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99952B - 固定构造 - Google Patents
固定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99952B CN107199952B CN201710066080.4A CN201710066080A CN107199952B CN 107199952 B CN107199952 B CN 107199952B CN 201710066080 A CN201710066080 A CN 201710066080A CN 107199952 B CN107199952 B CN 1071999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hole
- side hole
- engaging
- engag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3/00—Arrangements of steps or ladders facilitating access to or on the vehicle, e.g. running-boards
- B60R3/002—Running bo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占据安装空间的固定构造。在相互重合于长度方向延长的第一构件(2)和第二构件(3),且通过卡定构件(16)固定已重合的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的固定构造中,第一孔部(11)被形成在所述第一构件(2),对应于所述第一孔部(11)的卡定部(12)被形成在所述第二构件(3),且以能够使所述卡定部(12)贯通所述第一孔部(11)的方式重合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所述第一孔部(11)在所述长度方向被形成为比所述卡定部(12)长,且沿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的重合面的方向,卡定构件(16)从与所述长度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被插入于所述卡定部(12)。通过上述构造,能够在不占据空间的情况下,固定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卡定构件固定已重合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固定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固定构造,在设于车辆侧门的下方的车辆用踏板中,所述踏板包括成为在乘降所述车辆时的台阶的具有踏板构成部分的树脂制的条带主体部、安装在所述踏板构成部分的上表面的踏板盖部以及强化被设置在所述踏板构成部分的下表面的所述踏板构成部分的金属制的强化板,且作为全体被长长地形成在车辆的前后方向。所述条带主体部的踏板构成部分包括用于安装踏板盖部的上表面部分,且在所述上表面部分,具有通过螺栓等的卡定构件形成将所述上表面部分固定在强化板的固定用孔的车辆用踏板(例如专利文献1)。
在所述车辆用踏板中,存在着为了将螺栓等的卡定构件用于已重合的构件彼此之间的固定,其需要固定构造的高度尺寸至少要在螺栓长度的以上,且于构件厚度方向需要空间的问题。
另外,在将如上所述的细长的构件彼此固定的情况下,由于依其材质其热膨胀率不同,因此具有对构件的固定部位过于施加力的担心。
进一步,在使用螺栓等的卡定构件的情况下,由于在构件的一侧露出螺栓帽。若不加改变,则具有损害外观设计性的问题。另外,在拆卸时,由于需要将螺栓进行拧紧操作或拧松操作,因此不能简单地拆卸彼此的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58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鉴于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占据安装空间的固定构造。
为达到上述目的,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相互重合于长度方向延长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且通过卡定构件固定已重合的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第一构件侧孔部被形成在所述第一构件,
对应于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的卡定部被形成在所述第二构件,
以能够使所述卡定部贯通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的方式重合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
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在所述长度方向被形成为比所述卡定部长,且
沿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的重合面的方向,所述卡定构件从与所述长度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被插入于所述卡定部。
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的热膨胀率大。
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为金属制,所述第二构件为合成树脂制。
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三构件进一步被重合在所述第一构件,且以能够使所述卡定构件装卸于所述卡定部的方式,将于所述交叉方向比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长的第三构件侧孔部形成在所述第三构件。
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卡定部包括
插通所述卡定构件的插通接受部;和
被设置在所述插通接受部,且与所述卡定构件的厚度方向一侧卡合的第二构件侧卡合部,其中
