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3021A -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3021A
CN1393021A CN01803039A CN01803039A CN1393021A CN 1393021 A CN1393021 A CN 1393021A CN 01803039 A CN01803039 A CN 01803039A CN 01803039 A CN01803039 A CN 01803039A CN 1393021 A CN1393021 A CN 1393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body
matrix
coil portion
inductance component
conducto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03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335C (zh
Inventor
金高丰典
吉泽俊博
山本博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190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119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302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1199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3302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1199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3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3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3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3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41Printed circuit coils
    • H01F41/046Printed circuit coil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3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the coil helically wound around a magnetic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该电感部件,包括磁性材料形成的柱状的基体(21)、覆盖基体(21)的端部以及外周面被覆盖的导体层(24)、在覆盖外周面的导体层上形成的切槽部(25)和线状导体部(26)所构成的线圈部(27)、覆盖基体的两端部的导体层所形成的电极部(28)、在线圈部上形成的烧结磁性体构成的磁性体部(31),导体层具有比所述烧结磁性体的烧结温度高的熔点。其制造工序由形成基体的工序、形成导体层的工序、形成线圈部的工序、在基体的两端部形成电极部的工序、在线圈部上形成烧结磁性体构成的磁性体部的工序所构成。依据本发明,可以增大电感,磁力线不易泄漏,获得对周围部件产生磁干扰少的电感部件。

Description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仪器、通信仪器等中的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现有的电感部件。
图16是表示现有的电感部件的截面图,图17是表示该电感部件的基体的立体图。
在图16、图17中,现有的电感部件,包括绝缘材料形成的柱状基体11、覆盖该基体11的导体层12、切削该导体层12形成的切槽部13、使该切槽部13成螺旋状所形成的线圈部14、在基体11的两端部上的电极部16、覆盖线圈部14由绝缘树脂形成的外装部15。
又,基体11为图17所示的在两端部之间设置了具有阶差17的凹部18的形状,在该凹部18中形成线圈部14。
进一步,在基体11的两端部的端面上设置没有覆盖绝缘树脂的非外装部,电极部16与非外装部的导体层12电连接。
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由线圈部14在基体11中产生的磁力线,会从电极部16泄漏。
这样不但不能增大电感,而且由于泄漏的磁力线,会对周围部件造成磁干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增大电感,并且可以抑制给周围部件带来磁干扰的电感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感部件包括磁性材料形成的柱状的基体、覆盖基体的端部以及外周面的导体层、在覆盖外周面的导体层上形成的切槽部和线状导体部所构成的线圈部、覆盖基体的两端部的导体层所形成的电极部、在线圈部上形成的烧结磁性体构成的磁性体部,导体层具有比烧结磁性体的烧结温度高的熔点。
又,其制造工序包括形成磁性材料构成的基体的工序、在基体的端面以及外周面上形成导体层的工序、形成在外周面的导体层上形成线圈部的工序、在基体的两端部上形成电极部的工序、以比导体层的熔点低的温度烧结磁性材料在线圈部上形成由烧结磁性体构成的磁性体部的工序。
依据上述构成以及制造方法,由于在线圈部上设置了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性体部,由线圈部在基体中产生的磁力线从基体通向磁性体部,再次返回基体中,在磁性体部和基体之间形成磁路闭环。为此,可以增大电感,磁力线不易泄漏,获得对周围部件产生磁干扰少的电感部件。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主视截面图。
图2是表示该电感部件的俯视截面图。
图3是表示该电感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覆盖了该电感部件的导体层的基体的立体图。
