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15954A -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 Google Patents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15954A
TW200415954A TW92131112A TW92131112A TW200415954A TW 200415954 A TW200415954 A TW 200415954A TW 92131112 A TW92131112 A TW 92131112A TW 92131112 A TW92131112 A TW 92131112A TW 200415954 A TW200415954 A TW 2004159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harge
transporting
organic
subs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31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30192B (zh
Inventor
Takuji Yoshimoto
Go Ono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15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5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0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01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24Electrically-conducting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08G73/026Wholly aromatic polyamines
    • C08G73/0266Polyanilin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D161/00 - C09D177/00
    • C09D179/02Polyam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6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 H01B1/1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organic substan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11Phthalocyani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5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sulfur as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7Electroluminesc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200415954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電荷傳輸性淸漆,以及使用該淸 漆之電荷傳輸性薄膜、有機電激發光(以下簡稱爲「有機 E L」)元件與太陽能電池。 【先前技術】
有機EL兀件大致分爲低分子有機(以下簡稱 「OLED」)元件以及高分子有機 EL (以下簡稱爲 「PLED」)元件。 於OLED元件,藉由設置酞菁素銅(CuPc )層作爲正 孔注入層,以獲得低驅動電壓、高發光效率等的起始特 性、壽命特性提高已有報導(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 :應 用物理信函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美國、1996 年第69卷第2160〜2162頁)。
於P LED元件,藉由使用聚苯胺系材料(例如參照非 專利文獻2:自然(Nature)、英國、1992年第357卷第 47 7〜4 79頁;非專利文獻3 :應用物理信函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美國、1994 年第 64 卷第 1245 〜1247 頁)、聚噻吩系材料(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4 :應用物理 信函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美國、1998 年第 7 2卷第2 6 6 0〜2 6 6 2頁)作爲正孔傳輸層(緩衝層),以 獲得與OLED元件的情況相同效果,已有報導。 於有機EL元件的陰極側,使用金屬氧化劑(例如參 -4- (2) (2)200415954 照非專利文獻5 : IEEE電子裝置會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期刊、美國、;1997 年第 44 卷第 1 2 4 5〜1 2 4 8頁)、金屬鹵化物(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6 : 應用物理丨5函期刊(A p p 1 i e d p h y s i c s 1 e 11 e 1. s )、美國、 1 9 9 7年第7 0卷第1 5 2〜1 5 4頁)、金屬錯合物(例如參照 非專利文獻7:日本應用物理期刊(japanese journai of
Applied Physics) 、1 999 年第 38 卷第 1 3 48 〜1 3 5 0 頁)等 作爲電子注入層,以提高起始特性已有報導,該等的電荷 注入層、緩衝層一般已被採用。 蒸鍍系材料被廣泛使用於〇 L E D元件用正孔注入材 料。該蒸鍍系材料的問題,必須爲非結晶固體、昇華性、 高耐熱性、適當的離子化電位(以下簡稱爲「Ip」)等各 種特性,因此限制可選擇之材料系。而且,因爲難以對蒸 鍍系材料進行摻雜,難以使其發揮高電荷傳輸性,結果造 成電荷注入效率提升的困難。常用爲正孔注入材料的 CuPc具劇烈的凹凸,而且,該材料若微量混入其他材 料’會產生使其特性降低等缺點。 作爲P L E D元件用正孔注入材料,要求具有高電荷傳 輸性、甲苯等對發光高分子溶劑的不溶性、適當的Ip等 特性。現在常用爲聚苯胺系材料、聚噻吩系材料,具有可 能含促使元件劣化的水,溶解性低造成溶劑的選擇受限 制、材料容易凝集、均勻成膜的方法有限等問題。 近來,發現於電荷輸送物質使用低分子寡聚苯胺系材 料之有機溶液系的電荷傳輸性淸漆,使用該物質所得之正 (3) 200415954 孔注入層插入有機EL元件,顯示優良的EL元件特性, 已有報導(例如專利文獻丨:日本公開專利特開第2〇〇2_ 1 5 1 2 7 2號公報)。
但是’ S亥低分子量的電荷傳輸物質或者於其中添加電 荷可受性摻雜物質之電荷傳輸性淸漆,具難以顯現高平坦 性之成膜的情況。不僅因電荷傳輸物質的分子量低,一般 其黏度低’淸漆的黏度必然低,難以適用於印刷法、噴墨 法等各種塗布製程。 一般淸漆的黏度調整,大多藉由改變材料的分子量、 添加增黏劑等。 但是,改變電荷傳輸物質的分子量時,伴隨電荷傳輸 性、IP、溶解性、形態(m 0 r p h ο 1 〇 g y )等各種物性亦大幅 改變,因此具有維持黏度以外的物性的困難之問題。另一 方面,藉由添加增黏劑的方法,因該添加產生電荷傳輸性 有降低的傾向的問題。
由上述之理由,維持電荷傳輸性等其他性質的同時, 調整淸漆的黏度爲適當値,有其困難之處。 本發明有鑑於上述之情事,提供即便使用低分子量的 電荷傳輸物質以及電荷可受性的摻雜物質,仍具高均勻成 膜性,特別用於OLED元件與PLED元件中,可實現優良 的EL元件特性,即低驅動電壓、高發光效率、長壽命等 之電荷傳輸性淸漆,以及使用該淸漆之電荷傳輸性薄膜、 有機EL元件以及太陽能電池爲目的。 -6- (4) (4)200415954 【發明內容】 本發明人等’發現有機電荷傳輸物質,特別是數量平 均分子量在5 0 00以下的電荷傳輸性寡聚體物質等,由於 π-π堆疊效果分子間作用力強,與分子量大的聚合物材料 比較,因缺乏材料的分散力,於該物質添加溶劑,調製淸 漆’嘗試成膜的情況,淸漆塗布後蒸發溶劑時,因材料的 凝集現象,產生膜的凹凸的可能性高。基於該發現,本發 明人等’爲達成上述目的專心反覆檢討結果,由具備既定 的電荷傳輸物質、或電荷傳輸物質與摻雜物質組成之電荷 傳輸Ϊ t生有機材料以及含既定黏度的高黏度溶劑之溶劑所構 成’電荷傳輸物質等溶解或均勻分散於溶劑之淸漆,具較 低的流動性’可抑制由於成膜時的溶劑蒸發之材料與溶劑 的凝集’結果,發現可製作具均勻成膜性的薄膜,同時藉 由使用由該淸漆所形成之薄膜,作爲有機EL元件的正孔 注入層,發現可達成驅動電壓降低、發光效率提升、元件 長壽命化,因此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提供 1 · 一種具電荷傳輸性淸漆,包含:電荷傳輸性單體或數量 平均分子量在200〜50萬的電荷傳輸性寡聚體或聚合物 組成的電荷傳輸物質、或該電荷傳輸物質與可接受電子 性摻雜物質或可接受正孔性摻雜物質組成之電荷傳輸性 有機材料;以及,包含至少一種在20 °C下黏度 10〜200mPa. s的高黏度溶劑之溶劑;其特徵爲該電荷 傳輸物質或該電荷傳輸性有機材料溶解或均勻分散於該 (5) (5)200415954 溶劑中。 2 .如1所述之具電荷傳輸性淸漆’其中,該電荷傳輸物 質,係具共軛單元之電荷傳輸性單體或具共軛單元之數 量平均分子量在2 0 0〜5 0 0 0的電荷傳輸性寡聚體,且單 獨一種的該共軛單元爲連續狀態或相異2種以上任意順 序組合且爲連續狀態。 3 .如2所述之具電荷傳輸性淸漆’其中,該共軛單元’係 取代或非取代且 2〜4價的至少一種選自苯胺 (aniline )、噻吩(thiophene )、對二硫雜環己二烯 (dithiin )、呋喃(furan )、吡咯(pyrrole )、亞乙 炔基(ethynylene)、亞乙烯基(vinylene)、亞苯基 (phenylene ) 、 萘 (naphthalene ) 、 蒽 (anthracene )、味口坐(imidazole )、卩亏口坐 (oxazole ) 、氧一* 風卩坐(oxadiazole ) 、 D奎咐 (quinoline ) 、_ 卩写啉(q u i η o x a 1 i n e )、石夕咯 (silole )、矽、吡 D定(pyridine )、嘧啶 (pyrimidine)、卩比哄(pyrazine)、亞本基亞乙!(¾基 (phenylenevinylene ) 、莽(fluorene ) 、咔唑 (car bazole)、二方香基肢、金屬-或無金屬之献靑素 (phthalocyanine )、以及金屬-或無金屬之卩卜咐 (porphyrin)所成群。 4 .如1〜3所述任一之具電荷傳輸性淸漆,其中,該電荷傳 輸物質,係由一般式(1 )表示之寡聚苯胺衍生物,或 一般式(1 )的氧化劑之喹二亞胺(q u〗11 0 d 1 i m丨n e )衍生 -8- (6)200415954 物 R2 - " Γ I 1 R1 - A NH 1 -b-n- η • · •R3 (1) (式中,R1、R2、以及 R3表示分別獨立的氫原子、羥 基、鹵素基、胺基、矽烷醇基、硫醇基、羰基、磺酸基、 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基、一價 碳氫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甲矽烷基、有機硫 基、醯基(acyl )或砸基;A與B爲下記一般式(2)或
