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0103B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30103B CN103430103B CN201280011559.3A CN201280011559A CN103430103B CN 103430103 B CN103430103 B CN 103430103B CN 201280011559 A CN201280011559 A CN 201280011559A CN 103430103 B CN103430103 B CN 1034301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layer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layer
- part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7/00—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use in image-receiving members, i.e. for reversal by physical contact; Manufacture thereof
- G03G7/0053—Intermediate layers for image-receiving memb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0—Bases for charge-receiving or other lay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0—Bases for charge-receiving or other layers
- G03G5/104—Bases for charge-receiving or other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other than metals, e.g. salts, oxides, carb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2—Inert intermediate lay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2—Inert intermediate layers
- G03G5/144—Inert intermediate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03—Inert supplements
- G03G5/0507—Inorganic compound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5—Coating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其不容易引起由于暗衰减增加引起的任何起雾,利用使用溶剂、粘合剂材料和金属氧化物颗粒制备的导电层用涂布液形成导电层。导电层用涂布液中金属氧化物颗粒(P)和粘合剂材料(B)的质量比(P/B)为1.5/1.0至3.5/1.0。金属氧化物颗粒为用掺杂有磷或钨的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其中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粉末电阻率由x(Ω·cm)表示,且构成金属氧化物颗粒的作为核颗粒的氧化钛颗粒的粉末电阻率由y(Ω·cm)表示,y和x满足下述关系式(i)和(ii):5.0×107≤y≤5.0×109??(i)1.0×102≤y/x≤1.0×106??(ii)。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使用有机光导电性材料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有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积极地进行了研究开发。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基本上由支承体和形成于支承体上的感光层构成。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为了例如覆盖支承体表面的任何缺陷、防止感光层受到任何电击穿、改善其带电性和改善电荷从支承体到感光层中的注入阻挡性等的目的,经常在支承体和感光层之间形成各种层。
在支承体和感光层之间形成的该层中,作为出于覆盖支承体表面上的任何缺陷的目的形成的层,已知包含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层。包含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层通常具有比不包含任何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层高的电导率(例如,1.0×108至5.0×1012Ω·cm的体积电阻率)。因而,甚至在以更大的层厚度形成层的情况下,在形成图像时的任何残余电位也不会容易地增加。因此,可以容易地覆盖支承体表面的任何缺陷。
通过在支承体和感光层之间设置具有更高电导率的此类层(下文中“导电层”)覆盖支承体表面的缺陷,使得支承体表面对其缺陷具有更大的容许度(tolerance)。结果,这使得支承体对其应用具有广泛的容许度,并因此带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性改善的优点。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支承体和感光层之间形成的中间层中使用掺杂有磷的氧化锡颗粒的技术。专利文献2也公开了在感光层上形成的保护层中使用掺杂有钨的氧化锡颗粒的技术。专利文献3也同样公开了在支承体和感光层之间形成的导电层中使用用缺氧型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技术。专利文献4也同样公开了用于在支承体和感光层之间形成的中间层中使用用氧化锡涂布的硫酸钡颗粒的技术。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6-222600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316059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7-047736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6-20823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通过本发明人进行的研究显示,当通过使用采用包含如上述的金属氧化物颗粒的任何层作为导电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复形成图像时,由于暗衰减增加引起趋于发生起雾。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甚至其为采用包含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层作为导电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情况下,也不会容易地产生由于暗衰减增加引起的起雾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支承体上形成具有1.0×108Ω·cm以上且5.0×1012Ω·cm以下的体积电阻率的导电层的步骤,和
在导电层上形成感光层的步骤,其中;
形成导电层的步骤包括:
使用溶剂、粘合剂材料和金属氧化物颗粒制备导电层用涂布液的步骤;和
使用导电层用涂布液形成导电层的步骤;
在导电层用涂布液中,金属氧化物颗粒(P)和粘合剂材料(B)的质量比(P/B)为1.5/1.0至3.5/1.0;
金属氧化物颗粒为用掺杂有磷的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或用掺杂有钨的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和
其中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粉末电阻率由x(Ω·cm)表示,且作为构成金属氧化物颗粒的核颗粒的氧化钛颗粒的粉末电阻率由y(Ω·cm)表示,y和x满足下述关系式(i)和(ii):
5.0×107≤y≤5.0×109(i)
1.0×102≤y/x≤1.0×106(ii)。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甚至在采用包含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层作为导电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情况下,也不能容易地产生由于暗衰减增加引起的任何起雾。
参考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图1为示意性示出设置有具有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构造实例的图。
[图2]图2为说明如何测量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的图(俯视图)。
[图3]图3为说明如何测量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的图(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其具有在支承体上形成具有1.0×108Ω·cm以上且5.0×1012Ω·cm以下的体积电阻率的导电层的步骤,和在导电层上形成感光层的步骤。通过本发明的生产方法生产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为具有支承体、在支承体上形成的导电层和在导电层上形成的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感光层可以是在单一层中包含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单层型感光层,或者可以是在包含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包含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的层中形成的多层型感光层。在支承体上形成的导电层和感光层之间,也可任选地设置底涂层。
作为支承体,其可优选为具有导电性的支承体(导电性支承体)。例如,可以使用由金属例如铝、铝合金或不锈钢形成的金属制支承体。在使用铝或铝合金的情况下,可用的是通过具有挤出步骤和拉伸步骤的生产方法生产的铝管,和通过具有挤出步骤和减薄加工(ironing)步骤的生产方法生产的铝管。该铝管在无需任何表面切削的情况下可获得良好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滑性,另外,从成本的角度看也是有利的。然而,毛刺状突出缺陷趋于出现在这些非切削的铝管表面,因此,设置导电层是特别有效的。
