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1365A - 光纖整線方法、光纖熔接方法、附連接器之光纖帶的製造方法及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 - Google Patents
光纖整線方法、光纖熔接方法、附連接器之光纖帶的製造方法及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11365A TW202111365A TW109124684A TW109124684A TW202111365A TW 202111365 A TW202111365 A TW 202111365A TW 109124684 A TW109124684 A TW 109124684A TW 109124684 A TW109124684 A TW 109124684A TW 202111365 A TW202111365 A TW 20211136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fiber
- holder
- fiber ribbon
- area
- fibers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7526 fusion splic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4820 Galium apari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5702 Galium aparin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4—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formed by bundles of fibres
- G02B6/0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formed by bundles of fibres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fibres being the same at both ends, e.g. for transporting images
- G02B6/08—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formed by bundles of fibres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fibres being the same at both ends, e.g. for transporting images with fibre bundle in form of plat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5—Alignment or adjust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prior to splic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45—Removing protective coverings of light guides before coupl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Preparing the ends of light guides for coupling, e.g. cutt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1—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using thermal methods, e.g. fusion welding by arc discharge, laser beam, plasma torch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2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 G02B6/3648—Supporting carriers of a microbench type, i.e. with micromachined additional mechanical structures
- G02B6/3652—Supporting carriers of a microbench type, i.e. with micromachined additional mechanical structures the additional structures being prepositioning mounting areas, allowing only movement in one dimension, e.g. grooves, trenches or vias in the microbench surface, i.e. self aligning supporting carri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03—Optical cables with ribbon structur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6—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installing or repairing optical fibres or optical c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課題]將已被單芯分離成一條一條的複數光纖保持於固定器的作業,係由於光纖的操作不便,因此作業性很差。
[解決手段]本揭露所述的光纖整線方法,係為一種光纖整線方法,其係進行以下步驟:準備具備有以大於光纖直徑之第1間距做並排之複數光纖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藉由將前記光纖帶之非連結領域以固定器加以保持,而於前記固定器之內部中縮窄前記光纖帶之寬度;及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藉由去除將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予以連結的連結部,以使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是以窄於前記第1間距之第2間距而被整線。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光纖整線方法、光纖熔接方法、附連接器之光纖帶的製造方法及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
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了,將光纖之外徑從250 μm細徑化成200μm,並將外徑200μm之光纖以250μm間距做並排以構成光纖帶。又,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了,將並排的複數條光纖做間歇性連結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56402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將250μm間距之光纖帶以200μm間距用之熔接連接機進行整批熔接的情況下,必須要將以250μm間距並排的光纖,整線成200μm間距。此種光纖整線作業之際,先前以來都是將250μm間距之光纖帶的端部做單芯分離,將已被單芯分離成一條一條的複數光纖予以保持在200μm間距用之固定器,以使光纖被整線成200μm間距。
可是,將已被單芯分離成一條一條的複數光纖保持於固定器的作業,係由於光纖的操作不便,因此作業性很差。此外,此種作業性的問題,係不僅限於將250μm間距之光纖帶的複數光纖予以整線成200μm間距的情況,又,也不僅限於進行整批熔接連接的情況,在將以某一間距(第1間距)並排之光纖帶的複數光纖整線成另一間距(第2間距)之際,都會發生如此問題。
本發明目的在於,使得光纖的整線作業變得簡易。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上記目的所需的主要發明,係為一種光纖整線方法,其係進行以下步驟:準備具備有以大於光纖直徑之第1間距做並排之複數光纖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藉由將前記光纖帶之非連結領域以固定器加以保持,而於前記固定器之內部中縮窄前記光纖帶之寬度;及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藉由去除將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予以連結的連結部,以使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是以窄於前記第1間距之第2間距而被整線。
關於本發明的其他特徵,係可藉由後述的說明書及圖式之記載而明瞭。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則可使得光纖的整線作業變得簡易。
根據後述的說明書及圖式之記載,至少可以明瞭以下的事項。
可明瞭一種光纖整線方法,其係進行以下步驟:準備具備有以大於光纖直徑之第1間距做並排之複數光纖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藉由將前記光纖帶之非連結領域以固定器加以保持,而於前記固定器之內部中縮窄前記光纖帶之寬度;及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藉由去除將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予以連結的連結部,以使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是以窄於前記第1間距之第2間距而被整線。若依據如此的光纖整線方法,則光纖的整線作業會變得簡易。
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藉由去除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之被覆,以去除前記連結部為理想。藉此,光纖帶的連結部之去除,與複數光纖的被覆之去除就可同時進行,因此光纖的整線作業會變得簡易。
在前記非連結領域中形成有記號;基於前記記號之位置而使前記光纖帶與前記固定器做位置對合,而將前記光纖帶之非連結領域以固定器加以保持為理想。藉此,使光纖帶之非連結領域被保持於固定器的作業會變得容易。
在前記光纖帶之寬度方向上間歇性配置了前記連結部的連結區間是在長度方向上間歇性地做複數配置,藉此而構成了連結領域;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的前記連結區間中所被配置的前記連結部之數量,係少於非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的前記連結區間中所被配置的前記連結部之數量為理想。藉此,將光纖帶之非連結領域以固定器加以夾持時,可減少連結部之影響,因此可容易縮窄光纖帶之寬度。
在前記光纖帶之寬度方向上間歇性配置了前記連結部的連結區間是在長度方向上間歇性地做複數配置,藉此而構成了連結領域;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的前記連結區間中所被配置的前記連結部的前記寬度方向之更外側,配置有非連結部為理想。藉此,位於光纖帶之端部的光纖就會變得容易往內側做位移,於固定器之內部中就可容易縮窄光纖之間隔。
前記固定器之夾持部夾持前記光纖帶的領域,係為前記非連結領域為理想。藉此,藉由將前記光纖帶之非連結領域以固定器加以保持,於前記固定器之內部中就可容易縮窄前記光纖帶之寬度。
