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2344C - 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2344C
CN100472344C CNB2006101681602A CN200610168160A CN100472344C CN 100472344 C CN100472344 C CN 100472344C CN B2006101681602 A CNB2006101681602 A CN B2006101681602A CN 200610168160 A CN200610168160 A CN 200610168160A CN 100472344 C CN100472344 C CN 10047234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er plate
original copy
original
drive
contro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681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3282A (zh
Inventor
和田博
吉内胜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13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3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23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234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8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 B65H1/14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means for advancing the articles to present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ing device comprising positively-acting mechanica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40Toothed g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2Compensating; Taking-up
    • B65H2601/122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用于使片状对象物移动的输送装置,包括:升降板,可升降地安装在用于承载要移动的所述对象物的承载面上;驱动部,通过齿轮使所述升降板升降;以及控制部,在所述驱动部向一个方向驱动升降板动作结束后到开始向另一方向驱动升降板的动作的期间内执行预备动作,使所述驱动部以与所述齿轮的齿隙对应的驱动量向所述另一方向动作。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原稿或转印有原稿图像的纸张等扁平的片状对象物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是涉及具有可升降地安装在对象物的承载面上的升降板的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往往会装设原稿输送装置。使用原稿输送装置将多张原稿逐张地向图像读取位置自动输送,从而图像形成装置可连续地读取各原稿。
原稿输送装置为了将装载在原稿盘上的多张原稿逐张地分离,而使原稿摞与拾取辊抵接。原稿摞的厚度因装载在原稿盘上的原稿张数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为了使原稿摞始终适当地抵接,需要根据原稿摞的厚度调整原稿承载面与拾取辊的距离。该调整可使用可升降地安装在原稿承载面上的升降板。驱动升降板,使升降板上的原稿摞上升,并与拾取辊抵接。例如,将升降板轴支承在拾取辊的原稿输送方向上游侧,通过电动机使升降板相对其轴摆动。由此,原稿最上方的纸的前端与拾取辊抵接,于是拾取辊送出该原稿。
进行原稿送出时,升降板的停止位置由上限位置传感器(以下称为上限开关)检测。上限开关对原稿摞的顶面与拾取辊是否抵接进行检测。例如,在具有拾取辊的位置被固定的结构的原稿输送装置中,通过用上限开关检测原稿摞顶面的位置即可检测出停止位置。另外,在具有跟随升降板的上升而上升的机构的原稿输送装置中,在拾取辊与原稿摞顶面抵接后,通过用上限开关检测拾取辊或与拾取辊连动移动的部件的位置,即可检测出停止位置。
在进行原稿输送后,原稿摞的厚度减小。当原稿张数较多时,若原稿摞的厚度减小,则拾取辊处于不能将下方位置的原稿送出的状态。因此,在所述原稿输送装置中,例如在原稿摞的厚度减小预定量时,驱动升降板,使原稿摞上升。由此,原稿摞的顶面再次处于与拾取辊适当抵接的状态,可实现稳定的原稿供给。这种原稿输送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例如与上述上限开关的检测状态变化相对应地进行。
另一方面,在升降板上承载有原稿时,升降板处于原稿放置位置。原稿放置位置通常是升降板的升降范围的下限位置。升降板向原稿放置位置上移动是在之前的原稿输送结束时进行的。即,在用于检测原稿盘上有无原稿的传感器处于非检测状态(没有原稿)时,升降板被向下方驱动。并且,升降板一直下降,直到设置在与升降板底面相对的位置上的下限位置传感器(以下称为下限开关)检测到升降板。
在上述这种具有升降板的原稿输送装置中,为了检测出升降板的异常上升和下降而计测升降板的移动量。例如,在驱动升降板升降的升降电动机中使用步进电动机时,通过对驱动升降电动机的驱动脉冲数进行计数来计测升降板的移动量(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53255号公报、特开2000-95358号公报、特开2005-187145号公报)。
在上述原稿输送装置中,当在升降板上承载接近于原稿盘的上限容量的原稿摞时,在承载原稿时有时原稿摞的顶面会与拾取辊抵接。此时,由于不需升高原稿摞,故不需驱动升降板,可直接开始输送原稿。当原稿摞的厚度随着进行原稿输送而减小时,按照上述使升降板上升,从而原稿摞被抬起。
