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082B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0082B
CN101960082B CN2009801082114A CN200980108211A CN101960082B CN 101960082 B CN101960082 B CN 101960082B CN 2009801082114 A CN2009801082114 A CN 2009801082114A CN 200980108211 A CN200980108211 A CN 200980108211A CN 101960082 B CN101960082 B CN 101960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r
action
snap
perma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82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0082A (zh
Inventor
秋月龙次郎
西尾贵士
山田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60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0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0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05B77/24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 E05B77/26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 safet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05B77/24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 E05B77/28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for anti-theft purposes, e.g. double-locking or super-lock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34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of geared transmissions
    • E05B81/36Geared sectors, e.g. fan-shaped ge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90Manual override in case of power fail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S292/23Vehicle door latc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894Spring arm
    • Y10T292/089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09Le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6Sliding
    • Y10T292/1014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2Le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44Multiple head
    • Y10T292/104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47Clo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Le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2Mo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175Bolt releasers
    • Y10T292/18Free-end-engag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具备:能够自由地切换成未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的活动杆、切换用致动器、以及被输入切换用致动器的驱动力而使衬套移动的切换杆。活动杆具有第1卡合片,切换用致动器具有第2卡合片。当活动杆位于未锁定位置时,为了限制切换杆的动作而将衬套的移动范围限制在未固定位置以及固定位置之间,第2卡合片与位于衬套的固定位置的第1卡合片卡合。当活动杆位于锁定位置时,为了容许切换杆使衬套在未固定位置以及双重锁定位置之间移动,第1卡合片被配置在不与第2卡合片卡合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门锁装置。这种门锁装置具有致动器,该致动器利用可正反向旋转的马达,经由减速机构使输出杆从中立位置向上锁方向及解锁方向转动,并使之转动成恢复中立位置的状态。如果输出杆向上锁方向及解锁方向移动,上锁解锁杆便被移动到将车门锁定的上锁位置以及解除门的锁定状态的解锁位置。上述门锁装置还具有上锁解锁操作开关、防儿童操作开关、车外把手操作检测开关、上锁动作检测开关、解锁动作检测开关,中立检测开关以及控制装置。车外把手操作检测开关对设在车外的车外把手的操作进行检测。上锁动作检测开关检测出上述上锁解锁杆已到达上锁位置的情况。解锁动作检测开关检测出上述上锁解锁杆已到达解锁位置的情况。中立检测开关则检测出上述输出杆已到达中立位置的情况。控制装置与上述马达及各开关连接。在设置在车厢内的上锁解锁操作开关被实施了上锁操作或解锁操作后,控制装置使马达动作,从而使输出杆向上锁方向或解锁方向转动。并且,如果上锁动作检测开关或解锁动作检测开关动作,控制装置到中立检测开关动作为止使马达反向旋转,使输出杆恢复中立位置。当设置在车厢内的防儿童操作开关被实施了上锁操作后,控制装置就使马达动作,以使输出杆向上锁方向转动。并且,如果上锁动作检测开关动作,控制装置就使马达的动作停止,以使输出杆停止在阻止上锁解锁杆向上锁位置移动的位置上。在此状态下,如果车外把手操作检测开关动作,控制装置就使马达动作,以使上锁解锁杆向解锁位置移动。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一个马达来实现车门的上锁解锁操作以及不能从车内解锁而能够从车外解锁的防儿童操作。
然而,专利文献1的发明是利用对应的开关来详细地检测出各操作的状态,且通过对马达的控制来使各杆停止,这样就能利用一个马达来实现2种状态(操作)。因此所需的开关数量多,电气结构复杂。另外,如果用各开关电气地检测出杆的状态(位置),根据不同的状况,检测结果容易产生波动,且可能发生各种状态下的动作不良。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特公平7-26502号公报(图1、图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能够简化电气结构,且提高装置整体的信赖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具备:闩锁机构、内杆、内开杆、锁定杆、移动体、电气驱动部、切换杆、第1卡合片、和第2卡合片。上述闩锁机构将车门相对于车身保持为关闭状态。上述内杆能够从车辆的室内进行操作。上述内开杆与上述闩锁机构以及上述内杆连接,能够解除上述闩锁机构对上述车门的关闭状态的保持。上述锁定杆能够自由地在未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在上述未锁定位置上时,为了使上述车门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车身呈打开的状态而使上述闩锁机构动作,能够将上述内开杆的动作以及来自车外的操作力传递到上述闩锁机构,在上述锁定位置上时,不能将上述内开杆的动作以及来自车外的操作力传递到上述闩锁机构。上述移动体能够在未固定位置、固定位置、以及双重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未固定位置上,当上述锁定杆位于上述未锁定位置时能够将上述内杆的动作传递到上述内开杆,在上述固定位置上,当上述锁定杆位于上述未锁定位置时不能将上述内杆的动作传递到上述内开杆,在上述双重锁定位置上,当上述锁定杆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不能将上述内杆的动作传递到上述内开杆。