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4168C -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4168C
CN100454168C CNB2005101314172A CN200510131417A CN100454168C CN 100454168 C CN100454168 C CN 100454168C CN B2005101314172 A CNB2005101314172 A CN B2005101314172A CN 200510131417 A CN200510131417 A CN 200510131417A CN 100454168 C CN100454168 C CN 1004541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consumption
supply
toner concentration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314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86844A (zh
Inventor
糸山元幸
石井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86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6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41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416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03G15/0853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being measured by 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其根据图像数据,计算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伴随图像显影的调色剂消耗量,在所述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量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来计算校正消耗量。并根据所述计算出的校正消耗率来进行补给调色剂。这样,就能在防止调色剂过补给的同时,进行没有时间延迟的调色剂补给。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双成分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调色剂浓度控制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背景技术
现有,在复印装置和打印机、传真装置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装置)中,设置有感光鼓、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复印装置、定影装置等。
这种图像形成装置是如下设定的,即对于通过带电装置而带电的感光鼓的感光面(静电潜影面)由曝光装置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影。然后把形成的静电潜影在显影装置中利用调色剂(显影剂)进行显影而生成调色剂像(可视像)。然后把该调色剂像通过复印装置复印在纸张(记录材料,普通纸和OHP片等的印刷媒体)上后,通过定影装置进行定影。
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在显影处理中使用的调色剂的浓度对形成的图像质量给与影响。于是,通常的图像形成装置常常为了得到固定浓度的图像而检测调色剂浓度,在调色剂浓度减少时补给调色剂,这样来控制调色剂浓度进入到合适的范围。
例如在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昭61-215575号公报(公开日:1986年9月25日)和特开平10-207214号公报(公开日:1998年8月7日)中,就公开了根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调色剂补给量的技术。
而且在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4-304486号公报(公开日:1992年10月27日)中,公开了从印刷的像素数据求出印字率,从页张数信息计算调色剂消耗率,并根据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率来进行补给的技术。且该文献中记载了把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率的累积误差通过调色剂浓度检测器输出的阈值判断进行校正的技术。
而且在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214672号公报(公开日:2000年8月4日)中,公开了当从像素数据求出的印字率大时,使调色剂浓度传感器输出成为基准值并且进行补给控制,当从像素数据求出的印字率小且调色剂浓度传感器输出是浓度不足时,且由光学传感器检测到的修补图像浓度是大于或等于基准值时,进行间歇调色剂补给,而在小于或等于基准值时进行连续调色剂补给的技术。
而且在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151375号公报(公开日:2004年5月27日)中,公开了通过从像素数据求出的印字率来校正调色剂浓度传感器输出的阈值,并进行调色剂补给控制的技术。
但上述特开昭61-215575号公报和特开平10-207214号公报、特开2004-15137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技术,在根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调色剂补给控制时,从检测调色剂浓度之后到实际补给调色剂,需要时间,有补给动作迟延的问题。因此容易调色剂浓度不足。
且上述特开平4-304486号公报、特开2000-214672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技术,在根据从印刷的像素数据求出的印字率来控制调色剂补给量时,例如由根据计算的印字率的调色剂消耗量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量之间有误差,而有时调色剂补给量与实际的需要量不同。特别是调色剂补给量是过供给时,为了回收过供给的调色剂,除了进行印刷处理而消耗调色剂以外没有使调色剂浓度适当化的方法。因此,无法避免在记录材料上显影的图像质量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点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防止调色剂过补给的同时能不延迟时间地进行调色剂补给的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和调色剂浓度控制程序。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把对应于图像数据的图像,使用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而在记录媒体上进行显影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其包括:显影槽,其收容所述图像显影中所使用的双成分显影剂;补给部件,其用于向所述显影槽补给调色剂;调色剂消耗量计算部,其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计算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伴随图像显影的的调色剂消耗量;校正消耗量计算部,其在所述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量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计算校正消耗量;调色剂浓度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计算出的校正消耗量,使向所述显影槽进行补给调色剂的主补给由所述补给部件进行,并控制收容在所述显影槽中的双成分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以使校正后的调色剂消耗量一定小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量。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具备收容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的显影槽,且把对应于图像数据的图像,使用所述双成分显影剂而在记录媒体上进行显影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收容在所述显影槽中的双成分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其包括:调色剂消耗量计算步骤,其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计算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伴随图像显影的调色剂消耗量;校正消耗量计算步骤,其在所述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量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计算校正消耗量;主补给步骤,其根据所述计算出的校正消耗量,使向所述显影槽进行补给调色剂。
根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是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计算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伴随图像显影的调色剂消耗量,在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量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来计算校正消耗量,并根据该校正消耗量来向显影槽进行补给调色剂。这样,通过根据从图像数据计算的调色剂消耗量来进行调色剂补给控制,能对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而进行没有时间延迟的调色剂补给。且是根据在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量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而计算出的校正消耗量来控制调色剂补给量,即使在从图像数据计算的调色剂消耗量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量之间有误差的情况下,也能防止产生调色剂的过补给,能适当地控制调色剂补给量。
本发明的调色剂浓度控制程序,把上述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通过计算机来实行。通过由计算机读取这些程序,就能把本发明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中各步骤的处理通过该计算机来实现。