如上所述,原稿输送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与上限开关的检测状态变化相对应地进行。即,在拾取辊与原稿摞顶面抵接时上限开关为检测状态(开启状态),在原稿摞厚度减小预定量时上限开关是非检测状态(关闭状态)。与此对应,使升降板开始上升,并且驱动升降板上升直到上限开关成为开启状态。此时,所需的上升量即为原稿摞的厚度减小量,可以是与原稿摞的厚度无关的一定量。但是,尽管进行这种一定量的上升,但在同一原稿摞的输送中,仍然存在第一次的升降板的上升动作比第二次以后的升降板的上升动作耗费时间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处理能力下降,故不佳。而且,若原稿输送装置将在所述一定量的基础上超出若干余量的移动量检测作为异常上升,则由于在第一次的升降板的上升动作中输入比第二次以后的上升动作多的驱动脉冲,因而有时会检测为异常上升。相反地,若将第一次的升降板的上升动作作为正常上升,则不能检测出第二次以后的上升中产生的异常上升。
另外,对于所述原稿输送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也可代替利用上限开关进行检测,而是例如通过向升降电动机输入用于驱动上述一定量的驱动脉冲来实施。但是,在该构成中,会产生第一次的升降板的上升量比第二次以后的升降板的上升量小的现象。此时,在驱动第一次的升降板的上升时不能得到所需的上升量,从而导致原稿摞顶面与拾取辊没有适当抵接。因此,有时需要重试处理而耗费时间,也有时会发生输送错误。
本申请发明人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种现象是因驱动升降板的齿轮的齿隙(backlash)而引起的。在原稿摞承载在原稿盘上的时刻,若上限开关为开启状态,则升降板进行原稿输送使得原稿张数减少,此时是承载原稿摞后的初次上升驱动。即,该上升驱动之前的升降板的驱动是移动到原稿放置位置的下降驱动。在这种驱动方向反转的动作中,即使驱动升降电动机,在齿轮的齿隙消除之前也不会传递驱动力。因此,产生上述现象。
发明内容
鉴于这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升降板上承载上限容量的输送对象物也能可靠且短时间地进行该对象物的输送的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用于使片状对象物移动,包括:升降板,可升降地安装在用于承载要移动的所述对象物的承载面上;驱动部,通过齿轮使所述升降板升降;以及控制部,在所述驱动部向一个方向驱动升降板的动作结束后到开始向另一方向驱动升降板的动作的期间内执行预备动作,使所述驱动部以与所述齿轮的齿隙对应的驱动量向所述另一方向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输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印机的整体构成的示意构成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顶面盖打开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板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控制部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处理的另一变形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作为输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以输送原稿的原稿输送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复印机的整体构成的示意构成图。如图1所示,复印机101包括图像读取部102及图像形成部103。图像读取部102用于读取原稿图像并生成该图像的数字数据。图像读取部102在其框体上面具有由接触玻璃等透明板构成的原稿台104。原稿可承载在该原稿台104上。在原稿台104的下方配置有扫描光学系统105。扫描光学系统105包括第一滑架106、第二滑架107及聚光透镜108。在第一滑架106上设置有线状的光源109及反射镜110,在第二滑架107上设置有反射镜111及反射镜112。光源109用于照亮原稿。反射镜110、111、112用于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导向透镜108,透镜108用于使其光学图像在线图像传感器113的受光面上成像。在该扫描光学系统105中,第一滑架106及第二滑架107设置为可沿副扫描方向114往复移动。通过使第一滑架106及第二滑架107沿副扫描方向114移动,可利用图像传感器113读取承载在原稿台104上的原稿的图像。图像传感器113由入射到受光面的光学图像生成原稿的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部103用于将图像读取部102得到的图像数据、或利用未图示的网络适配器等通过网络从其他设备接收的图像数据打印在纸张上。在图像形成部103上设置有感光鼓115。该感光鼓115以一定速度沿箭头方向116旋转。在感光鼓115的周围从旋转方向上游侧开始依次配置有充电器117、曝光器118、显影器119、转印器120及清洁单元121。充电器117用于使感光鼓115的表面均匀带电。曝光器118用于根据图像数据向均匀带电后的感光鼓115的表面照射光,从而在感光鼓115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119用于使色调剂附着到该静电潜像上,从而在感光鼓115上形成色调剂图像。转印器120用于将感光鼓115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清洁单元121用于将转印后仍残留在感光鼓115表面上的废弃色调剂从感光鼓115上除去,从而对感光鼓115的表面进行清洁。通过使感光鼓115旋转而连续地进行这些工序。
图像形成部103用于从手动盘131、供纸盒122、123等向感光鼓115与转印器120之间的转印部输送纸张。在手动盘131和各供纸盒122、123中可承载或收容各种尺寸的纸张。图像形成部103选择用户指定的纸张、或与自动检测到的原稿尺寸对应的纸张,通过供纸辊124将所选择的纸张从手动盘131或供纸盒122、123中抽出。抽出的纸张通过输送辊125和对位辊126送入转印部。转印色调剂图像后的纸张向定影器127输送。定影器127具有定影辊128及加压辊129,通过热量和压力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图像形成部103将经过定影器127后的纸张向排纸盘130排出。
