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76248B - 双面压敏胶粘片 - Google Patents

双面压敏胶粘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76248B
CN102876248B CN201210246691.4A CN201210246691A CN102876248B CN 102876248 B CN102876248 B CN 102876248B CN 201210246691 A CN201210246691 A CN 201210246691A CN 102876248 B CN102876248 B CN 102876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tive adhesive
pressure
weight
double
adhesiv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66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76248A (zh
Inventor
田村彰规
中山直树
和田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76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6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76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6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6Porous or cellular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 C09J133/066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containing -OH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fo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18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a layer of foam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40Symmetrical or sandwich layers, e.g. ABA, ABCBA, ABCCB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6/00Composition of foam
    • B32B2266/02Organic
    • B32B2266/0214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32B2266/025Polyolef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48Releas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05/00Adhesive articles, e.g. adhesive tap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being pressure-sensitive, i.e. tacky at temperatures inferior to 30°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0Presence of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4Presence of a foam
    • C09J2400/243Presence of a foam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3/00Presence of polyolefin
    • C09J2423/006Presence of polyolefin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76Voids specified as close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性(止水性)和耐冲击性优异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包含聚烯烃泡沫基材和在所述聚烯烃泡沫基材两面上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其中所述聚烯烃泡沫基材的闭孔体积百分比为70%以上,且交联度为3至60%重量%,并且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由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和增粘树脂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由包含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的成分形成。

Description

双面压敏胶粘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面压敏胶粘片,更具体而言,涉及包含聚烯烃泡沫基材并且防水性和耐冲击性均优异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背景技术
在基材的两面上包含压敏胶粘剂层的具有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通常例如作为构件组装或构件间的结合中的高度可靠的结合或固定手段被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中。作为这些具有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已知使用无纺布(参见专利文献1)或纸作为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和使用塑料膜作为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近来,已经要求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具有防水功能,因此也要求用于固定这种电子设备的部件的具有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防止水渗透电子设备的功能(可以将这种功能称为“防水性”或“止水性”)。然而,使用无纺布或纸作为基材材料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在防水性方面存在问题,因为所述布或纸允许水浸透。另一方面,使用塑料膜作为基材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由于塑料膜的刚性而在对不平整的表面的跟随性(followability)方面较差。当将这种双面压敏胶粘片用于阶差不同的部分时,在所述片和被粘物之间发生剥离。因此,难以实现良好的防水性。
近年来,由于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或智能手机的性能增强,利用双面压敏胶粘片固定的构件如镜片已经更重。因此,要求用于电子设备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能够牢固地固定或保持构件从而即使在由于掉落等对这种电子设备施加强烈的冲击时也不剥离的功能(可以将该功能称为“耐冲击性”)。特别地,随着使用电子设备的方式或环境的扩展,要求双面压敏胶粘片即使在更加严苛的环境条件(特别是低温环境)下也显示优异的耐冲击性。
专利文献1:JP2001-152111A
发明内容
在使用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产品的制造中,当作为制造期间或之后的试验的结果,发现它们具有缺陷时,可以进行从产品所使用的构件上剥离(除去)双面压敏胶粘片,即所谓的“返工”以再利用所述构件。此外,当将用过的产品拆卸或从这种产品中回收构件时,有时从构件上剥离用于其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在这种返工、产品拆卸或构件回收中,在剥离后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压敏胶粘剂层或基材被破坏或者压敏胶粘剂层的一部分残留在构件(被粘物)上(可以将该现象称为“胶粘剂残留”)。这种缺陷导致诸如可除去性(返工性能)劣化的问题。可除去性的劣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双面压敏胶粘片对被粘物的压敏胶粘力随时间推移而增加或者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压敏胶粘剂层对基材的锚固性能不足。
本发明提供防水性(止水性)和耐冲击性都优异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压敏胶粘片,其防止对被粘物的压敏胶粘力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并同时包含对所述片的基材的锚固性能高的压敏胶粘剂层,从而具有优异的可除去性。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解决以上问题。结果发现,如下双面压敏胶粘片的防水性和耐冲击性都优异,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包含聚烯烃泡沫基材作为其基材,并且包含在所述基材两面上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所述聚烯烃泡沫基材的闭孔(closedcells,即独立气泡)体积百分比和交联度分别被控制在特定范围内,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由至少包含特定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和增粘树脂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形成,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压敏胶粘片,包含聚烯烃泡沫基材和在所述聚烯烃泡沫基材两面上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
其中所述聚烯烃泡沫基材的闭孔体积百分比为70%以上,且交联度为3至60重量%,并且
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由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和增粘树脂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由包含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的成分形成。
在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优选为10至50重量%。
在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散度[(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优选为3至10。
在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包含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所述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的量基于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10至30重量%。
在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雾度优选为3至30%。
在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由包含丙烯酸丁酯的单体成分形成,所述丙烯酸丁酯的量基于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为60重量%以上。
在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由包含丙烯酸的单体成分形成,所述丙烯酸的量基于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为1至5重量%。
在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基于100重量份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优选含有5至60重量份的增粘树脂。
由于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以上组成,所以其防水性(止水性)和耐冲击性优异。此外,当使用分散度或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的比例被控制在特定范围内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时,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显示优异的可除去性,因为其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对聚烯烃泡沫基材具有提高的锚固性能。此外,当将特定组合物用于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从而抑制对被粘物的压敏胶粘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时,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显示更优异的可除去性。应注意,本文所用的术语“可除去性”既是指在从被粘物上剥离双面压敏胶粘片期间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或聚烯烃泡沫基材的抗破坏性,也是指在剥离后使得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或聚烯烃泡沫基材不残留在被粘物表面上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凹陷(dent)试验的被固定至评价板的评价样品(聚烯烃泡沫基材)的示意图(平面图)。
图2是说明凹陷试验的方法的示意图(透视图)。
图3是显示凹陷试验中所使用的重物的示意图(正视图)。
图4是显示凹陷试验中所使用的重物的示意图(侧视图)。
图5是显示在凹陷试验中通过使用重物对聚烯烃泡沫基材(评价样品)施加负荷的状态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正视图)。
图6是显示在凹陷试验中通过使用重物对聚烯烃泡沫基材(评价样品)施加负荷后聚烯烃泡沫基材的状态的实例的示意图(正视图)。
图7是显示用于测定层间剥离强度和评价锚固性能的评价样品的示意图(横截面图)。
图8是说明测定层间剥离强度的方法和评价锚固性能的方法的示意图(横截面图)。
图9(a)和9(b)是显示用于评价耐冲击性的具有重物的评价样品的示意图,其中图9(a)是平面图,且图9(b)是图9(a)中的Y-Y横截面图。
图10(a)和10(b)是显示用于评价防水性的评价样品的示意图,其中图10(a)是平面图,且图10(b)是图10(a)中的Z-Z横截面图。
附图标记
11:聚烯烃泡沫基材
12:评价板
13:重物
14:重物的尖端部分
15:未凹陷部分的厚度(Y1)
16:最凹陷部分的厚度(Y2)
21:双面压敏胶粘片
22:铝箔
23:铝箔
24:铝箔的突出部分
25:铝箔的突出部分
31:聚碳酸酯壳体
32:窗框状双面压敏胶粘片
33:聚碳酸酯镜片(lens)
34:重物(SUS板)
35:窗框状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厚度
41:聚碳酸酯板
42:阶差带(steptape)
43:窗框状双面压敏胶粘片
44:丙烯酸类板
45: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在聚烯烃泡沫基材的两面上都具有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压敏胶粘片”包括带状物,即“压敏胶粘带”。有时将双面压敏胶粘片中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称为“压敏胶粘表面”。此外,本文中所用的术语“机器方向(MD)”是指在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制造步骤中的制造线的方向,并且在长片材的情况下,其通常是指长度方向。另一方面,术语“横向(TD)”是指垂直于机器方向的方向。
[聚烯烃泡沫基材]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的聚烯烃泡沫基材是具有由聚烯烃树脂的泡沫形成的孔(cell,又称气泡)(孔状结构)的基材(泡沫基材)。聚烯烃泡沫基材可以是单层或复合层(多层)形式。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在对不平整表面的跟随性、防水性和耐冲击性方面优异,因为该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聚烯烃泡沫基材。
作为构成聚烯烃泡沫基材的聚烯烃树脂,可以使用已知的或通常使用的聚烯烃树脂。尽管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实例包括聚乙烯如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这些聚烯烃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聚烯烃树脂中,优选聚乙烯和聚丙烯,更优选聚乙烯。这意味着,聚烯烃泡沫基材优选为聚乙烯泡沫基材或聚丙烯泡沫基材,更优选为聚乙烯泡沫基材。
聚烯烃泡沫基材的闭孔体积百分比是70%以上(例如,70至100%),且优选80至100%。当将闭孔体积百分比调节至70%以上时,所得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防水性(止水性)。本文中所用的术语“闭孔体积百分比”是指根据以下方法使用聚烯烃泡沫基材测定的值。
(闭孔体积百分比的测定方法)
对聚烯烃泡沫基材进行切割以获得具有边长为5cm的平面正方形形状且具有预定厚度的试验片。基于所测定的试验片的厚度,计算试验片的表观体积V1(cm3),且同时测定试验片的重量W1(g)。
