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8230A - 双面粘合带 - Google Patents

双面粘合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8230A
CN102268230A CN2011101573859A CN201110157385A CN102268230A CN 102268230 A CN102268230 A CN 102268230A CN 2011101573859 A CN2011101573859 A CN 2011101573859A CN 201110157385 A CN201110157385 A CN 201110157385A CN 102268230 A CN102268230 A CN 102268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ouble
adhesive tape
faced adhesive
fo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573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山直树
田村彰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68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82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6Porous or cellular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9/00Adhesiv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e.g. glue stic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8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losing adhesive strength when being stretched, e.g. stretch adhesiv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0Presence of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4Presence of a foam
    • C09J2400/243Presence of a foam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总厚度薄、具有发泡体层、并且再剥离性优良的双面粘合带。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总厚度为500μm以下,具有发泡体层、增强层以及作为两个表层的粘合剂层,并且至少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由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增粘树脂和交联剂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以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

Description

双面粘合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面粘合带。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厚度薄、具有发泡体层、再剥离性优良的双面粘合带。
背景技术
以往,在基材的两面设置有粘合剂层(压敏胶粘剂层)的带基材的双面粘合带(双面压敏胶粘带)作为可靠性高的接合手段或固定手段应用于各种产业领域。例如,用于部件的安装以及部件之间的接合。
作为这样的带基材双面粘合带,已知例如使用无纺布作为基材的双面粘合带(专利文献1)、使用纸作为基材的双面粘合带、以及使用塑料薄膜作为基材的双面粘合带。
近年来,手机等开始要求防水功能,所述用途中的部件固定用的带基材双面粘合带也开始要求防水(止水)功能。但是,对于使用无纺布或纸作为基材的该带基材双面粘合带,由于这些材料会浸渗水,因此在防水性方面产生问题。另外,对于使用塑料薄膜作为基材的双面粘合带,由于塑料薄膜所具有的刚性导致对凹凸的追随性(高差追随性)变差,存在高差部分产生翘起等问题,难以得到良好的防水性。
另外,近年来,从制品的轻量化、小型化、薄型化的观点考虑,对于所述带基材双面粘合带,要求薄膜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521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发现:如果使用发泡体基材作为带基材双面粘合带的基材并使厚度较薄,则能够得到薄且防水性优良的双面粘合带。
但是,使用发泡体基材的带基材双面粘合带,在拆解制品时或者从制品上回收部件时等情况下,当要从被粘部进行剥离时,存在如下问题:产生发泡体基材与粘合剂层之间的剥离或发泡体基材的破损,或者由于发泡体基材破裂而导致产生层间剥离,或者在被粘部残留有粘合剂。特别是使用发泡体基材的带基材双面粘合带的总厚度变薄时,从发泡体基材的强度方面考虑,会显著地产生上述问题。
因此,现状是还没有得到使用发泡体基材作为基材、总厚度薄、再剥离性优良的带基材双面粘合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总厚度薄、具有发泡体层、并且再剥离性优良的双面粘合带。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在两个表层为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中,如果在发泡体层的基础上设置增强层,并且将至少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的组成设定为特定的组成,则可以得到具有发泡体层、即使总厚度为500μm以下也可得到获得良好再剥离性的双面粘合带,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
总厚度为500μm以下,
具有发泡体层、增强层以及作为两个表层的粘合剂层,并且
至少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由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增粘树脂和交联剂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以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优选所述粘合剂组合物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含有增粘树脂5~50重量份、交联剂0.001~10重量份。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优选:所述交联剂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以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羧基单体以及含羟基单体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优选: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羧基单体以及含羟基单体的比例为: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80~99.9重量%,含羧基单体为0.1~10重量%,含羟基单体为0.01~5重量%。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
总厚度为500μm以下,
具有发泡体层、增强层以及作为两个表层的粘合剂层,
在至少一侧的粘合面上,180°剥离粘合力(23℃、50%RH、拉伸速度5m/分钟、剥离角度180°的剥离条件,对玻璃板)为15N/10mm以下,并且
在下述的再剥离性评价试验中不产生胶糊残留,
所述再剥离性试验为:将双面粘合带(宽度10mm×长度100mm)粘贴到玻璃板(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スライドグラス白縁磨NO.1”)上,在23℃、50%RH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然后在剥离角度180°、拉伸速度5m/分钟的条件下从所述玻璃板上剥离所述双面粘合带时目视评价在该玻璃板表面有无产生胶糊残留。
本申请中,“再剥离性”是指从被粘部剥离粘合带时,能够在不产生粘合剂在被粘部上的残留和粘合带的破坏的情况下在被粘部与粘合面的界面处剥离,并且在剥离时不需要较大的力就可以容易地剥离的特性。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具有发泡体层,总厚度薄,再剥离性优良。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由于具有发泡体层,因此可以具备例如冲击吸收性、高差追随性、止水性、加工性、密封性等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一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测定按压胶粘力时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概略图,(a)为俯视图,(b)为A-A’剖视图。
图3是表示按压胶粘力的测定方法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评价耐落下冲击特性时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概略图,(a)为俯视图,(b)为B-B’剖视图。
图5是评价防水特性时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概略图,(a)为俯视图,(b)为C-C’切断部端面图。
标号说明
1   双面粘合带
11a 粘合剂层
11b 粘合剂层
12  粘合剂层
13  发泡体层
14  增强层
a   距离(厚度方向的距离)
21  聚碳酸酯板
22  窗框状双面粘合带
23  丙烯酸类树脂板
24  聚碳酸酯板的贯通孔
31  圆棒
32  支撑台
41  聚碳酸酯板
42  窗框状双面粘合带
43  丙烯酸类树脂板(丙烯酸类树脂镜片)
51  聚碳酸酯板
52  高差带
53  窗框状双面粘合带
54  丙烯酸类树脂板(丙烯酸类树脂镜片)
55  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至少具有发泡体层、增强层和作为表层的两个粘合剂层。本申请中,提到“粘合带(压敏胶粘带)”的情况下,也包括片状物、即“粘合片(压敏胶粘片)”。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可以具有片状物层叠而成的形态,也可以具有卷绕为卷筒状的形态。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层叠构成(层构成)中,只要两个表层为粘合剂层,且具有发泡体层和增强层,则没有特别限制。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增强层和发泡体层可以直接层叠,也可以隔着粘合剂层而层叠。另外,发泡体层和增强层可以仅具有一层,也可以具有多层。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具有至少一层发泡体层、至少一层增强层以及两层表层的粘合剂层,在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与发泡体层和增强层中增强层的距离(在厚度方向上与增强层的间隔)较小,另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与发泡体层和增强层中发泡体层的距离(在厚度方向上与发泡体层的间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将与增强层的距离较小的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称为“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另一方面,可以将与发泡体层的距离较小的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称为“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增强层侧的粘合面”是指由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提供的粘合面,“发泡体层侧的粘合面”是指由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提供的粘合面。
作为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优选方式,可以列举:具有至少一层发泡体层、至少一层增强层、以及两层表层的粘合剂层,并且至少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为增强层侧的粘合剂层。作为该优选方式,更具体地可以列举:(a)具有至少一层发泡体层、至少一层增强层、以及两层表层的粘合剂层,并且两侧表层的粘合剂层为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b)具有至少一层发泡体层、至少一层增强层、以及两层表层的粘合剂层,并且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为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另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为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
特别是,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更优选为(b)具有至少一层发泡体层、至少一层增强层、以及两层表层的粘合剂层,并且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为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另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为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这是因为:通过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将构件(部件、零件)固定或粘贴到目标物(例如,容器、壳体、制品等)的期望位置时,从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将增强层侧的粘合面粘贴到构件上、将发泡体层侧的粘合面粘贴到目标物上。
作为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代表性的优选方式,可以列举:在发泡体层的单面侧具有粘合剂层,在发泡体层的另一面侧隔着粘合剂层具有增强层,并且在该增强层上具有粘合剂层的构成(粘合剂层/发泡体层/粘合剂层/增强层/粘合剂层的层叠构成)(参考图1)。
