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7184B - 圖像讀取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圖像讀取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7184B
TWI667184B TW107100475A TW107100475A TWI667184B TW I667184 B TWI667184 B TW I667184B TW 107100475 A TW107100475 A TW 107100475A TW 107100475 A TW107100475 A TW 107100475A TW I667184 B TWI667184 B TW I6671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reading
document
distanc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0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9275A (zh
Inventor
有森和彥
增田英俊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9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9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7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71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8Scann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29Detection means
    • H04N1/00734Optical detectors
    • H04N1/00737Optical detectors using the scanning elements as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8Size or dimensions
    • H04N1/0071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8Size or dimensions
    • H04N1/00713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42Detection methods
    • H04N1/00745Detecting the leading or trailing ends of a moving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7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7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777Inhibiting, e.g. an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6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capable of performing non-simultaneous scanning at more than one scann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18Ske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29Detection means
    • H04N1/00734Optical detectors
    • H04N1/00737Optical detectors using the scanning elements as detectors
    • H04N1/0074Optical detectors using the scanning elements as detectors using inactive scanning elements, e.g. elements outside the scanning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69Comparing, e.g. with thres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裝置之成本上升且可將伴隨夾紙所致之對原稿形成之損傷控制為最小限度的圖像讀取裝置。 本發明之圖像讀取裝置具備:讀取機構,其讀取原稿;搬送輥,其於搬送原稿之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讀取機構之上游側,且將原稿送至上述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控制機構,其接收上述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且控制上述搬送輥;且 上述控制機構自上述讀取機構接收讀取資料而取得原稿之形態,並基於該形態選擇是否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

Description

圖像讀取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讀取原稿圖像之圖像讀取裝置。
以下,以圖像讀取裝置之一例即掃描器為例進行說明。有如下構成者:於掃描器設置有自動傳送原稿之給送裝置(亦稱為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動進稿器)),而可進行複數張原稿之自動傳送與讀取。 此處,有於圖像讀取裝置內之原稿搬送路徑中產生夾紙之情形,先前以來採用各種夾紙檢測機構。然而,於判斷為夾紙之時點由於已為對原稿施加驅動負載之狀態,故有原稿或裝置受到損傷之虞。 鑑於此種問題,於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檢測原稿夾紙之方法,係藉由麥克風檢測原稿搬送路徑中產生之聲音,並基於聲音強度相關之基準值、與聲音持續時間相關之基準值檢測原稿之夾紙。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9304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專利文獻1記載之夾紙檢測機構為了檢測夾紙而必須設置專用之麥克風,故會導致裝置之成本上升。 又,亦有如下之方法:於圖像讀取裝置內一般設置有檢測原稿通過之原稿檢測機構,且於該原稿檢測機構檢測到原稿前端後於特定時間內未檢測到後端之情形時判斷為夾紙,但以該方法由於即使產生夾紙,在上述之特定時間亦繼續搬送原稿,故有原稿或裝置受到損傷之虞。 因此,本發明係鑑於此種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抑制裝置之成本上升且可將伴隨夾紙所致之對原稿形成之損傷控制為最小限度的圖像讀取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第1態樣之圖像讀取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讀取機構,其讀取原稿;搬送輥,其於搬送原稿之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讀取機構之上游側,且將原稿送至上述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檢測機構,其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搬送輥與上述讀取機構之間,且至少基於原稿前端之通過而產生檢測信號;及控制機構,其接收上述檢測信號及上述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且控制上述搬送輥;上述控制機構於接收到上述檢測信號後自上述讀取機構接收讀取資料而取得原稿之形態,並基於該形態選擇是否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 於產生夾紙之情形時,藉由上述讀取機構取得之原稿之形態與正常搬送時之原稿之形態不同。因此,利用該性質,本態樣之圖像讀取裝置之控制機構於接收到上述檢測信號後自上述讀取機構接收讀取資料而取得原稿之形態,並基於該形態判斷是否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故可無須設置檢測夾紙之專用機構即可檢測夾紙,從而可抑制裝置之成本上升。此外,於藉由上述檢測機構檢測到原稿之前端通過後,無須使上述搬送輥驅動基於原稿長度設定之特定時間後停止,故可將伴隨夾紙所致之對原稿形成之損傷控制為最小限度。 另,於本說明書中「原稿之形態」係意指主要可自原稿之輪廓掌握之原稿之形態者。又,「原稿之形態」並非意指原稿整體之形態,而係意指至少藉由讀取機構讀取之原稿之一部分之形態。 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1態樣中,上述控制機構基於上述形態中原稿之兩邊緣狀態而選擇是否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 根據本態樣,由於上述控制機構基於原稿形態中原稿之兩邊緣狀態而判定有無夾紙,並選擇是否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故可更正確地判定是否為夾紙。 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2態樣中,上述控制機構於原稿之一側邊緣與另一側邊緣為非平行之情形時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 根據該構成,由於上述控制機構於原稿之一側邊緣與另一側邊緣為非平行之情形時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故可容易地進行是否為夾紙之判定。 本發明之第4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1態樣中,上述控制機構於上述形態為於與原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上具有原稿缺漏部分者之情形時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 於產生夾紙之情形時,藉由上述讀取機構取得之原稿形態具有缺漏部分。因此,利用該性質,本態樣之圖像讀取裝置之控制機構於上述形態為於與原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上有原稿之缺漏部分者之情形時判定為夾紙,並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故而可容易地進行是否為夾紙之判定。 本發明之第5態樣之特徵在於具備:第1讀取機構,其於搬送原稿之原稿搬送路徑上配置於原稿之第1面側,且讀取原稿之第1面;第2讀取機構,其配置於與上述第1面側相反側之第2面側,且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相對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位於下游側且讀取原稿之第2面;搬送輥,其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上游側,且將原稿送至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檢測機構,其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搬送輥與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間,且至少基於原稿前端之通過而產生檢測信號;及控制機構,其接收上述檢測信號以及上述第1讀取機構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且控制上述搬送輥;上述控制機構於接收到上述檢測信號後,自上述第1讀取機構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接收讀取資料而取得原稿寬度,且比較基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取得之第1原稿寬度、與基於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取得之第2原稿寬度而選擇是否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 於產生夾紙之情形時,藉由於原稿搬送路徑上錯開位置配置之上述第1讀取機構與上述第2讀取機構各者取得之原稿寬度不同。因此,利用該性質,本態樣之圖像讀取裝置之控制機構比較基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取得之第1原稿寬度、與基於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取得之第2原稿寬度而判定有無夾紙,而選擇是否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故無須設置檢測夾紙之專用機構即可檢測夾紙,從而可抑制裝置之成本上升。此外,於藉由檢測機構檢測到原稿之前端之通過後,無須使上述搬送輥驅動基於原稿長度設定之特定時間後停止,故可將伴隨夾紙所致之對原稿形成之損傷控制為最小限度。 本發明之第6態樣之特徵在於:於第5態樣中,上述控制機構於上述第1原稿寬度與上述第2原稿寬度之差為特定值以上之情形時,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 根據本態樣,由於上述控制機構於上述第1原稿寬度與上述第2原稿寬度之差為特定值以上之情形時,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故可容易地進行是否為夾紙之判定。 