然后,基于以下等式来计算试验片的由孔所占的表观体积V2(cm3)(将构成试验片的树脂的密度设定为1g/cm3)。
孔所占的表观体积V2=V1-W1
接着,将试验片浸没在23℃的蒸馏水中至距离水面为100mm的深度,并且对试验片施加15kPa的压力并持续3分钟。然后,从水中取出试验片,除去试验片表面所附着的水分,测定所得试验片的重量W2(g),并根据下式计算闭孔体积百分比。
闭孔体积百分比=100-{100×(W2-W1)/V2}
闭孔体积百分比是提供在泡沫基材中所存在的孔(孔状结构)(通常包括闭孔(闭孔结构)和/或开孔(开孔结构))中闭孔的百分比的指标的值。术语“闭孔”是指被壁围绕并且不与其它孔连接的孔,而术语“开孔(opencells,即连续气泡)”是指与其它孔连接的孔。聚烯烃泡沫基材中的闭孔体积百分比越大,聚烯烃泡沫基材中所存在的孔中闭孔比例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泡沫基材使得水不易渗透,并且可以显示高防水性(止水性)。
聚烯烃泡沫基材的交联度为3至60重量%,优选为5至50重量%,更优选10至40重量%,还更优选15至35重量%。当将交联度调节至3重量%以上时,在聚烯烃泡沫基材的拉伸期间在表面附近存在的孔不易被破坏,并且防止了由于孔的破坏而导致的表面粗糙度,从而使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胶粘性提高。另一方面,当将交联度调节至60重量%以下时,所得泡沫基材不会变得太硬且具有适当的柔软性,结果,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耐冲击性。本文中所用的术语“交联度”是指根据以下方法使用聚烯烃泡沫基材所测定的值。
(交联度的测定方法)
从聚烯烃泡沫基材中取样约100mg重的试验片,精确测定试验片的重量A(mg)。接着,将试验片浸没在120℃的30cm3二甲苯中。将试验片放置24小时,接着通过200目金属筛进行过滤以收集金属筛上的不溶性成分。在真空干燥后,精确测定不溶性成分的重量B(mg)。根据下式,通过利用重量A和重量B来计算聚烯烃泡沫基材的交联度(单位:重量%)。
交联度(重量%)=100×(B/A)
上述交联度是提供构成聚烯烃泡沫基材的聚合物(聚烯烃树脂)的交联度的指标的值。这意味着,聚烯烃泡沫基材的交联度越大,构成基材的聚烯烃树脂的交联结构越致密。特别地,当将聚烯烃泡沫基材的交联度控制为60重量%以下时,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可以显示优异的耐冲击性。
尽管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平均孔径没有特别限制,但从基材的强度的观点来看,其优选为10至1,000μm,且更优选20至600μm。当将平均孔径调节为10μm以上时,双面压敏胶粘片倾向于具有提高的耐冲击性。另一方面,当将平均孔径调节为1,000μm以下时,双面压敏胶粘片倾向于具有提高的防水性(止水性)。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来测定平均孔径。
尽管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密度(表观密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从可除去性的观点来看,其优选为0.1至0.5g/cm3,且更优选0.2至0.4g/cm3。当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密度为0.1g/cm3以上时,所得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强度(特别是层间剥离强度),且倾向于具有提高的耐冲击性和可除去性。另一方面,当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密度为0.5g/cm3以下时,由于不发生柔软性的过度劣化,所以所得双面压敏胶粘片倾向于具有提高的阶差跟随性。当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良好的阶差跟随性时,即使将其层压至具有阶差的被粘物,在所述片与被粘物的表面之间也难以产生间隙,从而提高了防水性。例如,可以根据JISK6767中所规定的方法来测定密度(表观密度)。
尽管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发泡倍率没有特别限制,但其优选为2至10cc/g,更优选2.5至5cc/g。当将发泡倍率调节为2cc/g以上时,所得双面压敏胶粘片倾向于具有提高的柔软性和提高的阶差跟随性。另一方面,当将发泡倍率调节为10cc/g以下时,所得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强度(特别是层间剥离强度),且倾向于具有提高的耐冲击性和可除去性。如本文所使用的,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发泡倍率”被定义为根据JISK6767规定的方法所测定的密度(表观密度)的倒数。
可以使用已知的或常规的形成方法(例如使用发泡剂的方法)来形成聚烯烃泡沫基材。或者,可以用市售产品作为聚烯烃泡沫基材。
可以对聚烯烃泡沫基材的表面进行已知的表面处理,例如化学或物理表面处理如底涂处理、电晕放电处理和等离子体处理。更具体而言,为了提高与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胶粘性,可以对聚烯烃泡沫基材的表面进行常规的表面处理,例如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如电晕放电处理、铬酸处理、暴露于臭氧、暴露于火焰、暴露于高压电击和离子化放射线处理来进行氧化处理。或者,可以用底涂剂或剥离剂对其进行涂布处理。
聚烯烃泡沫基材可以根据需要包含各种添加剂。其实例包括填料(如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抗老化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润滑剂、增塑剂、阻燃剂和表面活性剂。
尽管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厚度可以根据强度、柔软性、使用目的等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并且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优选为30至1,500μm,更优选为50至1,200μm。当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厚度为30μm以上时,强度提高,并且双面压敏胶粘片倾向于具有提高的耐冲击性和可除去性。另一方面,厚度为1,500μm以下的聚烯烃泡沫基材对于产品的小型化或轻量化是有利的。
特别地,当将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用于重的产品如个人电脑或电视的大型平板显示器时,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厚度是例如200至1,500μm(更优选300至1,200μm)。另一方面,当将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用于移动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或智能手机时,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厚度优选为例如30至400μm(更优选50至300μm)。
由下述凹陷试验测定的利用具有楔状尖端部分的重物施加1kgf负荷并持续15秒后的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厚度对初始厚度的比例(将其称为“抗凹陷性”)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40%以上,且还更优选60%以上。抗凹陷性是指示施加负荷时聚烯烃泡沫基材对形成凹陷的抗性(不变形性)的物理性质。抗凹陷性为20%以上的聚烯烃泡沫基材具有适当的硬度并且可抵抗破坏,从而使得双面压敏胶粘片显示优异的可除去性。
可以使用以下凹陷试验来测定聚烯烃泡沫基材的抗凹陷性。
[凹陷试验]
(评价样品的制备)
图1是显示用于凹陷试验的被固定至评价板的聚烯烃泡沫基材(评价样品)的示意图(平面图)。在图1中,11表示聚烯烃泡沫基材,12表示评价板。
将聚烯烃泡沫基材切割成宽2mm且长50mm的片材,从而制备评价样品。然后,将所述聚烯烃泡沫基材11(评价样品)附着至评价板12(丙烯酸类板,尺寸:宽25mm,长50mm,厚5mm)(参考图1)。
(抗凹陷性的测定)
图2是说明凹陷试验的方法的示意图(透视图)。在图2中,13表示重物。图3是显示凹陷试验中所使用的重物的正视图(示意图),图4是显示该重物的侧视图(示意图)。在图3和4中,由14所围绕的部分显示了重物13的尖端部分。如图3和图4所示,重物13的尖端部分14为楔状。
如图2所示,将附着有聚烯烃泡沫基材11的评价板12置于水平基座上,并固定至所述水平基座。然后,通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放置1kg的重物13而对聚烯烃泡沫基材施加负荷。同时,将重物13放置在聚烯烃泡沫基材11上,从而使聚烯烃泡沫基材1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重物的尖端部分14的纵向,并且使重物的尖端部分14的纵向垂直于垂直方向(参考图2)。图5是显示通过使用重物13对聚烯烃泡沫基材11施加负荷的状态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正视图)。
在将重物13放置在聚烯烃泡沫基材11上15秒之后,除去重物13。图6是显示通过使用重物对聚烯烃泡沫基材施加负荷后聚烯烃泡沫基材11的状态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正视图)。在除去重物13后1分钟内,测定聚烯烃泡沫基材11的最凹陷部分的厚度16(将其称为“Y2”)和未凹陷部分的厚度15(将其称为“Y1”)(参考图6)。在此,Y1等于用重物13施加负荷前的聚烯烃泡沫基材11的厚度(初始厚度)。然后,根据下式计算抗凹陷性:
抗凹陷性(%)=Y2/Y1×100
尽管对于Y1和Y2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可以通过对使用例如光学显微镜(商品名称“DigitalMicroscopeVHX-1000”,由基恩士公司(KEYENCECORPORATION)制造)在100倍的倍率下获得的图像进行处理(例如可以使用显微镜所附带的图像编辑软件)而测定。
可以例如通过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发泡倍率或组成来控制聚烯烃泡沫基材的抗凹陷性。
尽管聚烯烃泡沫基材在机器方向(MD)上的伸长率没有特别限制,但其优选为200至800%,更优选400至600%。当聚烯烃泡沫基材在机器方向上的伸长率为200%以上时,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耐冲击性和对不平整表面的跟随性。另一方面,当聚烯烃泡沫基材在机器方向上的伸长率为800%以下时,基材具有提高的强度和落下特性。
尽管聚烯烃泡沫基材在横向(TD)上的伸长率没有特别限制,但其优选为50至800%,更优选100至600%。当聚烯烃泡沫基材在横向上的伸长率为50%以上时,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耐冲击性和对不平整表面的跟随性。另一方面,当聚烯烃泡沫基材在横向上的伸长率为800%以下时,所得基材具有提高的强度和落下特性。根据JISK6767来测定聚烯烃泡沫基材的伸长率(在机器方向上的伸长率,在横向上的伸长率)。
可以例如通过交联度或发泡倍率来控制聚烯烃泡沫基材的伸长率。
尽管聚烯烃泡沫基材在机器方向(MD)上的拉伸强度没有特别限制,但其优选为0.5至20MPa,更优选1至15MPa。当聚烯烃泡沫基材在机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为0.5MPa以上时,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可除去性。另一方面,当聚烯烃泡沫基材在机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为20MPa以下时,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耐冲击性和对不平整表面的跟随性。
尽管聚烯烃泡沫基材在横向(TD)上的拉伸强度没有特别限制,但其优选为0.2至20MPa,更优选0.5至15MPa。当聚烯烃泡沫基材在横向上的拉伸强度为0.2MPa以上时,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可除去性。另一方面,当聚烯烃泡沫基材在横向上的拉伸强度为20MPa以下时,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耐冲击性和对不平整表面的跟随性。根据JISK6767来测定聚烯烃泡沫基材的拉伸强度(在机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在横向上的拉伸强度)。
可以例如通过交联度或发泡倍率来控制聚烯烃泡沫基材的拉伸强度。
尽管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以通过用平板夹持厚度为约25mm的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层叠体并且将该层叠体压缩初始厚度的25%而测定的负荷计,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压缩硬度优选为10至300kPa,更优选30至200kPa。当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压缩硬度为10kPa以上时,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可除去性。另一方面,当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压缩硬度为300kPa以下时,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对不平整表面的跟随性。根据JISK6767来测定上述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压缩硬度。
可以例如通过交联度或发泡倍率来控制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压缩硬度。
尽管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环境条件:23℃和50%RH,压缩条件:压缩至初始厚度的50%,压缩时间:1天(24小时)的条件下测得的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压缩永久变形(下文中可以将其称为“压缩永久变形(23℃,50%RH)”)优选为10%以下。压缩永久变形(23℃,50%RH)为10%以下的聚烯烃泡沫基材显示提高的压缩恢复性且具有提高的对不平整表面的跟随性。
尽管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在环境条件:85℃和90%RH,压缩条件:压缩至初始厚度的50%,压缩时间:1天(24小时)的条件下测得的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压缩永久变形(下文中可以将其称为“压缩永久变形(85℃,90%RH)”)优选为50%以下。压缩永久变形(85℃,90%RH)为50%以下的聚烯烃泡沫基材显示提高的压缩恢复性且具有提高的对不平整表面的跟随性。
尽管没有特别限制,但在环境条件:-40℃,压缩条件:压缩至初始厚度的50%,压缩时间:1天(24小时)的条件下测得的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压缩永久变形(下文中可以将其称为“压缩永久变形(-40℃)”)优选为10%以下。压缩永久变形(-40℃)为10%以下的聚烯烃泡沫基材显示提高的压缩恢复性且具有提高的对不平整表面的跟随性。可以根据JISK6767通过在完成压缩后1分钟内测定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厚度而确定以上压缩永久变形(压缩永久变形(23℃,50%RH)、压缩永久变形(85℃,90%RH)和压缩永久变形(-40℃))。
可以例如通过发泡倍率或组成来控制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压缩永久变形。
可以将聚烯烃泡沫基材着色,从而使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显现图形设计功能或光学特性(如遮光性和光反射性)。
例如,当将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用于遮光用途时,尽管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与后述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可见光透过率相似,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可见光透过率优选为15%以下(例如从0至15%),更优选10%以下(例如从0至10%)。
对于聚烯烃泡沫基材的着色,可以使用着色剂。着色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当将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用于遮光用途时,优选将聚烯烃泡沫基材着色为黑色。当将基材着色为黑色时,L*a*b*色系中所规定的L*(明度)优选为35以下(例如从0至35),更优选30以下(例如从0至30)。L*a*b*色系中所规定的a*和b*可以根据L*的值,各自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尽管没有特别限制,但a*和b*各自在优选-10至10(更优选-5至5,且还更优选-2.5至2.5)的范围内,特别优选为0或接近于0。
在本文中可以通过用比色计(商品名称“CR-200”,由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KonicaMinoltaSensingInc.)制造;比色计)进行测定而确定L*a*b*色系中所规定的L*、a*和b*。L*a*b*色系是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1976年所推荐的色空间,其是指被称为CIE1976(L*a*b*)色系的色空间。在日本工业标准中,在JISZ8729中规定了L*a*b*色系。
用于将聚烯烃泡沫基材着色为黑色的黑色着色剂的实例包括炭黑(如炉黑、槽法炭黑、乙炔黑、热裂法碳黑和灯黑)、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苯胺黑、苝黑、钛黑、花菁黑、活性炭、铁氧体(如非磁性铁氧体和磁性铁氧体)、磁铁矿、氧化铬、氧化铁、二硫化钼、铬络合物、复合氧化物基黑色着色剂和蒽醌基有机黑色着色剂。其中,从成本和获得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炭黑。
