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2084B - 用于对油墨的传递进行调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油墨的传递进行调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2084B
CN101142084B CN2005800211904A CN200580021190A CN101142084B CN 101142084 B CN101142084 B CN 101142084B CN 2005800211904 A CN2005800211904 A CN 2005800211904A CN 200580021190 A CN200580021190 A CN 200580021190A CN 101142084 B CN101142084 B CN 101142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soll
temperature
plate cylinder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211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2084A (zh
Inventor
格奥尔格·施奈德
沃尔夫冈·奥托·雷德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enig and Bauer AG
Original Assignee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05/05228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5115758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filed Critical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Publication of CN101142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2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0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8Cylinders
    • B41F13/22Means for cooling or heating forme or impression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02Heating or cooling of ink or ink 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对油墨的传递进行调节的方法,设置在印刷机的输墨装置内的第一辊将印刷油墨传递给印版滚筒,利用所述第一辊的恒温装置对第一辊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进行调节,和/或利用所述印版滚筒的恒温装置对印版滚筒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进行调节,用调节装置分别对所述第一辊的恒温装置和/或对所述印版滚筒的恒温装置进行控制或调节,其中针对各种油墨和/或油墨类型,将油墨专用的至少印刷机的生产速度与所述印版滚筒或所述第一辊的壳面温度的相应的额定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关系曲线或基准点存储在存储单元内,对所述第一辊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的调整独立于对所述印版滚筒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进行。

Description

用于对油墨的传递进行调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油墨的传递进行调节的方法。
背景技术
DE 694 02 737 T2披露了一种印刷机的温度调节系统,其中压缩机可有选择地既可以旨在冷却又可以旨在加热提供恒温剂,对多个印刷装置的墨辊进行恒温。此点通过有选择地将首先被压缩、接着在冷凝器中被冷却,和最后被减压的恒温剂和在其它情况下通过旁通管路将未减压和因此是热的恒温剂加入热交换器实现的。在热交换器中对穿过所述辊的二次恒温剂回路进行冷却或加热。利用各个辊的温度传感器和调节阀通过对所述恒温剂的定量实现对温度的调节。
DE 296 08 045 U1披露了一种用于恒温的系统,其中为了对润湿剂进行冷却,设置有具有第一冷却过程和第一流体回路的第一冷却装置,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一方面通过热交换器与润湿剂供给回路热耦合,另一方面通过第二热交换器与第二流体回路热耦合,所述第二流体回路本身与作为冷却塔的第二冷却过程热耦合。
DE 44 26 083 A1披露了一种恒温装置,其中用于对辊进行恒温的恒温流体可以在其回路中有选择地流过热交换器与被冷却的流体回路热接触,或也可以流过加热热交换器。
WO 03/045694 A1和WO 03/045695 A1披露了一种方法,根据该方法,通过对与油墨配合的印刷装置的旋转部件进行恒温使旋转部件上的油墨的粘度在22℃至50℃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基本恒定,其中油墨粘度取决于旋转部件的壳面温度及其旋转速度。该方法特别用于无水印刷的印刷装置,优选用于印刷报纸的印刷装置。
EP 06 52 104 A1披露了一种无水胶印的印刷装置,具有带有多个调节器的调节装置,为避免在所述印刷装置的转印滚筒上出现堆墨,所述调节装置分别根据利用热传感器在所述转印滚筒上或在与所述转印滚筒配合的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上或在所述印版滚筒相配合的输墨装置的串墨辊上采集的温度分别与额定值之间的偏差,分别对调节阀进行调节,以便对输送给相应的滚筒的诸如水等冷却剂的量度进行调节。在印刷期间,应通过对冷却剂量的调节使设置在印版滚筒上的印版的温度保持恒定,例如保持在28℃至30℃的温度范围内。转印滚筒的温度应保持在大约34℃至35℃,和输墨装置的温度应该保持在25℃和27℃。通过输送冷却剂也可以对印刷装置进行预热,由此可以避免在印刷开始阶段伴随纸张粉尘在输墨装置上的聚集出现油墨拉毛的现象,其中为实现预热根据例如设置在调节装置内的存储单元内输入的的温度时间曲线对冷却剂的温度变化进行调整。
DE 197 36 339 A1/B4披露了一种印刷装置的恒温装置,其中通过恒温对流变特性,例如对粘度施加影响.附属的带有印版滚筒的印刷机具有短式输墨装置,所述短式输墨装置具有墨斗、网纹辊和着墨辊.通过恒温装置可以对至少一个输墨装置辊或印版滚筒进行恒温.通过对输墨辊或印版滚筒的壳面或者对输墨辊或印版滚筒的内部进行冷却或加热实现恒温.另外也可以对墨斗进行恒温,特别是也可以对用于将多余的油墨从网纹辊上刮除的刮板进行恒温.利用调节回路对传递到印版滚筒上的油墨量进行调节,其中在承印材料上测出的光学密度作为信号参量,利用所述信号参量,配属给所述恒温装置的调节器对油墨的温度进行调节.
DE-OS 19 53 590披露了一种具有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的印刷装置,利用恒温装置对所述印刷装置进行恒温。例如根据诸如印刷速度等影响参数在印刷之前通过打样求出温度额定值,或利用表格对温度额定值进行调节。用室温对油墨的温度的有益的上限加以确定。
在DE 39 04 854 C1中披露了印刷装置、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的滚筒的旋转速度将对输墨装置的温度产生影响。
根据DE 44 31 188 A1,利用冷却装置对无水胶印印刷的印刷装置的印版冷却到大约28℃至30℃。
DE 102 45 702 A1披露了一种用于在具有至少一个输墨装置的对承印材料进行加工的机器中对输墨进行控制的方法,其中计算机至少已经了解作为数据的油墨和/或承印材料的物理特性,其中存储的数据被读入到存储在所述计算机中的油墨控制模型中,和其中根据所述油墨控制模型在印刷之前或在印刷过程中对输墨进行最佳的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对油墨的传递进行调节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对油墨的传递进行调节的方法得以实现,在该方法中设置在印刷机的输墨装置内的第一辊将印刷油墨传递给印版滚筒,其中利用所述第一辊的恒温装置对所述第一辊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进行调节,和/或利用所述印版滚筒的恒温装置对所述印版滚筒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进行调节,其中用调节装置分别对所述第一辊的恒温装置和/或对所述印版滚筒的恒温装置进行控制或调节,其中针对各种油墨和/或油墨类型,将油墨专用的至少印刷机的生产速度与所述印版滚筒或所述第一辊的壳面温度的相应的额定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关系曲线或基准点存储在存储单元内,在输入和输出单元的监视器上的显示模板和/或输入模板上,从针对于不同的印刷油墨和/或油墨类型所存储的专用于油墨的关系曲线或基准点中,至少对在印刷机的生产速度与相应的所述印版滚筒或所述第一辊的壳面额定温度之间的相应的相互关系进行选取,用调整的所述第一辊壳面上额定温度对所述印刷油墨的第一参数进行调整,并用调整的所述印版滚筒壳面上额定温度对相同传递给所述印版滚筒的所述印刷油墨的另一第二参数进行调整,对所述第一辊的壳面上调整的所述印刷油墨的第一参数涉及印刷油墨的粘稠度,对所述印版滚筒的壳面上调整的所述印刷油墨的第二参数涉及印刷油墨的粘度,对所述第一辊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的调整独立于对所述印版滚筒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进行。
本发明的优点一方面在于,便于印刷机的操作人员在调节装置的输入和输出单元的监视器上的显示和/或输入模板上针对各种的印刷油墨或油墨类型实现对印版滚筒的壳面上或第一辊的壳面上的相应的额定温度进行调整和/或适配调整,这是因为相应的对印刷机的生产速度与所述印版滚筒壳面上或第一辊的壳面上的相应的额定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确定的油墨专用的曲线或基准点已经存储在调节装置的存储单元内和优选在显示模板和/或输入模板上可对其进行显示、选择和修改的缘故。
另外,最好将从油墨容器中汲取的和传递给相邻的旋转体的网纹辊上的油墨的输送率至少保持近似恒定,从而在提高印刷机的生产速度时,尽管由于网纹辊的网穴的不完全清空的现象逐渐严重造成传递油墨的能力被减弱,但仍可以将尽可能不变的墨量输送给承印材料。另一方面通过根据印刷机的生产速度对特别是印版滚筒的壳面温度进行的调节,可以将被印版滚筒输送的印刷油墨的粘稠度值保持在对印刷过程适用的范围内,从而特别是避免了油墨在承印材料表面上出现的拉毛现象。通过根据印刷机的生产速度按需求对印刷油墨的温度进行调节实现印刷油墨的分离和附着性能与实时的印刷过程适配,其中通过对所述印刷油墨进行输送的旋转体的壳面温度间接地实现对所述油墨的温度的调节。为了避免在有意识改变印刷机的生产速度时由于印刷油墨的不适配的取决于温度的特性而产生废页,必须对进行印刷油墨的温度的适配调整的和用于对印刷机的生产速度进行适配调整的不同的时间特性加以考虑。也可以例如采用手动方式在确定的极限范围内改变对机器的预先给定并因此进行旨在良好质量的产品的生产的微调。所述的所有措施都将有助于尽管印刷机的生产速度的变化仍可将印刷机生产的印刷产品的质量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
附图说明
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对其加以详细说明。图中示出:
图1为胶印轮转印刷机的四个并列排列的印刷装置的简图;
图2为无水胶印的印刷装置的示意图;
图3示出印刷机的生产速度和输送油墨的旋转体壳面上的有待调整的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4示出印刷机的生产速度和有待由网纹辊输送的油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5印刷机内的各种恒温剂回路的示意图;
图6示出用于对网纹辊和印版滚筒进行恒温控制的显示和/或输入模板的截取部分;
图7示出用于对特定的油墨进行选择的显示和/或输入模板的截取部分;
图8为恒温剂集中准备和分集供给的示意图;
图9为供给单元的详图;
图10示出对印刷塔进行恒温的实施例;
图11示出制冷中心的设计结构实施例;
图12示出热回收的第一实施例;
图13示出热回收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胶印轮转印刷机的并列排列的例如四个印刷装置01;02;03;04的简图,所述印刷装置01;02;03;04分别具有印版滚筒06;07;08;09、转印滚筒11;12;13;14和压印滚筒16;17;18;19,其中为了印制双面印刷品每个压印滚筒16;17;18;19优选也是与印版滚筒(未示出)配合的转印滚筒16;17;18;19.承印载体21,例如印刷单张纸21或承印材料带21,优选纸带21,在印刷机生产期间分别在转印滚筒11;12;13;14与压印滚筒16;17;18;19之间被牵引穿过和被印刷有至少一个印刷图像.就印刷装置01;02;03;04而言,承印载体21是水平地穿过印刷机被牵引,还是垂直地穿过印刷机被牵引,对于本发明是无关紧要的.