图1是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具体构成的代表性的一例。图1中,1为双面粘合带,11a和11b为粘合剂层,12为粘合剂层,13为发泡体层,14为增强层。另外,粘合剂层11a及粘合剂层11b是提供双面粘合带的粘合面的层,粘合剂层12是用于发泡体层和增强层的固定的层。该双面粘合带,具有发泡体层与作为最外层的粘合剂层的层叠结构、以及增强层与作为最外层的粘合剂层的层叠结构。该构成的双面粘合带中,发泡体层13上的粘合剂层11a为“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由粘合剂层11a提供的粘合面为“发泡体层侧的粘合面”。另外,增强层14上的粘合剂层11b为“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由粘合剂层11b提供的粘合面为“增强层侧的粘合面”。另外,图1的双面粘合带的总厚度是指从由粘合剂层11a提供的粘合面(发泡体层侧的粘合面)到由粘合剂层11b提供的粘合面(增强层侧的粘合面)的厚度方向的距离(距离a)。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总厚度,从薄膜化、小型化、轻量化、省资源化的观点考虑,为500μm以下(例如,80~500μm),优选400μm以下(例如,100~400μm),更优选300μm以下(例如,120~300μm),进一步优选200μm以下(例如,150~200μm)。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总厚度”,是指从一个粘合剂层表面(粘合面)到另一个粘合剂层表面的厚度。
(发泡体层)
发泡体层在本发明中是在双面粘合带中至少包含一层的层,是具有气泡结构的层。发泡体层由发泡体(发泡结构体)构成。
发泡体层的气泡结构,没有特别限制,优选独立气泡结构、半连续半独立气泡结构(独立气泡结构与连续气泡结构混合存在的气泡结构,其比例没有特别限制),特别是从柔软性的观点考虑,发泡体层的气泡结构中独立气泡结构部为40%以下、优选30%以下的气泡结构是适合的。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发泡体层的密度(表观密度)可以根据使用目的等适当设定,优选为0.67g/cm3以下(优选0.40g/cm3以下、进一步优选0.20g/cm3以下)。另外,发泡体层的表观密度的下限优选为0.02g/cm3以上(优选0.03g/cm3以上)。发泡体层的表观密度超过0.67g/cm3时,发泡不充分,有时柔软性受损,从而产生不良情况。另一方面,低于0.20g/cm3时,有时发泡体层的强度显著下降,因此不优选。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发泡体层的平均气泡直径没有特别限制,从冲击吸收性、高差追随性、止水性、加工性、密封性等观点考虑,优选10~1000μm,更优选15~800μm,进一步优选20~600μm。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发泡体层的发泡体,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塑料发泡体(树脂发泡体)。用于形成塑料发泡体的塑料材料(也包括橡胶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公知的塑料材料中适当选择。塑料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发泡体可以具有单层形态,也可以具有层叠的形态。
具体而言,作为塑料发泡体,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发泡体、聚丙烯发泡体、乙烯-丙烯共聚物发泡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发泡体等烯烃类树脂发泡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发泡体、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发泡体、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发泡体等聚酯类树脂发泡体;聚氯乙烯发泡体等聚氯乙烯类树脂发泡体;醋酸乙烯酯类树脂发泡体;聚苯硫醚树脂发泡体;聚酰胺(尼龙)树脂发泡体、全芳族聚酰胺(Aramid)树脂发泡体等酰胺类树脂发泡体;聚酰亚胺类树脂发泡体;聚醚醚酮(PEEK)树脂发泡体;聚苯乙烯发泡体等苯乙烯类树脂发泡体;聚氨酯树脂发泡体等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发泡体等。另外,作为塑料发泡体,也可以使用橡胶类树脂发泡体。
其中,从耐化学品性、耐溶剂性、抗透湿性、弹性、加工性好的观点考虑,优选烯烃类树脂发泡体,特别优选聚乙烯发泡体、聚丙烯发泡体等。
另外,塑料发泡体中,气泡的形态(连续气泡的形态、独立气泡的形态、或者它们混合的形态等)、气泡的尺寸、气泡间的壁厚等气泡相关特性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公知的塑料发泡体的气泡相关特性中适当选择。塑料发泡体可以使用公知或惯用的形成方法(例如,利用发泡剂的形成方法等)来形成。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发泡体层的表面,可以实施公知的表面处理。例如,可以实施底涂处理、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化学性或物理性表面处理。更具体而言,为了提高与粘合剂层(用于提供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粘合面的粘合剂层、以及用于发泡体层和增强层的固定的粘合剂层)等的密合性,可以实施惯用的表面处理,例如,电晕处理、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压电击暴露、电离射线处理等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的氧化处理等,也可以通过底涂剂或剥离剂等实施涂布处理等。
另外,发泡体层中根据需要可以配合填充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等)、抗老化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防静电剂、润滑剂、增塑剂、阻燃剂、表面活性剂等各种添加剂。
另外,考虑到防止对金属的腐蚀以及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有时用于电气/电子部件的固定,发泡体层优选为有意识地未配合卤素化合物的无卤素发泡体层。卤素化合物一般会通过含有卤素化合物的阻燃剂或增塑剂而配合进来。
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发泡体层,为了使双面粘合带表现设计性、光学特性(遮光性、光反射性等),可以进行着色。
例如,在将双面粘合带用于遮光用途的情况下,发泡体的可见光透射率与双面粘合带的可见光透射率同样优选为15%以下(例如,0~15%),更优选10%以下(例如,0~10%)。
另外,在将双面粘合带用于光反射用途的情况下,发泡体的可见光反射率与双面粘合带的可见光反射率同样优选为20%以上(例如,20~100%),更优选25%以上(例如,25~100%)。
发泡体层的着色使用着色剂。另外,着色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将双面粘合带用于遮光用途的情况下,发泡体层着色为黑色。作为黑色,以L*a*b*表色系规定的L*(明度)计,优选为35以下(例如0~35),更优选30以下(例如0~30)。另外,L*a*b*表色系规定的a*和b*各自可以根据L*的值适当选择。作为a*和b*,例如,两者均优选为-10~10(其中,-5~5)的范围,特别是两者均为0或基本为0(-2.5~2.5的范围)是适当的。
另外,本申请中,L*a*b*表色系规定的L*、a*、b*通过使用色彩色差计(商品名:CR-200,ミノルタ公司制;色彩色差计)测定来求出。另外,L*a*b*表色系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1976年推荐的色空间,表示称为CIE1976(L*a*b*)表色系统的色空间。另外,L*a*b*表色系在日本工业标准中由JIS Z 8729规定。
着色为黑色时使用的黑色着色剂,可以使用例如:炭黑(炉黑、槽法炭黑、乙炔黑、热裂法炭黑、灯黑等)、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苯胺黑、苝黑、钛黑、花青黑、活性炭、铁氧体(非磁性铁氧体、磁性铁氧体等)、磁铁矿、氧化铬、氧化铁、二硫化钼、铬络合物、复合氧化物型黑色色素、蒽醌类有机黑色色素等。其中,从成本、可得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炭黑。
黑色着色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以能够获得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的量使用。
另一方面,将双面粘合带用于光反射用途的情况下,发泡体层着色为白色。作为白色,以L*a*b*表色系规定的L*(明度)计,优选为87以上(例如87~100),更优选90以上(例如90~100)。另外,L*a*b*表色系规定的a*和b*各自可以根据L*的值适当选择。作为a*和b*,例如,两者均优选为-10~10(其中,-5~5)的范围,特别是两者均为0或基本为0(-2.5~2.5的范围)是适当的。
着色为白色时使用的白色着色剂,可以列举例如:氧化钛(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等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锡、氧化钡、氧化铯、氧化钇、碳酸镁、碳酸钙(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等)、碳酸钡、碳酸锌、氢氧化铝、氢氧化钙、氧氧化镁、氢氧化锌、硅酸铝、硅酸镁、硅酸钙、硫酸钡、硫酸钙、硬脂酸钡、锌华、硫化锌、滑石、硅石、氧化铝、粘土、高岭土、磷酸钛、云母、石膏、白炭黑、硅藻土、膨润土、锌钡白、沸石、绢云母、多水埃洛石等无机白色着色剂;丙烯酸类树脂粒子、聚苯乙烯类树脂粒子、聚氨酯类树脂粒子、酰胺类树脂粒子、聚碳酸酯类树脂粒子、聚硅氧烷类树脂粒子、脲醛类树脂粒子、三聚氰胺类树脂粒子等有机白色着色剂等。
白色着色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以能够获得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的量使用。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发泡体层的发泡倍数,从双面粘合带得到良好的冲击吸收性、高差追随性、止水性、加工性、密封性等的观点考虑,例如,优选1.5~30cc/g,更优选2.5~25.0cc/g。另外,本申请中,发泡体层的发泡倍数定义为根据JIS K 6767测定的表观密度的倒数。
另外,发泡体层的伸长率,从双面粘合带得到良好的冲击吸收性、高差追随性、止水性、加工性、密封性等的观点考虑,例如,在MD方向上为100%~600%,优选400%~550%,在CD方向上为100%~500%,优选150%~450%。另外,本申请中,发泡体层的伸长率根据JIS K 6767测定。
另外,发泡体层的拉伸强度,从双面粘合带得到良好的冲击吸收性、高差追随性、止水性、加工性、密封性等的观点考虑,例如,在MD方向上为0.5~15MPa,优选1.0~10.0MPa,在CD方向上为0.5~13.0MPa,优选1.0~9.0MPa。另外,本申请中,发泡体层的拉伸强度根据JIS K 6767测定。
另外,发泡体层的压缩硬度,从双面粘合带得到良好的冲击吸收性、高差追随性、止水性、加工性、密封性等的观点考虑,例如,以将发泡体层用平板夹住并压缩初始厚度的25%时的负荷计,优选为5~150kPa,更优选12~120kPa。另外,本申请中,发泡体层的压缩硬度根据JIS K 6767测定。
本申请的双面粘合带的发泡体层的厚度,在双面粘合带的总厚度不超过500μm的范围内,可以根据强度、柔软性、使用目的等适当选择,例如为50~480μm,优选80~300μm,更优选100~200μm。发泡体层的厚度低于50μm时,有可能产生贯通孔,另外,发泡体层的厚度超过480μm时,有可能不能确保双面粘合带具有充分的粘合特性。
(增强层)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增强层,与上述的发泡体层不同,是不具有气泡结构的非发泡层,由非发泡结构体构成。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增强层是有助于提高再剥离性的层。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增强层的非发泡结构体,可以适当地使用薄页体形态的各种片材。作为这样的片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布、无纺布、毡、网状物等纤维类片材;各种纸等纸类片材;金属箔、金属板等金属类片材;各种树脂构成的薄膜或片等塑料类片材;它们的层叠体等。
作为上述塑料类片材的材质或素材,可以列举例如: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乙烯醇、聚偏二氯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聚酰胺、聚酰亚胺、纤维素类、含氟树脂、聚醚、聚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等)、聚碳酸酯、聚醚砜等。
另外,根据需要,为了提高与粘合剂层等的密合性,可以对增强层用基材的表面实施惯用的表面处理,例如,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压电击暴露、电离射线处理等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的氧化处理等。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增强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从再剥离性、冲击吸收性、高差追随性、止水性、加工性、密封性的观点考虑,优选2~250μm,更优选4~25μm。
(表层的粘合剂层)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至少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由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增粘树脂和交联剂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以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两个表层的粘合剂层可以由相同组成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组成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另外,“粘合剂组合物”包括“用于形成粘合剂的组合物”的含义。
特别是,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优选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由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增粘树脂和交联剂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以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这是因为:通过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将构件(部件、零件)固定或粘贴到目标物(例如,容器、壳体、制品等)的期望位置时,优选将增强层侧的粘合面粘贴到构件上、将发泡体层侧的粘合面粘贴到目标物上,因而特别是对于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要求再剥离性。
所述粘合剂组合物中,所述以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有时仅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量,相对于固体成分总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上(例如,50~95重量%),更优选70重量%以上(例如,70~85重量%)。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是以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并且根据需要聚合(或共聚)有能够与该必要单体成分共聚的可共聚单体的聚合物(共聚物)。