黑色着色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且可以是使得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期望光学特性的量。
当将双面压敏胶粘片用于光反射用途时,优选将聚烯烃泡沫基材着色为白色。当将基材着色为白色时,L*a*b*色系中所限定的L*(明度)优选为87以上(例如87至100),更优选90以上(例如90至100)。L*a*b*色系中所规定的a*和b*可以根据L*的值,各自根据需要进行选择。a*和b*各自优选在-10至10(更优选-5至5,且还更优选-2.5至2.5)的范围内,特别优选0或接近于0。
用于将聚烯烃泡沫基材着色为白色的白色着色剂的实例包括无机白色着色剂如氧化钛(二氧化钛如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和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锡、氧化钡、氧化铯、氧化钇、碳酸镁、碳酸钙(例如轻质碳酸钙或重质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锌、碳酸铝、氢氧化铝、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锌、硅酸铝、硅酸镁、硅酸钙、硫酸钡、硫酸钙、硬脂酸钡、锌白、硫化锌、滑石、硅石、矾土、粘土、高岭土、磷酸钛、云母、石膏、白炭黑、硅藻土、膨润土、锌钡白、沸石、绢云母和水合埃洛石;和有机白色着色剂如丙烯酸类树脂粒子、聚苯乙烯树脂粒子、聚氨酯树脂粒子、酰胺树脂粒子、聚碳酸酯树脂粒子、硅树脂粒子、脲醛树脂粒子和蜜胺树脂粒子。
白色着色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且可以是使得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期望光学特性的量。
[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是由至少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和增粘树脂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所形成的压敏胶粘剂层。简而言之,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至少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和增粘树脂。尽管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中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基于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100重量%),其优选为40至98重量%,更优选50至80重量%。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压敏胶粘剂组合物”还包括“用于形成压敏胶粘剂层的组合物”。
(丙烯酸类聚合物)
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是由包含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的成分所形成的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术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任一种或二者),并且同样适用于下文。
作为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简称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其实例包括碳原子数为1至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14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且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至1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进一步更优选碳原子数为4至9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进一步更优选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和/或丙烯酸丁酯。从胶粘性能和可除去性的观点来看,还进一步更优选丙烯酸丁酯(BA)。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特别是丙烯酸丁酯)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且基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优选为60重量%以上(例如60至99重量%),更优选80重量%以上(例如80至95重量%)。当包含丙烯酸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两者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时,“(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是指丙烯酸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总量。
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没有特别限制,且除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外,优选还包含以下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当包含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时,例如,可以增强对被粘物的胶粘力,并且可以增强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力。
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实例包括含羧基的单体(也包括含酸酐的单体如马来酸酐和衣康酸酐)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和异巴豆酸;含羟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乙烯醇和烯丙醇;含酰胺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含氨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含环氧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含氰基的单体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含杂环的乙烯基单体如N-乙烯基-2-吡咯烷酮和(甲基)丙烯酰吗啉、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和乙烯基唑;含磺酸基的单体如乙烯基磺酸钠;含磷酸基的单体如2-羟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含酰亚胺基的单体如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和异丙基马来酰亚胺;和含异氰酸酯基的单体如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等等。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从提高对被粘物的胶粘力的观点来看,作为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优选含羧基的单体和含羟基的单体,更优选含羧基的单体,进一步更优选丙烯酸(AA)。
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且基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优选为30重量%以下(例如0.1至30重量%),更优选0.1至15重量%。当该含量为0.1重量%以上时,存在如下倾向: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力增加而提高了剪切力,并由此提高了可除去性。另一方面,当该含量为30重量%以下时,存在如下倾向: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力不过度增加,并由此提高了耐冲击性。此外,胶粘性能倾向于提高。
在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中,含羧基的单体(特别是丙烯酸)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且从对非极性被粘物如聚丙烯的胶粘性能的观点来看,基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优选为1至5重量%,更优选1至3重量%,且进一步更优选1至2重量%。
作为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除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之外,还可以包含多官能单体。多官能单体是具有两个以上烯属不饱和基团的单体。烯属不饱和基团没有特别限制,但其实例包括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如乙烯基、丙烯基、异丙烯基、乙烯基醚基(乙烯基氧基)和烯丙基醚基(烯丙基氧基)等。
多官能单体的实例包括二(甲基)丙烯酸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甲基)丙烯酸乙烯基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多官能单体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且基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优选为2重量%以下(例如0至2重量%),更优选0.02至1重量%。当该含量为2重量%以下时,存在如下倾向: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力不过度增加,且提高了耐冲击性和胶粘性能。当使用交联剂时,可以不使用多官能单体。当不使用交联剂时,多官能单体的含量优选为0.001至0.5重量%,更优选0.002至0.1重量%。
作为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可以包含除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多官能单体以外的可聚合(可共聚)单体(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称为“其它可共聚单体”)。
所述其它可共聚单体的实例包括除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多官能单体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如具有脂环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具有芳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三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乙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甲氧基丁酯和(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丁酯];乙烯基酯[例如乙酸乙烯酯和丙酸乙烯酯];芳族乙烯基化合物[例如苯乙烯和乙烯基甲苯];烯烃或二烯烃[例如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和异丁烯];乙烯基醚[例如乙烯基烷基醚等];和氯乙烯。
可以通过使用已知/常规聚合方法使单体成分聚合而制造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聚合方法,其实例包括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和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照射的聚合方法(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法)等。其中,从压敏胶粘性能的观点来看,优选溶液聚合法和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法,且从使得可选择各种增粘树脂的观点来看,更优选溶液聚合法。
在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聚合法中,可以使用各种常规溶剂。作为溶剂,其实例包括有机溶剂,如酯类如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芳族烃类如甲苯和苯;脂族烃类如正己烷和正庚烷;脂环族烃类如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以及酮类如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聚合中,可以使用聚合引发剂。这种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制,且可以从已知/常规引发剂中适当选择并加以使用。作为聚合引发剂,其实例包括油溶性聚合引发剂,如偶氮基聚合引发剂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l,l'-偶氮二(环己烷-l-甲腈)、2,2'-偶氮二(2,4,4-三甲基戊烷)、二甲基-2,2'-偶氮二(2-甲基丙酸酯)和4,4'-偶氮二-4-氰基戊酸酯;和过氧化物基聚合引发剂如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异丙苯、1,1-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和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十二烷。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聚合引发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且可以在相关领域中作为聚合引发剂可利用的范围内使用。
制备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方法优选为包括在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在有机溶剂中使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聚合的步骤的方法,其中,在聚合的前期阶段进行主反应,在聚合的后期阶段进行老化反应,优选在各自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两次以上聚合后期阶段中的老化反应。使用这种方法制备丙烯酸类聚合物促进了将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和分散度(Mw/Mn)以及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的比例控制为后述预定范围,从而使得可以提供对聚烯烃泡沫基材的锚固性能提高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结果,可以提高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可除去性。
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具有聚合前期阶段中的主反应和聚合后期阶段中的老化反应。当在各自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两次以上聚合后期阶段的老化反应时,老化反应的温度(老化温度)优选高于主反应的温度(主反应温度),并且第二次老化反应的温度优选高于第一次老化反应的温度。此外,优选的是,第一次老化反应的温度比主反应温度高至少5℃,并且第二次老化反应的温度比第一次老化反应的温度高5℃以上。
从在聚合初始阶段中抑制低分子量成分的生成的观点来看,特别优选在以下所示的温度(主反应温度)下进行主反应。
(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11)[℃]≤主反应温度[℃]≤(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3)[℃]
本文中所用的术语“主反应”是指在开始聚合之后一直到聚合率成为80%以上、优选85%以上、更优选90%以上的反应。通过将主反应完成时的聚合率控制为80%以上,在高于主反应温度的温度下进行的老化反应中要聚合的残余单体的量降低并且降低了低分子量成分的量,从而使耐热性和耐反弹性提高。以如下方式测定聚合率。
(聚合率的测定)
准确称量约1g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在通过使用干燥器在130℃下干燥3小时之后,再次对其进行称量。根据下述等式,从通过用干重除以溶液重量[=(干燥后的重量)/(干燥前的重量)]而确定的测定固体含量、和由聚合前的配料比而确定的计算固体含量来计算聚合率。
聚合率(%)=(测定固体含量(%)/(计算固体含量(%))×100
术语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是指苯中的聚合引发剂在分解并减少一半时需要10个小时的情形下的温度。其为显示聚合引发剂的热特性的指标。当使用两种以上聚合引发剂时,本文中将聚合引发剂中添加量(重量份)最大的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定义为“10小时半衰期温度”。当在聚合引发剂中存在两种以上添加量(重量份)最大的聚合引发剂时,在本文中将其中10小时半衰期温度最高的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定义为“10小时半衰期温度”。
例如,上述聚合引发剂具有如下10小时半衰期温度。
2,2'-偶氮二异丁腈:65℃
2,2'-偶氮二(2-甲基丁腈):67℃
二甲基-2,2'-偶氮二(2-甲基丙酸酯):67℃
4,4'-偶氮二-4-氰基戊酸:68℃
过氧化苯甲酰:74℃