通过把该程序记录在由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媒体上,就能容易地进行程序的保存·流通。且通过读入该记录媒体,就能通过计算机来实施本发明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中各步骤的处理。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通过以下所述的记录就能足够清楚。本发明的优点,在参照附图的下面的说明中就明白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中调色剂浓度控制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的显影装置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概略结构的方块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的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结构的方块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中面积率计算部结构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30概略结构的剖面图。该复印机30,具备使用由调色剂和载体(磁性载体)混合而成显影剂(双成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10。
(复印机30的结构)
复印机30,具有作为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装置的功能,其具备扫描部31、通信部34、激光打印部32。
扫描部31包括: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原稿放置台35;用于向原稿放置台35上自动供给并运送原稿的两面对应自动原稿送进装置(RADF,Recirculating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36;用于对放置在原稿放置台35上的原稿图像进行扫描读取的原稿图像读取单元,即扫描单元40。由该扫描部31读取的原稿图像作为图像数据向后述的图像数据输入部送出,对于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RADF36,其是把多张原稿一次预先放置在规定的原稿托盘(未图示)上,并把放置的原稿一张一张自动地向原稿放置台35上给送的装置。并且具有在通过扫描单元40进行了原稿图像读取后而运送到规定取出位置的功能。
RADF36,其具有作为两面原稿自动送进装置的功能。即RADF36在具有在单面读取中使用的单面用运送路的基础上,还具有在双面读取中使用的双面用运送路;用于切换运送路的导向;用于掌握(确认)·管理各运送路中原稿状态的传感器群和控制部(都未图示)等。这样,就能在由扫描单元40进行原稿图像读取后,把原稿翻转并把其再次向原稿放置台35运送。
RADF36根据由用户(操作者)输入的选择指示,来设定实行是原稿的单面读取或是双面读取。
扫描单元40,其是把向原稿放置台35上运送的原稿图像按每一条线进行读取的原稿图像读取单元。如图2所示,其具有:第一扫描单元40a、第二扫描单元40b、光学透镜43和CCD44。
第一扫描单元40a,其沿原稿放置台35从左向右以一定的速度V一边移动一边使原稿曝光。如图2所示,其具有:用于照射光的灯光反射器组件41和把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向第二扫描单元40b引导的第一反射镜42a。
第二扫描单元40b,其追随第一扫描单元40a而以V/2的速度移动。其具备用于把被第一反射镜42a反射的光向光学透镜43和CCD44方向引导的第二·第三反射镜42b·42c。
光学透镜43使被该第三反射镜42c反射的光在CCD44上成像。
CCD(光电变换元件)44,其用于把通过光学透镜43成像的光变换成电信号(电的图像信号)。通过该CCD44得到的模拟电信号,被具备CCD44的CCD板(未图示)而变换成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然后,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被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后而存储在存储器中(未图示)。然后,根据复印机30主CPU(未图示)的输出指示向激光打印部32传递。
这样,扫描部31,其通过所述RADF36和扫描单元40的相互关联动作,一边把应该读取的原稿顺次放置在原稿放置台35上,一边使扫描单元40沿原稿放置台35的下面移动来读取原稿图像。
通信部34,其通过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而与个人电脑PC和传真装置FAX等外部装置进行通信。这样,就能例如把由扫描部31读取到的图像数据向外部传送,或把基于从外部机器接收的数据的图像通过激光打印部32而形成在纸张(记录材料、记录媒体)上。
激光打印部32,其用于根据图像数据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如图2所示,其具备:激光写入单元46、电子照相处理部47和纸张运送机构50。
激光写入单元46,其根据由扫描部31(扫描单元40)读取的图像数据和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图像数据,向电子照相处理部47的感光鼓(潜影保持体)48照射激光,并形成静电潜影。半导体激光光源具有使激光等角速度偏转的多面反射镜和f-θ透镜(都未图示)。在此,f-θ透镜使通过多面反射镜而偏转的激光在感光鼓48的表面以等角速度偏转地进行校正。
电子照相处理部47具备:感光鼓48和在其周围设置的带电器12、显影装置(显影器)10、复印器14、剥离器(未图示)、清洗器13和除电器(未图示)。
带电器12,其为了通过激光写入单元46在感光鼓48上形成静电潜影而使感光鼓48的表面均匀带电。
显影装置10,其把通过激光写入单元46形成的感光鼓48上的静电潜影进行显影而生成调色剂像。关于显影装置10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复印器14,其把通过显影装置10生成的调色剂像在纸张(记录媒体)上进行静电复印。
如图2所示,纸张运送机构50包括:运送部33、盒式给纸装置51~54、定影器49、纸张翻转部55、再供给路径56、排纸辊57,其具有把纸张向电子照相处理部47供给的同时,使在纸张上复印的图像定影并把纸张向外部排出的功能。
运送部33,其用于把纸张运送到电子照相处理部47的规定位置(配置有复印器的位置)上。
盒式给纸装置51~54,用于预先积蓄复印用的纸张,并在复印时把纸张向运送部33送入。
定影器49,其使复印在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定影。
纸张翻转部55,其把运送来的纸张正反面进行翻转并排出(之字形路线)。
再供给路径56,其是用于在调色剂像被定影后,为了在纸张的反面上形成图像而把纸张再次向运送部33供给的路径。
排纸辊57,其用于把运送来的纸张向后处理装置(未图示)排出。
(显影装置10的结构)
下面说明显影装置10的结构。图3是表示显影装置10结构的剖面图。如该图所示,显影装置10具备:显影辊(显影剂承载体)1、搅拌辊2和3、显影槽4、刮刀刀片5、调色剂补给槽7、调色剂盒7a。
显影槽4是用于收容调色剂(显影剂)的收容槽(调色剂槽),显影槽4内具备:显影辊1、搅拌辊2和3、刮刀刀片5。在显影槽4底面与搅拌辊2相对的位置具备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磁导率传感器)100。在显影槽4上设置有开口部6,显影剂则通过该开口部6从调色剂补给槽7进行供给。
显影辊1,其是圆筒状的旋转体,其一部分从显影槽4的开口部露出,该露出的部分被设置成与感光鼓48相对,其承载显影槽4内收容的调色剂并把其向所述露出部上与感光鼓48相对的部分运送。这样,就能使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48上形成的静电潜影上,能使该静电潜影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像。图3所示的箭头A、B分别表示感光鼓48和显影辊1的旋转方向。
刮刀刀片5,其位于显影槽4中显影辊1与感光鼓48夹卡部的显影辊1旋转方向上的上流侧,在显影辊1与刮刀刀片5的前端规定有间隙,即刮刀间隙Dg,其把附着在显影辊1上的调色剂的一部分刮下去。
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0,设于显影槽4底面与搅拌辊2相对的位置处,其检测调色剂浓度。图4是表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0概略结构的方块图。如该图所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0具备:初级线圈102、检测线圈103、基准线圈104、相位比较电路105、平滑电路106。
初级线圈102的两端连接有交流电源101。且初级线圈102一侧的端部,连接在相位比较电路105上。
在初级线圈102的次极侧,串联绕有圈数大致相同而极性相反的两个线圈。该两个线圈中的一个是基准线圈104,而另一个是检测线圈103。
在初级线圈102和基准线圈104的近旁插入有高磁导率的螺纹铁心107,其作为磁心而起作用。通过调整该螺纹铁心107的位置,就能调整初级线圈102与基准线圈104之间的电感。
在初级线圈102和检测线圈103的近旁(图4的区域T,是图3中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0与搅拌辊2之间的区域),有应被检测的调色剂(显影剂)流过,该显影剂作为磁心而起作用,使初级线圈102与检测线圈103之间的电感变化。由于该电感的大小是由作为磁心而起作用的显影剂或磁性载体的磁粉量来决定的,所以,通过检测线圈103的输出电压就能检测磁粉量,即调色剂浓度。
基准线圈104和检测线圈103是圈数大致相同而极性是相反的极性。由于基准线圈104和检测线圈103是串联连接,所以作为其输出是取出两线圈的差。相位比较电路105计算向初级线圈102供给的交流电压与次极侧线圈基准线圈104和检测线圈103输出的异或。然后,把相位比较电路105的输出信号由平滑电路106进行平滑化而作为直流电压取出。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显影装置10是使用该输出电压在调色剂(显影剂)补给量的控制中使用。
搅拌辊2、3,其通过搅拌显影槽4内的显影剂,使显影剂稍微带电。图3中所示的箭头C,表示了搅拌辊2的旋转方向。
如图3所示,调色剂补给槽7上设置有开口部,通过该开口部和设置在显影槽4上的开口部6而把调色剂补给槽7内的调色剂向显影槽4供给。更详细说就是,在调色剂补给槽7的所述开口部附近具备有补给辊(补给部件)8,后述的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60,通过控制用于驱动补给辊8旋转的补给辊驱动电机旋转而控制向显影槽4补给的调色剂量。在调色剂补给槽7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开口部不同的开口部,通过该开口部,根据需要能从安装在调色剂补给槽7上并能更换的调色剂盒7a来补给调色剂。在调色剂补给槽7内具备有用于搅拌调色剂(显影剂)的搅拌部件9。
(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60的结构)
