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4495A - 液晶聚酯复丝 - Google Patents

液晶聚酯复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4495A
CN104024495A CN201280064589.0A CN201280064589A CN104024495A CN 104024495 A CN104024495 A CN 104024495A CN 201280064589 A CN201280064589 A CN 201280064589A CN 104024495 A CN104024495 A CN 104024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polyester
polyester multifilament
fiber
solid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45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荣亮介
荻原由嗣
真锅隆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869734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4024495(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024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4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7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8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co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0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the reaction of a mixture of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05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the reaction of a mixture of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the hydroxy and carboxylic groups being bound to aromatic r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96Humidity control, or oiling,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1/00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 D01F11/04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of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11/08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of synthetic poly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1/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 D06M11/77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with silicon or compounds thereof
    • D06M11/7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with silicon or compounds thereof with silicon dioxide, silicic acids or their sal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64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1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 D06M2101/16Synthetic fibres, other than mineral fibres
    • D06M2101/30Synthetic polymers consisting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2101/32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纤维间熔接度为0~20的范围的液晶聚酯复丝。一种液晶聚酯复丝的制造方法,在熔融纺丝工序或重卷工序的至少1个工序中,对熔融纺丝而得的液晶聚酯复丝,从在相对于丝条移动方向垂直的面内彼此相差90~180°的施与方向,使抗熔接剂附着于纤维表面。可以提供与现有技术相比单纤维间熔接显著地少的液晶聚酯复丝。

Description

液晶聚酯复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聚酯复丝。详细地说涉及适合于绳索、渔网、受拉杆件等产业材料用途的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液晶聚酯复丝。
背景技术
液晶聚酯纤维由于刚直的分子链在纤维轴方向上高度地取向,因此与通用纤维相比,具有显著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进一步通过以纤维形态进行热处理来进行固相聚合反应,可以提高液晶聚酯的聚合度而使性能进一步提高。此时,为了提高每单位时间的处理量,将纤维制成卷装形状进行固相聚合的方法在工业上被广泛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然而,对于液晶聚酯复丝,在可以进行固相聚合反应的熔点附近的温度区域,单纤维间熔接易于发生,从卷装解舒时纤维表面的熔接部分剥落,熔接痕迹、原纤维化的起点等缺陷易于发生。此外,刚直的分子链向纤维轴方向高取向,另一方面,向纤维轴垂直方向的相互作用低,因此有时以这样的缺陷作为起点而产生原纤维。缺陷、原纤维的发生成为纤维物性降低,高次加工工序中的加工性恶化和制品的品质性能降低的原因。
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出了:以对由热塑性聚合物形成的纤维涂布非熔接性聚合物的有机溶剂溶液之后,进行拉伸或热处理作为特征的分丝性良好的纤维的制造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以使熔融时显示各向异性的芳香族聚酯纤维在减压下,使氟化合物存在而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之后,进行热处理作为特征的芳香族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以将芳香族聚酯纤维在没有线轴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作为特征的芳香族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等。
进一步还提出了,以使莫氏硬度4以下的将硅酸和镁作为主成分、平均粒径0.01~15μm的无机微粒0.03~5.0质量%附着于纤维表面而成的聚芳酯纤维(参照专利文献4);以使抗熔接剂附着于液晶聚酯纤维来进行固相聚合之后,将包含固相聚合后的液晶聚酯纤维的卷装以卷装的状态进行洗涤来除去抗熔接剂,使抗熔接剂对纤维的附着量相对于纤维重量为4.0重量%以下作为特征的液晶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参照专利文献5);以包含由特定的5成分的重复结构单元形成的液晶聚酯作为特征的液晶聚酯纤维(参照专利文献6)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4-0150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3-1127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2-04574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0782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23563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8-2402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本发明人等对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进行了补充试验,结果不能将单纤维数5根的液晶聚酯复丝进行分丝,为熔接抑制效果不充分的结果。此外,将由专利文献2、3获得的芳香族聚酯纤维的单纤维间熔接度采用本发明中使用的缠结试验机(entanglement tester)进行评价,结果由专利文献2、3获得的芳香族聚酯纤维的单纤维间熔接度不充分。