表示之二價基,R4〜R11表示分別獨立的氫原子、羥基、鹵 素基、胺基、矽烷醇基、硫醇基、羰基、磺酸基、磷酸 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基、一價碳氫 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甲矽烷基、有機硫基、醯 -9- (7) 200415954 基(acyl )或礪基,m與η表示分別獨立的1以上的整 數,滿足m + n S 2 0 )。 5 .如1或2所述之具電荷傳輸性淸漆,其中,該電荷傳輸 物質,係由一般式(4 )表示之對二硫雜環己二烯 (1,4-dithiin )衍生物
(4)
Jq (式中,R 12、R 13、R 1 4、以及R 15表示分別獨立的氫原 子、羥基、鹵素基、胺基、矽烷醇基、硫醇基、羰基、磺 酸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 基、一價碳氫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甲矽烷基、 有機硫基、醯基(acyl )或楓基;X與Y表示取代或非取 代且 2〜4價之至少一種選自苯胺(aniline )、噻吩 (thiophene)、對二硫雜環己二;(:希(d i t h i i η )、呋喃 (f υ r a η ) 、口比略(pyrrole)、亞乙快基(ethynylene)、 亞乙嫌基 (vinylene)、亞苯基 (phenylene)、萘 ( naphthalene ) 、 蒽 ( anthracene ) 、 咪口坐 (imidazole ) 、 Df Π坐(oxazole ) 、氧二氮口坐 (oxadiazole ) 、 D奎啉(quinoline) 、 D 奎吗啉 (quinoxaline ) 、石夕略(s i 1 ο 1 e ) 、石夕、D比口定 (pyridine) 、嚼 D定(pyrimidine) 、批哄(p y r a z i n e ) 、 -10- (8) 200415954 亞 苯基亞 乙稀基 ( phenylenevinylene ) (fluorene)、味 D坐(carbazole)、三芳香基胺、: 無金屬之酿菁素(phthalocyanine)、以及金屬-或 之卟啉(porphyrin )所成群,或者對二硫雜環 (dithiin)環爲氧化二嫌環(dieneoxide)或二氧 環(dienedioxide)亦可;p、q以及r表示分別獨 或1以上的整數,滿足p + q + rS20)。 6 .如1〜5所述任一之具電荷傳輸性淸漆,其中,該 電子性摻雜物質,係一般式(5 )表示之磺酸衍5 R17\ /S〇3h 、 莽 金屬-或 無金屬 己二烯 化二烯 立的 0 可接受 i物
( 式中,D 表示苯環、萘環、蒽環、 (p h e n a n t h r e n e )或雜環;R 16、R 1 7表示分別獨立 或羥基)。 7 . —種電荷傳輸性薄膜,使用如1〜6所述任一之具 輸性淸漆所製成。 8 . —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具備如7所述之電荷傳 膜。 9 .如8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中,該電荷傳 膜係正孔注入層或正孔傳輸層。 10. 一種太陽能電池,使用如1〜6所述任一之具電 性淸漆所製成。 菲環 -½ 班甘 電荷傳 輸性薄 輸性薄 荷傳輸 -11 - (9) (9)200415954 本發明的具電荷傳輸性淸漆,因爲即便使用低分子量 的電荷傳輸性物質的情況,亦具適當黏度,不僅適用於各 種塗膜法、燒成法,而且可獲得平坦性、均勻性高之電荷 傳輸i'生薄膜°而且,使用該具電荷傳輸性淸漆所得之電荷 傳輸性薄膜,用於有機EL正孔注入層,可使有機EL元 件的驅動電壓降低、發光效率提升、元件長壽命化。 【實施方式】 以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 關於本發明的具電荷傳輸性淸漆,包含:電荷傳輸性 單體或數量平均分子量在200〜50萬的電荷傳輸性寡聚體 或聚合物組成的電荷傳輸物質、或該電荷傳輸物質與可接 受電子性摻雜物質或可接受正孔性摻雜物質組成之電荷傳 輸性有機材料;以及,包含至少一種在2 〇 t下黏度 10〜200mPa · s的高黏度溶劑之溶劑;而且,該電荷傳輸 物貞或該電何傳輸性有機材料溶解或均勻分散於該溶劑 中〇 此處,所謂「電荷傳輸性」與導電性同義,意指正孔 傳輸性、電子傳輸性、正孔與電子兩種電荷傳輸性任一 種。本發明的具電何傳輸性淸漆,其本身具電荷傳輸性亦 可,或使用淸漆所得之固體膜具電荷傳輸性亦可。 用於本發明之電何傳輸物質,只要可溶解或均勻分散 於該溶劑中之電荷傳輸性單體、電荷傳輸性寡聚體或聚合 物,無特別限制,但期望具共軛單元之電荷傳輸性單體或 •12- (10) (10)200415954 具共輒單元之數量平均分子量在2〇〇〜5〇〇〇的電荷傳輸性 寡聚體’且單獨一種的該共軛單元爲連續狀態或相異2種 以上任意順序組合且爲連續狀態。 方< 丨況,共軛單兀只要可傳輸電荷之原子、芳香 、共軛基,無将別限制,若考慮對有機溶劑具高溶解 性、高電荷傳輸性的發現,使用取代或非取代且2〜4價的 本月女(aniline)、卩羞吩(thiophene)、對二硫雜環己一少希 (dithiin )、呋喃(furan )、吡咯(pyrrole )、亞乙炔 基 (ethynylene)、亞乙細基 (vinylene) '亞苯基 (phenylene)、萘(naphthalene)、蒽(a n t h r a c e n e )、 咪哩(imidazole)、曙 α坐(oxazole)、氧二氮 π坐 (oxadiazole ) 、 D奎啉(quinoline ) 、 D 奎 Uf 啉 (quinoxaline ) 、 5夕咯(s i 1 ο 1 e ) 、砂、B比 Π定 (pyridine )、嘧、D定(pyrimidine)、啦哄(pyrazine)、 亞苯基亞乙烯基 (phenylenevinylene ) 、 莽 (fluorene)、咔唑(carbazole)、三芳香基胺、金屬-或 無金屬之酞菁素(phthalocyanine)、以及金屬-或無金屬 之卟啉(porphyrin )較佳。而且’共軛單元連結形成之共 軛鏈,包含環狀部分亦可。 作爲共軛單元上的取代基,具體地例如分別獨立的氫 原子、羥基、鹵素基、胺基、矽烷醇基、硫醇基、羰基、 磺酸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 基、一價碳氫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甲砂院基、 有機硫基、醯基(a c y1 )或楓基’該等之官能基’再以任 -13- (11) 200415954 意的官能基取代亦可。
於該情況,作爲一價碳氫基,具體地例如甲基、乙 基、丙基、丁基、第三級丁基、己基、辛基、以及癸基等 的烷基、環庚基、環己基等的環烷基、雙環己基等的雙環 烷基、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異丙烯基、卜甲基-2-丙烯基、1,2或3-丁烯基以及己烯基等的烯基、苯基、 二甲苯基、甲苯基、聯苯基、以及萘基等的芳香基、苄 基、苯乙基、以及苯環己基等的芳烷基等,該等的一價碳 氫基的氫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被鹵原子、羥基以及/或烷 氧基等取代者。 作爲有機氧基,舉例如烷氧基、烯氧基、芳香氧基 等,構成該等的烷基、烯基、以及芳香基,例如可與上述 例式相同。
作爲有機胺基,可舉例如甲胺基、乙胺基、丙胺基、 丁胺基、戊胺基、己胺基、庚胺基、辛胺基、壬胺基、癸 胺基以及月桂胺基等的烷胺基、二甲胺基、二乙胺基、二 丙胺基、二丁胺基、二戊胺基、二己胺基、二庚胺基、二 辛胺基、二壬胺基以及二月桂胺基等的二烷胺基、環己胺 基以及嗎啉基等。 作爲有機甲矽烷基,例如三甲基甲矽烷基、三乙基甲 矽烷基、三丙基甲矽烷基、三丁基甲矽烷基、三戊基甲矽 烷基、三己基甲矽烷基、戊基二甲基甲矽烷基、己基二甲 基甲矽烷基、辛基二甲基甲矽烷基以及癸基二甲基甲矽烷 基等。 -14 - (12) (12)200415954 作爲有機硫基,例如甲硫基、乙硫基、丙硫基、丁硫 基、戊硫基、己硫基、庚硫基、辛硫基、壬硫基、癸硫基 以及月桂硫基等的烷硫基。 作爲醯基,例如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 異丁醯基、戊醯基、異戊醯基、以及苯甲醯基等。 一價碳氫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甲矽烷基、 有機硫基、醯基等的碳數無特別限制,一般碳數爲 1 2 〇,以1〜8較佳。 作爲較佳取代基,可舉例如氟元素、磺酸基、取代或 非取代的有機氧基、烷基以及有機甲矽烷基,從發揮良好 的電荷傳輸性的觀點,特別以無取代基者較佳。 於本發明,電荷傳輸性寡聚體或聚合物組成的電荷傳 輸物質的數量平均分子量在200〜50萬。數量平均分子量 不足200時,揮發性過高,無法發現其充分的電荷傳輸性 的可能性高,另一方面,超過5 0萬時,對溶劑的溶解性 過低,不適合使用的可能性高。 特別是考慮提高對溶劑的溶解性時,其數量平均分子 量在5000以下較佳,2000以下更適合。而且,使用數量 平均分子量在5 000〜5 00000的電荷傳輸物質的情況,因該 物質的溶解性高,使用至少一種其後詳細敘述之高溶解性 溶劑較佳。該高溶解性溶劑只要對應所使用之電荷傳輸物 質適當選擇即可。再者,若考慮使溶解性、電荷傳輸性均 勻之情事,無分子量分布的寡聚體或聚合物較佳。 而且,數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膠體滲透層析術(以聚 -15- (13) 200415954 苯乙烯換算)所得之測量値。 作爲電荷傳輸物質,除具高溶解性與高電荷傳輸性, 且具適當的離子化電位,特別是由一般式(1 )表示之寡 聚苯胺衍生物,或一般式(1 )的氧化劑之哇二亞胺 (quinodiimine )衍生物較佳。關於寡聚苯胺衍生物,藉 由聯胺(h y d r a z i n e )進行還原作業更佳。 R2. R1—
NH R3 (1)
(式中,R1、R2、以及 R3表示分別獨立的氫原子、羥 基、鹵素基、胺基、矽烷醇基、硫醇基、羰基、磺酸基、 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基、一價 碳氫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甲矽烷基、有機硫 基、醯基(acyl )或颯基;A與B爲下記一般式(2)或
-16- (14) 200415954 表示之二價基,u 士 — R 表不分別獨立的氫原子、 素基、胺基、砂洽赋# 酉子基、硫醇基、鐵基、擴酸 基、磷酸酯基、酯其 & ^ 、 θ曰暴、硫酯基、醯胺基、硝基、 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甲㈣基、有機 基(a”1 )或颯基’ m肖η表示分別獨立的1 數,滿足m + n g 2 〇 ) 於該情況,作包n〗1 , 讣為R1〜R1】的具體例,可例如 轭單元上的取代其祐_ X &所逃相同之取代基,該等的取 被其他任意取代基取代亦可。 如此之化合物的具體例,例如苯基四苯胺、 月女、四本k (苯胺的四聚體)、八苯胺(苯丨 體)、十六苯胺(苯胺的十六聚體)、(苯基三 二苯胺、(苯基三苯胺基)二苯基八苯胺、十六 本乙醚(鄰-胺基苯乙醚的十六聚體)、胺基四 基四苯胺磺酸(磺酸基數目1〜4 )、 (丁基苯基 等可溶於有機溶劑之寡聚苯胺衍生物。 而且’作爲該等寡聚苯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限制,可使用例如記載於日本化學會公報期刊( 〇f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 1994 年第 1 749〜1 7 5 3頁以及合成金屬期刊(Synthetic Μ 國、1997年第84卷第11 9〜120頁之方法。 而且,作爲電荷傳輸物質,適合使用由一艇 表示之對二硫雜環己二烯(Ifdithiin)衍生物。 羥基、鹵 基、磷酸 ~價碳氫 硫基、醯 以上的整 先前在共 代基,再 五苯基苯 按的八聚 苯胺基) -鄰-胺基 苯胺、苯 )四苯胺 ,無特別 〔Bulletin 67 卷第 stals )美 ί 式(4 ) -17- (4) (15) 200415954
