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1398B - 粘合带 - Google Patents

粘合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21398B
CN104321398B CN201380026378.2A CN201380026378A CN104321398B CN 104321398 B CN104321398 B CN 104321398B CN 201380026378 A CN201380026378 A CN 201380026378A CN 104321398 B CN104321398 B CN 104321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terial
foaming body
thickness
adhesive tape
body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63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21398A (zh
Inventor
岩崎刚
小松崎优纪
武井秀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21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1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21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1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6Porous or cellular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3/00Presence of polyolefin
    • C09J2423/006Presence of polyolefin in the subst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 Y10T428/24967Absolute thicknesses specifi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粘合带,其在发泡体基材的至少一面具有粘合剂层,上述发泡体基材的厚度为300μm以下且层间强度为6~50N/cm,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0μm以下,且在厚度为25μm的PET基材上以25μm的厚度设置粘合剂层而形成粘合带时在300mm/min为剥离速度时的180°剥离粘接力为0.5~4N/20mm,利用该粘合带,即使为薄型也能够实现优异的耐冲击性和再加工适应性。

Description

粘合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发泡体基材的粘合带。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记事本、移动电话、PHS、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电视、平板型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游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电视、监视器等中,以保护液晶显示器(LCD)、有机EL显示器(OELD)等信息显示部的面板与壳体的贴合为代表,各种部件、模块的固定中使用粘合带。
作为这样的粘合带,例如公开了使用柔软的发泡体作为基材的粘合带(参照专利文献1~2),公开了这些粘合带由于为薄型且具有良好的追随性,所以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部件固定。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平板型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游戏机、电视为代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正在推进。这些便携式电子设备容易伴随着高功能化而容积增大,因此对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粘合带,迫切要求进一步的轻薄化,另外,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容易发生因落下而导致的冲击,所以要求适宜的耐冲击性。
此外,除这些特性之外,推进高功能化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部件也大多昂贵,当部件固定时、制造后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产生不良情况时,对于能够适宜地分离已固定部件的再加工适应性的要求也高。特别是,信息显示部的保护面板、图像显示模块等薄型的板状刚体大多昂贵,但这些板状刚体部件存在再加工时容易产生裂纹、形变的问题。另外,由于近年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信息显示部的大画面化,导致该问题更加显著地产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59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608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为薄型也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且再加工适应性优异的粘合带。
在本发明中,发现利用如下的粘合带,能够在为薄型的同时实现优异的耐冲击性和适宜的再加工适应性,从而解决了上述课题,上述粘合带在发泡体基材的至少一面具有粘合剂层,上述发泡体基材的厚度为300μm以下且层间强度为6~50N/cm,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0μm以下且180°剥离粘接力为0.5~4N/20mm,上述180°剥离粘接力为将在厚度为25μm的PET基材上以25μm的厚度设置粘合剂层而形成的粘合带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RH的环境下,使用2kg辊以1次往返的压合次数压合于SUS板,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RH的环境下静置1小时后在剥离速度为300mm/min时的180°剥离粘接力。
本发明的粘合带即使是薄型,落下时的耐冲击性也优异,因此即使用于有高容积限制且容易产生落下冲击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部件固定时,落下时也能够适宜地抑制部件的脱落。另外,由于即使在固定板状的刚体部件时再加工适应性也优异,所以即使在产生不良情况时也能够高效率地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部件分离。因此,本发明的粘合带可适用于保护推进大画面化且外观设计性的要求高的智能手机、平板型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游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挂壁式电视、监视器、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保护信息显示部的保护面板的固定或信息显示模块的固定等。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面看耐冲击试验用的试验中使用的试验片的示意图。
图2是从上面看耐冲击试验用的试验中使用的试验片的示意图。
图3是耐冲击试验的试验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粘合带是在发泡体基材的至少一面具有粘合剂层的粘合带,发泡体基材的厚度为300μm以下,其层间强度为6~50N/cm。另外,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0μm以下,该粘合剂层的粘接力如下:将在厚度25μm的PET基材上以25μm的厚度设置粘合剂层而形成的粘合带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65%RH的环境下,使用2kg辊以1次往返的压合次数压合于SUS板,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RH的环境下静置1小时后的在剥离速度为300mm/min时的180°剥离粘接力为0.5~4N/20mm。
[发泡体基材]
本发明中使用的发泡体基材的厚度为300μm以下,优选为50~250μm,更优选为80~200μm。通过成为该厚度,即使为薄型也能够在保持与被粘体的粘接性的同时抑制发泡体基材的伸长,即使在刚体的剥离中也能够实现良好的再加工性。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发泡体基材是其层间强度为6~50N/cm以上、优选为8~30N/cm、更优选为10~20N/cm的发泡体基材。通过使层间强度为该范围,从而容易确保对被粘体的良好的密合性和优异的耐冲击性。此外,在为了提高制造便携式电子设备时的成品率而剥离已粘接的刚体部件时,或者在为了对成品进行修理或再生、再利用而将已粘接的刚体部件分离、分解、解体时,能够赋予良好的再加工适应性。
上述层间强度是利用以下方法测定的。在评价层间强度的发泡体基材的两面各贴合1张厚度为50μm的强粘合性(在下述高速剥离试验时不从被粘体和发泡体基材剥离的粘合性)的粘合剂层后,在40℃时熟化48小时,制成层间强度测定用的双面粘合带。接下来,用厚度为25μm的聚酯膜裱衬单侧的粘合面,得到宽度1cm、长度15cm(发泡体基材的流动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双面粘合带试样,将该试样在23℃、50%RH的条件下使用2kg辊以1次往返加压贴附于厚度50μm、宽度3cm、长度20cm的聚酯膜,在60℃时静置48小时。在23℃时静置24小时后,在23℃、50%RH的条件下将与厚度为50μmm的聚酯膜贴合的一侧固定在高速剥离试验机的安装夹具上,以15m/分钟的拉伸速度沿90度方向拉伸厚度为25μm的聚酯膜,测定拉破发泡体时的最大强度。
本发明中使用的发泡体基材的25%压缩强度优选为30~500kPa,更优选为50~450kPa,特别优选为50~140kPa。如果是25%压缩强度为该范围的发泡体基材,则容易得到更适宜的刚体部件的再加工性。
应予说明,25%压缩强度是依照JISK6767测定的。将切成25见方(角)的试样重叠至厚度成为约10mm。用面积比试样大的不锈钢板夹持试样,测定在23℃下以10mm/分钟的速度将试样压缩成约2.5mm(原厚度的25%部分)时的强度。
发泡体基材的密度优选为0.1~0.7g/cm3,更优选为0.1~0.5g/cm3,进一步优选为0.15~0.45g/cm3。如果是该密度,则即使是上述薄型的厚度,也容易实现适宜的追随性、密合性以及优异的再加工适应性。应予说明,该密度是指依照JISK6767测定的表观密度,是准备15cm3部分的切成4cm×5cm的长方形的发泡体基材并测定其质量而得到的。
本发明中使用的发泡体基材的流动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没有特别限制,优选按10~700μm的范围进行调整,更优选30~500μm,进一步优选50~400μm。通过使流动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为该范围,从而容易确保与被粘体的密合性,容易提高耐冲击性。此外,容易确保每单位宽度所存在的独立气泡。
此外,流动方向与宽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的比率没有特别限定,将流动方向设为1时,优选为0.25~4倍,更优选为0.33~3倍,进一步优选为0.6~1.5倍,特别优选为0.7~1.3倍。如果是上述比率范围,则不易产生在发泡体基材的流动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柔软性、拉伸强度的波动。
本发明中使用的发泡体基材在厚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优选为10~100μm,更优选为15~60μm。通过使厚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为该范围,对于上述范围的薄型的粘合带,能够实现适宜的追随性和缓冲性,即使在刚体彼此的接合中,也容易实现优异的密合性。另外,通过使该厚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为发泡体基材的厚度的1/2以下、优选为1/3以下,能够容易确保发泡体基材的密度、强度,因而优选。
发泡体基材在流动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与发泡体基材在厚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之比(在流动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在厚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和发泡体基材在宽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与发泡体基材在厚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之比(在宽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在厚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均优选为1~15,更优选为1.5~10,进一步优选为2~8。通过为该比率,容易使针对落下冲击时的发泡体层间破坏的耐久性提高,另外,容易确保厚度方向上适宜的追随性和缓冲性,即使在刚体彼此的接合中,也容易实现不产生水进入的间隙的良好的密合性。
