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0242B -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再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再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0242B
CN102610242B CN201210074646.5A CN201210074646A CN102610242B CN 102610242 B CN102610242 B CN 102610242B CN 201210074646 A CN201210074646 A CN 201210074646A CN 102610242 B CN102610242 B CN 1026102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medium
information
white space
su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46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0242A (zh
Inventor
酒井敏彦
山田博久
山本真树
原田康弘
森豪
田岛秀春
高森信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10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0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0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02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45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91Combinations of pits and tracks with specific interrel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11B7/0053Reproducing non-user data, e.g. wobbled address, prepits, BCA

Abstract

光信息记录介质,具备第1、2区,第1区中利用设有周期比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长的蛇行的导向槽,来记录用以识别介质种类的介质识别信息,第2区中具有轨距比第1区的轨距小的导向槽,利用含有长度为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以下的标记或间隙的标记列来记录内容信息,与第1区相比,第2区设置在外周侧,在第1区与第2区之间具备空白区,空白区包含:与相邻的空白区外的导向槽之间的轨距和第1区的轨距相同的最靠近第1区的导向槽,和与相邻的空白区外的导向槽之间的轨距和第2区的轨距相同的最靠近第2区的导向槽,空白区中,形成有轨距从第1区的轨距变化为第2区的轨距的至少2圈以上的轨道,空白区不记录信息。

Description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再生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880104333.1(申请日:2008.8.28,发明名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控制程序以及记录有该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包含长度比再生装置(重放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短的预坑的预坑列、或包含长度比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短的记录标记的记录标记列来记录信息,并且使用超分辨技术来再生(重放)所记录的信息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尤其是涉及如下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其是构成为可以利用一再生装置对其与利用包含长度比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长的预坑的预坑列来记录信息的普通光学记录介质进行再生,且为了实现高记录密度化而以小轨距来记录内容信息。另外,涉及一种可再生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与普通光学记录介质双方的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处理图像等数据(data)量大的信息的机会增多。因此,业界正谋求光学记录介质的高记录密度化。因此,目前已提出有利用包含长度比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短的凹槽及/或凸起的预坑来记录信息的光学记录介质、以及用来再生此光学记录介质的超分辨技术。本说明书在下文中将使用超分辨技术进行再生的光学记录介质称为“超分辨介质”或“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将先前的光学记录介质、即无需使用超分辨技术而利用长度比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更长的预坑来记录信息的光学记录介质称为“普通介质”或“普通光学记录介质”。另外,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取决于从再生装置照射至介质的激光的波长、以及光学系统的开口率。
超分辨介质可列举如专利文献1及2中所揭示的光学记录介质。
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超分辨介质是将透射率等光学特性会随温度变化的热致变色层(thermochromic layer)设置于反射层的激光入射面侧。所述热致变色层通过对其照射某程度的高功率的激光,而产生模拟限缩激光斑的超分辨效果,从而作为掩膜层发挥功能。在所述掩膜层上的所述光斑内,因光强度分布会产生温度分布,且由温度分布会产生透射率分布。例如,在将温度变高会使透射率变高的材料用于所述掩膜层时,仅温度高的部分的透射率变高,所述反射层面上所产生的所述点模拟缩小,因此可再生长度比光学系统分辨极限要短的预坑。此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不仅可应用于可擦写的光学记录介质,还可应用于只读的光学记录介质。
另外,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超分辨介质是在利用包含凹槽及/或凸起的预坑来记录信息的基板上,设置包含薄金属膜等的称为功能层的膜层。目前,虽然专利文献2的超分辨介质的超分辨技术的原理尚未明确,但以高于通常的功率来照射激光时,利用此激光使所述功能层发生温度变化,由此可再生长度比光学系统分辨极限要短的预坑。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1-35012号公报(公开日:2001年2月9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1-250274号公报(公开日:2001年9月14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超分辨介质是对介质照射高功率的激光。此激光功率大于用来再生普通介质的激光功率。
因此,对普通介质进行再生的再生装置由于激光功率低,所以无法再生超分辨介质。因而,超分辨介质作为不可再生的介质而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对超分辨介质进行再生的再生装置由于激光功率高,所以误插入普通介质时,有可能因热而破坏普通介质。或者超分辨介质与普通介质不仅在激光功率方面不同,在线速或时钟(clock)也不同,因此普通介质作为不可再生的介质而被排除在外。
因此,本发明者为了实现普通介质与超分辨介质均可再生的互换性再生装置,而设计出如图13及图14所示的超分辨介质105。超分辨介质105于区域101中,以与普通介质同样的轨距、且利用与普通介质同样的包含长度比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长的预坑的预坑列,将表示超分辨介质105为超分辨介质的介质识别信息记录成螺旋状。即,所述介质识别信息能够以普通介质用的激光功率进行再生。另一方面,于区域102中,内容信息是以比区域101中的轨距小的轨距、且利用包含长度比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短的预坑的预坑列,而记录成螺旋状。
如此,超分辨介质105由于能够以普通介质用的激光功率再生介质识别信息,所以可实现普通介质与超分辨介质均可再生的互换性再生装置。具体而言,如果向所述再生装置中插入介质,则以普通介质用的功率对介质照射激光,读取介质识别信息,判断所插入的介质是普通介质还是超分辨介质。如果判断结果是所插入的介质为普通介质,则过渡至内容信息的再生;如果所插入的介质为超分辨介质105,则将激光功率切换为超分辨介质105用的功率,再过渡至内容信息的再生。
然而,由于连续形成有轨距不同的区域101中的预坑列与区域102中的预坑列,以使所述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可连续进行循轨伺服控制,同时自区域101移动至区域102,因此从区域101的再生向区域102的再生过渡时,存在容易产生再生错误的问题。以下,针对此问题,使用区域101与区域102的边界部分的放大图即图14来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由于区域101中的预坑列与区域102中的预坑列是连续形成的,所以在区域101中,与区域102的预坑列(预坑列b)邻接的预坑列a约有1圈。此预坑列a在1圈中的任何部分,至相邻的区域102的预坑列的轨距是从区域101的轨距向区域102的轨距变小。即,预坑列a至区域102的邻接的预坑列的轨距,包括内周侧及其相反的外周侧的不同部分。
另外,与区域101相同,在区域102中,与区域101的预坑列(预坑列a)邻接的预坑列b约有1圈。此预坑列b在1圈中的任何部分,至相邻的区域101的预坑列的轨距是从区域102的轨距向区域101的轨距变大。即,与预坑列a相同,预坑列b至区域101的邻接的预坑列的轨距,包括内周侧及其相反的外周侧的不同部分。
因此,所述再生装置进行预坑列a的再生时,容易受到预坑列b所产生的干扰(noise)的影响。另外,所述再生装置读取区域101中的介质识别信息,将激光的功率切换成超分辨介质用的功率而开始区域102中的内容信息的再生时,从预坑列a至预坑列b的轨距在1圈中会发生变化,且包括内周侧及其相反的外周侧的不同部分,因此循轨伺服控制容易变得不稳定。如果循轨伺服控制不稳定,则介质针对向圆周方向的倾斜(切向倾斜)、向半径方向的倾斜(径向倾斜)、及所照射的激光的功率的微小变化等外部干扰的容限(margin)变小,容易受到干扰的影响。因此容易发生再生错误。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此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与普通光学记录介质均可再生的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控制程序、以及记录有此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的区域与记录有内容信息的区域的轨距各不相同,再生从所述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的区域向所述记录有内容信息的区域过渡时,不易产生再生错误。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该第1区域利用包含长度比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长的预坑的预坑列,来记录用以识别介质的种类的介质识别信息,该第2区域利用含有长度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以下的预坑的预坑列,来记录内容信息,并且所述第2区域的轨距小于所述第1区域的轨距;在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之间,具备空白区域,该空白区域以使所述第1区域的预坑列与所述第2区域的预坑列相连的形式而形成有至少2圈以上的轨道,所述空白区域的轨道中的与所述第1区域的预坑列邻接的轨道、和相邻的所述第1区域的预坑列的轨距,等同于所述第1区域的轨距,所述空白区域的轨道中的与所述第2区域的预坑列邻接的轨道、和相邻的所述空白区域中的所述第1区域侧的轨道的轨距,向所述第2区域的轨距变化,并且所述空白区域的轨道中的与所述第2区域的预坑列邻接的轨道、和相邻的所述第2区域的预坑列的轨距,等同于所述第2区域的轨距,所述空白区域不记录信息。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空白区域中的轨道设为2圈。并且,此2圈轨道中,将与第1区域的预坑列邻接的轨道设为轨道A,将与第2区域的预坑列邻接的轨道设为轨道B。
根据所述构成,本发明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是利用包含长度比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长的预坑的预坑列、即以与普通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方式相同的方式,来记录第1区域中的介质识别信息,因而能够以普通光学记录介质用的激光功率来再生所述介质识别信息。因此,如果向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中插入介质,则会以普通光学记录介质用的功率对介质照射激光,读取介质识别信息,判断所插入的介质是普通光学记录介质还是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接着,基于此判断结果,根据所插入的介质而改变处理(切换激光功率等),因此可实现普通光学记录介质与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均可再生的互换性再生装置。
另外,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是利用包含长度在所述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的长度以下的预坑的预坑列来记录内容信息。另外,记录所述内容信息的第2区域的轨距设定为小于所述第1区域中的轨距。因此,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与普通光学记录介质相比,能够实现大容量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