在本发明中,为了覆盖支承体表面的任何缺陷的目的,在支承体上设置具有1.0×108Ω·cm以上且5.0×1012Ω·cm以下的体积电阻率的导电层。如果在支承体上设置作为覆盖支承体表面的任何缺陷的层的具有大于5.0×1012Ω·cm的体积电阻率的层,则当形成图像时电荷的流动趋于停滞其中,从而残余电位趋于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导电层具有小于1.0×108Ω·cm的体积电阻率,则当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时流过导电层的电荷的量可能过大,从而可能趋于发生由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暗衰减增加引起的起雾。
以下参考图2和图3描述如何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图2为说明如何测量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的俯视图,图3为说明如何测量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的截面图。
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在常温常湿(23℃/50%RH)环境下测量。将铜制带203(型号1181,购自Sumitomo3MLimited)贴合至导电层202的表面,使其用作导电层202的表面侧上的电极。也使支承体201作为导电层202背面侧的电极。分别设立电源206和电流测试设备207;前者用于从铜制带203至支承体201施加电压,后者用于测试流过铜制带203和支承体201的电流。
为了使电压可施加于铜制带203,将铜线204置于铜制带203上,然后将类似铜制带203的铜制带205从铜线204上方粘帖于铜制带203,以便铜线204不会从铜制带203上伸出,从而将铜线204固定于铜制带203上。通过铜线204向铜制带203施加电压。
从铜制带203至支承体201未施加任何电压时求得的本底电流值表示为I0(A),从铜制带203至支承体201施加仅具有直流分量的-1V电压时求得的电流值表示为I(A),导电层202的层厚度表示为d(cm),且导电层202表面侧上的电极(铜制带203)的面积表示为S(cm2),其中通过下述数学表达式(1)表示的值取作导电层202的体积电阻率ρ(Ω·cm)。
ρ=1/(I-I0)×S/d(Ω·cm)(1)
在该测试中,测量绝对值极其小至1×10-6A以下的电流量,并因此优选使用可测量极小电流的电流测试设备207进行测试。此类设备可包括,例如由YokogawaHewlett-PackardCompany制造的pA计(商品名:4140B)。
此外,在支承体上仅形成导电层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中,和在导电层上的各层(感光层等)已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剥离以致仅在支承体上留下导电层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中,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显示出相似值。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利用溶剂、粘合剂材料和金属氧化物颗粒制备的导电层用涂布液形成导电层。导电层用涂布液可以通过将金属氧化物颗粒与粘合剂材料一起分散于溶剂中来制备。作为分散的方法,可以包括例如使用油漆搅拌器、砂磨机、球磨机或液体冲击式高速分散机的方法。导电层可通过将由此制备的导电层用涂布液施涂在支承体上,然后将形成的湿涂层干燥和/或固化来形成。
在本发明中,作为金属氧化物颗粒,使用用掺杂有磷(P)的氧化锡(SnO2)涂布的氧化钛颗粒或用掺杂钨(W)的氧化锡(SnO2)涂布的氧化钛(TiO2)颗粒。下文中将这些通称为“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
通过用掺杂有磷(P)或钨(W)的氧化锡(SnO2)涂布具有y(Ω·cm)粉末电阻率的氧化钛(TiO2)颗粒[仅由氧化钛(TiO2)组成的颗粒],使得用于本发明的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具有x(Ω·cm)的粉末电阻率的颗粒,其中y和x满足下述关系式(i)和(ii):
5.0×107≤y≤5.0×109(i)
1.0×102≤y/x≤1.0×106(ii)。
换言之,在用于本发明的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粉末电阻率由x(Ω·cm)表示,构成本发明中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作为核颗粒的氧化钛颗粒(TiO2)的粉末电阻率由y(Ω·cm)表示的情况下,y和x满足上述关系式(i)和(ii)。
如果构成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核颗粒氧化钛(TiO2)颗粒的粉末电阻率y小于5.0×107Ω·cm,则趋于发生由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暗衰减增加引起的起雾。这是因为,除了原来倾向于使电流流动通过的涂层(也称“涂布层”)[即,掺杂有磷(P)或钨(W)的氧化锡(SnO2)的部分]以外,甚至用该涂层覆盖的核颗粒[氧化钛颗粒(TiO2)]也具有低的粉末电阻率y,因此,正如所认为的,当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时,不仅流过涂层而且流过核颗粒的电荷量均趋于变大。即,这是因为,在应该对流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量进行控制或限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时,电荷更倾向于流动。粉末电阻率y更优选为1.0×108以上(1.0×108≤y)。
另一方面,如果构成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核颗粒氧化钛(TiO2)颗粒的粉末电阻率y大于5.0×109Ω·cm,则残余电位倾向于增加。这是因为核颗粒[氧化钛颗粒(TiO2)]具有高的粉末电阻率y,并因此曝光时流过核颗粒的电荷量可能不可避免地变小,正如所认为的,从而可能导致电荷主要仅在涂层流动。即,因为在应该使得流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量大的曝光时,电荷更不易流动。粉末电阻率y可优选为1.0×109以下(y≤1.0×109)。
在上述关系式(ii)中,y/x的值(之后也称为“粉末电阻率比y/x”)为下述参数,其意指流过构成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核颗粒氧化钛(TiO2)颗粒的电荷量与流过包含涂层在内的整个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电荷量需要在特定的范围内彼此平衡。
如果粉末电阻率比y/x大于1.0×106,则趋于发生由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暗衰减增加引起的起雾。这是由下述事实引起的:当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时,正如所认为的,任何高的粉末电阻率比y/x打破了流过构成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核颗粒氧化钛(TiO2)颗粒的电荷量与流过整个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电荷量之间的平衡。即,因为在应该对流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量控制或限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时,电荷更倾向于在涂层集中流动。
另一方面,如果粉末电阻率比y/x小于1.0×102,则残余电位倾向于增加。这是由下述事实引起的: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带电时,正如所认为的,任何低的粉末电阻率比y/x打破了流过构成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核颗粒氧化钛(TiO2)的电荷量与流过整个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电荷量之间的平衡。即,因为在应该使得流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量大的曝光时,电荷不易流过涂层。
基于上述理由,粉末电阻率比y/x需要为1.0×102以上且1.0×106以下。优选的粉末电阻率比y/x可为1.0×103以上且1.0×105以下,即:
1.0×103≤y/x≤1.0×105(iii)。
用于本发明的用掺杂有磷(P)或钨(W)[尤其为磷]的氧化锡(SnO2)涂布的氧化钛(TiO2)颗粒与任意用缺氧型氧化锡(SnO2)涂布的氧化钛(TiO2)颗粒相比,在防止由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暗衰减增加引起的起雾方面更有效;且还在防止当形成图像时的残余电位增加方面更有效。
对于前一种颗粒在防止由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暗衰减增加引起的起雾方面更有效的原因的具体细节不清楚,然而,认为其与下述事实相关:使用用掺杂有磷(P)或钨(W)[尤其为磷]的氧化锡(SnO2)涂布的氧化钛(TiO2)颗粒,使得当向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暗区施加规定的电压时流过的电流(暗电流)小。
关于前一种颗粒在防止当形成图像时的残余电位增加方面更有效的原因,认为是由于以下事实:后一种用缺氧型氧化锡(SnO2)涂布的氧化钛(TiO2)颗粒在氧存在时发生氧化从而失去其氧缺陷型部位,导致后一种颗粒可能具有高电阻,这使导电层中电荷流动倾向于停滞,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前一种颗粒并不如此。
用于本发明的构成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核颗粒氧化钛(TiO2)颗粒的颗粒形状可以为颗粒状、球形、针状、纤维状、柱状、棒状、纺锤状或板状,或其他类似的形状,任意一种均可使用。从减少图像缺陷例如黑点的角度来说,优选球形颗粒。构成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核颗粒氧化钛(TiO2)颗粒也可具有金红石型、锐钛矿型、板钛矿型或无定形的晶形,任意晶型均可使用。关于其生产方法,任意生产方法均可使用,例如硫酸法或盐酸法。
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中的氧化锡(SnO2)可优选的比例(覆盖率)为10质量%且60质量%。为了控制氧化锡(SnO2)的覆盖率,生产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时,必须配混形成氧化锡(SnO2)必需的锡原料。例如,使用作为锡原料的氯化锡(SnCl4)时,必需考虑到由氯化锡(SnCl4)形成的氧化锡(SnO2)的量进行配制。