作为发泡体基材中的气泡的大小,基于由这些平均气泡直径算出的平均气泡容积,将该气泡换算成真球时的平均半径优选为50~150μm,更优选为70~120μm。
应予说明,发泡体基材在宽度方向和流动方向、厚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是按下述要点进行测定的。首先,将发泡体基材切成宽度方向、流动方向均为1cm。接下来,对于已切断的发泡体基材的切断面中央部分,利用数码显微镜(商品名“KH-7700”,HiROX公司制)将发泡体气泡部分放大成200倍后,对发泡体基材的宽度方向或流动方向的截面观察发泡体基材的切断面在该基材厚度方向的全长。在得到的放大图像中,将在流动方向或宽度方向的放大前的实际长度为2mm部分的切断面中存在的气泡的气泡直径全部进行测定,由其平均值算出平均气泡直径。由在任意10处测得的结果求出平均气泡直径。
通过使本发明中使用的发泡体基材的气泡结构为独立气泡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来自发泡体基材的切断面的浸水,因而优选。通过使形成独立气泡结构的气泡的形状为在流动方向、宽度方向或两者的平均气泡直径比发泡体的厚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长的形状的独立气泡,从而具有适度的追随性和缓冲性,因而优选。
本发明中使用的发泡体基材的流动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没有特别限定,分别优选为300N/cm2以上,更优选为400~1200N/cm2。另外,拉伸试验中断裂时的拉伸伸长率没有特别限定,但是流动方向的拉伸伸长率优选为100~1200%,更优选为200~1000%,进一步优选为200~600%。利用拉伸强度、拉伸伸长率为该范围的发泡体基材,即使是发泡的柔软的基材,也能够抑制粘合带的加工性恶化、贴附操作性的降低。另外,剥离粘合带时不易发生发泡体的层间破坏、撕裂,即使在产生层间裂纹的情况下,也能够赋予粘合带的易剥离性。
应予说明,上述发泡体基材在流动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是依照JISK6767测定的。是对标线长度2cm、宽度1cm的样品,使用TENSILON拉伸试验机,在23℃、50%RH的环境下,以拉伸速度为300mm/min的测定条件测得的最大强度。
发泡体基材的压缩强度、密度、层间强度和拉伸强度等可根据所使用的基材的材料、发泡结构适当地调整。本发明中使用的发泡体基材的种类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层间强度等,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聚合物等构成的聚烯烃系发泡体,聚氨酯系发泡体,由丙烯酸系橡胶或其它弹性体等构成的橡胶系发泡体等,其中,由于容易制备出对被粘体表面的凹凸的追随性、缓冲吸收性等优异的薄的独立气泡结构的发泡体基材,所以可优选使用聚烯烃系发泡体。
在使用聚烯烃系树脂而得到的聚烯烃系发泡体中,通过使用聚乙烯系树脂,能够容易地以均匀的厚度进行制造,并且容易赋予适宜的柔软性,因而优选。尤其是聚烯烃系树脂中的聚乙烯系树脂的含量优选为4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100质量%。
另外,作为该聚烯烃系发泡体中使用的聚乙烯系树脂,使用含有四价过渡金属的茂金属化合物作为聚合催化剂而得到的聚乙烯系树脂由于分子量分布窄,在为共聚物时,共聚物成分几乎以等比例被导入到任意分子量成分中,所以能够使聚烯烃系发泡体均匀地交联。因此,由于使发泡片均匀地交联,所以容易使发泡片根据需要而均匀地拉伸,容易使所得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的厚度整体均匀,因而优选。
此外,在构成聚烯烃系发泡体的聚烯烃系树脂中,也可以含有使用含有四价过渡金属的茂金属化合物作为聚合催化剂而得到的聚乙烯系树脂以外的聚烯烃系树脂。作为这样的聚烯烃系树脂,可举出上述以外的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应予说明,聚烯烃系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并用。
作为这样的聚乙烯系树脂,例如可举出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含有50重量%以上的乙烯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含有50重量%以上的乙烯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并用。作为构成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α-烯烃,例如可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等。
另外,作为上述聚丙烯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聚丙烯、含有50重量%以上的丙烯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并用。作为构成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α-烯烃,例如可举出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等。
聚烯烃系发泡体可以被交联,但是在用热分解型发泡剂使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发泡的情况下,优选被交联。就交联度而言,如果小,则在拉伸发泡体基材时,发泡片的表面附近部的气泡破裂而引起表面粗糙,有时与丙烯酸系粘合剂层的密合性降低,如果交联度大,则后述的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熔融粘度变得过大,在将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加热发泡时,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难以追随发泡而无法得到具有所希望的发泡倍率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片,其结果是冲击吸收性差,因此优选为5~60质量%,更优选为20~55质量%。
接下来,对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下述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即,将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供给至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从挤出机以片状挤出,由此制造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的工序,其中,上述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烯烃系树脂及热分解型发泡剂与发泡助剂、用于将发泡体着色成黑色、白色等的着色剂,上述聚烯烃系树脂含有40重量%以上的用含有四价过渡金属的茂金属化合物作为聚合催化剂而得到的聚乙烯系树脂;使该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交联的工序;使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发泡的工序;以及使所得到的发泡片熔融或软化并向流动方向或宽度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或两个方向拉伸而拉伸发泡片的工序。应予说明,拉伸发泡片的工序根据需要进行即可,可进行多次。
并且,作为使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基材交联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对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照射电离性放射线的方法;预先在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配合有机过氧化物,将得到的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加热而使有机过氧化物分解的方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并用。
作为电离性放射线,可举出电子束、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电离性放射线的剂量可以按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基材的凝胶分数达到上述优选范围的方式适当地调整,但是优选5~200kGy的范围。另外,从容易得到均匀发泡状态的角度考虑,电离性放射线的照射优选照射于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的两面,更优选使在两面照射的剂量相同。
作为有机过氧化物,例如可举出1,1-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1-双(叔丁基过氧基)环己烷、2,2-双(叔丁基过氧基)辛烷、正丁基-4,4-双(叔丁基过氧基)戊酸酯、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叔丁基异丙苯、过氧化二异丙苯、α,α’-双(叔丁基过氧基-m-异丙基)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炔-3、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新癸酸异丙苯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2,5-二甲基-2,5-二(苯甲酰基过氧基)己烷、叔丁基过氧基异丙基碳酸酯、叔丁基过氧基烯丙基碳酸酯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并用。
就有机过氧化物而言,如果添加量少,则有时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的交联不充分,如果添加量多,则有时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残渣残留在所得到的交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片中,因此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0.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1~3重量份。
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的热分解型发泡剂的添加量可以根据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基材的发泡倍率而适当地决定,但是如果少,则有时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的发泡性降低,无法得到具有所希望的发泡倍率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基材,如果多,则有时所得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基材的拉伸强度和压缩恢复性降低,因此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1~40重量份,更优选为1~30重量份。
另外,作为使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发泡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利用热风加热的方法、利用红外线加热的方法、利用盐浴的方法、利用油浴的方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并用。其中,利用热风加热的方法、利用红外线加热的方法由于在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基材表面的外观上使表面和背面的差异小,因而优选。
发泡体基材的发泡倍率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容易将薄型厚度时的25%压缩强度、密度、层间强度等调整为上述范围而实现耐冲击性、与被粘体的优异密合性、再加工适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5~6倍,更优选为1.8~5.5倍,进一步优选为2.5~5倍。
而且,发泡体基材的拉伸可以在使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发泡而得到发泡体基材后进行,或者边使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发泡边进行。应予说明,在使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发泡而得到发泡体基材后拉伸发泡体基材时,可以不将发泡体基材冷却而在维持发泡时的熔融状态的情况下持续拉伸发泡体基材,或者可以在将发泡体基材冷却后,再次加热发泡片而形成熔融或软化状态,在此基础上,拉伸发泡体基材。