图5是表示复印机30的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60结构的方块图。如该图所示,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60具备:控制部61、图像数据输入部62、面积率计算部63、调色剂消耗率计算部64、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主补给时间控制部66、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67、主补给基准比较部68、主补给量控制部69、补给辊主驱动部70、调色剂供给率计算部71、辅助补给时间控制部72、调色剂浓度检测部73、辅助补给量计算部74、辅助补给量控制部75、补给辊辅助驱动部76。且ROM80、RAM81、补给辊驱动电机M连接在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60上。
控制部(CPU)61,其是控制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60所有动作的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60的中枢部。在ROM80中存储有调色剂浓度控制等的程序,控制部61,其通过读入并实行存储在ROM80中的程序来控制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60各部的动作。控制部61也可以是复印机30主CPU的一部分。
RAM81包括基准值存储部81a和调色剂浓度目标值存储部81b。基准值存储部81a,其存储用于判断是否进行调色剂补给的基准值,该调色剂补给是基于图像数据计算的调色剂消耗率。调色剂浓度目标值存储部81b存储调色剂浓度的目标值。
在基准值存储部81a中存储的基准值和在调色剂浓度目标值存储部81b中存储的调色剂浓度目标值,例如也可以预先存储在ROM80中,或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输入装置而由用户设定。
控制部61,其也可以把从ROM80读入的程序等信息和根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0输出电压的调色剂浓度信息等,临时存储在RAM81中。
对于通过扫描部31读取的图像和通过通信部34从外部机器接收的图像数据,把实施了规定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向图像数据输入部62输入。所说的规定图像处理例如是指:对于在此以后图像处理的前处理、在图像调整中的输入图像灰度校正、变换、区域分离处理、文字区域与网点照相区域等区域的判断处理、在每个区域上附加上表示区域判断结果识别信号的区域分离处理、把RGB图像信号变换成CMYK(黄色、品红色、青绿色、黑色)图像信号的颜色校正处理、变倍数处理、空间过滤处理、中间色调图像灰度特性的校正处理等。且图像数据输入部62把输入的图像数据向面积率计算部63输出。
面积率计算部63,对于从图像数据输入部62输入的图像数据(图像信号、多变量图像),以像素(像素)单位乘上加权系数进行像素统计,并且计算像素统计的累计值与图像形成区域面积的比率,即面积率。
在此,对于计算面积率的处理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下所述的处理,在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是对于各个颜色(例如对每个输入的CMYK信号)分别进行的。
图6是表示面积率计算部63结构的方块图。如图所示,面积率计算部63具备:统计装置91、加权运算装置92、加权系数表格93、累计装置94、面积率计算装置95。
统计装置91,把输入的多变量图像(例如16灰阶、256灰阶等的多灰阶图像)按像素进行统计。即统计构成多值图像的每个像素的输入信号值(灰阶)。例如在输入信号值是取0~15的值这样16灰阶的情况下,则统计0~15。
加权运算装置92,其在通过统计装置91进行像素统计时,其对每个像素进行加权。具体说就是,加权运算装置92,其从加权系数表格93取得与每个像素输入信号值对应的加权系数,并在输入信号值上乘上取得的加权系数。加权系数表格93中收纳有通过加权运算装置92进行加权时与每个输入信号值对应的加权系数。这样,在像素统计部90中,通过统计装置91、加权运算装置92、加权系数表格93来进行每个像素的像素统计。在加权系数表格93中容纳的每个输入信号值的各加权系数,也可以不必是固定值,例如也可以根据复印机30的机器差别和伴随时间变化的调色剂消耗特性变化等,使计算的调色剂消耗量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量误差少地能进行重写。
然后,把对每个像素进行的像素统计累计由累计装置94进行。即累计装置94,其把加权运算装置92的输入信号值与加权系数相乘每个像素的运算值,对于输入的多值图像所有的像素进行累计。
然后,面积率计算装置95,其计算累计装置94的累计结果(像素统计的累计值)合计与图像显示区域面积的比(面积率)。
调色剂消耗率计算部64,其根据面积率计算部63计算的面积率,来计算调色剂消耗率,即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消耗量。
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其把调色剂消耗率计算部64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率校正成比计算结果小的值。这时,在考虑由调色剂消耗率计算部64计算的调色剂消耗率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率之间误差的情况下,被校正的调色剂消耗率一定要被校正成比实际的调色剂消耗率小。即校正后的调色剂消耗率,要校正成小于从调色剂消耗率计算部64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率中减去调色剂消耗率计算部64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率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率的误差最大值而得到的值。这样,就能可靠地防止产生调色剂的过补给。
主补给时间控制部(延迟电路)66,把从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输入的校正后的调色剂消耗率(校正消耗率)延迟规定时间(延迟时间t1)地向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67输出。延迟时间t1被设定成:在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中根据图像数据计算出校正消耗率后,使与在该校正消耗率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处理,在显影辊1与感光鼓48之间进行,该显影处理后残存在显影辊1上的调色剂被回收到显影槽4中,并通过搅拌辊2、3移动到补给辊8近旁的时间。
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减法处理部、积分处理部)67,从由主补给时间控制部66输入的校正消耗率中,减去在所述延迟时间t1期间中所供给的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供给量(调色剂供给率),通过把该减法计算的结果进行积分而计算调色剂不足量。调色剂供给率,其是由调色剂供给率计算部71根据对补给辊驱动电机M的驱动信号来计算的,并向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67输出(反馈)。
主补给基准比较部68,其从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67计算的调色剂不足量中减去存储在RAM81中的基准值,而计算调色剂补给量(主补给量),把计算出的主补给量向主补给量控制部69输出。
主补给量控制部69,其在从主补给基准比较部68输入的表示主补给量的信号大于或等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向补给辊主驱动部70供给用于驱动补给辊驱动电机M的驱动信号,在从主补给基准比较部68输入的表示主补给量的信号不到规定值的情况下,向补给辊主驱动部70供给用于停止补给辊驱动电机M的停止信号。即在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67计算出的调色剂量大于存储在RAM81内基准值存储部81a中的基准值时,驱动补给辊驱动电机M,而在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67计算出的调色剂量小于存储在RAM81中的基准值时,则使补给辊驱动电机M停止。
主补给量控制部69,例如由当输入了触发脉冲时,则输出固定时间宽度脉冲的单稳态(单稳定)多振动器所构成,其以根据应补给调色剂量的时间进行间歇驱动。主补给量控制部69并不限定于是单稳态触发器,例如其也可以通过控制补给辊驱动电机M转速而控制调色剂补给量的结构。但作为主补给量控制部69,在使用单稳态多振动器的情况下,例如与控制补给辊驱动电机M转速的情况相比,其能更准确稳定地控制调色剂补给量。
补给辊主驱动部70,其在从主补给量控制部69接受驱动信号期间,则驱动(间歇驱动)补给辊8的旋转驱动源,即补给辊驱动电机M。这样,补给辊8被驱动旋转,把调色剂补给槽7内的调色剂向显影槽4补给。
调色剂浓度检测部73,其根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0的输出信号来检测显影槽4内的调色剂浓度,并把检测结果向辅助补给量计算部74输出。
把来自调色剂浓度检测部73的调色剂浓度检测值和存储在RAM81内调色剂浓度目标值存储部81b中的调色剂浓度目标值,通过辅助补给时间控制部72而由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校正后的调色剂消耗率(校正消耗率)向辅助补给量计算部74输入。为了使显影槽4内的调色剂浓度成为调色剂浓度目标值,辅助补给量计算部74从显影槽4内应该含的调色剂量(调色剂目标量)中,减去由所述调色剂浓度检测值计算出的显影槽4内含的调色剂量和通过辅助补给时间控制部72输入的校正消耗率,并对减法计算结果进行积分。这样,根据由图像数据计算的调色剂消耗率而把调色剂补给量(主补给量)进行补给后,为了使显影槽4内的调色剂浓度成为调色剂浓度目标值,其不足的调色剂量则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来计算。
从辅助补给时间控制部72向辅助补给量计算部74输入的校正消耗率,是在由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计算后,通过辅助补给时间控制部(延迟电路)72延迟了延迟时间t2而向辅助补给量计算部74输入。在此,延迟时间t2被设定成:在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中计算出校正消耗率后,使与在该校正消耗率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处理,在显影辊1与感光鼓48之间进行,该显影处理后残存在显影辊1上的调色剂被回收到显影槽4中,并通过搅拌辊2移动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0的浓度检测区域的时间。
辅助补给量控制部75,其根据从辅助补给量计算部74输入的信号,向补给辊辅助驱动部76供给用于驱动补给辊驱动电机M的驱动信号或是用于使其停止的停止信号。即驱动补给辊驱动电机M,以把由辅助补给量计算部74计算的调色剂补给量(辅助补给量)的调色剂向显影槽4内补给。辅助补给量控制部75例如如果由触发脉冲输入,则由输出一定时间宽度的脉冲的单稳态触发器构成,以对应应该补给的调色剂量的时间进行间歇驱动。且辅助补给量控制部75并不限定于是单稳态多振动器,例如其也可以通过控制补给辊驱动电机M转速而控制调色剂补给量的结构。但作为辅助补给量控制部75,在使用单稳态多振动器的情况下,例如与控制补给辊驱动电机M转速的情况相比,其能更准确稳定地控制调色剂补给量。
补给辊辅助驱动部76在从辅助补给量控制部75接受驱动信号期间,驱动补给辊8的旋转驱动源即补给辊驱动电机M。这样,补给辊8就把调色剂补给槽7内的调色剂向显影槽4供给。