在这种复印机101中,在图像读取部102的上侧可开闭地安装有原稿输送装置135(输送装置)。在原稿输送装置135上配设有原稿盘136、输送路137及排纸盘138。用户将原稿承载在原稿台104上,或将原稿(片状对象物)放置在该原稿输送装置135上。原稿输送装置135将放置在原稿盘136上的原稿逐张地向输送路137送出。在该输送路137上具有图像读取位置139。在图像读取部102的框体上面不仅设有原稿台104,还设有与该图像读取位置139相对的读取用玻璃140。在读取放置在原稿输送装置135上的原稿的图像时,图像读取部102使第一滑架106及第二滑架107与图像读取位置139对准并临时固定。在原稿经过图像读取位置139时,透过读取用玻璃140照亮原稿,读取原稿的图像。在图像读取位置139通过的原稿向排纸盘138排出。
图2是表示原稿输送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在该原稿输送装置135中,在原稿盘136的原稿输送方向201下游侧可升降地安装有具有原稿游标202的升降板203。下面所说的“升降”或“上下”是指复印机101的设置姿势的上下方向。即,在原稿盘136中,承载原稿的一侧为上面。原稿游标202设置为可沿原稿宽度方向204往复移动。通过使用该原稿游标202限制承载在原稿盘136上的原稿的宽度,可使原稿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设备一致。升降板203与原稿盘136一起形成原稿的承载面,并将原稿的前端抬起,以便从放置在该承载面上的原稿摞(或称原稿叠)中逐张地将原稿向输送路137送出。
图3是更加详细地表示原稿输送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剖视图。原稿输送装置135具有拾取辊301、输送带302及分离辊303,以便从承载在原稿盘136上的原稿摞中逐张地分离原稿。使升降板203上升时,原稿摞最上面的纸的前端与拾取辊301抵接。
拾取辊301沿原稿输送方向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壳体310上。支撑壳体310例如可摆动地支撑在顶面盖320上,使得拾取辊301可向上方移动。在顶面盖320上配置有用于检测升降板203是否位于适当位置的上限开关(适当位置检测部、上限位置传感器)311。上限开关311由例如透射型光敏断路器构成。在支撑壳体310上设置有突部310a,当原稿摞最上面的纸位于原稿输送的适当位置时,突部310a到达光敏断路器将光挡住。采用这种构成,当承载在升降板203上的原稿摞与拾取辊301抵接时,随着升降板203上升,拾取辊301向上方移动。当突部310a到达上限开关311时,升降板203停止上升。以下将该位置称为输送适当位置。
在该状态下驱动拾取辊301,从而从原稿摞中抽出原稿。即使抽出的原稿在两张以上,输送带302及分离辊303也可从这些原稿中分离出第一张原稿,并向输送路137的下游侧输送。在其下游设置有对位辊304及输送辊305。利用对位辊304调整向图像读取位置139输送的时间,输送辊305将原稿向图像读取位置139输送。在该图像读取位置139读取原稿单面的图像。在该原稿输送装置135中,在图像读取位置139的下游配置有采用了密合光学系统的原稿读取部306。在读取原稿双面的图像时,利用该原稿读取部306读取剩余一面的图像。经过原稿读取部306后的原稿由中间输送辊307向排纸辊308输送,并由排纸辊308向排纸盘138排出。
另外,在分离辊303下游侧附近的输送路137壁面上配置有由反射型光敏断路器等构成的输送开关321。另外,在对位辊304下游侧附近的输送路137壁面上配置有由反射型光敏断路器等构成的对位开关322。另外,在对位开关322与图像读取位置139之间的输送路137壁面上配置有由反射型光敏断路器等构成的定时开关323。通过监控这些输送开关321、对位开关322及定时开关323检测有无原稿的时间,从而检测出原稿是否在输送路137上正常输送。
当送出原稿盘136上的最后的原稿时,升降板203下降。在设置有升降板203的矩形框体403(参照图4)上、且在与升降板203的背面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由透射型光敏断路器构成的下限开关312。在升降板203的与下限开关312对应的背面设置有未图示的突部。通过使升降板203下降而使其背面的突部到达下限开关312时,升降板203停止下降。以下将该位置称为原稿放置位置(对象物放置位置)。即,在本实施例中,在升降板203背面的突部到达下限开关312后,从下限开关312输出信号的位置为适当的原稿放置位置。
图4是表示打开原稿输送装置的顶面盖320后的状态的图。原稿输送装置135具有可开闭地安装的顶面盖320。打开该顶面盖320后,输送路137露出。当原稿在输送路137上卡住时,可以打开顶面盖320将卡住的原稿取出。顶面盖320的内面板402构成输送路137的顶面。在内面板402上配置有拾取辊301及输送带302。另外,还配置有成对的对位辊304中的一方及成对的输送辊305中的一方。成对的对位辊304中的另一方、成对的输送辊305中的另一方、以及分离辊303设置在本体侧。关闭顶面盖320时,拾取辊301在升降板203的原稿输送方向201下游侧与升降板203相对。升降板203嵌入原稿盘136上设置的矩形框体403中。在该原稿输送装置135中,升降板203以设置在升降板203的原稿输送方向201上游侧的轴为中心沿上下方向摆动。
图5是表示升降板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升降板203在其侧面的原稿输送方向201上游侧具有供摆动轴穿过的通孔501。在该升降板203的下侧配置有用于使升降板203摆动的驱动机构(驱动部)502。驱动机构502具有由步进电动机构成的升降电动机503。该升降电动机503的旋转轴504通过齿轮组505与驱动轴506连接。在驱动轴506上一体安装有用于支撑升降板203的支撑板507。当驱动轴506旋转时,支撑在该支撑板507上的升降板203的原稿输送方向下游侧升降。
图6是表示具有上述构成的原稿输送装置135的控制部的示意功能模块图。另外,图7是表示原稿摞承载在该原稿输送装置135上时的处理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控制部600具有输送控制部601和预备动作控制部602。控制部600例如以硬件和软件等构成,硬件具有专用的运算电路、处理器及RAM、ROM等存储器,软件存储在该存储器中,且在处理器上执行动作。
输送控制部601与升降电动机503、供纸电动机611、对位电动机612、输送电动机613、排纸电动机614连接,分别独立地控制各电动机。在此,供纸电动机611用于驱动拾取辊301旋转,且通过输送带302驱动分离辊303旋转。对位电动机612用于驱动对位辊304旋转。输送电动机613用于驱动输送辊305旋转。排纸电动机614用于驱动中间输送辊307及排纸辊308旋转。供纸电动机611、对位电动机612、输送电动机613及排纸电动机614与升降电动机503相同,也由步进电动机构成。
另外,向输送控制部601输入上述上限开关311、下限开关312、输送开关321、对位开关322、定时开关323及放置开关603的输出信号。此外,放置开关603是检测原稿盘136上有无原稿的传感器,是对象物检测部的一例。输送控制部601根据这些输出信号向升降电动机503、供纸电动机611、对位电动机612、输送电动机613及排纸电动机614输出驱动信号。
