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9107C - 调色剂和热定影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和热定影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9107C
CN100409107C CNB021416192A CN02141619A CN100409107C CN 100409107 C CN100409107 C CN 100409107C CN B021416192 A CNB021416192 A CN B021416192A CN 02141619 A CN02141619 A CN 02141619A CN 100409107 C CN100409107 C CN 1004091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weight
molecular weight
acid
average mole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16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03878A (zh
Inventor
堀田洋二朗
飯田育
井田哲也
板倉隆行
小松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03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3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91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91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3/00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3/20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03G9/08711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在不用油或只使用最少量油的情况下定影性能得到改善的调色剂,其由下列组分制成:(i)粘合剂树脂,(ii)着色剂,(iii)烃蜡,(iv)在烃单元存在下通过苯乙烯单体与至少一种选自含氮的乙烯基单体、含羧基的单体、含羟基的单体、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的单体共聚形成的树脂组合物,以及(v)有机金属化合物。粘合剂树脂(i)含有基于粘合剂树脂(i)的至少60重量%的聚酯组分。调色剂具有GPC分子量分布,包括:重均分子量(Mw)至少为4.0×104,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至少为50。

Description

调色剂和热定影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成像方法,如电子照相和静电印刷中用于显影静电图像的调色剂,具体地讲是适用于热压定影的调色剂,还涉及使用该调色剂的热定影方法。
相关技术
迄今为止,包括美国专利号2,297,691、3,666,363和4,071,361中公开的在内,已公知大量电子照相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通常静电潜像在含有由各种不同方法得到的光电导材料的感光部件上形成,然后用调色剂将潜像显影,在将所得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如纸张等上之后,根据需要经由或不经由中间转印部件,将其热定影、压力定影或热压定影,或用溶剂蒸气定影得到带有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复制品或印刷品。
对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状(转印)材料如纸上的这一步骤,即上述电子照相方法的最后一步,已经开发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和设备,其中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是利用热辊的热压定影系统。
在利用热辊的热压定影系统中,使带有要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接收)材料如纸通过热辊,同时使具有一定调色剂防粘性的热辊表面在压力下与转印材料的调色剂图像表面接触,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此方法中,由于热辊表面与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在压力下相互接触,所以对于将调色剂图像熔融定影到转印材料上以提供快速定影,达到了非常好的热效率。
然而在定影步骤中,由于热辊表面和调色剂图像在压力下以软化或熔融状态相互接触,所以部分调色剂转印并附着到定影辊表面,然后再转印到随后的转印材料上,从而弄脏了转印材料。这称做透印现象。因此,防止调色剂附着到热定影辊表面上被认为是热辊定影系统所需满足的一个重要条件。
迄今为止,为了防止调色剂附着到定影辊表面,人们进行了实践,例如,用一种具有优异的调色剂防粘性的材料(例如硅橡胶或含氟树脂)制成辊表面,然后用一种具有良好防粘性的液体如硅油涂布在辊表面上,以防止透印和防止辊表面材料发生疲劳。然而,虽然从防止调色剂透印的角度上看这是非常有效的,但由于需要一个提供防透印用液体的机械装置,所以这种方法附带着使定影装置复杂化的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调色剂图像定影用的转印材料,通常使用各种不同级别的纸、涂料纸和塑料膜。尤其是,人们对在各种会议或大会上用作展示手段的高射投影仪(OHP)用的透明膜(以下称作“OHP膜”)的需求越来越大。与纸张不同,这种OHP膜对油的吸收率低,因此在使用防透印用油例如有机硅液体时,导致显著量的油在定影后残留在OHP膜上。这产生了一些难题,如使OHP膜的透明性降低,硅油热蒸发,弄脏成像装置中与此相关的装置,另外还有回收油的加工问题。
另一种方法建议添加蜡,如低分子量聚乙烯或低分子量聚丙烯,它们在加热时能有效地熔融,以提高调色剂的防粘性。
JP-B 52-3304、JP-B 52-3305和JP-A 57-52574中建议在调色剂粒子中掺入蜡。
另外JP-A 3-50559、JP-A 2-79860、JP-A 1-109359、JP-A 62-14166、JP-A 61-273554、JP-A 61-94062、JP-A 61-138259、JP-A 60-252361、JP-A60-252360和JP-A60-217366中也建议在调色剂中加入蜡。
使用这些蜡是为了改善低温和高温下调色剂的抗透印性以及提高低温下调色剂的定影性,但另一方面,长时间工作后由于成像机器中温度的升高以及调色剂粒子表面的蜡的迁移,可能导致调色剂的一些难题,如储存稳定性降低和显影性能减低。而且,由于蜡的加入,OHP膜图像的透明性也降低。鉴于这些难题,希望蜡的加入量尽可能少。
基于上述原因,人们对改善调色剂的粘合剂树脂提出了各种建议。例如,JP-B51-23354建议使用含有通过使用交联剂和分子量调节剂得到的具有适宜交联度的乙烯共聚物的调色剂。JP-B 55-6805建议使用含有α,β-不饱和烯属单体的聚合单元并且具有宽分子量分布如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之比在35-40之间的调色剂。另外还建议了使用包含乙烯基聚合物并具有特定Tg、分子量和凝胶含量的共混树脂的调色剂,如下述文献所述。
含有分子量分布较宽的树脂的调色剂所具有的、在定影下限温度(或最低可定影温度)与透印温度(或透印起始温度)之间的可定影温度范围确实比含有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单一树脂的调色剂的可定影温度范围更宽。然而,具有较宽分子量分布的调色剂仍然存在问题,即当多考虑足够的防透印作用时,就难以获得足够低的定影温度;另一方面,当多考虑低温可定影性时,防透印作用就可能不足。
例如,JP-A 56-158340建议使用一种含有含低分子量聚合物和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粘合剂树脂的调色剂。实际上该粘合剂树脂很难含有交联成分,因此必须增加高分子量聚合物的分子量或增加高分子量聚合物的含量,以便在高性能水平上提高抗透印性能。在此方向上的组成上的变化趋于显著低于所得的树脂组合物,因此很难得到实际应用中令人满意的结果。
对于含有含低分子量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的共混物的调色剂,JP-A58-86558公开了一种含有低分子量聚合物和不溶不熔性聚合物的调色剂。建议的调色剂的定影性及其树脂组合物的可粉碎性可得到改善。然而,从低分子量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至多为3.5的小比例以及不溶不熔性聚合物的含量高达40-90重量%这两方面看来,难以同时在高性能水平下满足调色剂的抗透印性能和树脂组合物的可粉碎性。实际上,不利用装备有防透印用液体供给机械装置的定影装置就很难生产出定影性和抗透印性足够令人满意的调色剂。另外由于不溶不熔性聚合物的量在增加,所以在调色剂生产的熔融捏合步骤中的熔体粘度变得非常高,导致熔融捏合需要比常温高得多的温度,这样可能导致添加剂热分解,致使调色剂性能下降。
JP-A 56-16144提出了一种根据GPC分子量分布在103-8×104和105-2×106的分子量区域都有至少一个峰的调色剂。该调色剂的粘合剂树脂的可粉碎性、抗透印性、防止成膜或防止熔融粘附到感光部件上的性能以及显影性能都得到改善。但是希望进一步改善抗透印性和定影性。尽管定影性进一步改善,其它性能得到保持或改善,但是目前这些树脂还难以符合更严格的要求。
以这种方式,要在高性能水平上实现包括低温定影性和抗透印性能在内的调色剂定影性是极难的。
JP-A 59-21845、JP-A 59-218460、JP-A 59-219755、JP-A 60-28665、JP-A 60-31147、JP-A 60-45259、JP-A 60-45260和JP-A 3-197971建议使用一种通过在THF(四氢呋喃)或甲苯中含特定量的不溶物获得的具有优异定影性能的调色剂。然而,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以使低温定影性和连续成像性能都令人满意。
JP-A 60-31147和JP-A 3-197971建议使用可溶物的分子量进一步确定的调色剂。然而,连续成像性能还须进一步改善。
JP-A 3-251853建议使用通过悬浮聚合得到并且在分子量分布曲线上有包括5×104或以下的最低分子量峰和2×105或以上的最高分子量峰在内的几个峰的调色剂。然而目前低温定影性需要进一步改进。
JP-A 10-63035的目的在于通过使用含有高分子量组分和低分子量组分的粘合剂树脂来改善低温定影性。然而,由于调色剂生产过程中施加的剪切应力,因此高分子量组分被断开,所以在树脂生产阶段的分子量控制并不反映在调色剂性能上,这样就不能同时使低温定影性和抗高温透印性能令人满意。而且,从调色剂的粘弹性角度来看,仅仅通过分子量控制不能得到对低温定影性和抗高温透印性有效的粘弹性。
JP-A 11-24310也建议一种含有Mw/Mn比为10-1000的聚酯树脂和加入其中的在费-托合成过程中得到的蜡(Fischer-Tropsh蜡)的调色剂。然而,由于与上述类似的原因,不能得到足够好的定影性能。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总体目的是提供解决了上述问题的调色剂。
本发明的具体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低温定影性的调色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只用最少量的油或根本不用油就能在热压下定影的调色剂。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形成具有优异透明性的高质量全色OHP膜图像的彩色调色剂。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环境稳定性的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包含下列组分的调色剂:(i)粘合剂树脂,(ii)着色剂,(iii)烃蜡,(iv)含有至少一种通过苯乙烯单体与至少一种选自含氮的乙烯基单体、含羧基的单体、含羟基的单体、丙烯酸酯单体以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的单体反应合成得到的共聚物单元和一种烃单元的树脂组合物,和(v)有机金属化合物;
其中粘合剂树脂(i)含有基于粘合剂树脂(i)的至少60重量%的聚酯组分,和
调色剂具有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分子量分布,包括重均分子量(Mw)至少为4.0×104,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至少为5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热定影方法,包括:使定影部件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接触,对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其中
在将由定影部件提供的硅油以0-1×10-7g/cm2比例施用到定影表面的情况下,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的定影表面上,和
调色剂图像由上述调色剂形成。
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下列描述将使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与优势变得更明显。
附图简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动态模量曲线。
图2是传统调色剂的动态模量曲线。
图3和图4分别为Cyan调色剂1(实施例1)和Cyan调色剂26(实施例26)的GPC(凝胶渗透色谱)图。
图5是适宜使用本发明调色剂的成像装置的实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热压定影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测定调色剂或外添加剂荷电率的装置的透视图。