这里,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涂层的氧化锡(SnO2)掺杂有磷(P)或钨(W),其中将覆盖率定义为通过计算氧化锡(SnO2)的质量相对于氧化锡(SnO2)和氧化钛(TiO2)的总质量得到的值,而不考虑氧化锡(SnO2)掺杂的磷(P)或钨(W)的质量。
任何覆盖率小于10质量%的氧化锡(SnO2)使得难以控制粉末电阻率比y/x为1.0×102以上且1.0×106以下。任何覆盖率大于60质量%的氧化锡(SnO2)倾向于使用氧化锡(SnO2)覆盖氧化钛(TiO2)不均匀,且倾向于导致高成本。
基于氧化锡(SnO2)的质量[所述质量不包括磷(P)或钨(W)],氧化锡(SnO2)掺杂的磷(P)或钨(W)的量可优选为0.1质量%至10质量%。任何氧化锡(SnO2)掺杂的磷(P)或钨(W)的量少于0.1质量%,使得难以控制粉末电阻率比y/x为1.0×102以上且1.0×106以下。任何氧化锡(SnO2)掺杂的磷(P)或钨(W)的量大于10质量%使得氧化锡(SnO2)为低结晶性,且使得难以控制粉末电阻率比y/x为1.0×102以上且1.0×106以下。氧化锡(SnO2)掺杂有磷(P)或钨(W)与不掺杂有磷(P)或钨(W)的那些相比,通常可使得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具有低的粉末电阻率。
此外,如何生产用掺杂磷(P)的氧化锡(SnO2)涂布的氧化钛(TiO2)颗粒以及用掺杂钨(W)的氧化锡(SnO2)涂布的氧化钛(TiO2)颗粒,其公开于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6-207118和2004-349167中。
下面描述如何测试金属氧化物颗粒(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粉末电阻率。
将金属氧化物颗粒(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及构成金属氧化物颗粒的核颗粒[氧化钛(TiO2)颗粒]的粉末电阻率在常温常湿环境下(23℃/50%RH)测量。在本发明中,由MitsubishiChemicalCorporation制造的电阻率测试设备[商品名:LORESTAGP(或在大于107Ω·cm的情况下的HIRESTAUP)]用作测试设备。将测试目标金属氧化物颗粒(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等分别在500kg/cm2的压力下压紧以制备压片状测试样品。在100V的施加压力下测试粉末电阻率。
在本发明中,作为引入导电层中的金属氧化物颗粒,使用具有核颗粒[氧化钛(TiO2)颗粒]的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使用其以实现金属氧化物在导电层用涂布液中分散性的改善。任何仅由掺杂有磷(P)或钨(W)的氧化锡(SnO2)或者缺氧型氧化锡(SnO2)组成的颗粒的使用,倾向于使得在导电层用涂布液中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具有大的粒径,从而可能在导电层表面上出现突出的斑点状缺陷(protrusiveseedingdefects),且导电层用涂布液也可能具有低的稳定性。
作为核颗粒,使用氧化钛(TiO2)颗粒,使用它是因为其在防止发生由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暗衰减增加引起的起雾方面很有效。对于该颗粒在防止发生由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暗衰减增加引起的起雾方面很有效的具体细节并不清楚,然而,认为其与下述事实相关:它们的使用使得在向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暗区施加规定的电压时流过的电流(暗电流)小。此外,作为核颗粒的氧化钛(TiO2)颗粒具有它们作为金属氧化物颗粒的透明性低从而容易地覆盖支承体表面的任意缺陷的优点。与其相比,在例如硫酸钡颗粒用作核颗粒的情况下,其作为金属氧化物颗粒的透明性高,从而使其需要特别地使用用于覆盖支承体表面的任意缺陷的材料。
作为金属氧化物颗粒,不是使用任意未涂布的氧化钛(TiO2)颗粒,而是使用用掺杂有磷(P)或钨(W)的氧化锡(SnO2)涂布的氧化钛(TiO2)颗粒,使用它们是因为该未涂布的氧化钛(TiO2)颗粒使得当形成图像时电荷的流动倾向于停滞,且倾向于导致残余电位增加,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后一种颗粒并不如此。
作为用以制备导电层用涂布液的粘合剂材料,其可包括例如,树脂如酚醛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聚酯树脂。任意这些均可单独使用或以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使用。此外,在这些中,从控制迁移(转移)至其他层、与支承体的粘合性、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及层形成后的耐溶剂性的角度来说,优选固化性树脂,且更优选热固化(heat-hardening)树脂(热硬化(thermosetting)树脂)。再有,在热固化树脂中,优选热固性酚醛树脂和热固性聚氨酯树脂。此类固化树脂用作导电层的粘合剂材料的情况下,包含在导电层用涂布液中的粘合剂材料用作固化性树脂的单体和/或低聚物。
用以制备导电层用涂布液的溶剂可包括,例如,醇类如甲醇、乙醇和异丙醇;酮类如丙酮、甲乙酮和环己酮;醚类如四氢呋喃、二噁烷、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甲醚;酯类如乙酸甲酯和乙酸乙酯;和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
在本发明中,导电层用涂布液中的金属氧化物颗粒(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P)与粘合剂材料(B)的质量比(P/B)需为1.5/1.0至3.5/1.0。如果金属氧化物颗粒(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P)与粘合剂材料(B)的质量比(P/B)小于1.5/1.0,则当形成图像时导电层中电荷的流动倾向于停滞,从而残余电位倾向于增加。此外,小于1.5/1.0的比使得难以控制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为5.0×1012(Ω·cm)以下。如果金属氧化物颗粒(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P)与粘合剂材料(B)的质量比(P/B)大于3.5/1.0,则其使得难以控制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为1.0×108(Ω·cm)以上,且使得难以粘结金属氧化物颗粒(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从而倾向于在导电层中产生裂纹且倾向于产生由于暗衰减增加引起的起雾。
从覆盖支承体表面的任意缺陷的角度来说,导电层优选可具有10μm以上且40μm以下的层厚度,更优选具有15μm以上且35μm以下的层厚度。
在本发明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包括导电层在内的每一层的层厚度,都用购自FischerInstrumentsCo.的FISCHERSCOPE多测量系统(MMS)进行测试。
在导电层用涂布液中的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可优选具有0.10μm以上且0.45μm以下的平均粒径,更优选0.15μm以上且0.40μm以下。如果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具有小于0.10μm的平均粒径,则在制备导电层用涂布液后该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可能再凝集,从而使得导电层用涂布液为低稳定性或在导电层表面中产生裂纹。如果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具有大于0.45μm的平均粒径,则导电层表面可能变得很粗糙以至倾向于引发电荷由此局部注入至感光层中,从而黑点可能会明显地出现在再现图像的白底部分。
导电层用涂布液中的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平均粒径可通过以下方式借助液相沉淀法测量。
首先,将导电层用涂布液用与制备其使用的溶剂稀释,以使其具有0.8至1之间的透过率。然后,通过使用离心式自动粒径分布测量仪器制得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平均粒径(体积基准D50)和粒度分布的柱状图。在本发明中,作为离心式自动粒径分布测量仪器,使用由HoribaLtd.制造的离心式自动粒径分布测量仪器(商品名:CAPA700),从而在3000rpm的转速条件下进行测量。
从控制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平均粒径在上述范围的角度来说,作为构成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作为核颗粒的氧化钛(TiO2)颗粒的粒径,可优选为0.05μm以上且0.40μm以下。
为了防止在再现图像上出现由于从导电层表面反射的光干涉引起的干涉条纹,用于使导电层表面粗糙化的表面粗糙度赋予材料也可以添加到导电层用涂布液中。此类表面粗糙度赋予材料可以优选为具有1μm以上且5μm以下的平均粒径的树脂颗粒。此类树脂颗粒可包括例如,固化橡胶和固化树脂如聚氨酯、环氧树脂、醇酸树脂、酚醛树脂、聚酯、硅酮树脂和丙烯酸-三聚氰胺(acryl-melamine)树脂的颗粒。其中,硅酮树脂颗粒优选为不易凝聚的。树脂颗粒的比重(0.5~2)比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的比重(4~7)小,因而在导电层形成时导电层的表面可以有效地粗糙化。然而,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具有随导电层中表面粗糙度赋予材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因此,为了控制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为5.0×1012Ω·cm以下,导电层用涂布液中的表面粗糙度赋予材料的含量基于导电层用涂布液中的粘合剂材料的质量可优选为1至80质量%。
为了增强导电层的表面性能,也可以将流平剂添加到导电层用涂布液中。为了改善导电层的覆盖性能,也可以将颜料颗粒添加到导电层用涂布液中。
为了阻挡电荷从导电层注入感光层中,在导电层和感光层之间可设置具有电阻挡性的底涂层(阻挡层)。
底涂层可以通过在导电层上涂布包含树脂(粘合剂树脂)的底涂层用涂布液,并将形成的湿涂层干燥而形成。