所述卡定构件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的所述交叉方向的两侧卡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1的构成,能够在不占据空间的状态下固定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2的构成,即使为热膨胀率相异的不同种类的材料也能够实现不占据空间的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3的构成,能够容易地固定金属和合成树脂制的不同种类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4的构成,能够在改善外观的同时且确保用于装卸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5的构成,通过使卡定构件卡合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侧卡合部,从而能够在已重合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状态下可靠地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将第二构件的卡定部已插通在第一构件的第一构件侧孔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踏板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4中的A-A线剖面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扩大剖面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固定前的固定构造的仰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踏板的仰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已省略角管图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踏板,2-第一构件(踏板主体),2M-一侧面(重合面),3-第二构件,3M-一侧面,4-第三构件,11-第1孔部(第一构件侧孔部),12-卡定部,14N-内表面(第二构件侧卡定部),15-插通接受部,16-卡定构件,53-第3孔部(第三构件侧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固定构造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
图1~图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其表示为将本发明的固定构造适用于车辆踏板的例。如同图所示,所述踏板1包括:构成所述踏板1的踏面的第一构件2;被重合固定在所述第一构件2的上表面的第二构件3;以及被重合在所述第一构件2的下表面的为装饰板的合成树脂制的第三构件4。这些第一构件2、第二构件3以及第三构件4分别具有平板部2H、平板部3H以及平板部4H。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踏板1的下表面为一侧面,其上表面为另一侧面。而且,所述第一构件2由金属制的板材组成,其为构成承受负荷材料的所述踏板的主体,且为所述踏板1的构造构件。另外,所述第三构件4为合成树脂制,其适合被施加美观设计或形成有防滑部。
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为向车辆(未图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物。如图4所示,与所述平板部2H相比,所述平板部3H被形成为狭窄宽度。为第一构件侧孔部的第1孔部11被穿透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2;对应所述第1孔部11,卡定部12被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3的一侧面3M。另外,所述第1孔部11的于长度方向的边缘被形成为彼此平行。
所述第1孔部11呈现朝向所述长度方向为长的矩形。所述卡定部12呈现为大致左转U字形,且一体具有于所述长度方向两侧的侧板部13、13和连结这些侧板部13、13的端部的板状的连结部14。所述连结部14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二构件3的一侧面3M大致平行,且插通接受部15被设置在所述卡定部12的内部。
所述侧板部13的高度尺寸比所述第一构件2的板厚尺寸大。另外,所述第1孔部11的于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被形成为比所述卡定部12的于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大。进一步,与所述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所述第1孔部11和所述连结部14的尺寸大致相同,且以能够插通所述卡定部12的方式,所述第1孔部11的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被形成为稍大。
而且,在将所述卡定部12的前段侧插通在所述第1孔部11,且重合所述第一构件2的一侧面2M和第二构件3的另一侧面的状态下,卡定构件16被插入在所述卡定部12的插通接受部15内。所述卡定构件16为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其优选为与所述第二构件3相同由合成树脂所制成。
如图3和图7等所示,所述卡定构件16具有呈现平板状的卡定构件主体20,且在该卡定构件主体20的左右侧面的前端侧形成有与所述侧板部13、13的一侧端面13T、13T抵接的抵接段部21、21,并且从这些抵接段部21、21向前端侧突出设置有为脱离防止部的一对的弹性爪片22、22。
所述弹性爪片22、22一体设有杆状的基部23和被设置定在该基部23的前端左右外侧的前端卡定爪部24。所述前端卡定爪部24具有为导向部的倾斜的导向面25和被设置在该导向面25的基端的爪卡定部26。所述导向面25以从前端侧向基端侧于左右方向外侧的方式倾斜着。另外,所述爪卡定部26和所述抵接段部21相互之间呈现为平行。