发明详述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通过利用热压装置,不使用或只使用有限量的防透印油,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调色剂可以提供能满足高光泽、提供第二种颜色的良好颜色混溶性以及优异透明性的OHP膜图像的定影调色剂图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调色剂具有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分子量分布,包括重均分子量(Mw)至少为4.0×104,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的Mw/Mn之比至少为50。
在调色剂的重均分子量(Mw)小于4.0×104的情况下,调色剂的储存稳定性趋于较低,并且在Mw/Mn的比值小于50的情况下,调色剂的储藏稳定性趋于降低和抗热透印性较差,这导致可定影的温度范围较窄。
优选调色剂的重均分子量(Mw)为4.0×104-1.0×107和数均分子量(Mn)为1500-1.0×104。Mw/Mn之比可以优选为100-3000,更优选为200-2500。
用于组成本发明调色剂的粘合剂树脂(i)需要含有至少60重量%的聚酯组分。满足了这个条件,粘合剂树脂(i)可以由100重量%的聚酯树脂组成,可以是含有聚酯组分和乙烯基聚合物组分的混合树脂组合物形式,其中所述组分至少部分彼此化学键合形成混合树脂(组分),或可以是至少60重量%的聚酯树脂和其它聚合物的混合物的形式。在优选的形式中,本发明的粘合剂树脂(i)可以是含有65-95重量%聚酯组分的混合树脂组合物的形式,其中该聚酯组分至少部分化学键合到乙烯基聚合物组分上形成混合树脂(组分)。这种混合树脂组合物优选含有5-60重量%,更优选5-50重量%的混合树脂(组分),其包含彼此化学键合的聚酯组分(或单元)和乙烯基聚合物组分(或单元)。
为了制备作为粘合剂树脂(组分)的聚酯树脂(组分),可以用醇和羧酸、羧酸酐、羧酸酯等作为起始原料。
作为组成本发明调色剂的粘合剂树脂的优选品种的聚酯树脂,可以由醇和羧酸、羧酸酐或羧酸酯作为起始单体形成。更特别的,二元醇的例子可以包括双酚A氧化烯加成物,例如聚氧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丙烯(3.3)-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乙烯(2.0)-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丙烯(2.0)-聚氧乙烯(2.0)-2,2-双(4-羟基苯基)丙烷,聚氧丙烯(6)-2,2-双(4-羟基苯基)丙烷;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4-丁烯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双丙甘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双酚A和氢化双酚A。
用于提供非线性聚酯树脂的具有三个或更多个羟基的醇的例子可以包括:山梨醇,1,2,3,6-己四醇,1,4-脱水山梨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1,2,4-丁三醇,1,2,5-戊三醇,甘油,2-甲基丙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和1,3,5-三羟甲基苯。这种含有三个或更多个羟基的醇的用量可以优选占单体总量的0.1-1.9mol%。
酸的例子可以包括:芳族二羧酸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及其酸酐;烷基二羧酸,如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和壬二酸,及其酸酐;被具有6-12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烷基取代琥珀酸及其酸酐;和不饱和二羧酸,如富马酸、马来酸和柠康酸,及其酸酐。
此外,用于提供非线性聚酯树脂的具有三个或多个酸性基团的多元酸的例子包括:1,2,4-苯三甲酸,1,2,5-苯三甲酸,1,2,4-萘三甲酸,2,5,7-萘三甲酸,1,2,4,5-苯四甲酸,及这些酸的酸酐和酯。这种多元酸的用量可以优选占单体总量的0.1-1.9mol%。
在由上述二元醇和酸反应形成的聚酯树脂中,优选那些通过下式(1)所示的双酚衍生物与选自具有两个或多个羧基的羧酸及其酸酐或其低烷基酯(例如,富马酸,马来酸,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偏苯三酸和均苯四酸)形成的缩聚物,以便提供具有良好荷电率的颜色调色剂。
其中R表示亚乙基或亚丙基,x和y独立地是至少为1的正整数,条件是x+y的平均值在2-10的范围内。
在用聚酯树脂作为调色剂的粘合剂树脂的情况下,尤其优选使用具有羧基的聚酯树脂,特别是具有下式(A)所示的分子骨架的聚酯树脂:
Figure C0214161900121
其中x和y独立地是使x+y的平均值在2-4范围内的至少为1的整数;和R表示H或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链烯基。
这种具有式(A)的分子骨架的聚酯树脂在与将在下文详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一起熔融捏合时能够容易地形成金属离子交联结构,从而提供这样的调色剂,即在该调色剂的动态模量曲线上显示明显的最小值(G’min)。
混合树脂组合物作为另外组成本发明调色剂的粘合剂树脂优选的品种,意味着包含混合树脂的组合物,该混合树脂含有彼此化学键合的乙烯基共聚物单元和聚酯单元。更特别的,这种混合树脂(组合物)可以由聚酯单元与通过具有羧酸酯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酯聚合获得的乙烯基聚合物单元,或与通过具有羧基如(甲基)丙烯酸的单体聚合获得的乙烯基聚合物单元,通过酯交换或缩聚反应生成。这种混合树脂可以优选采用包含聚酯单元作为主链聚合物和乙烯基聚合物单元作为支链聚合物的接枝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形式。
用于提供混合树脂的乙烯基聚合物单元的乙烯基单体的例子可以包括:苯乙烯;苯乙烯衍生物,如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甲氧基苯乙烯、对苯基苯乙烯、对氯苯乙烯、3,4-二氯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对正丁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对正己基苯乙烯、对正辛基苯乙烯、对正壬基苯乙烯、对正癸基苯乙烯、对正十二烷基苯乙烯、间硝基苯乙烯、邻硝基苯乙烯和对硝基苯乙烯;烯属不饱和单烯烃,如乙烯、丙烯、丁烯和异丁烯;不饱和多烯,如丁二烯;卤化乙烯基化物,如乙烯基氯、亚乙烯基二氯、乙烯基溴和乙烯基氟;乙烯基酯,如乙酸乙烯基酯、丙酸乙烯基酯和苯甲酸乙烯基酯;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苯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丙烯酸酯,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2-氯乙基酯和丙烯酸苯基酯;乙烯基醚,如乙烯基甲醚、乙烯基乙醚和乙烯基异丁醚;乙烯基酮,如乙烯基甲酮、乙烯基己酮和甲基异丙烯酮;N-乙烯基化合物,如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咔唑、N-乙烯基吲哚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萘;丙烯酸衍生物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和丙烯酰胺;下述α,β-不饱和酸的酯和下述二元酸的二酯。
含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不饱和二元酸,如马来酸、柠康酸、衣康酸、烯基琥珀酸、富马酸和甲基富马酸;不饱和二元羧酸酐,如马来酸酐、柠康酸酐、衣康酸酐和烯基琥珀酸酐;不饱和二元酸的半酯,如马来酸单甲酯、马来酸单乙酯、马来酸单丁酯、柠康酸单甲酯、柠康酸单乙酯、柠康酸单丁酯、衣康酸单甲酯、烯基琥珀酸单甲酯、富马酸单甲酯、甲基富马酸单甲酯;不饱和二元羧酸酯,如马来酸二甲酯和富马酸二甲酯;α,β-不饱和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和肉桂酸;α,β-不饱和酸酐,如巴豆酸酐和肉桂酸酐;这种α,β-不饱和酸与低级脂肪酸的酸酐;烯基丙二酸,烯基戊二酸,烯基己二酸和这些酸的酸酐和单酯。
也可以使用含有羟基的乙烯基单体,包括: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如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基酯;4-(1-羟基-1-甲基丁基)苯乙烯,和4-(1-羟基-1-甲基己基)苯乙烯。
上述的乙烯基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一起使用,但是优选两种或多种结合以便提供乙烯基共聚物形式的乙烯基聚合物单元。
在本发明的粘合剂树脂中,乙烯基聚合物单元可以包括由具有两个或多个乙烯基的交联单体得到的交联结构,其例子在下文列举。芳族二乙烯基化合物,如二乙烯基苯和二乙烯基萘;与烷基链连接的二丙烯酸酯化合物,如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5-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和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和用甲基丙烯酸酯基代替上述化合物中的丙烯酸酯基得到的化合物;与含醚键的烷基链连接的二丙烯酸酯化合物,如二甘醇二丙烯酸酯、三甘醇二丙烯酸酯、四甘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600二丙烯酸酯、双丙甘醇二丙烯酸酯,和用甲基丙烯酸酯基取代上述化合物中的丙烯酸酯基得到的化合物;与含有芳基和醚键的链连接的二丙烯酸酯化合物,如聚氧乙烯(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二丙烯酸酯,聚氧乙烯(4)-2,2-双(4-羟基苯基)丙烷二丙烯酸酯,和用甲基丙烯酸酯基代替上述化合物中的丙烯酸酯基得到的化合物。
多官能交联剂例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类低聚物,和用甲基丙烯酸酯基取代上述化合物中的丙烯酸酯基得到的化合物;氰脲酸三烯丙酯和苯偏三酸三烯丙酯。
在本发明中,优选乙烯基聚合物组分和/或聚酯树脂组分含有能与这些树脂组分反应的单体组分。这种组成聚酯树脂并与乙烯基树脂反应的单体组分的例子可以包括不饱和二羧酸,如邻苯二甲酸、马来酸、柠康酸和衣康酸,及其酸酐。这种组成乙烯基聚合物并与聚酯树脂反应的单体组分的例子可以包括含有羧基或含有羟基的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
为了获得含有乙烯基树脂和聚酯树脂的反应产物的粘合剂树脂混合物,优选在由包含上述能与乙烯基树脂和聚酯树脂反应的单体的单体混合物形成的聚合物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以提供乙烯基树脂和聚酯树脂之一或提供这两者。
提供根据本发明的乙烯基聚合物单元的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可以包括: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二甲基-2,2’-偶氮二异丁腈,1,1’-偶氮二(1-环己腈),2-(氨基甲酰基偶氮)-异丁腈,2,2’-偶氮二(2,4,4-三甲基戊烷),2-苯基偶氮-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2,2’-偶氮二(2-甲基丙烷);酮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甲基乙基酮,过氧化乙酰丙酮,和过氧化环己酮;2,2’-二(叔丁基过氧基)-丁烷,过氧化氢叔丁基,氢过氧化枯烯,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枯基,α,α’-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过氧化异丁基,过氧化辛酰,过氧化癸酰烯,过氧化月桂酰,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m-trioyl,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氧基乙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甲氧基异丙基酯,过氧化碳酸二(3-甲基-3-甲氧基丁基)酯,乙酰基过氧化磺酰环己烷,过氧化乙酸叔丁基酯,过氧化异丁酸叔丁基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基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基酯,过氧化月桂酸叔丁基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基酯,过氧化异丙基碳酸叔丁基酯,过氧化间苯二甲酸二叔丁基酯,过氧化烯丙基碳酸叔丁基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戊基酯,过氧化六氢化对苯二甲酸二叔丁基酯,过氧化壬二酸二叔丁基酯。
用于组成根据本发明调色剂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例如按照下述方法(1)-(6)生产:
(1)分别形成乙烯基树脂、聚酯树脂和混合树脂,然后共混。共混可以通过使树脂在有机溶剂例如二甲苯中溶解或溶胀,随后蒸馏除去有机溶剂进行。共聚物形式的混合树脂可以通过将预先分别制备的乙烯基树脂和聚酯树脂在少量有机溶剂中溶解或溶胀,随后加入酯化催化剂和醇并加热进行酯交换反应生产。
(2)首先生产乙烯基树脂,并且在其存在的情况下,生产聚酯树脂和混合树脂组分。混合树脂组分可以通过乙烯基树脂(和任选加入的乙烯基单体)与聚酯单体(例如醇和羧酸)和/或聚酯反应生产。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有机溶剂。
(3)首先生产聚酯树脂,并且在其存在的情况下,生产乙烯基树脂和混合树脂组分。混合树脂组分可以通过聚酯树脂(和任选加入的聚酯单体)与乙烯基单体和/或乙烯基树脂在酯化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产。