用于底涂层的树脂(粘合剂树脂)可包括例如,水溶性树脂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基甲基醚、聚丙烯酸、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谷氨酸、酪蛋白和淀粉;和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酰胺酸、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和聚谷氨酸酯(polyglutamate)。其中,为了高效发挥底涂层的电阻挡性,优选热塑性树脂。在热塑性树脂中,优选热塑性聚酰胺。作为聚酰胺,优选共聚物尼龙。
底涂层的层厚度可优选为0.1μm以上且2μm以下。
为了使底涂层中的电荷的流动不停滞,底涂层也可引入电子输送物质(电子接受物质如受体)中。电子输送物质可包括例如,吸电子物质如2,4,7-三硝基芴酮、2,4,5,7-四硝基芴酮、氯醌、四氰基醌二甲烷(tetracyanoquinodimethane),和通过聚合这些吸电子物质得到的那些。
在导电层(底涂层)上形成感光层。
用于感光层的电荷产生物质可包括例如,如单偶氮、双偶氮和三偶氮等的偶氮颜料类,酞菁颜料类例如金属酞菁和无金属酞菁,靛蓝颜料类例如靛蓝和硫靛,苝颜料类例如苝酸酐和苝酸酰亚胺,多环醌颜料类例如蒽醌和芘醌(pyrenequinone),方酸菁(squarylium)染料类,吡喃鎓(pyrylium)盐类和噻喃鎓(thiapyrylium)盐类,三苯甲烷染料类,喹吖啶酮颜料类,薁鎓(azulenium)盐颜料类,花青染料,呫吨染料类,醌亚胺染料类和苯乙烯基染料类。其中,优选金属酞菁类例如氧钛酞菁、羟基镓酞菁和氯镓酞菁。
在感光层为多层型感光层的情况下,电荷产生层可通过涂布将电荷产生物质与粘合剂树脂一起分散于溶剂中得到的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并且将形成的湿涂层干燥而形成。作为分散方法,可用使用例如均质机、超声波、球磨机、砂磨机、磨耗机或辊磨机的方法。
用于形成电荷产生层的粘合剂树脂可以包括例如,聚碳酸酯、聚酯、多芳基化合物、缩丁醛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酚醛树脂、硅酮树脂、聚砜、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醇酸树脂、环氧树脂、脲醛树脂和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任意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混合物或共聚物形式使用。
电荷产生物质和粘合剂树脂的比例(电荷产生物质:粘合剂树脂)可优选为10:1至1:10(质量比),和更优选为5:1至1:1(质量比)。
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的溶剂可包括例如,醇类、亚砜类、酮类、醚类、酯类、脂族卤代烃和芳族化合物。
电荷产生层的层厚度可优选为5μm以下,更优选0.1μm以上且2μm以下。
可向电荷产生层中任选地加入可为各种类型的敏化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增塑剂等。为了使电荷产生层中的电荷流动不停滞,电子输送物质(电子接受物质如受体)也可引入电荷产生层中。电子输送物质可包括例如,吸电子物质如2,4,7-三硝基芴酮、2,4,5,7-四硝基芴酮、氯醌、四氰基醌二甲烷,和通过聚合这些吸电子物质得到的那些。
用于感光层的电荷输送物质可包括例如,三芳胺化合物、腙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芪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噁唑化合物、噻唑化合物和三芳基甲烷化合物。
在感光层为多层型感光层的情况下,电荷输送层可通过涂布将电荷输送物质和粘合剂树脂溶解于溶剂中得到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并将形成的湿涂层干燥而形成。
用于形成电荷输送层的粘合剂树脂可以包括例如,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树脂、聚酯、聚碳酸酯、多芳基化合物、聚砜、聚苯醚、环氧树脂、聚氨酯、醇酸树脂和不饱和树脂。任意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混合物或共聚物形式使用。
电荷输送物质和粘合剂树脂的比例(电荷输送物质:粘合剂树脂)范围可优选为2:1至1:2(质量比)。
用于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溶剂可包括例如,酮类如丙酮和甲乙酮,酯类如乙酸甲酯和乙酸乙酯,醚类如二甲氧基甲烷和二甲氧基乙烷,芳烃类如甲苯和二甲苯,和用卤素原子取代的烃,如氯苯、氯仿和四氯化碳。
从带电均匀性和图像再现性的角度来说,电荷输送层的层厚度可优选为3μm以上且40μm以下,更优选4μm以上且30μm以下。
也可向电荷输送层任选地添加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增塑剂等。
在感光层为单层型感光层的情况下,单层型感光层可通过涂布包含电荷产生物质、电荷输送物质、粘合剂树脂和溶剂的单层型感光层用涂布液,并将形成的湿涂层干燥而形成。作为这些电荷产生物质、电荷输送物质、粘结剂树脂和溶剂,可使用上述各种。
出于保护感光层的目的,也可在感光层上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可以通过涂布含有树脂(粘合剂树脂)的保护层用涂布液,并将形成的湿涂层干燥和/或固化而形成。
保护层的层厚度可优选为0.5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优选1μm以上且8μm以下。
当涂布用于上述各层的涂布液时,可使用例如浸涂(浸渍涂布)、喷涂、旋涂、辊涂、迈耶棒涂布和刮涂。
图1示意性地示出设置有具有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的构造实例。
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鼓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绕旋转轴2沿箭头方向以预定圆周速度旋转驱动。
将旋转驱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周面通过充电装置3(一次充电装置;例如充电辊)均匀地静电充电至正或负的预定电位。然后,将如此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暴露于曝光装置(图像曝光装置;未示出)发出的曝光光4(图像曝光光)用于狭缝曝光或激光束扫描曝光等。以此方式,将对应于预期图像的静电潜像连续地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周面上。施加于充电装置3的电压可仅为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保持叠加其上的直流电压。
将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周面上如此形成的静电潜像用显影装置5的调色剂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将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周面上如此形成和保持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施加来自转印装置6(例如转印辊)的转印偏压转印到转印材料P(例如纸)。将转印材料P以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旋转同步的方式通过转印材料供给装置(未示出),从而到达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与转印装置之间的部分(接触区域)。
将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周面分离,并将其导入到定影装置8,其中将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并作为图像形成物(打印件或复印件)从设备中打印出。
使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周面,通过清洁装置7(例如清洁刮板)除去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进一步通过从预曝光装置(未示出)发出的预曝光光进行除电处理,然后重复用于图像形成。此外,在充电装置为接触型充电装置如充电辊时,预曝光不是必需的。
所述设备可由选自上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充电装置3、显影装置5、转印装置6和清洁装置7等中的至少一种构成要素构成,其被接纳于一容器中以设置处理盒,以使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在图1所示中,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和充电装置3、显影装置5及清洁装置7一体地支承从而制成盒以设置处理盒9,所述处理盒9通过设置于电子照相设备主体中的导向装置10例如轨道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上。电子照相设备也可构造为具有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和充电装置3、曝光装置、显影装置5及清洁装置7。
实施例
以下,将通过具体工作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决不限于这些。在以下工作例中,“份”指“质量份”。在以下工作例中使用的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中的核颗粒氧化钛(TiO2)颗粒全部为具有7.8m2/g的BET值的球形颗粒。
-导电层用涂布液的生产例-
导电层用涂布液1的生产例
将192份作为通过使用具有5.0×107Ω·cm粉末电阻率的氧化钛(TiO2)颗粒生产的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用掺杂有磷(P)的氧化锡(SnO2)涂布的氧化钛(TiO2)颗粒(粉末电阻率:5.0×104Ω·cm;平均一次粒径:250nm),168份作为粘合剂材料的酚醛树脂(酚醛树脂的单体/低聚物)(商品名:PLYOPHENJ-325;购自DainipponInk&Chemicals,Incorporated;树脂固成分:60%),和98份作为溶剂的1-甲氧基-2-丙醇,放入使用420份的0.8mm直径玻璃珠的砂磨机中,以在转速为1500rpm、分散处理时间为4小时和冷却水预定温度为18℃的条件下进行分散处理(表1和表2中的“分散”),从而获得分散液。
在从分散液中通过筛网除去玻璃珠后,向分散液中加入13.8份作为表面粗糙度赋予材料的硅酮树脂颗粒(商品名:OSPEARL120;购自MomentivePerformanceMaterialsInc.;平均粒径:2μm)、0.014份作为流平剂的硅油(商品名:SH28PA;购自DowCorningTorayCo.,Ltd.)、6份甲醇和6份1-甲氧基-2-丙醇,然后搅拌从而制备导电层用涂布液1。
导电层用涂布液2至68及C1至C83的生产例