另一方面,前記固定器之夾持部夾持前記光纖帶的領域中係包含:前記連結部所被設置的連結領域之一部分亦為佳。此情況下,前記連結領域係藉由:在前記光纖帶之寬度方向上間歇性配置了前記連結部的複數第1連結區間、與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而配置的第2連結區間,在長度方向上做間歇性配置,而被構成;前記第1連結區間與前記第2連結區間的前記長度方向之間隔,係較前記第1連結區間與前記第1連結區間的前記長度方向之間隔還長;前記固定器之前記夾持部夾持前記光纖帶的領域中係包含前記第2連結區間為理想。藉此,被固定器所夾持的第2連結區間會被配置成靠往非連結領域側,因此可容易縮窄第2連結區間中未被連結部所拘束的光纖彼此之間隔。
可明瞭一種光纖熔接方法,其係進行以下步驟:藉由上記之光纖整線方法,將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以窄於前記第1間距之前記第2間距進行了整線後,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將從前記固定器延出並前記被覆已被去除之複數前記光纖之端部,裁切成所定長度;及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將前記固定器設置於熔接連接裝置,將已經以前記第2間距做了整線的複數前記光纖,使用前記熔接連接裝置進行熔接。若依據如此的光纖熔接方法,則由於光纖的整線作業會變得簡易,因此熔接作業也會變得簡易。
又,可明瞭一種附連接器之光纖帶的製造方法,其係進行以下步驟:藉由上記之光纖整線方法,將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以窄於前記第1間距之前記第2間距進行了整線後,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將從前記固定器延出並前記被覆已被去除之複數前記光纖之端部,裁切成所定長度;及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將已經以前記第2間距做了整線的複數前記光纖插入至套管的光纖孔,以將複數前記光纖之端部安裝至前記套管。若依據如此的附連接器之光纖帶的製造方法,則由於光纖的整線作業變得簡易,因此附連接器之光纖帶的製造作業也變得簡易。
可明瞭一種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其係具備:以大於光纖直徑之間距做並排的複數光纖;和將相鄰之2條光纖做連結的複數連結部;並將複數前記連結部做了間歇性配置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其特徵為,具有:令複數前記連結部做間歇性配置,而使前記複數光纖做間歇性地連結的連結領域;和在前記連結領域與前記連結領域之間未被形成有前記連結部的非連結領域。若依據如此的光纖帶,則令以大於光纖直徑之間距做並排的複數光纖整線成窄間距的作業會變得簡易。
在前記非連結領域中被形成有:在前記光纖帶、與將該當光纖帶加以保持的固定器進行位置對合時所被使用的記號為理想。藉此,基於前記記號之位置而使前記光纖帶與前記固定器做位置對合,可將前記光纖帶之非連結領域以固定器加以保持。
前記連結領域係藉由:在前記光纖帶之寬度方向上間歇性配置了前記連結部的連結區間是在長度方向上間歇性地做複數配置,而被構成;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的前記連結區間中所被配置的前記連結部之數量,係少於非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的前記連結區間中所被配置的前記連結部之數量為理想。藉此,將光纖帶之非連結領域以固定器加以夾持時,可減少連結部之影響,因此可容易縮窄光纖帶之寬度。
前記連結領域係藉由:在前記光纖帶之寬度方向上間歇性配置了前記連結部的連結區間是在長度方向上間歇性地做複數配置,而被構成;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的前記連結區間中所被配置的前記連結部的前記寬度方向之更外側,配置有非連結部為理想。藉此,位於光纖帶之端部的光纖就會變得容易往內側做位移,於固定器之內部中就可容易縮窄光纖帶之寬度。
前記連結領域係藉由:在前記光纖帶之寬度方向上間歇性配置了前記連結部的複數第1連結區間、與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而被配置的第2連結區間,在長度方向上做間歇性配置,而被構成;前記第1連結區間與前記第2連結區間的前記長度方向之間隔,係較前記第1連結區間與前記第1連結區間的前記長度方向之間隔還長為理想。藉此,被固定器所夾持的第2連結區間會被配置成靠往非連結領域側,因此可容易縮窄第2連結區間中未被連結部所拘束的光纖彼此之間隔。
===第1實施形態===
<光纖帶1的結構>
圖1A及圖1B係為第1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的說明圖。圖1A係為連結領域20與非連結領域30的說明圖。圖1B係為連結領域20的說明圖。圖1B中係圖示了,被形成在連結領域20中的複數連結部11之配置。
在以下的說明中,各方向是定義如下。如圖示,光纖帶1的長度方向簡稱為「長度方向」。此外,構成光纖帶1的複數條光纖2是略平行地在平面上排列配置的狀態(圖示的狀態)下的平行於光纖2的方向,也稱作「長度方向」。又,構成光纖帶1的光纖2的光軸方向也會稱作「長度方向」。又,圖示之狀態下的複數光纖2的並排方向,稱作「寬度方向」。又,圖示之狀態下的光纖帶1的帶體面的垂直之方向(圖中的紙面垂直方向),稱作「帶體厚度方向」。
本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係為所謂的間歇連結型(間歇固定型)之光纖帶。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1,係將複數光纖2予以並排而做間歇性連結而成的光纖帶。相鄰的2芯(2條)光纖2,係藉由連結部11而被連結。將相鄰的2芯光纖2做連結的複數連結部11,係在長度方向被間歇性配置。又,光纖帶1的複數連結部11,係在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上被2維地間歇性配置。連結部11,係藉由將作為接著劑(帶狀化材)的紫外線硬化樹脂予以塗布後照射紫外線而固化,而被形成。此外,連結部11亦可用熱可塑性樹脂來構成。相鄰的2芯光纖2間的連結部11以外之領域,係為非連結部13(分離部)。在非連結部13中,相鄰的2芯光纖2彼此係未被拘束。在連結部11之寬度方向上係被配置有非連結部13。光纖帶1係可捲成筒狀(束狀)、或可折疊等等,可將多數之光纖2做高密度地收容。
此外,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1,係不限於圖1A所示的構成。例如,亦可變更光纖帶1的芯數(光纖2的條數)。又,連結部11之配置係亦可在不脫離本案宗旨的範圍內做變更。
在本實施形態中,複數條光纖2是以大於光纖2之外徑的間隔而做並排。此處,光纖2之外徑(光纖直徑D)係為200μm,光纖2的寬度方向之間隔(第1光纖間距Pf1)係為250μm。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候將光纖2之外徑稱作「光纖直徑D」。又,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候將光纖帶1中的光纖2的寬度方向之間隔稱作「第1光纖間距Pf1」。此外,光纖直徑D係不限於200μm,只要是220μm以下即可。又,第1光纖間距Pf1,係不限於250μm,可為250± 30μm(220μm~280μm之範圍內),只要在相鄰的2芯光纖2之間能夠形成間隙的間隔即可。
如圖1A所示,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1中係設有連結領域20、和非連結領域30。連結領域20,係為所有的光纖2(此處係為12條光纖2)像是連結般地而被形成有複數連結部11的領域。非連結領域30,係為連結領域20與連結領域20之間的沒有連結部11存在之領域。連結領域20與非連結領域30,係在長度方向上被交互地形成。換言之,在連結領域20與連結領域20之間係被形成有非連結領域30,在非連結領域30與非連結領域30之間係被形成有連結領域20。如圖1A所示,連結領域20,係在長度方向上以所定之間隔P1而被重複配置。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候將連結領域20的長度方向之間隔,稱作「領域間距P1」。
如圖1B所示,在連結領域20中係被設有複數個連結區間21。此處是在1個連結領域20中係被設有2個連結區間21。在各個連結區間21中,係在寬度方向上間歇性地被形成有5~6個連結部11。在各個連結區間21中,係在寬度方向上有連結部11與非連結部13是被交互地形成。各個連結區間21中的連結部11之位置,係彼此互異。換言之,各個連結區間21中的複數連結部11,係在寬度方向上彼此不同地被配置。藉此,相鄰的2芯光纖2是藉由連結領域20之至少1個連結部11而被連結,藉由屬於1個連結領域20中的複數個連結部11,所有的光纖2係被間歇性地連結。此外,令1個連結領域20中的連結區間21之數量為i時,i係不限於2,i亦可為3以上(後述)。又,令1個連結區間21中的連結部11之數量為j時,j係不限於5~6,亦可為其他數量(後述)。
在連結區間21與連結區間21之間係設有,在寬度方向上沒有連結部11存在的非連結區間23。如圖1B所示,連結領域20中的複數(這裡係為2個)連結區間21,係在長度方向上以所定之間隔P2而被配置。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候將連結領域20內的連結區間21的長度方向之間隔,稱作「區間間距P2」。區間間距P2,係比連結部11的長度方向之尺寸還長,因此在連結區間21與連結區間21之間會形成有非連結區間23。此外,非連結領域30的長度方向之長度,係被設定成比區間間距P2還長。
圖2A係為藉由連結部11而被連結的2條光纖2的剖面圖,係為連結部11所被形成之部位的剖面圖。
光纖2係具有:光纖裸線4、被覆層5、著色層6。光纖裸線4,係由核心及外殼所構成。被覆層5,係為將光纖裸線4予以被覆的層。被覆層5係由例如一次被覆層(primary coat)及二次被覆層(secondary coat)所構成。著色層6,係為被形成在被覆層5之表面的層。著色層6,係藉由在被覆層5之表面塗布著色劑而被形成。
相鄰的2條光纖2,係藉由構成連結部11的帶狀化材(紫外線硬化樹脂;連結劑)而被連結。在著色層6之全周係藉由帶狀化材而被形成有帶狀化材層15。又,光纖2的長度方向之全域,係在著色層6之表面藉由帶狀化材而被形成有帶狀化材層15。連結部11,係在2條光纖2的中間之部位,呈凹陷的形狀。
圖2B係為第1變形例的連結部11的說明圖。如第1變形例所示,連結部11,係亦可於2條光纖2的中間之部位不呈現凹陷。
圖2C係為第2變形例的連結部11的說明圖。如第2變形例所示,亦可不是在著色層6之全周都藉由帶狀化材而被形成有帶狀化材層15。若依據第2變形例,則可謀求光纖2的更進一步之細徑化。
此外,亦可在相鄰的2條光纖2之中心的連結線之上側及下側之兩側不形成連結部11(或帶狀化材層15),亦可只在相鄰的2條光纖2之中心的連結線之上側或下側之單側形成有連結部11(或帶狀化材層15)。又,亦可對相鄰的2條光纖2之中心的連結線上下均等地形成連結部11(或帶狀化材層15)。
圖3係為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之長度與固定器50之關係的說明圖。
固定器50,係為用來保持光纖帶1的構件。固定器50係具有:基礎部51、蓋部52。
基礎部51,係為載置光纖帶1的構件,具有用來載置光纖帶1所需之載置面51A。載置面51A上係被形成有,用來將光纖2以所定之間距進行整線所需之V溝(參照圖5B)。
蓋部52,係為可對基礎部51做開閉的構件。一旦蓋部52被閉上,則在基礎部51的載置面51A與蓋部52之間,光纖帶1係被夾持(保持)。因此,藉由基礎部51的載置面51A與蓋部52,構成了將光纖帶1予以夾持的夾持部。此處,夾持部的長度方向之長度Lh,係藉由蓋部52之寬度(長度方向之尺寸)而被規定。但是,在用來對光纖帶1做接觸的襯墊是被設在蓋部52之內面的這類情況下,則夾持部的長度方向之長度Lh,係不是由蓋部52之寬度(長度方向之尺寸)所規定,而是由襯墊之寬度(長度方向之尺寸)所規定。
此外,若將蓋部52予以閉上而將光纖帶1保持於固定器50,則從固定器50(或夾持部)之兩側就會有光纖2延出。在以下的說明中,從固定器50延出之光纖2之中,將之後會進行加工的一側(會去除被覆或是裁切等等的一側:光纖2的尾端側)之光纖2所延出的一側稱作「加工側」,反側則稱作「基端側」。