在印刷机上,优选在承印载体21输送方向上所述印刷机的最后一个印刷装置04的出口上设置图像传感器22,例如设置彩色摄像机22,优选具有至少一个CCD芯片的数字半导体摄像机22,且摄取范围直接对准承印载体21,其中图像传感器22的摄取范围例如可以覆盖承印载体21的整个宽度,其中承印载体21的宽度垂直于其穿过印刷机的输送方向。因此图像传感器22例如对经过印刷的纸带21的整个宽度上的可电子评价的图像进行采集,其中沿纸带21的宽度至少有一个印刷图像被印刷在承印载体21上。图像传感器22例如是面积摄像机22。
图像传感器22将摄取的图像的数据传递给相应的评价单元23,特别是传递给程序控制的电子计算设备23,所述计算设备例如设置在印刷机的控制台内。通过在评价单元23内对所摄取的图像进行的分析和评价对与印刷过程相关的参数进行监控,和必要时利用在评价单元23内运行的程序对所述参数进行所谓的自动修正,即进行程控修正。其中实际上采用同一个评价单元23对所有与印刷过程相关的参数同时进行评价和修正。特别是对由图像传感器22在印刷机连续生产时采集的图像并以数据的形式输送给评价单元23进行评价,判定实际通过图像被采集的和评价的印刷图像与预先被采集和评价的印刷图像相比是否出现色调变化,特别是是否出现色调加深,即在连续的印刷过程中与基准图像相比对实时摄取的图像进行检查。当检查结果为出现色调变化,即通常在印刷技术上不可避免的色调加深时,通过至少一由评价单元23发出的通过数据线路24传递和作用于至少一印刷装置01;02;03;04的第一执行指令改变印刷机中的对油墨的定量和/或供给,从而使在实时检查的图像之后的着墨造成的色调变化最小。在通过改变油墨的定量和/或供给实现的对墨色密度进行的调节之后,实时检验的图像后的印刷图像的色觉同样又重新好于在先检查的印刷图像的图像,即与基准图像的色觉相符。所以对色调值的检查和调整是重要的,以便在印刷过程中尽可能地将油墨平衡或灰度平衡保持恒定不变,必要时将其保持在允许的范围极限内,其中存在有一个印刷产品的重要的质量特征。
由印刷图像的成像生成的和传输给评价单元23的数据同样也用于对印刷在承印载体21上的印刷图像的套准进行检查,特别是用于对在多色印刷时印刷的印刷图像的油墨套准进行检查和必要时进行修正。在印刷机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优选可利用电机进行调节的套准机构,例如前规或侧规,必要时也设置有对角调节机构,所述对角调节机构用于对至少一个印版滚筒06;07;08;09相对于与其相配合的转印滚筒11;12;13;14进行对角调节,其中根据检查通过至少一个由评价单元23发出的经数据线路26传输的和作用于至少一个印刷装置01;02;03;04上的第二执行指令对套准机构进行调节,从而使对被评价的图像的摄取后的印刷图像实现尽可能高的套准精度。评价单元23根据图像传感器22提供给评价单元23的数据计算出对对套准机构的调节或调整。通过对侧规的调节或调整还可以克服出现的由于扇形捻开造成的横向延伸问题,其中特别是具有印刷装置的所谓的八塔结构的印刷机中会出现这种横向延伸问题。
印刷机优选是无轴结构的.在这种印刷机中,印版滚筒06;07;08;09优选具有机械上与压印滚筒16;17;18;19的驱动机构去耦的自己的驱动机构,从而只要对图像传感器22从承印载体21上摄取的图像进行的评价认为是必要的,即可以通过优选对印版滚筒06;07;08;09的驱动机构进行相应的控制或调节改变印版滚筒06;07;08;09相对于压印滚筒16;17;18;19的相或角位置.因此承印载体上所有的图像内容,不仅仅各个局部限定的像素,例如基准规矩等,都对印刷装置01;02;03;04的控制或调节产生影响,特别是对印版滚筒06;07;08;09的驱动机构的控制或调节产生影响.
由评价单元23根据从印刷图像上摄取的图像的内容生成的执行指令作用于对用于印刷时对印版滚筒06;07;08;09、与其相配合的转印滚筒11;12;13;14或压印滚筒16;17;18;19进行旋转驱动的优选位置调整的电机的控制装置或调节装置。因此在印刷机的至少一印刷装置01;02;03;04内优选通过电信号可对特别是印版滚筒06;07;08;09的或与其相配合的转印滚筒11;12;13;14的驱动机构独立于印刷机的另一印刷装置01;02;03;04中印版滚筒06;07;08;09的或与其相配合的转印滚筒11;12;13;14的驱动机构进行控制或调节,特别是可以通过附属的控制装置或调节装置,例如评价单元23将参与印刷品印刷的,即参与印刷图像印刷的设置在印刷机的不同的印刷装置01;02;03;04内的印版滚筒06;07;08;09或与其相配合的转印滚筒11;12;13;14的相对角位置或相位调整到针对印刷产品的产品适用的套准上。印版滚筒06;07;08;09的电机优选与印版滚筒06;07;08;09同轴设置,其中电机的转子与印版滚筒06;07;08;09的轴的轴颈优选例如以DE 43 22 744 A1中所述的方式刚性连接。如EP 0 812 683所述,设置在印刷机的不同的印刷装置01;02;03;04内的压印滚筒16;17;18;19,例如可以通过齿轮组相互机械连接,和例如具有一共同的驱动机构,但是其中印版滚筒06;07;08;09或与其相配合的转印滚筒11;12;13;14就其驱动而言与与其配合的压印滚筒16;17;18;19保持去耦不变。例如可以利用相互啮合的齿轮实现印版滚筒06;07;08;09和与其相配合的转印滚筒11;12;13;14之间的耦合,从而可对印版滚筒06;07;08;09和与其相配合的转印滚筒11;12;13;14由同一个驱动机构驱动。至少印版滚筒06;07;08;09的驱动机构的控制装置或调节装置例如被一体安装在评价单元23内。
以确定的基准调整为基准实现印版滚筒06;07;08;09相对于压印滚筒16;17;18;19的相位或角位置的控制或调节,从而使印版滚筒06;07;08;09相对于与其相配合的压印滚筒16;17;18;19超前或滞后旋转,其中根据由图像传感器22所摄取的图像的内容对印版滚筒06;07;08;09和与其相配合的压印滚筒16;17;18;19的旋转关系进行调整并且还用控制装置或调节装置对其驱动进行跟调。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对在印刷过程中前后设置的印版滚筒06;07;08;09相对于确定的基准的相位或角位置进行控制或调节,此点特别对在印刷机的顺序设置的印刷装置01;02;03;04彩色印刷的彩色印刷品是重要的。当优选对具有多色的印刷图像摄取的图像表明,在其中的一个印刷装置01;02;03;04内印刷的油墨需要进行修正时,评价单元23将向有关的印刷装置01;02;03;04旨在克服确定的干扰影响的执行指令。
当印刷机的有待由评价单元23通过执行指令进行调节的伺服驱动机构,例如用于对油墨的输送进行调节的伺服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对前规和侧规进行调节的驱动机构与与评价单元23连接的数据网络连接时,优选采用数据网络实现用于对第一和第二执行指令进行传输的数据线路24;26。
最好过在评价单元23内并行的数据处理同时进行对印刷过程中调节的色调变化的检查和对套准的检查,这两种检查优选在连续的印刷过程中持续进行,确切地说优选在印刷过程结束时和甚至针对每个单独的印制的印刷样品都进行检查.
对套准的检查首先涉及印刷图像的位置或正面和反面印刷的版心的完全重叠吻合或甚至双面印刷品印刷时的正面和背面的完全重叠吻合。而且所述检查例如还包括对规矩的检查,即多色套印时为各个分色设定的精度进行检查。套准精度以及套色精度在彩色印刷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像传感器22最好备有照明装置27,例如闪光灯27,其中由闪光灯27发出的短暂的闪光可以采用频闪观测方法使得快速进行的诸如印刷过程的运动过程在产生停顿的视觉感觉,和因此可由肉眼观察。特别是在单张纸印刷机中,也可以在印刷机的收帖装置28上利用图像传感器22对印刷图像进行采集,此点在图1中通过虚线所示的图像传感器22及其附属的照明装置27示出,其可能被选作用于在后一个印刷装置04的后面或在印刷机的端部对相关印页的印刷图像进行采集。通过对图像传感器22和必要时对附属的照明装置27进行相应的选择,对图像的采集可以扩展到诸如红外或紫外光谱范围的视觉上不可见的光谱范围。除了优选的具有闪光灯27的面积摄像机22之外,也可以采用具有永久照明装置的行摄像机。
由于优选对每个印样都进行检测,所以在连续的印刷过程时,即在连续印刷时,可以识别出先后印制的印样的色调变化以及套准的趋势。可以将印样根据在连续印刷过程中求出的色调值和/或附属的套准被分类成不同的质量级别组,和在超过允许的容限范围时被视为废页印样。根据评价单元23控制将废页印样剔除,或者特别是在单张纸印刷机中将废页印样在收帖装置28内至少堆叠在一单独的纸落29上。为此由对图像进行评价的评价单元23向至少一个作用于对印刷载体21进行输送的对样品流进行分类的执行驱动机构发出至少一经由数据线路31传输的第三执行指令。
为实现用于采集承印载体21上的图像的频率与承印载体21的输送速度,即与例如纸带21的输送速度的同步,至少在一个印刷装置01;02;03;04上,优选在采用图像传感器22在其上对图像进行采集的印刷装置01;02;03;04上安装有自动同步发送器32,其中自动同步发送器32与图像传感器22在其上对图像进行采集的转印滚筒11;12;13;14的转速之间存在一固定的关系。自动同步发送器32将其输出信号发送给评价单元23和/或图像传感器22。另外自动同步发送器32的输出信号也起着闪光灯27的触发信号的作用。
由图像传感器22采集的和以数据的形式传输给评价单元23的图像优选在与评价单元23连接的和进行双向数据交换的输入和输出单元33的监视器上被显示。同样,可以在输入和输出单元33上对至少一种所提及的调节进行修正,其中此点可通过人工输入和/或触发至少一执行指令得以实现。
另外评价单元23具有用于对采集的图像序列进行存储的以及用于对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器34,所述数据对用于对印刷品的质量进行记录和伴随生成印刷品质量的文件,以及用于对印刷过程进行统计分析是十分有益的。最好评价单元23通过相应的连接端口36将在其内评价和/或存储的数据提供给公司网。
对由评价单元23对在印刷机的连续生产时实时摄取的图像相关的数据与预先生成的图像的数据的比较,应使预先生成的图像的数据与设置在印刷机前的印刷前级中产生的图像相关,其中印刷前级(未示出)的数据处理装置与评价单元23连接,和预先生成的图像的数据被输送给评价单元23.因此预先生成的图像的数据替代由图像传感器22摄取的图像相关的数据输送给评价单元23,或预先生成的图像数据和与图像传感器22摄取的图像相关的数据一起被输送给评价单元23进行评价.来自印刷前级的与印刷图像相关的数据构成用于对应于从连续生产中预先印刷的图像获得的数据对套色进行控制或调节的更为精确的基准数据.
