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0246B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0246B
CN110600246B CN201910428828.XA CN201910428828A CN110600246B CN 110600246 B CN110600246 B CN 110600246B CN 201910428828 A CN201910428828 A CN 201910428828A CN 110600246 B CN110600246 B CN 110600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etal electrode
composite magnetic
coil componen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88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0246A (zh
Inventor
阿部翔平
杉本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00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0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0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0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6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耐冲击性及散热特性良好且能够适用于高密度安装的线圈部件。一种线圈部件,具有:复合磁性体部,包含磁性粉末和树脂;线圈部,具有埋设于上述复合磁性体部的卷绕部;第一金属电极,与上述线圈部的一端部电连接;第二金属电极,与上述线圈部的另一端部电连接,上述复合磁性体部具有:相互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将上述第一面与上述第二面连接的第三面、夹着上述第三面而相互相对的第四面及第五面,上述第一金属电极具有设置于第三面的第一安装部和设置于上述第四面的第一侧部,上述第二金属电极具有设置于第三面的第二安装部和设置于上述第五面的第二侧部。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包含磁性粉末和树脂的复合磁性体部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具有包含磁性粉末和树脂的复合磁性体部的线圈部件在要求小型化及高饱和电流的领域中存在高需求。例如,小型且高性能的线圈部件在印刷配线基板等进行高密度安装等,而搭载于各种设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2916号公报
现有的线圈部件中,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等,有时产生在复合磁性体上产生缺口或破裂等的问题。另外,要求用于实现高密度安装的安装面积的缩小及散热特性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状况而研发的,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其耐冲击性及散热特性良好,能够适用于高密度安装,且具有复合磁性体。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
具有:
复合磁性体部,其包含磁性粉末和树脂;
线圈部,其具有埋设于所述复合磁性体部的卷绕部;
第一金属电极,其与所述线圈部的一端部电连接且是弯曲的金属板材;
第二金属电极,其与所述线圈部的另一端部电连接且是弯曲的金属板材,
所述复合磁性体部具有:与所述卷绕部的卷轴方向交叉且相互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沿着所述卷轴方向延伸的第三面、沿着所述卷轴方向延伸且至少一部分夹持所述第三面而相互相对的第四面及第五面,
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三面的第一安装部、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四面的第一侧部,
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三面的第二安装部、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五面的第二侧部。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在沿着卷轴方向延伸的第三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因此,例如即使在与线圈部的卷轴方向交叉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的面积较宽的情况下,也缩小安装面积,能够实现更高的高密度安装。另外,作为金属板材的第一金属电极和第二金属电极具有经由弯曲部与各安装部连接的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因此,它们位于相对较长的边的两侧,保护复合磁性体部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等的影响,并且也作为释放线圈部件中产生的热的散热路径适当发挥作用。
另外,例如,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也可以具有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且设置于与所述第三面相对的第六面的第一上部,
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具有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上部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六面的第二上部。