上述切换杆与上述移动体连接,且被上述电气驱动部驱动而使上述移动体移动。上述第1卡合片设在上述锁定杆上,上述第2卡合片设在上述切换杆上。当上述锁定杆位于上述未锁定位置时,为了限制上述切换杆的动作,而将上述移动体的移动范围限制在上述未固定位置以及上述固定位置之间,将上述第2卡合片与位于上述移动体的固定位置的上述第1卡合片卡合。当上述锁定杆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为了容许上述切换杆使上述移动体在上述未锁定位置与上述双重锁定位置之间移动,上述第1卡合片配置在不与上述第2卡合片卡合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还具备中间杆,上述中间杆与车门连结且将上述移动体支承为滑动自如,上述移动体随着上述切换杆的动作而被该切换杆推压,由此使上述中间杆滑动,并在上述未固定位置、上述固定位置以及上述双重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上述各种结构,当上述锁定杆位于上述未锁定位置时,使上述第1及第2卡合片卡合,以机械地限制由上述电气驱动部的驱动力实现的上述切换杆的动作,由此能够将上述移动体配置在上述固定位置上。另一方面,当上述锁定杆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上述第1及第2卡合片为不卡合状态,以便容许由上述电气驱动部的驱动力实现的上述切换杆的动作,由此能够使上述移动体移动到上述双重锁定位置上。这样,根据与上述锁定杆的上述未锁定位置及上述锁定位置对应的上述切换杆的卡定及未卡定状态,能够利用上述电气驱动部单体的驱动力来有选择地使上述移动体移动到上述固定位置及上述双重锁定位置。因此,无须使用例如对该移动体位于上述固定位置的情况(或与此相当的切换杆的状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能够简化电气结构。另外,在将上述移动体配置在上述固定位置上时,由于机械地卡定上述切换杆的动作,所以与例如用传感器等来检测上述移动体位于上述固定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该移动体的位置偏差,进而提高装置整体的信赖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中间杆与该内杆连接,从而当上述移动体位于上述固定位置时经由该移动体与上述内杆一体动作,上述中间杆具有推压片,上述车辆用门锁装置还具备与上述锁定杆连接的解除杆,当在上述移动体位于上述固定位置的状态下上述锁定杆移动到上述锁定位置时,解除杆随着上述内杆的动作而被上述推压片推压,由此进行使上述锁定杆移动到上述未锁定位置的动作。
根据该结构,当在上述移动体位于上述固定位置的状态下上述锁定杆移动到上述锁定位置时,上述中间杆的上述推压片就推压上述解除杆,由此能够使上述锁定杆向上述未锁定位置移动,而上述中间杆是利用来自车内的操作力的输入而使上述内杆的动作,且与该内杆一体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解除杆,当上述移动体位于上述未固定位置、且上述锁定杆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随着上述内杆的动作而被上述推压片推压,由此进行至少使上述锁定杆移动到上述未锁定位置的动作。
上述结构还具有以下功能:上述解除杆,当上述移动体位于上述未固定位置、且上述锁定杆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被与上述内杆一体动作的上述中间杆的上述推压片推压,从而进行至少使上述锁定杆移动到上述未锁定位置的动作(所谓双动作或单动作功能)。因而,与例如另外设置具有该功能的专用部件(杆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零件数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内杆、上述内开杆以及上述中间杆以能够绕单一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车门。
根据该结构,通过用上述施力部件有选择地对上述切换杆进行施力保持,能够将上述移动体稳定地保持在上述未固定位置、上述固定位置以及上述双重锁定位置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还具备施力部件,上述施力部件为了将上述移动体保持在上述未固定位置、上述固定位置以及上述双重锁定位置上而有选择地保持上述切换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切换杆利用上述电气驱动部的驱动力和上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根据上述锁定杆的未锁定位置或锁定位置,有选择地切换到与上述移动体的未固定位置、固定位置或双重锁定位置相当的转动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施力部件是限制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当上述锁定杆位于上述未锁定位置时,上述第1卡合片被配置在上述第2卡合片的移动轨迹内,当上述锁定杆位于上述锁定位置时,上述第1卡合片被配置在上述第2卡合片的移动轨迹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移动体能够经由上述固定位置在上述未固定位置和上述双重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车门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门锁装置的闩锁装置的立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门锁装置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门锁装置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门锁装置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门锁装置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门锁装置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门锁装置的动作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车门1内沿着该车门1的后边缘设有门锁装置10。门锁装置10与固定在图中未示的车身上的门锁撞针2卡合,从而将车门1保持在相对于车身而关闭的状态。另外,在车门1的内壁上设置向车厢内露出的车内把手3,并且在车门1的外壁上设置向车厢外露出的车外把手4。在车门1的内壁上还设有上锁用的锁定旋钮5。为了防盗,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旋钮5在锁定(上锁)时埋没于车门1内,不能直接操作。
如图2所示,门锁装置10具有闩锁机构11,该闩锁机构11具有闩锁12以及杆13。闩锁机构11通过与上述门锁撞针2卡合,将车门1相对于车身而保持在关闭状态。在将车门1关闭时,闩锁12向第1方向旋转以与门锁撞针2卡合,同时杆13为了阻止闩锁12的旋转而与闩锁12卡合,由此将车门1保持在关闭状态。另外,如果为了容许闩锁12的旋转而使杆13旋转,该闩锁12便由于图中未示的复位弹簧的弹力而向与上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旋转。于是,闩锁12与门锁撞针2之间的卡合状态被解除,车门1成为能够相对于车身打开的状态。
以下结合图3~图8详细说明门锁装置10。图3表示车门1处于未锁定状态(解锁状态),并且容许通过上述车内把手3的操作来打开车门1。图3中所示的门锁装置10的状态称为未固定状态。
如图3所示,门锁装置10具有呈箱状的壳体21和动作机构。该动作机构具有内杆22、内开杆23、中间杆24、作为移动体的衬套25、作为锁定杆的活动杆26、恐慌杆(panic lever)27、开口环28、锁定用致动器29、切换杆30、作为电气驱动部的切换用致动器31以及解除杆32。即,动作机构通过收容在壳体21内而被单元化。
上述内杆22例如用金属板构成,以配置在规定的初始转动位置上的形态,被支承成能够以旋转轴O1为中心相对于壳体21向图示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该内杆22具有向图中上侧延伸、且向旋转轴O1一侧折返而形成剪子状卡定片22a的前端部。内杆22通过卡定片22a而与上述车内把手3连接,且通过该车内把手3的开门操作而在图3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内杆22具有相对于旋转轴O1而在径向一侧(图3中的左下侧)延伸的长孔状卡合孔22b、与该卡合孔22b的基端连续而沿着以上述旋转轴O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朝图示的顺时针方向延伸的周孔22c。