本發明之第7態樣之特徵在於具備:讀取機構,其讀取原稿;搬送輥,其於搬送原稿之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讀取機構之上游側,且將原稿送至上述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控制機構,其接收上述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且控制上述搬送輥;關於與原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即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上述讀取資料獲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與上述讀取機構之一側端部之距離A,上述控制機構以將原稿最先以搬送量Y搬送之前後、及進而以上述搬送量Y搬送後之狀態取得距離A,且於將原稿最先以上述搬送量Y搬送之前之上述距離A設為A1,最先以上述搬送量Y搬送後之上述距離A設為A2,進而以上述搬送量Y搬送後之上述距離A設為A3時,於A1-A2、與A2-A3之差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之情形時,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 例如於欲進行複數張原稿之讀取時,以釘書針將原稿於四個角落之一部位合訂在一起,且於誤將此直接(未拆除釘書針)安置於圖像讀取裝置而欲送給時,欲送給之原稿以釘書針之合訂位置為中心描繪弧之方式旋轉,亦即隨著送給之進行偏斜之程度變得更顯著,結果,成為夾紙。 此種一連串之原稿之動作可藉由伴隨原稿之搬送所致之邊緣位置之變化而檢測。 且,根據本態樣,關於基於讀取資料所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與上述讀取機構之一側端部之距離A(即,原稿之一側之邊緣位置),以於將原稿最先以搬送量Y搬送之前後、及進而以上述搬送量Y搬送後之狀態取得距離A,並基於其變化而判斷是否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故無須設置檢測夾紙之專用機構即可檢測夾紙,從而可抑制裝置之成本上升。 此外,利用檢測原稿通過之檢測機構,藉由上述檢測機構檢測到原稿前端之通過後,由於無須使上述搬送輥驅動基於原稿長度設定之特定時間後停止,故可將伴隨夾紙所致之對原稿形成之損傷控制為最小限度。 本發明之第8態樣之特徵在於具備:讀取機構,其讀取原稿;搬送輥,其於搬送原稿之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讀取機構之上游側,且將原稿送至上述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控制機構,其接收上述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而控制上述搬送輥;關於與原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即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上述讀取資料所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與另一側端部之距離B,上述控制機構以將原稿最先以搬送量Y搬送之前後、及進而以上述搬送量Y搬送後之狀態取得距離B,且於將原稿最先以上述搬送量Y搬送之前之上述距離B設為B1,最先以上述搬送量Y搬送後之上述距離B設為B2,進而以上述搬送量Y搬送後之上述距離B設為B3時,於B1-B2、與B2-B3之差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之情形時,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 根據本態樣,關於基於讀取資料所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與另一側端部之距離B(即原稿寬度),由於係以於將原稿最先以搬送量Y搬送之前後、及進而以上述搬送量Y搬送後之狀態取得距離B,並基於其變化而判斷是否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故可獲得與上述第7態樣同樣之效果。 本發明之第9態樣之特徵在於具備:第1讀取機構,其於搬送原稿之原稿搬送路徑上配置於原稿之第1面側,且讀取原稿之第1面;第2讀取機構,其配置於與上述第1面側相反側之第2面側,且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相對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位於下游側且讀取原稿之第2面;搬送輥,其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上游側,且將原稿送至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控制機構,其接收上述第1讀取機構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且控制上述搬送輥;上述控制機構取得與原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即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所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與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一側端部的距離X1,接著,取得於以相當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與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配置間隔之搬送量搬送原稿時之上述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所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與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一側端部的距離X2,於上述距離X1與上述距離X2之差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之情形時,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 如上述般,藉由釘書針將原稿於四個角落之一部位合訂在一起,且於誤將此直接(未拆除釘書針)安置於圖像讀取裝置而欲送給時,欲送給之原稿以釘書針之合訂位置為中心描繪弧之方式旋轉,亦即隨著送給之進行偏斜之程度變得更顯著,結果,成為夾紙。 此等一連串之原稿動作可根據於原稿搬送方向空出特定間隔配置之兩個讀取機構(第1讀取機構及第2讀取機構)所檢測出之邊緣位置之不同而檢測。 根據本態樣,由於基於兩個讀取機構(第1讀取機構及第2讀取機構)所檢測出之邊緣位置之不同而判斷是否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故無須設置檢測夾紙之專用機構即可檢測夾紙,從而可抑制裝置之成本上升。 此外,利用檢測原稿通過之檢測機構,於藉由上述檢測機構檢測到原稿前端之通過後,由於無須使上述搬送輥驅動基於原稿長度設定之特定時間後停止,故可將伴隨夾紙所致之對原稿形成之損傷控制為最小限度。 本發明之第10態樣之特徵在於具備:第1讀取機構,其於搬送原稿之原稿搬送路徑上配置於原稿之第1面側,且讀取原稿之第1面;第2讀取機構,其配置於與上述第1面側相反側之第2面側,且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相對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位於下游側且讀取原稿之第2面;搬送輥,其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上游側,且將原稿送至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控制機構,其接收上述第1讀取機構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且控制上述搬送輥;上述控制機構取得與原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即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所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與另一側端部之距離Z1,接著,取得於以相當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與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配置間隔之搬送量搬送原稿時之上述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所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與另一側端部之距離Z2,於上述距離Z1與上述距離Z2之差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之情形時,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 根據本態樣,由於基於以兩個讀取機構(第1讀取機構及第2讀取機構)檢測出之原稿寬度之不同而判斷是否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故可獲得與上述第9態樣同樣之作用效果。
以下,基於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另,關於各實施例中同一之構成,標註同一符號而僅於最初之實施例中進行說明,且於以後之實施例中省略其構成之說明。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圖像讀取裝置之外觀立體圖,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掃描器之原稿送給路徑之側視圖,圖3係構成圖像讀取裝置之構成要素之方塊圖,圖4係模式性顯示第1實施例之圖像讀取裝置之原稿送給路徑的圖,圖5係模式性顯示第1實施例之圖像讀取裝置之原稿送給路徑之圖且係顯示正常之送給狀態的圖。 圖6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讀取部之正常送給狀態之圖,圖7係顯示於第1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檢測到卡紙之狀態的圖,圖8係第1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之送給控制之流程圖,圖9係顯示於第1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產生偏斜之狀態的圖,圖10係模式性顯示第2實施例之圖像讀取裝置之原稿送給路徑的圖,圖11係顯示於第2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檢測到卡紙之狀態的圖。 圖12係顯示第3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之正常之送給狀態的圖,圖13係顯示於第3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產生斜行之狀態的圖,圖14係顯示於第3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產生偏斜之狀態的圖,圖15係第3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之送給控制之流程圖,圖16係顯示第4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之正常送給狀態之圖,圖17係顯示於第4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產生偏斜之狀態的圖,圖18係顯示於第4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產生偏斜之狀態的圖。 又,各圖中所示之X-Y-Z座標系係X方向表示裝置寬度方向且表示用紙寬度方向,Y方向表示圖像讀取裝置之用紙搬送方向,Z方向表示與Y方向正交之方向即大致與搬送之用紙之面正交之方向。另,於各圖中,將+Y方向側設為裝置前面側,將-Y方向側設為裝置背面側。 第1實施例 <<<發明之概要>>> 於本實施例中,設為如下之基本構想:於作為「圖像讀取裝置」之掃描器10之圖像讀取部中讀取原稿P之圖像,並基於讀取之圖像資訊進行原稿P於原稿搬送路徑內是否產生卡紙之判斷,於產生卡紙之情形時進行必要之送給控制。 <<<關於圖像讀取裝置>>> 參照圖1及圖2,掃描器10具備:下部單元12、上部單元14、蓋部16、及排出托盤18。於本實施例中,雖未圖示,但上部單元14相對於下部單元12以用紙搬送方向下游側為旋動支點可旋動地安裝於下部單元12。 又,於下部單元12背面側之上部,將蓋部16相對於下部單元12可旋動地安裝。蓋部16可成為以下狀態:覆蓋上部單元14之上部及送給口20之非送給裝置(未圖示)、及如圖1所示旋動至裝置背面側,而將送給口20開放之可送給狀態。且,當蓋部16如圖1所示為可送給狀態時,蓋部16之內面作為載置原稿P之原稿載置部16a發揮功能。 又,於下部單元12之裝置前面側設置有排出原稿P之排出口24。又,下部單元12具備可自排出口24朝向裝置前面側拉出之排出托盤18。排出托盤18可成為以下狀態:收納於下部單元12之底部之狀態(未圖示)、及拉出至裝置前面側之狀態(參照圖1)。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排出托盤18係以連結複數個托盤而構成,且可根據排出之原稿P之長度而調整自排出口24拉出之長度。 <關於掃描器之原稿搬送路徑> 接著,參照圖2至圖4,對掃描器10之原稿搬送路徑26進行說明。又,於圖2中,下部單元12及上部單元14係僅以假想線顯示其殼體之輪廓。另,於圖2中附註符號P之粗實線表示於掃描器10內沿著原稿搬送路徑26搬送之原稿之引導路徑。 於本實施例中,安置於送給口20之原稿P係藉由採取相對於下部單元12旋動至裝置背面側之姿勢之蓋部16之內面、即原稿載置部16a支持而載置。於送給口20,可安置複數張原稿P。又,於原稿載置部16a設置有載置部檢測感測器28。作為一例,載置部檢測感測器28構成為具有撥桿等之接觸式感測器或光學式感測器,且將原稿P安置於原稿載置部16a時,將檢測信號發送至後述之控制部30。且,可於原稿載置部16a安置複數張原稿P。 於本實施例中,於原稿載置部16a,如圖4所示設置有一對緣邊導引22。邊緣導引22構成為可朝圖4之裝置寬度方向上相互靠近之方向、或離開之方向移動。且,於將原稿P安置於原稿載置部16a時,於裝置寬度方向上,邊緣導引22之導引面22a與原稿P之側部接觸並使邊緣導引22移動至限制原稿P之裝置寬度方向之位置,而保持原稿P之側部。藉此,邊緣導引22引導原稿P之送給。另,圖4之邊緣導引22表示裝置寬度方向即原稿P之寬度方向上距離最遠之狀態。 此處,參照圖4,設定原稿搬送區域W作為裝置寬度方向上距離最遠之狀態之一對邊緣導引22之導引面22a間的區域。具體而言,原稿搬送區域W設定為掃描器10中可送給之最大尺寸之原稿P之寬度。 載置於原稿載置部16a之原稿P係將載置於最下面之原稿P以藉由送給驅動馬達32(參照圖3)旋轉驅動之送給輥34送給至送給方向下游側。送給輥34如圖4所示,作為一例,於裝置寬度方向隔以間隔地設置2個。送給輥34之外周面由高摩擦材料(例如橡膠等彈性體等)構成。 另,於圖2中,符號G表示載置(安置)於原稿載置部16a之原稿P之紙疊。原稿紙疊G於送給開始前藉由未圖示之止擋件將其前端保持於送給待機位置(圖2之位置),而限制其進入送給輥34與後述之分離輥36之間。 又,如圖2所示,於與送給輥34對向之位置設置有分離輥36。分離輥36亦如圖4所示,於裝置寬度方向上於送給輥34所對應之位置設置有2個。分離輥36設為藉由未圖示之推壓機構對送給輥34推壓之狀態。又,分離輥36藉由搬送驅動馬達38(參照圖3)朝與送給輥34之旋轉方向(圖2中逆時針方向亦即將原稿送至下游側之方向)相反方向(圖2中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於本實施例中,分離輥36之外周面與送給輥34同樣由高摩擦材料(例如橡膠等彈性體等)構成。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於分離輥36設置有扭矩限制器40。分離輥36構成為經由扭矩限制器40承受搬送驅動馬達38之驅動扭矩。 此處,當自送給輥34受到之旋轉扭矩超出扭矩限制器40之限制扭矩時,分離輥36藉由扭矩限制器40與搬送驅動馬達38之驅動系統分離,而從動於送給輥34旋轉(於圖2中係順時針方向)。 接著,開始原稿P之送給,當複數張原稿P進入送給輥34與分離輥36之間時,分離輥36不會自送給輥34受到旋轉扭矩,而停止從動於送給輥34之旋轉。接著,分離輥36經由扭矩限制器40承受搬送驅動馬達38之驅動力而開始朝與送給輥34相反方向旋轉(圖2之逆時針方向)。藉此,除了應被送給之最下面之原稿P以外,上面之原稿P(應防止疊送之原稿P)不受到用以向下游側前進之搬送力,而藉由分離輥36之旋轉返回至搬送方向上游側。藉此,防止原稿P之疊送。另,由於應被送給之最下面之原稿P與送給輥34直接接觸,故藉由自送給輥34受到之搬送力而朝下游側前進。 接著,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中於送給輥34及分離輥36之下游側設置有檢測原稿P之送給之第1原稿檢測感測器42。又,如圖4所示,作為一例,第1原稿檢測感測器42配置於原稿搬送路徑26之裝置寬度方向上可送給之最大尺寸之原稿P的搬送區域W內。作為一例,第1原稿檢測感測器42構成為光學式感測器,且具備:發光部42a與受光部42b。且,發光部42a與受光部42b配置於隔著原稿搬送路徑26而對向之位置。且,如下構成:於原稿搬送路徑26搬送原稿P時,藉由原稿P遮擋來自發光部42a之檢測光,而檢測原稿P。又,第1原稿檢測感測器42於檢測到原稿P時,向控制部30發送檢測信號。 再者,參照圖2,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中於第1原稿檢測感測器42之搬送方向下游側配置有檢測原稿P之疊送之疊送檢測感測器44。又,如圖4所示,疊送檢測感測器44配置於裝置寬度方向上原稿搬送區域W內。於本實施例中,疊送檢測感測器44構成為具備揚聲器部44a與麥克風部44b之超音波感測器。且,如下構成:疊送檢測感測器44自揚聲器部44a朝通過原稿搬送路徑26之原稿P振盪超音波,並以麥克風部44b檢測來自原稿P之反射音。於本實施例中,疊送檢測感測器44構成為不僅可根據反射音之頻率檢測原稿P之疊送,還可檢測厚紙等紙種。 又,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中於疊送檢測感測器44之搬送方向下游側,設置有作為「搬送輥」之搬送輥對46。又,如圖4所示,搬送輥對46(搬送驅動輥46a)於裝置寬度方向上隔以間隔地設置2對。且,搬送輥對46具備:搬送驅動輥46a、及對於搬送驅動輥46a從動旋轉之搬送從動輥46b。於本實施例中,搬送驅動輥46a藉由搬送驅動馬達38而旋轉驅動。 又,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中於搬送輥對46之搬送方向下游側,設置有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作為一例,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構成為具有撥桿之接觸式感測器。且,撥桿狀之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配置於原稿搬送路徑26之設置於下部單元12側之開口部50內。構成為:撥桿狀之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之前端於非檢測原稿P之狀態時自開口部50突出。 且,當沿著原稿搬送路徑26搬送原稿P時,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之撥桿被原稿P之前端按壓而旋動至搬送方向下游側,且被壓入至開口部50內(參照圖2及圖4之二點鏈線部)。藉此,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原稿P。接著,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於檢測到原稿P時,向控制部30發送檢測信號。另,原稿P於將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壓入開口部50內之狀態朝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 於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之下游側,設置有作為「讀取機構」之圖像讀取部52。此處,圖像讀取部52具備:第1讀取單元52A,其以與沿著原稿搬送路徑26搬送之原稿P之下表面即第1面對向之方式設置於下部單元12;及第2讀取單元52B,其以與沿著原稿搬送路徑26搬送之原稿P之上表面即第2面對向之方式設置於上部單元14。於本實施例中,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構成為讀取單元,作為一例,構成為密接型影像感測器模組(CISM:Contact Image Sensor Module)。 此處,參照圖4,以附註有符號R1之二點鏈線部表示第1讀取單元52A之影像感測器之讀取區域。又,以附註有符號R2之二點鏈線部表示第2讀取單元52B之影像感測器之讀取區域。如圖4所示,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區域R2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上位於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區域R1之搬送方向下游側。即,於本實施例中,構成為於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區域R1讀取原稿P之第1面後,於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區域R2讀取原稿P之第2面。 另,於圖4中讀取區域R2係為了說明與讀取區域R1之位置關係而圖示於第1讀取單元52A內,但實際上,設置於在第1讀取單元52A上方所設置之第2讀取單元52B內。 於圖像讀取部52中讀取原稿P之第1面及第2面之至少一面之圖像後,原稿P被夾在位於圖像讀取部52之搬送方向下游側之排出輥對54而自排出口24排出。 又,於本實施例中,排出輥對54具備:排出驅動輥54a、及對於排出驅動輥54a從動旋轉之排出從動輥54b。於本實施例中,排出驅動輥54a藉由搬送驅動馬達38而旋轉驅動。另,搬送驅動輥46a與排出驅動輥54a構成為藉由共通之驅動源即搬送驅動馬達38而旋轉驅動,但亦可構成為藉由不同之驅動源而個別地旋轉驅動。 又,於下部單元12內設置有控制部30(參照圖2)。於本實施例中控制部30作為具備複數個電子零件之電路而構成。控制部30接收載置部檢測感測器28、第1原稿檢測感測器42、疊送檢測感測器44及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之檢測信號,而控制第1讀取單元52A、第2讀取單元52B、使送給輥34旋轉驅動之送給驅動馬達32、使搬送驅動輥46a及排出驅動輥54a旋轉驅動之搬送驅動馬達38。 又,作為一例,控制部30以控制掃描器10之原稿P之搬送及圖像讀取動作之方式構成。又,控制部30亦可根據來自外部(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等)之指示控制執行掃描器10之原稿讀取動作所需之動作。 《關於原稿之搬送》 接著,參照圖5至圖8,對原稿搬送路徑26之原稿P之搬送進行說明。參照圖8,作為步驟S1,控制部30接收圖像讀取工作開始信號。接著,作為步驟S2,控制部30使送給輥34、分離輥36及搬送輥對46(搬送驅動輥46a)旋轉驅動,而開始原稿P之送給(參照圖5之以實線所示之原稿P)。接著,原稿P由邊緣導引22引導至邊緣PS1、PS2而被送至原稿搬送路徑26之下游側。接著,送至下游側之原稿P由第1原稿檢測感測器42及疊送檢測感測器44檢測。 接著,作為步驟S3,控制部30判斷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是否檢測到原稿P。具體而言,被送至較疊送檢測感測器44更靠近搬送方向下游側之原稿P'(參照圖5之附註有符號P'之二點鏈線部)之前端PF'接觸於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而由原稿P'之前端PF'將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朝搬送方向下游側按壓。其結果,撥桿狀之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旋動至搬送方向下游側,且被壓入至開口部50內,而檢測到原稿P'之前端PF'。 此處,於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未檢測到原稿P'之前端PF'之情形時,控制部30繼續原稿P'之向搬送方向下游側之搬送,且繼續步驟S3。又,於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之前端PF'之情形時,作為步驟S4,控制部30使送給輥34之旋轉停止且於圖像讀取部52中開始原稿P之圖像讀取。此處,如圖5所示,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之前端PF'意指原稿P'被夾在搬送輥對46。因此,藉由搬送輥對46將原稿P'朝圖像讀取部52搬送,且於圖像讀取部52中進行原稿P'之圖像讀取。 此處,參照圖6,對圖像讀取部52之原稿P之圖像讀取進行說明。於將原稿P送至圖像讀取部52時,於圖像讀取部52中最先到達位於搬送方向上游側之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區域R1。接著,原稿P被送至搬送方向下游側,且於讀取區域R1中被讀取第1面之圖像。 接著,作為步驟S5,控制部30判斷第1讀取單元52A是否檢測到原稿P之第1面之圖像。接著,於第1讀取單元52A未檢測到原稿P之第1面之圖像之情形時,繼續原稿P之向搬送方向下游側之搬送,且繼續步驟S5。又,於第1讀取單元52A檢測到原稿P之第1面之圖像之情形時,控制部30自步驟S5進行至步驟S6。 接著,原稿P於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區域R1中被讀取圖像,且進而被送至位於讀取區域R1下游側之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區域R2。接著,於讀取區域R2中讀取與原稿P之第1面相反側之第2面之圖像。 接著,作為步驟S6,控制部30判斷第2讀取單元52B(參照圖2)是否檢測到原稿P之第2面之圖像。接著,於第2讀取單元52B未檢測到原稿P之第2面之圖像之情形時,繼續原稿P之向搬送方向下游側之搬送,且繼續步驟S6。又,於第2讀取單元52B檢測到原稿P之第2面之圖像之情形時,控制部30自步驟S6進行至步驟S7。 此處,作為一例,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構成為密接型影像感測器模組(CISM),且如下構成:對原稿P照射光,並根據自原稿P反射之光之檢測光強度檢測原稿之邊緣或圖像資訊。 接著,作為處理之一例,控制部30於步驟S7中,判定藉由第1讀取單元52A讀取之原稿P之裝置寬度方向之一側邊緣PS1與另一側邊緣PS2的距離、與藉由第2讀取單元52B讀取之原稿P之一側邊緣PS1與另一側邊緣PS2的距離之差是否未達特定值。即,檢測於原稿P之搬送方向上原稿P之寬度於上游側及下游側是否產生變化。 此處,於圖像讀取部52中,原稿P於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面(玻璃面)與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面(玻璃面)之間自搬送方向上游側朝下游側通過,且被讀取圖像。