第一金属电极及第二金属电极还具有第一上部及第二上部,由此,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复合磁性体部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等的影响。另外,这种第一金属电极及第二金属电极也作为释放线圈部件中产生的热的散热路径更适当地发挥作用。
另外,例如,所述第一侧部也可以具有所述线圈部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的第一接线部,
所述第二侧部也可以具有所述线圈部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的第二接线部。
第一侧部及第二侧部具有第一接线部及第二接线部的线圈部件利用复合磁性体部的外部接线,因此,不需要在复合磁性体部的内部埋设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的一部分,制造容易,并且能够提高作为复合磁性体部整体的磁特性。
另外,例如,所述第四面也可以具有向中心侧凹陷且设置有所述第一接线部的第四面凹部,
所述第五面也可以具有向所述中心侧凹陷且设置有所述第二接线部的第五面凹部。
通过在第四面凹部及第五面凹部分别配置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能够保护第一及第二接线部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的影响,因此,这种线圈部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另外,例如,所述第一上部也可以具有所述线圈部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上部连接的第一接线部,
所述第二上部也可以具有所述线圈部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上部连接的第二接线部。
第一上部及第二上部具有第一接线部及第二接线部的线圈部件在复合磁性体部的外部接线,因此,不需要在复合磁性体部的内部埋设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的一部分,制造容易,并且能够提高作为复合磁性体部整体的磁特性。
另外,例如,所述第六面具有向中心侧凹陷且设置有所述第一接线部的第一第六面凹部、和向所述中心侧凹陷且设置有所述第二接线部的第二第六面凹部。
通过在第一及第二第六面凹部分别配置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能够保护第一及第二接线部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的影响,因此,这种线圈部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另外,例如,第一金属电极也可以具有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辅助安装部,
第二金属电极也可以具有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辅助安装部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二辅助安装部。
具有第一及第二辅助安装部的线圈部件可使用第一及第二安装部,以第三面面向安装基板的姿势安装,也可使用第一及第二辅助安装部,以第一面面向安装基板的姿势安装。因此,这种线圈部件根据安装的空间的特性,以缩小安装面积的姿势安装,或者以抑制安装高度的姿势安装,由此,能够灵活地应对。另外,能够相对于安装于不同的位置的设备等,适当使用具有同等的性能的多个线圈部件。
另外,例如,所述第一安装部及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沿着所述卷轴方向的长度也可以比所述第三面的沿着所述卷轴方向的长度长。
这种线圈部件的第一金属电极及第二金属电极的宽度比复合磁性体部的宽度大,因此,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复合磁性体部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的影响。
另外,例如,所述第一安装部及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沿着所述卷轴方向的长度也可以为所述第三面的沿着所述卷轴方向的长度以下。
这种线圈部件能够将作为线圈部件整体的宽度的沿着卷轴方向的长度设为与复合磁性体部的宽度同等,因此,在小型化的方面是更有利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来自第二面侧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中包含的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的来自第一面侧的立体图;
图4是透视了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将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中包含的复合磁性体部等从第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6是将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中包含的复合磁性体部等从第一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来自第二面侧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中包含的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的立体图;
图9是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的来自第一面侧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来自第二面侧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线圈部件中包含的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的立体图;