并且,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具备形成有轨道A、B的空白区域,以使所述第1区域的预坑列与所述第2区域的预坑列相连。如此,由于在所述第1区域的预坑列与所述第2区域的预坑列上连续形成所述空白区域中的轨道A、B,所以,所述光学系统可从所述第1区域至所述第2区域连续进行循轨伺服控制,同时平稳(smooth)地移动。
轨道A和相邻的所述第1区域的预坑列的轨距,等同于所述第1区域的轨距。即,由此在再生所述第1区域时,不易受到轨道A所产生的干扰的影响,能够恰当地进行循轨伺服控制。
其次,轨道B和相邻接的轨道A的轨距,向所述第2区域的轨距变化,并且轨道B和相邻的所述第2区域的预坑列的轨距,等同于所述第2区域的轨距。由此,在再生所述空白区域时,虽循轨伺服控制变得不稳定,但由于所述空白区域中完全不记录信息,因此不会产生再生错误。并且,在再生轨道B时,循轨伺服控制对所述第2区域的轨距较稳定,并向所述第2域的再生过渡。在再生所述第2区域时,也不易受到轨道B所产生的干扰的影响,能够恰当地进行循轨伺服控制。
根据以上所述,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其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的区域与记录有内容信息的区域的轨距各不相同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并且具有如下效果:可实现再生从所述记录介质识别信息的区域向所述记录内容信息的区域过渡时,不易产生再生错误。
另外,所述空白区域中的轨道可包含预坑列或导向槽,或者可包含预坑列及导向槽。
本发明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优选在所述第1区域记录有表示所述空白区域的开始位置的第1地址信息,在所述第2区域记录有表示所述空白区域的结束位置的第2地址信息。
另外,本发明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优选在所述第1区域记录有所述空白区域的地址信息。
根据所述构成,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可进一步获得如下效果:识别所述空白区域的所在位置,对所述空白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进行恰当的处理(例如切换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激光功率等),同时在所述空白区域中,可连续跳转至相邻的轨道,并且可平稳地且以相对较短的时间过渡至所述第2区域的再生。
本发明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优选在所述第1区域记录有所述第2区域的地址信息。
根据所述构成,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可进一步获得如下效果:识别所述空白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的所在位置对所述空白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进行恰当的处理(例如切换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激光功率等),同时在所述空白区域中,可连续跳转至相邻的轨道,快速地访问所述第2区域的开始位置或所需的位置,并且可平稳地且以相对较短的时间过渡至所述第2区域的再生。
本发明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优选在所述第1区域记录有表示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照射至所述第2区域的激光功率的功率信息。
另外,本发明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在所述第1区域被分配有测试引导区域,此测试引导区域形成有用来调整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照射至所述第2区域的激光功率的预坑,所述测试引导区域的预坑列优选以与所述第2区域的预坑列相同的记录密度及调制方式而形成。
根据所述构成,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中记录有表示照射至所述第2区域的激光功率的功率信息,或者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中配置有用来调整照射至所述第2区域的激光功率的预坑的测试引导区域,因此,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可识别适合所述第2区域再生的激光功率。由此获得可恰当地进行所述第2区域中的内容信息的再生的进一步效果。
另外,由于所述测试引导区域被分配在所述第1区域,因此也获得无损于所述第2区域的记录容量的进一步效果。
本发明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优选在所述第1区域记录有表示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照射至所述空白区域的激光功率的空白功率信息。
根据所述构成,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中记录有表示照射至所述空白区域的激光功率的空白功率信息,因此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可识别适合所述空白区域的激光功率。由此获得可对所述空白区域进行恰当处理的进一步效果。另外,适合所述空白区域的激光功率有时小于适合所述第2区域再生的激光功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利用所述空白功率信息可准确地识别适合所述空白区域的激光功率,因此可降低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功耗。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可再生普通光学记录介质和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该普通光学记录介质是利用包含长度比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长的预坑的预坑列来记录各种信息的光学记录介质;并且具备:再生部,该再生部将再生光照射至光学记录介质的所需位置,并利用反射光生成电信号来再生所述光学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信息,伺服控制部,该伺服控制部基于所述电信号进行伺服控制,内容信息再生部,该内容信息再生部基于所述电信号来再生所述光学记录介质所记录的内容信息,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本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动作;其中,所述控制部具备:信息获取部,该信息获取部基于以适合普通光学记录介质再生的再生光的功率所得的电信号,来再生获取介质识别信息,并且获取表示有空白区域存在的空白区域信息,介质识别部,该介质识别部基于所述介质识别信息,来识别所述光学记录介质是否为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空白控制部,该空白控制部基于所述空白区域信息,使所述内容信息再生部在所述空白区域中停止动作。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可再生普通光学记录介质和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该普通光学记录介质是利用包含长度比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长的预坑的预坑列来记录各种信息的光学记录介质;并且该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再生步骤,将再生光照射至光学记录介质的所需位置,利用反射光生成电信号来再生所述光学记录介质所记录的信息,伺服控制步骤,基于所述电信号进行伺服控制,内容信息再生步骤,基于所述电信号来再生所述光学记录介质所记录的内容信息,信息获取步骤,基于以适合普通光学记录介质再生的再生光的功率所得的电信号,来再生获取介质识别信息,并且获取表示有空白区域存在的空白区域信息,介质识别步骤,基于所述介质识别信息,来识别所述光学记录介质是否为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空白控制步骤,基于所述空白区域信息,使所述内容信息再生部于所述空白区域中停止动作。
根据所述构成,本发明的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是以普通光学记录介质用的再生光的功率来再生介质识别信息,并利用所再生的介质识别信息来识别所插入的光学记录介质是否为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因此,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可基于识别结果,根据所述光学记录介质而改变处理(切换再生光的功率等)。另外,如果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获取了表示有空白区域存在的空白区域信息,则在伺服控制的状态下,在所述空白区域中会停止内容信息的再生,而对所述空白区域作出响应。
根据以上所述,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的区域与记录内容信息的区域的轨距各不相同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可实现再生从所述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的区域向所述记录有内容信息过渡时,不易产生再生错误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与普通光学记录介质均可再生的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优选所述控制部进一步具备功率控制部,其在所述介质识别部的识别结果表示所述光学记录介质为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时,将所述再生部的再生光的功率控制成为适合内容区域再生的再生光功率,或者控制成为适合所述空白区域再生的再生光功率。
根据所述构成,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根据所插入的光学记录介质,可切换成适合各自介质的再生光功率。另外,也可切换成适合所述空白区域的再生光功率。由此可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以最佳状态对各介质、及各区域(空白区域或内容区域等)进行再生。
另外,可通过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控制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控制部的功能。而且,通过使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控制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上,可在任意计算机上执行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控制程序。
本发明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利用包含长度比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长的预坑的预坑列来记录用来识别介质种类的介质识别信息的第1区域,以及利用包含长度在所述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的长度以下的预坑的预坑列来记录内容信息的第2区域;所述第2区域的轨距小于所述第1区域的轨距;在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之间,具备以使所述第1区域的预坑列与所述第2区域的预坑列相连的形式而形成有至少2圈以上的轨道的空白区域;所述空白区域的轨道中的与所述第1区域的预坑列邻接的轨道、和相邻的所述第1区域的预坑列的轨距等同于所述第1区域的轨距;所述空白区域的轨道中的与所述第2区域的预坑列邻接的轨道、和相邻接的所述空白区域中的所述第1区域侧的轨道的轨距向所述第2区域的轨距变化,并且所述空白区域的轨道中的与所述第2区域的预坑列邻接的轨道、和相邻接的所述第2区域的预坑列的轨距等同于所述第2区域的轨距;所述空白区域不记录信息。
由此,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的区域与记录有内容信息的区域的轨距各不相同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可实现再生从所述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的区域向所述记录有内容信息的区域过渡时,不易产生再生错误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的外观的图。
图2是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的空白区域附近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所述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的剖面构造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的外观的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的空白区域附近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的空白区域附近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的空白区域附近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的剖面构造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控制部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处理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的处理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的外观的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有介质识别信息的区域与记录有内容信息的区域的边界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1-介质信息区域(第1区域)
