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5147A - 双面粘合片 - Google Patents

双面粘合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5147A
CN103305147A CN2013100863251A CN201310086325A CN103305147A CN 103305147 A CN103305147 A CN 103305147A CN 2013100863251 A CN2013100863251 A CN 2013100863251A CN 201310086325 A CN201310086325 A CN 201310086325A CN 103305147 A CN103305147 A CN 103305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double
adhesive sheet
base material
sided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63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5147B (zh
Inventor
中山直树
西山直幸
冈田吉弘
和田祥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775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060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775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953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009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9871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05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5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5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5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3/00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3/02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7Block-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09/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53/00Adhesives based on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53/02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61/00Adhesives based on 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93/00Adhesives based on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93/00Adhesives based on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thereof
    • C09J193/04Ro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6Porous or cellular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5Heat-activ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3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3/00Presence of polyolef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5/00Presence of styrenic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53/00Presence of block copoly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面粘合片。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粘合片(1),其包含发泡体基材(15)、设置在发泡体基材(15)的第一面(15A)和第二面(15B)上的粘合剂层(11、12),总厚度为400μm以下。构成粘合剂层(11、12)的至少一个的粘合剂为含有单乙烯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与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嵌段共聚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橡胶类粘合剂。

Description

双面粘合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发泡体基材的双面粘合片。
背景技术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2年3月1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060664号和2012-060665号、2012年8月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177534号和2012-177535号、以及2012年9月1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200907号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考的方式并入本说明书中。
一般而言,粘合剂(也称为压敏胶粘剂;下同)具有在室温附近的温度范围内呈柔软的固体(粘弹性体)状态,通过压力简单地与被粘物胶粘的性质。利用这样的性质,粘合剂例如以在基材的两面设置有粘合剂层的带基材双面粘合片的形态在各种领域中广泛用于接合或固定等目的。使用发泡体作为基材的双面粘合片(带发泡体基材的双面粘合片)与以不具有气泡结构的塑料膜作为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相比,在冲击吸收性和高差追随性等方面可以更有利。另外,与以无纺布作为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相比,在防水性和密封性等方面可以更有利。作为与带发泡体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相关的技术文献,可以列举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0-1559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从制品的轻量化、小型化、薄型化的观点考虑,对于带基材的双面粘合带,要求以更小的总厚度实现所需的性能。例如,在手机或智能手机这样的便携设备中使用的带发泡体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特别要求总厚度小并且高性能的双面粘合片。
另一方面,伴随便携设备的大画面化、高功能化,例如对用于将最前面的显示面板(玻璃透镜等)固定到壳体上的双面粘合片所要求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面积增大时,该显示面板的质量增大,另外,象智能手机这样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中,玻璃透镜的背面具有各种层,由此显示面板的总质量增大。对于固定这样的显示面板的双面粘合片,要求进一步提高耐回弹性、挤压胶粘力、恒定负荷剥离特性等。
但是,将带发泡体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的总厚度减小时,难以同时实现该双面粘合片的耐回弹性等的提高。为了减小带发泡体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的总厚度,该发泡体基材的厚度小是有利的,但是,发泡体基材的厚度小时,该发泡体基材分散应力的能力降低,由此具有耐回弹性下降的倾向。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发泡体基材的双面粘合片,其总厚度小并且耐回弹性优良。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包含:发泡体基材、设置在所述发泡体基材的第一面上的第一粘合剂层和设置在所述发泡体基材的第二面上的第二粘合剂层。构成所述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中的至少一方的粘合剂为含有单乙烯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与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嵌段共聚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橡胶类粘合剂。所述双面粘合片的总厚度为400μm以下。所述构成的双面粘合片(带发泡体基材的双面粘合片),通过具有由上述橡胶类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剂层,可以成为即使总厚度小也显示良好的耐回弹性的双面粘合片。作为所述发泡体基材,优选可以使用例如厚度为6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发泡体基材。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的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增粘树脂。例如,作为所述增粘树脂,优选含有软化点120℃以上的高软化点树脂。作为这样的高软化点树脂的一个适当例子,可以列举萜烯酚树脂。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还可以优选以所述增粘树脂含有软化点低于120℃的低软化点树脂和软化点为120℃以上的高软化点树脂的方式实施。根据所述方式,可以实现更高性能的双面粘合片。所述高软化点树脂优选含有萜烯酚树脂。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还可以优选以所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羟值80mgKOH/g以上的增粘树脂的方式实施。根据所述方式,可以实现更高性能的双面粘合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双面粘合片的构成的示意剖视图。
图2(a)和图2(b)是表示测定挤压胶粘力时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挤压胶粘力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4(a)和图4(b)是表示评价耐冲击性时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说明图。
图5(a)和图5(b)是表示评价防水性时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耐回弹性的评价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恒定负荷剥离特性的评价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本发明的实施所必要的事项,可以作为基于本领域中现有技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设计事项来掌握。本发明可以基于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内容和本领域的技术常识来实施。
以下的附图中,起相同作用的构件、部位给予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有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中记载的实施方式为了明确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示意化,并不准确地表示作为制品实际提供的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尺寸或缩尺。
在本说明书中,“粘合剂”是指如前所述,具有在室温附近的温度范围呈柔软的固体(粘弹性体)状态,通过压力简单地与被粘物胶粘的性质的材料。在此所说的粘合剂,如“C.A.Dahlquist,“Adhesion:Fundamental and Practice”,McLaren&Sons,(1966),第143页”所定义,一般而言,是具有满足复数拉伸模量E*(1Hz)<107达因/cm2的性质的材料(典型地,是在25℃下具有上述性质的材料)。另外,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是指该粘合剂中所含的橡胶状聚合物(在室温附近的温度范围显示橡胶弹性的聚合物)中的主要成分(即,占该橡胶状聚合物的50质量%以上的成分)。
在本说明书中,“单乙烯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与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嵌段共聚物”是指具有至少一个以单乙烯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为主要单体(超过50质量%的共聚成分;下同)的链段(以下也称为“A链段”)和至少一个以共轭二烯化合物为主要单体的链段(以下也称为“B链段”)的聚合物。一般而言,A链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B链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作为所述聚合物的代表结构,可以列举在B链段(软链段)的两端各自具有A链段(硬链段)的三嵌段结构的共聚物(A-B-A结构的三嵌段共聚物)、包含一个A链段和一个B链段的二嵌段结构的共聚物(A-B结构的二嵌段共聚物)等。