R1S v f YJ 入 P ΓΗ -R13 q (式中,R12、R13、R14、以及R15表示分別獨立的気原 子、經基、鹵素基、胺基、砂院醇基、硫醇基、_其 ^ " m 酸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其 μ ^、硝 基、一價碳氫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甲矽燒_、 有機硫基、醯基(acyl )或颯基;X與Υ表示取代或非_ 代且 2〜4價之至少一種選自苯胺(aniline )、瞻^ ( thiophene ) 、 對 二硫雜 Tffi9L 己二嫌(dithiin )> 呋 喃 ( fur an )、啦略 (pyrrole ) 、 亞乙诀基(ethynylene) 亞 乙稀基 (v i η y 1 e n e ) 、 亞 苯基 (phenylene ) 、 萘 ( naphthalene ) 、 蒽 ( anthracene ) 、 咪 口坐 ( imidazole ) of n坐 ( oxazole ) 、 氧 二 氮 口坐 ( oxadiazole ) D奎啉 ( quinoline ) 、 口奎 口咢 啉 ( quinoxaline ) N 矽咯 ( s i 1 o 1 e ) 、石夕 、 吡 n定 ( pyridine ) 、嘧口定 (pyrimidine) 、D比卩井(pyrazine) > 亞 苯基亞乙 烯 基 ( phenylenevinylene ) > 荞 (fluorene)、昨卩坐(carbazole)、三芳香基胺、金屬··或 無金屬之酿菁素(phthalocyanine)、以及金屬-或無金屬 之D卜啉(porphyrin )所成群,或者對二硫雜環己一細 (d i t h i i η )環爲氧化二燃環(d i e n e ο X i d e )或二氧化二)希 -18- (16) (16)200415954 ( d l e n e d i 〇 χ i d e )亦可;p、q以及i.表示分別獨立的〇 或1以上的整數,滿足ρ + q + r $ 2 Ο )。 於該情況,作爲R!2〜Ri5的具體例,可例如先前在共 軛單兀上的取代基所述相同之取代基,該等的取代基,再 被其他任思取代基取代亦可。而且,X與γ係與上述共轭 單元相同之單元,該等共軛單元亦可以上述取代基取代。 作爲如此之化合物的具體例,例如2,6 -雙(2,2,-二硫 代苯基)-1,4 -對二硫雜環己二烯(dithiin ) 、2,6 -雙 (2,2 -二硫代苯基)-1,4 -對二硫雜環己二;(:希(d i t h i i η )、 2,6-雙(2,2,-二聯苯)_i,4-對二硫雜環己二烯 (dithiin ) 、2,6-雙(2,2,-萘基)·1,4-對二硫雜環己二 烯、2,6 -雙(2,2,-二呋喃基)-1,4 -對二硫雜環己二燒等。 而且,可適合使用α-三聯噻吩(α-terthienyl ) 、2,2,: 5,,2,,-三噻吩-5,5,,-:·(2,2,:5,,2,,-ί6η1ιί0ρΐ^η^ 5 5 5,,- dialdehyde )等的可如於有機溶劑之寡聚噻吩衍生物。 作爲上述寡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法,無特別限制,可 使用例如雜環期刊(Heterocycles) 、1987年第26卷第 939〜942頁,以及雜環期刊(Heterocycles) 、1987年第 26卷第1793〜1796頁所記載之方法。 再者,作爲其他電荷傳輸物質,可使用如β -胡蘿蔔素 (carotene ) 、番茄紅素(1 y cop ene ) 、角黃素 (c an th ax anthin )、葉黃素(xanthophy 11 )、锻青素 (astaxathin )、類胡蘿蔔色素(b i x i η )等的寡聚乙燒衍 生物等的電荷傳輸性寡聚體,銅 (n ) (17) (17)200415954 2,3’9,10,16,17,23,24 ~八(辛氧基)_29H,31H-酞菁素、鋅 (II) 2,3,8,10,16517,23,24 -八(辛氧基)-29H,31H -酞菁 素、鎳(Π) 2,3,9,1〇,16,17523,24 -八(辛氧基)- 29H,31H-g太 菁素、 l5458,lul5,l8,22,25—八 ( 丁氧基)_ 2 9 Η,3 1 Η -欧菁素等的金屬或無金屬酞菁素等的電荷傳輸性 單體。 本發明的具電荷傳輸性淸漆,除單獨使用電荷傳輸物 質’亦可使用上述電荷傳輸物質與電荷可受性摻雜物質組 成之電荷傳輸性有機材料。 此處’作爲可接受電荷性摻雜物質,對正孔傳輸性物 質可使用可接受電子性摻雜物質,對電子傳輸性物質可使 用可接受正孔性摻雜物質,期望皆具高可接受電荷性。關 於可接受電荷性摻雜物質的溶解性,只要可溶解於至少一 種使用於淸漆的溶劑,無特別限制。 作爲可接受電荷性摻雜物質的具體例,例如氯化氫、 硫酸、硝酸以及磷酸般的無機強酸、氯化鋁(III ) (A1C13 )、四氯化鈦(IV ) ( TiCl4 )、三溴化硼 (ΒΒι·3 )、三氟化硼醚錯合物(BF3 . 〇Et2 )、氯化鐵 (III ) ( FeCl3 )、氯化銅(II ) ( CuCl2 )、五氯化銻 (V ) ( SbCl5 )、五氟化砷(V ) ( AsF5 )、五氟化磷 (PF5 )、三(溴苯基)六氯銻酸銨(TBPAH )般的路易 士酸(Louis acid)、苯擴酸、對甲苯擴酸(tosilic a c i d )、樟腦擴酸(c a m p h 〇 r s u 1 f ο n i c a c i d )、羥基苯擴酸 (hydroxybenzene sulfonic acid) 、5-磺酸基柳酸、十二 -20^ (18) 200415954 烷基苯磺酸、聚苯乙烯磺酸般的有機強酸、7 5 7,8,8 -四氰 基喹二甲烷(TCNQ ) 、2,3-二氯-5,6-二氰基- l,4-苯醌 (D D Q )以及碘般的有機或無機氧化劑,但不限於該等例 7[\ 。
作爲可接受正孔性摻雜物質的具體例,例如鹼金屬 (Li、 Na、 K、 Cs) 、 D奎啉醇鋰鹽(Lithium quinolin〇iate) (Liq)以及乙醯丙酮鋰鹽(Li(acac))等 的金屬錯合物,但不限於該等例示。 於本發明,電荷傳輸物質與可接受電荷性摻雜物質兩 者皆爲非結晶固體較佳,至少其中一物質必須使用結晶性 固體的情況,由電荷傳輸物質、可接受電荷性摻雜物質以 及後面詳述的含高黏度溶劑之溶劑組成之淸漆成膜後,使 用顯示非結晶固體性的材料較佳。
特別是電荷傳輸物質與可接受電荷性摻雜物質,其中 至少一物質爲結晶性固體的情況,至少一物質具散亂地分 子間相互作用的物質較佳,使用低分子物質,作爲電荷可 受性摻雜物質時,例如同一分子內具3種以上相異極性官 能基的化合物較佳。 作爲如此之化合物,無特別限制,例如酪酮 (tyrone )、二羥基苯磺酸、一般式(5 )表示之磺酸衍 生物較佳,特別以一般式(5 )表示之磺酸衍生物較佳。 作爲該磺酸衍生物的具體例,磺酸基柳酸衍生物,例如 5 -磺酸基柳酸等。 -21 - (5) (19) 200415954
(式中,D 表示苯環、萘環、蒽環、: (phenanthrene)或雜丨哀;R】6、R17表不分別獨立之 或羥基。) 獲得本發明的具電荷傳輸性淸漆時所使用之溶劑 20 °C具10〜200 m Pa· s的黏度,包含至少一種常壓下 5 0〜3 0 0 °C之高黏度有機溶劑。較佳者爲在 2 0 50〜150 m Pa· s 的黏度,包含至少一種常壓下 150〜250 °C之高黏度有機溶劑。而且,爲了不受電荷 物質與可接受電荷性摻雜物質氧化還原作用影響,該 度有機溶劑爲中性較佳。此外,黏度係藉由 E型黏 (ELD-50,東京計器社製)所測量的値。 具體地,例如環己醇、乙二醇、乙二醇二甲 (ethylene glycol dicresyl ether ) 、1,3- 辛二醇、 醇、2 -丙醇醚、三甘醇、三丙烯乙二醇、丨,3 _ 丁二 1,4- 丁二醇、丙二醇等,但不限制於該等例示。該 中,從具適當黏度與沸點以及對基板顯示良好的塗布 觀點,特別以使用環己醇、2 -丙醇醚較佳。 獲得本發明的具電荷傳輸性淸漆時所使用之高黏 劑的比例,對用於淸漆的全部溶劑,佔1 Q〜丨〇 〇重j 以 30〜90重量%較佳,50〜8〇重量%更佳。固體不析 情況’局黏度溶劑的比例在5 0〜8 0重量%較佳。 幾基 ,在 沸點 。。具 沸點 傳輸 高黏 度計 酚醚 二甘 醇、 等之 性的 度溶 [%, 出的 -22- (20) 200415954 而且,可利用使電荷傳輸物質與可接受電荷 質溶解的高溶解性溶劑,藉由使用該高溶解性溶 使用溶解性低的電荷傳輸物質的情況,可使電荷 等完全溶解於淸漆中,成爲均勻分散的狀態。於 上述高黏度溶劑與高溶解性溶劑的混合比例, 制,通常高黏度溶劑··高溶解性溶劑=99 : 1〜1C 量比),較佳者爲 90: 10〜30:70(質量比), 80: 20〜50:50 (質量比)。 作爲高溶解性溶劑的具體例,例如水、甲醇 甲基甲醯胺、Ν,Ν-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院 基甲醛苯胺(N-methylfor m anilide) 、Ν,Ν -二甲 (N5N-dimethylimidazolidinone ) 、二甲 (dimethyl sulfoxide)、三氯甲院、甲苯以及甲 劑,但不限於該等例示。 其他提高對基板的潤濕性、調整溶劑的表面 整極性、調整沸點等的目的,燒成時賦予膜的平 劑,對用於淸漆的全部溶劑,添加1〜9 0重量% 重量%較佳。 作爲如此之溶劑,具體地例如丁氧基乙丨 cello solve )、二甘醇二乙醚、一縮二丙二醇一 基卡比醇 (ethyl carbitol )、二丙酮醇 ( alcohol )、γ-丁內酯、以及乳酸乙酯等,但不限 示。 此外,本發明的具電荷傳輸性淸漆的黏度’ 性摻雜物 劑,即便 傳輸物質 該情況, 無特別限 :90 (質 更佳者爲 、Ν,Ν-二 酮、Ν-甲 基咪唑酮 基亞碾 醇等的溶 張力、調 坦性之溶 ,以 1〜5 0 || (butyl 甲醚、乙 diacetone 於該等例 藉由溶劑 -23- (21) (21)200415954 組成、比例的調整,可調整在iWO niPa · S的範圍。 關於本發明電荷傳輸性薄膜,係使用上述具電荷傳輸 性淸漆製成’ g亥薄膜適合使用作爲有機E L元件的正孔注 入層或正孔傳輸層,或者電子注入層或電子傳輸層。 該薄膜,係例如藉由塗布具電荷傳輸性淸漆於基板 上,蒸發ί谷劑所形成。作爲淸漆的塗布方法,無特別限 制,fe泡法(dip )、旋轉塗布法、轉錄印刷法、滾輪塗 布法、噴墨法、噴塗法(s p r a y )、刷塗法等,分別皆可 均勻成膜。 作爲溶劑的蒸發方法,無特別限制,使用熱平板、烘 箱’在適當的氣體環境下,即大氣壓下氮氣等的不活性氣 體’或真空中等進行蒸發,可獲得均勻的成膜面。燒成的 溫度’只要可蒸發溶劑無特別限制,以40〜25 0 t:下進行 較佳。爲達更均勻的成膜,且使其在基板上進行反應,可 作2階段以上的溫度變化亦可。 電荷傳輸性薄膜的膜厚,無特別限制,使用於有機 EL元件內作爲電荷注入層的情況,期望在5〜200nm。作 爲調整膜厚的方法,可改變淸漆中固體成分濃度、改變塗 布時基板上的溶液量等方法。 使用本發明的具電荷傳輸性淸漆的有機EL元件的製 作方法,可例如將使用的材料利用以下方式進行,但不限 於該等例示。 使用的電極基板,預先藉由淸潔劑、醇、純水等液體 洗淨,淨化後,陽極基板在使用前經臭氧處理、氧氣電漿 -24- (22) (22)200415954 處理等的表面處理較佳。但是,陽極材料以有機物爲主成 分的情況,不進行表面處理亦可。 使用正孔傳輸性淸漆於OLED元件的情況,藉由以下 方法形成薄膜使用亦可。 對陽極基板使用該正孔傳輸性淸漆,藉由上述塗布方 法於電極上製作正孔傳輸性薄膜。