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8153A - 锂离子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18153A
CN1518153A CNA2004100013544A CN200410001354A CN1518153A CN 1518153 A CN1518153 A CN 1518153A CN A2004100013544 A CNA2004100013544 A CN A2004100013544A CN 200410001354 A CN200410001354 A CN 200410001354A CN 1518153 A CN1518153 A CN 1518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ode
rechargeable battery
lithium rechargeable
sultone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13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ɽ����
西山淳子
三浦环
宇津木功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18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81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f specified substances, e.g. trace elements, for ameliorating potable wa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5Systems or processes based on supernatural or anthroposophic principles, cosmic or terrestrial radiation, geomancy or rhabdoma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2Fluid flow conditions
    • C02F2301/024Turbul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阴极、阳极和非水电解溶液,其中电解质溶解于非水溶剂中,其中阳极包括非石墨化炭作为阳极活化剂;及非水电解溶液包括至少一种阳极保护组分,所述的组分选自具有5~7元环磺酸酯结构的磺内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及碳酸亚乙烯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

Description

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已经变得尺寸减少而且便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特别是锂离子二次电池已被经常用作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便携式电话和移动终端。
而且,汽车的迅速增长引起了严重的全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全球环境污染包括排放的二氧化碳和能源枯竭。电动汽车成为改进这些问题的希望所在。
电动汽车的电池必须满足这样的电池性能例如输出密度、长寿命及能量密度。
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改进的输出性能和其重量轻,因此主要的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感兴趣。
以下描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共同特征。
优点
1、较高的能量密度;
2、较高的输出密度;
3、改进的高温性能(由于甚至在高温下减少了容量损失或生热,因此有高效的放电和充电);
4、减少的自放电(在贮藏期间减少的容量损失);
5、没有记忆效应(在反复部分放电中没有问题)。
缺点
1、过充电/过放电的能力弱(保护网络是必要的);
2、含有有机溶剂作为主要组分的电解溶液(需要保护体系以确保在非正常状态下的安全性);
这些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共同特性。
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阴极(正极)包括阴极活化剂例如LiCoO2、LiMn2O4和LiNiO2,其可包含和释放锂。
其中,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锂锰尖晶石适合于需要大容量驱动汽车的电池,因为其在充电状态下比含有锂的复合氧化物阴极显示出更高的稳定性。
众所周知,其比其他的含锂复合氧化物阴极具有更小的4V范围的容量,而且,其电池容量在反复的充电/放电过程中大幅减少。因此,改进充电/放电循环性能是必要的。
阳极(负极)包括阳极活化剂例如炭材料、锂复合氧化物、可与锂、锂金属或其混合物形成合金的金属,所述的活化剂可包含或释放锂。
其中,结晶炭材料例如焦炭和石墨,和无定形炭例如非石墨化炭(硬质炭)可用作阳极材料,因为由于电沉积的锂或从阳极损失锂的枝状晶体的生长,而使阴极没有短路。
高度结晶的石墨阳极显示出较高的放电电压和改进的电压平稳性。
但是,每单位重量炭的电流容量为(mAh/g)为372mAh/g被认为是理论上限,因为在充电阶段,锂离子进入阳极石墨晶体之间的比例高达1个锂原子比6个碳原子。
另一方面,非石墨化炭(硬质炭)阳极在放电过程中显示出较低的电压平稳性和电压的连续和逐渐的减少。但是,结晶取向是任意的,充电机制不同于石墨阳极,这样每单位重量的电流容量比石墨阳极的高,因此,已经开发出具有大于400mAh/g的阳极。
操作电子设备需要提供一定水平的电压,优选显示出具有良好平稳性电压的石墨阳极。在汽车中,具有更高放电电压和其更高平稳性的石墨阳极也是适合的。
另一方面,对于油电两用混合型电动汽车,其中充电的中间态(SOC:充电态)为保持一致,通常反复进行放电/充电循环,具有电压逐渐减少的非石墨化炭阳极相当适合而且是有利的,这是因为更容易充电控制。进一步,油电两用混合型车要求故障期间的再生充电可由小的电池高效地接受。由于非石墨化炭阳极根据放电量显示出电压逐渐减少,使用该阳极的电池可接受大的再生电流。
使用电和汽油的油电混合型汽车不象电动汽车一样为ZEV(零排放机动车),但是污染很低的汽车,比现有的汽车排放相当更少的有害物质如CO2和NO2,显示出更高的燃料效率。因此,已经进行了集中的开发,而且变得相当普及。