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前期阶段中的主反应和聚合后期阶段中的老化反应。在各自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两次以上聚合后期阶段中的老化反应。首先,进行主反应。在主反应完成后,提高温度,然后在恒温下进行第一次老化反应。然后进一步提高温度,然后在恒温下进行第二次老化反应。在每次老化反应中,优选将温度保持恒定1小时以上。通过将每次老化反应中的温度恒定保持1小时以上并且彼此独立地进行两次(两阶段)以上老化反应,可以将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散度容易地控制在下述范围内,并且可以减少残余单体的量。
此外,优选的是,在聚合引发剂中,10小时半衰期温度、主反应温度和第二次老化温度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a){(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11}[℃]≤(主反应温度)[℃]≤{(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3}[℃]
(b){(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2}[℃]≤(第一次老化温度)[℃]≤{(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4}[℃]
(c){(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5}[℃]≤(第二次老化温度)[℃]≤{(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9}[℃]
以下是更优选的主反应温度和老化温度之间的关系。
(a){(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11}[℃]≤(主反应温度)[℃]≤{(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1}[℃]
(b){(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2}[℃]≤(第一次老化温度)[℃]≤{(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2}[℃]
(c){(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5}[℃]≤(第二次老化温度)[℃]≤{(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9}[℃]
优选在以上不等式中所示的温度下将主反应进行4小时以上。当进行三次(三个阶段)以上老化反应时,例如,可以在不等式(b)的温度范围内的两种以上各自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第一次老化反应,或者在式(c)的温度范围内的两种以上各自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第二次老化反应。
通过在{(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11}[℃]以上的温度(主反应温度)下进行主反应,所得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没有过度增加,因此提高了初始压敏胶粘力。另一方面,通过在{(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3}[℃]以下的温度(主反应温度)下进行主反应,所得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没有过度减少,因此提高了耐热性。
通过将第一次老化温度设定为{(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2}[℃]以上以增加与主反应温度之差,可以减少残余单体的量。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一次老化温度设定为{(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4}[℃]以下,可以防止过度生成低分子量成分,从而提高耐热性。
最后,为了生成预定量的低分子量成分,优选将第二次老化温度设定为{(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5}[℃]以上。通过将第二次老化温度设定为{(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5}[℃]以上,可以提高聚合率,而且生成特定量的低分子量成分,这促进了将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散度控制在下述范围内。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二次老化温度设定为{(聚合引发剂的10小时半衰期温度)+9}[℃]以下,可以防止一下子过量生成低分子量成分并由此提供具有提高的耐热性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因此,为了控制低分子量成分的生成,在各自不同的温度下至少进行两次(两个阶段)老化反应。
尽管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优选为300,000至1,000,000,更优选300,000至800,000,且还更优选400,000至700,000。当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0以上时,所得丙烯酸类聚合物倾向于具有提高的内聚力。另一方面,当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00以下时,所得丙烯酸类聚合物倾向于具有提高的初始压敏胶粘力。
尽管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散度(多分散度;[(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Mw/Mn)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优选为3至10,更优选4至8,且还更优选5至7。当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散度为3以上以使得可存在特定量(适当量)的低分子量成分时,其具有提高的初始压敏胶粘力。使用所得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对聚烯烃泡沫基材的锚固性有提高,从而导致可除去性提高。另一方面,使用分散度为10以下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耐热性和提高的可除去性。术语“分散度”由重均分子量对数均分子量的比值[=(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表示,且其提供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的指标。
尽管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比例(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基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其优选为10至30重量%,更优选15至30重量%,还更优选20至30重量%。当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的比例为10重量%以上,从而使得可存在特定量(适当量)的低分子量成分时,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聚合物具有提高的初始压敏胶粘力。使用所得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对聚烯烃泡沫基材的锚固性能提高,从而导致可除去性提高。另一方面,使用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的比例在30重量%以下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耐热性和提高的可除去性。
在以上丙烯酸类聚合物中,通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法)测定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可以确定重均分子量、分散度[(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和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的比例。例如,可以使用以下装置在以下条件下测定分子量。
装置:HLC8210GPC(由东曹株式会社(TOSOHCORPORATION)制造)
柱:6.0mm内径×150mm的TSKgelsuperHM-H/H4000/H3000/H2000
洗脱液:四氢呋喃(THF)
流速:0.6mL/分钟
柱温度:40℃
注入体积:20μL
检测器:折射计(RI)
测定样品:通过将丙烯酸类聚合物溶解在THF中以制备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浓度为0.1重量%的溶液,并且通过用过滤器过滤从溶液中除去粉尘而获得。
(增粘树脂)
如上所述,形成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至少包含增粘树脂(增粘剂)。包含增粘树脂的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显示高胶粘性。
增粘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萜烯基增粘树脂、酚基增粘树脂、松香基增粘树脂和石油基增粘树脂。增粘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萜烯基增粘树脂的实例包括萜烯基树脂如α-蒎烯聚合物、β-蒎烯聚合物和双戊烯聚合物,以及通过对以上萜烯基树脂进行改性(例如酚改性、芳族改性、氢化改性或烃改性)而获得的改性萜烯基树脂(例如萜烯酚醛树脂、苯乙烯改性的萜烯基树脂、芳族改性的萜烯基树脂、氢化的萜烯基树脂)。
酚基增粘树脂的实例包括各种酚(例如苯酚、间甲酚、3,5,-二甲酚、对烷基苯酚或间苯二酚)与甲醛的缩合物(例如烷基酚醛树脂或二甲苯甲醛基树脂),通过在碱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上述酚与甲醛进行加成反应而获得的甲阶酚醛树脂,通过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上述酚与甲醛进行缩合反应而获得的酚醛清漆树脂,以及通过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酚与松香(例如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或各种松香衍生物)进行加成和热聚合而获得的松香改性的酚醛树脂。
松香基增粘树脂的实例包括未改性松香(天然松香)如脂松香、木松香和妥儿油松香,通过用氢化、歧化、聚合等对上述未改性松香进行改性而获得的改性松香(例如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或其它化学改性松香),以及各种松香衍生物。松香衍生物的实例包括松香酯,例如通过利用醇对未改性松香进行酯化而获得的松香酯化合物,和通过利用醇对改性松香(例如氢化松香、歧化松香或聚合松香)进行酯化而获得的改性松香酯化合物;通过用不饱和脂肪酸对未改性松香或改性松香(例如氢化松香、歧化松香或聚合松香)进行改性而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的松香;通过用不饱和脂肪酸对松香酯进行改性而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的松香酯;通过将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例如氢化松香、歧化松香或聚合松香)、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的松香或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的松香酯中的羧基还原而获得的松香醇;以及松香(特别是松香酯)如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和各种松香衍生物的金属盐。
石油基增粘树脂的实例包括已知的石油树脂,如芳族石油树脂、脂族石油树脂、脂环族石油树脂(脂族环状石油树脂)、脂族芳族石油树脂、脂族脂环族石油树脂、氢化石油树脂、苯并呋喃基树脂和苯并呋喃-茚基树脂。更具体地,芳族石油树脂的实例包括使用仅一种或两种以上碳数为8至10的含乙烯基的芳族烃(例如苯乙烯、邻乙烯基甲苯、间乙烯基甲苯、对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β-甲基苯乙烯、茚和甲基茚)的聚合物。作为芳族石油树脂,优选从诸如乙烯基甲苯和茚的馏分(所谓的“C9石油馏分”)获得的芳族石油树脂(所谓的“C9石油树脂”)。脂族石油树脂的实例包括使用仅一种或两种以上碳数为4至5的烯烃或二烯(例如烯烃如1-丁烯、异丁烯和1-戊烯;以及二烯如丁二烯、戊间二烯(1,3-戊二烯)和异戊二烯)的聚合物。作为脂族石油树脂,优选从诸如丁二烯、戊间二烯和异戊二烯的馏分(所谓的“C4石油馏分”或“C5石油馏分”)获得的脂族石油树脂(所谓的“C4石油树脂”或“C5石油树脂”)。脂环族石油树脂的实例包括通过将脂族石油树脂(所谓的“C4石油树脂”或“C5石油树脂”)环化和二聚并然后将二聚体聚合而获得的脂环烃基树脂,环状二烯化合物(例如环戊二烯、二环戊二烯、乙叉基降冰片烯、二戊烯、乙叉基二环庚烯、乙烯基环庚烯、四氢茚、乙烯基环己烯或苧烯)的聚合物,其氢化产物,以及通过将上述芳族烃树脂或下述脂族芳族树脂中的芳环氢化而获得的脂环烃基树脂。脂族芳族石油树脂的实例包括苯乙烯-烯烃基共聚物。作为脂族芳族石油树脂,可以使用所谓的“C5/C9共聚物石油树脂”等。
增粘树脂可以是市售产品,例如,可以使用商品名称为“SUMILITERESINPR-12603”(由住友电木株式会社(SumitomoBakeliteCo.,Ltd)制造)和商品名称为“PENSELD125”(由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ArakawaChemicalIndustries,Ltd.)制造)的产品。
在上述增粘树脂中,优选松香基增粘树脂,因为它们可以以较高的水平满足粘性和可除去性两者。特别优选聚合松香酯(通过用醇对聚合松香进行酯化而获得的聚合松香的酯化化合物)。
作为增粘树脂,从以较高水平满足粘性和可除去性的观点来看,优选软化点为80至180℃的增粘树脂,且更优选软化点为85至160℃的增粘树脂。特别地,优选软化点小于150℃(例如在超过90℃但小于150℃的范围内)的增粘树脂。这意味着特别优选软化点超过90℃但小于150℃的聚合松香酯作为增粘树脂。增粘树脂的软化点被定义为使用环球法(例如JISK5902所规定的环球法)所测定的值。
尽管形成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中的增粘树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但基于100重量份丙烯酸类聚合物,其优选为5至60重量份,更优选10至50重量份,还更优选20至40重量份。当将该含量设定为5重量份以上时,提高了可除去性。尽管没有阐明可除去性提高的原因,但本发明人推测,适度增加增粘树脂的含量降低了具有特定组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特别是由包含特定量的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作为必要单体成分的成分形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与增粘树脂之间的相容性,从而抑制了对被粘物的压敏胶粘力随时间推移的增加。另一方面,当将该含量设定为60重量份以下时,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不会变得太硬并且具有提高的胶粘性。
在压敏胶粘剂组合物中,除了丙烯酸类聚合物和增粘树脂之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包含已知的添加剂如交联剂、交联促进剂、硅烷偶联剂、抗老化剂、填料、着色剂(染料或颜料)、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链转移剂、增塑剂、软化剂、表面活性剂和抗静电剂,只要其不损害本发明的性能即可。当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时,可以使用各种常规溶剂。溶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其实例包括在上述溶液聚合方法中所使用的任意溶剂。
当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包含交联剂时,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由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交联而具有提高的内聚力,并且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对聚烯烃泡沫基材的锚固性能提高。结果,所得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可除去性。交联剂是多官能化合物,即具有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化合物,且能够通过与丙烯酸类聚合物具有的官能团发生反应而形成交联结构。
交联剂没有特别限制,且其实例包括异氰酸酯基交联剂、环氧基交联剂、三聚氰胺基交联剂、过氧化物基交联剂、脲基交联剂、金属醇盐基交联剂、金属螯合物基交联剂、金属盐基交联剂、碳化二亚胺基交联剂、唑啉基交联剂、氮丙啶基交联剂、胺基交联剂等。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从提高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力和提高对聚烯烃泡沫基材的锚固性能的观点来看,优选异氰酸酯基交联剂(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