即,与抗熔接相关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5)中,将抗熔接剂用给油辊等仅从1个方向施与,不能在复丝内部的单纤维间均匀地施与,因此可以说单纤维间熔接抑制效果不充分。
关于专利文献6,难以认为可以将抗熔接剂均匀地施与至复丝的各单纤维间,即使在实施例中记载的长丝数10根、36根时,单纤维间熔接抑制效果也不充分,因此强度表现性差。长丝数越多,则成为越重大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与现有技术相比,单纤维间熔接显著少的液晶聚酯复丝。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具有以下构成。即,
一种液晶聚酯复丝,单纤维间熔接度为0~20的范围。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构成。即,
一种液晶聚酯复丝的制造方法,在选自以下工序(1)和工序(2)中的至少1个工序中,对熔融纺丝而得的液晶聚酯复丝,从在相对于丝条移动方向垂直的面内彼此相差90~180°的施与方向,使抗熔接剂附着于纤维表面。
工序(1):熔融纺丝工序
工序(2):重卷工序。
优选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的单纤维数为30~500根。
优选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的总纤度为200~3,000dtex。
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优选液晶聚酯包含下述化学式所示的结构单元(I)、(II)、(III)、(IV)和(V)。
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优选结构单元(I)相对于结构单元(I)、(II)和(III)的合计为40~85mol%,结构单元(II)相对于结构单元(II)和(III)的合计为60~90mol%,结构单元(IV)相对于结构单元(IV)和(V)的合计为40~95mol%。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由于单纤维间熔接度为0~20,极其低,因此在高次加工中的工序通过性提高。此外由熔接引起的缺陷少,因此成为高强度、高弹性纤维,由此作为产业材料用纤维是有用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所谓本发明中使用的液晶聚酯,是指加热熔融时呈现光学各向异性(液晶性)的聚酯。这可以通过将包含液晶聚酯的试样置于热台,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升温加热,用偏光显微镜观察试样的透射光来认定。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液晶聚酯,可举出例如(a)芳香族羟基羧酸的聚合物,(b)芳香族二羧酸与芳香族二醇、脂肪族二醇的聚合物,(c)上述(a)与上述(b)的共聚物等,其中优选为仅由芳香族构成的聚合物。仅由芳香族构成的聚合物在制成纤维时表现优异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此外,液晶聚酯的聚合配方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
这里,作为芳香族羟基羧酸,作为例子,可举出羟基苯甲酸、羟基萘甲酸等、或它们的烷基、烷氧基、卤素取代体等。
此外,作为芳香族二羧酸,作为例子,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二苯基二甲酸、萘二甲酸、二苯基醚二甲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甲酸、二苯基乙烷二甲酸等、或它们的烷基、烷氧基、卤素取代体等。
此外,作为芳香族二醇,作为例子,可举出氢醌、间苯二酚、二羟基联苯、萘二酚等、或它们的烷基、烷氧基、卤素取代体等,作为脂肪族二醇,可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液晶聚酯,除了上述单体以外,在不损害液晶性的程度的范围内可以进一步共聚其它单体,作为例子,可举出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1,4-环己烷二甲酸等脂环式二羧酸、聚乙二醇等聚醚、聚硅氧烷、芳香族亚氨基羧酸、芳香族二亚胺和芳香族羟基亚胺等。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将上述单体等聚合而成的液晶聚酯的优选例,可举出对羟基苯甲酸成分与6-羟基-2-萘甲酸成分共聚而成的液晶聚酯;对羟基苯甲酸成分与4,4’-二羟基联苯成分与间苯二甲酸成分和/或对苯二甲酸成分共聚而成的液晶聚酯;对羟基苯甲酸成分与4,4’-二羟基联苯成分与间苯二甲酸成分与对苯二甲酸成分与氢醌成分共聚而成的液晶聚酯。
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为包含下述化学式所示的结构单元(I)、(II)、(III)、(IV)和(V)的液晶聚酯。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结构单元,是指可以构成聚合物的主链中的重复结构的单元。
通过该组合,使得分子链具有适当的结晶性和非直线性即具有能够熔融纺丝的熔点。因此,可以使得在设定在聚合物的熔点与热分解温度之间的纺丝温度具有良好的制丝性,获得在长度方向上均匀的纤维,并且由于具有适度的结晶性因此可以提高纤维的强度、弹性模量。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组合包含结构单元(II)、(III)那样的体积不大、直线性高的二醇的成分是重要的。通过组合该成分,在纤维中分子链形成有秩序的混乱少的结构,并且结晶性不过度地提高,还可以维持纤维轴垂直方向的相互作用。由此除了高强度、弹性模量以外,还获得了优异的耐摩耗性。
上述结构单元(I)相对于结构单元(I)、(II)和(III)的合计优选为40~85mol%,更优选为65~80mol%,进一步优选为68~75mol%。通过在这样的范围内,从而可以使结晶性在适当的范围内,获得高强度、弹性模量,并且熔点也在能够熔融纺丝的范围内。
结构单元(II)相对于结构单元(II)和(III)的合计优选为60~90mol%,更优选为60~80mol%,进一步优选为65~75mol%。通过在这样的范围内,从而结晶性不过度地提高,还可以维持纤维轴垂直方向的相互作用,由此可以提高耐摩耗性。
结构单元(IV)相对于结构单元(IV)和(V)的合计优选为40~95mol%,更优选为50~90mol%,进一步优选为60~85mol%。通过在这样的范围内,聚合物的熔点在适当的范围内,使得在设定在聚合物的熔点与热分解温度之间的纺丝温度具有良好的制丝性,获得单纤维纤度细,长度方向上均匀的纤维。
本发明中使用的液晶聚酯的各结构单元的特别优选的范围如下。通过在该范围中以满足上述条件的方式调整组成,从而适合获得本发明的液晶聚酯纤维。
结构单元(I)45~65mol%
结构单元(II)12~18mol%
结构单元(III)3~10mol%
结构单元(IV)5~20mol%
结构单元(V)2~15mol%
本发明中使用的液晶聚酯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以下,Mw)优选为3万以上,更优选为5万以上。通过使Mw为3万以上,从而可以在纺丝温度具有适当的粘度并提高制丝性,Mw越高,则获得的纤维的强度、伸长率、弹性模量越高。此外从使流动性优异的观点出发,Mw优选为小于25万,更优选为小于15万。另外本发明中所谓Mw,为通过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求出的值。
关于本发明的液晶聚酯的熔点,从熔融纺丝的容易性、耐热性方面考虑,优选为200~380℃的范围,更优选为250~350℃,进一步优选为290~340℃。另外,关于熔点,将在用差示扫描量热计(パーキンエルマー社制DSC)进行的差示量热测定中,从50℃以20℃/min的升温条件测定时所观测到的吸热峰温度(Tm1)的观测后,在大约Tm1+20℃的温度保持5分钟后,以20℃/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50℃,再次以20℃/min的升温条件测定时所观测到的吸热峰温度(Tm2)作为熔点。
此外,本发明中使用的液晶聚酯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添加、并用其它聚合物。所谓添加、并用,是指将聚合物彼此混合的情况;2成分以上的复合纺丝中在一个成分或者在多个成分中部分地混合使用其它聚合物、或者全面地使用。作为其它聚合物,作为例子,可以添加聚酯、聚烯烃、聚苯乙烯等乙烯基系聚合物、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苯醚、聚砜、芳香族聚酮、脂肪族聚酮、半芳香族聚酯酰胺、聚醚醚酮、氟树脂等聚合物,可举出聚苯硫醚、聚醚醚酮、尼龙6、尼龙66、尼龙46、尼龙6T、尼龙9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环己烷二甲醇对苯二甲酸酯、聚酯99M等作为适合的例子。另外,在添加、并用这些聚合物的情况下,其熔点在液晶聚酯的熔点±30℃以内不损害制丝性,因此优选,此外,为了提高所得的纤维的强度、弹性模量,添加、并用的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5重量%以下,最优选为实质上不添加、并用其它聚合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液晶聚酯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少量含有各种金属氧化物、高岭土、二氧化硅等无机物、着色剂、消光剂、阻燃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结晶成核剂、荧光增白剂、末端基封闭剂、增容剂等添加剂。