卡定构件宽度方向的前端面27被形成在所述导向面25的先端侧。另外,卡定构件长度方向的基端面28被设置在所述导向面25的基端侧。进一步,一对的所述基部23、23的外侧面的间隔,对应于两侧的所述侧板部13、13的内表面的间隔,且与该间隔相比较,一对的所述前端卡定爪部24、24的所述基端面28、28的间隔宽。
而且,如果将一对的所述前端卡定爪部24、24插入在所述侧板部13、13之间,则所述导向面25卡合在所述侧板部13的一侧端面13T,且以一对的所述前端卡定爪部24、24的间隔变窄的方式使所述弹性爪片22、22弹性变形。如果所述弹性爪片22、22通过所述卡定部12,则依据弹性恢复力,所述爪卡定部26、26将卡定在所述侧板部13、13的另一侧端面。
另外,大致对应于所述卡定部12的长度方向,所述爪卡定部26和所述抵接段部21的间隔L比所述卡定部12的侧板部13的长度L1稍宽。进一步,通过中央部29,所述一对的基部23、23之间的基端侧被一体连结,且该中央部29的前端面29S位于所述爪卡定部26和所述抵接段部2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央部29被一体设置在所述卡定构件主体20。
以在宽度方向设置间隔的方式,于长度方向将一对的隆脊32、32形成在所述卡定构件16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31,且通过这些一对的隆脊32、32的一侧面构成楔部33、33。这些一对的隆脊32、32的左右外侧间隔比所述两侧的侧板部13、13的内表面间隔窄。另外,所述楔部33被形成为从前端侧向基端侧变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隆脊32被形成为从所述中央部29的前端面29S的近旁过渡至所述卡定构件主体20的基端面20K。另外,如图6等所示,所述连结部14的内表面14N对应于所述楔部33被倾斜地形成。即,从所述内表面14N的一侧面3M的高度以从一侧端面13T侧向另一侧端面侧变低的方式倾向着。
如图2所示,所述第1构件2的一侧面2M的周围设有高了一阶段的外围框线部41。所述卡定部12被设置在所述一侧面3M的宽度方向中央侧。另外,从宽度方向一侧的所述外围框线部41至所述卡定部12连续的一定宽度的凸面部42被形成在所述一侧面3M。该凸面部42与所述外围框线部41为无段差的同一平面,且也被形成在所述卡定部12内。
接下来,对第一构件2和第二构件3的固定方法加以说明。第1孔部11和所述卡定部12被设定在已重合固定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的状态的所定位置,且在重合固定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的同时,将所述卡定部12插通在所述第1孔部11。在该已重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构件2的一侧面2M和在一侧面13T的所述连结部14的内表面14N的间隔为,小于在所述楔部33中的卡定构件16的最大厚度T,但在其最小厚度t以上,且为在最大厚度T和最小厚度t的大致平均值以下。
如图3所示,如果以从与所述第一构件2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构件2的另一侧面的方式将一对的弹性爪片22、22插入在所述卡定部12的插通接受部15内,则以一对的所述前端卡定爪部24、24的间隔变窄的方式呈现弹性变形。而且,已弹性变形的所述前端卡定爪部24、24在通过所述插通接受部15之前,所述楔部33、33与所述连结部14的内表面14N抵接。如果由此进一步插入所述卡定构件16,则通过所述楔部33、33的楔作用,在所述卡定构件16将会压接在所述第一构件2的同时所述楔部33、33将会压接在所述连结部14的内表面14N。这样,通过将所述卡定构件16压入于所述插通接受部15,从而产生压接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的力。
所述楔部33的厚度尺寸,其优选为以在所述前端卡定爪部24的另一侧面已达到所述第1孔部11的另一侧的边缘后,该楔部33与内表面14N相接的方式进行设定,且如图6所示,卡定后,所述楔部33的前端侧压接在内表面14N。
并且,通过将所述前端卡定爪部24卡定在侧板部13的另一侧边缘,从而所述卡定构件16被固定在所述卡定部12。在该状态下,所述卡定构件16的另一侧面位于所述第1孔部11的一侧(在图6中为左侧),压接在所述第一构件2的一侧面2M;且,所述前端卡定爪部24侧的另一侧面位于所述第1孔部11的另一侧(在图6中为右侧),压接在所述第一构件2的一侧面2M,从而得到稳定的固定状态。
在所述固定状态下,即使由于细长的第一构件2和第二构件3的热膨胀率不同而发生所述第1孔部11和所述卡定部12的于长度方向的错位,因为第1孔部11于长度方向被形成为长型,卡定部12就能够在该范围内移动,从而能够吸收上述的错位。例如,在图8中,假设如果将靠中央右侧的点作为在踏板1的固定点39,如果由于温度变化发生热膨胀,从而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将由所述固定点39于左右伸长,且热膨胀率高的所述第二构件3比所述第一构件2伸长得长,并且通过所述固定点39右侧的所述第1孔部11和所述卡定部12的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吸收上述由于热膨胀引起的伸长。
如图4和图5等所示,侧面部2S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2的平板部2H的周围。另外,所述第三构件4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构件2的一侧面2M,第四构件5被固定在所述第三构件4的一侧面,且侧面部4S被设定在所述第三构件4的平板部4H的周围。即,由上重合所述第二构件3、所述第一构件2、所述第三构件4以及所述第四构件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四构件5为由金属等的硬质材料组成的强化板,且为踏板1的构造材料。
如图9所示,对应所述卡定构件16和所述第1孔部11,为第三构件侧孔部的第三孔部53被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三构件4,且为第四构件侧孔部的第四孔部54被贯穿设置在所述第四构件5。这些所述第三孔部53和所述第四孔部54具有能够将所述卡定构件16卡定在所述卡定部12或从所述卡定部12解除卡定的尺寸。