在所示的印刷机中,可以根据利用图像传感器22从印刷图像上采集的图像的相同的分析实现对套准的调节和油墨的调节,其中在唯一一个评价单元23内对印刷图像的图像就不同的与印刷过程相关的参数进行评价,以及同时对印刷图像进行检查,判断印刷品的质量。
其中套准调节以对印刷图像的规矩的测量为基础的。在对印刷图像所需的所有印刷油墨印刷完毕后,优选在印刷机的端部利用摄像机对整个印刷图像进行采集。在评价单元内采集的印刷图像优选被分色成印刷技术中通用的分色CMYK,以及对相应的印刷图像段进行分析,和以基准分色为基准采用相关的方法对分色进行对应于预先采集的或获得的基准印刷图像的相对位置加以确定。
例如可以从印刷前级获得图像段的或印刷图像标记的基准图像或基准值(墨色密度额定值),此方式的优点是,基准图像已经存在于各个分色中,也可以采用从印刷图像的打样获得的基准图像,例如具有基准图像的基准印张进行评价,其中该基准图像还必须进行附加的分色。在对印刷图像人工一次性地进行调整,使所有印刷的印刷油墨被正确地相互定位和随之进行符合规定套色调整后,对所述基准印张进行采集。将采用此方式获得的基准印刷图像进行存储,以备在后的执行重复任务作业之用,从而在执行重复任务作业时可以调取在先摄取的基准图像。通过对存储的基准图像的调取也可以由评价单元23自动地对套色进行调整,而无需人工干预,此点在执行重复任务作业时将进一步减少废页量。
从基准印刷图像中选出特征和相应段,根据该特征和相应段对各个分色对应于基准分色的位置加以确定。该位置是用于以后的套准比较的所谓的额定位置。包括分色和额定位置的所述基准图像例如被存储在存储器34中。可以由操作人员人工地或由评价单元23自动地例如为额定位置预调整选择相应的印刷图像段。就套准测量的相应的印刷图像段是有待测量的印色占主导地位或仅出现的范围。
利用摄像系统采集连续的印刷过程时,即连续印刷时的每个印刷图像和分色成分色CMYK。在预先确定的相应的印刷图像段内确定各个分色的位置。此点通过例如采用相关法,特别是采用互相关法与从基准印刷图像获得的分色比较实现的。采用相关法可以以大约0.1像素的摄像分辨率对分色位置确定。当对每个印帖21不断确定出固定的套色偏移时,可以通过抑制随机色散确保测量值的高精度。
在承印带的输送方向上根据纵向规和在垂直于承印带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根据侧规实现对各个分色的位置的确定。评价单元23将采用此方式获得的位置差转换成执行指令和作为修正信号发送给调节系统,即发送给驱动机构。
在胶印印刷时专色不与标准的颜色混合,即不与基色CMYK混合,而是单独进行印刷。因此也单独对专色进行测量。首先必须确定印刷专色的范围。为每个专色都确定出其固有的相应的范围,其中采用与基色CMYK,即标准颜色相同的方式在所述范围内对分色的位置进行确定。对专色的套色调整方式与对上述标准色的套色调整的方式相同。
下面将对一个有益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其中根据采集的墨色密度的和/或光谱分析的数据,根据可调节的作为主导参数的参与印刷过程的旋转体的壳面温度对输墨进行调节。其中在整个承印带宽度或印刷宽度上仅对一个或多个印刷图像段的或专门在在承印材料上的印刷的规矩的数据进行采集。墨色密度与印刷在承印材料上的印刷油墨的层厚相对应,和例如进行密度采集,确切地说既可以在线地,即在连续的印刷过程中,又可以脱线地,即通过对从印刷过程中剔出的印样进行测量,对所述墨色密度进行测量。
如图2所示,设置有调节装置37,具有数据来自评价单元23的信号被输送给所述调节装置37。例如分别根据例如由调节装置37求出的实时采集的墨色密度D1与作为额定值预先给定的墨色密度D2之间的偏差由调节装置37利用至少一个恒温装置57;58对参与印刷过程的输送油墨的至少一个旋转体43;47;53;54壳面上的温度,例如对滚筒43;47或者辊53;54壳面上的温度进行变化。旨在实现快速、系统的和可再现的调节,例如可以将在墨色密度D1和D2的偏差与有待调节的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存储在设置在调节装置37或评价单元23内的存储器34内,其中所述函数关系例如以图形或电子形式,例如以至少一个特性曲线、表格或者其它相应的表示所述相关性的形式。
其中,图2所示的调节装置37连同箭头象征性地表示控制或调节的作用线路。其中在信号线路和供给线路之间未加以区别。调节装置37可以具有控制或调节装置72,例如电子控制装置72,和/或具有这里未示出的用于对恒温剂进行定量和输送的供给装置71(参见图8至11)。随后电子控制装置72例如根据存储的逻辑求出的设定值作用于供给装置71的执行机构(例如阀)。
图2举例示出的印刷机特别是作为轮转印刷机和具有印刷装置74,所述印刷装置74具有至少一个输墨装置42、带有印版44的滚筒43,例如作为印版滚筒43的印刷装置滚筒43以及压印滚筒46。下面所述的用于印刷机或工作方式的解决方案是特别有益的,其中承印带的走带速度大于10m/s,特别是大于或等于10m/s。印版44优选用于平版印刷的印版44(平版印刷印版44),特别是用于无水平版印刷的印版44(无水平版印刷印版44)。印刷装置41例如用于胶印印刷的印刷装置41,和在印版滚筒43和压印滚筒46之间具有另一个滚筒47,例如作为转印滚筒47的印刷装置滚筒47,在所述滚筒47的壳面上具有包衬48。转印滚筒47与压印滚筒46在合压状态在诸如承印材料带49的承印材料49上形成印刷位置51。压印滚筒46可以是图中未示出的另一印刷装置的另外一个转印滚筒46,但也可以是不输送印刷油墨的压印滚筒46,例如钢滚筒或卫星滚筒。
印版44可以是套筒状的,但印版44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印刷板44,所述印刷板44的端部被固定或悬挂在至少一狭窄的其圆周宽度小于3mm的沟槽内(见图2)。同样,转印滚筒47上的包衬48也可以是套筒状的,但包衬48也可以是(至少一块)橡皮布48,所述橡皮布48同样被固定和/或夹固在至少一个沟槽内。当橡皮布48是多层印刷布时,沟槽同样具有上述的最大宽度3mm。
输墨装置42具有油墨供给机构52,例如带有浸入辊或提升机构的墨斗,或带有输墨机构的室式刮刀,输墨装置42还具有至少一个在合压状态时与印版滚筒43贴合的辊53,例如着墨辊53.根据所示的实施例,印刷油墨由油墨供给机构52经由作为为网纹辊54的辊54、辊53、印版滚筒43和转印滚筒47被输送到承印材料49(所述承印材料49例如是带状或是单张纸)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个与网纹辊54和印版滚筒43配合的在图中用虚线示出的着墨辊53.网纹辊54的壳面上具有下凹或网穴,以便从油墨的油墨容器61中,例如容纳油墨的墨斗61中汲取油墨,并将其传递给相邻的旋转体53,例如传递给着墨辊53.
印刷装置41是所谓的“用于无水平版印刷的”,特别是“无水胶印印刷的”(干式胶印)的印刷装置,即除了对印刷油墨进行输送外,不再需要对用于形成“非印刷”范围的润湿剂进行输送。根据所述方法,不必将水膜附着在印版44上,所述水膜否则在“所谓的湿式胶印时”用于防止印版44上的非印刷部分着墨。在无水胶印印刷时,将通过采用特殊的印刷油墨和印版44表面的特殊的结构设计实现此点。因此例如无水胶印印刷时的硅树脂层起着湿式胶印时间附着润湿剂的亲水范围和防止印版44着墨的作用。
通常,印版44的非印刷范围和印刷范围是在与油墨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具有不同的表面张力的范围实现的。
为实现无糊版的印刷,即不会出现在非印刷范围也同样被着墨的现象和不会出现甚至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堵塞的现象,需要对印刷油墨的粘度(以Tack值作为量度)进行调节,从而基于在印版44上的印刷部分和非印刷部分之间的表面张力的差异实现完美的分离。由于非印刷位置优选为硅树脂层结构,为此需要其粘度明显高于湿胶印的印刷油墨。
所述粘度起着阻力的作用,所述阻力阻止在辊隙内油墨膜分离的反作用或在滚筒与承印材料之间的印刷区内起着阻止油墨转移的反作用。
由于油墨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实践中当印刷机工作时要对滚筒43;47或输墨装置42进行恒温,特别是进行冷却,且保持在恒定的温度下,以便避免在印刷时在交替的工作条件下出现糊版的现象。
流变特性,例如粘稠度和粘度等流变特性与温度的关系将影响,特别是影响从容器向承印材料49输送的油墨量。替代(或附加)于机械执行机构,例如开启或关闭刮墨刀或改变提升装置或传墨辊的速度,可以通过改变至少一个参与印刷过程的旋转体43;47;53;54的壳面上的温度对额定墨色密度D02与采集实际的墨色密度D1的比较的结果施加影响。
油墨的粘度除了影响印刷的和非印刷的范围的分离外还会在输送油墨的滚筒43;47与承印材料49配合时影响拉毛的强度。特别是当承印材料49是未涂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很小的、吸墨能力很高(即具有开口孔的)和拉断时间(Wegschlagzeit)短的报纸时,存在由于起毛造成纤维或粉尘被带出来的危险。而且采用略加涂布或单位面积重量轻的单位面积重量为5-20g/m2,特别是5-10g/m2或低于前述值的涂布的纸张的卷筒纸胶印印刷时也存在所述的危险。总之恒温适用于未涂布的或涂布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下于20g/m2的纸张。对于涂布的纸张,如果确定由于粘度的增加将会使涂布层(至少部分)被“牵拉掉”的情况下,最好对输送油墨的滚筒43;47进行恒温。
为了使在承印材料49上的起毛或在转印滚筒47的包衬48上和/或在印版滚筒43的印版44上的堆墨现象保持在最小的程度,应力求针对应用目的和预期的工作条件建立和采用油墨,使油墨尽可能保持在粘度的下限上。
根据进一步的设计,对一个或多个输墨的构件,例如根据作为印版滚筒43实施的印刷装置滚筒43的有益的实施方式,作为输墨的构件43,或/和作为油墨本身同时根据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进行恒温,为此例如在输送油墨的转印滚筒47上对一个与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相关的信号传感地,例如采用同步发送器(图中未示出)进行提取并输送给调整装置37和/或评价单元23.至少在参与印刷过程的旋转体43;47;53;54,优选印版滚筒43的壳面上的温度并不像通常的无水胶印印刷那样对所有的生产速度V都在一特定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恒定,而是对于不同的生产速度V具有不同的额定温度Ti,soll。利用调整装置37根据生产速度V对额定温度Ti,soll进行调整,以便在每个所需的生产速度V下油墨的粘度在具有容限Tack值的预定的窗内。在生产速度V较高时为相应的构件43或油墨的温度选择增大的额定温度Ti,soll的值。
例如所述的调整是建立在如下的原理之上,为作为主导参量的有意识的即将开始的或实时调整的生产速度V根据系统配属关系设置有结构件43或油墨的作为输出参数的额定温度Ti,soll的特定的额定值或最大值。额定值或最大值在两种情况下是预定温度,所述预定温度在第一种情况下是一有待保持的温度和在第二种情况下是容许的温度的上限。利用采用光电传感器56,优选图像传感器56,特别是CCD-摄像机优选在线进行的对在承印材料49上通过印刷过程实时印刷的墨色密度D1的采集和该采集值与在该印刷中预定的墨色密度D2额定值的比较改变温度并跟调,直至实际墨色密度D1与额定的墨色密度D2之间实现充分的一致。
当存在其它条件,例如一种具有完全不同特性的油墨(特别是着眼于其一致性),或一种承印材料49,所述承印材料是一种未涂布的报纸,具有不同的表面结构和/或完全不同的起毛特性,则关系值将会明显地偏离所述值。总的来说,根据生产速度V对印版滚筒的温度进行调整,确切地说,在较高的生产速度V的范围内温度具有高于在较低的生产速度V的范围的额定值或最大值。因此可以减小输送油墨的滚筒43;47和承印材料49之间出现起毛的现象和在理想的情况下几乎可以完全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可以为不同的油墨和/或承印材料存储上述求出的墨色密度偏差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和/或在至少一个参与印刷过程的旋转体43;47;54;54壳面上的温度与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的关系。在印刷作业时可以针对相应的印刷油墨和/或有关的承印材料选用特定的关系。对此参阅对图6和7的实施例的说明部分。
根据本发明有益的进一步设计,至少网纹辊54和印版滚筒43分别具有一个分别从内部作用于其相应的壳面的优选被恒温剂,例如水穿流的恒温装置57;68,其中针对网纹辊传递的油墨量对网纹辊54的壳面上的温度进行调整和考虑到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对印版滚筒43壳面上的温度进行调整,优选进行控制或调节,以避免起毛和/堆墨现象的发生。分别视存在的情况的设计,对过程进行控制还是进行调节,所述调整装置37可以作为控制装置37或调节装置37。在作为控制装置37的情况下在过程中不存在通过光电传感器或由光电传感器提供的信号或数据的反馈。
为实现对网纹辊54壳面上的温度的控制,例如在生产之前针对在不同的生产速度V的情况下的重要的油墨/纸张对求出相应的温度(经验值),在所述的温度下确定在产品上的所需的墨色密度。在对网纹辊54的壳面上的温度调整时可以利用至少一个设置在网纹辊54壳面上的或至少设置在网纹辊54壳面附近的温度传感器59对实时调整的温度进行采集,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被输送给调整装置37,然后根据一在评价单元23上实施的实时温度与作为额定值预设的温度的比较必要时对温度重新进行调整和随之进行跟调,以便实现印刷图像所需的油墨量的输送。
在对网纹辊54的壳面温度进行控制/调节的同时,还根据生产速度V(必要时附加根据承印材料49和/或印刷油墨)对印版滚筒43的壳面上的温度进行控制或调节,其中利用另一温度传感器(未示出)对印版滚筒43的壳面上的温度进行类似于对网纹辊54的壳面的温度进行的调节的调节.此点优选不附加通过评价单元23的结果进行变化,而是与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恒定地相关.