除了关于用于制备导电层用涂布液的材料,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种类、粉末电阻率和量(份),其核颗粒的粉末电阻率,作为粘合剂材料的酚醛树脂的量,和分散处理时间各自如表1和表2中指定和设定以外,与导电层用涂布液1的生产例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导电层用涂布液2至68和C1至C83。表1和表2中,SnO2为氧化锡和TiO2为氧化钛。
表1
表1(续)
表1(续)
表2
表2(续)
表2(续)
表2(续)
表2(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例-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生产例
将通过具有挤出步骤和拉伸步骤的生产方法生产的长度为246mm和直径为24mm的铝筒体(JISA3003,铝合金)铝柱用作支承体。
在常温常湿(23℃/50%RH)的环境下,将导电层用涂布液1浸涂于支承体上,然后将形成的湿涂层在140℃下干燥和热固化30分钟,从而形成具有30μm层厚度的导电层。通过前述方法测量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发现其为5×1010Ω·cm。
然后,将4.5份对N-甲氧基甲基化尼龙(商品名:ORESINEF-30T;购自NagaseChemteXCorporation)和1.5份共聚物尼龙树脂(商品名:AMILANCM8000;购自TorayIndustries,Inc.)溶解在65份甲醇和30份正丁醇的混合溶剂中,从而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将获得的该底涂层用涂布液浸涂于导电层上,然后,将形成的湿涂层在70℃下干燥6分钟,从而形成具有0.85μm层厚度的底涂层。
然后,将10份具有在CuKα特征X射线衍射中在7.5°、9.9°、16.3°、18.6°、25.1°和28.3°的布拉格角2θ±0.2°处具有强峰的晶型的羟基镓酞菁晶体(电荷产生物质)、5份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商品名:S-LECBX-1;购自SekisuiChemicalCo.,Ltd.)和250份环己酮放入使用0.8mm直径玻璃珠的砂磨机中,并在3小时的分散处理条件下进行分散处理。然后,向所得的体系中加入250份乙酸乙酯以制备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将该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浸涂于底涂层上,然后将形成的湿涂层在100℃下干燥10分钟,从而形成具有0.12μm层厚度的电荷产生层。
然后,将4.0份由下式(CT-1)表示的胺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4.0份由下式(CT-2)表示的胺化合物:
和10份聚碳酸酯(商品名:Z200;购自MitsubishiEngineering-PlasticsCorporation)溶解于30份二甲氧基甲烷和70份氯苯的混合溶剂中,从而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将该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浸涂于电荷产生层上,然后将形成的湿涂层在110℃下干燥30分钟,从而形成具有7.0μm层厚度的电荷输送层。
因而,生产电荷输送层为表面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2至68和C1至C83的生产例
除了用以制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导电层用涂布液即导电层用涂布液1分别改变为导电层用涂布液2至68和C1至C83以外,以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生产例中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2至68和C1至C83。这里,关于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2至68和C1至C83的体积电阻率,其也通过前述方法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那样进行测量。获得的结果示于表3和表4中。
表3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 导电层用涂布液 | 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Ω·cm) |
1 | 1 | 5.0×1010 |
2 | 2 | 5.0×1010 |
3 | 3 | 5.0×1010 |
4 | 4 | 5.0×1010 |
5 | 5 | 5.0×1010 |
6 | 6 | 5.0×1010 |
7 | 7 | 5.0×1010 |
8 | 8 | 5.0×1010 |
9 | 9 | 5.0×1010 |
10 | 10 | 5.0×1010 |
11 | 11 | 5.0×1010 |
12 | 12 | 5.0×1010 |
13 | 13 | 5.0×1010 |
14 | 14 | 5.0×1010 |
15 | 15 | 5.0×1010 |
16 | 16 | 5.0×1010 |
17 | 17 | 3.0×1010 |
18 | 18 | 4.0×1010 |
19 | 19 | 5.5×1010 |
20 | 20 | 6.0×1010 |
21 | 21 | 7.0×1010 |
22 | 22 | 3.0×1010 |
23 | 23 | 4.0×1010 |
24 | 24 | 5.5×1010 |
25 | 25 | 6.0×1010 |
26 | 26 | 7.0×1010 |
27 | 27 | 1.0×108 |
28 | 28 | 5.0×1012 |
29 | 29 | 5.0×1010 |
30 | 30 | 5.0×1010 |
31 | 31 | 5.0×1010 |
32 | 32 | 5.0×1010 |
33 | 33 | 5.0×1010 |
34 | 34 | 5.0×1010 |
35 | 35 | 5.0×1010 |
表3(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 导电层用涂布液 | 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Ω·cm) |
36 | 36 | 5.0×1010 |
37 | 37 | 5.0×1010 |
38 | 38 | 5.0×1010 |
39 | 39 | 5.0×1010 |
40 | 40 | 5.0×1010 |
41 | 41 | 5.0×1010 |
42 | 42 | 5.0×1010 |
43 | 43 | 5.0×1010 |
44 | 44 | 5.0×1010 |
45 | 45 | 3.0×1010 |
46 | 46 | 4.0×1010 |
47 | 47 | 5.5×1010 |
48 | 48 | 6.0×1010 |
49 | 49 | 7.0×1010 |
50 | 50 | 3.0×1010 |
51 | 51 | 4.0×1010 |
52 | 52 | 5.5×1010 |
53 | 53 | 6.0×1010 |
54 | 54 | 7.0×1010 |
55 | 55 | 1.0×108 |
56 | 56 | 5.0×1012 |
57 | 57 | 1.0×1012 |
58 | 58 | 8.0×109 |
59 | 59 | 1.0×108 |
60 | 60 | 5.0×1012 |
61 | 61 | 3.0×1011 |
62 | 62 | 2.0×109 |
63 | 63 | 1.0×1012 |
64 | 64 | 8.0×109 |
65 | 65 | 1.0×108 |
66 | 66 | 5.0×1012 |
67 | 67 | 3.0×1011 |
68 | 68 | 2.0×109 |
表4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 导电层用涂布液 | 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Ω·cm) |
C1 | C1 | 5.0×1010 |
C2 | C2 | 5.0×1010 |
C3 | C3 | 5.0×1010 |
C4 | C4 | 5.0×1010 |
C5 | C5 | 5.0×1010 |
C6 | C6 | 5.0×1010 |
C7 | C7 | 5.0×1010 |
C8 | C8 | 5.0×1010 |
C9 | C9 | 5.0×1010 |
C10 | C10 | 6.0×1010 |
C11 | C11 | 5.0×107 |
C12 | C12 | 1.0×1013 |
C13 | C13 | 1.0×1010 |
C14 | C14 | 1.0×1013 |
C15 | C15 | 1.0×108 |
C16 | C16 | 5.0×1012 |
C17 | C17 | 5.0×1010 |
C18 | C18 | 5.0×1010 |
C19 | C19 | 5.0×1010 |
C20 | C20 | 5.0×1010 |
C21 | C21 | 5.0×1010 |
C22 | C22 | 5.0×1010 |
C23 | C23 | 5.0×1010 |
C24 | C24 | 5.0×1010 |
C25 | C25 | 5.0×1010 |
C26 | C26 | 6.0×1010 |
C27 | C27 | 5.0×107 |
C28 | C28 | 1.0×1013 |
C29 | C29 | 1.0×1010 |
C30 | C30 | 1.0×1013 |
C31 | C31 | 1.0×108 |
C32 | C32 | 5.0×1012 |
C33 | C33 | 5.0×1010 |
C34 | C34 | 5.0×1010 |
C35 | C35 | 5.0×1010 |
C36 | C36 | 5.0×1010 |
C37 | C37 | 5.0×1010 |
C38 | C38 | 3.0×1012 |
C39 | C39 | 5.0×109 |
C40 | C40 | 7.0×1010 |
表4(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 导电层用涂布液 | 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Ω·cm) |
C41 | C41 | 7.0×107 |
C42 | C42 | 2.0×1012 |
C43 | C43 | 1.0×1010 |
C44 | C44 | 1.0×1010 |
C45 | C45 | 1.0×107 |
C46 | C46 | 7.0×1012 |
C47 | C47 | 5.0×1011 |
C48 | C48 | 1.0×109 |
C49 | C49 | 7.0×1012 |
C50 | C50 | 1.0×1011 |
C51 | C51 | 4.0×1010 |
C52 | C52 | 1.0×109 |
C53 | C53 | 8.0×1011 |
C54 | C54 | 7.0×1012 |
C55 | C55 | 5.0×109 |
C56 | C56 | 4.0×1010 |
C57 | C57 | 3.0×1010 |
C58 | C58 | 5.0×1011 |
C59 | C59 | 5.0×107 |
