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26320A - Lithium titanate particulate powd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mg-containing lithium titanate particulate powd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particulate powder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 Google Patents

Lithium titanate particulate powd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mg-containing lithium titanate particulate powd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particulate powder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26320A
TW201226320A TW100131298A TW100131298A TW201226320A TW 201226320 A TW201226320 A TW 201226320A TW 100131298 A TW100131298 A TW 100131298A TW 100131298 A TW100131298 A TW 100131298A TW 201226320 A TW201226320 A TW 2012263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titanate
particle powder
lithium
active material
discharge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1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kinori Yamamoto
Tomoko Okita
Hiroshi Yamamoto
Kohji Mori
Kazumichi Koga
Akihisa Kajiyama
Original Assignee
Toda Kog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949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5175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143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084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da Kogyo Corp filed Critical Toda Kogy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26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632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3/00Compounds of tita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3/00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1G23/003Titanates
    • C01G23/005Alkali tita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3/00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1G23/003Titanates
    • C01G23/006Alkaline earth titan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6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 H01B1/08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Ti2O4 or LiTi2OxF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30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 C01P2002/32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spinel-type (AB2O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60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rystallite siz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6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a space-group or by other symmetry ind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7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unit-cell parameters, atom positions or structure diagra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80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40Electric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Description

20122632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提供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活性物質,顯 示優異之初期放電容量,且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輸出特 性)高之鈦酸鋰粒子粉末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負極活 -性物質之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此外,本發明係提供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活性物 質,具有優異之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輸出特性)之鈦酸 鋰粒子粉末、該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負極活性物質使用之 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本發明係提供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活性物質,顯 示優異之初期放電容量,且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之鈦酸 鋰粒子粉末之廉價且簡單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提供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活性物質,顯 示優異之初期放電容量,且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之含有 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先前技術】 近年,AV機器或電腦等電子機器之可攜帶化、無線 ' 化快速盛行,因而高度要求小型、輕量,具有高能量密度 之蓄電池作爲此等驅動用電源。這種狀況下,具有充放電 電壓高,充放電容量亦大之優點的鋰離子蓄電池備受矚目 〇 此鋰離子蓄電池中,近年,負極活性物質使用鈦酸鋰 -5- 201226320 者已爲人所知(專利文獻1 )。 鈦酸鋰:Li4Ti5〇12係因藉由充放電之鋰離二 離反應時之結晶結構變化非常小,故以構造安定 信賴性高的負極活性物質已爲人所知。 以往,爲了製得鈦酸鋰(Li4Ti5012)的製造 有將鋰鹽與鈦氧化物以Li/Ti比大致爲0.80的方 式或濕混合的混合粉末(此等係單純的鋰鹽與鈦 混合物),進行加熱燒成得到Li4Ti5〇12所謂的 法(乾式法)(專利文獻1、6、8〜9 )。 此外,將鈦與鋰之混合物進行水熱處理後, 得到Li4Ti5012之液相反應+固相反應法(濕式法 文獻3、4 )。 又,專利文獻5係鈦酸鋰之XRD中,Ti02 2 之波峰強度比相對於與Li4Ti5〇122波峰強度比〗 ’較佳爲3以下,更佳爲1以下,此等之雜質相 能提高鋰離子之擴散速度,越能提高離子傳導性 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 此外,專利文獻5係結晶粒徑越小,且雜質 越提高鋰離子之擴散速度,越提高離子傳導性及 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 與上述固相反應法類似的方法,例如將含有 與鈦酸化合物(偏鈦酸、鄰鈦酸或此等之混合物 的漿料,經乾燥造粒後,進行加熱燒成的製造法 知(專利文獻1 〇、11 )。 1插入·脫 性高,且 法,例如 式進行乾 氧化物的 固相反應 加熱燒成 )(專利 匕 Li2Ti〇3 i 7以下 越少,越 及大電流 相越少, 大電流特 欽氧化物 )與鋰鹽 也爲人所 -6- 201226320 另外,由使鈦化合物與銨化合物在水中進行反應得到 鈦酸化合物的步驟,使該鈦酸化合物與鋰化合物在水中反 應得到鈦酸鋰水和物的步驟,將該鈦酸鋰水和物進行加熱 脫水的步驟所構成之鈦酸鋰Li4Ti5012之製造方法爲人所 知(專利文獻3)。 鈦酸鋰Li4Ti5012係因電絕緣性高,因此有高率放電 容量維持率低的問題。 爲了改善鈦酸鋰Li4Ti5012之諸特性,而將鋰及/或 鈦之一部份以Fe (專利文獻12)或Cu (專利文獻13)之 過渡金屬或其他金屬(專利文獻14〜16)取代爲人所知。 專利文獻17中記載組成爲Li[Li(1-2x)/3MgxTi(5-x)/3]04 (0<x^ 1/2 )之鋰離子蓄電池用活性物質的發明。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1 -1 92208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1 -2 1 3622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平9-309727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2010_228 9 8 〇號公報 [專利文獻5]特開2〇〇6-3 1 8 797號公報 [專利文獻6]特開2003 - 1 37547號公報 [專利文獻7]特開平11_283624號公報 [專利文獻8]特開平6-275263號公報 [專利文獻9]特開200 1 -240498號公報 201226320 [專利文獻10]特開2005-239460號公報 [專利文獻11]特開2005-239461號公報 [專利文獻I2]特開2001-185141號公報 [專利文獻13]特開2001-250554號公報 [專利文獻14]特開2000-156229號公報 [專利文獻15]特開2004-23 5 144號公報 [專利文獻16]特開平1 0-25 1020號公報 [專利文獻1 7]國際公開第2006/1 06701號說明書 【發明內容】 [發明槪要]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目前爲止之報告係以進一步提高最終組成物 Li4Ti5Ol2之純度爲目標,越提高此純度,越能提高電池 特性爲人所知。 但是如專利文獻5所示,即使盡可能降低雜質相,形 成由純度高之Li4Ti5012所構成的鈦酸鋰粒子粉末,也仍 無法得到初期放電容量高,且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 持率)優異,且可抑制氣體發生之作爲負極活性物質的鈦 酸鋰粒子粉末。 因此,本發明1係以即使盡可能降低雜質相,形成由 純度高之Li4Ti5012所構成的鈦酸鋰粒子粉末,也仍得到 初期放電容量高,且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優 異,且可抑制氣體發生之負極活性物質爲第1的技術課題 -8 - 201226320 。本發明人等係著眼於目的物Li4Ti5012所含之丁丨02與 Li2Ti〇3之存在量,精心檢討的結果,發現以往的見解, 即相較於更提高Li4Ti5012之純度,不如在特定之範圍含 有Li2Ti〇3,且將藉由BET法之比表面積調整爲特定的範 圍,可得到初期放電容量、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 率)及氣體發生抑制均優異的電池特性,解決第1技術課 題遂完成本發明。 目前爲止,爲了提高電池特性,特別是輸出特性(高 率放電容量維持率)時,一次粒子或二次粒子之微細化是 有用的,因而控制粒徑或比表面積(BET法)。 近年,最要求高的初期容量且可比以往更提高輸出特 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的鈦酸鋰,因而嘗試更微細化 〇 但是以優異的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爲目 標時,即使將粒子形成微細化,以提高輸出特性(高率放 電容量維持率),但相反地變得更差,其重要原因爲不依 賴粒徑或比表面積的情形很多。 因此,本發明2係以高初期容量,且可比以往更提高 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之鈦酸鋰粒子粉末爲第 2技術課題。 此外,目前最需要是爲了得到顯示優異之初期放電容 量,且具有優異的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0的鈦 酸鋰粒子粉末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活性物質之廉價且 簡易的製造法,但是仍未能得到。 -9 - 201226320 換言之,專利文獻1及6〜8係使鋰鹽與鈦氧化物以 Li/Ti = 0.80,經乾式或濕式混合後的混合粉末(此等僅單 純的鋰鹽與鈦氧化物之混合物)進行加熱燒成得到 Li4Ti5〇i2。此等爲固相反應法之一般所知的製造法,但是 爲了得到Li4Ti5012型之尖晶石型單相時,經常需要高溫 之燒成或重複2次以上之燒成·粉碎等的方法。因此,有 時很難得到組成均勻之尖晶石型結構單相的鈦酸鋰 Li4Ti5012微粒子,將此作爲鋰離子蓄電池之負極活性物 質使用時,不易得到優異之初期放電容量及輸出特性(高 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者。 又,專利文獻9、10之製造法係將含有鈦化合物與鋰 化合物(鋰鹽)之漿料經乾燥造粒後,進行加熱燒成製造 鈦酸鋰的方法,其特徵係在以1 0(TC以下預熱後的鋰鹽溶 液中添加至少含有鈦酸化合物(鄰鈦酸、偏鈦酸等)的鈦 化合物,作爲該漿料。本製造法之目的係將乾燥造粒後的 前驅物進行加熱燒成,得到振實密度(Tap density)高之 大粒子的鈦酸鋰。振實密度較高時,可期待提高粒子充塡 性,提高電極密度的效果,但是很難確保經造粒後之二次 粒子內部之一次粒子間的導電性,因此特別是提高輸出特 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非常困難。因此難謂本發明目 的之優異的初期放電容量,且提高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 量維持率)效果充分的製造法。 