放置开关603、上限开关311及下限开关312的输出信号也输入给预备动作控制部602。预备动作控制部602与升降电动机503连接,并向升降电动机503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用于根据这些输出信号以与齿轮组505(参照图5)的齿隙对应的驱动量进行驱动。与齿隙对应的驱动量通过实验预先求得,并设定在预备动作控制部602中。若升降电动机503是步进电动机,则该驱动量例如可作为升降电动机503的驱动脉冲数进行设定。
另外,如图7所示,当原稿摞放置在原稿盘136上时,放置开关603例如从关闭状态变成开启状态,对原稿摞进行检测(图7的S701)。与放置开关603的状态变化相对应,输送控制部601判断上限开关311是否检测到拾取辊301上升(在此,检测状态为开启状态)(图7的S702)。当上限开关311为关闭状态时,输送控制部601输出指示升降电动机503进行上升驱动的控制信号。由此,升降板203上升(图7的S702“否”→S709)。在升降板203上升的过程中,当拾取辊301与原稿摞的顶面抵接而被抬起时,上限开关311从关闭状态切换成开启状态。与上限开关311的状态变化相对应,输送控制部601指示升降电动机503停止上升驱动。由此,升降板203在输送原稿的适当位置停止,原稿输送装置135在输入原稿的供给开始指示之前处于输送待机状态(图7的S710“是”→S711→S703“否”)。另外,在上限开关311成为开启状态之前的期间,由升降电动机503继续驱动升降板203上升(图7的S710“否”→S709)。另外,在升降板203上升的过程中,当升降板203背面的突部从下限开关312脱出时,下限开关312例如从开启状态切换成关闭状态。
另一方面,若承载在原稿盘136上的原稿摞具有接近于原稿盘136的上限容量的张数,则在放置开关603产生状态变化时,上限开关311成为开启状态。当上限开关311是开启状态时,则不需使升降板203上升。因此,输送控制部601不指示升降电动机503进行上升驱动,原稿输送装置135在输入供给开始指示之前处于输送待机状态(图7的S702“是”→S703“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预备动作控制部602对放置开关603产生状态变化时的上限开关311的状态进行存储。
在上述的输送待机状态下,当按下复印机101的开始按钮后,预备动作控制部602根据需要进行预备动作(图7的S703“是”)。即,若承载原稿时没有进行升降板203的上升动作(图7的S702中的判定为“是”),则预备动作控制部602执行将升降电动机503向上升方向驱动齿隙对应量的预备动作(图7的S704“否”→S708)。当升降板203位于原稿放置位置时,之前的升降板203的驱动方向是下降方向。在承载原稿摞后,在开始执行的升降板203的上升驱动中,驱动方向与之前的驱动相反,因而在齿轮组505的齿隙消除之前,升降电动机503的驱动力不会传递给升降板203。因此,驱动位于原稿放置位置的升降板203上升时,升降板的上升动作不会迅速开始而是产生延迟。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通过预备动作消除齿轮组505的齿隙,所以之后的输送动作中的升降板203的上升动作能不延迟执行。预备动作结束后,预备动作控制部602指示输送控制部601开始供给原稿(图7的S705)。
另一方面,若承载原稿时进行了升降板203的上升(图7的S702中的判定为“否”),则预备动作控制部602不执行预备动作,指示输送控制部601开始供给原稿(图7的S704“是”→S705)。在本实施例中,仅在原稿摞承载在原稿盘136上时上限开关311是开启状态时才进行预备动作。这是因为当上限开关311是关闭状态时,即使不执行预备动作,在使升降板203向输送适当位置上升的过程中也可消除齿隙。
从预备动作控制部602接收到输送指示的输送控制部601向供纸电动机611输入驱动信号并驱动其沿输送方向旋转。从供纸电动机611的开始驱动到驱动预定的脉冲数(设定时间)之前若输送开关321检测到原稿,则输送控制部601从输送开关321检测到原稿的时刻开始,再对应一定驱动脉冲数驱动供纸电动机611沿输送方向旋转,然后停止。通过该动作,原稿以形成挠曲的状态抵接在对位辊304上。此时,一直维持供纸电动机611的励磁。
接着,输送控制部601驱动对位电动机612、输送电动机613及排纸电动机614沿输送方向旋转。从对位电动机612开始驱动到预定的设定时间(驱动脉冲数)内,若对位开关322检测到原稿,则输送控制部601在定时开关323检测到原稿之前处于待机。当从定时开关323输入原稿检测信号时,若从检测到原稿的时刻开始在根据原稿尺寸设定的预定驱动脉冲数(输送量)范围内对位开关322已经确认原稿通过,则输送控制部601使对位电动机612停止。此时,一直维持对位电动机612的励磁。
当对位电动机612停止时,若放置开关603为开启状态(有原稿),则输送控制部601判断上限开关311的状态(图7的S706“是”→S712)。此时,若上限开关311为开启状态,则输送控制部601不驱动升降电动机503,仍然以停止状态执行上述原稿输送(图7的S712“是”→S713→S705)。另外,若上限开关311为关闭状态,则输送控制部601驱动升降电动机503,使升降板203上升直到上限开关311为开启状态(图7的S712“否”→S714)。接着,当上限开关311成为开启状态时,输送控制部601停止升降板203的上升,执行所述原稿输送(图7的S712“是”→S713→S705)。
现有技术中,当承载张数接近于原稿盘136的上限容量的原稿时,在升降板203第一次的上升动作中,在齿轮组505的齿隙消除之前都不能使升降板203上升。因此,不仅升降板203上升需要时间,而且还需要进行重试处理的时间等,从而原稿输送耗费时间。而且,在将上限开关311在升降板203开始上升的预定时间(预定脉冲数)内不变为开启状态的状态作为异常上升处理的复印机中,该上升动作被认为是错误。对此,若采用本实施例,则由于通过预备动作预先消除齿隙,从而可防止这种不良状况的产生。
另一方面,当对位开关322已经确认原稿通过时,若放置开关603为关闭状态(没有原稿),则输送控制部601以根据原稿尺寸设定的预定驱动脉冲数驱动输送电动机613及排纸电动机614来输送最终原稿,然后中断电动机611、612、613、614的励磁。同时,输送控制部601驱动升降电动机503下降,直到下限开关312检测到升降板203背面的突部(图7的S706“否”→S707)。当下限开关312检测到升降板203时,输送控制部601中断升降电动机503的励磁。