在本實施形態中,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之長度,係被設定成比夾持部之寬度Lh(長度方向之尺寸)還長。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為,可讓夾持部將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予以夾持的構成(有被形成連結部11之領域是不會被夾持部所夾持,就可使光纖帶1被保持於固定器50的構成)。藉此,如後述,在將光纖帶1保持於固定器50時,於固定器50之內部(夾持部)中可容易把複數光纖2之間隙縮成比第1光纖間距Pf1還窄,可容易縮窄光纖帶1之寬度(參照圖5B)。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夾持部將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予以夾持時,從夾持部之兩側會有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延出(亦參照圖5A)。此處,當夾持部將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予以夾持時,將從夾持部之基端側(圖3(或圖5A)之左側)所延出的非連結領域30的長度方向之長度令作L1,將從固定器50之加工側(圖中之右側)所延出的非連結領域30的長度方向之長度令作L2。如後述,長度L1係被設定成,在固定器50保持了光纖2時,光纖2的彎曲半徑會比容許彎曲半徑R還長為理想。具體而言,長度L1係為9.42mm以上為理想。又,長度L2係為,可讓被覆去除裝置60之一對刀刃61A將非連結領域30之部位予以咬住之程度的長度為理想。具體而言,長度L2係為2mm以上為理想。因此,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之長度,係比夾持部之寬度Lh加算長度L1及長度L2而得的長度(Lh+L1+L2)還長為理想,具體而言係為比長度Lh加算11.42mm而得的長度(Lh+11.42mm)還長為理想。
<光纖2的熔接連接方法>
圖4係為,將光纖直徑200μm之光纖2以250μm間距並排並間歇性地連結而成之光纖帶1,以200μm間距用之熔接連接裝置40進行整批熔接時的處理的流程圖。此外,圖中也還包含了,將構成200μm之光纖直徑之光纖2以250μm間距並排並間歇性地連結而成之光纖帶1的光纖2,整線成200μm間距的處理流程(S001~S004)。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候將使用熔接連接裝置40進行整批熔接所需之光纖2的寬度方向之間隔,稱作「第2光纖間距Pf2」。此外,第2光纖間距Pf2,係只要窄於第1光纖間距Pf1即可,不限於200μm。
首先,作業者係準備身為熔接連接之對象的250μm間距之光纖帶1、和200μm間距用之固定器50(S001)。換言之,作業者係準備第1光纖間距Pf1之光纖帶1、和第2光纖間距Pf2用之固定器50。此處作業者係準備圖1A所示的光纖帶1來作為250μm間距之光纖帶1。200μm間距用之固定器50,係為用來將光纖帶1設置在200μm間距用之熔接連接裝置40所需之固定器。本實施形態的固定器50的基礎部51的載置面51A上,係有複數個V溝(後述:參照圖5B)是以200μm間距(第2光纖間距Pf2)而被形成。
接著,作業者係將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載置於固定器50的載置面51A(S002)。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之長度,係被設定成比蓋部52之寬度Lh還長,作業者係使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與蓋部52呈對向的方式,將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載置於固定器50的載置面51A。
一旦將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載置於固定器50的載置面51A,則光纖2之端部(圖中的右側之部位)就會變成從固定器50往外側(圖中的右側)延出之狀態。然後,在本實施形態中,一旦將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載置於固定器50的載置面51A,則非連結領域30之一部分(圖中的右側之部位)就會變成從固定器50往外側(圖中的右側)延出之狀態。
接著,作業者係將蓋部52閉上,令固定器50保持著光纖帶1(S003)。此外,於S002中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是與蓋部52呈對向的方式而被載置於固定器50的載置面51A,因此於S003中一旦閉上蓋部52,則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就會被基礎部51的載置面51A與蓋部52所夾持。因應需要,作業者亦可一面以手指在寬度方向上把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縮窄(把非連結領域30的複數光纖2之間隔縮窄),一面使光纖帶1被保持於固定器50。
圖5A及圖5B係為將非連結領域30以固定器50做夾持之樣子的說明圖。圖5B係為圖5A的B-B剖面的放大圖。
由於在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中並未形成連結部11,因此各個光纖2之間係成為非連結部13(分離部),在非連結領域30中,光纖2彼此未被拘束。因此,非連結領域30一旦被固定器50所夾持,則非連結領域30的複數光纖2之間隔,係會順從載置面51A的V溝之間距(第2光纖間距Pf2)而縮窄。藉此,藉由將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保持於固定器50,在固定器50的內部(詳言之,係為固定器50的夾持部之內部),可使複數光纖2以比第1光纖間距Pf1(=250μm)還窄的間距進行整線,可縮窄光纖帶1之寬度。
圖5C係為變形例的固定器50的說明圖。在變形例的固定器50的載置面51A上係被形成有一對落差部,藉由一對落差部而規定了寬度方向之兩端的光纖2之間隔,藉此,複數光纖2係被整線成200μm間距。如此,200μm間距用之固定器50的載置面51A,係不限於具有200μm間距的V溝,亦可為其他形狀。換言之,將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保持於固定器50時,只要能夠於固定器50之內部將複數光纖2之間隙予以縮窄而縮窄光纖帶1之寬度即可。
此外,如圖5A所示,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被固定器50夾持時,會變成從夾持部之兩側有光纖2延出之狀態。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被固定器50夾持時,非連結領域30之一部分會變成從夾持部往外側延出之狀態。此處,非連結領域30是從夾持部之基端側延出一長度L1,且從固定器50之加工側則是有非連結領域30延出一長度L2。
在S003的階段中,如圖5A所示,在固定器50的蓋部52的外側(夾持部之外側)係在光纖2之間有連結部11存在,在連結部11則是以光纖2彼此之間隔為250μm而被拘束。因此,在S003的階段中,固定器50的蓋部52之外側(夾持部之外側)的複數光纖2,係受到連結部11之影響,因此以約第1光纖間距Pf1而被排列。
接著作業者係將光纖2之被覆予以去除(S004)。
圖6A係為藉由被覆去除裝置60而將光纖2之被覆予以去除之樣子的說明圖。
被覆去除裝置60,係為將構成光纖帶1的複數光纖2之被覆予以去除的裝置。被覆去除裝置60,係為所謂的熱剝線鉗。被覆去除裝置60係具有:具一對刀刃61A之本體部61、和用來握持固定器50的握持部62。作業者係將已保持了光纖帶1的固定器50設置在被覆去除裝置60的握持部62,以本體部61的一對刀刃61A將光纖2(光纖帶1)予以咬住並切入光纖2之被覆後,藉由使本體部61與握持部62分離,以一對刀刃61A拔除光纖2之被覆,藉此而將光纖2之被覆予以去除。在本實施形態中,非連結領域30之一部分(圖中的右側之部位)是從固定器50往外側(圖中的右側:加工側)延出之狀態,一對刀刃61A是於非連結領域30之部位中咬住光纖2(光纖帶1),從咬住的部位起朝端部之側的光纖2之被覆會被去除。
順便一提,在把固定器50設置在被覆去除裝置60的握持部62時,從固定器50延出的複數光纖2之間係有連結部11存在(參照圖5A)。由於連結部11係被配置在比光纖2之被覆層5還靠外側(參照圖2A),因此一旦藉由被覆去除裝置60而將光纖2之被覆予以去除,則會連同光纖2之被覆,光纖帶1的連結部11(帶狀化材層15)也會一併被去除。亦即,一旦藉由被覆去除裝置60而將光纖2之被覆予以去除,則複數光纖2(光纖裸線4)就被單芯分離。
圖6B係為被保持在固定器50中的被覆去除後的光纖帶1的說明圖。
從固定器50之加工側(圖中的右側)係有複數光纖2(光纖裸線4)延出。在固定器50之加工側(圖中的右側),由於連結部11被去除,因此連結部11所致之光纖2之拘束就會消失。此結果為,在固定器50之加工側(圖中的右側)係變成沒有連結部11之影響,因此複數光纖2(光纖裸線4)之間隔就會順從載置面51A的V溝之間距,而變成第2光纖間距Pf2(=200μm)。亦即,在固定器50之加工側(圖中的右側),藉由S004中光纖2之被覆被去除,光纖2(光纖裸線4)就會以第2光纖間距Pf2而被整線(此外,在固定器50之基端側(圖中的左側)則是受到連結部11之影響,因此光纖2是以第1光纖間距Pf1而被整線)。
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從固定器50之加工側(圖中的右側)延出之複數光纖2之被覆予以去除,以去除光纖帶的連結部11,藉此,可使固定器50之加工側(圖中的右側)的複數光纖以第2光纖間距Pf2而被整線。但是,即使不去除光纖2之被覆,仍只要把從固定器50之加工側(圖中的右側)延出之光纖帶1的連結部11加以去除,就可使從固定器50之加工側(圖中的右側)延出的複數光纖2被單芯分離,而使複數光纖以第2光纖間距Pf2做整線。另一方面,若如本實施形態般地使用被覆去除裝置60,則光纖帶1的連結部11之去除、與複數光纖2的被覆之去除就可同時進行,因此光纖的整線作業會變得簡易。
於圖6B中,從固定器50之加工側之端部起算至被覆的剝除邊緣之間的長度係為2mm。被覆的剝除邊緣,係相當於,被覆去除裝置60的一對刀刃61A將非連結領域30之部位予以咬住而切入被覆的部位。如圖6B所示,前述的長度L2(參照圖5A:從固定器50之加工側延出的非連結領域30的長度方向之長度),係較從固定器50之加工側之端部起算至被覆的剝除邊緣(被覆去除裝置60的一對刀刃61A切入被覆的部位)為止的長度還長為理想。亦即,長度L2係為2mm以上為理想。
光纖2之被覆去除後,作業者係將光纖2之端部予以切斷,以使光纖裸線4變成所定長度(S005)。通常是將已保持了光纖帶1的固定器50設置在光纖切割器,使用光纖切割器將光纖2之端部予以切斷。
接著,作業者係使用熔接連接裝置40而進行複數光纖2之熔接連接(S006)。作業者係將已保持了光纖帶1的固定器50設置在熔接連接裝置40,使用熔接連接裝置40而將光纖帶1之光纖2彼此進行熔接連接。
圖7係為熔接連接時之樣子的說明圖。
熔接連接裝置40係具有電極部41、和一對固定器設置部42。電極部41,係具有用來熔接連接光纖2所需之一對電極。於電極部41會產生電弧放電而將光纖2的尾端部予以加熱,藉由光纖2的尾端部之熔融,光纖2彼此就會熔接連接。固定器設置部42,係為用來設置固定器50的部位(固定器載置部)。在熔接連接時為了將光纖2彼此進行調芯,固定器設置部42係被構成為可移動。
作業者係如圖7所示,在使複數光纖2保持於固定器50的狀態下,將固定器50分別設置在固定器設置部42。一旦在一對固定器設置部42中分別設置了固定器50,則從固定器50之加工側延出之光纖2(光纖裸線4)之端面彼此就會於電極部41中做對向配置。
本實施形態的熔接連接裝置40,係為200μ間距用之熔接連接裝置40,係被構成為,可將以200μ間距而被整線的複數光纖2彼此進行整批熔接。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在固定器50之加工側(固定器設置部42中設置了固定器50時的電極部41之側)光纖2(光纖裸線4)係以第2光纖間距Pf2而被整線,因此可將250μm間距之光纖帶1以200μm間距用之熔接連接裝置40進行整批熔接。
