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6762B - 打印装置、作业处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作业处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6762B
CN1766762B CN2005101167686A CN200510116768A CN1766762B CN 1766762 B CN1766762 B CN 1766762B CN 2005101167686 A CN2005101167686 A CN 2005101167686A CN 200510116768 A CN200510116768 A CN 200510116768A CN 1766762 B CN1766762 B CN 17667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job
printing
print
accepted
j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167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6762A (zh
Inventor
冈田英之
牛山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66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6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66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67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3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menus, i.e. presenting the user with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options
    • H04N1/00416Multi-level menus
    • H04N1/00419Arrangement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pages or parts of the menu
    • H04N1/00432Arrangement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pages or parts of the menu using tab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72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a pop-up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74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functional options, e.g. scan, copy or 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77Indicating status, e.g. of a jo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82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job set-up options, e.g. number of copies, paper size or re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13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involving the use of passwords, ID codes or the like, e.g. P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0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 H04N2201/320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e.g. name or ID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33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e.g. digital signature, watermark
    • H04N2201/3235Checking or certification of the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e.g. by comparison with data stored independent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作业处理方法和打印系统。当在基于保密打印作业的打印处理执行前输入的验证数据被验证时,基于该保密打印作业打印一份(S1909)。当在该打印处理后执行指定份数的打印处理时,进行控制以在该打印处理之前提示用户输入验证数据(S1914)。当该验证数据被验证时,基于该保密打印作业执行指定份数的打印处理(S1916)。

Description

打印装置、作业处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打印作业执行打印处理的打印技术,尤其涉及需要验证处理的打印作业的打印技术。 
背景技术
对于多页打印(复印),已知一种测试打印(测试复印)功能,它在主打印处理前先测试打印若干打印页,并且在确认了用户想要开始、取消、改变主打印处理后,开始打印处理。(参见日本特开2003-208298号公报)。就该测试打印功能的本质而言,当用户确认测试打印结果或在确认之后改变作业时,由该功能处理的作业的打印操作被暂停。 
对于打印保密文档,已知一种保密打印的功能,它要求验证来输出以及允许在任意时间输出,以防止当打印处理在视野之外的位置开始时,将信息泄漏给第三方(参见日本特开2001-341361号公报)。 
这两种功能,即测试打印与保密打印功能是独立的功能,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性。要求对输出进行验证的作业(保密作业)和对输出不需进行任何验证的作业(非保密作业),具有如下特征:尽管在执行开始之前,它们要求不同的控制处理,但是实际上在打印处理开始之后,它们的控制处理没有不同。因此,对于执行保密作业的测试打印处理,当作业中断后,为了给主打印处理补充纸张或调色剂等,该保密作业的拥有者离开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时,第三者可能对完成测试打印处理并等待后处理的该保密作业进行操作。由此,该保密作业的主打印操作可能被执行,文档的安全性不能被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用于当基于保密作业执行测试打印处理时,即使在测试打印处理执行后,也能保持所打印的文档的安全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防止为了保持保密作业在完成测试打印后的安全性,在对保密作业以外的作业例如非保密作业执行测试打印时造成的可用性差等问题,并且同时实现即使在保密作业的测试打印处理之后也能保持安全性的效果、和对非保密作业执行测试打印时提高可用性的效果。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例如,本发明的作业处理方法包括如下配置。 
即,一种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该打印系统具有能够接受包括第一类型打印作业以及第二类型打印作业的多个类型打印作业的打印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接受的打印作业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次验证;如果第一次所述验证成功,则使能够执行由所述打印装置在打印条件下对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进行打印的测试打印;在所接受的打印作业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的情况下,在执行所述测试打印之后执行第二次所述验证;如果第二次所述验证成功,则使能够对由所述打印装置进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处理;以及其中,第二次所述验证后的所述处理是多个处理的其中之一,所述多个处理包括:第一处理,用于使用户能够改变进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所述打印条件的设定,以及使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打印能够在该设定改变后的打印条件下由所述打印装置执行;第二处理,用于使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打印能够不改变进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打印条件的设定而由所述打印装置执行;以及第三处理,用于结束进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打印;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是在所述测试打印开始前需要所述验证的打印作业;以及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是不需要执行所述验证即可进行所述测试打印的打印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其执行上述作业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系统,其执行上述作业处理方法。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在整个附图中,其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本说明书一起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的打印系统基本配置的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图3示出图2所示操作单元203配置的例子; 
图4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5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6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7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8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9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10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11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12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13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14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15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16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17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18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19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20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21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22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23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24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25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26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27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 示例子。 
图28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29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30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31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32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33A、33B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1所执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34A、34B、34C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1所执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35A、35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1所执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36A、36B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1所执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37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图38示出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根据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对作为数字多功能外围设备(MFP)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系统进行说明,其中所述数字多功能外围设备包括诸如复印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等多个功能(也称为模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系统的基本配置的图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1、服务器计算机102、客户计算机A103、客户计算机B104、另一数字MFP105、以及因特网传真装置106。这些装置能够通过例如LAN等的网络100相互传递数据。应该注意的是网络100并不限定在无线、有线中的一个。 