(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60的动作)
对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6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60的调色剂浓度控制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当图像数据输入部62接收到图像数据的输入(步骤S1),则控制部61使面积率计算部63计算所形成图像的面积率(步骤S2)。即把输入的多值图像的输入信号值根据存储在加权系数表格93中的加权系数,对每个像素进行加权统计(像素统计),累计像素统计,并计算累计值合计与图像形成区域面积的比(面积率)。
然后,控制部61根据这样计算出的面积率,使调色剂消耗率计算部64计算调色剂消耗率(步骤S3)。
控制部61使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计算把调色剂消耗率以规定比率减去的(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校正消耗率(步骤S4)。这时,校正后的调色剂消耗率,要校正成小于从调色剂消耗率计算部64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率中减去调色剂消耗率计算部64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率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率的误差最大值而得到的值。
例如,在调色剂消耗率计算部64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率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率的误差的最大值是±20%的情况下,则把对于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率小于或等于消耗量80%的值设定成校正后的调色剂消耗率(校正消耗率)。这时,为了更可靠地防止过补给,例如也可以把校正消耗率设定成比对于计算出的调色剂80%的值小的值(例如是70%)。且例如,在调色剂消耗率计算部64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率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率的误差的最大值是±5%的情况下,只要把相对于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率小于或等于95%(例如90%)的值设定成校正消耗率便可。
然后,控制部61使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67把在步骤S4中计算出的校正消耗率与在后述步骤S14中计算出调色剂供给率进行减法计算,并对减法计算结果进行积分(步骤S5)。
更详细说就是,控制部61,其把在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中计算出的校正消耗率通过主补给时间控制部66延迟规定时间(延迟时间t1)并且向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67输出。在此,延迟时间t1被设定成:在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中计算出校正消耗率后,使与在该校正消耗率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处理,在显影辊1与感光鼓48之间进行,该显影处理后残存在显影辊1上的调色剂被回收到显影槽4中,并通过搅拌辊2、3移动到补给辊8近旁的时间。
控制部61,其使调色剂供给率计算部71计算在所述延迟时间t1期间中所供给调色剂的每单位时间的供给量(调色剂供给率),并把其向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67输出。
控制部61,其使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67从仅延迟了延迟时间t1而输入的校正消耗率中减去在与该延迟时间t1对应的期间中所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供给率,并把其减法计算的结果进行积分。
然后,控制部61,其使主补给基准比较部68从步骤S5的积分结果中减去存储在RAM81内基准值存储部81a中的基准值,并根据由图像数据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率(校正消耗率)来计算调色剂补给量(主补给量)(步骤S6)。
然后,控制部61,其使主补给量控制部69判断在步骤S6中计算出的主补给量是否大于或等于规定量(步骤S7)。
在此,在由步骤S6计算的主补给量大于或等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部61,其从主补给量控制部69向补给辊主驱动部70输出驱动补给辊驱动电机M的驱动信号(步骤S8)。在由步骤S6计算的主补给量不到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部61,其从主补给量控制部69向补给辊主驱动部70输出使补给辊驱动电机M停止的停止信号(步骤S9)。
在进行调色剂浓度控制处理期间中,控制部61,其使调色剂浓度检测部73检测显影槽4内的调色剂浓度(步骤S10)。即与所述步骤S1~步骤S9的处理并行处理,来自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0的输出信号被向调色剂浓度检测部73输入,控制部61,其使调色剂浓度检测部73根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0的输出信号来进行调色剂浓度的检测处理。且控制部61,其把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从调色剂浓度检测部73向辅助补给量计算部74输出。
然后,控制部61,其为了使显影槽4内的调色剂浓度变为调色剂浓度目标值,而使辅助补给量计算部74从显影槽4内应该含的调色剂量(调色剂目标量)中,减去由所述调色剂浓度检测值计算出的显影槽4内含的调色剂量和通过辅助补给时间控制部72输入的校正消耗率(步骤S11)。
控制部61,其把由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计算的校正消耗率通过辅助补给时间控制部72延迟规定时间(延迟时间t2)地向辅助补给量计算部74输入。在此,延迟时间t2被设定成:在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中计算出校正消耗率后,使与在该校正消耗率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处理,在显影辊1与感光鼓48之间进行,该显影处理后残存在显影辊1上的调色剂被回收到显影槽4中,并通过搅拌辊2移动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0的浓度检测区域的时间。
而且控制部61,其使辅助补给量计算部74对步骤S11的减法计算结果进行积分,计算辅助补给量(步骤S12)。
然后,控制部61,其使辅助补给量控制部75判断步骤S12所计算的辅助补给量是否大于或等于规定量(步骤S13)。
在由步骤S12计算的辅助补给量大于或等于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部61,从辅助补给量控制部75向补给辊辅助驱动部76输出驱动补给辊驱动电机M的驱动信号(步骤S14)。在由步骤S12计算的辅助补给量不到规定量的情况下,控制部61,从辅助补给量控制部75向补给辊辅助驱动部76输出使补给辊驱动电机M停止的停止信号(步骤S15)。
控制部61,其使调色剂供给率计算部71计算在所述延迟时间t1期间中的调色剂供给率,并向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67输出(步骤S16)。
更详细说就是,控制部61,其使调色剂供给率计算部71计算在所述延迟时间t1期间中,向显影槽4补给的调色剂每单位时间的补给量(调色剂供给率),并向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67输出(反馈)。
然后,控制部61判断是否继续进行调色剂浓度控制处理(步骤S17)。在继续进行调色剂浓度控制处理的情况下,则再次进行从步骤S1开始的处理,在调色剂浓度控制处理终了的情况下,则停止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60的动作,使处理终了。
如以上,本实施例是根据由图像数据计算的调色剂消耗率来进行调色剂的补给(主补给)。因此,对于伴随显影处理的调色剂的消耗,能进行延迟时间少的调色剂补给。
本实施例,对通过调色剂消耗率计算部64从图像数据计算的调色剂消耗率进行校正,以小于从该调色剂消耗率中减去该调色剂消耗率与实际调色剂消耗率的误差最大值所得到的值。这样,能可靠防止由计算的调色剂消耗率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率之间的误差而产生的调色剂过补给。
本实施例,根据把由图像数据计算的调色剂消耗率减去(乘上规定的校正率)了的校正消耗率来进行调色剂补给(主补给),同时,把进行了该主补给后的调色剂不足量根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计算并进行补给(辅助补给)。即为了使显影槽4内的调色剂浓度成为调色剂浓度目标值,而从显影槽4内应该含的调色剂量(调色剂目标量)中减去根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检测结果计算的显影槽4内的调色剂量和由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计算的校正消耗率,并计算在根据校正消耗率而进行了调色剂补给(主补给)之后的对于调色剂目标量的不足调色剂浓度。然后,根据计算的不足调色剂量来进行调色剂补给(辅助补给)。
这样,根据由图像数据计算的调色剂消耗率来进行调色剂的补给(主补给),就能进行没有延迟的调色剂补给。且根据在调色剂消耗率上乘上规定校正率的校正消耗率来进行调色剂补给(主补给),就能防止调色剂的过补给。且把校正消耗率的调色剂补给量不足部分(调色剂不足量),根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补给(辅助补给),这样能使显影槽4内的调色剂浓度接近调色剂浓度目标值,使调色剂浓度稳定。
本实施例把根据由图像数据计算的调色剂消耗率(校正消耗率)而进行的调色剂补给(主补给),在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计算出校正消耗率之后,经过延迟时间t1后再进行,该延迟时间t1是:使与在该校正消耗率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处理,在显影辊1与感光鼓48之间进行,该显影处理后残存在显影辊1上的调色剂被回收到显影槽4中,并通过搅拌辊2、3移动到补给辊8近旁的时间。
这样,在进行了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处理后,能把与该图像显影处理的调色剂消耗相对应的调色剂补给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由于能对由显影处理引起的调色剂浓度降低区域进行需要量的调色剂补给,所以能使显影槽4内的调色剂浓度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把根据由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的补给(辅助补给),在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计算出校正消耗率之后,经过延迟时间t2后进行从调色剂浓度目标值中减去所述计算出的校正消耗率和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这样来计算调色剂补给量(辅助补给量),该延迟时间t2是:使与在该校正消耗率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处理,在显影辊1与感光鼓48之间进行,该显影处理后残存在显影辊1上的调色剂被回收到显影槽4中,并移动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0的浓度检测区域的时间。