又,專利文獻3係藉由使鈦化合物與銨化合物在水中 進行反應得到鈦酸化合物的步驟,使該鈦酸化合物與鋰化 -10- 201226320 合物在水中反應得到鈦酸鋰水和物的步驟,將該鈦酸鋰水 和物進行加熱脫水的步驟,得到薄片狀或板狀之鈦酸鋰 Li4Ti5012之微粒子。藉由此合成法所得之鈦酸鋰粒子, 其特徵係極薄的板狀形狀且多孔質。 而鋰離子蓄電池之電極製作時,一般爲使活性物質之 鈦酸鋰粒子在有機溶劑中分散·塗料化,塗佈成薄片狀。 上述極薄的板狀形狀且多孔質爲特徵的微粒子,明顯不利 於塗料分散。因此很難充分發揮活性物質本來之充放電性 能,故不佳。 製造程序也需要2次在水中的反應步驟,因此考慮成 本、生產性兩方面,也難謂有利的製造法。 因此,使用廉價且簡易的製程得到顯示優異的初期放 電容量,且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的鈦酸鋰 粒子粉末,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活性物質,此乃爲本 發明3之第3技術課題。 現今最需要顯示優異的初期放電容量,且輸出特性( 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的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上述非 水電解質蓄電池用活性物質,但是仍未能得到。 換言之,專利文獻6係將鈦酸鋰Li 4 T i 5 Ο ! 2作爲鋰離 子蓄電池之負極活性物質使用,但是未改善電子傳導性, 因此難謂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 如專利文獻1 1〜13所示,將Li4Ti5012之鋰及/或鈦 之一部份經過渡金屬取代的鈦酸鋰,雖有改善作爲負極活 性物質的電子傳導性,但是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 -11 - 201226320 率)之提高效果仍不足。 又’專利文獻14中記載將Li4Ti5〇l2之鋰的一部份以 鎂取代的鈦酸鋰’但是來自其製造方法(鎂取代方法)的 原因’而仍難謂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之提高 效果充分。 專利文獻15中未記載鈦酸鋰中之鋰的一部份經鎂取 代’也無實施例之記載,且取代的目的非輸出特性(高率 放電容量維持)’因此其提高效果難謂充分。 專利文獻16中記載組成爲Li[Li(1.2)〇/3MgxTi(5.x)/3]〇4 (〇<x ^1/2)之鋰離子電池用活性物質的發明。此發明中 記載1 /4爲止之取代量下,可得到尖晶石結構之單相。 但是實施例所示之X線繞射圖型,來自其製造方法(鎂 取代方法)的原因,明顯呈現歸屬於雜質相的波峰,其記 載有矛盾。 換言之·,藉由專利文獻7所記載的合成法進行鎂取代 時’尖晶石型結構之單相化不完全,因此初期放電容量· 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及其提高效果難謂充分 〇 因此’本發明4係得到顯示優異的初期放電容量,且 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的鈦酸鋰粒子粉末, 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活性物質,作爲第4技術課題。 [解決課題的手段] 前述第1技術課題係藉由如下述之本發明1來達成。 -12- 201226320 換言之,本發明1係一種鈦酸鋰粒子粉末,其係具有 尖晶石結構之鈦酸鋰粒子粉末,其特徵係XRD中以Fd-3m進行指數標定時,藉由Rietveid分析之Ti02量爲1.5 %以下,Li2Ti03量爲1%以上6%以下之範圍內, Li4Ti5012量爲94%以上99%以下,且藉由BET法之比表 面積爲7~15m2/g之範圍(本發明1-1)。 本發明1係如本發明1-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其中 Li/Ti比(莫耳比)爲0.805〜0·83(本發明1-2)。 本發明1係一種如本發明1-1或1-2之鈦酸鋰粒子粉 末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至少將Li2Ti03與1^02之混合物 以65 0°C以上、未達8 00°C進行燒成(本發明1-3 )。 本發明1係一種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其特徵係由 如本發明1 -1或1 -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所構成(本發明1 - 4 ) 〇 本發明1係一種如本發明1 _4之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 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其特徵係使用該負極活性物質, 以對極作爲鋰金屬之電池中,對鋰釋出的方向(電池之電 壓上升的方向)進行充電時,初期放電容量爲i 65πι Ah/g 以上’且初期放電容量測定之C rate爲0.1C,相當於 10C與0.1C之比例的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 爲80%以上(本發明1-5)。 本發明係一種非水電解質蓄電池,其特徵係使用如本 發明1-4或1-5之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本發明ι_6 )
S -13- 201226320 前述第2技術課題係藉由如下述之本發明2來達成。 換言之’本發明2係一種鈦酸鋰粒子粉末,其係具有 尖晶石結構之鈦酸鋰粒子粉末,其特徵係該鈦酸鋰粒子粉 末之藉由XRD圖型之Rietveld分析的結晶應變(Crystal Strain)爲0.0015以下,且結晶子尺寸爲80〜300nm (本 發明2-1 )。 本發明係一種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負極活性物質粒子 粉末,其特徵係由如本發明2-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所構成 (本發明2-2)。 本發明係一種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負極活性物質粒子 粉末,其特徵係以如本發明2-2之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 爲90重量份、導電助劑爲5重量份、結合劑爲5重量份 的組成比使用,對極爲鋰金屬的電池中,對鋰釋出的方向 進行充電時,初期放電容量爲165mAh/g以上,且初期放 電容量測定之C rate爲0.1C,相當於10C與0.1C之比例 的輸出特性爲85%以上(本發明2-3 )。 本發明係一種非水電解質蓄電池,其係使用如本發明 2-2或2-3之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 (本發明2-4)。 前述第3技術課題係藉由如下述之本發明3來達成。 本發明係一種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法,其特徵係由 下述步驟所構成, 在 BET比表面積値爲 40〜400m2/g、一次粒徑爲 5〜5 Onm之鈦氧化物的水性懸浮液中,添加混合水溶性鋰 -14-
S 201226320 溶液,使該混合懸浮液以50~100°C進行熟成反應的步驟; 將所得之反應生成物進行過濾.乾燥.粉碎的步驟;及所得 之乾燥粉末以550〜80(TC進行加熱燒成處理的步驟(本發 明 3 -1 )。 本發明係一種非水電解質蓄電池,其特徵係使用含有 藉由如本發明3 -1之製造法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活 性物質的電極(本發明3-2 )。 前述第4技術課題係藉由如下述之本發明4來達成。 換言之,本發明係一種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其特徵係組成爲以 LixMgyTiz04 (但是 X,z>0、 0.01 ^ 0.20 ' 0·0 1 S y/z S 0.1 0、0.5 S ( x + y ) /z S 1 _0 ) 表示’且BET比表面積値爲5〜50m2/g、結晶結構爲尖晶 石型單相,其晶格常數a爲以〇.〇5〇y+8.3 595<a$ 0.080y + 8.3595 (A)表示之値(本發明4-1)。 本發明係一種本發明4-1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 末之製造法,其特徵係由在鈦氧化物之水性懸浮液中,添 加混合水溶性鋰溶液、及水溶性Mg鹽溶液或Mg(OH)2粒 子粉末’使該混合懸浮液以1 00 °C以下進行熟成反應的步 驟;將所得之反應生成物進行過濾·乾燥.粉碎的步驟;所 得之乾燥粉末進行加熱燒成處理的步驟所構成(本發明 4-2 )。 本發明係如本發明4-1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其中在粒子表面存在有碳(本發明4-3)。 本發明係一種非水電解質蓄電池,其特徵係使用含有 -15- 201226320 藉由如本發明4-1或本發明4-3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 粉末作爲活性物質的電極(本發明4-4 )。 [發明效果] 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作爲負極活性物質粒子 粉末使用於非水電解質蓄電池時,可得到顯示優異初期放 電容量及高輸出特性(優異之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且 抑制氣體發生之平衡良好的電'池特性,故適合作爲非水電 解質蓄電池用之活性物質粒子粉末。 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具有適當結晶應變及結 晶子尺寸的化合物,用於非水電解質蓄電池時,可得到優 異初期放電容量及高輸出特性(優異之高率放電容量維持 率),故適合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之活性物質粒子粉 末。 藉由使用本發明3之製造法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可得到顯示作爲蓄電池之優異初期放電容量,且輸出特性 (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的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藉由使用本發明4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可 得到顯示作爲蓄電池之優異初期放電容量,且輸出特性( 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的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首先,更詳細說明本發明1之構成時,如下所示。 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至少爲尖晶石結構,可 -16-
S 201226320 以一般化學式 Li4Ti5012表示的化合物,且至少含有 Li2Ti03。 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中之Li2Ti03之存在狀態 ,在本發明特定範圍的量時,可爲被覆於粒子表面的狀態 或以島狀存在,或粒內可以任何形狀存在。 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XRD中,10〜90度( 2Θ/Θ)間之繞射可以Fd-3m進行指數標定。由XRD圖型 進行 Rietveld分析,將殘留的Ti02量與Li2Ti03量進行 定量。本發明1中,Ti02之存在量係1.5%以下,Li2Ti03 之存在量係 1.0〜6.0%之範圍。Ti02之存在量超過1.5% 時,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變差。Li2Ti03之 存在量未達1.0%時,此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負極活性物 質粒子粉末使用所製作的蓄電池之初期放電容量、輸出特 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良好,但是如後述比較例所示 ,氣體發生變多。Li2Ti03之存在量超過6.0%時,此鈦酸 鋰粒子粉末作爲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使用製作的蓄電池 之初期放電容量變低,變得無法滿足165mAh/g以上之高 容量。較佳爲Ti02之存在量爲1.0%以下,Li2Ti03之存 在量係1.5〜5.0%,更佳爲Ti02之存在量爲0.5%以下, Li2Ti03 之存在量爲 2.0-4.0%。 本發明1係藉由鈦酸鋰粒子粉末之 Rietveld分析, 因此Li2Ti03之存在是很重要。此Li2Ti03在特定範圍內 ,存在於粒子內或粒子表層,可帶來主要的3個效果。 第1係Li2Ti03存在於鈦酸鋰粒子內或表層時,高速 -17- 201226320 充放電時之晶格應變降低。因此,本發明1所述的輸出特 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良好。 第2係Li2Ti〇3存在於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內或表 層時,會產生一種缺陷(點缺陷、面缺陷等),因此, LUTisO! 2全體之價數平衡偏離的點,相對於純粹的鈦酸 鋰粒子粉末,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導電性升高, 故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提高。 第3係Li2Ti03存在於鈦酸鋰粒子內或表層時,鈦酸 鋰因滿充電而成爲Li7Ti5012時,並非粒子全體,而是 Li2Ti03之存在點殘留,結果氣體之發生變小。 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一次粒徑較佳爲 0.1〜0.4μιη。本發明1中,得知一次粒徑對輸出特性影響 很大。小於本發明1之範圍時,結晶結構不安定,初期充 電特性惡化。較大時,無法得到必要之輸出特性(高率放 電容量維持特性)。更佳之一次粒徑的範圍爲0.1〜0.3 μηι 〇 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藉由BET法的比表面 積爲7〜15m2/g之範圍。比表面積小於此範圍時,輸出特 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惡化,大於此範圍時,因氣體 發生,電池明顯膨脹。較佳之比表面積爲8〜13 m2/g。 其次,說明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的製造方法。 換言之,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至少使用 LhTiO3與Ti02之混合物,以650°C以上,未達800°C進行 燒成而得。
S 201226320 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用的Li2Ti〇3可以 JCPDS中之指數標定,限定Li2Ti03時,其結晶結構有結 構缺陷,或氧缺損/氧過多也無妨。 本發明1用之Li2Ti03,可使鋰化合物與氧化鈦等之 鈦化合物藉由濕式反應或固相法,進行反應而得。 本發明1可使用之Li化合物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各 種的鋰鹽,但是濕式法使用氫氧化鋰,乾式法則使用碳酸 鋰較佳。 本發明1可使用的Ti02有銳鈦礦型與金紅石型及其 混相,但是較佳爲銳鈦礦型。 又,進行混合反應時,爲了提高反應性,可使用微粒 子。 又,Li2Ti03與Ti02之狀態,只要是均勻混合狀態時 ,可爲乾式混合或濕式塗佈的狀態,或成爲如混合相的狀 態。 此混合物在濕式法時,可藉由控制溫度、時間來調製 。又,也可預先生成Li2Ti03,再與Ti02混合來調製,但 是必須提高燒成溫度,因此必須考慮Li/Ti比、BET之控 制。