应该注意的是,下面说明书的本质并不由各个装置的个数所限定,并且适用于下述说明书的系统不限定于图1中所示的构成,只要是包含图像形成装置101、以及可向该图像形成装置101发送作业的装置的系统,都能够适用于下面说明书。 
下面,对图像形成装置101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01具备多个模式(功能),例如复印模式、打印模式、传真模式等。该图像形成装置101可对由装置本身的扫描单元扫描的作业数据、从客户计算机A103或B104输出的作业数据、从其它数字MFP105的扫描器输出的作业数据、从因特网传真装置106输出的作业数据等,执行多种输出处理。例如,该图像形成装置101可通过存储单元例如装置本身的硬盘等,使装置本身的打印单元对这些作业数据执行打印处理、通过装置本身的通信单元向其它装置传送这些作业数据,等等。 
下面说明该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打印功能,图像形成装置101包括自动原稿进稿器(所谓ADF),其可以在装置本身的扫描单元中自动且连续地从第一页侧依次扫描多个原稿。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1在装置本身的打印机单元中包括多个供纸单元(供纸盒), 可以存储用于各供纸单元的不同介质类型的薄片(不同尺寸或种类的薄片),以及选择性地从用户选择的供纸单元供给薄片,从而使打印机单元打印。 
图像形成装置101包括:对由打印机单元打印的打印薄片执行分页(sort)处理的所谓分页功能、对打印薄片执行订书处理的订书功能、对由打印机单元打印的打印薄片执行打孔处理的打孔功能、以及对由打印机单元打印的打印薄片执行折叠处理或装订处理的鞍形装订功能。图像形成装置101包括自动整理装置,作为纸张处理设备,用于在打印机单元中执行这些薄片处理功能。 
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功能配置框图。图2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中相同的部分。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1包括各种单元,如控制单元201、扫描器单元202、操作单元203、存储器204、外部通信单元205、数据处理单元206、打印机单元207、硬盘208等。 
扫描器单元202具有原稿进稿器,如ADF等,对放置在原稿台(document table)上的原稿图像执行扫描处理,并将所扫描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数据处理单元206。 
操作单元203包括触摸屏形式的液晶显示单元和按钮组,对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操作者的信息显示以及由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操作者所输入的操作是通过该操作单元203完成。存储器204存储控制单元201控制各单元所必要的程序或数据、图像形成装置101执行各处理(稍后说明)的程序或数据、各种管理信息等。 
外部通信单元205通过网络100与各种外部装置(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计算机102、客户计算机A103和B104以及其它数字MFP105)交换各种数据(图像数据、命令数据、状态请求信息、状态信息、时间数据等)。 
数据处理单元206包括:存储器,如在处理图像数据时使用的 页存储器等;绘制(render)单元,用于将来自图像处理单元或外部装置的PDL数据绘制为位图数据;压缩/解压缩单元,用于执行数据压缩处理和解压缩处理,等等。数据处理单元206根据为作业数据设置的输出处理条件来适当处理来自扫描器单元202的作业数据(包含图像数据)或通过外部通信单元205从外部装置输入的作业数据,并将所处理的图像数据输出到硬盘208或打印机单元207、或者当该数据被传输到外部装置时输出到外部通信单元205。 
硬盘208包括存储区域,其可以存储和保持多个作业数据(多个图像数据系列),并可以存储和保持经由数据处理单元206从扫描器单元202输入的作业数据、来自各种外部装置(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计算机102、客户计算机A103和B104、以及其它数字MFP105)的作业数据等等。另外,硬盘208保存有程序或数据,其用于使控制单元201执行由图像形成装置101进行的各处理(稍后说明)。根据控制单元201的控制处理,保存在硬盘208中的这些程序和数据被读出到存储器204上,并且在控制单元201执行各种处理时被使用。 
根据为该作业设定的打印条件,打印机单元207对经由数据处理单元206从扫描器单元202输入的作业数据、来自各种外部装置(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计算机102、客户计算机A103和B104、以及其它数字MFP105)的作业数据、或来自硬盘208的作业数据,执行打印处理。 
即使在打印机单元207执行给定打印作业的打印操作期间,也可以从外部装置(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计算机102、客户计算机A103和B104、以及其它数字MFP105)和装置本身的扫描器单元202接受打印作业数据(图像数据),并且所接受的作业数据被依次保存在硬盘208中。独立且并行于打印机单元207的作业打印操作,可以对来自扫描器单元202和外部装置(例如,图1所示 的服务器计算机102、客户计算机A103和B104、以及其它数字MFP105)的其它作业执行输入操作并在硬盘208中存储这些作业的处理。 
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复印功能、打印功能以及传真功能的任一作业,只要经历了打印机单元207的打印处理,就都统称为“打印作业”。 
控制单元201包含CPU或MPU等处理器,控制上述各单元的操作,并执行由图像形成装置101实施的各处理(稍后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所示的全部单元都被装备在图像形成装置101中。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这些单元中的一部分设定在外部。作为这样的构成,装备硬盘208等存储单元作为外部设备的配置、将各单元放置在独立壳体内的配置等都是可用的。下面的说明可以应用到具有这些构成的系统。 
为了识别这些单元的操作状态,控制单元201可以向各单元发送询问数据并可以接收响应结果数据,从而识别每个单元的状态。控制单元201可获得并识别各种状态信息。例如,根据来自扫描器单元的状态信息,控制单元201确认关于扫描器单元202的原稿扫描处理是否处于进行中的信息、关于是否发生了原稿卡纸的信息等等。此外,根据来自硬盘208的状态信息,控制单元201确认关于硬盘208中作业数据的读/写操作是否处于进行中的信息等等。再者,根据来自打印机单元207的信息,控制单元201确认关于打印机单元207中的打印处理是否处于进行中的信息、关于是否发生了错误的信息等等。此外,根据来自外部通信单元205的信息,控制单元201确认关于对外部通信单元205的外部数据的接收是否处于进行中的信息、关于到外部通信单元205的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是否处于进行中的信息,等等。 
下面将利用图3来说明由控制单元201控制的操作单元203。 
图3示出图2所示的操作单元203的配置的一个例子。对于与图2相同的部分,将标记相同符号。 
参看图3,操作单元203包括显示单元301和按钮组302。显示单元301包括液晶型触摸屏,具有显示各种信息、按钮图标等功能,以及检测在显示屏上指定的位置并将该位置通知给控制单元201的功能。应该注意,操作单元203的构成并不限定于该特定构成,并且该操作单元203只需具有显示信息的功能、以及输入各种指示的功能。 
下面将说明按钮组302。键303是用于命令接通/断开图像形成装置101的电源。每次操作者按下键303,图像形成装置101的电源被切换到接通/断开。开始键304用于指示执行处理。键305作为数字键盘用于输入各种数字。例如,键305可被用于输入和设定打印份数等。用户键306用于输入用来显示初始设定、管理员设定、时钟设定等各种用户模式设定窗口的指令。应该注意,按钮组302包含用来通知操作者数据接收正在执行的指示器、用来通过闪烁将错误的发生通知给操作者的指示器、用来通知操作者电源为打开的指示器等。 
下面将利用图4~图32来说明在控制单元201的显示控制下,显示在操作单元203中的显示单元301上的各种操作窗口的例子、以及基于通过这些窗口完成的用户操作的各种操作控制的例子。 
图4~图32示出显示在图3所示的显示单元301上的操作窗口(用户界面)的显示的例子。 
如图4所示,显示在液晶显示单元301上的显示窗口400大致分为三个显示部分。应该注意,图4是用于粗略解释显示窗口配置的示图,并没有示出显示在实际显示窗口上的所有部分。 
附图标记401表示功能选择区域,其包括操作指令键(操作按钮),用于由操作者从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多个操作模式(称为功 能)中选择所需的一个,所述操作模式包括复印模式、发送模式、传真模式、存储箱模式(box mode)、扩展模式等等。 
附图标记402指示处理条件设定区域,其包括操作指示键,用于由操作者为要处理的作业数据(图像数据)设定各种处理条件(例如,打印设定参数等,见图5),所述作业数据是在操作者使用功能选择区域401选择的操作模式中处理的作业数据。 
附图标记403表示状态显示区域,其用来将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操作状态的各种状态信息(包括:操作状态信息,例如图像数据正在加载、正在打印等;各种错误信息,例如原稿卡纸、打印薄片卡纸、订书卡纸等;各种警告信息,例如调色剂不足、纸张不足等,诸如此类)通知给操作者并确认。 
通过该方式,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显示窗口的内容有这三个显示部分。处理条件设定区域402,通过显示控制使其具有根据功能选择区域401所选择的模式的显示内容。功能选择区域401,通过显示控制使得在变换到其它窗口后也能够起作用(例如,即使变换到其它窗口后,显示功能选择区域401的操作窗口也允许操作者选择功能)。状态显示区域403,通过显示控制使得即使变换到任何窗口后,都允许用户确认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信息(独立于被切换的窗口,显示状态行(显示区域)403)。 
图像形成装置101具有复印模式,其控制打印机单元207经由硬盘208等存储器来打印来自扫描器单元202的作业数据(也称为图像数据)。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1具有外部打印模式,其控制打印机单元207经由硬盘208等存储器来打印来自客户计算机A103或B104、其它数字MFP105、传真装置106等外部装置的作业数据。图像形成装置101具有存储箱模式,其使从扫描器单元202输出的作业数据和从外部装置输出的作业数据存储在硬盘208的规定存储区域(也称为存储箱区域),允许用户在作业数据存储在 存储箱区域后,从操作单元203选择所需的作业数据,并控制打印机单元207打印所选择的作业数据或者控制外部通信单元205将作业数据发送到外部装置。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1包含至少两个操作模式的多个操作模式。然而,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只具有这些操作模式之一的单一功能图像形成装置。 
下面对图像形成装置101执行的打印处理进行说明。被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1的硬盘208的打印作业是从外部装置发送来的作业或者从装置本身的扫描器单元202输入的作业。被输入到硬盘208的打印作业依次存储在硬盘208中,并包括“保密作业”和“非保密作业”。 
“保密作业”只有当输入的密码被验证后才允许被打印。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数据生成源例如外部装置(如,计算机等或其它图像形成装置等)、和/或者装置本身的扫描器单元所接收的作业数据被保持在存储器中,例如装置本身的硬盘等,而不由打印机单元立即打印。在作业数据被存储在中存储器之后,经由用户接口例如本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单元等,由想要打印该作业的用户输入验证数据,例如密码等。在经由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用户接口输入与为该作业预先设定的验证数据匹配的验证数据的条件下,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器控制执行对保持在该硬盘上的该作业数据的打印处理。换言之,该保密作业是以锁定状态保持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存储器上的作业,除非由图像形成装置执行适当的验证处理(包括提示用户输入验证数据的处理,该验证数据与保持在图像形成装置侧的存储器中的该作业的验证数据匹配),并禁止随便从存储器中读出并打印该作业。 
另一方面,在基于“非保密作业”执行打印处理时,无需输入密码。也就是说,例如,普通打印模式的作业与此对应。换言 之,“非保密作业”是在作业输入到存储器后无需由图像形成装置执行验证处理等,就允许自动被打印的作业(在操作者将该作业输入到存储器后,无需操作者的任何介入,如发出明确的打印指示等)。 
由此,例如当从客户计算机A103发送打印作业到图像形成装置101时,客户计算机A103允许计算机侧的用户通过显示在例如计算机显示器上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等,设定该作业是保密作业还是非保密作业。当将该作业设定为保密作业时,计算机侧的用户通过例如打印机驱动程序来判定密码,并且在将指示作业为保密打印模式的命令数据添加到作业数据(要打印的文档数据)时,计算机向本图像形成装置发送该打印作业。图像形成装置101将接收到的作业数据以队列的形式依次存储在硬盘208中。 