將其導入真空蒸鍍裝置 內,依序蒸鍍正孔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 入層、陰極金屬,形成OLED元件。爲控制發光區域,亦 可於任意層之間設置載子阻隔層。 陽極材料,例如銦錫氧化劑(ITO )、銦鋅氧化劑 (IZO )爲代表之透明電極,進行平坦化較佳。亦可使用 具高電荷傳輸性之聚噻吩衍生物、聚苯胺類。 作爲形成正孔傳輸層之材料,可例如三苯胺二聚體 (TPD ) 、cx-萘基二苯胺二聚體(α-NPD)、〔三苯胺二 聚體〕螺環二聚體(spiro-TAD )等的三芳香基胺類、 4,4’,4”-三 〔3-甲基苯基苯胺基〕三苯胺 ( MTDATA ) 、454’54”-三〔1-萘基苯胺基〕三苯胺(1- TNATA)等的放射星狀胺類(star-burst amine)以及 5,5’-雙{4-〔雙(4-苯甲基)胺基〕苯基}-2,2’:5’,2” 三噻吩(BMA-3T )等的寡聚噻吩類。 作爲形成發光層的材料,例如三(8 - D奎啉醇)鋁 (III ) ( Alq3 )、雙(8-口奎啉醇)鋅(II ) ( Znq2 )、雙 (甲基- 8-D奎啉醇)(對苯基苯酚)鋁(III ) ( BAlq ) 以及4,45-雙(2,2-二苯基乙烯基)聯苯(DPVBi)等,電 -25- (23) (23)200415954 子傳輸材料或正孔傳輸材料與發光摻雜材料一起共蒸鑛, 形成發光層。 作爲電子傳fell材料’例如A 1 q 3、B A1 q、d P V B i、( 2 - (4-苯基)-5- ( 4-第三級丁基苯基)-hi氧二氮唑) (PBD )、二π坐衍生物(TAZ )、深聯Q奎啉 (bathocuproin ) ( BCP )以及矽咯(Sii0le )衍生物等。 作爲發光性摻雜物質’例如喹D丫 H定酮 (quinacridone)、紅熒燒(rubrene)、香豆素 540、4- (二氰亞甲基)-2 -甲基- 6-(對二甲基胺基苯乙基)_4Η· 口比喃(D C Μ )、三(2 -苯嘧卩定)銀(111 ) ( I r (p p y) 3 )以 及(1,10-二氮雜菲)-三(454,4-三氟-1-(2-噻吩基)-丁 烷·1,3-二醇酮)銪(III)鹽(Eu(TTA)3Phen)等。 作爲載子阻隔層,例如P B D、T A Z、以及B C P等。 作爲電子注入層,例如氧化鋰(Li20 )、氧化鎂 (Mg〇)、氧化銘(AI2O3)、氧化鋰(LiF)、氟化鎂 (MaF2 )、氟化緦(SrF2 ) 、Liq、Li(acac)、醋酸鋰以及 安息香酸鋰等。 作爲陰極材料,例如鋁、鎂-銀合金、鋁-鋰合金、 _、鈉、鉀以及鉋等。 使用電子傳輸性淸漆於0LED元件的情況,亦可藉由 以下方法形成薄膜。 於陰極基板上使用電子傳輸性淸漆,製作電子傳輸性 薄膜,將其導入真空蒸鍍裝置內,使用與上述相同材料, 形成電子傳輸層、發光層、正孔傳輸層、正孔注入層後, -26- (24) (24)200415954 藉由濺鍍將陽極材料成膜,形成OLED元件。 使用本發明的具電荷傳輸性淸漆的PLED元件的製作 方法,無特別限制,可例如使用以下方式進行。 取代在OLED元件的製作中進行正孔傳輸層、發光 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的真空蒸鍍,藉由形成發光 性電荷傳輸性高分子層,可製作含由本發明的具電荷傳輸 性淸漆所形成之電荷傳輸性薄膜的PLED元件。 具體地,對陽極基板使用正孔傳輸性淸漆,利用與 OLED元件相同方法在電極上製作正孔傳輸性薄膜,再於 其上形成發光性電荷傳輸性高分子層,再蒸鍍陰極電極, 而形成PLED元件。 或者,對陰極基板使用電子傳輸性淸漆,利用與 Ο L E D元件相同方法在電極上製作電子傳輸性薄膜,再於 其上形成發光性電荷傳輸性高分子層,藉由濺鍍、蒸鍍、 旋轉塗布等方法製作陽極電極,而形成PLED元件。 作爲使用的陰極以及陽極材料,可使用與〇 L E D元件 相同的物質,可進行相同的洗淨處理、表面處理。 作爲發光性電荷傳輸高分子層的形成方法,例如對發 光性電荷傳輸性高分子材料或添加發光性摻雜物質於發光 性電荷傳輸性高分子的材料,加入溶劑使其溶解或均勻分 散,塗布於已形成正孔注入層的電極基板後,將溶劑蒸發 而成膜的方法。 作爲發光性電荷傳輸高分子材料,例如聚(9,9-二烷 基荞)(P D A F )等的聚苐衍生物、聚(2 _甲氧基_ 5 - ( 2,- -27- (25) 200415954 乙&己氧基)-1,4·亞苯基亞乙烯基)(MEH-PPV)等的 聚亞苯其 " 土 ®乙烯、聚(3-烷基噻吩)(PAT )等的聚噻吩 衍生物、聚乙烯咔唑(PVCz )等。 作爲溶劑,可舉例如甲苯、二甲苯、三氯甲烷等,作 爲溶解或抬/η μ +、+ -λ g句分忒方法,例如利用攪拌、加熱攪拌、超音 波分散等方法,使其溶解或均勻分散。
作爲塗布方法,無特別限制,例如浸泡法(dip )、 方疋轉塗布法、轉錄印刷法、滾輪塗布法、噴墨法、噴塗法 (sPray )、刷塗法等,期望在氮氣、氬氣等的不活性的 熟體ί哀境下進行塗布。 作爲溶劑的蒸發方法,無特別限制,在不活性氣體或 真空中’藉由烘箱或熱平板加熱之方法。 以下利用實施例與比較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 發明不限於該等實施例。
此外,在以下的實施例與比較例,黏度係使用Ε型黏 度計(ELD-50 ;東京計器社製)測量,膜厚以表面形狀 測量裝置(DEKTAK3ST ;日本真空技術社製)測量,表 面粗糙度以原子力顯微鏡(AFM) (Nan〇scope (商標) Ilia ;日本畢可(pico )(株)製)測量。電流計係使用 數位萬用表-7 5 5 5 (橫河電氣社製)’電壓產生器係使用 D C ρ ο 1· t e g e電流供應器R 6 1 4 5 (先進測5式社製)’輝度I十 係使用Β Μ - 8 (東京光學(Τ 〇 p c ο η )製)。離子化電位係 使用光電子分光裝置(A C - 2 ;理硏計器社製)測量。 -28- (26) (26)200415954 〔實施例1〕 根據記載於日本化學會公報期刊(Bulletin Of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1 994 年第 67 卷第 1 749〜1753 頁的方法,由以下的方法獲得苯基四苯胺(P ΤΑ )。 亦即,對亞苯基二胺1 2.9 7 7克溶解於甲苯2公升, 將脫水縮合劑的四正丁基鈦2 4 5.0 5克溶解於其中,在7 0 °C 3 0分鐘使其溶解。然後,添加對羥二苯胺5 3.3 46克, 在氮氣環境下反應溫度1 〇〇t經24小時進行反應。反應 結束後,過濾反應液,過濾物以甲苯、醚依序洗淨後乾 燥,獲得銀色結晶。對所得之結晶,添加25重量部的二 氧陸圜、0.2當量的聯胺水合物,反應系統內以氮氣取代 後,加熱回流,使結晶溶解。 於所得的溶液中’添加甲苯相對結晶2 5重量部,使 溶液懸浮,加熱回流後,再添加1 〇重量部的二氧陸圜, 加熱回流溶解,將所得溶液在熱的時候過濾。從濾液析出 的固體經過再結晶,在氮氣環境下依序使用甲苯-二氧陸 圜(1 : 1 )、醚洗淨後過濾,所得結晶在減壓環境下6 0 °C乾燥1 0小時。相同的再結晶步驟再重複進行一次,得 到白色結晶3 9.6 0克(收率7 5 % )。 對所得的PTA1.〇〇〇克( 2.260毫莫耳)在氮氣環境 下添加5 - 5黃酸基柳酸一水合物(以下簡稱爲「5 _ s S A」) 2.298克( 9.039毫旲耳)以及n,N -二甲基乙酸胺 (DMAc) 17·5〇克溶解,於所得的溶液中添加高黏度溶劑 之環己醇(c-HexOH 黏度 20C 68 311 pa. s) 52 50 克攪 -29、 (27) (27)200415954 拌,調製淸漆(固體成分濃度4.2重量% )。所得的淸漆 的外觀、黏度以及成膜條件表示於表1。 對ITO玻璃基板進行4 0分鐘的臭氧洗淨,將所得的 淸漆錯由旋轉塗布法塗布於其上,在空氣中1 8 0 °C燒成2 小時,成爲均勻的薄膜。所得的薄膜的膜厚、導電率、表 面粗糙度表示於表2。 藉由與上述相同的方法,在ITO玻璃基板上使用上述 淸漆形成正孔傳輸性薄膜,導入真空蒸鍍裝置內,依序蒸 鑛 α-NPD、Alq3、LiF、A1。月旲厚分別爲 40 nm、60 nrn、 〇·5 nm、100 nm’分別在8xl0·4 Pa以下的壓力下進行蒸 鑛作業。蒸鑛速率除LiF外在0.3〜0.4 nm/sec,LiF爲 0.02〜0.04 nm/sec。蒸鍍作業之間的移動作業係在真空中 進行。所得的〇 L E D元件的特性表示於表3。 〔比較例1〕 對使用實施例1記載的方法進行合成與精製所得的 PTA 1.00 0克( 2.260毫莫耳)在氮氣環境下添加5-SSa 2.298克(9.0j9笔旲耳)以及n,N-二甲基甲醯胺 (D M F ) 7 0克溶解,調製淸漆。再使用所得的淸漆,在 與實施例1記載的相同方法與相同條件下,成膜於ΙΤ〇基 板上。 知漆的外觀、度以及成@吴條件表示於表1,而且, 所得的薄膜的膜厚、導電率、表面粗糙度表示於表2。 如表】所不’比較例1的淸漆,與實施例1的淸漆比 -30- (28) (28)200415954 較,黏度較低。而且,如表2所示,使用比較例1的淸漆 所製成的薄膜,與使用實施例1的淸漆所得的薄膜比較’ 表面較粗糙。 〔比較例2〕 對使用實施例1記載的方法進行合成與精製所得的 PTA 1.000克( 2.260毫莫耳)在氮氣環境下添加5-SSA 2.298克( 9.039毫莫耳)以及 N5N-二甲基乙醯胺 (DM Ac ) 70克溶解,調製淸漆。淸漆的外觀、黏度以及 成膜條件表示於表1。如表1所示,比較例2的淸漆,與 實施例1的淸漆比較,黏度較低。 〔比較例3〕 與實施例1相同條件下處理之ITO玻璃基板,導入真 空蒸鍍裝置內,在與實施例1記載的相同方法與相同條件 下,依序蒸鍍α-NPD、Alq3、LiF、A1。使用的ITO玻璃 基板的表面粗糙度表示於表2,所得的OLED元件的特性 表示於表3。 如表2所示,在不形成由本發明的淸漆所構成的薄膜 之IT 0玻璃基板,其表面較粗f造。如表3所示,比較例3 所得的 OLED元件,在1〇 mA/cm2的電流密度下,其電 壓、輝度、電流效率的各特性比實施例1的元件差。而 且,比較例3所得的Ο L E D元件,在7 · 0 V的電壓下,其 電壓、輝度、電流效率的各特性比實施例1的元件差。 -31 - (29) (29)200415954 〔比較例4〕 聚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水溶液,藉由旋轉塗 布法,塗布於與實施例1相同條件下處理之1TO玻璃基板 上,在空氣中1 20 °c燒成1小時,成爲均勻的薄膜。所得 的薄膜的膜厚、導電率、表面粗糙度表示於表2。 如表2所示,比較例4的薄膜,與使用實施例1的淸 漆所得的薄膜比較,導電度較低,表面較粗糙。 再者,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在ITO玻璃基板 上形成正孔傳輸性薄膜,以實施例1記載的方法以及相同 條件下,製作OLED元件。所得的OLED元件的特性表示 於表3。 如表 3所不,比較例4所得的 0 L E D元件,在 1〇 mA/cm2的電流密度下,其電壓、輝度、電流效率的各特 性比實施例1的元件差。而且,比較例4所得的OLED元 件,在7 · 0 V的電壓下,其電壓、輝度、電流效率的各特 性比實施例1的元件差。 〔實施例2〕 使用實施例1記載的方法進行合成與精製所得的p T A 以及5 · S S A ’保持分別的比例(莫耳比1 : 4 )以及固體成 分濃度(4 · 2重量% ),進行溶劑組成、比例的變更。 亦即,對PTA以及5-SSA,在氮氣環境下添加DMAc ί谷解’添加局黏度溶劑之c _ H e χ 〇 Η、2 -丙醇醚(以下簡稱 -32- (30) (30)200415954 爲「DPG」,黏度20 °C 107 m Pa. s)以及一部BC,藉由 溶劑組成、比例的調整,調製4種淸漆’任一種皆爲溶液 狀,無固體析出。 所得的淸漆的外觀、黏度以及成膜條件表示於表1。 如表1所示,藉由溶劑組成、比例的調整,可使黏度調整 於1 . 4 - 5 8 m P a · s的範圍。 使用各淸漆,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 Ο LED元件,該等的特性與實施例1的結果相同程度。 〔實施例3〕 在使用實施例2記載的方法所得的淸漆中,使用 DPG-DMAc-BC ( 6 : 3 : 1 )作爲溶劑,使用平版印刷法進 行塗膜’以表1記載的條件成膜,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 方法製作〇 L E D元件。所得的〇 L E D元件的特性表示於表 〔實施例4〕 使用合成金屬期刊(Synthetic Metals)美國、1997 年第 84卷第119〜120頁之方法,合成苯胺的十六聚體 (Anil6)。對所得的Anil 6 1 .〇〇〇克,在氮氣環境下添 加 5_磺酸基柳酸 2.7 8 6克以及 N,N-二甲基乙醯胺 (D M A c ) 3 5 · 〇 〇克溶解,於所得的溶液中添力卩高黏度溶劑 之環己醇(c-Hex〇H 黏度 2〇t 68 mPa · s ) 1 0 5,00 克攪 拌’調製淸漆(固體成分濃度2 · 3 6重量% )。 -33- (31) (31)200415954 所得的淸漆的外觀、黏度以及成膜條件表示於表1。 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所得的OLED元件的特性表示 於表3。 〔實施例5〕 使用雜環期刊(Heterocycles) 、1987年第26卷第 93 9〜942頁記載的方法,合成下式表示的2,6_雙(2,2,-二 硫苯基)-1,4-對二硫雜環己二烯(2,6-bis ( 2,25· bithiophenyl) -1,4-dithiin)(以下簡稱爲「BBD」)。