图5A、B是表示为说明由该电感部件的线圈部产生的磁力线的流向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该电感部件的制造工序图。
图7是表示另一电感部件的主视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主视截面图。
图9是表示该电感部件的俯视截面图。
图10是表示该电感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覆盖了该电感部件的导体层的基体的立体图。
图12A、B是表示为说明由该电感部件的线圈部产生的磁力线的流向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该电感部件的制造工序图。
图14是表示另一电感部件的主视截面图。
图15是表示另一电感部件的俯视截面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电感部件的截面图。
图17是表示该电感部件的基体的立体图。符号说明
21-基体、22-侧面、23-外周面、24-导体层、25-切槽部、26-线状导体部、27-线圈部、28-电极部、29-两端部、30-凹部、31-磁性体部、32-导体层除去部、33-一对向面、34-非磁性体部、36-另一对向面、37-外装部、38-电极层。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1。
在图1~图4中,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包括磁性材料形成的角柱状的基体21、覆盖基体21的侧面22以及外周面23的导体层24、将导体层24用激光切槽成螺旋状,形成了切槽部25和线状导体部26的线圈部27、覆盖基体21的两端部29的导体层24所形成的电极部28。
基体21如图2所示,在两端部29之间设置凹部30,在该凹部30配置线圈部27。
又,在线圈部27上设置由磁性磁材料形成的磁性体部31。磁性体部31是由磁性材料烧结形成的烧结磁性体,同时导体层24是具有比烧结磁性体的烧结温度更高熔点的导体。
这种情况下,基体21以及磁性体部31是将Ni-Zn系铁氧体材料烧结的烧结铁氧体形成的烧结磁性体,同时导体层24是由Ag或者Ag-Pd形成的具有10~30μm厚的电解电镀层的导体。
进一步,在线圈部27和电极部28之间,设置除去了导体层24露出基体21的导体层除去部32,同时在该导体层除去部32内也设置磁性体部31,并与基体21和磁性体部31接触。特别是,导体层除去部32如图3所示,设置在基体21的相互对向面的一面33上,同时,磁性体部31也设置在面33的线圈部27上,将基体21和磁性体部31相互熔融或者烧结形成一体。
这时,面33的线圈部27和磁性体部31之间层状设置非磁性材料的玻璃形成的非磁性体部34,同时,该非磁性体部34也充填到线圈部27的切槽部25上。在基体21的另一面36的线圈部27上,层状设置玻璃形成的外装部37。
即,面33的截面具有图1所示的结构,面36的截面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导体层除去部32内,与基体21对向的磁性体部31的基体对向面积(B)的总面积,比形成在线圈部27的位置的基体21的直径方向的截面积(以下称为径截面积)(A)要大,同时设置在线圈部27上的磁性体部31的基体21的直径方向的截面积(以下称为外周截面积)(C)的总面积,比形成在线圈部27的位置的基体21的径截面积(A)要大。
上述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覆盖基体21的侧面22以及外周面23、在该基体21上形成导体层24的导体层形成工序(A)、覆盖基体21的外周面23的导体层24用激光切槽成螺旋状、形成由切槽部25和线状导体部26形成的线圈部27的线圈部形成工序(B)、在基体21的两端部29上形成电极部28的电极部形成工序(C)。
在导体层形成工序之前,作为基体形成工序(D)设置将基体21形成为角柱形状的工序、在基体21的两端部29之间形成配置线圈部27的凹部30的凹部形成工序。
又,在线圈部形成工序之后,设置从基体21的面33除去导体层24的一部分露出基体21的导体层除去部形成工序(E)、在线圈部27和磁性体部31之间形成非磁性体部34的非性体部形成工序(F)。特别是,在非磁性体部形成工序(F)中,非磁性体部34也充填到线圈部27的切槽部25中。
进一步,设置将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体部31配置在面33的线圈部27上的凹部30内的磁性体部形成工序(G)。该磁性体部形成工序由使基体21与磁性体部31接触的磁性体部接触工序、以比导体层24的熔点要低的温度烧结磁性材料、让磁性体部31成为烧结磁性体的烧结工序所构成。特别是,磁性体部接触工序是要使基体21与磁性体部31在烧结工序中能够熔融并烧结成一体那样接触的工序。
然后,在本制造工序的最后设置在基体21的另一面36的线圈部27上形成玻璃形成的外装部37的外装部形成工序(H)。
对于上述构成的电感部件,在以下说明其动作。
由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感部件,由于在线圈部27上设置了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体部31,如图5A所示,由线圈部27在基体21中产生的磁力线(X)从基体21经过磁性体部31后再次回到基体中。其结果,基本上没有经过线圈部27的线状导体部26的周边的磁力线(Y)(图5B),由于在磁性体部31和基体21之间形成闭环磁路,可以增大电感。进一步,由于磁力线(X)不容易泄漏到电感部件的外部,可以抑制对周围部件的磁干扰。
特别是,依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磁性体部31是将磁性材料烧结形成的烧结磁性体,导磁率大,在增大电感部件的电感的同时,可以抑制对周围部件的磁干扰。
又,由于导体层24是具有比烧结磁性体的烧结温度要高的熔点的导体,即使在线圈部27上配置磁性材料进行烧结,在烧结温度下不会引起导体层24的熔融,可以防止由导体层的熔融引起的短路和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不会劣化导体层24的导通的可靠性。
这时,如果在磁性材料中混入有机溶剂、粘接剂等,做成糊浆状后配置在线圈部27上,即使是复杂形状的电感部件也能配置磁性材料,在磁性体部31和基体21之间,更确切地形成磁路闭环,可以增大电感。