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的制造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没有任何限定。本发明中获得的液晶聚酯复丝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吸水性,并且缺陷、原纤维少,高次加工中的加工性优异。
在熔融纺丝中,液晶聚酯的熔融挤出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但为了消除在聚合时生成的有序结构,优选使用挤压型的挤出机。被挤出来的聚合物经由配管,通过齿轮泵等公知的计量装置进行计量,通过除去异物的过滤器,然后导入口模。此时从聚合物配管至口模的温度(纺丝温度)优选为液晶聚酯的熔点以上、热分解温度以下,更优选为液晶聚酯的熔点+10℃以上、4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液晶聚酯的熔点+20℃以上、370℃以下。另外,还能够各自独立地调整从聚合物配管至口模的温度。在该情况下,通过使接近口模的部位的温度高于其上游侧的温度,从而排出稳定。
此外,为了获得本发明的液晶聚酯纤维,优选提高排出时的稳定性、细化行为的稳定性,在工业的熔融纺丝时,为了能量成本的降低、生产性提高,优选对1个口模穿孔多个口模孔,从而使各个孔的排出、细化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优选使口模孔的孔径变小,并且使通道(land)长度(与口模孔的孔径相同的直管部的长度)变长。然而从有效地防止孔的堵塞的观点出发,孔径优选为0.03mm以上1.00mm以下,更优选为0.05mm以上0.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8mm以上0.60mm以下。从有效地防止压力损失变高的观点出发,由将通道长度L除以孔径D而得的商所定义的L/D优选为0.5以上3.0以下,更优选为0.8以上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2.0以下。此外,为了提高复丝的生产性,1个口模的孔数优选为2孔以上1,000孔以下,更优选为10孔以上700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孔以上500孔以下。另外,从不提高压力损失的方面来看,优选位于口模孔正上方的导入孔为直径为口模孔径的5倍以上的直孔。从抑制异常滞留的方面来看,优选导入孔与口模孔的连接部分成为锥形,从不提高压力损失,使流线稳定的方面来看,优选锥形部分的长度为通道长度的2倍以下。
从口模孔排出的聚合物通过保温区域、冷却区域并固化后,以一定速度通过旋转的辊(导丝辊)来牵引。保温区域如果过度长,则制丝性变差,因此优选为距离口模面400mm为止,更优选为距离口模面300mm为止,保温区域进一步优选为距离口模面200mm为止。保温区域还能够使用加热手段来提高气氛温度,其温度范围优选为100℃以上500℃以下,更优选为200℃以上400℃以下。冷却可以使用非活性气体、空气、水蒸气等,从降低环境负荷方面来看,优选使用平行或环状的空气流。
为了提高生产性,牵引速度优选为50m/min以上,更优选为300m/min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m/min以上。本发明中使用的液晶聚酯在纺丝温度具有适合的拉丝性,因此可以使牵引速度为高速。上限没有特别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液晶聚酯中,从拉丝性的方面来看为3,000m/min左右。
由将牵引速度除以排出线速度而得的商所定义的纺丝牵伸优选为1以上50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2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以上100以下。本发明中使用的液晶聚酯具有适合的拉丝性,因此可以提高牵伸,对于生产性提高是有利的。
在本发明中,从制丝性和生产性提高的观点出发,为了获得上述纺丝牵伸,优选将聚合物排出量设定为10~2,000g/min,更优选设定为30~1,000g/min,进一步优选设定为50~500g/min。通过设定为10~2,000g/min,从而制丝性良好地获得液晶聚酯。
卷绕可以使用公知的卷绕机而制成筒子纱、纬纱管、锥形筒子等形状的卷装,优选制成可以将卷量设定得高的筒子纱卷。卷绕时,为了使与导纱器、辊的摩擦阻力降低,也可以使用给油辊(以下,OR)来使用各种油剂。
这样获得的液晶聚酯纤维,为了进一步提高强度和弹性模量,优选进行固相聚合。固相聚合也能够制成卷装形状、绞丝形状、丝束形状(例如,置于金属网等来进行)、或在辊间连续地制成丝条来进行处理,但从可以简化设备,还可以提高生产性的方面来看,优选以卷装形状进行。
在以卷装形状进行固相聚合的情况下,由于为复丝,因此需要防止显著的单纤维间熔接的技术。
为了获得本发明这样的单纤维间熔接度为0~20的液晶聚酯复丝,重要并且最独特的方面在于,在固相聚合之前使抗熔接剂均匀地附着于各单纤维表面。因此,在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的制造方法中,在熔融纺丝工序或重卷工序中的至少1个工序中,对熔融纺丝而得的液晶聚酯复丝,从在相对于丝条移动方向垂直的面内彼此相差90~180°的施与方向,使抗熔接剂附着于纤维表面。这里,垂直的面内不一定限定于单一的面内,可以为多个垂直面内。在多个垂直面内的情况下,以多段施与抗熔接剂。此外,所谓施与方向,在使用给油辊的情况下,是指与辊表面相接的法线方向,在使用喷射喷嘴的情况下,是指喷射方向。
将抗熔接剂附着于熔融纺丝而得的液晶聚酯复丝的时机没有任何限定,例如,从提高附着效率方面来看,优选在从熔融纺丝至卷绕的熔融纺丝工序中少量附着后,在重卷工序中进一步追加附着。作为使抗熔接剂均匀地附着的具体的方法,例如,在熔融纺丝工序中使用2方向1段OR给油法来使在水等溶剂中分散有抗熔接剂的溶液附着,接着在重卷工序中使用油浴浸渍法和2方向1段OR给油法来追加附着抗熔接剂的方法,可以使抗熔接剂均匀地附着于各单纤维表面,因此优选。这里所谓2方向1段OR给油法,为在熔融纺丝工序、重卷工序中,使移动丝条的两侧面与对置的一对OR接触来使抗熔接剂附着的方法。该2方向1段OR给油法的情况下的施与方向为180°。此外,后述的8方向4段OR给油法的情况下的施与方向在4段的各段都为180°,可以使在各段的OR中成为基准的施与方向相对于在上段的OR中成为基准的施与方向各错开任意的角度,例如45°,但也可以不错开。
此时,如果可以使抗熔接剂均匀地附着于纤维表面,则OR的设置数、设置方法、段数没有任何限定,但抗熔接剂对纤维表面的附着方向如上所述,优选为2方向以上,更优选为4方向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方向以上,最优选为16方向以上。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使用对置的一对OR的情况下,使抗熔接剂对纤维表面的附着方向为2方向。在使用2段对置的一对OR的情况下,抗熔接剂对纤维表面的附着方向为4方向,在使用4段对置的一对OR的情况下,抗熔接剂对纤维表面的附着方向为8方向,在使用8段对置的一对OR的情况下,抗熔接剂对纤维表面的附着方向为16方向。此外,在本发明中,除了使用对置的一对OR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并用单独的OR来进行。
通过使用多个OR从2方向以上附着抗熔接剂,从而可以将抗熔接剂均匀地附着于复丝的单纤维表面,显著地表现单纤维间熔接抑制效果。抗熔接剂对纤维表面的施与方向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在32方向以上时,抗熔接剂的均匀附着效果饱和。此外,所谓油浴浸渍法,为一边在分散填充有抗熔接剂的油剂浴中使丝条通过一边重卷成固相聚合用卷装的方法。
此外,使用喷射喷嘴来使抗熔接剂附着于各单纤维表面的方法,均匀附着性优异,操作也简便,因此优选。