上述内开杆23例如用金属板构成,设在上述内杆22上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里侧,且被支承成能够以上述旋转轴O1相对于壳体21朝图示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该内开杆23具有相对于旋转轴O1在径向一侧(图3中的右下侧)延伸出的钩爪状推压片23a、卡合孔23b和周孔23c。卡合孔23b是相对于旋转轴O1而向径向另一侧(图3中左下侧)延伸的长孔状。周孔23c与上述卡合孔23b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连续,并以上述旋转轴O1为中心而沿着圆周方向朝图示的逆时针方向延伸。卡合孔23b呈与上述内杆22的卡合孔22b相同的形状。上述中间杆24例如用金属板构成,设在上述内开杆23上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里侧,且被支承成能够以上述旋转轴O1而相对于壳体21朝图示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该中间杆24具有相对于旋转轴O1而在径向一侧(图3中的左下侧)长尺状延伸的引导片24a、以及相对于旋转轴O1而在径向另一侧(图3中的左上侧)延伸的延伸片24b。而且上述延伸片24b具有以旋转轴O1为中心沿圆周方向朝图示的逆时针方向延伸的前端部,该前端部形成推压片24c。引导片24a的延伸长度设定成比卡合孔22b、23b的长度更长。上述衬套25例如用树脂材料构成,形成为平板状。上述衬套25支承成能够沿上述引导片24a的长度方向(径向)滑动自如的状态。在该衬套25上,在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外侧及里侧分别形成突出的大致圆柱状的卡合突部25a。当上述衬套25被配置在引导片24a的前端侧(远离旋转轴O1的一侧)的规定位置上时,上述卡合突部25a插入上述两个卡合孔22a、23b。结果,就限制了衬套25相对于上述内杆22及内开杆23而沿着以旋转轴O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作相对移动。此时,衬套25能够将内杆22的转动力传递到内开杆23及中间杆24,此时的衬套25的位置称为未固定(unset)位置。另外,如图6所示,当上述衬套25被配置在引导片24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规定位置上时,上述卡合突部25a便沿着以旋转轴O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面向上述内开杆23的周孔23c。结果,上述衬套25相对于上述内开杆23的相对移动的限制被解除。此时,衬套25不能将内杆22的转动力传递到内开杆23,即只能传递到中间杆24,将此时的衬套25的位置称为固定位置。
另外,如图7所示,当上述衬套25被配置在引导片24a的旋转轴O1一侧的规定位置上时,上述卡合突部25a便沿着以旋转轴O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面向上述内杆22的周孔22c。结果,上述衬套25相对于上述内杆22的相对移动的限制被解除。此时,衬套25不能够将内杆22的转动力传递到内开杆23及中间杆24,将此时的衬套25的位置称为双重锁定位置。
即,上述衬套25通过沿着引导片24a变位而有选择地进行切换,从而使内杆22、内开杆23以及中间杆24能够以上述方式作一体旋转或相对旋转。
上述活动杆26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在上述中间杆24上,在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位于上述中间杆24的里侧。上述活动杆26被支承为能够以与上述旋转轴O1平行的旋转轴O2为中心而相对于壳体21朝图示的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另外,上述活动杆26被上述壳体21限制而在规定的转动范围内转动。将在图3、图4以及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的活动杆26的转动位置称为活动杆26的未锁定位置。将在图5以及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的活动杆26的转动位置称为活动杆26的锁定位置。在壳体21上,安装着将活动杆26定位用的图中未示的弹簧,活动杆26被该弹簧施力而有选择地切换并保持在未锁定位置以及锁定位置上。
上述活动杆26具有相对于上述旋转轴O2而在径向一侧(图3中的下侧)长尺状延伸的第1卡合片26a、与该第1卡合片26a的基端部相邻并在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朝外侧突出的连结突部26b、以及从旋转轴O2朝上述锁定用致动器29一侧延伸的扇形的齿轮部26c。锁定用致动器29具有电动马达29a以及固定在该电动马达29a上的输出齿轮部29b。活动杆26的齿轮部26c与锁定用致动器29的输出齿轮部29b啮合。活动杆26的未锁定位置以及锁定位置的切换通过上述弹簧的施力和锁定用致动器29的驱动来进行。
上述恐慌杆27例如用金属板构成,被支承成能够以上述旋转轴O2为中心而相对于壳体21朝图示的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在上述旋转轴O2上卷绕着图中未示的施力部件。施力部件的基端固定在上述活动杆26上,而施力部件的前端则固定在恐慌杆27上。恐慌杆27被支承成基本上与上述活动杆26一体转动的状态。在恐慌杆27的前端部安装着在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朝外侧突出的卡定销27a。
上述开口环28例如用金属板构成,在图3中沿上下方向延伸。在该开口环28的第1端部,形成有供上述恐慌杆27的卡定销27a插通的长孔状卡合槽28a。开口环28被连结成恐慌杆27a能够沿卡合槽28a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状态。
另外,在开口环28的第2端部,形成与连结在壳体21的打开杆33连结的连结部28b,开口环28能够相对于打开杆33摆动。该打开杆33通过支承销34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21上,支承销34则通过图中未示的扭力弹簧,相对于壳体21而稳定地配置在规定的转动位置上。在打开杆33上,其第1端部33a与上述开口环28的连结部28b连结,与第1端部33a相反一侧的第2端部隔着转动中心与车外把手4相连。如果对该车外把手4进行打开操作,打开杆33就会转动,以使得第1端部33a、即开口环28克服扭力弹簧而向上方移动。
开口环28还在上述卡合槽28a以及连结部28b的中间部具有L字形的卡合片部28c。该卡合片部28c配置在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21上的提升杆35的附近。该提升杆35被连结成与图2中所示的上述杆13一体转动的状态。提升杆35在与上述卡合片部28c相对的部位具有前端部35a。如果该提升杆35转动而使前端部35a向上方移动,闩锁12与门锁撞针2之间的卡合状态被解除,上述车门1成为相对于车身可打开的状态。
另外,上述卡合片部28c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与上述内开杆23的推压片23a相对的状态。换言之,上述卡合片部28c配置在推压片23a的转动轨迹上。因而,例如如果内开杆23在图3中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上述推压片23a便将卡合片部28c的端面朝上侧推压,由此使开口环28向上方移动。
以下说明与活动杆26的未锁定位置及锁定位置对应的卡合片部28c及前端部35a的配置关系。如图3、图4所示,在活动杆26处于未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开口环28的第1端部便被恐慌杆27的卡定销27a引导到一侧(图3、图4中的右侧)。此时,上述卡合片部28c及前端部35a沿上下方向相对配置,卡合槽28a也配置成其长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状态。因而,在此状态下,如果使开口环28(卡合片部28c)以上述形态向上方移动,前端部35a被卡合片部28c推压而向上方移动,使闩锁12与门锁撞针2之间的卡合状态解除。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活动杆26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开口环28的第1端部便被恐慌杆27的卡定销27a引导到另一侧(图5中的左侧)。此时,上述卡合片部28c被配置成沿卡合槽28a的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从前端部35a脱离的状态。因而,即使开口环28向上方移动,也不会出现前端部35被卡合片部28c推压而朝上方移动的情况,使闩锁12与门锁撞针2之间的卡合状态得以维持。
