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0429B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0429B
CN101140429B CN200710181236XA CN200710181236A CN101140429B CN 101140429 B CN101140429 B CN 101140429B CN 200710181236X A CN200710181236X A CN 200710181236XA CN 200710181236 A CN200710181236 A CN 200710181236A CN 101140429 B CN101140429 B CN 101140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phtography photosensor
layer
adopt
elastic deformation
deformation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812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0429A (zh
Inventor
关谷道代
植松弘规
石井周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40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0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0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0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68Toner cartridges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acting as an act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03G15/16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laying down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behind the base or the recording member, e.g. by a corona device
    • G03G15/165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 G03G15/1655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comprising a rotatable holding member to which the second base is attached or attracted, e.g. screen transfer holding drum
    • G03G15/166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comprising a rotatable holding member to which the second base is attached or attracted, e.g. screen transfer holding drum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holding member,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1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1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072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rising pending monoamine group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34Polymer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 radical, e.g. polyacrylic acid, polycrotonic acid, polymaleic acid;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heir esters, salts, anhydrides, nitriles, amid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具有在该支持体上设有的感光层,其特征为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通用硬度值HU为150-220N/mm2,其中所述通用硬度值HU是在25℃/50%RH环境下、最终负载6mN以及保持时间0.1秒的条件下采用对角136°的维氏四角锥金刚石压头测定的,并且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弹性变形率为50-65%,其中所述弹性变形率是在25℃/50%RH环境下、最终负载6mN以及保持时间0.1秒的条件下采用对角136°的维氏四角锥金刚石压头测定的。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本申请为申请号200410058624.5、申请日2004年7月23日、发明名称“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该电子感光体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中,要求其具有与其所适用的电子照相方法相对应的感度、电特性和光学特性。另外,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由于通过带电、曝光(图像曝光)和调色剂进行显影、向纸等的转印材料上转印、清洁残留的调色剂等而直接施加电外力和/或机械外力,因此还要求电子照相感光体对这些外力具有耐久性。具体地说,要求其具有相对于摩擦而产生表面划痕和损耗的耐久性、相对于带电造成的表面变劣现象,例如转印效率或滑动性降低的耐久性,以及相对于感度降低、电位降低等的电特性劣化的耐久性。
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由于具有价格低以及生产性高等的优点,现在普及的是采用有机材料作为光导电性物质(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即所谓的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作为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现在的主流是将包含光导电性染料或光导电性颜料等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包含光导电性聚合物或光导电性低分子化合物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层叠而形成的感光层,即具有层叠型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此外,作为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位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最外表面处的层),一般采用在粘结树脂中以分子形式分散光导电性物质而形成的层。因而这种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机械强度(相对于电外力和/或机械外力的耐久性)依赖于表面层粘结树脂的机械强度。
近年来,随着提高图像品质和寿命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现有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机械强度。其原因是:为了获得较高的图像品质,而采用以提高感度为目的的组分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时,在重复使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时,由于相接触构件(带电构件、显影构件、转印构件和清洁构件等)的摩擦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产生划痕或磨损。另一方面,为提高寿命,而采用以耐划痕性、耐磨损性为目的的组分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时,将会造成感度降低,或者残留电位上升,从而不能满足电子照相特性。另外,如果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产生划痕或磨损时,其表面粗糙度上升,引起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容量发生微小范围的变化,因此其感度均匀性下降。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特开平02-127652号公报中公开了采用特定的固化性树脂作为形成表面层电荷输送层的粘结树脂的技术。此外,在特开平05-216249号公报和特开平07-072640号公报中公开了采用热或光能量使具有碳-碳双键的单体固化,并将所得的固化膜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层的技术。
但是,这些公开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感度和表面机械强度兼容方面还存在改进的余地。
因此,存在1个作为表明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层机械劣化程度尺度的“硬度”,以尝试着对其定量数值化。作为其实例,可举出刻痕硬度试验、铅笔硬度试验、维氏硬度试验等。采用这些试验示出的硬度将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层的变形量进行定量地数值化。
但是,根据这些试验,即使为显示出较高表面硬度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有时也比显示出较低表面硬度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更容易产生划痕和磨损,或者尽管不容易磨损,但也会产生划痕。即,由刻痕硬度试验、铅笔硬度试验、维氏硬度试验等示出的表面硬度与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机械强度之间并不一定相关。而由于变形存在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因此不考虑该情况而将全部变形量仅用硬度表示是不周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重复使用,也可维持高感度并且表面不容易产生划痕和磨损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本发明还提供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本发明者等经过反复专门研究,发现当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通用硬度值和弹性变形率在特定范围时,可解决上述问题,由此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具有支持体以及在该支持体上设有的感光层,其特征为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在25℃/50%RH环境下的通用硬度值(HU)为150-220N/mm2,并且弹性变形率为50-65%。
(2)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在25℃/50%RH环境下的通用硬度值(HU)为160-200N/mm2
(3)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层是通过使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形成的层。
(4)如(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为具有2个以上所述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
(5)如(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所具有的链式聚合性官能基为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中的至少一种基团。
(6)如(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层是采用放射线使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而形成的层。
(7)如(6)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放射线为电子射线。
(8)一种处理盒,其具有电子照相感光体,并与选自带电组件、显影组件、转印组件和清洁组件的至少1种组件支撑为一体,可在电子照相装置本体上自由地安装拆卸,其特征为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支持体以在该支持体上设有的感光层,且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在25℃/50%RH环境下的通用硬度值(HU)为150-220N/mm2,并且弹性变形率为50-65%。