作为使固体的抗熔接剂分散的溶剂,优选为水,因为操作容易、环境负荷小。此外,在抗熔接剂为液体的情况下,优选使用非离子系、阴离子系和阳离子系乳化剂来将抗熔接剂在水中进行乳液化而使用。作为此时所用的抗熔接剂,优选为乳液化容易,反应性低,平滑性优异的抗熔接剂。此外,在溶液中,在不妨碍分散和乳液的范围内,也可以包含通常的油剂中所使用那样的表面活性剂、用于促进固相聚合反应的各种添加剂。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所谓抗熔接剂,为在使该试剂附着于液晶聚酯复丝的各单纤维表面进行固相聚合时抑制纤维间的熔接的试剂,可以使用公知的抗熔接剂,为了在固相聚合的高温热处理时不挥发,优选为耐热性高的抗熔接剂,优选为例如无机粒子、氟化合物、芳香族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酮等高耐热有机物、二甲基聚硅氧烷、二苯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及其改性物等聚硅氧烷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所谓无机粒子,为公知的无机粒子,作为例子,可举出矿物、氢氧化镁等金属氢氧化物、二氧化硅、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碳酸钙、碳酸钡等碳酸盐化合物、硫酸钙、硫酸钡等硫酸盐化合物、以及炭黑等。通过将这样的耐热性高的无机粒子涂布在纤维上,从而能够减少单纤维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固相聚合时发生的熔接。关于无机粒子,考虑到涂布工序而从操作容易,环境负荷降低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水分散容易,并且,优选在固相聚合条件下为非活性。从这些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二氧化硅、硅酸盐。在硅酸盐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为具有层状结构的页硅酸盐。另外,作为页硅酸盐,可举出高岭石、埃洛石、蛇纹石、硅镍矿、蒙皂石族、叶蜡石、滑石、云母等,其中考虑到获得的容易性,最优选使用滑石、云母。
为了抑制熔接,抗熔接剂对液晶聚酯复丝的附着量优选多,在将丝重量设为100重量%的情况下,优选为0.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上。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纤维的发粘并使操作良好,此外,使附着物除去后的残余成分少而使工序通过性良好,优选为50.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0.0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5.0重量%以下。另外抗熔接剂对液晶聚酯复丝的附着量是指通过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而求出的值。在该情况下,测定抗熔接剂的附着量时,在熔融纺丝中有施与的油剂的情况下,将其附着量也进行合算,但在熔融纺丝中施与的油剂也根据种类而显示抗熔接效果,此外附着量多的情况下,产生操作的恶化等与抗熔接剂同样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中,在熔融纺丝中施与的油剂等的附着量也作为与抗熔接剂的合计量而算出。
此外,附着物的成分可以通过对于超声波洗涤后的洗涤液和/或干燥并使水分蒸发而得的物质从以下项目根据目的来选择,或将它们组合实施来鉴定。
(i)荧光X射线分析(元素分析)
(ii)X射线衍射(粉末法或定方位法)
(iii)NMR
(iv)红外线吸收光谱测定
(v)差示热分析
(vi)SEM观察
本发明的重点为在固相聚合之前,使抗熔接剂均匀地附着于液晶聚酯复丝的各单纤维表面,卷装的卷密度只要为卷装不崩溃的0.03g/cm3以上就可以。从生产效率和操作性的方面来看,卷密度优选为0.1g/cm3以上,如果为0.3g/cm3以上则更优选,如果为0.5g/cm3以上则特别优选。这里所谓卷密度,为由卷装外尺寸和成为芯材的线轴的尺寸求出的卷装的占有体积(Vf)与纤维的重量(Wf),通过Wf/Vf而计算得到的值。
在本发明中,如上述那样,卷密度只要为卷装不崩溃的0.03g/cm3以上就可以,因此卷装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形成都可以。例如,可以通过熔融纺丝中的卷绕来形成,但将在熔融纺丝中卷绕的卷装重卷来形成时,使抗熔接剂的附着量控制变容易,因此更优选。此外,卷密度只要为0.03g/cm3以上就可以,因此重卷中的卷绕张力只要为0.001cN/dtex以上即可。此外在低张力卷绕中为了形成稳定的卷装,卷绕形状优选为在两端带有锥形的锥形末端卷绕。
固相聚合能够在氮气等非活性气体气氛中、空气那样的含有氧的活性气体气氛中或减压下进行,但为了设备的简化和防止纤维或附着物的氧化,优选在氮气气氛下进行。此时,固相聚合的气氛优选露点为-40℃以下的低湿气体。
固相聚合温度优选为供于固相聚合的液晶聚酯纤维的熔点-60℃以上。通过成为这样的熔点附近的高温,固相聚合迅速地进行。此外随着固相聚合的进行液晶聚酯纤维的熔点上升,因此固相聚合温度可以高达供于固相聚合的液晶聚酯纤维的熔点+100℃左右。另外将固相聚合温度相对于时间分步或连续地提高,可以防止熔接并且提高固相聚合的时间效率,因此更优选。此时,固相聚合根据目标性能进行数分钟~数十小时,但为了获得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的纤维,优选在最高到达温度进行5小时以上,更优选为10小时以上。此外,固相聚合反应由于随着经过时间而饱和,因此100小时左右是充分的。
固相聚合后的卷装也可以直接作为制品来供给,但为了提高制品搬运效率,优选将固相聚合后的卷装再次重卷来提高卷绕密度。在固相聚合后的重卷中,为了防止由解舒导致的固相聚合卷装的崩溃,进而抑制在剥落轻微熔接时的原纤维化,优选通过一边使固相聚合卷装旋转,一边在与旋转轴垂直方向(纤维回转方向)上解舒丝的所谓抢取来解舒,更优选固相聚合卷装的旋转不是自由旋转而是通过积极驱动来旋转。
此外,本发明中的液晶聚酯纤维可以根据目的来施与各种精加工油剂。
本发明的液晶聚酯纤维的固相聚合后的聚苯乙烯换算的Mw优选为25万以上150万以下。通过具有25万以上的高的Mw,除了具有高强度、伸长率、弹性模量,提高织物性能以外,特别是在进行细纤度化时,冲击吸收性提高,可以抑制高次工序中的断头,耐摩耗性也提高。此外熔点也高,因此具有优异的耐热性。Mw越高,则这些特性越高,因此优选为30万以上,更优选为35万以上。Mw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本发明中可以达到的上限,为150万左右。另外本发明中所谓Mw的测定方法,为使用五氟苯酚/氯仿=35/65(重量比)的混合溶剂作为溶剂,以使液晶聚酯的浓度为0.04~0.08重量/体积%的方式溶解,制成GPC测定用试样,使用Waters社制GPC测定装置来测定该试样,通过聚苯乙烯换算来求出Mw。
柱:ShodexK-806M2根,K-8021根
检测器:差示折射率检测器RI(2414型)
温度:23±2℃
流速:0.8mL/min
进样量:200μL
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的单纤维间熔接度为0~20,更优选为0~10,进一步优选为0~1。通过使单纤维间熔接度为0~20,则所得的高强度、高弹性的液晶聚酯复丝在高次加工中的工序通过性飞跃性地提高。此外制品的耐摩耗性也提高。在单纤维间熔接度超过20的情况下,由于单纤维间熔接,液晶聚酯复丝在高次加工中的工序通过性恶化。另外单纤维间熔接度是指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求出的值。
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的单纤维数优选为30~500根,更优选为200~500根。通过为30~500根,从而获得使抗熔接剂的附着表面积变大,显著地表现抗熔接效果,高次工序通过性优异的液晶聚酯复丝。此外,可以将纺丝样品开松或合丝而制成单纤维数为30~500的液晶聚酯复丝。
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的固相聚合后的总纤度优选为200~3,000dtex,更优选为500~3,000dtex。通过为200~3,000dtex,从而生产效率高,适合于原纱使用量极其多的产业材料用途。此外,也可以将纺丝样品开松或合丝而制成总纤度为200~3,000dtex的液晶聚酯复丝。
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的固相聚合后的单纤维纤度优选为100dtex以下,更优选为5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dtex以下。通过为100dtex以下,从而能够在排出后进行均匀的冷却直至单纤维内部,制丝性稳定,获得毛羽品质良好的液晶聚酯复丝。另外,本发明中所谓单纤维纤度,将总纤度除以单纤维数而得的商设为单纤维纤度(dtex)。
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的固相聚合后的强度优选为10.0cN/dtex以上,更优选为12.0cN/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cN/dtex以上。通过使强度为10.0cN/dtex以上,从而适合于要求高强度并且轻量化的产业材料用途。强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本发明中可以达到的上限,为30.0cN/dtex左右。另外,本发明中所谓强度,是指实施例中记载的强伸度、弹性模量测定中的抗拉强度。
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的固相聚合后的伸长率为1.0%以上,优选为2.0%以上。通过使伸长率为1.0%以上,从而纤维的冲击吸收性提高,高次加工工序中的工序通过性、操作性优异。伸长率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本发明中可以达到的上限,为5.0%左右。另外,本发明中所谓伸长率,是指实施例中记载的强伸度、弹性模量测定中的断裂伸长率。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的固相聚合后的弹性模量优选为600cN/dtex以上,更优选为700cN/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0cN/dtex以上。通过使弹性模量为600cN/dtex以上,从而受到应力时的尺寸变化小,适合于产业材料用途。弹性模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本发明中可以达到的上限,弹性模量为1,500cN/dtex左右。另外,本发明中所谓弹性模量,是指实施例中记载的强伸度、弹性模量测定中的初始拉伸抵抗度。