而且,虽在图7中省略图示,但当输送开关321、对位开关322及定时开关323的原稿检测状态与上述状态不同时,则输送控制部601进行对应该状态的重试处理。当即使通过重试处理也不能进行正常原稿输送时,则输送控制部601判定为输送不良(卡纸),停止原稿输送动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复印机的原稿输送装置中,当输入了原稿供给开始指示时,驱动系齿轮的齿隙消除。因此,即使在原稿盘136上承载上限容量的原稿摞,原稿输送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也不会延迟执行。另外,在原稿输送中的升降板的上升动作中,不向升降板传递驱动力的期间不存在,另外,可减少输送的重试处理和输送错误的产生。因此,能可靠且短时间地进行对象物的输送。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对输入供给开始指示时进行预备动作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预备动作也可在输入供给开始指示之前实施。图8是表示原稿摞承载在原稿输送装置135上时的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本变形例与图7所示的流程的不同点仅在于实施预备动作的时间不同。在图8中,对进行与图7所示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的步骤标记相同符号。
在本变形例中,当将原稿摞放置在原稿盘136上时,若上限开关311为开启状态,则预备动作控制部602立即执行预备动作(图8的S701→S702“是”→S708)。预备动作结束后,原稿输送装置135成为输送待机状态(图8的S703“否”)。然后,与供给开始指示相对应,开始送出原稿(图8的S703“是”→S705)。
采用本构成,即使在原稿盘136上承载接近于上限容量的原稿,也可在承载原稿的时刻消除导致现有技术存在问题的齿轮组505的齿隙。因此,可得到与在原稿供给开始时进行预备动作的上述构成相同的效果。而且,采用本构成,由于在输入原稿输送指示后不实施预备动作,从而可缩短初次拷贝时间(从按下开始按钮到第一张原稿的图像读入完成的时间)。另外,采用本构成时,原稿输送指示也可不向预备动作控制部602输入,而直接向输送控制部601输入。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原稿输送过程中使升降板203上升时的升降板203的停止位置由上限开关311检测。如上所述,原稿输送过程中所需的升降板203的上升量也可以是随着原稿输送而减少的原稿摞厚度的减少量。因此,原稿输送过程中升降板203的上升量也可设定为一定量。图9是表示原稿摞承载在原稿输送装置135上时的处理的另一变形例的流程图。本变形例与图7所示的流程的不同点仅在于原稿输送过程中升降板203的上升驱动方法不同。在图9中,对进行与图7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处理的步骤标记相同的符号。
在本构成中,与图7相同,当原稿摞最上方的原稿送出后,输送控制部601判定有无下一原稿(图9的S706)。当放置开关603为开启状态(有原稿)、且上限开关311为关闭状态时,输送控制部601使升降板203上升预定量(图9的S706“是”→S712“否”→S715)。在此,所谓的预定量是指承载原稿时升降板203上升时原稿摞顶面(输送适当位置)与进行原稿输送后上限开关311变为关闭状态时原稿摞顶面之间的距离。该预定量预先设定在输送控制部601中。当升降电动机503为步进电动机时,所述预定量例如可作为升降电动机503的驱动脉冲数设定。升降板203结束上升时,进行下一原稿的输送(图9的S705)。另外,当放置开关603为开启状态、且上限开关为开启状态时,以原来的状态直接进行下一原稿的输送(图9的S706“是”→S712“是”→S705)。
采用本构成,可通过预备动作预先消除齿隙,从而即使是从原稿放置位置开始的第一次上升动作,也能使升降板203可靠地上升预定量。因此,能可靠地防止由于发生齿轮组505的齿隙引起的不良状况。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也并不是必须在输入原稿输送指示的时刻进行预备动作。也可以如图8的说明所示,当原稿承载在原稿盘136上时,若上限开关311为开启状态,则立即执行预备动作。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原稿承载在原稿盘136上时,若上限开关311为关闭状态,则使升降板203上升直到上限开关311变为开启状态。但是,上述原稿输送装置135也可通过其他方法使升降板203上升。在本实施例中,原稿输送装置135还具有直接检测承载在原稿盘136上的原稿摞顶面位置的原稿位置传感器。采用本构成,可求出由原稿位置传感器检测到的原稿摞顶面位置与输送适当位置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承载有原稿摞时,通过使升降板203上升该距离,可使拾取辊301与原稿摞顶面适当抵接。当升降电动机503由步进电动机构成时,通过根据原稿摞顶面与输送适当位置之间的距离设定输入升降电动机的步进电动机的驱动脉冲数,可容易地进行上述上升量的控制。图10是表示原稿摞承载在该原稿输送装置上时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图10中,对进行与图7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处理的步骤标记相同的符号。
在本实施例中,若原稿摞放置在原稿盘136上后放置开关603变为开启状态,则预备动作控制部602立即进行预备动作(图10的S701→S708)。预备动作结束后,输送控制部601判定上限开关311是否为开启状态(图10的S702)。若上限开关311为开启状态,则原稿输送装置135成为输送待机状态(图10的S702“是”→S703“否”)。另外,若上限开关311为关闭状态,则输送控制部601根据所述原稿位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算出升降板203的上升量(图10的S716)。而且,由于输送适当位置与所承载的原稿摞厚度无关而是一定的,因而仅根据原稿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即可算出上升量。
输送控制部601根据算出的上升量向升降电动机503输入与算出的上升量对应的上升驱动脉冲,使升降板203上升(图10的S717)。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预备动作执行完毕,所以齿轮组505的齿隙得以消除。因此,该上升动作是从原稿放置位置开始上升的动作,可正确地使升降板203上升算出的上升量。通过该上升,原稿摞顶面与拾取辊301的顶面适当地抵接。升降板203上升结束后,原稿输送装置135成为输送待机状态(图10的S703“否”)。