(4)首先生产乙烯基树脂和聚酯树脂,并在这些树脂存在下,加入乙烯基单体和/或聚酯单体(醇和羧酸)用于聚合和酯交换反应。在此情况下,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有机溶剂。
(5)首先制备混合树脂,然后加入乙烯基单体和/或聚酯单体进行加成聚合和/或缩聚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混合树脂可以是在(2)-(4)方法中制备的一种树脂,或一种由已知方法生产的树脂。根据需要可以加入有机溶剂。
(6)将乙烯基单体和聚酯单体(醇和羧酸)混合进行加成聚合和缩聚反应,依次提供了乙烯基树脂、聚酯树脂和混合树脂组分。根据需要可以加入有机溶剂。
在上述的方法(1)-(5)中,乙烯基树脂和/或聚酯树脂可以分别包含具有不同分子量和交联度的多种聚合物。
如上所述,组成本发明调色剂的粘合剂树脂含有至少60重量%聚酯组分。满足了这个条件,粘合剂树脂可以采用聚酯树脂或混合树脂和乙烯基共聚物的混合物的形式,或聚酯树脂和混合树脂的混合物的形式。
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优选包括分子末端具有羧基的树脂。这种树脂在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如芳族氧代羧酸或芳族烷氧基羧酸的金属化合物)熔融捏合时易于形成金属离子交联结构。
在通过熔融捏合步骤生产调色剂的情况下,对于实测的温度,熔融捏合的温度优选至少为80℃,更优选100-200℃。
如果熔融捏合温度低于80℃,粘合剂树脂可能不完全熔融,从而着色剂和蜡的分散能力降低,导致OHP膜的透明度和定影性差并且不利地影响充电稳定性。另一方面,如果熔融捏合温度超过200℃,有些树脂组分趋于分解而降低定影性。如上所述,在粘合剂树脂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将更详细地描述)熔融捏合时形成金属离子交联结构。
参考图1,例如,其中显示了类似于本文后述实施例中得到的调色剂的动态模量曲线,该调色剂显示170℃的动态模量(G’170)高于140℃的动态模量(G’140),因此在高温一侧显示较高的动态模量并在100-200℃的温度范围内有一个明显的动态粘度最小值。所以,调色剂的抗高温透印性非常优异。
另一方面,与下文的对比实施例中获得的那些类似的传统调色剂提供了图2所示的动态模量曲线,该曲线在100-200℃没有显示明显的动态模量最小值,但显示了高温一侧的动态模量单调下降。与本发明的调色剂相比,这种调色剂的抗高温透印性能较差,可定影的温度范围较窄。
如上所述,本发明调色剂的特征在于能给出在100-200℃温度范围内、更特别在120-180℃温度范围内显示最小值的动态模量(G’)曲线的粘弹性特征。进一步优选调色剂显示这样的粘弹性,包括:80℃下的动态模量(G’80)为5×104-1×109N/m2,120-180℃温度范围内的动态模量(G’120-180)范围为1×102-1×105N/m2,损耗角正切值特性满足:
1<tanδ180/tan δmin,其中tanδ180代表180℃下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G”/G’,即损耗模量G”与动态模量G’的比值),δmin代表在120-180℃温度范围内损耗角正切值tanδ的最小值.
具有上述式(A)所示分子骨架的聚酯树脂显示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如芳族羧酸衍生物的金属化合物)的特定相互作用的原因至今还未完全明确,但可能是由于分子链的柔性有助于形成配体形式,该配体形式对在对位具有给电子基团的苯基的给电子性和-CH=C(R)-的π-给电子性的结合(分子排列相互作用)和相互作用有利。
作为起始原料用于提供本发明调色剂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优选含有THF可溶性成分,根据GPC显示分子量分布包括数均分子量(Mn)为1300-9500,重均分子量(Mw)为2600-1.9×105和Mw/Mn比值为2-20。粘合剂树脂可以优选具有酸值1-60mgKOH/g,更优选5-60mgKOH/g,尤其优选7-50mgKOH/g。
数均分子量(Mn)低于1300或重均分子量(Mw)低于2600的粘合剂树脂容易得到能提供具有明显的高表面光滑性和清楚外观的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但是连续成像时容易引起高温透印现象。此外,该调色剂的长期储存稳定性趋于较低并存在问题,如在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的熔融粘附和载体粒子表面变脏,导致废载体增多。此外,在用于调色剂生产的调色剂成分的熔融捏合过程中,难以施加足够的剪切力,从而导致着色剂分散不充分,这将导致着色能力降低和调色剂荷电率的波动。
另一方面,在粘合剂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大于9500或重均分子量(Mw)大于1.9×105的情况下,粘合剂树脂容易生成可以显示优异的抗透印性但需要高定影温度的调色剂。此外,即使着色剂的分散能够得到控制,也会引起所得调色剂图像的表面光滑性较低并显示较低的颜色可再现性。
如果分子量本来就低,通常引起粘合剂树脂的Mw/Mn比值小于2。因此,与上述低分子量的情况相似,所得的调色剂存在缺点,如连续成像中的高温透印现象,长期储存稳定性较低,在显影装置中调色剂熔融粘附,废载体,和调色剂荷电率的波动。
在粘合剂树脂的Mw/Mn比值超过20的情况下,所得的调色剂可以显示优异的抗高温透印性,但是需要高定影温度。此外,即使能够控制着色剂的分散,也使得到的调色剂图像的光滑性较低,和显示第二种颜色的颜色可混合性较低,从而导致较低的颜色可再现性。
在使用酸值低于1mgKOH/g的粘合剂树脂的情况下,所得的调色剂在连续成像过程中容易带过高的电荷,即所谓的“充电现象”,从而不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图像密度。
在使用酸值超过60mgKOH/g的粘合剂树脂的情况下,所得的调色剂不易过度充电,但是由于所谓的“放电”现象容易引起“白色背景雾”,从而导致图像质量较低。
在通过熔融捏合生产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情况下,优选在将粘合剂树脂粉碎成平均粒径最大1000μm、更优选平均粒径5-500μm后加入捏合机中。如果平均粒径超过1000μm,着色剂和蜡的分散能力趋于降低。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含有烃蜡作为防粘剂(蜡)。其中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脂族烃蜡,如低分子量聚乙烯、低分子量聚丙烯、微晶蜡和石蜡;这些脂族烃蜡的氧化产物,如氧化聚乙烯蜡;和这些脂族烃蜡的嵌段共聚物。尤其优选使用脂族烃蜡,如石蜡。
本发明中使用的烃蜡可以优选显示这样的热行为,即其升温DSC吸热曲线在55-80℃范围内显示最大吸热峰的峰顶温度,并且烃蜡的优选含量是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1-10重量份,更优选0.1-6重量份。
在蜡的量低于0.1重量份的情况下,防粘作用不充分,特别是当不用或用最少的定影油时。10重量份以上时,容易阻止着色剂分散,导致所得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饱和度降低。
在使用最大吸热峰温度低于55℃的蜡的情况下,温度趋向低于本发明所用的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致当将蜡放置在高温环境里时蜡容易熔出调色剂的颗粒表面,从而显示较低的抗粘结性。另一方面,在使用最大吸热峰温度超过80℃的蜡的情况下,在调色剂熔融定影时蜡不能快速迁移到熔融的调色剂表面,以致由于较差的防粘作用容易引起高温透印。
烃蜡可以优选显示这样的GPC分子量分布,包括重均分子量(Mw)为400-800,数均分子量(Mn)为400-600,Mw/Mn的比值为1.0-2.0。
在使用Mn低于400或Mw低于600的烃蜡的情况下,所得的调色剂具有较低的抗粘结性。
在使用Mn高于600或Mw高于800或Mw/Mn比值超过2.0的烃蜡的情况下,在调色剂熔融定影时蜡不能快速迁移到熔融的调色剂表面,结果使调色剂趋向显示较差的防粘性,从而导致高温透印。
本发明使用的粘合剂树脂和烃蜡之间的相溶性本身就差,以致如果将它们象生产调色剂时那样分别加入,则蜡容易位于得到的调色剂颗粒中并且引起分离的蜡颗粒,从而导致缺陷,如所得的图像中的白色漏失点和调色剂充电失效。
为避免以上的缺陷,本发明的调色剂通过由含有烃单元和共聚物单元的树脂组合物作为蜡分散剂来生产,该组合物通过苯乙烯单体与至少一种选自含氮的乙烯基单体、含羧基的单体、含羟基的单体、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单体在烃类存在下反应合成,以便使共聚物单元与烃类单元化学键合。因此为了生产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蜡可以与粘合剂树脂和其它的组分一起加入,但是可以优选首先微分散在以上制备的树脂组合物中,形成蜡分散的树脂组合物,随后将蜡分散的树脂组合物与一部分粘合剂树脂混合形成蜡分散的母料混合物,然后将蜡分散的母料混合物与其余的粘合剂树脂和待熔融捏合的其它调节剂组分混合以生产调色剂。
因此用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iv)包含至少彼此部分化学键合的共聚物单元和烃单元。该树脂组合物可以优选含有重量比范围为60∶40-95∶5的共聚物单元和烃单元。该树脂组合物可以优选含有一种由共聚物单元和烃类单元化学键合形成的组分,其比例为至少30重量%,更优选40重量%和进一步更优选50重量%或更多。
用于生产共聚物单元的苯乙烯单体和另一种选自含氮的乙烯基单体、含羧基的单体、含羟基的单体、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单体的例子,可以包括如下列举的那些。
作为提供共聚物单元的基本组分的苯乙烯单体的例子可以包括苯乙烯和苯乙烯衍生物,如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甲氧基苯乙烯、对苯基苯乙烯、对氯苯乙烯、3,4-二氯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对正丁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对正己基苯乙烯、对正辛基苯乙烯、对正壬基苯乙烯、对正癸基苯乙烯和对十二烷基苯乙烯。
含氮的乙烯基单体的例子可以包括:含氨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基酯;和其它含氮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和丙烯酰胺。
含羧基单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不饱和二元酸,如马来酸、柠康酸、衣康酸、烯基琥珀酸、富马酸和甲基富马酸;不饱和二元酸酐,如马来酸酐、柠康酸酐、衣康酸酐和烯基琥珀酸酐;不饱和二元酸半酯,如马来酸单甲酯、马来酸单乙酯、马来酸单丁酯、柠康酸单甲酯、柠康酸单乙酯、柠康酸单丁酯、衣康酸单甲酯、烯基琥珀酸单甲酯、富马酸单甲酯和甲基富马酸单甲酯;不饱和二元酸酯,如马来酸二甲酯和富马酸二甲酯;α,β-不饱和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和肉桂酸;α,β-不饱和酸酐,如巴豆酸酐和肉桂酸酐;这种α,β-不饱和酸与低级脂肪酸的酸酐;烯基丙二酸,烯基戊二酸,烯基己二酸,和这些酸的酸酐和单酯。
含羟基的单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如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基酯;4-(1-羟基-1-甲基丁基)苯乙烯,和4-(1-羟基-1-甲基己基)苯乙烯。
丙烯酸酯单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2-氯乙基酯和丙烯酸苯基酯。
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例子可以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和甲基丙烯酸苯基酯。
在上述中,共聚物单元可以优选含有由苯乙烯单体、含氮的乙烯基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制成的三元共聚物,尤其是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
共聚物单元可以优选具有根据GPC的重均分子量(Mw)为5×103-1×105,数均分子量(Mn)为1.5×103-1.5×104,Mw/Mn的比值为2-40。
如果共聚物单元具有Mw低于5×103或Mn低于1.5×103或Mw/Mn的比值低于2,所得的调色剂的抗粘结性趋于显著受损。
另一方面,如果共聚物单元具有Mw高于1×105或Mn高于1.5×104或Mw/Mn的比值高于40,则所得的调色剂容易引起高温透印,这是由于在熔融定影时因细分散在树脂组合物中的烃蜡不能快速迁移到熔融的调色剂表面,引起防粘性差。
共聚物单元的含量比例可以是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1-20重量份。如果共聚物单元的含量超过20重量份,则容易损害粘合剂树脂的低温定影性(快熔性(sharp-melting),导致定影温度范围较窄。
用于与共聚物接枝聚合的烃单元是一种聚烯烃,可以优选在DSC升温吸热曲线上显示最高吸热峰峰顶温度(Tabs)为90-130℃。
如果最高吸热峰温度(Tabs)低于90℃或是高于130℃,则含共聚物单元的接枝共聚物的支化结构受损,致使烃蜡无法细分散,使得烃蜡容易位于所得的调色剂中,导致图像差,如白色漏失点。
烃单元可以优选具有重均分子量(Mw)为500-30000,数均分子量(Mn)500-3000,和Mw/Mn的比值1.0到20,并且具有0.90-0.95的低密度。
如果烃单元具有Mw低于500或Mn低于500或具有Mw高于30,000,Mn高于3000或Mw/Mn的比值超过20,烃蜡的有效渗出度减少,导致抗高温透印性差。
此外,如果烃单元的密度高于0.95,树脂组合物中的有效支化结构受损,导致调色剂生产过程中烃蜡聚集,从而引起图像缺陷,如白色漏失点。
烃单元的含量优选是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1-2重量份。
如果烃单元的量超过了2重量份,与上述相似,树脂组合物中的有效支化结构趋于受损,致使烃蜡无法细分散,导致调色剂生产过程中烃蜡聚集,从而引起图像缺陷,如白色漏失点。
树脂组合物(iv)(蜡分散剂)可以优选具有这样的的GPC分子量分布,提供了1000-5000的Mn,5,000-50,000的Mw和1-10的Mw/Mn比值。
