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3627A - 半导体器件以及互连基板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器件以及互连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3627A
CN104103627A CN201410140385.1A CN201410140385A CN104103627A CN 104103627 A CN104103627 A CN 104103627A CN 201410140385 A CN201410140385 A CN 201410140385A CN 104103627 A CN104103627 A CN 104103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onnection
signal
path
type surface
semiconducto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03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3627B (zh
Inventor
仮屋崎修一
及川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03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3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3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36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atteries
    • H01L23/64Impedance arrangements
    • H01L23/66High-frequency adap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2Capacitive arrangements or effects of, or between wir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8Leads, i.e. metallisations or lead-frame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e.g. chip carriers
    • H01L23/49811Additional leads joined to the metallisation on the insulating substrate, e.g. pins, bumps, wires, flat leads
    • H01L23/49816Spherical bumps on the substrate for external connection, e.g. ball grid arrays [BG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8Leads, i.e. metallisations or lead-frame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e.g. chip carriers
    • H01L23/49822Multilayer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8Leads, i.e. metallisations or lead-frame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e.g. chip carriers
    • H01L23/49827Via connections through the substrates, e.g. pins going through the substrate, coaxial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8Leads, i.e. metallisations or lead-frame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e.g. chip carriers
    • H01L23/49838Geometry or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4/10, H01L24/18, H01L24/26, H01L24/34, H01L24/42, H01L24/50, H01L24/63, H01L24/71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3/00Detail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3/00
    • H01L22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1L2223/64Impedance arrangements
    • H01L2223/66High-frequency adaptations
    • H01L2223/6605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H01L2223/6616Vertical connections, e.g. vi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3/00Detail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3/00
    • H01L2223/58Structural electrical arrangement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1L2223/64Impedance arrangements
    • H01L2223/66High-frequency adaptations
    • H01L2223/6644Packaging aspects of 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 H01L2223/6655Matching arrangements, e.g. arrangement of inductive and capacitiv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3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3001Core members of the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3099Material
    • H01L2224/13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6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61Disposition
    • H01L2224/1615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1622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16225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26Layer connectors, e.g. plate connectors, solder or adhesive laye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31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3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layer connector
    • H01L2224/321Disposition
    • H01L2224/3215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3222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32225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224/10, H01L2224/18, H01L2224/26, H01L2224/34, H01L2224/42, H01L2224/50, H01L2224/63, H01L2224/71
    • H01L2224/731Location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73151Location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n different surfaces
    • H01L2224/73153Bump and layer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224/10, H01L2224/18, H01L2224/26, H01L2224/34, H01L2224/42, H01L2224/50, H01L2224/63, H01L2224/71
    • H01L2224/732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73201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n the same surface
    • H01L2224/73203Bump and layer connectors
    • H01L2224/73204Bump and layer connectors the bump connector being embedded into the layer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0Bump connector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13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0Bump connector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16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26Layer connectors, e.g. plate connectors, solder or adhesive laye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31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3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layer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6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5/065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2Passive devices, e.g. 2 terminal devices
    • H01L2924/1204Optical Diode
    • H01L2924/12042LAS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3Discrete devices, e.g. 3 terminal devices
    • H01L2924/1304Transistor
    • H01L2924/1306Field-effect transistor [FET]
    • H01L2924/13091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4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924/143Digital devices
    • H01L2924/1431Log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4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924/143Digital devices
    • H01L2924/1434Memo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51Die mounting substrate
    • H01L2924/1517Multilayer substrate
    • H01L2924/15172Fan-out arrangement of the internal vias
    • H01L2924/15174Fan-out arrangement of the internal vias in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multilayer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51Die mounting substrate
    • H01L2924/1517Multilayer substrate
    • H01L2924/15182Fan-in arrangement of the internal vias
    • H01L2924/15184Fan-in arrangement of the internal vias in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multilayer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51Die mounting substrate
    • H01L2924/1517Multilayer substrate
    • H01L2924/15192Resurf arrangement of the internal vi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51Die mounting substrate
    • H01L2924/153Connection portion
    • H01L2924/1531Connection portion the connection portion being formed on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opposite to the die mounting surface