具体说来,所述卡定部12的另一端部和与该另一端部为反向的孔部53、54的边缘部53A、54A的间隔为所述前端卡定爪部24的长度以上,且所述卡定部12的一端部和与该一端部为反向的孔部53、54的边缘部53B、54B的间隔为所述卡定构件16的长度以上,并且所述孔部53、54的宽度为所述卡定构件16的宽度以上。
因此,在将所述卡定构件16的另一侧面抵接在所述第一构件2的一侧面2M的状态下,通过滑动所述卡定构件16,从而能够将所述卡定构件16卡定在所述卡定部12。另一方面,在解除所述卡定构件16的情况下,通过变窄一对的所述前端卡定爪部24、24,且通过向相反方向移动所述卡定构件16,解除卡定,从而能够将其卸下来。
另外,为骨架构造构件的金属制的角管61、62被安装在所述第四构件5的平板部5H的一侧面,且被安装在车辆上的支架63被多数地设置在所述角管61、62上。进一步,被安装在车辆上的安装部64被多数地设置在所述第四构件5的侧面部5S的下端。而且,金属制的所述第四构件5和所述角管61、62为承受负荷的构件的构造构件。
通过将合成树脂制的装饰部件65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2的侧面部2S的下部外表面,从而提高了踏板1的外观设计性。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对应方案1,本发明为一种固定构造,在所述固定构造中,相互重合于长度方向延长的第一构件2和第二构件3,且通过卡定构件16固定已重合的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所述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为第一构件侧孔部的第一孔部11被形成在所述第一构件2,对应于所述第一孔部11,卡定部12被形成在所述第二构件3,以能够使所述卡定部12贯通所述第一孔部11的方式重合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所述第一孔部11在所述长度方向被形成为比所述卡定部12长,卡定构件16沿着为第一构件2和第二构件3的重合面的一侧面2M的方向,从与所述长度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被插入于所述卡定部12,从而能够在不占据空间的条件下固定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且安装操作性优异,并且外观设计性优异。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对应方案2,由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2,所述第二构件3的热膨胀率大,从而即使为热膨胀率相异的不同种类的材料也能够进行不占据空间的固定。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对应方案3,由于所述第一构件2为金属制,所述第二构件3为合成树脂制,从而能够容易地固定金属和合成树脂的不同种类的材料。另外,由于设置有卡定部12的第二构件3为合成树脂制,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卡定部12的成型。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对应方案4,由于进一步,第三构件4被重合在所述第一构件2,所述第三构件4形成有作为第三构件侧孔部的第三孔部53,该第三孔部53以能够使所述卡定构件16装卸于卡定部12的方式于所述交叉方向被形成为长于所述为第一构件侧孔部的第一孔部11,从而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且能够确保用于拆卸的空间。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对应方案5,由于所述卡定部12包括插通所述卡定构件16的插通接受部15;和被设置在所述插通接受部15,且与所述卡定构件16的厚度方向一侧卡合的为第二构件侧卡合部的内表面14N,所述卡定构件16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卡合在为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的第一孔部11的所述交叉方向的两侧。因此,由于第一构件侧卡合部和第二构件侧卡合部与卡定构件16卡合,从而能够在已重合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的状态下,准确地进行固定。
以下,作为实施例上的效果,通过具有一对的弹性爪片22、22,从而能够将所述卡定构件16拆卸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卡定部12,且不仅能够进行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的固定,而且能够进行所述第一构件2和所述第二构件3的固定解除。另外,多数的隆脊32、32于长度方向被形成在所述卡定构件16的一侧面31,并且通过这些一对的隆脊32、32的一侧面构成已倾斜的所述楔部33、33。进一步,由于已倾斜地形成了内表面14N,从而通过所述楔部33、33的楔作用能够准确地进行固定。另外,由于将间隔设置在所述楔部33、33之间,从而变得即使在长期固定后也容易卸下。
另外,所述卡定部12由于被形成为具有两侧板部13、13和连结部14的框型形状,从而变得强度性优异。另外,由于将从宽度方向一方的所述外围框线部41至所述卡定部12连续设置的一定宽度的凸面部42设置在所述一侧面3M,且对应该凸面部42配置所述卡定构件16,从而所述凸面部42和所述卡定构件16的另一侧面能够以面接触的状态夹持所述第一构件2。进一步,由于将所述卡定部12设置在为所述第二构件3的下表面的一侧面3M,从而能够将固定构造隐蔽在下部。另外,由于将安装在车辆的角管61、62配置在合成树脂制的所述第二构件3的下部,因此,通过将角管61、62配置在具有所述第1孔部11和所述卡定部12的踏板1的下部,如图8所示,利用所述角管61、62之间的空间,从而能够将所述卡定构件16卡定在所述卡定部12,并且在不占有安装空间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第二构件3的安装操作。