即,其是根据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计算的校正消耗率和与在该校正消耗率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处理中所使用调色剂的残存调色剂,根据经过规定路径而被运送到调色剂浓度检测区域时的调色剂浓度来计算调色剂补给量(辅助补给量)的。
这样,能防止在根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0检测结果的调色剂补给(辅助补给)量上再追加根据校正消耗率的调色剂补给(主补给)量地进行补给,因此,即使在兼用根据校正消耗率的补给(主补给)和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的补给(辅助补给)时,也能可靠防止调色剂的过补给。
本实施例中,主补给不足量计算部67是从校正消耗率中减去调色剂供给率并把该减法计算结果进行积分,这样来计算调色剂补给量(主补给量)。即其是根据调色剂消耗率(印字消耗率)的积分(累积)来进行补给动作的。
一般来说,控制性好(线性好)的补给控制是困难的。即,使实际的调色剂消耗量与补给的调色剂量的差经常维持在一定值(线性)上的补给控制是困难的。特别是有连续低印字率的情况(每一页的图像形成量少的图像数据连续的情况)下,调色剂补给动作的不协调(调色剂浓度的控制误差)变大。相反,本实施例是根据校正消耗率(从校正消耗率中减去调色剂供给率的值)的累积来控制调色剂补给量的,其能进行稳定的调色剂补给。例如,其根据一页或数页显影处理的校正消耗率累积来进行调色剂补给,即使能在低印字率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稳定的补给。
本实施例中,驱动补给辊驱动电机M的补给辊主驱动部70和补给辊辅助驱动部76,是由单稳态多振动器构成的,两驱动部根据调色剂补给量来间歇驱动补给辊驱动电机M。
这样,通过由间歇驱动来控制补给量,能使补给量稳定,进行控制性好的调色剂补给。
本实施例是对具备显影辊1和搅拌辊2、3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显影装置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显影辊1和搅拌辊2、3的形状和配置、搅拌辊的个数、显影槽4的形状等也可以不同。在显影装置10的结构与上述的结构不同的情况下,延迟时间t1只要被设定成是:在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计算出校正消耗率后,与在该校正消耗率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处理后,使残存在显影辊(显影剂承载体)1上的残留调色剂经过规定路径而被运送到调色剂补给位置处的时间,便可。延迟时间t2只要被设定成是:在校正消耗率计算部65计算出校正消耗率后,与在该校正消耗率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处理后,使残存在显影辊(显影剂承载体)1上的残留调色剂经过规定路径而被运送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调色剂浓度检测区域的时间,便可。
本实施例中,调色剂浓度控制系统60的所有处理都是由控制部61的控制来进行的。但并不限定于此,其也可以把用于进行这些处理的程序记录在记录媒体上,使用能读出该程序的信息处理装置来替代控制部61。
该结构中,信息处理装置的运算装置(CPU和MPU),是读出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程序来实行处理的。因此,可以说是该程序自身实现处理。
在此,作为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除了一般的计算机(工作站和个人电脑)之外,还能使用安装在计算机上的功能扩展板和功能扩展单元。
所述程序是指实现处理的软件程序代码(实行形式程序、中间代码程序、源程序等)。该程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程序(OS等)组合使用。该程序也可以从记录媒体读出后一次存储到装置内的存储器(RAM等)中,然后在读出实行。
记录程序的记录媒体,可以是能与信息处理装置容易分离的,也可以是固定(安装)在装置上的。而且作为外部存储机器,其也可以是连接在装置上。
作为这种记录媒体,其能适用:录象磁带和盒式磁带等磁带,软(注册商标)盘和硬盘等磁盘,CD-ROM、MO、MD、DVD、CD-R等光盘(光磁盘)、IC卡、光卡等存储卡,掩模ROM、EPROM、EEPROM、闪存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等。
而且也可以使用通过网络(内部网·互联网等)与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记录媒体。这时,信息处理装置是利用通过网络的下载而取得程序。即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在有线线路或无线线路上)等传送媒体(流动地保持程序的媒体)来取得所述程序。这时,也可以把所述程序作为计算机的数据信号(数据信号列)。例如,接收载置在传输波上进行发送的所述计算机数据信号,并通过在计算机上实行,就能实行本发明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用于进行下载的程序最好预先存储在装置内(或发送侧装置·接收侧装置内)。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把对应于图像数据的图像,使用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而在记录媒体上进行显影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其包括:显影槽,其收容所述图像显影中所使用的双成分显影剂;补给部件,其用于向所述显影槽补给调色剂;调色剂消耗量计算部,其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计算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伴随图像显影的的调色剂消耗量;校正消耗量计算部,其在所述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量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计算校正消耗量;调色剂浓度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计算出的校正消耗量,使向所述显影槽进行补给调色剂的主补给由所述补给部件进行,并控制收容在所述显影槽中的双成分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
根据所述结构,是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计算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伴随图像显影的调色剂消耗量,在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量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来计算校正消耗量,并根据该校正消耗量来向显影槽进行补给调色剂。这样,通过根据从图像数据计算的调色剂消耗量来进行调色剂补给控制,能对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而进行没有时间延迟的调色剂补给。且是根据在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量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而计算出的校正消耗量来控制调色剂补给量,即使在从图像数据计算的调色剂消耗量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量之间有误差的情况下,也能防止产生调色剂的过补给,能适当地控制调色剂补给量。
加在上述结构上地还具备有,使用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来检测所述显影槽内调色剂浓度的调色剂浓度检测部,所述调色剂浓度控制部为了使所述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成为目标值,其从所述显影槽内应收容的调色剂量中减去:根据由所述调色剂浓度检测部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来计算的在所述显影槽内含的调色剂量和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向所述显影槽补给的调色剂量,并把对应所述减法计算结果的量的调色剂向所述显影槽进行由所述补给部件进行补给的辅助补给。
根据所述结构,为了使所述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成为目标值,其从所述显影槽内应收容的调色剂量中减去:根据由所述调色剂浓度检测部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来计算的在所述显影槽内含的调色剂量和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而进行补给的调色剂量,这样来计算按校正消耗量的调色剂补给(主补给)的不足部分(调色剂不足量)。然后,把这样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部检测结果计算出的调色剂不足量,加在主补给上并再进行补给(辅助补给),这样,能使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接近调色剂浓度的目标值,使调色剂浓度稳定。
所述调色剂浓度控制部也可以是下述结构,即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和与在该校正消耗量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时,在所述显影处理中未使用而残存在进行所述显影处理位置的调色剂,经过规定路径而被运送到所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浓度检测区域时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来计算所述辅助补给的调色剂量。
根据所述结构,能防止在辅助补给的调色剂量上再追加所述主补给的调色剂量地进行补给,因此,即使在兼用根据校正消耗率的补给(主补给)和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的补给(辅助补给)时,也能可靠防止调色剂的过补给。
所述调色剂浓度控制部,也可以把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而进行的调色剂主补给,在与该校正消耗量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时,在所述显影处理中未使用而残存在进行所述显影处理位置的调色剂,经过规定路径而被运送到利用所述补给部件的调色剂补给位置近旁时再进行。