(9)一种电子照相装置,其具有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组件、曝光组件、显影组件和转印组件,其特征为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支持体以及在该支持体上设有的感光层,且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在25℃/50%RH环境下的通用硬度值(HU)为150-220N/mm2,并且弹性变形率为50-65%。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显示FISCHERSCOPF H100V(Fischer公司制造)输出图表的简图。
图2为将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作为测定对象时,FISCHERSCOPF H100V(Fischer公司制造)输出图表的一个实例。
图3显示了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层结构的实例。
图4显示了具有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一个实例,其中该处理盒具有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在25℃/50%RH环境下显示出的通用硬度值(HU)为150-220N/mm2,并且弹性变形率为50-65%。特别是通用硬度值(HU)为160-200N/mm2时更加优选。
当通用硬度值(HU)太大时,或者弹性变形率太小时,由于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弹性力不足,因此电子照相感光体与带电构件和清洁构件等的相接触构件之间夹持的纸粉和调色剂摩擦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使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容易产生划痕,由此也容易发生磨损。另外,如果通用硬度值(HU)太大,而例如弹性变形率较高而使得弹性变形量减小,结果造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局部压力加大,由此容易在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产生较深的划痕。即,表面硬度(不限于通用硬度值(HU),还包含由刻痕硬度试验、铅笔硬度试验、维氏硬度试验等导出的硬度)较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不一定优选。
另外,即使通用硬度值(HU)在上述范围内,而弹性变形率太大时,由于塑性变形量也较大,因此电子照相感光体与带电构件和清洁构件等的相接触构件之间夹持的纸粉和调色剂摩擦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使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也容易产生细小的划痕,此外也容易发生磨损。
另外,即使通用硬度值(HU)在上述范围内,而弹性变形率太小时,由于塑性变形量相对较大,也容易在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产生细小的划痕,并且也容易发生磨损。这种现象不仅在弹性变形率太小的情况下,而且在通用硬度值(HU)太小的情况下都特别显著。
在本发明中,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是在25℃/50%RH环境下,采用微小硬度测定装置FISCHERSCOPF H100V(Fischer公司制造)测定出的值。该FISCHERSCOPF H100V是将测定对象(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压接在压头上,对该压头连续施加负载,通过直接读出负载下的压入深度求出连续硬度的装置。
在本发明中,作为压头采用对角为136°的维氏四角锥金刚石压头,此外,对压头连续施加的负载的最终值(最终负载)为6mN,对压头施加最终负载6mN的状态下的保持时间为0.1秒。此外,测定点为273点。
图1示出了FISCHERSCOPF H100V(Fischer公司制造)输出图表的简图。另外,图2示出了将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作为测定对象时,FISCHERSCOPF H100V(Fischer公司制造)输出图表的一个实例。在图1、2中,纵轴表示施加在压头上的负载F(mN),横轴表示压头的压入深度h(μm)。图1是通过将施加压头上的负载阶段性地增加,使得负载达到最大(A→B)后,使负载阶段性地减小(B→C)时得到的结果。图2是将施加压头上的负载阶段性地增加并且使最终负载为6mN,此后使负载阶段性地减小时得到的结果。
通用硬度值(HU)可从施加在压头上的最终负载为6mN时该压头的压入深度,由下式求出。另外,在下式中,HU表示通用硬度(HU),Ff表示最终负载,Sf表示施加最终负载时该压头的压入部分的表面积,Hf表示施加最终负载时该压头的压入深度。
HU = F f [ N ] S f [ m m 2 ] = 6 × 10 - 3 26.43 × ( h f × 10 - 3 ) 2
另外,弹性变形率可由压头对测定对象(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施加的功量(能量),即压头对测定对象(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施加的负载增减而产生的能量变化求出。具体地说,可用弹性变形功量We除以全部功量Wt(We/Wt)所得的值作为弹性变形率。另外,全部功量Wt为图1中A-B-D-A所包围的区域的面积,弹性变形功量We为图1中C-B-D-C所包围的区域的面积.
以下对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为获得表面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在上述范围内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由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层,特别是由具有2个以上链式聚合性官能基(在同一分子内)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或交联形成表面层时有效。另外,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层是指位于电子照相感光体最外表面处的层,换而言之,是指距离支持体距离最远的层。
首先对使用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形成表面层的方法进行更具体地说明。
上述表面层可通过涂布表面层用涂布液,使该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和交联),并使涂布的表面层用涂布液固化形成,其中表面层用涂布液包含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和溶剂,而且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粘结剂。
在涂布表面层用涂布液时,例如可采用浸渍涂布法、喷涂法、帘涂法、旋涂法等的涂布方法实施。在这些涂布方法中,从效率性和生产性观点看,优选浸渍涂布法和喷涂法。
作为使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和交联)的方法,可举出采用热、可见光、紫外线等的光以及电子射线或γ线等的放射线的方法,表面层用涂布液还可以根据需要包含聚合引发剂。
此外,作为使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和交联)的方法,优选采用电子射线或γ线等的放射线、特别优选采用电子射线的方法。这是由于采用放射线聚合时,聚合引发剂不是特别需要。通过不使用聚合引发剂而使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和交联),可形成纯度非常高的3维基质表面层,获得显示良好电子照相特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另外,当采用放射性中的电子射线聚合时,由照射对电子照相感光体造成的损坏非常小,可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电子照相特性。
在通过电子射线照射使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和交联)而获得表面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在上述范围内的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时,重要的是考虑电子射线的照射条件。
在照射电子射线时,可通过使用扫描型、电子屏幕、质子束型、脉冲型和层流型等的加速器。优选加速电压在250kV以下,特别优选在150kV以下。照射线量优选在0.1-100Mrad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0.5-20Mrad的范围内。当加速电压和照射线量过大时,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电特性可能劣化。而当照射线量过小时,可能导致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和交联)不充分,表面层用涂布液的固化不充分。
此外,为促进表面层用涂布液固化,在用电子射线使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和交联)时,优选对被照射体(被照射电子射线的物体)进行加热。加热时机可在照射电子射线之前、照射过程中和照射后的任何一个阶段进行,但优选在存在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的自由基阶段,使被照射体达到一定温度。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时,电子照相感光体材料可能劣化,优选被照射体的温度为140℃以下、更优选在110℃以下进行加热。另一方面,由于加热温度太低时,通过加热所得到的效果不大,优选被照射体的温度为50℃以上、更优选80℃以上进行加热。加热时间优选为5分钟-30分钟,更优选为10分钟-30分钟。加热时间太短,通过加热所得到的效果不大。
电子射线照射时和对被照射体加热时的气氛可为大气、氮气或氦气等的惰性气体以及真空中的任何一种气氛,但是从可抑制氧气造成的自由基失活来看,优选在惰性气体或真空中进行。
此外,从电子照相特性观点看,优选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层的膜厚在30微米以下,更优选在20微米以下,更优选在10微米以下,进一步优选在7微米以下。另一方面,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耐久性观点看,优选在0.5微米以上,更优选在1微米以上。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是指空穴输送性化合物分子的一部分上化学键合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
在高分子物生成反应大致分为链式聚合和逐次聚合的情况下,所述的链式聚合是指前者的聚合反应形式,更详细地说,该反应形式主要是指通过自由基或离子等中间体使反应进行的不饱和聚合、开环聚合和异性化聚合等。
所述的链式聚合性官能基是指可实施上述反应形式的官能基。以下例举出应用范围较广的不饱和聚合性官能基和开环聚合性官能基。
所述的不饱和聚合是指由自由基或离子等使不饱和基团例如C=C、C≡C、C=O、C=N、C≡N等聚合的反应,其中以C=C为主。以下显示了不饱和聚合性官能基的具体实例。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091
上述式子中,R1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等。在此所述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等,作为芳基,可举出苯基、萘基、蒽基等。作为芳烷基,可举出苄基、苯乙基等。
所述的开环聚合是指具有碳环、氧环或氮杂环等应变(变形)的不稳定环状结构在开环的同时反复聚合,从而生成链状高分子的反应,大部分是以离子作为活性种进行作用的。以下举出了开环聚合性官能基的具体实例。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101
上述式子中,R2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等。在此所述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等。作为芳基,可举出苯基、萘基、蒽基等。作为芳烷基,可举出苄基、苯乙基等。
在上述例举的链式聚合性官能基中,优选具有以下式(1)-(3)所示结构的链式聚合性官能基。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102