当设在电键板或门室内贴边上的锁定/未锁定开关的遥控操作(锁定/未锁定操作)被图中未示的控制电路检测时,上述锁定用致动器29以规定时间进行驱动控制。通过该锁定用致动器29的驱动,上述活动杆26被有选择地切换成未锁定位置及锁定位置。而活动杆26与上述锁定旋钮5连接,通过对该锁定旋钮5的操作(手动操作),也能从未锁定位置切换成锁定位置。不过,在切换到锁定位置后(上锁后),锁定旋钮5便埋没于车门1内而不能直接操作,因此不能再通过对该锁定旋钮5的操作使活动杆26从锁定位置切换到未锁定位置。
上述切换杆30例如用树脂材料成形,且在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设在上述中间杆24的里侧,且设在与上述活动杆26在轴向上重合的位置上。上述活动杆30被支承成能够以与上述旋转轴O1、O2平行的旋转轴O3为中心而相对于壳体21朝图示的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另外,上述活动杆30被上述壳体21限制而在规定的转动范围内转动。
上述切换杆30具有从转动中心向上述衬套25一侧延伸的板状的杆部30a。该杆部30a具有相对于旋转轴O3而沿大致径向延伸的圆弧状引导孔30b、以及从旋转轴O3向上述切换用致动器31一侧延伸的扇形的齿轮部30c。而在上述衬套25上在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向里侧突出的卡合突部25a插通上述引导孔30b。从而使该卡合突部25a朝以旋转轴O1为中心的径向的移动被上述引导孔30b所限制,由此使上述衬套25在上述引导片24a上的位置受到限制。另外,如图4所示,切换杆30具有从上述杆30a的基端部附近沿着以上述旋转轴O3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而朝上述活动杆26(第1卡合片26a)一侧突出的第2卡合片30d。
此处,如图3~图5所示,当切换杆30朝图示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被壳体21限制时,被切换杆30(引导孔30b)限制了位置的衬套25配置在上述未固定位置上。另外,如图4、图6所示,当上述活动杆26位于未锁定位置上时,上述第1卡合片26a配置在上述第2卡合片30d的在图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轨迹上,并且,从抵接时的第2卡合片30d向第1卡合片26a施加负荷的方向与以上述旋转轴O2为中心的径向一致。因而,当上述活动杆26位于未锁定位置时,通过第2卡合片30d与第1卡合片26a抵接,使切换杆30向图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此时,被切换杆30(引导孔30b)限制了位置的衬套25配置在上述固定位置上。
又如图5、图7所示,当上述活动杆26位于锁定位置时,上述第1卡合片26a便从上述第2卡合片30d的图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轨迹上脱离。如图7所示,在回避了第1卡合片26a的切换杆30朝图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被壳体21限制的状态下,被切换杆30(引导孔30b)限制位置的衬套25便被配置在上述双重锁定位置上。
切换用致动器31具有电动马达31a以及固定在该电动马达31a的旋转轴上的输出齿轮部31b。切换杆30的齿轮部30c以与切换用致动器31的输出齿轮部31b啮合的方式连结。切换杆30在上述活动杆26处于未锁定位置时被切换用致动器31驱动而将衬套25在未固定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切换杆30在上述活动杆26处于锁定位置时被切换用致动器31驱动而将衬套25在未固定位置(或固定位置)与双重锁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另外,如图3所示,在壳体21上安装着作为将切换杆30定位用的施力部件的限制弹簧36。切换杆30被该限制弹簧36施力,从而将衬套25有选择地被切换并保持在未固定位置、固定位置或双重锁定位置的转动位置上。
当设在电键板或门室内贴边的切换用开关的遥控操作被图中未示的控制电路检测时,上述切换用致动器31以规定时间进行驱动控制。上述切换杆30通过该切换用致动器31的驱动力和上述限制弹簧36的施力,并根据活动杆26的位置(未锁定位置或锁定位置)而有选择地被切换成与衬套25的未固定位置、固定位置或双重锁定位置相当的转动位置。而作为操作部的切换杆30的一部分则朝车门1的车外侧(例如门接合面)露出,即使通过该操作部的操作(手动操作),也能将切换杆30切换到与衬套25的未固定位置或固定位置相当的转动位置。
上述解除杆32例如由金属板构成,在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设于上述切换杆30(以及活动杆26)的外侧,且设于在轴向上与上述中间杆24重合的位置。上述中间杆24被支承成能够以上述旋转轴O3为中心而相对于壳体21朝图示的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该解除杆32具有相对于旋转轴O3朝径向一侧(图3中的右上侧、即活动杆26的一侧)延伸出的板状连结片32a。在该连结片32a的前端部形成供上述连结突部26b插通的长孔32b。上述解除杆32还具有相对于旋转O3而朝径向另一侧(图3中的下侧)延伸出的冰镐状抵接片32c。
另外,由长孔32b以及插通该长孔32b的连结突部26b连结的解除杆32及活动杆26被连结成以各自的旋转轴为中心一体旋转的状态。因而,例如如果活动杆26以旋转轴O2为中心在未锁定位置及锁定位置之间转动,解除杆32便与此转动连动而以旋转轴O3为中心进行转动。或者,如果解除杆32以旋转轴O3为中心进行转动,活动杆26便与此转动连动而以旋转轴O2为中心进行转动。此时,活动杆26被上述定位用弹簧施力,从而被有选择地切换成未锁定位置及锁定位置。
此处,如图3、图4及图6所示,设定成如下状态:当上述活动杆26位于未锁定位置时,与该活动杆26连动的解除杆32的抵接片32c就从上述推压片24c的图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轨迹上脱离。因而,上述中间杆24及解除杆32不会连动。另一方面,如图5及图8所示,设定成如下状态:当上述活动杆26位于锁定位置时,解除杆32的抵接片32c就被配置在上述推压片24c的图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轨迹上。因而,如果通过上述车内把手的操作使上述中间杆34与上述内杆22一体地作图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抵接片32c便被上述推压片24c推压。由此使活动杆26与解除杆32连动而朝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且向未锁定位置移动(恢复)。
接着,总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如图4所示,在活动杆26位于未锁定位置、且衬套25位于未固定位置的状态(未锁定状态、未固定状态)下,如果将上述车内把手3向打开方向操作,内杆22朝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使对与卡合孔22b卡定的衬套25进行支承的中间杆24与内杆22一体转动,并且使具有与卡合突部25a卡定的卡合孔23b的内开杆23与内杆22一体转动,从而使推压片23a推压开口环28的卡合片部28c。此时,由于上述开口环28的卡合片部28c与上述提升杆35的前端部35a在上下方向相对配置,因此该前端部35a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闩锁12与门锁撞针2之间的卡合状态被解除。或者,即使通过将车外把手4向打开方向操作来使打开杆33的第1端部33a向上方移动,同样也能解除闩锁12与门锁撞针2之间的卡合状态。
另外,如图5所示,在活动杆26位于锁定位置、且衬套25位于未固定位置的状态(锁定状态、未固定状态)下,如果将上述车内把手3向打开方向操作,内杆22朝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由于使对与卡合孔22b卡定的衬套25进行支承的中间杆24与内杆22一体转动,因此上述解除杆32的抵接片32c被上述推压片24c推压。由此使活动杆26与解除杆32连动而朝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被上述定位用弹簧施力而向未锁定位置移动(恢复)。而且恢复到图4所示的状态(未锁定状态、未固定状态)。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处于锁定状态,也能通过将上述车内把手3向打开方向操作而向未锁定状态转变(恢复)。