且,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面(玻璃面)與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面(玻璃面)於與原稿搬送路徑26交叉之方向上,空出可供原稿P通過,且可讀取原稿P之圖像之距離而對向配置。且,於原稿P通過第1讀取單元52A與第2讀取單元52B之間時,於兩單元52A、52B之讀取面間之距離範圍內,有時會因原稿P之一部分自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之至少一讀取面翹起、或於裝置寬度方向上原稿P之一部分彎曲而導致原稿P之寬度變動。因此,本實施例之特定值設定為大於因圖像讀取部52之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面(玻璃面)與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面(玻璃面)間之距離所致之原稿P之變動量的值。作為一例,特定值設定為數mm左右,具體而言為1 mm。 例如,如圖6所示,於圖像讀取部52中正常搬送原稿P,且於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中讀取第1面及第2面之圖像。且,控制部30可自讀取區域R1及讀取區域R2之反射光之檢測強度而特定出原稿P之兩邊緣PS1、PS2之位置,亦可求出特定出之兩邊緣PS1、PS2間之距離。 且,於正常搬送原稿P時,讀取區域R1之原稿P之邊緣PS1、PS2間之距離即第1原稿寬度為W1,讀取區域R2之原稿P之邊緣PS1、PS2間之距離即第2原稿寬度亦為W1。即,可知第1原稿寬度與第2原稿寬度之差未達特定值。 因此,由於第1原稿寬度與第2原稿寬度之差未達特定值,故控制部30進行至步驟S8。接著,作為步驟S8,控制部30於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之後端後將原稿P搬送特定量,即直至原稿P之後端穿過圖像讀取部52,隨後使原稿P排出至排出托盤18而結束圖像讀取工作。 接著,參照圖7,對步驟S7之第1原稿寬度與第2原稿寬度之差為特定值以上之情形進行說明。於原稿P1之厚度較薄之情形時,原稿P1之剛性較低。且,於原稿搬送路徑26內搬送較薄之原稿P1時,有時會卡在原稿搬送路徑26內之凹凸部分。接著,若於該狀態繼續原稿P1之搬送,則原稿P1有時會以卡在凹凸部分之部分為起點而於原稿搬送路徑26內產生夾紙(卡紙)。例如,於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較薄之原稿P1後,於搬送至圖像讀取部52時,有時會卡在開口部50之搬送方向下游側之邊緣。或,有原稿P卡在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之圖像讀取面(玻璃面)之搬送方向上游側端部之情形。 接著,作為一例,如圖7所示,卡在開口部50之邊緣之部分(裝置寬度方向中央)成為搬送阻力,故於朝圖像讀取部52搬送原稿P1時,與原稿P1之寬度方向兩端部相比中央部分之搬送延遲,從而會產生原稿P1之中央部分破碎,而於原稿搬送路徑26內產生夾紙。 因此,搬送至圖像讀取部52之原稿P1之形態為與圖6所示之正常搬送之原稿P之形態不同者。例如,作為一例,如原稿P1所示,成為原稿寬度朝向前端PF1變窄之形態。此處,原稿P1不會被檢測到夾紙,而越過讀取區域R1被搬送至讀取區域R2。接著,第1讀取單元52A於讀取區域R1中讀取原稿P1之第1原稿寬度。接著,控制部30將原稿P1之第1原稿寬度辨識為寬度W2。接著,第2讀取單元52B於讀取區域R2中讀取原稿P1之第2原稿寬度。接著,控制部30將原稿P1之第2原稿寬度辨識為寬度W3。此處,寬度W2與寬度W3存在W2>W3之關係。 接著,作為步驟S7,於控制部30判斷為原稿P1之第1原稿寬度W2與第2原稿寬度W3之差為特定值以上之情形時,即判斷為原稿P1產生夾紙之情形時,進行至步驟S9。且,控制部30使搬送驅動輥46a之旋轉停止,並作為錯誤結束圖像讀取工作。 於本實施例中,可於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1之前端PF1後,基於於讀取區域R1、R2中各自讀取原稿P之圖像之時點所讀取到之圖像資料進行夾紙判定,而使原稿之搬送停止。即,可於藉由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1之前端PF1之通過後基於原稿長度設定之特定時間,於驅動搬送輥對46後且使搬送輥對46停止之前進行原稿P1之夾紙檢測,故可抑制伴隨夾紙而於原稿P1形成之損傷。 <<<第1實施例之變化例>>> (1)於本實施例中,構成為於原稿P之第1原稿寬度與第2原稿寬度之差為特定值以上之情形時,進行夾紙判定,但可代替該構成,而例如將藉由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讀取之原稿P之邊緣PS1、PS2之相對於搬送方向之傾斜程度、或於讀取區域R1及讀取區域R2內原稿P之一部分是否缺漏作為夾紙判定之重要條件。 對原稿P之一部分缺漏之狀態進行說明。如圖7所示,於以原稿P1之中央部分破碎之狀態將原稿P1搬送至圖像讀取部52時,成為於讀取區域R1及讀取區域R2所對應位置上原稿P1之一部分缺漏之狀態,即形成有缺漏部分PL之狀態。接著,若於該狀態,由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讀取原稿P1之圖像,則自讀取之圖像資料檢測到對應於缺漏部分PL之邊緣PL1、PL2。即,由於檢測到正常搬送原稿P時不會檢測到之邊緣PL1、PL2,故控制部30可判斷為於裝置寬度方向上於邊緣PL1與邊緣PL2之間原稿P1缺漏之狀態。因此,控制部30可判斷於原稿P1中產生了夾紙。 (2)又,於本實施例中,作為一例,設為以開口部50為起點於原稿P產生夾紙之情形,但例如亦有如圖9所示於原稿P上產生偏斜(斜行)後直接搬送至圖像讀取部52之情形、或原稿P產生偏斜,結果接觸於原稿搬送路徑26之壁而產生夾紙之情形。參照圖9,於產生偏斜後直接搬送至圖像讀取部52時,若原稿P無變形等,則第1讀取單元52A中讀取到之第1原稿寬度為W4,第2讀取單元52B中讀取到之第2原稿寬度亦為W4,由於第1原稿寬度與第2原稿寬度未達特定值,故不進行夾紙檢測。 此處,例如,藉由未圖示之檢測機構檢測邊緣導引22之位置並算出邊緣導引22間之距離,且將算出之距離假定為原稿P之寬度。若控制部30比較第1原稿寬度W4及第2原稿寬度W4、與算出之邊緣導引22間之距離(原稿P之寬度),則由於第1原稿寬度W4及第2原稿寬度W4大於邊緣導引22間之距離故可判斷原稿P產生偏斜。因此,不僅可檢測原稿P之夾紙還可檢測原稿P之偏斜。 或,若比較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區域R1之原稿P之邊緣檢測位置與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區域R2之原稿P之邊緣檢測位置,則控制部30可辨識到邊緣檢測位置於裝置寬度方向上產生偏移。因此,藉由將裝置寬度方向之邊緣檢測位置之偏移設為判定重要條件,不僅可檢測原稿P之夾紙還可檢測原稿P之偏斜。 (3)又,於以第1讀取單元52A讀取原稿P時之原稿P之第1原稿寬度為設定值以下之情形時,例如於原稿P為卡片之情形時,可設定為仍使圖像讀取部52之圖像讀取動作繼續。此處,卡片為國際規格ISO/IEC7810「ID-1」中規定之卡片。且,作為一例,設定值設定為卡片之對角線長度。 第2實施例 接著,參照圖10及圖11對第2實施例進行說明。第2實施例之掃描器10與第1實施例之不同點在於:僅由第1讀取單元52A構成圖像讀取部52。 如圖10所示,圖像讀取單元52僅具備第1讀取單元52A。且,於第1讀取單元52A設置有讀取區域R1。因此,於該構成中為如下之構成:於將原稿P搬送至圖像讀取部52時僅讀取原稿P之下表面側即第1面。 且,於第2實施例中,於第1實施例之送給控制,即圖8所示之流程圖中省略步驟S6,且將步驟S7之判斷重要條件設定為與第1實施例不同之重要條件。第2實施例之步驟S7如下設定:根據第1讀取單元52A讀取之原稿P之形態進行是否繼續圖像讀取(步驟S8),或是否使搬送驅動輥46a停止(步驟S9)之判斷。 參照圖11對判斷重要條件即原稿P之形態進行說明。圖11係顯示由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較薄之原稿P1後,於搬送至圖像讀取部52時,被卡在開口部50之搬送方向下游側之邊緣,且繼續向圖像讀取部52搬送的狀態。即,圖示原稿P1之中央部分破碎,而於原稿搬送路徑26內產生夾紙之狀態。 於該狀態,原稿P1成為原稿寬度朝向前端PF1變窄之形態。接著,控制部30接收圖像讀取部52之第1讀取單元52A讀取之原稿P1之圖像資料。且,由於原稿P1之兩側部分朝原稿P1之中央側傾斜,故於藉由第1讀取單元52A讀取之圖像資料中,控制部30可判斷原稿P1之一側邊緣PS1、與另一側邊緣PS2為非平行狀態。因此,控制部30判斷為搬送至圖像讀取部52之原稿P1之形態不正常,故而進行夾紙判定。接著,作為步驟S9,控制部30使搬送驅動輥46a之旋轉停止,並作為錯誤結束圖像讀取工作。 又,作為原稿P1之形態,以檢測原稿P1之兩邊緣之非平行狀態之方式設定,但亦可代替該構成,而如下設定:例如將於讀取區域R1中讀取之原稿P1之圖像資料中於裝置寬度方向,即原稿寬度方向上原稿P1之一部分是否缺漏,即是否於原稿P1形成缺漏部分PL作為判斷重要條件。 第3實施例 接著,參照圖12至圖15對第3實施例進行說明。第3實施例之掃描器10與第1實施例同樣,構成為圖像讀取部52具備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 首先,一面參照圖15一面對正常送給原稿P時之控制進行說明。另,關於圖15之步驟S10至步驟S12,由於與圖8之步驟S1至步驟S3同樣故省略說明。於步驟S12中,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之前端PF。接著,參照圖12,於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之前端PF後經過特定之步驟數,隨後於第1讀取單元52A中開始原稿P之讀取。 此時,作為一例,第1讀取單元52A檢測原稿P之一側端部即邊緣PS1與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即邊緣PS2。接著,基於該檢測資訊,控制部30取得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一側端部之距離X1、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之距離Z1、及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另一側端部之距離T1。即,作為步驟S13,藉由第1讀取單元52A檢測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一側端部之距離X1。 接著,作為步驟S14,控制部30將原稿P朝搬送方向下游側傳送搬送量Y1量。此處,如圖12所示,作為一例,搬送量Y1相當於搬送方向之第1讀取單元52A與度2讀取單元52B之配置間隔。且,於原稿P之搬送量為Y1以下之情形時,控制部30繼續原稿P之向搬送方向下游側之搬送。另一方面,於一旦將原稿P向搬送方向下游側傳送搬送量Y1量,則控制部30進行至步驟S15。此處,於圖12中,原稿P之前端PF被送至第2讀取單元52B之位置。更具體而言,被送至附註有符號PF'之一點鏈線之位置。 接著,藉由第2讀取單元52B讀取原稿P'。此時,第2讀取單元52B檢測原稿P'之一側端部即邊緣PS1與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即邊緣PS2。接著,基於該檢測資訊,控制部30取得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一側端部之距離X2、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之距離Z2、及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另一側端部之距離T2。即,作為步驟S15,藉由第2讀取單元52B檢測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第2讀取單元52B之一側端部之距離X2。 接著,作為步驟S16,作為一例,控制部30判斷步驟S13中取得之距離X1與步驟S15中取得之距離X2之差是否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此處,閾值係依據各種原稿P之尺寸而設定。又,考慮到原稿P之尺寸誤差或讀取精度誤差,作為一例,閾值設定為0.5 mm至1 mm左右。且,閾值係根據原稿P之尺寸而適當設定。具體而言,例如,於原稿P之尺寸較大之情形時,以將閾值設定為較小,而提高原稿P之送給異常之檢測強度之方式設定。其理由在於:當原稿P之尺寸較大時,向原稿搬送區域W(參照圖4)之原稿寬度方向之餘裕較小,故即便向原稿寬度方向產生細微變動,亦有產生夾紙之情形之故。 另一方面,於原稿P之尺寸較小之情形時,以將閾值設定為較大,而降低原稿P之送給異常之檢測強度之方式設定。其理由在於:當原稿P之尺寸較小時,向原稿搬送區域W(參照圖4)之原稿寬度方向之餘裕較大,故即便於原稿寬度方向產生變動亦不易產生夾紙之故。 於本實施例中,如圖12所示,原稿P不於與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傾斜地朝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因此,於原稿寬度方向上第1讀取單元52A之原稿P之邊緣PS1之通過位置、與第2讀取單元52B之原稿P之邊緣PS1之通過位置為大致相同之位置。同樣地,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之邊緣PS2之通過位置亦為大致相同之位置。 因此,由於距離X1與距離X2為大致相同之值,故小於閾值。其結果,控制部30判斷原稿P於原稿搬送路徑26內正常地搬送,並進行至步驟S17。另,於本實施例中,原稿P不於與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傾斜地朝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但亦可為不以於原稿寬度方向傾斜之狀態斜行地朝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之狀態。