这里,发泡体基材的熔融状态是指将发泡体基材加热至其两面温度为构成发泡体基材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点以上而成的状态。另外,发泡体基剂的软化是指将发泡体基材加热至其两面温度为20℃以上且小于构成发泡体基材的聚烯烃系树脂的熔点温度的温度而成的状态。通过拉伸上述发泡体基材,能够使发泡体基材的气泡沿规定方向拉伸、变形,从而制造气泡的长宽比达到规定范围内的聚烯烃系发泡体。
此外,发泡体基材的拉伸方向是指向长条状的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的流动方向或宽度方向拉伸,或者向流动方向和宽度方向拉伸。应予说明,使发泡体基材向流动方向和宽度方向拉伸时,可以使发泡体基材同时向流动方向和宽度方向拉伸,也可以每个方向地分别进行拉伸。
作为使上述发泡体基材沿流动方向拉伸的方法,例如可举出通过使发泡后将长条状的发泡片边冷却边卷绕的速度(卷绕速度)比将长条状的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供给至发泡工序的速度(供给速度)快而沿流动方向拉伸发泡体基材的方法;通过使卷绕发泡体基材的速度(卷绕速度)比将得到的发泡体基材供给至拉伸工序的速度(供给速度)快而沿流动方向拉伸发泡体基材的方法等。
应予说明,在前者的方法中,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因其自身的发泡而沿流动方向膨胀,所以沿流动方向拉伸发泡体基材时,必须在考虑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的因发泡而在流动方向上膨胀的部分的基础上,调整发泡体基材的供给速度和卷绕速度,以使发泡体基材沿流动方向被拉伸至其膨胀部分以上。
另外,作为沿宽度方向拉伸上述发泡体基材的方法,优选利用一对把持部件把持发泡体基材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使该一对把持部件朝相互分离的方向缓慢移动,由此沿宽度方向拉伸发泡体基材的方法。应予说明,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因其自身的发泡而沿宽度方向膨胀,因此沿宽度方向拉伸发泡体基材时,必须在考虑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片因发泡而在宽度方向上膨胀的部分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使发泡体基材沿宽度方向被拉伸至其膨胀部分以上。
这里,就聚烯烃系发泡体的拉伸倍率而言,在先沿流动方向再沿宽度方向拉伸的情况下的流动方向的拉伸倍率如果过小,则有时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基材的柔软性和拉伸强度降低,如果过大,则有时发泡体基材在拉伸过程中断裂或者发泡气体从在发泡过程中的发泡体基材逸出,从而所得到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基材的发泡倍率显著降低,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基材的柔软性和拉伸强度降低或者品质变得不均匀,因此优选为1.1~2.0倍,更优选为1.2~1.5倍。
另外,在宽度方向的拉伸倍率如果过小,则有时聚烯烃系发泡体基材的柔软性和拉伸强度降低,如果过大,则有时发泡体基材在拉伸过程中断裂或者发泡气体从在发泡过程中的发泡体基材逸出,从而所得到的聚烯烃系发泡体基材的发泡倍率显著降低,聚烯烃系发泡体基材的柔软性和拉伸强度降低或者品质变得不均匀,因此优选为1.2~4.5倍,更优选为1.5~3.5倍。
应予说明,在先沿宽度方向再沿流动方向拉伸的情况下,优选使宽度方向的拉伸倍率与上述流动方向的拉伸倍率相同,使流动方向的拉伸倍率与上述宽度方向的拉伸倍率相同。
为了使粘合带显现出设计性、遮光性、隐蔽性、光反射性、耐光性,发泡体基材可以被着色。着色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在对粘合带赋予遮光性、隐蔽性、耐光性时,发泡体基材被着色为黑色。作为黑色着色剂,可使用炭黑、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苯胺黑、苝黑、钛黑、花青黑、活性炭、铁素体、磁铁矿、氧化铬、氧化铁、二硫化钼、铬配合物、复合氧化物系黑色颜料、蒽醌系有机黑色颜料等。其中,从成本、获得性、绝缘性、可耐受挤出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工序或加热发泡工序的温度的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炭黑。
在对粘合带赋予设计性、光反射性等时,发泡体基材被着色为白色。作为白色着色剂,可使用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锆、氧化钙、氧化锡、氧化钡、氧化铯、氧化钇、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锌、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硅酸铝、硅酸钙、硫酸钡、硫酸钙、硬脂酸钡、锌白、滑石、二氧化硅、氧化铝、粘土、高岭土、磷酸钛、云母、石膏、白炭黑、硅藻土、膨润土、锌钡白、沸石、绢云母等无机系白色着色剂,有机硅系树脂粒子、丙烯酸系树脂粒子、聚氨酯系树脂粒子、三聚氰胺系树脂粒子等有机系白色着色剂等。其中,从成本、获得性、色调、可耐受挤出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工序或加热发泡工序的温度的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氧化铝、氧化锌。
另外,对于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在不损害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基材的物性的范围内,可根据需要在树脂中任意含有增塑剂,抗氧化剂,氧化锌等发泡助剂,气泡核调整剂,热稳定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阻燃剂,抗静电剂,玻璃制或塑料制的中空气球·珠、金属粉末、金属化合物等填充材料,导电性填料,导热性填料等公知的添加剂。作为本发明的粘合带中使用的聚烯烃系树脂发泡体基材,为了维持适度的追随性和缓冲性,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优选为0.1~10质量%,更优选为1~7质量%。
应予说明,在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中配合上述着色剂、热分解性发泡剂、发泡助剂等时,从防止颜色不均、异常发泡、发泡不良的观点出发,优选在供给至挤出机之前预先用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或与发泡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相溶性高的热塑性树脂进行母料化。
为了提高与粘合剂层或其它层的密合性,可以对发泡体基材进行电晕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热风处理、臭氧·紫外线处理、涂布易粘接处理剂等的表面处理。表面处理通过使基于湿润试剂的湿润指数为36mN/m以上,优选为40mN/m,进一步优选为48mN/m,可得到与粘合剂的良好的密合性。提高了密合性的发泡体基材可以在连续工序中与粘合剂层贴合,也可以暂时进行卷绕加工。暂时卷绕发泡体基材时,为了防止提高了密合性的发泡体基材彼此的粘连现象,优选将发泡体基材与纸、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膜等的衬纸一起卷绕,优选厚度25μm以下的聚丙烯膜、聚酯膜。
[粘合剂层]
本发明的粘合带中使用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0μm以下,优选为10~40μm,更优选为10~30μm。通过使粘合剂层的厚度为该范围,从而在进行刚体部件的再加工时,不易使刚体部件承受局部应力,不易产生刚体部件的裂纹、破损、形变,能够实现适宜的再加工适应性。
另外,就粘合剂层的粘接力而言,将在厚度为25μm的PET基材上以25μm厚度设置粘合剂层而形成的粘合带,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使用2kg辊压以压合次数1次往返压合于SUS板,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静置1小时后的剥离速度300mm/min时180°剥离粘接力为0.3~4N/20mm,优选为0.4~3N/20mm,更优选为0.5~2.5N/20mm,特别优选为0.8~2N/20mm。通过使粘接力为该范围,能够使再加工时的刚体部件的裂纹、破损、形变不易产生,并且能够实现适宜的耐冲击性。
本发明的粘合带中使用的粘合剂层在频率为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优选为-50℃~15℃。通过使粘合剂层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为该范围,从而容易赋予常温下的与被粘体良好的密合性。特别是在提高低温环境下的耐落下冲击性时,更优选为-45℃~10℃,进一步优选为-40℃~6℃。
频率1Hz时的损耗角正切(tanδ)根据由基于温度分散的动态粘弹性测定而得到的储能模量(G’)、损失弹性模量(G”),由tanδ=G”/G’的式子求出。在动态粘弹性的测定中,使用粘弹性试验机(TAInstrumentsJapan公司制,商品名:ARESG2),将形成为厚度约2mm的粘合剂层作为试验片夹在该试验机的测定部即直径8mm的平行圆盘之间,以频率1Hz测定-60℃~150℃的储能模量(G’)和损失弹性模量(G”)。
粘合剂层在拉伸试验中的断裂时的拉伸伸长率没有特别限定,但是流动方向的拉伸伸长率优选为200~600%,更优选为250~550%。如果粘合剂层的拉伸伸长率为该范围,则容易实现适宜的再加工性。
应予说明,粘合剂层在拉伸试验中的断裂时的拉伸伸长率是对标线长度2cm、宽度1cm的样品,用Tensilon拉伸试验机在23℃、50%RH的环境下,以拉伸速度为300mm/min的测定条件拉伸而断裂时的伸长率。
构成本发明的粘合带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使用通常的粘合带所使用的粘合剂组合物。作为该粘合剂组合物,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合成橡胶系粘合剂、天然橡胶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等,可优选使用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即,将由(甲基)丙烯酸酯单独构成或者由(甲基)丙烯酸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构成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基础聚合物,根据需要配合粘合赋予树脂、交联剂等添加剂。
作为丙烯酸系共聚物,可优选使用以碳原子数为1~12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主要单体成分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碳原子数为1~12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单体,可以使用这些单体中的1种或者2种以上。其中,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酯,进一步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4~9的直链或支链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进一步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4~9的直链或支链结构的丙烯酸酯。
丙烯酸系共聚物中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优选为构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成分中的80~98.5质量%,更优选为90~98.5质量%。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也可以将高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作为高极性乙烯基单体,可举出具有羟基的乙烯基单体、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单体、具有酰胺基的乙烯基单体等,可以使用这些单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作为具有羟基的单体,例如可使用(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等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单体,可使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甲基)丙烯酸二聚体、巴豆酸、环氧乙烷改性琥珀酸丙烯酸酯等,其中,优选使用丙烯酸作为共聚成分。
另外,作为具有酰胺基的单体,可举出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己内酰胺、丙烯酰吗啉、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等。
作为其它高极性乙烯基单体,可举出乙酸乙烯酯、环氧乙烷改性琥珀酸丙烯酸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等含磺酸基的单体,(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等末端烷氧基改性(甲基)丙烯酸酯。