式(1)中,E11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氰基、硝基、-COOR11或-CONR12R13。W1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COO-、-O-、-OO-、-S-或者-CONR14。R11至R1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下标X表示0或1。在此,作为卤原子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作为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作为芳基、可举出苯基、萘基、蒽基、芘基、硫代苯基、呋喃基等。作为芳烷基,可举出苄基、苯乙基、萘甲基、糠基、噻吩基等。作为烷氧基,可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作为亚烷基,亚甲基、亚乙基、亚丁基等。作为亚芳基,可举出亚苯基、亚萘基、亚蒽基等。
作为上述各种基团可以带有的取代基,可以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的卤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的烷基,苯基、萘基、蒽基、芘基等的芳基,苄基、苯乙基、萘甲基、糠基、噻吩基等的芳烷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的烷氧基,苯氧基、萘氧基等的芳氧基或硝基、氰基、羟基等。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111
式(2)中,R21、R2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等。下标Y表示1-10的整数。在此,作为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作为芳基,可举出苯基、萘基等。作为芳烷基,可举出苄基、苯乙基等。
作为上述各种基团可以带有的取代基,可以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的卤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的烷基,苯基、萘基、蒽基、芘基等的芳基,苄基、苯乙基、萘甲基、糠基、噻吩基等的芳烷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的烷氧基,苯氧基、萘氧基等的芳氧基等。
式(3)中,R31、R3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等。下标Z表示0-10的整数。在此,作为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作为芳基,可举出苯基、萘基等。作为芳烷基,可举出苄基、苯乙基等。
作为上述各种基团可以带有的取代基,可以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的卤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的烷基,苯基、萘基、蒽基、芘基等的芳基,苄基、苯乙基、萘甲基、糠基、噻吩基等的芳烷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的烷氧基,苯氧基、萘氧基等的芳氧基等。
在具有上述式(1)-(3)所示结构的链式聚合性官能基中,更优选具有以下式(P-1)-(P-11)所示结构的链式聚合性官能基。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131
在具有上述式(P-1)-(P-11)所示结构的链式聚合性官能基,进一步优选具有上述式(P-1)所示结构的链式聚合性官能基,即丙烯酰氧基以及具有上述式(P-2)所示结构的链式聚合性官能基,即甲基丙烯酰氧基。
在本发明中,具有上述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优选(在同一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以下示出了具有2个以上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的具体实例。
(P41)a-A41-[R41-(P42)a]b    (4)
在上述式(4)中,P41、P42分别独立地表示链式聚合性官能基。R41表示2价基团。A41表示空穴输送性基团。下标a、b、d分别独立地表示0以上的整数。但是,a+b×d在2以上。另外,在a为2以上的情况下,a个P41可相同,也可以不同,在b为2以上的情况下,b个[R41-(P42)d]可相同,也可以不同,在d为2以上的情况下,d个P42可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上述式(4)中(P41)a和[R41-(P42)d]b全部被氢原子取代的实例,可举出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三芳基胺衍生物(三苯胺等)、9-(对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蒽、1,1-二(4-二苄基氨基苯基)丙烷、苯乙基蒽、苯乙基吡唑啉、苯腙类、噻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吩嗪衍生物、吖嗪衍生物、苯并呋喃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噻吩衍生物、N-苯基咔唑衍生物等。这些(上述式(4)中(P41)a和[R41-(P42)d]b全部被氢原子取代)物质中,优选以下式(5)显示的结构。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141
上述式(5)中,R5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等。Ar51、Ar52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R51、Ar51、Ar52可以与N(氮原子)直接结合,也可以通过亚烷基(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等)、杂原子(氧原子、硫原子等)或-CH=CH-与N(氮原子)结合。在此,作为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10个,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作为芳基,可举出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芘基、硫代苯基、呋喃基、吡啶基、喹啉基、苯并喹啉基、咔唑基、吩噻嗪基、苯并呋喃基、苯并硫代苯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硫代苯基等。作为芳烷基,可举出苄基、苯乙基、萘甲基、糠基、噻吩基等。另外,上述式(5)中的R51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作为上述各种基团可以带有的取代基,可以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的卤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的烷基,苯基、萘基、蒽基、芘基等的芳基,苄基、苯乙基、萘甲基、糠基、噻吩基等的芳烷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的烷氧基,苯氧基、萘氧基等的芳氧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苄基氨基、二苯基氨基、二(对甲苯基)氨基等的取代氨基,苯乙烯基、萘乙烯基等芳基乙烯基,硝基、氰基、羟基等。
作为上述式(4)中R41的2价基团,可举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CR411=CR412-(CR411、CR4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CO-、-SO-、-SO2-、氧原子、硫原子等,以及这些基团的组合。这些基团中,优选以下式(6)所示结构的2价基,进一步优选以下式(7)所示结构的2价基。
-(X61)p6-(Ar61)q6-(X62)r6-(Ar62)s6-(X63)t6-  (6)
-(X71)p7-(Ar71)q7-(X72)r7-                   (7)
上述式(6)中,X61至X63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CR61=CR62)n6-(CR61、CR6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下标n6表示1以上的整数(优选在5以下))、-CO-、-SO-、-SO2-、氧原子或者硫原子。Ar61、Ar62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下标文字p6、q6、r6、s6、t6分别独立地表示0以上的整数(优选在10以下,更优选在5以下)。但是p6、q6、r6、s6、t6不能全部为0。在此,作为亚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特别优选碳原子数为1-10的基团,可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等。作为亚芳基,可举出由苯、萘、蒽、菲、芘、苯并噻吩、吡啶、喹啉、苯并喹啉、咔唑、吩噻嗪、苯并呋喃、苯并噻吩、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等除去2个氢原子形成的2价基。作为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等。作为芳基,可举出苯基、萘基、硫代苯基等。
作为上述各种基团可以带有的取代基,可以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的卤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的烷基,苯基、萘基、蒽基、芘基等的芳基,苄基、苯乙基、萘甲基、糠基、噻吩基等的芳烷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的烷氧基,苯氧基、萘氧基等的芳氧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苄基氨基、二苯基氨基、二(对甲苯基)氨基等的取代氨基,苯乙烯基、萘乙烯基等芳基乙烯基,硝基、氰基、羟基等。
上述式(7)中,X71、X72可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CR71=CR72)n7-(CR71、CR7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下标n7表示1以上的整数(优选在5以下))、-CO-或氧原子。Ar7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下标文字p7、q7、r7分别独立地表示0以上的整数(优选在10以下,更优选在5以下)。但是p7、q7、r7不能全部为0。在此,作为亚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20,特别优选碳原子数为1-10的基团,可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等。作为亚芳基,可举出由苯、萘、蒽、菲、芘、苯并噻吩、吡啶、喹啉、苯并喹啉、咔唑、吩噻嗪、苯并呋喃、苯并噻吩、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等除去2个氢原子形成的2价基。作为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等。作为芳基,可举出苯基、萘基、硫代苯基等。
作为上述各种基团可以带有的取代基,可以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的卤原子,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的烷基,苯基、萘基、蒽基、芘基等的芳基,苄基、苯乙基、萘甲基、糠基、噻吩基等的芳烷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的烷氧基,苯氧基、萘氧基等的芳氧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苄基氨基、二苯基氨基、二(对甲苯基)氨基等的取代氨基,苯乙烯基、萘乙烯基等芳基乙烯基,硝基、氰基、羟基等。
以下举出了具有两个以上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的优选实例(化合物例子)。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17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18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19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20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21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22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23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24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25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26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27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28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29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30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32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33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341