又,由于在基体21的两端部29之间设置了凹部30,磁性体部31由两端部29所包围,磁力线(X)容易从基体21通向磁性体部31。增大了导磁率,可以进一步增大电感。特别是,由于磁性体部31设置在凹部30内,不会比基体21的两端部29凸出,可以提高电感部件的平坦性。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部27和电极部28之间,设置了导体层除去部32,同时在导体层除去部32内也设置了磁性体部31,并且让基体21和磁性体部31接触。为此,在线圈部27产生的磁力线(X)在从基体21通过磁性体部31时,磁力线(X)通过导体层除去部32,导体层24不会妨碍磁力线(X)的通过。为此,可以让磁力线(X)更有效地通过,增大了导磁率,可以进一步增大电感部件的电感。
特别是,由于使基体21与磁性体部31相互熔融并烧结成一体,在基体21与磁性体部31之间基本上没有界面,磁力线(X)更容易通过,可以更进一步增大电感。
又,由于基体21为角柱形状,同时导体层除去部32设置在相对向的两个面33上,而且磁性体部31也同样设置在面33的线圈部27上,从基体21通过设置在面33上的导体层除去部32可以使几乎全部磁力线(X)通向磁性体部31。进一步,磁力线(X)的路径可以做成对称的,可以使磁力线(X)更有效地通过,增大了导磁率,可以增大电感。
特别是,由于在另一相对向的2个面36上只用保护用玻璃形成外装部37,磁力线(X)不通过线圈部27上的玻璃。进一步,在安装电感部件时,在安装印刷电路板上如果让设置了磁性体部31的面33位于左右进行安装,将不会受到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和焊接点的影响。
进一步,在线圈部27和磁性体部31之间设置非磁性体部34,同时非磁性体部34也填充到线圈部27的切槽部25中。为此,线圈部27的切槽部25和线状导体部26附近由非磁性体部34所覆盖,不会在线圈部27临近的线状导体部26之间形成由于磁力线(X)的通过引起的磁路闭环。其结果,由线圈部27产生的磁力线(X),几乎全部形成从基体21到磁性体部31、从磁性体部31到基体21的磁路闭环,增大了导磁率,可以进一步增大电感。
特别是,由于非磁性体部34在线圈部27和磁性体部31之间设置成层状,同时非磁性体部34由玻璃形成,可以更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如果没有非磁性体部34,由于磁性体部31是烧结磁性材料的烧结磁性体,存在许多微小空隙,这些空隙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通过磁性体部31内部,有可能腐蚀线圈部27。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线圈部27和磁性体部31之间用玻璃设置成层状,可以抑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防止在线圈部27上粘附水分。
然后,在导体层除去部32内,与基体对向的磁性体部31的基体对向面积(B)的总面积,比形成在线圈部27的位置的基体21的径截面积(A)要大,同时设置在线圈部27上的磁性体部31的线圈部外周截面积(C)的总面积,比形成在线圈部27的位置的基体21的径截面积(A)要大。其结果,在线圈部27产生的磁力线(X)不会饱和,会更有效从基体21通向磁性体部31,增大了导磁率,可以增大电感。
此外,由于基体21以及磁性体部31是将Ni-Zn系铁氧体材料烧结的烧结铁氧体形成的烧结磁性体,同时导体层24是由Ag或者Ag-Pd形成的导体,在烧结温度下对磁性材料进行烧结时,不容易对导体层24产生由于烧结的热引起的不良影响,可以提高导体层24的导通的可靠性。
这样,依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如图5A所示,由于由线圈部27在基体21中产生的磁力线(X)从基体21经过磁性体部31后再次回到基体21中,在磁性体部31和基体21之间形成闭环磁路,可以增大电感,同时磁力线(X)不容易泄漏,可以抑制对周围部件的磁干扰。
又,可以防止导体层24熔融引起的短路以及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和在烧结磁性体中吸收水分引起的对线圈部27的腐蚀的情况发生,可以抑制降低导体层24的导通可靠性。
进一步,由于在另一对向面36上不通过磁力线(X),在安装时,在印刷电路板上如果让一对向面33(设置了磁性体部31的面)位于左右进行安装,将不容易受到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和焊接点的影响。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线圈部27和磁性体部31之间设置成层状的非磁性体部34由玻璃形成,采用空气或者陶瓷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又,在基体21的另一对向面36的线圈部27上虽然设置了由玻璃形成外装部37,采用绝缘树脂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进一步,在基体21的两端部29和磁性体部31接触部分附近,虽然通过导体层24让其接触,也可以如图7所示,让基体21的两端部29和磁性体部31直接接触。(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2。
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改进。
在图8~图11中,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包括磁性材料形成的角柱状的长方体形状的基体21、覆盖该基体21的侧面22以及外周面23的导体层24、将覆盖基体21的外周面23的导体层24用激光切槽成螺旋状,形成了切槽部25和线状导体部26的线圈部27、覆盖基体21的两端部29的导体层24所形成的电极部28。
又,在线圈部27上设置由磁性磁材料形成的磁性体部31。磁性体部31是由磁性材料烧结形成的烧结磁性体,同时导体层24是具有比烧结磁性体的烧结温度更高熔点的导体。
进一步,通过在线圈部27上设置的磁性体部31的两端部,让线圈部27的两端部对向,设置导体构成的电极层38,该电极层38成为电极部28的一部分。