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除了可以作为复丝使用以外,可以例如开松而作为单丝使用,此外也可以适合用于化纤短纤维、切断纤维等。进一步,还可以作为针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编带等纤维结构物利用。
作为本发明的液晶聚酯复丝的具体的用途,在一般产业用材料、土木/建筑材料、体育用途、防护衣、橡胶增强材料、电气材料(特别是,作为受拉杆件)、音响材料、一般衣料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作为有效的用途,可举出网纱、过滤器、绳索、网、渔网、计算机色带、印刷基板用基布、抄纸用的帆布、气囊、飞艇、圆顶等的基布、骑手服、钓鱼线、各种线(帆船、滑翔伞、气球、风筝线)、窗帘绳、纱窗用支持绳、汽车、飞机内的各种绳、电气制品、机器人的传力绳等,特别是,低吸湿性的液晶聚酯复丝适合于以往使用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等的渔网用途。
实施例
接下来,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另外,实施例中举出的物性的测定方法如下所示。
(1)抗熔接剂浓度
将在水等溶剂中分散有抗熔接剂的溶液设为100重量%的情况下,将溶液中包含的抗熔接剂的重量%设为浓度(%)。
(2)单纤维数
按照JIS L1013(2010)8.4的方法来算出。
(3)总纤度
通过JIS L1013(2010)8.3.1A法,以规定荷重0.045cN/dtex测定公量纤度设为总纤度(dtex)。
(4)强伸度、弹性模量
在JIS L1013(2010)8.5.1标准时试验中所示的等速伸长条件下测定。对于试样,使用オリエンテック社制“テンシロン”(TENSILON)UCT-100,以夹具间隔为25cm,拉伸速度为30cm/min进行。强度、伸长率为断裂时的应力和伸长率,弹性模量由连接零点和断裂点的直线的倾斜度算出。
(5)抗熔接剂附着量
利用测长机对纤维取100m绞丝,测定重量后,将绞丝浸渍于100ml的水中使用超声波洗涤机进行1hr洗涤。使超声波洗涤后的绞丝干燥并测定重量,将洗涤前重量和洗涤后重量之差除以洗涤前重量而得的商乘以100得到的值设为抗熔接剂的附着量(重量%)。
(6)单纤维间熔接度
单纤维间熔接度为使用交织度测定中使用的Rothschild社制缠结试验机R-2072,在以下的条件下算出。测定初始张力(cN)={纤度(dtex)0.5}×0.7,丝速10m/min,松开水平(cN)={纤度(dtex)0.35}×3.31时的触针松开次数30次的平均开纤长度L(mm),按照下式进行定义来算出单纤维间熔接度。
单纤维间熔接度=1,000(mm)/平均开纤长度L(mm)
(7)工序通过性评价
将液晶聚酯复丝以500m/min解舒,算出每1万m的毛羽个数,将毛羽个数0个/1万m的情况设为优,将1~10个/1万m的情况设为良,将10~20个/1万m的情况设为中,将超过20个/1万m的情况设为差。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在具备有搅拌翼、馏出管的5L反应容器中加入对羟基苯甲酸870重量份、4,4’-二羟基联苯327重量份、间苯二甲酸157重量份、对苯二甲酸292重量份、氢醌89重量份和乙酸酐1433重量份(酚性羟基合计的1.08当量),在氮气气氛下一边搅拌一边经30min从室温升温至145℃,然后在145℃反应2hr。然后,经4hr升温至330℃。
将聚合温度保持在330℃,经1.5hr减压至1.0mmHg(133Pa),进一步继续反应20min,达到规定转矩之后,使缩聚结束。接下来,将反应容器内加压至1.0kg/cm2(0.1MPa),经由具有1个直径10mm的圆形排出口的口模,将聚合物排出成条状物,利用切割机制粒。
该液晶聚酯包含整体的54mol%的对羟基苯甲酸单元、16mol%的4,4’-二羟基联苯单元、8mol%的间苯二甲酸单元、15mol%的对苯二甲酸单元,7mol%的氢醌单元,熔点为318℃,使用高化式流动性测定仪以温度328℃、剪切速度1,000/sec测定得到的熔融粘度为16Pa·sec。此外,Mw为91,000。
使用该液晶聚酯,在130℃进行15hr的真空干燥,然后利用单轴的挤压机进行(加热器温度290~340℃)熔融挤出,利用齿轮泵计量的同时向纺丝组件供给聚合物。此时的从挤压机至纺丝组件的纺丝温度为335℃。在纺丝组件中使用15μm的金属无纺布过滤器来过滤聚合物,由具有75个孔径0.13mm、通道长度0.26mm的孔的口模,以排出量52.5g/min(每单孔为0.6g/min)排出聚合物。
排出来的聚合物在室温冷却并固化,使用8方向4段OR给油法,一边使在水中分散有1重量%的作为抗熔接剂的滑石的溶液附着,一边将75长丝一起用1,250m/min的纳尔逊辊牵引。这里所谓8方向4段OR给油法,为在各段使用对置的1对OR,从在相对于丝条移动方向垂直的面内彼此相差180°的施与方向,使抗熔接剂均匀附着于各单纤维表面的方法。另外,将在各段的OR中成为基准的施与方向相对于在上段的OR中成为基准的施与方向各错开45°来配置。此时的纺丝牵伸为29。用纳尔逊辊牵引的丝条直接介由松紧调节臂并使用叶片往复型卷绕机而卷绕成筒子纱形状。在约18min的卷绕时间中,没有发生断头,制丝性良好。
一边从该纺丝纤维卷装,将纤维在纵向(相对于纤维回转方向为垂直方向)上4根合丝一边解舒,利用使速度为恒定的卷绕机((株)神津制作所制SSP-WV8P型精密卷绕机)以400m/min进行重卷。此时,对于在水中分散有1重量%滑石的溶液,并用油浴浸渍法和2方向1段OR给油法,向各单纤维表面追加附着滑石。这里所谓2方向1段OR给油法,为使用1对OR,从在相对于丝条移动方向垂直的面内彼此相差180°的施与方向,使抗熔接剂均匀附着于各单纤维表面的方法。即使在任何的给油时也没有油剂的飞散、回流,在各单纤维表面均匀地附着。另外,重卷的芯材使用不锈钢制的线轴,重卷时的张力为0.005cN/dtex,卷绕密度为0.5g/cm3,卷量为3kg。此外卷装形状为锥角65°的锥形末端卷绕。
使用密闭型烘箱将这样获得的总纤度1,680dtex、单纤维数300根的重卷样品从室温升温至240℃,在240℃保持3hr后,升温至290℃,进一步在290℃保持20hr,以该条件进行固相聚合。另外气氛为将除湿氮气以流量100m3/hr供给,为了使库内不为加压而由排气口排气。
将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安装于可以通过变频电机来旋转的送出装置,将纤维在横向(纤维回转方向)上以200m/min送出的同时进行解舒,利用卷绕机卷绕成制品卷装,结果可以几乎无阻力地解舒,没有发生断头。另外,纤维物性如表1所记载的那样,单纤维间熔接度为0.9。固相聚合后的纤维的Mw为420,000,测定法与液晶聚酯聚合物同样。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0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优。
[实施例2]
使用在水中分散有1重量%作为抗熔接剂的氟化合物CF3CF2(CF2CF2)2CH2CH2OPO(ONH4)2〔以下,C8F化合物〕的溶液,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舒,利用卷绕机卷绕,结果可以几乎无阻力地解舒,没有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2.1。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0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优。
[实施例3]
使用在水中分散有1重量%作为抗熔接剂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东レ·ダウコーニング(株)制SH200-350cs,粘度350cSt)的溶液,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舒,利用卷绕机卷绕,结果可以几乎无阻力地解舒,没有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2.4。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0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优。
[实施例4]
在纺丝工序以及重卷工序中,使用在水中分散有3重量%作为抗熔接剂的滑石的溶液,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舒,利用卷绕机卷绕,结果可以几乎无阻力地解舒,没有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0.6。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0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优。
[实施例5]