高极性乙烯基单体的含量优选为构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成分中的0.2~15质量%,更优选为0.4~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5~6质量%。通过以该范围含有,从而容易将粘合剂的凝聚力、保持力、粘接性调整至适宜的范围。
应予说明,使用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作为交联剂时,作为具有与其反应的官能团的乙烯基单体,优选含有羟基的乙烯基单体,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反应的含有羟基的乙烯基单体的含量优选为构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成分的0.1~5.0质量%,特别优选为0.1~2.5质量%。
丙烯酸系共聚物可通过采用溶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公知的聚合方法进行共聚而得到,但从粘合剂的耐水性出发,优选溶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聚合的引发方法也可以任意选择使用了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等过氧化物系、偶氮二异丁腈等偶氮系的热聚合引发剂的利用热的引发方法;使用了苯乙酮系、苯偶姻醚系、苯偶酰缩酮系、酰基膦氧化物系、苯偶姻系、二苯甲酮系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利用紫外线照射的引发方法;或者利用电子束照射的方法。
对于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分子量,由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按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为40~300万,优选为80~250万。
这里,利用GPC法测定的分子量是使用Tosoh株式会社制GPC装置(HLC-8329GPC)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测定条件如下。
样品浓度:0.5质量%(THF溶液)
样品注入量:100μl
洗脱液:THF
流速:1.0ml/分钟
测定温度:40℃
本柱:TSKgelGMHHR-H(20)2根
保护柱:TSKgelHXL-H
检测器:差示折射仪
标准聚苯乙烯分子量:1万~2000万(Tosoh株式会社制)
为了提高与被粘体的密合性、粘接力,本发明中使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使用粘合赋予树脂。作为粘合赋予树脂,可例示松香系、聚合松香系、聚合松香酯系、松香酚醛系、稳定化松香酯系、不均化松香酯系、氢化松香酯系、萜烯系、萜烯酚系、石油树脂系、(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等。用于乳液型的粘合剂组合物时,优选使用乳液型的粘合赋予树脂。
为了提高粘合剂层的凝聚力,优选在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中交联粘合剂。作为这样的交联剂,可举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等。其中,优选在聚合结束后添加并进行交联反应的类型的交联剂,更优选富于与(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反应性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和环氧系交联剂,从提高与发泡体基材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作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可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亚萘基-1,5-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等。特别优选的是3官能的聚异氰酸酯系化合物。作为3官能的异氰酸酯系化合物,可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和它们的三羟甲基丙烷加成物、三苯基甲烷异氰酸酯等。
作为交联程度的指标,如果测定将粘合剂层在甲苯中浸渍24小时后的不溶部分的凝胶分数的值为70~9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0~93质量%的范围,则凝聚性和粘接性均良好。
应予说明,凝胶分数的测定如下。在剥离片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50μm的方式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在100℃时干燥3分钟,在40℃时老化2天,将所得材料切成50mm见方,将其作为试样。接下来,预先测定上述试样的浸渍于甲苯前的重量(G1),将在甲苯溶液中在23℃浸渍24小时后的试样的甲苯不溶部分用300目金属网过滤,从而分离,测定在110℃干燥1小时后的残余物的重量(G2),根据下式求出凝胶分数。
凝胶分数(质量%)=(G2/G1)×100
作为粘合剂的添加剂,可以在粘合剂组合物中任意添加增塑剂、软化剂、抗氧化剂、阻燃剂、玻璃或塑料制的纤维·气球·珠、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等填充剂。颜料·染料等着色剂、流平剂、增粘剂、防水剂、消泡剂等公知的添加剂。
对于本发明的粘合带,虽然是在至少一面具有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带,但是在将本发明的粘合带制成后述的双面粘合带,使一面的粘合剂层为上述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使另一面为粘接力比该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强的强粘接力的粘合剂层时,作为该强粘接力的粘合剂层,可优选使用以下粘合剂层。
从容易确保适宜的再加工性的观点出发,强粘接力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与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相同的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40μm,进一步优选为10~30μm。
另外,就强粘接力的粘合剂层的粘接力而言,优选将在厚度25μm的PET基材上以25μm的厚度设置粘合剂层而形成的粘合带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使用2kg辊以1次往返的压合次数压合于SUS板,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静置1小时后的在剥离速度为300mm/min时的180°剥离粘接力为1~25N/20mm的粘合剂层,更优选为1.5~20N/20mm。另外,通过使强粘接力的粘合剂层的180°剥离粘接力比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的180°剥离粘接力大1N/20mm以上、优选大5~20N/20mm、更优选大8~15N/20mm,从而选择性的剥离变得更容易,因而优选。
强粘接力的粘合剂层在频率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优选为-40℃~15℃。通过使粘合剂层的损耗角正切的峰值为该范围,从而容易赋予常温下的与被粘体的良好的密合性。特别是在提高在低温环境下的耐落下冲击性时,更优选为-35℃~10℃,进一步优选为-30℃~6℃。
构成强粘接力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如果是上述粘接力的范围,则可使用与通常的粘合带所使用的上述弱粘接力粘合剂层相同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可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
作为丙烯酸系共聚物,可优选使用以碳原子数为1~12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为主要单体成分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碳原子数为1~12的(甲基)丙烯酸酯,使用与上述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相同的单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酯,进一步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4~8的直链或支链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特别是,丙烯酸正丁酯由于容易确保与被粘体的密合性,且凝聚力、对皮脂类的耐性优异,所以优选。
丙烯酸系共聚物中的碳原子数为1~12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优选为构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成分中的80~98.5质量%,更优选为90~98.5质量%。
另外,强粘接力的粘合剂层中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也可以将高极性乙烯基单体共聚,作为高极性乙烯基单体,可举出具有羟基的乙烯基单体、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单体、具有酰胺基的乙烯基单体等,可以使用这些单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这些高极性乙烯基单体,可使用与上述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相同的单体,可优选使用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
高极性乙烯基单体的含量优选为构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成分中的1.5~20质量%,更优选为1.5~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8质量%。通过以该范围含有,容易将粘合剂的凝聚力、保持力、粘接性调整至适宜的范围。
应予说明,使用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作为交联剂时,作为具有与其反应的官能团的乙烯基单体,优选含有羟基的乙烯基单体,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反应的含有羟基的乙烯基单体的含量优选为构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成分的0.01~1.0质量%,特别优选为0.03~0.3质量%。
就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分子量而言,由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按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为40~300万,优选为80~250万。利用GPC法进行的分子量测定是与上述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同样地测定的。
为了提高与被粘体的密合性、面粘接强度,优选在强粘接力的粘合剂层中使用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粘合赋予树脂。作为粘合赋予树脂,可例示松香系、聚合松香系、聚合松香酯系、松香酚醛系、稳定化松香酯系、不均化松香酯系、氢化松香酯系、萜烯系、萜烯酚系、石油树脂系、(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等。用于乳液型的粘合剂组合物时,优选使用乳液型的粘合赋予树脂。
其中,优选不均化松香酯系粘合赋予树脂、聚合松香酯系粘合赋予树脂、松香酚醛系粘合赋予树脂、氢化松香酯系粘合赋予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粘合赋予树脂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粘合赋予树脂的软化点没有特别规定,为30~180℃,优选为70℃~140℃。通过配合软化点高的粘合赋予树脂,可期待高的粘接性能。在为(甲基)丙烯酸酯系的粘合赋予树脂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200℃,优选为50℃~160℃。
就使用丙烯酸系共聚物和粘合赋予树脂时的配合比而言,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100质量份的粘合赋予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60质量份,更优选为8~50质量份。通过使两者的比率为该范围,容易确保与被粘体的密合性。