另,於本實施例中,斜行為如下之狀態:於將原稿P朝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時,不僅受到搬送方向成分之搬送力,還受到與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即朝原稿寬度方向之搬送力而朝搬送方向下游側且原稿寬度方向搬送。 即,若維持原稿P傾斜之狀態,且不斜行地朝搬送方向下游側傳送,則於第1讀取單元52A中讀取之原稿寬度方向之原稿P之邊緣PS1的讀取位置、與第2讀取單元52B中讀取之邊緣PS1之讀取位置為大致相同之位置。同樣地,於第1讀取單元52A中讀取之原稿寬度方向之原稿P之邊緣PS2之讀取位置、與第2讀取單元52B中讀取之邊緣PS2之讀取位置亦為大致相同之位置。因此,即便原稿P於不超出原稿搬送區域W之範圍內於原稿寬度方向傾斜,但只要未產生斜行,則亦可繼續圖像讀取工作。 接著,作為步驟S17,控制部30繼續圖像讀取,且於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之後端後將原稿P搬送特定量,隨後結束圖像讀取工作。 接著,參照圖13及圖14,對步驟S18即送給異常進行說明。圖13係顯示搬送之原稿P保持傾斜且斜行之狀態。當於原稿P中產生斜行時,由於原稿P於原稿寬度方向發生位移,故邊緣PS1及邊緣PS2之原稿寬度方向之位置亦隨著原稿P之向搬送方向下游側之搬送而變化。因此,於原稿寬度方向上,第1讀取單元52A中讀取之邊緣PS1之位置、與第2讀取單元52B中讀取之邊緣PS1之位置不同。即,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一側端部之距離X1、與原稿P'(參照一點鏈線部)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一側端部之距離X2為不同之值。於圖13中,存在X1>X2之關係。 接著,控制部30於判斷為距離X1與距離X2之差超過閾值時,使搬送驅動輥46a之旋轉停止而停止原稿P之搬送,並作為錯誤結束圖像讀取工作。 接著,圖14係顯示搬送之原稿P於原稿搬送路徑26內產生旋轉(偏斜)之狀態。作為一例,於欲進行複數張原稿P之讀取時,藉由釘書針將原稿P於四個角落之一部位合訂在一起,且於誤將此直接(未拆除釘書針)安置於掃描器10而欲送給時,欲送給之原稿P以釘書針之合訂位置為中心描繪弧之方式旋轉。其結果,原稿P之前端PF朝向搬送方向下游側弧狀地位移。具體而言,如圖14所示,於由第1讀取單元52A讀取前端PF時,前端PF相對於第1讀取單元52A向搬送方向下游側傾斜地被讀取。且,若將原稿P一面偏斜一面朝搬送方向下游側傳送搬送量Y1量,則由於進而原稿P之旋轉增大,故由第2讀取單元52B讀取前端PF'(參照一點鏈線部)時之相對於第2讀取單元52B之傾斜角大於相對於第1讀取單元52A之傾斜角。 其結果,於第1讀取單元52A中檢測到原稿P之邊緣PS1,但於第2讀取單元52B中無法檢測到邊緣PS1,而於橫跨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區域R2之位置檢測到前端PF'。因此,如圖14所示,距離X2相對於距離X1增大。又,於第1讀取單元52A中將原稿P之邊緣PS1與邊緣PS2之距離作為Z1取得。相對於此,於第2讀取單元52B中,因前端PF傾斜故而取得小於距離Z1之距離Z2。 其結果,控制部30於判斷為距離X1與距離X2之差超過閾值時,使搬送驅動輥46a之旋轉停止而停止原稿P之搬送,且作為錯誤結束圖像讀取工作。 <<<第3實施例之變化例>>> 於本實施例中,如下構成:根據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至第1讀取單元52A之一側端部之距離X1、與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一側端部之距離X2之差是否超過閾值,而檢測原稿P之送給異常,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 例如,可根據第2讀取單元52B中取得之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之距離Z2相對於第1讀取單元52A中取得之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之距離Z1的差是否超過閾值,而判斷原稿P之送給異常,亦可根據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另一側端部之距離T1、與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另一側端部之距離T2之差是否超過閾值而判斷原稿P之送給異常。 或,亦可以判斷上述X1-X2、Z1-Z2及T1-T2之值之至少2者是否超過分別對其設定之閾值之方式構成。 第4實施例 接著,參照圖16及圖18對第4實施例進行說明。第4實施例之掃描器10與第2實施例同樣,僅由第1讀取單元52A構成圖像讀取部52。 參照圖16,於將原稿P搬送至圖像讀取部52時,於第1讀取單元52A中檢測原稿P之一側端部即邊緣PS1與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即邊緣PS2。接著,基於該檢測資訊,控制部30取得: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一側端部之距離A1、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之距離B1、及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另一側端部之距離C1。 接著,控制部30將原稿P以搬送量Y朝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接著,再次於第1讀取單元52A中檢測原稿P'(參照一點鏈線部)之一側端部即緣邊PS1與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即邊緣PS2。接著,基於該檢測資訊,控制部30取得: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一側端部之距離A2、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之距離B2、及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另一側端部之距離C2。 進而,控制部30將原稿P'以搬送量Y再次朝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接著,於第1讀取單元52A中檢測原稿P''(參照二點鏈線部)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接著,基於該檢測資訊,控制部30取得: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一側端部之距離A3、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之距離B3、及原稿P''之另一側端部(邊緣PS2)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另一側端部之距離C3。 接著,作為一例,控制部30判斷基於取得之距離A1、A2及A3獲得之距離A1-距離A2與距離A2-距離A3之差是否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於未超過之情形時,判斷為正常送給原稿P,並繼續圖像讀取工作。 接著,參照圖17及圖18,對原稿P之送給異常進行說明。圖17係圖示將以實線圖示之原稿P搬送至以二點鏈線圖示之原稿P'之位置的狀態,圖18係圖示將以實線圖示之原稿P'進而搬送至以二點鏈線圖示之原稿P''之位置的狀態。此處,如圖14中說明般,作為一例,藉由釘書針將複數張原稿P於四個角落之一部位合訂在一起,且於誤將此直接(未拆除釘書針)安置於掃描器10而欲送給時,欲送給之原稿P以釘書針之合訂位置為中心描繪弧之方式旋轉。其結果,原稿P之前端PF朝搬送方向下游側弧狀地位移。 其結果,於將原稿P朝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時,邊緣PS1之相對於第1讀取單元52A之位置依序變化為邊緣PS1'(參照圖17)、邊緣PS1''(參照圖18)。同樣地,於將原稿P朝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時,邊緣PS2之相對於第1讀取單元52A之位置亦依序變化為邊緣PS2'(參照圖17)、邊緣PS2''(參照圖18)。藉此,於第1讀取單元52A中檢測到之A1至A3、B1至B3及C1至C3之值變化。 如圖17及圖18所示,由於原稿P向半時針方向偏斜,故距離A1逐漸減少而變化為A2、A3。另一方面,距離C1逐漸增加而變化為C2、C3。同樣地,距離B1亦逐漸增加而變化為B2、B3。 接著,控制部30於判斷為原稿P之偏斜增大,且距離A1-距離A2、距離A2-距離A3之差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時,使搬送驅動輥46a之旋轉停止而停止原稿P之搬送,並作為錯誤結束圖像讀取工作。 <<<第4實施例之變化例>>> 於本實施例中,以根據距離A1-距離A2與距離A2-距離A3之差是否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而檢測原稿P之送給異常之方式構成,而並不限定於該構成。 例如,可根據距離B1-距離B2與距離B2-距離B3之差是否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而判斷原稿P之送給異常,亦可根據距離C1-距離C2與距離C2-距離C3之差是否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而判斷原稿P之送給異常。 或,亦可構成為判斷上述距離A1-距離A2與距離A2-距離A3之差、距離B1-距離B2與距離B2-距離B3之差及距離C1-距離C2與距離C2-距離C3之差之至少2者是否超過分別對其設定之閾值。 若彙總上述說明,則掃描器10具備:圖像讀取部52,其讀取原稿P;搬送輥對46,其於搬送原稿P之原稿搬送路徑26上設置於圖像讀取部52之上游側,且將原稿P送至圖像讀取部52之讀取位置即讀取區域R1;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其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上設置於搬送輥對46與圖像讀取部52之間,且至少基於原稿P之前端PF之通過而產生檢測信號;及控制部30,其接收檢測信號及圖像讀取部52之讀取資料,且控制搬送輥對46,控制部30於接收檢測信號後自圖像讀取部52接收讀取資料而取得原稿P之形態,並基於該形態選擇是否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 於產生夾紙之情形時,藉由圖像讀取部52取得之原稿P之形態與正常搬送時之原稿P之形態不同。因此,利用該性質,掃描器10之控制部30於接收到檢測信號後自圖像讀取部52接收讀取資料而取得原稿P之形態,並基於該形態判斷是否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故可無須設置檢測夾紙之專用機構而檢測夾紙,從而可抑制裝置之成本上升。此外,於藉由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之前端PF之通過後,由於亦無須使搬送輥對46驅動基於原稿長度設定之特定時間後停止,故可將伴隨夾紙而對原稿P形成之損傷控制為最小限度。 控制部30基於形態中原稿P之兩邊緣PS1、PS2之狀態而選擇是否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根據該構成,可更正確地判定是否為夾紙。 控制部30於原稿P之一側邊緣PS1與另一側邊緣PS2為非平行之情形時,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根據該構成,可更容易地進行是否為夾紙之判定。 控制部30於形態為於與原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上具有原稿P之缺漏部分之情形時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 於產生夾紙之情形時,藉由圖像讀取部52取得之原稿形態具有缺漏部分。因此,利用該性質,掃描器10之控制部30於形態為於與原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上有原稿P之缺漏部分者之情形時判定為夾紙,並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故而可容易地進行是否為夾紙之判定。 掃描器10具備:第1讀取單元52A,其於搬送原稿P之原稿搬送路徑26上配置於原稿P之第1面側,且讀取原稿P之第1面;第2讀取單元52B,其配置於與第1面側相反側之第2面側,且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上相對於第1讀取單元52A位於下游側且讀取原稿之第2面;搬送輥對46,其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上設置於第1讀取單元52A之上游側,且將原稿送至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位置及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位置;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其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上設置於搬送輥對46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間,且至少基於原稿P之前端PF之通過而產生檢測信號;及控制部30,其接收檢測信號以及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資料,且控制搬送輥;控制部30於接收到檢測信號後自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接收讀取資料而取得原稿寬度,且比較基於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資料取得之第1原稿寬度、與基於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資料取得之第2原稿寬度,而選擇是否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 於產生夾紙之情形時,藉由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上錯開位置配置之第1讀取單元52A與第2讀取單元52B各者取得之原稿寬度不同。