并且,当再次对上述车内把手3进行操作时,内开杆23便与内杆22以及中间杆24一同向图示逆时针方向作一体转动,使提升杆35的前端部35a以上述形态朝上方移动,使闩锁12与门锁撞针2之间的卡合状态解除。即,在锁定状态下,通过对上述车内把手3的2次操作使上述闩锁机构11动作,以使得上述车门1成为相对于车身可打开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将车外把手4向打开方向操作时,开口环28就向上方移动。然而,由于卡合片部28c的沿着卡合槽28a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从前端部35a脱离,因此不会出现前端部35a被卡合片部28c推压而向上方移动的情况。闩锁12与门锁撞针2之间的卡合状态得以维持。
进而在图4所示的状态(未锁定状态、未固定状态)下,如果通过上述切换用致动器31的驱动而使上述切换杆30朝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6所示,切换杆30的第2卡合片30d与上述第1卡合片26a抵接而限制切换杆30的转动。并且,随着切换用致动器31的停止,切换杆30由于上述限制弹簧36的施力而被保持在该转动位置上,位置受该切换杆30限制的衬套25被配置并保持在固定位置上。此时,如上所述,衬套25的卡合突部25a面向上述内开杆23的周孔23c。因而,如果通过将上述车内把手3朝打开方向操作而使内杆22朝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对被卡合孔22b卡定的衬套25进行支承的中间杆24便作一体转动,而内开杆23成为能够作相对旋转的状态。并且,在此状态下,即使通过将上述车内把手3朝打开方向操作而使内杆22(以及中间杆24)朝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容许内杆22以及内开杆23的相对旋转,从而内杆22在保留该内开杆23的状态下空转。即,当衬套25位于固定位置时,即使对上述车内把手3进行操作,也只是内杆22及中间杆24转动,而绝不会出现闩锁12与门锁撞针2之间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对车外把手4向打开方向操作时,由于上述开口环28的卡合片部28c与上述提升杆35的前端部35a在上下方向相对配置,因此闩锁12与门锁撞针2之间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即,图6所示的状态是所谓儿童锁定状态,只要是来自车外的操作(车外把手4的操作),就能使上述闩锁机构11动作,从而使上述车门1成为相对于车身可打开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如果通过上述切换用致动器31的驱动而使上述切换杆30朝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该切换杆30就转动直到成为被壳体21限制的状态,从而恢复图4所示的状态。
而在图5所示的状态(锁定状态、未固定状态)下,如果通过上述切换用致动器31的驱动而使上述切换杆30朝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上述第1卡合片26a便从上述第2卡合片30d的图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轨迹上脱离,因此切换杆30的向图示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就转动到被壳体21限制的状态。并且,随着切换用致动器31的停止,切换杆30由于上述限制弹簧36的施力而被保持在该转动位置上,位置受该切换杆30限制的衬套25被配置并保持在双重锁定位置上。此时,如上所述,衬套25的卡合突部25a面向上述内杆22的周孔22c。因而,上述内杆22与支承衬套25的中间杆24能够作相对旋转。并且,在此状态下,即使通过将上述车内把手3朝打开方向操作而使内杆22朝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容许内杆22以及中间杆24的相对旋转,从而内杆22在保留内开杆23连同该中间杆24的状态下空转。即,当衬套25处于双重锁定位置时,即使对上述车内把手3进行操作,也只是内杆22转动,而绝不会出现闩锁12与门锁撞针2之间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情况。另一方面,即使是将车外把手4向打开方向操作,由于是配置成使沿着上述开口环28的卡合槽28a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延长线从前端部35a脱离的状态,因此不会出现以上述形态解除闩锁12与门锁撞针2之间的卡合的情况。即,图7所示的状态是所谓双重锁定状态,无论是来自车内还是车外的操作(车内把手3以及车外把手4的操作),都不能使上述闩锁机构11动作而导致上述车门1成为相对于车身而能够打开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如果通过上述切换用致动器31的驱动而使上述切换杆30朝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该切换杆30就转动到被壳体21限制的状态,从而恢复图5所示的状态。
进而,在图6所示的状态(儿童锁定状态)下,例如会由于对上述锁定旋钮5的误操作(手动操作)而使活动杆26从未锁定位置切换成锁定位置,并陷入图8所示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锁定旋钮5埋没于车门1内,因此不能通过对该锁定旋钮5的操作来使活动杆26从锁定位置切换到未锁定位置。然而,如果通过将上述车内把手3向打开方向操作而使内杆22朝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对被卡合孔22b卡定的衬套25进行支承的中间杆24与内杆22一体转动,因此上述解除杆32的抵接片32c被上述推压片24c推压。由此使活动杆26与解除杆32连动而朝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且被上述定位用弹簧施力而向未锁定位置移动(恢复)。并且恢复到图6所示的状态。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儿童锁定状态下锁定旋钮5埋没于车门1内,通过将上述车内把手3向打开方向操作,也能向儿童锁定状态1转变(恢复)。特别是,即使由于锁定用致动器29、切换用致动器31的问题等而陷入不能驱动的状态,也能通过对车内把手3的操作而强制地向儿童锁定状态转变。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当活动杆26位于未锁定位置时,使第1及第2卡合片26a、30d卡合,从而机械性地限制基于切换用致动器31的驱动力的切换杆30的动作,由此能够将衬套25配置在固定位置上。另一方面,当活动杆26位于锁定位置时,使第1及第2卡合片26a、30d成为不卡合状态,从而容许基于切换用致动器31的驱动力的切换杆30的动作,由此能够使衬套25移动到双重锁定位置上。这样,能够根据切换杆30的与活动杆26的未锁定位置及锁定位置对应的卡定及未卡定状态而利用切换用致动器31单体的驱动力来有选择地使衬套25移动到及双重锁定位置。因此,无须使用例如对该衬套25位于固定位置的情况(或与此相当的切换杆30的状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能够简化电气结构。另外,在将衬套25配置在固定位置上时,由于机械地限制切换杆30的动作,所以与例如用传感器等来检测衬套25位于固定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该衬套25的位置偏差,进而提高装置整体的信赖性。
(2)当活动杆26在衬套25位于固定位置的状态下移动到锁定位置时,通过输入来自车内的操作力而使内杆22移动,并用与该内杆22一体动作的中间杆24的推压片24c来推压解除杆32,由此能够使活动杆26向未锁定位置移动。尤其是,即使锁定旋钮5为隐蔽式构造,也能够通过输入来自车内的操作力而使内杆22移动,由此使活动杆26向未锁定位置移动。
(3)具有以下功能:当衬套25位于未固定位置、且活动杆26位于锁定位置时,解除杆32被与内杆22一体动作的中间杆24的推压片24c推压,从而能够使活动杆26向未锁定位置移动(双动作功能)。因而,与例如另外设置具有该功能的专用部件(杆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零件数量。
(4)将内杆22、内开杆23以及中间杆24相互间绕同轴的旋转轴O1转动自如地进行连结。由此能够节约它们的配置空间而实现整体结构的紧凑化。
(5)通过利用限制弹簧36的施力而有选择地保持切换杆30,能够将衬套25稳定地保持在未固定位置、固定位置以及双重锁定位置上。