Li2Ti03與Ti02之混合物,其製造條件無特別限定, 可藉由使氧化鈦與氫氧化鋰以Li/Ti比之莫耳比,調整爲 超過1.0,未達1.5之反應懸浮液,在80°C以上、未達 1 00°C之溫度範圍內進行加熱,以5小時以上、未達1 5小 時進行攪拌·熟成後,將反應懸浮液過濾、乾燥而得。 -19· 201226320 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用的1^21^03與 Ti02,其燒成後之Li/Ti比較佳爲調整成爲0.805〜0.830。 爲了調整爲前述範圍時,可藉由調整Li2Ti03與Ti02之混 合比,或追加鋰化合物。Li/Ti大於0.80的理由係燒成後 ,使Li2Ti03殘留。大於上述範圍時,初期放電容量降低 ,Li2Ti03殘留物更多時,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殘留 鹼變多,塗料產生凝膠化。 將調製後的Li2Ti03與Ti02之混合物,以65 0°C以上 、未達800°C下進行燒成。燒成溫度未達650°C時,Ti02 會大量殘留。燒成溫度太高時,因粒成長,因此BET變 得太小,結果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受損。燒 成溫度較佳爲6 80~780°C。 燒成時之氣氛可爲氧化性氣氛或還原氣氛,較佳爲氧 化性氣氛。所得之駄酸鋰粒子粉末在公知技術範圍內,本 發明中可爲氧缺損或氧過多。 燒成而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可藉由粉碎調整粒度分布 。其粒度分布的形狀可爲尖銳或寬廣或雙峰型。 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可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用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使用。 其次,說明含有本發明1之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的 負極及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製造含有本發明1之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之負極時 ’依據常法添加混合導電劑與黏結劑。導電劑較佳爲乙炔 黑、碳黑、石墨等,黏結劑較佳爲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
-20- S 201226320 乙烯等。 使用含有本發明1之負極用活性物質粒子粉末之負極 所製造的蓄電池係由正極、負極及電解質所構成。 正極活性物質可使用一般的非水蓄電池用之正極材的 鈷酸鋰、錳酸鋰、鎳酸鋰等。 電解液的溶劑除了碳酸乙烯酯與碳酸二乙酯的組合外 ,還可使用含有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等之碳酸酯類、 或二甲氧基乙烷等醚類之至少1種的有機溶劑。 電解質除了六氟化磷酸鋰外,還可使過氯酸鋰、四氟 化硼酸鋰等的鋰鹽之至少1種溶解於上述溶劑中來使用。 使用含有本發明1之負極用活性物質粒子粉末之電極 所製造的非水電解質蓄電池係以後述之評價法,1 .ον以 上之容量爲165mAh/g以上,取10C/0.1C之比的輸出特性 (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係80%以上。 負極用活性物質粒子之鈦酸鋰中殘留有特定量的 Li2Ti03係藉由蓄電池之負荷試驗,對於晶格之膨脹收縮 具有緩衝效果。又,粒子中之Li2Ti03之存在係因起結晶 結構之變形(點缺陷、面缺陷等),因此,提高粉體之電 子傳導性及離子傳導性。結果本發明1之負極活性物質粒 子粉末具有高的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 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也可作爲正極活性物質使 用。 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正極活性物質使用時 ,非水電解質蓄電池係由前述電極、對極及電解質所構成 -21 - 201226320 ’對極(負極)可使用金屬鋰、鋰合金等或石墨、焦碳等 的碳系材料。 <作用> 本發明1中,最重要係藉由使用本發明1之存在有特 定量之Li2Ti〇3的鈦酸鋰粒子粉末,可得到作爲蓄電池顯 示優異之初期放電容量與高的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 持率),且抑制氣體發生之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以往,如前述專利文獻5所示,以X線繞射之波峰 強度比爲基準,降低雜質相,而得到由純度高之 Li4Ti5012所構成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但是純粹僅形成高 純度時,無法充分滿足初期放電容量高,輸出特性(高率 放電容量維持率)也優異,且可抑制氣體發生之特性者。 本發明人等係藉由相較於利用X線繞射之波峰強度 比之定量,可更正確定量之 Rietveld分析,進行雜質相 定量,同時使極微量之Li2Ti03存在,而且藉由控制BET 比表面積,可得到顯示較高電池特性的負極活性物質。 其次,更詳細說明本發明2之構成,如下述。 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至少爲尖晶石結構’可 以一般化學式Li4Ti5012記載的化合物。本發明在具有後 述結晶應變、結晶子尺寸的範圍內時,可含有其他的雜質 相。雜質相之總量較佳爲6%以下》 將該粒子粉末進行XRD測定,藉由 Rietveld分析可 得到該粒子粉末之結晶應變與結晶子尺寸。測定條件係
-22- S 201226320 2Θ/Θ下,將10〜90度以0.02度階段掃描。 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由xrd圖 Rietveld分析,算出結晶應變與結晶子尺寸。結晶 過0.0015時’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 結晶應變之較佳範圍係0.0014以下,更佳爲( 0.0013 〇 又,結晶子尺寸在8 0〜300nm之範圍外時,輸 (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變差。結晶子尺寸之較佳 90〜290nm,更佳的範圍係100〜280nm。
本發明2係藉由鈦酸鋰粒子粉末之xrd Rietveld分析,結晶應變爲0.0015以下,且結晶 爲8 0~ 3 0 Onm之範圍內是很重要的,主要有2個理E 第1點係發現與BET比表面積之大小無關, 變在本發明之範圍內時,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 )變大。一般使輸出特性(高率放電維持率)變大 係增大BET比表面積(例如提高粉碎程度,進行 化),但是粒子發生損傷(應力之殘留或化學組成 ,因此粒子殘留有應力。此應力大於本發明之範圍 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極速惡化。 第2點係結晶應變即使在本發明之範圍內,結 寸爲80~300nm之範圍外時,輸出特性(高率放電 持率)也會惡化。換言之,結晶應變未達80nm時 塗料之分散性會惡化,結晶應變超過30〇nm時,I 子擴散會惡化,結果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 型進行 應變超 變差。 〕·000 1 〜 出特性 範圍係 圖型之 子尺寸 白。 結晶應 維持率 的手法 微粒子 變化) 時,輸 晶子尺 容量維 ,電極 」之離 率)惡 -23- 201226320 化。 滿足上述2點之本發明之鈦酸鋰粒子粉末時,可成爲 更高的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成爲長期安定 性優異的結果。 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藉由BET法的比表面積 ,較佳爲6〜3 0m2/g之範圍。比表面積小於此範圍時,輸 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會惡化,比表面積大於此 範圍時,有時作爲蓄電池用活性物質之性能會降低。更佳 的比表面積爲7~20m2/g。 其次說明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方法無特別限定, 但是在乾式法係藉由高溫燒成,一次粒子變大,將其粉碎 形成微粒子化時,容易產生變形,很難得到本發明所規定 之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因此,較佳爲不必 進行強力粉碎的濕式法。 例如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至少使用Li2Ti03 與Ti02之混合物,以650°C以上、未達8 00°C進行燒成而 得。 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用的Li2Ti03係附 JCPDS之指數,可限定Li2Ti03時,其結晶結構有結構缺 陷’或有氧缺陷/氧過多均無妨。 本發明2可使用的Li化合物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各 種鋰鹽’但是濕式法時,較佳爲氫氧化鋰。 本發明2可使用的Ti02有銳鈦礦型與金紅石型及其
-24- 201226320 混相,但是較佳爲銳鈦礦型。 又,進行混合反應時,爲了提高反應性,可使用微粒 子。 又,LhTiO3與Ti〇2之狀態,只要是均勻混合狀態時 ,可爲乾式混合或濕式塗佈的狀態,或成爲如混合相的狀 態。 此混合物在濕式法時,可藉由控制溫度 '時間來調製 。又,也可預先生成Li2Ti03,再與Ti02混合來調製,但 是必須提高燒成溫度,因此必須考慮L i / T i比、B E T比表 面積之控制。
Li2Ti03與Ti02之混合物,其製造條件無特別限定, 可藉由使氧化鈦與氫氧化鋰以Li/Ti比之莫耳比,調整爲 超過1 · 0,未達1 . 5之反應懸浮液,在8 0 °C以上、未達 1 〇〇°C之溫度範圍內進行加熱,以5小時以上、未達1 5小 時進行攪拌·熟成後,將反應懸浮液過濾、乾燥而得。 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用的Li2Ti03與 Ti02,其燒成後之Li/Ti比較佳爲調整成爲0.805〜0.83。 爲了調整爲前述範圍時,可藉由調整1^21^03與Ti02之混 合比,或追加鋰化合物。Li/Ti大於0.80的理由係燒成後 ,使Li2Ti03殘留。大於上述範圍時,初期放電容量降低 ,Li2Ti03殘留物更多時,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殘留 鹼變多,塗料產生凝膠化。 將調製後的Li2Ti03與Ti02之混合物,以650°C以上 '未達8 00°C下進行燒成。燒成溫度未達65(TC時,Ti02 -25- 201226320 會大量殘留。燒成溫度太高時,因粒成長,因此BET比 表面積變得太小,結果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 受損。燒成溫度較佳爲680〜780°C。 燒成時之氣氛可爲氧化性氣氛或還原氣氛,較佳爲氧 化性氣氛。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在公知技術範圍內,本 發明中可爲氧缺損或氧過多。 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可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用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使用。 其次,說明含有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的負極及 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製造含有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的負極時,依據 常法添加混合導電劑與黏結劑。導電劑較佳爲乙炔黑、碳 黑、石墨等,黏結劑較佳爲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等 〇 使用含有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的負極所製造的 蓄電池係由正極、負極及電解質所構成。 正極活性物質可使用一般的非水蓄電池用之正極材的 鈷酸鋰、錳酸鋰、鎳酸鋰等。 電解液的溶劑除了碳酸乙烯酯與碳酸二乙酯的組合外 ,還可使用含有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等之碳酸酯類、 或二甲氧基乙烷等醚類之至少1種的有機溶劑。 電解質除了六氟化磷酸鋰外,還可使過氯酸鋰、四氟 化硼酸鋰等的鋰鹽之至少1種溶解於上述溶劑中來使用。 使用含有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電極所製造的 -26- 201226320 非水電解質蓄電池係以後述之評價法,1 · 0 V以上之容量 爲165mAh/g以上,取10C/0.1C之比的輸出特性(高率放 電容量維持率)係85%以上。 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也可作爲正極活性物質使 用。 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正極活性物質使用時 ’非水電解質蓄電池係由前述電極、對極及電解質所構成 ’對極(負極)可使用金屬鋰、鋰合金等或石墨、焦碳等 的碳系材料。 〈作用> 本發明2之最重要的點係抑制鈦酸鋰粒子粉末之結晶 應變’使結晶子尺寸在本發明之範圍。假使爲了得到高輸 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時,即使欲提高BET比 表面積,也不一定可得到良好的特性。本發明爲了得到更 高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時,發現控制鈦酸鋰 粒子粉末結晶應變與結晶子尺寸是很重要的。得到輸出特 性(高效率放電容量維持率)的手段,通常爲使活性物質 粒子粉末形成微粒子。爲了得到微粒子的手段可藉由過度 粉碎來達成,但是結晶會殘留應變,結果無法得到優異之 輸出特性(高效率放電容量維持率)》 本發明人等發現對於鈦酸鋰粒子粉末,不僅著眼於 BET比表面積之大小或粒子粉末之結晶子尺寸,也著眼於 結晶應變,然後進行控制的方法,可得到顯示高電池特性 -27- 201226320 的鈦酸鋰粒子粉末。 其次,更詳細說明本發明3之構成,如下述。 說明本發明3-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的製造法。 本發明3 - 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的製造法係將水溶性鋰 溶液以所定量添加混合於BET比表面積値爲40〜400m2/g 、一次粒徑爲5〜5 Onm之鈦氧化物之水性懸浮液中,使該 混合懸浮液以50〜100°C熟成反應所得的反應生成物,經過 濾·乾燥.粉碎,再將所得之乾燥粉末以55 0-800 °C加熱燒 成處理,得到鈦酸鋰粒子粉末者。 鈦氧化物例如有氧化鈦(銳鈦礦)、氧化.欽(金紅石 ),較佳爲氧化鈦(銳鈦礦)。水溶性鋰例如有氫氧化鋰 、碳酸鋰、硫酸鋰等,較佳爲氫氧化鋰。 鈦氧化物之BET比表面積較佳爲40〜400m2/g»更佳 之 BET比表面積爲 50~400m2/g» BET比表面積未達 40m2/g時,在水性懸浮液下之熟成反應中,缺乏反應性 ’鈦氧化物與水溶性鋰溶液未充分反應,因此所得之反應 生成物即使經過濾.乾燥·粉碎.燒成,也無法得到 Li4Ti5〇i2型之尖晶石結構之單相,故不佳。超過400m2/g 時,以粉體形態使用困難,此外,一般原料昂貴,因此對 於本發明3之目的而言不佳。 鈦氧化物之一次粒徑係5〜5 Onm。更佳之一次粒徑爲 5〜45nm。低於5nm的粒子,以粉體形態使用困難,此外 ,一般原料昂貴,因此對於本發明之目的而言不佳。超過 5 Onm時’在水性懸浮液下之熟成反應中,缺乏反應性, -28- 201226320 鈦氧化物與水溶性鋰溶液未充分反應,因此所得之反應生 成物即使經過濾.