因此,利用該性質,掃描器10之控制部30比較基於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資料取得之第1原稿寬度、與基於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資料取得之第2原稿寬度判定有無夾紙,而選擇是否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故可無須設置檢測夾紙之專用機構而檢測夾紙,從而可抑制裝置之成本上升。此外,於藉由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之前端PF之通過後,由於無須使搬送輥對46驅動基於原稿長度設定之特定時間後停止,故可將伴隨夾紙所致之對原稿P形成之損傷控制為最小限度。 控制部30於第1原稿寬度與第2原稿寬度之差為特定值以上之情形時,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根據該構成,可容易地進行是否為夾紙之判定。 掃描器10具備:圖像讀取部52,其讀取原稿P;搬送輥對46,其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上設置於圖像讀取部52之上游側,且將原稿P送至圖像讀取部52之讀取位置;及控制部30,其接收圖像讀取部52之讀取資料,且控制搬送輥對46;關於與原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即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讀取資料所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圖像讀取部52之一側端部之距離A,控制部30於將原稿最先以搬送量Y搬送之前後、及進而以搬送量Y搬送後之狀態取得距離A,且於將原稿最先以搬送量Y搬送之前之距離A設為A1,最先以搬送量Y搬送後之距離A設為A2,進而以搬送量Y搬送後之距離A設為A3時,於A1-A2與A2-A3之差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之情形時,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 例如於欲讀取複數張原稿P時,以釘書針將原稿P於四個角落之一部位合訂在一起,且於誤將此直接(未拆除釘書針)安置於掃描器10而欲送給時,欲送給之原稿P以釘書針之合訂位置為中心描繪弧之方式旋轉,即隨著送給之進行偏斜之程度變得更顯著,結果,成為夾紙。 此種一連串之原稿之動作可藉由伴隨原稿P之搬送所致之邊緣位置之變化而檢測。 且,根據上述構成,關於基於讀取資料獲得之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圖像讀取部52之一側端部之距離A(即,原稿P之一側邊緣PS1),於將原稿P最先以搬送量Y搬送之前後、及進而以搬送量Y搬送後之狀態取得距離A,並基於其之變化而判斷是否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故可無須設置檢測夾紙之專用機構而檢測夾紙,從而可抑制裝置之成本上升。 此外,利用檢測原稿P之通過之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於藉由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之前端PF之通過後,由於無須使搬送輥對46驅動基於原稿長度設定之特定時間後停止,故可將伴隨夾紙所致之對原稿P形成之損傷控制為最小限度。 掃描器10具備:圖像讀取部52,其讀取原稿P;搬送輥對46,其於搬送原稿P之原稿搬送路徑26上設置於圖像讀取部52之上游側,且將原稿P送至圖像讀取部52之讀取位置;及控制部30,其接收圖像讀取部52之讀取資料,且控制搬送輥對46;關於與原稿搬送方向正交之方向即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讀取資料獲得之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另一側端部(邊緣PS2)之距離B,控制部30於將原稿P最先以搬送量Y搬送之前後、及進而以搬送量Y搬送後之狀態取得距離B,且於將原稿P最先以搬送量Y搬送之前之距離B設為B1,最先以搬送量Y搬送後之距離B設為B2,進而以搬送量Y搬送後之距離B設為B3時,於B1-B2、與B2-B3之差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之情形時,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 根據上述構成,關於基於讀取資料獲得之原稿P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另一側端部(邊緣PS2)之距離B(即原稿寬度),由於於將原稿P最先以搬送量Y搬送之前後、及進而以搬送量Y搬送後之狀態取得距離B,並基於其變化而判斷是否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故可無須設置檢測夾紙之專用機構而檢測夾紙,從而可抑制裝置之成本上升。 此外,利用檢測原稿P之通過之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於藉由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之前端PF之通過後,由於無須使搬送輥對46驅動基於原稿長度設定之特定時間後停止,故可將伴隨夾紙所致之對原稿P形成之損傷控制為最小限度。 掃描器10具備:第1讀取單元52A,其於搬送原稿P之原稿搬送路徑26上配置於原稿P之第1面側,且讀取原稿P之第1面;第2讀取單元52B,其配置於與第1面側相反側之第2面側,且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上相對於第1讀取單元52A位於下游側且讀取原稿P之第2面;搬送輥對46,其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上設置於圖像處理部52之上游側,且將原稿P送至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位置及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位置;及控制部30,其接收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資料,且控制搬送輥對46;控制部30取得與原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即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資料獲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第1讀取單元52A之一側端部的距離X1,接著,取得於以相當於第1讀取單元52A與第2讀取單元52B之配置間隔之搬送量Y1搬送原稿時之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資料獲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第2讀取單元52B之一側端部的距離X2,於距離X1與距離X2之差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之情形時,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 如上述般,藉由釘書針將原稿於四個角落之一部位合訂在一起,且於誤將此直接(未拆除釘書針)安置於圖像讀取裝置而欲送給時,欲送給之原稿以釘書針之合訂位置為中心描繪弧之方式旋轉,亦即隨著送給之進行偏斜之程度變得更顯著,結果,成為夾紙。 此種一連串之原稿之動作,可根據於原稿搬送方向空出特定間隔配置之兩個讀取單元52A、52B(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中檢測出之邊緣位置之不同而檢測。 且,根據上述構成,根據兩個讀取單元52A、52B(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中檢測出之邊緣位置之不同而判斷是否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故可無須設置檢測夾紙之專用機構而檢測夾紙,從而可抑制裝置之成本上升。 此外,利用檢測原稿P之通過之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於藉由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之前端PF之通過後,由於無須使搬送輥對46驅動基於原稿長度設定之特定時間後停止,故可將伴隨夾紙所致之對原稿P形成之損傷控制為最小限度。 本發明之第10態樣係掃描器10具備:第1讀取單元52A,其於搬送原稿P之原稿搬送路徑26上配置於原稿P之第1面側,且讀取原稿P之第1面;第2讀取單元52B,其配置於與第1面側相反側之第2面側,且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上相對於第1讀取單元52A位於下游側且讀取原稿P之第2面;搬送輥對46,其於原稿搬送路徑26上設置於圖像圖取部52之上游側,且將原稿送至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位置及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位置;及控制部30,其接收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資料,且控制搬送輥對46;控制部30取得與原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即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第1讀取單元52A之讀取資料獲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另一側端部(邊緣PS2)之距離Z1,接著,取得於以相當於第1讀取單元52A與第2讀取單元52B之配置間隔之搬送量Y1搬送原稿時之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第2讀取單元52B之讀取資料獲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邊緣PS1)與另一側端部(邊緣PS2)之距離Z2,於距離Z1與距離Z2之差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之情形時,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 根據上述構成,基於兩個讀取單元52A、52B(第1讀取單元52A及第2讀取單元52B)中檢測出之原稿寬度之不同而判斷是否停止搬送輥對46之驅動,故可無須設置檢測夾紙之專用機構而檢測夾紙,從而可抑制裝置之成本上升。 此外,利用檢測原稿P之通過之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於藉由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48檢測到原稿P之前端PF之通過後,由於亦無須使搬送輥對46驅動基於原稿長度設定之特定時間後停止,故可將伴隨夾紙所致之對原稿P形成之損傷控制為最小限度。 另,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於專利申請範圍所記載之發明範圍內可有各種變化,當然,該等亦為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者。 於2017年1月31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7-015768號之全部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
10‧‧‧掃描器
12‧‧‧下部單元
14‧‧‧上部單元
16‧‧‧蓋部
16a‧‧‧原稿載置部
18‧‧‧排出托盤
20‧‧‧送給口
22‧‧‧邊緣導引
22a‧‧‧導引面
24‧‧‧排出口
26‧‧‧原稿搬送路徑
28‧‧‧載置部檢測感測器
30‧‧‧控制部
32‧‧‧送給驅動馬達
34‧‧‧送給輥
36‧‧‧分離輥
38‧‧‧搬送驅動馬達
40‧‧‧扭矩限制器
42‧‧‧第1原稿檢測感測器
42a‧‧‧發光部
42b‧‧‧受光部
44‧‧‧疊送檢測感測器
44a‧‧‧揚聲器部
44b‧‧‧麥克風部
46‧‧‧搬送輥對
46a‧‧‧搬送驅動輥
46b‧‧‧搬送從動輥
48‧‧‧第2原稿檢測感測器
48a‧‧‧搬送驅動輥
50‧‧‧開口部
52‧‧‧圖像讀取部
52A‧‧‧第1讀取單元
52B‧‧‧第2讀取單元
54‧‧‧排出輥對
54a‧‧‧排出驅動輥
54b‧‧‧排出從動輥
A1‧‧‧距離
A2‧‧‧距離
A3‧‧‧距離
B1‧‧‧距離
B2‧‧‧距離
B3‧‧‧距離
C1‧‧‧距離
C2‧‧‧距離
C3‧‧‧距離
G‧‧‧原稿紙疊
P‧‧‧原稿
P1‧‧‧原稿
P'‧‧‧原稿
P''‧‧‧原稿
PF‧‧‧前端
PF1‧‧‧前端
PF'‧‧‧前端
PF''‧‧‧前端
PL‧‧‧缺漏部分
PL1‧‧‧缺漏部分之邊緣
PL2‧‧‧缺漏部分之邊緣
PS1‧‧‧一側邊緣
PS2‧‧‧另一側邊緣
PS2'‧‧‧另一側邊緣
PS2''‧‧‧另一側邊緣
R1‧‧‧讀取區域
R2‧‧‧讀取區域
S1~S9‧‧‧步驟
S10~S17‧‧‧步驟
T1‧‧‧距離
T2‧‧‧距離
W‧‧‧原稿搬送區域
W1‧‧‧原稿寬度
W2‧‧‧ 原稿寬度
W3‧‧‧原稿寬度
W4‧‧‧原稿寬度
X1‧‧‧距離
X2‧‧‧距離
Y‧‧‧搬送量