2、2a、2b、12-空白区域
3、3a、3b、13-内容区域(第2区域)
1A、1B、11A-测试引导区域
10、10a、10b、20、105-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
26-光学拾取器(再生部)
31-信号处理部(信息获取部)
32-介质识别部
33-功率控制部
35-射频处理控制部(空白控制部)
36-控制部
37-伺服控制部
39B-射频信号处理电路(内容信息再生部)
50、50a-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使用图1~图12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预坑的长度”或“预坑长”是预坑在切线方向(相对于光学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的法线方向)上的长度。另外,将利用包含长度比本发明的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以下称为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长的预坑的预坑列来记录各种信息的光学记录介质称为“普通介质”或“普通光学记录介质”。
[实施方式1]
使用图1~图3对本发明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之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以下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以下称为超分辨介质)10在只读介质中是剖面构造为BD(Blu-ray Disc,蓝光光盘)型的超分辨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为:激光波长为405nm、聚光透镜(condensing lens)的开口率NA为0.85,其分辨极限为119nm。另外,以BD标准等而使用的半导体激光由于存在制造步骤等中所发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本说明书中,例如将激光波长记为405nm时,表示激光波长在400nm~410nm的范围内。
图1表示超分辨介质10的外观。
超分辨介质10具有:记录有介质信息的介质信息区域(第1区域)1、记录有影像或软件(software)等内容信息的内容区域(第2区域)3、以及设置在介质信息区域1与内容区域3之间的空白区域2。
图2是放大表示空白区域2附近的图。
介质信息区域1是依据BD标准,主要将包含长度为149nm、223.5nm、298nm、372.5nm、496nm、570.5nm、及645nm的预坑与间隙(space)的预坑列形成为螺旋状而记录介质信息,此预坑列的所有预坑及间隙均长于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即119nm。介质信息区域1的轨距为320nm。
介质信息区域1中的介质信息包括:表示内容区域3的记录方式为超分辨记录方式并用来识别超分辨介质10的介质种类的介质识别信息、用来使再生装置切换再生时钟的再生时钟切换信息、及记录信息的地址等。
另外,如图2所示,介质信息区域1分配有测试引导区域1A,此测试引导区域1A形成有用来调整(设定)再生装置照射至内容区域3的激光功率的预坑。经测试引导区域1A调整的激光功率也是照射至空白区域2的激光功率。
测试引导区域1A的预坑列是含有内容区域3的最短预坑,且仅由长度与内容区域3的预坑的长度相等的预坑所构成的预坑列,是依据内容区域3的预坑宽度及调制方式的随机图案(random pattern)。另外,与参照数据相当的长度的预坑列是以与内容区域3相等的线性记录密度而形成。测试引导区域1A的预坑列可设置在介质信息区域1的任意部位。另外,所述参照数据如果在超分辨介质中是共通的,则既可记录在再生装置中,也可记录在介质信息区域1内的测试引导区域1A以外的区域。
空白区域2具有使再生装置进行循轨伺服控制的同时使光学系统从介质信息区域1移向内容区域3时的导向作用,长度为149nm的预坑以等间距排列而成的预坑列是以使介质信息区域1的预坑列与内容区域3的预坑列相连的形式,连续形成为螺旋状。空白区域2中的预坑列形成有至少2圈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约2圈。另外,空白区域2中的预坑列并不特别记录介质信息及内容信息等要再生的信息。
另外,空白区域2中的预坑的深度只要为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可检测出循轨错误信号的坑深度即可,如本实施方式般,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的激光波长为405nm,聚光透镜的开口率NA为0.85时,依据BD标准,形成65nm左右的深度即可。关于空白区域2的详细内容,在下文进行说明。
内容区域3主要将包含长度为116nm、174nm、232nm、290nm、348nm、406nm、及464nm的预坑与间隙的预坑列形成为成螺旋状而记录内容信息,此预坑列包含短于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即119nm、而为116nm的长度的预坑及间隙。内容区域3的轨距小于介质信息区域1的轨距而为260nm。根据最短预坑长及轨距进行换算,结果内容区域3的记录容量约为BD型普通介质的1.6倍。
图3表示超分辨介质10的剖面构造。
超分辨介质10具有如下构造:通过溅镀(sputtering)在形成有所述各区域中的预坑的基板4上,依次积层反射层5、产生超分辨效果的超分辨功能层6,接着在超分辨功能层6上设置具有透光性的覆盖层7。
基板4具有约1.1mm的厚度,是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所形成。反射层5是膜厚为7nm的硅层,超分辨功能层6是膜厚为155nm的氧化锌层。覆盖层7具有约0.1mm的厚度,是由聚碳酸酯所形成。另外,所述各区域中的预坑相对于基板4而具有凹状及/或凸状的形状。
如果对内容区域3照射适合内容区域3再生的功率的激光,则因反射层5而产生热量,在超分辨功能层6上的激光斑内会因基于光强度分布所产生的温度分布,而产生透射率的分布。结果形成所述激光斑模拟缩小的状态,由此可再生内容区域3中的包含有长度比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短的预坑的预坑列,并可利用比普通介质多的信息。另外,超分辨功能层6为可再生内容区域3中的预坑列的构造即可,例如可为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掩膜层、或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功能层。另外,适合内容区域3再生的激光功率约为1.0mW,适合介质信息区域1再生的激光功率与适合普通介质再生的激光功率相同,约为0.3mW。
另外,介质信息区域1中的介质识别信息是利用包含有长度比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长的预坑的预坑列来记录,即以与普通介质的记录方式同样的方式来记录,因而能够以普通介质用的激光功率来再生所述介质识别信息。因此,如果向再生装置中插入介质,则以普通介质用的功率对介质照射激光,读取介质识别信息,判断所插入的介质是普通介质还是超分辨介质。接着,根据此判断的结果,基于所插入的介质可改变处理(切换激光功率等),因此可实现普通介质与超分辨介质10均可再生的互换性再生装置。
其次,参照图2更详细地说明空白区域2。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邻接于空白区域2的介质信息区域1的预坑列设为预坑列a,将邻接于空白区域2的内容区域3的预坑列设为预坑列b。并且,将空白区域2的2圈预坑列中的、与介质信息区域1中的预坑列a邻接的预坑列设为预坑列A,将与内容区域3中的预坑列b邻接的预坑列设为预坑列B。
空白区域2中的预坑列A是与相邻的预坑列a保持320nm的轨距(介质信息区域1的轨距)而形成。预坑列B是以与其相邻的预坑列A(空白区域中的第1区域侧的预坑列)之间的轨距在约1圈内从320nm减小至260nm(内容区域3的轨距)的方式而形成,并且是与相邻接的预坑列b保持260nm的轨距而形成。
通过使预坑列A与相邻的预坑列a保持介质信息区域1的轨距而形成预坑列A,介质信息区域1中的预坑列在将要移至空白区域2之前为止,至内周侧及外周侧的预坑列的轨距均相同。因此,在再生介质信息区域1时,不易受到相邻的预坑列所产生的干扰的影响,可恰当地进行循轨伺服控制,因此不会增加再生错误。
并且,通过以使预坑列B与相邻的预坑列A的轨距从介质信息区域1的轨距向内容区域3的轨距减小的方式形成预坑列B,可使循轨伺服控制相对于内容区域3的轨距较为稳定。
此时,在空白区域2中,至相邻的预坑列的轨距由于内周侧与外周侧不同,而且预坑列A与预坑列B的轨距在约1圈内会发生变化,因此循轨伺服控制容易变得不稳定。
因此,如果在空白区域2记录介质信息及内容信息等要再生的信息,则循轨伺服控制的不稳定性会导致介质相对于向圆周方向的倾斜(切向倾斜)、向半径方向的倾斜(径向倾斜)、及所照射的激光功率的微小变化等干扰的容限变小,而容易产生再生错误。
但是,如上所述,由于空白区域2没有记录介质信息及内容信息等要再生的信息,因此不会产生再生错误。
另外,由于预坑列B是与相邻的预坑列b保持内容区域3的轨距而形成的,所以在再生内容区域3时,不易受到相邻的预坑列所产生的干扰的影响,可恰当地进行循轨伺服控制,因此不会增加再生错误。
通过以此种方式设置空白区域2,在记录方式及轨距各不相同的介质信息区域1与内容区域3中,不会增加再生错误,并且可恰当地进行再生。因此,超分辨介质10的记录容量比普通介质大,且可在一种可再生普通介质的再生装置中再生。
另外,通过设置空白区域2,轨距不会急剧变化,因此可获得在制造母盘时容易对曝光装置所具备的滑动器(slider)向半径方向的推进速度进行控制的效果。以下具体说明此效果。
制造母盘时所用的曝光装置具备:激光光源;固定涂布有光阻剂(photoresist)的基板,并使之旋转的平台(stage);以及滑动器(也有激光光源与滑动器成为一体而移动的情况)。其中,该滑动器具备用来使激光聚光照射至基板上的光阻剂层上的透镜等。使固定有基板的平台旋转,相对于平台的旋转中心将滑动器向半径方向推进,同时进行曝光,由此在显影后获得螺旋状的预坑列及/或导向槽的图案。在轨距不同的介质信息区域1与内容区域3是邻接设置时,为了与轨距的变化相对应,必须使滑动器向半径方向的推进速度急剧变化,因此滑动器向半径方向的推进速度变得难以控制,容易产生与所需半径位置的偏差等。但是,如所述实施方式1那样,通过设置空白区域2,可减小滑动器向半径方向的推进速度的变化量。因此,容易控制滑动器,不易产生与所需半径位置的偏差等。
以上所示的超分辨介质10是较佳的一例,也可采用例如以下的变更例。
首先,反射层5为可获得充分的反射量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使用铝、银、金、锗(Ge)、或包含这些金属的混合物等。另外,超分辨功能层6例如可使用氧化铈(CeO2)、氧化钛(TiO2)、锗锑碲合金(GeSbTe)、或银铟锑碲合金(AgInSbTe)等。另外,覆盖层7的制造方法可利用:使用UV(ultraviolet,紫外线)硬化树脂来粘接膜的方法、或旋涂法(spin coatmethod)。
另外,至于空白区域2,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可一边循轨一边移动即可,并且形成长度为内容区域3中的预坑列的预坑的最小长度以上的预坑即可。另外,由于空白区域2不记录介质信息及内容信息等要再生的信息,因此空白区域2的预坑列,例如可为2种以上长度的预坑不依据光学记录介质的信号的调制方式,并且更加随机地形成的预坑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信息区域1设置于超分辨介质10的最内周部,只要介质信息区域1与内容区域3介隔空白区域2而设置,也可分配于超分辨介质10的外周侧、或内周侧及外周侧。
另外,本实施方式是在介质信息区域1设置测试引导区域1A,也可通过记录表示再生装置照射至内容区域3的激光功率的功率信息,并且使再生装置再生所述功率信息,而识别适合内容区域3a再生的激光功率,来代替测试引导区域1A。另外,对于多个超分辨介质,如果适合内容区域再生的激光功率是共通的,则可将所述共通的激光功率预先储存在再生装置中,而不设置测试引导区域1A。
另外,介质信息区域1为了实现超分辨介质的测试再生等而可由轨距不同的几个区域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并不限定于上述,也可以是可进行记录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例如即使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具备形成有螺旋形(wobble)(蛇行的导向槽)的轨道的第1区域(介质信息区域),以及以小于此介质信息区域的轨距形成有摆动形的轨道、并利用记录标记及间隙来记录内容信息的第2区域,也可通过设置不记录的空白区域,而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此时,于空白区域中,形成螺旋形的轨道使所述第1区域的轨道与所述第2区域的轨道相连即可。在第1区域中能够以螺旋形的周期等预先记录介质识别信息,因此例如可将表示有空白区域存在且表示此空白区域为无法记录的区域的信息预先记录至第1区域。
通过此种方式,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可一边从所述第1区域向所述第2区域连续进行循轨伺服控制,一边平稳地移动。另外,即使所述空白区域中循轨伺服控制变得不稳定,但由于所述空白区域未记录有要再生的信息,因此不会发生再生错误。因此,可实现所述第2区域的轨距小于所述第1区域的轨距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且再生从所述第1区域向所述第2区域过渡时,不易产生再生错误的可记录的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如此,不仅可应用于只读的BD-ROM(Blu-ray Disc Read Only Memory,蓝光光盘只读存储器),而且也可应用于可记录的BD-R(Blu-ray Disc Recordable,可录式蓝光光盘)或BD-RE(Blu-ray Disc Rewritable,可擦写蓝光光盘)。
另外,第1区域、第2区域及空白区域中的轨道并不限定于螺旋形。第1区域或空白区域的轨道,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只读介质同样地可为包含预坑及/或导向槽的构成,第2区域也可为包含导向槽的构成。
[实施方式2]
使用图4及图5对本发明的超分辨介质的另一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所用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部件编号,而省略其说明。另外,基本上仅对与实施方式1的超分辨介质10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超分辨介质10a的外观。