在本说明书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是指具有至少一个苯乙烯嵌段的聚合物。上述苯乙烯嵌段是指以苯乙烯为主要单体的链段。实质上仅包含苯乙烯的链段,是在此所说的苯乙烯嵌段的典型例。另外,“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是指具有至少一个苯乙烯嵌段和至少一个异戊二烯嵌段(以异戊二烯为主要单体的链段)的聚合物。作为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代表例,可以列举在异戊二烯嵌段(软链段)的两端各自具有苯乙烯嵌段(硬链段)的三嵌段结构的共聚物(三嵌段共聚物)、包含一个异戊二烯嵌段和一个苯乙烯嵌段的二嵌段结构的共聚物(二嵌段共聚物)等。“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是指具有至少一个苯乙烯嵌段和至少一个丁二烯嵌段(以丁二烯为主要单体的链段)的聚合物。
在本说明书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含量”是指苯乙烯成分在该嵌段共聚物的总质量中所占的质量比例。所述苯乙烯含量可以通过NMR(核磁共振光谱法)测定。
另外,二嵌段共聚物在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中所占的比例(以下有时称为“二嵌段共聚物比率”或“二嵌段比”),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求出。即,将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溶解于四氢呋喃(THF),将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GS5000H和G4000H的液相色谱用柱各两段共计四段串联连接,使用THF作为流动相,在温度40℃、流量1mL/分钟的条件下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从所得到的图表测定与二嵌段共聚物对应的峰面积。而且,通过计算所述与二嵌段共聚物对应的峰面积相对于总峰面积的百分率,求出二嵌段共聚物比率。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可以是带状等长尺寸形态)通过包含发泡体基材、设置在所述发泡体基材的第一面上的第一粘合剂层和设置在所述发泡体基材的第二面上的第二粘合剂层而构成。例如,可以是具有图1所示的剖面结构的形态的双面粘合片。该双面粘合片1具片状的发泡体基材15和由该基材15的两面分别支撑的第一粘合剂层11和第二粘合剂层12。更详细地说,基材15的第一面15A和第二面15B(均为非剥离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粘合剂层11和第二粘合剂层12。使用前(往被粘物上粘贴前)的双面粘合片1,可以是如图1所示与前面17A和背面17B均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17重叠并以螺旋状缠绕而成的形态。所述形态的双面粘合片1,第二粘合剂层12的表面(第二粘合面12A)由剥离衬垫17的前面17A保护,另外第一粘合剂层11的表面(第一粘合面11A)由剥离衬垫17的背面17B保护。或者,也可以是第一粘合面11A和第二粘合面12A分别由两片独立的剥离衬垫保护的形态。
作为剥离衬垫,可以使用惯用的剥离纸等,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在塑料膜或纸等基材的表面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剥离衬垫、包含含氟聚合物(聚四氟乙烯等)或聚烯烃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低胶粘性材料的剥离衬垫等。所述剥离处理层例如可以是使用聚硅氧烷类、长链烷基类、含氟型、硫化钼等剥离处理剂对所述基材进行表面处理而形成的剥离处理层。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其总厚度为400μm以下(典型地为350μm以下)。从薄膜化、小型化、轻量化、节省资源的观点考虑,优选总厚度为300μm以下(更优选250μm以下,例如230μm以下)的双面粘合片。双面粘合片的总厚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从耐冲击性和防水性等观点考虑,将双面粘合片的总厚度设定为50μm以上是适当的,优选70μm以上(更优选100μm以上,进一步150μm以上,例如190μm以上)。
在此,双面粘合片的总厚度是指从一个粘合面到另一个粘合面的厚度,图1所示的例子中,是指从第一粘合面11A到第二粘合面12A的厚度。因此,例如,即使是往被粘物上粘贴前粘合面由剥离衬垫保护的形态的双面粘合片,该剥离衬垫的厚度也不包括在在此所说的双面粘合片的厚度中。
<橡胶类粘合剂>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上述第一粘合剂层和上述第二粘合剂层的至少一方由规定的橡胶类粘合剂构成。也可以上述第一粘合剂层和上述第二粘合剂层双方由规定的橡胶类粘合剂构成。
(基础聚合物)
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单乙烯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与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嵌段共聚物作为基础聚合物。所述单乙烯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在芳香环上结合有一个具有乙烯基的官能团的化合物。作为所述芳香环的代表例,可以列举苯环(可以是由不具有乙烯基的官能团(例如烷基)取代的苯环)。作为所述单乙烯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乙烯基二甲苯等。作为所述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1,3-丁二烯、异戊二烯等。这样的嵌段共聚物可以一种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基础聚合物。
所述嵌段共聚物中的A链段(硬链段),优选所述单乙烯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的共聚比例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90质量%以上,可以实质上为100质量%)。所述嵌段共聚物中B链段(软链段),优选所述共轭二烯化合物(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的共聚比例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90质量%以上,可以实质上为100质量%)。通过所述嵌段共聚物,可以实现更高性能的双面粘合片。
所述嵌段共聚物可以为二嵌段共聚物、三嵌段共聚物、放射状体、它们的混合物等形态。三嵌段共聚物和放射状体中,优选在聚合物的末端配置A链段(例如苯乙烯嵌段)。这是因为:配置在聚合物链的末端的A链段容易集中而形成域,由此可以形成假交联结构,从而提高粘合剂的凝聚性。作为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嵌段共聚物,从对被粘物的粘合力(剥离强度)和耐回弹性的观点考虑,可以优选使用例如二嵌段共聚物比例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4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5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60质量%以上,典型地为65质量%以上,例如70质量%以上)的嵌段共聚物。另外,从对持续施加的应力的耐性(例如后述的恒定负荷剥离特性)的观点考虑,可以优选使用二嵌段共聚物比率为90质量%以下(更优选85质量%以下,例如80质量%以下)的嵌段共聚物。例如,可以优选使用二嵌段共聚物比率为60~85质量%的嵌段共聚物。
(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基础聚合物为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例如,可以优选以上述基础聚合物含有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和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至少一种的方式实施。粘合剂中所含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中,优选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比例为70质量%以上、或者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比例为70质量%以上、或者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与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合计比例为70质量%以上。在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实质上全部(例如95~100质量%)为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在另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实质上全部(例如95~100质量%)为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通过这样的组成,可以适当地实现耐回弹性优良、并且与其它粘合特性(例如恒定负荷剥离特性)的平衡良好的双面粘合片。
上述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可是二嵌段共聚物、三嵌段共聚物、放射状体、它们的混合物等形态。三嵌段共聚物和放射状体中,优选在聚合物的末端配置苯乙烯嵌段。这是因为:配置在聚合物链的末端的苯乙烯嵌段容易集中而形成域,由此可以形成假交联结构,从而提高粘合剂的凝聚性。作为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从对被粘物的粘合力(剥离强度)和耐回弹性的观点考虑,可以优选使用例如二嵌段共聚物比例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4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5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60质量%以上,典型地为65质量%以上)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也可以为二嵌段共聚物比率为70质量%以上(例如75质量%以上)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另外,从恒定负荷剥离特性等观点考虑,可以优选使用二嵌段共聚物比率为90质量%以下(更优选85质量%以下,例如80质量%以下)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例如,可以优选使用二嵌段共聚物比率为60~85质量%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
上述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含量,例如可以为5~40质量%。从耐回弹性和恒定负荷剥离特性的观点考虑,通常优选苯乙烯含量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大于10质量%,例如12质量%以上)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另外,从对被粘物的粘合力的观点考虑,优选苯乙烯含量为35质量%以下(典型地为30质量%以下,更优选25质量%以下,例如低于20质量%)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例如,可以优选采用苯乙烯含量为12质量%以上且低于20质量%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
(增粘树脂)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橡胶类粘合剂中除了基础聚合物(例如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以外还含有增粘树脂。作为增粘树脂,可以使用选自石油树脂、萜烯树脂、松香类树脂、松香衍生物树脂、酮醛类树脂等公知的各种增粘树脂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所述石油树脂,可以例示脂肪族类(C5类)石油树脂、芳香族类(C9类)石油树脂、C5/C9共聚类石油树脂、脂环族类石油树脂、它们的氢化物等。
作为所述萜烯树脂,可以列举:α-蒎烯聚合物、β-蒎烯聚合物、松油精(ジペンテン)聚合物等萜烯树脂(以下,为了与后述的改性萜烯树脂明确区别,有时将其称为“未改性萜烯树脂”);将这些萜烯树脂改性(酚改性、苯乙烯改性、加氢改性、烃改性等)而得到的改性萜烯树脂;等。作为上述改性萜烯树脂的例子,可以列举:萜烯酚树脂、苯乙烯改性萜烯树脂、加氢萜烯树脂等。
所述“萜烯酚树脂”,是指含有萜烯残基和酚残基的聚合物,是包括萜烯与酚化合物的共聚物(萜烯-酚共聚物树脂)和将萜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萜烯树脂,典型地是未改性萜烯树脂)进行酚改性而得到的树脂(酚改性萜烯树脂)双方的概念。作为构成所述萜烯酚树脂的萜烯的适当例,可以列举α-蒎烯、β-蒎烯、苎烯(包括d形式、l形式以及d/l形式(松油精))等单萜。
作为所述松香类树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脂松香、木松香、浮油松香等未改性松香(生松香);将这些未改性松香进行氢化、歧化、聚合等改性而得到的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其它化学修饰的松香等)等。