在印刷机调整到生产速度V的新值之前,最好针对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调整到辊54的,特别是网纹辊54的和/或滚筒43的,特别是印版滚筒43壳面上有待调整的温度上,或至少开始所需温度的调整,从而针对有意识的改变的生产速度V超前地进行温度调节。通过该预调节可以避免通常会出现的系统误差,这是因为时间超前进行的温度适配调节可以大大降低由于不适配的温度调节产生的废页量的缘故。由于温度调整适配大多反应比较缓慢,即要经过比利用电子控制或调节的驱动机构实现的生产速度V的变化还要长的反应时间才能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因此例如可以采用编程技术由评价单元23迟延地实施对生产速度V有意识的例如通过相应的例如在属于评价单元23的输入和输出单元33上显示的人工输入的变化,直至恒温装置57;58已经完全地或至少绝大部分地,例如50%以上,优选80%以上,特别90%以上地达到新的生产速度V所需的有待调节的网纹辊54和/或印版滚筒43的壳面上的温度。
上述措施仅针对网纹辊54,也可以针对整个印刷机还适用于根据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对网纹辊54的壳面温度进行调节,或至少进行调整,通过用调整的温度实现的对油墨粘度的降低对随着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的增大被减弱的在网纹辊54的壳面上的形成的用于将油墨传递给与网纹辊54相邻的旋转体53的下凹的能力进行补偿。因为随着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的加快,在网纹辊54的壳面上的充满有印刷油墨的下凹或网穴越来越被不完全地清空,从而通过对有待传递的油墨的适配的液化对网纹辊54恶化的输墨特性进行补偿,其中最好利用在网纹辊54的壳面上调整的温度降低油墨的粘稠度。
根据另一有益的实施形式,恒温装置57;58的设计应使例如通过人工实施的调整利用配属给所述恒温装置57;58的调节装置37根据预先给定的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的值的函数关系在确定的极限范围内改变辊54,特别是网纹辊54和/或滚筒43,特别是印版滚筒43的壳面上调整的温度。因此可以实现对自动预给定的调整的干预,因此分别根据需要以预先给定值为基准在以极限值定义的最大允许的容许范围内(例如+/-5%或10%),实现人工进行的微调。所述极限值可以是对称的或非对称的相互间隔,例如确定的容限范围可以是-5%至+10%。
图3为在至少一个参与印刷过程的旋转体43;47;53;54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Ti,soll与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的函数关系(例如图6中的关系曲线B)的示意图。所述函数关系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在每种情况下利用通过所采用的油墨和所采用的承印材料49确定的印刷工艺根据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求出至少一个参与印刷过程的旋转体43;47;53;54的壳面上有待调整的额定温度Ti,soll相应的数值。旨在微调例如可以在预定的极限范围内人工改变用于至少一个参与印刷过程的旋转体43;47;53;54的有待调整的额定温度Ti,soll的自动求出的数值,此点在图3中用垂直的在限制线内绘制的双箭头示出。
图4同样举例示出由网纹辊54输送的油墨量与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的函数关系.通过对网纹辊54的壳面上的温度T的适配特别是可以改变有待输送的油墨的粘稠度,从而使在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发生变化时将输送率至少保持在接近恒定的程度.优选可根据一预先存储的生产速度V和额定温度Tj,soll之间的关系曲线(例如图6中的关系曲线)实现此点。而且特别是替代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与求出的实时采集的墨色密度D1和作为额定值的预定的墨色密度D2之间的偏差的关系或除了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与求出的实时采集的墨色密度D1和作为额定值的预定的墨色密度D2之间的偏差的关系还可以取决于网纹辊54的输送率。
额定温度Ti,soll或Tj,soll的下标“i”或“j”分别表示涉及的是针对不同的构件43;54和/或油墨类型和/或纸张种类存储的多个关系曲线A;B。因此在调节装置37的存储单元34内分别存储有至少用于网纹辊54和印版滚筒43的相应的额定温度Ti,soll; Tj,soll的多个不同的关系曲线A;B,利用例如调节装置37的输入和输出单元33可对所述关系曲线A;B进行存取。
图6和图7中的显示和/或输入模板示出一个恒温的实施例,其中根据印版滚筒43与生产速度V的关系曲线A和网纹辊54与生产速度V的关系曲线B对有待恒温的部件43;54-在此为网纹辊54和印版滚筒43-的额定温度Ti,soll;Tj,soll进行设定。为此针对于不同油墨或油墨类型的油墨专用的用于在相关的部件43;54的额定温度Ti,soll;Tj,soll与生产速度V之间的关系曲线(解析式的)或基准点(表格式的)被存储在存储单元34内,例如被存储在控制台计算机、调节装置37或评价单元23的数据库内。图6示出了分别专用于对网纹辊54和印版滚筒43进行恒温的关系曲线A;B(曲线或表格)。图6示出的曲线是建立在存储在存储单元34内的,特别是存储在存储单元34的数据库内选定或选出的油墨类型F(这里例如为“HUBER品红”)预先存储基准点之上的。针对网纹辊54和/或印版滚筒43从表格中例如通过图7中的模板或菜单实现对油墨类型F和其关系曲线的选择。在对油墨或油墨类型F选择时,存储的关系曲线A;B(曲线和/或所存储的基准点)被上传和作为对所述部件43;54进行恒温调节的基础。旨在预先进行适配调整优选由操作人员改变曲线或基准点,和接着将此变化存储在存储单元34内。
利用该预先存储的关系A;B或关系曲线,针对当前的生产速度V对有待恒温的部件43;54的必要的目标温度或额定温度Ti,soll;Tj,soll进行限定,所述温度作为额定温度Ti,soll;Tj,soll的预先给定值被输出,并例如通过下面将详细阐述的具有电子控制装置72的供给装置71付诸实施。
最好可以由操作人员对已有的关系曲线A;B在整体上绝对地或相对地向上或向下进行修正。此点在图6中(分别针对印版滚筒43和网纹滚筒)例如用输入区“Temp.-Offset(温度偏移)[%]”和输入区“
Figure G2005800211904D00181
(曲线变化)”表示。采用此方式对选出的油墨类型F的关系A;B原则上保持不变,可以通过在显示在输入和输出单元33的监视器上的显示和/或输入模板(见图6和图7)上人工地,即手动地进行对印刷油墨的墨色密度的特殊要求和/或对不同承印材料的要求进行适配调整。但对变量“Temp.-Offset[%]”是不能改变存储和显示的关系曲线的,而仅用于用变化相应地对为连接的调节回路产生的额定值加载。因此预先存储的关系曲线A;B或曲线基本保持不变,所述变化仅仅作用于所选用的印刷装置上。就第二个图中可见的变量“曲线变化”,关系曲线(曲线或基准点系列)本身是可变化的。其中此点可以采取添加常数的方式(整体上升或下降)和/或以百分比方式(扩展或缩减)实现。
根据本实例,针对印版滚筒43在生产速度V为每小时滚筒转速为5,000转时印版滚筒43的目标温度或额定温度Ti,soll优选在20℃至24℃之间,和在每小时滚筒转速为35,000转时所述温度在24℃至28℃之间。针对网纹辊54在生产速度V为每小时滚筒转速为5,000转时网纹辊54的目标温度或额定温度Ti,soll在22℃至27℃之间,和在每小时滚筒转速35,000转时在31℃至36℃之间。
如图5所示,可以在印刷机中设置多条相互分离的用于恒温的回路,即特别是供给回路K2以及另一条供给回路K3,所述回路K2例如用于至少一个印刷装置滚筒43;47和/或网纹辊54,所述回路K3例如用于印刷装置滚筒43;47的驱动机构M和/或网纹辊54的驱动机构M和/或必要时用于配属于作为有待恒温的部件M的所述驱动机构M的控制器。
利用冷却装置77,例如制冷中心77,可以使用分别例如基本由水(具有或没有添加物)构成的恒温剂对印刷装置滚筒43;47和/或网纹辊54在10℃和25℃之间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恒温,同时恒温剂用于对印刷装置滚筒43;47的驱动机构M和/或网纹辊54的驱动机构M在24℃至30℃之间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恒温。如在下文中的详细表述,所述制冷中心77具有空气冷却的冷凝器和/或自由冷却装置和/或用于环境温度较高时,例如在夏季时针对峰值功率的升压冷却装置和/或用于热回收的热交换器和/或压缩机-制冷机。如在下文中所述,所述制冷中心77优选具有至少两个冷却装置77。
通过热回收,例如利用针对图12和图13描述的热回收装置66例如可以回收冷却过程87(见下文)的例如5%-10%的冷却功率。所述被回收的能量可以用于诸如对建筑物的恒温、供应热水、建筑物内的空气加湿和/或用于对新鲜空气预热等内部适用和/或用作热水容器76(见图5和图8)的(分)能量源。如图5示意示出,热回收装置66具有不同来源,例如用热量流68和69和/或热量流63表示的来自供给回路K3和/或K2的回流和/或用热量流63表示的来自在印刷单元范围内被加热的环境空气或来自被加热的产品流。特别是利用恒温剂对部件43;54和热回收将导致印刷机只在较小的程度上将余热散发到印刷机周围的空气中和/或将余热传递到由印刷机生产的印刷品的样品流上,从而对能量源67馈送给印刷机的能量,特别是例如达几千伏安电能的高效利用。
热水存储器76例如每个印刷塔73为大约1m3(见下文),和在印刷机加速时,印刷装置滚筒43;47和/或网纹辊54的恒温装置57;58在例如3秒至4分钟较短的时间内存储的温度为50℃至70℃的恒温剂即可输送给印版滚筒43;47和/或网纹辊54的恒温装置57;58,以便至少在印刷机加速期间将印刷装置滚筒43;47和/或网纹辊54的壳面温度调节到至少50℃,例如55℃。由于来自热水容器76的恒温剂的升高的温度T1,即可以在短的时间内使印刷机达到其工作温度,此点将对印刷机开始工作时生产的印刷品的质量产生有益的作用。因此将减小印刷机开机产生的废页量。
特别是下面用于恒温控制和用于恒温剂供给控制的实施方式最好与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特征结合在一起,例如与墨色密度控制回路连同评价单元23结合在一起和/或与根据速度对网纹辊54的恒温调节和/或与根据速度对印版滚筒43的恒温调节结合在一起。有关详细情况请参见上述有关部分。
如图8所示,利用离散供给装置71实现用恒温剂对部件43;54的供给,所述供给装置71与(现场)电子控制装置72一起例如构成一个或多个印刷装置41的调节装置37.调节装置37或供给装置71优选配属给一组印刷装置41,这些印刷装置41构成至少一个印刷单元73.印刷单元73例如是所有配属给一有待印刷的承印带的印刷装置41,和/或构成一个印刷塔73.在图8的右半部分示出的第一区段是一个印刷塔73和一个折页机74,在图8左半部分示出的第二区段是两个印刷塔73和一个配属所述印刷塔的折页机74.其中供给装置71可以配属给一个区段的一个或多个相邻的印刷塔73.在所述供给装置71中具有下面将详细说明的供给管路和调节阀,所述供给管路和调节阀用于采用具有相应温度的必要的恒温剂对有待恒温的部件43;54进行有针对性的供给.