對所得的B B D 1 · 〇 〇 〇克在氮氣環境下添加5 _磺酸基柳 酸1.142克以及n,N-二甲基乙醯胺(DMAc) 97.8 7克溶 解’於所得的溶液中添加高黏度溶劑之環己醇48 94克攪 拌’調製淸漆(固體成分濃度1 . 2重量% )。 所得的淸漆的外觀、黏度以及成膜條件表示於表}。 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所得的0LED元件的特性表示 於表3。 〔實施例6〕 對藉由實施例5的方法所得的BBD 1.0 00克以及5_ SSA1.142克的混合物,在氮氣環境下添加DMAC17.50 -34 - (32) (32)200415954 克,於6 0 °C 1 0分鐘加熱攪拌溶解。於所得的溶液’添 加環己醇5 2.5 0克攪拌,調製淸漆(固體成分濃度2.8重 量% )。所得的淸漆置放冷卻至室溫,完全沒有固體析 出。所得的淸漆的外觀、黏度以及成膜條件表示於表1 ° 使用所得的淸漆,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成膜時’得 到無缺陷且均勻的薄膜。而且’所得的薄膜的離子化電位 測量値爲5.5 eV。 〔比較例5〕 對藉由實施例5的方法所得的B B D 1 . 0 0 0克以及5 -SSA2.285克的混合物,在氮氣環境下添加DMAcl40克, 於室溫攪拌溶解,調製淸漆(固體成分濃度1.4重量 % )。所得的淸漆的外觀、黏度以及成膜條件表示於表 1。使用所得的淸漆,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成膜 時,旋轉塗布時產生放射狀的斑,無法得到均勻的薄膜。 〔實施例7〕 使用實施例1記載的方法進行合成與精製所得的PTA 以及5_SSA,變化PTA量以及5-SSA量,使用實施例i 記載的溶劑,調製5種淸漆時,所得的淸漆任一種皆爲溶 液狀,無固體析出。各淸漆的PTA量、5-SSA量、固p 成分濃度、黏度以及成膜條件表示於表4。 使用各淸漆,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所得的 OLED元件的特性表示於表5。而且,由以下的方法製作 -35- (33) (33)200415954 的PLED元件的特性亦合倂表示於表5。 PLED元件的製作方法 藉由實施例1記載的方法,於ITO玻璃基板上使用上 述淸漆成膜後,於其上,在氮氣環境下,將MEH-PPV的 甲苯溶液(固體成分濃度1 〇 g/L )藉由旋轉塗布法塗膜, 在1 1 0 °C 2 0分鐘燒成,形成膜厚8 0 nm的發光層。將所 得的基板導入真空蒸鍍裝置內,依序蒸鍍鈣20 nm與鋁 100 nm,而製成PLED元件。 -36 - (34)200415954 [表1] 溶劑 外觀 淸漆的黏度 (mPa · s) 成膜條件 實施例1 c-HexOH-DMAc 綠色透明溶液 12 180°C (3:1) 2小時 比較例1 DMF 淡綠色透明溶液 1.4 180°C 2小時 比較例2 DMAc 淡綠色透明溶液 1.6 180°C 2小時 實施例2(1) c-HexOH-DMAc 綠色透明溶液 15 180。。 (5:1) 2小時 實施例2(2) c-HexOH-DMAc 綠色透明溶液 21 180°C (9:1) 2小時 實施例2(3) DPG-DMAc 綠色透明溶液 58 180°C (9:1) 2小時 實施例2(4) DPG-DMAc-BC 綠色透明溶液 16 80 5分鐘— (6:3:1) 180°C2小時 實施例4 c-HexOH-DMAc 綠黑色透明溶液 12 180°C (3:1) 2小時 實施例5 c-HexOH-DMAc 紅橙色透明溶液 3.5 180°C (1:2) 30分鐘 實施例6 c-HexOH-DMAc 紅橙色透明溶液 12 180°C (3:1) 30分鐘 比較例5 DMF 紅橙色透明溶液 1.4 180°C 30分鐘 (35)200415954 [表2] 膜厚 導電率 (S/cm) (10 0m A/cm2 通電時) 表面粗糙度 標準差 Rms (rnn) 平均粗糙度 Ra (nm) 最大高度 Rmax (nm) 實施例1 21 0.16 0.56 0.72 實施例1 66 0.09 0.31 0.45 實施例1 58 3.5xlO'7 比較例1 15 0.53 2.76 3.08 比較例3 150 3.31 4.29 72.43 比較例4 82 0.43 2.23 1.69 比較例4 63 3·5χ10·7 . 一 • -38- (36) 200415954 1^表3]
膜厚 電流密度 電壓 輝度 電流效率 發光起始 最高輝度 離子化電位 (nm) (mA/cm2) (V) (cd/m2) (cd/A) 電壓(V) (cd/m2) 實施例1 21 10 8.1 410 4.1 2.75 18799 5.4 21 2.86 7.0 101 3.5 2.75 18799 5.4 實施例3 25 10 8.2 395 4.0 2.75 19680 5.4 25 2.75 7.0 96 3.5 2.75 19680 5.4 實施例4 28 10 7.5 310 3.1 2.75 11730 5.5 18 5.69 7.0 169 3.0 2.75 11730 5.5 實施例5 10 10 7.3 709 3.3 2.75 18270 5.5 10 9.38 7.0 309 3.3 2.75 18270 5.5 比較例3 10 9.2 330 3.3 4.50 10640 5.1 0.37 7.0 1.2 0.3 4.50 10640 5.1 比較例4 42 10 6.9 230 2.3 2.75 5610 5.6 42 11.4 7.0 253 2.2 2.75 5610 5.6
-39- (37) 200415954 (37)
[表4] PTA量 SSA量 固體成分濃度 黏度 成膜條件 (g) (g) (質量%) (mPa · s) 實施例7(1) 1.000 1.149 2.8 12 180°C2小時 實施例7(2) 1.000 2.298 4.2 12 180°C2小時 實施例7(3) 1.000 4.596 6.6 12 180°C2小時 實施例7(4) 1.000 6.900 5.0 12 180°C2小時 實施例7(5) 1.000 9.200 7.0 12 180°C2小時
-40- (38)200415954 [表5] 膜厚 電流密度 電壓 輝度 電流效率 發光起始 最高輝度 離子化電位 (nm) (mA/cm2) (V) (cd/m2) (cd/A) 電壓(V) (cd/m2) 實施例7(1) 59 11.6 7.0 433 3.7 2.75 17970 5.3 OLED 59 10 6.9 365 3.7 2.75 17970 5.3 實施例7(1) 50 114 7.0 465 0.41 2.5 2620 5.3 PLED 50 500 9.5 2150 0.43 2.5 2620 5.3 實施例7(2) 50 203 7.0 920 0.45 2.5 2980 5.4 PLED 50 500 9.0 2000 0.40 2.5 2980 5.4 實施例7(3) 50 0.61 7.0 13 2.0 3.0 4570 5.4 OLED 50 10 10.9 245 2.5 3.0 4570 5.4 實施例7(3) 50 352 7.0 2280 0.64 2.5 3000 5.4 PLED 50 500 7.5 2850 0.57 2.5 3000 5.4 實施例7(4) 50 0.78 7.0 16 2.1 3.0 3400 5.5 OLED 50 10 10.5 258 2.6 3.0 3400 5.5 實施例7(4) 50 662 7.0 3330 0.50 2.5 2810 5.6 PLED 50 500 6.5 2850 0.57 2.5 2810 5.6 實施例7(5) 50 42 7.0 1626 0.39 2.5 1910 5.6 PLED 50 500 7.5 1600 0.32 2.5 1910 5.6
-41 - (39) 200415954
如上述說明,藉由使用本發明的具電荷傳輸性淸漆, 可獲得平坦性、均勻性非常高的電荷傳輸性薄膜,藉由於 電極表面形成本發明的電荷傳輸性薄膜,可使電極表面平 坦化、均勻化,可防止短路。藉由改變溶劑比例,可輕易 調整黏度,藉由添加數種溶劑,可對應燒成溫度的變化、 各種塗布製程。亦即,藉由使用本發明的具電荷傳輸性淸 漆’可以印刷法、噴墨法、噴霧法等簡便、低價的濕式製 程得到電荷傳輸性薄膜。藉由使用作爲有機E L元件的電 荷注入層’因電極與有機層的注入阻障降低,可以低驅動 電壓驅動。而且,電極表面的平坦化,因與本發明的電荷 傳輸性薄膜相接之有機層的界面的高度平坦化,可提高有 機EL元件的發光效率、長壽命化。相對習知所使用的水 溶液系的電荷傳輸性淸漆,可僅使用有機溶劑,可防止造 成元件劣化的水分的混入。對缺乏昇華性、耐熱性之共軛 系寡聚體群,亦可適用於有機EL元件。對電荷傳輸物 質,使用電荷可受性摻雜物質,可輕易地進行摻雜。藉由 改變電荷可受性摻雜物質的比例,可改變離子化電位等的 膜的物理特性、有機E L元件的特性。因具高平坦性、良 好的製造性,亦可應用於電容器電極保護膜、帶電防止 膜、太陽能電池。 -4z -

Claims (1)

  1. (1) (1)200415954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具電荷傳輸性淸漆,包含:電荷傳輸性單體 或數量平均分子量在2〇〇〜5〇萬的電荷傳輸性寡聚體或聚 合物組成的電荷傳輸物質、或該電荷傳輸物質與可接受電 子性ί參雜物質或可接受正孔性摻雜物質組成之電荷傳輸性 有機材料;以及,包含至少一種在20 t下黏度 1 0〜2 0 0mPa · s的闻黏度溶劑之溶劑;該電荷傳輸物質或 该電何傳輸性有機材料可溶解或均勻分散於該溶劑中。 2.如申請專利範阖第i項之具電荷傳輸性淸漆,其 Φ ’該電荷傳輸物質’係具共軛單元之電荷傳輸性單體或 具共II單兀之數屋;平均分子量在2〇〇〜5〇〇〇的電荷傳輸性 寡聚體’且單獨一種的該共軛單元爲連續或相異2種以上 該共軛單兀爲任意順序之組合且爲連續狀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具電荷傳輸性淸漆,其 中’該共軛單元’係取代或非取代且2〜4價的至少一種選 自苯胺(aniline )、噻吩(thi〇phene )、對二硫雜環己二 烯(dithiin )、呋喃(furan )、吡咯(pyrrο 1 e )、亞乙 炔基(ethynylene )、亞乙烯基(v丨n y丨e n e )、亞苯基 (phe n yle n e)、奈(naphthaiene)、意(anthracene)、 咪唑(imidazole )、噚唑(oxaz〇le )、氧二氮唑 (oxadiazole )、喹啉(quin〇line )、喹哼啉 (quinoxaline )、矽咯(s i 1 〇 l e )、矽、吡啶 (pyiidine) 、IfeD疋(pyrimidine) 、D比 G井(pyrazine)、 ϋ I 基亞乙稀基(p h e n y I e n e v i n y 1 e li e ) 、荞 (2) 200415954 (fluorene)、味卩坐(carbazole)、三芳香胺、金屬-或無 金屬之酞菁素(phthalocyanine)、以及金屬-或無金屬之 卟啉(ρ ο 1· p h y r i η )所成群。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任一項之具電荷 傳輸性淸漆,其中,該電荷傳輸物質,係由一般式(1 ) 表示之寡聚苯胺衍生物,或一般式(1 )的氧化劑之哨二 亞胺(q u i η 〇 d i i m i n e )衍生物