(6)例如在衬套25位于未固定位置时,只需以一定时间连续地对切换用致动器31进行驱动,即可根据活动杆26的位置(未锁定位置或锁定位置)而使衬套25移动到固定位置或双重锁定位置上。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作以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与第2卡合片30d卡合的活动杆26(第1卡合片26a)来限制将衬套25配置在固定位置上的切换杆30的转动,但也可以用恐慌杆27或开口环28来限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结构(双动作机构),即,在锁定状态时,向未锁定状态的转变以及闩锁12与门锁撞针2间卡合状态的解除是通过2次对车内把手3向打开方向操作而分阶段完成。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单动作机构):通过1次对车内把手3向打开方向操作,依次完成向未锁定状态的转变以及闩锁12与门锁撞针2间卡合状态的解除。
也可以省略双动作机构(推压片24c、解除杆32等)。
作为锁定用致动器29或切换用致动器31的驱动部,也可以采用电磁线圈等。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闩锁机构,其将车门相对于车身保持为关闭状态;
内杆,其能够从车辆的室内进行操作;
内开杆,其与所述闩锁机构以及所述内杆连接,能够解除所述闩锁机构对所述车门的关闭状态的保持;
锁定杆,其能够自由地切换到未锁定位置和锁定位置,在所述未锁定位置上时,为了使所述车门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身呈打开的状态而使所述闩锁机构动作,能够将所述内开杆的动作以及来自车外的操作力传递到所述闩锁机构,在所述锁定位置上时,不能将所述内开杆的动作以及来自车外的操作力传递到所述闩锁机构;
移动体,其能够在未固定位置、固定位置、以及双重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未固定位置上,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未锁定位置时能够将所述内杆的动作传递到所述内开杆,在所述固定位置上,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未锁定位置时不能将所述内杆的动作传递到所述内开杆,在所述双重锁定位置上,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不能将所述内杆的动作传递到所述内开杆;
电气驱动部;
切换杆,其与所述移动体连接,且被所述电气驱动部驱动而使所述移动体移动;和
第1卡合片以及第2卡合片,该第1卡合片设在所述锁定杆上,该第2卡合片设在所述切换杆上,
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未锁定位置时,为了限制所述切换杆的动作,而将所述移动体的移动范围限制在所述未固定位置与所述固定位置之间,所述第2卡合片与位于所述移动体的固定位置的所述第1卡合片卡合,
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为了容许所述切换杆使所述移动体在所述未锁定位置与所述双重锁定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1卡合片配置在不与所述第2卡合片卡合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中间杆,所述中间杆与所述车门连结且将所述移动体支承为滑动自如,
所述移动体随着所述切换杆的动作而被该切换杆推压,由此使所述中间杆滑动,并在所述未固定位置、所述固定位置以及所述双重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杆与该内杆连接,从而当所述移动体位于所述固定位置时所述中间杆经由该移动体而与所述内杆一体动作,所述中间杆具有推压片,
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还具备与所述锁定杆连接的解除杆,当在所述移动体位于所述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锁定杆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时,解除杆随着所述内杆的动作而被所述推压片推压,由此进行使所述锁定杆移动到所述未锁定位置的动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移动体位于所述未固定位置、且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解除杆随着所述内杆的动作而被所述推压片推压,由此进行至少使所述锁定杆移动到所述未锁定位置的动作。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杆、所述内开杆以及所述中间杆以能够绕单一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车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为了将所述移动体保持在所述未固定位置、所述固定位置以及所述双重锁定位置上而有选择地保持所述切换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杆利用所述电气驱动部的驱动力和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根据所述锁定杆的未锁定位置或锁定位置,有选择地切换到与所述移动体的未固定位置、固定位置或双重锁定位置相当的转动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是限制弹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未锁定位置时,所述第1卡合片被配置在所述第2卡合片的移动轨迹内,当所述锁定杆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第1卡合片被配置在所述第2卡合片的移动轨迹外。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能够经由所述固定位置而在所述未固定位置和所述双重锁定位置之间移动。
CN2009801082114A 2008-04-18 2009-03-12 车辆用门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0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9062A JP4618318B2 (ja) 2008-04-18 2008-04-18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8-109062 2008-04-18
PCT/JP2009/054768 WO2009128309A1 (ja) 2008-04-18 2009-03-12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0082A CN101960082A (zh) 2011-01-26
CN101960082B true CN101960082B (zh) 2013-05-08

Family

ID=41199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821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082B (zh) 2008-04-18 2009-03-12 车辆用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46965B2 (zh)
EP (1) EP2281987A4 (zh)
JP (1) JP4618318B2 (zh)
CN (1) CN101960082B (zh)
TW (1) TW200944644A (zh)
WO (1) WO20091283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60887B2 (ja) * 2008-09-29 2011-08-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GB0822529D0 (en) * 2008-12-10 2009-01-14 Chevalier John P Latch
EP2412903B1 (en) * 2009-03-24 2016-03-23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JP4953485B2 (ja) * 2010-02-15 2012-06-13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DE102011012369A1 (de) * 2010-02-24 2011-08-25 Magna Closures S.P.A. Türriegel mit Notfallverriegelungsaktuator