当利用存储的关系曲线A;B在上级控制装置75内,例如在机器控制装置或操纵台计算机中执行的逻辑单元内求出上述目标温度或额定温度Ti,soll之后,供给装置71或所配属的电子控制装置72就可以直接从所述上级控制装置75,例如从所述逻辑单元获得所述目标温度或额定温度Ti, soll,或电子控制装置72至少获得有关油墨类型F和/或生产速度V的数据,所述数据可以使在电子控制装置72内执行的逻辑能够借助存储在电子控制装置的关系曲线A;B求出目标温度或额定温度Ti,soll
在印刷设备中印刷塔附近离散设置的供给单元71与诸如回路K1的第一供给回路连接,供给单元71仅旨在加热向所述回路K1供给具有高于环温的第一温度T1的恒温剂。所述恒温剂也可以根据需要例如在连续式加热器内加热。而且最好也可以在储存器76内,例如在恒温剂储存期76内或高温流体储存器76内,特别是在热水储存器76内已经储备有被相应恒温的恒温剂。在此对所述储存器的能量的输送或加热不再赘述。此点可以利用通常的在印刷机上的具有余热利用的或不具有余热利用的加热设备实现。根据对余热利用的有益的实施方式,例如利用热回收装置66,特别是利用与图13所示相同的或类似的具有热泵121的热回收装置66为储存器76提供至少一部分热能。用于对回路K3内的恒温剂进行输送的泵70(见图11)最好设置在回路K3的支路内,但也可以设置在热水储存器76的范围内。
另外,供给单元71至少与第二回路K2连接,供给单元71旨在恒温用具有第二温度T2的恒温剂向第二回路K2供给恒温剂,所述温度T2根据实时要求基本在例如5℃至30℃之间,优选在8℃至25℃之间,特别是在10℃至15℃之间。分别对所需要的部件温度的要求,将来自所述供给回路K2的或多或少的恒温剂或多或少地混合入用于对部件43;54进行恒温的恒温回路KFZ;KRW(见下文)。为了制备恒温剂,冷却装置77,例如制冷中心77具有至少一个相应的冷却过程(也包括恒温剂源),但最好具有两种能量不同的冷却过程(恒温剂源)。但具有所述温度的恒温剂最好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根据外界温度和印刷机要求的温度T2,有选择地来源于冷却装置77的相互不同的冷却过程或恒温剂源或通常来源于两种能量不同的冷却过程的恒温剂的专门的混合(见下文)。下面将对照图11对冷却装置77制备冷却剂的方式方法做进一步说明。用于对回路K2内的恒温剂进行输送的泵80最好设置在供给单元71内,但也可以在冷却装置77的供给回路K2的支路内。
在图8右半部分中用虚线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设有第三回路K3,同样由冷却装置77对第三回路供给恒温剂。冷却装置77(见下文)为所述供给回路K3提供“中”温T3的恒温剂,所述温度T3高于回路K2的温度,温度T3例如在20℃至35℃之间,特别是在24℃至30℃之间。所需要温度T3对冷却装置77要求和确定是由印刷机的计算和/或控制装置100向逻辑单元92,例如冷却装置77的控制机构92传递所需要的温度T3对冷却装置77的要求和确定(见图11)。计算和/或控制装置100和控制装置75可以是控制机构或是所述控制机构的构件。
根据图8和图9中虚线示出的替代方案中,回路K3与离散的供给装置71连接,和并非如上面所述直接地而是经供给装置71将恒温剂输送至印刷塔73的受体(见下文:驱动装置M和/或驱动控制器)。
图9示出离散的供给装置71的一种有益的结构设计,所述供给装置71具有至少两个供给回路K1和K2,以及根据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用虚线示出)还具有供给回路K3。供给装置71配属于一由n个印刷装置41构成的组,所述n个印刷装置41在此构成印刷塔73(例如图8右半部分所示)的印刷装置41。为简明起见,只示出了两个有待恒温的诸如印版滚筒43的滚筒43以及两个诸如网纹辊54的辊54,此点相当于两个印刷位置,例如以橡皮对橡皮的方式工作的两个相互合压的同时双面印刷的双面印刷位置。
根据所示的有益的实施形式,对成对的印版滚筒43的,即分别构成一个共同的印刷位置的两个印版滚筒43的恒温回路KFZ内的,简称回路KFZ内的恒温剂进行处理,用处理的恒温剂以成对的方式进行供给。原则上讲,也可以分别根据要求为每个印版滚筒43,也可以为较大的印版滚筒43组(例如四个、六个或八个印版滚筒)配备一条恒温回路KFZ。
采用如下方式实现恒温,由泵81对恒温剂回路KFZ内的恒温剂进行驱动循环,和其中穿流过配属的有待恒温的构件43;54,特别是穿流其恒温装置57;58,由此进行恒温。可以在交叉点82处对来自供给回路K1(用于加热)或K2(用于冷却)的恒温剂进行定量。在交点83处对来自供给回路K1(旨在加热)或K2(旨在冷却)的恒温剂进行定量并使等量的恒温剂通过交点83。通过阀门78,即在相应的与供给回路连接的支路内的遥控开关阀78的开启或闭合实现对有待定量的恒温剂的选择。在支路汇合之后通过特别是遥控驱动的定量阀79对所选择的在恒温回路KFZ内的恒温剂进行定量。有待定量的在恒温回路KFZ内循环的恒温剂在交点82处被充分混合,其中另外还可以通过在交点82和泵81之间的未示出的涡流室附加加速快速的混合。
原则上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生成部件43;54(在此以滚筒对为例对单个的或成组的印版滚筒54或网纹辊54加以说明)的温度的额定值,和在所述部件43;54的供给装置71内将所述温度额定值加以实现。如上面对照图6和7所述,最好根据生产速度V对有待恒温的部件43;54的目标温度或额定温度Ti,soll;Tj,soll进行预先给定,其中例如另外对采用的油墨类型F和/或纸张类型加以考虑。根据调节回路的最简单的实施方式以如下方式实现所述温度额定值,求出在恒温剂即将进入部件43;54之前的至少一个恒温剂温度测量值m2,和/或求出部件43;54本身的表面温度的测量值m3,例如面向辊表面的红外传感器的测量值m3,和在电子控制装置72内将所求得的值与相关的额定值比较。根据比较所得的偏差,来自供给回路K1或K2的恒温剂通过定量阀79被定量输送给回路KFZ(或KRW,见下文)。由电子控制装置72向开关阀78(例如一个闭合和另一开启)执行指令S1;S2,实现对所需调节回路K2;K3(温度T1或T2)的选择,通过由电子控制装置72向定量阀79发出调节指令S,对定量阀79进行调节,实现对必要的恒温剂注入量的定量。
根据对所述调节回路的有益的进一步设计采用温度测量值m1、m2和/或温度测量值m3和m5将实现更为快速的反应,其中所述温度测量值m1是在交点82上刚刚混合后的温度测量值m1,特别是采用在涡流室后面和进入部件43;54前的温度的测量值m1,温度测量值m2是在即将进入部件43;54的恒温剂的温度测量值m2(已经在相应的印刷装置41的范围内),(红外传感器的)温度测量值m3是部件43;54本身的表面温度的测量值m3或在部件43;54表面上的油墨的温度测量值m3,和温度测量值m5是在交点83前的回流的恒温剂(已经重新在供给装置71内)温度测量值m5.根据进一步设计,另外还可以采集刚刚从部件43;54出来的(尚在相应的印刷装置41范围内)测量值m4.所述测量值m1至m3和m5以及必要时的m4一起在多级级联的调节回路中在考虑到延时校正和预控制机构情况下被处理,对此例如在WO 2004/054805 A1中已经做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有关内容请参见上述文件中披露的内容。特别是在采用紧接在定量点后面的,必要时在涡流段后但在泵81之前的测量值m1时,在考虑到调节对象信息的情况下,与例如只采用测量值m3、m4或m5的进行的调节相比将大大缩短反应时间。而在后者情况下非常迟才能发现和观察到控制的结果。
最好对供给回路K1和K2的馈送管路内的温度进行取样的测量值m6和m7进行采集,并将测量值m6和m7输送给电子控制装置72以对其加以考虑。
仅以图9所示的印版滚筒43为例对恒温回路KFZ;KRW的结构和作用加以说明。但此点同样也适用于与其它印版滚筒43相配合的供给装置71的恒温回路KFZ,并且也适用于对网纹辊54的恒温。
根据所述实施例,利用I个可各自控制的恒温回路KRW,简称回路KRW分别对网纹辊54进行恒温,回路KRW与两个回路K1和K2连接。此点的出发点是,对每个单独的网纹辊54分别对有待传输的油墨量进行调节。出于安全的考虑,与一个双面印刷位置配合的两个网纹辊54的恒温回路KRW通过可闭合的旁通管路相连接。为此设置有相应的阀84。当例如在两条相互连接的回路KRW的一个回路上的泵81或定量阀79失效时,则可以暂时将相应的阀84开启或关闭后由相应的回路KRW承担对受失效威胁的部件43;54的恒温。用虚线示出印版滚筒43的回路KFZ的相同部分,其中可以由另外两个印版滚筒43的一条相邻的回路KFZ承担对两个失效相关的印版滚筒43的恒温。
将来自回路K3的恒温剂混合入恒温回路KAN,简称回路KAN内的原理同样也适用于回路K3与供给装置71连接的情况,通过所述恒温回路KAN对印刷单元73的一组或多组驱动机构M进行恒温(见图9中虚线所示的K3)。其中例如通过配属的定量阀79根据所述回路KAN直接在馈送后的测量值m1和/或根据回流的测量值m5对恒温剂的处理进行控制。因为在此不需要加热,所以恒温回路KAN只与供给回路K3连接。因为对驱动机构的恒温的严格性要求低于对印版滚筒43或辊54的恒温,所以在此可以通过共用的回路KAN对较多数量(n个)的驱动机构M进行恒温。最好设置m=2条回路KAN,所述回路KAN分别为印刷机组单元73或印刷塔73的左半部分或右半部分供给恒温剂(见图10)。
在两个回路K2和K3内,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分别在它们的远离冷却装置77的端部范围内优选通过至少一条旁通管路相互连接,所述旁通管路可以被可控制的阀85开启或闭合。当从回路KFZ和KRW取用的恒温剂很少时,所述阀85被开启,以便保持足够的液流和并因此对在恒温的恒温剂在回路KFZ和KRW的输送管路内被正确恒温的恒温剂进行保存。其中最好为每个回路K1;K2的两个或多个旁通管路设置不同流体断面的阀85,或者为每个回路设置一个其流量可控的阀85。因此可以按需求以梯阶方式对循环量进行调节。
优选在回路K2中至少有少量恒温剂循环,因此当需要具有相应的温度的恒温剂时反应时间尽可能短。
根据图10所示的一种有益的设计,印刷塔73具有i=8个印刷装置41,所述8个印刷装置41形成以橡皮对橡皮的工作方式用两个相互合压的转印滚筒47进行同时双面印刷的h=i/2=4个双面印刷位置或4个双面印刷装置62.印刷塔73配设有带有控制或调节装置72的供给装置71.图10中只是将4个双面印刷装置62中最下面的一个标示出,如图所示,印刷塔73的每个网纹辊54都具有自己的回路KRW.属于同一双面印刷装置62的印版滚筒43成对地具有共同的回路KFZ.在承印材料带49的同一面的网纹辊54、印版滚筒43和转印滚筒47的所有旋转的驱动机构M,特别是机械上相互独立的驱动机构M与一共同的回路K3连接.因此该印刷塔73具有图9所示的k=4条回路KFZ、i=8条回路KRW和m=2条回路KAN.优选所有印版滚筒43、转印滚筒47以及网纹辊54都具有作为驱动机构M的机械上相互独立的单独的驱动机构M,从而每条回路KAN上要对n=12个驱动机构M进行恒温.