用于本发明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可以优选芳族氧代羧酸或芳族烷氧基羧酸的金属化合物,金属物质可以优选含有至少2价的金属。二价金属的例子可以包括Mg2+、Ca2+、Sr2+、Pb2+、Fe2+、Co2+、Ni2+、Zn2+和Cu2+,其中优选Zn2+、Ca2+、Mg2+和Sr2+。具有3价或更高价的金属的例子可以包括Al3+、Cr3+、Fe3+和Ni3+,其中优选Al3+和Cr3+,尤其优选Al3+
芳族氧代羧酸的例子可以包括:水杨酸,具有含1-12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烷基水杨酸,每个烷基分别具有1-12个碳原子的二烷基水杨酸,羟基萘甲酸和烷基羟基萘甲酸。芳族烷氧基羧酸的例子可以包括上述芳族氧代羧酸的烷氧基化产物。
在本发明中尤其优选二叔丁基水杨酸铝化合物作为有机金属酸。
这种芳族氧代羧酸或烷氧基羧酸的金属化合物可以例如通过以下方法合成:将芳族氧代羧酸或烷氧基羧酸溶解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向其中滴加入至少2价的金属的水溶液,并搅拌加热含水混合物,随后调节含水混合物的pH值,冷却至室温,过滤并用水洗。合成方法不只限于以上所述。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用量可以优选是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1-10重量份,以便得到这样的调色剂,其几乎不引起起始荷电率的波动,在显影时获得需要水平的绝对电荷,从而使图像避免缺陷如图像不清楚和图像密度降低。
如果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含量低于0.1重量份,连续成像过程中的荷电率容易不稳定,从而导致图像密度稳定性差。如果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含量高于10重量份,所得到的调色剂在连续成像过程中趋于过量充电,从而导致图像密度降低。
当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作为磁性调色剂时,该磁性调色剂可以含有也可作为着色剂的磁性材料。这种磁性材料的例子可以包括:铁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和铁素体;含其它金属氧化物的铁氧化物;金属如Fe、Co、Ni,和这些金属与其它金属如Al、Co、Cu、Pb、Mg、Ni、Sn、Zn、Sb、Be、Bi、Cd、Ca、Mn、Se、Ti、W和V的合金;及上述物质的混合物。
磁性材料的具体例子可以包括:四氧化三铁(Fe3O4),三氧化二铁(γ-Fe2O3),锌铁氧化物(ZnFe2O4),钇铁氧化物(Y3Fe5O12),镉铁氧化物(CdFe2O4),钆铁氧化物(Gd3Fe5O12),铜铁氧化物(CuFe2O4),铅铁氧化物(PbFe12O19),镍铁氧化物(NiFe2O4),钕铁氧化物(Nd Fe2O3),钡铁氧化物(BaFe12O19),镁铁氧化物(MgFe2O4),锰铁氧化物(MnFe2O4),镧铁氧化物(LaFeO3),粉状铁(Fe),粉状钴(Co),和粉状镍(Ni)。上述的磁性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混合使用。对于本发明尤其适合的磁性材料是四氧化三铁、磁性铁素体或γ-三氧化二铁的细粉。
磁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av.)可以是0.1-2μm,优选0.1-0.5μm。磁性材料可以优选在使用796kA/m(10kilo-Oersted)检测时显示以下磁性:矫顽力(Hc)1.6-12kA/m(20-150Oersted),饱和磁化强度(σs)50-200Am2/kg,尤其是50-100Am2/kg,残余磁化强度(σr)2-20Am2/kg。
调色剂中磁性材料的含量可以优选是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5-120重量份,用于提供磁性单组分显影剂。
在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作为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的情况下,也可以加入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最多5重量份这种磁性材料。如果磁性材料含量超过5重量份,调整刮板或载调色剂的辊轴表面容易受到显著的破坏(磨损),引起充电失效。含量为0.1-5重量份的磁性材料在长期使用中能有效抑制调色剂的分散(即成像装置中的调色剂污染)。
在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用于提供与磁性载体颗粒混合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调色剂中加入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最多5重量份磁性材料。加入这种含量在0.1-5重量份范围内的磁性材料,在长期使用中也能有效提高由带显影剂的辊轴产生的用于抑制调色剂分散的磁约束力。如果含量超过5重量份,则由带显影剂的辊轴产生的磁约束力将显著增高,导致图像密度降低。
用于本发明的着色剂也可以含有颜料和/或染料。
染料的例子可以包括:C.I.直接红1,C.I.直接红4,C.I.酸性红1,C.I.碱性红1,C.I.媒染红30,C.I.直接蓝1,C.I.直接蓝2,C.I.酸性蓝9,C.I.酸性蓝15,C.I.碱性蓝3,C.I.碱性蓝5,C.I.媒染蓝7,C.I.直接绿6,C.I.碱性绿4,和C.I.碱性绿6。
颜料的例子可以包括:矿物坚牢黄,中(Navel)黄,萘酚黄S,汉撒黄G,永固黄NCG,酒石黄色淀,钼橙,永久橙GTR,吡唑啉酮橙,联苯胺橙G,镉红,永久红4R,Watching红钙盐,曙红色淀;亮洋红3B;锰紫,坚牢紫B,甲基紫色淀,钴蓝,碱性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酞菁蓝,坚牢天蓝,阴丹士林蓝BC,颜料绿B,孔雀绿色淀,和Final黄绿G。
用于构成形成足色图像的双组分显影剂的着色剂的例子可以包括以下所述。
品红颜料的例子可以包括:C.I.颜料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1,22,23,30,31,32,37,38,39,40,41,48,49,50,51,52,53,54,55,57,58,60,63,64,68,81,83,87,88,89,90,112,114,122,123,163,202,206,207,209;C.I.颜料紫19和C.I.紫1,2,10,13,15,23,29,35。
这些颜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染料结合使用以便提高透明度,用于提供形成足色图像的颜色调色剂。品红染料的例子可以包括:油溶染料如C.I.溶剂红1,3,8,23,24,25,27,30,49,81,82,83,84,100,109,121;C.I.分散红9;C.L溶剂紫8,13,14,21,27;C.I.分散紫1;和碱性染料,如C.I.碱性红1,2,9,12,13,14,15,17,18,22,23,24,27,29,32,34,35,36,37,38,39,40;C.I.碱性紫1,3,7,10,14,15,21,25,26,27,28。
其它的颜料包括氰基颜料如C.I.颜料蓝2,3,15,16,17;C.I.瓮蓝6,C.I.酸性蓝45,和含有酞菁骨架(其中加入1-5个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的铜酞菁颜料。
黄色颜料的实例可包括:C.I.颜料黄1,2,3,4,5,6,7,10,11,12,13,14,15,16,17,23,65,73,83;C.I.瓮黄1,13,20。
这种非磁性着色剂的添加量是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1-15重量份,优选3-12重量份,更优选4-10重量份。
着色剂含量超过15份容易产生透明度较低、以人的肤色为代表的中间色的重现性较差和电荷稳定性较低的调色剂,电荷稳定性较低将导致难于达到目标电荷水平。如果着色剂的含量低于1重量份,结果是难于获得目标水平的色染能力以及高图像密度的高质量图像。
流动改进剂可以优选加入到调色剂颗粒中,以便于提高图像质量。
流动改进剂的实例可包括:含氟树脂粉末,例如聚偏1,1-二氟乙烯细粉和聚四氟乙烯细粉;细粉状的氧化硅例如湿法氧化硅和干法氧化硅,和通过用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硅油等表面处理(憎水)这种细粉状氧化硅得到的处理氧化硅;氧化钛细粉,憎水的氧化钛细粉;氧化铝细粉,和憎水的氧化铝细粉。
为提供一个良好结果,流动改进剂优选具有至少30m2/g、更优选至少50m2/g的比表面积,所述比表面积值依照BET法通过氮吸收测定。流动改进剂的可添加量是基于100重量份调色剂的0.01-8重量份,优选0.1-4重量份。
调色剂颗粒可通过以下过程制备:利用例如亨舍尔混合机和球磨机的混合器共混粘合剂树脂、着色剂、有机金属化合物和其它光学添加剂;利用例如捏合机或挤出机等热捏合手段熔融捏合所得共混物,接着冷却以固化熔融捏合产物,粉碎固化产物,并分选粉碎后的产物以得到规定平均粒径的调色剂颗粒。
得到的调色剂颗粒进一步通过例如亨舍尔混合机的混合器与流动改进剂充分混合,从而得到调色剂颗粒表面附着有流动改进剂的调色剂。
本发明调色剂优选具有3.0-15.0μm、更优选4.0-12.0μm的重均粒径(D4)。
如果重均粒径(D4)小于3.0μm,难于稳定荷电率,而且易于引起图像模糊或连续成像中调色剂离散。如果D4大于15.0μm,中间色调像的重现性显著降低,结果形成外观粗糙的图像。
下面,将参考图5描述使用本发明调色剂的全色成像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
图5举例说明了一个按照静电复制术形成全色图像的成像装置的实施方案。该装置可以用作全色复印机或全色印刷机。
在全色复印装置情况下,该装置包括位于上部的数字彩色图像阅读单元35和位于下部的数字彩色图像印刷单元36,如图5所示。
参照图5,在图像阅读单元中,原件30放在玻璃原件支撑体31上并用曝光灯32扫描曝光。来自原件30的反射光图像集中于全色传感器34以获得色彩分离图像信号,该信号被传送到放大回路(未显示)并影像处理单元(未显示),经影像处理单元处理后输出到数字图像印刷单元。
在图像印刷单元,作为静电图像-承载元件的光敏鼓1可以例如包括包含有机光电导体(OPC)的光敏层并沿箭头方向可旋转支撑。围绕光敏鼓1分布着预曝光灯11、电晕充电器2、激光-曝光光学系统3(3a,3b,3c)、电位传感器12、四个包含不同颜色显影剂(4Y,4C,4M,4B)的显影装置,光能(光总量)探测工具13、转印装置5和清洁装置6。
在激光曝光光学系统3中,为了在激光输出单元(未显示)进行图像扫描曝光,来自图像阅读单元的图像信号被转换为光信号。被转换的激光(作为光信号)被多棱镜3a反射并通过透镜3b和镜3c投射在光敏鼓的表面上。
在印刷单元36,成像过程中光敏鼓1沿箭头方向旋转并通过预曝光灯11电荷转移。之后,通过充电器2使光敏鼓1均匀地带负电荷并且对每个独立的颜色曝露于图像光E,这样在光敏鼓1上就形成了静电潜像。
然后,通过运行规定的显影装置,用规定的调色剂对光敏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处理,在光敏鼓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每个显影装置4Y,4C,4M和4B通过每个偏心凸轮24Y、24C、24M和24B的作用进行显影,以便根据相应的单独颜色选择性地接近光敏鼓1。
转印装置5包括转印鼓5a、转印充电器5b、用于静电吸附转印材料的吸附充电器5c、相对于吸附充电器5c的吸附辊5g、内部充电器5d、外部充电器5e和分离充电器5h。转印鼓可旋转地支撑在轴上并具有包括开放区域的圆周表面,作为用于运载记录材料的转印材料运载元件的转印板5f在该开放区域进行整体调整。转印板5f可以包括树脂薄膜,例如聚碳酸酯薄膜。
通过转印材料输送体系,转印材料从卡盒7a,7b和7c中的任一个被输送到转印鼓5a,并固定在转印鼓5a上。随着转印鼓5a的旋转,转印鼓5a运载的转印材料被重复输送到相对于光敏鼓1的转印位置。通过位于转印位置的转印充电器5b的作用,光敏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材料上。
光敏元件1上的调色剂图像可以如图5的实施方案那样直接转印到转印材料上,或作为选择先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元件上(未显示),然后转印到转印材料。
分别对于黄色(Y)、洋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B)重复进行上述成像步骤,在转印鼓5运载的转印材料上形成包含叠加的四色调色剂图像的彩色图像。
通过分离爪8a、分离和压辊8b和分离充电器5h的作用,用于转印调色剂图像(包括四色图像)的转印材料从转印鼓5分离并输送到热压定影装置,在定影装置内,转印材料运载的全色图像在加热和压力作用下被定影实现混色和调色剂彩色显影,并且调色剂定影在转印材料上形成了全色定影图像(定影的全色图像),接着放入托盘10中。如上所述,一页记录材料的全色复制操作就完成了。
在全色图像操作中,热压定影装置中定影操作的处理速率(例如90mm/秒)低于光敏鼓1上的处理速率或显影速率(例如160mm/秒)。采用如此低于显影速率的定影速率便于为熔融混合那些2-4层叠加的、但还未定影的调色剂层提供充足的热量。
图6是用来说明这种热压定影装置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参照图6,该定影装置包括作为定影工具的定影辊39,该定影辊包含例如5mm厚的铝金属圆筒41,圆筒41先涂覆3mm厚的RTV(室温硫化)硅橡胶层42(具有20度的JIS-A硬度),然后进一步涂覆50μm厚的聚四氟乙烯(PTFE)层43。另一方面,作为加压工具的压辊40包含例如5mm厚的铝制金属圆筒44,该压辊先涂覆2mm厚的RTV硅橡胶层55(JIS-A硬度为40度),然后再涂覆150μm厚的PTFE层70。
在图6的实施方案中,定影辊39和压辊40的直径都为60mm。但是,由于压辊40的硬度较高,没有运载调色剂图像的空白转印纸沿与两辊轴连线垂直的直线、朝着稍微偏向压辊40的方向卸下。卸下方向偏向压辊一侧对于消除运载有大面积的、要定影在其上面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或记录纸在定影辊上的粘着和缠绕是非常重要的。卸纸方向的偏离不仅可以利用上述的硬度差别实现,而且可以通过使用直径小于定影辊的压辊实现,或使用温度设定高于定影辊的压辊,以便于潮气优先从定影纸背面(即压辊一侧)蒸发,从而引起轻微的纸收缩。
定影辊39配有卤素加热器46作为加热工具,而且压辊40也配有卤素加热器47,以便从两边加热定影纸。定影辊39和压辊40的温度用分别与它们(定影辊39和压辊40)相邻的电热调节器48a和48b探测,并根据探测到的温度控制卤素加热器46和47的供能,因此定影辊39和压辊40的温度分别由控制器49a和49b控制为恒温(例如160±10℃)。通过压力施加机构(未显示),定影辊39和压辊40以390N(40kg.f)的总压力相互挤压。