在纺丝工序以及重卷工序中,使用在水中分散有5重量%作为抗熔接剂的滑石的溶液,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舒,利用卷绕机卷绕,结果可以几乎无阻力地解舒,没有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0.4。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0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优。
[实施例6]
将由纺丝工序获得的总纤度420dtex、单纤维数75根的纺丝样品开松,作为总纤度213dtex、单纤维数38根的样品使用,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舒,利用卷绕机卷绕,结果可以几乎无阻力地解舒,没有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0.2。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0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优。
[实施例7]
将由纺丝工序获得的总纤度420dtex、单纤维数75根的纺丝样品6根合丝,作为总纤度2,520dtex、单纤维数450根的样品使用,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舒,利用卷绕机卷绕,结果可以几乎无阻力地解舒,没有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0.5。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0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优。
[实施例8]
在纺丝工序中,不使用作为抗熔接剂的滑石而仅附着水,在重卷工序中,通过油浴浸渍法和2方向1段OR给油法的并用而使在水中分散有1重量%滑石的溶液附着,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舒,利用卷绕机卷绕,结果可以几乎无阻力地解舒,没有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4.3。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3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良。
[实施例9]
在纺丝工序中,通过8方向4段OR给油法而使在水中分散有1重量%作为抗熔接剂的滑石的溶液附着,在重卷工序中,不使用滑石而仅附着水,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舒,利用卷绕机卷绕,结果可以几乎无阻力地解舒,没有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17。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9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良。
[实施例10]
作为液晶聚酯树脂,使用包含整体的73mol%的对羟基苯甲酸单元、27mol%的6-羟基-2-萘甲酸单元的液晶聚酯树脂,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舒,利用卷绕机卷绕,结果可以几乎无阻力地解舒,没有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11。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0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优。另一方面,固相聚合后的物性为强度19.8cN/dtex,弹性模量615cN/dtex,与实施例1~9相比低。
将实施例1~10的纤维物性示于表1和表2中。
[比较例1]
通过纺丝工序中的1方向1段OR给油法和重卷工序中的1方向1段OR给油法,使在水中分散有1重量%作为抗熔接剂的滑石的溶液附着,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舒,利用卷绕机卷绕,结果可以几乎无阻力地解舒,没有发生断头。另外,纤维物性如表2所记载的那样,单纤维间熔接度为25。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12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中。
[比较例2]
在纺丝工序中,不使用作为抗熔接剂的滑石而仅附着水,在重卷工序中,通过1方向1段OR给油法而使在水中分散有1重量%滑石的溶液附着,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舒,利用卷绕机卷绕,结果有极少的阻力但可以解舒,没有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31。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17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中。
[比较例3]
在纺丝工序中,通过1方向1段OR给油法使在水中分散有1重量%作为抗熔接剂的滑石的溶液附着,在重卷工序中,不使用滑石而仅附着水,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解舒,利用卷绕机卷绕,结果有极少的阻力但可以解舒,没有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53。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29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差。
[比较例4]
在纺丝工序以及重卷工序中不使用抗熔接剂而仅附着水,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尝试解舒,但熔接严重,经常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113。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145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差。
[比较例5]
在纺丝工序中,不使用抗熔接剂而仅附着水,在重卷工序中,通过1方向1段OR给油法,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使用抗熔接剂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1重量%)的N-甲基-2-吡咯烷酮溶液,此外使单纤维数为5根并使总纤度为190dtex,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尝试解舒,但熔接严重,经常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95。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118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差。
[比较例6]
在纺丝工序以及重卷工序中不使用抗熔接剂,将所得的纺丝样品如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在减压下(1托)、存在氟化合物CF4的气氛中,实施100W/180sec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来进行固相聚合,此外使单纤维数为100根,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尝试解舒,但熔接严重,经常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87。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97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差。
[比较例7]
在纺丝工序以及重卷工序中不使用抗熔接剂,如专利文献3中提出的从重卷于不锈钢制的线轴的纺丝样品除去不锈钢制的线轴来进行固相聚合,除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固相聚合卷装。关于这样获得的固相聚合卷装,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尝试解舒,但熔接严重,经常发生断头。单纤维间熔接度为102。使用该液晶聚酯复丝来进行工序通过性评价,结果毛羽个数为121个/1万m,工序通过性为差。
将比较例1~7的纤维物性示于表3中。
[表1]
[表2]
[表3]
如表1和表2明确地那样,通过在纺丝工序或重卷工序中,使用全方向多段OR给油法、油浴浸渍法,使抗熔接剂均匀地附着于纤维表面,从而单纤维间熔接度可以大幅降低至0~20,获得在高次加工中的工序通过性优异的液晶聚酯复丝。