以下对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还包含的表面层以外的层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是具有支持体以及在该支持体上设有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感光层可为单层型感光层,其中电荷输送物质和电荷发生物质包含在同一层中,也可以为多层型(功能分离型)感光层,其中包含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包含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分离,但是从电子照相特性观点看,优选多层型感光层。此外,在多层型感光层中具有从支持体侧按顺序层叠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的顺层型感光层,以及从支持体侧按顺序层叠电荷输送层、电荷产生层的逆层型感光层,但是从电子照相特性观点看,优选顺层型感光层。此外,还优选将电荷产生层层叠的结构,另外,还优选将电荷输送层层叠的结构。
图3示出了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层的结构。
图3(a)所示层结构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支持体31上按顺序设置了包含电荷产生物质的层(电荷产生层)341、包含电荷输送物质的层(第1电荷输送层)342,并且进一步在其上作为表面层设置的层(第2电荷输送层)35,该层通过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形成。
此外,图3(b)所示层结构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支持体31上设置了包含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层34,并且进一步在其上作为表面层设置的层35,该层通过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形成。
此外,图3(c)所示层结构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支持体31上设置了包含电荷产生物质的层(电荷产生层)341、并且在其上作为表面层直接设置了层35,该层通过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形成。
此外,图3(d)-(i)所示,在支持体31和包含电荷产生物质的层(电荷产生层)341之间,也可以设置具有阻挡功能和粘结功能的中间层(也称作下涂层)33以及防止干涉条纹等为目的的导电层32等。
另外,不管为何种结构,只要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通用硬度值(HU)并且弹性变形率在上述范围内即可,但是当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层由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形成的层时,在图3(a)-(i)所示的结构中,优选图(a)、(d)、(g)所示的层结构。
作为支持体,只要其具有导电性(导电性支持体)或者对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硬度的测定不产生影响即可,例如可使用铝、铜、铬、镍、锌、不锈钢等的金属制成(合金制成)的支持体。此外,可以采用具有覆膜层的上述金属制成的支持体和塑料制成的支持体,其中覆膜通过真空蒸镀铝、铝合金、氧化铟-氧化锡合金等覆盖形成。此外,还可以采用将塑料和纸浸渍在碳黑、氧化锡颗粒、氧化钛颗粒、银颗粒等的导电性颗粒与适当的粘结树脂中而形成的支持体,以及具有导电性粘结树脂的塑料制成的支持体等。作为支持体的形状,可举出圆筒状、带状等,优选为圆筒状。
此外,为了防止由激光等的散射造成的干涉条纹等,可对支持体表面实施切削处理、粗糙化处理、铝阳极化处理等。
在如上所述的支持体和感光层(电荷发生层、电荷输送层)或者后述的中间层之间,也可以设置导电层,以防止由激光等的散射造成的干涉条纹或者覆盖支持体上的伤痕。
导电层可通过在粘结树脂中分散碳黑、金属颗粒、金属氧化物颗粒等的导电性颗粒形成。
导电层的膜厚优选为1-40微米,特别优选为2-20微米。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支持体或导电层与感光层之间,也可以设置具有阻挡功能和粘结功能的中间层。形成中间层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感光层的粘结性、改进涂布性、改进从支持体注入电荷的性能,以及保护感光层不受电的损害等。
中间层可采用聚乙烯醇、聚-N-乙烯基咪唑、聚氧乙烯、乙基纤维素、乙烯-丙烯酸共聚体、酪蛋白、聚酰胺、N-甲氧基甲基化6尼龙、共聚合尼龙、动物胶、明胶等的材料形成。
中间层的膜厚优选为0.1-2微米。
作为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所用的电荷产生物质,可举出例如硒-碲、吡喃鎓、噻喃鎓类染料、具有各种中心金属和各种结晶类(α、β、γ、∈、X型等)的酞菁颜料、嵌二蒽酮颜料、二苯并芘醌颜料、吡蒽-8,16-二酮颜料、单偶氮、双偶氮、三偶氮等的偶氮颜料、靛类颜料、喹吖酮颜料、非对称奎诺氰基颜料、奎诺氰基颜料以及无定形二氧化硅(在特开昭54-143645号公报等中记载)等。这些电荷产生物质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
作为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所用的电荷输送物质,除了上述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以外,还可举出聚-N-乙烯基咔唑、聚苯乙烯蒽等的具有杂环和稠合多环芳香族的高分子化合物、吡唑啉、咪唑、噁唑、三唑、咔唑等的杂环化合物、三苯基甲烷等的三芳基烷衍生物、三苯基胺等的三芳基胺衍生物、亚苯基二胺衍生物、N-苯基咔唑衍生物、芪衍生物、腙衍生物等。
在将感光层功能性分离为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情况下,可通过将电荷产生物质与粘结树脂共同分散在溶剂中所得的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进行涂布并使其干燥形成。作为分散方法,可举出采用均质器、超音波分散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砂磨机、辊磨机、超微磨碎机、液冲突型高速分散机等的方法。电荷产生物质和粘结树脂的比例优选在1∶0.3-1∶4的范围内(质量比)。此外,也可以单独将上述电荷产生物质由蒸镀法等成膜,以形成电荷产生层。
电荷产生层的膜厚优选在5微米以下,特别优选为0.1-2微米。
在将感光层功能性分离为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情况下,电荷输送层,特别是不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可通过将电荷输送物质和粘结树脂溶解在溶剂中所得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进行涂布并干燥形成。此外,在上述电荷输送物质中单独具有成膜性的物质也可以不用粘结树脂单独成膜,制成电荷输送层。电荷输送物质和粘结树脂的比例优选在2∶8-10∶0(质量比)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7-10∶0(质量比)的范围内。当电荷输送物质太少时,电荷输送能较低,可能会造成感度下降或残留电位上升。
电荷输送层,特别是不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的膜厚优选为1-50微米,更优选为1-30微米,进一步优选为3-30微米,更进一步优选为3-20微米。
在同一层中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电荷产生物质的情况下,该层可通过将电荷输送物质和电荷产生物质与粘结树脂和溶剂共同分散,并将所得的该层用涂布液进行涂布和干燥形成。
作为感光层(电荷输送层和电荷产生层)用的粘结树脂,可举出苯乙烯、醋酸乙烯、氯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偏二氟乙烯、三氟代乙烯等的乙烯基化合物的聚合物或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烯缩乙醛树脂、聚乙烯缩丁醛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芳基化树脂、聚酯树脂、聚砜树脂、聚亚苯基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纤维素树脂、苯酚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硅树脂、环氧树脂等。这些树脂可单独、混和使用,也可以作为共聚体使用1种或2种以上。
图4显示了具有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一个实例,其中该处理盒具有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体。
在图4中,1为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以轴2为中心向箭头方向以预定周速度旋转驱动。
在被旋转驱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由带电组件(一次带电组件:带电辊等)3带有正或负的预定电位,然后接受由狭缝曝光或激光束扫描曝光等的曝光组件(图中未示出)输出的曝光光线(图像曝光光线)4。由此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表面上按顺序形成与最终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影。
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表面的静电潜影由显影组件5的显影剂中所含的调色剂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此后,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表面上形成并承载的调色剂图像由转印组件(转印辊等)6输出的转印偏压按顺序转印至转印材料(纸等)P上,该转印材料P是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旋转的同时取出并从转印材料供给组件(图中未示出)输送至向电子照相感光体1和转印组件6之间(相接触部件)的。
接受调色剂图像转印的转印材料P从电子照相感光体1表面分离并被导入到定影组件8中,由此作为图像形成物(印品、复制品)输出装置外。
转印调色剂图像后,采用清洁组件7(清洁刮刀等)除去电子照相感光体1表面转印剩余的显影剂(调色剂),使该表面清洁,进一步用前曝光组件(图中未示出)的前曝光光线(图中未示出)进行除电处理后,用于反复形成图像。另外,如图4所示,在带电组件3为采用带电辊等的接触带电组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无需前曝光操作。
在上述电子照相感光体1、带电组件3、显影组件5、转印组件6和清洁组件7等的构成要素中,可将其中的多种组件容纳在容器中,结合为一体、构成处理盒,该处理盒可对于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等电子照相装置本体自由地安装、拆卸。在图4中,将电子照相感光体1、带电组件3、显影组件5和清洁组件7支撑为一体并制成盒状处理盒9,并且该处理盒9可由电子照相装置本体中的导轨等的引导组件10自由地安装在电子照相装置本体上和从电子照相装置本体拆卸。
实施例
以下举出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例。另外,实施例中的“份”表示“质量份”。
(实施例1)
对直径为30mm,长度为357.5mm的铝圆筒表面进行喷砂处理(honing treatment),并用超音波进行清洗,将该圆筒作为支持体。
此后,将5份N-甲氧基甲基化6尼龙溶解在95份甲醇中,配制成中间层用涂布液。
将该中间层用涂布液浸渍涂布在支持体上,在100℃下干燥20分钟,形成膜厚为0.6微米的中间层。
此后,在采用直径为1mm的玻璃珠的砂磨装置中将3份酞菁氧钛结晶体(电荷产生物质)、3份聚乙烯缩丁醛树脂(商品名称:エスレックBM2,积水化学公司制造)和35份环己酮分散2小时,其中酞菁氧钛结晶体在CuKα特性X线衍射中在布拉格角2θ±0.2°为9.0°、14.2°、23.9°和27.1°处具有强峰,此后,向其中加入60份醋酸乙酯,配置成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
在中间层上浸渍涂布该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在50℃下干燥10分钟,形成膜厚为0.2微米的电荷产生层。
此后,将60份具有以下式(E-1)所述结构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溶解在30份单氯代苯/30份二氯代苯的混和溶剂中,配制成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401