图12是第一及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概念图。
符号的说明
10、110、210、310、410…线圈装置
20、120、420…复合磁性体部
21、121…第一面
21a…第一第一面凹部
21b…第二第一面凹部
22…第二面
23…第三面
24…第四面
24a…第四面凸部
24b…第四面凹部
25…第五面
25a…第五面凸部
25b…第五面凹部
26、426…第六面
30…线圈部
32…卷绕部
34、334…一端部
36、336…另一端部
40、140、240…第一金属电极
42…第一安装部
44、244…第一侧部
44a、244a…第一侧端部
44b、244b…第一接线部
44c、244c…第一连接部
45、46、47、55、56、57…弯曲部分
48、348…第一上部
49…第一辅助安装部
50、150、250…第二金属电极
52…第二安装部
54、254…第二侧部
54a、254a…第二侧端部
54b、254b…第二接线部
54c、254c…第二连接部
254ba、244ba…贯通孔
58、358…第二上部
59…第二辅助安装部
C…中心
426a…第一第六面凹部
426b…第二第六面凹部
426c…第六面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的概略立体图,是从线圈部件10中包含的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二面22侧观察线圈部件10的立体图。线圈部件10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状,但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部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有其它的多棱柱状或圆柱状的外形状。
线圈部件10具有:复合磁性体部20、第一金属电极40、第二金属电极50、具有埋设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卷绕部32的线圈部30(参照图4)。图5是表示安装第一金属电极40及第二金属电极50之前的状态的复合磁性体部20的立体图。复合磁性体部20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状,如图4所示,在复合磁性体部20的内部埋设有线圈部30 的卷绕部32。
如图4所示,线圈部30中的卷绕部32具有与复合磁性体部20中投影面积最大的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的法线方向一致的卷轴方向。线圈部30的两端部从埋设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卷绕部32向X轴方向的两侧引出。如图5所示,线圈部30的一端部34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四面24向复合磁性体部20的外部露出。另外,如图6所示,线圈部30的另一端部36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五面25向复合磁性体部20的外部露出。
卷绕部32中,金属的良导体的导线以作为卷轴方向的Y轴方向为中心进行卷绕。也可以在构成线圈部30的导线的表面形成绝缘包覆。线圈部30从卷绕部32到作为两端部的一端部34及另一端部36一体地连续。构成线圈部30的导线也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绞线。此外,线圈部件10的说明中,以卷轴方向为Y轴方向,以图1所示的设置有第一安装部42及第二安装部52的第三面23的法线方向为Z轴方向,且以与Y轴方向及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为X轴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5及图6所示,复合磁性体部20除一端部34及另一端部36 之外,覆盖线圈部30。复合磁性体部20具有与卷绕部32的卷轴方向交叉,且相互相对的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另外,复合磁性体部20 具有沿着卷轴方向延伸的第三面23、第四面24、第五面25及第六面26。第三面23、第四面24、第五面25及第六面26以包围第一面21 和第二面22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并将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沿着卷轴方向连接。
第三面23和第六面26夹着第四面24及第五面25而相互相对,第四面24和第五面25的至少一部分夹着第三面23及第六面26而相互相对。各面除了相对的面彼此之外,直接或经由R面或C面等的连接面连接。
如图5所示,第四面24具有两个第四面凸部24a和一个第四面凹部24b。两个第四面凸部24a配置于第四面凹部24b的Z轴方向两侧。第四面凹部24b相对于两侧的第四面凸部24a向线圈部件10的中心C 侧凹陷。线圈部30的一端部34从第四面凹部24b向复合磁性体部20 的外部露出。
如图6所示,第五面25具有与图5所示的第四面24对称的形状。第五面25与第四面24一样,具有两个第五面凸部25a和一个第五面凹部25b。第五面凹部25b相对于两侧的第五面凸部25a向线圈部件10的中心C侧凹陷。线圈部30的另一端部36从第五面凹部25b向复合磁性体部20的外部露出。
复合磁性体部20优选为包含磁性粉末和树脂,且经由树脂结合的磁性粉末的压粉成形体。复合磁性体部20中包含的磁性粉末由铁氧体、或呈现软磁性的金属材料的粉或颗粒构成。作为磁性粉末,特别优选为金属的粉末,能够举出:Fe-Ni合金粉、Fe-Si合金粉、Fe-Si-Cr合金粉、Fe-Si-Al合金粉、坡莫合金粉、非晶粉、Fe粉等。
作为复合磁性体部20中包含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热固化性树脂,可例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密胺树脂等。
如图1所示,第一金属电极40与线圈部30的一端部34电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金属电极40由弯曲的金属板材构成。构成第一金属电极40的金属如果是良导体的金属,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Cu、 Ni、Fe或含有它们的合金等。第一金属电极40也可以机械加工单一或层状地接合的平板状的板材而形成,也可以通过浇铸等成形成弯曲的状态。另外,也可以在第一金属电极40的表面形成有Sn或Ag等的包覆层。