作为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等。这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所述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从低温胶粘性和粗糙面胶粘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即,作为适当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列举:以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一种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的聚合物;以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的聚合物等。另外,丙烯酸类聚合物为以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的聚合物的情况下,丙烯酸丁酯相对于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总量(总重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上。
所述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是构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主要单体成分,因此,(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的比例,例如优选为80重量%以上(例如,80~99.9重量%),更优选85重量%以上(例如,85~98重量%),进一步更优选90重量%以上(例如,90~95重量%)。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如前所述,也可以含有含极性基团单体、多官能单体等各种可共聚单体作为构成的单体成分,通过含有可共聚单体作为单体成分,例如,可以提高表层的粘合剂层对被粘物的胶粘力,或者可以提高表层的粘合剂层的凝聚力。另外,可共聚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所述含极性基团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含羧基单体或其酐(马来酸酐等);(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酯等含羟基单体;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酰胺基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氨基乙酯等含氨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等含缩水甘油基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含氰基单体;N-乙烯基-2-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吗啉以及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
Figure BSA00000516659600161
唑等含杂环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类单体;乙烯基磺酸钠等含磺酸基单体;丙烯酰磷酸-2-羟基乙酯等含磷酸基单体;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等含酰亚胺基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酸酯等含异氰酸酯基单体等。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作为含极性基团单体,从抑制剥离时在被粘物上的胶糊残留、并且得到从被粘物上的易剥离性的观点考虑,含羧基单体或其酐、含羟基单体是适当的,特别是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是更适当的。
特别是,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从抑制剥离时在被粘物上的胶糊残留、并且得到从被粘物上的易剥离性的观点考虑,在含有含极性基团单体作为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情况下,优选同时含有含羧基单体或其酐以及含羟基单体两者。
所述含极性基团单体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从粘合面上的粘合性与再剥离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优选为15重量%以下(例如,0.01~15重量%),更优选10重量%以下(例如,0.1~10重量%),进一步更优选5重量%以下(例如,0.1~5重量%),进一步更优选3重量%以下(例如,0.1~3重量%)。
另外,作为所述多官能单体,可以列举例如: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的比例,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优选为2重量%以下(例如,0.01~2重量%),更优选0.02~1重量%。多官能单体的比例超过2重量%时,表层的粘合剂层的凝聚力过高,有可能导致粘合性下降。另外,多官能单体的比例过低时(例如,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低于0.01重量%时),例如,有时表层的粘合剂层的凝聚力下降。
另外,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除所述含极性基团单体、多官能单体以外,作为构成的可共聚单体成分,可以使用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类;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异丁烯等烯烃或二烯类;乙烯基烷基醚等乙烯基醚类;氯乙烯等。另外,也可以含有(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具有脂环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作为构成的可共聚单体成分,可以含有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等具有碳原子数1~3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酯等具有碳原子数10~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特别是,所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从更有效地发挥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粘合面上的粘合特性与再剥离性两种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以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羧基单体、以及含羟基单体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
特别是,在粘合剂组合物中含有后述的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作为添加剂的情况下,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以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羧基单体、以及含羟基单体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这是因为:可以在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粘合面上以更高的水平得到粘合特性和再剥离性两种特性。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以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羧基单体、以及含羟基单体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的情况下,各单体成分的比例,从更有效地得到上述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80~99.9重量%、含羧基单体为0.1~10重量%、含羟基单体为0.01~5重量%。特别是,更优选: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80~95重量%、含羧基单体为0.1~5重量%、含羟基单体为0.05~3重量%。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通过用公知或惯用的聚合方法将所述单体成分聚合来得到。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聚合方法,可以列举例如: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或活性能量射线照射聚合法(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法)等。其中,从透明性、耐水性、成本等观点考虑,优选溶液聚合法、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法,更优选溶液聚合法。
溶液聚合时,可以使用各种普通的溶剂。作为这样的溶剂,可以列举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等酯类;甲苯、苯等芳香烃类;正己烷、正庚烷等脂肪烃类;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脂环烃类;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等有机溶剂。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聚合时,可以使用聚合引发剂。作为这样的聚合引发剂,可以从公知或惯用的聚合引发剂中适当选择使用。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1,1’-偶氮二(环己烷-1-甲腈)、2,2’-偶氮二(2,4,4-三甲基戊烷)、2,2’-偶氮二(2-甲基丙酸)二甲酯等偶氮类聚合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枯基、1,1-二(叔丁过氧基)-3,5,5-三甲基环己烷、1,1-二(叔丁过氧基)环癸烷等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等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等。另外,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以往可以作为聚合引发剂使用的范围即可。
形成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表层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中所含的交联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过氧化物类交联剂、脲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碳二亚胺类交联剂、
Figure BSA00000516659600191
唑啉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等。形成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表层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之所以含有交联剂,是为了提高锚固性,防止粘合剂层的凝聚破坏。另外,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其中,从可以使表层的粘合剂层中所含的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交联从而进一步增强粘合剂层的凝聚力、并且可以以更高度的平衡同时具备粘合面上的粘合特性和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异氰酸酯类交联剂。
作为这样的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1,2-乙二异氰酸酯、1,4-丁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等低级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环戊二异氰酸酯、环己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类;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类等,此外,还可以列举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コロネ一トL”]、三羟甲基丙烷/1,6-己二异氰酸酯加成物[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コロネ一トHL”]等。另外,在形成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表层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的情况下,优选含有将含有含羟基单体作为可共聚单体的单体成分共聚而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粘合剂组合物中的交联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从可以使丙烯酸类聚合物交联从而进一步增强粘合剂层的凝聚力、并且可以以更高度的平衡同时具备粘合面上的粘合特性和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为0.001~10重量%,更优选0.01~7重量%,进一步优选0.1~5重量%。
作为形成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表层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中所含的增粘树脂(增粘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萜烯类增粘树脂、酚醛类增粘树脂、松香类增粘树脂、石油类增粘树脂等。形成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表层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之所以含有增粘剂,是为了在保持粘合特性的同时防止凝聚破坏。这是因为:当粘合剂层产生凝聚破坏时,例如,在将双面粘合带粘贴到被粘物上后进行剥离时会产生粘合剂层残留在被粘物上等不良情况,从而对再剥离性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增粘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萜烯类增粘树脂,可以列举例如:α-蒎烯聚合物、β-蒎烯聚合物、二戊烯聚合物等萜烯类树脂、以及将这些萜烯类树脂改性(酚改性、芳香族改性、加氢改性、烃改性等)而得到的改性萜烯类树脂(例如,萜烯酚类树脂、苯乙烯改性的萜烯类树脂、芳香族改性的萜烯类树脂、加氢萜烯类树脂等)。