将作业存储在硬盘208上后,用户可以利用操作单元203将该作业设定为保密作业。在此情形中,用户通过进行与在计算机A103侧所进行的相同操作来设定密码。当设定密码后,控制单元201将该密码添加到该作业数据上,由此将该作业设定为保密作业。 
预先确保在硬盘208上有用于保持要存储在“存储箱”(与文件夹对应)中数据的存储区域,并且这样的“存储箱”有多个。例如,当操作者A创建存储箱A时,以及当该操作者A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01从扫描器单元202接收打印作业时,该作业数据被存储在存储箱A中。通过提示操作者在使用本装置之前输入密码可以判定该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操作者是否是操作者A,如果该密码被验证,则可以判定该操作者是操作者A。因此,可以将各存储箱设置为“用于存储保密作业的存储箱”和“用于存储非保密作业的存储箱”。在此情况中,存储在被设为“用于存储保密作业的存储箱”的存储箱中的作业便是保密作业。 
在任何情形中,打印作业数据都被顺序保存在硬盘208上。 
当用户在功能选择区域401上选择“复印”时,通过将打印作业数据排成队来注册该打印作业数据;当用户选择“存储箱”时,打印作业数据被注册在某个存储箱中。 
下面,将分别解释当选择“复印”(复印模式)以及当选择“存储箱”时(存储箱模式)所执行的打印处理。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1在该装置的控制单元201的控制下,使用其测试打印功能来执行作业处理的例子。使用复印模式中的作业来给出下列说明,所述复印模式控制打印机单元207打印经由该装置的硬盘208从该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扫描器单元202输入的作业数据。 
当用户在操作单元203选择了复印模式时,控制单元201控制操作单元203的显示单元301显示图4所示的操作窗口以响应该选择。控制单元201控制显示单元以显示显示窗口,从而允许用户为要输出的作业设定各种打印条件,例如:要打印作业的输出纸张尺寸的设定,输出份数的设定,打印放大倍数的设定,双面打印或单面打印的打印设定,与用于将分页处理、订书处理、打孔处理、装订处理中至少一个薄片处理应用到打印页的指示有关的自动整理设定等。当图4窗口的应用模式键被用户按下时,显示图5的显示窗口,并允许用户设定图4窗口中未显示的各种其它打印条件(各种设定,如连续页复印、封面/插页、缩小比例布局等)。 
假定当图4的操作窗口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时,用户为作业(包括四页原稿的作业)做了如下各种设定作为打印条件。 
(条件1)使用操作单元203的数字键盘305将输出份数设定为“5”。 
(条件2)输出放大倍数等于原稿图像尺寸(100%)。 
(条件3)通过触摸屏键设定“订书”作为自动整理设定。 
(条件4)通过触摸屏键设定“双面打印”作为与要打印的面 有关的设定。 
假定用户通过图4的操作窗口等为要输出的包括4页图像数据的作业数据设定具有多个打印条件参数的一系列打印条件。响应于该设定,控制单元201控制显示如图6所示的设定窗口,以允许操作者确认为该作业设定的内容,且通过图6的窗口的测试复印键(称为测试打印键)1,能够从用户接受使该图像形成装置执行该作业的测试打印操作的指示。 
通过比较图4和图6中所述窗口可知,控制单元201控制以使测试打印(测试复印)键1显示在图6的操作窗口上。当由用户设定的打印条件的设定内容包括输出份数是两份或更多、自动整理设定例如订书或分页打开等的时候,控制单元201控制使该测试打印键1显示在操作单元上,并允许用户通过该测试打印键来指示根据上述设定的打印条件执行测试打印处理。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当满足上述条件时(输出份数是两份或以上、以及自动整理设定为ON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控制显示上述测试打印键1(参照图6的UI)来允许执行测试打印功能。 
另一方面,如果上述条件不满足(设定的输出份数是一份以及自动整理设定是OFF中的至少一个),则通过控制禁止将上述测试打印键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从而禁止测试打印功能的执行。例如,当输出份数是1时,无论是测试打印还是主打印处理,打印操作是相同的。即使当改变打印条件的设定以再次打印时,用户也能容易地改变打印条件的设定。另外,如果首次打印的打印份数只为一份,则不发生浪费的输出。因此,注意这些实事,本说明是考虑到不给用户带来额外的混乱而做出的。 
返回到图6的说明。在图6的显示窗口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的期间,当用户通过按下该窗口上的测试打印键1以输入测试打印执行指令,然后按下图3中操作单元203的开始键304时,控制单元 201控制图像形成装置,执行该作业的如下测试打印操作。 
控制单元201开始对放置在扫描单元202的原稿进稿器上的上述作业的四页文档图像数据进行扫描处理,并将数据逐页依次存储在硬盘208上。作为具有存储在该硬盘208上的上述四页图像数据的作业处理,放大倍数被设定为等倍(等于原稿图像尺寸)。将该作业的第一页和第二页打印在第一张打印薄片(A4尺寸的薄片)的两面上,该第一张打印薄片以第一页向下的状态排出到处理托盘(以面向下的状态排出),将该作业的第三和第四页记录在第二打印薄片(A4尺寸的打印薄片)的正反面上,并将该第二张打印薄片以相同的排出方式排出。当两张打印薄片堆叠在处理托盘时,控制单元201控制自动整理装置的订书机对包括两张打印薄片的薄片束执行订书处理。一旦基于来自排出传感器的信息判断完成了该处理时,该控制单元201暂停该作业的打印操作。 
如上所述,在测试打印模式中,根据基于用户设定的多个打印条件参数的打印条件,同时忽略与输出份数相关的打印设定,控制单元201控制图像形成装置执行该作业的打印操作。即,在测试打印模式中,控制单元201在下列打印条件下控制处理该作业:放大倍数=100%、纸张尺寸=A4尺寸、双面打印=ON、订书=ON、输出份数=1。 
应该注意,控制单元201控制显示单元301显示图7的操作窗口,以将测试打印操作期间该作业处理的状态通知给用户。在该例子中,将上述作业作为接收号“0006”来处理,并且图7的窗口通知用户如下内容:打印份数是一份,目前正在进行上述作业的第一页图像的打印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确认一份输出产品,以检查是不是所需的打印结果。然后,通过操作单元203的显示单元301,可以从用户选择性地接受各指令,从而完整地继续该作业的打印操作而 不改变该打印条件的设定,通过改变打印条件的设定来重新进行打印操作,或者取消该作业的打印处理本身。 
应该注意,如果用户通过操作单元203的开始键304输入打印执行指令,而不按下图6的窗口上的测试打印键1,即不输入任何测试打印操作指示,则控制单元201控制执行基于由用户设定的全部打印条件的打印处理,作为响应该输入的该作业的打印操作。即,在该例中,控制单元201在如下打印条件下处理该作业:放大倍数=100%、纸张尺寸=A4尺寸、双面打印=ON、订书=ON、输出份数=5。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能够接受保密打印模式的作业和非保密打印模式的作业,其中,保密打印模式在打印处理执行前、在用户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单元203执行验证处理(例如,验证数据的输入)之后才允许开始打印处理;非保密打印模式在打印执行前,不需要用户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单元203执行验证处理,即允许开始打印。另外,用户可以将要处理的作业设定为保密打印模式或非保密打印模式。此外,用户也可以设定是否对要处理的作业设定或不设定上述测试打印模式。 
通过该配置,当被设定为测试打印模式的作业被判定为是用户设定为保密打印模式的保密作业时,控制单元201控制在执行了上述测试打印模式中的测试打印操作之后与接受上述指令(在执行测试打印处理之后,用户选择性输入多种指令,从而改变打印条件的设定、在原来的打印条件下继续用于剩余输出份数的打印操作、或者取消该打印处理)之前的期间内再次执行在开始测试打印处理之前执行的验证处理。 
另一方面,当被设定为测试打印模式的作业被判定为是用户未设定为保密打印模式的非保密作业时,控制单元201控制进行控制,以在执行了上述测试打印模式中的测试打印操作之后、在从 用户接收测试打印作业的上述指令之前的期间中,禁止验证处理,从而接受来自用户的指令。 
也就是说,如果作业是保密打印作业,则控制单元201控制将操作单元203的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从图7所示的作业处理状态窗口切换到密码输入请求窗口(未示出),以响应例如测试打印操作的完成。然后,控制单元201禁止显示图8的设定窗口,除非用户通过该验证数据输入请求窗口(未示出)输入了与在测试打印操作开始前输入的、作为允许开始测试打印操作的条件的验证数据例如密码等相匹配的验证数据。由此,控制单元201控制禁止图像处理装置在该测试打印保密作业的测试打印处理之后,对该作业执行各种处理(改变打印设定、开始主打印处理而不改变任何设定、或者取消打印处理本身)。另一方面,当用户通过验证数据输入请求窗口(未示出)输入与在测试打印操作开始前输入的作为允许开始该作业的测试打印操作条件的验证数据例如密码等相匹配的验证数据时,控制单元201控制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从该密码输入请求窗口切换到图8中的设定窗口,从而通过该窗口选择性地接受来自用户的各种指示,以及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控制允许对上述测试打印保密作业执行处理(改变设定、执行主打印处理以打印剩余的份数、或者取消打印处理)。 
另外,如果上述作业是非保密打印作业,则控制单元201控制在禁止显示验证数据输入请求窗口(未示出)的同时,将操作单元203的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从图7的作业处理状态窗口直接切换到图8的操作窗口,从而通过该窗口选择性地接受来自用户的多种指示,并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控制允许对上述测试打印非保密作业执行处理(改变设定、执行主打印处理以打印剩余的份数、或者取消打印处理)。 
返回到图8,控制单元201使图8的操作窗口显示在显示单元 301上,该图8的操作窗口包括:用于从用户接受用于改变打印条件的设定的指示的键(图8的设定改变键2),所述打印条件是要对测试打印作业执行的处理的打印条件;用于从用户接受用于执行主打印操作而不改变打印条件的任何设定的指示的键(图8的打印开始键);用于从用户接受用于取消该作业的打印处理本身的指示的键(图8的取消键)。 
关于控制单元201控制显示图8的操作窗口的定时,例如,当例如要进行测试打印处理的作业是非保密打印作业时,响应于各种设备内的检测单元对完成该测试打印处理的确认,控制单元201控制显示图8的操作窗口。另一方面,当要进行测试打印处理的作业是保密打印作业时,控制单元201控制显示图8的操作窗口,以响应对该测试打印处理完成的确认、以及对验证处理重新执行的确认,其中,该验证处理的重新执行由图像形成装置在该作业的测试打印处理开始之前、且在测试打印处理完成后执行(例如,对于用户在测试打印处理前通过操作单元203输入的作为允许开始测试打印处理的条件的密码,通过在测试打印处理完成后显示的密码输入请求窗口重新输入该密码)。 
在显示了图8所示的窗口后,执行如下操作。使用已通过图4~图7说明过的、接收号为“0006”、包括4页的作业来给出下面的说明。 
如上所述,在执行测试打印处理以响应来自图6的显示窗口的键1的指示之前,用户使用多个打印条件参数来对接收号为“0006”的测试打印作业进行设置,该多个打印条件参数为“输出份数:5,输出用纸:A4尺寸,放大倍数:等倍(100%),自动整理设定:订书=ON,双面打印设定:双面打印=ON”。 
在这样的条件下,假定用户通过图8中的窗口按下“打印开始”键,并输入用于开始该打印操作的指令,该打印操作是不改变打 印条件的任何设定而按原有打印条件的主打印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保持在硬盘208上的作业的图像数据,控制单元201控制执行该打印操作,而不改变由用户设定的打印条件的任何设定。 
在此情况下,控制单元201在用户设定的打印条件下控制执行打印处理,该打印条件为“输出用纸:A4尺寸,放大倍数:等倍(100%),自动整理设定:订书=ON,双面打印设定:双面打印=ON”,除了输出份数只有4份。即,尽管在上面的设定中用户指定了打印份数=5,但是控制单元201没有采用该数值,在除该打印份数设定以外的用户打印条件下,控制执行这样的打印操作,其输出份数等于从用户指定的打印份数中减去1(在该例中,5-1=4)。 
这是因为由于用户能获得所需的打印结果作为该测试打印操作的结果而无需特别改变打印条件,因此他或她指示打印操作,由该测试打印操作输出的一份也可以作为其中一个最终产品来处理,即,作为用户的价值,本说明书考虑到使浪费的输出最小化。也就是说,在该例中,由于不改变任何设定而输出的剩余四份的打印结果和由测试打印操作输出的一份打印结果两者都被采用,所以用户可由此得到所需的五份输出结果。 
控制单元201控制以执行该系列的处理(下文中也称为第一过程)以响应图8中的显示窗口中的“打印开始”键被用户按下。该显示窗口允许在测试打印操作执行后,在满足上述各种条件的条件下(测试打印的作业是非保密作业的条件、或者测试打印的作业是保密作业并且在测试打印操作之后执行用于该保密作业的验证处理的条件),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 
图15示出在测试打印操作后不改变任何设定而开始主打印操作时将该打印状态通知给用户的窗口,在本例中,因为在测试打印操作之后没有设定需要改变,所以通知用户将接收号为“0006” 的作业的输出份数改为“4”,以及通知用户当前正在执行第二份的第一页的打印操作。 
另一方面,当用户通过按下图8中窗口的“设定改变”键2输入对接收号为“0006”的作业的设定改变指示时,控制单元201控制以在显示单元301上显示例如图9的显示窗口,允许用户改变该作业的打印条件的设定,以响应该指示。在图9的例子中,用户可以改变输出份数、该作业所用的纸张的设定、打印浓度的设定、装订页边距的设定、自动整理的设定、双面打印还是单面打印的设定。因为该作业最初输出份数设定为“5”份,因此,如图9所示,即使改变了输出份数的设定,控制单元201也控制显示单元301显示默认值“5”,以与该用户在测试打印前设定的输出份数相一致。 
在图9的窗口中,当用户想改变接收号为“0006”的测试打印作业的包括多个打印条件的一系列打印条件中的自动整理设定时,他或她按下图9的窗口的“分页器”键3。响应该用户操作,控制单元201将显示内容切换到图10的窗口,以允许用户将设定改变到其它自动整理模式(例如,将设定从订书=ON改变到打孔=ON等)或选择取消自动整理设定本身的设定(作为该例子,将自动整理设定从“订书=ON”改变到“订书=OFF”)。 
同样,当用户按下图9的窗口的键4时,控制单元201将显示内容切换到图11的窗口,并通过图11的窗口等,允许用户改变与双面打印有关的各种设定(例如,改变装订方向、或取消双面打印本身并改变到单面打印的设定等)。 
假定用户将设定从“双面打印=ON”改变到“单面打印=ON”作为上述作业的设定改变。 
响应用户设定改变的完成,控制单元201控制以使图12的窗口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作为图9与图12之间的差别,当第一次显 示设定改变窗口时,键4被启用(ON显示状态)以指示“双面打印=ON”的设定,而在图12中,该键4被禁用以取消“双面打印=ON”,即设定“单面打印=ON”。当用户按下图12的“关闭”键5时,控制单元201使图13的窗口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然后,当用户按下图12的“打印开始”键6时,控制单元201控制图像形成装置,以根据在所述测试打印操作之后由用户改变打印条件设定后的打印条件执行打印处理。 