如图1所示,第一金属电极40具有: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三面23的第一安装部42、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四面24的第一侧部44。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金属电极40具有: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六面26的第一上部48、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一面21的第一辅助安装部49。
如图1所示,第一金属电极40的第一安装部42和第一侧部44经由弯曲部分45连接。图2所示的第一安装部42的沿着卷轴方向(Y 轴方向)的长度L1也可以为图5所示的第三面23的沿着卷轴方向(Y 轴方向)的长度L2以下,也可以比长度L2长。第一金属电极40的第一安装部42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三面23大致平行。
如图1所示,第一金属电极40的第一侧部44具有: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四面凸部24a(参照图5)的两个第一侧端部44a、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四面凹部24b(参照图5)的一个第一接线部44b。两个第一侧端部44a夹着一个第一接线部44b并配置于Z轴方向的两侧,第一侧端部44a与第一接线部44b经由第一连接部44c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一接线部44b相对于Z轴方向两侧的第一侧端部 44a,向线圈部件10的中心C侧凹陷。两个第一侧端部44a及一个第一接线部44b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四面凸部24a、第四面凹部24b 大致平行,但第一连接部44c相对于第四面凸部24a及第四面凹部24b 不平行而倾斜。
如图2所示,第一侧端部44a的沿着卷轴方向的长度与第一安装部42一样,但第一接线部44b的沿着卷轴方向的长度比第一安装部42 的长度L1短。另外,第一接线部44b的沿着卷轴方向的长度比与图5 所示的第二面22的长度L2相等的复合磁性体部20的卷轴方向的长度短,优选设为复合磁性体部20的卷轴方向的长度L2的1/2以下。
如图1所示,线圈部30的一端部34连接于第一接线部44b。线圈部30的一端部34相对于第一接线部44b通过激光熔接等连接,但一端部34与第一接线部44b的连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如图1及图4所示,第一接线部44b与一端部34的连接部分利用Z轴方向两侧的第四面凸部24a及第一侧端部44a进行保护,以免受到与外部的接触所引起的冲击等的影响。
如图3所示,第一金属电极40的第一辅助安装部49经由弯曲部分47与第一侧部44的第一接线部44b连接。如图6所示,在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一面21形成有第一第一面凹部21a,该第一第一面凹部 21a与第一面21的其它部分相比向线圈部件10的中心C侧凹陷,且向第四面凹部24b连续。如图3所示,第一辅助安装部49设置于第一面 21上的第一第一面凹部21a。
但是,第一第一面凹部21a的沿着卷轴方向(Y轴方向)的深度比第一辅助安装部49的厚度浅,第一辅助安装部49的外侧表面比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一面21的表面向外侧突出。
如图1所示,第一金属电极40的第一上部48经由弯曲部分46与第一侧部44连接。第一上部48的沿着卷轴方向的长度与第一安装部 42及第一侧端部44a的沿着卷轴方向的长度L1(参照图2)一样。另外,第一金属电极40的第一上部48相对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六面26大致平行。
如图3所示,第二金属电极50与线圈部30的另一端部36电连接。如图2所示,第二金属电极50利用与第一金属电极40一样的材质构成,具有与第一金属电极40一样的形状。但是,第二金属电极50以通过线圈部件10的中心C且与Z轴方向平行的轴为对称轴,相对于第一金属电极40对称地配置。
如图1所示,第二金属电极50具有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三面23的第二安装部52。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金属电极50具有: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五面25的第二侧部54、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六面26的第二上部58、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一面21的第二辅助安装部59。
如图3所示,第二金属电极50的第二安装部52与第二侧部54经由弯曲部分55连接。如图2所示,第二安装部52的形状与第一安装部42的形状一样。另外,如图1所示,第二金属电极50的第二安装部52相对于第一金属电极40的第一安装部42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三面23。
第二金属电极50的第二安装部52的外表面位于与第一金属电极 40的第一安装部42的外表面相同的平面上。线圈部件10将第一安装部42及第二安装部52与焊盘图案连接,由此,能够以将第三面23朝向安装面侧的姿势安装于基板等。
如图3所示,第二金属电极50的第二侧部54具有: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五面凸部25a(参照图6)的两个第二侧端部54a、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五面凹部25b(参照图6)的一个第二接线部54b。两个第二侧端部54a夹着一个第二接线部54b而配置于Z轴方向的两侧,第二侧端部54a与第二接线部54b经由第二连接部54c连接。