异氰酸酯基交联剂(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且其实例包括低级脂族多异氰酸酯如1,2-亚乙基二异氰酸酯,1,4–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和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如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和氢化的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芳族多异氰酸酯如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氰酸酯基交联剂可以是例如市售产品如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合物(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NipponPolyurethaneIndustryCo.,Ltd.)制造,商品名“CORONATEL”)、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合物(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ORONATEHL”)、三羟甲基丙烷/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合物(由三井化学株式会社(MitsuiChemicalsCo.,Ltd.)制造,商品名“TAKENATE110N”)。
尽管交联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但从胶粘性、可除去性和耐冲击性的观点来看,基于100重量份丙烯酸类聚合物,其优选为0.001至10重量份,更优选0.01至7重量份,还更优选0.1至5重量份,特别优选0.5至3重量份。当将交联剂的含量设定为0.001重量份以上时,所得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具有提高的内聚力和可除去性。另一方面,当将交联剂的含量设定为10重量份以下时,所得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具有提高的初始压敏胶粘力、耐冲击性和耐反弹性。
制备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将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增粘树脂和交联剂以及必要时的溶剂和其它添加剂混合的方法。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形成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可以通过将压敏胶粘剂组合物涂布(涂覆)在规定的基材(例如隔片、聚烯烃泡沫基材等)上,并且必要时,将所涂布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干燥和/或固化来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在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的涂布(涂覆)中,可以使用已知/常规涂布方法,并且可以使用常规涂布机(凹版辊涂机、逆转辊涂机、辊式吻涂机、浸渍辊涂机、棒式涂布机、刮刀式涂布机、喷涂机、缺角轮涂布机、直接涂布机等)。
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特别优选由至少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和聚合松香酯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由基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包含80重量%以上丙烯酸丁酯和1至3重量%丙烯酸的单体成分形成,所述聚合松香酯基于100重量份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10至30重量份。优选使用上述成分组合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因为其特别有助于抑制压敏胶粘力随时间推移的增加和提高可除去性。推测这种对于压敏胶粘力随时间推移的增加的抑制是通过适当降低丙烯酸类聚合物与增粘树脂之间的相容性而产生的效果。然而,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不限于此。
尽管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10至300μm,更优选10至250μm,还更优选30至230μm。厚度为10μm以上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有助于提高胶粘性和耐冲击性。另一方面,厚度为300μm以下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有助于提高可除去性。在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优选的是,在聚烯烃泡沫基材的两面上形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各自的厚度满足上述范围。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各自的厚度可以相互相同或不同。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可以是单层或者两层以上的层叠体(例如组成不同的两个以上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
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10至50重量%,更优选15至45重量%,进一步更优选20至40重量%。当其凝胶分数为10重量%以上时,抑制了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内聚破坏,从而提高了可除去性。另一方面,当其凝胶分数为50重量%以下时,提高了初始压敏胶粘力和耐冲击性。
可以作为乙酸乙酯中的不溶物,具体而言,可以作为在23℃下将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在乙酸乙酯中浸渍7天后的不溶物相对于浸渍前样品的重量分数(单位:重量%)来测定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具体而言,凝胶分数是通过下述“凝胶分数的测定方法”计算的值。
(凝胶分数的测定方法)
从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取样约0.1g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用平均孔径为0.2μm的多孔四氟乙烯片(商品名称为“NTF1122”,由日东电工株式会社(NittoDenkoCorporation)公司制造)包裹,并用风筝线将其绑紧,此时测定其重量,将所测定的重量指定为浸渍前的重量。浸渍前的重量是压敏胶粘剂层、四氟乙烯片和风筝线的总重量。还测定了四氟乙烯片和风筝线的总重量,并将该重量指定为包装重量。
然后,将用四氟乙烯片包裹并用风筝线绑紧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下文中称为“样品”)放入装有乙酸乙酯的50ml体积容器中,随后在23℃下静置7天。然后,从容器中取出样品(在乙酸乙酯处理后),将其转移至铝制杯中,之后在干燥器中在130℃下干燥2小时以除去乙酸乙酯,并且测定其重量,将该重量作为浸渍后的重量。
根据下式计算凝胶分数:
凝胶分数(重量%)=((C-D)/(E-D))×100
(其中C是浸渍后的重量,D是包装重量,且E是浸渍前的重量)
可以通过例如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组成、交联剂的含量等来控制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
压敏胶粘剂层的雾度(根据JISK7136)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3至30%,更优选5至20%,进一步更优选5至15%。当雾度为3%以上时,存在如下倾向:抑制了对被粘物的压敏胶粘力随时间推移的增加,且提高了可除去性。另一方面,当雾度为30%以下时,实现了良好的粘性。例如,可以根据JISK7136,通过将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层压至载玻片(例如,总透光率为91.8%且雾度为0.4%),并且使用雾度计(由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MurakamiColorResearchLaboratoryCo.,Ltd)制造,商品名称为“HM-150”),可以测定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雾度。
可以例如通过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组成、增粘树脂的种类、增粘树脂的含量等控制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雾度。
从防止被粘物上的胶粘剂残渣的观点来看,优选将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雾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此外,从满足胶粘剂残留性能(防止胶粘剂残渣的性能)和胶粘性两者的观点来看,控制构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特定材料的相容性,从而使雾度满足上述范围是显著有效的。具体而言,特定材料的相容性是指由包含80重量%以上(例如80至95重量%)丙烯酸丁酯的单体成分形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与聚合松香酯之间的相容性、和由包含1至5重量%丙烯酸的单体成分所形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与聚合松香酯之间的相容性。在最优选的方式中,将使用如下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形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雾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包含通过特定量的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的共聚而获得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和聚合松香酯。这使得可以提高胶粘剂残留性能并保持胶粘性,简而言之,可以提高可除去性。
[双面压敏胶粘片]
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是包含聚烯烃泡沫基材和在聚烯烃泡沫基材两面上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在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在聚烯烃泡沫基材的两面上形成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各自可以具有相同组成或不同组成。从生产率的观点来看,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优选具有相同组成。
除了聚烯烃泡沫基材和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之外,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还可以包含其它层(例如中间层、底涂层等),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即可。
在使用前可以用隔片(剥离衬垫)保护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压敏胶粘表面。双面压敏胶粘片的每个压敏胶粘表面可以通过使用两个隔片分别保护,或者以通过用双面都为剥离面的一个隔片将表面卷绕为卷筒状的方式进行保护。隔片被用作压敏胶粘表面的保护材料,并且在将压敏胶粘剂层层压至被粘物时被剥离。可以使用任意已知的剥离纸作为隔片。隔片可以是,但不特别限于,例如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基材、由氟聚合物构成的低胶粘性基材或者由非极性聚合物构成的低胶粘性基材。作为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基材,其实例包括表面由剥离处理剂如硅型、长链烷基型、氟型和硫化钼处理过的塑料膜或纸。作为氟基聚合物,其实例包括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乙烯共聚物和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作为非极性聚合物,其实例包括烯烃基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可以通过使用已知/常规方法来形成隔片。隔片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
可以使用已知或常规制造方法来制造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更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如下来制造:在聚烯烃泡沫基材的表面上直接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直接方法),或者在隔片上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且然后将其转移(层压)至聚烯烃泡沫基材以在聚烯烃泡沫基材的表面上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转移法)。其中,从胶粘表面(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的平滑性的观点来看,更优选通过在隔片上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且然后将该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层压在聚烯烃泡沫基材的两面上(转移法)来制造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尽管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厚度(总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优选为50至2,000μm,更优选80至1,700μm,还更优选100至1,500μm。厚度为50μm以上的片材具有提高的耐冲击性。术语“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厚度(总厚度)”是指从一个压敏胶粘表面到另一个压敏胶粘表面的厚度,且即使该片材具有隔片,所述厚度也不包括隔片的厚度。
当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厚度比较小,更具体而言,其厚度在50至600μm(优选100至500μm)的范围内时,该片材除防水性和耐冲击性优异之外,对于减小使用该片材的产品的重量、尺寸和膜厚度也是有效的。因此优选将其用于诸如移动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的应用。
当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厚度比较大,更具体而言,其厚度在300至2,000μm(优选400至1,500μm)的范围内时,使用该片材的产品可以显示特别高的耐冲击性,从而使得可以将其优选用于重的产品,例如个人电脑或电视的大型平板显示器。
尽管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层间剥离强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优选为8N/20mm以上,更优选12N/20mm以上。层间剥离强度为8N/20mm以上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抑制了在从被粘物上剥离双面压敏胶粘片期间可能发生的聚烯烃泡沫基材的裂开,因而具有提高的可除去性。
术语“层间剥离强度”是指以5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分别对层压到双面压敏胶粘片两面上的压敏胶粘表面上的铝箔进行T-剥离试验时的剥离粘附强度。可以根据JISK6854-3使用T-剥离试验片作为评价样品测定层间剥离强度,所述T-剥离试验片使用铝箔作为柔性被粘材料并使用双面压敏胶粘片作为胶粘剂层制备。更具体地,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对其进行测定。
[层间剥离强度的测定方法]
(评价样品的制备)
图7是用于测定层间剥离强度的评价样品的示意图(横截面图)。在图7中,21表示双面压敏胶粘片,且22和23表示铝箔。
首先,通过前后移动2kg橡胶辊一次,将铝箔22(宽30mm,长200mm,厚0.13mm)和铝箔23(宽3.0mm,长200mm,厚0.13mm)分别层压至双面压敏胶粘片21(宽20mm,长150mm)两面上的压敏胶粘表面,从而制备评价样品(参见图7)。如图7中所示,在评价样品的结构中,各自对应于距箔的一端为50mm的铝箔22的部分和铝箔23的部分与双面压敏胶粘片21不接触(可以将这种不与双面压敏胶粘片接触的铝箔部分称为“突出部分”)。然后,在23℃和50%RH下将评价样品老化0.5小时。
(层间剥离强度的测定)
图8是显示层间剥离强度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横截面图)。在图8中,24和25分别表示评价样品中铝箔的突出部分。
通过在23℃和50%RH的气氛下使用拉伸试验仪,将评价样品的一个铝箔的突出部分24固定。抓住另一个铝箔的突出部分25,然后沿图8中所示的方向以5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拉伸。将铝箔22和23之间发生剥离(T-剥离)时的剥离粘附强度指定为层间剥离强度(N/20mm)。优选将该试验进行(n)次、例如3次并计算平均值。
在层间剥离强度的测定中,评价样品的T-剥离主要由于双面压敏胶粘片的聚烯烃泡沫基材的裂开或破损而发生。这意味着,层间剥离强度提供当从被粘物上剥离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时聚烯烃泡沫基材裂开或破裂的可能性的指标。当层间剥离强度大时,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提高的可除去性,因为在剥离片材时难以发生聚烯烃泡沫基材的裂开或破损。因此,层间剥离强度在上述范围内的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显示优异的可除去性。
尽管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层间剥离强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可以通过聚烯烃泡沫基材的交联密度、发泡倍率等控制。