为了用第二回路K2的恒温剂,最好也用第三条回路K3的恒温剂对印刷机或供给装置71进行供给,设置有制冷中心77。根据图11所示的一种特别有益的实施形式,制冷中心77是组合设备,所述组合设备具有两个相互耦合的冷却过程86;87,即第一过程87和第二过程86,第一过程87具有用于进行压缩式制冷的装置89,90,91,例如具有制冷装置89,90,91,第二过程86具有用于利用周围空气或外部空气进行冷却的装置88。第一过程87用于将恒温剂冷却到低于环境温度或外界温度的温度Tk。但其中重要的是,过程86;87相互耦合,由两个过程对上述两个回路K2;K3供冷。可以分别根据对相关回路K2;K3的温度T2;T3的要求,通过过程86或通过过程87,或者特别是通过两个过程86;87组合有选择地进行供冷。为此设置有智能控制机构92,在对采用周围空气或外部空气实现冷却的装置最佳利用的同时,实现对回路K2;K3的恒温剂的提供。
在第二过程86中,在第一冷却剂回路或流体回路93上设置有用于利用周围空气或外部空气进行冷却的装置88,简称自由冷却装置88,冷却装置88可以是带有或不带有蒸发器的对流冷却装置。在流体回路93中的流体与周围空气热接触时进行能量交换,和另外在附加用水雾化时还利用蒸发冷却。自由冷却装置88通过流体在其输出侧与回路K2;K3热耦合,例如分别通过一个热交换器94;96热耦合。特别是自由冷却装置88与两条回路K2;K3的回流相耦合,对所述回流穿过热交换器94;96后通过可调节阀103;104分流106;107,用于重新馈送给两条回路K2和K3。在将过程87中冷却的所需要量的流体通过阀103;104馈送给回路K2;K3之前,视需要被或多或少分流出的分流108;109与所述过程87热接触。为了对穿流流体回路93侧的热交换器94;96的容积流进行控制例如分别设置有一个调节阀97;98,所述阀97;98将流体流分成穿流热交换器94;96的分流和流入回流到装置88的流。例如每个热交换器支路内通过泵99实现对流体的输送。
第一过程87用于将分流出的分流中的流体冷却到低于环境温度的温度Tk并重新馈送入回路K2;K3内.为了进行制冷,在第一过程87中,在诸如冷却剂回路的流体回路101上设置有用于进行压缩制冷的装置89,90,91,所述压缩制冷例如具有压缩机89、诸如作为自由冷却装置91的冷却装置91以及减压阀90.装置89,90,91或第一过程87在减压阀90的后面的输出侧与回路K2和K3热耦合.过程87特别是通过热交换器与分流111;112耦合,用于在先被分流出的和接着被冷却的流体回送到两个回路K2;K3内.在热交换器102和阀103;104之间最好设置有一个储存器113,对从所述容器113输出的分流111;112加以利用,并且被分流的分流108;109被引入到所述储存器113内.因此通过泵114在回路中从储存器113穿过热交换器102对液体进行连续的输送,和另一方面可以将按需求冷却的流体回馈到回路K2和K3内.
因此当回路K2和K3的两个回流分别根据对相应的额定温度T2,soll;T3,soll的要求被分成两个分流之前,所述回流首先与第二过程86热接触,其中一分流重新立刻被馈入到有关回路K2;K3的供给流内,同时另一分流在第一过程87中被冷却的流体同样被回送到有关回路K2;K3的供给流内之前,与所述过程87热接触。利用控制机构92对分流106至111或107至112之间的流量比进行调整,原则上所述比可以是被分别调整的输入流116;117的0%-100%至100%-0%,即可以通过对两个分流106和111或107和112的混合或也可以是分流106或111或107或112中的仅一个分流形成输入流116;117。
特别是如上所述和在图8和9用实线示出的回路K3中输入流不是在供给装置71内准备和输送的情况时,可以在回路K3的输入流116中设置一个泵95。在图9中用虚线示出的情况下可以将相应的泵95设置在供给装置内。
控制机构92从印刷机的计算和/或控制装置100获得回路K2;K3起始温度T2;T3的额定温度T2soll;T3soll,和从温度传感器118获得外部温度TA。计算和/或控制装置100可以是机器控制机构的、控制台计算机的一部分或一个过程,也可以是另一个配属给印刷机的控制装置中的一个过程。视额定温度T2soll;T3soll和外部温度TA通过控制机构92来确定冷却方案,和通过图中示意示出的信号连接对有关的阀103;104,例如作为执行机构103;104(和必要时的97;98)的调节阀103;104进行最终的调整。
下面举例说明可能的工作情况,其中设定的额定温度T2soll;T3soll的值例如为T2soll在10℃至25℃之间,T3soll在24℃至30℃之间:当外部空气温度TA例如低于大约5℃时,则对与冷却装置77连接的冷却回路,即辊54和滚筒43的冷却和供给最多大约50%是通过过程86,例如通过自由冷却装置88实现的,和其余的需求是通过制冷机89,90,91实现的。对连接的回路K3,即驱动机构进行冷却或供给100%是通过自由冷却装置88实现的。此时的输入流116 100%是来自分流106的。
随着外部温度TA的升高,例如升高至大约20℃,对与冷却装置77连接的回路的冷却或供给将以越来越大的百分比通过制冷机89,90,91和以越来越小的百分比通过自由冷却装置88加以实现。当例如将额定温度T3soll预先设定为24℃至30℃时,可以一直100%地通过自由冷却装置88对连接的回路K3进行冷却或供给。
当外部温度TA例如为大约为20℃至24℃时,例如仅通过制冷机89,90,91实现与冷却装置77连接的回路K2进行的冷却或供给,回路K2中的输入流117例如100%地来自分流112。对连接的回路K3的冷却或供给这时仅有部分通过自由冷却装置88,另一部分通过制冷机89,90,91实现。
当外部温度TA例如为大约为24℃和24℃以上时,对与冷却装置77连接的回路K2和K3的冷却或供给仅通过制冷机89,90,91实现。
除了所述的外部温度影响外,额定温度T2soll;T3soll的预先给定,特别是额定温度T2soll的预先给定将随着印刷机的机器状态,特别是随着生产速度V的变化而变化。生成额定值T2soll的关键是有待通过冷却装置77供给的所有印刷装置41或其印版滚筒43和网纹辊54所需要的最低额定温度。必须通过预先设定额定温度T2soll进一步确保对所述最低额定温度的保持。当随着机器的生产速度V的提高这时有待恒温的部件43;54的所述最低额定温度变化时,也可以通过计算和/或控制装置100来提高额定温度T2soll.随着额定温度T2soll的提高,也可以随之提高上述不同冷却方式组合的阈值温度。
根据图12和13所示的两个有益的进一步设计,可以回收一部分热能。所述进一步设计可以单独地或共同地用于上述恒温。
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图12),作为热泵121的热源实现对来自回路K3的例如最高温度为35-40℃,特别是大约为38℃的热回流的利用,用于对驱动机构M进行恒温,例如通过液体/气体热交换器119,例如通过热交换器一储存式加热器(Heizregister)直接用于冬季作业的风暖。
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图13),作为热泵121的热源实现对来自回路K2的恒温剂回流的利用。通过热泵121可以在储存器122内达到高于根据图12所示实施方式的温度,例如温度达到55℃,然而这需要在结构上和能量上付出额外的代价。
图12和图13所示的两种回收方案也可以分别利用其它源(回路K2或回路K3)一例如在图12中利用回路K2的回流和在图13中利用回路K3的回流。这些系统也可以利用热流63(见图5)作为热源。
附图标记对照表
01  印刷装置
02  印刷装置
03  印刷装置
04  印刷装置
05  -
06  印版滚筒
07  印版滚筒
08  印版滚筒
09  印版滚筒
10  -
11  转印滚筒
12  转印滚筒
13  转印滚筒
14  转印滚筒
15  -
16  压印滚筒,转印滚筒
17  压印滚筒,转印滚筒
18  压印滚筒,转印滚筒
19  压印滚筒,转印滚筒
20  -
21  承印载体,印刷单张纸,材料带,纸带
22  图像传感器,彩色摄像机,半导体摄像机,面积摄像机
23  评价单元,计算设备
24  数据线路
25  -
26  数据线路
27  照明装置、闪光灯
28  收帖装置
29  印帖落
30  -
31  数据线路
32  自动同步信号发送器
33  输入和输出单元
34  存储器
35  -
36  公司网络连接端子
37  调整装置,控制装置,调节装置
38  -
39  -
40  -
41  印刷装置    
42  输墨装置
43  旋转体,滚筒,印刷装置滚筒、印版滚筒,部件
44  印版,平版印版,无水平版印版,印刷版
45  -
46  压印滚筒,转印滚筒
47  旋转体,滚筒,印刷装置滚筒,转印滚筒
48  包衬,橡皮布
49  承印材料,承印材料带
50  -
51  印刷位置
52  油墨供给机构
53  旋转体,辊,着墨辊,部件
54  旋转体,辊,网纹辊,部件
55  -
56  光电传感器,图像传感器,CCD摄像机
57  恒温装置(54)
58  恒温装置(43)
59  温度传感器
60  -
61  容器,墨斗
62  双面印刷装置,面双印刷位置
63  用于回收的热量流
64  内部利用
65  -
66  热回收
67  能量源
68  用于回收的热量流
69  用于回收的热量流
70  泵
71  供给装置
72  控制或调节装置,电子控制装置
73  印刷塔、印刷单元
74  折页机
75  控制装置
76  容器,恒温剂容器,热水容器
77  冷却装置,制冷中心
78  分配阀
79  定量阀
80  泵
81  泵
82  交点
83  交点
84  阀
85  阀
86  冷却过程,第二过程
87  冷却过程,第一过程
88  装置,自由冷却装置
89   压缩器,压缩机
90   减压阀
91   冷却器,自由冷却装置
92   逻辑单元,控制机构
93   冷却剂回路或流体回路
94   热交换器
95   泵
96   热交换器
97   可调节的阀,调节阀,执行机构
98   可调节的阀,调节阀,执行机构
99   泵
100  计算和/或控制装置
101  流体回路
102  热交换器
103  可调节的阀,调节阀,执行机构
104  可调节的阀,调节阀,执行机构
105  -
106  分流
107  分流
108  分流
109  分流
110  -
111  分流
112  分流
113  容器
114  泵
115
116  输入流
117  输入流
118  温度传感器
119      液/气热交换器
120      -
121      热泵
122      容器
A        印版滚筒的关系曲线
B        网纹辊的关系曲线
D1       实际墨色密度
D2       额定墨色密度
F        油墨类型
M        驱动机构,部件
V        生产速度
Ti,soll 额定温度,目标温度
Tj,soll 额定温度,目标温度
K1       供给回路,回路
K2       供给回路,回路
K3       供给回路,回路
T1       温度,温度水平
T2       温度水平
T3       温度水平
KAN      恒温回路,回路(M)
KFZ      恒温回路,回路(43)
KRW      恒温回路,回路(54)
m1  测量值
m2  测量值
m3  测量值
m4  测量值
m5  测量值
m6  测量值
m7  测量值
S   执行指令
S1  执行指令
S2  执行指令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对油墨的传递进行调节的方法,其中设置在印刷机的输墨装置(42)内的第一辊(54)将印刷油墨传递给印版滚筒(43),其中利用所述第一辊(54)的恒温装置(57)对所述第一辊(54)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Tj,soll)进行调节,和/或利用所述印版滚筒(43)的恒温装置(58)对所述印版滚筒(43)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Ti,soll)进行调节,其中用调节装置(37)分别对所述第一辊(54)的恒温装置(57)和/或对所述印版滚筒(43)的恒温装置(58)进行控制或调节,其中针对各种油墨和/或油墨类型,将油墨专用的至少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与所述印版滚筒(43)或所述第一辊(54)的壳面温度的相应的额定温度(Ti,soll;Tj,soll)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关系曲线或基准点存储在存储单元(34)内,其特征在于,在输入和输出单元(33)的监视器上的显示模板和/或输入模板上,从针对于不同的印刷油墨和/或油墨类型所存储的专用于油墨的关系曲线或基准点中,至少对在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与相应的所述印版滚筒(43)或所述第一辊(54)的壳面额定温度(Ti,soll;Tj, soll)之间的相应的相互关系进行选取,用调整的所述第一辊(54)壳面上额定温度(Tj,soll)对所述印刷油墨的第一参数进行调整,并用调整的所述印版滚筒(43)壳面上额定温度(Ti,soll)对相同传递给所述印版滚筒(43)的所述印刷油墨的另一第二参数进行调整,对所述第一辊(54)的壳面上调整的所述印刷油墨的第一参数涉及印刷油墨的粘稠度,对所述印版滚筒(43)的壳面上调整的所述印刷油墨的第二参数涉及印刷油墨的粘度,对所述第一辊(54)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Tj,soll)的调整独立于对所述印版滚筒(43)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Ti,soll)进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各种印刷油墨和/或油墨类型,将至少在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与所述印版滚筒(43)或所述第一辊(54)的壳面上的相应的额定温度(Ti,soll;Tj,soll)之间的相应的相互关系以图形形式显示在输入和输出单元(33)的监视器上的显示模板和/或输入模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对针对一种所选取的印刷油墨和/或所选取的油墨类型在输入和输出单元(33)的监视器上的显示和/或输入模板上显示的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与相应的所述印版滚筒(43)或所述第一辊(54)壳面上的额定温度(Ti,soll;Tj,soll)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在显示和/或输入模板上的上的输入和/或选择进行改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通过输入和/或选择实现的对显示的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与相应的所述印版滚筒(43)或所述第一辊(54)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Ti,soll;Tj,soll)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改变。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输入和/或选择实现的对所显示的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与相应的所述印版滚筒(43)或所述第一辊(54)的壳面额定温度(Ti,soll;Tj,soll)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34)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输入和/或选择实现的对所显示的在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与相应的所述印版滚筒(43)或所述第一辊(54)的壳面额定温度(Ti,soll;Tj,soll)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用温度修正对相应的所述印版滚筒(43)或所述第一辊(54)的壳面额定温度(Ti,soll;Tj,soll)进行加载。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输入和/或选择实现的对所显示的在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与相应的所述印版滚筒(43)或所述第一辊(54)上的额定温度(Ti,soll;Tj,soll)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对原始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34)内的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与相应的所述印版滚筒(43)或所述第一辊(54)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Ti, soll;Tj,soll)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更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辊(54)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Tj,soll)和对所述印版滚筒(43)的壳面上的额定温度(Ti,soll)选择地进行调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调整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的新值之前,开始伴随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值的变化进行对所述第一辊(54)和/或印版滚筒(43)的壳面相应的额定温度(Ti,soll;Tj,soll)的调整的变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延迟实施对生产速度(V)的新值的调整,直至所述第一辊(54)和/或所述印版滚筒(43)完全或至少绝大部分达到针对生产速度(V)的新值在其壳面上有待调整的额定温度(Ti,soll;Tj,soll)。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油墨的粘稠度和/或粘度影响从油墨的容器(61)向承印材料(49)输送的油墨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调整粘稠度的方式通过用调节的温度实现油墨粘稠度的减弱对对随着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的加快而出现的所述第一辊(54)向与所述第一辊(54)相邻的旋转体(53)传递油墨的能力的下降进行补偿。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刷机的生产速度(V)发生变化时,利用调整粘稠度的方式至少将所述第一辊(54)的输墨率保持近似恒定。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粘度影响印版(44)的印刷范围和非印刷范围之间的油墨分离。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粘度影响输送油墨的滚筒(43;47)与承印材料(49)相互配合时的拉毛程度。