作为上述松香衍生物树脂的例子,可以列举:将未改性松香用醇类酯化而得到的物质(即松香的酯化物)、将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用醇类酯化而得到的物质(即改性松香的酯化物)等松香酯类;将未改性松香或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用不饱和脂肪酸改性而得到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类;将松香酯类用不饱和脂肪酸改性而得到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酯类;将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类或者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酯类中的羧基进行还原处理而得到的松香醇类;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各种松香衍生物等松香类(特别是松香酯类)的金属盐;松香类(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各种松香衍生物等)与苯酚在酸催化剂下加成热聚合而得到的松香酚树脂;等。
从耐回弹性和恒定负荷剥离特性等观点考虑,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的增粘树脂的含量通常设定为20质量份以上是适当的,优选3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40质量份以上(例如50质量份以上)。另外,从低温特性(例如,低温条件下的粘合力、耐冲击性)等观点考虑,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的增粘树脂的含量通常设定为200质量份以下是适当的,优选150质量份以下。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的增粘树脂的含量也可以为100质量份以下(例如80质量份以下)。
(高软化点树脂)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可以优选以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软化点120℃以上的高软化点树脂作为上述增粘树脂的方式实施。所述方式的双面粘合片,从耐回弹性和恒定负荷剥离特性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在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高软化点树脂可以含有软化点125℃以上(更优选130℃以上、进一步优选135℃以上、例如140℃以上)的增粘树脂。另外,从对被粘物的粘合力的观点考虑,上述高软化点树脂的软化点通常为200℃以下是适当的,优选180℃以下,更优选170℃以下(例如160℃以下)。
在此所说的粘合剂的软化点,以基于JIS K5902和JIS K2207规定的软化点试验方法(环球法)测定的值来定义。具体而言,将试样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迅速熔融,将熔融物充满置于平坦金属板上的环中,注意不起泡。冷却后,使用稍微加热的小刀从包含环的上端的平面将突出的部分切除。接着,将支撑器(环台)放入直径85mm以上、高度127mm以上的玻璃容器(加热浴)中,注入甘油直至深度达到90mm以上。接着,将钢球(直径9.5mm、重量3.5g)与填充试样的环以相互不接触的方式浸入甘油中,将甘油的温度在20℃±5℃保持15分钟。接着,将钢球载置到环中的试样的表面中央,将其置于支撑器上的恒定位置。接着,将环的上端至甘油面的距离保持为50mm,放置温度计,将温度计的汞球的中心位置设定为与环的中心相同的高度,并加热容器。加热时使用的本生灯的火焰,位于容器的底部的中心与边缘之间,以均匀地加热。另外,加热开始后达到40℃后的浴温上升的比例必须是每分钟5±0.5℃。试样逐渐软化而从环中流下,读取最终接触底板时的温度,将其作为软化点。软化点的测定同时进行两次以上,并取其平均值。
作为所述高软化点树脂,可以优选使用萜烯酚树脂、聚合松香、聚合松香的酯化物等。这些高软化点树脂可以一种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作为一个优选方式,可以列举上述高软化点树脂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萜烯酚树脂的方式。例如,优选全部高软化点树脂的25质量%以上(更优选30质量%以上)为萜烯酚树脂的方式。高软化点树脂的50质量%以上(更优选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80质量%以上,例如90质量%以上)可以为萜烯酚树脂,高软化点树脂的实质上全部(例如95质量%以上)可以为萜烯酚树脂。可以优选采用软化点为120℃以上且200℃以下(典型地为120℃以上且180℃以下,例如125℃以上且170℃以下)的萜烯酚树脂。
作为所述萜烯酚树脂,可以优选采用羟值(OH值)为40mgKOH/g以上(典型地为40~200mgKOH/g,例如40~160mgKOH/g)、软化点为120℃以上的萜烯酚树脂。根据具有所述羟值的萜烯酚树脂,可以实现更高性能的双面粘合片。
作为所述羟值的值,可以采用通过JIS K0070:1992规定的电位滴定法测定的值。具体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羟值的测定方法]
1.试剂
(1)作为乙酰化试剂,使用取乙酸酐约12.5g(约11.8ml),在其中加入吡啶将总量调节为50mL,并充分搅拌后得到的试剂。另外,使用取乙酸酐约25g(约23.5ml),在其中加入吡啶将总量调节为100mL,并充分搅拌后得到的试剂。
(2)作为滴定试剂,使用0.5mol/L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3)其它,准备甲苯、吡啶、乙醇和蒸馏水。
2.操作
(1)精确称量约2g试样到平底烧瓶中,加入乙酰化试剂5mL和吡啶10mL,并安装空气冷凝管。
(2)将上述烧瓶在100℃的浴中加热7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从冷凝管的上部加入35mL甲苯作为溶剂并搅拌,然后加入1mL蒸馏水并搅拌,由此将乙酸酐分解。为使分解完全,再次在浴中加热1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
(3)用乙醇5ml洗涤冷凝管,拆掉。然后加入50mL吡啶作为溶剂并搅拌。
(4)使用全量移液管加入25mL0.5mol/L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5)用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进行电位滴定。将所得滴定曲线的拐点作为终点。
(6)空白试验中进行上述(1)~(5)但不加入试样。
3.计算
由下式计算羟值:
羟值 ( mgKOH / g ) = ( B - C ) &times; f &times; 28.05 S + D
式中,
B:空白试验使用的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量(mL),
C:试样使用的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量(mL),
f: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因子,
S:试样的质量(g),
D:酸值,
28.05:氢氧化钾的分子量56.11的1/2。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例如,可以优选以上述橡胶类粘合剂组合含有羟基为40mgKOH/g以上且低于80mgKOH/g的高软化点树脂(H1)和羟值为80mgKOH/g以上(典型地为80~160mgKOH/g,例如80~140mgKOH/g)的高软化点树脂(H2)的方式实施。此时,上述高软化点树脂(H1)与高软化点树脂(H2)的使用量的关系例如以质量比(H1:H2)为1:5至5:1的范围的方式进行设定,通常以质量比(H1:H2)为1:3至3:1(例如1:2至2:1)的范围的方式进行设定是适当的。作为一个优选方式,可以列举高软化点树脂(H1)和高软化点树脂(H2)均为萜烯酚树脂的方式。
从耐回弹性和恒定负荷剥离特性的观点考虑,高软化点树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基础聚合物例如可以设定为20质量份以上,优选设定为30质量份以上(例如35质量份以上)。另外,从粘合力、低温特性(例如低温条件下的耐冲击性)等观点考虑,相对于100质量份基础聚合物的高软化点树脂的含量通常设定为100质量份以下是适当的,优选8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70质量份以下。高软化点树脂的含量也可以为60质量份以下(例如50质量份以下)。
(低软化点树脂)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可以以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软化点低于120℃的低软化点树脂代替上述高软化点树脂或者与上述高软化点树脂共同含有的方式实施。作为一个优选方式,可以列举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软化点120℃以上的高软化点树脂和软化点低于120℃的低软化点树脂的方式。
作为所述低软化点树脂,可以使用软化点为例如40℃以上(典型地为60℃以上)的树脂。从耐回弹性和恒定负荷剥离特性等观点考虑,通常可以优选采用软化点为80℃以上(更优选100℃以上)且低于120℃的树脂。例如,优选软化点为110℃以上且低于120℃的低软化点树脂。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可以优选以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石油树脂和萜烯树脂(典型地为未改性萜烯树脂)的至少一种作为上述低软化点树脂的方式实施。例如,可以优选采用低软化点树脂的主要成分(即,低软化点树脂中占超过50质量%的成分)为石油树脂的组成、为萜烯树脂的组成、或者为石油树脂与萜烯树脂的组合的组成等。从粘合力和相容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低软化点树脂的主要成分为萜烯树脂(例如β-蒎烯聚合物)的方式。低软化点树脂的实质上全部(例如95质量%以上)可以为萜烯树脂。
从对被粘物的粘合力的观点考虑,低软化点树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基础聚合物例如可以设定为10质量份以上,通常设定为15质量份以上(例如20质量份以上)是适当的。另外,从耐回弹性等观点考虑,通常将低软化点树脂的含量设定为120质量份以下是适当的,优选9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70质量份以下(例如60质量份以下)。也可以将低软化点树脂的含量设定为50质量份以下(例如40质量份以下)。
上述增粘树脂含有低软化点树脂和高软化点树脂时,它们的使用量的关系优选以低软化点树脂:高软化点树脂的质量比为1:5至3:1(更优选1:5至2:1)的方式进行设定。在此所公开的技术,可以优选以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高软化点树脂和低软化点树脂作为增粘树脂且高软化点树脂的含量大于低软化点树脂的含量的方式(例如低软化点树脂:高软化点树脂的质量比为1:1.2至1:5)的方式实施。根据所述方式,可以实现更高性能的双面粘合片。
(高羟值增粘树脂)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可以优选以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羟值80mgKOH/g以上(例如90mgKOH/g以上)的增粘树脂的方式实施。上述高羟值增粘树脂的羟值典型地为200mgKOH/g以下,优选180mgKOH/g以下(例如160mgKOH/g以下)。作为上述羟值,可以采用上述的通过JIS K0070:1992规定的电位差滴定法测定的值,具体地应用上述的羟值测定方法的值。通过含有这样的高羟值增粘树脂的粘合剂,可以实现更高性能的双面粘合片。例如,可以实现以更高水平同时实现耐回弹性和恒定负荷剥离特性以及其它粘合性能的双面粘合片。
作为所述高羟值增粘树脂,可以单独或者适当组合使用上述的各种增粘树脂中的具有规定值以上的羟值的增粘树脂。在一个优选方式中,至少使用萜烯酚树脂作为所述高羟值增粘树脂。萜烯酚树脂可以通过酚的共聚比例而任意地控制羟值,因此优选。优选粘合剂中所含的高羟值增粘树脂中的50质量%以上(更优质70质量%以上,例如90质量%以上)为萜烯酚树脂,也可以实质上全部(例如95~100质量%,进一步99~100质量%)为萜烯酚树脂。
从耐回弹性和恒定负荷剥离特性等观点考虑,高羟值增粘树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基础聚合物可以设定为例如5质量份以上,通常优选设定为10质量份以上(例如15质量份以上)。另外,从粘合力等观点考虑,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的高羟值增粘树脂的含量通常设定为100质量份以下是适当的,优选8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60质量份以下。高羟值增粘树脂的含量可以为50质量份以下(例如30质量份以下)。
高羟值增粘树脂的软化点没有特别限制。即,可以使用相当于上述的高软化点树脂的高羟值增粘树脂以及相当于低软化点树脂的高羟值增粘树脂的任意一种。
例如,可以优选使用软化点100℃以上(典型地为超过100℃,例如110℃以上)的高羟值增粘树脂。特别优选使用软化点120℃以上(典型地为超过120℃,优选125℃以上,例如130℃以上)的高羟值增粘树脂。通过这样高羟值并且高软化点的增粘树脂,可以实现更高性能的双面粘合片。另外,从双面粘合片的低温特性的观点考虑,通常可以优选采用软化点200℃以下(例如100℃以上且200℃以下)的高羟值增粘树脂。更优选软化点120℃以上且180℃以下(例如125℃以上且170℃以下)的高羟值增粘树脂。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可以优选以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软化点120℃以上的增粘树脂(高软化点树脂)、并且该高软化点树脂全部的25质量%以上(更优选30质量%以上,例如40质量%以上)为高羟值增粘树脂(例如萜烯酚树脂)的方式实施。高软化点树脂的50质量%以上(更优选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80质量%以上,例如90质量%以上)可以为高羟值增粘树脂,高软化点的实质上全部(例如95~100质量%)可以为高羟值增粘树脂。