乾燥.粉碎.燒成,也無法得到Li4Ti5012 型之尖晶石結構之單相,故不佳。 鋰之添加量係相對於鈦,以Li/Ti ( mol比)表示爲 0.80〜2.0。較佳爲〇.85~1·7。鋰之添加量相對於鈦,未達 0.80時,無法得到Li4Ti5012型之尖晶石結構之單相。超 過2.0時,即使再添加也無效果,原料成本也上昇,故過 多添加,無意義。 熟成反應之反應溫度較佳爲50~100°C。未達50°C時 ,在水性懸浮液下之熟成反應中,鈦氧化物與水溶性鋰溶 液未充分反應,因此所得之反應生成物即使經過濾·乾燥· 粉碎·燒成,也無法得到Li4Ti5012型之尖晶石結構之單相 ,故不佳。而即使以超過100°C之溫度進行熟成反應,也 未見實質的效果,且需要高壓鍋等之昂貴的耐壓容器,故 不佳。更佳爲60〜100°c。反應時間較佳爲4〜10小時。 將上述熟成反應生成物經過濾·乾燥後的乾燥粉末, 較佳爲至少含有氧化鈦與岩鹽型結構之鋰鈦複合氧化物的 混合物。 加熱燒成處理溫度較佳爲5 5 0 °C ~ 8 0 Ot。未達5 5 0 °C時 ,無法得到1^41^5012型之尖晶石結構之單相。超過800°C 時,會促進粒子間燒結,電化學特性(電池性能)會降低 ,故不佳。燒成處理之氣氛較佳爲空氣。燒成處理時間較 佳爲2 ~ 1 0小時。 藉由本發明3之製造法所製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的 -29- 201226320 BET比表面積値,較佳爲5.0~30m2/g。BET比表面積値未 達5m2/g時,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降低,超過30m2/g時 ,很難得到Li4Ti5012型之尖晶石結構之單相,作爲蓄電 池用活性物質之性能明顯降.低,故不佳。更佳之BET比 表面積値爲5.0~25m2/g,更佳爲5.0〜20m2/g。 藉由本發明3之製造法所製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結 晶結構爲尖晶石型單相。雜質相存在時,初期放電容量降 低,故不佳。 其次,說明本發明3之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本發明之非水電解質蓄電池,其特徵係藉由本發明 3-1所記載的製造法製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電極活 性物質使用。蓄電池用電極係於鈦酸鋰粒子粉末中添加碳 黑等之導電材與氟樹脂等之黏結劑,然後適當成形或經塗 佈而得。 非水電解質蓄電池係由前述電極、對極及電解質所構 成,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正極活性物質使用時,對極(負 極)使用金屬鋰、鋰合金等、或石墨、焦碳等之碳系材料 。此外,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負極活性物質使用時,對極 (正極)使用含有鋰之氧化錳、錳酸鋰、鈷酸鋰、鎳酸鋰 、磷酸鐵鋰、五氧化鈀及此等化合物之一部份以其他元素 取代之化合物之一種或二種以上。電解液可使用在碳酸丙 烯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1,2-二甲氧基乙烷等溶 劑中溶解有 LiPF6、LiC104、LiCF3S03、LiN(CF3S02)2、 LiBF4等鋰鹽者。 -30- 201226320 <作用> 本發明3中最重要的點係使用藉由本發明3之製造法 所製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可得到顯示作爲蓄電池之優異 的初期放電容量,且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 的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的點。 本發明3中,可得到優異之初期放電容量係因藉由本 發明3之製造法製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的結晶結構爲 Li4Ti5〇12S之尖晶石結構單相的緣故。 又,鈦氧化物之水性懸浮液中添加混合所定量之水溶 性鋰溶液,使該混合懸浮液以50〜100°C熟成反應,經過濾 •乾燥的乾燥粉末係至少含有氧化鈦與岩鹽型結構之鋰鈦 複合氧化物的混合物。換言之,在燒成前之乾燥粉末的階 段,氧化鈦之一部份與鋰反應,形成岩鹽型結構之鋰鈦複 合氧化物,因此可以比較低溫之燒成得到尖晶石型結構單 相微粒子。在前述10(TC以下之熟成反應中,Li/Ti投入比 設定爲低(Li4Ti5012化學量論組成0.80之Li剩餘量較少 )値,因此熟成反應生成物之過濾·乾燥時之Li偏析被抑 制,所得之乾燥粉末以5 5 0~8 00t燒成,可得到均勻組成 之Li4Ti5〇i2微粒子粉末。 換言之,本發明人推測因產生尖晶石型結構單相且均 勻組成之Li4Ti5012微粒子粉末的效果,可得到作爲非水 電解質蓄電池用之活性物質爲顯示優異之初期放電容量’ 且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的鈦酸鋰粒子粉末 -31 - 201226320 又’本發明3之製造法係在鈦氧化物之水性懸浮液中 添加混合所定量之水溶性鋰溶液,使該混合懸浮液熟成反 應’其熟成溫度爲100°C以下,不需要高壓鍋等昂貴的耐 壓容器。此外,考慮前述過濾.乾燥.粉碎爲止各步驟時, 可謂廉價且鹼易的製造法。 其次,更詳細說明本發明4之構成,如下述。 首先,說明本發明4-1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〇 本發明4-1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組成係 LixMgyTiz04 (但是 X,z>0、0.01SyS0.20、0.01Sy/zS 0.10' 0.5^ ( x + y ) / z ^ 1 . 0 )。 本發明4-1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Mg含量 y未達0.01時,Mg取代之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 率)之提高效果不足。超過0.20時,不易得到尖晶石型 單相,初期放電容量降低。更佳爲〇.〇2SyS0.15。更佳爲 0.05 S y S 0.1 5。 本發明4-1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組成比 y/z及(x + y ) /z爲前述範圍外時,不易得到尖晶石型單 相,初期放電容量·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均 降低。 本發明4-1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BET比表 面積値係5.0~50m2/g。BET比表面積値未達5m2/g時,輸 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降低,超過5 0m2/g時, -32-
S 201226320 作爲蓄電池用活性物質難謂分散性優異。更佳之BET比 表面積値係5.0〜45m2/g,更佳爲5.0~40m2/g。 本發明4-1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結晶結構 係Li4Ti5012型之尖晶石結構的單相。雜質相存在時,初 期放電容量·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均降低, 故不佳。 本發明4-1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尖晶石型 結構之晶格常數a係滿足與前述組成式中之Mg含量y之 關係式:0.050y+8.3595<aS0.080y+8.3595 (人)者。.a 小 於前述範圍時,尖晶石型結構中之Mg分布不均勻,因此 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之提高效果未充分呈現 ,故不佳。又,此時無法得到尖晶石型單相,因此電化學 特性降低。 其次,說明本發明4-1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之製造法。 本發明4-1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於鈦氧化 物之水性懸浮液中,添加混合所定量之水溶性鋰溶液、及 水溶性Mg鹽溶液或Mg(OH)2粒子粉末,使該混合懸浮液 以1 00 °C以下熟成反應,將該反應生成物進行過濾.乾燥. 粉碎,使該乾燥粉末藉由加熱燒成處理而得。 鈦氧化物例如有氧化鈦(銳鈦礦)、氧化鈦(金紅石 ),較佳爲氧化鈦(銳鈦礦)。水溶性鋰例如有氫氧化鋰 、碳酸鋰、硫酸鋰等,較佳爲氫氧化鋰。水溶性Mg鹽例 如有硫酸鎂、氯化鎂、硝酸鎂等,較佳爲硫酸鎂、氯化鎂 -33- 201226320 鋰之添加量係相對於鈦,以Li/Ti ( mol比)表示爲 0.80〜2.0。較佳爲0.8〜1.8。 鎂之添加量係相對於鈦,爲0.6〜1 O.Omol%。較佳爲 1.0〜9.0mol%。更佳爲 2.0~9.0mol%。 熟成反應之反應溫度較佳爲 60〜100°C,更佳爲 7 0〜100 °C。反應時間較佳爲4〜10小時。 將上述熟成反應生成物經過濾.乾燥後的乾燥粉末, 較佳爲至少含有氧化鈦與岩鹽型結構之鋰鈦複合氧化物的 混合物。 加熱燒成處理溫度較佳爲500°C~800°C。未達500°C時 ,無法得到Li4Ti5012S之尖晶石結構之單相。超過8〇0°C 時,會促進粒子間燒結,電化學特性(電池性能)會降低 ,故不佳。燒成處理之氣氛較佳爲空氣。燒成處理時間較 佳爲2〜1 0小時。 其次,說明本發明4-3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〇 本發明4-3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使碳存在 於粒子表面之本發明4-1記載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 末。 本發明4-3之使碳存在於粒子表面之含有Mg之鈦酸 鋰粒子粉末之組成及比表面積値係與本發明4-1之含有 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相同程度。 本發明4-3之使碳存在於粒子表面之含有Mg之鈦酸 -34- 201226320 鋰粒子粉末之結晶結構爲尖晶石型單相。 本發明4-3之使碳存在於粒子表面之含有Mg之鈦酸 鋰粒子粉末之碳含量,較佳爲1.5~5.0%。 本發明4-3之使碳存在於粒子表面之含有Mg之鈦酸 鋰粒子粉末係對粒子表面進行碳處理時使用的碳種,較佳 爲乙炔黑、導電碳黑(KET JEN BLACK)等之碳黑類。 本發明4-3之使碳存在於粒子表面之含有Mg之鈦酸 鋰粒子粉末中,對粒子表面之碳處理方法係於本發明4-2 所記載之燒成前的乾燥粉末中,混合前述碳種,在氮、氬 等惰性氣體氣氛下進行燒成的方法、或於本發明4-2所記 載之燒成前之反應生成物之過濾餅(cake)中,添加前述 碳種之水分散液,並經混練後之乾燥粉末,在氮、氬等惰 性氣體氣氛下進行燒成的方法等。 其次,說明本發明4-4之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本發明之非水電解質蓄電池,其特徵係將本發明4- 1 或本發明4-3所記載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電 極活性物質使用。蓄電池用電極係於含有Mg之鈦酸鋰粒 子粉末中添加碳黑等之導電材與氟樹脂等之黏結劑,然後 適當成形或經塗佈而得》 非水電解質蓄電池係由前述電極、對極及電解質所構 成,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正極活性物質使用時 ,對極(負極)使用金屬鋰、鋰合金等、或石墨、焦碳等 之碳系材料。此外,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負極 活性物質使用時,對極(正極)使用含有鋰之氧化錳、錳 -35- 201226320 酸鋰、鈷酸鋰、鎳酸鋰、磷酸鐵鋰、五氧化鈀及此等化合 物之一部份以其他元素取代之化合物之一種或二種以上。 電解液可使用在碳酸丙烯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 1,2-二甲氧基乙烷等溶劑中溶解有 LiPF6、LiC104、 LiCF3S03、LiN(CF3S02)2、LiBF4 等鋰鹽者。 <作用> 本發明4中最重要的點係使用本發明之含有Mg之鈦 酸鋰粒子粉末,可得到顯示作爲蓄電池之優異的初期放電 容量’且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的非水電解 質蓄電池的點。 本發明4中,可維持初期放電容量係因在避免原本 Li4Ti5012所具有之初期放電容量降低的範圍內含有鎂及 結晶結構爲尖晶石型單相的緣故。 此外’本發明人推測本發明4之含有M g之鈦酸鋰粒 子粉末中,鎂在尖晶石型結構之所定位置進行均句取代而 得的效果。 【實施方式】 [實施例] 以下使用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是以下實施例 係本發明之例示’本發明不限於以下實施例。以下實施例 、比較例中,實施例1 - 1〜1 - 6、比較例1 - 1〜1 - 7係說明 本發明1者,實施例2-1〜2-4、比較例2-1〜2-3係說明 -36-
S 201226320 本發明2者,實施例3-1〜3-5、比較例3-1〜3-4係說明 本發明3者,實施例4-1〜4-6、比較例4-1〜4-4係說明 本發明4者。各比較例係相對於對應發明之比較例(例如 比較例1-1〜1 -7係相對於本發明1之比較),並未指相 對於其他以外發明之比較。 本發明中之評價方法如下述。
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鈦酸鋰粒子粉末之確認 係使用粉末X射線繞射(RIGAKU RINT2 5 00 (管球:Cu 、管電壓:40kV、管電流:300mA)。又,由前述粉末X 射線繞射之各個繞射波峰,計算尖晶石型結構之晶格常數 〇 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元素分析係使用電漿發 光分析裝置(Seiko電子工業製 SPS4000 )。 平均一次粒徑係使用附能量分散型X射線分析裝置 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EDX[(股)日立高科技製]觀察 ,由其SEM像讀取平均値。 BET比表面積係將試料在氮氣體下,以120°C乾燥45 分鐘脫氣後,使用 Macsorb HM Model-1208 mountech (股 )製測定。 組成或雜質量係製作調整液,ICP測定係使用 iCAP6500 Thermo Scientific (股)製,將各元素定量來 決定。 試料之X射線繞射係使用(股)公司理學製 RAD-IIA測定。此外,Ti〇2量與Li2Ti〇3量之定量係使用X射 -37- 201226320 線繞射之數據,藉由Rietveld分析計算得到。Rietveld分 析係使用RIETAN2000 » 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X射線繞射係使用( 股)公司理學製 SmartLab來測定。又,結晶應變與結晶 子尺寸係使用X射線繞射之數據,藉由Rietveld分析計 算得到。Rietveld分析係使用RIETAN2000。 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電池特性及鈦酸鋰粒子 粉末之電池特性(實施例3-1〜3-5、比較例3-1〜3-4及 實施例4-1〜4-6、比較例4-1〜4-4)係藉由下述製造法 調製正極、負極及電解液,製作硬幣型之電池單元(cell ),並進行評價。 <正極之製作> 將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或鈦酸鋰粒子粉末與導 電劑乙炔黑及黏著劑之聚偏氟乙烯以重量比90: 5: 5精 秤後,使用乳鉢充分混合,並分散於N -甲基-2 -吡啶中, 調製正極合劑漿料。其次,使此漿料以40μιη之膜厚塗佈 於集電體之鋁箔上,以110 °C真空乾燥並沖孔成φ 16mm 之圓板狀作爲正極板。 <負極之製作> 將金屬鋰箔沖孔成φ 16mm之圓板狀作爲負極。 <電解液之調製>