CN2005800211904A 2005-01-05 2005-12-30 用于对油墨的传递进行调节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20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00856 2005-01-05
DE102005000856.9 2005-01-05
DE102005005303A DE102005005303A1 (de) 2005-01-05 2005-02-04 Systeme zur Temperierung von Bauteilen einer Druckmaschine
DE102005005303.3 2005-02-04
PCT/EP2005/052287 WO2005115758A1 (de) 2004-05-25 2005-05-18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instellung einer übertragung von druckfarbe sowie verfahren zur verwendung dieser vorrichtung
EPPCT/EP2005/052287 2005-05-18
PCT/EP2005/057231 WO2006072559A1 (de) 2005-01-05 2005-12-30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einer übertragung von druckfarb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2084A CN101142084A (zh) 2008-03-12
CN101142084B true CN101142084B (zh) 2010-05-05

Family

ID=365994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744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8453B (zh) 2005-01-05 2005-12-30 用于印刷机部件的恒温系统
CN20058002119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2084B (zh) 2005-01-05 2005-12-30 用于对油墨的传递进行调节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744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8453B (zh) 2005-01-05 2005-12-30 用于印刷机部件的恒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8272324B2 (zh)
EP (2) EP1833676B1 (zh)
CN (2) CN101648453B (zh)
AT (2) ATE396868T1 (zh)
DE (4) DE202005021656U1 (zh)
ES (2) ES2309976T3 (zh)
RU (1) RU2365509C2 (zh)
WO (2) WO20060725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28292A1 (de) * 2006-03-24 2007-09-27 Kohnert, Bärbel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von Farbwerken und von Feuchtmittel einer Offsetdruckmaschine
DE102006056315B4 (de) * 2006-11-29 2018-05-30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urzfarbwerkes für Offset-Rotationsdruckmaschinen
DE102006057519B4 (de) * 2006-12-06 2021-09-02 manroland sheetfed GmbH 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eine Verarbeitungsmaschine
DE102007004406A1 (de) 2007-01-30 2008-07-31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eine Vorrichtung zum Temperieren einer Walze
DE102007012736A1 (de) * 2007-03-16 2008-09-18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r Regelung von drucktechnischen Prozessen
DE102008013744A1 (de) * 2007-04-02 2008-10-0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bessertes Kennlinienlernen in Druckmaschinen
DE102007043644A1 (de) * 2007-09-13 2009-03-19 Technotrans Ag Temperiergerät für Druckmaschinen
DE102007052145A1 (de) * 2007-10-31 2009-05-14 Technotrans Ag Wärmetauscher für Teile einer Druckmaschine
DE102007053080A1 (de) * 2007-11-07 2009-05-20 Technotrans Ag Temperiersystem für Druckmaschinen mit mehreren Temperaturniveaus
DE102007062287A1 (de) * 2007-12-21 2009-06-25 Manroland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Druckprodukts
DE102008000062B4 (de) 2008-01-15 2011-07-21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97080 Verfahren und eine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eines Zylinders und/oder einer Walze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DE102008001309B4 (de) * 2008-02-11 2013-05-02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einer Druckmaschine
DE102008000866B4 (de) 2008-03-27 2022-05-25 manroland sheetfed GmbH Verarbeitungsmaschine für Bogenmaterial
DE102008001966A1 (de) 2008-05-26 2009-12-03 Manroland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Druckprodukts
DE102008002034B4 (de) 2008-05-28 2011-10-06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Walze oder Zylinder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mit einer Dreheinführung
DE102008042090A1 (de) 2008-09-15 2010-03-25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en und Verfahren zur Temperierung einer Druckeinheit
JP5286508B2 (ja) * 2008-12-26 2013-09-11 アイマー・プランニング株式会社 印刷機
DE102009001303A1 (de) * 2009-03-03 2010-09-09 Manroland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ruckmaschine
DE102009001598B4 (de) 2009-03-17 2013-02-07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von Bauteilen einer Druckeinheit
DE102009001597B4 (de) * 2009-03-17 2011-11-10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von Bauteilen einer oder mehrerer Druckeinheiten für den beidseitigen mehrfarbigen Druck
DE102009001596B4 (de) * 2009-03-17 2011-12-15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von Bauteilen einer mehrere übereinander angeordnete Trockenoffsetdruckwerke aufweisenden Druckeinheit
EP2639065B1 (de) 2009-03-17 2014-03-19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maschine mit einer oder mehreren als Drucktürme ausgebildeten Druckeinheiten für den beidseitigen mehrfarbigen Druck und einer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von Bauteilen einer oder mehrerer der Druckeinheiten
CN102039725B (zh) 2009-10-21 2014-12-17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在具有网纹辊短输墨装置的印刷机中调整色差的方法
DE102010002860A1 (de) 2010-03-15 2011-09-15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turm für den wasserlosen Zeitungsdruck sowie Zeitungsdruckmaschine
CN102336079A (zh) * 2010-07-23 2012-02-01 刘洪生 一种凹版uv涂料的使用方法
US20120103214A1 (en) * 2010-10-29 2012-05-03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Heated Inking Roller for a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DE102012002260A1 (de) 2011-02-24 2012-08-3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ktiengesellschaft Maschinenabhängige Kompensation in Farbwerk und Feuchtwerk
DE102011076336A1 (de) 2011-05-24 2012-11-29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Druckturm für den wasserlosen Zeitungsdruck sowie Zeitungsdruckmaschinen
DE102011076334B4 (de) 2011-05-24 2015-12-17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r Überwachung einer Temperierung von Bauteilen einer Druckmaschine
CN102909950B (zh) * 2011-08-03 2015-12-09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在印刷速度变化时输墨装置的控制
DE102011082001B4 (de) 2011-09-01 2014-05-15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rotierbarer Bauteile von Druckwerken einer Druckmaschine, Druck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r Temperierung einer Druckmaschine
DE102012020911A1 (de) 2011-11-11 2013-05-16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ärbungswächter für Druckmaschinen
DE102012101310C5 (de) * 2012-02-17 2014-09-04 Stephan Krebs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Druckbildkontrolle
DE102012206844B4 (de) 2012-04-25 2015-03-12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Satz von Modulen zur Bildung eines Temperiersystems, Temperiersystem zur Temperierung von Funktionsteilen einer Maschine, Druckanlage mit einer Druckmaschine und einem Temperiersystem sowie Verfahren zur Errichtung eines Temperiersystems in einer Druckanlage
CN102729588A (zh) * 2012-07-18 2012-10-17 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耐用的凹版印刷胶辊
DE102012216749A1 (de) * 2012-09-19 2014-03-20 Bst International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stellen der Druckwerke an einem Druckzylinder
DE102013205860B4 (de) 2013-04-03 2016-01-14 Koenig & Bauer Ag Temperieraggregat zur Temperierung von Funktionsteilen einer Druckmaschine sowie Druckanlage mit einer Druckmaschine und einem Temperieraggregat
DE102014005289A1 (de) * 2013-05-08 2014-11-13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Farbregelungskonzept für Druckmaschinen mit Kurzfarbwerk
CN105818517B (zh) * 2015-01-05 2018-03-3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水性油墨平版印刷系统
DE102015202183A1 (de) 2015-02-06 2016-08-11 Koenig & Bauer Ag Temperieraggregat zur Temperierung von Funktionsteilen einer Druckmaschine sowie Druckanlage mit einer Druckmaschine und einem Temperieraggregat
CN106142849B (zh) * 2015-03-24 2017-09-29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出墨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196698B (zh) * 2015-11-03 2018-01-02 江苏利特尔绿色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机组冷却辊恒温控制箱
US11110500B2 (en) 2016-11-28 2021-09-07 Tzu-Chi LIN Uniform temperature roller system having uniform heat exchange by supercritical fluid