    • H01L2924/15311Connection portion the connection portion being formed on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opposite to the die mounting surface being a ball array, e.g. BG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51Die mounting substrate
    • H01L2924/156Material
    • H01L2924/15786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non metallic, non metalloid inorganic material
    • H01L2924/15788Glasses, e.g. amorphous oxides, nitrides or fluor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以及互连基板。半导体基板包括半导体芯片以及互连基板。互连基板具有在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之间的互连区,第一主表面形成有连接到半导体芯片的多个顺序排列的第一和第二信号电极。互连区具有:芯基板;形成在其两个表面上的互连层;多个第一通孔以及穿过第一主表面上的互连层的多个第一通路,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各个第一通孔在与第一信号电极隔开第一互连长度的位置处连接到第一信号互连,并且各个第一通路在与第二信号电极隔开基本上与第一互连长度相等的第二互连长度的位置处连接到第二信号互连。

Description

半导体器件以及互连基板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将2013年4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081064的公开内容,包括说明书、附图和摘要,整体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以及一种互连基板,并且特别涉及一种在应用至能够高速通信的半导体器件时有效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网络通信中的通信速度已经进一步提高,并且已经在网络设备中普遍使用超过10Gbps的信号传输速度。因此,由安装在网络设备上的通信半导体器件(LSI: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接口缓冲器(I/O装置)的寄生电容的信号反射会劣化信号质量,这会引发严重的问题。认为这种现象可归因于寄生电容的导纳随I/O装置的操作频率的提高而增大,这显著地降低了I/O装置的输入/输出阻抗,致使I/O装置和信号传输线之间发生阻抗失配。例如,假设输出侧上具有寄生电容的I/O装置和输入侧上具有寄生电容的I/O装置利用具有50Ω的特性阻抗的信号传输线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输入侧上的I/O装置的输入阻抗以及输出侧上的I/O装置的输出阻抗中的每一个都被理论地限定在50Ω下时,输入侧以及输出侧上的I/O装置的寄生电容的导纳也随传输信号的频率提高而增大,这会降低输入侧上的I/O装置的输入阻抗以及输出侧上的I/O装置的输出阻抗。例如,当输入侧以及输出侧上的I/O装置的寄生电容是1pF时,各个I/O装置的输入/输出阻抗在1.25GHz下约为45Ω,在3.2GHz(对应于6.4Gbps)下约为25Ω且在5.0GHz(对应于10Gbps)下约为14Ω。降低I/O装置的输入/输出阻抗致使信号传输线和I/O装置之间明显的阻抗失配,从而使信号波形严重失真。
为了缓解I/O装置的寄生电容的效应,目前所知的技术是在其中形成了I/O装置的半导体芯片上形成阻抗匹配电路,或在用于安装半导体芯片的半导体基板(封装基板)的互连基板中掩埋电感器(L)、电容器(C)以及电阻器(R),由此补偿阻抗失配。此外,作为相关技术,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布No.2006-49645以及2012-209340中公开了降低由阻抗失配导致的波形失真的现有技术。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6-49645公开了一种在印刷基板中的信号通孔周围设置用于接地互连的多个通孔(through hole)的构造。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12-209340公开了一种信号传输线的构造,其形成为包括用于连接多层基板的外层图案和内层图案的贯通通路孔(通孔),其中被掩埋的通路孔(via hole)设置在临近贯通通路孔的位置且绝缘体置于其间。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在半导体器件上形成阻抗匹配电路的方法存在增大半导体芯片面积的问题。特别地,当使用多通道中的信号时,因为匹配电路对各个通道的各个I/O装置都是必需的,因此这会显著增加芯片面积且不实际。而且,在半导体封装的互连基板中掩埋电感器、电容器等存在互连基板的制造难,从而增加成本的问题。
在提交本申请之前,本发明人已经对通过使用互连基板中的通孔在半导体封装的互连基板中形成阻抗匹配电路进行了研究。具体地,形成作为阻抗匹配电路的寄生电容的贯通通路(through via)在与I/O端子端隔开信号频率的λ/4的位置处设置到被连接到互连基板上的I/O装置的信号传输线。在这种构造中,考虑到I/O装置端子端的相位,输入至I/O装置的信号被I/O装置端子的寄生电容反射,并且反射波再次被通孔的寄生电容反射,并以位移λ/2返回。因此,由I/O端子的寄生电容反射的反射波以及由通孔的寄生电容反射的反射波彼此抵消,以改善信号传输线中信号的信号特性(例如回波损耗特性)。
当上述技术应用于使用多通道信号的半导体器件时,因为针对各个通道的每一信号传输线都形成作为阻抗匹配电路的通孔,因此对于互连基板来说,需要较宽的区域来形成多个通孔。特别地,在差分信号线对的情况下,因为必须将连接到地电势的通孔设置为围绕连接到差分信号线的作为阻抗匹配电路的通孔,以便将差分信号从上层传播至下层,因此在互连基板上需要较宽的区域。但是,在诸如SiP(系统级封装)的、在一个半导体封装中封入多个半导体芯片的半导体器件中,因为封装基板的互连密度和通路密度较高,因此容易确保足够的区域来形成上述通孔。例如,在安装了多个半导体芯片的SiP中,用于将半导体芯片彼此电连接的互连、通孔和通路(via)密集的形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和与其连接的另一半导体芯片之间的区域中(例如,互连基板的中心区域中)。另一方面,用于连接半导体芯片和外部端子(外部凸块)的互连、通孔以及通路(例如用于电连接半导体芯片上的I/O装置和外部凸块的互连、通路等等)密集形成至封装基板中的半导体芯片的外周,即,在从半导体芯片一端至封装基板的一端的狭窄区域。当作为阻抗匹配电路的通孔设置在用于连接I/O装置和外部凸块的信号传输线中时,因为它们必须形成在上述狭窄的区域中,因此在I/O装置的数量增多时,变得更难以确保用于形成通孔的区域。特别地,当大部分I/O装置在同一频带中传输信号时,因为通孔密集地形成在距I/O端子端相同距离的位置处(例如以信号频率的λ/4隔开的位置),因此难以进行互连(布线)的布置。因此,需要针对例如封装基板的尺寸的增大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而提供一种对策。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布No.2006-049645和2012-209340的技术适于控制信号传输线中包括的通孔的寄生电容(阻抗),但是不能肯定地处理信号传输线中的通孔以改善信号特性,并且没有对确保用于设置多个通孔的区域进行特别考虑。
下文将说明用于解决这些主题的手段。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说明将使其他主题和新颖的特征变得显而易见。
以下将简要说明在本发明中公开的这些实施例中的典型实施例的概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半导体器件具有半导体芯片以及其中安装了半导体芯片的互连基板。互连基板具有:第一主表面,其中多个第一电极电连接到半导体芯片;与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以及插入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之间的互连区。第一电极包括顺序设置的、用于接收预定频率下的信号供应的多个第一信号电极和第二信号电极。第一信号电极和第二信号电极在其布置中分散设置。互连区具有:芯基板;分别形成在芯基板的两个表面上的多个互连层;以及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穿过芯基板的多个第一通孔。互连区进一步具有多个第一通路,该第一通路穿过在第一主表面一侧上形成到芯基板的互连层以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互连区还包括连接到对应的第一信号电极的多个第一信号互连以及连接到对应的第二信号电极的多个第二信号互连。
第一通孔在与第一信号电极隔开第一互连长度的位置处连接到第一信号互连,并且第一通路在与第二信号电极隔开基本上与第一互连长度相等的第二互连长度的位置处连接到第二信号互连。
以下将简要说明通过本申请中公开的这些实施例中的典型实施例获得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半导体器件在实现良好的信号传输特性的同时能抑制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其中安装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电子电路的整体截面示意图;
图2是半导体器件的详细的整体截面示意图;
图3是说明半导体器件和另一半导体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在半导体器件的封装基板中形成的匹配电路的示意图;
图5A是示出当匹配电路CT1被设置到传输线SNT1时的信号特性的曲线图;
图5B是示出当匹配电路CT1和CT2被设置到传输线SNT1时的信号特性的曲线图;
图6是说明形成为封装基板的匹配电路的示意图;
图7A示出连接到用于形成匹配电路的通孔的焊台(land)的第一形状的实例;
图7B示出连接到用于形成匹配电路的通孔的焊台的第二形状的实例;
图7C示出连接到用于形成匹配电路的通孔的焊台的第三形状的实例;
图8A示出用于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焊台的第一形状的实例;
图8B示出用于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焊台的第二形状的实例;
图8C示出用于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焊台的第三形状的实例;以及
图8D示出用于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焊台的第四形状的实例;
图9是半导体器件的平面图;
图10是其中形成作为匹配电路的通孔和通路的封装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1A示出到用于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互连的第一连接实例;
图11B示出到用于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互连的第二连接实例;以及
图11C示出到用于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互连的第三连接实例;
图12是说明互连层:层2的平面图;
图13是说明互连层:层4的平面图;
图14是说明互连层:层5的平面图;
图15是说明互连层:层6的平面图;
图16是说明互连层:层7的平面图;
图17是说明互连层:层8的平面图;
图18是说明互连层:层9的平面图;
图19是用于匹配电路CT1的放大图;
图20是用于匹配电路CR1的放大图;
图21是说明互连层:层2的互连图案的平面图;
图22是说明互连层:层4和层5的互连图案的平面图;
图23A是说明在利用通孔形成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R1以及利用通路形成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R2的情况下,公共模式中的差分信号线SNDR的传输特性的示意图;
图23B是说明在利用通孔形成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R1以及利用通路形成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R2的情况下,差模中的差分信号线SNDR的传输特性的示意图;
图24A是说明在利用通孔形成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T1以及利用通路形成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T2的情况下,公共模式中的差分信号线SNDT的传输特性的示意图;
图24B是说明在利用通孔形成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T1以及利用通路形成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T2的情况下,差模中的差分信号线SNDT的传输特性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半导体器件的制造工艺的概要的流程图;以及
图26是说明封装基板的制造工艺的概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例概要
首先,将说明本申请中公开的典型实施例的概要。典型实施例的概要说明中涉及的附图中各个加括号的参考标记仅示例性示出包括在向其附加括号的构成元件的概念内的构件或部件。
[1](具有封装基板的半导体器件,在该封装基板中,作为匹配电路的通孔和通路各自被布置在距半导体芯片预定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一个典型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具有半导体芯片(2)和其上安装了该半导体芯片的互连基板(1)。互连基板(1)具有:第一主表面(1a),在其上形成了与半导体芯片电连接的多个第一电极(10);与第一主表面(1a)相反的第二主表面(1b);以及插入第一主表面(1a)和第二主表面(1b)之间的互连区。第一电极包括用于接收在预定频率下的信号供应的多个第一信号电极(10_Rx)以及第二信号电极(10_Tx)。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电极在其布置中分散布置。互连区具有:芯基板(21),分别形成在芯基板21的两个表面上的多个互连层(20,22);以及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穿过芯基板的多个第一通孔(CR1)。而且,互连区具有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多个第一通路(CT1),第一通路(CT1)穿过在第一主表面一侧上形成到芯基板的互连层。而且,互连区包括连接到对应的第一信号电极的多个第一信号互连(SNR1至SNRm)以及连接到对应的第二信号电极的多个第二信号互连(SNT1至SNTn)。第一通孔在与第一信号电极隔开第一互连长度(LR1)的位置处与第一信号互连连接,并且第一通路在与隔开基本上等于第一互连长度的第二互连长度(LT1≈LR1)的位置处与第二信号互连连接。