    (2) (3)200415954 R4 R5
    R9 R10
    (3) 表示之二價基,R4〜R11表示分別獨立的氫原子、羥基、鹵 素基、胺基、矽烷醇基、硫醇基、羰基、磺酸基、磷酸 基、憐酸醋基、醋基、硫醋基、酸胺基、硝基、一價碳氣 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甲矽烷基、有機硫基、醯 基(acyl )或颯基,m與η表示分別獨立的1以上的整 數,滿足m + n $ 2 0 )。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具電荷傳輸性 淸漆,其中,該電荷傳輸物質,係由一般式(4 )表示之 對二硫雜環己二烯(l,4-dithiin)衍生物 R1S X- 八 •R13 P (4) q (式中,R12、R]3、R14、以及R15表示分別獨立的氫原 子、羥基、鹵素基、胺基、矽烷醇基、硫醇基、羰基、磺 -45- (4) (4)200415954 酸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 基、一價碳氫基 '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甲矽烷基、 有機硫基、醯基(acyl )或颯基;X與Y表示取代或非取 代且 2〜4價之至少一種選自苯胺(aniline )、噻吩 (thiophene )、對二硫雜環己二;1¾ ( dit hi in )、咲喃 (furan )、吡咯(pyrrole )、亞乙炔基(ethynylene )、 亞 乙;(¾ 基(vinylene)、 亞 苯基 (phenylene ) > 萘 ( naphthalene ) 、 蒽 ( a n t h r a c e η e ) 、 咪 唑 ( imidazole ) 、 口咢 D坐 ( oxazole ) 、氧 二 氮 唑 ( oxadiazole ) D奎啉 ( quinoline )' D奎 口咢 啉 ( quinoxaline ) 、 矽咯 ( s i 1 ο 1 e ) 、石夕 吡 Π定 ( pyridine ) 、嘧 D定 (pyrimidine) 、D比哄 (pyrazine) > 亞 苯基亞乙 烯 基 ( ph enylenevin y 1 e n e ) 莽 (fluorene)、昨卩坐(carbazole)、三芳香基胺、金屬-或 無金屬之酞菁素(phthalocyanine)、以及金屬-或無金屬 之卟啉(porphyrin )所成群,或者對二硫雜環己二烯 (dithiin)環爲氧化二烯環(dieneoxide)或二氧化二烯 環(dienedioxide)亦可;P、q以及1·表示分別獨立的〇 或1以上的整數,滿足p+q+r$20)。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任一項之具電荷 傳輸性淸漆,其中,該可接受電子性ί参雜物質,係一般式 (5 )表示之磺酸衍生物 >46 - (5) (5) 200415954 R17\ /SQ3H R16 (式中,D 表示苯環、萘環、蒽環、菲環 (phenanthrene )或雜環;R1 6、R1 7表示分別獨立之羰基 或羥基)。
    7 . —種電荷傳輸性薄膜,其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1項至第6項任一項之具電荷傳輸性淸漆所製成。 8 . —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7項之電荷傳輸性薄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 中,該電荷傳輸性薄膜係正孔注入層或正孔傳輸層。 10. —種太陽能電池,其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至第6項任一項之具電荷傳輸性淸漆所製成。 >47- 200415954 柒 無 明 說 單 簡 號 符 表 為代 圖件 表元 代之 定圖 指表 案代 本本 無 捌、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 無
TW92131112A 2002-11-07 2003-11-06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TW20041595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23871 2002-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5954A true TW200415954A (en) 2004-08-16
TWI330192B TWI330192B (zh) 2010-09-11

Family

ID=32310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31112A TW200415954A (en) 2002-11-07 2003-11-06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9172048B2 (zh)
EP (1) EP1589788B1 (zh)
JP (1) JP4591681B2 (zh)
KR (3) KR101064529B1 (zh)
CN (1) CN100523097C (zh)
AU (1) AU2003277577A1 (zh)
CA (1) CA2505339C (zh)
EA (1) EA008967B1 (zh)
NO (1) NO336832B1 (zh)
TW (1) TW200415954A (zh)
WO (1) WO20040431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9740B2 (ja) * 2002-02-20 2010-10-27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導電性材料及び導電性ワニス
JP4795614B2 (ja) 2002-10-23 2011-10-19 Hoya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用ガラス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172048B2 (en) 2002-11-07 2015-10-27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CN1887033B (zh) * 2003-10-31 2010-12-15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含带有1,4-二噻因环的化合物的电荷传输性有机材料
US7381448B1 (en) * 2003-11-14 2008-06-0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Limonene, pinene, or other terpenes and their alcohols, aldehydes and ketones, as polymer solvents for conducting polymers in aqueous and non-aqueous coating formulations and their uses
WO2005107335A1 (ja) * 2004-04-30 2005-11-10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良溶媒及び貧溶媒を含有するワニス
JP4890447B2 (ja) * 2004-06-02 2012-03-07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 ドープ有機層を有する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
EP1767565B1 (en) * 2004-07-09 2015-04-01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ocess for purification of oligoanilines and oligoanilines
US7679282B2 (en) * 2005-03-02 2010-03-16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Polymer and small molecule based hybrid light source
US7576356B2 (en) * 2005-08-08 2009-08-18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Solution processed crosslinkable hole injection and hole transport polymers for OLEDs
WO2007049631A1 (ja) * 2005-10-28 2007-05-03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スプレー又はインクジェット塗布用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CN101489991B (zh) 2006-07-18 2013-11-06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电荷传输性清漆
EP2062871B1 (en) * 2006-09-13 2019-04-17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Oligoaniline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US8298444B2 (en) 2007-04-12 2012-10-30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Oligoaniline compound
JP5672681B2 (ja) * 2008-09-18 2015-02-1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膜用組成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及び有機el照明
US8052895B2 (en) * 2008-10-09 2011-11-08 Xerox Corporation Semiconducting ink formulation