在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中,为了提高粘合剂层的凝聚力,优选将粘合剂进行交联。作为这样的交联剂,可使用与上述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相同的交联剂,其中,优选在聚合结束后添加并进行交联反应的类型的交联剂,优选富于与(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反应性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和环氧系交联剂,从提高与发泡体基材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作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可例示与上述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相同的交联剂。
作为交联程度的指标,使用测定将粘合剂层在甲苯中浸渍24小时后的不溶部分的凝胶分数的值。凝胶分数优选为25~70质量%。如果更优选为30~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55质量%的范围,则凝聚性和粘接性均良好。
另外,与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同样地,作为添加剂,可根据需要在粘合剂组合物中任意添加增塑剂、软化剂、抗氧化剂、阻燃剂、玻璃或塑料制的纤维·气球·珠、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等填充剂、颜料·染料等着色剂、流平剂、增粘剂、防水剂、消泡剂等公知的添加剂。
[粘合带]
本发明的粘合带通过在上述发泡体基材的至少一面、优选在两面具有上述粘合剂层,从而具有适宜的耐冲击性和刚体部件的良好的再加工适应性,因此可适用于智能手机、平板型个人计算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图像显示部的保护面板或者在表层部设有玻璃的液晶显示模块、有机EL模块等图像显示模块的固定。另外,由于刚体部件彼此的粘接性也优异,所以可适用于保护面板与图像显示模块的贴合、图像显示模块向贴附部分为平板上的壳体或支撑体上的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粘合带的实施方式,基本构成为:以发泡体基材为中芯,在该基材的至少一面、优选在两面设有粘合剂层的构成。可以在基材与粘合剂层之间直接层叠,也可以具有其它层。这些方式根据使用用途适当地选择即可,在对带进一步赋予尺寸稳定性、拉伸强度时,可以设置聚酯膜等层压层;在对带赋予遮光性时,可以设置遮光层;在确保光反射性时,可以设置光反射层。在设置这些其它层时,使用防水性的层作为该其它层。
固定2个以上的部件时,在为单面粘合带方式的情况下,可在固定的一个部件上介由其它粘合带、粘接剂与其它部件贴合,但如果是双面粘合带的方式,则部件间的固定变得容易,因而优选。在为双面粘合带的情况下,可以使两面的粘合剂层为上述180°剥离粘接力为0.3~4N/20mm的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但通过使一面为该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并使另一面为粘接力比该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强的强粘接力的粘合剂层,从而在剥离时容易从所希望的部件侧剥离,因而优选。
作为层压层,可使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为代表的各种树脂制膜。作为这些膜的厚度,从发泡体基材的追随性的方面考虑,优选1~16μm,更优选2~12μm。
作为遮光层,可简单地使用由含有颜料等着色剂的油墨形成的遮光层,由黑油墨构成的层由于遮光性优异,所以优选使用。作为反射层,可简单地使用由白色油墨形成的层。作为这些层的厚度,优选2~20μm,其中更优选4~6μm。通过使厚度为该范围,从而不易产生由油墨的固化收缩导致的基材卷曲,带的加工性良好。
本发明的粘合带可利用公知惯用的方法制造。例如可举出直接在发泡体基材上,或者在层叠于发泡体基材上的其它层的表面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并使其干燥的直印法;在剥离片上涂布粘合剂组合物,使其干燥后,贴合于发泡体基材或其它层表面的转印法。应予说明,通过使配合有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和交联剂的材料干燥来制作粘合剂层时,如果在制成粘合带后在20℃~50℃、优选23℃~45℃的环境下进行2~7天的熟化构成,则发泡体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粘合物性稳定,因而优选。
本发明的粘合带的厚度根据使用的方式适当地调整即可,但是作为小型、薄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部件固定用途,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400μm,进一步优选为120μm~350μm,特别优选为130~250μm。通过使带厚度为该厚度,即使是薄型·小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也可适宜地应用,另外,能够实现良好的追随性、耐冲击性以及适宜的再加工性。
关于本发明的粘合带,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使用2kg辊以1次往返的压合次数压合于玻璃板并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静置1小时后的在剥离速度为300mm/min时的180°剥离粘接力优选为0.2~6N/20mm,更优选为0.5~5N/20mm。应予说明,在使粘合带为具有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和强粘接力的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的情况下,玻璃板上粘接有弱粘接力的粘合剂层时的粘接力优选为上述范围。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剥离片,没有特别限定,可例示对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膜等合成树脂膜,纸、无纺布、布、发泡片、金属箔以及它们的层压体等基材的至少单面实施了用于提高从粘合剂的剥离性的有机硅系处理、长链烷基系处理、氟系处理等剥离处理的剥离片。
其中,优选在两侧层压有厚度为10~40μm的聚乙烯的优质纸、对聚酯膜的基材的单面或两面实施了有机硅系剥离处理的剥离片。
本发明的粘合带即使是薄型,在固定板状的刚体部件时也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和优异的再加工性。另外,能够将板状刚体彼此良好地固定。因此,可适合固定容易产生裂纹、形变的薄型的板状刚体,例如厚度为5mm以下、优选3mm以下、特别优选1mm以下的玻璃、塑料、金属等板状刚体,且在再加工时也具有不易产生板状刚体的裂纹、形变的适宜的再加工性。
本发明的粘合带由于具有这样的优异特性,所以可适用于电子记事本、移动电话、PHS、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电视、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型个人计算机、游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挂壁式电视、监视器、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特别是,可适用于保护容易产生裂纹、形变的LCD、有机EL显示器等信息显示装置的保护面板,在表层设有玻璃的LCD模块、有机EL模块等薄型的板状刚体的固定。另外,适合于这些部件彼此的固定、这些部件与贴附部为板状的壳体或支撑体的固定。
实施例
(粘合剂溶液(A)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和氮气导入口的反应容器中,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88质量份、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8质量份、丙烯酸1质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3质量份、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1质量份溶解于由乙酸乙酯150质量份构成的溶剂中,在70℃聚合12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202万(聚苯乙烯换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接下来,加入乙酸乙酯并混合均匀,得到不挥发成分为30%的粘合剂溶液(A)。
(粘合剂溶液(B)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和氮气导入口的反应容器中,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88.6质量份、丙烯酸甲酯10质量份、丙烯酸1质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4质量份、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1质量份溶解于由乙酸乙酯150质量份构成的溶剂中,在70℃聚合12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97万(聚苯乙烯换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2)。接下来,加入乙酸乙酯并混合均匀,得到不挥发成分为30%的粘合剂溶液(B)。
(粘合剂溶液(C)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和氮气导入口的反应容器中,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83.6质量份、丙烯酸甲酯15质量份、丙烯酸1质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4质量份、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1质量份溶解于由乙酸乙酯150质量份构成的溶剂中,在70℃聚合12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70万(聚苯乙烯换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3)。接下来,加入乙酸乙酯并混合均匀,得到不挥发成分为30%的粘合剂溶液(C)。
(粘合剂溶液(D)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和氮气导入口的反应容器中,将丙烯酸2-乙基己酯73质量份、丙烯酸甲酯25质量份、丙烯酸1质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1质量份、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1质量份溶解于由乙酸乙酯150质量份构成的溶剂中,在70℃聚合12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38万(聚苯乙烯换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3)。接下来,加入乙酸乙酯并混合均匀,得到不挥发成分为30%的粘合剂溶液(D)。
(粘合剂溶液(E)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和氮气导入口的反应容器中,将丙烯酸正丁酯93.4质量份、丙烯酸3.5质量份、乙酸乙烯酯3质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0.1质量份、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1质量份溶解于由乙酸乙酯100质量份构成的溶剂中,在70℃聚合12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60万(聚苯乙烯换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1)。接下来,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1)100质量份,添加荒川化学社制“SUPERESTERA100”(不均化松香的甘油酯)9.4质量份和HarimaChemicals公司制“HARITACKPCJ”(聚合松香的季戊四醇酯)9.4质量份,加入乙酸乙酯并混合均匀,得到不挥发成分为38%的粘合剂溶液(E)。
(粘合剂溶液(F)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和氮气导入口的反应容器中,将丙烯酸正丁酯74.9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20质量份、丙烯酸2.0质量份、乙酸乙烯酯3质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1质量份、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1质量份溶解于由乙酸乙酯100质量份构成的溶剂中,在70℃聚合12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20万(聚苯乙烯换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2)。接下来,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2)100质量份,添加荒川化学社制“PENSELD135”(聚合松香的季戊四醇酯)20质量份,加入乙酸乙酯并混合均匀,得到不挥发成分为50%的粘合剂溶液(F)。