利用上述构造,在互连结构中,用于阻抗匹配电容的多个通孔和通路(以下称为匹配电路)形成在互连区中的不同层中。因此与仅利用通孔形成匹配电路的情况相比,可以更高密度形成更多匹配电路。而且,因为作为匹配电路的通孔和通路形成在不同层中,因此分别连接到它们的互连可被容易地布线,从而降低互连密度。而且,可以通过与用于通常通路相同的制造工艺形成作为匹配电路的第一通路。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可以实现良好的信号传输特性,同时能抑制互连基板(封装基板)的制造成本。
[2](多级连接的匹配电路)
在上述段落(1)中说明的半导体器件中,互连区还包括穿过芯基板的、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多个第二通孔(CT2),以及穿过在第二主表面一侧上形成为芯基板的互连层的多个第二通路(CR2)。第二通孔在与第二信号电极隔开比第一互连层长的第三互连长度(LR2)的位置处与第二信号互连连接,并且第二通路在与隔开第一信号电极基本上等于第三互连长度的第四互连长度(LT2≈LR2)的位置处与第一信号互连连接。
根据上述构造,多个匹配电路形成到被连接到第一信号电极的第一信号互连。以相同方式,多个匹配电路形成到被连接到第二信号电极的第二信号互连。因此,可以在更宽的频率区内改善信号特性。而且,通过利用通路在连接到第一信号互连的第二级中形成匹配电路并且利用通孔在连接到第二信号互连的第二级中形成匹配电路,可以更高密度形成匹配电路并且可以降低互连密度。
[3](第一级中的校正电路形成在λ/4附近的位置处)
在上述段落(2)中说明的半导体器件中,第一互连长度是对应于电磁波长(λa,λc)的1/4的长度,电磁波长(λa,λc)对应于信号传输线所需的信号带中的第一频率(fa,fc)。
根据上述构造,可以进一步降低通过在第一信号电极一侧上(第二信号电极一侧上)的第一信号互连端(第二信号互连端)反射的反射信号的信号波形的失真。
[4](第二级中的校正电路形成在3λ/4附近的位置处)
在段落(2)或(3)中说明的半导体器件中,第三互连长度是对应于电磁波长(λb,λd)的3/4的长度,电磁波长(λb,λd)与信号传输线所需的信号带中的、不同于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fb,fd)一致。
在将匹配电路设置在隔开与第二频率一致的电磁波长的1/4的位置处的情况以及将匹配电路设置在与第一信号电极(第二信号电极)隔开电磁波长的3/4的位置处的情况之间,在匹配电路处反射并返回第一信号电极(第二信号电极)的反射信号的相位等同于π(180度)。因此,通过将匹配电路设置在电磁波长的3/4的位置处所希望的效果与将匹配电路设置在电磁波长的1/4的位置处的情况的效果相同。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因为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例如第一通孔)以及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第二通路)形成在间隔开的位置处,因此可以容易地确保在第二级中形成匹配电路的区域,并且可以提高匹配电路的密度并可以进一步降低互连的密度。这特别在应用于第一频率的值接近第二频率的值,并且难以将第一级和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两者设置在电磁波长的1/4的位置处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5](第一级中的校正电路形成在3λ/4附近的位置处)
在段落(2)中说明的半导体器件中,第一互连长度是对应于电磁波长(λa,λc)的3/4的长度,电磁波长(λa,λc)与信号传输线所需的信号带中的第一频率(fa,fc)一致。
如上所述,当匹配电路设置在3/4电磁波长的位置处时,因为效果与电路设置在1/4电磁波长的位置时相同,因此可以与条目3中相同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信号波形的失真。
[6](通孔和通路不重叠)
在条目2至5中的任何一项中的半导体器件中,第一通孔和第一通路在平面图中不重叠。
根据这种构造,可以抑制由第一通孔和第一通路的去耦而在第一信号互连和第二信号互连之间的干扰,由此有助于良好的信号传输特性的实现。
[7](差分互连对)
在条目2至6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第一信号互连是其中并行形成两个互连的第一差分互连对(SNDR),并且第二信号互连是其中并行形成两个互连的第二差分互连对(SNDT)。
[8](Tx,Rx)
在条目1至7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第一信号电极和第二信号电极中的一个是用于将信号输入至半导体芯片的接收电极,并且它们中的另一个是用于将信号从半导体芯片输出的发送电极。
[9](通孔的形状;上/下焊台直径不同:图7B)
在段落(1)至(8)任一个中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连接到第一通孔的最上焊台的直径以及最下焊台的直径在截面图中不同。
根据上述构造,例如,通过增大与互连密度低的一侧上的层相邻的焊台的直径并减小与互连密度高的一侧上的层相邻的焊台的直径,可以减少第一通孔和与其相邻的上层和下层的互连之间的耦合。
[10](通孔的形状;多个焊台;图7C)
在条目1至8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在截面图中,多个焊台在垂直方向上连接到第一通孔。
根据上述构造,因为增加了形成寄生电容的焊台的数量,因此可以降低用于获得需要的电容值的每一焊台的焊台直径,并且可以提高匹配电路的密度并进一步降低互连密度。
[11](通路的形状:上/下焊台的直径不同:图8B,图8D)
在条目1至10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连接到第一通路的最上焊台的直径与连接到第一通路的最下焊台的直径在截面图中不同。
根据上述构造,例如通过增大与互连密度较低的一侧上的层相邻的焊台的直径并减小与互连密度较高的一侧上的层相邻的焊台的直径,可以降低第一通路和与其相邻的上层和下层的互连之间的耦合。
[12](通路的形状:多个焊台:图8C,图8D)
在条目1至10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多个焊台在截面图中在垂直方向上连接到第一通路。
根据上述构造,因为增加了形成寄生电容的焊台的数量,因此可以降低用于获得所需电容值的每一个焊台的焊台直径,并且可以增加匹配电路的密度并进一步降低互连密度。
[13](通路互连:连接到相同的互连层;图11A至图11C的组合)
在条目1至12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多个第一通路的一部分利用一个焊台连接到第二信号互连(图11B和图11C),并且剩余部分利用多个焊台连接到第二信号互连(图11A)。
根据上述构造,因为要连接到相应第一通路的多个互连可以分散在多个互连层中,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互连密度。
[14](第一通路>第二通路)
在条目2至13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使第一通路的焊台直径大于第二通路的焊台直径。
在第一信号电极一侧上(第二信号电极一侧上)的第一信号互连端(第二信号互连端)处反射的反射信号的水平随距第一信号电极(第二信号电极)的距离变大而降低。因此,在与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相比,在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形成在与第一信号电极(第二信号电极)更远地隔开的位置时,即使在使电容值小于第一级中的电容值时,也可以充分获得抵消在第一信号互连端(第二信号互连端)处反射的反射波的效果。因此,在不降低通过与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中的第一级中匹配电路相比,降低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的电容值,来抑制反射波的信号波形的失真的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匹配电路的密度并进一步降低互联密度。
[15](第一通路大于通常通路)
在条目1至14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使第一通路的焊台的直径大于用于连接相邻互连层的通路的焊台的直径。
根据上述构造,因为第一通路的寄生电容大于通常通路的寄生电容,因此容易地实现作为匹配电路的功能。
[16](接口缓冲器)
在条目1至15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半导体芯片具有分别对应地连接到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多个接口缓冲器(Tx1至Txn以及Rx1至Rxm)。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条目1至15的构造,因此可以改善接口缓冲器的信号特性。
[17](外部端子:BGA)
条目1至16中的任何一项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还具有多个外部端子(8)。第二主表面具有电连接到对应的外部端子的多个第二电极(11)。第一信号互连形成电连接第一信号电极和对应的第二电极的传输线,并且第二信号互连形成电连接第二信号电极和对应的第二电极的传输线。
根据上述构造,可以改善在互连基板中从半导体芯片至外部端子的传输线的信号传输特性。
[18](互连基板)
根据本发明一个典型实施例的互连基板(1)具有:第一主表面(1a),其上用于与半导体芯片(2)电连接的多个第一电极(10);与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1b);以及插入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之间的互连区。第一电极包括顺序布置的、用于接收在预定频率下的信号供应的多个第一信号电极(10_Rx)和第二信号电极(10_Tx)。第一信号电极和第二信号电极在其布置中分散设置。互连区包括:芯基板(21);分别形成在芯基板两个表面上的多个互连层(20,22);以及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穿过芯基板的多个第一通孔(CR1)。互连区还包括穿过在第一主表面一侧上形成到芯基板的互连层(20)的多个第一通路(CT1)和连接到对应的第一信号电极的多个第一信号互连(SNR1),以及连接到对应的第二信号电极的多个第二互连(SNT1)。第一通孔在与第一信号电极隔开第一互连长度(LR1)的位置处连接到第一信号互连,并且第一通路在与第二信号电极隔开基本上等于第一互连长度的第二互连长度(LT1)的位置处连接到第二信号互连。
上述构造可以提供能够以与段落(1)中所述相同的方式提供良好的信号传输特性的同时抑制制造成本的互连基板。
[19](对于一个信号互连的多个匹配电路)
在条目18中所述的互连基板中,互连区还包括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穿过芯基板的多个第二通孔(CT2)以及穿过在第二主表面(22)一侧上形成到芯基板的互连层的多个第二通路(CR2)。第二通孔在与第二信号电极隔开比第一互连长度长的第三互连长度(LR2)的位置处连接到第二信号互连,并且第二通路在与第一信号电极隔开基本上等于第三互连长度的第四互连长度(LT2)的位置处连接到第二信号互连。
以与条目2所述相同的方式,上述构造可以在较宽频带中改善信号特性,并且可以提高匹配电路的密度并进一步降低互连密度。
[20](具有封装基板的半导体器件,在该封装基板中,作为匹配电路的通孔和通路被形成为混合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一个典型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10)具有半导体芯片(2)以及其上安装了半导体芯片的互连基板(1)。互连基板具有:第一主表面(1a),其电连接到半导体芯片,并且其中形成用于接收在预定频率下的信号供应的多个信号电极;与第一主表面相反的第二主表面(1b);以及插入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之间的互连区。互连区包括:芯基板(21);分别形成在芯基板两个表面上的多个互连层(20,22);形成在互连层中并从信号电极延伸的多个信号互连(SNR1至SNRm,SNT1至SNTn);以及在与信号电极隔开预定互连长度(LR1≈LT1)的位置处连接到信号互连的多个阻抗匹配电路。多个阻抗匹配电路的一部分由穿过芯基板的多个通孔(CR1)形成,并且其剩余部分由穿过在第一主表面一侧上形成为芯基板的互连层(20)的多个通路(CT1)形成。
根据上述构造,因为作为阻抗匹配电路的通孔和通路形成在不同层中,因此与仅通过通孔形成阻抗匹配电路的情况相比,能在互连基板上形成更多的阻抗匹配电路。
[21](第一级中的校正电路形成在λ/4附近位置处)
在条目19的互连基板中,第一互连长度对应于电磁波长(λa,λc)的1/4,电磁波长(λa,λc)与信号传输线所需的信号带中的第一频率(fa,fc)一致。
上述构造可以进一步降低通过在第一信号电极一侧上(第二信号电极一侧上)的第一信号互连端(第二信号互连端)处反射的反射信号的信号波形的失真。
[22](第一级中的校正电路形成在λ/4附近的位置,并且第二级中的校正电路形成在3λ/4附近的位置)
在条目21中所述的互连基板中,第三互连长度对应于电磁波长(λb,λd)的3/4,电磁波长(λb,λd)与信号传输线所需的信号带中的、不同于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fb,fd)一致。
根据上述构造,因为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例如第一通孔)以及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第二通路)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形成,因此可以容易地确保第二级中用于形成匹配电路的区域,并且可以增加匹配电路的密度并进一步降低互连密度。这特别在第一频率的值接近第二频率的值,并且难以将第一级和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两者设置在电磁波长的1/4的位置处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2.本申请中的说明形式、基本术语以及应用的解释
在本申请中,说明了优选实施例,如果必要,则出于方便的考虑而分成多个部分。但是,除非另外指出,否则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一个实例的每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细节,另一个的一部分或整体的变型实例。而且,通常不再重复对于相同部分的说明。而且,除非另外说明或除理论上限制为特定数量且显然与上下文矛盾的情况之外,否则实施例中的各个构成元件不是必需的。