在上述输送待机状态下,按下复印机101的开始按钮后,向输送控制部601输入原稿供给指示,开始进行上述原稿输送(图10的S705)。当原稿摞最上方的原稿送出后,输送控制部601判定有无下一原稿(图10的S706)。此时,当放置开关603为开启状态(有原稿)、且上限开关311为关闭状态时,输送控制部601使升降板203上升预定量(图10的S706“是”→S712“否”→S715)。升降板203结束预定量上升后,进行下一原稿的输送(图10的S705)。另外,当放置开关603为开启状态、且上限开关311为开启状态时,在原来的状态下直接进行下一原稿的输送(图10的S706“是”→S712“是”→S705)。
采用本构成,可通过预备动作预先消除齿隙,从而即使是从原稿放置位置开始的第一次上升动作,也能使升降板203可靠地上升预定量。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能可靠地防止由于齿轮组505的齿隙引起的不良状况发生。
另一方面,当送出原稿摞最上方的原稿时,若放置开关603为关闭状态,则在排出输送中的原稿后,输送控制部60切断电动机611、612、613、614的励磁。同时,输送控制部601驱动升降电动机503下降直到下限开关312成为开启状态,然后切断升降电动机503的励磁(图10的S706“否”→S707)。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复印机的原稿输送装置中,可消除升降板的驱动系齿轮的齿隙。因此,即使是从原稿放置位置开始的第一次上升动作,也能使升降板203可靠地上升预定量。由此,可使原稿摞顶面与拾取辊适当地抵接,可实现具有良好输送功能的原稿输送装置。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除已经记载的实施例外,还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和应用。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升降板的一端摆动来进行原稿的升降,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也可应用在通过使升降板上下移动来升降原稿的原稿输送装置中。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采取了根据放置开关和上限开关的检测信号来进行预备动作的构成,但也可根据上限开关和下限开关的检测信号来进行预备动作。即,若上限开关和下限开关都为开启状态,则升降板在承载原稿时不上升。
另外,预备动作控制部也可代替放置开关和上限开关的检测信号,而是根据搬送控制部之前驱动的升降电动机的驱动方向来进行预备动作。由此,例如当原稿放置位置不是设置在升降板的可动范围的下端而是设置在中间部时,也可判定承载原稿后的升降板的驱动方向是否与之前的驱动方向相反。另外,预备动作控制部执行预备动作的时间只要是在升降电动机向一个方向驱动升降板的动作结束后到开始向另一方向驱动升降板的动作的期间内即可。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以数字复印机的原稿输送装置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应用在图1所示的盒式纸张盘或手动盘等纸张供给装置中。而且,本发明不限于数字复印机,也可应用在传真机、扫描仪、复合机等具有片材供给功能的装置中。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原稿输送装置也可作为片材供给装置以下述形式表现。
即,该片材供给装置包括:可升降地安装在片材承载面上的升降板;通过齿轮驱动所述升降板的驱动部;以及在所述驱动部向一个方向驱动升降板的动作结束后到开始向另一方向驱动升降板动作的期间内,执行使所述驱动部以与所述齿轮的齿隙对应的驱动量向所述另一方向动作的预备动作的控制部。在此,所谓的片材供给装置是指将原稿或转印有原稿图像的纸张等片状部件逐张地送出的装置。
在该片材供给装置中,在进行驱动方向反转的动作(刚下降后的上升或刚上升后的下降等)时,预先驱动与齿隙对应的驱动量。因此,即使在驱动方向反转时,也可以不延迟地、可靠地使升降板移动期望的升降量。
即,在该片材供给装置中,可在开始供给片材的时刻消除驱动系齿轮的齿隙。因此,正如在原稿盘上承载接近于上限容量的原稿摞的情况,即使在从承载原稿后到开始输送原稿的期间内不驱动升降板上升的状况下,原稿输送过程中的升降板的上升也不会延迟执行。另外,在原稿输送过程中的升降板的上升动作中,不存在不向升降板传递驱动力的期间,另外,可减少输送的重试处理和输送错误的产生。因此,该片材供给装置能可靠且短时间地进行片材的输送。
所述片材供给装置还具有用于检测升降板上有无片材的片材检测部。采用本构成,当检测出没有片材时,所述驱动部将升降板驱动到承载片材的片材放置位置上。并且,在片材放置位置上,当在升降板上承载有新的片材时,则执行所述预备动作。另外,也可在片材放置位置上,在升降板上承载新的片材并指示开始供给片材时执行预备动作。采用本构成,即使在升降板上承载接近于上限容量的片材时,也能可靠地进行片材的供给。而且,在升降板的升降动作中不存在不向升降板传递驱动力的期间,从而可迅速地进行所期望升降量的驱动。
上述片材供给装置还可具有适当位置检测部,该适当位置检测部根据承载在升降板上的片材的数量来检测开始输送片材时升降板应该配置的适当位置,且仅在检测出片材放置位置是适当位置时才执行上述预备动作。
另外,片材供给装置包括:可升降地安装在片材承载面上的升降板;从上方与承载在升降板上的片材抵接并送出片材的拾取辊;驱动部,通过齿轮在进行片材承载的片材放置位置、与所承载的片材顶面与所述拾取辊抵接的输送适当位置之间驱动升降板;以及上限位置传感器,对片材顶面与拾取辊是否抵接进行检测。并且,还可以包括控制部,在片材放置位置承载有片材时,若所述上限位置传感器检测出片材顶面与拾取辊抵接,则该控制部执行以与所述齿轮的齿隙对应的驱动量使所述驱动部向上升方向动作的预备动作。

Claims (6)

1.一种输送装置,用于使片状对象物移动,包括:
升降板,可升降地安装在用于承载要移动的所述对象物的承载面上;
驱动部,通过齿轮使所述升降板升降;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驱动部向一个方向驱动升降板的动作结束后到开始向另一方向驱动升降板的动作的期间内执行预备动作,使所述驱动部以与所述齿轮的齿隙对应的驱动量向所述另一方向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升降板上有无对象物的对象物检测部;
当所述对象物检测部检测出没有对象物时,所述驱动部将所述升降板驱动到承载对象物的对象物放置位置;
在所述对象物放置位置上,当升降板上承载有新的对象物时,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预备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升降板上有无对象物的对象物检测部;
当所述对象物检测部检测出没有对象物时,所述驱动部将所述升降板驱动到可承载对象物的对象物放置位置;