进一步,为所述第四构件侧孔部的第四孔部54被贯穿设置在所述第四构件5。所述第四孔部54以能够使所述卡定构件16装卸于所述卡定部12的方式在所述交叉方向被形成为比作为第一构件侧孔部的第一孔部11长,因此,不用卸下所述第四构件5就能够取下所述卡定构件16。另外,由于所述第四构件5为合成树脂制的装饰板,从而能够提高踏板的外观设计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本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在实施例中,虽将卡定部设置在下表面,但也可将卡定部设置在第一构件的上表面,并将插通卡定部的孔部设置在第二构件。另外,除在上下方向重合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外,也能够将本发明用于朝向各种方向进行重合的固定构造。进一步,在实施例中,虽直接重合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但也可以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夹持其它的构件进行间接性的重合。并且,在实施例中,虽然将用于机动车等的车辆的踏板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用于踏板以外的车辆装备品,或用于车辆以外的物品。
Claims (7)
1.一种相互重合于长度方向延长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且通过卡定构件固定已重合的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第一构件侧孔部被形成在所述第一构件,
对应于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的卡定部被形成在所述第二构件,
以能够使所述卡定部贯通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的方式重合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
沿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的重合面的方向,所述卡定构件从与所述长度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被插入于所述卡定部,
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其热膨胀系数相异,
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的于所述交叉方向的尺寸,以能够将所述卡定部插通在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的方式被形成为比所述卡定部在所述交叉方向的尺寸大,
在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被固定在固定点的同时,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被设置在所述固定点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
在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在所述长度方向被形成为比所述卡定部长的同时,且在所述卡定部已贯通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与所述卡定部之间的间隙,其在所述长度方向的间隙比在所述交叉方向的间隙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的热膨胀率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为金属制,所述第二构件为合成树脂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为金属制,所述第二构件为合成树脂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1项所述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第三构件进一步被重合在所述第一构件,且以能够使所述卡定构件装卸于所述卡定部的方式,将于所述交叉方向比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长的第三构件侧孔部形成在所述第三构件。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1项所述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包括
插通所述卡定构件的插通接受部;和
被设置在所述插通接受部,且与所述卡定构件的厚度方向一侧卡合的第二构件侧卡合部,其中
所述卡定构件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的所述交叉方向的两侧卡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包括
插通所述卡定构件的插通接受部;和
被设置在所述插通接受部,且与所述卡定构件的厚度方向一侧卡合的第二构件侧卡合部,其中
所述卡定构件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构件侧孔部的所述交叉方向的两侧卡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51853A JP6697293B2 (ja) | 2016-03-16 | 2016-03-16 | 固定構造 |
JP2016-051853 | 2016-03-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99952A CN107199952A (zh) | 2017-09-26 |
CN107199952B true CN107199952B (zh) | 2020-09-29 |
Family
ID=59904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66080.4A Active CN107199952B (zh) | 2016-03-16 | 2017-02-06 | 固定构造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97293B2 (zh) |