而且,在本申请中,当涉及“半导体器件”或“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时,主要是指各种晶体管(有源器件)本身;或者其中在半导体芯片等(例如单晶硅基板)上与作为主要部件的该晶体管一起集成了电阻器、电容器等的那些器件;封装的半导体芯片等。各种晶体管的典型实例例如包括由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作为典型代表的MISFET(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典型构造例如包括由以组合包括N沟道型MISFET以及P沟道型MISFET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集成电路为典型代表的CMIS(互补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型集成电路。
类似的,在实施例的说明中,当对于材料、组成等描述为“X包括A”时,除非另外说明以及显然和上下文矛盾的情况,否则不排除包括除A之外的其他元件作为其中一种主要构成元件的情况。例如,当涉及成分时,这意味着“X包括A作为主要成分”。例如,当涉及“硅材料”时,毋容质疑,不仅限制为纯硅,而是可以包括例如SiGe合金的、包括硅作为主要成分的多元合金,以及还包含其他添加剂等的材料。
类似的,虽然优选实施例示出形状、位置、特性等等,但是毋容质疑,除非另外说明且明显与上下文矛盾,否则不严格限制于上述形状、位置、特性等等。
而且,当涉及特定数值、量等等时,除非另外说明或将数值理论上限定于特定数值且明显与上下文矛盾,否则数值可以大于或小于特定数值。
“晶片”通常是指其上安装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以及半导体器件和电子器件)的单晶硅晶片。毋容质疑,晶片还包括外延晶片,以及包括诸如SOI基板和LDC玻璃的绝缘性基板的复合晶片。
“焊料”通常是包括锡作为主要成分之一的低熔化温度(约低于250℃)的金属材料。焊料包括包含铅的“含铅焊料”以及不包含铅的“无铅焊料”。在本发明中,作为一个实例,焊料凸块由无铅焊料形成。
3.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由相同或相似的符号或参考数字表示,并且通常不再赘述其说明。而且,在附图中,在阴影使得附图变得复杂的情况下或者在与空白部分的区别变得清楚的情况下,某些时候即时在截面图中也可以省略阴影。与其联系地,即时在平面图中的孔封闭的情况下,在考虑到说明等清楚的情况下,背景处的轮廓某些时候也可以被省略。而且,阴影某些时候可以应用至非截面图的一部分,以便清晰示出该部分不是空白部分。
图1是具有安装在其上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电子电路的整体截面示意图。
图1中所示的电子电路200例如是网络设备上的电路模块,该网络设备诸如安装在移动电话的基站中的通信设备的或用于为网络设备提供通信功能的用于高速通信的路由器。在电子电路200中,例如电安装在诸如母板的安装基板(印刷基板)6上的多个半导体器件以及各种电子部件通过形成在安装基板6中的互连图案以及彼此之间发送/接收各种信号的部分连接,由此提供所需功能。图1典型地说明了作为形成电子电路200的多个部分的半导体器件100以及另一半导体器件101。
半导体器件100以及另一半导体器件101利用安装基板6电连接并在彼此之间发送/接收信号。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半导体器件100例如具有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装置(存储器)。而且,另一半导体器件101例如是访问半导体器件中的存储器的存储控制器。
如图1中所示,半导体器件100包括两个半导体芯片2和3、多个由焊料凸块(焊球)形成的外部端子8以及其上安装了半导体芯片2和3的封装基板(互连基板,中介层)1。半导体器件100例如是由FCBGA(倒装球栅阵列)型封装密封的SIP,其中将形成凸块电极7和13的焊料凸块应用至半导体芯片2和3,并且面向下接合至封装基板1。为了简化附图,附图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100的凸块电极的数量小于实际数量。半导体芯片一侧上的焊料凸块(凸块电极7,13)的实际凸块节距例如约为100μm,并且安装基板6一侧上的焊料凸块(外部端子8)的实际凸块间距例如约为1mm。焊料凸块的材料优选例如包括添加了1.5%重量的银(熔点;约221℃)的银添加锡型无铅焊料。除上述实例之外,也可应用各种无铅焊料。而且,如果条件允许,虽然也可使用铅型焊料,但是考虑到环境,优选使用无铅焊料。
图2示出半导体器件100的详细整体截面示意图。
如图2中所示,封装基板1具有形成有利用凸块电极7和13与半导体芯片2和3电连接的多个第一电极10的第一主表面1a,以及与第一主表面1a相反并形成有与外部端子8电连接的多个第二电极11的第二主表面1b,以及插入第一主表面1a和第二主表面1b之间的互连区。封装基板1例如是增层基板(buildup substrate)。互连区包括芯基板21以及分别形成在芯基板21的两个表面上的多个互连层(以下也成为增层(buildup layer))。芯基板21是例如具有两个互连层,即层5和层6的玻璃环氧树脂基板。在增层20和22中,交替层叠绝缘膜(树脂)和互连层(导体)。例如,在第一主表面1a一侧上形成到芯基板21的增层20具有四个互连层,包括层1、层2、层3和层4,并且在第二主表面1b一侧上形成到芯基板21的增层22具有四个互连层,包括层7、层8、层9和层10。对于用于互连层,即层1至10中形成的互连图案的金属材料来说,可以使用铜(Cu),铝(Al)等。
半导体芯片3例如是存储IC。半导体芯片2例如是能根据从外部要求的访问来访问半导体芯片3的逻辑IC。半导体芯片2根据来自另一半导体器件101的读取将数据写入半导体芯片3或从半导体芯片3读取数据。半导体芯片2例如包括将串行数据和并行数据彼此转换的SerDes电路,并例如利用SerDes电路,相对于半导体器件101在12.5GHz下执行串行通信并且相对于半导体芯片3在1.2GHz下执行并行通信。
图3是说明半导体器件100和另一半导体器件101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3中所示,半导体芯片2具有作为相对于另一半导体器件101发送/接收信号(数据)的输入/输出电路的多个I/O装置(接口缓冲器)。具体地,半导体芯片2具有接收I/O装置Rx1至Rxm(m是2以上的整数)以及发送I/O装置Tx1至Txn(n是2以上的整数)。以相同方式,另一半导体器件101具有多个发送I/O装置XTx1至XTxm以及接收I/O装置XRx1至XRxn。
半导体器件100的发送I/O装置Tx1至Txn利用半导体器件100的外部端子8、信号线SNT1至SNTn以及另一半导体器件101的外部端子9分别连接到另一半导体器件101的对应的I/O装置XRx1至XRxn。以相同方式,半导体器件100的接收I/O装置Rx1至Rxm利用半导体器件100的外部端子8、信号线SNR1至SNRm以及另一半导体器件101的外部端子9分别连接到另一半导体器件101的对应的I/O装置XTx1至XTxm。
例如通过LVDS(低电压差分信号)执行半导体器件100和另一半导体器件101之间的高速串行通信,其中信号线SNT1至SNTn以及SNR1至SNRm形成多个差分信号线对。例如,信号线SNT1和SNT2形成用于高速串行通信的差分信号线SNDT,并且信号线SNR1和SNR2形成差分信号线SNDR。在本实施例中,参考数字SNR1至SNRm、SNTR1至SNTRn、SRDT以及SNDR不仅代表信号线,还代表从半导体器件100的I/O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子至另一半导体器件101的I/O装置的输入/输出端子的传输线。
例如,当数据从半导体芯片2传输至另一半导体器件101时,从半导体芯片2的发送I/O装置Tx1至Txn发送的信号通过信号线SNT1至SNTn被供应至另一半导体器件101的I/O装置XRx1至XRxn。以相同方式,当半导体芯片2从另一半导体器件101接收数据时,从另一半导体器件101的I/O装置XTx1至XTxm发送的信号通过信号线SNR1至SNRm被供应至半导体芯片2的接收I/O装置Rx1至Rxm。
调整信号线SNT1至SNTn以及SNR1至SNRm,使得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具有50Ω的特性阻抗,并且与此一致地,半导体芯片2的发送I/O装置Tx1至Txn以及接收I/O装置Rx1至Rxm各自由电阻R0(=50Ω)端接。但是,寄生电容CT0存在于各个发送I/O装置Tx1至Txn的输出端,并且寄生电容CR0存在于接收I/O装置Rx1至Rxm的输入端。因此,如上所述,因为各个寄生电容CT0和CR0的导纳随供应至信号线SNT1至SNTn以及SNR1至SNRm的信号的频率升高而增加更多,因此阻抗失配在I/O装置Tx1至Txn(Rx1至Rxm)以及信号线SNT1至SNTn(SNR1至SNRm)之间增大,这往往会导致信号反射。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100中,在封装基板1中形成用于阻抗匹配的匹配电路。
图4是说明半导体器件100的封装基板6中形成的匹配电路。
在封装基板6中,向连接凸块电极7以及对应的外部端子8的信号线SPT1至SPTn设置电容作为用于阻抗匹配的阻抗电路,该凸块电极7分别连接到形成在半导体芯片2中的发送I/O装置Tx1至Txn的输出端。
具体地,在封装基板6中,在发送I/O装置Tx1至Txn的输出端连接到的信号线SPT1至SPTn上,将电容CT1分别形成在与发送I/O装置Tx1至Txn的输出端(例如,连接到发送I/O装置Tx1至Txn的输出端的第一信号电极10)隔开互连长度LT1的位置处。互连长度LT1是对应于电磁波长λa的1/4的长度,电磁波长λa与传输线SNT1至SNTn所需的信号带中的第一频率fa一致。例如,在fa=30GHz下,λa/4约为1mm。根据这种构造,在传输线SNT1中,当在频率fa下的信号在从I/O装置Tx1的输出端输出、在电容CT1处反射,并再次返回I/O装置Tx1的输出端时的折返距离例如是λa/2(=2×λa/4)。因此,在相位方面,因为从I/O装置Tx1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在位移π(180度)的状态下返回至I/O装置Tx1的输出端,因此由在I/O装置Tx1的输出端处的寄生电容CT0反射的反射波以及由电容CR1反射的反射波彼此抵消,并且可以降低传输线SNT1中的信号波形的失真。对应于电磁波长λa的1/4的长度不仅限于精确的互连长度λa/4,而是相对于精确的互连长度λa/4,或多或少的误差也可以被允许。例如,相对于λa/4,在±20%的误差范围内的长度是被允许的。实际上,因为I/O装置不是简单的电容或电阻,而是具有将它们合成在一起的结构,因此即使在长度被设正好定为精确的互连长度“λ/4”,有时也不能获得最优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考虑仿真结果和实际测量值的情况下建立电容CT1的最优布置。因此,电容CT1的最优布置有时处于例如λ/8至λ/4的范围内。
而且,作为匹配电路的电容CT2各自形成在与发送I/O装置Tx1至Txn的输出端隔开互连长度LT2的位置处。互连长度LT2是电磁波长λb的3/4的长度,电磁波长λb对应于与传输线SNT1所需的信号带中的预定频率fb一致。根据这种构造,例如在传输线SNT1中,从I/O装置Tx1的输出端输出的在频率fb下的信号被电容CT2反射并再次返回I/O装置Tx1的输出端的折返距离是3λb/2(=2×3λb/4)。因此,以与将电容CT1设置在与I/O装置Tx1的输出端隔开电磁波长的1/4的位置处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在相位方面,从I/O装置Tx1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的反射波在位移π的状态下返回I/O装置Tx1的输出端。因此,在I/O装置Tx1的输出端由寄生电容CT0反射的反射波以及由电容CT2反射的反射波彼此抵消,并且可以进一步降低传输线SNT1中的信号波形的失真。与电磁波长λb的3/4对应的长度不仅限于正好精确的等于互连长度3λb/4,而是以与上述互连长度λa/4相同的方式,相对于精确的互连长度3λb/4允许或多或少的误差。例如,允许相对于λb/4在±20%的误差的范围内的长度。
在封装基板6中,以与发送侧相同的方式,向连接凸块电极7以及对应的外部端子8的信号线SPR1至SPRn设置作为匹配电路的电容,该凸块电极7分别连接到形成在半导体芯片2中的接收I/O装置Rx1至Rxm。
具体地,在与接收I/O装置Rx1至Rxm的输入端连接的信号线SPR1至SPRm上,将电容CR1分别形成为与I/O装置Rx1至Rxm的输入端(例如,连接到I/O装置Rx1至Rxm的输入端的第一信号电极10)隔开互连长度LR1的位置处。互连长度LR1是对应于电磁波长λc的1/4的长度,电磁波长λc与传输线SNR1所需的信号带中的预定频率fc一致。因此,可以以与传输线SNT1相同的方式降低传输线SNR1中的信号波形的失真。而且,电容CR2各自形成在与接收I/O装置Rx1至Rxn的输入端隔开互连长度LR2的位置处。互连长度LR是对应于电磁波长λd的3/4的长度,电磁波长λd与传输线SNR1所需的信号带中的预定频率fd一致。根据上述构造,可以以与传输线SNT1相同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传输线SNR1中的信号波形的失真。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对于频率来说,半导体器件100的发送侧和接收侧上都需要相同的频带(12.5Gbps),并且还满足fa=fc(λa=λc)以及fb=fd(λb=λd)。因此,互连长度LR1和互连长度LT1基本上相等,并且互连长度LR2和互连长度LT2基本上相等。基本上相等的长度意味着不仅为正好相等的长度,而且还包括存在预定误差(例如约±20%)的情况。而且,在以下说明中,参考标记CT1不仅代表电容而且还代表由电容形成的匹配电路。这同样适用于参考标记CT2、CR1以及CR2。
图5A说明了在信号线SPT1上设置匹配电路CT1的情况下的信号特性,并且图5B说明了在信号线SPT1中设置匹配电路CT1和CT2的情况下的信号特性。假设:CT1=0.25pF且CT2=0.05pF。
在图5A和5B中,参考数字300示出在不设置匹配电路CT1和CT2时的传输线SNT1的回波损耗。参考数字301示出在匹配电路CT1设置在与I/O装置Tx1的输出端隔开与电磁波长的1/4对应的互连长度LT1的位置处时的回波损耗,该电磁波长与信号频率f1(=12GHz)一致。参考数字302示出在匹配电路CT1设置在与I/O装置Tx1的输出端隔开互连长度LT1的位置处并且将匹配电路CT2设置在隔开互连长度LT2的位置处时的回波损耗,互连长度LT1对应于与信号频率f1(=12GHz)一致的电磁波长的1/4,互连长度LT2对应于与信号频率f2(=8GHz)一致的电磁波长的3/4。
如参考数字300所示,当没有设置匹配电路CT1和CT2时,回波损耗随频率升高而增大。另一方面,如参考数字301所示,当匹配电路CT1设置在与I/O装置Tx1的输出端隔开互连长度LT1的位置处时,特性的底部出现在12GHz附近的位置处。而且,如参考数字302所示,除电容CT1之外,当匹配电路CT2设置在与I/O Tx1的输出端隔开互连长度LT2的位置处时,作为回波损耗的特性的底部除了出现在12GHz附近的位置之外,还出现在8GHz附近的位置处。通过形成多个特性的底部,可以在宽范围带中抑制回波损耗。因为CT1>CT2,虽然8GHz附近的特性的底部小于12GHz附近的特性的底部,但是可以通过进一步增加匹配电路CT2来更降低回波损耗。虽未示出,但是当电容CR1和CR2设置在半导体芯片2的接收信号线SPR1中时,信号特性示出为类似于图5A和5B的趋势。
将说明匹配电路CT1和CT2(CR1和CR2)的具体构造。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100中,通过封装基板1中的通孔或通路的寄生电容获得作为匹配电路的电容CT1和CT2(CR1和CR2)。通孔是穿过芯基板21的通孔,且通路是穿过用于电连接增层20和22中的相邻互连层之间的绝缘层的通孔。