在电荷产生层上浸渍涂布该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此后,在氧气浓度为10ppm的气氛下,在加速电压为150kV,照射线量为4Mrad的条件下对涂布在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照射电子射线,此后在该相同的气氛下,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射线被照射体)温度在100℃的条件下进行10分钟的热处理,形成膜厚为15微米的电荷输送层。
由此制作出实施例1表面物性测定用(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另外,按照上述同样的方式制作另一个电子照相感光体,将其作为实施例1的实机试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
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
将表面物性测定用电子照相感光体在23℃/50%RH的环境下放置24小时后,采用上述Fischer公司制造的FISCHERSCOPF H100V按照以上方式进行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实机试验
在常温常压(23℃/50%RH)环境下,将实机试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安装在佳能公司制造的复印机GP40中,对初期输出图像进行评价。此后,进行40000张普通纸耐久性实验,对输出图像进行评价,并测定实验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减薄量。测定减薄量时使用涡电流式膜厚计PERMASCOPE TYPE E111(Fischer公司制造)。此外,耐久实验采用的是每打印1张停止1次的间歇模式。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421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中照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电子射线照射线量从4Mrad变更为8Mrad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1示出了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3)
除了将实施例1中照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电子射线照射线量从4Mrad变更为20Mrad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1示出了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4)
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在支持体上形成中间层和电荷产生层。
然后将10份具有以下式(E-2)所示结构的苯乙烯化合物和10份具有以下式(E-3)所示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粘度平均分子量(Mv):20000)溶解在50份单氯代苯/30份二氯代苯的混和溶剂中,配制成第1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441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442
在电荷产生层上浸渍涂布该第1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通过在120℃下干燥1小时,形成膜厚为20微米的第1电荷输送层。
此后,将60份具有上述式(E-1)所述结构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溶解在50份单氯代苯/50份二氯代苯的混和溶剂中,配制成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将该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喷涂在第1电荷输送层上。
此后,在氧气浓度为10ppm的气氛下,在加速电压为150kV,照射线量为4Mrad的条件下对涂布在第1电荷输送层上的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照射电子射线,此后在该相同的气氛下,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射线被照射体)温度在100℃的条件下进行10分钟的热处理,形成膜厚为5微米的第2电荷输送层。
由此制作出实施例4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另外,按照上述同样的方式制作另一个电子照相感光体,将其作为实施例4的实机试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
对于实施例4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测定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此外,对于实施例4的实机试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进行实机实验。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除了将实施例4中照射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电子射线照射线量从4Mrad变更为8Mrad以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1示出了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6)
除了将实施例4中照射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电子射线照射线量从4Mrad变更为20Mrad以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1示出了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7)
除了将实施例1中电荷输送层所用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由上述式(E-1)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变更为以下式(E-4)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1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451
(实施例8)
除了将实施例2中电荷输送层所用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由上述式(E-1)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变更为上述式(E-4)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以外,采用与实施例2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2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1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9)
除了将实施例3中电荷输送层所用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由上述式(E-1)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变更为上述式(E-4)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以外,采用与实施例3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3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1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10)
除了将实施例1中电荷输送层所用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由上述式(E-1)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变更为以下式(E-5)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1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461
(实施例11)
除了将实施例1中电荷输送层所用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由上述式(E-1)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变更为以下式(E-6)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1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12)
除了将实施例1中电荷输送层所用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由上述式(E-1)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变更为以下式(E-7)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1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472
(实施例13)
除了将实施例7中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按照以下方式配制以外,采用与实施例7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7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1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即,将40份具有以上式(E-4)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和20份具有以下式(E-8)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溶解在50份单氯代苯/50份二氯代苯的混和溶剂中,配制成实施例13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481
(实施例14)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按照以下方式配制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1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即,首先将5份聚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商品名称ルプロンL-2、大金工业公司制作)和50份单氯代苯由使用玻璃珠粒的砂磨装置进行分散。向其中加入60份具有以上式(E-1)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和50份二氯代甲烷,将具有上式(E-1)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溶解后,进一步加入30份二氯甲烷,配制成实施例14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实施例15)
除了将实施例4中在对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照射电子射线后实施加热处理时的“使电子照相感光体温度为100℃的条件”变更为“使电子照相感光体温度为70℃的条件”以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2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表2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491
(实施例16)
除了将实施例4中在对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照射电子射线后实施加热处理时的“使电子照相感光体温度为100℃的条件”变更为“使电子照相感光体温度为80℃的条件”以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2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17)
除了将实施例4中在对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照射电子射线后实施加热处理时的“使电子照相感光体温度为100℃的条件”变更为“使电子照相感光体温度为110℃的条件”以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2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18)