(粘合剂溶液(G)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机、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和氮气导入口的反应容器中,将丙烯酸正丁酯97.97质量份、丙烯酸2.0质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03质量份、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1质量份溶解于由乙酸乙酯100质量份构成的溶剂中,在70℃聚合12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60万(聚苯乙烯换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2)。接下来,相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2)100质量份,添加荒川化学社制“SUPERESTERA100”(不均化松香的甘油酯)25质量份、荒川化学社制“PENSELD135”(聚合松香的季戊四醇酯)5质量份、以及三井化学制FTR6100(苯乙烯系石油树脂)20质量份,加入乙酸乙酯并混合均匀,得到不挥发成分为40%的粘合剂溶液(G)。
[实施例1]
(双面粘合带的制备)
相对于上述粘合剂组合物(A)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0.89质量份,搅拌15分钟后,在进行过剥离处理的厚度为75μm的PET膜的剥离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20μm的方式进行涂布,在80℃干燥3分钟,形成弱粘合剂层。弱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为87质量%,频率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为-38℃。
接下来,相对于上述粘合剂组合物(E)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1.1质量份,搅拌15分钟后,在进行过剥离处理的厚度为75μm的PET膜的剥离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25μm的方式进行涂布,在80℃干燥3分钟,形成强粘合剂层(e)。粘合剂层(e)的凝胶分数为48质量%,频率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为-16℃。
接下来,在由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1)(厚度:100μm、层间强度:12.6N/cm、表观密度0.40g/cm3、25%压缩强度:103kPa、流动方向的拉伸强度:1084N/cm2、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790N/cm2、将表面经电晕处理而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构成的基材的单面贴合1张上述弱粘合剂层,在背面贴合1张强粘合剂层后,在23℃下使用线压为5kg/cm的辊进行层压。其后,在40℃熟化48小时,得到厚度为145μm的双面粘合带。
[实施例2]
使用粘合剂组合物(B)代替粘合剂组合物(A),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B)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0.67质量份,将得到的材料用于弱粘合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45μm的双面粘合带。弱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为86质量%,频率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为-36℃。
[实施例3]
使用粘合剂组合物(C)代替粘合剂组合物(A),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C)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0.89质量份,将得到的材料用于弱粘合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45μm的双面粘合带。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为90质量%,频率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为-31℃。
[实施例4]
使用粘合剂组合物(B)代替粘合剂组合物(A),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B)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0.34质量份,将得到的材料用于弱粘合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145μm的双面粘合带。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为81质量%,频率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为-37℃。
[实施例5]
使用粘合剂组合物(D)代替粘合剂组合物(A),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D)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1.33质量份,将得到的材料用于弱粘合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45μm的双面粘合带。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为87质量%,频率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为-25℃。
[实施例6]
使用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2)(厚度:100μm、层间强度:8.9N/cm、表观密度0.33g/cm3、25%压缩强度:70kPa、流动方向的拉伸强度:799N/cm2、宽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627N/cm2,将表面经电晕处理而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代替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45μm的双面粘合带。
[实施例7]
使用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3)(厚度:140μm、层间强度:19.1N/cm、表观密度0.40g/cm3、25%压缩强度:130kPa、流动方向的拉伸强度:994N/cm2、宽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713N/cm2,将表面经电晕处理而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代替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85μm的双面粘合带。
[实施例8]
使用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4)(厚度:200μm、层间强度:12.9N/cm、表观密度0.20g/cm3、25%压缩强度:52kPa、流动方向的拉伸强度:495N/cm2、宽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412N/cm2,将表面经电晕处理而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代替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245μm的双面粘合带。
[实施例9]
使用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5)(厚度:200μm、层间强度:27.4N/cm、表观密度0.40g/cm3、25%压缩强度:332kPa、流动方向的拉伸强度:1072N/cm2、宽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675N/cm2,将表面经电晕处理而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代替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245μm的双面粘合带。
[实施例10]
使用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6)(厚度:200μm、层间强度:44.2N/cm、表观密度0.45g/cm3、25%压缩强度:450kPa、流动方向的拉伸强度:964N/cm2、宽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666N/cm2,将表面经电晕处理而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代替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245μm的双面粘合带。
[实施例11]
使用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7)(厚度:300μm、层间强度:22N/cm、表观密度0.20g/cm3、25%压缩强度:90kPa、流动方向的拉伸强度:530N/cm2、宽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340N/cm2,将表面经电晕处理而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代替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345μm的双面粘合带。
[实施例12]
使弱粘合剂层的干燥后的厚度20μm为10μm,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35μm的双面粘合带。
[实施例13]
使弱粘合剂层的干燥后的厚度20μm为40μm,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65μm的双面粘合带。
[实施例14]
使弱粘合剂层的干燥后的厚度20μm为50μm,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75μm的双面粘合带。
[实施例15]
使弱粘合剂层的干燥后的厚度20μm为50μm,使强粘合剂层的干燥后的厚度25μm为50μm,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300μm的双面粘合带。
[实施例16]
使弱粘合剂层的干燥后的厚度20μm为50μm,使强粘合剂层的干燥后的厚度25μm为50μm,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0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300μm的双面粘合带。
[实施例17]
使用粘合剂组合物(F)代替粘合剂组合物(E),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F)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1.77质量份,将得到的材料用于强粘合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45μm的双面粘合带。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为46质量%,频率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为-7℃。
[实施例18]
使用粘合剂组合物(G)代替粘合剂组合物(E),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G)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1.33质量份,将得到的材料用于强粘合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45μm的双面粘合带。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为37质量%,频率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为2℃。
[比较例1]
相对于上述粘合剂组合物(A)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1.78质量份,搅拌15分钟后,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度为75μm的PET膜的剥离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20μm的方式进行涂布,在80℃干燥3分钟,形成粘合剂层,将所得的材料(凝胶分数为90质量%,频率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为-35℃)用于弱粘合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45μm的双面粘合带。