定影装置还包括配有经浸油处理的网的定影辊清洁装置C,以及用于清除粘附在压辊40上的油污的清洁刀片C1。纸或无纺布网56用粘度为50-3000cSt的硅油,例如二甲基硅油或二苯基硅油浸渍,优选使用具有这种粘度的硅油以便于小速率恒量供油并提供具有均匀光泽且无油痕的高质量定影图像。在不施加油的情况下,清洁装置C可以通过使用没有用油浸渍的纸或无纺布网移动或操作,或用清洁刀片、清洁垫或清洁辊代替。
在特定的实例中,清洁装置C装配有压靠在定影辊39上的无纺布网56,其中无纺布网46从供纸辊57a渐渐送到收纸辊57b,因此避免废调色剂等的累积。
由于本发明调色剂具有极好的低温定影能力和抗高温透印的特点,所以例如硅油等脱膜剂的用量可以减少,并且清洁装置C不容易被污染。
当基本不施加油或以每平方厘米(cm2)记录材料(转印材料)表面积最多使用1×10-7g的比率使用硅油时,由本发明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可在加压、定影辊表面温度150±30℃条件下适当地从定影元件定影到记录材料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表面上。
如果施加量超过了1×10-7g/cm2,记录材料上的定影图像容易闪光,因此降低了文字图像的可辨认能力。
通过使用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成像系统,在记录材料(即转印材料)片材上形成了定影状态的包含至少一种本发明调色剂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从而提供彩色图像。
这里描述的表征本发明硅油的各种性能是基于按照以下方法测定的值。
(1)酸值(JIS酸值)
称量2-10g的试样放入200-3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约50ml甲醇/甲苯(=30/70)的溶剂混合物溶解试样。在溶解性差的情况下,可以加入少量的丙酮。在用预先标定的N/10-氢氧化钾(KOH)乙醇溶液滴定的过程中使用0.1%Brome Thymol Blue和酚红混合指示剂。根据滴定所用的氢氧化钾溶液,依照下面的方程式计算酸值:
酸值=KOH(mol)×f×56.1/试样重量
其中f代表N/10-KOH溶液的系数
(2)GPC测定的分子量分布(四氢呋喃(THF)中调色剂的溶解量,
粘合剂树脂、共聚物单元等)
将树脂质的试样(包括调色剂试样)溶于THF中,回流下使用THF在Soxhlets萃取器中萃取6小时后形成GPC试样。
在GPC装置中,色谱柱在加热室内被稳定在40℃,在该温度下THF被引导着以1ml/min的速率流过色谱柱,注入约50-200μl的、树脂浓度被调整为0.05-0.6%重量的GPC试样溶液。
根据通过使用数种单分散聚苯乙烯试样获得的、以分子量对数和计算数字(count number)为坐标的校准曲线来确定试样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用于确定校准曲线的标准聚苯乙烯可从例如Pressure Chemical Co.或TosoK.K公司获得。使用至少10种、分子量为例如6×102、2.1×103、4×103、1.75×104、5.1×104、1.1×105、3.9×105、8.6×105、2×106和4.48×106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样是适宜的。探测器可以是RI(折射率)探测器。为了精确测量,适宜的是将各种可商业获得的聚苯乙烯凝胶柱组合构成联合凝胶柱,以实现在103-2×106分子量范围内的精确测量。优选的实施例是联合使用产自Waters Co.,的μ-styragel 500、103、104和105;或联合使用产自Showa Denko K.K的Shodex KA-801、802、803、804、805、806和807。
(3)GPC测量分子量分布(烃单元、烃蜡、等)
GPC测量在以下条件下进行:
装置:“GPC-150C”(产自Waters)
柱:“GMH-HT”30cm-双体(产自TosoK.K)
温度:135℃
溶剂:含有0.1%紫罗兰醇的邻二氯苯
流速:1.0ml/min
试样:0.15%试样0.4ml
基于上述的GPC测量,根据由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试样得到的校准曲线得到试样的分子量分布,并使用基于Mark-Houwink粘度公式的转换公式计算出相应于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
(4)最大吸热峰顶温度(Tabs)(蜡和调色剂)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7”产自Perkin-Elmer Corp),依照ASTM D3418-82以下述方式进行测量。
准确称量5-20mg、优选约10mg试样。将试样放入铝盘,然后在正常温度、正常湿度环境下与作为参考的空铝盘同时在30-200℃温度范围内以10℃/min的升温速率进行测量。
在温度升高过程中,DSC曲线上最大吸热峰出现在30-200℃温度(Tabs)范围内。在多个吸热峰的情况下,以最大吸热峰的峰顶温度作为Tabs。
(5)调色剂或调色剂颗粒的粒径分布
型号TA-II的Coulter记数仪或Coulter Multisizer(产自CoulterElectronics Inc.)可用作测量仪器。为了测量,使用试剂级的氯化钠(例如“ISOTON II”(商品名),可商业得到,由Coulter Scientific Japan Co.提供)配制1%的NaCl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向100-150ml的电解液中加入0.1-5ml表面活性剂、优选烷基苯磺酸盐作为分散剂,并加入2-20mg试样。用超声分散仪对所得电解液中的试样分散体进行1-3分钟的分散处理,然后用上述具有100微米孔径的仪器在2-40μm范围内测量粒径分布,以获得体积基分布和数基分布。由体积基分布的结果可以得到重均粒径(D4)和体积平均粒径(Dv)(其中使用每个通道的中间值作为该通道的代表值)。
使用了下列13个通道:2.00-2.52μm;2.52-3.17μm;3.17-4.00μm;4.00-5.04μm;5.04-6.35μm;6.35-8.00μm;8.00-10.08μm;10.08-12.70μm;12.70-16.00μm;16.00-20.20μm;20.20-25.40μm;25.40-32.00μm;32-40.30μm。
(6)粘弹性
在压力作用下将调色剂试样模压成直径25mm、厚约2-3mm的圆片。将该圆片试样放入由两个直径为25mm的平行板组成的夹具中,然后使用粘-弹性测量仪器(“RHEOMETER RDA-II”,由Rheometrics Co提供)在50-200℃范围内,以2℃/min的升温速度测量,测量在测量初始应变设定值为0.01%、固定角频率(w)为6.28rad/sec条件下,按照自动测量模式进行。以测得的动态模量(G’)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作图,由相应温度读取相应值。
[实施例]
下面提供了有关本发明调色剂的生产和评估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混合树脂(组合物)>
(生产实施例1)
将作为乙烯基共聚物的起始原料2.0mol苯乙烯、0.21mol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0.16mol富马酸、0.03mol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和0.05mol二枯基过氧化物放入滴液漏斗。
为制备聚酯,分别将7.0mol聚氧化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3.0mol聚氧化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3.0mol对苯二甲酸、2.0mol偏苯三酸酐、5.0mol富马酸和0.2g二丁基锡氧化物放入一个4升、四口玻璃烧瓶中,安装量热计、搅拌棒、冷凝器和氮气输入管后放入罩式加热器(mantle heater)。然后向烧瓶内部充入氮气并在搅拌下逐渐加热系统。140℃时,在连续搅拌下,用时4小时将滴液漏斗内的包括聚合引发剂在内的乙烯基共聚物的起始原料滴入系统。之后将系统加热到200℃,经4个小时的反应后得到混合树脂(1)。混合树脂(1)的GPC和酸值测量结果列于表1,表中同时还列出了下面生产实施例所得树脂的测量结果。
(生产实施例2-5)
除了单体配方和反应时间不同,混合树脂(2)-(5)分别按照与生产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
<聚酯树脂的生产实施例1>
将3.5mol聚氧化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1.5mol聚氧化乙烯(2.2)-2,2-双(4-羟基苯基)丙烷、1.5mol对苯二甲酸、1.0mol偏苯三酸酐、2.5mol富马酸和0.1g二丁基锡氧化物放入一个4升、四口玻璃烧瓶中,安装量热计、搅拌棒、冷凝器和氮气输入管后放入罩式加热器。氮气氛下,系统在220℃反应5小时得到聚酯树脂(1)。
<乙烯基共聚物的生产实施例1>
将2.0mol苯乙烯、0.21mol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0.07mol二枯基过氧化物和3.0g二丁基锡氧化物放入一个3升、四口烧瓶中。在搅拌、氮气氛和在罩式加热器加热下,系统在220℃反应得到乙烯基共聚物(1)。
上述生产实施例所得树脂的性能列于下面的表1。
表1树脂的GPC和酸值数据
Figure C0214161900331
分别具有下表3和表4所列性能的烃蜡和烃单元与上述表1的树脂一起用于下面叙述的调色剂生产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中。
表2:烃蜡的性能
Figure C0214161900332
Tabs:最大吸热峰温度
表3:烃单元的性能
Figure C0214161900341
<蜡分散的母料混合物>
实施例1和其它实施例使用的蜡分散的母料混合物按照下列方式制备。
首先,将10重量份表3所列的聚乙烯(I)溶于二甲苯,用氮气置换后,3小时内将包含75重量份苯乙烯、10重量份丙烯晴和5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的单体混合物与溶于二甲苯的过氧化六氢化对苯二甲酸二叔丁基酯(聚合)一起滴入,在175℃聚合后得到树脂组合物(1)(Mw=15,000,Mn=3,000,Mw/Mn=5.0,酸值=3.0mgKOH/g),该树脂组合物包含由作为烃单元的聚乙烯(I)和部分接枝在烃单元上的所得共聚物单元(I)形成的接枝共聚物。之后,将50重量份由此得到的树脂组合物(1)与83重量份石蜡(A)熔融捏合并粉碎形成蜡分散的树脂组合物。
进一步,按照32∶68的重量比例将由此得到的蜡分散的树脂组合物与混合树脂(1)熔融捏合并粉碎得到蜡分散的母料混合物(1)。
实施例1
准备包括上面制备的蜡分散的母料混合物(1)在内的下列调色剂组分。
粘合剂树脂:混合树脂(1)(D4=50μm)    83重量份
蜡:蜡分散的母料混合物(1)             25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Al化合物(1)
(二叔丁基水杨酸铝化合物)              6重量份
颜料:铜酞菁                          5重量份
上述组分用亨舍尔混合机作充分初步混合,并在测量温度130℃下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捏合。冷却后,熔融捏合产品用锤磨机研磨至约1-2mm,然后用空气喷射粉碎机作更细的粉碎,接着用多区段气动分选机严格除去细颗粒和粗颗粒以得到重均粒径(D4)为7.8μm的蓝绿色调色剂颗粒。
100重量份这种调色剂颗粒与外加的1.5重量份用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作过表面处理的、初级颗粒粒经为50nm的氧化钛颗粒混合,得到Cyan调色剂1。以THF为溶剂进行GPC测量,图3显示的Cyan调色剂1的GPC曲线表明存在高分子量组分(即移离50分钟或更短洗脱时间左右的基线)。
粘弹性的测量结果显示Cyan调色剂1在80℃时的动态模量(G’80)为5.2×105N/m2,损耗角正切(tanδ=G’/G”,即损耗模量(G”)与弹性模量(G’)的比率,在120-180℃温度范围内的最小值(tanδmin)被确定为0.73,180℃时的值(tanδ180)为1.10,其比率(tanδ180/tanδmin)为1.51。此外在120-180℃温度范围内,假定动态模量(G’120-180)最大为1.3×104N/m2,最小为3.4×103N/m2
(实施例2-30与对比实施例1-4)
基本按照实施例1中叙述的方法,通过改变各种成分,包括粘合剂树脂(种类、树脂粒经,但含量在各实施例中都为100重量份)、烃蜡(种类和含量)、蜡分散剂(种类和共聚物单元及其烃单元的含量)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来制备Cyan调色剂。
各实施例中的改进方式综合列入表4,同时还补充下列内容。
实施例2-3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2和3,但是作为有机金属化合物的Al化合物(I)的量分别提高到9.4重量份(实施例2)和减少到0.3重量份(实施例3)。
实施例4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4,但将双螺杆挤出机中的熔融捏合温度提高到150℃。
实施例5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5,但将Al化合物(I)的量提高到9.4重量份和双螺杆挤出机中的熔融捏合温度提高到170℃。
实施例6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6,但是将混合树脂(1)的平均粒经(D4)减小到30μm。
实施例7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7,但用Cr化合物(I)(二叔丁基水杨酸铬化合物)替代Al化合物(I)作为有机金属化合物。
实施例8-11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8-11,但分别用表1所列的混合树脂(2)-(5)替代混合树脂(1)。
实施例12和13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12和13,但减少和提高石蜡(A)的量。
实施例14-17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14-17,但分别用表2所列的石蜡(B)-(E)替代石蜡(A)。