图6是说明封装基板1中形成的匹配电路CT1和CT2(CR1和CR2)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通孔(TH)或通路(Via)各自形成在与隔开半导体芯片2的I/O装置的输入端(输出端)预定互连长度(LT1、LT2、LR1和LR2)的位置处。通过使用通孔或通路的寄生电容获得电容CT1、CT2、CR1、CR2。
对于电容CT1、CT2、CR1和CR2来说,使用主要在连接到通孔或通路的焊台以及形成在其周围的水平面(相同的互连层以及上下互连层)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因此,主要通过调整焊台直径的幅度获得各个匹配电路(电容)CT1、CT2、CR1和CR2的电容值。例如,使形成作为匹配电路的电容的通路的焊台直径大于通常通路(用于分别电连接相邻互连层的通路)的焊台直径。例如,当通常通路的直径是90至100μm时,作为匹配电路的通路的直径具有更大的尺寸。使形成作为匹配电路的电容的通孔的焊台直径等于或可选地大于通常通孔的焊台直径(穿过芯基板的、用于分别将形成在上下互连层中的互连电连接的通孔)。
图7和图8说明连接到用于形成匹配电路的通孔或通路的焊台形状的实例。
图7A示出连接到形成匹配电路的通孔的焊台的形状的第一实例,图7B示出连接到形成匹配电路的通孔的焊台的形状的第二实例,并且图7C示出连接到形成匹配电路的通孔的焊台的形状的第三实例。
在图7A中所示的形状的第一实例中,使连接到通孔的上下两个焊台的直径在封装基板1的截面图中相等。
在图7B中所示的形状的第二实例中,使连接到通孔的上下焊台的直径在封装基板1的截面图中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增大与互连密度较低的一侧上的层相邻的焊台的直径,并且通过降低与互连密度较高的一侧上的层相邻的焊台的直径,来降低彼此相邻的上层和下层中的通孔和互连之间的耦合。例如,当互连密度在通孔的上层一侧上比在下层一侧上高时,如图7B中所示,用于上层的焊台的直径优选形成为大于用于下层的焊台的直径。
在图7C中所示的形状的第三实例中,在封装基板1的截面图中,多个焊台在通孔的垂直方向上连接。这种形状实例适用于除了芯基板21的两个表面之外,还在内部形成互连层的情况。图7C说明了在最上层焊台和最下层焊台之间的通孔中形成两个焊台的情况。根据这种构造,可以取决于焊台数量,来控制焊台和其周围的接地面(ground plane)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的大小。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焊台的级数来降低用于获得所需电容值的每一焊台的焊台直径,并且可以使用于形成作为匹配电路的通孔的区域的面积变小。如图7B中所示,最上和最下两个焊台的直径不同。
图8A示出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焊台形状的第一实例,图8B示出连接到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焊台的形状的第二实例,图8C示出连接到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焊台的形状的第三实例,以及图8D示出连接到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焊台的形状的第四实例。
在图8A中所示的形状的第一实例中,使连接通路的上下两个焊台的直径在封装基板1的截面图中相同。
在图8B中所示的形状的第二实例中,使连接到通路的上下两个焊台的直径在封装基板1的截面图中不同。根据上述构造,如在上述通孔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彼此相邻的上下层中在通孔和互连之间的耦合。例如,当通路的下层一侧上的互连密度高于通路的上层一侧上的互连密度时,如图8B中所示,上层焊台的直径可以被形成为大于下层的焊台的直径。
在图8C中所示的形状的第三实例中,在封装基板1的截面图中,在通路的垂直方向上连接多个焊台。图8C示出一个焊台形成在最上焊台和最下焊台之间的情况。根据上述构造,以与在上述通孔中相同的方式,通过焊台数量来控制焊台及其周围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的大小。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焊台数量进一步降低用于形成作为匹配电路的通路的区域的面积。
在图8D中所示的形状的第四实例中,在通路的垂直方向上连接多个焊台并且在封装基板1的截面图中,使两个最上和最下焊台的直径不同。根据上述构造,可以进一步降低用于形成作为匹配电路的通路的区域面积,同时降低彼此相邻的上下层中在通孔和互连之间的耦合。
图9示出半导体器件100的平面图。在如图9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100中,半导体芯片2和另一半导体芯片3并置在封装基板1上。用于连接半导体芯片2和另一半导体芯片3的一组互连主要形成在封装基板1的区域B的互连区中。连接到用于连接半导体芯片2和半导体器件101的外部端子8的一组互连主要形成在包括了从封装基板1的基板端部P至半导体芯片的芯片端部的范围Y的区域A的互连区中。在半导体器件100中,例如在封装基板1上的区域A中形成作为匹配电路CT1、CT2、CR1和CR2的通孔和通路。
图10示出其中形成作为匹配电路的通孔和通路的封装基板1的截面示意图。图10典型地示出形成差分信号线SNDT的信号线SPT1以及连接到它们的匹配电路CT1和CT2,以及形成差分信号线SNDR的信号线SPR1以及连接到它们的匹配电路CR1和CR2。为了简化说明,并未示出形成差分信号线的其他信号线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匹配电路、连接到地电势的通路、连接到地电势的通孔等等。
如图10中所示,半导体芯片2的接收侧上的信号线SPR1的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R1由互连层之间、即层5和6之间的通孔形成,并且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R2由互连层之间、即层7和9之间的通路形成。而且,半导体芯片2的发送侧上的信号线SPT1的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T1由互连层之间、即层2和4之间的通路形成,并且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T2由互连层之间、即层5和6之间的通孔形成。在信号线SPR1中,从半导体芯片2的输出端(第一信号电极10_Rx1)至第一级中的通孔(CR1)的互连长度是LR1,并且从连接到半导体芯片2的输出端(凸块电极7)的I/O装置的输出电极(焊盘)至第二级中的通路(CR2)的互连长度是LR2。在信号线SNR2中,从半导体芯片2的输出端(第二信号电极10_Tx1)至第一级中的通路(CT1)的互连长度是LT1,并且从半导体芯片2的输出端至第二级中的通孔(CT2)的互连长度是LT2。互连长度LR1≈LT1且互连长度LR2≈LT2。
如图10中所示,由通孔(CR1)形成以及由通路(CT1)形成的匹配电路在第一级中设置为混合在一起作为匹配电路。根据上述构造,因为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可以形成为使得在封装基板1的截面中的垂直方向上堆叠,因此与通过通孔在第一级中形成所有匹配电路的通常情况相比,可以降低同一平面上形成的匹配电路的数量,从而以更高密度形成匹配电路。特别地,如在本实施例中,当互连长度LR1以及互连长度LT1基本上相等时,因为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R1和CT1在封装基板1上的区域A中的相同位置密集形成,因此如上所述,当通孔的匹配电路和通路的匹配电路设置为混合在一起时,可以在区域A中以更高密度形成更多的匹配电路。而且,因为匹配电路形成在封装基板1的互连区的不同层中,因此连接到对应的匹配电路的互连可以被容易地布线,从而降低互连密度。例如,在穿过由通路形成的匹配电路CT1之后的信号互连可在芯基板21的上侧上的增层20中布线,且穿过由通孔形成的匹配电路CT2之后的信号互连可以在芯基板21的下侧上的增层22中布线。即,因为封装基板1上的、形成差分信号线SNDR和SNDT的信号互连SPT1至SPTn以及SPR1至SPRm可以在芯基板21的上下互连层中分别布线,因此可以降低一个互连层中形成的互连的密度,这可以抑制互连之间的彼此干扰。
以相同方式,由通孔(CT2)形成以及由通路(CR2)形成的匹配电路在第二级中混合在一起设置作为匹配电路。利用上述构造,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可以以与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相同的方式以高密度形成,并且可以降低互连密度。特别地,如在本实施例中,在互连长度LR2和互连长度LT2基本上相等的情况下,当通孔的匹配电路和通路的匹配电路混合在一起时,可以以与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相同的方式在封装基板1上的区域A中以更高密度形成更多的匹配电路。
图11A至11C示出到作为匹配电路的通路的互连的连接实例。图11A示出到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互连的第一连接实例,图11B示出到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互连的第二连接实例,并且图11C示出到形成匹配电路的通路的互连的第三连接实例。
在图11A中所示的第一连接实例中,在封装基板的截面图中,互连利用多个焊台连接到通路。图11A示出以与通路和互连的通常连接方法相同的方式,将互连连接到要被连接到通路的最上焊台并且将另一互连连接到要被连接到通路的最下焊台的情况。
在图11B所示的第二连接实例中,以及图11C中所示的第三连接实例中,在封装基板1的截面图中,互连利用单个焊台连接到通路。图11B示出其中将两个互连连接到与通路连接的最上焊台的情况,并且图11C示出其中将两个互连连接到与通路连接的三级焊台中的中间焊台的情况。
在图11A至11C中的任意连接方法中,通路可以作为匹配电路。而且,可以组合图11A至11C的连接方法。例如,在形成多个匹配电路CT1的通路中,一部分通路如图11B和11C中所示利用一个焊台连接到互连,并且通路的剩余部分利用如图11A中所示的多个焊台连接到互连。根据上述构造,可以容易地将连接到形成匹配电路CT1的通路的互连布线,以进一步提高匹配电路的密度并降低互连密度。
而且,如图10中所示,形成匹配电路CT1的通路以及形成匹配电路CR1的通孔优选设置为在平面图中不重叠。以相同方式,形成匹配电路CT2的通孔以及形成匹配电路CR2的通路优选设置为在平面图中不重叠。这可以利用焊台抑制通孔和通路之间的信号的干扰。
图12至图18示出对应于图10的对应的互连层的平面图。
图12示出互连层:层2的平面图,图13示出互连层:层4的平面图,图14示出互连层:层5的平面图,图15示出互连层:层6的平面图,图16示出互连层:层7的平面图,图17示出互连层:层8的平面图,以及图18示出互连层:层9的平面图。
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在形成半导体芯片2的发送侧上的差分信号线SNDT的信号线SPT1和SPT2中,设置在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T1各自由穿过互连层之间、即层2和4之间的通路形成。
图19是匹配电路CT1的放大图。如图19中所示,形成差分信号线SNDT的两个信号线SPT1和SPT2连接到由通路形成的匹配电路。而且,连接到地电势的多个接地通路16设置为围绕形成差分信号线SNDT的匹配电路CT1的通路的每一个。因此,供应至两个信号线SNT1和SNT2的差分信号可以在封装基板1的垂直方向(截面图中的垂直方向)上传播。
如图14和15中所示,在形成半导体芯片2的接收侧上的差分信号线SNDR的信号线SPR1和SPR2中,设置在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R1各自由穿过互连层、即层5和6之间的通孔形成。
图20示出匹配电路CRT1的放大图。如图20中所示,形成差分信号线SNDR的两个信号线SPR1和SPR2连接到各由通孔TH形成的电路CR1。而且,如图20中所示,连接到地电势的多个通孔15设置为围绕形成差分信号线SNDR的匹配电路CR1的各个通孔。因此,供应至两个信号线SNR1和SNR2的差分信号可以在封装基板1的垂直方向上(截面图中的垂直方向上)传播。
而且,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在半导体芯片2的发送侧上的差分信号线SNDT中,设置在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T2由穿过互连层、即层5和6之间的通孔形成。以与上述匹配电路CR1相同的方式,连接到地电势的多个通孔15设置为围绕形成差分信号线SNDT的匹配电路CT2的各个通孔。
如图16至18中所示,在半导体芯片2的接收侧上的差分信号线SNDR中,设置在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R2各自由穿过互连层、即层7和9之间的通路形成。与形成在层7中的焊台、形成在层8中的焊台以及形成在层9中的焊台连接的通路被示出为形成匹配电路CR2的通路的形状。而且,以与上述匹配电路CT1相同的方式,连接到地电势的多个接地通路16设置为围绕形成差分信号线SNDR的匹配电路CR1的各个通路。
使连接到形成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R2的通路的焊台的直径小于连接到形成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T1的通路的焊台的直径。通过考虑由I/O装置Tx1、Rx1等的输入/输出端处的寄生电容CT0、CR0反射的信号的水平随其远离I/O装置Tx1、Rx1等的输入/输出端而降低来确定上述关系。即,当形成在比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更远离I/O装置Tx1、Rx1等的位置处的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的电容值小于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的电容值时,可以获得充分抵消在I/O装置Tx1、Rx1等的输入/输出端处反射的反射波的效果。因此,如上所述,通过比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T1的电容值更大地降低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R2的电容值,可以减小用于在第二级中形成匹配电路CR2的区域的面积。因此,在不减小抑制由反射波造成的信号波形的失真的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匹配电路的密度并且可以进一步降低互联密度。
而且,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在连接到各个外部端子8的第二电极11的开口31正上方的互连层中、即层8中,形成吸收电磁波的网格状金属材料30。因为这可以降低与外部端子8(焊料凸块)接触的第二电极11处的阻抗的间断性,因此可以进一步提升差分信号线SNDR和SNDT的信号传输特性。
图21和图22示出封装基板11上作为匹配电路的通孔和通路的布置的一个实例。以与图10中相同的方式,这个实例示出其中信号线SNR1的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R1由层5和6之间的通孔形成,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R2由层7和9之间的通路形成,信号线SNT1的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T1由层2和4之间的通路形成,并且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T2由层5和6之间的通孔形成。