Y1‧‧‧搬送量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圖像讀取裝置之外觀立體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圖像讀取裝置之原稿送給路徑之側視圖。 圖3係構成圖像讀取裝置之構成要素之方塊圖。 圖4係模式性顯示第1實施例之圖像讀取裝置之原稿送給路徑的圖。 圖5係模式性顯示第1實施例之圖像讀取裝置之原稿送給路徑之圖且係顯示正常之送給狀態的圖。 圖6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圖像讀取部之正常送給狀態之圖。 圖7係顯示於第1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檢測到卡紙之狀態的圖。 圖8係第1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之送給控制之流程圖。 圖9係顯示於第1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產生偏斜之狀態的圖。 圖10係模式性顯示第2實施例之圖像讀取裝置之原稿送給路徑的圖。 圖11係顯示於第2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檢測到卡紙之狀態的圖。 圖12係顯示第3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之正常之送給狀態的圖。 圖13係顯示於第3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產生斜行之狀態的圖。 圖14係顯示於第3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產生偏斜之狀態的圖。 圖15係第3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之送給控制之流程圖。 圖16係顯示第4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之正常送給狀態之圖。 圖17係顯示於第4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產生偏斜之狀態的圖。 圖18係顯示於第4實施例之圖像讀取部中產生偏斜之狀態的圖。

Claims (13)

  1. 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讀取機構,其於搬送原稿之原稿搬送路徑上配置於原稿之第1面側,且讀取原稿之第1面;第2讀取機構,其配置於與上述第1面側相反側之第2面側,且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相對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位於下游側,且讀取原稿之第2面;搬送輥,其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上游側,且將原稿送至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控制機構,其接收上述第1讀取機構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且控制上述搬送輥;且上述控制機構自上述第1讀取機構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接收讀取資料而取得原稿寬度,且於基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取得之第1原稿寬度、與基於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取得之第2原稿寬度的差為特定值以上之情形時,進行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之停止處理。
  2. 如請求項1之圖像讀取裝置,其具備:檢測機構,其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搬送輥與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間,且至少基於原稿前端之通過而產生檢測信號;且上述控制機構於接收到上述檢測信號後,執行上述停止處理。
  3. 如請求項1之圖像讀取裝置,其具備:載置原稿之原稿載置部、及送給載置於上述原稿載置部之原稿之送給輥,且上述搬送輥設置於上述送給輥之下游,上述控制機構於執行上述停止處理時,停止上述送給輥之驅動。
  4. 如請求項1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控制機構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完成對原稿之全部讀取之前,進行上述停止處理。
  5. 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讀取機構,其於搬送原稿之原稿搬送路徑上配置於原稿之第1面側,且讀取原稿之第1面;第2讀取機構,其配置於與上述第1面側相反側之第2面側,且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相對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位於下游側,且讀取原稿之第2面;搬送輥,其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上游側,且將原稿送至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控制機構,其接收上述第1讀取機構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且控制上述搬送輥;且上述控制機構取得與原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即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所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與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一側端部的距離X1,接著,取得於以相當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與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配置間隔之搬送量搬送原稿時之前述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所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與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一側端部的距離X2,且於上述距離X1與上述距離X2之差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之情形時,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
  6. 如請求項5之圖像讀取裝置,其具備:檢測機構,其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搬送輥與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間,且至少基於原稿前端之通過而產生檢測信號;且上述控制機構於接收到上述檢測信號後,執行上述停止處理。
  7. 如請求項5之圖像讀取裝置,其具備:載置原稿之原稿載置部、及送給載置於上述原稿載置部之原稿之送給輥,且上述搬送輥設置於上述送給輥之下游,上述控制機構於執行上述停止處理時,停止上述送給輥之驅動。
  8. 如請求項5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控制機構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完成對原稿之全部讀取之前,進行上述停止處理。
  9. 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讀取機構,其於搬送原稿之原稿搬送路徑上配置於原稿之第1面側,且讀取原稿之第1面;第2讀取機構,其配置於與上述第1面側相反側之第2面側,且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相對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位於下游側,且讀取原稿之第2面;搬送輥,其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上游側,且將原稿送至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位置;及控制機構,其接收上述第1讀取機構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且控制上述搬送輥;且上述控制機構取得與原稿搬送方向交叉之方向即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所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與另一側端部之距離Z1,接著,取得於以相當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與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配置間隔之搬送量搬送原稿時之上述原稿寬度方向之基於上述第2讀取機構之讀取資料所得之原稿之一側端部與另一側端部之距離Z2,於上述距離Z1與上述距離Z2之差超過預先決定之閾值之情形時,停止上述搬送輥之驅動。
  10. 如請求項9之圖像讀取裝置,其具備:檢測機構,其於上述原稿搬送路徑上設置於上述搬送輥與上述第1讀取機構之間,且至少基於原稿前端之通過而產生檢測信號;且上述控制機構於接收到上述檢測信號後,執行上述停止處理。
  11. 如請求項9之圖像讀取裝置,其具備:載置原稿之原稿載置部、及送給載置於上述原稿載置部之原稿之送給輥,且上述搬送輥設置於上述送給輥之下游,上述控制機構於執行上述停止處理時,停止上述送給輥之驅動。
  12. 如請求項9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控制機構於上述第1讀取機構及上述第2讀取機構完成對原稿之全部讀取之前,進行上述停止處理。
  13. 如請求項9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閾值係對於各種原稿之尺寸而設定。
TW107100475A 2017-01-31 2018-01-05 圖像讀取裝置 TWI6671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5768 2017-01-31
JP2017015768A JP6826317B2 (ja) 2017-01-31 2017-01-31 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9275A TW201829275A (zh) 2018-08-16
TWI667184B true TWI667184B (zh) 2019-08-01

Family

ID=61132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0475A TWI667184B (zh) 2017-01-31 2018-01-05 圖像讀取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9900B2 (zh)
EP (1) EP3355564B1 (zh)
JP (1) JP6826317B2 (zh)
CN (1) CN108377306B (zh)
TW (1) TWI6671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68218A (ja) * 2017-09-29 2019-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988334B2 (ja) * 2017-09-29 2022-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148854B2 (ja) * 2018-02-15 2022-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7148866B2 (ja) * 2018-11-30 2022-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7272173B2 (ja) * 2019-08-22 2023-05-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異常判定プログラム、異常判定方法
JP7258700B2 (ja) * 2019-09-13 2023-04-17 株式会社Pfu 媒体搬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410617B2 (ja) 2019-10-11 2024-0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158645A (ja) * 2020-03-30 2021-10-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システム、画像読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9562A (en) * 1979-09-10 1981-04-15 Ricoh Co Ltd Transfer paper feeder of copier
TW585321U (en) * 2003-01-03 2004-04-21 Avision Inc Sheet feeder capable of immediately detecting a paper jam