根据所述结构,在进行了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显影后,能把与该显影处理消耗的调色剂消耗量对应的调色剂补给在合适的时间进行。
其也可以是下述结构,即所述调色剂消耗量计算部计算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消耗量,即调色剂消耗率,而所述校正消耗量计算部计算在所述调色剂消耗率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的校正消耗率,同时,通过对所述校正消耗率进行积分来计算每规定时间校正消耗量。
根据所述结构,是根据校正消耗率的累积(积分)来控制调色剂补给量的。因此,例如即使是在进行低印字率图像数据(对于显影区域来说需要进行显影处理的调色剂量少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时,也能通过根据校正消耗率的累积来进行调色剂的补给,使补给稳定。
所述调色剂浓度控制部,也可以是根据补给的调色剂量而使所述补给部件被间歇驱动的结构。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是通过间歇驱动来控制调色剂的补给量,所以能使调色剂的补给量稳定,进行控制性好的调色剂补给。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是在具备收容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的显影槽,且把对应于图像数据的图像,使用所述双成分显影剂而在记录媒体上进行显影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收容在所述显影槽中的双成分显影剂中调色剂浓度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其包括:调色剂消耗量计算步骤,其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计算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伴随图像显影的调色剂消耗量;校正消耗量计算步骤,其在所述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量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计算校正消耗量;主补给步骤,其根据所述计算出的校正消耗量,使向所述显影槽进行补给调色剂。
根据所述方法,是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计算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伴随图像显影的调色剂消耗量,在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量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来计算校正消耗量,并根据该校正消耗量来向显影槽进行补给调色剂。这样,通过根据从图像数据计算的调色剂消耗量来进行调色剂补给控制,能对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而进行没有时间延迟的调色剂补给。且是根据在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量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而计算出的校正消耗量来控制调色剂补给量,即使在从图像数据计算的调色剂消耗量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量之间有误差的情况下,也能防止产生调色剂的过补给,能适当地控制调色剂补给量。
加在上述方法中也可以包括下述步骤:使用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来检测所述显影槽内调色剂浓度的调色剂浓度检测步骤和为了使所述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成为目标值,而从所述显影槽内应收容的调色剂量中减去:根据由所述调色剂浓度检测步骤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来计算的在所述显影槽内含的调色剂量和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进行补给的调色剂量,并把对应所述减法计算结果的量的调色剂向所述显影槽进行补给的辅助补给步骤。
根据所述方法,为了使所述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成为目标值,其从所述显影槽内应收容的调色剂量中减去:根据由所述调色剂浓度检测步骤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来计算的在所述显影槽内含的调色剂量和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而进行补给的调色剂量,这样来计算按校正消耗量的调色剂补给(主补给)的不足部分(调色剂不足量)。然后,把这样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步骤的检测结果计算出的调色剂不足量,加在主补给上并再进行补给(辅助补给),这样,能使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接近调色剂浓度的目标值,使调色剂浓度稳定。
在所述辅助补给步骤中也可以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和与在该校正消耗量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时,在所述显影处理中未使用而残存在进行所述显影处理位置的调色剂,经过规定路径而被运送到所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浓度检测区域时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来计算所述辅助补给的调色剂量。
根据所述方法,能防止在辅助补给的调色剂量上再追加所述主补给的调色剂量地进行补给,因此,即使在兼用根据校正消耗率的补给(主补给)和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的补给(辅助补给)时,也能可靠防止调色剂的过补给。
所述主补给步骤中,也可以把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而进行的调色剂补给,在与该校正消耗量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时,在所述显影处理中未使用而残存在进行所述显影处理位置的调色剂,经过规定路径而被运送到调色剂补给位置近旁时再进行。
根据所述方法,在进行了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显影后,能把与该显影处理消耗的调色剂消耗量对应的调色剂补给在合适的时间进行。
也可以是:调色剂消耗量计算步骤计算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消耗量,即调色剂消耗率,而所述校正消耗量计算步骤计算在所述调色剂消耗率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的校正消耗率,同时,通过对所述校正消耗率进行积分来计算每规定时间的校正消耗量。
根据所述方法,是根据校正消耗率的累积(积分)来控制调色剂补给量的。因此,例如即使是在进行低印字率图像数据(对于显影区域来说需要进行显影处理的调色剂量少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时,也能通过根据校正消耗率的累积来进行调色剂的补给,使补给稳定。
在所述主补给步骤和/或所述辅助补给步骤中,具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其也可以使把调色剂向所述显影槽补给用的补给部件根据补给的调色剂量而进行间歇动作。
根据所述方法,由于是通过间歇驱动来控制调色剂的补给量,所以能使调色剂的补给量稳定,进行控制性好的调色剂补给。
本发明的调色剂浓度控制程序,把上述任意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通过计算机来实行。通过由计算机读取这些程序,就能把本发明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中各步骤的处理通过该计算机来实现。
通过把这些程序记录在由计算机能读取的记录媒体上,就能容易地进行程序的保存·流通。且通过读入该记录媒体,就能通过计算机来实施本发明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中各步骤的处理。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而是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即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组合适当变更了的技术装置而得到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其是把对应于图像数据的图像,使用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而在记录媒体上进行显影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影槽,其收容所述图像的显影中所使用的双成分显影剂;
补给部件,其用于向所述显影槽补给调色剂;
调色剂消耗量计算部,其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计算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伴随图像显影的调色剂消耗量;
校正消耗量计算部,其在所述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量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计算校正消耗量,以使校正后的调色剂消耗量一定小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量;
调色剂浓度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计算出的校正消耗量,使向所述显影槽进行补给调色剂的主补给由所述补给部件进行,并控制收容在所述显影槽中的双成分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其具备使用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来检测所述显影槽内调色剂浓度的调色剂浓度检测部,