作为上述酚醛类增粘树脂,可以列举各种酚类(例如,苯酚、间甲酚、3,5-二甲酚、对烷基苯酚、间苯二酚等)与甲醛的缩合物(例如,烷基酚醛类树脂、二甲苯甲醛类树脂等)、所述酚类与甲醛在碱催化剂下进行加成反应而得到的可溶可熔酚醛树脂、所述酚类与甲醛在酸催化剂下进行缩合反应而得到的酚醛清漆、以及松香类(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或各种松香衍生物等)与酚在酸催化剂下进行加成热聚合而得到的松香改性酚树脂等。
作为上述松香类增粘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脂松香、木松香、妥尔油松香等未改性松香(生松香)、以及将这些未改性松香进行氢化、歧化、聚合等改性而得到的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以及其它经化学修饰的松香等)、以及各种松香衍生物等。另外,作为所述松香衍生物,可以列举例如:用醇类将未改性松香酯化而得到的松香的酯化物、以及用醇类将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改性松香进行酯化而得到的改性松香的酯化物等松香酯类;用不饱和脂肪酸将未改性松香或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改性而得到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类;用不饱和脂肪酸将松香酯类改性而得到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酯类;对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类或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酯类中的羧基进行还原处理而得到的松香醇类;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以及各种松香衍生物等松香类(特别是松香酯类)的金属盐等。
作为上述石油类增粘树脂,可以使用例如:芳香族石油树脂、脂肪族石油树脂、脂环族石油树脂(脂肪族环状石油树脂)、脂肪族-芳香族石油树脂、脂肪族-脂环族石油树脂、加氢石油树脂、香豆酮类树脂、香豆酮-茚类树脂等公知的石油树脂。具体而言,作为芳香族石油树脂,可以列举例如:使用碳原子数为8~10的含乙烯基芳香族烃(苯乙烯、邻乙烯基甲苯、间乙烯基甲苯、对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β-甲基苯乙烯、茚、甲基茚等)中的仅一种或两种以上而得到的聚合物等。作为芳香族石油树脂,可以优选使用由乙烯基甲苯、茚等馏分(所谓的“C9石油馏分”)得到的芳香族石油树脂(所谓的“C9石油树脂”)。另外,作为脂肪族石油树脂,可以列举例如:使用碳原子数4~5的烯烃或二烯[1-丁烯、异丁烯、1-戊烯等烯烃;丁二烯、间戊二烯(1,3-戊二烯)、异戊二烯等二烯等]的仅一种或两种以上而得到的聚合物等。作为脂肪族石油树脂,可以优选使用由丁二烯、间戊二烯、异戊二烯等馏分(所谓的“C4石油馏分”或“C5石油馏分”等)得到的脂肪族石油树脂(所谓的“C4石油树脂”或“C5石油树脂”等)。作为脂环族石油树脂,可以列举例如:将脂肪族石油树脂(所谓的“C4石油树脂”或“C5石油树脂”等)环化二聚化后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脂环烃类树脂、环状二烯化合物(环戊二烯、双环戊二烯、乙叉基降冰片烯、二戊烯、乙叉基双环庚烯、乙烯基环庚烯、四氢化茚、乙烯基环己烯、柠檬烯等)的聚合物或其氢化物、将前述的芳香烃树脂或下述的脂肪族-芳香族石油树脂的芳香环加氢而得到的脂环烃类树脂等。作为脂肪族-芳香族石油树脂,可以列举苯乙烯-烯烃类共聚物等。作为脂环族-芳香族石油树脂,可以使用所谓的“C5/C9共聚石油树脂”等。
另外,作为增粘树脂,可以列举例如:住友ベ一クライト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スミライトレジンPR-12603”、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ペンセルD-125”等市售品。
其中,作为增粘树脂,从可以以更高度的平衡同时具备粘合面上的粘合特性和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松香类增粘树脂,特别优选松香酯类。
另外,从可以以更高度的平衡同时具备粘合面上的粘合特性和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具有80~180℃的软化点的增粘树脂,更优选具有85~160℃的软化点的增粘树脂。特别是,更具体地,优选具有低于130℃(例如,超过90℃且低于130℃的范围)的软化点的增粘树脂。因此,更优选软化点低于130℃的聚合松香酯。
另外,增粘树脂的软化点定义为通过环球法(例如,JIS K 5902规定的环球法)测定的值。
粘合剂组合物中的增粘树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从同时具备粘合特性和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5~50重量份,更优选10~45重量份。
另外,形成表层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中,除了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交联剂、增粘树脂以外,可以含有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可以列举例如:增塑剂、填充剂、抗老化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炭黑等颜料或染料等)、交联促进剂(交联助剂)等。
所述粘合剂组合物,例如,可以通过将丙烯酸类聚合物、交联剂和增粘树脂混合而得到。作为代表例,可以列举:将含有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组合物进行溶液聚合而得到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组合物(例如,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和溶剂的组合物),并将所得组合物与交联剂和增粘树脂混合而得到。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表层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在规定的面上涂布所述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该形成方法中,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加热、干燥、活性能量射线照射(例如,紫外线照射等)等。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表层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特别是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从可以以高水平同时具备粘合特性和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优选10~60重量%,更优选10~50重量%。
所述凝胶分数,可以作为乙酸乙酯不溶成分而求出。具体而言,作为将粘合剂层在乙酸乙酯中在23℃下浸渍7天后的不溶成分相对于浸渍前的试样的重量分数(单位:重量%)而求出。
具体而言,是通过以下的“凝胶分数测定方法”而计算的值。
(凝胶分数测定方法)
从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上取约0.1g的用于求取凝胶分数的表层粘合剂层,用平均孔径0.2μm的多孔四氟乙烯片(商品名“NTF 1122”,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包裹后,用风筝线扎紧,测定此时的重量,将该重量作为浸渍前重量。另外,该浸渍前重量是粘合剂层、四氟乙烯片和风筝线的总重量。另外,也预先测定了四氟乙烯片与风筝线的合计重量,将该重量作为包装袋重量。
然后,将粘合剂层用四氟乙烯片包裹、并用风筝线扎紧而得到的物体(称为“样品”)放入充满乙酸乙酯的50ml容器中,在23℃下静置7天。之后,从容器中取出样品(乙酸乙酯处理后),转移到铝杯中,在130℃下在干燥机中干燥2小时除去乙酸乙酯,然后测定重量,将该重量作为浸渍后重量。
然后,由下式计算凝胶分数。
凝胶分数(重量%)=((A-B)/(C-B))×100
上式中,A为浸渍后重量,B为包装袋重量,C为浸渍前重量。
所述凝胶分数,例如,可以通过粘合剂组合物中的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交联剂的比例等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作为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以公知惯用的粘合剂(压敏胶粘剂)为主成分而形成的粘合剂层。作为这样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类粘合剂、聚硅氧烷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剂、聚酰亚胺类粘合剂、聚氨酯类粘合剂、含氟型粘合剂、环氧类粘合剂等公知的粘合剂。这些粘合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粘合剂可以是具有任意形态的粘合剂,例如,可以使用乳液型粘合剂、溶剂型粘合剂、热熔型粘合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特别是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等。另外,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中,可以含有适当的添加剂。
另外,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可以是与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组成的粘合剂层。从粘合带的生产率的观点考虑,优选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与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为具有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组成的粘合剂层。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的厚度,只要双面粘合带的总厚度不超过500μm则没有特别限制,从确保充分的粘合性和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140μm,更优选20~100μm,进一步优选20~75μm。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两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表层的粘合剂层可以具有单层、多层的任意形态。
例如,在发泡体层的单面侧具有粘合剂层、发泡体层的另一面侧隔着粘合剂层具有增强层、并且在该增强层上还具有粘合剂层的构成(粘合剂层/发泡体层/粘合剂层/增强层/粘合剂层的层叠构成、图1)的双面粘合带中,增强层侧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2~140μm,更优选20~100μm,另一方面,发泡体层侧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2~140μm,更优选20~100μm。
(其它层)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具有其它层(例如,中间层、底涂层等)。另外,在增强层与发泡体层之间,可以具有用于固定增强层和发泡体层的粘合剂层(例如,公知的粘合剂层或者与前述的表层粘合剂层相同的粘合剂层等)。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总厚度是指从一个粘合面到另一个粘合面的厚度,其它层的厚度包含在双面粘合带的总厚度中。
(剥离衬垫)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粘合面,在直到使用时为止可以由剥离衬垫(隔片)保护。另外,双面粘合带的各粘合面,可以由两片剥离衬垫分别进行保护,也可以由双面为剥离面的一片剥离衬垫以卷绕为卷筒状的形态进行保护。剥离衬垫用作粘合面的保护材料,在向被粘物上粘贴时剥离。另外,本发明中,使用剥离衬垫的情况下,该剥离衬垫的厚度不包含在双面粘合带的总厚度中。
作为这样的剥离衬垫,可以使用惯用的剥离纸等,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基材、由含氟聚合物制成的低胶粘性基材、由非极性聚合物制成的低胶粘性基材等。作为上述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基材,可以列举例如:由聚硅氧烷类、长链烷基类、含氟型、硫化钼等剥离处理剂进行表面处理后的塑料薄膜或纸等。作为由含氟聚合物制成的低胶粘性基材中的含氟聚合物,可以列举例如: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等。作为由非极性聚合物制成低胶粘性基材的非极性聚合物,可以列举例如:烯烃类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等。另外,剥离衬垫可以使用公知或惯用的方法形成。另外,剥离衬垫的厚度等也没有特别限制。
(双面粘合带)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至少一侧的粘合面(特别是增强层侧的粘合面),优选在下述的再剥离性评价试验中不产生胶糊残留。
再剥离性试验:将双面粘合带(宽度10mm×长度100mm)粘贴到玻璃板(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スライドグラス白縁磨NO.1”)上,在23℃、50%RH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然后在剥离角度180°、拉伸速度5m/分钟的条件下从所述玻璃板上剥离所述双面粘合带时目视评价在该玻璃板表面有无产生胶糊残留。
这样的粘合面在粘贴到被粘物上后,可以抑制再剥离时在被粘物上的胶糊残留或污染。
一般而言,双面粘合带从被粘物上剥离时的行为(再剥离行为)与高速下的剥离现象有关,该高速下的剥离(高速剥离;例如,拉伸速度为5m/分钟或10m/分钟的情况下等),要求再剥离性。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特别是必须在被粘物与双面粘合带的界面处进行剥离的界面剥离的状态下剥离,并且,需要抑制发泡体层与粘合剂层之间的层间剥离、发泡体层的破损、发泡体层破裂导致的层间破坏等。
因此,优选:在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至少一侧的粘合面(特别是增强层侧的粘合面)上,对被粘物的180°剥离粘合力(23℃、50%RH、拉伸速度5m/分钟、剥离角度180°的剥离条件)为15N/10mm以下。这是因为:可以有效地抑制不能在被粘物与双面粘合带的界面处进行界面剥离的不良情况、发泡体层与粘合剂层间的层间剥离、发泡体层的破损、发泡体层破裂导致的层间破坏等的产生,从而可以发挥再剥离性。另外,有时将该180°剥离粘合力称为高速剥离力[在高速剥离条件(23℃、50%RH、拉伸速度5m/分钟、剥离角度180°的条件)下从被粘物上剥离并测定时的粘合力]。另外,从得到更好的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粘合面的高速剥离力更优选为10N/10mm以下(例如,2~10N/10mm)。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例如,至少一侧的粘合面(特别是增强层侧的粘合面)的180°剥离粘合力(23℃、50%RH、拉伸速度5m/分钟、剥离角度180°的剥离条件、对玻璃板)为15N/10mm以下,因此,可以在不产生无法在玻璃板与双面粘合带的界面处进行界面剥离的情况,或者不产生发泡体层与粘合剂层间的层间剥离、发泡体层的破损、发泡体层破裂导致的层间破坏等的情况下,对作为被粘物的玻璃板发挥良好的再剥离性。