(低羟值增粘树脂)
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可以含有羟基为0mgKOH/g以上且低于80mgKOH/g的增粘树脂(低羟值增粘树脂)代替上述高羟值增粘树脂或者与所述上述高羟基增粘树脂共同含有。作为一个优选方式,可以列举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羟值80mgKOH/g以上的高羟值增粘树脂和羟值为0mgKOH/g以上且低于80mgKOH/g的低羟值增粘树脂的方式。作为低羟值增粘树脂,可以单独或者适当组合使用上述各种增粘树脂中羟值在上述范围内的增粘树脂。例如,可以使用羟值为0mgKOH/g以上且低于80mgKOH/g的萜烯酚树脂、石油树脂(例如C5类石油树脂)、萜烯树脂(例如β-蒎烯聚合物)、松香类树脂(例如聚合松香)、松香衍生物树脂(例如聚合松香的酯化物)等。
低羟值增粘树脂的软化点没有特别限制。即,可以使用相当于上述高软化点树脂的低羟值增粘树脂以及相当于低软化点树脂的低羟值增粘树脂的任意一种。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软化点低于120℃(典型地为80℃以上且低于120℃,更优选100℃以上且低于120℃,例如110℃以上且低于120℃)的增粘树脂作为上述低羟值增粘树脂。通过所述组成的粘合剂,可以实现粘合力高、并且恒定负荷剥离特性也优良的双面粘合片。作为所述低羟值增粘树脂,可以是组合含有软化点低于120℃的低羟值增粘树脂(S1)与软化点120℃以上的低羟值增粘树脂(S2)的组成的粘合剂。它们的使用量的关系,例如可以以质量比(S1:S2)为1:5至5:1的范围的方式进行设定,通常以质量比(S1:S2)为1:3至3:1(例如1:2至2:1)的范围的方式进行设定是适当的。
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高羟值增粘树脂和低羟值增粘树脂的情况下,它们的使用量的关系优选以低羟值增粘树脂:高羟值增粘树脂的质量比为1:5至5:1(更优选1:3至3:1)的方式进行设定。通过所述方式,可以实现更高性能的双面粘合片。
(异氰酸酯化合物)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可以还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通过所述组成的橡胶类粘合剂,可以实现耐回弹性和恒定负荷剥离特性进一步改善的双面粘合片。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多官能异氰酸酯(是指一个分子中平均具有两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包括具有异氰脲酸酯结构的化合物)。作为所述多官能异氰酸酯,可以使用选自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各种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异氰酸酯)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作为所述多官能异氰酸酯的例子,可以列举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类、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类等。
作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的具体例,可以列举:1,2-乙二异氰酸酯;丁二异氰酸酯如1,2-丁二异氰酸酯、1,3-丁二异氰酸酯、1,4-丁二异氰酸酯等;己二异氰酸酯如1,2-己二异氰酸酯、1,3-己二异氰酸酯、1,4-己二异氰酸酯、1,5-己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2,5-己二异氰酸酯等;2-甲基-1,5-戊二异氰酸酯、3-甲基-1,5-戊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类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如1,2-环己基二异氰酸酯、1,3-环己基二异氰酸酯、1,4-环己基二异氰酸酯等;环戊基二异氰酸酯如1,2-环戊基二异氰酸酯、1,3-环戊基二异氰酸酯等;加氢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氢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加氢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类的具体例,可以列举: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醚二异氰酸酯、2-硝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2,2’-二苯基丙烷-4,4’-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丙烷二异氰酸酯、间苯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萘-1,4-二异氰酸酯、萘-1,5-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1,4-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1,3-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优选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例示每一个分子平均具有三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多官能异氰酸酯。所述三官能以上的异氰酸酯,可以是两官能或三官能以上的异氰酸酯的多聚物(典型地是二聚物或三聚物)、衍生物(例如,多元醇与两分子以上的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加成反应产物)、聚合物等。可以列举例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二聚物或三聚物、己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形式(异氰脲酸酯结构的三聚物加成物)、三羟甲基丙烷与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三羟甲基丙烷与己二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聚醚多异氰酸酯、聚酯多异氰酸酯等多官能异氰酸酯。作为所述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市售品,可以列举旭化成化学公司制造的商品名“デュラネートTPA-100”、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造的商品名“コロネートL”、“コロネートHL”、“コロネートHK”、“コロネートHX”、“コロネート2906”等。
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时,其使用量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可以设定为例如超过0质量份且为10质量份以下(典型地为0.01~10质量份)。通常将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使用量设定为0.1~10质量份是适当的,优选设定为0.1~5质量份(典型地为0.3~3质量份,例如0.5~1质量份)。通过在所述范围内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实现性能平衡特别优良的粘合片。
(其它成分)
上述橡胶类粘合剂,根据需要可以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基础聚合物以外的橡胶状聚合物。所述橡胶状聚合物可以是粘合剂领域公知的橡胶类、丙烯酸类、聚酯类、聚氨酯类、聚醚类、聚硅氧烷类、聚酰胺类、含氟型等各种聚合物。作为橡胶类的橡胶状聚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异戊二烯橡胶、氯丁橡胶、聚异丁烯、丁基橡胶、再生橡胶等。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含有基础聚合物以外的橡胶状聚合物时,该橡胶状聚合物的使用量通常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设定为50质量份以下是适当的,优选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10质量份以下(例如5质量份以下)。在此所公开的技术,可以优选以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实质上不含有基础聚合物以外的橡胶状聚合物的方式(例如,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的含量为0~1质量份的方式)实施。
上述橡胶类粘合剂,根据需要可以含有流平剂、交联剂、交联助剂、增塑剂、软化剂、填充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防静电剂、抗老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粘合剂领域中一般的各种添加剂。关于这样的各种添加剂,可以通过常规方法使用现有公知的添加剂。在此所公开的技术,可以优选以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实质上不含有聚丁烯等液态橡胶的方式(例如,相对于100质量份基础聚合物的含量为1质量份以下的方式、或者为0质量份的方式)实施。通过所述粘合剂,可以实现耐回弹性和/或恒定负荷剥离特性更优良的双面粘合片。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可以为基础聚合物与增粘树脂的合计量占该橡胶类粘合剂的总质量(即,由该橡胶类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剂层的质量)的90质量%以上的组成。例如,可以优选采用基础聚合物与增粘树脂的合计量为该橡胶类粘合剂的总质量的90~99.8质量%(典型地为95~99.5质量%)的方式实施。
在另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可以为实质上不含有螯合化合物的组成。在此,所述螯合化合物是指例如碱土金属的氧化物与具有该氧化物能够配位的官能团(羟基、羟甲基等)的树脂(烷基酚树脂等)的螯合化合物。在此所公开的技术可以优选以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完全不含这样的螯合化合物或者该螯合化合物的含量比例为1质量%以下的方式实施。通过所述方式,可以实现粘合力更优良的双面粘合片。
<发泡体基材>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发泡体基材(典型地是片状的发泡体基材)是指具备具有气泡(气泡结构)的部分的基材,典型地是指含有薄层状的发泡体(发泡体层)作为构成要素的基材。所述发泡体基材可以为实质上仅由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发泡体层构成的基材,也可以为包含发泡体层和非发泡体层的复合基材(例如,所述发泡体层与非发泡体层层叠而成的基材)。在此,非发泡体层是指不具有气泡结构的层。发泡体基材包含两层以上的发泡体层时,这些发泡体层的材质或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以下,以实质上由一层发泡体层构成的结构的发泡体基材为主要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无意限定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发泡体基材的结构。
发泡体基材的厚度可以在双面粘合片的总厚度不超过400μm的范围内根据该双面粘合片的强度或柔软性、使用目的等适当设定。从容易确保可以发挥所需的粘合特性的粘合剂层的厚度的观点考虑,通常将发泡体基材的厚度设定为350μm以下(例如300μm以下)是适当的,优选250μm以下,更优选220μm以下,例如200μm以下。可以使用厚度180μm以下的发泡体基材。另外,从双面粘合片的耐回弹性和耐冲击性等的观点考虑,将发泡体基材的厚度设定为30μm以上是适当的,优选40μm以上,更优选50μm以上(例如60μm以上)。
发泡体基材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优选含有由塑料材料的发泡体(塑料发泡体)形成的发泡体层的发泡体基材。用于形成塑料发泡体的塑料材料(是包括橡胶材料的含义)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公知的塑料材料中适当选择。塑料材料可以一种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作为塑料发泡体的具体例,可以列举:聚烯烃类树脂发泡体如聚乙烯制发泡体、聚丙烯制发泡体等;聚酯类树脂制发泡体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发泡体、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发泡体、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发泡体等;聚氯乙烯类树脂发泡体如聚氯乙烯制发泡体等;乙酸乙烯酯类树脂制发泡体;聚苯硫醚树脂制发泡体;酰胺类树脂制发泡体如聚酰胺(尼龙)树脂制发泡体、全芳族聚酰胺(Aramid)树脂制发泡体等;聚酰亚胺类树脂制发泡体;聚醚醚酮(PEEK)制发泡体;苯乙烯类树脂制发泡体如聚苯乙烯制发泡体等;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制发泡体如聚氨酯树脂制发泡体等;等。另外,作为塑料发泡体,也可以使用橡胶类树脂制发泡体如聚氯丁橡胶制发泡体等。