所述调色剂浓度控制部为了使所述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成为目标值,其从所述显影槽内应收容的调色剂量中减去:根据由所述调色剂浓度检测部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来计算的在所述显影槽内含的调色剂量和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向所述显影槽补给的调色剂量,并把对应所述减法计算结果的量的调色剂向所述显影槽进行由所述补给部件进行补给的辅助补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调色剂浓度控制部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和调色剂浓度计算所述辅助补给的调色剂量,该调色剂浓度,其是在该校正消耗量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时,在所述显影处理中未使用而残存在进行所述显影处理位置的调色剂,经过规定路径而被运送到所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浓度检测区域时检测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与该校正消耗量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时,在所述显影处理中未使用而残存在进行所述显影处理位置的调色剂,经过规定路径而被运送到利用所述补给部件的调色剂补给位置近旁时,所述调色剂浓度控制部进行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的调色剂主补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调色剂消耗量计算部计算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消耗量,即调色剂消耗率,
所述校正消耗量计算部计算在所述调色剂消耗率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的校正消耗率,同时,通过对所述校正消耗率进行积分来计算每规定时间校正消耗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调色剂浓度控制部,根据补给的调色剂量而使所述补给部件被间歇动作。
7、一种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其是在具备收容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的显影槽,且把对应于图像数据的图像,使用所述双成分显影剂而在记录媒体上进行显影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收容在所述显影槽中的双成分显影剂中调色剂浓度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色剂消耗量计算步骤,其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计算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伴随图像显影的调色剂消耗量;
校正消耗量计算步骤,其在所述计算出的调色剂消耗量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计算校正消耗量,以使校正后的调色剂消耗量一定小于实际的调色剂消耗量;
主补给步骤,其根据所述计算出的校正消耗量,向所述显影槽进行补给调色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其中,
其包括下述步骤:
使用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来检测所述显影槽内调色剂浓度的调色剂浓度检测步骤;
为了使所述显影槽内的调色剂浓度成为目标值,而从所述显影槽内应收容的调色剂量中减去:根据由所述调色剂浓度检测步骤检测出的调色剂浓度来计算的在所述显影槽内含的调色剂量和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进行补给的调色剂量,并把对应所述减法计算结果的量的调色剂向所述显影槽进行补给的辅助补给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辅助补给步骤中,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和调色剂浓度计算所述辅助补给的调色剂量,该调色剂浓度,其是在该校正消耗量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时,在所述显影处理中未使用而残存在进行所述显影处理位置的调色剂,经过规定路径而被运送到所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浓度检测区域时检测出。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其中,
在与该校正消耗量计算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显影时,在所述显影处理中未使用而残存在进行所述显影处理位置的调色剂,经过规定路径而被运送到调色剂补给位置近旁时进行所述主补给步骤中的根据所述校正消耗量而进行的调色剂补给。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其中,
调色剂消耗量计算步骤计算每单位时间的调色剂消耗量,即调色剂消耗率,
所述校正消耗量计算步骤计算在所述调色剂消耗率上乘上小于1的规定校正率的校正消耗率,同时,通过对所述校正消耗率进行积分来计算每规定时间的校正消耗量。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其中,
在所述主补给步骤和/或所述辅助补给步骤中,
设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并用于把调色剂向所述显影槽补给的补给部件根据补给的调色剂量进行间歇动作。
CNB2005101314172A 2004-12-10 2005-12-12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41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59007A JP4316484B2 (ja) 2004-12-10 2004-12-10 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濃度制御方法、トナー濃度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
JP359007/04 2004-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6844A CN1786844A (zh) 2006-06-14
CN100454168C true CN100454168C (zh) 2009-01-21

Family

ID=36584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141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4168C (zh) 2004-12-10 2005-12-12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50867B2 (zh)
JP (1) JP4316484B2 (zh)
CN (1) CN10045416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5725B1 (en) 1997-06-20 2002-11-05 Baxter Aktiengesellschaft Recombinant cell clones having increased stability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AT409379B (de) 1999-06-02 2002-07-25 Baxter Ag Medium zur protein- und serumfreien kultivierung von zellen
EP2287288B1 (en) 2002-07-09 2012-11-07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Animal protein free media for cultivation of cells
JP4476796B2 (ja) * 2004-12-14 2010-06-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90032B2 (ja) * 2005-01-18 2012-03-0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8887A (ja) * 2005-09-12 2007-03-29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監視装置、監視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7079100A (ja) * 2005-09-14 2007-03-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734094B2 (ja) * 2005-11-11 2011-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788674B1 (ko) * 2005-11-17 2007-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제 공급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JP5015544B2 (ja) * 2005-11-25 2012-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画像濃度制御方法
CN101379443A (zh) * 2006-02-07 2009-03-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影剂供给装置、显影剂供给控制方法和显影剂供给控制程序
JP4927439B2 (ja) * 2006-04-28 2012-05-0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25067B2 (ja) * 2006-07-13 2011-11-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方法、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382065B2 (ja) * 2006-07-19 2009-1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方法、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950601B2 (ja) * 2006-09-07 2012-06-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91507B2 (ja) * 2006-09-22 2009-12-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76819A (ja) 2006-09-22 2008-04-03 Ricoh Co Ltd トナー消費量算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消費量算出方法