尽管用于通过前后移动2kg辊一次进行接触粘合而层压聚碳酸酯板和丙烯酸类板的本发明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压敏胶粘力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优选为10N/cm2以上,更优选15N/cm2以上。压敏胶粘力为10N/cm2以上的双面压敏胶粘片显示提高的胶粘可靠性,因为使用该双面压敏胶粘片层压的构件难以因内部应力而剥离。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可以优选用于在利用很大力量(压力)进行层压方面具有困难的被粘物(例如脆性被粘物、柔性被粘物或具有不平整表面的被粘物)。
压敏胶粘力被定义指以下情况下的最大应力:在通过前后移动2kg辊一次进行接触粘合,从而通过双面压敏胶粘片层压聚碳酸酯板和丙烯酸类板而制造的评价样品中,以10mm/分钟的负荷速度在厚度方向上由内向外对丙烯酸类板施加压力,直至将评价样品分离为丙烯酸类板和聚碳酸酯板,其中所述双面压敏胶粘片为窗框状(也可以称为“相框状”),其尺寸为长60mm,宽40mm,窗框宽度1mm。更具体而言,例如,可以用以下程序来测定压敏胶粘力。
(压敏胶粘力的测定方法)
首先,将双面压敏胶粘片切割成窗框宽度(相框宽度)为1mm的窗框状(“相框状”)(长60mm,宽40mm),从而获得窗框状双面压敏胶粘片。
接着,通过使用该窗框状双面压敏胶粘片,通过前后移动2kg辊一次将丙烯酸类板(长60mm,宽40mm,厚2mm)和在中心处具有直径15mm的通孔的聚碳酸酯板(PC板)(长80mm,宽70mm,厚2mm)接触粘合,从而将其层压以制备评价样品。
接着,在常温下将评价样品放到万能拉伸压缩试验仪中(装置名称:“拉伸压缩试验仪TG-1kN”,由美蓓亚公司(MinebeaCo.,Ltd.)制造),并使棒穿过聚碳酸酯板的通孔。将通过以10mm/分钟的负荷速度使用该棒对丙烯酸类板施加压力,直至将评价样品分离成为丙烯酸类板和聚碳酸酯板时的最大应力指定为压敏胶粘力。
可以例如通过聚烯烃泡沫基材或压敏胶粘剂层的厚度或组成、聚烯烃泡沫基材的发泡倍率等来控制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压敏胶粘力。
在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可以通过将聚烯烃泡沫基材着色来控制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光学特性如透过率或反射率。
例如,当将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用于遮光用途时,通过将聚烯烃泡沫基材着色为黑色,将可见光透过率设定为优选15%以下(例如0至15%),更优选10%以下(例如0至10%)。当将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用于光反射用途时,通过将聚烯烃泡沫基材着色为白色,将可见光透过率设定为优选20%以上(例如20至100%),更优选25%以上(例如25至100%)。具有由此控制的光学特性的本发明双面压敏胶粘片可以用作例如光学构件,如光漫射构件、散射元构件和集光构件。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具有防水性和耐冲击性均优异的聚烯烃泡沫基材。因此,其适合用于特别需要防水性和耐冲击性的电子相关应用,如用于固定移动电话的镜片,用于固定移动电话的关键模块构件,作为电子设备的耐冲击性材料,用于固定电视的装饰面板,用于保护个人电脑的电池组,和用于数码摄像机的镜片的防水。更具体地,优选将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特别是具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移动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
此外,例如,特别是当分别将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散度和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的比例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时,所得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对聚烯烃泡沫基材的锚固性能提高,结果,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可以显示优异的可除去性。此外,当形成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具有特定组成时,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可以显示更优异的可除去性,因为抑制了对被粘物的压敏胶粘力随时间推移的增加。也可以将这种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优选用于固定构件(部件)(特别是应用固定电子设备的构件)以回收或容易地拆卸这些构件(部件)。
尽管没有特别限制,但当被粘物由金属如不锈钢或铝,玻璃,或者塑料(树脂)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其复合材料制成时,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应注意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制备例1(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备)
在装备有冷凝管、氮入口管、温度计、滴液漏斗和搅拌器的反应器中,向甲苯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172重量份(甲苯/乙酸乙酯=5/5重量比)中添加100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2重量份丙烯酸、8重量份乙酸乙烯酯、0.1重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0.2重量份偶氮二异丁腈(AIBN)(10小时半衰期温度:65℃)。接着,在室温下氮回流1小时后,升高温度,并且在58℃下进行聚合反应6小时以作为主反应。然后进一步升高温度,并在65℃下进行第一次老化反应2小时。再次升高温度,并在72℃下进行第二次老化反应2小时。然后,使反应混合物冷却,从而获得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A”)。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A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为600,000,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之比(分散度)为5.0,且在全部聚合物中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聚合物的比例(含量)为20重量%。
制备例2(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备)
除了用甲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甲苯/乙酸乙酯=8/2重量比)代替所述溶剂(有机溶剂)和在56℃下进行主反应6小时,接着在64℃下进行第一次老化反应2小时,升高温度,并且在73℃下进行第二次老化反应3小时之外,以与制备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B”)。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B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B”)的重均分子量为550,000,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之比为6.2,且在全部聚合物中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聚合物的比例(含量)为22重量%。
制备例3(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备)
除了用甲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甲苯/乙酸乙酯=9/1重量比)代替所述溶剂(有机溶剂)和在60℃下进行主反应6小时,接着在66℃下进行第一次老化反应3小时,升高温度,并且在74℃下进行第二次老化反应1小时之外,以与制备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C”)。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C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C”)的重均分子量为520,000,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之比为6.9,且在全部聚合物中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聚合物的比例(含量)为27重量%。
制备例4(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备)
在装备有冷凝管、氮入口管、温度计、滴液漏斗和搅拌器的反应器中,向甲苯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172重量份(甲苯/乙酸乙酯=7/3重量比)中添加100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7重量份丙烯酸、8重量份乙酸乙烯酯、0.1重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0.2重量份AIBN(10小时半衰期温度:65℃)。接着,在室温下氮回流1小时后,升高温度,并且在58℃下进行聚合反应6小时以作为主反应。然后进一步升高温度,在65℃下进行第一次老化反应2小时。再次升高温度,在72℃下进行第二次老化反应2小时。然后,使反应混合物冷却,从而获得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D”)。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D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D”)的重均分子量为550,000,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之比为5.6,且在全部聚合物中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聚合物的比例(含量)为24重量%。
制备例5(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备)
除了仅在57℃下进行主反应12小时而不进行老化反应(第一次老化反应和第二次老化反应)之外,以与制备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E”)。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E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E”)的重均分子量为650,000,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之比为2.8,且在全部聚合物中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聚合物的比例(含量)为9重量%。
制备例6(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备)
除了在77℃下进行一次而非两次老化反应持续3小时之外,以与制备例3相同的方式,获得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F”)。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F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F”)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0,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之比为11.2,且在全部聚合物中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聚合物的比例(含量)为35重量%。
制备例7(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的制备)
通过基于100重量份丙烯酸类聚合物A,向制备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A中添加10重量份商品名称为“TAMANOL803”(松香酚醛树脂,由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10重量份商品名称为“EsterGumH”(氢化的松香甘油酯,由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和15重量份商品名称为“PenselD125”(聚合松香季戊四醇酯,由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作为增粘树脂,然后添加2重量份(以固体含量换算)商品名称为“CORONATEL”(异氰酸酯交联剂,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作为交联剂,从而制备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称为“压敏胶粘剂1”)。
制备例8(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的制备)
除了用制备例2中获得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B代替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A之外,以与制备例7相同的方式制备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称为“压敏胶粘剂2”)。
制备例9(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的制备)
除了用制备例3中获得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C代替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A之外,以与制备例7相同的方式制备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称为“压敏胶粘剂3”)。
制备例10(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的制备)
除了用制备例4中获得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D代替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A之外,以与制备例7相同的方式制备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称为“压敏胶粘剂4”)。
制备例11(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的制备)
除了用制备例5中获得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E代替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A之外,以与制备例7相同的方式制备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称为“压敏胶粘剂5”)。
制备例12(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的制备)
除了用制备例6所获得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F代替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A之外,以与制备例7相同的方式制备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称为“压敏胶粘剂6”)。
制备例13(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的制备)
基于100重量份丙烯酸类聚合物A,向制备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A中添加10重量份商品名称为“TAMANOL803”(松香酚醛树脂,由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10重量份商品名称为“EsterGumH”(氢化的松香甘油酯,由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和15重量份商品名称为“PENSELD125”(聚合松香季戊四醇酯,由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作为增粘树脂,然后添加5重量份(以固体含量换算)商品名称为“CORONATEL”(异氰酸酯交联剂,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作为交联剂,从而制备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称为“压敏胶粘剂7”)。
制备例14(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的制备)
基于100重量份丙烯酸类聚合物A,向制备例1中获得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A中添加10重量份商品名称为“TAMANOL803”(松香酚醛树脂,由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10重量份商品名称为“EsterGumH”(氢化的松香甘油酯,由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和15重量份商品名称为“PENSELD125”(聚合松香季戊四醇酯,由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作为增粘树脂,然后添加0.5重量份(以固体含量换算)商品名称为“CORONATEL”(异氰酸酯交联剂,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产品作为交联剂,从而制备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称为“压敏胶粘剂8”)。