超分辨介质10a具备:记录有介质信息的介质信息区域(第1区域)1a、记录有影像或软件等内容信息的内容区域(第2区域)3a、设置在介质信息区域1a与内容区域3a之间的空白区域2a。
图5是放大表示空白区域2a附近的图。
介质信息区域1a是在超分辨介质10中的介质信息区域1进一步记录表示空白区域2a的开始位置的第1地址信息的构成。内容区域3a是在超分辨介质10中的内容区域3进一步记录表示空白区域2a的结束位置的第2地址信息的构成。
如此,通过预先记录表示空白区域2a的位置的地址信息,再生装置能够识别空白区域2a的所在位置,并可对空白区域2a及内容区域3a进行恰当的处理(切换再生装置的激光功率等,详细内容在实施方式5、6中说明),并且在空白区域2a中,可连续跳转至相邻的轨道,可平稳地且以相对较短的时间过渡至内容区域3a的再生。
另外,在介质信息区域1a中形成有测试引导区域1B,来代替测试引导区域1A。测试引导区域1B的预坑列是包含内容区域3a的最短预坑、且仅由长度与内容区域3的预坑的长度相等的预坑所形成的预坑列,并且是依据内容区域3a的预坑宽度及调制方式的随机图案。另外,与参照数据相当的长度的预坑列是以与内容区域3相等的线性记录密度而形成。测试引导区域1B的预坑列可设置于介质信息区域1的任意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设置在介质信息区域1a的与空白区域2a邻接的轨道内。另外,如果所述参照数据在超分辨介质中是共通的,则也可记录在再生装置中,也可记录在介质信息区域1a内的测试引导区域1B以外的区域。
空白区域2a是用导向槽代替超分辨介质10中的空白区域2的预坑列的构成。空白区域2a的导向槽是形成至少2圈以上的导向槽,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设置约4圈。空白区域2a的导向槽的深度为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可检测出循轨错误信号的深度即可,在本实施方式,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的激光波长为405nm,聚光透镜的开口率NA为0.85时,形成30nm左右的深度即可。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空白区域2a,为了便于说明,将空白区域2a中的4圈导向槽中与介质信息区域1a中的预坑列a邻接的导向槽设为导向槽C,将与导向槽C邻接的导向槽设为导向槽D。另外,将与导向槽D邻接的内容区域3a侧的导向槽设为导向槽E,将与导向槽E邻接并与内容区域3a的预坑列b邻接的导向槽设为导向槽F。
空白区域2a中的导向槽C是与相邻的预坑列a保持320nm的轨距(介质信息区域1a的轨距)而形成。导向槽D~导向槽F各自在约1圈内以与相邻的介质信息区域1a侧的导向槽的轨距减小约18nm的方式而形成,因此导向槽F与相邻的导向槽E的轨距约为260nm(内容区域3a的轨距)。另外,导向槽F是与相邻的预坑列b保持260nm的轨距而形成。
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空白区域2a,可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记录方式及轨距各自不同的介质信息区域1a与内容区域3a中,不增加再生错误而恰当地进行再生。因此,超分辨介质10a的记录容量比普通介质大,且可在一种可再生普通介质的再生装置中再生。
另外,空白区域2a由于设置4圈导向槽,因此与实施方式1中的空白区域2相比,区域更广,可进一步减小半径方向上单位长度的轨距的变化量。因此可获得如下的效果:在制造母盘过程中的曝光时,更容易控制滑动器向半径方向的推进速度,更不易产生在所需半径位置上的偏差等。
另外,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在通过空白区域2a时的循轨伺服控制的稳定性增强,对干扰等的容限变大,因此可更平稳地从介质信息区域1a移向内容区域3a。
另外,在要尽可能大地确保超分辨介质的记录容量的情况下,如实施方式1那样,将空白区域设为约2圈等,而尽可能地减小空白区域即可。另外,例如可将圆周方向的某位置与相邻的内周侧的预坑列或导向槽的轨距,自320nm起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分别设为约310nm、约280nm、约270nm、约265nm、260nm。通过此种方式,光学记录介质的母盘变得容易制造。即,以此种方式通过某位置后,可减小滑动器向半径方向的推进速度的变化量,由此在与相邻的内周侧的预坑列或导向槽的轨距变为260nm时,母盘向半径方向的推进速度容易变得稳定。
以上所示的超分辨介质10a是较佳的一例,除实施方式1所示的变更例以外,也可采用例如以下所述的变更例。
本实施方式是将空白区域2a的地址信息记录在介质信息区域1a与内容区域3a,但并不限定于此构成,例如也可改变信息的形式而记录在介质信息区域1a中。
另外,可在介质信息区域1a中记录用于表示内容区域3a的位置的地址信息,来代替空白区域2a的地址信息。通过预先记录内容区域3a的地址信息,再生装置可识别空白区域2a及内容区域3a的所在位置,并可对空白区域2a及内容区域3a进行恰当的处理(切换再生装置的激光功率等,详细内容在实施方式5、6中说明),并且在空白区域2a中,可连续跳转至相邻的轨道,并快速地访问内容区域3a的开始位置或所需位置,可平稳地且以相对较短的时间过渡至内容区域3a的再生。
另外,本实施方式是在介质信息区域1a中设置有测试引导区域1B,但也可通过记录表示再生装置照射至内容区域3a的激光功率的功率信息,并且使再生装置再生所述功率信息,从而识别适合内容区域3a再生的激光功率,来代替测试引导区域1B。另外,测试引导区域1B可用下述实施方式4的测试引导区域11A来代替。另外,对于多个超分辨介质,如果适合内容区域的再生的激光功率是共通的,则可将所述共通的激光功率预先储存在再生装置中,而不设置测试引导区域1B。
另外,空白区域2a中可形成实施方式1中的至少2圈以上的预坑列,或者也可形成下述实施方式3中的至少2圈以上的预坑列及导向槽。
[实施方式3]
使用图6对本发明的超分辨介质的另一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实施方式2中所用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部件编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基本上仅对与实施方式2的超分辨介质10a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图6是放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超分辨介质10b的空白区域2b附近的图。
介质信息区域1b是在超分辨介质10a的介质信息区域1a中进一步记录用于表示再生装置照射至空白区域2b的激光功率的空白功率信息的构成。因此,再生装置通过再生所述空白功率信息而识别适合空白区域2b的激光功率。另外,适合空白区域2b的激光功率有时小于适合内容区域3b再生的激光功率。此种情况下,可利用所述空白功率信息准确地识别适合空白区域2b的激光功率,因此可降低再生装置的功耗。
内容区域3b的构成与超分辨介质10a的内容区域3a相同。
空白区域2b是用预坑列及导向槽代替超分辨介质10a中的空白区域2a的导向槽的构成。空白区域2b的预坑列及导向槽形成至少2圈以上的预坑列及导向槽,本实施方式是设置约4圈。空白区域2b的轨距以与空白区域2a的轨距相同的轨距形成。另外,空白区域2b的预坑列的构成与空白区域2的预坑列相同,是长度为149nm的预坑以等间距排列而成的预坑列,空白区域2b的导向槽的构成与空白区域2a的导向槽相同。
通过以此种方式设置空白区域2b,可与实施方式1、2同样地,在记录方式及轨距各自不同的介质信息区域1b与内容区域3b中,不增加再生错误,并恰当地进行再生。因此,超分辨介质10b的记录容量比普通介质大,且可在一种可再生普通介质的再生装置中再生。
[实施方式4]
使用图7及图8对本发明的超分辨介质的其他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超分辨介质20是只读介质,并且是剖面构造为HD_DVD(High Definition Digital Versatile Disc,高保真数字多功能光盘)型的超分辨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为:激光波长为405nm,聚光透镜的开口率NA为0.65,其分辨极限为156nm。
超分辨介质20具备:记录有介质信息的介质信息区域(第1区域)11、记录有影像或软件等内容信息的内容区域(第2区域)13、设置在介质信息区域11与内容区域13之间的空白区域12。
图7是放大表示空白区域12附近的图。
介质信息区域11是依据HD_DVD标准,将包含有最短预坑长为204nm的预坑及间隙的预坑列形成为螺旋状而记录介质信息,此预坑列的所有预坑及间隙长于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即156nm。介质信息区域11的轨距为400nm。
介质信息区域11中的介质信息包括:用来表示内容区域13的记录方式为超分辨记录方式并识别超分辨介质20的介质种类的介质识别信息、用来使再生装置切换再生时钟的再生时钟切换信息、记录信息的地址、及表示空白区域12的开始位置的第1地址信息等。
另外,介质信息区域11如图7所示,分配有测试引导区域11A,此测试引导区域11A形成有用来调整(设定)再生装置照射至内容区域13的激光功率的预坑。经测试引导区域11A调整的激光功率也是照射至空白区域12的激光功率。
测试引导区域11A的预坑列是包含内容区域13的最短预坑,且仅由长度与内容区域13的预坑的长度相等的预坑所形成的预坑列,是依据内容区域13的预坑宽度及调制方式的随机图案。另外,与参照数据相当的长度的预坑列是以与内容区域13相等的线性记录密度重复形成,将介质插入至再生装置时,可随机选择与所述参照数据相当的长度的预坑列而进行测试引导。测试引导区域11A的预坑列可设置在介质信息区域11的任意部位。另外,若所述参照数据在超分辨介质中是共通的,则可记录在再生装置中,也可记录在介质信息区域11内的测试引导区域11A以外的区域。
由于测试引导是改变激光功率而进行,所以有时会以大于适合内容区域13的激光功率的功率进行照射。此时,仅形成有1种与参照数据相当的预坑列形成时,会反复对同一预坑列照射激光,可能容易损伤介质。因此,如上所述,通过重复形成与参照数据相当的长度的预坑列,可防止如上所述的介质的损伤。
空白区域12具有使再生装置进行循轨伺服控制,同时使光学系统从介质信息区域11移向内容区域13的导向作用,并且以使介质信息区域11的预坑列与内容区域13的预坑列相连的形式,将预坑列连续形成为螺旋状。空白区域12中的预坑列是长度204nm的预坑、长度204nm的间隙、长度408nm的预坑、长度408nm的间隙依次重复排列而成的预坑列。另外,空白区域12中的预坑列至少形成2圈以上,本实施方式是设置约4圈。另外,空白区域12中的预坑列并不特别记录介质信息及内容信息等要再生的信息。
另外,空白区域12中的预坑的深度为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可检测出循轨错误信号的坑深度即可,如本实施方式,在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的激光波长为405nm,聚光透镜的开口率NA为0.65时,形成78nm左右的深度即可。空白区域12的详细内容在下文进行说明。
在内容区域13中,包含最短预坑长为150nm、而短于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即156nm的长度的预坑与间隙的预坑列,是形成为螺旋状而记录内容信息。另外,内容区域13记录有用于表示空白区域12的结束位置的第2地址信息。内容区域13的轨距小于介质信息区域11的轨距,为320nm。
如上所述,通过预先记录表示空白区域12的位置的地址信息,再生装置可识别空白区域12的所在位置,并可对空白区域12及内容区域13进行恰当的处理(切换再生装置的激光功率等),并且于空白区域12中,可连续跳转至相邻的轨道,可平稳地且以相对较短的时间过渡至内容区域13的再生。
图8表示超分辨介质20的剖面构造。
超分辨介质20具有如下构造:通过溅镀,在形成有所述各区域中的预坑的基板15上依次积层反射层16、产生超分辨效果的超分辨功能层17,接着在超分辨功能层17上设置具有透光性的基板18。
基板15具有约0.6mm的厚度,是由聚碳酸酯所形成。反射层16是膜厚为7nm的硅层,超分辨功能层17是膜厚为155nm的氧化锌层。基板18具有约0.6mm的厚度,是由聚碳酸酯所形成。另外,所述各区域中的预坑相对于基板15而具有凹状及/或凸状的形状。
如果以适合内容区域13再生的功率对内容区域13照射激光,则会因反射层16而产生热量,在超分辨功能层17上的激光斑内会因基于光强度分布所产生的温度分布,而产生透射率的分布。结果成为所述激光斑模拟缩小的状态,由此可再生内容区域13中的包含长度比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短的预坑的预坑列,并可利用比普通介质多的信息。另外,超分辨功能层17为可再生内容区域13中的预坑列的构造即可,例如可为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掩膜层、或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功能层。
另外,介质信息区域11中的介质识别信息是利用包含长度比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长的预坑的预坑列来进行记录,即以与普通介质的记录方式相同的方式来记录,因此可用普通介质用的激光功率来再生所述介质识别信息。因此,如果向再生装置中插入介质,则会以普通介质用的功率对介质照射激光,读取介质识别信息,判断所插入的介质是普通介质还是超分辨介质。接着,可基于此判断结果,根据所插入的介质改变处理(切换激光功率等),因此可实现普通介质与超分辨介质20均可再生的互换性再生装置。另外,适合介质信息区域11再生的激光功率与适合普通介质再生的激光功率相同,约为0.3mW。
其次,参照图7对空白区域12进行更详细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介质信息区域11的与空白区域12邻接的预坑列设为预坑列c,将内容区域13的与空白区域12邻接的预坑列设为预坑列d。并且,将空白区域12中的4圈预坑列中与介质信息区域11中的预坑列c邻接的预坑列设为预坑列K,将与预坑列K邻接的内容区域13侧的预坑列设为预坑列L。另外,将与预坑列L邻接的内容区域13侧的预坑列设为预坑列M,将与预坑列M邻接并且与内容区域13的预坑列d邻接的预坑列设为预坑列N。
空白区域12中的预坑列K是与相邻的预坑列c保持400nm的轨距(介质信息区域11的轨距)而形成。预坑列L~预坑列N各自在约1圈内以与相邻的介质信息区域11侧的预坑列之间的轨距减小约20nm的方式形成,因此预坑列N与相邻的预坑列M的轨距约为320nm。另外,预坑列N是与相邻的预坑列d保持320nm的轨距而形成。
通过这种方式设置空白区域12,可与实施方式1~3同样地,在记录方式及轨距各自不同的介质信息区域11与内容区域13b中,不增加再生错误,并恰当地进行再生。因此,超分辨介质20的记录容量比普通介质大,且可在一种可再生普通介质的再生装置中再生。