对于使用非石墨化炭阳极得到大电流容量,日本公开专利出版1996-69819提出了一种阳极材料,其中非石墨化炭阳极涂布有石墨化的炭,或一种阳极材料,其中石墨化的炭涂布有非石墨化炭。但是,由于阳极材料是非石墨化炭和石墨化炭材料的简单复合物,其不能完全解决与锂包含和释放相关的石墨化炭的容量的变化问题。而且,与锂包含和释放相关的容量变化率在石墨化炭和非石墨化炭之间是不同的。因此,当重复进行锂包含和释放时,在石墨化炭和非石墨化炭之间的界面中发生分离。另外,阳极材料需要在2800℃的高温下加热,导致明显更高的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日本公开专利出版2000-200603中公开了一种由三种不同晶体格间距的相组成的材料,这样一种粒子可包含和释放炭材料层之间的离子。
在日本公开专利出版2000-200603中,在002面的晶格间距,例如,在第一相11中为0.3354nm或更大,小于0.3375nm,在第二相12中为0.3375nm或更大,小于0.3425nm,在第三相13中为0.3425nm或更大。
同时,对于石墨在002面的晶格间距为0.3354nm,及第一相11具有和石墨类似的晶体结构。
因此,阳极材料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相11、12和13结合的性能。具体地说,阳极材料显示出改进的密度,较大的每单位体积的释放容量和来自第一相11的改进的充电/放电效率。而且,阳极材料可提供来自第三相13的大的起始包含容量。
而且,阳极材料在一种粒子中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相11、12和13。因此,在不同原子或离子包含和释放释放期间第一相11中的明显的容量变化被第二和第三相所吸收,导致改进的循环性能。
表1显示出阳极材料中单个层的结晶条件。在表中,对比例的低密度为1.46g/cm3,在002面中的晶格间距为0.348nm,因此为无定形。
表1
    密度(g/cm3)       002面串的晶格间距(nm)           晶粒尺寸
    1st相     2st相     3st相     1st相     2st相     3st相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     1.671.611.76    0.3360.3370.336    0.3420.3390.338    0.3440.3430.344   >10086>100     283656     567
  对比实施例     1.46                0.348               2
在出版物中,阳极材料用于制备阳极,其然后用于二次电池中。电池制备及其评价按如下进行。
N-甲基-2-吡咯烷酮作为溶剂加入到90重量份得到的阳极材料和作为粘合剂的10重量份的聚偏二氟乙烯的混合物以制备阳极混合物浆糊,其然后均匀地施加到铜箔上。在完全干燥阳极混合物后,其从铜箔上剥离,然后冲压为直径15.5mm的圆盘状物以提供阳极。
在制备阳极后,其用于制备硬币形式的二次电池。在该过程中,使用通过将厚度为0.8mm的锂金属板冲压成为直径15.5mm的圆盘状物而形成的阳极;通过将LiPF6以1mol/L的比例加入到1∶1(体积)的碳酸亚乙酯和碳酸二甲酯溶剂混合物中制备电解溶液;及聚丙烯微孔膜作为隔离物。
因此对这样制备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放电以确定阳极的包含容量、释放容量和充电/放电效率。在该过程中,通过反复循环进行充电,所述的循环为施加1小时1mA的恒流,然后停止施加电流2小时直到电池电压达到4mV。通过反复循环进行放电,所述的循环为施加1小时1mA的恒流,然后停止施加电流2小时直到电池电压达到1.5V。通过用充电期间的电量除以阳极中含有的阳极材料的重量从而计算得到阳极的包含容量。通过用放电期间的电量除以阳极中含有的阳极材料重量从而计算得到阳极的释放容量。它们表示为mAh/g。另外,通过使释放容量/包含容量的比例乘以100得到充电/放电效率。充电/放电效率表示有多少包含在炭材料层之间的锂离子被有效地利用。这些结果列于表2中。
  包含容量(mAh/cm3)   释放容量(mAh/cm3)  充电/放电效率(%)
    实施例1     947     790     84
    实施例2     892     700     78
    实施例3     986     818     83
  对比实施例     645     453     70
作为二次电池的壳体,已经开发出层压材料包装膜取代了镍板化或铝筒。
除了移动设备外,在汽车电池中减轻重量是必要的。因此,上述的膜被认为是最适合的电池壳体形式。
电池的铝层压膜基本上为如图1示意的由基质101/铝箔102/密封剂组成的三层结构。
基质101是厚度10~25μm的聚酯(PET)或尼纶的膜。铝箔102是厚度为20~40μm的铝膜。密封剂103是厚度为30~70μm的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改性聚丙烯(PP)或离聚物制造的膜。
电池的铝层压膜通过在160~180℃热密封密封剂约5秒形成2~5mm宽的密封,如图2示意,被加工为电池壳体。
密封剂选自如下的密封剂,其中水的渗透性从外部到密封横截面变小,所述的密封剂对电解质碳酸酯溶剂的溶胀性比电解质有机溶剂更小。而且,铝箔与密封剂层之间的界面可被这样保护要使铝箔不被作为锂盐的LiPF6由于电池内部痕量水份存在而产生的HF所腐蚀。
当使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改性聚丙烯(PP)作为密封剂时,在高温和高湿度条件下(60℃,90%RH)100天水的渗透量为300ppm或更少。因此,壳体可以满意地作为电池包装组件。
已经确信使用非石墨化炭阳极显示出优异的电池暂时稳定性(贮藏性能)例如循环性能和点性能,因为由于在充电期间石墨晶体层之间的锂离子的进入不象石墨电极从而晶体不扩张。
但是已经发现贮藏性能甚至在使用非石墨化炭阳极的二次电池中也变差。
我们发现使用非石墨化炭阳极二次电池贮藏性能如此的劣化是由于非石墨化炭(无定形炭)阳极中形式的突起引起的。
我们也发现突起可以生长到几个微米,引起:
1、突起顶端与阴极之间的微短路;及
2、由于突起的形成使阴极与阳极之间的间隙增加,从而增加了内阻(容量减少)。
这种现象当使用层压材在料膜而不用镍板化的铁或铝作为壳体时可明显地观察到。
在金属筒壳体中,由于可以施加压力因而可避免这种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问题,特别是提供具有改进的贮藏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阴极、阳极和非水电解溶液,其中电解质溶解于非水溶剂中,其中:
阳极包括非石墨化炭作为阳极活化剂;及
非水电解溶液包括至少一种阳极保护组分,所述的组分选自具有5~7元环的磺酸酯结构的磺内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及碳酸亚乙烯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阳极保护组分可为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由通式(1)代表的磺内酯:
Figure A20041000135400151
其中R1、R2、R3、R4、R5和R6独立地代表氢、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及n代表0~2的整数;及由通式(2)代表的碳酸亚乙烯酯:
其中R1和R2独立地代表氢、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非石墨化炭选自从木炭、糖、纤维素、酚醛塑料、玻璃化炭黑、聚偏二氯乙烯、由石油或煤中得到的沥青或焦炭中的至少一种碳。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阳极包括由阳极保护组分得到的涂膜。阳极保护组分有助于在炭材料表面上形成涂膜,导致形成从保护组分得到的涂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阴极、阳极和非水电解溶液,其中电解质溶解于非水溶剂中,其中:
阳极包括无定形炭作为阳极活化剂;及
非水电解溶液包括至少一种阳极保护组分,所述的组分选自具有5~7元环的磺酸酯结构的磺内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及碳酸亚乙烯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阳极保护组分可选自由通式(1)代表的磺内酯和由通式(2)代表的碳酸亚乙烯酯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无定形炭的(002)面间距为0.34nm或更鞥大,真密度小于1.7g/cm3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阳极包括从阳极保护组分得到的涂膜。
根据本发明电解质第一和第二方面,阳极保护组分的含量占非水溶剂的0.1~4wt%。
当非水电解溶液中含有的阳极保护组分为0.1wt%或更大时,电极表面上突起的形成可被满进一步满意地阻止,而且可阻止比电阻的增加和贮藏容量的减少。当含量为4wt%或更少时,这样的效果可被有效地获得,含量为2wt%或更少时更有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阴极、阳极和非水电解溶液,其中电解质溶解于非水溶剂中,其中:
阳极包括非石墨化炭作为阳极碳;及
阳极表面包括阻止突起形成的涂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阴极、阳极和非水电解溶液,其中电解质溶解于非水溶剂中,其中:
阳极包括无定形炭作为阳极活化剂;及
阳极表面包括阻止突起形成的涂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方面,所述的涂膜选自具有5~7元环的磺酸酯结构的磺内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及碳酸亚乙烯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方面,涂膜可选自由通式(1)代表的磺内酯和由通式(2)代表的碳酸亚乙烯酯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第一到第四方面,二次电池的壳体为层压膜壳体。
根据本发明,使用非石墨化炭阳极或无定形炭阳极,将阳极保护组分加入电解溶液中,在阳极表面可形成抑制突起生长的涂膜以提供具有改进贮藏性能的二次电池,同时具有满意的循环性能和满意的电容量。
附图简述
图1是电池的铝层压膜的横截面。
图2是在热密封后电池的铝层压膜的横截面。
图3是贮藏试验中二次电池的电阻增加的变化曲线。
图4是在贮藏试验中二次电池的贮藏容量的变化曲线。
发明的详细描述
以下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非水溶剂可以是一种或多种非质子溶剂,选自环碳酸酯例如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丁酯(BC)、碳酸亚乙烯酯(VC);直链碳酸酯例如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乙基甲酯(EMC)和碳酸二丙酯(DPC);脂肪族羧酸酯例如甲酸甲酯、乙酸甲酯和丙酸乙酯;γ-内酯例如γ-丁内酯;直链醚例如1,2-乙氧基乙烷(DEE)和乙氧基甲氧基乙烷(EME);环醚例如四氢呋喃和2-甲基四氢呋喃;二甲基亚砜;1,3-二氧戊环;甲酰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乙腈;丙腈;硝基甲烷;乙基甘醇二甲醚;磷酸三酯;三甲氧基甲烷;二氧戊环衍生物;磺酸酯;环丁砜;甲基环丁砜;1,3-二甲基-2-咪唑啉酮;3-甲基-2-恶唑烷酮;碳酸亚丙酯衍生物;四氢呋喃衍生物;乙醚;苯甲醚;N-甲基吡咯烷酮;和氟代羧酸酯。
电解质例子包括LiPF6、LiBF4、LiClO4、LiN(SO2CF3)2、LiN(SO2C2F5)2和LiC(SO2CF3)3。这些电解质可单独使用或两个或多个组合使用。这些电解质在溶解于上述的溶剂中通常达到0.1~3M(mol/L),优选0.5~1.5M后使用。
本发明的电解质例如可用如下方法制备,包括制备上述一些环状和直链碳酸酯的任一种非水溶剂或给定非水溶剂的混合物,将电解质溶解于溶剂中,然后溶解特定的阳极保护组分。
阳极保护组分选自具有5~7元环的磺酸酯结构的磺内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及碳酸亚乙烯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
阳极保护组分为选自如下的至少一种:由通式(1)代表的磺内酯:
其中R1、R2、R3、R4、R5和R6独立地代表氢、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及n代表0~2的整数;及由通式(2)代表的碳酸亚乙烯酯:
Figure A20041000135400192
其中R1和R2独立地代表氢、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
阳极保护组分在本发明的电解溶液的含量,根据取得足够效果看,优选为0.1wt%或更大,(对非水溶剂的重量比,总量是当使用两种或多种溶剂的重量),更优选为0.5wt%或更大,而根据加入的效率和效果看,优选为4wt%或更少,优选为3wt%或更少,进一步优选为2wt%或更少。
磺内酯的例子包括1,3-丙烷磺内酯、1,4-丁烷磺内酯、2,4-丁烷磺内酯[R1=甲基,R2=R3=R4=R5=R6=H,n=0]、1,3-丁烷磺内酯[R6=甲基,R1=R2=R3=R4=R5=H,n=0]、2,4-戊烷磺内酯[R1=R6=甲基,R2=R3=R4=R5=H,n=0]、2-甲基-2,4-戊烷磺内酯[R1=R2=R6=甲基,R3=R4=R5=H,n=0]、4,6-庚烷磺内酯[R1=丙基,R6=甲基,R2=R3=R4=R5=H,n=0]、5-甲基-1,3-己烷磺内酯[R6=异丁基,R1=R2=R3=R4=R5=H,n=0]、1-苯基-1,3-丁烷磺内酯[R1=苯基,R6=甲基,R2=R3=R4=R5=H,n=0]、1,4-己烷磺内酯[R6=乙基,R1=R2=R3=R4=R5=H,n=1]、1,5-戈烷磺内酯[R1=R2=R3=R4=R5=H,n=2]、1,8-萘磺内酯、α-羟基-o-甲苯磺酸-γ-磺内酯。特别是,1,3-丙烷磺内酯和1,4-丁烷磺内酯是优选的。
