L.O.F., Inc. Set of vehicle door sill scratch guards
JP6942003B2 (ja) * 2017-08-10 2021-09-29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6969429B2 (ja) * 2018-02-20 2021-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構造
JP7124755B2 (ja) * 2019-02-20 2022-08-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KR20210099320A (ko) * 2020-02-04 2021-08-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승객 운송용 상용 차량의 도어에 적용되는 웨더스트립 어셈블리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7703A (zh) * 2006-05-23 2007-11-28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室内结构
CN102039851A (zh) * 2009-10-22 2011-05-04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车身门槛装饰物
CN102198843A (zh) * 2010-03-23 2011-09-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81586A (en) * 1940-10-28 1942-05-05 Ford Motor Co Combined scuff plate and weather strip
US2358206A (en) * 1941-01-17 1944-09-12 Duffy Mfg Company Attaching device
US2657948A (en) * 1949-12-23 1953-11-03 Chrysler Corp Vehicle sill mat
US2997329A (en) * 1959-04-20 1961-08-22 William C Chapman Vehicle body step plate and rocker panel assembly
JPH01129607U (zh) * 1988-02-18 1989-09-04
JPH088913Y2 (ja) * 1989-11-02 1996-03-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下部車体構造
JPH0742748Y2 (ja) * 1990-02-17 1995-10-04 チ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シート案内装置
JP2808911B2 (ja) * 1991-03-05 1998-10-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US5571581A (en) * 1991-06-14 1996-11-05 Toyoda Gosei Co., Ltd. Long sandwich molded article
JP2566283Y2 (ja) * 1991-11-29 1998-03-25 日野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テップ取付構造
US5671967A (en) * 1995-04-28 1997-09-30 Gencorp Inc. Coextruded vehicle sill cover article
US6196623B1 (en) * 1996-01-22 2001-03-06 Beacon Development Corp. Vehicular clothing protector
JPH11310083A (ja) * 1998-04-28 1999-11-09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ステップ構造
US6264268B1 (en) * 2000-06-02 2001-07-24 George A. R. Goodger Car door frame protecting device
DE10209665C1 (de) * 2002-03-05 2003-05-22 Porsche Ag Einstiegleiste
US20050213351A1 (en) * 2004-03-23 2005-09-29 Chang-An Yang Light-Guiding structure for floor-pan edge of a car
JP4361440B2 (ja) * 2004-08-04 2009-1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配設構造
JP4413731B2 (ja) * 2004-09-28 2010-0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シルガーニッシュ
US20060176711A1 (en) * 2005-02-10 2006-08-10 Ming-Jeng Wang Ornamental board for rocker panel of car
JP4186967B2 (ja) * 2005-07-27 2008-11-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側面衝突検出センサを備えたボディー構造
US7896397B2 (en) * 2007-12-27 2011-03-01 Honda Motor Co., Ltd. Single piece side-sill-garnish and mudguard
JP5115284B2 (ja) * 2008-04-02 2013-01-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スカッフプレート
JP5087592B2 (ja) * 2009-07-14 2012-1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下部構造
JP5460402B2 (ja) * 2010-03-23 2014-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JP5478312B2 (ja) 2010-03-23 2014-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DE112013005176T5 (de) * 2012-10-29 2015-07-16 Innotec, Corp. Beleuchtete Verkleidungsbaugruppe und gelochtes Bauteil dafü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7703A (zh) * 2006-05-23 2007-11-28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室内结构
CN102039851A (zh) * 2009-10-22 2011-05-04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车身门槛装饰物
CN102198843A (zh) * 2010-03-23 2011-09-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构造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4419A (zh) * 2015-07-21 2017-02-01 铃木株式会社 内饰构件的接合部构造
CN106364419B (zh) * 2015-07-21 2018-12-25 铃木株式会社 内饰构件的接合部构造
CN107199952A (zh) * 2016-03-16 2017-09-26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固定构造
CN107199952B (zh) * 2016-03-16 2020-09-29 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固定构造
CN110877578A (zh) * 2018-09-06 2020-03-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开口部结构
CN110877578B (zh) * 2018-09-06 2023-09-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门开口部结构
CN113715595A (zh) * 2020-05-25 2021-11-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3715595B (zh) * 2020-05-25 2024-03-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3428086A (zh) * 2021-08-11 2021-09-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迎宾踏板结构及包含其的车辆
CN113428086B (zh) * 2021-08-11 2022-03-0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迎宾踏板结构及包含其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47306B2 (ja) 2016-01-20
JPWO2013175812A1 (ja) 2016-01-12
US9162625B2 (en) 2015-10-20
US20150210219A1 (en) 2015-07-30
CN104334409B (zh) 2016-08-24
WO2013175812A1 (ja) 201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4409A (zh) 车身侧部结构
CN110171483B (zh) 车辆侧部结构
JP6585952B2 (ja) 自動車ドア用モールの取付構造
CN104602930B (zh) 车门
CN103998327B (zh) 车身侧部构造
US10583726B2 (en) Glass run for automobile door
CN103009974A (zh) 玻璃滑槽
CN103373207A (zh) 汽车用车门的密封结构
JP2009056924A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CN107539084A (zh) 挡雨条
JP2006205842A (ja) ハードトップ車用のボデーサイド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US10723386B2 (en) Vehicle side section structure
GB2516650A (en) A motor vehicle side door
CN105522896A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结构
JP5321919B2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CN107539078A (zh) 挡雨条
JP2018192933A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CN104010924A (zh) 车身侧部构造
CN102717688A (zh) 遮阳顶部的板结构
JP2020147143A (ja) 自動車ドア用シール構造
JP2009078665A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CN106394208A (zh) 车门密封条
JP7403399B2 (ja) 自動車ドア用グラスラン
JP6536901B2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5359893B2 (ja) テールゲートのパネル補強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