另外,空白区域12在设置有4圈导向槽,区域较广。因此,轨距不会急剧变化,所以制造母盘时滑动器变得容易控制。另外,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在通过空白区域12时的循轨伺服控制的稳定性增加,对干扰等的容限变大,因此可更加平稳地自内容区域11向内容区域13过渡。
另外,在尽可能大地确保超分辨介质的记录容量时,如实施方式1那样,将空白区域设为约2圈等,尽可能减小空白区域12即可。另外,例如可将圆周方向某位置与相邻的内周侧的预坑列或导向槽的轨距,自400nm起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设为约385nm、约360nm、约330nm、约325nm、320nm。通过这种方式,光学记录介质的母盘变得容易制造。即,以这种方式通过某位置后,母盘向半径方向的推进速度的变化量减小,由此与相邻接的内周侧的预坑列或导向槽的轨距达到320nm时,母盘向半径方向的推进速度容易变得稳定。
以上所示的超分辨介质20是较佳的一例,例如也可以采用以下所述的变更例。
首先,反射层16为可获得充分的反射量的材料即可。另外,超分辨功能层17例如可使用氧化铈(CeO2)、氧化钛(TiO2)、锗锑碲合金(GeSbTe)、或银铟锑碲合金(AgInSbTe)等。另外,基板18的制造方法可采用使用UV硬化树脂来粘接膜的方法、或旋涂法。
另外,至于空白区域12,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可一边循轨一边移动即可,并且形成长度为内容区域13中的预坑列的预坑的最小长度以上的预坑即可。另外,空白区域12中的预坑列可用如实施方式2、3中所示的至少2圈以上的导向槽或预坑列及导向槽代替。导向槽的深度为再生装置的光学系统可检测出循轨错误信号的深度即可,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的设定中,形成40nm左右的深度即可。另外,由于空白区域12未记录有介质信息及内容信息等要再生的信息,因此空白区域12的预坑列或预坑列及导向槽,例如可为2种以上的长度的预坑不依据光学记录介质的信号的调制方式,并且更加随机地形成的预坑列、或预坑列及导向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白区域12的地址信息是记录在介质信息区域11与内容区域13,但并不限定于此构成,例如也可改变信息的形式而记录在介质信息区域11。
另外,可在介质信息区域11记录用于表示内容区域13的位置的地址信息,来代替空白区域12的地址信息。通过预先记录内容区域13的地址信息,再生装置可识别空白区域12及内容区域13的所在位置,并对空白区域12及内容区域13进行恰当的处理(切换再生装置的激光功率等),并可在空白区域12中连续跳转至相邻的轨道,而快速地访问内容区域13的开始位置或所需的位置,可平稳地且以相对较短的时间过渡至内容区域13的再生。
另外,本实施方式是在介质信息区域11中设置测试引导区域11A,但也可通过记录表示再生装置照射至内容区域13的激光功率的功率信息,使再生装置再生所述功率信息,而识别适合内容区域13再生的激光功率,来代替测试引导区域11A。另外,测试引导区域11A可用实施方式1的测试引导区域1A代替。另外,对于多个超分辨介质,如果适合内容区域的再生的激光功率是共通的,则可将所述共通的激光功率预先储存在再生装置中,而不设置测试引导区域11A。
另外,在介质信息区域11中可记录表示再生装置照射至空白区域12的激光功率的空白功率信息。再生装置通过再生所述空白功率信息而识别适合空白区域12的激光功率。另外,适合空白区域12的激光功率有时小于适合内容区域13再生的激光功率。此种情况下,可利用所述空白功率信息准确地识别适合空白区域12的激光功率,因此可降低再生装置的功耗。
以上,在实施方式1~4中,对BD-ROM(Blu-ray Disc Read OnlyMemory,蓝光光盘只读存储器)、BD-R(Blu-ray Disc Recordable,可录蓝光光盘)、BD-RE(Blu-ray Disc Rewritable,可擦写蓝光光盘)或HD_DVD(High Definition Digital Versatile Disc,高保真数字多功能光盘)的超分辨介质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超分辨介质也可应用于CD-ROM(CompactDisc 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CD-R(Compact Disc Recordable,可录式光盘)、CD-RW(Compact Disc Rewritable,可擦写光盘)、DVD-ROM(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ad Only Memory,只读数字多功能光盘)、DVD-R(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cordable,可录式数字多功能光盘)及DVD-RW(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writable,可擦写式数字多功能光盘)。
[实施方式5]
使用图9~图11对本发明的再生装置之一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再生普通介质、以及实施方式2所示的超分辨介质10a的情况为例,对本实施方式的再生装置50进行说明。
图9表示再生装置50的构成。
如图所示,再生装置50具备:转轴马达(spindle motor)22、光学拾取器(再生部)26、光学拾取器用马达27、前置放大器(headamp)28、控制部36、伺服控制部37、激光控制部38、及射频(radio frequency)信号处理部39。插入再生装置50中的光学记录介质21是普通介质或超分辨介质10a。
转轴马达22使光学记录介质21旋转,而再生光学记录介质21所记录的信息。
光学拾取器26具备:聚光透镜(未图示)、衍射光栅(未图示)、1/4波长板(未图示)、偏振分光器(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23、激光光源24、及光检测器25。
激光光源24射出用来再生光学记录介质21的信息的激光。此激光的波长如实施方式2所述为405nm。激光光源24在再生初期是以普通介质用的功率射出激光。所述衍射光栅由从激光光源24射出的激光,生成信号再生用的主光束与循轨伺服用的副光束(以下将此主光束与副光束合并简称为“激光”)。
偏振分光器23可根据激光的偏振光方向使激光透过或反射,并使通过所述衍射光栅的激光反射。所述1/4波长板可将激光由直线偏振光转变成圆偏振光、或者由圆偏振光转变成直线偏振光,并将被偏振分光器23反射来的激光转变成圆偏振光。所述聚光透镜使通过所述1/4波长板的激光聚集在光信息记录介质21上。如实施方式2所述,所述聚光透镜的开口率NA为0.85。
来自光学记录介质21的反射光经过所述聚光透镜而由所述1/4波长板转变成直线偏振光,透过偏振分光器23而照射至光检测器25上。光检测器25将来自光学记录介质21的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
光学拾取器用马达27在控制部36的控制下,控制光学拾取器26的位置,以使光学拾取器26访问光信息记录介质21的所需位置。
前置放大器28是将由光检测器25生成的电信号放大。
控制部36是控制再生装置50的动作。详细内容于下文阐述。
伺服控制部37是基于被前置放大器28放大的电信号,进行循轨伺服控制等通常的各种伺服控制。例如,循轨伺服控制是由被前置放大器28放大的电信号生成循轨错误信号,反复控制光学拾取器26中的聚光透镜直至此循轨错误信号达到0。
激光控制部38是在控制部36的控制下,通过通常的方法来控制从激光光源24射出的激光功率。
射频信号处理部39具备射频放大器39A及射频信号处理电路(内容信息再生部)39B。射频放大器39A将被前置放大器28放大的电信号进一步放大。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在控制部36的控制下,对被射频放大器39A放大的电信号进行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而再生光学记录介质21所记录的内容信息。所谓等效处理,是降低相邻的预坑或间隙等所致的信号的失真或干扰的运算处理;所谓解码处理,是将等效处理后的信号的波形解码为“1”或“0”的数字信号的运算处理。另外,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在再生初期不进行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另外,“再生初期”这个术语基本上是指“再生介质信息区域时”。
图10表示控制部36的构成。
如图所示,控制部36具备:访问位置控制部30、信号处理部(信息获取部)31、介质识别部32、功率控制部33、再生时钟控制部34、及射频处理控制部(空白控制部)35。
访问位置控制部30控制光学拾取器用马达27,以使光学拾取器26访问光学记录介质21的所需位置。访问位置控制部30在再生开始时控制光学拾取器用马达27,以使光学拾取器26访问光学记录介质21的介质信息区域。
信号处理部31对从前置放大器28所得的电信号进行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而再生各种信息,并将此再生的信息送至介质识别部32、功率控制部33、再生时钟控制部34、及射频处理控制部35。
介质识别部32是设置在信号处理部31内,基于自信号处理部31所得的信息(介质识别信息),来识别光学记录介质21是普通介质还是超分辨介质10a。
功率控制部33是基于自信号处理部31所得的信息来控制激光控制电路38,而控制从激光光源24射出的激光功率。
再生时钟控制部34是基于自信号处理部31所得的信息(再生时钟切换信息),来控制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中再生内容信息时所使用的再生时钟。
射频处理控制部35是基于介质识别部32的识别结果,或者基于自信号处理部31所得的信息(空白区域2a的地址信息(空白区域信息)),来控制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中所进行的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
其次,使用图11对再生装置50的处理动作(再生动作)进行说明。图11表示再生装置50的处理动作的流程。
如果向再生装置50中插入光学记录介质21,则再生装置50会检测到有光学记录介质21插入,并通过转轴马达22使光学记录介质21旋转(图11的流程图中的“启动”)。接着,利用控制部36的访问位置控制部30来控制光学拾取器用马达27,使光学拾取器26对准再生初期的访问位置即光学记录介质21的介质信息区域,使从激光光源24射出的激光照射至所述介质信息区域(图11的流程图中的S1)。此时,从激光光源24射出的激光功率是再生初期用的预先设定的普通介质用的功率。
来自所述介质信息区域的反射光经偏振分光器23到达光检测器25,并被转换成电信号。由光检测器25生成的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器28被送至控制部36的信号处理部31、伺服控制部37、及射频处理部39。伺服控制部37是基于所述电信号来进行各种伺服控制。由于是再生初期,所以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不进行任何处理。
信号处理部31对所述电信号进行处理而再生介质识别信息(S2),并将此介质识别信息送至介质识别部32。介质识别部32是基于所述介质识别信息而识别光学记录介质21(S3)。
在介质识别部32的识别结果表示光学记录介质21为普通介质时(S3中的“否”),射频处理控制部35基于此介质识别部32的识别结果而控制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以进行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S8)。接着,光学拾取器26对准普通介质的内容区域,从激光光源24射出的激光直接以普通介质用的功率照射至所述内容区域(S9)。接着,来自所述内容区域的反射光经光检测器25、前置放大器28而被送至射频信号处理部39,从而再生内容信息(S10)。
另一方面,在介质识别部32的识别结果表示光学记录介质21为超分辨介质10a时(S3中的“是”),光学拾取器26对准介质信息区域1a的测试引导区域1B,使从激光光源24射出的激光照射至测试引导区域1B。接着,来自此测试引导区域1B的反射光经光检测器25、前置放大器28、信号处理部31而被送至功率控制部33。功率控制部33控制激光控制电路38使激光光源24的激光功率缓慢变化,而确定空白区域2a用及内容区域3a用的激光功率(S4)。
更具体而言,功率控制部33使激光光源24的激光功率缓慢变化,并再生测试引导区域1A中的与参照数据相当的长度的预坑列,且确定再生错误最少时的功率作为所述激光功率。另外,并不限定于所述情况,也可将介质的倾斜容限最大时的功率、或达到预定错误率以下的功率范围的中间值作为所述激光功率。功率控制部33将所确定的空白区域2a用及内容区域3a用的激光功率储存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
接着,记录在介质信息区域1a的再生时钟切换信息通过信号处理部31而再生,并被送至再生时钟控制部34,在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中再生内容信息时所利用的再生时钟被改变为超分辨介质用再生时钟(S5)。
接着,介质信息区域1a所记录的空白区域2a的地址信息通过信号处理部31而再生,并被送至功率控制部33及射频处理控制部35。功率控制部33基于获取的空白区域2a的地址信息,而将激光光源24的激光功率改变为S4中所确定的内容区域3a用的功率。另外,射频处理控制部35基于所获取的空白区域2a的地址信息,而维持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的状态,即预先停止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S6)。
如果光学拾取器26从访问介质信息区域1a转为访问空白区域2a,则来自空白区域2a的反射光经光检测器25、前置放大器28而被送至伺服控制部37,并继续进行各种伺服控制(S7)。由于空白区域2a不记录信息,因此空白区域2a的再生不会对控制部36的控制造成影响。
接着,当光学拾取器26从访问空白区域2a转为访问内容区域3a时,功率控制部33基于空白区域2a的地址信息而维持激光光源24的激光功率。另外,射频处理控制部35基于空白区域2a的地址信息,而控制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以进行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S8)。
当光学拾取器26从访问空白区域2a转为访问内容区域3a时,来自内容区域3a的反射光经光检测器25、前置放大器28,而被送至射频信号处理部39,并再生内容信息(S10)。
如上所述,再生装置50以普通介质用的激光功率来再生介质识别信息,利用此再生的介质识别信息来识别所插入的光学记录介质是普通介质还是超分辨介质10a。接着,基于此识别结果,根据光学记录介质而改变处理(切换激光功率等)。另外,再生装置50于空白区域2a中,在进行伺服控制的状态下,停止内容信息的再生且不进行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而对空白区域2a作出响应。因此,再生装置50a可作为普通介质与超分辨介质10a均可再生的再生装置。