S -38- 201226320 在碳酸乙烯酯與碳酸二乙酯之體積比50: 溶液中混合1莫耳/L之作爲電解質之六氟i LiPF6)作爲電解液。 <硬幣型電池單元之組裝> 在氬氣氛之工具箱中,使用SUS316製盒 極與負極之間隔著聚丙烯製之分隔件,再注入 CR2032型之硬幣電池。 <電池評價> 使用前述硬幣型電池進行蓄電池之充放電 條件係對正極之電流密度爲〇.2mA/cm2,在彳 cutoff voltage)爲1.0V〜3.0V之間重複充放電 容量係使用0.1C率之測定値。輸出特性(高 維持率)係以對初期放電容量値之5C率之放 比例(百分比)表示。 本發明1(實施例1-1〜1-6、比較例1-本發明2 (實施例2-1〜2-4、比較例2-1〜2 活性物質粒子粉末係使用2 03 2型硬幣電池進 〇 電池評價之硬幣單元係將本發明之鈦酸鋰 用,混合活性物質量90重量%、導電材乙炔; %、石墨2.5重量%、作爲黏結劑之溶解於N -嗣之聚偏氟乙烯5重量%後,塗佈於A1金 50之混合 磷酸鋰( ,在上述正 電解液製作 試驗。測定 _止電壓( 。初期放電 率放電容量 電容量値之 1〜1-7 )及 -3 )之負極 行電池評價 作爲正極使 黑2.5重量 甲基吡咯烷 屬箔上,以 -39- 201226320 120°C乾燥。此薄片沖孔成16mm<D後,以3.0t/cm2進行壓 延者用於正極。對極係沖孔成16mm〇)之厚度爲500μηι的 金屬鋰,電解液係使用溶解有lmol/L之LiPF6之EC與 DMC以體積比1:2混合的溶液,製作2032型硬幣電池 〇 充放電特性係在恆溫槽中,25 °C的環境下,充電爲釋 出Li的方向時,放電係至1.0V爲止,以0.1C之電流密 度放電(CC-CC操作)後,充電至3.0V爲止,以0.1C之 電流密度充電(CC-CC操作)。測定本操作之第1次的放 電容量。 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係在恆溫槽中, 25t的環境下,放電係1.0V爲止,以0.1C之電流密度放 電(CC-CC操作)後,充電係3.0V爲止,以0.1C之電流 密度充電(CC-CC操作)。此時之放電容量爲a。其次, 放電係1.0 V爲止,以1 0 C之電流密度放電(C C - C C操作 )後,充電係3 · 0 V爲止,以0 · 1 C之電流密度充電(C C -CC操作)。此時之放電容量爲b時,輸出特性係( b/axl00 ( % ))。 本發明1 (實施例1 - 1〜1 - 6、比較例1 - 1〜1 - 7 )中 之氣體發生量之評價係以下述方法,製作層合電池進行評 價。 混合本發明之鈦酸鋰90重量%、導電材乙炔黑2.5 重量%、石墨2·5重量%、作爲黏結劑之溶解於N-甲基吡 略烷酮之聚偏氟乙烯5重量%後,塗佈於Α1金屬箔上, -40-
S 201226320 以120°C乾燥。將此薄片裁切成4〇mmxlOOmm四方後,以 3.0t/cm2緊壓,用於負極。 對極係使用混合LiMn2〇4 92重量%、導電材乙炔黑 2.5重量%、石墨2.5重量%、作爲黏結劑之溶解於N -甲 基吡咯烷酮之聚偏氟乙烯3重量%後,塗佈於A1金屬箔 上,以12(TC乾燥,將此薄片裁切成40mmxl00mm四方後 ,經以3.0t/cm2緊壓者。 將此等電極以2組相對向的方式組合,製作層合電池 〇 上述層合電池中,首先,室溫下進行初期之充放電後 ,充電至2.7V爲止,測定此電壓之層合電池之容積。其 次,測定後之電池在85°C環境下,保存24小時後,再度 ,測定層合電池之容積,由高溫保存前後之容積變化評價 氣體發生量。 本發明1之代表的實施形態係如下述。 實施例1 - 1 : <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 將比表面積10m2/g、—次粒徑i8〇nm之氧化鈦與氫 氧化鋰以Li/Ti比之莫耳比調整爲i .4的反應懸浮液加熱 至85°C,攪拌12小時。然後,過濾反應懸浮液,以 1 20°C乾燥。所得之乾燥粉末進行X射線繞射,得到至少 爲Li2Ti03與Ti02之混合物。 將該乾燥粉末置入鋁坩鍋內,使用高溫爐(Muffle -41 - 201226320
Furnaces)以溫度760°C、4小時’在空氣氣氛中燒成,得 到鈦酸鋰粒子粉末。 實施例1-2〜1-5、比較例1-1〜1-5 : 除改變氧化駄之種類、Li/Ti莫耳比、反應溫度、反 應時間、燒成溫度外’與實施例1 ~ 1同樣處理,得到鈦酸 鋰粒子粉末。 實施例1-6 : 將比表面積1 〇m2/g、一次粒徑1 80nm之氧化鈦與氫 氧化鋰以Li /T i比之莫耳比調整爲2.5的反應懸浮液投入 高壓鍋中,加熱至175 °C,攪拌8小時。然後,過滬反應 懸浮液,以120t乾燥。 所得之乾燥粉末進行X射線繞射,得到Li2Ti03單相 〇 將此Li2Ti03粉末與比表面積344m2/g、一次粒徑 5nm之氧化鈦以Li/Ti比之莫耳比調整爲0.84混合後,將 該混合粉末置入銘ί甘鍋內,使用闻溫爐以溫度780 °C、4 小時,在空氣氣氛中燒成,得到鈦酸鋰粒子粉末。 比較例1 - 6 : 將比表面積l〇m2/g、一次粒徑180nm之氧化鈦與碳 酸鋰以Li/Ti比之莫耳比調整爲0.90,進行混合後,將該 混合粉末置入鋁坩鍋內,使用高溫爐以溫度8 50°C、4小 -42-
S 201226320 時,在空氣氣氛中燒成,得到鈦酸鋰粒子粉末。 比較例1-7 : 將比表面積299m2/g、一次粒徑5nm之氧化鈦與氫氧 化鋰以Li/Ti比之莫耳比調整成0.9的懸浮液,在常溫下 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懸浮液以l2〇°C蒸發乾固。該 乾燥粉末置入鋁坩鍋內,使用高溫爐以溫度650°C、4小 時,接著,以800°C、4小時在空氣氣氛中燒成,得到鈦 酸鋰粒子粉末。 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鈦酸鋰之特性與條件如表1、 表2所示。 -43- 201226320 [表1]
Ti02 BET 比表面積 (m2/g) 調配比 Li/Ti 反應 溫度 反應 時間 燒成溫度 (°C) 實施例1-1 10 1.4 85 12 750 實施例1-2 80 1.2 90 8 740 實施例卜3 299 1.2 95 6 700 實施例1-4 344 1.1 80 10 680 實施例1-5 344 1.2 90 6 720 實施例1-6 10 (2.5) 175 8 780 比較例1-1 10 0.9 85 12 760 比較例1-2 80 1.6 90 8 740 比較例1-3 299 0.8 95 2 700 比較例1-4 299 1 95 6 700 比較例1-5 344 1.1 80 10 800 比較例1-6 10 0.9 - 一 850 比較例1-7 299 0.9 常溫 2 650—800 -44 - s 201226320 電池特性 85°C gassing (cc/g) 〇 〇 〇 〇 ◎ 〇 〇 ◎ X X 〇 ◎ ◎ s 寸 CO ir> CO CO CO in csi σ> csi csi — in Ο C0 CO csi CM csi 10C/0.1C rate維持率 (%) ◎ ◎ ◎ 〇 〇 〇 X X X ◎ X X X σ> 00 00 00 00 s CM 00 -r— 00 CO CO 艺 ΙΟ 00 JO LO CD o 初期放電容 量 (mAh/g) 〇 ◎ ◎ 〇 〇 〇 〇 X ◎ ◎ 〇 〇 ◎ CD CO r— 1— o CO CO CO 1— 00 CO T·*·· 卜 in 172 ο to CO Τ"· m <〇 T*- BET比表 面積 (m2/g) LO 00 10.3 12.4 13.6 Csi cri in 〇> § 18.9 12.5 5 a> cvi p 平均一次 粒徑 (_) 0.18 0.23 0.22 ! 0.18 0.16 0.35 0.24 0.17 0.15 0.23 0.45 1.20 0.70 Li2Ti〇3 量 (%) CO CO 寸 csi Csl c\i 00 csi t—· LO oq τ·— p 10.2 00 ο C\J CO o CO csi Ti〇2 量 (%) 寸 o 5 〇· 5 o o o o 15.1 Ο ο 21.6 § Ο ο 寸· § Li4Ti5〇12 量 (%) 96.3 97.5 Γ 97.8 97.1 | 94.9 98.2 83.9 89.8 76.5 99.2 98.8 98.0 97.7 分析値 Li/Ti 0.824 0.813 0.810 0.818 0.828 0.805 0.753 0.863 0.60 0.795 0.801 0.791 0.811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實施例1-5 實施例1-6 比較例1-1 比較例1-2 比較例1-3 比較例1-4 比較例1-5 比較例1-6 比較例1-7 -45- 201226320 如上述實施例所示,本發明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初期 放電容量爲1 65mAh/g以上,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 持率)爲 80 %以上均很高,且氣體發生抑制在未達 4.〇CC/g,因此適合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之活性物質 前述實施例係表示本發明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正極 活性物質使用的例,但是本發明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負 極活性物質使用時,也可發揮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之活 性物質的優異特性。 本發明2之代表的實施形態係如下述。 <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 實施例2-1 : 將BET60m2/g之氧化鈦與氫氧化鋰以Li/Ti=1.2的調 配比,在反應溫度爲90 °C、反應時間爲1 0小時進行濕式 反應,經過濾、乾燥後,以760°C燒成、粉碎得到鈦酸鋰 粒子粉末。 實施例2-2 : 將實施例1所得之鈦酸鋰再以球磨機粉碎1 · 5小時, 得到鈦酸鋰粒子粉末。 比較例2-1 : 將實施例1所得之鈦酸鋰再以球磨機粉碎3小時,得 到鈦酸鋰粒子粉末。
-46- 201226320 實施例2-3 : 將比較例1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以65(TC再燒成, 得到鈦酸鋰粒子粉末。 實施例2-4 : 將BET300m2/g之氧化鈦與氫氧化鋰以Li/Ti=1.2的 調配比,在反應溫度爲90°C、反應時間爲1 0小時進行濕 式反應,經過濾、乾燥後,以700°C燒成後,再以球磨機 粉碎2小時,得到鈦酸鋰粒子粉末。 比較例2-2 : 除了球磨機之處理時間爲4小時外,與實施例4同樣 得當鈦酸鋰粒子粉末。 比較例2-3 : 將BET300m2/g之氧化鈦與氫氧化鋰以Li/Ti = 0.83的 調配比,經乾式混合,以790°C燒成後,以球磨機粉碎1〇 小時,得到鈦酸鋰粒子粉末。 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諸特性如表3所示。
S -47- 201226320 [表3] 結晶應變 結晶子尺寸 (nm) BET 比表面積 (m2/g) 電池特性 初期放電容量 (mAh/g) 10C/0.1C rate維持率 (%) 實施例2-1 0.0007 254 7.8 172 86.0 飾例2-2 0.0010 104 15.8 172 90,0 實施例2-3 0.0010 131 13.7 171 88.7 實施例2-4 0.0013 89 17.6 173 87.5 比較例2-1 0.0019 67 19.7 172 73.0 比較例2-2 0.0024 71 18.1 168 65.9 比較例2-3 0.0032 386 5.6 163 59.3 如實施例所示,本發明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初期放電 容量爲165mAh/g以上,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 )爲85%以上均很高,因此適合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用之活性物質。 前述實施例係表示本發明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正極 活性物質使用的例,但是本發明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負 極活性物質使用時,也可發揮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之活 性物質的優異特性。 本發明3之代表的實施形態係如下述。 實施例3 - 1 : <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 將比表面積300m2/g、一次粒徑6ηπι之氧化鈦(銳鈦 礦)72.77g分散於500ml之離子交換水的懸浮液注入 1 5 00ml之不鏽鋼容器中’緩慢攪拌。此中添加將41.08g -48- 201226320 之氫氧化鋰溶解於200ml之離子交換水的水溶液’反應懸 浮液之全量調整爲 800ml。此時,Li/Ti ( mol/mol ) =1. 〇 7 5。此混合懸浮液快速加熱至9 5 °C,進行6小時之熟 成反應。熟成反應終了後,將反應懸浮液冷卻至室溫’進 行Nutsche (吸引)過濾後,過濾餅以1 2〇°C乾燥後,進 行粉碎。所得之乾燥粉末之X射線繞射的結果’確認至 少含有氧化鈦(銳鈦礦型結構氧化物)與岩鹽型結構之鋰 鈦複合氧化物的混合物。將該乾燥粉末置入鋁坩鍋中,使 用高溫爐以溫度670°C、3小時、空氣氣氛中進行燒成, 得到鈦酸鋰粒子粉末。 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X射線繞射的結果爲 Li4Ti50I2型之尖晶石結構單相,且雜質相不存在。又, BET比表面積値爲7.5m2/g。 前記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正極活性物質使用所製作的 硬幣型電池,其初期放電容量爲166mAh/g,輸出特性( 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爲76.7%。 實施例3-2〜3-5 : 除了使氧化鈦之種類、熟成反應時之Li/Ti投入比率 、熟成溫度、加熱燒成處理溫度等進行各種變化外,與前 述實施例3-1同樣得到鈦酸鋰粒子粉末。 比較例3 - 1 : 比較例3 - 1係使氧化鈦(銳鈦礦)粉末、碳酸鋰粉末 -49- 201226320 及氫氧化鎂粉末成爲Li/Ti ( mol/mol ) =0.80的投入組成 來調配,且以乳鉢充分混合,將所得之混合粉末置入鋁坩 鍋中,在高溫爐中以溫度82〇°C、3小時、空氣氣氛中進 行燒成,得到鈦酸鋰粒子粉末。 比較例3-2 : 比較例3-2除了使用比表面積10m2/g、一次粒徑 1 8 Onm之氧化鈦(銳鈦礦)粉末外,與實施例1完全同樣 得到鈦酸鋰粒子粉末。但是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X 射線繞射的結果,除Li4Ti5012型之尖晶石結構以外,含 有大量之氧化鈦(銳鈦礦型)之雜質相,未生成尖晶石結 構單相。 比較例3 - 3、3 - 4 : 除了使熟成反應之反應溫度、加熱燒成處理溫度進行 各種變化外,與前述實施例3 -1同樣得到鈦酸鋰粒子粉末 〇 比較例3-3除了熟成溫度設定爲45t外,與實施例 3-1同樣的條件進行熟成反應,熟成終了後,反應懸浮液 冷卻至室溫,進行Nutsche過濾後,過濾餅以120°C乾燥 後,進行粉碎得到乾燥粉末。所得之乾燥粉末之X射線 繞射的結果,確認僅有氧化鈦(銳鈦礦型結構氧化物)存 在,未觀測到歸屬於岩鹽型結構之鋰鈦複合氧化物的繞射 波峰。將該乾燥粉末置入鋁坩鍋中,使用高溫爐以溫度 -50-