作为优选的发泡体,可以例示聚烯烃类树脂发泡体。作为构成所述聚烯烃类发泡体的塑料材料(即,聚烯烃类树脂),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公知或惯用的各种聚烯烃类树脂。可以列举例如: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金属茂催化剂型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这样的聚烯烃类树脂可以一种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作为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发泡体基材的优选例,从耐冲击性和防水性等观点考虑,可以列举实质上由聚乙烯类树脂的发泡体构成的聚乙烯类发泡体基材、实质上由聚丙烯类树脂的发泡体构成的聚丙烯类发泡体基材等。在此,聚乙烯类树脂是指以乙烯作为主要单体(即,单体中的主要成分)的树脂,可以包括HDPE、LDPE、LLDPE等以及乙烯的共聚比例超过50质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同样地,聚丙烯类树脂是指以丙烯作为主要单体的树脂。作为在此所公开技术中的发泡体基材,可以优选采用聚乙烯类发泡体基材。
上述发泡体基材的平均气泡径,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优选为10μm~1000μm,更优选20μm~600μm。通过将平均气泡径设定为10μm以上,具有耐冲击性提高的倾向。另一方面,通过将平均气泡径设定为1000μm以下,具有防水性(止水性)提高的倾向。另外,平均气泡径例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来测定。
上述发泡体基材的密度(表观密度)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优选为0.1~0.5g/cm3,更优选0.2~0.4g/cm3。通过将密度设定为0.1g/cm3以上,具有发泡体基材强度(进而是双面粘合片的强度)提高、耐冲击性和操作性提高的倾向。另一方面,通过将密度设定为0.5g/cm3以下,具有柔软性不过度下降,高差追随性提高的倾向。双面粘合片的高差追随性良好时,一般即使在往具有高差的被粘物上粘贴时,也难以在与被粘物表面之间产生间隙,从而防水性提高。另外,发泡体基材的密度(表观密度)例如可以通过根据JIS K6767的方法测定。
上述发泡体基材的发泡倍率没有特别限制,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优选2~10cm3/g,更优选2.5~5cm3/g。通过将发泡倍率设定为2cm3/g以上,具有柔软性提高,高差追随性提高的倾向。另一方面,通过将发泡倍率设定为10cm3/g以下,具有发泡体基材的强度(进而是双面粘合片的强度)提高,耐冲击性和操作性提高的倾向。另外,本说明书中,发泡体基材的发泡倍率由根据JIS K6767测定的表观密度(g/cm3)的倒数定义。
上述发泡体基材(例如聚烯烃类发泡体基材)的伸长率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长度方向(MD)的伸长率为200%~800%(更优选400%~600%)。另外,优选宽度方向(TD)的伸长率为50%~800%(更优选100%~600%)。通过设定为上述的下限值以上的伸长率,可以提高耐冲击性和高差追随性。另一方面,通过设定为上述的上限值以下的伸长率,可以提高发泡体基材的强度,提高耐冲击性。发泡体基材的伸长率根据JIS K6767测定。上述发泡体基材的伸长率,例如可以通过交联度或发泡倍率等进行控制。
上述发泡体基材(例如聚烯烃类发泡体基材)的拉伸强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长度方向(MD)的拉伸强度优选为0.5~20MPa(更优选1~15MPa)。另外,宽度方向(TD)的拉伸强度优选为0.2~20MPa(更优选0.5~15MPa)。通过设定为上述的下限值以上的拉伸强度,可以提高发泡体基材和双面粘合片的操作性。另一方面,通过设定为上述上限值以下的拉伸强度,可以提高耐冲击性和高差追随性。发泡体基材的拉伸强度(长度方向的拉伸强度、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根据JIS K6767测定。上述发泡体基材的拉伸强度例如可以通过交联度或发泡倍率等控制。
上述发泡体基材(例如聚烯烃类发泡体基材)优选具有如下压缩硬度:将该发泡体基材以成为约25mm厚度的方式重叠后用平板夹住,将所得物压缩至最初厚度的25%时的负荷为10~300kPa(更优选30~200kPa)。通过将压缩硬度设定为10kPa以上,可以提高操作性。另一方面,通过将压缩硬度设定为300kPa以下,可以提高高差追随性。发泡体基材的压缩硬度根据JIS K6767测定。上述发泡体基材的压缩硬度例如可以通过交联度或发泡倍率等控制。
上述发泡体基材中,根据需要可以配合填充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等)、抗老化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防静电剂、润滑剂、增塑剂、阻燃剂、表面活性剂等各种添加剂。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发泡体基材,为了使具有该发泡体基材的双面粘合片表现出所需的外观设计性或光学特性(例如,遮光性、光反射性等),可以进行着色。该着色中可以单独或者两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公知的有机或无机的着色剂。
例如,将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用于遮光用途的情况下,发泡体基材的可见光透射率没有特别限制,与后述的双面粘合片的可见光透射率同样地优选0~15%,更优选0~10%。另外,将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用于光反射用途的情况下,发泡体基材的可见光反射率,与后述的双面粘合片的可见光反射率同样地优选20~100%,更优选25~100%。
发泡体基材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例如,株式会社日立高科制造的分光光度计,型号“U-4100”),在波长550nm的条件下,测定从发泡体基材的一个面侧照射并透射到另一个面侧的光的强度来求出。发泡体基材的可见光反射率,可以使用上述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50nm的条件下,测定向发泡体基材的一个面照射并反射的光的强度来求出。另外,双面粘合片的可见光透射率、可见光反射率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求出。
将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用于遮光用途的情况下,上述发泡体基材优选着色为黑色。作为黑色,优选由L*a*b*表色系规定的L*(明度)优选为35以下(例如,0~35),更优选30以下(例如,0~30)。另外,由L*a*b*表色系规定的a*和b*各自可以根据L*的值适当选择。作为a*和b*,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双方均为-10~10的范围(更优选-5~5的范围,进一步优选-2.5~2.5的范围)。例如,优选a*和b*均为0或者近似为0。
另外,本说明书中,由L*a*b*表色系规定的L*、a*、b*例如可以使用色彩色差计(美能达(ミノルタ)公司制造,装置名“CR-200”)来测定。另外,L*a*b*表色系为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1976年推荐的色空间,是指称为CIE1976(L*a*b*)表色系的色空间。另外,L*a*b*表色系在日本工业标准中由JIS Z8729规定。
作为将发泡体基材着色为黑色时使用的黑色着色剂,可以列举例如:炭黑(炉黑、槽法炭黑、乙炔黑、热裂法炭黑、灯黑等)、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苯胺黑、苝黑、黑色氧化钛、花青黑、活性炭、铁氧体(非磁性铁氧体、磁性铁氧体等)、磁铁矿、氧化铬、氧化铁、二硫化钼、铬络合物、复合氧化物类黑色色素、蒽醌类有机黑色色素等。作为从成本、获得性等观点方面优选的黑色着色剂,可以例示炭黑。黑色着色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调节为能够赋予所需的光学特性的量。
将在此所公开的双面胶粘片用于光反射用途时,上述发泡体基材优选着色为白色。作为白色,优选由L*a*b*表色系规定的L*(明度)优选为87以上(例如,87~100),更优选90以上(例如90~100)。另外,由L*a*b*表色系规定的a*和b*各自可以根据L*的值适当选择。作为a*和b*,例如,优选双方均为-10~10的范围(更优选-5~5的范围,进一步优选-2.5~2.5的范围)。例如,优选a*和b*均为0或者近似为0。
作为在将发泡体基材着色为白色时使用的白色着色剂,可以列举例如:氧化钛(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等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锡、氧化钡、氧化铯、氧化钇、碳酸镁、碳酸钙(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等)、碳酸钡、碳酸锌、氢氧化铝、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锌、硅酸铝、硅酸镁、硅酸钙、硫酸钡、硫酸钙、硬脂酸钡、锌华、硫化锌、滑石、二氧化硅、氧化铝、粘土、高岭土、磷酸钛、云母、石膏、白炭黑、硅藻土、膨润土、锌钡白、沸石、绢云母、水埃洛石等无机白色着色剂、丙烯酸类树脂粒子、聚苯乙烯类树脂粒子、聚氨酯类树脂粒子、酰胺类树脂粒子、聚碳酸酯类树脂粒子、聚硅氧烷类树脂粒子、脲醛类树脂粒子、三聚氰胺类树脂粒子等有机白色着色剂等。白色着色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调节为能够赋予所需的光学特性的量。
发泡体基材的表面根据需要可以实施适当的表面处理。该表面处理可以为用于提高对相邻的材料(例如粘合剂层)的粘附性的化学或物理处理。作为所述表面处理的例子,可以列举电晕放电处理、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紫外线照射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底涂剂(底漆)的涂布等。
<双面粘合片>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包含这样的发泡体基材、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上述第一粘合剂层和上述第二粘合剂层中的至少一个为由上述橡胶类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剂层。另一个粘合剂层可以为由上述的橡胶类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剂层,也可以是由其它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剂层。所述“其它粘合剂”可以为例如含有丙烯酸类、聚酯类、氨基甲酸酯类、聚醚类、聚硅氧烷类、聚酰胺类、含氟型等各种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另外,也可以是含有并非单乙烯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与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嵌段共聚物的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橡胶类粘合剂(例如,天然橡胶类粘合剂、聚异丁烯类粘合剂等)。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构成第一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和构成第二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均为含有单乙烯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与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嵌段共聚物作基础聚合物的橡胶类粘合剂。构成第一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和构成第二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生产率、成本等观点考虑,优选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由相同组成的橡胶类粘合剂构成的双面粘合片。
上述粘合剂层典型地使用含有上述组成的粘合剂(粘合成分)、在常温下为液态或者至少通过加热可以成为液态的组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形成。例如,可以为在有机溶剂中含有粘合成分的形态(溶剂型)的粘合剂、粘合剂分散于水性介质中的形态(水分散型、典型地是水性乳液型)的粘合剂组合物、热熔型粘合剂组合物等。从涂布性和发泡体基材的选择自由度等观点考虑,可以优选采用溶剂型或水分散型的粘合剂组合物。为了实现更高的粘合性能,通常使用溶剂型的粘合剂组合物是有利的。
作为在发泡体基材上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可以应用现有公知的各种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直接涂布到发泡体基材上的方法(直接法)、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涂布到适当的剥离面上在该剥离面上形成粘合剂层并将该粘合剂层粘贴到发泡体基材上进行转印的方法(转印法)等。可以将这些方法组合使用。在使用含有溶剂的粘合剂组合物时,从促进交联反应、提高制造效率等观点考虑,优选在加热下将该粘合剂组合物干燥。
粘合剂层的总厚度(基材两侧的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只要双面粘合片的总厚度不超过400μm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将粘合剂层的总厚度设定为10μm~200μm。从粘合性能的观点考虑,通常将粘合剂层的总厚度设定为20μm以上是适当的,优选30μm以上,更优选40μm以上。另外,从容易确保能够发挥所需的特性的发泡体基材的厚度的观点考虑,通常将粘合剂层的总厚度设定为170μm以下是适当的,优选150μm以下,更优选100μm以下(例如80μm以下)。