如表3的比较例1~3明确可知,在纺丝工序或重卷工序中,在不使用全方向多段OR给油法、油浴浸渍法而使抗熔接剂附着的情况下,不能均匀地附着于纤维表面,单纤维间熔接度增大至20以上。此外,如比较例4那样,在不使用抗熔接剂的情况下,单纤维间熔接度成为100以上。此外,在比较例5中,使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抗熔接剂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1重量%)的N-甲基-2-吡咯烷酮溶液通过重卷工序的1方向1段OR给油法来附着并进行了固相聚合,但可知单纤维间熔接度增大至95,熔接抑制效果低。此外,在比较例6中,如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那样,在减压下,在存在氟化合物的气氛中实施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来实施了固相聚合,但可知熔接抑制效果不充分。进一步,在比较例7中,如专利文献3中提出的那样,除去不锈钢制的线轴来实施了固相聚合,但可知熔接抑制效果不充分。这样,在单纤维间熔接度为20以上的情况下,在高次加工中的工序通过性恶化,不能适合用作原纱使用量极其多的产业材料用。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单纤维间熔接度为0~20的液晶聚酯复丝在高次加工中的工序通过性优异,此外制品的强度、弹性模量也提高,因此可以在一般产业用材料、土木/建筑材料、体育用途、防护衣、橡胶增强材料、电气材料(特别是,作为受拉杆件)、音响材料、一般衣料等领域中广泛使用,因而是有用的。特别是,低吸湿性的液晶聚酯复丝适合于以往使用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等的渔网用途。

Claims (6)

1.一种液晶聚酯复丝,单纤维间熔接度为0~20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聚酯复丝,单纤维数为30~500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聚酯复丝,总纤度为200~3,000dtex。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聚酯复丝,液晶聚酯包含下述化学式所示的结构单元(I)、(II)、(III)、(IV)和(V),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聚酯复丝,结构单元(I)相对于结构单元(I)、(II)和(III)的合计为40~85mol%,结构单元(II)相对于结构单元(II)和(III)的合计为60~90mol%,结构单元(IV)相对于结构单元(IV)和(V)的合计为40~95mol%。
6.一种液晶聚酯复丝的制造方法,在选自以下工序(1)和工序(2)中的至少1个工序中,对熔融纺丝而得的液晶聚酯复丝,从在相对于丝条移动方向垂直的面内彼此相差90~180°的施与方向,使抗熔接剂附着于纤维表面,
工序(1):熔融纺丝工序,
工序(2):重卷工序。
CN201280064589.0A 2011-12-27 2012-12-25 液晶聚酯复丝 Pending CN1040244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5996 2011-12-27
JP2011-285996 2011-12-27
PCT/JP2012/083461 WO2013099863A1 (ja) 2011-12-27 2012-12-25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4495A true CN104024495A (zh) 2014-09-03

Family

ID=4869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4589.0A Pending CN104024495A (zh) 2011-12-27 2012-12-25 液晶聚酯复丝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04409A1 (zh)
EP (1) EP2799600B1 (zh)
JP (1) JP6183210B2 (zh)
CN (1) CN104024495A (zh)
ES (1) ES2873513T3 (zh)
WO (1) WO2013099863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65748A1 (en) * 2017-07-24 2020-05-28 Kurarayco., Ltd. Liquid crystalline polyester fi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1819322A (zh) * 2018-03-07 2020-10-23 株式会社可乐丽 熔融各向异性芳香族聚酯复丝
CN113227473A (zh) * 2019-02-12 2021-08-06 东丽株式会社 液晶聚酯复丝及由该液晶聚酯复丝制成的高级加工制品
US11766835B2 (en) 2016-03-25 2023-09-26 Natural Fiber Welding, Inc. Methods, processe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ducing welded substrates
TWI829660B (zh) * 2017-11-11 2024-01-21 美商天然纖維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紗與熔接紗
US11920263B2 (en) 2016-05-03 2024-03-05 Natural Fiber Welding, Inc. Methods, processe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ducing dyed and welded substrat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1866B2 (ja) * 2013-10-18 2017-04-26 Kb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JP6121867B2 (ja) * 2013-10-18 2017-04-26 Kb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US10052806B2 (en) 2014-03-31 2018-08-21 Toray Industries, Inc.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line polyester resin pellets
JP6428421B2 (ja) * 2015-03-20 2018-11-28 東レ株式会社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JP2016191169A (ja) * 2015-03-31 2016-11-10 東レ株式会社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225644A1 (ja) * 2018-05-23 2019-11-28 株式会社クラレ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からなる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WO2023058563A1 (ja) * 2021-10-08 2023-04-13 株式会社クラレ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5275B2 (ja) * 1985-06-20 1995-07-12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法
JPH0832975B2 (ja) * 1986-10-08 1996-03-29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法
JP2008240229A (ja) * 2007-02-28 2008-10-09 Toray Ind Inc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9235633A (ja) * 2008-03-28 2009-10-15 Toray Ind Inc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CN101622384A (zh) * 2007-02-28 2010-01-06 东丽株式会社 液晶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WO2012132851A1 (ja) * 2011-03-29 2012-10-04 東レ株式会社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7933B2 (ja) 1977-07-07 1985-10-24 帝人株式会社 解繊性の良好な繊維の製造法
JPS59179818A (ja) 1983-03-29 1984-10-12 Teijin Ltd 繊維表面改質法
JPH0814043B2 (ja) * 1985-08-23 1996-02-14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熱処理方法
EP0200012B1 (en) * 1985-04-02 1992-03-11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romatic polyester fiber