JP5258323B2 (ja) * 2008-02-22 2013-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148344B2 (ja) * 2008-04-04 2013-0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51386B2 (ja) * 2008-09-16 2013-07-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制御方法、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182636B2 (ja) * 2008-10-08 2013-04-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76291B2 (ja) * 2008-10-08 2013-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195298B2 (ja) * 2008-10-31 2013-05-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890603B2 (ja) * 2009-11-24 2012-03-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補給方法
JP5637870B2 (ja) * 2011-01-12 2014-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38928B2 (ja) 2012-02-07 2016-06-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4384A (ja) * 2013-03-11 2014-09-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8562B2 (ja) * 2013-07-03 2016-03-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14380B2 (ja) * 2013-12-17 2017-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289073B2 (ja) * 2013-12-17 2018-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150108192A (ko) 2014-03-17 2015-09-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토너 절약 기능을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의 인쇄 방법
JP2017090813A (ja) * 2015-11-16 2017-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16533B2 (ja) * 2017-01-27 2021-01-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597A (ja) * 1991-07-18 1993-02-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724627A (en) * 1994-11-18 1998-03-03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calculates toner consump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one correction
JP2002278182A (ja) * 2001-03-22 2002-09-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96892A (ja) * 2001-03-30 2002-10-09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438550A (zh) * 2002-02-04 2003-08-27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452024A (zh) * 2002-04-16 2003-10-2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5575A (ja) 1985-03-20 1986-09-25 Toshiba Corp トナ−濃度制御装置
JP3018395B2 (ja) 1990-05-15 2000-03-13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トナー濃度制御装置
JPH04304486A (ja) 1991-04-01 1992-10-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3088809B2 (ja) * 1991-11-14 2000-09-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48760A (ja) 1995-03-06 1996-09-27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99936B2 (ja) 1997-01-20 2004-1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95538A (ja) * 1997-09-25 1999-04-09 Minolta Co Ltd 現像装置
JP3474475B2 (ja) 1999-01-26 2003-12-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96551A (ja) 2000-12-27 2002-07-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95623A (ja) * 2001-12-25 2003-07-0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80384A (ja) * 2002-03-22 2003-10-02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51375A (ja) 2002-10-30 2004-05-27 Sharp Corp 印刷システム
JP4278971B2 (ja) 2002-12-19 2009-06-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597A (ja) * 1991-07-18 1993-02-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724627A (en) * 1994-11-18 1998-03-03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calculates toner consump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one correction
JP2002278182A (ja) * 2001-03-22 2002-09-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96892A (ja) * 2001-03-30 2002-10-09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438550A (zh) * 2002-02-04 2003-08-27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452024A (zh) * 2002-04-16 2003-10-2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127109A1 (en) 2006-06-15
CN1786844A (zh) 2006-06-14
JP2006171023A (ja) 2006-06-29
US7450867B2 (en) 2008-11-11
JP4316484B2 (ja) 2009-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4168C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
CN101149584B (zh) 色粉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41521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mount of remaining toner
US8050576B2 (en)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0478792C (zh)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US77289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ontrol program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0134473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00971A (zh) 色粉盒以及显示该色粉盒中的剩余色粉量的控制方法
JP20062761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983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44911B (zh) 画质调整方法、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计算机记录介质
JP45152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7212757B2 (en) Image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160970A (en) Feed forward and feedback toner concentration control for an imaging system
JP20002673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160971A (en) Feed forward and feedback toner concentration control for an imaging system
JP48228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35740A (zh)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浓度控制方法、控制程序和记录介质
JP456926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18331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terioration state detec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encoded with deterioration state detection program
JP2009115848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822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8122479A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補給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30718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75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