在所述对象物放置位置上,当升降板上承载有新的对象物并指示开始输送对象物时,所述控制部执行所述预备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中:
还包括适当位置检测部,根据承载在所述升降板上的对象物的数量来检测开始输送对象物时升降板应该配置的输送适当位置;
所述控制部只有在所述升降板位于所述对象物放置位置时才执行所述预备动作。
5.一种输送装置,用于使片状对象物移动,包括:
升降板,可升降地安装在用于承载要移动的对象物的承载面上;
拾取辊,从上方与承载在所述升降板上的对象物抵接并送出对象物;
驱动部,在进行对象物承载的对象物放置位置与输送适当位置之间通过齿轮驱动所述升降板,在所述输送适当位置,所承载的对象物顶面与所述拾取辊抵接;
上限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对象物顶面与拾取辊是否抵接;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对象物放置位置上承载有对象物时,且当所述上限位置传感器检测出对象物顶面与拾取辊抵接时执行预备动作,以与所述齿轮的齿隙对应的驱动量使所述驱动部向上升方向动作。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输送装置。
CNB2006101681602A 2006-01-30 2006-12-15 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23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20419A JP4662551B2 (ja) 2006-01-30 2006-01-30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20419 2006-0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3282A CN101013282A (zh) 2007-08-08
CN100472344C true CN100472344C (zh) 2009-03-25

Family

ID=38452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816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2344C (zh) 2006-01-30 2006-12-15 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45631B2 (zh)
JP (1) JP4662551B2 (zh)
CN (1) CN10047234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61350A (ja) * 2007-12-10 2009-07-23 Seiko Epson Corp 媒体搬送装置、該媒体搬送装置を備えるプリンタ、媒体搬送方法及びプリンタ
JP4609542B2 (ja) * 2008-07-22 2011-01-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234035A (zh) * 2010-04-21 2011-11-09 株式会社东芝 错误检测机构、错误应对方法及薄片介质供给机构
JP2013112426A (ja) * 2011-11-25 2013-06-1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76692B2 (ja) * 2012-01-31 2013-12-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用紙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82051B2 (ja) * 2017-04-28 2021-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10063A (ja) 2018-05-31 2019-1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0858A (en) * 1989-01-09 1991-09-24 Alps Electric Co., Ltd. Sheet feed control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50198B2 (ja) * 1990-04-05 1998-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
US5379995A (en) * 1992-01-10 1995-01-10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eed device for an image recorder
JP3227256B2 (ja) * 1993-03-16 2001-11-1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給紙装置
US6068187A (en) * 1994-10-18 2000-05-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etection method for recording media
JP3112389B2 (ja) * 1994-12-27 2000-11-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原稿供給装置
JP2000053255A (ja) 1998-06-03 2000-02-22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給紙装置及びその原稿給紙方法
JP2000095358A (ja) 1998-09-22 2000-04-04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0095359A (ja) * 1998-09-24 2000-04-04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0219336A (ja) * 1999-02-01 2000-08-08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このシート給送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4029250B2 (ja) * 1999-09-30 2008-0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給紙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3959948B2 (ja) * 2000-10-11 2007-08-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駆動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システムを用いた給紙装置