TWM327289U (en) * 2007-07-20 2008-02-21 Foxlink Image Tech Co Ltd Document feeder with a detecting device for paper edge
JP2008074626A (ja) * 2006-09-21 2008-04-03 Xerox Corp 複写装置、静電複写画像プリンタ、および遅延シート供給装置における遅延ローラの摩耗を監視する方法
JP2008239255A (ja) * 2007-02-28 2008-10-0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TW201522085A (zh) * 2013-12-12 2015-06-16 Foxlink Image Tech Co Ltd 防夾紙自動饋紙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4895A (en) * 1994-04-04 1997-09-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H08254407A (ja) * 1995-03-15 1996-10-01 Omron Corp 画像読取り幅自動判定装置
US5912448A (en) * 1997-05-16 1999-06-1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paper skew in image and document scanning devices
JP2001358914A (ja) * 2000-06-12 2001-12-26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4780942B2 (ja) 2003-08-26 2011-09-2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印刷装置
US7410317B2 (en) 2003-08-26 2008-08-12 Oki Dat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cessing medium,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inter apparatus
US20060077242A1 (en) * 2004-09-29 2006-04-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er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JP4386281B2 (ja) * 2005-01-31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7136774A (ja) * 2005-11-16 2007-06-07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および印刷対象物の端部検出閾値の設定方法
JP4492657B2 (ja) * 2007-09-14 2010-06-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原稿送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62652B (zh) * 2007-12-17 2011-06-15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纸张偏移感测方法及纸张偏移校正方法
JP2009161292A (ja) * 2007-12-28 2009-07-23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5176725B2 (ja) * 2008-07-02 2013-04-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レンズシート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10091989A (ja) * 2008-10-10 2010-04-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08051758A1 (de) * 2008-10-15 2010-04-22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arbeiten von Wertdokumenten
JP2010132417A (ja) 2008-12-05 2010-06-17 Oki Data Corp 印刷装置
JP5338537B2 (ja) * 2009-07-17 2013-11-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原稿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4045B2 (ja) * 2010-09-10 2015-0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5623317B2 (ja) * 2011-03-18 2014-11-12 株式会社Pfu 給紙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給紙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49134B2 (ja) * 2012-05-18 2016-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959940B2 (ja) * 2012-05-31 2016-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37982A (ja) * 2012-08-24 2015-02-26 株式会社Pfu 原稿搬送装置、ジャム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712187B2 (ja) * 2012-10-31 2015-05-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060634B2 (ja) * 2012-11-12 2017-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103445A (ja) * 2012-11-16 2014-06-05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69921B2 (ja) * 2013-08-02 2018-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媒体、被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US9233561B2 (en) * 2013-08-02 2016-01-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6300469B2 (ja) * 2013-08-21 2018-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592980B2 (en) * 2013-12-13 2017-03-14 Pfu Limited Paper conveying apparatus, jam detec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non-transitory medium
JP2015162041A (ja) * 2014-02-27 2015-09-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異常状態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273922B2 (ja) * 2014-03-11 2018-0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15718A (ja) * 2014-05-28 2016-01-2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EP3064915A1 (en) * 2015-03-03 2016-09-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pectrometry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pectrometry method
JP6500548B2 (ja) * 2015-03-25 2019-04-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142503B2 (en) * 2016-06-28 2018-11-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6792197B2 (ja) * 2016-12-19 2020-1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801436B2 (ja) * 2016-12-21 2020-1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9562A (en) * 1979-09-10 1981-04-15 Ricoh Co Ltd Transfer paper feeder of copier
TW585321U (en) * 2003-01-03 2004-04-21 Avision Inc Sheet feeder capable of immediately detecting a paper jam
JP2008074626A (ja) * 2006-09-21 2008-04-03 Xerox Corp 複写装置、静電複写画像プリンタ、および遅延シート供給装置における遅延ローラの摩耗を監視する方法
JP2008239255A (ja) * 2007-02-28 2008-10-0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TWM327289U (en) * 2007-07-20 2008-02-21 Foxlink Image Tech Co Ltd Document feeder with a detecting device for paper edge
TW201522085A (zh) * 2013-12-12 2015-06-16 Foxlink Image Tech Co Ltd 防夾紙自動饋紙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55564A1 (en) 2018-08-01
US20180220021A1 (en) 2018-08-02
CN108377306B (zh) 2020-03-31
EP3355564B1 (en) 2021-11-03
TW201829275A (zh) 2018-08-16
JP6826317B2 (ja) 2021-02-03
JP2018125666A (ja) 2018-08-09
CN108377306A (zh) 2018-08-07
US10389900B2 (en)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7184B (zh) 圖像讀取裝置
US11356574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09319538B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6988551B2 (ja)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7139916B2 (ja)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搬送制御方法
JP735925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4182449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TWI686347B (zh) 圖像讀取裝置
JP7148865B2 (ja)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搬送制御方法
JP7148867B2 (ja)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搬送制御方法
US11697565B2 (en) Medium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2007796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7148866B2 (ja)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2018043854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綴じられたシートの検出方法
JP2022100965A (ja)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媒体給送方法
JP6386628B2 (ja) 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8061095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方法
JP2022098676A (ja)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媒体給送方法
JP2009051585A (ja) 原稿搬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