也就是说,在本例中,以“输出份数:5、输出用纸:A4尺寸、放大倍数:等倍(100%)、自动整理设定:订书=ON、双面打印设定:双面打印=OFF(单面打印=ON)”的打印条件,执行上述接收号为“0006”的作业的打印处理。要注意的是,与没有设定改变的情况不同,在该情况中输出份数一直是“5份”。与上述情况不同,因为确认该测试打印结果的用户输入了设定改变指示,因此,认为测试打印产品不被计作最终产品,该作业被再次打印五份作为最初指定的输出份数。由此,提高了操作性。但是,当在图9的窗口中改变输出份数时,根据改变后的输出份数执行打印处理。 
控制单元201控制以执行如下系列处理(下文中也称为第二过程),以响应用户按下图8中的显示窗口中的“设定改变”键,该窗口允许在测试打印操作执行后、在满足上述各种条件(测试打印的作业是非保密作业的条件、或者测试打印的作业是保密作业并且在测试打印操作后用于该保密作业的验证处理被执行的条件)的条件下,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 
图14是在该作业设定被改变后执行主打印处理期间的窗口。在此方式中,将要处理的接收号为“0006”的作业的打印状态被通知给用户。例如,在此情形中,用户被通知:由于改变了设定,要输出的份数是“五份”,当前正在打印第二份中的第一页。 
当图13的窗口上的键1302被按下时,再次以设定改变后的打印条件但输出份数为一份,控制单元201进行控制以对具有接收号“0006”的作业执行测试打印处理。由此,即使在测试打印操作后改变设定,也能够以设定改变后的打印条件执行循环控制以再次执行测试打印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可用性。 
另一方面,当用户按下图8的窗口中的“暂停”键时,控制单元201控制具有接收号“0006”的测试打印作业的打印处理本身,并结束全部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201通过控制使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返回到初始窗口(图4的窗口),并将接收号为“0006”的作业的图像数据从硬盘208中删除。 
控制单元201通过控制来执行如下系列处理(下文中也称为第三过程),以响应用户按下图8的显示窗口中的“取消”键,该窗口允许在测试打印操作执行后、在满足上述各种条件的条件下(测试打印的作业是非保密作业的条件、或者测试打印的作业是保密作业并且在测试打印操作后执行用于该保密作业的验证的条件)显示在显示单元301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201控制图像形成装置以基于用户通过图8的窗口输入的指示等,选择性地执行如下操作作为对测试打印作业的处理:“改变打印条件的设定,然后执行主打印处理”的一系列操作(第一过程)、“完整地执行主打印处理,不改变打印条件”的一系列操作(第二过程)、或者“取消打印处理本身”的操作(第三过程)。当要进行测试打印处理的作业是保密作业时,控制单元201允许在如下条件下对测试打印作业进行这种操作:在测试打印处理之后执行包含用户交互操作的验证处理(在测试打印操作后,再次执行与测试打印操作开始前执行的验证处理相同的验证处理)。另一方面,当在测试打印操作后没有执行包含用户交互操作的上述验证处理时,控制单元201通过控制来 禁止在该保密作业的测试打印操作之后的作业操作。并且,当要进行测试打印处理的作业是非保密作业时,控制单元201允许对测试打印作业执行这种操作而不执行任何包含用户交互操作的验证处理。 
通过该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基于保密作业执行测试打印处理时,也可以保持被打印文档的安全性,在测试打印处理执行后也可以继续保持保密作业的安全性。另外,还可防止因为要维持保密作业的测试打印处理后的安全性,而导致的当保密作业以外的作业(例如非保密作业)的测试打印时,可用性低的问题。因此,可同时实现以下两种效果:即使在测试打印保密作业后也维持保密的效果;以及提高测试打印非保密作业时的使用性的效果。 
存储箱模式
图16示出用于显示提供给图像形成装置101的各操作者的存储箱列表的窗口的显示例子,该窗口是选择了功能选择区域401的“存储箱”时显示的窗口。在图16中,显示了三个存储箱:“nagashima”、“ushiyama”、“hara”。即,这三个存储箱分别用于三个操作者。这些存储箱被分配了用户名。应该注意,存储箱7“ushiyama”上有钥匙标志,表示当打印存储在该存储箱中的作业时,需要输入密码。即,保密作业被存储在“ushiyama”存储箱中。 
另一方面,图16的窗口上的“nagashima”存储箱和“hara”存储箱上没有出现钥匙标志。与“ushiyama”存储箱相反,这意味着当打印存储在这些存储箱中的作业时,不需要输入密码。即,对应于非保密作业的打印作业存储在这些存储箱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像形成装置的硬盘208内确保有多个虚拟存储箱,用户可以为每个存储箱注册“设定密码/不 设定密码”作为初始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在带密码的存储箱中的作业作为保密打印作业处理;存储在没有任何密码的存储箱中的作业作为非保密打印作业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业是保密作业还是非保密作业的判定,不只是用于各存储箱,而且还用于每个打印作业。例如,如上所述,当主机通过打印机驱动程序生成打印作业时,用户可以在打印机驱动程序上对每个作业设定该作业是保密作业还是非保密作业。在这种方式下,不特别限制所采用的配置。 
当操作者用手指指定存储箱7时,控制单元201检测该指定,并将显示单元301的窗口切换到图17所示的窗口。在图17中,附图标记8表示用于输入密码的窗口,1701是用于输入密码的区域,1702是按钮图标,其用于在输入密码后该按钮图标被指定时指示密码验证。 
当操作者使用操作单元203将密码输入到区域1701并指定按钮图标1702时,控制单元201检测该指定,并验证输入到区域1701的密码。通过核对预先分配到该存储箱(“ushiyama”存储箱)的密码和被输入到区域1701的密码来执行该验证处理。 
如果输入到区域1701的密码得到验证(如果它与分配给“ushiyama”存储箱的密码相匹配),则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18所示的窗口。 
图18所示的窗口显示了用于显示保存在“ushiyama”存储箱内的作业列表的列表9,操作者使用操作单元203从显示在列表9中的作业中(在图18中,是三个作业)选择要打印的作业。在下面的说明中,假定例如操作者选择了文档名为“文档2”的作业。当选择了作业时,控制单元201对其检测,并执行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19所示窗口的处理。 
当操作者用手指指定“打印”按钮图标10时,控制单元201 检测到该情况,并执行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20所示窗口的处理。 
参看图20,附图标记11是用于改变打印设定的按钮图标。当操作者用手指指定该按钮图标11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执行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21所示窗口的处理。图21所示的窗口允许操作者进行分页器设定、与打印面有关的设定例如双面或者单面打印、打印份数的设定等。在此情况下,操作者将分页器设定为“打孔分页器”,双面打印设定为“ON”,打印份数设定为“12”。在设定后,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22所示的窗口。 
当操作者指定了图22窗口上的“打印开始”按钮图标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23所示的窗口,并基于打印作业执行打印处理。 
此外,在图22中,附图标记13是用于指示测试打印处理(测试复印)的按钮图标。当操作者用手指指定该按钮图标时,他或她可指示对从列表9中选择的作业进行测试打印处理。当操作者用手指等指定按钮图标13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24所示的窗口。当操作者指定“打印开始”按钮图标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25所示的窗口,并执行测试打印处理。执行测试打印处理是指根据从列表9选择的作业打印一份。对于打印的份数,并不限定在一份,但是打印份数等于或小于操作单元203设定的打印份数。 
当一份打印处理完毕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26所示的窗口,并提示操作者输入进行随后处理所要求的密码。在图26中,附图标记14是用于输入密码的窗口;2601是用于输入密码的区域;2602是在输入密码后, 当指定了该按钮图标时用于指示密码验证的按钮图标。当打印作业不是保密作业时,不显示图26的窗口。 
当操作者使用操作单元203将密码输入到区域2601并指定按钮图标2602时,控制单元201检测该指定,并且验证输入到区域2601的密码。该验证处理如上所述。如果输入到区域2601的密码被验证,则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27所示的窗口。当打印作业不是保密作业时,不显示图26的窗口,而直接显示图27所示的窗口。 
通过检查由测试打印处理打印的一份,操作者确认该打印设定,如果操作者想要改变设定,他或她指定按钮图标15。 
当检测到按钮图标15的指定时,控制单元201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28所示的窗口,并以与如图22所示窗口的设定相同的方式显示用于执行设定分页器设定、与打印面有关的双面、单面打印设定等设定的GUI。在此情况下,如图29所示,操作者将分页器设定改变为“订书分页”。一旦设定完毕,当操作者指定按钮图标16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30所示的窗口。 
在执行测试打印处理后,操作者可以改变与打印处理有关的各种设定。设定的内容作为数据存储在存储器204上。应该注意,重新设定的项目并不限定于此。 
当操作者在图30所示的窗口中指定按钮图标18时,执行与上述测试打印处理相同的处理。另一方面,当操作者指定了按钮图标17或图27窗口中的“打印开始”按钮图标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31所示的窗口,并执行用于打印从列表9选择的打印作业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测试打印处理后,不改变设定,则当操作者指定按钮图标18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将显示单元301 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32所示的窗口,并执行用于打印从列表9选择的打印作业的处理。 
即,如图22的窗口所示,打印份数为12。然而,当不改变设定时,因为可以使用先前打印的一份,所以只要打印剩余的11份即可。但是当改变设定时,由于先前测试打印的一份是无效的,因此重新打印12份。 
复印模式
下面说明复印模式的打印处理。如上所述,在复印模式的情况下,打印作业在硬盘208中以队列的形式依次排队,并从第一个开始依次被选择作为打印对象。因此,控制单元201参照第一个打印作业,来判断该作业是否为保密作业。在该判断处理中,例如,如果打印作业是保密作业,则在该打印作业上添加密码。如果检测到密码的添加,则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显示图17所示的窗口作为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 
控制单元201可以核对被添加的密码和输入到区域1701的密码。在任何情况下,对于提示操作者输入密码并对其核对的处理都是相同的,而与打印作业的输入方式无关。 
如果输入到区域1701的密码被验证(如果它与被添加打到打印作业的密码相匹配),则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6所示的窗口。当打印作业不是保密作业时,不显示图17所示的窗口,而直接显示图6所示的窗口。 
操作者使用操作单元203在该窗口中设定作业的打印份数、纸张、放大倍数等。 
参看图6,附图标记1是用于指示测试打印(测试复印)处理的按钮图像。当操作者用手指指定该按钮图标时,他或她可指示执行对打印作业的测试打印处理。当操作者用手指等指定按钮图标1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将显示单元301中的显示内 容切换到图7所示的窗口,并执行测试打印处理。指根据该打印作业,执行该测试打印处理将打印一份。对于打印的份数,并不限定在一份,但是它等于或小于使用操作单元203在图6的窗口中设定的打印份数。 
当一份的打印处理完毕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17中窗口,并提示操作者输入执行后续处理所需要的密码。 
当操作者使用操作单元203将密码输入到区域1701并指定按钮图标1702时,控制单元201检测该指定,并验证输入到区域1701的密码。如果输入到区域1701的密码被验证,则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8所示的窗口。如果打印作业不是保密作业,则不显示图17所示的窗口,而直接显示图8所示的窗口。 
通过检查由测试打印处理所打印的一份,操作者确认该打印设定。如果操作者想要改变设定,他或她指定图8所示的按钮图标2。 
在指定按钮图标2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9所示的窗口,并显示用于改变例如份数、浓度、自动整理等设定的GUI。当操作者指定用于输入切换分页器的指示的按钮图标3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10所示的窗口。图10所示的窗口是用于选择要使用的分页器的GUI窗口。当操作者指定用于指定要使用的分页器的按钮1001~1004中的某一个时,他或她可指定要使用的分页器,而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被切换到图12所示的窗口。当还要考虑其它设定时,操作者可指定按钮图标1005、1006。 
另一方面,当操作者在图9所示的窗口中指定用于指示双面复 印的按钮图标4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11所示的窗口。图11所示的窗口是用于选择双面复印模式详细内容的GUI窗口。当操作者指定按钮图标1101和1102的某一个作为双面复印模式的详细内容,然后指定按钮图标1103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12所示的窗口。 
在执行测试打印处理后,操作者可改变与打印处理有关的各种设定。设定内容作为数据存储在存储器204上。要注意的是,重新设定的项目并不限定于此。 
当操作者在图12所示的窗口中指定按钮图标5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13所示的窗口。 