图21是说明互连层,即层2中的互连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平面图,且图22是说明互连层,即层4和5中的互连图案的一个实例的平面图。
如图21中所示,多个第一电极10形成在封装基板1的半导体芯片2正下方的区域中。在多个第一电极10中,顺序布置连接到半导体芯片2的发送I/O装置Tx的输出端的第一信号电极10_Rx,以及连接到半导体芯片2的接收I/O装置Rx的输入端的第二信号电极10_Tx。例如,如图21中所示,形成差分对的两个第一信号电极10_Rx在x方向上并置设置,以相同方式,形成差分对的两个信号电极10_Tx在x方向上并置。则,第一信号电极10_Rx的差分对以及第二信号电极10_Tx的差分对在y方向上以每一组或两组交替排列。第一信号电极10_Tx的布置以及第二信号电极10_Rx的布置不限于图21中所示情况,只要它们整体或部分顺序布置即可。
多个第一信号电极10_Rx如上所述地布置,并且作为匹配电路CR1的通孔各自形成在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电极10_Rx隔开互连长度LR1的位置处。因此匹配电路CR1在图21和图22中所示的区域S中密集形成。
而且,多个第二信号电极10_Tx如上所述地设置,并且作为匹配电路CT1的通路各自形成在与各个第二信号电极10_Tx隔开互连长度LT1的位置处。因此,匹配电路CR1在图22中所示的区域U中密集形成。在图22中,使互连长度LR1在精确的互连长度(λ/4)的误差的范围内(20%以内)比互连长度LT1短,使得通孔和通路在平面图中不重叠。
根据图21和图22,可以理解在封装基板1面上的区域A中以更高密度形成了更多的匹配电路。而且,可以理解连接到匹配电路的互连组分散在多个互连层中。
图23A和图23B示出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R1由通孔形成,并且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R2由通路形成的情况下,差分信号线SNDR的传输特性。通过从图12至图18中的互连图案提取模型参数。并使用该模型参数,利用三维电磁场模拟器执行仿真来获得特性曲线。
图23A示出共模中的信号频率的回波损耗的特性,并且图23B示出差模中的信号频率的回波损耗的特性。参考数字400代表12.5GHz下的传输线的共模下的回波损耗的所需特定值,并且参考数字401代表没有设置匹配电路CR1和CR2时,共模下的差分信号线SNDR的回波损耗,并且参考数字403代表设置匹配电路CR1和CR2的情况下,共模下的差分信号线SNDR的回波损耗。而且,参考数字410代表12.5GHz下的传输线的差模下的回波损耗的所需特定值,并且参考数字411代表差模下的I/O装置Rx的回波损耗。参考数字412代表设置匹配电路CR1和CR2的情况下,差模下的差分信号线SNDR的回波损耗,并且参考数字413代表设置匹配电路CR1和CR2的情况下,差模下的差分信号线SNDR的回波损耗。
如从图23A和图23B可以理解的,可以通过设置差分信号线SNDR的匹配电路CR1和CR2而在宽频带中实现良好的信号传输特性。
图24A和图24B示出分别当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T1由通路形成,并且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T2由通孔形成时,差分信号线SNDT的传输特性。以与图23A和图23B中相同的方式,使用提取的模型参数,通过三维电磁场模拟器的仿真来获得特性曲线。
图24A示出共模下的信号频率的回波损耗,并且图24B示出差模下的信号频率的回波损耗。参考数字500代表12.5GHz下的传输线的共模下的回波损耗的所需特定值,并且参考数字501代表共模下的I/O装置Tx的回波损耗。参考数字502代表设置匹配电路CT1和CT2时,共模下的差分信号线SNDT的回波损耗。而且,参考数字510代表12.5GHz下的传输线的差模下的回波损耗的所需特定值,并且参考数字511代表差模下的I/O装置Tx的回波损耗。参考数字512代表设置匹配电路CT1和CT2时,差模下的参考信号线SNDT的回波损耗。
如从图24A和图24B可以理解的,可以通过提供差分信号线SNDT的匹配电路CT1和CT2在宽频带中实现良好的信号传输特性。
将说明制造半导体器件100的方法。例如通过以下顺序组装半导体器件100。
图25是示出半导体器件100的制造工艺的概要的流程图。
虽然具体说明的以下实例涉及包括倒装接合之后引入底层填充树脂的工艺作为一个实例,但是显然该工艺可以包括在倒装接合之前安装底部填充树脂,并且随后执行倒装接合。
如图25中所示,首先提供具有凸块的半导体芯片2和3(S101)。例如,在进行至步骤S101的焊料凸块形成步骤中,首先将多个电极焊盘(UBM等等)提供至其中形成有预定电路图案并且其上形成有形成凸块电极7的焊料凸块的晶片的器件表面。随后,通过晶片探针测试步骤、凸块高度检查步骤以及晶片切割步骤,将晶片分割成单独的芯片。因此,获得具有凸块的半导体芯片2和3。
而且,制备封装基板1(S102)。在步骤102之前的制造互连基板的步骤中,通过依次堆叠上层和下层而形成的基板并且在每一个堆叠体上对通孔或通路开孔以确保电连接的制造方法来获得封装基板1。稍后具体说明制造封装基板1的方法。
随后,通过芯片接合步骤(倒装接合步骤)(S103)电连接封装基板1和半导体芯片2和3。具体地,在芯片接合步骤中,通过例如在约240℃至260℃的温度下的回流处理,利用凸块电极7来连接半导体芯片2和3的电极焊盘以及在对应的封装基板1上的对应的第一电极(第一信号电极10_Rx,第二信号电极10_Tx等等)。
随后,将底部填充树脂材料12注入封装基板1的第一主表面(上表面)1a和半导体芯片2的器件表面之间,并应用固化处理(S104)。随后,通过密封树脂材料(环氧树脂)密封并封装封装基板1的上表面和半导体芯片2和3(S105)。随后,作为外部端子8将外部焊料凸块接合至封装基板的第二主表面(下表面)1b的第二电极11(S106)。随后,使通过上述步骤封装的半导体器件100经受标记密封体的上表面的标记步骤等,并且随后经受封装测试(S107),并且将通过封装测试步骤的半导体器件100封装,并在外观检查后之后出货(S108)。
图26示出封装基板1的制造工艺的概要。
如图26中所示,制备芯基板21,其中铜线路预固化片被接合至其上形成有互连图案的铜线路板的两侧上(S201)。通过钻芯基板21而将通孔开孔(S202)。在这个步骤中,形成匹配电路(CR1,CT2等)的通孔以与通常通孔相同的方式形成。随后,对通孔应用镀覆(非电解镀覆或电解镀覆)(S203)。随后,形成增层20和22。在首先利用树脂填充孔之后,在两个表面上形成层间绝缘膜(S204)。随后,通过激光制作形成通路(S205)。在这个步骤中,形成匹配电路(CR2,CT1等)的通路以与通常通路相同的方式形成。而且,在整个表面上应用若干μm厚度水平的非电解铜镀覆(S206)。随后,通过使用光掩膜将干抗蚀剂膜图案化成互连图案,并且例如在开口部中应用10μm厚度水平的电解铜镀覆(S207)。随后,移除抗蚀剂并且轻微蚀刻镀覆铜以形成互连(S208)。随后,重复步骤S204至S208,由此形成增层。在增层中形成所需数量的互连层之后,形成阻焊层作为表面保护膜(S209)。随后,将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焊球焊盘)11开口作为到半导体芯片2和封装基板1的连接部(焊盘)(S210)。最后,对开口部应用表面处理以完成封装基板(S211)。
如上所述,作为匹配电路的通孔和通路可以与封装基板1中形成通常通孔和通路的情况相同的方式来形成,并且没有增加其他步骤。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100和封装基板1,可以在实现良好的信号传输特性的同时抑制封装基板的制造成本。
虽然已经基于优选实施例具体说明了本发明人提出的本发明,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各种修改。
例如,虽然已经说明了在互连长度λa/4的位置处形成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R1(CT1)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个实施例,而是通过在互连长度3λa/4的位置处形成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CR1(CT1)也能获得相同效果。而且,虽然已经说明了在互连长度3λa/4的位置处形成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R2(CT2)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个实施例,而是通过在互连长度λb/4的位置处形成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CR2(CT2)也能获得相同效果。例如,在旨在降低反射波的信号的电磁波长λa和λb(信号频率fa和fb)彼此远离的情况下,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可以形成在λa/4的位置处,并且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可以形成在λb/4的位置处。替代地,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可以形成在3λa/4的位置处,并且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可以形成在3λb/4的位置处。而且,对于匹配电路CT2和CR2的布置的组合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图案。例如,组合包括其中匹配电路CT2设置在互连长度3λb/4的位置处并且匹配电路CR2设置在互连长度3λb/4的位置处的第一图案,以及其中匹配电路CT1设置在互连长度λb/4的位置处并且匹配电路CR2设置在互连长度λb/4的位置处的第二图案。组合还包括其中匹配电路CT2设置在互连长度3λb/4的位置处并且匹配电路CR2设置在互连长度λb/4的位置处的第三图案,以及其中匹配电路CT2设置在互连长度λb/4的位置处并且匹配电路CR2设置在互连长度3λb/4的位置处的第四图案。这也适用于匹配电路CR1和CT1。形成匹配电路的图案可以例如取决于旨在降低反射波的电磁波长λa和λb(信号频率fa和fb)、封装基板1上的区域的容限等而被各种改变。例如,当匹配电路意图密集设置在狭窄的区域中时,可以采用第二图案。当匹配电路意图设置为分散在互连基板上时,可以采用第三图案或第四图案。
这个实施例示出在接收信号线SNDR的第一级中使用用于匹配电路的通孔并且在第二级中使用用于匹配电路的通路,在传输信号线SNDT的第一级中使用用于匹配电路的通路并且在第二级中使用用于匹配电路的通孔的一个实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例如,通路可以用作接收信号线SNDR的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并且通孔可以用作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并且通孔可以用作传输信号线SNDT的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并且通路可以用作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而且,在半导体器件100仅具有发送I/O装置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为,在与其连接的多个传输信号线中,对于信号线的一部分,使用通孔作为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并且使用通路作为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并且对于信号线的其他部分,使用通路作为第一级中的匹配电路并且使用通孔作为第二级中的匹配电路,反之亦然。这也适用于半导体器件100仅具有接收I/O装置的情况。
虽然该实施例示出匹配电路以两级形成在封装基板1上的信号线,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实例,并且可以根据所需规格改变级数。例如,匹配电路可以以一级或三级或多级提供。而且对于三级或以上的匹配电路来说,可以以与第一级和第二级中相同的方式参考λ/4或3λ/4设置匹配电路。
虽然本实施例说明了在连接半导体器件100和另一半导体器件101的信号线中,在封装基板1上形成匹配电路CR1等,以用于连接凸块电极7和外部端子8的信号线的阻抗匹配的一个实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个实施例。例如,对于连接半导体芯片2的凸块电极7和半导体芯片3的凸块电极13的信号线的阻抗匹配来说,可以通过其中形成了信号线的封装基板1上的通孔或通路形成匹配电路。

Claims (20)

1.一种半导体器件,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芯片以及互连基板,所述互连基板具有安装在所述互连基板上的所述半导体芯片,
其中,所述互连基板包括:
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形成有电连接到所述半导体芯片的多个第一电极;
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二主表面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反;以及
互连区,所述互连区插入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所述第二主表面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顺序布置的多个第一信号电极和第二信号电极,所述第一信号电极和第二信号电极用于接收每个均在预定频率下的信号的供应,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电极和所述第二信号电极在其布置中分散设置,并且
其中,所述互连区包括:
芯基板;
多个互连层,所述互连层分别形成在所述芯基板的两个表面上;
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穿过所述芯基板;
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多个第一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穿过在所述第一主表面一侧上形成到所述芯基板的所述互连层;
多个第一信号互连,所述第一信号互连连接到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电极;以及
多个第二信号互连,所述第二信号互连连接到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电极,
其中,每个第一通孔在与所述第一信号电极隔开第一互连长度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一信号互连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通路在与所述第二信号电极隔开第二互连长度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信号互连连接,所述第二互连长度基本上与所述第一互连长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所述互连区进一步包括:
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穿过所述芯基板;以及
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多个第二通路,所述第二通路穿过在所述第二主表面一侧上形成到所述芯基板的所述互连层,
其中,每个第二通孔在与所述第二信号电极隔开第三互连长度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信号互连连接,所述第三互连长度比所述第一互连长度长,以及
其中,每个第二通路在与所述第一信号电极隔开第四互连长度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一信号互连连接,所述第四互连长度基本上与所述第三互连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第一互连长度是与根据所述信号的传输线所需的信号带中的第一频率的电磁波长的1/4对应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第三互连长度是与根据所述信号的传输线所需的信号带中的第二频率的电磁波长的3/4对应的长度,所述第二频率不同于所述第一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第一互连长度是与根据所述信号的传输线所需的信号带中的第一频率的电磁波长的3/4对应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通路在平面图中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互连是由两个并行的互连形成的第一差分互连对,并且所述第二信号互连是由两个并行的互连形成的第二差分互连对。
8.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电极和所述第二信号电极中的一个是用于将信号输入到所述半导体芯片的接收电极,并且所述第一信号电极和所述第二信号电极中的另一个是用于从所述半导体芯片输出信号的发送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在截面图中,连接到所述第一通孔的最上焊台的直径和最下焊台的直径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第一通孔在截面图中在垂直方向上与多个焊台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在截面图中,连接到所述第一通路的最上焊台的直径和所述最下焊台的直径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多个焊台在截面图中在垂直方向上连接到所述第一通路。
13.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多个所述第一通路中的一部分利用一个焊台连接到所述第二信号互连,并且多个所述第一通路中的剩余部分利用多个焊台连接到所述第二信号互连。
14.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用于所述第一通路的焊台的直径大于用于所述第二通路的焊台的直径。
15.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第一通路具有比用于将相邻的互连层彼此连接的相邻的通路的焊台直径大的焊台直径。
16.根据权利要求2的半导体器件,其中
所述半导体芯片具有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分别对应地连接的多个接口缓冲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半导体器件,进一步包括:
多个外部端子,
其中,所述第二主表面包括电连接到对应的所述外部端子的多个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互连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电极和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的传输线,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互连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电极和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的传输线。
18.一种互连基板,包括:
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形成有用于与半导体芯片电连接的多个第一电极;
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二主表面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反;以及
互连区,所述互连区插入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所述第二主表面之间,
其中,第一电极包括顺序布置的多个第一信号电极和第二信号电极,所述第一信号电极和第二信号电极用于接收在预定频率下的信号的供应,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电极和所述第二信号电极在其布置中分散设置,
其中,所述互连区包括:
芯基板;
多个互连层,所述互连层分别形成在所述芯基板的两个表面上;
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穿过所述芯基板;
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多个第一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穿过在所述第一主表面一侧上形成到所述芯基板的所述互连层;
多个第一信号互连,所述第一信号互连连接到对应的第一信号电极;并且
其中,多个第二信号互连连接到对应的第二信号电极,
其中,每个第一通孔在与所述第一信号电极隔开第一互连长度的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互连,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通路在与所述第二信号电极隔开第二互连长度的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二信号互连,所述第二互连长度基本上与所述第一互连长度相等。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互连基板,
其中,所述互连区进一步包括:
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穿过所述芯基板;以及
用于形成阻抗匹配电容的多个第二通路,所述第二通路穿过在所述第二主表面一侧上形成到所述芯基板的所述互连层,
其中,每个第二通孔在与所述第二信号电极隔开第三互连长度的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二信号互连,所述第三互连长度比所述第一互连长度长,以及
其中,每个第二通路在与所述第一信号电极隔开第四互连长度的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二信号互连,所述第四互连长度基本上与所述第三互连长度相等。
20.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半导体芯片;以及
互连基板,在所述互连基板具有安装在所述互连基板上的所述半导体芯片,
其中,所述互连基板包括:
第一主表面,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半导体芯片电连接,并且形成有被供应有在预定频率下的信号的多个信号电极;
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二主表面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反;以及
互连区,所述互连区插入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所述第二主表面之间,
其中,所述互连区包括:
芯基板;
多个互连层,所述互连层分别形成在所述芯基板的两个表面上;
多个信号互连,所述信号互连形成在所述互连层中并且从所述信号电极延伸;以及
多个阻抗匹配电路,所述多个阻抗匹配电路每个在与所述信号电极隔开预定互连长度的位置处连接到所述信号互连,
其中,所述多个阻抗匹配电路的一部分由穿过所述芯基板的多个通孔形成,并且所述多个阻抗匹配电路的剩余部分由穿过在所述第一主表面一侧上形成到所述芯基板的所述互连层的多个通路形成。
CN201410140385.1A 2013-04-09 2014-04-09 半导体器件以及互连基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36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1064 2013-04-09
JP2013081064A JP6088893B2 (ja) 2013-04-09 2013-04-09 半導体装置及び配線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3627A true CN104103627A (zh) 2014-10-15
CN104103627B CN104103627B (zh) 2018-04-10

Family

ID=51653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038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3627B (zh) 2013-04-09 2014-04-09 半导体器件以及互连基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035450B2 (zh)
JP (1) JP6088893B2 (zh)
CN (1) CN104103627B (zh)
HK (1) HK1201985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9332A (zh) * 2015-07-29 2017-02-15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器件
JP2018093107A (ja) * 2016-12-06 2018-06-1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CN108701684A (zh) * 2015-12-26 2018-10-23 英特尔公司 被导引通过封装器件的水平数据信号传输线路的接地平面竖直隔离、接地线路同轴隔离以及阻抗调谐
CN108701669A (zh) * 2015-12-23 2018-10-23 英特尔公司 冗余通孔互连结构
CN108695583A (zh) * 2017-04-07 2018-10-23 大容科技顾问有限公司 三维互补传导带结构
CN110034085A (zh) * 2017-12-25 2019-07-19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
CN110085567A (zh) * 2014-12-18 2019-08-02 英特尔公司 用于串扰缓解的接地过孔群集
CN110875288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封装
CN114666983A (zh) * 2022-05-25 2022-06-24 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主板、计算机系统、信号线的设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6285B (zh) 2015-01-04 2018-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芯片及电子设备
TWI637568B (zh) 2015-01-11 2018-10-01 莫仕有限公司 Circuit board bypass assembly and its components
US10397142B2 (en) * 2015-08-17 2019-08-27 Mediatek Inc. Multi-chip structure having flexible input/output chips
JP6449760B2 (ja) * 2015-12-18 2019-01-09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DE112015007234T5 (de) * 2015-12-26 2018-10-04 Intel Corporation Vertikale masseebenenisolierung, masseleiter-koaxialisolierung und impedanzabstimmung von durch gehäusevorrichtungen geführten horizontalen datensignalübertragungsleitungen
JP6549327B2 (ja) 2016-01-11 2019-07-2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ルーティング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システム
JP6626213B2 (ja) 2016-01-19 2019-12-2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一体型ルーティング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ステム
JP6553531B2 (ja) * 2016-03-08 2019-07-31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US10455691B1 (en) 2017-03-28 2019-10-22 Juniper Networks, Inc. Grid array pattern for crosstalk reduction
KR20180134464A (ko) * 2017-06-08 2018-12-19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시스템
JP6733911B2 (ja) * 2017-11-30 2020-08-05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電子部品付きプリント配線基板
US11894322B2 (en) 2018-05-29 2024-02-06 Analog Devices, Inc. Launch structures for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device packages
US11424196B2 (en) 2018-06-01 2022-08-23 Analog Devices, Inc. Matching circuit for integrated circuit die