实施例18和19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18和19,但减少和提高作为构成蜡分散剂的烃单元的聚乙烯(I)的量。
实施例20-23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20-23,但分别使用表3所列的聚丙烯或聚乙烯(II)-(IV)替代聚乙烯(I)来制备蜡-分散剂。
实施例24和25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24和25,但减少和提高制备蜡-分散剂的共聚物单元的量。
实施例26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26,但使用由按照90:10重量比例干混的表1中的聚酯(1)和乙烯基共聚物组成的干混物替代混合树脂(1)作为粘合剂树脂。
实施例27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27,但提高Al化合物(I)的量。
实施例28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28,但提高石蜡(A)的量。
实施例29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29,但使用由包含85重量份苯乙烯、5重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的单体混合物制备的共聚物单元(II)(苯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共聚物,Mw=115000,Mn=4700)替代共聚物单元(I)(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来制备蜡-分散剂。
实施例30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30,但用表1中的聚酯树脂(1)替代混合树脂(1)。
对比实施例1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31,但省略使用Al化合物(I)。
对比实施例2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32,但省略使用石蜡(A)。
对比实施例3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33,但用表2中的酯蜡替代石蜡(A)。
对比实施例4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Cyan调色剂34,但制备蜡分散剂过程中省略使用共聚物单元(I)。
上述制备的Cyan调色剂1-34中的每一种都与表面涂覆有机硅树脂的磁铁颗粒(D50(50%重量-累积粒经)=50μm)混合以得到含有6%重量调色剂的蓝绿色显影剂(双组分型)。
对上述制备的每种双组分型蓝绿色显影剂,从下面各项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列于后面的表5中。
<定影性能>
为了评估定影初始温度(TFI)可定影温度范围(Tfix范围),将上述制备的双组分型蓝绿色显影剂引入商业可得到的普通纸全色复印机(“CLC700”,Canon公司制造)中,其中定影单元已被拆除,在正常温度/正常湿度(23℃/60%RH)环境下按照单色模式形成还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试验对该还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试验使用不施加油的图6所示结构的定影实验仪,处理速度为150mm/秒,定影温度从115℃开始升高,升温幅度为5℃/次。定影图像依照下列方式评估。
以各种定影温度在普通纸(64g/m2)上形成的定影固体调色剂图像(最初以1.2g/cm2的调色剂覆盖率成像)被折叠以使每个调色剂图像朝外放置。将产生折叠调色剂图像但没有调色剂图像剥离的最低温度作为定影初始温度(TFI(℃))。用眼观察定影调色剂图像,寻找无高温透印的最高温度,并将其作为温度上限(TH),温度上限与定影初始温度范围间的差(TH-TFI)记录为可定影温度范围(Tfix范围)。
混色温度范围(Tmix.范围)依照下面对于定影固体图像(最初以1.2kg/cm2的调色剂覆盖率成像)的光泽度测量方法,在以60度的入射角测得的反射系数超过7%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测量。
光泽度测量使用光泽计(“VG-10”,由Nippon Deshoku K.K制造)进行。测量中,输入电压设定为6v不间断电压,光线投射和接受角(入射和出射角)分别设定在60度。用0调整器和标准板进行标准调整后,将上面提到的定影图像试样放到试样支架上,并在支架和定影图像试样之间插入3张白纸。当S-S/10选择器开关置于S而且角度-敏感选择器的开关置于45-60之间时,记录显示器显示的A%值。
为了评估OHP透射率(T OHP (%)),以0.6mg/cm2的调色剂覆盖率在OHP薄膜上形成的还未定影的固体调色剂图像使用具有图6所示结构但没有施加油的定影试验器、在180℃以70mm/sec的处理速度定影,形成用于透射率测量的OHP透明试样。
OHP透射率使用自动记录的分光光度计(“UV2200”,由ShimadzuSeisakusho K.K制造)测量,对于蓝绿色调色剂,以500nm的最大吸收波长测量定影在OHP薄膜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相对于空白OHP薄膜透射率(=100%)的透射率(对比:洋红色调色剂以650nm的波长,黄色调色剂以600nm波长)。
<储存稳定性(储存)>
调色剂试样放入50℃的烘箱中(一周)。基于眼睛观察的结块程度,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评估:
A:完全没有观察到结块,试样显示出非常好的流动性。
B:基本无结块,且流动性良好。
C:观察到一些结块但容易分离。
D:形成了结块但能够被显影器的搅拌装置分离。
E:形成的结块不能被显影器的搅拌装置充分分离。
<成像性能>
每种双组分蓝绿色显影剂分别在低温/低湿度(15℃/10%RH)和高温/高湿度(30℃/85%RH)环境下进行连续10000张的成像试验,试验使用彩色复印机(“CLC-700”,由Canon K.K制造)复制图像面积占原件的25%。
每种显影剂试样的摩擦电荷(Qtribo)的测量分两种情况进行:使用前的显影剂和经10000张连续成像后从显影装置取出的显影剂,每种的调色剂浓度为6%重量。
图7是测量调色剂摩擦电荷装置的示意图。将按照上述方法准备的重量约0.5-1.5g显影剂试样放入底部为孔径32μm的500目筛网73的金属测量容器72中,然后盖上金属盖74。此时整个测量容器72的重量为W1(g)。然后,当调整气流控制阀76使真空计75上的压力为250mmAq时,运行吸出器71(至少与测量容器72接触的部分由绝缘材料组成),通过抽吸口77吸出调色剂。在这一状态下,通过优选2分钟的吸取,调色剂被充分移出。
此时从电压计79读取的电压,用V(伏特)代表,同时电容78的电容用C(mF)代表,并且称量整个测量容器的重量W2(g)。然后用下面公式计算调色剂试样的摩擦电荷Qtribo(mC/kg):
Qtribo(mC/kg)=C×V/(W1-W2)
对于连续成像过程中初始阶段和最终阶段的成像,分别从是否存在白斑(white dropout)、图像模糊和图像粗糙几方面进行显影性能(图像)评估。评估分下面三个水平:
A:非常好的图像
B:可接受的图像
C:劣质图像
图像密度(I.D.)分别通过连续成像前、后形成的固体图像进行测量,使用Macbeth密度仪(由Macbeth公司制造)分别在固体图像的5点测量反射图像密度,然后取5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图像密度(I.D.)。
对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的所有Cyan调色剂和Cyan显影剂的评估结果都列于表5。
参考表4和表5,对于某些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有下列值得关注的补充说明。
(实施例2和3)
具有提高含量Al化合物(I)的调色剂2的的结果是高分子量组分的含量(表4)增加,并且可定影温度区域向较高温度一侧偏移(表5);而具有降低含量Al化合物(I)的调色剂3的可定影温度区域向较低温度一侧偏移(表5)。
(实施例5)
通过在高温熔融捏合得到的调色剂5显示了提高高分子量组分含量的趋势(表4)。
(实施例6)
使用小粒径的混合树脂(1)作为调色剂成分得到的调色剂6显示了较宽的可定影温度范围(Tfix范围),估计可能是由于促进了Al化合物(I)分散和交联所致(表4和5)。
(实施例8-11)
使用较高分子量的混合树脂(3)得到的调色剂9具有较高的抗高温透印性能,但混色能力略微降低。
(实施例12和13)
提高石蜡(A)含量得到的调色剂13的OHP透射率(TOHP)和显影性能略微降低。
(实施例14-17)
使用具有不同熔点Tabs(如表2所示)的蜡(B)-(E)的结果是:由于蜡渗出温度变化造成了不同的定影初始温度(TFI)。
(实施例18和19)
使用由提高含量的作为烃单元的聚乙烯(I)制备的蜡分散剂得到调色剂19,其蜡渗出受到轻微阻止,进而轻微降低了定影性能。
(实施例24和25)
使用由降低量的共聚物单元(I)制备的蜡分散剂得到调色剂24,其趋向于形成有利于定影性能的较大的蜡分散粒径,但轻微降低了显影性能。使用由提高量的共聚物单元(I)制备的蜡分散剂得到的调色剂25趋向于促进蜡颗粒的细分散并阻止蜡渗出。
(实施例26)
使用以90∶10比例干混的聚酯(1)和乙烯基共聚物(1)替代混合树脂(1)作为粘合剂树脂得到调色剂26,其结果是轻微降低了蜡分散能力并轻微降低了显影性能。
(实施例27)
Al化合物(I)的用量比调色剂2还高的调色剂27趋向于引起进一步交联并显示较高的TFI(℃)、较窄的Tmix范围和在连续成像过程中导致过多电荷的较高荷电率。
(对比实施例1)
图4为省略不用Al化合物(I)得到的调色剂31的GPC曲线,它未能显示出在图3观察到的因在50分钟洗脱时间左右或更短时间发生交联而产生的高分子组分的存在。结果是:由于高温透印和较差的储存稳定性,调色剂31未能显示出足够的可定影温度范围。
(对比实施例4)
当省略不用共聚物单元(I)制备蜡分散剂时得到调色剂34,由于加入其中的大量石蜡的分散较差,该调色剂显示出相当差的连续成像性能。
Figure C0214161900431
Figure C0214161900451
Figure C0214161900461

Claims (23)

1. 一种调色剂,含有:
(i)粘合剂树脂,(ii)着色剂,(iii)烃蜡,(iv)树脂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共聚物单元和一种为聚烯烃的烃单元,所述共聚物单元通过苯乙烯单体与至少一种选自含氮的乙烯基单体、含羧基的单体、含羟基的单体、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的单体反应合成,其中共聚物单元和烃单元的重量比范围为60∶40-95∶5,以及(v)有机金属化合物;其中粘合剂树脂(i)含有基于粘合剂树脂(i)的至少60重量%的聚酯组分,
烃蜡的重均分子量为400-800并且数均分子量为400-600,含量为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1-10重量份,
树脂组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50,000并且数均分子量为1,000-5,000,和
所述调色剂具有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分子量分布,包括:重均分子量(Mw)至少为4.0×104,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至少为50。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粘合剂树脂(i)含有65-95重量%的聚酯组分,所述聚酯组分部分与乙烯基聚合物化学键连。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Mw为4.0×104-1.0×107,Mn为1.5×103-1.0×104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树脂组合物(iv)中的共聚物单元含有苯乙烯单体、含氮的乙烯基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三元共聚物。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测定的烃蜡(iii)在升温吸热曲线上的最大吸热峰温度为55-80℃。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烃蜡(iii)的GPC分子量分布包括Mw/Mn比值为1.0-2.0。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烃蜡(iii)的含量是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1-6重量份。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树脂组合物(iv)中的共聚物单元的含量是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1-20重量份。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树脂组合物(iv)中的烃单元在升温DSC吸热曲线上的最大吸热峰温度为90-130℃。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树脂组合物(iv)中的烃单元的GPC分子量分布包括Mw为500-30,000,Mn为500-3,000以及Mw/Mn比为1.0-2.0,密度为0.90-0.95。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烃单元的含量是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1-2重量份。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有机金属化合物(v)是芳族氧代羧酸的金属化合物或芳族烷氧基羧酸的金属化合物。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有机金属化合物(v)的含量是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1-10重量份。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粘合剂树脂(i)的GPC分子量分布包括Mw为2.6×103-1.9×105,Mn为1300-9500,Mw/Mn比值为2-20。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粘合剂树脂(i)的酸值为1-60mgKOH/g。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具有粘弹性能,包括:80℃下的动态模量(G’80)为5×104-1×109N/m2,120-180℃温度范围内的动态模量(G’120-180)为1×102-1×105N/m2,损耗角正切值满足下式:1<tanδ180/tanδmin,其中tanδ180代表在180℃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G”/G’,即损耗模量G”与动态模量G’之比),tanδmin代表在120-180℃温度范围内的最小损耗角正切值tanδ。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通过包括下列步骤的方法得到:将材料(i)-(v)在至少80℃的测定熔融捏合温度下熔融捏合,得到熔融捏合产物,然后冷却,使熔融捏合产物凝固、粉碎和分级。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含有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5-120重量份磁性材料,用作磁性单组分显影剂。