如图4所示,第二金属电极50的第二侧部54的形状与第一金属电极40的第一侧部44一样,第二接线部54b相对于Z轴方向两侧的第二侧端部54a,向线圈部件10的中心C侧凹陷。两个第二侧端部54a 及一个第二接线部54b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五面凸部25a、第五面凹部25b大致平行,但第二连接部54c相对于第五面凸部25a及第五面凹部25b不平行而倾斜。
另外,第二金属电极50中的第二侧端部54a及第二接线部54b的卷轴方向的长度也与第一金属电极40中的第一侧端部44a及第一接线部44b一样。
如图3所示,线圈部30的另一端部36连接于第二接线部54b。线圈部30的另一端部36与第二接线部54b的连接方法与线圈部30的一端部34与第一接线部44b的连接(参照图1)相同。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接线部54b与另一端部36的连接部分利用Z轴方向两侧的第五面凸部25a及第二侧端部54a进行保护,以免受到与外部的接触所引起的冲击等的影响。
如图3所示,第二金属电极50的第二辅助安装部59经由弯曲部分57与第二侧部54的第二接线部54b连接。如图6所示,在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一面21,与第一第一面凹部21a一样形成有第二第一面凹部21b,该第二第一面凹部21b比第一面21的其它部分向线圈部件10的中心C侧凹陷,并向第五面凹部25b连续。如图3所示,第二辅助安装部59设置于第一面21上的第二第一面凹部21b。
此外,第二第一面凹部21b的沿着卷轴方向的深度和第二辅助安装部59的厚度与第一第一面凹部21a的沿着卷轴方向的深度和第一辅助安装部49的厚度一样。
第二金属电极50的第二辅助安装部59相对于第一金属电极40的第一辅助安装部49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一面21。第二金属电极50的第二辅助安装部59的外表面位于与第一金属电极40的第一辅助安装部49的外表面相同的平面上。线圈部件10 将第一辅助安装部49及第二辅助安装部59与焊盘图案连接,由此,能够以将第一面21朝向安装面侧的姿势安装于基板等。
如图3所示,第二金属电极50的第二上部58经由弯曲部分56与第二侧部54连接。第二上部58的沿着卷轴方向的长度与第二安装部 52及第二侧端部54a的沿着卷轴方向的长度L1一样。另外,第二金属电极50的第二上部58相对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六面26大致平行。
如图3所示,第二金属电极50的第二上部58相对于第一金属电极40的第一上部48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于第六面26。此外,线圈部件10将第一上部48及第二上部58与焊盘图案连接,由此,也可以将第六面26朝向安装面侧的姿势安装于基板等。
图1及图3所示的线圈部件10例如能够如以下所述制造。首先,作为制造方法的第一阶段,准备图2所示的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40、 50和图5及图6所示的埋设有线圈部30的复合磁性体部20。埋设有线圈部30的复合磁性体部20通过例如准备成为线圈部30的空芯线圈、磁性粉末及树脂,埋入空芯线圈并对树脂粉末及树脂进行压粉成形而制造。成形时的压力及温度根据线圈部件10中要求的特性适宜决定。
接着,将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40、50相对于复合磁性体部20通过粘接剂等接合之后,将从复合磁性体部20露出的线圈部30的一端部34及另一端部36与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40、50电连接,由此,得到线圈部件10。
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0在沿着卷轴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三面2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部42和第二安装部52,因此,即使在与卷轴方向交叉的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的面积较宽的情况下,也缩小安装面积,且能够实现更高的高密度安装。例如,由于构成线圈部30的导线的线径进行大径化等的原因,即使在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的面积的降低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线圈部件10的安装面积。
另外,作为金属板材的第一金属电极40和第二金属电极50具有经由弯曲部分45、55与第一及第二安装部42、52连接的第一及第二侧部44、54,因此,它们位于X轴方向的两侧,保护复合磁性体部20 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等的影响,并且作为释放线圈部件10中产生的热的散热路径也适当发挥作用。此外,从保护复合磁性体部20的观点来看,优选为第一及第二安装部42、52的沿着卷轴方向的长度L1比第三面23的沿着卷轴方向的长度L2长。与之相对,从降低安装面积的观点来看,优选为第一及第二安装部42、52的沿着卷轴方向的长度L1 为第三面23的沿着卷轴方向的长度L2以下。
另外,通过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40、50具有第一及第二上部48、 58,有效地保护复合磁性体部20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等的影响,且作为释放线圈部件10中产生的热的散热路径也更适当地发挥作用。另外,线圈部件10由于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40、50与线圈部30的连接部分即第一及第二接线部44b、54b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20的外部,因此,制造容易。