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至少一侧的粘合面(特别是增强层侧的粘合面),除了对上述玻璃板以外,对SUS板、Al板(铝板)等金属板、PET薄膜、PC板(聚碳酸酯板)等塑料薄膜或塑料制板、它们的复合材料等被粘物也具有15N/10mm以下的高速剥离力。因此,对这些被粘物也可以发挥良好的再剥离性。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至少一侧的粘合面(特别是增强层侧的粘合面),由于具有上述构成,因此再剥离性优良。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优选至少增强层侧的粘合面在再剥离性评价试验中不产生胶糊残留、并且180°剥离粘合力(23℃、50%RH、拉伸速度5m/分钟、剥离角度180°的剥离条件、对玻璃板)为15N/10mm以下。这是因为:通过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将构件(部件、零件)固定或粘贴到目标物(例如,容器、壳体、制品等)的期望位置时,从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将增强层侧的粘合面粘贴到构件上、将发泡体层侧的粘合面粘贴到目标物上。
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只要至少一侧的粘合面(特别是增强层侧的粘合面)的180°剥离粘合力(23℃、50%RH、拉伸速度5m/分钟、剥离角度180°的剥离条件、对玻璃板)为15N/10mm以下、并且在上述的再剥离性评价试验中不产生胶糊残留即可。因此,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只要满足这些条件,则表层的粘合剂层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是由含有以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增粘树脂和交联剂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以外的粘合剂层。
另外,一般而言,双面粘合带结合到被粘物上的行为和保持在被粘物上的行为与低速下的剥离现象有关,该低速下的剥离(低速剥离;例如,拉伸速度为300mm/分钟的情况下等),需要具有发挥充分的胶粘可靠性、在双面粘合带的使用时不从被粘物上剥离的程度的充分的胶粘力。从被粘物上低速剥离时的剥离力为2.5N/10mm以下时,有时对被粘物不能发挥充分的胶粘力。
因此,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至少一侧的粘合面(特别是增强层侧的粘合面)的180°剥离粘合力(23℃、50%RH、拉伸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的剥离条件)优选为2.5N/10mm以上(例如,2.5~15N/10mm),更优选5.0N/10mm以上(例如,5.0~14N/10mm)。另外,有时将该180°剥离粘合力称为低速剥离力[在低速剥离条件(23℃、50%RH、拉伸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的条件)下剥离并测定时的粘合力]。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至少一侧的粘合面(特别是增强层侧的粘合面)上,在再剥离性评价试验中不产生胶糊残留的特性、所述的高速剥离力、所述的低速剥离力,可以通过表层的粘合剂层所含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组成或重均分子量、交联剂或增粘树脂的种类或其量的选择、控制表层的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等来进行调节。
对于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压缩负荷没有特别限制,从冲击吸收性、高差追随性、止水性、加工性、密封性等观点考虑,以恰好压缩初始厚度的20%时的压缩负荷计,例如,优选为0.1~300kPa,更优选0.1~250kPa。
压缩负荷由下式定义。
压缩负荷=(将10片双面粘合带的重叠物以10mm/10分钟恰好压缩初始厚度的规定厚度量时的负荷)/(双面粘合带的面积)
另外,双面粘合带的面积设定为30cm×30cm。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具有发泡体层,因此可以与增强层的材料或厚度无关地具有所述的压缩负荷。例如,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即使具有硬质材料的增强层(例如,前述的金属类片材或塑料类片材等)作为增强层,由于同时具有发泡体层,因此可以具有所述的压缩负荷。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的压缩负荷可以通过选择发泡体层、增强层及粘合剂层的厚度或种类、发泡体层的发泡倍数、气泡结构等来进行调节。
对于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当具有上述的压缩负荷时,高差追随性良好,密封功能也改善。
对于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例如,以2kg的辊一次往返的压缩负荷将聚碳酸酯板与丙烯酸类树脂板粘贴时的按压胶粘力没有特别限制,从防止内部材料应力导致剥离的观点考虑,例如,优选30~100N,更优选50~80N。
这样的按压胶粘力,可以通过调节发泡体层、增强层及粘合剂层的厚度或种类、发泡体层的发泡倍数等而得到。
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由于具有发泡体层,因此单位压缩负荷的按压胶粘力的变动小,即使轻压接也可以确保充分的按压胶粘力。例如,即使是低至500g的压缩负荷,相对于能够确保100%胶粘面积的按压胶粘力,也可以确保约80%~约90%的按压胶粘力。
因此,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胶粘可靠性优良,并且作业性也优良。因此,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可以适合用于难以增大粘贴时的压缩负荷的被粘物(例如,容易破碎的被粘物、柔软的被粘物、表面具有凹凸的被粘物等)。
另外,按压胶粘力定义为如下的最大应力:
通过横40cm、纵60cm、宽1mm的窗框状双面粘合带,以规定的压缩负荷将聚碳酸酯板和丙烯酸类树脂板粘贴而得到测定试样,将所述测定试样中的丙烯酸类树脂板以10mm/10分钟从内部向外部沿丙烯酸类树脂板的厚度方向进行按压,直到丙烯酸类树脂板与聚碳酸酯板分离的最大应力。
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由于具有发泡体层,因此落下冲击特性优良。因此,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具有良好的胶粘可靠性。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从发泡体层在冲击吸收时会缓和应力的观点考虑,无论是在低温下(例如,约-30℃~约10℃)、还是在高温下(例如,约30℃~约50℃),均具有优良的冲击落下特性。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其绝缘击穿电压(绝缘击穿强度)优选为2~40kV/mm,优选4~15kV/mm。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由于在具有发泡体层的同时增强层,因此通过选择增强层的材质可以容易地控制绝缘性。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在用于电子部件的固定等情况下,优选具有优良的绝缘性。
另外,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通过将发泡体层着色等,可以控制透射率、反射率等光学特性。
例如,在将双面粘合带用于遮光用途的情况下,优选通过将发泡体层或增强层着色为黑色,使可见光透射率为15%以下(例如,0~15%)、更优选为10%以下(例如,0~10%)。另外,在将双面粘合带用于光反射用途的情况下,优选通过将发泡体层或增强层着色为白色,使可见光反射率为20%以上(例如,20~100%)、更优选为25%以上(例如,25~100%)。这样的控制了光学特性的双面粘合带,例如,可以作为光扩散构件、散射元件构件、集光构件等光学构件使用。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可以使用公知或惯用的方法制作。例如,通过(i)使用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在发泡体层或增强层等的规定的面上形成粘合剂层,(ii)在该粘合剂层上设置发泡体层或增强层等,或者将该粘合剂层作为最外层,可以制作双面粘合带。作为所述(i)使用粘合剂组合物,在发泡体层或增强层等的规定的面上形成粘合剂层时使用的具体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在发泡体层或增强层等的规定的面上涂布所述粘合剂组合物,根据需要进行加热或干燥等,从而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直接法);在适当的支撑体的表面上(例如,剥离衬垫的经剥离处理的面上等)涂布所述粘合剂组合物,根据需要进行加热或干燥等从而形成粘合剂层,然后,将该适当的支撑体的表面上的粘合剂层(例如,剥离衬垫的经剥离处理后的面上的粘合剂层等)转印到发泡体层或增强层灯的规定的面上的方法(转印法)等。
具体而言,图1的双面粘合带(具有粘合剂层/发泡体层/粘合剂层/增强层/粘合剂层的层叠构成的双面粘合带),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作:(i)在发泡体层的单面侧通过直接法或转印法等形成粘合剂层后在该粘合剂层上设置增强层、或者在增强层的单面侧通过直接法或转印法等形成粘合剂层后在该粘合剂层上设置发泡体层等,由此得到发泡体层/粘合剂层/增强层的层叠结构,(ii)在该层叠结构的发泡体层侧的面及增强层侧的面这两个面上通过直接法或转印法等形成粘合剂层。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具有发泡体层,因此冲击吸收性、高差追随性、止水性、加工性、密封性等特性优良。
在此,在将发泡体层的两面侧具有粘合剂的双面粘合带(相当于从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除掉增强层的、粘合剂层/发泡体层/粘合剂层的构成)固定到被粘物上后从被粘物上剥离的情况下(例如,再加工的情况下或者使用后进行剥离的情况下等),由于发泡体层虽然富有柔软性但有时强度差,因而有时会产生发泡体层与粘合剂层之间的层间剥离、发泡体层的破损、发泡体层破裂导致的层间破坏、粘合剂在被粘物上的残留等。
例如,将所述的双面粘合带(粘合剂层/发泡体层/粘合剂层的构成)以构件(部件、零件)的回收或易拆除性为目的而使用的情况下,当从被粘物上剥离时因发泡体层破裂而导致产生层间破坏时,存在难以使用的问题。作为具体的例子,在通过该双面粘合带将构件(部件、零件)固定到目标物(例如,容器、壳体、制品等)的期望位置而得到构件、双面粘合带以及目标物的结构物,并在使用结束后进行构件的回收或所述结构物的拆解的情况下,当发泡体层破裂导致产生层间破坏时,有时在构件的回收或所述结构物的拆解中存在困难。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由于在具有发泡体层的同时具有增强层,因此可以补充发泡体层的强度,从而补偿上述的在发泡体层的两面侧具有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的缺点。在再加工时或使用后将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从被粘物上剥离时,双面粘合带的增强层成为着手的部分(能取的部分、能抓的部分)。因此,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即使总厚度薄,也可以在不产生发泡体层与粘合剂层间的层间剥离、发泡体层的破损、发泡体层破裂导致的层间破坏、粘合剂在被粘物上的残留等的情况下容易地再剥离。
另外,作为被粘物的所述构件(部件、零件)或目标物(例如容器、壳体、制品等)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不锈钢、铝等金属;玻璃;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塑料(树脂)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等。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对各种被粘物(例如,由金属、塑料、玻璃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得到的被粘物等)具有良好的再剥离性。这是因为: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同时具有发泡体层和增强层。另外,增强层在再加工时或使用后从被粘物上剥离双面粘合带的情况下成为着手的部分(能取的部分、能抓的部分)。
可见,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可以具有切割(冲裁)加工性、重新粘贴时的再剥离性、高差追随性、密封性能、止水性能、胶粘可靠性、作业性、光学功能、耐回弹性、易剥离性、绝缘性等特性。因此,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例如在手机的镜头固定用、手机的按键模块构件固定用、电子设备的冲击材料、电视机的装饰面板固定用、电脑的电池背盖保护用途、数码相机的镜头防水等用途中极其有用。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中,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具有冷凝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加入甲苯69重量份、乙酸乙酯163重量份作为溶剂,丙烯酸丁酯80重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20重量份、丙烯酸3重量份、乙酸乙烯酯5重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0.1重量份,以及2,2-偶氮二异丁腈0.2重量份作为引发剂,在氮气流中在60℃下进行6小时聚合,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
在该溶液中,相对于溶液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配合30重量份聚合松香酯树脂(软化点:123℃)和1.5重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商品名“コロネ一ト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得到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
使用刮棒涂布机将该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涂布到厚度135μm的经聚硅氧烷处理的剥离纸上,在110℃下干燥3分钟,形成厚度25μm的粘合剂层。