JP5413369B2 (ja) * 2008-10-09 2014-02-12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WO2010058776A1 (ja) 2008-11-19 2010-05-27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材料および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WO2010058777A1 (ja) * 2008-11-19 2010-05-27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材料および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JP2010192121A (ja) * 2009-02-13 2010-09-02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用組成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及び有機el照明
CN101580708B (zh) * 2009-06-26 2012-09-19 彩虹集团公司 一种有机小分子光电材料
JP5685826B2 (ja) * 2010-03-26 2015-03-1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膜用組成物、有機電界発光素子、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及び有機el照明
CN102005537A (zh) * 2010-09-17 2011-04-06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以苯甲酸锂为阴极修饰层的有机光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6426468B2 (ja) 2012-03-02 2018-11-21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US9306096B2 (en) 2012-08-16 2016-04-05 E-Ra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compositions for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CN105009318B (zh) * 2013-02-28 2017-04-12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电荷传输性清漆
CN103400941B (zh) * 2013-08-05 2015-10-28 苏州大学 基于杂多酸阳极修饰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EP3054497B1 (en) * 2013-10-01 2018-08-15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KR20150040217A (ko) * 2013-10-04 2015-04-14 닛산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 가이샤 전하 수송성 바니시, 전하 수송성 박막 및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소자
KR102270642B1 (ko) * 2013-10-04 2021-06-30 닛산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하 수송성 바니시, 전하 수송성 박막 및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소자
EP3053910B1 (en) 2013-10-04 2021-04-28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Aniline derivatives and uses thereof
TWI643913B (zh) * 2013-10-04 2018-12-11 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Charge transport varnish, charge transporting film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JP6368943B2 (ja) 2013-10-09 2018-08-08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アリールスルホン酸化合物及びその利用並びにアリールスルホン酸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EP3109914B1 (en) * 2014-02-18 2021-04-28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EP3124563B1 (en) * 2014-03-27 2019-01-23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KR102483085B1 (ko) * 2014-05-30 2022-12-30 닛산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박막의 평탄화 방법, 평탄화 박막의 형성 방법 및 박막 형성용 바니시
CN104409638A (zh) * 2014-11-13 2015-03-11 无锡中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阴极阳极界面修饰层膜材及其制备方法
JP6638186B2 (ja) * 2014-12-02 2020-01-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成膜用インクおよび成膜方法
KR20180071277A (ko) * 2015-10-16 2018-06-27 다우 글로벌 테크놀로지스 엘엘씨 유기 전하 수송 막을 제조하는 방법
JP6717372B2 (ja) 2016-03-03 2020-07-01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JP6763425B2 (ja) 2016-03-24 2020-09-30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アリールアミン誘導体とその利用
US10513491B2 (en) 2016-06-16 2019-12-24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Sulfonic acid ester compound and use therefor
US10847725B2 (en) 2016-06-16 2020-11-24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Sulfonic acid ester compound and use therefor
KR102617374B1 (ko) * 2017-01-18 2023-12-27 닛산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하 수송성 바니시 및 그것을 사용하는 전하 수송성 박막
JP7266409B2 (ja) 2017-02-07 2023-04-28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US20200032140A1 (en) 2017-04-05 2020-01-30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US20220278281A1 (en) * 2017-05-25 2022-09-01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charge transporting thin film
JP7234937B2 (ja) 2017-12-20 2023-03-08 日産化学株式会社 スルホン酸エステル化合物及びその利用
EP3731291A4 (en) 2017-12-20 2021-09-29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CARGO-TRANSPORTING PAINT AND CARGO-TRANSPORTING THIN-FILM
CN111876022A (zh) * 2019-09-24 2020-11-03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复合墨水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9148B2 (ja) 1988-09-30 1998-04-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重合体又は導電性有機重合体組成物のフィルム,繊維又は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H04304465A (ja) * 1991-04-02 1992-10-27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3161058B2 (ja) * 1992-07-21 2001-04-25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ポリ(ピリジン−2,5−ジイルビニレン)重合体及び製造法
JPH06122277A (ja) 1992-08-27 1994-05-06 Toshiba Corp アモルファス有機薄膜素子およびアモルファス有機ポリマー組成物
US5811834A (en) * 1996-01-29 1998-09-22 Toyo Ink Manufacturing Co., Ltd. Light-emitting material for organo-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organo-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for which the light-emitting material is adapted
JP2001503449A (ja) * 1996-05-31 2001-03-13 ザ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ブ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カリフォルニア 高分子量ポリアニリンの安定濃厚溶液とそれからなる物品
TW464661B (en) * 1996-06-10 2001-11-21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Water-soluble electrically-conductive polyaniline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antistatic agent using water-soluble electrically-conductive polymer