另外,如上所述,再生装置50经过空白区域2a时,不进行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因此可减小再生装置50的功耗。另外,在再生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切线方向的移动速度即线速度因等效处理及/或解码处理而被限速时,可缩短经过空白区域2a的时间,在再生介质信息区域1a后,可更加平稳地且以较短时间过渡至内容区域3a的再生。
另外,本实施方式是利用测试引导区域1A来确定适合内容区域3a再生的激光功率,但对于多个超分辨介质,如果适合内容区域再生的激光功率是共通的,则可将此共通激光功率预先储存在再生装置50中,并通过读取所储存的信息来确定最佳的激光功率。另外,预先将利用测试引导区域确定的激光功率储存在存储器中,自下次开始,可通过读取所储存的信息来确定最佳的激光功率。
[实施方式6]
使用图12对本发明的再生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再生普通介质、以及实施方式3中所示的超分辨介质10b的情况为例,对本实施方式的再生装置50a进行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具有与实施方式5中所用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部件编号,而省略其说明。另外,基本上仅对与实施方式5的再生装置50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再生装置50a的构成与再生装置50相同,因此此处省略其说明。
接着,使用图12对再生装置50a的处理动作(再生动作)进行说明。图12表示再生装置50a的处理动作的流程。与图11所示的再生装置50的处理动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在“S4”与“S5”之间加入了“S4A”、“S6”变成了“S6A”、及在“S7”与“S8”之间加入了“S7A”。
如果向再生装置50a中插入光学记录介质21,则再生装置50a会检测到有光学记录介质21插入,通过转轴马达22使光学记录介质21旋转(图12的流程图中的“启动”)。接着,利用控制部36的访问位置控制部30来控制光学拾取器用马达27,使光学拾取器26对准再生初期的访问位置即光学记录介质21的介质信息区域,使从激光光源24射出的激光照射至所述介质信息区域(图12的流程图中的S1)。此时,从激光光源24射出的激光功率是再生初期用的预先设定的普通介质用的功率。
来自所述介质信息区域的反射光经各种透镜及偏振分光器23到达光检测器25,并被转换成电信号。由光检测器25生成的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器28被送至控制部36的信号处理部31、伺服控制部37、及射频处理部39。伺服控制部37是基于所述电信号进行各种伺服控制。由于是再生初期,所以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不进行任何处理。信号处理部31是对所述电信号进行处理而再生介质识别信息(S2),并将此介质识别信息送至介质识别部32。介质识别部32是基于所述介质识别信息而识别光学记录介质21(S3)。
介质识别部32的识别结果表示光学记录介质21为普通介质时(S3中的“否”),射频处理控制部35基于此介质识别部32的识别结果,控制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以进行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S8)。接着,使光学拾取器26对准普通介质的内容区域,使从激光光源24射出的激光直接以普通介质用的功率照射至所述内容区域(S9)。接着,来自所述内容区域的反射光经光检测器25、前置放大器28而被送至射频信号处理部39,从而再生内容信息(S10)。
另一方面,介质识别部32的识别结果表示光学记录介质21为超分辨介质10b时(S3中的“是”),使光学拾取器26对准介质信息区域1b的测试引导区域1B,使从激光光源24射出的激光照射至测试引导区域1B。接着,来自此测试引导区域1B的反射光经光检测器25、前置放大器28、信号处理部31而被送至功率控制部33。功率控制部33控制激光控制电路38使激光光源24的激光功率缓慢变化,而确定内容区域3b用的激光功率(S4)。
更具体而言,功率控制部33使激光光源24的激光功率缓慢变化,而再生测试引导区域1B中的与参照数据相当的长度的预坑列,并确定再生错误最少时的功率作为所述激光功率。另外,并不限定于所述情况,也可将介质的倾斜容限最大时的功率、或者达到预定错误率以下的功率范围的中间值作为所述激光功率。功率控制部33将所确定的内容区域3b用的激光功率储存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
接着,介质信息区域1b所记录的空白功率信息通过信号处理部31而进行再生,从而确定空白区域2b用的激光功率。功率控制部33将所确定的空白区域2b用的激光功率储存在未图示的存储器中(S4A)。接着,介质信息区域1b所记录的再生时钟切换信息通过信号处理部31而进行再生,并被送至再生时钟控制部34,将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中再生内容信息时所用的再生时钟改变为超分辨介质用再生时钟(S5)。
接着,介质信息区域1b所记录的空白区域2b的地址信息通过信号处理部31而再生,并被送至功率控制部33及射频处理控制部35。功率控制部33是基于所获取的空白区域2b的地址信息,而将激光光源24的激光功率改变为S4A中所确定的空白区域2b用的功率。另外,射频处理控制部35是基于所获取的空白区域2b的地址信息,而维持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的状态,即预先停止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S6A)。
如果光学拾取器26从访问介质信息区域1b转向访问空白区域2b,则来自空白区域2b的反射光经光检测器25、前置放大器28而被送至伺服控制部37,并继续进行各种伺服控制(S7)。由于空白区域2b不记录信息,因此空白区域2b的再生不会对控制部36的控制造成影响。
接着,当光学拾取器26从访问空白区域2b转向访问内容区域3b时,功率控制部33基于空白区域2b的地址信息而将激光光源24的激光功率改变为S4中所确定的内容区域3b用的功率(S7A)。另外,射频处理控制部35是基于空白区域2b的地址信息而控制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以进行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S8)。
如果光学拾取器26从访问空白区域2b转向访问内容区域3b,则来自内容区域3b的反射光经光检测器25、前置放大器28而被送至射频信号处理部39,从而再生内容信息(S10)。
如上所述,再生装置50a以普通介质用的激光功率再生介质识别信息,并利用此再生的介质识别信息来识别所插入的光学记录介质是普通介质还是超分辨介质10b。接着,基于此识别结果,根据光学记录介质而改变处理(切换激光功率等)。另外,再生装置50a于空白区域2b中,在进行伺服控制的状态下,使内容信息的再生停止且不进行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从而对空白区域2b作出响应。因此,再生装置50a可作为普通介质与超分辨介质10b均可再生的再生装置。
另外,再生装置50a如上所述经过空白区域2b时,不进行等效处理及解码处理,因此可减小再生装置50a的功耗。另外,在再生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切线方向的移动速度即线速度因等效处理及/或解码处理而被限速时,可缩短通过空白区域2b的时间,在再生介质信息区域1b后,可更加平稳地且以较短时间过渡至内容区域3b的再生。
另外,本实施方式是利用测试引导区域1B来确定适合内容区域3b再生的激光功率,但对于多个超分辨介质,如果适合内容区域再生的激光功率是共通的,则可将此共通的激光功率预先储存在再生装置50a中,并通过读取此储存的信息来确定最佳的激光功率。另外,预先将利用测试引导区域所确定的激光功率储存于存储器中,自下次起,可通过读取所储存的信息来确定最佳的激光功率。
以上,在实施方式5、6中对超分辨介质10a、10b的再生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超分辨介质10例如以如下所示的方式进行再生。
在结束了介质信息区域1的再生之后,是不改变激光功率而移动至空白区域2(因为没有记录空白区域2的地址信息)。此时,由于未改变激光功率,所以光斑直径没有模拟缩小,因此随着轨距缓慢变窄,而不能恰当地进行循轨伺服控制。伺服控制部37检测到没有恰当地进行循轨伺服控制的情况后通知信号处理部31(空白区域信息),将激光功率改变为适合内容区域3的功率,并继续进行再生(自空白区域2起再生内容区域3)。另外,伺服控制部37可利用来自邻接轨道的干扰等,检测到无法稳定地进行控制以使循轨错误信号达到0(例如持续循轨错误信号在一定时间以上不为0的状态等),由此检测到没有恰当地进行循轨伺服控制。
另外,实施方式4中所示的依据HD_DVD标准的超分辨介质20,通过将聚光透镜改变为开口率NA为0.65的聚光透镜,可通过与实施方式5、6中所示的超分辨介质10a、10b的再生方法同样的方法进行再生。
另外,以上的实施方式5、6中的再生装置50、50a的构成仅为一个例子,也可以在适当变更后使用。例如,再生装置50、50a在信号处理部31中再生介质信息区域的信息,但可为以下的构成:在射频信号处理电路39B中再生介质信息区域的信息后提供给信号处理部31。另外,也可在信号处理部31中生成循轨错误信号而通过控制部36来控制伺服控制部37的功能。
最后,再生装置50、50a中的控制部36的各部可由硬件逻辑(hardwarelogic)构成,也可如以下所示使用CPU并通过软件来实现。
即,再生装置50、50a具备:执行实现各功能的控制程序的指令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所述程序的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展开所述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存储所述程序及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存储装置(记录介质)等。并且,本发明的目的也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将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有实现所述功能的软件即再生装置50、50a中的控制部36的控制程序的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中间代码程序、源程序)的记录介质提供给再生装置50、50a,此计算机(或CPU或MPU)通过读取记录介质所记录的程序代码并执行。
所述记录介质例如可使用:磁带或卡式磁带等磁带系,包括Floppy(注册商标)盘/硬盘(hard disk)等磁盘或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只读光盘)/MO(Magnet-Optical,光磁盘)/MD(Mini Disc,迷你磁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CD-R(CompactDisc Recordable,可录光盘)等光盘的盘系,IC卡(包括存储卡)/光卡等卡系,或MASK ROM(掩模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Flash ROM(闪存)等半导体存储器系等。
另外,以能与通信网络(network)连接的方式构成再生装置50、50a,并可经通信网络提供所述程序代码。此通信网络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因特网、内部网(intranet)、外联网(extranet)、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VAN(Visual Area Network,视域网)、CATV(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有线电视)通信网、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电话线路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另外,构成通信网络的传输介质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IEEE1394(高速串行接口标准)、USB(Universal 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电线输送、有线电视(cable TV)线路、电话线、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线路等有线,也可利用如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红外数据组织)或遥控的红外线、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802.11无线、HDR(High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手机网、卫星线路、地波数字网等无线。另外,本发明也可通过将所述程序代码利用电子传输而具体化的、被嵌入至输送波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形式来实现。
另外,再生装置在其使用形态中用于存放、用于携带均可。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的各实施方式,在技术方案所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变,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揭示的技术手段加以适当组合而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记录介质可应用于:BD-ROM(Blu-ray Disc Read OnlyMemory,蓝光光盘只读存储器)、BD-R(Blu-ray Disc Recordable,可录蓝光光盘)、BD-RE(Blu-ray Disc Rewritable,可擦写蓝光光盘)、HD_DVD(High Definition Digital Versatile Disc,高保真数字多功能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CD-R(Compact DiscRecordable,可录光盘)、CD-RW(Compact Disc Rewritable,可擦写光盘)、DVD-ROM(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ad Only Memory,只读数字多功能光盘)、DVD-R(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cordable,可录式数字多功能光盘)及DVD-RW(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writable,可擦写式数字多功能光盘)等。