即,本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在基体21的中央部不设置凹部,通过磁性体部31的两端部,增加与线圈部27的两端部对向的电极层38的构成。
基体21和磁性体部31、导体层24的材料、构成、形成方法和第1
实施方式相同。
在线圈部27和电极部28之间,除去导体层24露出基体21的导体层除去部32与磁性体部31的接触、一体化方法,由玻璃形成的非磁性体部34、以及玻璃形成的外装部37的材料、构成、形成方法也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外装部37的两端部,设置让线圈部27的两端部对向的电极层38。
进一步,在线圈部27和一方的端部的电极部28之间设置的导体层除去部32内,与基体21对向的磁性体部31的基体对向面积(B)的总面积,比形成在线圈部27的位置的基体21的径截面积(A)要大,同时设置在线圈部27上的磁性体部31的线圈部外周截面积(C)的总面积,比形成在线圈部27的位置的基体21的径截面积(A)要大。
以下说明在上述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与图6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之间的差异。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在基体形成工序(D)中,设置在基体21上不形成凹部30的长方体形状形成工序,将基体21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在线圈部形成工序(B)中,从基体21的一方的外周断面到另一方外周断面形成线圈部27。在电极部形成工序(C)中,在线圈部27上设置的磁性体部31上,让线圈部27的两端部对向,设置导体构成的电极层38,该电极层38成为电极部28的一部分。
对于上述构成的电感部件,在以下说明其动作。
由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感部件,由于在线圈部27上设置了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体部31,如图12A所示,由线圈部27在基体21中产生的磁力线(X)从基体21经过磁性体部31后再次回到基体中。其结果,如图12B所示,经过线圈部27的线状导体部26的周边的磁力线(Y)基本上没有,在磁性体部31和基体21之间形成闭环磁路。其结果,可以增大电感部件的电感,同时磁力线(X)不容易泄漏,可以抑制对周围部件的磁干扰。
特别是,由于磁性体部31是将磁性材料烧结形成的烧结磁性体,导磁率大,在增大电感部件的电感的同时,可以抑制对周围部件的磁干扰。
又,由于导体层24是具有比烧结磁性体的烧结温度要高的熔点的导体,即使在线圈部27上配置磁性材料进行烧结,在烧结温度下不会引起导体层24的熔融,可以防止由导体层24的熔融引起的短路和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不会劣化导体层24的导通的可靠性。
这时,如果在磁性材料中混入有机溶剂、粘接剂等,做成糊浆状后配置在线圈部27上,即使是复杂形状的电感部件也能配置磁性材料,在磁性体部31和基体21之间,更确切地形成磁路闭环,可以增大电感。
进一步,由于在线圈部27上设置的磁性体部31上,设置让线圈部27的两端部对向的电极层38,该电极层38成为电极部28的一部分,电极部28可以形成在基体21的外周端面上。为此,在安装电感部件时,可以提高与印刷电路板的布线图形的连接,由于可以将线圈部27设置到基体21的两侧面附近,可以增大电感。特别是,由于线圈部27从基体21的一方外周端面到另一方外周端面之间设置,可以增大电感。
然后,在线圈部27和电极部28之间,设置了除去导体层24露出基体21的导体层除去部32,同时在导体层除去部32内也设置了磁性体部31,并且让基体21和磁性体部31接触。为此,在线圈部27产生的磁力线(X)在从基体21通过磁性体部31时,磁力线(X)通过导体层除去部32,导体层24不会妨碍磁力线(X)的通过。其结果,可以让磁力线(X)更有效地通过,增大了导磁率,可以进一步增大电感部件的电感。
特别是,由于让基体21与磁性体部31相互熔融并烧结成一体,在基体21与磁性体部31之间基本上没有界面,磁力线(X)更容易通过,可以更进一步增大电感。
又,导体层除去部32设置在相对向的两个面33上,同时磁性体部31也同样设置在设置了导体层除去部32的一对面33的线圈部27上。为此,从基体21通过导体层除去部32可以让几乎全部磁力线(X)通向磁性体部31,同时磁力线(X)的路径可以做成对称的,这样,可以让磁力线(X)更有效地通过,增大了导磁率,可以增大电感。
特别是,由于在另一相对向的2个面36上只用保护用玻璃形成外装部37,磁力线(X)不通过线圈部27上的玻璃。又,在安装电感部件时,在安装印刷电路板上如果让设置了磁性体部31的一对面33位于左右进行安装,将不会受到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图形和焊接点的影响。
进一步,在线圈部27和磁性体部31之间设置非磁性体部34,同时非磁性体部34也填充到线圈部27的切槽部25中。为此,线圈部27的切槽部25和线状导体部26附近由非磁性体部34所覆盖,不会在线圈部27临近的线状导体部26之间形成由于磁力线(X)的通过引起的磁路闭环。其结果,由线圈部27产生的磁力线(X),几乎全部形成从基体21到磁性体部31、从磁性体部31到基体21的磁路闭环,增大了导磁率,可以进一步增大电感。
特别是,由于非磁性体部34在线圈部27和磁性体部31之间设置成层状,同时非磁性体部34由玻璃形成,可以更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
如果没有非磁性体部34,由于磁性体部31是烧结磁性材料的烧结磁性体,存在许多微小空隙,这些空隙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通过磁性体部31内部,有可能腐蚀线圈部27。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线圈部27和磁性体部31之间用玻璃设置成层状,可以抑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防止在线圈部27上粘附水分。
又,在导体层除去部32内,与基体21对向的磁性体部31的基体对向面积(B)的总面积,比形成在线圈部27的位置的基体21的径截面积(A)要大,同时设置在线圈部27上的磁性体部31的基体的线圈部外周截面积(C)的总面积,比形成在线圈部27的位置的基体21的径截面积(A)要大。为此,在线圈部27产生的磁力线(X)不会饱和,会更有效从基体21通向磁性体部31,其结果,增大了导磁率,可以增大电感。