<關於長度L1>
如圖5A所示,當固定器50夾持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時,在固定器50之外側(夾持部之外側),複數光纖2係以第1光纖間距Pf1而被排列,相對於此,在固定器50之內部(夾持部之內部),複數光纖2則是以第2光纖間距Pf2而被排列。因此,當固定器50夾持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時,在固定器50(夾持部)之兩端附近,光纖2係會彎曲。尤其是,在夾持部的基端側,由於光纖2會長時間地持續彎曲,因此將光纖2的彎曲半徑設成容許彎曲半徑以上為理想。又,在構成光纖帶1的複數光纖2之中,位於最邊端的光纖2(在N芯光纖帶1的情況下,係為第1光纖或第N光纖)的彎曲會是最為劇烈,因此將位於最邊端的光纖2的彎曲半徑設成容許彎曲半徑以上為理想。此處說明,為了使光纖的彎曲半徑能被容許所需要的長度L1之最小值L0。
圖8係為第N光纖之彎曲的模型圖。圖中的彎曲的實線,係表示第N光纖之中心。
光纖2係為,從最靠近固定器50之夾持部的連結部11之位置起至固定器50之夾持部之邊端(基端側之邊端)為止之間,會是彎曲(參照圖5A)。圖8的點A係表示,最靠近固定器50之夾持部的連結部11於長度方向之位置上的第N光纖的中心位置。在從點A往基端側(圖中的左側),複數光纖2係以第1光纖間距Pf1而並排。圖8的點B係表示,固定器50之夾持部之邊端上的第N光纖的中心位置。在從點B往加工側(圖中的右側),複數光纖2係以第2光纖間距Pf2而並排。點A到點B之間,光纖2係被彎曲成S字狀。點C係為S字狀彎曲之部位的中心。此處,在A-C間,光纖2係朝圖中上側凸出而以容許彎曲半徑R做彎曲。點O1係為A-C間彎曲之光纖2的彎曲中心。點O1係落在最靠近固定器50之夾持部的連結部11的長度方向之位置。又,在C-B間,光纖2係朝圖中下側凸出而以容許彎曲半徑R做彎曲。點O2係為C-B間彎曲之光纖2的彎曲中心。點O2係位於固定器50之夾持部之邊端。又,如圖8所示,以第2光纖間距Pf2做並排時的第N光纖之中心線的延長線,與點A和點O1之連結線的交點,令作點D。又,以第2光纖間距Pf2做並排時的第N光纖之中心線的延長線,與點O2和點O1之連結線的交點,令作點E。此處,令O1-D間的長度為y,令O1-E間的長度為x。
由於圖中所示的彎曲,第N光纖的寬度方向之位置,係會改變一位移量Ls。位移量Ls係相當於,從點A的寬度方向之座標減去點B的寬度方向之座標而得的值。因此,Ls係如下式。
Ls=(Pf1-Pf2)×(N-1)/2
上式的第1光纖間距Pf1、第2光纖間距Pf2係為已知的值。又,上式的N係為光纖帶1的芯數(光纖2之條數),因此係為已知的值。因此,可藉由上式而算出位移量Ls。
長度y係為從位移量Ls減去容許彎曲半徑R而得的值(參照圖8)。容許彎曲半徑R係被規定為5mm,係為已知的值。因此,長度y,係可用y=Ls-R而算出。
如圖8所示,三角形EBO2與三角形EDO1係為相似。因此,長度E-O2與長度E-O1的比值,係與長度B-O2與長度D-O1的比值相同。亦即,2R+x:x=R:y此一關係會成立。基於此關係,可將x,根據R與y而予以算出。
在固定器50保持了光纖2時會使光纖2的彎曲半徑較容許彎曲半徑R還長所必須的長度L0,係相當於圖中的長度D-B,因此可用下式表示,根據R與x而算出。
在本實施形態中,Pf1=0.25(mm)、Pf2=0.20(mm)、N=12、R=5(mm)。此情況下,可算出L0=9.42(mm)。亦即,在固定器50保持了光纖2時會使光纖2的彎曲半徑較容許彎曲半徑R還長所必須的長度L0,係為9.42mm。
圖5A所示,在夾持部夾持了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時,將從夾持部之基端側(圖5A的左側)延出的非連結領域30的長度方向之長度令作L1,為了設定在固定器50保持了光纖2時會使光纖2的彎曲半徑較容許彎曲半徑R還長所必須的長度L1,長度L1係為長度L0以上為理想。因此,在本實施形態的情況下,L1係為9.42mm以上為理想。
<變形例>
圖9A係為第1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之變形例的說明圖。圖9A所示的變形例的光纖帶1,相較於圖1A所示的光纖帶1,在具有記號8的這點上有所不同。
記號8係為被形成在非連結領域30的印記。換言之,記號8係為表示非連結領域30之位置的印記。又,記號8係為用來進行光纖帶1與固定器50之位置對合所需之印記。記號8係分別被形成在複數光纖2的長度方向之相同位置,藉此而在跨越光纖帶1的寬度方向上被形成為帶狀。記號8係亦可兼具光纖帶1的識別功能。例如,圖中的光纖帶1的記號8係以表示這是第2光纖帶的圖案而被形成,具備光纖帶1的識別功能。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記號8,係對構成光纖帶1的所有光纖2分別被形成,藉此而會跨越光纖帶1的寬度方向之全域而被形成。但是,記號8係亦可只被形成在構成光纖帶1的複數光纖2之其中一部分之光纖2。又,只在一部分之光纖2形成記號8的情況下,為了使得與固定器50之位置對合變得容易,至少在寬度方向之端部的光纖2(第1光纖或第N光纖)形成有記號8為理想。
圖9B係為記號8之利用方法的說明圖。
前述的光纖2的熔接連接方法(或光纖2的整線方法)的S002(參照圖4)中,作業者係如圖9B所示,以使得光纖帶1的記號8會位於固定器50的載置面51A之中央的方式,基於記號8而將光纖帶1與固定器50進行位置對合,將光纖帶1載置於固定器50。藉此就可將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載置於固定器50的載置面51A。此外,即使在作業者難以目視確認連結部11之位置、連結領域20或非連結領域30之位置的情況下,仍由於記號8係為容易目視確認,因此若依據變形例,則可使得將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載置於固定器50的載置面51A的作業(圖4的S002)變得容易。
此外,亦可在固定器50的載置面51A,形成用來與光纖帶1的記號8進行位置對合所需之位置對合記號(未圖示)。藉此,基於記號8而將光纖帶1與固定器50進行位置對合的作業,會變得容易。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9B所示,基於記號8而將光纖帶1與固定器50進行位置對合,並使光纖帶1被保持於固定器50,則從夾持部之基端側會有所定長度(前述之長度L1)的非連結領域30延出,並且從固定器50之加工側會有所定長度(前述之長度L2)的非連結領域30延出。如此,藉由在光纖帶1形成記號8,就可使得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是以所望之長度從夾持部之兩側延出,可使光纖帶1容易載置於固定器50。
<小結>
若依據上記的本實施形態的光纖整線方法(或熔接連接方法),則準備具備有以大於光纖直徑D之第1光纖間距Pf1做並排之複數光纖2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圖4的S001);藉由將光纖帶1之非連結領域30以固定器50加以保持,而於固定器50之內部中縮窄光纖帶1之寬度(參照圖4的S003、圖5B)。然後,在本實施形態中則是,藉由將從固定器50延出的光纖帶1的連結部11予以去除,就可使已被單芯分離之複數光纖2(光纖裸線4)以第2光纖間距Pf2而被整線(參照圖4的S004、圖6B)。在本實施形態中,在使光纖帶1被保持於固定器50時,在光纖帶1之端部(加工側之端部)係不將光纖2單芯分離成一條一條地,而是留下連結部11而使複數光纖2呈被連結的狀態(參照圖3、圖5A)。因此,相較於使已被單芯分離成一條一條的複數光纖保持於固定器的作業,在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光纖2的操作會變得簡易,可提升使複數光纖2保持於固定器50的作業性。此結果為,在本實施形態中,光纖2的整線作業係變得簡易。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光纖2的整線作業變得簡易,因此熔接作業也變得簡易。
又,上記的光纖帶1係為:具備以大於光纖直徑D之第1光纖間距Pf1做並排的複數光纖、和複數連結部11,並將複數連結部11做了間歇性配置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本實施形態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1係具有:令複數連結部11做間歇性配置而使複數光纖(N條光纖)做間歇性地連結的連結領域20;和於連結領域20之間未被形成有連結部11的非連結領域30。若依據如此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1,則可使非連結領域30被保持於第2光纖間距Pf2用之固定器50(參照圖4的S003、圖5B),同時,藉由將從固定器50延出的光纖帶1的連結部11予以去除,可使複數光纖2以第2光纖間距Pf2而被整線(參照圖4的S004、圖6B)。因此,若依據本實施形態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1,則使得以第1光纖間距Pf1做並排之複數光纖2整線成第2光纖間距Pf2的作業(光纖的整線作業)會變得簡易。
===第2實施形態===
當令1個連結領域20中的連結區間21之數量為i時,在第1實施形態中,i係為2。但是,i係不限於2,亦可為其他數字。又,當令1個連結區間21中的連結部11之數量為j時,在第1實施形態中,j係為5~6。但是,j係不限於5或6,亦可為其他數字。
圖10A及圖10B係為第2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的說明圖。圖10B中係圖示了,在第2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的連結領域20中所被形成的複數連結部11之配置。
如圖10A所示,第2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也是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1。又,在第2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中也是被設有連結領域20、和非連結領域30。如圖10B所示,在第2實施形態的連結領域20中,也是被設有複數個連結區間21。在第2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1個連結領域20的連結區間21之數量i係較為增加,在1個連結領域20中設有4個連結區間21。另一方面,在第2實施形態中,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1個連結區間21中的連結部11之數量係較為減少,1個連結區間21中的連結部11之數量j係為2~3。在各個連結區間21中,係在連結部11與連結部11之間,配置有3個非連結部13。各個連結區間21中的連結部11之位置,係彼此互異。換言之,各個連結區間21中的複數連結部11,係在寬度方向上彼此不同地被配置。藉此,相鄰的2芯光纖2是藉由連結領域20之至少1個連結部11而被連結,藉由屬於1個連結領域20中的複數個連結部11,所有的光纖2係被間歇性地連結。
在第2實施形態中,相鄰於非連結領域30的連結區間21(圖10B之最右側的連結區間21)中所被配置的連結部11之數量(此處係為2),係少於非相鄰於非連結領域30的連結區間21(例如圖10B之從右數來第2個連結區間21)中所被配置的連結部11之數量(此處係為3)。藉此,當第2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是如圖5A所示般地以固定器50做夾持時,由於夾持部之外側的連結部11之影響會便少,因此可容易縮窄光纖2之間隔,於固定器50之內部(詳言之係為固定器50的夾持部之內部)中就可容易縮窄光纖帶1之寬度。
又,在第2實施形態中,在相鄰於非連結領域30的連結區間21(圖10B之最右側的連結區間21)中所被配置的連結部11的寬度方向之外側(圖10B中的上側或下側),配置有非連結部13(此處係被配置有3個非連結部13)。藉此,當第2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是如圖5A所示般地以固定器50夾持時,位於光纖帶1之端部的光纖2(位於寬度方向外側的光纖2;第1光纖及第N光纖)係變成容易往內側做位移,因此於固定器50(夾持部)之內部中可容易縮窄光纖2之間隔,可容易縮窄光纖帶1之寬度。