将所述粘合剂层转印到片状发泡体(商品名“ボラ一ラXL-HN#03001Wシヨリクロ”,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厚度:100μm,平均气泡直径:163μm,密度:0.34g/cc)的单面,在该粘合剂层上粘贴PET基材(无气泡结构,厚度:5μm,商品名“ルミラ一#5AF53”,东丽株式会社制),得到发泡体/粘合剂层/PET基材的层叠体,然后,在该层叠体的两面侧转印所述粘合剂层,由此制作粘合剂层(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发泡体层/粘合剂层/增强层/粘合剂层(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总厚度:180μm)。
(实施例2)
除了使用PET基材(无气泡结构,厚度:12μm,商品名“ルミラ一S-10#12”,东丽株式会社制)代替PET基材(无气泡结构,厚度:5μm,商品名“ルミラ一#5AF53”,东丽株式会社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粘合剂层(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发泡体层/粘合剂层/增强层/粘合剂层(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总厚度:187μm)。
(实施例3)
除了使用发泡体(商品名“ボラ一ラXL-HN#03001Wシヨリクロ”,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厚度:100μm,平均气泡直径:163μm,密度:0.34g/cc)作为发泡体、并且使用PET基材(无气泡结构,厚度:25μm,商品名“ルミラ一S-10#25”,东丽株式会社制)代替PET基材(无气泡结构,厚度:5μm,商品名“ルミラ一#5AF53”,东丽株式会社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粘合剂层(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发泡体层/粘合剂层/增强层/粘合剂层(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总厚度:200μm)。
(实施例4)
除了使用刮棒涂布机将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涂布到厚度135μm的经聚硅氧烷处理的剥离纸上,在110℃干燥3分钟而形成厚度50μm的粘合剂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粘合剂层(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发泡体层/粘合剂层/增强层/粘合剂层(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总厚度:255μm)。
(实施例5)
除了使用刮棒涂布机将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涂布到厚度135μm的经聚硅氧烷处理的剥离纸上,在110℃干燥3分钟而形成厚度50μm的粘合剂层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操作,制作粘合剂层(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发泡体层/粘合剂层/增强层/粘合剂层(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总厚度:262μm)。
(比较例1)
使用双面粘合带(商品名“No.57115B”,粘合剂层/发泡体层/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总厚度:150μm)。
(比较例2)
使用双面粘合带(商品名“No.57120B”,粘合剂层/发泡体层/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总厚度:200μm)。
(评价)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作的双面粘合带,测定或评价180°剥离粘合力(高速剥离条件、低速剥离条件)、按压胶粘力、耐落下冲击特性、光学特性、防水特性、压缩负荷、绝缘击穿强度、再剥离性。
(180°剥离粘合力)
将双面粘合带切割为宽10mm、长100mm的尺寸,在一个粘合剂层上粘贴加衬用的PET薄膜(厚度25μm),由此制作测定试样。
将欲测定粘合力的粘合面通过2kg辊一次往返压接到被粘物(不锈钢板(SUS304BA板)、玻璃板(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スライドグラス白縁磨NO.1”))上,并在23℃、50%RH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
放置后,在低速剥离条件下[拉伸速度:300mm/分钟,使用万能拉伸压缩试验机(装置名:拉伸压缩试验机TG-1kN),ミネベア株式会社制]以及高速剥离条件下[拉伸速度:5m/分钟以及10m/分钟,使用高速剥离试验机(テスタ一产业公司制)],以180°的剥离角度进行剥离,测定180°剥离粘合力。测定在23℃、50%RH的环境中进行。
另外,测定是对由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提供的粘合面(有时称为“泡沫面”)以及由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提供的粘合面(有时称为“再剥离面”)两者进行。
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压缩负荷)
将10片双面粘合带的重叠物切割为纵30cm×横30cm,得到试验片。
将该试验片放置在万能拉伸压缩试验机(拉伸压缩试验机,装置名:“TG-1kN”,ミネベア株式会社制)的平行的平面板上,以10mm/分钟压缩初始厚度的10%、20%、30%、40%或50%,测定此时的负荷,并通过下式计算各压缩率的压缩负荷。
压缩负荷[kPa]=(恰好压缩初始厚度的规定厚度量时的负荷)/(试验片的面积)
表2
Figure BSA00000516659600391
表2中,“超负荷”表示超过拉伸压缩试验机的测压单元能够测定的极限。
(按压胶粘力)
将制作的双面粘合面如图2所示切割为宽1mm的窗框状(画框状)(横:40mm、纵:60mm),得到窗框状双面粘合带。
使用该窗框状双面粘合带,将丙烯酸类树脂板(丙烯酸类树脂镜片,横:40mm、纵:60mm、厚度:1mm)与在中央部具有直径15mm的贯通孔的聚碳酸酯板(PC板)(横:70mm、纵:80mm、厚度:2mm)在规定重量(1kg、2kg、3kg、4kg和5kg)的辊一次往返的条件下进行压接而粘贴,得到评价用试样(1kg评价用试样、2kg评价用试样、3kg评价用试样、4kg评价用试样和5kg评价用试样)(参考图2的(a)、(b))。
另外,除这些试样以外,将在5kg辊一次往返的条件下进行粘贴的评价用试样(5kg评价用试样)投入到高压釜中,得到在5个大气压、50℃、1小时的条件下进一步压接的评价用试样(高压釜评价用试样)。另外,所述高压釜评价用试样中,假定窗框状双面粘合带的胶粘面积为100%。
对于实施例的双面粘合带,将由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提供的粘合面(泡沫面)与聚碳酸酯板粘贴,将由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提供的粘合面(再剥离面)与丙烯酸类树脂板粘贴。
图2是测定按压胶粘力时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概略图,(a)为俯视图,(b)为A-A’剖视图。图2中,21表示聚碳酸酯板,22表示窗框状双面粘合带,23表示丙烯酸类树脂板,24表示聚碳酸酯板的贯通孔。
然后,将这些评价用试样置于万能拉伸压缩试验机(装置名:拉伸压缩试验机TG-1kN,ミネベア株式会社制)上,使圆棒通过聚碳酸酯板的贯通孔,用圆棒在10mm/分钟的条件下按压丙烯酸类树脂板,测定直到丙烯酸类树脂板与聚碳酸酯板分离时的最大应力作为按压胶粘力(参考图3)。另外,测定在常温下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3所示。
图3是表示按压胶粘力的测定方法的概略剖视图。图3中,21表示聚碳酸酯板,22表示窗框状双面粘合面,23表示丙烯酸类树脂板,31表示圆棒,32表示支撑台。如图3所示,将评价用试样固定到拉伸压缩试验机的支撑台32上,利用通过聚碳酸酯板21的贯通孔的圆棒31按压评价用试样的丙烯酸类树脂板23。另外,评价用试样中,聚碳酸酯板21在丙烯酸类树脂板被按压时受到负荷,但没有弯曲或破损。
表3
Figure BSA00000516659600411
(耐落下冲击特性)
将制作的双面粘合面切割为宽1mm的窗框状(画框状)(横:40mm、纵:60mm),得到窗框状双面粘合带。
使用该窗框状双面粘合带,将丙烯酸类树脂板(丙烯酸类树脂镜片,横:40mm、纵:60mm、厚度:1mm)与聚碳酸酯板(PC板)(横:70mm、纵:80mm、厚度:2mm)在2kg辊一次往返的条件下进行压接而粘贴,得到评价用试样(参考图4的(a)、(b))。
对于实施例的双面粘合带,将由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提供的粘合面(泡沫面)与聚碳酸酯板粘贴,将由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提供的粘合面(再剥离面)与丙烯酸类树脂板粘贴。
然后,在评价用试样上加载重物使得总重量为110g,然后使该评价用试样从1.2m的高度自由落下到混凝土板上,评价耐落下冲击特性。耐落下冲击特性的评价如下进行:首先,在常温(23℃)下进行18次自由落下,然后,将常温下的18次自由落下中18次均保持有丙烯酸类树脂板的样品再在低温(-5℃)下进行60次自由落下。
评价标准
良好:在“常温下的18次自由落下”及“低温下的60次自由落下”中,均不产生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破裂而保持有丙烯酸类树脂板。
不良:“在常温下的自由落下中产生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破裂”或者“在常温下的自由落下中不产生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破裂而保持有丙烯酸类树脂板,但是在低温下的自由落下中产生丙烯酸类树脂板的破裂”。
图4是评价耐落下冲击特性时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概略图,(a)为俯视图,(b)为B-B’剖视图。图4中,41表示聚碳酸酯板,42表示窗框状双面粘合带,43表示丙烯酸类树脂板(丙烯酸类树脂镜片)。
表4
Figure BSA00000516659600421
(光学特性)
可见光透射率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装置名“U-4100型分光光度计”,株式会社日立高技术制),测定从双面粘合带的一面侧照射并透射到另一面侧的波长550nm的光的强度来求出。
表5
  可见光透射率[%]
  实施例1   5.41
  实施例2   5.38
  实施例3   29.38
  实施例4   5.08
  实施例5   5.01
  比较例1   6.07
  比较例2   5.44
(防水特性)
将制作的双面粘合面切割为宽1mm的窗框状(画框状)(横:60mm、纵:40mm),得到窗框状双面粘合带。
然后,将该窗框状双面粘合带粘贴到4块丙烯酸类树脂板(丙烯酸类树脂镜片,横:60mm、纵:40mm、厚度:1mm)上,然后,如图5所示,将粘贴有该窗框状双面粘合带的4块丙烯酸类树脂板在2kg辊一次往返的条件下压接到粘贴有2条高差带(宽度:5mm)的聚碳酸酯板(PC板)上,得到对各凹凸高度(10μm、20μm、30μm、50μm、70μm以及100μm)进行评价用的试样(参考图5)。
另外,粘贴高差带的目的在于在聚碳酸酯板上设置凹凸,并且用于得到目标凹凸高度。
另外,按照与上述同样的顺序,将粘贴有窗框状双面粘合带的4块丙烯酸类树脂板在2kg辊一次往返的条件下压接到聚碳酸酯板(未粘贴2条高差带,表面平滑)上,得到凹凸高度为0μm(无高差)的评价用试样。
另外,由于无纺布(横:35mm、纵:55mm、厚度:0.05mm)具有吸水变色的性质,因此为了在内部渗水时通过目视进行评价,将其放置到丙烯酸类树脂板与聚碳酸酯板之间。无纺布对于防水特性的评价试验不产生任何影响。
另外,对于实施例的双面粘合带,将由发泡体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提供的粘合面(泡沫面)与聚碳酸酯板粘贴,将由增强层侧表层的粘合剂层提供的粘合面(再剥离面)与丙烯酸类树脂板粘贴。
防水评价试验通过基于IPX7标准(JIS C 0920/IEC60529),在标准状态(温度:23℃、湿度:50%RH)下将各凹凸高度评价用试样在水深1m的水槽中沉浸30分钟并确认有无内部渗水来进行。
另外,防水特性的评价试验在标准状态(温度:23℃、湿度:50%RH)下将各凹凸高度评价用试样老化30分钟后进行。
评价如下进行:将4个粘贴有丙烯酸类树脂板的评价用试样(参考图5的(a)、(b))按每种凹凸高度各准备2个,并通过目视观察8个试样有无渗水。评价结果如表6所示。表6中,表中的数值表示在防水性试验中未观察到内部渗水,能够评价为“防水性良好”的试样数。例如,表中的数字为8的情况下,表示全部试样可以评价为防水性良好,另外,表中的数字为7的情况下,表示8个试样中7个试样可以评价为防水性良好。表中的数字为0的情况下,表示全部的试样确认到渗水。
图5是评价防水特性时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概略图,(a)为俯视图,(b)为C-C’切断部端面图。图5中,51表示聚碳酸酯板,52表示高差带,53表示窗框状双面粘合带,54表示丙烯酸类树脂板(丙烯酸类树脂镜片),55表示无纺布。
表6
Figure BSA00000516659600451
(绝缘击穿电压)
绝缘击穿电压(绝缘击穿强度)通过用两个不锈钢制的直径125mm的球形电极(500g)夹住双面粘合带,以1.0kv/秒的升压速度加压,并读取直到导通为止的最高值而求出(根据JIS C2107)。另外,将该最高值作为绝缘击穿电压。
表7
  绝缘击穿电压[kV/mm]
 实施例1   6.5
 实施例2   6.9
 实施例3   9.2
 实施例4   7.2
 实施例5   7.5
 比较例1   5.9
 比较例2   6.3
(再剥离性评价试验)
在双面粘合带的一个粘合面上用PET薄膜(商品名“ルミラ一S-10#25”,东丽株式会社制)加衬,并切割为宽10mm×长100mm的粘合带片。
然后,将另一个粘合面通过2kg辊一次往返粘贴(压接)到玻璃板(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スライドグラス白縁磨NO.1”)上,将其作为评价用试样。
将上述评价用试样在23℃、50%RH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后,使用高速剥离试验机(テスタ一产业株式会社制),在剥离角度180°、拉伸速度5m/分钟的条件下从玻璃板上剥离粘合带片。将粘合带片剥离后,目视观察玻璃板的表面,未产生胶糊残留的情况下评价为“○”(再剥离性良好),产生胶糊残留的情况下评价为“×”(再剥离性不良),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Figure BSA00000516659600461

Claims (5)

1.一种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
总厚度为500μm以下,
具有发泡体层、增强层以及作为两个表层的粘合剂层,并且
至少一侧表层的粘合剂层由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增粘树脂和交联剂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以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中,
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5~50重量份增粘树脂和0.001~10重量份交联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中,