1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含有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1-5重量份磁性材料,用作基本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
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含有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1-5重量份磁性材料,并与磁性载体粒子共混得到双组分显影剂。
2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中调色剂的Mw/Mn比值为100-3000。
22. 一种热定影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使定影部件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接触,对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其中
在将定影部件提供的硅油以0-1×10-7g/cm2比例施用到定影表面的情况下,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的定影表面上,和
调色剂图像用含有下列各组分的调色剂形成:
(i)粘合剂树脂,(ii)着色剂,(iii)烃蜡,(iv)树脂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共聚物单元和一种为聚烯烃的烃单元,所述共聚物单元通过苯乙烯单体与至少一种选自含氮的乙烯基单体、含羧基的单体、含羟基的单体、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的单体反应合成,其中共聚物单元和烃单元的重量比范围为60∶40-95∶5,以及(v)有机金属化合物;
其中粘合剂树脂(i)含有基于粘合剂树脂(i)的至少60重量%的聚酯组分,
烃蜡的重均分子量为400-800并且数均分子量为400-600,含量为基于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的0.1-10重量份,
树脂组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50,000并且数均分子量为1,000-5,000,和
调色剂具有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分子量分布,包括:重均分子量(Mw)至少为4.0×104,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至少为50。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热定影方法,其中调色剂是根据权利要求2-21任一项所述的调色剂。
CNB021416192A 2001-09-06 2002-09-06 调色剂和热定影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91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70065 2001-09-06
JP270065/2001 2001-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3878A CN1403878A (zh) 2003-03-19
CN100409107C true CN100409107C (zh) 2008-08-06

Family

ID=19095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161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9107C (zh) 2001-09-06 2002-09-06 调色剂和热定影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808852B2 (zh)
EP (1) EP1291726B1 (zh)
KR (1) KR100506441B1 (zh)
CN (1) CN100409107C (zh)
DE (1) DE60216387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5587A (zh) * 2013-07-26 2015-02-11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卡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6887B2 (ja) * 2003-11-06 2010-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トナー及び二成分系現像剤
EP1564604B1 (en) 2004-02-16 2013-06-19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with clean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fixing device
US7351509B2 (en) * 2004-02-20 2008-04-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2006039465A (ja) * 2004-07-30 2006-02-09 Oki Da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979B2 (ja) * 2004-08-03 201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フルカラー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KR100793551B1 (ko) * 2005-08-01 2008-01-14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US8026030B2 (en) * 2005-11-07 2011-09-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2008101100A (ja) * 2006-10-19 2008-05-01 Fuji Xerox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マイクロリアクタ装置
WO2008004979A1 (en) * 2006-12-21 2008-01-10 Trek 2000 International Ltd Portable data storage apparatus with connector retraction
EP2065757B1 (en) * 2007-11-30 2014-04-30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method
US7901861B2 (en) 2007-12-04 2011-03-08 Ricoh Company Limite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446792B2 (ja) 2009-12-02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
EP2616886B1 (en) 2010-09-16 2017-11-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5865032B2 (ja) 2010-11-29 2016-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9034549B2 (en) 2010-12-24 2015-05-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WO2012153696A1 (en) 2011-05-12 2012-11-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US9063443B2 (en) 2012-05-28 2015-06-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US9058924B2 (en) 2012-05-28 2015-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US9116448B2 (en) 2012-06-22 2015-08-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WO2013190819A1 (ja) 2012-06-22 2013-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WO2015016384A1 (en) 2013-07-31 2015-0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CN105452965B (zh) 2013-07-31 2020-01-10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
EP3095009B1 (en) * 2014-01-17 2019-08-0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6409425B2 (ja) * 2014-09-04 2018-10-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418992B2 (ja) 2015-03-13 2018-1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00909B2 (ja) 2015-03-31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
US10082743B2 (en) 2015-06-15 2018-09-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740014B2 (ja) 2015-06-15 2020-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584225B2 (ja) 2015-08-25 2019-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9897932B2 (en) 2016-02-04 2018-0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403816B2 (ja) 2016-02-08 2018-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750849B2 (ja) 2016-04-28 2020-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921609B2 (ja) 2016-05-02 2021-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815753B2 (ja) 2016-05-26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036970B2 (en) 2016-06-08 2018-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enta toner
JP6900279B2 (ja) 2016-09-13 2021-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10197936B2 (en) 2016-11-25 2019-0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849409B2 (ja) 2016-11-25 2021-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409188B2 (en) 2017-02-10 2019-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10295920B2 (en) 2017-02-28 2019-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451985B2 (en) 2017-02-28 2019-10-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808538B2 (ja) 2017-02-28 2021-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303075B2 (en) 2017-02-28 2019-05-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833570B2 (ja) 2017-03-10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900245B2 (ja) 2017-06-09 2021-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914741B2 (ja) 2017-06-16 2021-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EP3696609A4 (en) * 2017-10-13 2021-08-18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TONER BINDERS AND TONER