由通式(2)代表的碳酸亚乙烯酯选自那些其中R1和R2代表H(碳酸亚乙烯酯)的碳酸亚乙烯酯,其中R1代表H,R2代表具有1~12碳原子、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的碳酸亚乙烯酯,及R1和R2独立代表具有1~12碳原子、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的碳酸亚乙烯酯。特别是,优选(R1和R2代表H)的碳酸亚乙酯。
阳极保护组分优选为由通式(1)代表的化合物,特别是1,3-丙烷磺内酯和1,4-丁烷磺内酯。
含有阳极保护组分的非水电解溶液可用于提供电池,其中在阳极表面形成抑制突起形成的惰性涂膜,在正常的电池反应中不劣化。
二次电池的组件除了电解溶液外可选自各种常规的组件没有特别的限制。
阴极活化剂可以是锂复合氧化物和另外的金属。例如,可以是锂和至少一种选自过渡金属元素例如Co、Mn、Ni、Cr、Fe和V的一种金属的复合氧化物。这样的复合氧化物的例子包括LiCoO2、LiMn2O4和LiNiO2
阴极可以例如这样制造,包括捏合上述的阴极活化剂、导电剂例如乙炔黑和炭黑、粘合剂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溶剂以制备阴极混合物,将阴极物质施加到铝箔或不锈钢条板上作为集电器,其然后干燥,压制,然后在约50℃~250℃下加热2小时。
阳极活化剂可以是非石墨化炭阳极,其可包含和释放锂。
非石墨化炭也称硬质炭,是指这样的一种碳,其中甚至在3000℃或更高的温度下不能从无规层状结构转化为石墨结构,不能生长石墨晶粒。通过有机化合物碳化的得到的碳属于这种类型的炭材料。
非石墨化炭可以从由石油或煤中得到的通常被称为石墨化炭的沥青经过调节H/C原子比为0.6∶0.8得到。
非石墨化炭的例子包括木炭、糖炭、纤维素炭、酚醛塑料炭、玻璃化炭黑、聚偏二氯乙烯炭、由石油或煤中得到的沥青炭或焦炭中,它们可以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这些炭材料是无定形的,优选(002)面间距为0.34nm或更大,及真密度小于1.7g/cm3。该真密度优选为1.2g/cm3或更大,更优选为1.4g/cm3或更大。真密度可以通过用气体的气相置换方法(比重瓶)使用商业可获得的设备确定。
阳极可以例如这样制造,包括捏合粉末的炭材料、粘合剂例如乙烯-丙烯-二烯三聚物(EPDM)、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偏二氟乙烯(PVDF)和溶剂以制备阳极混合物,将阳极物质施加到集电器例如铝箔或不锈钢条板上,其然后干燥,压制,然后加热。
隔离物可以是能够将阳极和阴极分开以防止由于这些电极接触而引起的短路而使锂离子泄漏的那些隔离物。其可以为例如聚烯烃微孔膜例如聚乙烯和聚丙烯。
本发明电池的壳体可以例如是层压材料,其中基质、金属箔和密封剂顺序叠。例如,可以使用的基质包括由厚度10~25μm的聚酯(PET)或尼纶制造的树脂膜。金属箔可以是厚度为20~40μm的铝膜。密封剂可以是厚度为30~70μm的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改性聚丙烯(PP)或离聚物制造的树脂膜。层压材料具有如图1或2示意的结构。
实施例1
电解溶液的制备
碳酸亚丙酯(PC)和碳酸乙基甲酯(EMC)以重量比40∶60混合以制备非水溶剂。向该溶剂中加入1,3-丙烷磺内酯(PS)达到1wt%。将LiPF6溶解于混合物中达到1M得到电解溶液。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
这样制造阴极,包括混合89wt%的锂锰尖晶石(LiMn2O4,阴极活化剂)、7wt%的导电炭(乙炔黑;导电剂)和4wt%的聚偏二氟乙烯(粘合剂),向混合物中加入N-甲基-2-吡咯烷酮(NMP)作为溶剂,将混合物施加到铝箔上,其然后干燥,压制并加热。
这样制造阳极,包括混合89wt%的非石墨化炭(Kureha ChemicalIndustry Co.Ltd.,商品名:Carbotron P(F),阳极活化剂)、10wt%的导电炭(乙炔黑;导电剂)和1wt%的聚偏二氟乙烯(粘合剂),向混合物中加入N-甲基-2-吡咯烷酮(NMP)作为溶剂,将混合物施加到铝箔上,其然后干燥,压制并加热。
调整阴极和阳极以基本上具有相等的电容量。
通过中间的聚烯烃微孔膜(Selgard Inc.,trade name:Selgard 2300,一种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三层结构的微孔膜)的隔离物层叠阴极和阳极,卷为盘卷以制造产电组件。将组件置于层压材料壳体中,向其中倾倒上述制备的电解溶液。密封壳体以提供尺寸为120×80×4mm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电池性能的确定
使用二次电池,进行充电,在室温(25℃)下恒流2A和恒压进行5小时达到端电压为4.3V。然后进行放电,恒流2A达到端电压为2.5V。充电/放电反复进行。实施例1的电池显示出满意的循环性能。
贮藏试验
评价实施例1制备的二次电池的容量贮藏性能。
在室温下进行充电和放电的一个循环,在此期间,充电/放电电流恒定(2A)。在该循环中的充电容量和电阻分别确定为起始容量和起始电阻。在本发明中,在放电和充电中的切断电压为分别为2.5V和4.3V。然后,每一个电池用2A的恒流和恒压充电2.5小时到4.2V,然后在55℃的恒温箱中放置20天,再另外20天(一共40天),再另外30天(一共70天),再另外30天(一共100天)。在该阶段后,电池再用室温下恒流放电,然后用相同的恒流经另外的充电/放电。在该过程中,测量充电期间的电阻,放电容量确定为恢复容量(贮藏容量)。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加入1,3-吡咯烷酮(PS)到2wt%。
实施例3
如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加入1,3-吡咯烷酮(PS)到3wt%。
实施例4
如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加入碳酸亚乙烯酯和1,3-吡咯烷酮(PS)分别到1wt%和1wt%。
对比实施例
如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不加1,3-吡咯烷酮(PS)。
图3显示出实施例中的电池和对比实施例中的电池的贮藏试验中电阻增加速率的变化曲线。图4显示出贮藏容量相对值的变化曲线。
从图3和4中可见,加入1,3-丙烷磺内酯(PS)或碳酸亚乙烯酯的实施例中的电池,与不加入上述任何一种的对比实施例中的电池相比,显示出较低的电阻增加和较低的贮藏容量,因此改进了贮藏性能。