===第3實施形態===
在前述的實施形態中,固定器50之夾持部係夾持了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有被形成連結部11之領域係不被夾持部所夾持,而使光纖帶1被保持於固定器50)。但是,亦可讓固定器50之夾持部夾持光纖帶1的連結領域20之一部分。
圖11A及圖11B係為第3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的說明圖。圖11B中係圖示了,在第3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的連結領域20中所被形成的複數連結部11之配置。
在第3實施形態中,在1個連結領域20中係被設有3個連結區間21(亦即i係為3)。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圖中的3個連結區間21之中的左方2個連結區間21稱作第1連結區間21A,將圖中的右側的連結區間21稱作第2連結區間21B。第2連結區間21B,係為相鄰於非連結領域30而被配置的連結區間21。又,第2連結區間21B係為,使光纖帶1被固定器50夾持時,相較於第1連結區間21A而是被配置在夾持部之側的連結區間21。
於第3實施形態中也是,在連結區間21與連結區間21之間係設有,在寬度方向上沒有連結部11存在的非連結區間23。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候將2個第1連結區間21A之間的非連結區間23,稱作第1非連結區間23A。又,有時候將第1連結區間21A與第2連結區間21B之間的非連結區間23,稱作第2非連結區間23B。
在第3實施形態中,第2非連結區間23B的長度方向之長度,係較第1非連結區間23A的長度方向之長度還長。換言之,第1連結區間21A與第2連結區間21B的長度方向之間隔(圖中的區間間距P2’)’,係較第1連結區間21A與第1連結區間21A的長度方向之間隔(圖中的區間間距P2)還長。因此,相鄰於非連結領域30而被配置的第2連結區間21B(圖11B之最右側的連結區間21),係從第1連結區間21A偏向非連結領域30之側而被配置。
圖12係為將第3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載置於固定器50之樣子的說明圖。圖13A係為將第3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以固定器50加以保持之樣子的說明圖。圖13B係為圖13A的B’-B’剖面的放大圖。
在第3實施形態中,因為相鄰於非連結領域30而被配置的第2連結區間21B是從第1連結區間21A偏向非連結領域30之側而被配置,所以被固定器50之夾持部(此處係為基礎部51的載置面51A與蓋部52)所夾持的領域中,有時候會包含有第2連結區間21B。換言之,在第3實施形態中,被固定器50之夾持部(此處係為基礎部51的載置面51A與蓋部52)所夾持的領域中,有時候會包含有連結部11。
於第3實施形態中也是,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是與蓋部52呈對向的方式而被載置於固定器50的載置面51A(參照圖12),因此一旦閉上固定器50的蓋部52,則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就會被基礎部51的載置面51A與蓋部52所夾持。在非連結領域30中由於光纖2彼此未被拘束,因此於第3實施形態中也是,一旦非連結領域30被固定器50所夾持,則非連結領域30的複數光纖2之間隔,就會順從載置面51A的V溝之間距(第2光纖間距Pf2)而縮窄。
此外,在第3實施形態中,第2連結區間21B的連結部11係被固定器50之夾持部所夾持,藉由連結部11而被連結的2條光纖2之間隔,係由於被連結部11所拘束,因此約為第1光纖間距Pf1(=250μm)。但是,在被包含在第2連結區間21B中的非連結部13中,由於光纖2彼此未被拘束,因此第2連結區間21B中的一部分之光纖2彼此之間隔,係會順從載置面51A的V溝之間距而變成較第1光纖間距Pf1還窄(參照圖13B)。尤其是,在本實施形態中,被固定器50所夾持的第2連結區間21B係偏向非連結領域30之側而被配置,因此於第2連結區間21B中未被連結部11所拘束的光纖2彼此之間隔,係容易變得較第1光纖間距Pf1還窄。此結果為,第2連結區間21B中的光纖帶1的寬度方向之尺寸(圖13B中的光纖帶1的寬度方向之尺寸),相較於被固定器50所保持之前,會變得較窄。
圖13C係為被保持在固定器50中的被覆去除後的光纖帶1的說明圖。
於第3實施形態中也是,在固定器50之加工側(圖中的右側)一旦連結部11被去除,則連結部11所致之光纖2之拘束就會消失,複數光纖2(光纖裸線4)之間隔就會順從載置面51A的V溝之間距,而變成第2光纖間距Pf2(=200μm)。亦即,在固定器50之加工側(圖中的右側),藉由光纖2之被覆的去除,光纖2(光纖裸線4)就會以第2光纖間距Pf2而做整線。
<關於連結部11之數量>
圖14係為第2連結區間21B中所能容許的連結部11之數量的說明圖。
圖中的上側係圖示了第2連結區間21B中的複數光纖2。在第3實施形態中,作業者係將光纖帶1之第2連結區間21B在寬度方向上以手指一面使其縮窄,一面使光纖帶1被保持於固定器50。因此,圖中的光纖帶1,係在寬度方向上被縮窄。在非連結部13中,相鄰的2條光纖2係彼此接觸。在連結部11中,相鄰的2條光纖2係被連結部11所拘束,因此會遠離一連結部11的量(寬度C)。
在圖中的下側係圖示了固定器50的載置面51A上所被形成的V溝。在第3實施形態中,作業者係使光纖帶1之一方之端部的光纖2(此處係為第1光纖)對合於V溝後,一面使第2連結區間21B的複數光纖2之間隔縮窄,一面將其他的光纖2分別對合於V溝。因此,圖中左端之V溝(第1光纖用之V溝)的中心位置,係對合於圖中左端之光纖2(第1光纖)的位置而被圖示。
假設連結部11之數量n過多的情況,即使將第2連結區間21B的複數光纖2之間隔縮窄,另一方之端部的光纖2(圖中右端的第N光纖)的中心位置仍會跑到V溝的外側,而恐怕無法將光纖2配置在V溝。因此,在將第2連結區間21B的複數光纖2之間隔縮窄時,光纖帶1之另一方之端部的光纖2(此處係為第N光纖)的中心位置,是位於第N光纖用之V溝的上方為理想。
此處,將第2連結區間21B的複數光纖2之間隔縮窄時的兩端的光纖2(第1光纖與第N光纖)的中心間距離,令作Wt。又,將從一方之端部的V溝(此處係為第1光纖用之V溝)的中心位置至構成另一方之端部的V溝(此處係為第N光纖用之V溝)的內側之山部為止的寬度,令作W1。又,將從一方之端部的V溝(此處係為第1光纖用之V溝)的中心位置至構成另一方之端部的V溝(此處係為第N光纖用之V溝)的外側之山部為止的寬度,令作W2。此時,Wt、W1及W2係處於如下的關係為理想。
換言之,第2連結區間21B的連結部11之數量n,係設定成可使上記的關係(W1<Wt<W2)之關係能夠成立的程度為理想。
又,如圖中的下側所示,V溝的間距,係相當於前述的第2光纖間距Pf2。又,V溝的數量,係與構成光纖帶1的光纖2之數量相同而為N。令1個V溝的寬度為Wv時,從第1光纖用(或第N光纖用)之V溝的中心位置起,到構成第N光纖用之V溝的內側之山部為止的寬度W1,到構成第N光纖用之V溝的外側之山部為止的寬度W2,係分別如下式。
===第4實施形態===
圖15A及圖15B係為第4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的說明圖。圖16係為圖15B的X-X剖面的放大圖。
於第4實施形態中也是,光纖帶1,係將複數光纖2予以並排而做間歇性連結而成的光纖帶。在第4實施形態中,係在光纖帶1之帶體面(平行於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的面)帶狀地塗布帶狀化材,並使帶狀化材硬化,藉此而帶狀地形成帶狀化材層15。藉由在2條光纖2之間塗布帶狀化材並使其硬化,而在2條光纖2之間形成連結部11。於第4實施形態中也是,在相鄰的2條光纖2之間,係有複數個連結部11是在長度方向上被間歇性配置。又,在長度方向上被間歇性地形成的連結部11與連結部11之間,係被形成有非連結部13(分離部)。在本實施形態中,帶狀之帶狀化材層15是對寬度方向呈斜向地被配置。藉此,在由帶狀化材層15所構成的連結部11的寬度方向上,係被配置有非連結部13。
又,於第4實施形態中也是,複數條光纖2是以大於光纖2之外徑的間隔而做並排。此處,光纖2之外徑(光纖直徑D)係為200μm,光纖2的寬度方向之間隔(第1光纖間距Pf1)係為250μm。因此,於第4實施形態中也是,在相鄰的2芯光纖2之間係被形成有間隙。
於第4實施形態中也是,在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1設有連結領域20與非連結領域30,連結領域20與非連結領域30係在長度方向上被交互地形成。於第4實施形態中也是,在連結領域20中,所有的光纖2(此處係為12條光纖2)是藉由複數個連結部11而被連結。又,於第4實施形態中也是,在非連結領域30中未被形成連結部11。連結領域20,係在長度方向上以所定之間隔P1而被重複配置。
如圖15B所示,在連結領域20中係被設有複數個連結區間21。此處是在1個連結領域20中係被設有2個連結區間21。此外,令1個連結領域20中的連結區間21之數量為i時,i係不限於2,i亦可為1,亦可為3以上。
於上記的第4實施形態中也是,可使非連結領域30被保持於第2光纖間距Pf2用之固定器50(參照圖4的S003、圖5B),同時,藉由將從固定器50延出的複數光纖2之被覆予以去除,可使複數光纖2以第2光纖間距Pf2而被整線(參照圖4的S004、圖6B)。因此,於第4實施形態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1中也是,可使得以第1光纖間距Pf1做並排之複數光纖2整線成第2光纖間距Pf2的作業(光纖的整線作業)變得簡易。
===第5實施形態===
在前述的實施形態中,將以250μm間距做並排的光纖2整線成200μm間距的方法,係被使用於光纖2的熔接連接方法。但是,本案的光纖2的整線方法,係亦可使用於光纖2的熔接連接以外。
圖17係為附連接器之光纖帶1之製造處理的流程圖。此外,圖中也還包含了,將構成200μm之光纖直徑之光纖2以250μm間距並排並間歇性地連結而成之光纖帶1的光纖2,整線成200μm間距的處理流程(S001~S004)。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候將連接器(具體而言係為圖18所示的套管70)中所被形成的複數個光纖孔之間隔,稱作「第2光纖間距Pf2」。此外,第2光纖間距Pf2,係只要窄於第1光纖間距Pf1即可,不限於200μm。
圖中的S001~S005,係和前述的圖4的S001~S005之處理相同。這裡省略S001~S005之說明。
圖18係為第5實施形態的S106之處理的說明圖。
於S106中,作業者係對光纖2之端部安裝套管70。圖中的套管70,係為JIS C 5981(F12形多芯光纖連接器)中所被規定的光連接器(MT套管)。但是,對光纖2之端部所安裝的光連接器,係不限於該套管70(MT套管),亦可為其他光連接器(例如在端面形成有透鏡的透鏡套管)。
套管70中係有複數個光纖孔(未圖示)是以第2光纖間距Pf2而被形成。如圖18所示,作業者係在使複數光纖2被保持於固定器50的狀態下,將從固定器50之加工側以第2光纖間距Pf2而整線並延出的複數光纖2(光纖裸線4),分別插入至套管70的光纖孔。作業者係在將光纖2之端部插入至套管70的光纖孔後,對套管70的接著劑充填窗71中充填接著劑,將光纖2接著固定於套管70中。藉此,光纖2之端部就被安裝至套管70。
於第5實施形態中也是,準備具備有以大於光纖直徑D之第1光纖間距Pf1做並排之複數光纖2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S001);藉由將光纖帶1之非連結領域30以固定器50加以保持,而於固定器50之內部中縮窄光纖帶1之寬度(參照S003、圖5B)。因此,於第5實施形態中也是,藉由將從固定器50延出的光纖帶1的連結部11予以去除,就可使已被單芯分離之複數光纖2(光纖裸線4)以第2光纖間距Pf2而被整線(參照S004、圖6B)。又,於第5實施形態中也是,在使光纖帶1被保持於固定器50時,在光纖帶1之端部(加工側之端部)係不將光纖2單芯分離成一條一條地,而是留下連結部11而使複數光纖2呈被連結的狀態(參照圖3、圖5A)。因此,相較於使已被單芯分離成一條一條的複數光纖保持於固定器的作業,於第5實施形態中也是,複數光纖2的操作會變得簡易,可提升使複數光纖2保持於固定器50的作業性。此結果為,在第5實施形態中,光纖2的整線作業係變得簡易。又,在第5實施形態中,由於光纖的整線作業變得簡易,因此附連接器之光纖帶的製造作業也變得簡易。