C60 | C60 | 3.0×109 |
C61 | C61 | 3.0×1012 |
C62 | C62 | 5.0×109 |
C63 | C63 | 7.0×1010 |
C64 | C64 | 7.0×107 |
C65 | C65 | 2.0×1012 |
C66 | C66 | 1.0×1010 |
C67 | C67 | 1.0×1010 |
C68 | C68 | 1.0×107 |
C69 | C69 | 7.0×1012 |
C70 | C70 | 5.0×1011 |
C71 | C71 | 1.0×109 |
C72 | C72 | 7.0×1012 |
C73 | C73 | 1.0×1011 |
C74 | C74 | 4.0×1010 |
C75 | C75 | 1.0×109 |
C76 | C76 | 8.0×1011 |
C77 | C77 | 7.0×1012 |
C78 | C78 | 5.0×109 |
C79 | C79 | 4.0×1010 |
C80 | C80 | 3.0×1010 |
C81 | C81 | 5.0×1011 |
C82 | C82 | 5.0×107 |
C83 | C83 | 3.0×109 |
此外,当对每个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至68和C1至C83测定导电层的体积电阻率时,用光学显微镜对其导电层表面进行观察,于是可见关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13、C15、C29、C31、C39、C41、C48、C62、C64和C71的导电层出现裂纹。
实施例1至68和比较例1至83
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至68和C1至C83分别设置于由Hewlett-PackardCo.制造的激光束打印机(商品名:HPLASERJETP1505)中,在高温高湿度(30℃/80%RH)环境下以下述方式测量暗衰减。
首先,使用具有电位测量探针的电位夹具,在三张纸上再现实白图像的同时测量带电电位(暗区电位)。在这种场合下,在三张纸上再现图像期间,电位测量探针的电源保持开启,在此状态下激光打印机的电源强制关闭。测量后一种电源关闭前即刻的带电电位Vd1和后一种电源关闭后流逝1秒时的带电电位Vd2,从而求得两者暗衰减率:(Vd1-Vd2)×100/Vd1(%)的值。这里,其显示该暗衰减率越小,暗衰减就越小。此外,该暗衰减在此为“通纸耐久试验前的暗衰减”。
然后,使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至68和C1至C83在与上述相同的高温高湿度环境下进行通纸耐久试验。在通纸耐久试验中,以打印百分比为2%的字符图像一页页复印在信纸大小的纸张上的间歇模式操作打印,从而在500张纸上再现图像。
在500张图像再现完成后,将每个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放置10分钟,然后以与通纸耐久试验前的暗衰减相同的方式再次测量暗衰减,从而类似地得到暗衰减率。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除了其上进行通纸耐久试验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至68和C1至C83以外,再准备每一个电子照相感光构件2至68和C1至C83,将它们中的每一个都设置在由Hewlett-PackardCo.制造的激光束打印机(商品名:HPLASERJETP1505)中,并在低温低湿(15℃/10%RH)环境下进行通纸耐久试验。在该通纸耐久试验中,以打印百分比为2%的字符图像一页页复印在信纸大小的纸上的间歇模式操作打印,在3000张纸上再现图像,并测量任何电位变化。
在通纸耐久试验开始时和在3000张图像再现完成后,测量带电电位(暗区电位)和曝光时的电位(亮区电位)。使用各一张实白图像和实黑图像测量各电位。
初始阶段(通纸耐久试验开始时)的暗区电位与初始阶段(通纸耐久试验开始时)的亮区电位分别表示为Vd和Vl。完成3000张图像再现后的暗区电位与完成3000张图像再现后的亮区电位分别表示为Vd’和Vl’。
然后,各自求得作为完成3000张图像再现后的暗区电位Vd’与初始阶段的暗区电位之差的暗区电位的变化量ΔVd即ΔVd(=|Vd’|-|Vd|)的值,和作为完成3000张图像再现后的亮区电位Vl’与初始阶段的亮区电位之差的亮区电位的变化量ΔVl即ΔVl(=|Vl’|-|Vl|)的值。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
表5(续)
表6
表6(续)
表6(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69的生产例
重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生产例中的步骤,从而依次在支承体上形成导电层、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
然后,将5.6份由式(CT-1)表示的胺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2.4份由式(CT-2)表示的胺化合物、10份聚碳酸酯(商品名:Z200;购自MitsubishiEngineering-PlasticsCorporation)和0.36份具有由下式(B-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式(B-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式(B-3)表示的端基结构单元的硅氧烷改性的聚碳酸酯[(B-1):(B-2)=95:5(摩尔比)]
溶解于60份邻二甲苯、40份二甲氧基甲烷和2.7份苯甲酸甲酯的混合溶剂中,从而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将该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浸涂于电荷产生层上,然后将形成的湿涂层在120℃下干燥30分钟,从而形成具有7.0μm层厚度的电荷输送层。
因而,生成电荷输送层为表面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69。
实施例69
关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69,其以与实施例1至68和比较例1至83相同的方式进行测试,从而得到通纸耐久试验前和完成500张图像再现后的暗衰减率值。
结果,通纸耐久试验前的暗衰减率为2.5%,和完成500张图像再现后的暗衰减率为5.5%。暗区电位的变化量ΔVd为+12V,亮区电位的变化量ΔVl为+25V。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从而涵盖所有此类改进和等同的结构与功能。
本申请要求了2011年3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046518和2011年9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215135和2012年2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039026的权益,在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作为参考。
Claims (2)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支承体上形成具有1.0×108Ω·cm以上且5.0×1012Ω·cm以下的体积电阻率的导电层的步骤,和
在所述导电层上形成感光层的步骤,
其中;
形成所述导电层的步骤包括:
通过使用溶剂、粘合剂材料和金属氧化物颗粒制备导电层用涂布液的步骤;和
通过使用导电层用涂布液形成所述导电层的步骤;
所述导电层用涂布液中,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P和粘合剂材料B的质量比P/B为1.5/1.0至3.5/1.0;
所述金属氧化物颗粒为用掺杂有磷的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或用掺杂有钨的氧化锡涂布的氧化钛颗粒;和
其中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粉末电阻率由x表示,且作为构成金属氧化物颗粒的核颗粒的氧化钛颗粒的粉末电阻率由y表示,且x和y的单位为Ω·cm,y和x满足下述关系式(i)和(ii):
5.0×107≤y≤5.0×109(i)
1.0×102≤y/x≤1.0×106(i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其中y和x满足下述关系式(iii):
1.0×103≤y/x≤1.0×105(iii)。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46518 | 2011-03-03 | ||
JP2011-046518 | 2011-03-03 | ||
JP2011215135 | 2011-09-29 | ||
JP2011-215135 | 2011-09-29 | ||
JP2012039026A JP5054238B1 (ja) | 2011-03-03 | 2012-02-24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2012-039026 | 2012-02-24 | ||
PCT/JP2012/055885 WO2012118229A1 (en) | 2011-03-03 | 2012-03-01 |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30103A CN103430103A (zh) | 2013-12-04 |
CN103430103B true CN103430103B (zh) | 2016-06-15 |
Family
ID=46758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11559.3A Active CN103430103B (zh) | 2011-03-03 | 2012-03-01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46797B2 (zh) |
EP (1) | EP2681627B1 (zh) |
JP (1) | JP5054238B1 (zh) |
KR (1) | KR101476578B1 (zh) |
CN (1) | CN103430103B (zh) |