另外,在复合磁性体部20的第四面凹部24b及第五面凹部25b分别配置第一接线部44b和第二接线部54b,由此,能够保护第一及第二接线部44b、54b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的影响。另外,具有第一及第二辅助安装部49、59的线圈部件10也可使用第一及第二安装部42、52,以第三面23朝向安装面侧的姿势安装,也可使用第一及第二辅助安装部49、59,以第一面21朝向安装面侧的姿势安装。这种线圈部件10 能够根据安装的空间的特性改变姿势并安装,因此,能够相对于安装多个具有相同性能的线圈部件的设备等特别适合地使用。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10的来自第二面22侧的概略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10除了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140、150的形状等不同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0一样。因此,关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10,仅说明与线圈部件10的不同点,对与线圈部件10的相同点省略说明。
图8是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110中包含的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140、 150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140、150相对于图 2所示的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40、50,在不具有第一及第二辅助安装部49、59的方面不同,但其它的方面一样。
图9是线圈部件110的来自第一面121侧的概略立体图。线圈部件110中包含的复合磁性体部120在图6所示那样的第一及第二第一面凹部21a、21b未形成于第一面121的方面不同,但其它的方面一样。
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110与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0不同,无法以将第一面121朝向安装面侧的姿势安装。但是,线圈部件110通过将第一安装部42及第二安装部52与焊盘图案连接,能够与线圈部件10 一样,以将第三面23朝向安装面侧的姿势安装于基板等。其它,线圈部件110实现与线圈部件10一样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210的来自第二面22侧的概略立体图。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210除了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240、250的形状不同之外,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110一样。因此,关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圈部件210,仅说明与线圈部件110的不同点,对与线圈部件110的相同点省略说明。
线圈部件210的复合磁性体部120与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110中包含的复合磁性体部120一样。但是,如图10及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 240、250的立体图即图11所示,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240、250与线圈部件110中包含的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140、150不同,不具有第一及第二上部48、58。即,线圈部件210的第一金属电极240具有: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120的第三面23的第一安装部42、经由弯曲部分 45与第一安装部42连接且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120的第四面24的第一侧部244。
图10所示的第一侧部244具有: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120的第四面凸部24a(参照图5)的一个第一侧端部244a、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 120的第四面凹部24b(参照图5)的一个第一接线部244b。第一侧端部244a设置于第一安装部42与第一接线部244b之间,第一安装部42 与第一接线部244b经由弯曲部分45、第一侧端部244a及第一连接部分244c连接。
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接线部244b相对于第一侧端部244a 向线圈部件210的中心C侧凹陷。第一侧端部244a及第一接线部244b 与复合磁性体部120的第四面凸部24a、第四面凹部24b大致平行,但第一连接部244c相对于第四面凸部24a及第四面凹部24b不平行而倾斜。
如图10所示,第一接线部244b的沿着卷轴方向的长度与第一安装部42及第一侧端部244a一样。在第一接线部244b形成有使线圈部 30的一端部34插通的贯通孔244ba。从复合磁性体部120的第四面凹部24b露出的一端部34在插通于第一接线部244b的贯通孔244ba的状态下,与第一接线部244b接合。
如图11所示,第二金属电极250利用与第一金属电极240一样的材质构成,具有与第一金属电极240一样的形状,并与线圈部30的另一端部36电连接。但是,第二金属电极250以通过线圈部件210的中心且与Z轴方向平行的轴为对称轴,相对于第一金属电极240对称地配置。
图11所示的第二侧部254具有: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120的第五面凸部25a(参照图6)的第二侧端部254a、设置于复合磁性体部120 的第五面凹部25b(参照图6)的第二接线部254b。第二侧端部254a 设置于第二安装部52与第二接线部254b之间,第二安装部52与第二接线部254b经由弯曲部分55、第二侧端部254a及第二连接部254c连接。从复合磁性体部120的第五面凹部25b露出的另一端部36在插通于第二接线部254b的贯通孔254ba的状态下与第二接线部254b接合。