===其他===
上記的實施形態係為了容易理解本發明而揭露,並不是用來限定解釋本發明。本發明係在不脫離其宗旨的範圍內,可施加變更、改良,本發明中當然亦包含其等價物。
1:光纖帶
2:光纖
4:光纖裸線
5:被覆層
6:著色層
8:記號
11:連結部
13:非連結部
15:帶狀化材層
20:連結領域
21:連結區間
21A:第1連結區間
21B:第2連結區間
23:非連結區間
23A:第1非連結區間
23B:第2非連結區間
30:非連結領域
40:熔接連接裝置
41:電極部
42:固定器設置部
50:固定器
51:基礎部
51A:載置面
52:蓋部
60:被覆去除裝置
61:本體部
61A:刀刃
62:握持部
70:套管
71:接著劑充填窗
[圖1]圖1A及圖1B係為第1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的說明圖。
[圖2]圖2A係為藉由連結部11而被連結的2條光纖2的剖面圖,係為連結部11所被形成之部位的剖面圖。圖2B係為第1變形例的連結部11的說明圖。圖2C係為第2變形例的連結部11的說明圖。
[圖3]圖3係為光纖帶1的非連結領域30之長度與固定器50之關係的說明圖。
[圖4]圖4係為將250μm間距之光纖帶1以200μm間距用之熔接連接裝置40進行整批熔接時之處理的流程圖。
[圖5]圖5A及圖5B係為將非連結領域30以固定器50做夾持之樣子的說明圖。圖5B係為圖5A的B-B剖面的放大圖。圖5C係為變形例的固定器50的說明圖。
[圖6]圖6A係為藉由被覆去除裝置60而將光纖2之被覆予以去除之樣子的說明圖。圖6B係為被保持在固定器50中的被覆去除後的光纖帶1的說明圖。
[圖7]圖7係為熔接連接時之樣子的說明圖。
[圖8]圖8係為第N光纖之彎曲的模型圖。
[圖9]圖9A係為第1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之變形例的說明圖。圖9B係為記號8之利用方法的說明圖。
[圖10]圖10A及圖10B係為第2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的說明圖。
[圖11]圖11A及圖11B係為第3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的說明圖。
[圖12]圖12係為將第3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載置於固定器50之樣子的說明圖。
[圖13]圖13A係為將第3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以固定器50加以保持之樣子的說明圖。圖13B係為圖13A的B’-B’剖面的放大圖。圖13C係為被保持在固定器50中的被覆去除後的光纖帶1的說明圖。
[圖14]圖14係為第2連結區間21B中所能容許的連結部11之數量的說明圖。
[圖15]圖15A及圖15B係為第4實施形態的光纖帶1的說明圖。
[圖16]圖16係為圖15B的X-X剖面的放大圖。
[圖17]圖17係為附連接器之光纖帶1之製造處理的流程圖。
[圖18]圖18係為第5實施形態的S106之處理的說明圖。
Claims (15)
- 一種光纖整線方法,係進行以下步驟: 準備具備有以大於光纖直徑之第1間距做並排之複數光纖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 藉由將前記光纖帶之非連結領域以固定器加以保持,而於前記固定器之內部中縮窄前記光纖帶之寬度;及 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藉由去除將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予以連結的連結部,以使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是以窄於前記第1間距之第2間距而被整線。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纖整線方法,其中, 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藉由去除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之被覆,以去除前記連結部。
-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光纖整線方法,其中, 在前記非連結領域中形成有記號; 基於前記記號之位置而使前記光纖帶與前記固定器做位置對合,而將前記光纖帶之非連結領域以固定器加以保持。
- 如請求項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纖整線方法,其中, 在前記光纖帶之寬度方向上間歇性配置了前記連結部的連結區間是在長度方向上間歇性地做複數配置,藉此而構成了連結領域; 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的前記連結區間中所被配置的前記連結部之數量,係少於非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的前記連結區間中所被配置的前記連結部之數量。
- 如請求項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纖整線方法,其中, 在前記光纖帶之寬度方向上間歇性配置了前記連結部的連結區間是在長度方向上間歇性地做複數配置,藉此而構成了連結領域; 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的前記連結區間中所被配置的前記連結部的前記寬度方向之更外側,配置有非連結部。
- 如請求項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纖整線方法,其中, 前記固定器之夾持部夾持前記光纖帶的領域,係為前記非連結領域。
- 如請求項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纖整線方法,其中, 前記固定器之夾持部夾持前記光纖帶的領域中係包含:前記連結部所被設置的連結領域之一部分。
-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光纖整線方法,其中, 前記連結領域係藉由:在前記光纖帶之寬度方向上間歇性配置了前記連結部的複數第1連結區間、與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而配置的第2連結區間,在長度方向上做間歇性配置,而被構成; 前記第1連結區間與前記第2連結區間的前記長度方向之間隔,係較前記第1連結區間與前記第1連結區間的前記長度方向之間隔還長; 前記固定器之前記夾持部夾持前記光纖帶的領域中係包含前記第2連結區間。
- 一種光纖熔接方法,係進行以下步驟: 藉由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纖整線方法,將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以窄於前記第1間距之前記第2間距進行了整線後, 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將從前記固定器延出並前記被覆已被去除之複數前記光纖之端部,裁切成所定長度;及 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將前記固定器設置於熔接連接裝置,將已經以前記第2間距做了整線的複數前記光纖,使用前記熔接連接裝置進行熔接。
- 一種附連接器之光纖帶的製造方法,係進行以下步驟: 藉由請求項1所記載之光纖整線方法,將從前記固定器所延出之複數前記光纖,以窄於前記第1間距之前記第2間距進行了整線後, 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將從前記固定器延出並前記被覆已被去除之複數前記光纖之端部,裁切成所定長度;及 在令複數前記光纖被保持於前記固定器的狀態下,將已經以前記第2間距做了整線的複數前記光纖插入至套管的光纖孔,以將複數前記光纖之端部安裝至前記套管。
- 一種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係為具備: 以大於光纖直徑之間距做並排的複數光纖;和 將相鄰之2條光纖做連結的複數連結部; 並將複數前記連結部做了間歇性配置的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其特徵為,具有: 令複數前記連結部做間歇性配置,而使前記複數光纖做間歇性地連結的連結領域;和 在前記連結領域與前記連結領域之間未被形成有前記連結部的非連結領域。
-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其中, 在前記非連結領域中被形成有:在前記光纖帶、與將該當光纖帶加以保持的固定器進行位置對合時所被使用的記號。
- 如請求項11或12所記載之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其中, 前記連結領域係藉由:在前記光纖帶之寬度方向上間歇性配置了前記連結部的連結區間是在長度方向上間歇性地做複數配置,而被構成; 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的前記連結區間中所被配置的前記連結部之數量,係少於非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的前記連結區間中所被配置的前記連結部之數量。
- 如請求項11~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其中, 前記連結領域係藉由:在前記光纖帶之寬度方向上間歇性配置了前記連結部的連結區間是在長度方向上間歇性地做複數配置,而被構成; 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的前記連結區間中所被配置的前記連結部的前記寬度方向之更外側,配置有非連結部。
- 如請求項11~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其中, 前記連結領域係藉由:在前記光纖帶之寬度方向上間歇性配置了前記連結部的複數第1連結區間、與相鄰於前記非連結領域而被配置的第2連結區間,在長度方向上做間歇性配置,而被構成; 前記第1連結區間與前記第2連結區間的前記長度方向之間隔,係較前記第1連結區間與前記第1連結區間的前記長度方向之間隔還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65999 | 2019-09-12 | ||
JP2019165999A JP7157026B2 (ja) | 2019-09-12 | 2019-09-12 | 光ファイバ整列方法、光ファイバ融着方法、コネクタ付き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間欠連結型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11365A true TW202111365A (zh) | 2021-03-16 |
TWI761890B TWI761890B (zh) | 2022-04-21 |
Family
ID=74863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24684A TWI761890B (zh) | 2019-09-12 | 2020-07-22 | 光纖整線方法、光纖熔接方法、附連接器之光纖帶的製造方法及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927803B2 (zh) |
EP (1) | EP4030207A4 (zh) |
JP (1) | JP7157026B2 (zh) |
KR (1) | KR20220004209A (zh) |
CN (1) | CN114041075A (zh) |
AU (2) | AU2020347613B2 (zh) |
CA (1) | CA3149724A1 (zh) |
TW (1) | TWI761890B (zh) |
WO (1) | WO202104915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2183873A (ja) * | 2021-05-31 | 2022-12-13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リボン |