WO (1) | WO201211822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43921B1 (ja) | 2009-09-04 | 2011-08-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4959024B1 (ja) | 2010-12-02 | 2012-06-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5079153B1 (ja) | 2011-03-03 | 2012-11-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ならびに、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6108842B2 (ja) | 2012-06-29 | 2017-04-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US9069267B2 (en) | 2012-06-29 | 2015-06-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JP6074295B2 (ja) | 2012-08-30 | 2017-02-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ならびに、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6214321B2 (ja) * | 2012-11-14 | 2017-10-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6161297B2 (ja) * | 2013-01-18 | 2017-07-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2014160238A (ja) * | 2013-01-28 | 2014-09-04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6425523B2 (ja) * | 2013-12-26 | 2018-11-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CN105867080B (zh) * | 2015-02-09 | 2019-10-11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
US10203617B2 (en) | 2017-02-28 | 2019-02-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US10162278B2 (en) | 2017-02-28 | 2018-12-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JP6850205B2 (ja) | 2017-06-06 | 2021-03-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2019152699A (ja) | 2018-02-28 | 2019-09-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7034769B2 (ja) | 2018-02-28 | 2022-03-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7034768B2 (ja) | 2018-02-28 | 2022-03-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059112B2 (ja) | 2018-05-31 | 2022-04-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7054366B2 (ja) | 2018-05-31 | 2022-04-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7150485B2 (ja) | 2018-05-31 | 2022-10-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7059111B2 (ja) | 2018-05-31 | 2022-04-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7129225B2 (ja) | 2018-05-31 | 2022-09-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US10747130B2 (en) | 2018-05-31 | 2020-08-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JP7413054B2 (ja) | 2019-02-14 | 2024-01-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7358276B2 (ja) | 2019-03-15 | 2023-10-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7337652B2 (ja) | 2019-10-18 | 2023-09-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
JP7337649B2 (ja) | 2019-10-18 | 2023-09-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7444691B2 (ja) | 2020-04-21 | 2024-03-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7449151B2 (ja) | 2020-04-21 | 2024-03-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ドラム |
JP7483477B2 (ja) | 2020-04-21 | 2024-05-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CN111552154A (zh) * | 2020-04-29 | 2020-08-18 | 广州安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照相元件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0287A (zh) * | 2005-03-28 | 2008-02-06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及用于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
CN101131548A (zh) * | 2006-08-25 | 2008-02-27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246318A (zh) * | 2007-02-16 | 2008-08-2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采用它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CN101595432A (zh) * | 2007-01-26 | 2009-12-02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22210A (en) | 1991-03-18 | 1995-06-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device unit and facsimile machine using the same |
US5385797A (en) | 1991-09-24 | 1995-01-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device unit, and facsimile machine employing the same |
US5357320A (en) | 1992-09-04 | 1994-10-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ES2106940T3 (es) | 1992-11-06 | 1997-11-16 | Canon Kk | Elemento fotosensible electrofotografico y aparato electrofotografico que utiliza el mismo. |
JP3118129B2 (ja) | 1992-11-06 | 2000-12-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この電子写真感光体を用いた装置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EP0609511B1 (en) | 1992-12-01 | 1998-03-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
JP2887057B2 (ja) | 1992-12-01 | 1999-04-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この電子写真感光体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装置 |
EP0602651B2 (en) | 1992-12-18 | 2004-03-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unit employing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JP3357107B2 (ja) * | 1993-01-12 | 2002-12-16 | チタン工業株式会社 | 白色導電性二酸化チタン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667024B2 (ja) | 1996-03-08 | 2005-07-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JPH10186702A (ja) * | 1996-12-26 | 1998-07-14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US6156472A (en) | 1997-11-06 | 2000-12-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
US6773856B2 (en) | 2001-11-09 | 2004-08-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JP3814555B2 (ja) | 2002-04-19 | 2006-08-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712288B2 (ja) | 2003-05-23 | 2011-06-29 | チタン工業株式会社 | 白色導電性粉末及びその応用 |
EP1647997B1 (en) | 2003-07-23 | 2012-04-11 |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 Electroconductive powder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JP2005062846A (ja) | 2003-07-31 | 2005-03-10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US7276318B2 (en) | 2003-11-26 | 2007-10-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which make use of the same |