S 201226320 6 70 °C、3小時、空氣氣氛中進行燒成,得到鈦酸鋰粒子粉 末。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X射線繞射的結果,雖稍 微觀測到Li4Ti5012型之尖晶石結構,但是大部分爲氧化 鈦(銳鈦礦型結構氧化物)° 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條件·諸特性如表4所 示0 -51 - 201226320 _$: 關褂S 崦抑 76.7 79.3 77.7 75.8 78.2 50.3 30.2 35.9 38.2 初期放 容邐 (mAh/ <〇 i〇 s s ο s CO €-4 BET比表 面積 (mJ/g) in 10.5 u> 00 5 m ri 00 to 14.3 -N 伥 ό φ U 理 副 0) m 趙 5 US s 班 到 到 到 到 m 崗 c iS π® μ? w w < Π® nffi πζ§ < m s s ©1 in < + Eg n < 蜡 喊 嫉 晡 碱 戚 嫉 嫉 减 卸 槭 创 «Η «Η δΗ 链 m 燒成 :酿 ! (°〇 ο (Ο ο (Ο S <0 680 700 820 670 670 ο s 熟成 溫度 (°C) ΙΛ Φ ΙΟ m 〇> 1 tr> σ> ΙΑ I? in S 075 g ο in q ο ω in q in p in p —- d 严 鉍 鼷 Μ 伥 □ 種類 1 UOH U0H UOH U0H UOH LirC〇3 UOH 1 UOH UOH 添加量 :(g) 1 72.77 72.77 72.77 72.77 72.77 t 72.77 72.77 72.77 雔 ·_原料 一次 粒子徑 (nm) (Ο S ο <〇 s (Ο 180 (Ο (D ±Γε ο Γϊ s ο CO ο o 300 〇 km 00 (A u> U) V Μ Μ m 2 3 5 3 2 S 3 2 3 E 脚 I J i I i 1 i 1 1 3* 5 3* 5* 厂 厂 μ 卜 容量 (0 C0 00 ο 〇q 00 CO 1 CO 00 00 丁 ejj e*> Λ 了 u> Λ Λ CJJ Γ5 匡 CO Λ 了 η S m m 匡 m 握 提 辑 m 握 谥 m Ά » m » Μ a μ -52- s 201226320 如實施例所示,本發明之鈦酸鋰粒子粉 容量高,且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 合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之活性物質。 前述實施例係表示本發明之鈦酸鋰粒子 活性物質使用的例,但是本發明之鈦酸鋰粒 極活性物質使用時,也可發揮作爲非水電解 性物質的優異特性。 本發明4之代表的實施形態係如下述。 實施例4-1 : <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 將0.911mol之氧化欽(銳鈦礦)分散】 子交換水的懸浮液注入1500ml之不鏽鋼容 拌。此中添加將l.066mo1之氫氧化鋰溶解) 子交換水的水溶液’接著添加將0.070mo1 於50ml之離子交換水的水溶液,反應懸浮 爲 8 00ml。此時,Li/Ti ( mol/mol ) =1 · 1 70 加量係相對於Ti爲7.7mo1%。將此混合懸 至9 5 °C,進行6小時之熟成反應。熟成反應 應懸浮液冷卻至室溫’進行Nutsche (吸引 濾餅以1 2 0 °C乾燥後,進行粉碎。所得之乾^ 線繞射的結果,確認含有氧化欽(銳鈦礦) 之鋰鈦複合氧化物的混合物°將該乾燥粉末 ,使用高溫爐以溫度6 7 0 °C、3小時、空氣 末係初期放電 )高,因此適 粉末作爲正極 子粉末作爲負 質蓄電池之活 令500ml之離 器中,緩慢攪 令200ml之離 之硫酸鎂溶解 液之全量調整 ,硫酸鎂之添 浮液快速加熱 終了後,將反 )過濾後,過 费粉末之X射 與岩鹽型結構 置入鋁坩鍋中 氣氛中進行燒 -53- 201226320 成,得到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所得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X射線繞射的結 果爲Li4Ti5012型之尖晶石結構單相,且雜質相不存在。 又,BET比表面積値爲15.5m2/g,晶格常數a爲8.3672A 。Mg含量係以LixMgyTiz04表示時,y爲0.125。 前述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作爲正極活性物質使 用製作的硬幣型電池係初期放電容量爲16 2m Ah/g、輸出 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爲83.9%。 實施例4-2〜4 : 除了將鎂之含量進行各種變化外,與前述實施例4-1 同樣得到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實施例4-5 : 與實施例4-1同樣,使氧化鈦(銳鈦礦)、氫氧化鋰 、硫酸鎂之混合懸浮液進行熟成反應,反應生成物進行 Nutsche (吸引)過濾後,得到過濾餅。該過濾餅中添加 乙炔黑之水分散溶液,充分混練均勻化,以1 20 °C乾燥後 ,經粉碎得到乾燥粉末。此時,乙炔黑之水分散溶液之添 加量係原料之氧化鈦之重量對比,以C換算爲2.5 %。將 該乾燥粉末置入坩鍋內,再氮氣體氣氛中,以690°C燒成 3小時,得到粒子表面具有碳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 末。 所得之粒子表面具有碳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54-
S 201226320 之X射線繞射的結果爲1^4145012型之尖晶石結構的單相 ,且雜質相不存在。又,BET比表面積値爲30.5m2/g,晶 格常數a爲8.3669A。Mg含量係以LixMgyTiz04表示時, y爲0.125。又,碳含量係使用EMIA-820[(股)堀場製 作所製]測定得到2.7 4 w t %。 前述粒子表面具有碳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作 爲正極活性物質使用所製作的硬幣型電池係初期放電容量 爲163mAh/g、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爲86.8 % 。 實施例4-6 : 除改變鎂原料與碳種外,與前述實施例4-5同樣得到 粒子表面具有碳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比較例4 - 1 : 比較例4- 1係不含有鎂的鈦酸鋰粒子粉末,使氧化鈦 (銳鈦礦)粉末、碳酸鋰粉末成爲 Li/Ti ( mol/mol ) = 0.80的投入組成來調配,以乳鉢充分混合,將所得之混 合粉末置入鋁坩鍋中,在高溫爐中以溫度72〇°C ' 3小時 、空氣氣氛中進行燒成而得。 比較例4-2 : 比較例4-2係使氧化鈦(銳鈦礦)粉末、碳酸鋰粉末 及氫氧化鎂粉末成爲 Li/Mg/Ti ( mol/mol/mol) =10/1/13 -55- 201226320 的投入組成來調配,以乳鉢充分混合,將所得之混合粉末 置入鋁坩鍋中,在高溫爐中以溫度720°C、3小時、空氣 氣氛中進行燒成而得。 比較例4-3、 4_4: 除改變鎂之含量外,與前述實施例4-1同樣得到含有 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此時之製造條件如表5所示,製得之含有Mg之鈦酸 鋰粒子粉末之諸特性如表6所示。 圖5係表示實施例4-1及比較例4-2所得之含有Mg 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X射線繞射塗佈。 -56- 201226320 【礙】 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調製 燒成處理 氣氛 空氣 空氣 空氣 空氣 喊 减 空氣 空氣 空氣 空氣 燒成艱 (°〇 670 1 I 620 丨670 I 630 1 690 660 720 720 670 Ο CO 碳處理 C換算 添加量(%) m 堞 m m ιο csi LO 1 m 墀 m 碳種 摧 m 摧 摧 乙炔黑 導電碳黑 1 m m m- 熟成溫度 (°C) S in ο m σ> 1 r in σ> ir> 〇> Mg原料 MgAi (mol%) 卜 Γ- 00 00 卜· 1 卜 in 12.5 種類 MgS04 Mg(OH)2 MgCl2 Mg(OH)2 1 MgS04 ! _1 Mg(0H)2 1 Mg(0H)2 MgS04 MgS04 | Li原料 Li/Ti(-) 1.17 1.06 1.14 1.07 1.17 1.06 0.80 1 0.77 ,17 1.17 種類 UOH LiOH LiOH LiOH LiOH | LiOH Li2C03 _i Li2C03 UOH LiOH Ti(lV)原料 ^ 濃度 (mol/l) 1.139 1.139 1.139 1.139 1.139 1.139 1 1 1.139 1.139 種類 Ti02(Anatase) (/9 5 (0 c < Ο Η Ti02(Anatase) Ti02(Anatase) Ti02(Anatase) 0) Vi S (Q c < o Ti02(Anatase) <3 ί ο Ti02(Anatase) O iA 3 (0 c < d P 實施例4-1 實施例4-2 實施例4-3 實施例4-4 實施例4-5 實施例4-6 比較例4-1 1 比較例4-2 比較例4-3 比較例4-4 ΰ -57- 201226320 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LixMgyTiz04之特性 高率放電 容量維持 率 (%) 83.9 84.4 ! 8〇·3 84.1 86.8 86.9 72.5 67.5 74·7 71.6 初期放電 容量 (mAh/g) Ο) in CO <〇 S CO <〇 CD CSI CO CO CO τ- CO r* 含碳量 (%) 1 1 1 1 2.74 3.66 1 1 1 1 晶,a常严 8.3672 83677 8.3631 8.3703 8.3669 8.3672 8.3595 8.3641 8.3601 8.3788 BET比表 面積 (m2/g) 15.5 28.8 10.8 31.4 16.5 30.5 00 CO 5 15.1 結晶結構 尖晶石型 尖晶石型 尖晶石型 尖晶石型 尖晶石型 尖晶石型 尖晶石型 尖晶石型+Li2MgTi308 尖晶石型 尖晶石型+Li2MgTi308 組成比 N 1.625 1.625 1.650 1_ 1.619 1.625 1.625 1.667 1.625 1.664 1.600 > 0.125 0.125 0.050 0.143 0.125 0.125 〇 0.125 0.008 0.200 X S csa 1.250 1.300 1.238 1.250 S CVI 1.333 1,250 1.328 1.200 實施例4-1 實施例4-2 實施例4-3 實施例4-4 實施例4-5 實施例4-6 比較例4-1 比較例4-2 比較例4-3 比較例4-4
-58- 201226320 如實施例所示,本發明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係初期放電容量高,且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 高,因此適合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之活性物質。 前述實施例係將本發明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作爲正極活性物質使用的例,但是本發明之含有Mg之鈦 酸鋰粒子粉末作爲負極活性物質使用時,也可發揮作爲非 水電解質蓄電池之活性物質之優異的特性。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1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作爲負極活性物質粒子 粉末用於非水電解質蓄電池時,顯示優異之初期放電容量 及高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且可得到抑制氣 體發生之平衡優異的電池特性,適合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 池用之活性物質粒子粉末。 本發明2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係作爲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用負極活性物質用於非水電解質蓄電池時,可得到具有優 異輸出特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之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〇 使用藉由本發明3之製造法製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可得到作爲蓄電池顯示優異的初期放電容量,且輸出特性 (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的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藉由使用本發明4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可 得到作爲蓄電池時,顯示優異之初期放電容量,且輸出特 性(高率放電容量維持率)高的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S -59- 201226320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實施例1 - 1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XRD圖型 〇 [圖2]實施例1-6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XRD圖型 〇 [圖3]比較例1-2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XRD圖型 〇 [圖4]實施例1-2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掃描型電 子顯微鏡相片。 [圖5]實施例4-1及比較例4-2所得之含有Mg之鈦 酸鋰粒子粉末之X線繞射圖型。 -60-

Claims (1)

  1. 201226320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鈦酸鋰粒子粉末,其係具有尖晶石結構之鈦 酸鋰粒子粉末,其特徵係XRD中以Fd-3m進行指數標定 時,藉由Rietveld分析之Ti02量爲1 .5%以下,Li2Ti03 量爲1%以上6%以下之範圍內,Li4Ti5012量爲94%以上 99%以下,且藉由BET法之比表面積爲7〜15m2/g的範圍 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鈦酸鋰粒子粉末,其中 Li/Ti比(莫耳比)爲0.805〜0.83 〇 3.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鈦酸鋰粒子粉 末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至少將Li2Ti03與Ti02之混合物 以650°C以上、未達800°C進行燒成。 4. 一種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其特徵係由如申請 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鈦酸鋰粒子粉末所構成。 5 . —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非水電解質蓄電池 用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其特徵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 第4項之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以對極爲鋰金屬之電池 中,對鋰釋出的方向進行充電時,初期放電容量爲 165mAh/g以上,且初期放電容量測定之C rate爲0.1C, 相當於10C與0.1C之比例的輸出特性爲80%以上。 6- 一種非水電解質蓄電池,其特徵係使用如申請專 利範圍第4或5項之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 7 . —種鈦酸鋰粒子粉末,其係具有尖晶石結構之鈦 酸鋰粒子粉末,其特徵係該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藉由XRD 201226320 圖型之Rietveld分析的結晶應變爲0.0015以下,且結晶 子尺寸爲80~300nm。 8. —種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 ’其特徵係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鈦酸鋰粒子粉末所 構成。 