此外,由于基体21以及磁性体部31是将Ni-Zn系铁氧体材料烧结的烧结铁氧体形成的烧结磁性体,同时导体层24是由Ag或者Ag-Pd形成的导体,因此,在烧结温度下对磁性材料进行烧结时,不容易对导体层24产生由于烧结的热引起的不良影响,可以提高导体层24的导通的可靠性。
这样,依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2A所示,由于由线圈部27在基体21中产生的磁力线(X)从基体21经过磁性体部31后再次回到基体21中。为此,由于在磁性体部31和基体21之间形成闭环磁路,可以增大电感部件的电感,同时磁力线(X)不容易泄漏,可以抑制对周围部件的磁干扰。
又,可以防止导体层24熔融引起的短路以及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和在烧结磁性体中吸收水分引起的对线圈部27的腐蚀的情况发生,可以抑制降低导体层24的导通可靠性。
进一步,由于在另一对向面36上不通过磁力线(X),在安装时,在印刷电路板上如果使一对向的2个面33(设置了磁性体部31的面)处于并行位置进行安装,将不容易受到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图形和焊接点的影响。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线圈部27和磁性体部31之间设置成层状的非磁性体部34由玻璃形成,采用陶瓷层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进一步,非磁性体部34也可以设置成空气层。作为形成空气层的形成方法,例如,在非磁性体部34部分设置热硬化树脂层,在磁性体31的烧成时,采用烧成、除去等方法。
又,在基体21的另一对向面36的线圈部27上虽然设置了由玻璃形成外装部37,采用绝缘树脂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进一步,在基体21的两端部29上设置的电极部28,虽然是让线圈部27的端部对向而在磁性体部31上形成电极层38,也可以如图14、图15所示,不介入磁性体部31以及外装部37,并且不让线圈部27对向,形成电极层38。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切槽的方法,虽然采用激光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切槽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采用机械方法切削、化学方法的蚀刻、以及其他的周知的方法进行切削。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依据以上的本发明,由线圈部在基体中产生的磁力线,从基体通向磁性体部之后再次返回到基体中,在磁性体部和基体之间形成磁路闭环。为此,可以增大电感部件的电感,同时,磁力线不易泄漏,可以提供一种能抑制对周围部件产生的磁干扰的电感部件。

Claims (28)

1.一种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磁性材料形成的柱状的基体、覆盖所述基体的端部以及外周面的导体层、在覆盖所述外周面的所述导体层上形成的切槽部和线状导体部所构成的线圈部、覆盖所述基体的两端部的所述导体层所形成的电极部、在所述线圈部上形成的烧结磁性体构成的磁性体部,所述导体层具有比所述烧结磁性体的烧结温度高的熔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的两端部之间设置为配置所述线圈部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的两端部之间设置为配置所述线圈部的凹部,同时在所述凹部内设置所述磁性体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部和所述电极部之间设置导体层除去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以及所述磁性体部的材料是烧结铁氧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以及所述磁性体部是Ni-Zn系烧结铁氧体,所述导体层是Ag或者Ag-Pd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部和所述电极部之间设置导体层除去部,同时在所述导体层除去部内也设置磁性体部,并让所述基体和所述磁性体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部和一方的所述电极部之间设置的所述导体层除去部内,和所述基体对向的所述磁性体部的面积比形成所述线圈部的位置的所述基体的直径方向的截面积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部上的所述磁性体部的所述基体的直径方向的截面积,比形成所述线圈部的位置的所述基体的直径方向的截面积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和所述磁性体部通过烧结成一体化。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为角柱形状,同时所述导体层除去部设置在基体的相对向的一对面上,所述磁性体部设置在形成在所述基体的所述一对面的线圈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的另一对向面的线圈部上设置绝缘树脂形成的外装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的另一对向面的线圈部上设置玻璃形成的外装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所述线圈部上设置的所述磁性体部的两端部,设置让所述线圈部的两端部对向的电极层,所述电极层成为电极部的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部是从所述基体的一方的外周端面到另一方外周端面设置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部和所述磁性体部之间设置非磁性体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线圈部的切槽部中也填充了所述非磁性体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磁性体部是在所述线圈部和所述磁性体部之间形成的玻璃层、陶瓷层、或者空气层中选出的一种。