DE10147684A1 (de) * 2001-09-27 2003-04-24 Oce Printing Systems Gmbh Verfahren zum Ausgleich eines Getriebespiels bei Reversierbetrieb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ieses Verfahrens
JP3661783B2 (ja) * 2001-10-15 2005-06-22 ニスカ株式会社 原稿給紙装置及び原稿給紙制御方法
JP2004238161A (ja) * 2003-02-06 2004-08-26 Sharp Corp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7145A (ja) 2003-12-25 2005-07-14 Kyocera Mita Corp 用紙給送装置
JP2005247440A (ja) * 2004-03-01 2005-09-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給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システム
JP4496822B2 (ja) * 2004-03-31 2010-07-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6106209A (ja) * 2004-10-01 2006-04-20 Canon Inc 駆動機構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駆動機構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0858A (en) * 1989-01-09 1991-09-24 Alps Electric Co., Ltd. Sheet feed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3282A (zh) 2007-08-08
US20080029950A1 (en) 2008-02-07
JP2007197195A (ja) 2007-08-09
US7845631B2 (en) 2010-12-07
JP4662551B2 (ja)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2344C (zh) 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58788C (zh) 原稿传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原稿自动读取装置
JP4557857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56696A (zh) 片材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01750933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
US2006017095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899770A (ja) 原稿自動給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89262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4960272A (en) Bottom vacuum corrugation feeder stack height detection system calibration method
JP2008068937A (ja) シート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1873186B2 (en) Document conveyance device,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021874A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437511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95359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8362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給紙装置
JP4852489B2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H11352608A (ja) 原稿給紙装置及び原稿給紙方法
JP4256878B2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4634040B (zh) 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51410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38955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3883794B2 (ja) 給紙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なら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3554168B2 (ja)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画像記録装置、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489009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56877B2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