CN (1) | CN1071999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39888A (zh) * | 2019-08-05 | 2019-11-12 | 深圳市金裕仁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公母凹凸扣件形式的连接件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2430A (ja) * | 1996-06-19 | 1998-01-16 | Shimonishi Giken Kogyo Kk | 磁石式止め具 |
CN1205283A (zh) * | 1997-06-20 | 1999-01-20 | 日野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车用梯子的安装结构 |
CN201646564U (zh) * | 2010-04-23 | 2010-11-24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登车踏板装置及带有此种登车踏板装置的汽车 |
JP2013091400A (ja) * | 2011-10-25 | 2013-05-16 | Toyota Motor Corp | 車載電子機器の位置決め構造 |
CN204056007U (zh) * | 2014-08-29 | 2014-12-31 | 本田汽车用品(广东)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汽车侧护踏板 |
CN104334409A (zh) * | 2012-05-22 | 2015-02-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侧部结构 |
-
2016
- 2016-03-16 JP JP2016051853A patent/JP6697293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2-06 CN CN201710066080.4A patent/CN1071999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2430A (ja) * | 1996-06-19 | 1998-01-16 | Shimonishi Giken Kogyo Kk | 磁石式止め具 |
CN1205283A (zh) * | 1997-06-20 | 1999-01-20 | 日野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车用梯子的安装结构 |
CN201646564U (zh) * | 2010-04-23 | 2010-11-24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登车踏板装置及带有此种登车踏板装置的汽车 |
JP2013091400A (ja) * | 2011-10-25 | 2013-05-16 | Toyota Motor Corp | 車載電子機器の位置決め構造 |
CN104334409A (zh) * | 2012-05-22 | 2015-02-0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侧部结构 |
CN204056007U (zh) * | 2014-08-29 | 2014-12-31 | 本田汽车用品(广东)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汽车侧护踏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7166557A (ja) | 2017-09-21 |
JP6697293B2 (ja) | 2020-05-20 |
CN107199952A (zh) | 2017-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86924B2 (en) | Clip | |
JP4945621B2 (ja) | 部品の取付構造 | |
JP6946109B2 (ja) | クリップ | |
US7849567B2 (en) | Spring fastener with highly improved removal to insertion ratio | |
JP5259849B2 (ja) | シートベルト中間ガイドの取付構造 | |
US7661631B2 (en) | Fixture | |
US9120509B2 (en) | Hole plug | |
KR101578992B1 (ko) | 그로밋 장착형 커넥터 | |
WO2012063660A1 (ja) | クリップ | |
US20160096463A1 (en) | Clip for fixing mat of vehicle carpet | |
JP2010144900A (ja) | 固定具 | |
JP4222653B2 (ja) | 物品取付具 | |
CN107199952B (zh) | 固定构造 | |
JP2023021397A (ja) | シートベルトウェビングのアンカープレート及びアンカー装置 | |
JP2011002076A (ja) | 留め具 | |
US20150204363A1 (en) | Fastener | |
JP5138450B2 (ja) | 二部材組み付け構造 | |
JP4283136B2 (ja) | 固定構造、プロテクタ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 |
US6971146B2 (en) | Fastening spring | |
CN107084177B (zh) | 紧固件及部件安装构造 | |
JP7207119B2 (ja) | シートベルトウェビングのアンカープレート及びアンカー装置 | |
JP6849557B2 (ja) | 配線・配管材保持台座及び配線・配管材保持装置 | |
JP4790687B2 (ja) | 樹脂製クリップ | |
JP2008248966A (ja) | 固定具 | |
JP2020093651A (ja) | シートベルトウェビングのアンカープレート及びアンカー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