19.一种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形成磁性材料构成的基体的工序、在所述基体的侧面以及外周面上形成导体层的工序、形成在所述外周面的所述导体层上的切槽部和线状导体部所构成的线圈部的工序、在所述基体的两端部上形成电极部的工序、以比所述导体层的熔点低的温度烧结磁性材料在所述线圈部上形成由烧结磁性体构成的磁性体部的工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基体形成工序中在基体的两端部之间形成凹部的工序、在所述磁性体部形成工序中在所述凹部内形成磁性体部的工序。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设置:在线圈部和电极部之间形成除去导体层使基体露出的导体层除去部的导体层除去部形成工序、在所述磁性体部形成工序中在所述导体层除去部内也形成磁性体部、使所述基体和所述磁性体部接触的磁性体部接触工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体部接触工序包括让基体和磁性体部相互熔融并烧结一体的工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基体形成工序中使所述基体成角柱形状的工序、在所述导体层除去部形成工序中将导体层除去部设置在所述基体的相对向的一对面上的工序、在所述磁性体部形成工序中将磁性体部设置在所述一对面上形成的线圈部上的工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基体另一对向面上形成的线圈部上形成由绝缘树脂构成的外装部的工序。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基体另一对向面上形成的线圈部上形成由玻璃构成的外装部的工序。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部形成工序之后,进一步设置在线圈部和磁性体部之间形成非磁性体部的工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非磁性体部形成工序中,在线圈部的切槽部中也填充非磁性体。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基体形成工序中将基体做成长方体形状的工序、在所述电极部形成工序中在设置了线圈部的磁性体部上形成使所述线圈部对向的由导体构成的电极层的工序,所述电极层成为电极部的一部分。
CNB018030394A 2000-10-19 2001-10-16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233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9014/2000 2000-10-19
JP2000319014A JP3511994B2 (ja) 2000-10-19 2000-10-19 インダクタ部品の製造方法
JP330232/2000 2000-10-30
JP2000330232A JP3511997B2 (ja) 2000-10-30 2000-10-30 インダクタ部品
JP330233/2000 2000-10-30
JP2000330233A JP3511998B2 (ja) 2000-10-30 2000-10-30 インダクタ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3021A true CN1393021A (zh) 2003-01-22
CN1172335C CN1172335C (zh) 2004-10-20

Family

ID=27344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303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2335C (zh) 2000-10-19 2001-10-16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864774B2 (zh)
EP (1) EP1253607A4 (zh)
KR (1) KR20030007390A (zh)
CN (1) CN1172335C (zh)
WO (1) WO2002033714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5955A (zh) * 2015-05-26 2016-12-0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组件
CN108475574A (zh) * 2015-12-17 2018-08-31 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包括被动热管理功能的电感电路
CN109903976A (zh) * 2017-12-11 2019-06-1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感器
CN110364339A (zh) * 2018-04-09 2019-10-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10600246A (zh) * 2018-06-13 2019-12-20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CN112103028A (zh) * 2019-06-17 2020-12-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感器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5403A (ja) * 2001-10-03 2003-04-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3827314B2 (ja) * 2003-03-17 2006-09-27 Tdk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ティブ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WO2004100187A1 (ja) * 2003-05-08 2004-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95102B (en) * 2006-01-13 2008-03-21 Ind Tech Res Inst Multi-functional substrate structure