US7245851B2 (en) | 2003-11-26 | 2007-07-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JP4702950B2 (ja) * | 2005-03-28 | 2011-06-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ならびに、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WO2006109843A1 (ja) | 2005-04-08 | 2006-10-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KR101017442B1 (ko) | 2005-12-07 | 2011-02-25 |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폴리비닐아세탈 수지, 전자 사진 감광체, 공정 카트리지 및전자 사진 장치 |
JP4840271B2 (ja) * | 2007-07-02 | 2011-12-2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243483B1 (ko) | 2007-12-04 | 2013-03-13 |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전자 사진 감광체, 전자 사진 감광체의 제조 방법,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장치 |
JP4956654B2 (ja) | 2009-09-04 | 2012-06-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4743921B1 (ja) | 2009-09-04 | 2011-08-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US8753789B2 (en) | 2010-09-14 | 2014-06-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
JP4948670B2 (ja) | 2010-10-14 | 2012-06-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4959022B2 (ja) | 2010-10-29 | 2012-06-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JP5036901B1 (ja) | 2010-10-29 | 2012-09-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4959024B1 (ja) | 2010-12-02 | 2012-06-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5755162B2 (ja) | 2011-03-03 | 2015-07-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5079153B1 (ja) | 2011-03-03 | 2012-11-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ならびに、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5089815B2 (ja) | 2011-04-12 | 2012-12-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5089816B2 (ja) | 2011-04-12 | 2012-12-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US9029054B2 (en) | 2012-06-29 | 2015-05-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US9069267B2 (en) | 2012-06-29 | 2015-06-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CN103529663B (zh) | 2012-06-29 | 2016-04-20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设备 |
-
2012
- 2012-02-24 JP JP2012039026A patent/JP5054238B1/ja active Active
- 2012-03-01 KR KR1020137025283A patent/KR10147657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3-01 US US13/983,994 patent/US9046797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3-01 EP EP12752203.5A patent/EP268162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2-03-01 CN CN201280011559.3A patent/CN103430103B/zh active Active
- 2012-03-01 WO PCT/JP2012/055885 patent/WO201211822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0287A (zh) * | 2005-03-28 | 2008-02-06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及用于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
CN101131548A (zh) * | 2006-08-25 | 2008-02-27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595432A (zh) * | 2007-01-26 | 2009-12-02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 |
CN101246318A (zh) * | 2007-02-16 | 2008-08-2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采用它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30103A (zh) | 2013-12-04 |
US9046797B2 (en) | 2015-06-02 |
US20130316283A1 (en) | 2013-11-28 |
EP2681627A4 (en) | 2014-09-03 |
EP2681627B1 (en) | 2017-05-10 |
JP5054238B1 (ja) | 2012-10-24 |
EP2681627A1 (en) | 2014-01-08 |
WO2012118229A1 (en) | 2012-09-07 |
JP2013083910A (ja) | 2013-05-09 |
KR101476578B1 (ko) | 2014-12-24 |
KR20130129296A (ko) | 2013-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30103B (zh)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 | |
JP6061761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
JP6429636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
JP6108842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
JP4743921B1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
JP5755162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
CN103109236B (zh)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 |
CN103676509B (zh)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及其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 |
JP2002082469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18141974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
JP2018205566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
JP2007148357A (ja) | 積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下引き層塗布液 | |
CN105652614A (zh)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及其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 |
JP2008026482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 | |
JP6429656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
JP5268475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用塗布液の調製方法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
JP2008026479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
JP4839413B1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
JP2008026481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
JP2001337469A (ja) |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 | |
JP2021182083A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 |
JP5349882B2 (ja) | 電子写真感光体用分散液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