TWI640554B (zh) * 2016-11-28 2018-11-11 林紫綺 均溫擠壓成型系統及其均溫滾輪結構
CN108839434B (zh) * 2018-07-09 2024-03-29 温州光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机的新型侧拉规结构
CN113939403B (zh) * 2019-02-05 2022-07-29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凹版印刷装置以及在凹版印刷方法中用于设置和/或改变油墨传输的方法
US11912014B2 (en) 2019-10-31 2024-02-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Offset print apparatus and method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9960A (en) * 1991-11-18 1993-03-02 Fredric Valentini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printing plate on cylinder in rotary press
US5595115A (en) * 1993-11-05 1997-01-21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Printing mechanism including means for cooling and means for mounting sleeve shaped forms on transfer and form cylinders
DE19736339A1 (de) * 1997-08-21 1999-04-15 Roland Man Druckmasch Druckmaschine mit einer Temperiervorrichtung
DE10157271A1 (de) * 2001-11-22 2003-06-12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DE10218359A1 (de) * 2002-04-25 2003-11-20 Koenig & Bauer Ag Rotationsdruckmaschine, Druckfarbe und Verwendung der Druckfarb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41115A (en) 1967-08-21 1973-06-26 L Keller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ithographic printing
DE1953590C3 (de) 1969-10-24 1983-02-10 Leo P.H. Dipl.Rer.Pol. 7000 Stuttgart Keller Verfahren zur Beeinflussung des Flachdruckvorganges und Flachdruckmaschine hierfür
US3704669A (en) * 1970-07-15 1972-12-05 Stevens Corp Vibrating roller with means for circulating a cooling fluid for use in bearing and drive gear lubrication
US3916638A (en) * 1974-06-25 1975-11-04 Weil Mclain Company In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4149389A (en) * 1978-03-06 1979-04-17 The Trane Company Heat pump system selectively operable in a cascade mod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4316367A (en) * 1978-10-06 1982-02-23 Yaeger Ronald J Heat recovery and hot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CH655690B (zh) 1982-05-19 1986-05-15
US4742689A (en) * 1986-03-18 1988-05-10 Mydax, Inc. Constant temperature maintain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using proportional flow throttling valve and controlled bypass loop
US5074213A (en) * 1987-08-04 1991-12-24 Seiichi Kurosawa Thermoregulator of a block cylinder used for an offset press
DE3904854C1 (zh) 1989-02-17 1990-04-26 Jagusch & Co, 8649 Wallenfels, De
DE69402737T2 (de) 1993-02-08 1997-07-31 Sun Graphic Tech Inc Temperatur-geregeltes System für Druckmaschinen
DE4322744C2 (de) 1993-07-08 1998-08-27 Baumueller Nuernberg Gmbh Elektrisches Antriebssystem und Positionierverfahren zur synchronen Verstellung mehrerer dreh- und/oder verschwenkbarer Funktionsteile in Geräten und Maschinen, Antriebsanordnung mit einem Winkellagegeber und Druckmaschine
DE9316932U1 (de) 1993-11-05 1993-12-16 Roland Man Druckmasch Druckwerk für wasserlosen Offsetdruck
DE4426083A1 (de) * 1994-07-22 1996-01-25 Baldwin Gegenheimer Gmbh Druckmaschinen-Temperierungsvorrichtung
DE4426077A1 (de) 1994-07-22 1996-01-25 Baldwin Gegenheimer Gmbh Druckmaschinen-Temperierungsvorrichtung
DE4442072B4 (de) * 1994-11-25 2005-11-10 Technotrans Ag Anordnung zur Temperierung eines Feuchtmittels und eines Kühlfluids für ausgewählte Walzen einer Druckmaschine
DE29520464U1 (de) * 1995-12-22 1996-02-22 Technotrans Gmbh Anordnung zur Temperierung eines Feuchtmittels und/oder ausgewählter Walzen einer Druckmaschine
US6209456B1 (en) * 1996-03-13 2001-04-03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Web- and sheet-fed printing unit using various ink types, particularly water-based inks
DE29608045U1 (de) * 1996-05-03 1996-07-25 Technotrans Gmbh Anordnung zur Temperierung eines Feuchtmittels und/oder ausgewählter Walzen einer Druckmaschine
DE19623224C1 (de) 1996-06-11 1997-09-11 Roland Man Druckmasch Antrieb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DE29716582U1 (de) * 1997-09-15 1997-11-06 Technotrans Gmbh Temperierungsanordnung bei Druckmaschinen
JP2000318124A (ja) * 1999-05-07 2000-11-21 Offset Printing System Kk オフセット印刷機用冷水製造装置
US6505557B2 (en) * 1999-07-22 2003-01-14 Ted Desaulniers Proces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rotary process machinery
IT1317633B1 (it) * 2000-03-16 2003-07-15 Rc Group Spa Gruppo refrigeratore con free-cooling, atto a funzionare anche conportaata variabile, impianto e procedimento.
JP4412447B2 (ja) * 2001-05-29 2010-02-1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印刷機の温度調節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DE10245702A1 (de) * 2001-10-25 2003-05-0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Anpassung der Farbsteuerung an die physikalischen Eigenschaften von Farbe und Bedruckstoff
DE50207959D1 (de) * 2001-11-22 2006-10-05 Koenig & Bauer Ag Verwendung einer Druckfarbe in einem Druckwerk
DE10328234B4 (de) 2002-12-17 2005-09-15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zur Temperierung sowie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DE10302877A1 (de) * 2003-01-25 2004-08-05 Baldwin Germany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Antriebsenergieversorgung von Druckmaschinen
DE10316860A1 (de) * 2003-04-11 2004-10-21 Rainer Olbert Kühl- und Temperieranlage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DE10354454B4 (de) * 2003-11-21 2009-11-26 Technotrans Ag Temperiervorrichtung für Druckmaschinen
DE102004044215B4 (de) 2004-05-25 2008-03-13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einer Übertragung von Druckfarb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9960A (en) * 1991-11-18 1993-03-02 Fredric Valentini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printing plate on cylinder in rotary press
US5595115A (en) * 1993-11-05 1997-01-21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Printing mechanism including means for cooling and means for mounting sleeve shaped forms on transfer and form cylinders
DE19736339A1 (de) * 1997-08-21 1999-04-15 Roland Man Druckmasch Druckmaschine mit einer Temperiervorrichtung
DE10157271A1 (de) * 2001-11-22 2003-06-12 Koenig & Bau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DE10218359A1 (de) * 2002-04-25 2003-11-20 Koenig & Bauer Ag Rotationsdruckmaschine, Druckfarbe und Verwendung der Druckfarb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33676A1 (de) 2007-09-19
EP1870238A1 (de) 2007-12-26
CN101648453B (zh) 2011-06-01
US20080041258A1 (en) 2008-02-21
DE202005021656U1 (de) 2009-03-12
DE502005004320D1 (de) 2008-07-10
ES2307228T3 (es) 2008-11-16
EP1870238B1 (de) 2008-08-20
RU2007129797A (ru) 2009-02-20
CN101648453A (zh) 2010-02-17
US8272324B2 (en) 2012-09-25
EP1833676B1 (de) 2008-05-28
US7523706B2 (en) 2009-04-28
ES2309976T3 (es) 2008-12-16
WO2006072559A1 (de) 2006-07-13
CN101142084A (zh) 2008-03-12
RU2365509C2 (ru) 2009-08-27
US20080017061A1 (en) 2008-01-24
ATE405419T1 (de) 2008-09-15
ATE396868T1 (de) 2008-06-15
DE502005005159D1 (de) 2008-10-02
WO2006072558A1 (de) 2006-07-13
DE102005005303A1 (de) 200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2084B (zh) 用于对油墨的传递进行调节的方法
CN101090821B (zh) 具有至少一个可利用执行机构调节的机器部件的印刷机
RU2370371C2 (ru) Способ настройки переноса печатной краски
CN101421109B (zh) 用于调节印刷机输墨装置的方法
US8567316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emperature of a press and press having a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DE102007003619B4 (de) Druckmaschine
CN101687415A (zh) 印刷油墨的脱墨
CN102039725B (zh) 用于在具有网纹辊短输墨装置的印刷机中调整色差的方法
CN100522613C (zh) 对输墨调整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应用所述装置的方法
CN101203383A (zh) 用于印刷机部件的恒温系统
CN102756551B (zh) 胶印机在线颜色控制装置及方法
EP2127875B1 (d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Druckprodukts
CN104379352B (zh) 用于调节印刷机的功能部件的温度的调温组件、具有印刷机和调温组件的印刷设备以及用于形成调温组件的模块组
CN102189758A (zh) 用于具有短输墨装置的印刷机的油墨控制
JP4457179B2 (ja) デコレータ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CN202727580U (zh) 胶印机在线颜色控制装置
CN102947097B (zh) 控制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印刷装置的印刷塔的卷筒纸轮转印刷机
DE102004052820B4 (de) Verfahren zur Korrektur von Passerabweichungen
EP2335927B1 (de)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einer Übertragung von Druckfarbe
DE102011082001B4 (de)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rotierbarer Bauteile von Druckwerken einer Druckmaschine, Druck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r Temperierung einer Druckmaschine
DE102011076336A1 (de)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Druckturm für den wasserlosen Zeitungsdruck sowie Zeitungsdruckmaschin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