CN101489563A (zh) 2006-07-06 2009-07-22 拜耳先灵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避孕和预防先天性畸形风险的药物制剂
US20080036566A1 (en) 2006-08-09 2008-02-14 Andrzej Klesyk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Same
JP4408283B2 (ja) * 2006-10-04 2010-02-03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312018B2 (en) * 2007-04-05 2019-06-04 Edward Handy Method for potting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JP4535083B2 (ja) * 2007-04-10 2010-09-0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2008306017A (ja) * 2007-06-08 2008-12-18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インダクタ及び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287154B2 (ja) * 2007-11-08 2013-09-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回路保護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430252B (zh) * 2011-04-06 2017-03-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电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504798B1 (ko) * 2011-09-05 2015-03-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자성체 기판, 커먼모드필터, 자성체 기판 제조방법 및 커먼모드필터 제조방법
KR20140011694A (ko) * 2012-07-18 2014-01-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소자, 적층형 칩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4208277A1 (ja) * 2013-06-28 2014-12-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KR101983146B1 (ko) * 2013-08-14 2019-05-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전자부품
KR20150080797A (ko) * 2014-01-02 2015-07-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세라믹 전자 부품
JP6405742B2 (ja) * 2014-06-26 2018-10-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KR102052767B1 (ko) * 2014-12-12 2019-12-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754986B (zh) * 2019-01-28 2024-01-05 东莞顺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射出成型电感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6106B2 (ja) 1997-03-04 2003-10-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ップ型インピーダンス素子
EP0921542B1 (en) * 1997-03-28 2005-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hip indu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H1167521A (ja) 1997-08-19 1999-03-09 Taiyo Yuden Co Ltd 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52950B2 (ja) 1998-07-13 2002-12-0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JP4039779B2 (ja) * 1999-01-28 2008-01-30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チップ状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0269038A (ja) * 1999-03-18 2000-09-29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89038A (ja) 1999-04-08 2000-10-17 Nisshin Steel Co Ltd 軽量建築資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2002008931A (ja) * 2000-04-18 2002-01-11 Taiyo Yuden Co Ltd 巻線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5955A (zh) * 2015-05-26 2016-12-0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组件