当操作者在图13所示的窗口中指定按钮图标6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将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内容切换到图14所示的窗口,并且在先前设定的打印条件下,执行对打印作业的打印处理。在此情况下,要打印的份数是最初设定的份数或者在重新设定处理中重新设定的份数。 
当操作者在指定按钮图标6之前想要再次改变设定时,他或她可指定按钮图标1301以执行与指示上述重新设定处理时同样的处理,此外,当操作者想要执行测试打印处理时,他或她可指定按钮图标1302以执行上述测试打印处理。 
当跳过重新设定处理时,因为无需再次打印先前由测试打印处理打印过的一份,所以只执行使用操作单元203在图6的窗口中设定的打印份数减去1而得到的份数的打印。在此情况下,显示图15所示的显示窗口,而非图14的显示窗口。 
由以上的处理,当打印作业是保密作业并且操作者在该打印作业通过测试打印处理进行打印后离开图像形成装置101时,没有 密码验证不能开始在测试打印处理之后执行“指定份数的打印”处理。因此,即使基于保密作业执行测试打印处理和“指定份数的打印”处理时,也可以保持打印作业安全性。 
图33A和33B是由图像形成装置101执行的上述打印处理的流程图。要注意的是,使控制单元201根据图33A及33B的流程图执行该处理的程序或数据被保存在硬盘208上,并且在控制单元201的控制下被加载在存储器204上。在控制单元201利用这些程序和数据执行处理时,图像形成装置101可以完成下述的打印处理。 
当检测到从外部装置或装置自身的扫描器单元202输入的打印作业时(步骤S3301),控制单元201执行将该打印作业保存在硬盘208上的处理(步骤S3302)。一旦保存了该打印作业,当操作者从功能选择区域401选择“存储箱”时,打印作业被存储在当前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1的操作者的存储箱中。另一方面,当操作者选择了“复印”时,打印作业以队列的形式依次存储在硬盘208中。另外,该打印作业附加有打印条件数据(输出设定,例如打印份数等)。 
检查输入的全部打印作业的数据是否都被保存在硬盘208上(步骤S3303)。如果保存了全部输入打印作业的数据,流程进入到步骤S3304。在存储箱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1通过接受使用操作单元302输入的、用于打开某一存储箱的操作的输入,来执行用于指定某作业要被打印的处理。在复印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1执行用于指定队列的第一作业作为要打印的作业的处理(步骤S3304)。 
在存储箱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操作者使用操作单元203要访问的存储箱是否是存储保密作业的存储箱。在复印模式的情况下,检查队列的第一作业是否是保密作业(步骤S3305)。 
如果要访问的存储箱不是存储保密作业的存储箱,或者队列 的第一作业不是保密作业,则流程进入步骤S3308。另一方面,如果要访问的存储箱是存储保密作业的存储箱,或者队列的第一作业是保密作业,则流程进入步骤S3306以将图17所示的窗口显示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并等待密码的输入(步骤S3306)。核对输入到该窗口中区域1701的密码和为该存储箱预先设定的密码(或添加到要打印的作业上的密码),检查这两个密码是否匹配(步骤S3307)。如果这两个密码匹配,则流程进入步骤S3308。 
在以上处理完毕后,在存储箱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1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显示图18所示的窗口,并提示操作者选择要打印的作业。在操作者选择了作业且指定按钮图标10时,控制单元201将图20所示的窗口显示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并执行打印准备(步骤S3308)。另一方面,在复印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1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显示图6所示的窗口,根据需要在该窗口中接受打印条件的设定,执行打印准备(步骤S3308)。 
检查测试打印指示是否发出(步骤S3309)。在存储箱模式的情况下,检查操作者是否在图22的窗口中指定了按钮图标13,并然后指定了图24中的“打印开始”按钮图标。另一方面,在复印模式下,检查操作者是否指定了图6中的按钮图标1。 
如果操作者没有指定测试打印指示,而在操作单元203上使用按钮组302指定打印操作执行开始指示,则流程进入步骤S3310,控制单元201从硬盘208读出先前确定的打印作业,根据所指定的打印条件执行打印处理(步骤S3310)。 
另一方面,如果操作者指定了测试打印指令,则流程进入步骤S3311,控制单元201从硬盘(HDD)208读出先前确定的打印作业,并将该打印作业打印一份(步骤S3311)。 
通过将数据处理单元206处理的该打印作业数据结果输出到 打印机单元207来完成该打印处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实际的打印操作是已知的,因此省略其说明。当一份打印处理完毕时,控制单元201暂停打印处理(步骤S3312),并通过执行与步骤S3305中的处理相同的处理,来判定该打印作业是否是保密作业(步骤S3313)。如果该打印作业不是保密作业,则流程进入步骤S3316。 
另一方面,如果打印作业是保密作业,则流程进入步骤S3314,控制单元201将图26所示的窗口(存储箱模式)或是图17所示的窗口(复印模式)显示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控制单元201等待密码的输入,并执行与步骤S3307相同的处理,由此验证所输入的密码(步骤S3315)。如果所输入的密码被验证,则流程进入步骤S3316。 
在步骤S3316中,控制单元201将图27所示的窗口(存储箱模式)或图8所示的窗口(复印模式)显示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步骤S3316)。 
如果操作者在该窗口中指定了“取消”按钮图像(步骤S3317),则流程进入步骤S3318,控制单元201执行从存储器204以及硬盘208中删除要打印的打印作业的处理(步骤S3318),从而结束本处理。 
如果操作者在该窗口中指定了“打印开始”按钮图像(步骤S3319),则流程进入步骤S3320,控制单元201基于要打印的打印作业执行打印处理(步骤S3320)。要注意的时,要打印的份数是从先前设定的份数减去一份。 
另一方面,如果操作者在该窗口中指定了“设定改变”按钮图像(步骤S3321),则流程进入步骤S3322,控制单元201显示与设定改变有关的窗口(步骤S3322)。如果操作者在该窗口中指定用于预定改变的按钮图标,则控制单元201相应地显示接受各种改 变指示的窗口(步骤S3323)。 
当改变处理完毕后,由于控制单元201将图30所示的窗口(存储箱模式)或图13所示的窗口(复印模式)显示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如果操作者在该窗口中指定了“打印开始”按钮图像(步骤S3324),则流程进入步骤S3325,以基于要打印的打印作业执行打印处理(步骤S3325)。要注意的是,要打印的份数是先前设定的份数或者是步骤S3323中改变后的份数。另一方面,如果操作者没有指定“打印开始”按钮图像,则流程返回到步骤S3316以重复随后的处理。 
在步骤S3325中的打印处理之后,控制单元201从存储器204及硬盘208删除该打印作业的数据,结束本处理。 
通过以上的处理,可保持保密作业的安全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持保密作业的安全性,需要执行密码验证以验证想要打印保密作业的操作者。可选地,可以使用操作者的活体信息例如视网膜图案、声音、指纹等代替密码来进行验证。在此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1需要用于扫描操作者活体信息并与添加到打印作业中的活体信息相匹配的机构。 
作为验证数据的输入模式,也可以使用用于识别身份的接触型ID卡。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测试打印处理之后改变了打印设定并再次执行测试打印处理时,该控制将提示操作者再次输入密码。 
图35A和35B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处理流程图。要注意的是,在图35A和35B中与图33A和33B中相同的步骤编号表示相同的步骤,因而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3323改变打印设定后,如果操作者指定测试打印或者在图30所示窗口(存储箱模式)或图13所示窗口(复印模式)中 指定打印开始按钮图标,则流程返回到步骤S3309以重复随后的处理。 
更具体的说,当改变打印设定并执行测试处理时,需要重新输入密码。 
还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验证的数据输入模式,也可使用用于识别身份的接触型ID卡。在使用用于识别身份的非接触型ID卡和读卡器时,当操作者在打印机附近时,能够识别和验证。如果读卡器无法识别该ID卡,即如果操作者离开他或她的坐位,则将图37所示的窗口显示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以执行禁止原操作者以外的人重新开始作业的过程。 
第三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根据图33A、33B的流程图的处理中执行步骤S3316的处理时,在该处理前不需要密码输入。但是如果在步骤S3316中显示的窗口(图27所示的窗口(存储箱模式)或图8所示的窗口(复印模式))的无操作输入的时间持续了预定时间或以上,则将再次执行验证。 
图34A、34B、34C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处理流程图。要注意的是,图34A、34B、34C中与图33A、33B中相同的步骤编号表示相同的步骤,并省略其说明。在步骤S3312的处理后,执行步骤S3316中的处理,在此情况下,检查图27所示窗口(存储箱模式)或图8所示窗口(复印模式)无操作输入的时间是否持续了预定的时间或以上(步骤S3402)。该时间测量由控制单元201的内部计时器完成。 
如果无操作输入时间落在预定时间段以内,则执行步骤S3317及其后的处理;否则流程进入步骤S3313以检查该打印作业是否是保密作业。如果该打印作业不是保密作业,则流程进入步骤S3404,并且控制单元201连续显示图27所示窗口(存储箱模式)或图8所 示窗口(复印模式)并执行步骤S3451及其之后步骤的处理。因为步骤S3451及其后各步骤中的处理与步骤S3317及其后各步骤中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313判定该打印作业是保密作业,则流程进入步骤S3403,控制单元201清除图27所示窗口(存储箱模式)或图8所示窗口(复印模式)(步骤S3403),显示图38所示的密码输入窗口以提示操作者输入密码(步骤S3405)。在图38中,附图标记3800表示用于输入密码的窗口;附图标记3801表示用于输入密码的区域;3802用来当在输入密码后指定了该按钮图标时,指示进行密码的验证。 
当操作者使用操作单元203在区域3801上输入密码并指定按钮图标3802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验证输入到区域3801的密码。该验证处理与上述验证处理相同。如果该密码被验证,则流程经由步骤S3315返回到步骤S3316以重复随后的处理。 
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验证的数据输入模式,也可使用用于识别身份的接触型ID卡的方法。当使用用于识别身份的非接触型ID卡和读卡器时,在打印机附近的操作者被识别并验证。如果读卡器无法识别该ID卡时,即操作者离开她或他的坐位,则将图37所示的窗口显示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以执行禁止原操作者以外的人重新开始作业的过程。 
第四实施方式 
除了步骤S3317及其后的处理以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处理基本上与图33A和33B中的处理相同。即,如果在改变处理后预定的时间内没有进行操作输入,则所述控制提示操作者输入新密码。 
图36A和36B是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处理中,步骤S3317及其后步骤中的处理流程图。要注意的是,在图36A和36B中,与 图33A、33B、34A、34B、34C中相同的步骤编号表示相同的步骤,并省略其说明。 
在改变步骤S3321中的处理后,如果设定改变了,则流程进入步骤S3322,控制单元201将图21所示窗口(存储箱模式)或图9所示窗口(复印模式)显示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以接受各种改变。然后检查在显示该窗口后,无操作输入的时间是否持续了预定的时间或以上(步骤S3602)。 
作为该检查处理的结果,如果图21所示窗口(存储箱模式)或图9所示窗口(复印模式)被显示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之后,无操作输入的时间持续了预定的时间或以上,则流程进入步骤S3313,以检查该打印作业是否是保密作业。如果该打印作业不是保密作业,则流程进入步骤S3600,以检查操作者是否指定了“关闭”按钮图标。如果操作者指定了“关闭”按钮图标时,则流程进入步骤S3651。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313判定该打印作业是保密作业,则流程进入步骤S3603,控制单元201删除图21所示的窗口(存储箱模式)或图9所示的窗口(复印模式)(步骤S3603),而显示图38所示的密码输入窗口,以提示操作者输入密码(步骤S3405)。 
当操作者使用操作单元203在区域3801上输入了密码并指定按钮图标3802时,控制单元201检测到该情况,并验证输入到区域3801的密码。该验证处理与上述验证处理相同。如果该密码被验证,则流程经由步骤S3315返回到步骤S3322,以重复随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图21所示窗口(存储箱模式)或图9所示窗口(复印模式)被显示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之后,无操作输入的时间持续了预定的时间或以上,则流程进入步骤S3604,以检查操作者是否指定了“关闭”按钮图标。如果操作者指定了“关 闭”按钮图标,则流程进入步骤S3316,并将图27所示的窗口(存储箱模式)或图8所示的窗口(复印模式)显示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步骤S3316)。 
如果操作者在该窗口中指定了“取消”按钮图像(步骤S3605),则流程进入步骤S3610,控制单元201执行用于将要打印的打印作业从存储器204、以及硬盘208中删除的处理(步骤S3610),从而结束本处理。 