CN117581139A (zh) | 2021-07-13 | 2024-02-20 | 株式会社藤仓 | 光纤带芯线 |
CA3231949A1 (en) | 2021-10-04 | 2023-04-13 | Noriaki Yamashita | Optical fiber ribb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489969B1 (fr) | 1980-09-05 | 1985-07-05 | Socapex | Outillage servant a preparer des cables optiques a plusieurs fibres en vue de leur aboutement fibre a fibre |
JPH07270639A (ja) * | 1994-03-28 | 1995-10-20 | Fujikura Ltd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接続方法 |
FR2776396B1 (fr) | 1998-03-19 | 2001-11-30 | Alsthom Cge Alkatel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multiruban de fibres optiques separable en au moins deux rubans de fibres optiques |
JP2003241042A (ja) * | 2002-02-20 | 2003-08-27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JP2005258129A (ja) | 2004-03-12 | 2005-09-22 | Hitachi Cable Ltd |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および配列部材 |
JP4915633B2 (ja) * | 2004-04-23 | 2012-04-1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
CN102057309B (zh) * | 2008-06-30 | 2014-04-16 |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 光纤缆线以及光纤带 |
JP2012027129A (ja) | 2010-07-21 | 2012-02-09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テープ状ユニットおよび該ユニットを有する光ケーブル |
JP5309098B2 (ja) * | 2010-08-19 | 2013-10-0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製造方法を実行す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装置並びに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
JP5469044B2 (ja) * | 2010-12-02 | 2014-04-09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JP5789381B2 (ja) * | 2011-02-23 | 2015-10-07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で製造された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並びに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4968754B1 (ja) * | 2011-03-30 | 2012-07-04 | 昭和電線ケーブ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光ケーブル |
JP5654945B2 (ja) * | 2011-05-09 | 2015-01-14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ユニット |
JP5309189B2 (ja) * | 2011-06-03 | 2013-10-0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で製造した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
JP5331165B2 (ja) * | 2011-06-06 | 2013-10-30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製造方法を実行す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装置 |
US20140233899A1 (en) * | 2011-09-21 | 2014-08-21 | Afl Telecommunications Llc | Optical trunk cable |
JP5564026B2 (ja) | 2011-10-18 | 2014-07-30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そ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を収納し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5391296B2 (ja) | 2012-03-02 | 2014-01-15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そ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を収納し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TW201403158A (zh) | 2012-07-13 | 2014-01-16 | Gloriole Electroptic Technology Corp | 光纖整線裝置 |
JP5457528B1 (ja) | 2012-10-25 | 2014-04-02 | 昭和電線ケーブ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間欠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JP5789630B2 (ja) * | 2013-04-01 | 2015-10-07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ユニット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14211512A (ja) * | 2013-04-18 | 2014-11-13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 |
JP6025175B2 (ja) * | 2013-04-26 | 2016-11-16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間欠接着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
US9459408B2 (en) * | 2013-09-04 | 2016-10-04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Cable splicing fixture |
JP2015052704A (ja) * | 2013-09-06 | 2015-03-19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ケーブル、光ファイバコード、及びテープ心線接続方法 |
WO2015052951A1 (ja) * | 2013-10-07 | 2015-04-16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光ファイバ分岐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15215448A (ja) * | 2014-05-09 | 2015-12-03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16061871A (ja) * | 2014-09-17 | 2016-04-25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6412779B2 (ja) * | 2014-11-20 | 2018-10-24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
EP3282295B1 (en) * | 2015-04-07 | 2022-05-04 | Fujikura Ltd. | Loose tube, loose tube type optical fiber cable, single fiber isolation method for loose tube optical fiber tape, loose tub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ethod for gathering together a plurality of optical fibers |
JP6323411B2 (ja) * | 2015-08-06 | 2018-05-16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6569429B2 (ja) | 2015-09-25 | 2019-09-04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
US9869838B2 (en) * | 2015-11-25 | 2018-01-16 | Fujikura Ltd. |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JP6789630B2 (ja) | 2015-12-22 | 2020-11-25 |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皮膚外用組成物、水和膜形成方法及び水和膜形成剤 |
US10989888B2 (en) * | 2016-02-02 | 2021-04-27 | Ofs Fitel, Llc | Flexible ribb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
JP6117394B1 (ja) * | 2016-03-07 | 2017-04-1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
JP6809806B2 (ja) | 2016-04-08 | 2021-01-06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光ファイバ保持部材へのセット方法 |
JP6782090B2 (ja) * | 2016-04-20 | 2020-11-11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光ファイバコード敷設方法 |
CN109791254B (zh) | 2016-09-09 | 2024-05-03 | Sei光学前沿株式会社 | 光纤保持架 |
US10185089B2 (en) * | 2016-09-15 | 2019-01-22 | Ofs Fitel, Llc | Splicing optical fiber cable using a mass fusion splicer having a pitch different from cable pitch |