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与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常,可以优选采用两粘合剂层的厚度基本相同程度的组成。另外,由上述的橡胶类粘合剂(即,含有单乙烯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与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嵌段共聚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橡胶类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厚度,每单面例如可以设定为5μm~100μm,优选10μm~75μm,更优选15μm~65μm(例如20μm~40μm)。各粘合剂层可以为单层和多层的任意一种形态。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在不显著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还含有发泡体基材和粘合剂层以外的层(中间层、底涂层等;以下也称为“其它层”)。例如,可以在与发泡体基材与任意一个或者两个粘合剂层之间设置上述其它层。这种构成的双面粘合片中,上述其它层的厚度包含在双面粘合片的总厚度(即,从一个粘合面到另一个粘合面的厚度)。
根据在此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可以提供显示按压胶粘力为40N/cm2以上(更优选50N/cm2以上,例如55N/cm2以上)的性能的双面粘合片。按压胶粘力如此高的双面粘合片,在使用该双面粘合片粘贴构件的情况下,难以产生由内部应力引起的剥离,胶粘可靠性优良,因此优选。
上述按压胶粘力定义为如下的最大应力:利用横53cm、纵116cm、宽1mm的窗框状(也称为画框状)双面粘合片,在使5kg的辊一次往返的压接条件下将聚碳酸酯板和玻璃板粘贴,由此制作评价用样品,在该评价用样品中,将上述玻璃板以10mm/10分钟的负荷速度从内部向外部沿玻璃板的厚度方向进行按压,直到玻璃板与聚碳酸酯板分离为止的期间观测到的最大应力。所述按压胶粘力例如可以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程序来测定。
根据在此所公开的技术的另一优选方式,在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的耐回弹性评价中,在常温下放置24小时后以及在70℃放置24小时后的任意一种评价条件下,可以实现显示在试验片的两端均未观察到翘起的水平的耐回弹性的双面粘合片。
根据在此所公开的技术的另一优选方式,在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的恒定负荷剥离试验中,可以实现即使在施加200g的负荷并在70℃的环境下保持,也显示7天以上(更优选10以上)不产生剥离的水平的恒定负荷剥离特性的双面粘合片。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可以具有所需的光学特性(透射率、反射率等)。例如,用于遮光用途的双面粘合片,优选可见光透射率为0~15%(更优选0~10%)。另外,用于光反射用途的双面粘合片,优选可见光反射率为20%~100%(更优选25%~100%)。双面粘合片的光学特性例如可以通过如上所述将发泡体基材着色等来调节。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从防止金属腐蚀的观点考虑,优选是无卤的。双面粘合片无卤例如在该双面粘合片可以用于电气、电子部件的固定的情况下为有利的特征。另外,燃料时可以抑制含卤素气体的产生,因此从减轻环境负荷的观点考虑也是优选的。无卤的双面粘合片可以通过单独或者适当组合使用有意地不使用卤素化合物作为发泡体基材或粘合剂的原料、使用有意未配合卤素化合物的发泡体基材、使用添加剂时不使用来源于卤素化合物的添加剂等手段而得到。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对例如不锈钢(SUS)、铝等金属材料;玻璃、陶瓷等无机材料;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材料;天然橡胶、丁基橡胶等橡胶材料;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等构成的被粘物使用。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由于包含发泡体基材,因此耐冲击性和高差追随性优良,并且即使总厚度较小也可以得到优良的耐回弹性。因此,有效利用这样的特长,可以优选应用于电子设备用途,例如手机透镜的固定用、手机的模块构件固定用、电子设备的冲击吸收材料、电视机的装饰板固定用、电脑的电池组保护用途、数字式摄像机的透镜防水等用途。作为特别优选的用途,可以优选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特别是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携带型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机等)。例如,在这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可以适合用于显示面板与壳体的接合用途。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涉及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无意将本发明限定于具体例所示的方案。另外,以下说明中的“份”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是以质量为基准。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各特性,分别如下进行测定或评价。
(1)180度剥离强度
在双面粘合片的一个粘合面上粘贴厚度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将所得物体切割为宽20mm、长100mm的尺寸制作测定用样品。
在23℃、50%RH的环境下,使上述测定样品的另一个粘合面露出,在使2kg的辊一次往返的条件下将该另一个粘合面压接到被粘物的表面。将所得物体在该环境下放置30分钟后,使用万能拉伸压缩试验机(装置名“拉伸压缩试验机TG-1kN”,美蓓亚(ミネベア)株式会社制造),根据JIS Z0237,在拉伸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度的条件下测定剥离强度(N/20mm宽度)。
对于不锈钢钢板(SUS304BA板)、聚碳酸酯板(PC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PMMA板)、玻璃板和聚丙烯树脂板(PP板)五种被粘物,根据上述程序测定180度剥离强度(粘合力)。
(2)按压胶粘力
如图2(a)、图2(b)所示将双面粘合片切割为横53mm、纵116mm、宽1mm的窗框状(画框状),得到窗框状双面粘合片。使用该窗框状双面粘合片,将横53mm、纵116mm、厚1mm的玻璃板(使用康宁(コーニング)公司制造的Gorilla玻璃,下同)与在中央部具有直径15mm的贯通孔的PC板(横:70mm、纵:130mm、厚度:2mm)在5kg的辊一次往返的条件下进行压接而粘贴,得到评价用样品。
图2(a)、图2(b)是上述评价用样品的概略图,图2(a)为俯视图,图2(b)为其A-A’线断面图。图2(a)、图2(b)中,符号21表示PC板、符号2表示窗框状双面粘合片、符号22表示玻璃板、符号21A表示设置在PC板21上的贯通孔。
将这些评价用样品安置到上述万能拉伸压缩试验机中。而且,使圆棒通过PC板的贯通孔,使该圆棒以10mm/分钟的速度下降由此沿远离PC板的方向按压玻璃板。而且,测定直到玻璃板与聚碳酸酯板分离为止的期间观测到的最大应力作为按压胶粘力。另外,测定在23℃、50%RH的环境下进行。
图3是表示按压胶粘力的测定方法的概略剖视图。符号21表示PC板,符号2表示窗框状的双面粘合片,符号22表示玻璃板,符号23表示圆棒,符号24表示支撑台。如图3所示,将评价用样品固定到拉伸压缩试验机的支撑台24上,利用通过PC板21的贯通孔21A的圆棒23按压评价用样品的玻璃板22。另外,上述按压胶粘力测定中,PC板21不会由于玻璃板22被圆棒23按压而施加的负荷而弯曲或者破损。
(3)耐冲击性
如图4(a)、图4(b)所示将双面粘合片切割为横53mm、纵116mm、宽1mm的窗框状(画框状),得到窗框状双面粘合带。使用该窗框状双面粘合片,将PC板(横70mm、纵130mm、厚度2mm)与在玻璃板(横:53mm、纵:116mm、厚度:1mm、质量18g)在5kg的辊一次往返的条件下进行压接而粘贴,得到评价用样品(参考图4(a)、图4(b))。
图4(a)、图4(b)是上述评价用样品的概略图,图4(a)为俯视图,图4(b)为其A-A’线断面图。图4(a)、图4(b)中,符号31表示PC板、符号3表示窗框状双面粘合片、符号32表示玻璃板。
在这些评价用样品的PC板的背面(与粘贴玻璃板的面相反侧的面)上安装110g的重物。对于上述带有重物的评价用样品,在常温(约23℃)下进行从1.2m的高度60次自由落下到混凝土板的落下试验。此时,调节落下的方向使得上述评价用样品的6面依次向下。即,对于6个面分别将一次的落下模式进行10个循环。
而且,在每1次落下时,肉眼确认PC板与玻璃板之间是否产生剥离,将直到产生剥离为止的落下次数作为常温下对落下的耐冲击性进行评价。60次落下后也未观察到剥离的情况表示为“60次以上”。
(4)防水性
将双面粘合片切割为横53mm、纵116mm、宽1mm的窗框状(画框状),得到窗框状双面粘合片。将该窗框状双面粘合片粘贴到横53mm、纵116mm、厚度1mm的丙烯酸类树脂板的外缘部,制作带有窗框状双面粘合片的丙烯酸类树脂板。
如图5(a)、图5(b)所示,在PC板41的表面粘贴宽度5mm的高差带42。该高差带42,用于在PC板41的表面设置凹凸。在此,作为高差带42,使用在膜基材的单面具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为了容易观察有无浸水,在高差带42的两侧分别配置无纺布44。而且,在该PC板41上配置上述制作的带有窗框状双面粘合片的丙烯酸类树脂板,使得覆盖无纺布44并且窗框状双面粘合片4的长边的中央部沿宽度方向横切高差带42,并使5kg的辊一次往返。
作为高差带42,分别使用厚度(膜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为10μm、30μm、50μm、70μm的胶带,制作隔着与各高差带42的厚度对应的高度的凹凸(高差)将带有窗框状双面粘合片的丙烯酸类树脂板粘贴到PC板41上的、共计四种评价用样品。另外,除了不使用高差带以外通过与上述同样的程序,制作无高差的评价用样品。
图5(a)、图5(b)是评价防水特性时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概略图,图5(a)为俯视图,图5(b)为其C-C’线断面图。图5(a)、图5(b)中,符号41表示PC板,符号42表示高差带,符号4表示窗框状的双面粘合片,符号43表示丙烯酸类树脂板,符号44表示无纺布。
防水评价试验基于IP×7标准(JIS C0920/IEC60529),通过在标准状态(23℃、50%RH)下将对各凹凸高度的评价用试样沉没在水深1mm的水槽中30分钟并确认有无内部渗水来进行。
另外,上述防水特性的评价试验在标准状态(温度:23℃、湿度:50%)下将对各凹凸高度的评价用试样老化30分钟后进行。另外,对于各高差,使用8个评价用样品进行评价(即n=8)。
对于无高差的评价用样品,在8个样品均未观察到浸水的情况下,将防水性的评价结果表示为“良好”。对于有高差的评价用样品,将8个均未观察到浸水的高差中高差最高的值表示为“容许高差”。该容许高差越大,则表示有高差条件下的防水性越高。该有高差条件下的防水性评价结果还可以作为双面粘合片的高差追随性来理解。
(5)耐回弹性
使用直径30mm的不锈钢制圆筒作为被粘物,评价双面粘合片的耐回弹性。即,如图6所示,将双面粘合片5的一个粘合面5A粘贴到厚度400μm的聚碳酸酯膜52上加衬,将该加衬后的粘合片切割煤为宽度10mm、长度50mm的尺寸,制作试验片54。在23℃、50%RH的环境下,如图6所示,将试验片54的另一个粘合面5B在使试验片54的长度方向为被粘物(不锈钢制圆筒)56的圆周方向的情况下通过使2kg的辊一次往返进行压接。另外,被粘物56在预先用乙醇清洗后使用。将其在(A)常温(23℃、50%RH)下放置24小时、以及(B)在70℃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的任意一种条件下保持后,观察试验片54的试验方向的两端54A、54B是否从被粘物56的表面剥离并翘起,翘起的情况下测定其翘起距离(试验片54从被粘物56的表面翘起的部分的长度)。试验片的两端翘起的情况下将两端的翘起距离的平均值作为该试验片的翘起距离。两端均未观察到翘起的情况下表示为“无翘起”。
(6)恒定负荷剥离特性
将双面粘合片切割为横53mm、纵116mm、宽1mm的窗框状(画框状),得到窗框状双面粘合片。如图7所示,使用该窗框状双面粘合片,将横53mm、纵116mm、厚度1mm的玻璃板(玻璃透镜)61与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62A的PC板(横:70mm、纵:130mm、厚度:5mm)62在5kg的辊一次往返的条件下进行压接而粘贴,得到评价用样品。将其安装在支撑台64上,支撑PC板62的外缘部,通过贯通孔62A在玻璃板61上载置规定质量的重物63。将所得物体在70℃的环境下保持,并计数直到玻璃板61从PC板62分离为止的天数。以重物的质量为90g、120g和200g三种标准,通过上述方法评价恒定负荷剥离特性。
<实验例1>
(样品S1)
将100份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日本瑞翁(ゼオン)株式会社制造,制品名“クインタック3520”,二嵌段共聚物比率78%,苯乙烯含量15%)、40份萜烯酚树脂、30份萜烯树脂、以固体成分计0.75份的异氰酸酯化合物(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品,制品名“コロネートL”)和作为溶剂的甲苯搅拌混合,制备NV为50%的粘合剂组合物A1。作为上述萜烯树脂,将安原化学(ヤスハラ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YSポリスターS145”(软化点145℃,羟值100mgKOH/g)和该公司制造的商品名“YSポリスターT145”(软化点145℃,羟值60mgKOH/g)两种以1:1的质量比以其合计为40份的方式使用。另外,作为上述萜烯树脂,使用安原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YSレジンPX1150N”(软化点115℃,羟值低于1mgKOH/g)。
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A1涂布到市售的剥离衬垫(商品名“SLB-80W3D”,住化加工纸株式会社制造)的一个面上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并在100℃干燥2分钟而形成粘合剂层。然后,将上述粘合剂层粘贴到作为发泡体基材的聚乙烯树脂制发泡片(以下称为“基材No.1”)的一个表面,得到单面粘合片。上述基材No.1的厚度为150μm,长度方向的拉伸强度(拉伸强度(MD))为12.0MPa,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拉伸强度(TD))为10.0MPa。