如果操作者在该窗口中指定了“打印开始”按钮图像(步骤S3606),则流程进入步骤S3608,控制单元201基于要打印的打印作业执行打印处理(步骤S3608)。要注意的时,要打印的份数是先前设定的份数。然后,控制单元201执行用于将要打印的打印作业从存储器204、以及硬盘208中删除的处理(步骤S3609),从而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操作者在该窗口中指定了“设定改变”按钮图像(步骤S3607),则流程进入步骤S3322以重复上述处理。 
因为步骤S3651及其后各步骤的处理,与步骤S3316及其后各步骤中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验证的数据输入模式,可以使用用于识别身份的接触型ID卡方法。当使用用于识别身份的非接触型ID卡和读卡器时,在打印机附近的操作者被识别并身份验证。如果读卡器无法识别ID卡,即操作者离开他或他的坐位时,图37所示的窗口被显示在显示单元301的显示屏幕上,以执行禁止原操作者以外的人重新开始作业的过程。 
以上的说明主要是针对打印作业是保密作业而给出的。当打印作业是非保密作业时,在上述说明中与密码的输入和验证有关的处理是不需要的。 
即,在处理被设定了测试打印功能的作业的数据时,当要由 测试打印功能处理的作业是非保密打印作业时,本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在不执行任何验证处理的情况下,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单元上显示用于提示用户选择是改变该作业的打印条件的设定、还是不改变设定来继续打印剩余的输出份数(例如,通过控制来禁止验证数据请求窗口被显示),以响应由该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对该作业的测试打印处理。当用户通过该操作窗口发出改变该作业的打印设定指示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在改变最初指定的输出份数(即,在本例子的测试打印处理执行之前,用户通过操作单元最初设定的打印份数)的设定之后的打印条件下打印该打印作业。 
另一方面,当用户通过上述窗口指示继续打印而不改变设定时,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使其根据最初被指定的打印条件(对应于至少是打印份数以外的各种打印设定条件,例如纸张尺寸的设定、用于确定双面打印还是单面打印的打印设定、与订书处理或分页处理等薄片处理相关的设定、图像布局处理设定等)执行打印,其打印份数为从最初设定的输出份数减去测试打印时输出的份数。 
在这种方式下,当对非保密作业进行测试打印处理时,与保密作业不同,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来禁止图像形成装置在测试打印处理执行后执行验证处理,在图形形成装置的操作单元上直接显示用于该作业的操作窗口(用于执行改变打印条件设定的操作、连续执行打印处理而不改变打印条件的设定等的用户界面窗口),通过UI从用户处接受所需的指示,并控制图像形成装置基于该指示执行操作。 
这样可以防止新问题的发生(例如,非保密作业受到为了保持保密作业在执行测试打印处理时的安全性而作出的规定的影响;以及当对非保密作业进行测试打印处理时,也需要进行验证 处理例如输入密码等,从而给非保密作业的用户造成额外的麻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采用只保持保密作业的测试打印处理后的安全性的规定,但是它可以防止新问题的产生,例如,在执行非保密作业的测试打印处理时可用性差等问题,并且可同时实现以下两种效果:即使在保密作业的测试打印处理后也维持安全性的效果;在执行对非保密作业的测试打印处理时提高使用性的效果。因此,该实施方式可提供考虑了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用户的各种需要等的灵活的系统。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这样来实现:成像装置的CPU或MPU读出并执行记录在记录介质(或存储介质)上的程序代码,该存储介质记录有可实现所述实施方式功能的软件程序的程序代码。在这种情况下,从记录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本身实现所述实施方式功能的,并且存储该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构成了本发明。 
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不仅可以通过由成像装置执行读出的程序代码来实现,而且可以由成像装置上运行的操作系统(OS)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令执行部分或者全部实际处理操作来实现。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也可这样实现:从记录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被写入到插入或连接到成像装置的功能扩展卡或功能扩展单元的存储器中之后,由设置在该功能扩展卡或功能扩展单元上的CPU等执行部分或者全部实际处理操作。 
当本发明应用在上述记录介质上时,在该记录介质上存储有对应于先前说明的流程图的程序代码。 
由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做出本发明的很多明显不同的实施例,因此应当理解,除由权利要求书定义外,本发明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 

Claims (33)

1.一种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该打印系统具有能够接受包括第一类型打印作业以及第二类型打印作业的多个类型打印作业的打印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接受的打印作业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次验证;
如果第一次所述验证成功,则使能够执行由所述打印装置在打印条件下对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进行打印的测试打印;
在所接受的打印作业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的情况下,在执行所述测试打印之后执行第二次所述验证;
如果第二次所述验证成功,则使能够对由所述打印装置进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处理;以及
其中,第二次所述验证后的所述处理是多个处理的其中之一,所述多个处理包括:第一处理,用于使用户能够改变进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所述打印条件的设定,以及使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打印能够在该设定改变后的打印条件下由所述打印装置执行;第二处理,用于使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打印能够不改变进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打印条件的设定而由所述打印装置执行;以及第三处理,用于结束进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打印;
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是在所述测试打印开始前需要所述验证的打印作业;以及
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是不需要执行所述验证即可进行所述测试打印的打印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而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并且在所述测试打印后没有输入验证数据时,禁止由所述打印装置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打印;以及
当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而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并且在所述测试打印后输入所述验证数据时,允许由所述打印装置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打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时,使能够在对所接受的打印作业进行第二次所述验证后,由所述打印装置对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打印;以及
当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时,使能够对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打印而不执行第二次所述验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时,允许在对所接受的打印作业进行所述测试打印后对所接受的打印作业执行所述打印而不输入任何验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户能够通过用户界面来改变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的打印条件的设定作为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的所述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能够基于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的处理条件的设定进行了改变后的处理条件,由所述打印装置执行对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的打印作为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的所述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能够由所述打印装置对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打印,而不改变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的处理条件的设定,作为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的所述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结束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的所述处理,作为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的所述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时,在第一次所述验证后进行所述测试打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时,不需要所述验证即可执行所述测试打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时,在第一次所述验证后进行所述测试打印;以及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并且在所述测试打印开始前执行的所述验证在所述测试打印后被再次执行时,允许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时,禁止未经第一次所述验证即开始所述测试打印;以及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并且在所述测试打印开始前执行的所述验证在所述测试打印后没有被再次执行时,禁止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时,未经所述验证即能执行所述测试打印;以及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时,未经所述验证即能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时,在由所述打印装置输入验证数据后进行所述测试打印;以及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并且在所述测试打印开始前由所述打印装置输入的所述验证数据在所述测试打印后被再次输入时,允许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时,不输入所述验证数据即能执行所述测试打印;以及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时,不输入所述验证数据即能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是在所述测试打印开始前需要输入验证数据的保密打印作业;以及
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是不输入所述验证数据即能进行所述测试打印的非保密打印作业。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时,不执行所述验证即能使所述打印装置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多个处理中的一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接受的打印作业可以设定多个打印条件,该多个打印条件包括与打印份数有关的第一打印条件、以及不同于所述与打印份数有关的第一打印条件的第二打印条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为所接受的打印作业设定的所述第二打印条件包括以下打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打印薄片尺寸有关的打印条件、与由薄片处理装置进行的自动整理有关的打印条件、以及与双面打印或单面打印有关的打印条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打印装置对所接受的打印作业执行测试打印时,根据所述第二打印条件执行打印而不遵循所述第一打印条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当执行所述第一处理时,所述第二打印条件的设定被改变的情况下,根据设定改变后的所述第二打印条件对要处理的打印作业执行打印,打印份数为基于所述第一打印条件的打印份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执行所述第二处理时,由所述打印装置根据所述第二打印条件执行打印,打印份数对应于从基于所述第一打印条件的打印份数减去由所述测试打印对所接受的打印作业执行打印的打印份数所得到的值。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执行所述第三处理时,使能够将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图像数据从存储单元删除。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时,在所述测试打印开始前,要求通过用户界面单元来输入验证数据;以及
