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6022A - 复合墨水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复合墨水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76022A
CN111876022A CN201910904923.2A CN201910904923A CN111876022A CN 111876022 A CN111876022 A CN 111876022A CN 201910904923 A CN201910904923 A CN 201910904923A CN 111876022 A CN111876022 A CN 111876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solvent
composite ink
electron transport
ether
ink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49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江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49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760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76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60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6Inkjet printing inks based on non-aqueous solv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5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复合墨水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复合墨水包括有机溶剂和分散于所述有机溶剂中的溶质,所述溶质包括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和无机电子传输材料,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作为主溶剂的第一有机溶剂、作为辅溶剂的第二有机溶剂和第三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增粘剂,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为表面张力调节剂;按质量份数计,所述溶质为0.1‑3质量份、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40‑80质量份、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5‑25质量份、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为5‑25质量份。上述复合墨水的溶质分散性好,利于后期成膜和喷墨打印。

Description

复合墨水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墨水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因其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及轻薄等优点是目前发光器件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电子传输层是电致发光器件的重要组成部件。传统的电子传输层的制备主要是采用真空蒸镀成膜法,该方法的缺点是会对电子传输层的制备原料造成严重浪费,导致生产成本高。
喷墨打印技术近年来在光电子器件的制造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技术可结合基于含功能性材料的墨水和喷墨打印设备制作显示器件,其具有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产能等优点。但是,喷墨打印设备对墨水的物理性能要求较高,传统墨水的溶质分散稳定性差,溶质在溶剂中分散不均,不利于后期成膜和喷墨打印,经传统墨水制备的电子传输层的电子迁移能力差,导致制备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低,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传统墨水的溶质分散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分散稳定性的复合墨水。
一种复合墨水,其包括:有机溶剂和分散于所述有机溶剂中的溶质,所述溶质包括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和无机电子传输材料,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作为主溶剂的第一有机溶剂、作为辅溶剂的第二有机溶剂和第三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增粘剂,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为表面张力调节剂;按质量份数计,所述溶质为0.1-3质量份、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40-80质量份、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5-25质量份、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为5-25质量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偶极矩大于2.5D的有机溶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无机电子传输材料的质量比为(1:9)-(9: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粘度为0.1cp-15cp。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沸点为100℃-3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为0.1dynes/cm-30dynes/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粘度高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粘度且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沸点低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沸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粘度为10cp-50cp。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高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且所述第三有机溶剂的沸点低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沸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为31dynes/cm-60dynes/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选自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络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N-甲基己内酰胺、苄醇、环己酮、环丁砜、四甲基亚砜、1,4-二氧六环、甲基四氢呋喃、四氢吡喃、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烷、三甲氧基甲烷和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有机溶剂选自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新戊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2,5-己二醇、2-甲基-2,4-戊二醇、2-乙基-1,3-戊二醇和1,2,6-己三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有机溶剂选自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一丁醚、乙二醇二丁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乙醚、二甘醇甲乙醚、二甘醇二丁醚、三甘醇二甲醚、四甘醇二甲醚、乙二醇单异丁醚和二丙二醇单甲醚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电子传输材料选自B3PYMPM、B4PYMPM、OXD-7、3TPYMB、BPhen、BCP、PPT、t-Bu-PBD、BTPS、PO-T2T、TmPYPB和TPBi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电子传输材料选自Li2CO3、Cs2CO3、Rb2CO3、K2CO3、NaF和BaCO3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20℃-25℃条件下,所述复合墨水的粘度为3cP-15cP,所述复合墨水的表面张力为30dynes/cm-42dynes/cm。