Claims (2)

1.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1区域和第2区域,该第1区域中利用设有周期比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所具有的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要长的蛇行的导向槽,来记录用以识别介质的种类的介质识别信息,该第2区域中具有轨距比所述第1区域的轨距小的导向槽,利用含有长度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分辨极限以下的标记或间隙的标记列来记录内容信息,与所述第1区域相比,所述第2区域设置在外周侧,
在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之间具备空白区域,
所述空白区域包含:
最靠近所述第1区域的导向槽,该最靠近所述第1区域的导向槽与相邻的所述空白区域外的导向槽之间的轨距和所述第1区域的轨距相同,和
最靠近所述第2区域的导向槽,该最靠近所述第2区域的导向槽与相邻的所述空白区域外的导向槽之间的轨距和所述第2区域的轨距相同,
所述空白区域中,形成有轨距从第1区域的轨距变化为第2区域的轨距的至少2圈以上的轨道,
所述空白区域不记录信息。
2.一种再生方法,用于再生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信息,
取得记录在所述第1区域的所述介质识别信息后,再生记录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内容信息。
CN201210074646.5A 2007-08-30 2008-08-28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再生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02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4836 2007-08-30
JP2007-224836 2007-08-30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43331A Division CN101785055B (zh) 2007-08-30 2008-08-28 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0242A CN102610242A (zh) 2012-07-25
CN102610242B true CN102610242B (zh) 2014-09-03

Family

ID=403873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433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5055B (zh) 2007-08-30 2008-08-28 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21007464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0242B (zh) 2007-08-30 2008-08-28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再生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433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85055B (zh) 2007-08-30 2008-08-28 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5) US8223620B2 (zh)
JP (5) JP5190061B2 (zh)
CN (2) CN101785055B (zh)
WO (1) WO20090285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1666B2 (ja) * 2002-01-22 2008-06-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CN101785055B (zh) * 2007-08-30 2012-05-30 夏普株式会社 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0119965A1 (ja) * 2009-04-16 2010-10-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光情報記録媒体の再生方法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方法
WO2011141417A1 (en) * 2010-05-10 2011-11-17 Thomson Licensing Optical storage medium comprising a phase shift compensation
WO2012093723A1 (ja) * 2011-01-07 2012-07-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検査方法
CN108269593B (zh) * 2013-06-07 2020-06-02 夏普株式会社 光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再生方法
CN108257619B (zh) * 2013-06-14 2020-05-15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再生方法
CN109215685B (zh) * 2013-09-30 2020-07-28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再现装置
US9653114B1 (en) * 2016-10-11 2017-05-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tecting media defects
US11355149B2 (en) * 2018-06-20 2022-06-07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information playback devi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multi-values recording optical disc

Family Cites Families (7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0388A (en) 1988-07-30 1991-02-05 Taiyo Yuden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4940618A (en) 1988-07-30 1990-07-10 Taiyo Yuden Company,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5155723A (en) 1988-07-30 1992-10-13 Yuden Co., Ltd. Taiyo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medium
JP2764895B2 (ja) 1988-07-30 1998-06-11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とその記録方法
JP2707774B2 (ja) 1989-12-13 1998-02-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学情報の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US5150351A (en) 1989-06-30 1992-09-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 input signal having variable width pulse duration and pulse spacing periods
CA2020243C (en) 1989-06-30 1994-12-13 Eiji Ohno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H0567348A (ja) 1991-09-09 1993-03-19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用媒体
JPH05101540A (ja) 1991-10-01 1993-04-23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光デイスク
JPH05151571A (ja) 1991-11-29 1993-06-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書換型光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
JP2732973B2 (ja) 1992-01-10 1998-03-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真空バルブの接点材料の製法
JPH05290420A (ja) * 1992-04-06 1993-11-05 Hitachi Ltd 光磁気ディスクとその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JPH0660421A (ja) 1992-07-31 1994-03-0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書換え可能な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消去方法
JP3133509B2 (ja) 1992-09-29 2001-02-1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3179598B2 (ja) * 1992-11-30 2001-06-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
JPH06176367A (ja) 1992-12-01 1994-06-24 Hitachi Maxell Ltd 光ディスク及び原盤記録装置
JPH0714167A (ja) 1993-06-28 1995-01-17 Fuji Xerox Co Ltd 光記録再生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773506A (ja) * 1993-08-31 1995-03-17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再生装置
JP2778428B2 (ja) 1993-10-05 1998-07-23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279043B2 (ja) 1994-02-04 2002-04-30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
JPH087275A (ja) 1994-06-24 1996-01-12 Mitsubishi Chem Corp 光記録方法
JP3429877B2 (ja) 1994-12-27 2003-07-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磁気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再生方法並びに記録方法
JP3365463B2 (ja) 1995-09-08 2003-01-1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記録用媒体および記録方法
JPH09320094A (ja) 1996-05-27 1997-12-12 Nikon Corp 光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US6143468A (en) 1996-10-04 2000-11-07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JP3493913B2 (ja) 1996-10-04 2004-02-0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記録用媒体
EP0971345B1 (en) 1996-12-19 2006-05-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onto an optical disk
JP3833329B2 (ja) * 1997-02-07 2006-10-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情報記録媒体とその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原盤露光方法
JP2005093063A (ja) 1998-01-30 2005-04-07 Fujitsu Ltd 記憶装置、光学的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JPH11283291A (ja) 1998-01-30 1999-10-15 Fujitsu Ltd 記憶装置、光学的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JP3651231B2 (ja) 1998-02-25 2005-05-2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記録用媒体
JP3743178B2 (ja) 1998-10-05 2006-02-08 ヤマハ株式会社 記録可能型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4089044B2 (ja) 1998-10-20 2008-05-21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再生専用型記録媒体、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再生専用型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再生専用型記録媒体の製造装置