当请求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时,在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的所述处理开始前,要求通过所述用户界面单元再次输入所述验证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即使当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时,如果从所述测试打印的执行开始尚未经过预定时间,则允许由所述打印装置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处理,而不执行第二次所述验证。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并且从所述测试打印的执行开始已经经过了预定时间,则禁止在不执行第二次所述验证的情况下由所述打印装置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处理。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并且在所述测试打印执行后,通过用户界面单元输入了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验证数据时,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处理。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即使当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时,如果从所述测试打印的执行开始尚未经过预定时间,则即使没有通过所述用户界面单元输入验证数据,也允许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处理。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并且从所述测试打印的执行开始已经经过了预定时间时,禁止不使用所述用户界面单元输入验证数据就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处理。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不是所述第一类型打印作业而是所述第二类型打印作业时,使能够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处理,而不论从所述测试打印的执行开始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根据从所述测试打印的执行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而禁止对执行了所述测试打印的所接受的打印作业的数据执行所述处理时,通过所述用户界面单元通知相应的建议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能够由所述打印装置对从所述打印装置的原稿扫描单元接受的作业的数据执行测试打印。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中的作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能够由所述打印装置对从可与所述打印装置进行数据通信的外部装置发送来的作业的数据执行测试打印。
CN2005101167686A 2004-10-29 2005-10-28 打印装置、作业处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66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16308A JP4996050B2 (ja) 2004-10-29 2004-10-29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4-316308 2004-10-29
JP2004316308 2004-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6762A CN1766762A (zh) 2006-05-03
CN1766762B true CN1766762B (zh) 2012-03-21

Family

ID=36261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1676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66762B (zh) 2004-10-29 2005-10-28 打印装置、作业处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060092453A1 (zh)
JP (1) JP4996050B2 (zh)
CN (1) CN17667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0244B2 (ja) * 2003-11-12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ジョブ処理方法、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JP4533225B2 (ja) * 2005-04-20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7483175B2 (en) * 2005-09-16 2009-01-27 Pitney Bow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nting secure value documents and non-secure documents utilizing the same printing device
JP2007121374A (ja) * 2005-10-25 2007-05-17 Seiko Epson Corp 情報表示装置
JP2007133511A (ja) * 2005-11-08 2007-05-31 Ricoh Co Ltd 文書管理装置、文書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171028B2 (ja) * 2006-02-28 2013-03-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7261257A (ja) * 2006-03-02 2007-10-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に接続されたホスト端末
US20070234429A1 (en) * 2006-03-29 2007-10-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295295B2 (ja) * 2006-05-26 2009-07-1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22411B2 (ja) * 2006-06-19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039422B2 (ja) * 2006-06-19 2012-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994814B2 (ja) 2006-12-05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080054978A (ko) * 2006-12-14 2008-06-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이렉트 인쇄가 가능한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의 다이렉트인쇄 방법
JP4301288B2 (ja) * 2006-12-25 2009-07-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機
JP2008165708A (ja) * 2007-01-05 2008-07-17 Canon Inc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印刷装置、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JP5076534B2 (ja) * 2007-02-13 2012-11-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224073B2 (en) * 2007-03-28 2015-12-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ata processor saving data indicating progress status of printing process retrievable by client
JP5196921B2 (ja) * 2007-09-04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5339706B2 (ja) * 2007-10-10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制御方法、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530035B2 (ja) * 2007-12-13 2010-08-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端末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618317B2 (ja) 2008-04-10 2011-0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12172B2 (ja) * 2008-05-30 2013-0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173759B2 (ja) * 2008-11-20 2013-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695202B2 (ja) * 2009-02-24 2011-06-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画像出力装置、画像出力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5234016B2 (ja) 2009-02-25 2013-07-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46153B2 (ja) * 2009-04-15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678425B2 (ja) * 2009-11-26 2015-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とデータ処理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5012881B2 (ja) * 2009-11-27 2012-08-2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34659B2 (ja) * 2010-02-19 2014-03-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ページ割付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ページ割付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051258B2 (ja) * 2010-03-16 2012-10-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同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並びに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939627B2 (ja) * 2010-04-19 2012-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47087B2 (ja) * 2010-07-22 2013-0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操作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664037B2 (ja) * 2010-09-07 2015-02-04 キヤノンマーケティング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226052B2 (ja) * 2010-10-18 2013-07-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68622B2 (ja) * 2010-12-16 2015-02-12 キヤノンマーケティング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8693025B2 (en) * 2011-09-19 2014-04-08 Ricoh Production Print Solutions Pre-authorization of print jobs in a printing system