所述交联剂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以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羧基单体以及含羟基单体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粘合带,其中,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羧基单体以及含羟基单体的比例为:
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具有碳原子数4~9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80~99.9重量%,含羧基单体为0.1~10重量%,含羟基单体为0.01~5重量%。
5.一种双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
总厚度为500μm以下,
具有发泡体层、增强层以及作为两个表层的粘合剂层,
在至少一侧的粘合面上,180°剥离粘合力(23℃、50%RH、拉伸速度5m/分钟、剥离角度180°的剥离条件,对玻璃板)为15N/10mm以下,并且
在下述的再剥离性评价试验中不产生胶糊残留,
所述再剥离性试验为:将双面粘合带(宽度10mm×长度100mm)粘贴到玻璃板(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スライドグラス白縁磨NO.1”)上,在23℃、50%RH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然后在剥离角度180°、拉伸速度5m/分钟的条件下从所述玻璃板上剥离所述双面粘合带时目视评价在该玻璃板表面有无产生胶糊残留。
CN2011101573859A 2010-06-02 2011-06-02 双面粘合带 Pending CN1022682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27202A JP2011252095A (ja) 2010-06-02 2010-06-02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2010-127202 2010-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8230A true CN102268230A (zh) 2011-12-07

Family

ID=45001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573859A Pending CN102268230A (zh) 2010-06-02 2011-06-02 双面粘合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300361A1 (zh)
EP (1) EP2404972A3 (zh)
JP (1) JP2011252095A (zh)
KR (1) KR20110132531A (zh)
CN (1) CN102268230A (zh)
TW (1) TW201207068A (zh)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5443A (zh) * 2012-12-07 2014-06-18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 转移型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39912A (zh) * 2012-03-22 2014-09-10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
CN104388004A (zh) * 2014-11-25 2015-03-04 常熟市长江胶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性能柔印贴版胶带
CN104411489A (zh) * 2012-10-31 2015-03-11 艾利丹尼森公司 用于服饰标签和点缀的耐洗冷施用粘合剂
CN104411795A (zh) * 2012-06-27 2015-03-11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粘合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粘合带
CN104419330A (zh) * 2013-08-30 2015-03-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环境友好的粘合剂组合物及使用其制造的胶带
CN104662693A (zh) * 2012-09-25 2015-05-27 艾利丹尼森公司 黑色聚酰亚胺电池组标签
CN105246996A (zh) * 2013-05-27 2016-01-13 Dic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带
CN105829473A (zh) * 2013-12-25 2016-08-03 Dic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带及电子设备
CN107429130A (zh) * 2015-03-23 2017-12-01 3M创新有限公司 双面胶带、包括该双面胶带的电子设备以及双面胶带的制造方法
CN107532051A (zh) * 2015-05-14 2018-01-02 藤仓化成株式会社 粘着剂组合物
CN108307640A (zh) * 2015-04-21 2018-07-20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粘着片
CN109868076A (zh) * 2018-12-28 2019-06-11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高缓冲的可重工双面胶带
CN109880544A (zh) * 2018-12-28 2019-06-14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哑黑铜箔单面胶带
TWI669371B (zh) * 2014-02-14 2019-08-21 日商三井化學東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晶圓表面保護用黏著膜、及使用黏著膜的半導體晶圓的保護方法以及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US10557061B2 (en) 2011-12-26 2020-02-11 Dic Corporation Adhesive tape
CN110945097A (zh) * 2017-07-31 2020-03-3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11032331A (zh) * 2017-08-25 2020-04-17 3M创新有限公司 允许无损移除的粘合剂制品
CN111138985A (zh) * 2020-01-08 2020-05-12 福建友谊胶粘带集团有限公司 电池间隔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43397A (zh) * 2013-11-22 2020-12-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12724857A (zh) * 2020-12-21 2021-04-30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单向湿气传导的防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206467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日东电工(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粘合片
WO2022206466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日东电工(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粘合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44013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Double-fac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CN102633455A (zh) * 2012-04-16 2012-08-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复合型泡沫混凝土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TWI468485B (zh) * 2012-05-21 2015-01-11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黏膠帶
WO2014033770A1 (ja) 2012-08-27 2014-03-06 早川ゴム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レーザー接合用粘着テープ
JP6013092B2 (ja) * 2012-09-06 2016-10-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
JP2014051566A (ja) * 2012-09-06 2014-03-20 Nitto Denko Corp 両面粘着シート
US10424808B2 (en) * 2012-09-12 2019-09-24 Envision Aesc Energy Devices, Ltd. Electrode ro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ode roll
KR101440862B1 (ko) * 2012-11-29 2014-09-17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점착 부재,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1807909B1 (ko) 2013-08-16 2017-12-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실 테이프
JP6270376B2 (ja) * 2013-08-26 2018-01-31 株式会社ニトムズ クリアファイル用収納ホルダ
JP5812223B2 (ja) * 2013-08-30 2015-11-11 Dic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物品及び電子機器
US9815259B2 (en) 2013-11-18 2017-11-14 Apple Inc. Reworkable adhesive tape for joining device structures
JP6269034B2 (ja) * 2013-12-20 2018-01-31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EP2910357A1 (de) * 2014-02-20 2015-08-26 Basf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bundbauteils
KR101625605B1 (ko) * 2014-05-02 2016-06-13 가드넥(주) 빛샘 방지 및 방수 기능을 갖는 완충 테이프 및 빛샘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완충 테이프
JP6314341B2 (ja) * 2014-06-26 2018-04-25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物品
JP6326589B2 (ja) * 2014-06-26 2018-05-23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物品
EP3202868A4 (en) * 2014-09-29 2018-03-28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JP6664167B2 (ja) * 2014-11-28 2020-03-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CN104997203A (zh) * 2015-06-18 2015-10-28 长兴虹波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无纺布领衬的制备方法
KR101993799B1 (ko) * 2015-07-23 2019-06-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용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및 제조방법
DE202015104218U1 (de) * 2015-07-25 2016-07-26 BLüCHER GMBH Neuartiges textiles Schutzmaterial
CN105295784A (zh) * 2015-11-01 2016-02-03 上海晶华胶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丙烯酸胶粘剂及其制备工艺
KR102534101B1 (ko) * 2015-11-12 2023-05-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6269769B1 (ja) * 2016-09-30 2018-01-31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7199773B2 (ja) * 2016-10-27 2023-01-06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高分子フォーム粘着テープおよびこれを含む感圧型タッチパネル
TWI651209B (zh) 2016-10-27 2019-02-2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物發泡膠帶以及包含此膠帶的壓感式觸控面板
US10967605B2 (en) * 2017-03-17 2021-04-06 The Boeing Company Decorative laminates having an open-cell foam layer
JP6935861B2 (ja) * 2017-03-28 2021-09-15 株式会社ナム 貼着部材
JP2018172671A (ja) * 2017-03-31 2018-11-08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シール材
WO2019026510A1 (ja) * 2017-07-31 2019-0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
JP7237063B2 (ja) 2017-08-25 2023-03-1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損傷のない取り外しを可能にする接着性物品
JP6763365B2 (ja) * 2017-12-25 2020-09-30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CN108034382B (zh) * 2017-12-28 2021-02-19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阻水泡棉胶带、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DE102018204342A1 (de) * 2018-03-21 2019-09-26 Tesa Se Wiederablösbares Schaumklebeband