实施例1
通过将压敏胶粘剂1涂布在市售隔片(商品名称“SLB-80W3D”,由住化加工纸株式会社(SumikakakoushiCo.,Ltd.)制造)一侧的表面从而提供50μm的干燥后厚度,接着在100℃下干燥2分钟,从而形成压敏胶粘剂层。将所得压敏胶粘剂层的所得表面层压至由聚乙烯树脂构成且交联度为30重量%、闭孔体积百分比为85%、厚度为150μm(抗凹陷性:72%,拉伸强度(MD):12.0MPa,拉伸强度(TD):7.5MPa)的泡沫基材(称为“基材1”)的一侧的表面,从而获得单面压敏胶粘片。
然后将压敏胶粘剂1涂布至隔片(商品名称为“SLB-80W3D”,由住化加工纸株式会社制造)一侧的表面从而提供50μm的干燥后厚度,接着在100℃下干燥2分钟,从而制备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将由此制备的压敏胶粘剂层的表面层压至单面压敏胶粘片的泡沫基材的另一个表面。使由此获得的层压结构通过80℃的层压机(0.3MPa,速度:0.5m/分钟)一次,然后在50℃的烘箱中固化3天。以这种方式,获得了构成为“隔片/压敏胶粘剂层/泡沫基材/压敏胶粘剂层/隔片”的250μm厚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实施例2
除了用压敏胶粘剂2代替压敏胶粘剂1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厚度为250μm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实施例3
除了用压敏胶粘剂3代替压敏胶粘剂1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厚度为250μm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实施例4
除了用压敏胶粘剂4代替压敏胶粘剂1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厚度为250μm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实施例5
除了用压敏胶粘剂5代替压敏胶粘剂1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厚度为250μm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实施例6
除了用压敏胶粘剂6代替压敏胶粘剂1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厚度为250μm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实施例7
除了用压敏胶粘剂7代替压敏胶粘剂1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厚度为250μm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实施例8
除了用压敏胶粘剂8代替压敏胶粘剂1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厚度为250μm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实施例9
除了用由聚乙烯树脂构成且交联度为3重量%、闭孔体积百分比为85%、厚度为100μm(抗凹陷性:15%,拉伸强度(MD):1.0MPa,拉伸强度(TD):0.5MPa)的泡沫基材(称为“基材4”)代替基材1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厚度为200μm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比较例1
除了用由聚乙烯树脂构成且交联度为30重量%、闭孔体积百分比为35%、厚度为200μm(抗凹陷性:67%,拉伸强度(MD):10.3MPa,拉伸强度(TD):6.4MPa)的泡沫基材(称为“基材2”)代替基材1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厚度为300μm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比较例2
除了用由聚乙烯树脂构成且交联度为90重量%、闭孔体积百分比为85%、厚度为200μm(抗凹陷性:76%,拉伸强度(MD):14.0MPa,拉伸强度(TD):9.1MPa)的泡沫基材(称为“基材3”)代替基材1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厚度为300μm的双面压敏胶粘片。
表1显示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使用的泡沫基材(基材1至4)的交联度、闭孔体积百分比、厚度、拉伸强度(MD和TD)和抗凹陷性。
(表1)
基材1 基材2 基材3 基材4
厚度 [μm] 150 200 200 100
拉伸强度(MD) [MPa] 12.0 10.3 14.0 1.0
拉伸强度(TD) [MPa] 7.5 6.4 9.1 0.5
闭孔体积百分比 [%] 85 35 85 85
交联度 [重量%] 30 30 90 3
抗凹陷性 [%] 72 67 76 15
(评价)
测定或评价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压敏胶粘剂层的雾度、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防水性、耐冲击性、粘性、锚固性能(压敏胶粘剂层对泡沫基材的锚固性能)、可除去性和压敏胶粘力(180°剥离压敏胶粘力)。以上述方法测定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
(1)压敏胶粘剂层的雾度
以下列程序测定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压敏胶粘剂层的雾度:
通过将制备例7至14中所获得的压敏胶粘剂1至8各自涂布在隔片(商品名称“SLB-80W3D”,由住化加工纸株式会社制造)的一个表面从而提供50μm的干燥后厚度,接着在100℃下干燥2分钟,从而形成压敏胶粘剂层。然后将压敏胶粘剂层层压至载玻片(总透光率:91.8%,雾度0.4%),并剥离隔片,从而获得评价样品。使用雾度计(商品名称为“HM-150”,由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根据JISK7136测定评价样品的雾度,从而确定压敏胶粘剂层的雾度。将结果示于表2中的“雾度”栏中。
(2)防水性(防水特性)(参考图10(a)至(b))
图10(a)至(b)是用于评价防水性的评价样品的示意图,其中10(a)是平面图,图10(b)是(a)的Z-Z横截面图。在图10(a)至(b)中,41表示聚碳酸酯板,42表示阶差带,43表示窗框状双面压敏胶粘片,44表示丙烯酸类板(丙烯酸类镜片),且45表示无纺布。以下列程序来评价防水性。
分别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切割成1mm宽的窗框状(相框状)(宽60mm,长40mm),从而获得窗框状双面压敏胶粘片。
接着,将所得窗框状双面压敏胶粘片各自层压至四个丙烯酸类板(丙烯酸类镜片,宽60mm,长40mm,厚1mm)。如图10(a)至(b)中所示,通过前后移动2kg辊一次,将已经层压有窗框状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四个丙烯酸类板接触粘合至已经附着有两个阶差带(宽5mm)的聚碳酸酯板(PC板),从而获得具有阶差高度(10μm、20μm、30μm、50μm、70μm或100μm)的评价样品(参考图10(a)至(b))。
所述阶差带附着至聚碳酸酯板用于为其提供不平整性,由此,聚碳酸酯板具有期望的阶差高度。
此外,以与上述相同的程序,通过前后移动2kg辊一次,使已经层压有窗框状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四个丙烯酸类板接触粘合至聚碳酸酯板(具有没有两个阶差带的平坦表面),从而获得阶差高度为0μm(没有阶差差异)的评价样品。
在丙烯酸类板和聚碳酸酯板之间夹入无纺布(宽35mm,长55mm,厚0.05mm)以目视观察水的渗透,因为其中吸收水分时其颜色发生变化。无纺布对于防水性的评价试验没有影响。
基于IPX7标准(JISC0920/IEC60529)进行防水性的评价试验。更具体而言,在标准条件下(温度:23℃,湿度:50%RH)将具有各阶差高度的评价样品在1m深的水槽中浸没30分钟,并观察水是否渗透到评价样品中。作为评价样品,使用在标准条件下(温度:23℃,湿度:50%RH)老化30分钟的评价样品。
在评价双面压敏胶粘片的防水性时,对于每个阶差高度制备各自层压有4个丙烯酸类板的两个评价样品(参考图10(a)和10(b)),并且目视观察总计8个样品(8个丙烯酸类板层压部分)以确定水是否渗透到样品中。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中的“防水性”栏中。表2中的数字为没有显示水渗透并被评价为具有“良好防水性”的样品的数量。例如,表2中的数字“8”是指所有8个样品都被评价为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数字“1”是指8个样品中只有1个样品被评价为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数字“0”是指从所有8个样品中都观察到水渗透。
(3)耐冲击性(参考图9(a)至(b))
图9(a)至(b)是用于评价耐冲击性的评价样品的示意图,其中图9(a)为平面图,图9(b)为图9(a)的Y-Y横截面图。在图9(a)至(b)中,31表示聚碳酸酯壳体,32表示窗框状双面压敏胶粘片,33表示聚碳酸酯镜片,且34表示重物。以下列程序评价耐冲击性。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切割成1mm宽的窗框状(相框状)(宽48.5mm,长66.5mm),从而制备窗框状的双面压敏胶粘片32。
使用窗框状双面压敏胶粘片32,通过前后移动2kg辊一次,将聚碳酸酯镜片33(宽48.5mm,长66.5mm,厚2mm,重8g)与聚碳酸酯壳体31(PC壳体)接触粘合(参考图9(a)至(b))。
然后,将10g重物34(SUS板)附着至具有上述结构的聚碳酸酯镜片33(参考图9(a)至(b)),从而制备评价样品(总重量:85g)。
通过在-5℃的气氛下使评价样品从1.5m的高度自由落下到混凝土板上,重复该自由落下,并且基于以下标准来评价耐冲击性(低温下的耐冲击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A(耐冲击性良好):即使重复自由落下40次,聚碳酸酯镜片也没有剥离。
B(耐冲击性差):当重复自由落下时,聚碳酸酯镜片在40次自由落下期间发生剥离。
(4)粘性
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中剥离一个隔片,从而暴露压敏胶粘表面。通过用手指接触压敏胶粘表面来确认粘性强度并基于以下标准评价粘性强度。将结果示于表2中。
A(强粘性):粘性强
B(中等粘性):粘性在A和C之间
C(弱粘性):粘性弱
(5)锚固性能(参考图7和8)
图7是用于评价锚固性能的评价样品的示意图(横截面图)。图8是用于说明锚固性能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横截面图)。在图7和8中,21表示双面压敏胶粘片,22和23表示铝箔,且24和25分别表示铝箔的突出部分。通过下列程序评价锚固性能。
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宽20mm,长150mm)上剥离隔片。如图7中所示,通过前后移动2kg橡胶辊一次,将铝箔(宽30mm,长200mm,厚0.13mm)层压至两侧的各压敏胶粘表面,从而制备评价样品。然后,在23℃和50%RH的气氛下将由此获得的评价样品老化0.5小时。
接着,在23℃和50%RH的气氛下使用拉伸试验仪将评价样品的铝箔的突出部分(图8中的24和25)的一个固定。抓住另一个突出部分,并沿图8中所示的方向以5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从而造成剥离(T-剥离)。目视观察T-剥离后的评价样品,并基于以下标准来评价锚固性能(压敏胶粘剂层对泡沫基材的锚固性能)。将结果示于表2中。
A(高锚固性能):泡沫基材被破坏。
B(低锚固性能):仅压敏胶粘剂层残留在评价样品两侧的任一个铝箔中而没有破坏泡沫基材。
(6)180°剥离压敏胶粘力(对于SUS304BA)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获得的每个双面压敏胶粘片切割成尺寸为宽20mm且长100mm的片,并且将PET膜(厚25μm)层压(背衬)至一个压敏胶粘表面,从而制备评价样品。然后,通过前后移动2kg辊一次,使评价样品的另一个压敏胶粘表面(待测定的表面)与SUS304BA板接触粘合。在23℃和50%RH的气氛下将所得样品老化30分钟。
然后,通过在23℃和50%RH的气氛下,使用万能拉伸压缩试验仪(装置名称“拉伸压缩试验仪TG-1kN”,由美蓓亚公司制造)以3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和180°的剥离角度从SUS304BA板上剥离评价样品,从而测定180°剥离压敏胶粘力(N/20mm)。试验次数(n)为3次,将算得的平均值示于表2中的“压敏胶粘力”栏中。
(7)可除去性
目视观察在测定“(6)180°剥离压敏胶粘力”之后SUS304BA板的表面,并评价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获得的双面压敏胶粘片的可除去性。
当剥离双面压敏胶粘片之后泡沫和/或压敏胶粘剂层的一部分不残留(界面剥离的情形)在SUS304BA板的表面上时,将片材评定为“A”(可除去性良好),且当聚烯烃泡沫基材或压敏胶粘剂层的一部分残留(层间剥离或内聚剥离的情形)时,将片材评定为“B”(可除去性差)。将结果示于表2中。术语“层间剥离”是指基材(泡沫)的一部分残留在SUS304BA板的表面上的剥离方式,术语“内聚剥离”是指仅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残留在SUS304BA板的表面上的剥离方式。
(表2)
(表2续)
尽管已经详细地并参考其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中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
本申请基于2011年7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156359,通过引用将其全部主题内容并入本文中。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光学双面压敏胶粘片。
(1)一种双面压敏胶粘片,包含聚烯烃泡沫基材和在所述聚烯烃泡沫基材两面上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
其中所述聚烯烃泡沫基材的闭孔体积百分比为70%以上,且交联度为3至60重量%,并且
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由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和增粘树脂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由包含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的成分形成。
(2)根据(1)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为10至50重量%。
(3)根据(1)或(2)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散度[(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3至10。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包含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所述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的量基于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10至30重量%。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雾度为3至30%。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由包含丙烯酸丁酯的单体成分形成,所述丙烯酸丁酯的量基于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为60重量%以上。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由包含丙烯酸的单体成分形成,所述丙烯酸的量基于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为1至5重量%。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基于100重量份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含有5至60重量份的增粘树脂。

Claims (8)

1.一种双面压敏胶粘片,包含聚烯烃泡沫基材和在所述聚烯烃泡沫基材两面上的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
其中所述聚烯烃泡沫基材的闭孔体积百分比为70%以上,且交联度为3至60重量%,并且
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由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和增粘树脂的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由包含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的成分形成,
其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由包含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的单体成分形成,所述丙烯酸丁酯的量基于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为80重量%以上,并且所述丙烯酸的量基于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为1至3重量%,并且