JP5857611B2 (ja) * 2011-10-13 2016-0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JP5866980B2 (ja) * 2011-11-07 2016-0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3111803A (ja) * 2011-11-25 2013-06-10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9141B2 (ja) * 2011-12-06 2016-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ジョブ制御システム、ジョブ制御方法、及びジョブ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978844B2 (ja) * 2012-08-07 2016-08-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991747B2 (ja) * 2012-08-28 2016-09-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とシート選択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46180B2 (ja) * 2013-10-09 2016-01-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JP6264933B2 (ja) * 2014-02-20 2018-0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152807B2 (ja) * 2014-02-27 2017-06-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6012048A (ja) * 2014-06-30 2016-01-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15160B2 (ja) 2014-07-29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60080596A1 (en) * 2014-09-12 2016-03-17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read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CN106557285B (zh) * 2015-09-25 2020-07-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打印方法和装置
JP2017085271A (ja) * 2015-10-26 2017-05-18 株式会社東芝 原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装置
JP6563346B2 (ja) * 2016-01-27 2019-08-2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処理装置
JP6705220B2 (ja) * 2016-03-08 2020-06-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ユーザー認証方法、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監視装置
JP6752635B2 (ja) * 2016-06-23 2020-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81638B2 (ja) * 2017-10-24 2019-09-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操作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9236189A1 (en) * 2018-06-05 2019-12-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de correlated scan initiations
CN109032540A (zh) * 2018-08-01 2018-12-18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打印方法、设备、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167542B2 (ja) * 2018-08-10 2022-1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83109B2 (ja) * 2019-02-19 2023-05-3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4492B1 (en) * 1998-05-29 2004-04-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erforming trial printing,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5391A (ja) 1993-11-04 1995-05-1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出力装置のセキュリティ装置
JPH0883153A (ja) 1994-09-13 1996-03-26 Canon Inc プリンタ制御システム
JPH0965148A (ja) 1995-08-24 1997-03-07 Canon Inc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出力方法
JP3281235B2 (ja) 1995-11-08 2002-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5633932A (en) * 1995-12-19 1997-05-27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disclosure through user-authentication at a printing node
US5752697A (en) * 1996-06-06 1998-05-19 Xerox Corporation Remote printing job confidentiality
US6614546B1 (en) * 1997-03-10 2003-09-02 Minolta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1174903A (ja) * 1997-12-08 1999-07-02 Iwatsu Electric Co Ltd 磁気印写装置
EP0935182A1 (en) 1998-01-09 1999-08-1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ecure printing
JP2001117744A (ja) 1999-10-15 2001-04-27 Canon Inc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2001341361A (ja) * 2000-05-31 2001-12-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US6771386B1 (en) * 2000-09-14 2004-08-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system
US7587468B2 (en) * 2000-10-16 2009-09-08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he provision of printing services
JPWO2002042890A1 (ja) * 2000-11-22 2004-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の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JP2002283677A (ja) 2001-03-23 2002-10-03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7284061B2 (en) * 2001-11-13 2007-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btaining temporary exclusive control of a device
US7230731B2 (en) * 2001-11-16 2007-06-1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password acquisition
US7305556B2 (en) * 2001-12-05 2007-1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ecure printing with authenticated printer key
US7304757B2 (en) 2001-12-21 2007-12-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printing
US7187458B2 (en) * 2001-12-27 2007-03-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rinter
JP4266291B2 (ja) * 2002-04-10 2009-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387687B2 (ja) 2002-04-26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4032704A (ja) * 2002-05-09 2004-01-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印刷システムに好適な方法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04152140A (ja) * 2002-10-31 2004-05-2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電源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4171044A (ja) * 2002-11-15 2004-06-17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
US7292355B2 (en) * 2002-11-20 2007-11-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print jobs stored on a printer
JP2005033333A (ja) * 2003-07-08 2005-02-03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291235B2 (en) * 2003-08-29 2012-10-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cess of clients and users to a print server
JP3840244B2 (ja) * 2003-11-12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ジョブ処理方法、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4492B1 (en) * 1998-05-29 2004-04-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erforming trial printing,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39241B2 (en) 2012-03-20
CN1766762A (zh) 2006-05-03
US20110249283A1 (en) 2011-10-13
JP2006123415A (ja) 2006-05-18
JP4996050B2 (ja) 2012-08-08
US20060092453A1 (en) 200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66762B (zh) 打印装置、作业处理方法和打印系统
KR100799430B1 (ko) 인쇄 시스템 및 작업 처리 방법
US862514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US8159686B2 (en) Image processing job scheduler
CN102681803A (zh) 打印作业编辑装置、打印作业编辑方法和打印系统
JP2010221468A (ja) 画像出力装置、画像出力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出力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6439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computer program
CN107666547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5634310B2 (ja)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979513A (zh) 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图像形成设备和打印系统控制器
EP2343876B1 (en) Apparatus capable of handling cod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program therefor
JP2007122641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0414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48997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JP7497383B2 (ja)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070098427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71139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レビュー画像提示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05414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146126A (ja) パブリックプリントにおける合紙生成方法
JP51663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383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71926B2 (ja)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4449521B2 (ja) 指示情報記憶装置及び方法
JP20200684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149324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