加到4wt%或更大没有显著地提供电阻增加速率的改进。因此,优选含量为0.1~4wt%,更优选为0.1~3wt%,特别优选0.1~2wt%。
根据本发明,可以改进二次电池的贮藏性能,因为向电解溶液中加入特别的化合物(阳极保护组分)可抑制构成阳极的石墨化炭(无定形炭)中突起的形成。在常规的二次电池中,其中电解溶液不含有阳极保护组分,在阳极中形成突起,引起微短路,电流汇聚及两电极之间距离的增加,其然后增加了在贮藏期间自放电和电阻增加,及贮藏容量的减少。
由于在常规的二次电池中的电极中形成的突起,在层压材料中比在金属筒壳体中更明显,可以得出结论,本发明更适合于含有层压膜壳体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laims (20)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阴极、阳极和非水电解溶液,其中电解质溶解于非水溶剂中,其中:
阳极包括非石墨化炭作为阳极活化剂;及
非水电解溶液包括至少一种阳极保护组分,所述的组分选自具有5~7元环磺酸酯结构的磺内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及碳酸亚乙烯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
2.如权利要求1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阳极保护组分选自由通式(1)代表的磺内酯的至少一种:
Figure A20041000135400021
其中R1、R2、R3、R4、R5和R6独立地代表氢、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及n代表0~2的整数;及由通式(2)代表的碳酸亚乙烯酯:
Figure A20041000135400022
其中R1和R2独立地代表氢、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
3.如权利要求1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非石墨化炭选自从木炭、糖、纤维素、酚醛塑料、玻璃化炭黑、聚偏二氯乙烯、由石油或煤得到的沥青或焦炭中得到的至少一种碳。
4.如权利要求1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阳极包括由阳极保护组分得到的涂膜。
5.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阴极、阳极和非水电解溶液,其中电解质溶解于非水溶剂中,其中:
阳极包括无定形炭作为阳极活化剂;及
非水电解溶液包括至少一种阳极保护组分,所述的组分选自具有5~7元环磺酸酯结构的磺内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及碳酸亚乙烯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
6.如权利要求5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阳极保护组分可选自由通式(1)代表的磺内酯的至少一种:
Figure A20041000135400031
其中R1、R2、R3、R4、R5和R6独立地代表氢、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及n代表0~2的整数;及由通式(2)代表的碳酸亚乙烯酯:
其中R1和R2独立地代表氢、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
7.如权利要求5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无定形炭的(002)面间距为0.34mn或更大,真密度小于1.7g/cm3
8.如权利要求5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阳极包括从阳极保护组分得到的涂膜。
9.如权利要求1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阳极保护组分的含量占非水溶剂的0.1~4wt%。
10.如权利要求5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阳极保护组分的含量占非水溶剂的0.1~4wt%。
11.如权利要求1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作为二次电池壳体的层压膜壳体。
12.如权利要求5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作为二次电池壳体的层压膜壳体。
13.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阴极、阳极和非水电解溶液,
其中电解质溶解于非水溶剂中,其中:
阳极包括非石墨化炭作为阳极活化剂;及
阳极表面包括抑制突起形成的涂膜。
14.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阴极、阳极和非水电解溶液,其中电解质溶解于非水溶剂中,其中:
阳极包括无定形炭作为阳极活化剂;及
阳极表面包括抑制突起形成的涂膜。
15.如权利要求13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的涂膜从选自具有5~7元环的磺酸酯结构的磺内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及碳酸亚乙烯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得到。
16.如权利要求14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的涂膜从选自具有5~7元环的磺酸酯结构的磺内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及碳酸亚乙烯酯及其取代的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得到。
17.如权利要求13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涂膜从,选自由通式(1)代表的磺内酯:
Figure A20041000135400051
其中R1、R2、R3、R4、R5和R6独立地代表氢、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及n代表0~2的整数;及由通式(2)代表的碳酸亚乙烯酯:
Figure A20041000135400061
其中R1和R2独立地代表氢、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中的至少一种得到。