JP5447860B2 (ja) * 2010-03-24 2014-03-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293674B2 (ja) * 2010-04-22 2013-09-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282913B2 (ja) * 2010-05-26 2013-09-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863420B2 (ja) * 2011-11-29 2016-02-16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ロック装置
DE102012004337B4 (de) * 2012-03-07 2014-02-06 General Aerospace GmbH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JP6043983B2 (ja) * 2012-06-05 2016-12-14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複数レバーの枢支構造
JP6022237B2 (ja) * 2012-06-29 2016-11-09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781024B2 (ja) * 2012-07-09 2015-09-16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ラッチ解除装置
JP5781025B2 (ja) * 2012-07-09 2015-09-16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ラッチ解除装置
DE112013005663T5 (de) * 2012-11-27 2015-09-03 Magna Closures Inc. Schloss für eine Fahrzeugtür
WO2014092214A1 (ko) * 2012-12-12 2014-06-19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큅먼트 에이비 도어 잠금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건설기계
JP6099971B2 (ja) * 2012-12-27 2017-03-22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ロック装置
TWI512181B (zh) * 2014-03-10 2015-12-11 Hsin Chong Machinery Works Co 汽車門鎖的解鎖機構
GB201408075D0 (en) * 2014-05-07 2014-06-18 Chevalier John P Closure and latching mechanisms
JP6497046B2 (ja) * 2014-11-28 2019-04-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作動装置
CN107107977B (zh) * 2014-12-12 2019-10-08 优尼科能源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车辆的锁定装置和固定装置
WO2016132463A1 (ja) * 2015-02-17 2016-08-25 ジーコム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US10907384B2 (en) * 2015-02-17 2021-02-02 Gecom Corporation Motor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CN107250474B (zh) * 2015-03-10 2019-08-20 Gecom公司 门锁装置
JP6550838B2 (ja) * 2015-03-27 2019-07-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11021896B2 (en) * 2015-04-28 2021-06-01 Mitsui Kinzoku Act Corporation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DE102015108738A1 (de) * 2015-06-02 2016-12-08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DE102015108739A1 (de) * 2015-06-02 2016-12-08 Kiekert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es
TWI563159B (en) * 2016-01-21 2016-12-21 Hsin Chong Machinery Works Co Unlock Mechanism of Vehicle door lock
CN107620529B (zh) 2016-07-15 2020-12-15 株式会社安成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7642287B (zh) 2016-07-20 2020-08-28 株式会社安成 车辆用门锁装置
JP6627672B2 (ja) 2016-07-20 2020-01-08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794712B2 (ja) * 2016-08-16 2020-12-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開閉体操作装置
JP6703271B2 (ja) * 2016-09-21 2020-06-03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20180102010A1 (en) * 2016-10-07 2018-04-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onic child lock control system
JP6697367B2 (ja) * 2016-10-25 2020-05-20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627729B2 (ja) 2016-11-25 2020-01-08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TWI620863B (zh) * 2017-06-30 2018-04-11 信昌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互裝式車門鎖
JP2019018833A (ja) * 2017-07-12 2019-02-07 海明 小張 車のドアの安全機関
JP6707062B2 (ja) * 2017-07-20 2020-06-10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7035709B2 (ja) * 2018-03-28 2022-03-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627920B2 (ja) 2018-06-26 2020-01-08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EP3613928B1 (en) * 2018-08-17 2021-06-09 Inteva Products, LLC Inside release spring for vehicle door
JP7175181B2 (ja) * 2018-12-20 2022-11-18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14198165B (zh) * 2020-09-02 2023-10-20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发动机高压轴的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2177461B (zh) * 2020-09-29 2022-04-01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锁定机构、机架装置及医疗影像设备