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含有10至30重量份的聚合松香酯作为增粘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凝胶分数为10至50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散度[(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3至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包含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所述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的量基于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10至30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雾度为3至3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基于100重量份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所述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含有10至60重量份的增粘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3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包含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所述分子量为100,000以下的成分的量基于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10至30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3的双面压敏胶粘片,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层的雾度为3至30%。
CN201210246691.4A 2011-07-15 2012-07-16 双面压敏胶粘片 Active CN1028762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6359 2011-07-15
JP2011-156359 2011-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76248A CN102876248A (zh) 2013-01-16
CN102876248B true CN102876248B (zh) 2016-01-13

Family

ID=46466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6691.4A Active CN102876248B (zh) 2011-07-15 2012-07-16 双面压敏胶粘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17389A1 (zh)
EP (1) EP2546053B1 (zh)
JP (1) JP5537613B2 (zh)
KR (1) KR101918774B1 (zh)
CN (1) CN102876248B (zh)
TW (1) TWI4485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7528A (zh) 2012-10-09 2018-09-28 艾利丹尼森公司 胶黏剂和相关方法
JP5700178B2 (ja) * 2013-03-25 2015-04-15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及び電子機器
CN105073933B (zh) * 2013-03-29 2018-03-30 Dic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带
FR3005661B1 (fr) * 2013-05-16 2016-06-10 Novacel Sa Film adhesif sensible a la pression et son utilisation pour la protection de surfaces
CN105246996B (zh) * 2013-05-27 2018-06-08 Dic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带
JP6426887B2 (ja) * 2013-09-20 2018-11-21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用アクリル粘着剤及び携帯電子機器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WO2015098494A1 (ja) * 2013-12-25 2015-07-02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電子機器
US10793755B2 (en) 2014-03-13 2020-10-06 Dic Corporation Adhesive shee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133083B (zh) * 2014-03-26 2020-03-06 琳得科株式会社 双面粘着片
JP6388025B2 (ja) * 2014-03-28 2018-09-12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光学部材
CN105745295B (zh) * 2014-04-03 2020-06-30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双面粘接带
JP6364224B2 (ja) * 2014-05-02 2018-07-2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固定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JP6470523B2 (ja) * 2014-08-08 2019-02-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6411127B2 (ja) * 2014-08-11 2018-10-24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粘着剤及び電子機器用粘着シート
CN107207924B (zh) 2015-02-05 2020-03-13 艾利丹尼森公司 恶劣环境用标签组件
WO2016204075A1 (ja) * 2015-06-15 2016-12-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固定部材
JP6224169B2 (ja) * 2015-06-15 2017-11-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固定部材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JP2017002292A (ja) * 2015-06-15 2017-01-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WO2017073722A1 (ja) * 2015-10-30 2017-05-04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CN105238334B (zh) * 2015-11-12 2017-12-29 四川厚生天佐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单组分交联型医用聚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
WO2017094723A1 (ja) * 2015-11-30 2017-06-08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発泡シート及び粘着テープ
CN107022313A (zh) * 2016-01-29 2017-08-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及其用途
KR101867987B1 (ko) 2016-10-25 2018-06-20 윤희정 콘크리트 접합형 지수판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1739346B1 (ko) 2016-11-28 2017-05-24 주식회사 케이디 방향족 용제를 사용하지 않는 자동차 내장재용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점착테이프.
EP3336154B1 (en) * 2016-12-19 2020-05-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assembly having low voc characteristics
WO2018118767A1 (en) 2016-12-22 2018-06-28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Convertibl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comprising urethane (meth) acrylate oligomers
CN106832102B (zh) * 2017-01-05 2019-08-27 无锡海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JP2018172671A (ja) * 2017-03-31 2018-11-08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シール材
US11401711B2 (en) * 2017-03-31 2022-08-02 James Alan Klein Multilayer fire safety tape and related fire retarda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framing members
US9909035B1 (en) * 2017-09-29 2018-03-06 Mayapple Baby Llc Mountable articles, dual-adhesive-adhesive tape and mounting methods using them
CN109627994B (zh) * 2017-10-06 2022-10-2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CN109628026B (zh) * 2017-10-06 2022-09-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及粘合片
KR102503726B1 (ko) 2017-12-27 2023-0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양면 테이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7020984B2 (ja) * 2018-03-30 2022-02-16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
JP7322702B2 (ja) * 2018-03-30 2023-08-08 東レ株式会社 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78422B2 (ja) * 2018-08-27 2019-09-18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粘着剤及び電子機器用粘着シート
JP7339087B2 (ja) * 2018-09-25 2023-09-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7388909B2 (ja) * 2019-12-20 2023-11-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CN111154429B (zh) * 2019-12-23 2022-06-03 崴思新材料泰州有限公司 一种聚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
JP7048686B2 (ja) * 2020-08-21 2022-04-0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被覆発泡体からなる発泡シール材、および被覆発泡体からなる発泡シール材の製造方法
KR20220098063A (ko) * 2020-12-31 2022-07-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25506A1 (de) * 2007-08-13 2009-02-18 tesa AG Klebeband mit einem Träger aus zumindest einer Schaumschich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7601A (ja) * 1995-12-11 1997-06-17 Sekisui Chem Co Ltd 粘着テープ基材
JP3325493B2 (ja) * 1997-05-20 2002-09-17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エチレン系樹脂発泡体
JP2008144116A (ja) * 2006-12-13 2008-06-26 Nitto Denko Corp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31471B1 (ko) * 2007-10-02 2013-02-07 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열가소성 수지 연신 발포 시트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842358B2 (ja) * 2008-12-04 2011-12-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2010215906A (ja) * 2009-02-20 2010-09-30 Sekisui Chem Co Ltd 電子機器用粘着シート
JP5556987B2 (ja) * 2009-04-09 2014-07-23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US9510925B2 (en) 2010-02-02 2016-12-06 Covidien Lp Surgical meshes
JP5534854B2 (ja) * 2010-02-19 2014-07-02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粘着シート
DE102010030537A1 (de) * 2010-03-03 2011-09-08 Tesa Se Verwendung eines zumindest einseitig klebend ausgerüsteten Klebeband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25506A1 (de) * 2007-08-13 2009-02-18 tesa AG Klebeband mit einem Träger aus zumindest einer Schaumschich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17389A1 (en) 2013-01-17
JP5537613B2 (ja) 2014-07-02
EP2546053B1 (en) 2013-12-11
CN102876248A (zh) 2013-01-16
TWI448529B (zh) 2014-08-11
JP2013040329A (ja) 2013-02-28
KR101918774B1 (ko) 2018-11-14
KR20130009684A (ko) 2013-01-23
EP2546053A1 (en) 2013-01-16
TW201311851A (zh) 201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76248B (zh) 双面压敏胶粘片
US20110300361A1 (en) Double-coat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KR102052211B1 (ko) 양면 점착 시트 및 휴대 전자 기기
TWI676665B (zh) 黏著片材
TWI424042B (zh)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JP7018260B2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利用
KR101181335B1 (ko)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TWI529226B (zh) Optical adhesive sheet
US20130244013A1 (en) Double-fac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EP2551315B1 (en) Acrylic adhesive tape
US11168236B2 (en)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KR101142880B1 (ko) 방수용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CN103242748B (zh) 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
TW201305310A (zh) 光學雙面壓感黏著片材、光學構件、觸控面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分離方法
TW201343869A (zh) 黏著帶
KR20140032320A (ko) 양면 점착 시트
JP2014037543A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US20190161650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KR20140032321A (ko) 양면 점착 시트
TWI676666B (zh) 黏著片及電子機器
US20190106605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US20200017726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TW201343866A (zh) 雙面黏著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