18.如权利要求14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涂膜从,选自由通式(1)代表的磺内酯:
Figure A20041000135400062
其中R1、R2、R3、R4、R5和R6独立地代表氢、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及n代表0~2的整数;及由通式(2)代表的碳酸亚乙烯酯:
Figure A20041000135400063
其中R1和R2独立地代表氢、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或芳基,中的至少一种得到。
19.如权利要求13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作为二次电池壳体的层压膜壳体。
20.如权利要求14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作为二次电池壳体的层压膜壳体。
CNA2004100013544A 2003-01-10 2004-01-06 锂离子二次电池 Pending CN15181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4295/2003 2003-01-10
JP2003004295 2003-0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8153A true CN1518153A (zh) 2004-08-04

Family

ID=32652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013544A Pending CN1518153A (zh) 2003-01-10 2004-01-06 锂离子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08364B2 (zh)
EP (1) EP1443586B1 (zh)
JP (1) JP2004235145A (zh)
KR (2) KR100669057B1 (zh)
CN (1) CN1518153A (zh)
DE (1) DE602004009621D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2364B (zh) * 2006-12-13 2010-06-09 索尼株式会社 电解液和电池
CN1877897B (zh) * 2005-06-07 2010-08-25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US8349502B2 (en) 2006-09-20 2013-01-08 Lg Chem, Ltd. Additive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N101978548B (zh) * 2008-03-18 2013-10-30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溶液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04919630A (zh) * 2013-01-17 2015-09-16 索尼公司 用于二次电池的活性物质、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二次电池、电池组、电动车辆、电力存储系统、电动工具、以及电子装置
CN108155351A (zh) * 2016-12-06 2018-06-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3598B2 (ja) 2003-05-29 2009-06-24 Tdk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溶液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2次電池
JP4767501B2 (ja) * 2004-04-21 2011-09-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KR101347671B1 (ko) * 2005-06-07 2014-01-03 히다치 막셀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수전해액 이차 전지
EP1892789B1 (en) 2005-06-15 2018-02-28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JP4819409B2 (ja) * 2005-06-15 2011-11-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の充放電方法
WO2007010915A1 (ja) * 2005-07-21 2007-0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63948B2 (ja) * 2005-07-21 2012-10-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59999A (ja) * 2006-09-01 2008-03-13 Sony Corp 負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5092347B2 (ja) * 2006-10-23 2012-12-0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4710916B2 (ja) * 2008-02-13 2011-06-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こ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5049820B2 (ja) * 2008-02-29 2012-10-17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09218065A (ja) * 2008-03-10 2009-09-24 Hitachi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41722B1 (ko) * 2009-01-09 2011-06-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공융혼합물과 니트릴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전해질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화학소자