CN106205955B (zh) * 2015-05-26 2019-01-22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组件
CN108475574A (zh) * 2015-12-17 2018-08-31 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包括被动热管理功能的电感电路
CN108475574B (zh) * 2015-12-17 2022-04-15 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包括被动热管理功能的电感电路
CN109903976A (zh) * 2017-12-11 2019-06-1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感器
US11227716B2 (en) 2017-12-11 2022-01-1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nductor
CN109903976B (zh) * 2017-12-11 2022-04-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感器
CN110364339A (zh) * 2018-04-09 2019-10-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10600246A (zh) * 2018-06-13 2019-12-20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CN110600246B (zh) * 2018-06-13 2022-07-12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
CN112103028A (zh) * 2019-06-17 2020-12-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感器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2033714A1 (fr) 2002-04-25
EP1253607A1 (en) 2002-10-30
US20030052765A1 (en) 2003-03-20
EP1253607A4 (en) 2009-03-11
US6864774B2 (en) 2005-03-08
KR20030007390A (ko) 2003-01-23
CN1172335C (zh) 2004-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2335C (zh)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265451C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62901C (zh)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0345466C (zh) 元件内置型多层基板
CN1198486C (zh) 具有用于安装电子部件的空腔的印刷线路板
CN1309283C (zh) 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779951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65016A (zh) 层叠型电子元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H07321250A (ja) 熱伝導体を備える玉格子アレー集積回路パッケージ
CN1858907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55067C (zh) 半导体器件的生产方法
CN1658345A (zh) 固态电解电容器、传输线器件、它们的制作方法及采用它们的复合电子元件
CN1497717A (zh) 电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591853A (zh) 无引线型半导体封装及其制作工艺
JP2015062208A (ja) 回路モジュール
CN1301051C (zh) 印刷电路板
CN1783487A (zh) 电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530978A (zh) 芯片式电容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模制模具
CN1728353A (zh) 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577840A (zh) 半导体器件的堆叠封装
CN100346428C (zh) 电感元件及该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266765C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306603C (zh) 层叠型电子元器件
JP3842229B2 (ja) 回路モジュール
CN1763933A (zh) 印刷电路板与引入其的电路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020

Termination date: 201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