上述复合墨水的溶质中包括相互掺杂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和无机电子传输材料,且溶质与有机溶剂比例搭配合理,溶质能够在有机溶剂中分散均匀;此外,有机溶剂能够增强复合墨水的粘性和表面张力,利于后期成膜和喷墨打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复合墨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按本申请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墨水中各成分的配比关系将各成分混合,即得。
上述复合墨水的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复合墨水易于成膜且适合喷墨打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发光层、设于所述发光层上的电子传输层以及设于所述电子传输层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电子传输层是采用本申请所述的复合墨水制备而成。
上述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是采用本申请所述的复合墨水制备而成,具体而言,复合墨水的有机溶剂蒸发后,溶质部分形成电子传输层,电子传输层中含有相互掺杂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和无机电子传输材料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提高电子传输层中电子的迁移能力,进而提升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复合墨水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复合墨水,其包括:有机溶剂和分散于所述有机溶剂中的溶质。
其中,所述溶质包括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和无机电子传输材料相互掺杂的复合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无机电子传输材料的质量比为(1:9)-(9:1)。这样有助于提高最终形成的电子传输层中电子的迁移能力。更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无机电子传输材料的质量比为(1:3)-(3:1),例如:所述有机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无机电子传输材料的质量比为1:1、3:2或7:3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电子传输材料选自B3PYMPM、B4PYMPM、OXD-7、3TPYMB、BPhen、BCP、PPT、t-Bu-PBD、BTPS、PO-T2T、TmPYPB和TPBi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电子传输材料选自Li2CO3、Cs2CO3、Rb2CO3、K2CO3、NaF和BaCO3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所述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和所述无机电子传输材料均并不限于上述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电子传输材料为TPBi,所述无机电子传输材料为Cs2CO3。TPBi与Cs2CO3两者相互搭配,可以进一步提高最终形成的电子传输层中电子的迁移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电子传输材料为PO-T2T,所述无机电子传输材料为Cs2CO3。PO-T2T与Cs2CO3两者相互搭配,可以进一步提高最终形成的电子传输层中电子的迁移能力。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主要作用是将溶质分散均匀,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作为主溶剂的第一有机溶剂、作为辅溶剂的第二有机溶剂和第三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增粘剂,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为表面张力调节剂,按质量份数计,所述溶质为0.1-3质量份、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40-80质量份、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5-25质量份、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为5-25质量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偶极矩大于2.5D的有机溶剂。如果第一有机溶剂偶极矩小于2.5D,则会对无机电子传输材料的溶解性比较差,导致成膜性能差。而偶极矩大于2.5D则能够有助于对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和无机电子传输材料的溶解,促进两者在有机溶剂中良好的分散,从而有助于成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偶极矩为2.5D-20D。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粘度为0.1cp-15cp,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沸点为100℃-300℃,所述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为0.1dynes/cm-30dynes/cm。选择上述参数范围内的第一有机溶剂,有利于提高溶质的溶解率,使溶质在复合墨水中分散更加均匀,且利于固化后的溶质可以形成均匀的薄膜,进而利于形成电子传输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沸点为251℃-3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选自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络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N-甲基己内酰胺、苄醇、环己酮、环丁砜、四甲基亚砜、1,4-二氧六环、甲基四氢呋喃、四氢吡喃、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烷、三甲氧基甲烷和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或环丁砜,更利于将溶质分散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粘度高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粘度且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沸点低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沸点。进一步提高复合墨水的粘度,以使其适合喷墨打印,利于成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粘度为10cp-50cp,沸点为100℃-250℃,且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粘度始终高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粘度且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沸点低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沸点,此粘度范围合理,既不会因粘度过大而难以从喷嘴处喷出,也不会因粘度过小产生拖尾现象。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粘度为16cp-50cp,沸点为100℃-2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选自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新戊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2,5-己二醇、2-甲基-2,4-戊二醇、2-乙基-1,3-戊二醇和1,2,6-己三醇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高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且所述第三有机溶剂的沸点低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沸点。