EP2448056A4 (en) * 2009-06-22 2013-01-09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Lithium-ion battery
JP2011014476A (ja) * 2009-07-06 2011-01-20 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1041127B1 (ko) 2009-10-01 2011-06-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
JP5601576B2 (ja) 2010-10-20 2014-10-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組成物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3715429B (zh) 2012-09-28 2016-04-27 王复民 锂电池
JP6393976B2 (ja) 2012-12-04 2018-09-2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装置
FR3003570B1 (fr) 2013-03-20 2016-01-29 Renault Sas Composes sulfonates specifiques utilisables comme solvant d'electrolyte pour batteries au lithium
CN111251667B (zh) * 2013-09-30 2022-02-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卷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缺陷检查方法
KR101581782B1 (ko) * 2014-03-20 2015-12-31 파낙스 이텍(주) 고용량 이차 전지용 비수성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JP2017045724A (ja) * 2015-08-28 2017-03-0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KR20200005369A (ko) * 2018-07-06 2020-01-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WO2023018276A1 (ko) * 2021-08-13 2023-02-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화합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0948A (ja) 1985-10-29 1987-05-11 Showa Denko Kk 二次電池
JPH0869819A (ja) 1994-08-29 1996-03-12 Murata Mfg Co Ltd 非水電解液2次電池
JP3978881B2 (ja) 1997-08-22 2007-09-19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3978882B2 (ja) 1997-08-22 2007-09-19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A2245354C (en) * 1997-08-22 2009-01-06 Ube Industries, Lt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electrolyte thereof
JPH11250909A (ja) 1998-02-27 1999-09-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00200603A (ja) 1998-12-28 2000-07-18 Sony Corp 負極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JP3883726B2 (ja) 1999-02-15 2007-02-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0268857A (ja) 1999-03-18 2000-09-29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01057230A (ja) 1999-08-18 2001-02-27 Sony Corp 非水電解液型二次電池
JP4438141B2 (ja) 1999-10-14 2010-03-24 株式会社カネカ ポリマー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3691714B2 (ja) 2000-03-06 2005-09-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01297790A (ja) 2000-04-11 2001-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4529274B2 (ja) 2000-04-18 2010-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4762411B2 (ja) 2000-06-26 2011-08-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非水電解液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205687C (zh) * 2000-12-27 2005-06-0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JP2002270233A (ja) 2001-03-14 2002-09-20 Sony Corp 電 池
WO2002101869A1 (fr) * 2001-06-07 2002-12-1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Cellule secondaire au lithium
KR100342605B1 (ko) * 2001-07-05 2002-06-29 이원재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전해액
US7097944B2 (en) * 2001-07-12 2006-08-29 Gs Yuasa Corporation Nonaqueous secondary cell
JP3797197B2 (ja) * 2001-11-01 2006-07-12 株式会社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3157900A (ja) 2001-11-19 2003-05-30 Sony Corp 電 池