除了将实施例4中在对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照射电子射线后实施加热处理时的“使电子照相感光体温度为100℃的条件”变更为“使电子照相感光体温度为120℃的条件”以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2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19)
除了将实施例14中配制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所用的聚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使用量从5份变更为10份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4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4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2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20)
除了将实施例6中在对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照射电子射线后实施加热处理时的“使电子照相感光体温度为100℃的条件”变更为“使电子照相感光体温度为140℃的条件”以外,采用与实施例6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6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2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21)
除了将实施例4中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变更为按照以下方式配制,并且将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向第1电荷输送层的涂布方式从喷涂变更为浸渍涂布以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2示出了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即,首先将20份聚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商品名称:ルプロンL-2、大金工业公司制作)和50份乙醇由使用玻璃珠的砂磨装置进行分散。向其中加入60份具有以下式(E-9)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和50份丁醇,将具有上式(E-9)所示结构的正性空穴输送性化合物溶解后,进一步加入20份乙醇,配制成实施例21的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511
(实施例22)
除了将实施例21中照射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电子射线照射线量从4Mrad变更为1.5Mrad以外,采用与实施例21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21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1示出了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比较例1)
除了在实施例1中对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照射电子射线后,不实施加热处理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3示出了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表3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521
(比较例2)
除了在实施例2中对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照射电子射线后,不实施加热处理以外,采用与实施例2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2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3示出了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比较例3)
除了在实施例9中对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照射电子射线后,不实施加热处理以外,采用与实施例9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实施例9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3示出了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比较例4)
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在支持体上形成中间层和电荷产生层。
然后将10份具有上述式(E-2)所示结构的苯乙烯化合物和10份具有上述式(E-3)所示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粘度平均分子量(Mv):20000)溶解在50份单氯代苯/30份二氯代苯的混和溶剂中,配制成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在电荷产生层上浸渍涂布该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通过在120℃下干燥1小时,形成膜厚为30微米的电荷输送层。
由此制作出比较例4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另外,按照上述同样的方式制作另一个电子照相感光体,将其作为比较例4的实机试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
对于比较例4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测定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此外,对于比较例4的实机试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进行实机实验。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5)
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在支持体上形成中间层、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
然后,将100份平均粒径为0.02微米的含锑的氧化锡微粒(商品名称:T-1、三菱マテイリアル公司制造)、30份(3,3,3-三氟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公司制造)和300份95%乙醇-5%的水溶液混和而成的溶液用混和装置分散1小时,将分散后的溶液过滤,用乙醇洗净后干燥,在120℃下干燥1小时,对上述含有锑的氧化锡微粒表面进行处理。
然后,将25份具有下式(E-10)所示结构的固化类丙烯酸单体(光聚合性单体)、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光聚合引发剂),50份上述表面处理过的含有锑的氧化锡微粒以及30份乙醇用砂磨装置分散96小时后,向其中加入20份聚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商品名称:ルプロンL-2、大金工业公司制作),进一步用砂磨装置分散8小时,配制出保护层用涂布液。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541
将该保护层用涂布液浸渍涂布电荷输送层上,在50℃下干燥10分钟后,用金属卤化物灯等照射30秒光强度为1000mW/cm2的紫外线,形成膜厚为3微米的保护层。
由此制作出比较例5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另外,按照上述同样的方式制作另一个电子照相感光体,将其作为比较例5的实机试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
对于比较例5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测定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此外,对于比较例5的实机试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进行实机实验。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6)
采用与实施例4一样的方式在支持体上形成中间层、电荷产生层和第1电荷输送层。
然后将10份具有上述式(E-3)所示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粘度平均分子量(Mv):20000)溶解在100份单氯代苯/60份二氯代苯的混和溶剂中,并向其中混和、分散1份疏水性二氧化硅颗粒,配制成保护层用涂布液。
在第1电荷输送层上喷涂该保护层用涂布液,通过在110℃下干燥60分钟,形成膜厚为1.0微米的保护层。
由此制作出比较例6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另外,按照上述同样的方式制作另一个电子照相感光体,将其作为比较例6的实机试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
对于比较例6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测定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此外,对于比较例6的实机试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进行实机实验。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7)
采用与实施例6一样的方式在支持体上形成中间层、电荷产生层和第1电荷输送层。
然后将30份具有上述式(E-1)所示结构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和10份具有下述式(E-11)所示结构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溶解在50份单氯代苯/50份二氯代甲烷的混和溶剂中,配制成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Figure S071I1236X20071031D000561
在第1电荷输送层上喷涂该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此后,在氧气浓度为10ppm的气氛下,在加速电压为150kV,照射线量为20Mrad的条件下对涂布在第1电荷输送层上的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照射电子射线,此后在该相同的气氛下,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射线被照射体)温度为100℃的条件下进行10分钟的热处理,形成膜厚为2微米的第2电荷输送层。
由此制作出比较例7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另外,按照上述同样的方式制作另一个电子照相感光体,将其作为比较例7的实机试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
对于比较例7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测定其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此外,对于比较例7的实机试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采用与实施例1一样的方式进行实机实验。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8)
除了将比较例7中配制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时所用的上述式(E-11)的使用量由10份变更到15份,将照射第2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电子射线照射线量从20Mrad变更为1.5Mrad、并且在照射电子射线后,将加热处理时“使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温度为100℃的条件”变更为“使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温度为80℃的条件”以外,采用与比较例7一样的方式制作表面物性测定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实机实验用电子照相感光体。此外,采用与比较例7一样的方式测定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并进行实机实验。表3示出了通用硬度值(HU)和弹性变形率的测定结果和实机实验的评价结果。
从以上描述和以上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