JP6938345B2 (ja) 2017-11-17 2021-09-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599060B2 (en) 2017-12-06 2020-03-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7293009B2 (ja) 2018-08-08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293010B2 (ja) 2018-08-08 2023-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171314B2 (ja) 2018-08-28 2022-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229701B2 (ja) 2018-08-28 2023-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130518B2 (ja) 2018-09-28 202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磁性キャリア、二成分系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955765B2 (en) 2018-11-22 2021-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JP7433869B2 (ja) 2018-12-05 2024-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1249410B2 (en) 2018-12-12 2022-0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7391640B2 (ja) 2018-12-28 2023-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2020109499A (ja) 2018-12-28 2020-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7443048B2 (ja) 2018-12-28 2024-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433872B2 (ja) 2018-12-28 2024-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3456A (ja) * 1983-10-28 1985-05-25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EP0421416A2 (en) * 1989-10-05 1991-04-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 fixable toner and heat fixing method
JPH096135A (ja) * 1995-06-15 1997-01-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
EP0774695A1 (en) * 1995-11-20 1997-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97691A (en) 1939-04-04 1942-10-06 Chester F Carlson Electrophotography
US4071361A (en) 1965-01-09 1978-01-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 and apparatus
DE2352604B2 (de) 1972-10-21 1980-09-11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Tokio Toner für elektrostatographische Trockenentwickler
JPS5123354B2 (zh) 1973-01-16 1976-07-16
JPS5123354A (ja) 1974-08-20 1976-02-24 Silver Seiko Amiki
JPS523305A (en) 1975-01-08 1977-01-11 Western Electric Co Circuit for detecting identity of bit rows
JPS523304A (en) 1975-06-27 1977-01-11 Advance Transformer Co Circuit for energizing magnetron
JPS556805A (en) 1978-06-29 1980-01-18 Toshiba Corp Method of producing semiconductor
DE3027121A1 (de) 1979-07-17 1981-02-05 Canon Kk Verfahren zum fixieren mittels einer schmelzwalze
JPS56158340A (en) 1980-05-13 1981-12-07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US4578338A (en) 1984-08-31 1986-03-25 Xerox Corpor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tone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waxes
CA1261188A (en) 1984-11-30 1989-09-26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Heat-fixable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composition
US4990424A (en) * 1988-08-12 1991-02-05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and developer compositions with semicrystalline polyolefin resin blends
EP0435692A1 (en) 1989-12-29 1991-07-03 Mita Industrial Co., Ltd. Toner and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JPH0764323A (ja) * 1993-08-24 1995-03-10 Tomoegawa Paper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3308812B2 (ja) * 1995-05-31 2002-07-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017669A (en) * 1995-09-20 2000-01-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an electrostatic image
US5851714A (en) * 1996-04-02 1998-1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and fixing method
SG79236A1 (en) 1997-08-21 2001-03-20 Canon Kk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H11352720A (ja) * 1998-06-04 1999-12-24 Canon Inc トナー
JP3530058B2 (ja) * 1999-03-05 2004-05-24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負帯電性乾式トナー
US6326114B1 (en) * 1999-04-14 2001-1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toner
JP4365937B2 (ja) * 1999-06-30 2009-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トナー
JP4372992B2 (ja) * 1999-11-16 2009-11-2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トナー
JP2001227676A (ja) * 2000-02-16 2001-08-24 Kawaden:Kk バルブ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3456A (ja) * 1983-10-28 1985-05-25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EP0421416A2 (en) * 1989-10-05 1991-04-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 fixable toner and heat fixing method
JPH096135A (ja) * 1995-06-15 1997-01-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
EP0774695A1 (en) * 1995-11-20 1997-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5587A (zh) * 2013-07-26 2015-02-11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和处理卡盒
US10203620B2 (en) 2013-07-26 2019-02-12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06441B1 (ko) 2005-08-11
EP1291726B1 (en) 2006-11-29
US6808852B2 (en) 2004-10-26
DE60216387D1 (de) 2007-01-11
US20030129517A1 (en) 2003-07-10
EP1291726A2 (en) 2003-03-12
CN1403878A (zh) 2003-03-19
DE60216387T2 (de) 2007-09-20
KR20030022046A (ko) 2003-03-15
EP1291726A3 (en) 2004-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9107C (zh) 调色剂和热定影方法
CN101523301B (zh) 调色剂
EP0800117B1 (en)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and fixing method
KR100191289B1 (ko)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토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3740191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3817348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1045293B1 (en) Ton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toner
EP0774695B1 (en)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KR0135905B1 (ko)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토너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US6783910B2 (en)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JP3453482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EP0764889B1 (en) Toner for developing an electrostatic image
JPH11352720A (ja) トナー
JP3697070B2 (ja) トナー
JP3342272B2 (ja) カラートナー、二成分系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155930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03156880A (ja) トナー及び加熱定着方法
JPH1073952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3796430B2 (ja) トナー
JP2003223018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カラートナー
JP2002258535A (ja)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トナー
JP2000356863A (ja)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H0815909A (ja)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3927805B2 (ja) イエロートナー
JP3728142B2 (ja) トナ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