JP2022123428A (ja) * 2021-02-12 2022-08-24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のドアロック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9757A (en) * 1998-08-11 2000-06-2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Door latch with manually resettable deadbolt lo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62737B2 (ja) * 1988-09-30 1997-10-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ツク装置
US5035453A (en) * 1989-03-24 1991-07-30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locking device
JPH0726502B2 (ja) 1989-06-22 1995-03-22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の施解錠操作装置
GB2284232B (en) * 1993-11-30 1997-02-12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Actuator with an anti-theft mechanism for vehicle door locks
JP3098943B2 (ja) * 1995-10-09 2000-10-16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チャイルドロック装置
JP3301700B2 (ja) * 1996-07-10 2002-07-15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扉の中継機構
DE19635414C2 (de) * 1996-08-31 2001-07-12 Mannesmann Vdo Ag Schloß, insbesondere für Fahrzeugtüren oder dergleichen
GB2321276B (en) * 1997-11-14 1999-06-16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atch device for a vehicle back door
JP3301738B2 (ja) * 1999-04-21 2002-07-15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ダブルアクション機構付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JP3769154B2 (ja) * 1999-09-24 2006-04-19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3810980B2 (ja) * 2000-03-24 2006-08-16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6637783B2 (en) * 2001-05-14 2003-10-28 Ohi Seisakusho Co., Ltd.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of vehicle lock apparatus
JP4132723B2 (ja) 2001-05-15 2008-08-13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DE10258645B4 (de) * 2002-12-13 2005-03-31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KG Kraftfahrzeug-Türschloß
JP2005139793A (ja) * 2003-11-07 2005-06-02 Aisin Seiki Co Ltd リンク装置及び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AU2005307310B2 (en) * 2004-11-16 2008-10-30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 apparatus for vehicles
JP4342502B2 (ja) * 2004-11-17 2009-10-1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チャイルドプロテクタ装置
JP2006233456A (ja) * 2005-02-22 2006-09-07 Aisin Seiki Co Ltd ドアロック装置
DE102005052190A1 (de) 2005-10-28 2007-05-03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JP4760887B2 (ja) * 2008-09-29 2011-08-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9757A (en) * 1998-08-11 2000-06-2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Door latch with manually resettable deadbolt lock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71531A 2001.10.05
JP特开2001-90411A 2001.04.03
JP特开2005-139793A 2005.06.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57007A (ja) 2009-11-05
JP4618318B2 (ja) 2011-01-26
EP2281987A4 (en) 2011-12-14
EP2281987A1 (en) 2011-02-09
TW200944644A (en) 2009-11-01
US8146965B2 (en) 2012-04-03
WO2009128309A1 (ja) 2009-10-22
US20100327609A1 (en) 2010-12-30
CN101960082A (zh) 201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082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4956019B (zh) 用于车门的关闭闩锁
CN108999501B (zh) 具有动力释放机构和内侧把手释放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JP6458264B2 (ja) 自動車ドア用ロック
CN102159783B (zh) 门锁装置
US20060006671A1 (en) Automobile vehicle lock
CN106246013A (zh) 闩锁组件、机械锁芯释放机构及打开关闭闩锁的方法
CN105209703A (zh) 车辆用门的闩锁控制装置
KR102397308B1 (ko) 차량용 러기지룸의 개폐장치
CN102199959B (zh) 用于车辆的双锁定门锁装置
CN102134942A (zh) 车辆门闩锁设备
CN102472058A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US10745948B2 (en) Vehicular closure latch assembly having double pawl latch mechanism
CN105683463A (zh) 具有紧急开锁装置的机动车电动锁
US20170342751A1 (en) Opening control device
EP2913463B1 (en) Vehicle door latch apparatus
EP3081730B1 (en) Vehicle door system comprising door latch device
US20220145675A1 (en) Automobile door latch device
CN101939499B (zh) 用于机动车的门板的锁
KR100786541B1 (ko) 휠 레버형 차량용 테일 게이트 래치
CN207278039U (zh) 一种双锁止解锁机构
KR100997889B1 (ko) 이중 잠금기능을 갖는 도어 잠금장치
KR100600427B1 (ko) 데드락 기능을 갖는 자동차 도어 잠금장치
CN212837235U (zh) 一种门锁总成
JP4304094B2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