进一步提高复合墨水的表面张力,以使其适合喷墨打印,利于成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为10dynes/cm-60dynes/cm,沸点为100-250℃,所述第三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始终高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且所述第三有机溶剂的沸点低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沸点。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为31dynes/cm-60dynes/cm,沸点为100℃-2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为醇醚类溶剂,更利于提高复合墨水的表面张力,利于成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有机溶剂选自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一丁醚、乙二醇二丁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乙醚、二甘醇甲乙醚、二甘醇二丁醚、三甘醇二甲醚、四甘醇二甲醚、乙二醇单异丁醚和二丙二醇单甲醚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溶质与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2mg/mL-100mg/mL,进一步地,所述溶质与所述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5mg/mL-30mg/mL,更有助于溶质在有机溶剂中均匀分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20℃-25℃条件下,所述复合墨水的粘度为3cP-15cP,所述复合墨水的表面张力为30dynes/cm-42dynes/cm。将复合墨水的粘度、表面张力设置在此范围内,可使得复合墨水能够满足后续喷墨打印过程中对墨水挥发、凝固的要求,避免复合墨水在喷嘴处出现难以喷出、拖尾等不利于打印的问题。
上述复合墨水的溶质中包括相互掺杂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和无机电子传输材料,溶质与有机溶剂比例搭配合理,溶质能够在有机溶剂中分散均匀;此外,有机溶剂能够增强复合墨水的粘性和表面张力,利于后期成膜和喷墨打印。
参阅图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复合墨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按本申请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墨水中各成分的配比关系将各成分混合,即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合墨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复合墨水中各成分的配比关系称取相应溶质、第一有机溶剂、第二有机溶剂和第三有机溶剂。
根据本申请所述的复合墨水中各成分的配比关系称取相应溶质、第一有机溶剂、第二有机溶剂和第三有机溶剂。
S2、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加入溶质,搅拌混合。
将溶质溶解于作为主溶剂的第一有机溶剂中,并搅拌使溶质混合均匀。
S3:再加入第二有机溶剂和第三有机溶剂,搅拌混合。
之后再加入作为辅溶剂的第二有机溶剂和第三有机溶剂,并搅拌使溶质、第一有机溶剂、第二有机溶剂和第三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其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增粘剂,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为表面张力调节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溶质在第一有机溶剂中分散的更加均匀,采用先分别用第一有机溶剂溶解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和无机电子传输材料,之后再混合的方式。具体而言,在搅拌状态下将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加入第一有机溶剂中,得到A溶液,在搅拌状态下将无机电子传输材料加入剩余的第一有机溶剂中,得到B溶液,之后再将A溶液和B溶液混合,搅拌至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有机电子传输材料更好的分散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在制备A溶液的过程中,采用加热和/或超声震荡的方式促进有机电子传输材料更好的溶解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即采用加热和超声震荡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促进有机电子传输材料溶解于第一有机溶剂中。进一步地,加热温度为60℃-120℃,超声震荡的频率为20kHz。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无机电子传输材料更好的分散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在制备B溶液的过程中,采用加热和/或超声震荡的方式促进无机电子传输材料更好的溶解于第一有机溶剂中,即采用加热和超声震荡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促进无机电子传输材料溶解于第一有机溶剂中。进一步地,加热温度为60℃-120℃,超声震荡的频率为20kHz。
上述复合墨水的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复合墨水易于成膜且适合喷墨打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发光层、设于所述发光层上的电子传输层以及设于所述电子传输层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电子传输层是采用本申请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墨水制备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阴极。
可以理解,对本申请的电致发光器件中各功能层和发光层的材料、结构及制备方法不做过多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制作即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传输层是将本申请的复合墨水经喷墨打印的方式制备而成。喷墨打印的方式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即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上述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是采用本申请所述的复合墨水制备而成,具体而言,复合墨水的有机溶剂蒸发后,溶质部分形成电子传输层,电子传输层中含有相互掺杂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和无机电子传输材料形成优势互补,提高电子传输层中电子的迁移能力,促进电子传输层的电子注入和传输,从而使最终制得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与成熟的真空蒸镀方式制得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相差无几,能够满足电致发光器件的生产要求。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实施例1
一种复合墨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搅拌条件下,将10mg的Cs2CO3与1mL的环丁砜溶剂混合,加热得A溶液。其中,搅拌的转速为500rpm,加热温度为60℃。
在搅拌条件下,将10mg的TPBi与1mL环丁砜溶剂混合,加热得B溶液。其中,搅拌的转速为500rpm,加热温度为60℃。
之后取0.5mL的A溶液和0.5mL的B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得C溶液。
在搅拌条件下,将0.2mL的乙二醇与0.8mL的C溶液混合,得D溶液。其中,搅拌的转速为500rpm。
在搅拌条件下,取0.1mL的乙二醇二甲醚与0.9mL的D溶液混合,得复合墨水。其中,搅拌的转速为500rpm。