然后,将粘合剂组合物A1涂布到与上述同样的剥离衬垫的一个面上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并在100℃干燥2分钟而形成粘合剂层。将该粘合剂层粘贴到上述单面粘合片中发泡体基材的另一个表面上。然后,将所得到的结构体一次通过80℃的层压机(0.3MPa、速度0.5m/分钟)后,在50℃的烘箱中养护1天。由此,得到具有“剥离衬垫/粘合剂层/发泡体基材/粘合剂层/剥离衬垫”的构成、总厚度为200μm的双面粘合片样品S1。
(样品S2)
在具有冷凝管、氮引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投入甲苯69份、乙酸乙酯163份作为溶剂,80份丙烯酸丁酯、20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3份丙烯酸、5份乙酸乙烯酯、0.1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和作为引发剂的0.2份2,2’-偶氮二异丁腈,在氮气流中在60℃进行6小时聚合,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在该溶液中,相对于该溶液中的聚合物成分100份,配合30份聚合松香酯树脂以及以固体成分换算配合1.5份异氰酸酯化合物(商品名“コロネートL”),制备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A2。
作为发泡体基材,使用厚度为100μm的聚乙烯树脂制发泡体片(基材No.2)。该基材No.2的拉伸强度(MD)为9.5MPa,拉伸强度(TD)为8.7MPa。
除了使用粘合剂组合物A2代替粘合剂组合物A1、使基材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上粘贴的粘合剂层的厚度分别为50μm、以及使用基材No.2代替基材No.1以外,与样品S1的制作同样操作,得到具有“剥离衬垫/粘合剂层/发泡体基材/粘合剂层/剥离衬垫”的构成、总厚度为200μm的双面粘合片样品S2。
(样品S3)
作为发泡体基材,使用厚度为150μm的聚乙烯树脂制发泡体片(基材No.3)。该基材的拉伸强度(MD)为11.0MPa,拉伸强度(TD)为9.5MPa。除了使基材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上粘贴的粘合剂层的厚度分别为25μm、以及使用使用基材No.3代替基材No.2以外,与样品S2的制作同样操作,得到具有“剥离衬垫/粘合剂层/发泡体基材/粘合剂层/剥离衬垫”的构成、总厚度为200μm的双面粘合片样品S3。
这些双面粘合片样品S1~S3的各双面粘合片的总厚度以及通过上述方法的测定或评价的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表示剥离强度的数值后面的#,表示在剥离强度测定中发泡体基材破坏。
表1
如上表所示,在发泡体基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具有包含含有单乙烯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与共轭二烯的嵌段共聚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橡胶类粘合剂的粘合剂层、总厚度为200μm的双面粘合片样品S1,与两粘合剂均包含丙烯酸类粘合剂的样品S2和S3相比,显示显著优良的耐回弹性。另外,该样品S1的恒定负荷剥离特性和按压胶粘力也优良。另外,对聚丙烯板的剥离强度高,对聚烯烃类发泡体基材的锚固性良好。另外,耐冲击性以及其它特性也与样品S2和S3同等或更好。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例,但是,这些例子仅仅是例示,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记载的技术包括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得到的技术方案。

Claims (4)

1.一种双面粘合片,包含:发泡体基材、设置在所述发泡体基材的第一面上的第一粘合剂层和设置在所述发泡体基材的第二面上的第二粘合剂层,
构成所述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中的至少一方的粘合剂为含有单乙烯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与共轭二烯化合物的嵌段共聚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橡胶类粘合剂,
总厚度为400μm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发泡体基材的厚度为6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橡胶类粘合剂包含增粘树脂,
所述增粘树脂含有软化点低于120℃的低软化点树脂和软化点为120℃以上的高软化点树脂,
所述高软化点树脂包含萜烯酚树脂。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橡胶类粘合剂包含羟值80mgKOH/g以上的增粘树脂。
CN201310086325.1A 2012-03-16 2013-03-18 双面粘合片 Active CN1033051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0665 2012-03-16
JP2012060664 2012-03-16
JP2012-060665 2012-03-16
JP2012-060664 2012-03-16
JP2012177534A JP6006032B2 (ja) 2012-03-16 2012-08-09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2012-177535 2012-08-09
JP2012-177534 2012-08-09
JP2012177535A JP5995314B2 (ja) 2012-03-16 2012-08-09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2012200907A JP5698718B2 (ja) 2012-09-12 2012-09-12 両面粘着シート
JP2012-200907 2012-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5147A true CN103305147A (zh) 2013-09-18
CN103305147B CN103305147B (zh) 2016-10-05

Family

ID=4790084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5572XA Pending CN103305165A (zh) 2012-03-16 2013-03-18 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CN201310086325.1A Active CN103305147B (zh) 2012-03-16 2013-03-18 双面粘合片
CN201310085561.1A Active CN103305164B (zh) 2012-03-16 2013-03-18 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5572XA Pending CN103305165A (zh) 2012-03-16 2013-03-18 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5561.1A Active CN103305164B (zh) 2012-03-16 2013-03-18 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20130244013A1 (zh)
EP (3) EP2639280A1 (zh)
KR (1) KR20130105524A (zh)
CN (3) CN103305165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0758A (zh) * 2013-11-22 2015-05-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04774570A (zh) * 2014-01-15 2015-07-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05238283A (zh) * 2014-07-07 2016-01-1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07922793A (zh) * 2015-08-31 2018-04-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10121539A (zh) * 2016-12-19 2019-08-13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低voc特征的多层压敏粘合剂组件
CN111971355A (zh) * 2018-04-13 2020-11-20 株式会社可乐丽 多层膜和具备该多层膜的成形体
CN112088196A (zh) * 2018-05-10 2020-12-15 日东新兴有限公司 热熔粘接片
CN112601795A (zh) * 2018-09-21 2021-04-02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带
CN113518709A (zh) * 2019-03-06 2021-10-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08300342B (zh) * 2016-09-08 2021-10-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2958B2 (ja) * 2013-09-13 2017-09-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CN104877605A (zh) * 2014-02-28 2015-09-02 日东电工(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WO2015195620A1 (en) * 2014-06-17 2015-12-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eel releas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EP3280933B1 (en) 2015-04-08 2022-08-31 The Patent Well LLC A metal mesh with a low electrical resistance conversion coating for use with aircraft structures
WO2017035634A1 (en) * 2015-09-01 2017-03-09 Spidertech Inc. Method, kit, and tape for attaching objects to a subject
JP6725373B2 (ja) * 2015-09-16 2020-07-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光学フィルム、光学部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7925089B (zh) * 2015-09-30 2021-06-1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电极用粘结剂组合物、电极用浆料组合物、电极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KR20170132554A (ko) 2016-05-24 2017-12-04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캄파니 아크릴 러버 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양면 접착 테이프
US10800944B2 (en) * 2016-08-10 2020-10-13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JP6872869B2 (ja) * 2016-08-10 2021-05-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FR3058152B1 (fr) * 2016-10-28 2018-11-16 Bostik Sa Composition auto-adhesive pour le collage de substrats de basse energie de surface
KR102573579B1 (ko) * 2017-03-17 2023-09-01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수계 이차 전지 기능층용 조성물, 비수계 이차 전지용 기능층 그리고 비수계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662815B (zh) 2017-05-29 2021-08-10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 合成橡胶系粘着剂、粘着片及研磨构件层叠体
JP7246858B2 (ja) * 2018-02-27 2023-03-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接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利用
EP3864102A1 (en) * 2018-10-11 2021-08-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block copolymer with polyvinyl aromatic endblock and poly(vinyl aromatic/butadiene) copolymer block and sis block copolymer, articles, and methods