JP2000173124A (ja) 1998-12-08 2000-06-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182292A (ja) 1998-12-15 2000-06-30 Fujitsu Ltd 光学的記憶装置及び光記憶媒体の記録再生方法
JP3866016B2 (ja) 1999-07-02 2007-01-10 Tdk株式会社 光情報媒体およびその再生方法
JP2001035012A (ja) 1999-07-27 2001-02-09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記録媒体
JP2001067676A (ja) * 1999-08-27 2001-03-16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7054260B2 (en) * 2000-04-26 2006-05-30 Optical Disc Corporation Hybrid discs
AU2001246913A1 (en) 2000-08-28 2002-03-13 Nikon Corporatio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stamp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mper
JP2002260241A (ja) * 2000-08-30 2002-09-13 Nikon Corp 光情報記録媒体、スタンパー及びスタンパーの製造方法
WO2002058060A1 (fr) 2001-01-18 2002-07-25 Hitachi, Ltd. Moyen d'enregistrement d'informations optique
JP2003016997A (ja) 2001-06-26 2003-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メタルハライドランプ
JP2003016697A (ja) 2001-06-29 2003-01-17 Nikon Corp 光情報記録媒体、スタンパー及びスタンパーの製造方法
JP2003030849A (ja) 2001-07-19 2003-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077193A (ja) 2001-09-06 2003-03-14 Sony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03281739A (ja) * 2001-10-15 2003-10-03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情報記録担体
CN1220981C (zh) 2001-10-15 2005-09-28 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载体
US6934243B2 (en) * 2002-03-29 2005-08-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reproduc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3323723A (ja) 2002-04-30 2003-11-14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JP4322487B2 (ja) 2002-09-13 2009-09-02 株式会社東芝 リードチャネル回路及びその復調方法
US20060098559A1 (en) 2002-09-24 2006-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device
ATE399375T1 (de) 2002-10-28 2008-07-15 Eta Sa Mft Horlogere Suisse Tragbar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mit einer elektrischen verbindung in dem vorrichtungsgehäuse
JP2004227622A (ja) 2003-01-20 2004-08-12 Toshiba Corp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再生方法
JP4223294B2 (ja) 2003-01-28 2009-02-12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再生装置
KR20040081904A (ko) 2003-03-17 2004-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보 저장매체 및 그 기록 및/또는 재생 방법
JP2005078782A (ja) 2003-09-04 2005-03-24 Tdk Corp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
JP4025258B2 (ja) * 2003-07-25 2007-12-19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
JP4167146B2 (ja) 2003-08-19 2008-10-15 Tdk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
JP2005071450A (ja) 2003-08-22 2005-03-17 Tdk Corp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
JP2005078680A (ja) * 2003-08-29 2005-03-24 Hitachi Maxell Ltd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JP4253725B2 (ja) 2003-10-31 2009-04-15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データ再生方法および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KR20050054658A (ko) 2003-12-05 2005-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해상 정보 저장 매체 및 정보저장매체의 열화 방지 방법
KR100970728B1 (ko) 2003-12-12 2010-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해상 정보 저장 매체 및 c/n 개선 방법
JP2005209322A (ja) 2003-12-26 2005-08-04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媒体
US20050157631A1 (en) 2003-12-30 2005-07-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recorded on the same
US20050270959A1 (en) 2004-06-02 2005-12-08 Hiroyuki Iwasa Recording method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6085863A (ja) 2004-09-17 2006-03-30 Fujitsu Ltd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176367A (ja) 2004-12-22 2006-07-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炭酸塩結晶の製造方法
EP1831878A2 (en) 2004-12-23 2007-09-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cking by cross correlating central apertures of multiple beams
KR100914948B1 (ko) 2005-02-21 2009-08-31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광학 기록 매체 및 광학 기록 매체를 사용하는 기록 및 판독 방법
JP4559302B2 (ja) * 2005-06-07 2010-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とこれに用いる情報記録媒体
FR2890488B1 (fr) 2005-09-02 2008-12-26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outon de commande a detection de presence.
JP4775550B2 (ja) 2005-09-30 2011-09-21 Tdk株式会社 無電解めっき膜形成方法、及び、触媒パターン形成装置
US7339844B2 (en) 2006-02-17 2008-03-04 Verigy (Singapore) Pte. Ltd. Memory device fail summary data reduction for improved redundancy analysis
WO2007100139A1 (ja) 2006-03-03 2007-09-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光情報記録媒体、該光情報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該再生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該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1785055B (zh) * 2007-08-30 2012-05-30 夏普株式会社 超分辨光学记录介质、光学记录介质再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28981B2 (ja) 2014-11-19
JP2014002832A (ja) 2014-01-09
US8570850B2 (en) 2013-10-29
WO2009028593A1 (ja) 2009-03-05
US20120236703A1 (en) 2012-09-20
CN102610242A (zh) 2012-07-25
US20100208558A1 (en) 2010-08-19
CN101785055B (zh) 2012-05-30
US8223620B2 (en) 2012-07-17
JP2015187908A (ja) 2015-10-29
JP5770907B2 (ja) 2015-08-26
JPWO2009028593A1 (ja) 2010-12-02
JP2012109025A (ja) 2012-06-07
US20130182549A1 (en) 2013-07-18
US8705333B2 (en) 2014-04-22
JP5997323B2 (ja) 2016-09-28
JP5190061B2 (ja) 2013-04-24
JP2015026415A (ja) 2015-02-05
US8867328B2 (en) 2014-10-21
US8379505B2 (en) 2013-02-19
JP5422012B2 (ja) 2014-02-19
US20140010057A1 (en) 2014-01-09
CN101785055A (zh) 2010-07-21
US20140160910A1 (en) 2014-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0242B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再生方法
CN1941142B (zh) 光学记录介质、记录/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记录/再现方法
JP2006323997A (ja) 記録媒体、その制御情報を構成する方法、制御情報を用いる記録および/または再生方法、並びにその装置
JP2005174528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記録再生装置
EP1352391A1 (en) Recording on a multilayer record carrier using feed forward power control
JP2002352469A (ja)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EP1374232A1 (en) Multilayer record carrier with shifted recording start and stop positions for the recording
WO2010103742A1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WO2009008434A1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媒体再生装置、光情報記録媒体再生装置の制御方法、光情報記録媒体再生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当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204239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4249663B2 (ja) 情報記録媒体、並びに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CN102290059A (zh) 信息擦除装置和信息擦除方法
US7688704B2 (en) Multilayer optical disc having disc information
JP2004296050A (ja) 光ディスクならびに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947229B1 (ko) 광디스크 및 광디스크의 디스크정보 기록방법
US20080002551A1 (en) Optical disk recorder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method
JP2007207427A (ja) 光ディスクの記録再生装置、再生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JP2007103007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記録再生装置
JP2008217910A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