在25℃下经测试,上述复合墨水的粘度为6.1cp,表面张力为39.5dynes/cm。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对ITO基板按如下次序进行清洗:取质量分数5%的KOH溶液对ITO基板进行超声清洗15min,之后纯水超声清洗15min,异丙醇超声清洗15min,烘箱干燥1h,然后将清洗后的ITO基板转移至UV-OZONE设备中进行表面处理15min,处理完成后立即转移至手套箱中。
通过溶液旋涂的方式在ITO基板上旋涂一层HAT-CN墨水,旋涂厚度为35nm,旋涂结束后在真空状态下干燥15min,然后置于150℃的热台上烘烤30min,即在ITO基板上形成空穴注入层。
之后在空穴注入层薄膜上旋涂一层N4,N4'-二(4-乙烯基苯基)-N4,N4'-二-1-萘基联苯-4,4'-二胺,旋涂膜厚为25nm。旋涂成膜后,在真空状态下干燥20min,待溶剂挥发变干后,在200℃的热台上烘烤30min,即在空穴注入层上形成空穴传输层。
在形成的空穴传输层薄膜上旋涂一层F8BT,旋涂膜厚为30nm,旋涂成膜后,在80℃的热台上烘烤30min,即在空穴传输层上形成发光层。
在发光层上旋涂一层用实施例1的方法配置得到的复合墨水,旋涂厚度为30nm,旋涂结束后置于真空状态下干燥15min,然后置于90℃的热台上烘烤30min,即在发光层上形成电子传输层。
之后采用真空蒸镀的方式在电子传输层上蒸镀阴极材料Al,即在电子传输层上形成厚度为120nm的阴极。
对制得的器件进行UV固化封装,然后在70℃烘烤20min即可。
实施例2
一种复合墨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搅拌条件下,将10mg的Cs2CO3与1mL的N,N-二甲基乙酰胺溶剂混合,加热得A溶液。其中,搅拌的转速为500rpm,加热温度为60℃。
在搅拌条件下,将10mg的PO-T2T与1mL的N,N-二甲基乙酰胺溶剂混合,加热得B溶液。其中,搅拌的转速为500rpm,加热温度为60℃。
之后取0.7mL的A溶液和0.3mL的B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得C溶液。
在搅拌条件下,将0.2mL的1,4-丁二醇与0.8mL的C溶液混合,得D溶液。其中,搅拌的转速为500rpm。
在搅拌条件下,取0.1mL的乙二醇二乙醚与0.9mL的D溶液混合,得复合墨水。其中,搅拌的转速为500rpm。
在25℃下经测试,上述复合墨水的粘度为7.5cp,表面张力为39.5dynes/cm。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其制备方法大体上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发光层上旋涂一层用实施例2的方法配置得到的复合墨水,得到电子传输层。
实施例3
一种复合墨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搅拌条件下,将10mg的Cs2CO3和8mg的PO-T2T一同加入2mL的N,N-二甲基乙酰胺溶剂混合,加热得复合墨水。其中,搅拌的转速为500rpm,加热温度为60℃。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其制备方法大体上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发光层上旋涂一层用实施例3的方法配置得到的复合墨水,得到电子传输层。
对比例1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其制备方法大体上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发光层上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蒸镀由TPBi和Cs2CO3组成的复合材料,蒸镀完成后在发光层上形成电子传输层。其中,TPBi和Cs2CO3的质量比为1:1,控制蒸镀厚度为30nm,该电子传输层是通过共蒸的方式实现。
对比例2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其制备方法大体上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在发光层上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蒸镀由POT2T和Cs2CO3组成的复合材料,蒸镀完成后在发光层上形成电子传输层。其中,POT2T和Cs2CO3的质量比为1:1,控制蒸镀厚度为30nm,该电子传输层是通过共蒸的方式实现。
性能测试
以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考察指标,采用J-V-L测试系统分别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电致发光器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器件编号 最大电流效率(cd/A)
实施例1 8.2
实施例2 7.1
实施例3 7.4
对比例1 8.9
对比例2 7.5
由表1可知,各实施例中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与对比例中采用蒸镀方式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的测试结果相近,进而说明本申请的复合墨水制得的电致发光器件中电子传输层的电子迁移能力强,制备得到电致发光器件电性能良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复合墨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溶剂和分散于所述有机溶剂中的溶质,所述溶质包括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和无机电子传输材料,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作为主溶剂的第一有机溶剂、作为辅溶剂的第二有机溶剂和第三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增粘剂,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为表面张力调节剂;按质量份数计,所述溶质为0.1-3质量份、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40-80质量份、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5-25质量份、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为5-25质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墨水,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偶极矩大于2.5D的有机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无机电子传输材料的质量比为(1:9)-(9: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粘度为0.1cp-15cp;和/或,
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沸点为100℃-300℃;和/或,
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为0.1dynes/cm-30dynes/c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粘度高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粘度且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沸点低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沸点。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粘度为10cp-50cp。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高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且所述第三有机溶剂的沸点低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沸点。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为31dynes/cm-60dynes/cm。