WO2018117068A1 (ja) * | 2016-12-20 | 2018-06-2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間欠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間欠テープ心線 |
JP6397944B2 (ja) * | 2017-01-10 | 2018-09-26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接地構造 |
AU2017423261B2 (en) * | 2017-07-11 | 2023-07-20 | Prysmian S.P.A. | An optical fiber ribbon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CN207601361U (zh) * | 2017-11-14 | 2018-07-10 | 一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夹持工具 |
CN107703586A (zh) | 2017-11-14 | 2018-02-16 | 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夹持工具及光纤间距调整方法 |
US10107980B1 (en) * | 2017-12-08 | 2018-10-23 | Ofs Fitel, Llc |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rollable ribbons contained in a central tube without intended stranding |
MX2020007411A (es) * | 2018-01-15 | 2020-09-14 | Prysmian Spa | Una cinta de fibra optica y un metodo y sistema para producir la misma. |
JP2021516769A (ja) * | 2018-01-15 | 2021-07-08 | プリズミアン ソチエタ ペル アツィオーニ | 柔軟な光ファイバリボ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リボン |
JP6808686B2 (ja) | 2018-06-27 | 2021-01-06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間欠連結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及び間欠連結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
US10718917B2 (en) | 2018-08-24 | 2020-07-21 | Prysmian S.P.A. | Flexible optical fiber ribbons and methods of formation thereof |
US11099337B2 (en) * | 2018-10-01 | 2021-08-24 | Ofs Fitel, Llc | Multi-fiber connectorization for optical fiber cable assemblies containing rollable optical fiber ribbons |
JP6855519B2 (ja) * | 2019-02-08 | 2021-04-07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及び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加工方法 |
JP7050716B2 (ja) * | 2019-04-24 | 2022-04-0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21032988A (ja) * | 2019-08-21 | 2021-03-01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間欠連結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
EP4053610A4 (en) * | 2019-10-30 | 2023-07-12 | Fujikura Ltd. | INTERMITTENT JOINT TYPE FIBER OPTIC RIBB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NTERMITTENT JOINT TYPE FIBER OPTIC RIBBON |
-
2019
- 2019-09-12 JP JP2019165999A patent/JP7157026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13 EP EP20863160.6A patent/EP4030207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7-13 WO PCT/JP2020/027217 patent/WO2021049157A1/ja unknown
- 2020-07-13 KR KR1020217039981A patent/KR20220004209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20-07-13 US US17/634,138 patent/US1192780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7-13 CA CA3149724A patent/CA314972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7-13 AU AU2020347613A patent/AU202034761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7-13 CN CN202080048026.7A patent/CN114041075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7-22 TW TW109124684A patent/TWI761890B/zh active
-
2023
- 2023-09-15 AU AU2023229611A patent/AU202322961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1-30 US US18/427,345 patent/US20240168230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20347613A1 (en) | 2022-03-24 |
US11927803B2 (en) | 2024-03-12 |
KR20220004209A (ko) | 2022-01-11 |
US20240168230A1 (en) | 2024-05-23 |
EP4030207A1 (en) | 2022-07-20 |
TWI761890B (zh) | 2022-04-21 |
US20220317375A1 (en) | 2022-10-06 |
CN114041075A (zh) | 2022-02-11 |
CA3149724A1 (en) | 2021-03-18 |
JP2021043363A (ja) | 2021-03-18 |
AU2023229611A1 (en) | 2023-10-05 |
AU2020347613B2 (en) | 2023-06-22 |
JP7157026B2 (ja) | 2022-10-19 |
WO2021049157A1 (ja) | 2021-03-18 |
EP4030207A4 (en) | 2023-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2111365A (zh) | 光纖整線方法、光纖熔接方法、附連接器之光纖帶的製造方法及間歇連結型之光纖帶 | |
TW201915529A (zh) | 間歇連結型光纖帶及間歇連結型光纖帶的製造方法 | |
WO2014181730A1 (ja)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
JP6021224B2 (ja) | 間欠接着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ケーブル | |
JP2013088617A (ja)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そ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を収納し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
JP2007298705A (ja) | 光ファイバ心線の一括融着接続方法、並びに光ファイバホルダ及び前記光ファイバホルダの使用方法 | |
TW202030511A (zh) | 光纖單元及光纖單元的加工方法 | |
JP4878833B2 (ja) |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及び一括融着接続方法 | |
JP3138308B2 (ja) |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
JP5607590B2 (ja) | 補強スリーブおよび光ファイバ心線の融着接続方法 | |
TWI594035B (zh) | Protective sleeve | |
JP5712026B2 (ja) | 金属管被覆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および金属管被覆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 |
JP2011002858A (ja) | 一括融着接続方法 | |
WO2023085332A1 (ja) | 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装置 | |
WO2024171993A1 (ja) |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
JPS61252508A (ja) | 多心光フアイバ心線端末形成方法および多心光フアイバ心線端末形成部 | |
JP4120957B2 (ja) |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の融着接続部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 |
JP2017156560A (ja)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分離方法 | |
JP2003029078A (ja) | 一括融着接続方法と一括融着接続装置 | |
JPH11133241A (ja)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コードの接続用端部の形成方法 | |
JPH02131205A (ja) | 光コネクタヘッドの取付け方法 | |
JPH03209207A (ja) | テープ型多心光ファイバ心線 | |
JP2006047867A (ja) |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の補助治具及び該補助治具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 | |
JP2003004967A (ja) | 一括融着接続方法と一括融着接続装置 | |
JP2010256812A (ja)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光ファイバコード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