[比较例2]
相对于上述粘合剂组合物(B)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1.33质量份,搅拌15分钟后,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度75μm的PET膜的剥离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20μm的方式进行涂布,在80℃干燥3分钟,形成粘合剂层,将所得的材料(凝胶分数为90质量%,频率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为-35℃)用于弱粘合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45μm的双面粘合带。
[比较例3]
相对于上述粘合剂组合物(D)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0.34质量份,搅拌15分钟后,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度75μm的PET膜的剥离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20μm的方式进行涂布,在80℃干燥3分钟,形成粘合剂层,将所得的材料(凝胶分数为78质量%,频率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为-26℃)用于弱粘合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145μm的双面粘合带。
[比较例4]
使用白色聚烯烃系发泡体(1)(厚度:100μm、表观密度0.27g/cm3、25%压缩强度:17kPa、流动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185N/cm2、宽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394N/cm2、层间强度:5N/cm,将表面经电晕处理而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株式会社INOACCORPORATION制)代替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45μm的双面粘合带。
[比较例5]
使用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8)(厚度:500μm、表观密度0.14g/cm3、25%压缩强度:98kPa、流动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411N/cm2、宽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245N/cm2、层间强度:30.0N/cm,将表面经电晕处理而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代替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45μm的双面粘合带。
[比较例6]
相对于上述粘合剂组合物(A)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0.89质量份,搅拌15分钟后,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度为75μm的PET膜的剥离处理面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60μm的方式进行涂布,在80℃干燥3分钟,形成粘合剂层,将所得的材料用于弱粘合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85μm的双面粘合带。
[比较例7]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膜(厚度:25μm,将表面经电晕处理而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代替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1),用于弱粘合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70μm的双面粘合带。
[比较例8]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膜(厚度:50μm,将表面经电晕处理而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代替黑色聚烯烃系发泡体(1),用于弱粘合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95μm的双面粘合带。
[比较例9]
使用粘合剂组合物(E)代替粘合剂组合物(A),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E)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1.1质量份,使用所得到的材料代替弱粘合层,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厚度为145μm的双面粘合带。该粘合剂层的凝胶分数为48质量%,频率1Hz时的显示损耗角正切(tanδ)的峰值的温度为-16℃。
对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发泡体基材、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双面粘合带进行以下评价。将得到的结果示于表中。
[发泡体基材和粘合带的厚度]
采用尾崎制作所制表盘式厚度计G型测定。粘合带是在剥离掉剥离膜后进行测定的。
[发泡体基材的层间强度]
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F)100质量份,添加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为45%)1.33质量份,搅拌15分钟后,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度为75μm的PET膜上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50μm的方式进行涂布,在80℃干燥3分钟,形成粘合剂层。接下来,在评价层间强度的发泡体的两面各贴合1张上述粘合剂层后,在23℃下使用线压为5kgf/cm的辊进行层压。其后,在40℃熟化48小时,制成层间强度测定用的双面粘合带。
接下来,将用厚度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对与粘合面贴合的一侧进行电晕处理,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裱衬单侧的粘合面而成的宽度1cm、长度10cm(发泡体基材的流动方向)的双面粘合带试样,在23℃、50%RH的环境下使用2kg辊以1次往返加压贴附于厚度为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对与粘合面贴合的一侧进行电晕处理,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在60℃静置48小时。在23℃静置24小时后,用固定用的双面粘合带将厚度为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侧固定于高速剥离试验机(TESTERSANGYO株式会社制TE-703)的试验片安装台后,在23℃下以15m/分钟的拉伸速度沿90度方向拉伸厚度为25μm的聚酯膜侧,测定将发泡体拉破(基材破坏)时的最大强度(单位:N/cm)。
[拉伸强度]
将加工成标线间隔为2cm(发泡体基材的流动方向、宽度方向)、宽度为1cm的试验片的发泡体基材或双面粘合带(剥离掉剥离膜)以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拉伸,测定断裂时的强度。接下来,用发泡体基材的厚度去除测定值,算出拉伸强度(单位:N/cm2)。
[拉伸伸长率]
将加工成标线间隔为2cm、宽度为1cm的试验片的发泡体基材或双面粘合带(剥离掉剥离膜),沿发泡体基材的流动方向以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拉伸,将断裂时的伸长率作为拉伸伸长率。
[发泡体基材的流动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
将发泡体基材的流动方向、宽度方向均切割成约1cm,用显微镜(商品名“KH-7700”,HIROX公司制)将切割好的发泡体基材的切断面中央部分放大至200倍后,以发泡体基材的切断面在该基材厚度方向的全长都容纳在照片中的方式拍摄发泡体基材在宽度方向或流动方向的截面。在得到的照片中,对在流动方向或宽度方向的放大前的实际长度为2mm部分的切断面中所存在的气泡直径全部进行测定,由其平均值算出平均气泡直径。在任意10处进行该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流动方向(MD)和宽度方向(CD)的平均气泡直径。
[发泡体基材的厚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
发泡体基材的厚度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按照与发泡体基材的流动方向的平均气泡直径测定相同的条件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在得到的照片中,对于测定了流动方向或宽度方向的气泡直径的气泡,对厚度方向的气泡直径全部进行测定,由其平均值算出平均气泡直径。在任意10处进行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厚度方向(CD)的平均气泡直径。另外,作为得到的厚度方向(CD)的平均气泡直径。
[180°剥离粘接力(粘合剂层)]
利用以下方法,测定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各粘合剂层的180°剥离粘接力。
1)相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记载的各粘合剂组合物100质量份,依照各实施例和比较例添加交联剂,搅拌15分钟后,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度为75μm的PET膜上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25μm的方式进行涂布,在80℃干燥3分钟,形成粘合剂层。接下来,在厚度为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对与粘合面贴合的一侧进行电晕处理,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上贴合上述粘合剂层后,在23℃使用线压5kgf/cm的辊进行层压。其后,在40℃熟化48小时,制成粘接力测定用的粘合带。
2)将粘合带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使用2kg辊以1次往返的压合次数压合于不锈钢板(SUS304,用#360的耐水纸进行了细线加工)。
3)在23℃、50%RH的环境下静置1小时后,在23℃、50%RH的环境下以拉伸速度300mm/分钟沿180度方向剥离,测定此时的强度(单位:N/20mm)。
[180°剥离粘接力(粘合带)]
利用以下方法,测定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粘合带的180°剥离粘接力。
1)将用厚度为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对与粘合面贴合的一侧进行电晕处理,使湿润指数成为52mN/m)裱衬强粘合面侧而成的宽度2cm、长度10cm(发泡体基材的流动方向)的双面粘合带试样,在23℃、50%RH的环境下,使用2kg辊以1次往返加压贴附于厚度为1.5mm的不锈钢板(SUS304,表面BA精加工,以下同样)或厚度为0.5mm的无碱玻璃(Corning公司制“EAGLE-XG”)。
2)在23℃、50%RH的环境下静置1小时后,在23℃、50%RH的环境下以拉伸速度300mm/分钟沿180度方向剥离,测定此时的强度(单位:N/20mm)。
[耐冲击性试验]
1)在厚度2mm、外形50mm×50mm的亚克力板(MitsubishiRayon株式会社ACRYLITEL“商标名”,色相:透明)上,以40mm的间隔平行贴附长度40mm、宽度5mm的2张双面粘合带的弱粘合面(图1)后,贴附于厚度2mm、外形150mm×100mm的ABS板(SumitomoBakelite公司制,TOUGHACER“商标名”,色相:自然、无印花,以下同样)的中央部(图2)。使用2kg辊进行1次往返加压后,在23℃静置1小时,制成试验片。
2)在杜邦式冲击试验机(TesterSangyo株式会社制)的台座上设置长度150mm、宽度100mm、高度45mm的コ字型测定台(厚度5mm的铝制),使亚克力板朝下地将试验片载置于其上(图3)。从ABS板侧,使用直径25mm、质量300g的不锈钢制的击芯,将高度每次改变10cm,使该击芯在各高度以10秒间隔向ABS板的中心部分落下5次,测定在试验片上观察到带的剥离、破坏时的高度。
◎:即使在高度为70cm的试验后也没有带的剥离和破坏
○:在高度为60~70cm的试验后发生了带的剥离或破坏
×:在高度为40~50cm的试验后发生了带的或破坏
××:在高度为30cm以下的试验后发生了带的或破坏
[再加工适应性]
1)将外形30mm×30mm的双面粘合带的弱粘合面贴附于厚度0.5mm、外形30mm×30mm的无碱玻璃板。接下来,贴附于厚度0.5mm、外形30mm×100mm的SUS板上,使用2kg辊进行1次往返加压后,在23℃静置24小时,制成试验片。
2)在23℃用手沿垂直方向剥离无碱玻璃板,评价此时的剥离容易性。
◎:常温(23℃)下,不破坏无碱玻璃而容易剥离。