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溶剂选自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络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N-甲基己内酰胺、苄醇、环己酮、环丁砜、四甲基亚砜、1,4-二氧六环、甲基四氢呋喃、四氢吡喃、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烷、三甲氧基甲烷和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有机溶剂选自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新戊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2,5-己二醇、2-甲基-2,4-戊二醇、2-乙基-1,3-戊二醇和1,2,6-己三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三有机溶剂选自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一丁醚、乙二醇二丁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乙醚、二甘醇甲乙醚、二甘醇二丁醚、三甘醇二甲醚、四甘醇二甲醚、乙二醇单异丁醚和二丙二醇单甲醚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墨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子传输材料选自B3PYMPM、B4PYMPM、OXD-7、3TPYMB、BPhen、BCP、PPT、t-Bu-PBD、BTPS、PO-T2T、TmPYPB和TPBi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电子传输材料选自Li2CO3、Cs2CO3、Rb2CO3、K2CO3、NaF和BaCO3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墨水,其特征在于,在20℃-25℃条件下,所述复合墨水的粘度为3cP-15cP,所述复合墨水的表面张力为30dynes/cm-42dynes/cm。
12.一种复合墨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按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墨水中各成分的配比关系将各成分混合,即得。
13.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发光层、设于所述发光层上的电子传输层以及设于所述电子传输层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电子传输层是采用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墨水制备而成。
CN201910904923.2A 2019-09-24 2019-09-24 复合墨水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Pending CN1118760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4923.2A CN111876022A (zh) 2019-09-24 2019-09-24 复合墨水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4923.2A CN111876022A (zh) 2019-09-24 2019-09-24 复合墨水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6022A true CN111876022A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53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4923.2A Pending CN111876022A (zh) 2019-09-24 2019-09-24 复合墨水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7602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6741A (zh) * 2002-11-07 2006-01-25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电荷传输清漆
JP2007281386A (ja) * 2006-04-12 2007-10-25 Hitachi Displays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有機薄膜デバイス
CN107532013A (zh) * 2015-01-30 2018-01-02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具有低粒子含量的制剂
CN110172275A (zh) * 2019-05-22 2019-08-2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传输层墨水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6741A (zh) * 2002-11-07 2006-01-25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电荷传输清漆
JP2007281386A (ja) * 2006-04-12 2007-10-25 Hitachi Displays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有機薄膜デバイス
CN107532013A (zh) * 2015-01-30 2018-01-02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具有低粒子含量的制剂
CN110172275A (zh) * 2019-05-22 2019-08-2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传输层墨水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感光学会: "《2016-2017 感光影像学 学科发展报告》", 31 March 2018,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014513A (ja)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
CN1821283B (zh) 导电有机/无机复合组合物和包含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WO2000059267A1 (fr) Compositi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un film, et element fonctionnel et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TW201718784A (zh) 適合於在有機電子中使用的非水性組成物
CN102347455A (zh) 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和用于有机发光装置的溶液
CN103904228A (zh) 一种喷墨打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26483A (zh) 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1151A (zh) 用于喷墨打印有机发光层的墨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76022A (zh) 复合墨水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CN107946484B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6776A (zh) 印刷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112251076B (zh)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发光材料的墨水及发光薄膜和应用
CN110643223A (zh) 用于喷墨打印有机发光层的墨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02064A (zh) 缓冲层的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04803B (zh) 一种利用对流改善喷墨打印薄膜均匀性的有机发光材料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35706A (zh) 一种q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09189A (zh) 一种以印刷小分子油墨技术加工柔性oled的方法
CN110791149A (zh) 气溶胶打印oled空穴传输层的墨水、其制法及应用
WO2021031247A1 (zh) 墨水组合物
CN104009173A (zh) 一种柔性小分子oled
CN113234359A (zh)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的电子传输材料墨水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004107A (zh) 一种纸张发光结构及基于全印刷工艺的制备方法
CN114525058A (zh) 一种有机发光层墨水及制备方法、发光层形成方法
CN109233440A (zh) 一种用于溶液法制备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缓冲层墨水
CN111584729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