JP2565676B2 (ja) 1985-08-23 1996-12-18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法
JPS62149934A (ja) * 1985-09-24 1987-07-03 帝人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合成繊維の製造方法
JPS63112767A (ja) 1986-10-27 1988-05-17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法
JPS63256738A (ja) * 1987-04-07 1988-10-24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イラメント糸
JP2753978B2 (ja) * 1995-10-11 1998-05-20 東洋ナイロン株式會社 産業用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56240A (ja) 1996-03-22 1997-09-30 Toray Ind Inc 液晶性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長繊維の熱処理方法
JP3923398B2 (ja) 2002-09-19 2007-05-30 株式会社クラレ 高強度ポリアリレート繊維
JP4896433B2 (ja) * 2005-06-02 2012-03-14 株式会社クラレ 極細溶融異方性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2007126759A (ja) 2005-10-31 2007-05-24 Toray Ind Inc 極細ポリアミド繊維の溶融紡糸方法
JP2008057085A (ja) 2006-08-31 2008-03-13 Toray Ind Inc ポリアミド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5239439B2 (ja) * 2008-03-25 2013-07-17 東レ株式会社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83689B2 (ja) 2008-03-28 2012-07-25 東レ株式会社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5275B2 (ja) * 1985-06-20 1995-07-12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法
JPH0832975B2 (ja) * 1986-10-08 1996-03-29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法
JP2008240229A (ja) * 2007-02-28 2008-10-09 Toray Ind Inc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CN101622384A (zh) * 2007-02-28 2010-01-06 东丽株式会社 液晶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235633A (ja) * 2008-03-28 2009-10-15 Toray Ind Inc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WO2012132851A1 (ja) * 2011-03-29 2012-10-04 東レ株式会社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66835B2 (en) 2016-03-25 2023-09-26 Natural Fiber Welding, Inc. Methods, processe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ducing welded substrates
US11920263B2 (en) 2016-05-03 2024-03-05 Natural Fiber Welding, Inc. Methods, processe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ducing dyed and welded substrates
US20200165748A1 (en) * 2017-07-24 2020-05-28 Kurarayco., Ltd. Liquid crystalline polyester fi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11686017B2 (en) * 2017-07-24 2023-06-27 Kuraray Co., Ltd. Liquid crystalline polyester fi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829660B (zh) * 2017-11-11 2024-01-21 美商天然纖維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紗與熔接紗
CN111819322A (zh) * 2018-03-07 2020-10-23 株式会社可乐丽 熔融各向异性芳香族聚酯复丝
CN113227473A (zh) * 2019-02-12 2021-08-06 东丽株式会社 液晶聚酯复丝及由该液晶聚酯复丝制成的高级加工制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99600A4 (en) 2015-07-15
JPWO2013099863A1 (ja) 2015-05-07
ES2873513T3 (es) 2021-11-03
US20150004409A1 (en) 2015-01-01
WO2013099863A1 (ja) 2013-07-04
EP2799600A1 (en) 2014-11-05
EP2799600B1 (en) 2021-04-21
JP6183210B2 (ja) 2017-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4495A (zh) 液晶聚酯复丝
CN103459684B (zh) 液晶聚酯纤维和其制造方法
CN102348841B (zh) 液晶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22493B (zh) 液晶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14820A (zh) 液晶聚酯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JP5286827B2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EP3760773B1 (en) Twisted cord of liquid-crystal polyester multifilaments,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product comprising said twisted cord
JP6428421B2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JP6753110B2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高次加工製品
JP5098692B2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11001635A (ja)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洗浄ブラシ用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95054B2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JP6753231B2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JP6834270B2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JP6834269B2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
WO2020166316A1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高次加工製品
JP6617626B2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30920A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03219A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22056854A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40066260A (ko) 액정 폴리에스테르 섬유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