9 · 一種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負極活性物質粒子粉末 ,其特徵係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負極活性物質粒子 粉末爲90重量份、導電助劑爲5重量份、結合劑爲5重 量份的組成比使用,在對極爲鋰金屬之電池中,對鋰釋出 的方向進行充電時,初期放電容量爲165mAh/g以上,且 初期放電容量測定之C rate爲0.1C,相當於10C與0.1C 之比例的輸出特性爲8 5 %以上。 10. —種非水電解質蓄電池,其特徵係使用如申請專 利範圍第8或9項之非水電解質蓄電池用負極活性物質粒 子粉末。 11. 一種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法,其特徵係由下述 步驟所構成, 在 BET比表面積値爲 40〜400m2/g、.一次粒徑爲 5〜5Onm之鈦氧化物的水性懸浮液中,添加混合水溶性鋰 溶液,使該混合懸浮液以5 0~ 100t進行熟成反應的步驟; 將所得之反應生成物進行過濾·乾燥·粉碎的步驟;及所得 之乾燥粉末以550〜800°C進行加熱燒成處理的步驟。 12. —種非水電解質蓄電池,其特徵係使用含有藉由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製造法所得之鈦酸鋰粒子粉末 -62- 201226320 作爲活性物質的電極。 13. —種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其特徵係組成 爲以 LixMgyTiz04 (但是 x,z>0'0.01Sy$0.20、0.01S y/zS0.10、0.5 客(x + y) /zSl.O)表示,且 BET 比表面積 値爲5〜5 0m2/g、結晶結構爲尖晶石型單相,其晶格常數a 爲以 0.050y+8.3595<a$0.080y+8.3595 (A)表示之値。 14. —種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末之製造法,其特 徵係由下述步驟所構成,在鈦氧化物之水性懸浮液中,添 加混合水溶性鋰溶液、及水溶性Mg鹽溶液或Mg(OH)2粒 子粉末,使該混合懸浮液以100°C以下進行熟成反應的步 驟;將所得之反應生成物進行過濾.乾燥·粉碎的步驟;及 所得之乾燥粉末進行加熱燒成處理的步驟。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 子粉末,其中在粒子表面存在有碳。 16. —種非水電解質蓄電池,其特徵係使用含有藉由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5項之含有Mg之鈦酸鋰粒子粉 末作爲活性物質的電極。 -63-
TW100131298A 2010-08-31 2011-08-31 Lithium titanate particulate powd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mg-containing lithium titanate particulate powd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particulate powder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TW20122632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4923A JP2012051754A (ja) 2010-08-31 2010-08-31 Mg含有チタン酸リチウム粒子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法、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10214368A JP5830842B2 (ja) 2010-09-24 2010-09-24 チタン酸リチウム粒子粉末の製造法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11080027 2011-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6320A true TW201226320A (en) 2012-07-01

Family

ID=45772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1298A TW201226320A (en) 2010-08-31 2011-08-31 Lithium titanate particulate powd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mg-containing lithium titanate particulate powd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particulate powder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293235B2 (zh)
EP (1) EP2612840A4 (zh)
KR (1) KR20130097733A (zh)
CN (1) CN103080010B (zh)
CA (1) CA2809511A1 (zh)
TW (1) TW201226320A (zh)
WO (1) WO20120296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93235B2 (en) * 2010-08-31 2016-03-22 Toda Kogyo Corporation Lithium titanate particl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lithium titanate particles, Mg-containing lithium titanate particl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Mg-containing lithium titanate particles,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substance particles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ies,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EP2703354A4 (en) * 2011-04-28 2015-03-25 Ishihara Sangyo Kaish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THIUM TITANATE PRECURSO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THIUM TITANATE, LITHIUM TITANATE, ELECTRODE ACTIVE SUBSTANCE, AND STORAGE DEVICE
EP2703356A4 (en) * 2011-04-28 2015-01-14 Ishihara Sangyo Kaisha TITANIUM HARDWARE FOR LITHIUM TITANATE MANUFACTURE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THIUM TITANATE
CN105473506B (zh) * 2013-08-19 2018-05-08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使用浸渗有溶液的多孔性钛化合物的钛氧化物制造方法
KR20160048184A (ko) * 2013-08-30 2016-05-03 우베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타이타늄산리튬 분말, 활물질 재료,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축전 디바이스
KR101684589B1 (ko) * 2014-01-07 2016-12-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극 활물질 2차 입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US20160344025A1 (en) * 2014-01-24 2016-11-24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tanate compound, alkali metal titanate compoun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using titanate compound and alkali metal titanate compound as active material
CN106104865B (zh) 2014-03-19 2018-12-18 株式会社东芝 电池用电极材料、非水电解质电池及电池包
US11223042B2 (en) * 2014-03-31 2022-01-11 Tronox Llc Lithium-intercalated titanium dioxide, lithium titanate particles made therefrom, and related methods
JP5790894B1 (ja) * 2014-05-21 2015-10-07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の電極用チタン酸リチウム粉末、及び活物質材料、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蓄電デバイス
US20180034112A1 (en) * 2015-02-27 2018-02-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JP5807730B1 (ja) * 2015-03-04 2015-11-10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の電極用チタン酸リチウム粉末および活物質材料、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極シートおよび蓄電デバイス
JP6279707B2 (ja) 2015-03-12 2018-02-14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質電池及び電池パック
JP6696976B2 (ja) * 2015-04-22 2020-05-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845405B2 (ja) * 2016-02-17 2021-03-17 株式会社リガク 解析装置、解析方法および解析プログラム
KR102565007B1 (ko) 2016-03-11 2023-08-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RU168342U1 (ru) * 2016-10-11 2017-01-3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Институт физической химии и электрохимии им. А.Н. Фрумкин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ИФХЭ РАН) Литий-ионный аккумулятор
US20210284550A1 (en) * 2016-11-22 2021-09-16 Posco Chemical Co., Ltd Lithium-titanium complex oxid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same
CN106847543B (zh) * 2016-12-27 2020-03-10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Li4Ti5O12/Li2TiO3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91667B (zh) * 2017-03-13 2022-09-23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具有高输出特性的负极活性材料和包含所述材料的锂二次电池
WO2018203522A1 (ja) * 2017-05-01 2018-11-08 テイカ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用組成物およびこの蓄電デバイス用組成物を用いた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蓄電デバイス
CN108134072B (zh) * 2018-01-30 2022-01-2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钛酸锂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22015857A (ja) * 2020-07-10 2022-0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負極活物質の前駆体溶液、負極活物質の前駆体粉末および負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WO2023153235A1 (ja) * 2022-02-08 2023-08-17 大塚化学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用バインダー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2118B2 (ja) 1993-03-17 2004-03-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負極の製造法
JP3894614B2 (ja) 1996-03-18 2007-03-22 石原産業株式会社 チタン酸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
JPH10251020A (ja) 1997-03-11 1998-09-22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金属置換チタン酸リチウ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てなるリチウム電池
JPH11283624A (ja) 1998-03-31 1999-10-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96234B2 (ja) 1998-11-20 2008-12-17 株式会社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非水電解質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4642959B2 (ja) 2000-01-26 2011-03-02 東邦チタニウム株式会社 チタン酸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
US6645673B2 (en) * 1999-02-16 2003-11-11 Toho Titanium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thium titanate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negative electrode therein
JP4540167B2 (ja) * 1999-02-16 2010-09-08 東邦チタニウム株式会社 チタン酸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