作为比较例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即使其表面弹性变形率在50-65%的范围内,而表面通用硬度值(HU)不足150N/mm2,与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相比,普通纸耐久性试验后表面减薄量非常大。
作为比较例2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即使其表面通用硬度值(HU)在150-220N/mm2的范围内,而其表面弹性变形率不足50%,与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相比,普通纸耐久性试验后表面减薄量非常大,而且在普通纸耐久性试验时表面产生划痕并且划痕较深。
作为比较例3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即使其表面弹性变形率在50-65%的范围内,而表面通用硬度值(HU)超过220N/mm2,在普通纸耐久性试验时表面产生划痕。
作为比较例4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即使其表面通用硬度值(HU)在150-220N/mm2的范围内,而其表面弹性变形率不足50%,与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相比,普通纸耐久性试验后表面减薄量非常大,而且在普通纸耐久性试验时输出图像上发生灰雾。
作为比较例8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即使其表面通用硬度值(HU)在150-220N/mm2的范围内,而表面弹性变形率超过65%,在普通纸耐久性试验时(后)表面产生划痕。
作为比较例5-7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表面通用硬度值(HU)不在150-220N/mm2的范围内,并且表面弹性变形率也不在50-65%的范围内,其至少存在表面产生划痕和减薄中的一个问题。
作为实施例1-20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表面通用硬度值(HU)在150-220N/mm2的范围内,并且表面弹性变形率也在50-65%的范围内,与比较例1-8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相比,在表面产生划痕和减薄方面均得到较好的结果,并且表面通用硬度值(HU)在160-200N/mm2范围内的实施例1-6、14、16、17和19-22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与实施例7-13和18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相比,在普通纸耐久试验后获得更佳的输出图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即使重复使用,也可维持高感度并且表面不容易产生划痕和磨损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本发明还提供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laims (8)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具有在支持体上设有的感光层,其特征为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通用硬度值HU为160-200N/mm2,其中所述通用硬度值HU是在25℃/50%RH环境下、最终负载6mN以及保持时间0.1秒的条件下采用对角136°的维氏四角锥金刚石压头测定的,并且
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弹性变形率为50-65%,其中所述弹性变形率是在25℃/50%RH环境下、最终负载6mN以及保持时间0.1秒的条件下采用对角136°的维氏四角锥金刚石压头测定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是通过使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形成的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为具有2个以上所述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所具有的链式聚合性官能基为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中的至少一种基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是采用放射线使具有链式聚合性官能基的空穴输送性化合物聚合而形成的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放射线为电子射线。
7.一种处理盒,其具有电子照相感光体,并与选自带电组件、显影组件、转印组件和清洁组件的至少1种组件支撑为一体,可在电子照相装置本体上自由地安装拆卸,其特征为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在支持体上设有的感光层,且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通用硬度值HU为160-200N/mm2,其中所述通用硬度值HU是在25℃/50%RH环境下、最终负载6mN以及保持时间0.1秒的条件下采用对角136°的维氏四角锥金刚石压头测定的,并且
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弹性变形率为50-65%,其中所述弹性变形率是在25℃/50%RH环境下、最终负载6mN以及保持时间0.1秒的条件下采用对角136°的维氏四角锥金刚石压头测定的。
8.一种电子照相装置,其具有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组件、曝光组件、显影组件和转印组件,其特征为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在支持体上设有的感光层,且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通用硬度值HU为160-200N/mm2,其中所述通用硬度值HU是在25℃/50%RH环境下、最终负载6mN以及保持时间0.1秒的条件下采用对角136°的维氏四角锥金刚石压头测定的,并且
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弹性变形率为50-65%,其中所述弹性变形率是在25℃/50%RH环境下、最终负载6mN以及保持时间0.1秒的条件下采用对角136°的维氏四角锥金刚石压头测定的。
CN200710181236XA 2003-07-25 2004-07-23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Active CN1011404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0190/2003 2003-07-25
JP2003280190 2003-07-2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86245A Division CN100354539C (zh) 2003-07-25 2004-07-23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0429A CN101140429A (zh) 2008-03-12
CN101140429B true CN101140429B (zh) 2010-11-17

Family

ID=335356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1236XA Active CN101140429B (zh) 2003-07-25 2004-07-23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B20041005862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4539C (zh) 2003-07-25 2004-07-23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862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4539C (zh) 2003-07-25 2004-07-23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78205B2 (zh)
EP (2) EP1503248B1 (zh)
KR (1) KR100564849B1 (zh)
CN (2) CN1011404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57178A (ja) * 2003-11-28 2005-06-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0455A (ja) * 2004-02-03 2005-09-15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
JP3938209B2 (ja) * 2004-03-26 2007-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7396629B2 (en) * 2004-04-26 2008-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189558B (zh) * 2005-06-02 2010-12-08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4579151B2 (ja) * 2005-12-27 2010-1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790853B2 (en) * 2006-03-01 2014-07-29 Xerox Corporation Charge generating composition
JP4702447B2 (ja) * 2008-12-25 2011-06-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30461B2 (ja) * 2009-01-23 2013-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01285B (zh) 2009-01-30 2013-11-27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2010217438A (ja) * 2009-03-16 2010-09-3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63819B1 (ja) 2009-08-31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4940370B2 (ja) 2010-06-29 2012-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958995B2 (ja) 2010-08-27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975185B1 (ja) 2010-11-26 2012-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円筒状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表面層の表面に凸凹形状を形成する方法、および、表面層の表面に凸凹形状が形成された円筒状電子写真感光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US8846280B2 (en) * 2011-08-22 2014-09-30 Fuji Xerox Co., Ltd. Compound, charge transporting film,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034544B2 (en) * 2011-08-22 2015-05-19 Fuji Xerox Co., Ltd. Compound, charge transporting film,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using the compound, method of produc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30943B2 (ja) * 2011-11-30 2016-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EP2680076B1 (en) 2012-06-29 2016-03-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9069267B2 (en) 2012-06-29 2015-06-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9029054B2 (en) 2012-06-29 2015-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14163995A (ja) * 2013-02-21 2014-09-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444099B2 (ja) * 2013-10-09 