○:通过将试验片在50℃静置1分钟,不破坏无碱玻璃而容易剥离。
×:即使在50℃静置1分钟后也无法剥离,无碱玻璃破坏。
表1
[表1]
表2
[表2]
表3
[表3]
如上述实施例1~18所示,本发明的粘合带具有与被粘体的优异的耐冲击耐性和追随性且具有适宜的再加工性。另一方面,可知比较例1~9的粘合带无法兼备适宜的耐冲击耐性、追随性和再加工性。
符号说明
1粘合带
2亚克力板
3ABS板
4コ字型测定台
5击芯

Claims (7)

1.一种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是在发泡体基材的至少一面具有粘合剂层的粘合带,
所述发泡体基材的厚度为300μm以下且层间强度为6~50N/cm,
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0μm以下且180°剥离粘接力为0.5~4N/20mm,所述180°剥离粘接力是将在厚度25μm的PET基材上以25μm的厚度设置粘合剂层而形成的粘合带在温度23℃、相对湿度65%RH的环境下使用2kg辊以1次往返的压合次数压合于SUS板,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静置1小时后在剥离速度为300mm/min时的180°剥离粘接力,
所述粘合剂层的流动方向伸长拉伸率为200%~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发泡体基材的25%压缩强度为30kPa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发泡体基材的表观密度为0.1~0.7g/cm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发泡体基材是聚烯烃系发泡体基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带,其中,在所述发泡体基材的两面具有粘合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其中,发泡体基材的一面的粘合剂层是如下的粘合剂层,即,将在厚度25μm的PET基材上以25μm的厚度设置粘合剂层而形成的粘合带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使用2kg辊以1次往返的压合次数压合于SUS板,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RH的环境下静置1小时后在剥离速度为300mm/min时的180°剥离粘接力为1~25N/20mm,且粘接力比另一面的粘合剂层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被用于板状刚体的固定。
CN201380026378.2A 2012-05-21 2013-05-16 粘合带 Active CN104321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5584 2012-05-21
JP2012115584 2012-05-21
PCT/JP2013/063655 WO2013176031A1 (ja) 2012-05-21 2013-05-16 粘着テー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1398A CN104321398A (zh) 2015-01-28
CN104321398B true CN104321398B (zh) 2016-07-06

Family

ID=49623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6378.2A Active CN104321398B (zh) 2012-05-21 2013-05-16 粘合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32558A1 (zh)
JP (1) JP5517015B1 (zh)
KR (1) KR101632136B1 (zh)
CN (1) CN104321398B (zh)
TW (1) TWI468485B (zh)
WO (1) WO20131760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9596B1 (ja) 2011-12-26 2013-09-25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
CN104039912B (zh) 2012-03-22 2016-08-24 Dic株式会社 粘合带
JP5700178B2 (ja) * 2013-03-25 2015-04-15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及び電子機器
JP6367599B2 (ja) * 2013-11-22 2018-08-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
JP6269034B2 (ja) * 2013-12-20 2018-01-31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2015155528A (ja) * 2014-01-15 2015-08-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
JP6314341B2 (ja) * 2014-06-26 2018-04-25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物品
JP6326589B2 (ja) * 2014-06-26 2018-05-23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物品
JP6451976B2 (ja) * 2014-07-22 2019-01-16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滑り防止材、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L3212395T3 (pl) * 2014-10-28 2019-02-28 Saint Gobain Umożliwiająca stąpanie po niej wielowarstwowa szyba ze szkła bezpiecznego o hamującej poślizg powierzchni
JP6414942B2 (ja) * 2015-04-21 2018-10-31 株式会社寺岡製作所 粘着シート
JP2017014333A (ja) * 2015-06-29 2017-01-19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その製造方法、物品及び電子機器
KR101993799B1 (ko) * 2015-07-23 2019-06-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용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및 제조방법
CN106414638B (zh) * 2015-08-25 2018-09-11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粘着胶带
US11352525B2 (en) 2015-09-29 2022-06-07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olyolefin resin foamed sheet and adhesive tape
JPWO2017131082A1 (ja) * 2016-01-26 2018-11-1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CN113308041A (zh) * 2016-03-30 2021-08-27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片和胶带
JP2017190432A (ja) * 2016-04-15 2017-10-19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
JPWO2018110285A1 (ja) * 2016-12-12 2019-04-18 Dic株式会社 導電性粘着テープ
JP7197983B2 (ja) * 2017-07-31 2022-12-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
JPWO2019043810A1 (ja) 2017-08-30 2020-09-24 株式会社寺岡製作所 粘着テープ
JP7193229B2 (ja) * 2017-09-29 2022-12-20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TWI801499B (zh) * 2018-02-28 2023-05-11 日商綜研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雙面膠黏片及其用途
JP7265374B2 (ja) * 2019-02-28 2023-04-26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泡複合シート及び粘着テープ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7780A (zh) * 2009-04-09 2010-10-13 Dic株式会社 两面粘着胶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16549C2 (nl) * 2000-10-06 2002-04-10 Stork Screens B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tegen stoorstraling beschermde kaart met een gedrukte schakeling.
EP1645589B1 (en) * 2003-07-16 2013-05-22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Foam sheet of crosslinked polyolefin resin,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CN101243153B (zh) * 2005-09-05 2010-10-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片以及表面保护薄膜
JP4842358B2 (ja) 2008-12-04 2011-12-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5556987B2 (ja) * 2009-04-09 2014-07-23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5582562B2 (ja) * 2009-10-27 2014-09-03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フィルム
JP2011252095A (ja) * 2010-06-02 2011-12-15 Nitto Denko Corp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5622242B2 (ja) * 2010-08-31 2014-11-12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発泡粘着シート
JP2012072347A (ja) * 2010-09-03 2012-04-12 Nitomuzu:Kk 表面保護シート
JP5731835B2 (ja) * 2011-01-24 2015-06-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電気又は電子機器用の発泡積層体
JP5662866B2 (ja) * 2011-03-31 2015-02-04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7780A (zh) * 2009-04-09 2010-10-13 Dic株式会社 两面粘着胶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32558A1 (en) 2015-05-14
JPWO2013176031A1 (ja) 2016-01-12
WO2013176031A1 (ja) 2013-11-28
KR101632136B1 (ko) 2016-06-20
CN104321398A (zh) 2015-01-28
TW201404854A (zh) 2014-02-01
JP5517015B1 (ja) 2014-06-11
TWI468485B (zh) 2015-01-11
KR20140133893A (ko) 2014-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1398B (zh) 粘合带
CN104039911B (zh) 粘合带
CN104039912B (zh) 粘合带
CN104053734B (zh) 粘合带
CN105246996B (zh) 双面粘合带
KR101181335B1 (ko)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CN105073933B (zh) 双面粘合带
CN105555894B (zh) 粘着胶带及电子器件
JP5510763B1 (ja) 粘着テープ
CN105829473A (zh) 双面粘合带及电子设备
KR101142880B1 (ko) 방수용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CN107075319A (zh) 粘合片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