JP4768901B2 (ja) 1999-06-03 2011-09-07 チタン工業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チタン複合酸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用途
JP2001185141A (ja) 1999-12-22 2001-07-06 Kyocera Corp リチウム電池
JP4435926B2 (ja) 2000-02-25 2010-03-24 チタン工業株式会社 高結晶性チタン酸リチウム
JP2001250554A (ja) 2000-03-07 2001-09-14 Seiko Instruments Inc 耐熱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2008658A (ja) 2000-06-27 2002-01-11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電極活物質用リチウムチタン複合酸化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327370A1 (fr) * 2000-12-05 2002-06-05 Hydro-Quebec Nouvelle methode de fabrication de li4ti5o12 pur a partir du compose ternaire tix-liy-carbone: effet du carbone sur la synthese et la conductivite de l'electrode
JP2002270175A (ja) 2001-03-09 2002-09-20 Asahi Glass Co Ltd 二次電源
JP4153192B2 (ja) 2001-10-31 2008-09-17 チタ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極用チタン酸リチウム及びその用途
JP2004235144A (ja) 2003-01-10 2004-08-19 Nichia Chem Ind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4597546B2 (ja) 2004-02-25 2010-12-15 石原産業株式会社 チタン酸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電池の製造方法
JP4668539B2 (ja) 2004-02-25 2011-04-13 石原産業株式会社 チタン酸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電池の製造方法
JP4957912B2 (ja) 2005-03-30 2012-06-2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Mg含有チタン酸リチウムからなる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活物質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JP4249727B2 (ja) 2005-05-13 2009-04-08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リチウムチタン複合酸化物
WO2007100918A2 (en) * 2006-02-28 2007-09-07 Primet Precision Materials, Inc. Lithium-based compound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US7820137B2 (en) * 2006-08-04 2010-10-26 Enerdel, Inc. Lithium titanat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JP5095179B2 (ja) * 2006-11-10 2012-12-12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質電池、リチウムチタン複合酸化物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US7883637B2 (en) * 2006-12-25 2011-02-08 Kyocera Corporation Composite sintered body of dielectric substance and magnetic substance, and LC composite electronic component
JP5628469B2 (ja) 2007-04-26 2014-11-1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非水系電解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系電解液二次電池
JP5178111B2 (ja) 2007-09-26 2013-04-10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パック電池
US20100054981A1 (en) * 2007-12-21 2010-03-04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Magnetic nanoparticles, bulk nanocomposite magnets, and production thereof
DE102008026580A1 (de) * 2008-06-03 2009-12-10 Süd-Chemi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Lithiumtitan-Spinell und dessen Verwendung
JP5553267B2 (ja) 2008-11-04 2014-07-16 国立大学法人岩手大学 不定比チタン化合物、その炭素複合体、それ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ら化合物を含む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1759227A (zh) * 2008-12-24 2010-06-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2983B (zh) * 2008-12-30 2014-02-19 株式会社Lg化学 二次电池用阴极活性材料
US20100171466A1 (en) * 2009-01-05 2010-07-08 Timothy Spitler Lithium-ion batteri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5174730B2 (ja) 2009-03-27 2013-04-03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結晶性チタン酸リチウ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結晶性チタン酸リチウム
US8530095B2 (en) 2009-09-09 2013-09-10 Samsung Sdi Co., Ltd. Negative activ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method of preparing same, and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including same
JP5434632B2 (ja) 2010-01-28 2014-03-0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活物質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9293235B2 (en) * 2010-08-31 2016-03-22 Toda Kogyo Corporation Lithium titanate particl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lithium titanate particles, Mg-containing lithium titanate particl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Mg-containing lithium titanate particles,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substance particles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ies,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KR101873618B1 (ko) * 2011-06-27 2018-07-02 내셔널 유니버시티 오브 싱가포르 우수한 고속 성능을 갖는 나노구조 Li4Ti5O12의 제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97733A (ko) 2013-09-03
EP2612840A4 (en) 2016-07-20
CN103080010B (zh) 2016-05-04
CA2809511A1 (en) 2012-03-08
US20130244114A1 (en) 2013-09-19
US9847526B2 (en) 2017-12-19
EP2612840A1 (en) 2013-07-10
WO2012029697A1 (ja) 2012-03-08
US9293235B2 (en) 2016-03-22
US20160164086A1 (en) 2016-06-09
CN103080010A (zh) 201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26320A (en) Lithium titanate particulate powd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mg-containing lithium titanate particulate powd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ame,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particulate powder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JP5553267B2 (ja) 不定比チタン化合物、その炭素複合体、それ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ら化合物を含む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7236459B2 (ja) O3/p2混合相ナトリウム含有ドープ層状酸化物材料
TWI423504B (zh) A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a lithium ion battery, a positive electrode for a lithium ion battery, a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a lithium ion battery
TWI526397B (zh) A lithium manganate powder for a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torage battery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WO2013137380A1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リチウム複合酸化物粒子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TW201205937A (en)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posi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JP2013206679A (ja) 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
JP2015156363A (ja) リチウム・コバルト含有複合酸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リチウム・コバルト含有複合酸化物を用いた非水二次電池用電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二次電池
JP2018014322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粒子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TW201737543A (zh)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性物質顆粒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4628704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10752B2 (ja) チタン酸リチウム粒子粉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粒子粉末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540077B2 (ja) 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1122628A (ja) リチウムマンガン複合酸化物粒子状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二次電池
JP5708939B2 (ja) チタン酸リチウム粒子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粒子粉末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WO2024066809A1 (zh)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
JP5076258B2 (ja) 元素置換リチウムマンガン複合酸化物粒子状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の二次電池への利用
WO2013118220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523646A (ja) 安定なカソード材料
JP5387631B2 (ja) 元素置換リチウムマンガン複合酸化物粒子状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の二次電池への利用
JP5880996B2 (ja) リチウムマンガンシリケート複合体、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717311B2 (ja) 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
JP5830842B2 (ja) チタン酸リチウム粒子粉末の製造法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8123815A (ja) 正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