2018-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406931B2 (ja) * 2013-10-15 2018-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9772568B2 (en) 2015-03-30 2017-09-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9851648B2 (en) 2015-06-25 2017-12-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9811011B2 (en) 2015-06-25 2017-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6579824B2 (ja) 2015-06-25 2019-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732550B2 (ja) 2015-06-25 2020-07-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60923B2 (ja) 2017-05-25 2022-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10747130B2 (en) 2018-05-31 2020-08-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7305458B2 (ja) 2019-06-25 2023-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353824B2 (ja) 2019-06-25 202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269111B2 (ja) 2019-06-25 2023-05-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11126097B2 (en) 2019-06-25 2021-09-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7456254B2 (ja) 2020-04-15 2024-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11628856B2 (en) 2020-06-29 2023-04-18 Argo AI,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imating cuboids from LiDAR, map and image data
JP2023131675A (ja) 2022-03-09 2023-09-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0303B1 (en) * 1998-06-12 2001-0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hotosensitive mem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43645A (en) 1978-04-28 1979-11-09 Canon Inc Image forming memb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JPH02127652A (ja) 1988-11-08 1990-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DE68923425T2 (de) * 1988-11-08 1995-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Lichtempfindliches Material für Elektrophotographie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EP0460558B1 (en) * 1990-06-04 1996-0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JP3194392B2 (ja) 1992-01-31 2001-07-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
US5455135A (en) * 1992-12-18 1995-10-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with overlay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employing same
US5427880A (en) * 1993-02-01 1995-06-27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JP3286704B2 (ja) 1993-02-01 2002-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9244348A (ja) * 1996-03-04 1997-09-19 Fuji Xerox Co Ltd 帯電部材
JP3825851B2 (ja) * 1996-12-26 2006-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部材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6110628A (en) * 1997-08-01 2000-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DE69927534T2 (de) * 1998-01-07 2006-07-06 Canon K.K.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lichtempfindliches Element,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Verfahrenscassette und elektrophotographischer Apparat die dieses Element eingebaut haben
JP4011791B2 (ja) * 1998-06-12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4011790B2 (ja) * 1998-06-12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US6416915B1 (en) * 1998-11-13 2002-07-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4365960B2 (ja) * 1998-11-13 2009-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6372397B1 (en) * 1999-01-06 2002-04-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01125298A (ja) 1999-10-29 2001-05-11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6562530B2 (en) * 2000-06-21 2003-05-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having the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JP2002116638A (ja) * 2000-10-04 2002-04-19 Canon Inc 導電性ローラ
JP3793140B2 (ja) 2001-11-09 2006-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6773856B2 (en) * 2001-11-09 2004-08-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DE60318155T2 (de) * 2002-07-15 2008-12-11 Canon K.K. Elektrophotografisches,photoempfindliches Element, Bildaufzeichnungsgerät, und Prozesskartusche
JP2005157178A (ja) * 2003-11-28 2005-06-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0455A (ja) * 2004-02-03 2005-09-15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
US7396629B2 (en) * 2004-04-26 2008-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628172B1 (en) * 2004-05-14 2017-09-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0303B1 (en) * 1998-06-12 2001-0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hotosensitive member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66424A 2000.03.03
JP特开平9-244348A 1997.09.1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28029A1 (en) 2011-06-01
CN1577114A (zh) 2005-02-09
KR100564849B1 (ko) 2006-03-30
EP1503248A3 (en) 2007-10-03
US20050019684A1 (en) 2005-01-27
KR20050012676A (ko) 2005-02-02
CN101140429A (zh) 2008-03-12
EP2328029B1 (en) 2012-05-23
CN100354539C (zh) 2007-12-12
EP1503248B1 (en) 2011-11-23
US7378205B2 (en) 2008-05-27
EP1503248A2 (en) 2005-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0429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N102799084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200116651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5250455A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186234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506230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9946175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condensed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
JP3604731B2 (ja) 有機光導電体用の架橋ポリビニルブチラールバインダー
JP200204068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86618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062301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675389A (ja) 架橋結合剤系を有する光導電性記録材料
JP200421295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20617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04973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59684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712181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507160A (ja) 架橋した結合剤系を有する光導電性記録材料
JP411505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11505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2247605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05572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287387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876063B2 (ja)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607214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