JP4281895B2 (ja) 2001-12-28 2009-06-1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03243031A (ja) 2002-02-19 2003-08-29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4308477B2 (ja) 2002-03-29 2009-08-0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非水系電解液二次電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電解液
JP4618399B2 (ja) * 2002-06-11 2011-01-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JP4033074B2 (ja) * 2002-08-29 2008-01-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7897B (zh) * 2005-06-07 2010-08-25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US8349502B2 (en) 2006-09-20 2013-01-08 Lg Chem, Ltd. Additive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TWI382010B (zh) * 2006-09-20 2013-01-11 Lg Chemical Ltd 非水相電解質用之添加物及使用其之二次電池
CN101202364B (zh) * 2006-12-13 2010-06-09 索尼株式会社 电解液和电池
CN101978548B (zh) * 2008-03-18 2013-10-30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质溶液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04919630A (zh) * 2013-01-17 2015-09-16 索尼公司 用于二次电池的活性物质、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二次电池、电池组、电动车辆、电力存储系统、电动工具、以及电子装置
CN104919630B (zh) * 2013-01-17 2017-09-08 索尼公司 用于二次电池的活性物质、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二次电池、电池组、电动车辆、电力存储系统、电动工具、以及电子装置
CN108155351A (zh) * 2016-12-06 2018-06-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69057B1 (ko) 2007-01-15
US20040137333A1 (en) 2004-07-15
US7608364B2 (en) 2009-10-27
EP1443586A3 (en) 2004-10-20
KR20060098408A (ko) 2006-09-18
JP2004235145A (ja) 2004-08-19
KR100675047B1 (ko) 2007-01-29
KR20040064645A (ko) 2004-07-19
DE602004009621D1 (de) 2007-12-06
EP1443586A2 (en) 2004-08-04
EP1443586B1 (en) 200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18153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248350C (zh) 非水电解液以及锂二次电池
CN1234188C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KR101571990B1 (ko) 비수전해액 이차 전지와 그 제조 방법
CN1282272C (zh) 非水系二次电池
CN1278444C (zh) 锂二次电池的无水电解液及包含它的锂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0346526C (zh) 非水电解液及包含它的锂二次电池
CN1992420A (zh) 可再充电锂电池
CN1722509A (zh)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及包括它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CN1146065C (zh) 用于电化学体系的非水溶液电解质以及含有该电解质的锂蓄电池
KR20140129312A (ko) 비수 전해질 2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649193A (zh) 锂充电电池的阴极活性材料和使用该材料的锂充电电池
CN1612383A (zh) 具有有效性能的锂电池
CN1581563A (zh) 非水电解液和包含该非水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
CN1674348A (zh) 有机电解液和使用该电解液的锂电池
CN1435906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9461964A (zh)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753240A (zh) 蓄电系统、再生蓄电系统和汽车
CN1337752A (zh) 碳材料、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823436A (zh) 非水性电解液二次电池
CN1287480C (zh) 锂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1060182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610816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503995A (zh) 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电解质和使用该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
CN1280939C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