JP7320359B2 (ja) * 2019-03-06 2023-08-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CN110079226A (zh) * 2019-05-13 2019-08-02 湖南省普瑞达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解卷的工业双面粘合胶带
KR102249960B1 (ko) * 2019-08-29 2021-05-12 주식회사 애니원 내충격성이 향상된 고무계 양면 점착테이프
US20220416334A1 (en) * 2019-11-27 2022-12-29 Toyobo Co., Ltd. Polyolefin-based adhesive composition
CN114350289B (zh) * 2021-12-24 2023-08-15 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粘合剂及其组合物和应用
CN114276756B (zh) * 2021-12-24 2023-07-14 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粘合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E102022107748A1 (de) * 2022-03-31 2023-10-05 Tesa Se Klebeband zur Verklebung auf Lack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59055A2 (en) * 2003-12-12 2005-06-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article
US20070077282A1 (en) * 2003-10-20 2007-04-05 Masato Shirai Adhesive patch for external use on skin
CN101111584A (zh) * 2004-12-13 2008-01-23 3M创新有限公司 粘着剂组合物
US20090098376A1 (en) * 2006-05-17 2009-04-16 Yoshiyuki Fukuoka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for Securing Polishing-Pad
CN101517027A (zh) * 2006-09-19 2009-08-26 H·B·富勒许可和金融公司 高剪切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6586B2 (ja) * 1985-04-05 1994-11-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感圧性接着剤組成物
US5143961A (en) * 1987-06-29 1992-09-01 H. B. Fuller Licensing & Financing Inc. Hot melt adhesive comprising water soluble polyalkyloxazoline and water insoluble polymer
JPH06322346A (ja) * 1993-05-11 1994-11-22 Sekisui Chem Co Ltd 合成樹脂ライニング管の製造方法及び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
JPH10287858A (ja) 1997-04-14 1998-10-27 Nitto Denko Corp 自着性粘着剤及びその粘着部材
JP4253917B2 (ja) * 1999-04-28 2009-04-15 Dic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JP4487156B2 (ja) 1999-10-28 2010-06-23 Dic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JP4591732B2 (ja) 2000-05-31 2010-12-01 Dic株式会社 リサイクル対応粘着テープ
DE10212049A1 (de) * 2002-03-19 2003-10-02 Tesa Ag Haftklebemass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hierzu
DE602004003224T2 (de) * 2003-02-21 2007-03-29 Kraton Polymers Research B.V. Klebstoff sowie darauf basierende bänder und etiketten
JP2005220244A (ja) * 2004-02-06 2005-08-18 Toyo Ink Mfg Co Ltd アルカリ分散型ホットメルト粘着剤組成物
TW200613496A (en) * 2004-06-29 2006-05-01 Tohcello Co Ltd Laminated film using adhesive composition therein and its application
WO2006013631A1 (ja) * 2004-08-05 2006-02-09 Japan Elastomer Co., Ltd. 粘接着剤組成物
KR101177956B1 (ko) * 2004-12-27 2012-08-28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타이어용 점착시트
JP4620028B2 (ja) * 2006-10-19 2011-01-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基板加工用粘着シート
US20110229721A1 (en) * 2008-09-11 2011-09-22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Hotmelt adhesives
JP4278704B1 (ja) * 2008-10-03 2009-06-17 東洋アドレ株式会社 アルカリ分散型ホットメルト粘着剤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ラベルの貼り付け方法、および容器
JP4842358B2 (ja) * 2008-12-04 2011-12-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US20110306677A1 (en) * 2009-02-20 2011-12-15 Hiroshi Kataoka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Tape
JP2011252095A (ja) * 2010-06-02 2011-12-15 Nitto Denko Corp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5731775B2 (ja) * 2010-09-08 2015-06-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印刷回路基板固定用両面粘着テープおよび両面粘着テープ付きフレキシブル印刷回路基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7282A1 (en) * 2003-10-20 2007-04-05 Masato Shirai Adhesive patch for external use on skin
WO2005059055A2 (en) * 2003-12-12 2005-06-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article
CN101111584A (zh) * 2004-12-13 2008-01-23 3M创新有限公司 粘着剂组合物
US20090098376A1 (en) * 2006-05-17 2009-04-16 Yoshiyuki Fukuoka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for Securing Polishing-Pad
CN101517027A (zh) * 2006-09-19 2009-08-26 H·B·富勒许可和金融公司 高剪切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3397A (zh) * 2013-11-22 2020-12-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04650758A (zh) * 2013-11-22 2015-05-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12143397B (zh) * 2013-11-22 2022-07-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04650758B (zh) * 2013-11-22 2020-12-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04774570A (zh) * 2014-01-15 2015-07-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04774570B (zh) * 2014-01-15 2020-03-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05238283A (zh) * 2014-07-07 2016-01-1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05238283B (zh) * 2014-07-07 2020-09-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07922793A (zh) * 2015-08-31 2018-04-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07922793B (zh) * 2015-08-31 2020-12-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08300342B (zh) * 2016-09-08 2021-10-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10121539A (zh) * 2016-12-19 2019-08-13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低voc特征的多层压敏粘合剂组件
CN110121539B (zh) * 2016-12-19 2022-05-06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低voc特征的多层压敏粘合剂组件
CN111971355A (zh) * 2018-04-13 2020-11-20 株式会社可乐丽 多层膜和具备该多层膜的成形体
CN112088196A (zh) * 2018-05-10 2020-12-15 日东新兴有限公司 热熔粘接片
CN112088196B (zh) * 2018-05-10 2023-02-28 日东新兴有限公司 热熔粘接片
CN112601795A (zh) * 2018-09-21 2021-04-02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带
CN112601795B (zh) * 2018-09-21 2023-06-06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带
CN113518709A (zh) * 2019-03-06 2021-10-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44013A1 (en) 2013-09-19
KR20130105524A (ko) 2013-09-25
US20130245208A1 (en) 2013-09-19
EP2639281A1 (en) 2013-09-18
CN103305165A (zh) 2013-09-18
EP2639280A1 (en) 2013-09-18
CN103305164A (zh) 2013-09-18
US20130245191A1 (en) 2013-09-19
CN103305147B (zh) 2016-10-05
CN103305164B (zh) 2016-06-22
EP2639282A1 (en)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5147A (zh) 双面粘合片
JP6663448B2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CN102134457B (zh) 光屏蔽性压敏粘合剂片
CN102268230A (zh) 双面粘合带
CN105705602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构件固定用双面粘合片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CN102876248B (zh) 双面压敏胶粘片
CN104321398B (zh) 粘合带
CN104774570A (zh) 双面粘合片
JP6653290B2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CN104449440A (zh) 粘合片
KR20140019759A (ko) 양면 점착 시트 및 휴대 전자 기기
CN104053734A (zh) 粘合带
CN104039911A (zh) 粘合带
CN104812861A (zh) 多层压敏粘合剂组件
CN104449441A (zh) 研磨垫固定用粘合片
CN101831252A (zh) 丙烯酸系粘合片
JP2017133002A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利用
CN101857781A (zh) 粘合制品
CN101775258A (zh) 粘合片
CN103059754A (zh) 双面胶粘带
CN104650757A (zh) 双面粘合片
CN105555891A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用粘合片
JP5698718B2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
CN105555898A (zh) 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TW201343866A (zh) 雙面黏著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