US5958637A (en) 1996-07-24 1999-09-28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coating solution for production of charge transport layer
US6160177A (en) * 1996-07-26 2000-12-12 The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Oligomeric anilines and their synthesis
DE69834395T2 (de) 1997-09-02 2007-02-08 Seiko Epson Corp.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organischen elektrolumineszenten vorrichtung
JP2000106278A (ja) * 1997-09-02 2000-04-11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素子
WO1999028290A1 (en) * 1997-12-03 1999-06-1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ynthesis of oligoarylamines, and uses and reagents related thereto
DE19757542A1 (de) 1997-12-23 1999-06-24 Bayer Ag Siebdruckpaste zur Herstellung elektrisch leitfähiger Beschichtungen
JP4269113B2 (ja) 1998-11-10 2009-05-27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芳香族アミン誘導体及び可溶性導電性化合物
JP4258583B2 (ja) 1999-02-23 2009-04-30 淳二 城戸 電界発光素子
EP1083775B1 (en) * 1999-03-29 2010-10-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JP4226159B2 (ja) * 1999-08-06 2009-02-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led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US6582504B1 (en) * 1999-11-24 2003-06-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ating liquid for forming organic EL element
JP3836282B2 (ja) * 1999-11-24 2006-10-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el用塗液及び有機el素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4477726B2 (ja) * 1999-12-09 2010-06-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led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868099B2 (ja) * 2000-11-09 2012-02-01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界発光素子
AU2002349041A1 (en) * 2001-12-04 2003-06-17 Agfa-Gevaert Process for preparing an aqueous or non-aqueous solution or dispersion of a polythiophene or thiophene copolymer
JP4569740B2 (ja) * 2002-02-20 2010-10-27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導電性材料及び導電性ワニス
US6630567B1 (en) * 2002-03-13 2003-10-07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aniline salt
JP4094554B2 (ja) * 2002-03-21 2008-06-04 カウンシル・オブ・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アンド・インダストリアル・リサーチ ポリアニリン塩の製造方法
JP4239560B2 (ja) 2002-08-02 2009-03-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組成物とこれを用いた有機導電性膜の製造方法
JP2004095406A (ja) 2002-08-30 2004-03-25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US9172048B2 (en) 2002-11-07 2015-10-27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US20040144675A1 (en) * 2003-01-23 2004-07-29 Ying-Che Chen Container device with rotating member connected rotatably to a container
TW200502277A (en) * 2003-05-20 2005-01-16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WO2005000832A1 (ja) 2003-06-25 2005-01-06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1,4-ベンゾジオキサンスルホン酸化合物及び電子受容性物質としての利用
JP5024498B2 (ja) 2003-09-11 2012-09-12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電荷輸送性薄膜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887033B (zh) * 2003-10-31 2010-12-15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含带有1,4-二噻因环的化合物的电荷传输性有机材料
CN101489991B (zh) * 2006-07-18 2013-11-06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电荷传输性清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89788A4 (en) 2010-02-03
US9172048B2 (en) 2015-10-27
AU2003277577A1 (en) 2004-06-07
EP1589788A1 (en) 2005-10-26
KR20100017815A (ko) 2010-02-16
JP4591681B2 (ja) 2010-12-01
US20060115652A1 (en) 2006-06-01
KR101064529B1 (ko) 2011-09-14
KR101062235B1 (ko) 2011-09-05
EA008967B1 (ru) 2007-10-26
KR20050084898A (ko) 2005-08-29
NO20052670L (no) 2005-07-26
KR101048468B1 (ko) 2011-07-11
EP1589788B1 (en) 2014-07-09
EA200500781A1 (ru) 2005-12-29
NO336832B1 (no) 2015-11-16
NO20052670D0 (no) 2005-06-03
JPWO2004043117A1 (ja) 2006-03-09
CN1726741A (zh) 2006-01-25
CA2505339C (en) 2012-06-05
CA2505339A1 (en) 2004-05-21
KR20110042338A (ko) 2011-04-26
WO2004043117A1 (ja) 2004-05-21
TWI330192B (zh) 2010-09-11
CN100523097C (zh) 2009-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15954A (en)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JP4811573B2 (ja) 1,4−ジチイン環を有する化合物を含む電荷輸送性有機材料
TWI424982B (zh) Low aniline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TWI492999B (zh) Charge transport material and charge transport varnish
JP5024498B2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電荷輸送性薄膜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196175B2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TWI431077B (zh) Charge transport varnish containing charge transport polymer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024386A (en) Charge-transporting material and charge-transporting varnish
KR101099020B1 (ko) 전하수송성 니스
JP2013163710A (ja) ポリイミド前駆体、ポリイミド、電荷輸送性組成物、及びポリイミド前駆体の製造方法
US9306096B2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compositions for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JP2010123930A (ja) 電荷輸送性材料および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US20170229672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m
JP6547792B2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TWI534201B (zh) 用於有機電子元件之導電組成物
TW202302775A (zh) 電荷傳輸性油墨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