JP6975189B2 (ja) * 2019-02-07 2021-12-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CN109884825A (zh) * 2019-02-19 2019-06-1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设备、显示屏及其贴合方法
WO2021195620A1 (en) 2020-03-27 2021-09-30 Twombly Michael Andrew Detachable, retro fitting light accessory for high-heeled shoes
WO2022079557A1 (en) * 2020-10-15 2022-04-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 assemblies permitting enhanced weight bearing performance with damage free removal
FR3123041B1 (fr) * 2021-05-19 2023-08-25 Cie Plastic Omnium Se Panneau de carrosseri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DE102021129366A1 (de) * 2021-11-11 2023-05-11 Tesa Se Klebeband zum Anbringen und Wiederablösen von Objekten von empfindlichen Substrat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1398B1 (en) * 1998-11-24 2002-09-17 Michael S. Sylvester Double-sided self-adhesive reinforced foam tape
JP2006282733A (ja) * 2005-03-31 2006-10-19 Nitto Denko Cs System Kk 物品の仮止め固定用粘着テープおよび仮止め固定物品
JP2009108314A (ja) * 2007-10-12 2009-05-21 Dic Corp 防水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CN101619198A (zh) * 2008-07-04 2010-01-06 蒂萨公司 用于粘结电子组件的双面泡沫背衬的胶带
CN101747847A (zh) * 2008-12-04 2010-06-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4951A (en) * 1977-07-27 1979-02-24 Nitto Electric Ind Co Ltd Double-coated adhesive tape, sheet, or film
US5516581A (en) * 1990-12-20 1996-05-1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movable adhesive tape
US6231962B1 (en) * 1993-08-31 2001-05-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movable foam adhesive tape
JP3678617B2 (ja) 1999-11-25 2005-08-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接着テープ
JP2008115272A (ja) * 2006-11-04 2008-05-22 Nitto Denko Corp 熱剥離性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被加工体の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1398B1 (en) * 1998-11-24 2002-09-17 Michael S. Sylvester Double-sided self-adhesive reinforced foam tape
JP2006282733A (ja) * 2005-03-31 2006-10-19 Nitto Denko Cs System Kk 物品の仮止め固定用粘着テープおよび仮止め固定物品
JP2009108314A (ja) * 2007-10-12 2009-05-21 Dic Corp 防水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CN101619198A (zh) * 2008-07-04 2010-01-06 蒂萨公司 用于粘结电子组件的双面泡沫背衬的胶带
CN101747847A (zh) * 2008-12-04 2010-06-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带

Cited B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57061B2 (en) 2011-12-26 2020-02-11 Dic Corporation Adhesive tape
CN104039912B (zh) * 2012-03-22 2016-08-24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
CN104039912A (zh) * 2012-03-22 2014-09-10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
US10316221B2 (en) 2012-03-22 2019-06-11 Dic Corporation Adhesive tape
CN104411795B (zh) * 2012-06-27 2016-03-23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粘合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粘合带
CN104411795A (zh) * 2012-06-27 2015-03-11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粘合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粘合带
CN104662693A (zh) * 2012-09-25 2015-05-27 艾利丹尼森公司 黑色聚酰亚胺电池组标签
CN104411489B (zh) * 2012-10-31 2020-06-05 艾利丹尼森公司 用于服饰标签和点缀的耐洗冷施用粘合剂
US10563102B2 (en) 2012-10-31 2020-02-18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Wash durable cold apply adhesive for apparel labeling and embellishment
CN104411489A (zh) * 2012-10-31 2015-03-11 艾利丹尼森公司 用于服饰标签和点缀的耐洗冷施用粘合剂
CN103865443A (zh) * 2012-12-07 2014-06-18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 转移型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46996A (zh) * 2013-05-27 2016-01-13 Dic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带
US10093835B2 (en) 2013-05-27 2018-10-09 DIC Corporation (Tokyo)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CN104419330A (zh) * 2013-08-30 2015-03-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环境友好的粘合剂组合物及使用其制造的胶带
CN104419330B (zh) * 2013-08-30 2019-06-2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环境友好的粘合剂组合物及使用其制造的胶带
CN112143397A (zh) * 2013-11-22 2020-12-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12143397B (zh) * 2013-11-22 2022-07-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05829473B (zh) * 2013-12-25 2020-05-29 Dic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带及电子设备
CN105829473A (zh) * 2013-12-25 2016-08-03 Dic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带及电子设备
TWI669371B (zh) * 2014-02-14 2019-08-21 日商三井化學東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晶圓表面保護用黏著膜、及使用黏著膜的半導體晶圓的保護方法以及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CN104388004A (zh) * 2014-11-25 2015-03-04 常熟市长江胶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性能柔印贴版胶带
CN107429130A (zh) * 2015-03-23 2017-12-01 3M创新有限公司 双面胶带、包括该双面胶带的电子设备以及双面胶带的制造方法
CN108307640A (zh) * 2015-04-21 2018-07-20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粘着片
CN108307640B (zh) * 2015-04-21 2021-10-26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粘着片
CN107532051A (zh) * 2015-05-14 2018-01-02 藤仓化成株式会社 粘着剂组合物
CN107532051B (zh) * 2015-05-14 2019-05-03 藤仓化成株式会社 粘着剂组合物
US10611935B2 (en) 2015-05-14 2020-04-07 Fujikura Kasei Co., Ltd. Adhesive composition
CN110945097A (zh) * 2017-07-31 2020-03-3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10945097B (zh) * 2017-07-31 2022-06-1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TWI786159B (zh) * 2017-07-31 2022-12-11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雙面黏著片材
CN111032331A (zh) * 2017-08-25 2020-04-17 3M创新有限公司 允许无损移除的粘合剂制品
CN111032331B (zh) * 2017-08-25 2022-05-13 3M创新有限公司 允许无损移除的粘合剂制品
CN109880544A (zh) * 2018-12-28 2019-06-14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哑黑铜箔单面胶带
CN109868076A (zh) * 2018-12-28 2019-06-11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高缓冲的可重工双面胶带
CN111138985A (zh) * 2020-01-08 2020-05-12 福建友谊胶粘带集团有限公司 电池间隔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24857A (zh) * 2020-12-21 2021-04-30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单向湿气传导的防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24857B (zh) * 2020-12-21 2022-07-26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单向湿气传导的防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206467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日东电工(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粘合片
WO2022206466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日东电工(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粘合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04972A3 (en) 2017-07-05
JP2011252095A (ja) 2011-12-15
EP2404972A2 (en) 2012-01-11
TW201207068A (en) 2012-02-16
KR20110132531A (ko) 2011-12-08
US20110300361A1 (en) 201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8230A (zh) 双面粘合带
KR102500919B1 (ko) 점착 시트 및 점착 시트 박리 방법
KR101918774B1 (ko) 양면 감압성 접착 시트
CN107001871B (zh) 粘合片
KR102052211B1 (ko) 양면 점착 시트 및 휴대 전자 기기
JP4842358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CN104774570B (zh) 双面粘合片
KR102574768B1 (ko) 열전도성 점착 시트
CN102134457B (zh) 光屏蔽性压敏粘合剂片
CN103305147A (zh) 双面粘合片
EP2551315B1 (en) Acrylic adhesive tape
CN103059754A (zh) 双面胶粘带
CN102051133A (zh) 光学用粘合片
KR20170063705A (ko) 점착 시트
CN104650757A (zh) 双面粘合片
JP5947870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KR20190003644A (ko) 박리 라이너 부착 점착 시트
JP2014037543A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WO2021172342A1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利用
JP5518356B2 (ja) 水分散型粘着剤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EP4116387A1 (en) Adhesive sheet
WO2022024668A1 (ja) 付着粘着剤の除去方法、構造体および感圧接着シート
CN104650758A (zh) 双面粘合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