US10852268B2 (en) * 2018-08-29 2020-12-01 Medtronic, Inc. Electrochemical sensor including multiple work electrodes and common reference electrode
US11417615B2 (en) * 2018-11-27 2022-08-16 Analog Devices, Inc. Transition circuitry for integrated circuit die
US20220294095A1 (en) * 2018-12-06 2022-09-15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information appliance
US11350537B2 (en) 2019-05-21 2022-05-31 Analog Devices, Inc. Electrical feedthrough assembly
CN111508901B (zh) * 2019-10-01 2022-01-25 威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基板及电子总成
JP7379140B2 (ja) * 2019-12-23 2023-11-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
JP2023045844A (ja) * 2021-09-22 2023-04-03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デバイス及びメモリシステム
US11744021B2 (en) 2022-01-21 2023-08-29 Analog Devices, Inc. Electronic assembly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83182A2 (en) * 1997-06-05 1998-12-09 Shinko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Lattice arrangement of electrodes on a multi-layer circuit board
JP2005064028A (ja) * 2003-08-12 2005-03-10 Ngk Spark Plug Co Ltd 配線基板
CN1741706A (zh) * 2004-08-27 2006-03-01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布线板
CN1819174A (zh) * 2005-02-09 2006-08-16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布线基板及布线基板内置用电容器
CN1825585A (zh) * 2005-02-25 2006-08-30 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半导体装置
CN101128086A (zh) * 2006-08-16 2008-02-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印刷电路板
CN101203089B (zh) * 2001-03-14 2010-06-16 Ibiden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印刷电路板
CN101960934A (zh) * 2008-03-28 2011-01-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多层印刷配线基板
JP2013059033A (ja) * 2007-09-25 2013-03-28 Hitachi Metals Ltd 高周波部品及び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0171A (ja) * 2000-05-08 2001-11-16 Shinko Electric Ind Co Ltd 多層配線基板及び半導体装置
JP2003152317A (ja) * 2000-12-25 2003-05-23 Ngk Spark Plug Co Ltd 配線基板
JP4018999B2 (ja) * 2003-02-28 2007-12-05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
JP2004265970A (ja) * 2003-02-28 2004-09-24 Ngk Spark Plug Co Ltd 配線基板
JP4031999B2 (ja) * 2003-02-28 2008-01-09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
JP2005064027A (ja) * 2003-08-12 2005-03-10 Ngk Spark Plug Co Ltd 配線基板
JP4700332B2 (ja) * 2003-12-05 2011-06-15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
JP2005286112A (ja) * 2004-03-30 2005-10-13 Airex Inc 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49645A (ja) * 2004-08-05 2006-02-16 Ngk Spark Plug Co Ltd 配線基板
US7339260B2 (en) * 2004-08-27 2008-03-04 Ngk Spark Plug Co., Ltd. Wiring board providing impedance matching
TWI414218B (zh) * 2005-02-09 2013-11-01 Ngk Spark Plug Co 配線基板及配線基板內建用之電容器
JP4838068B2 (ja) * 2005-09-01 2011-12-14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
JP2008066487A (ja) * 2006-09-06 2008-03-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半導体素子搭載用基板
US7605460B1 (en) * 2008-02-08 2009-10-20 Xilinx,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JP2009224491A (ja) * 2008-03-14 2009-10-01 Toshiba Corp 多層基板
JP5240828B2 (ja) * 2008-05-13 2013-07-17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基板の設計方法
JP2012209340A (ja) 2011-03-29 2012-10-25 Nec Corp 多層基板及び多層基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83182A2 (en) * 1997-06-05 1998-12-09 Shinko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Lattice arrangement of electrodes on a multi-layer circuit board
CN101203089B (zh) * 2001-03-14 2010-06-16 Ibiden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印刷电路板
JP2005064028A (ja) * 2003-08-12 2005-03-10 Ngk Spark Plug Co Ltd 配線基板
CN1741706A (zh) * 2004-08-27 2006-03-01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布线板
CN1819174A (zh) * 2005-02-09 2006-08-16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布线基板及布线基板内置用电容器
CN1825585A (zh) * 2005-02-25 2006-08-30 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半导体装置
CN101128086A (zh) * 2006-08-16 2008-02-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印刷电路板
JP2013059033A (ja) * 2007-09-25 2013-03-28 Hitachi Metals Ltd 高周波部品及び通信装置
CN101960934A (zh) * 2008-03-28 2011-01-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多层印刷配线基板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5567A (zh) * 2014-12-18 2019-08-02 英特尔公司 用于串扰缓解的接地过孔群集
CN106409332A (zh) * 2015-07-29 2017-02-15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器件
CN106409332B (zh) * 2015-07-29 2021-06-08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器件
CN108701669A (zh) * 2015-12-23 2018-10-23 英特尔公司 冗余通孔互连结构
CN108701669B (zh) * 2015-12-23 2023-01-17 英特尔公司 冗余通孔互连结构
CN108701684A (zh) * 2015-12-26 2018-10-23 英特尔公司 被导引通过封装器件的水平数据信号传输线路的接地平面竖直隔离、接地线路同轴隔离以及阻抗调谐
JP2018093107A (ja) * 2016-12-06 2018-06-1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CN108695583A (zh) * 2017-04-07 2018-10-23 大容科技顾问有限公司 三维互补传导带结构
CN110034085A (zh) * 2017-12-25 2019-07-19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
CN110875288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封装
CN110875288B (zh) * 2018-08-30 2024-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封装
CN114666983A (zh) * 2022-05-25 2022-06-24 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主板、计算机系统、信号线的设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666983B (zh) * 2022-05-25 2022-08-19 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主板、计算机系统、信号线的设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88893B2 (ja) 2017-03-01
US9035450B2 (en) 2015-05-19
JP2014204057A (ja) 2014-10-27
US20150123258A1 (en) 2015-05-07
US20140300003A1 (en) 2014-10-09
CN104103627B (zh) 2018-04-10
HK1201985A1 (zh) 2015-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3627A (zh) 半导体器件以及互连基板
CN101095380B (zh) 用于高频应用之包括贯穿连接之多层印刷电路板
CN107039393B (zh) 半导体器件
US6377464B1 (en) Multiple chip module with integrated RF capabilities
US621872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having high Q reactive components
US6555920B2 (en) Vertical electronic circuit package
US7304859B2 (en) Chip carri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8222714B2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with embedded spiral inductor
KR20100032909A (ko) 후면 수동 디바이스 집적을 이용하는 반도체 다이
CN103579096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09275B (zh) 同轴型非接触式3d-mcm垂直互连方法
JP2007516588A (ja) 最適化された多用途アセンブリ
EP2178119B1 (en) Surface mountable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US11430752B1 (en) Low cost millimiter wave integrated LTCC package
KR20230038146A (ko) 전자기 간섭 차폐부로서 구성된 수동 디바이스를 포함하는 패키지
US9331370B1 (en) Multilayer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s with localized air structures
Baez et al. Electric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a multichip module on a silicon interposer
WO2023010555A1 (zh) 芯片封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AU2008230024C1 (en) Surface mountable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ing scheme
CN116230562A (zh) 一种基于通信芯片集成无源设备的封装方法
CN117559938A (zh) 一种双工器、多工器和通信设备
CN115693059A (zh) 一种三线共模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19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019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