图10所示的线圈部件210与图7所示的线圈部件110一样,能够以将第三面23朝向安装面侧的姿势安装于基板等。另外,线圈部件210 实现与线圈部件110一样的效果。
其它的实施方式
以上,举出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当然也可以包含多个其它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例如,图1所示的线圈部件10中,线圈部30的一端部34及另一端部36连接的第一及第二接线部44b、54b具有第一及第二金属电极40、50的第一及第二侧部44、54,但如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310(图12(a))那样,第一上部348及第二上部358也可以具有一端部334及另一端部336连接的第一及第二接线部。另外,如图12 (b)所示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线圈部件410那样,设置有具有第一及第二接线部的第一及第二上部348、358的复合磁性体部420的第六面426也可以具有:向中心C侧凹陷且设置有第一接线部的第一第六面凹部426a、同样向中心C侧凹陷且设置有第二接线部的第二第六面凹部426b、处于第一第六面凹部426a与第二第六面凹部426b之间的第六面凸部426c。
另外,图1等所示的线圈部件10中,以线圈部件10中的Y轴负方向侧的面为第一面21,以Z轴负方向侧的面为第三面23,以X轴负方向侧的面为第四面24,但第一面21与第二面22、第三面23与第六面26、第四面24与第五面25能够相互替换地配置。

Claims (8)

1.一种线圈部件,其中,
具有:
复合磁性体部,其包含磁性粉末和树脂;
线圈部,其具有埋设于所述复合磁性体部的卷绕部;
第一金属电极,其与所述线圈部的一端部电连接且是弯曲的金属板材;
第二金属电极,其与所述线圈部的另一端部电连接且是弯曲的金属板材,
所述复合磁性体部具有:与所述卷绕部的卷轴方向交叉且相互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沿着所述卷轴方向延伸的第三面、沿着所述卷轴方向延伸且至少一部分夹持所述第三面而相互相对的第四面及第五面,
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三面的第一安装部、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四面的第一侧部,
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三面的第二安装部、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五面的第二侧部,
所述第一侧部具有所述线圈部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的第一接线部,
所述第二侧部具有所述线圈部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的第二接线部,
所述第四面具有向中心侧凹陷且设置有所述第一接线部的第四面凹部,
所述第五面具有向所述中心侧凹陷且设置有所述第二接线部的第五面凹部,
所述第一接线部沿着所述第四面凹部向所述中心侧凹陷,
所述第二接线部沿着所述第五面凹部向所述中心侧凹陷,
所述线圈部的所述一端部从所述第四面凹部向所述复合磁性体部的外部露出且与所述第一接线部连接,
所述线圈部的所述另一端部从所述第五面凹部向所述复合磁性体部的外部露出且与所述第二接线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具有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且设置于与所述第三面相对的第六面的第一上部,
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具有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上部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六面的第二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及所述第二金属电极不具备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一侧部或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且与第六面相对的部分,所述第六面与所述第三面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线圈部的所述一端部从所述第四面凹部露出且在插通于所述第一接线部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接线部连接,
所述线圈部的所述另一端部从所述第五面凹部露出且在插通于所述第二接线部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二接线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第一金属电极具有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辅助安装部,
第二金属电极具有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辅助安装部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二辅助安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部及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沿着所述卷轴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第三面的沿着所述卷轴方向的长度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部及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沿着所述卷轴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第三面的沿着所述卷轴方向的长度以下。
8.一种线圈部件,其中,
具有:
复合磁性体部,其包含磁性粉末和树脂;
线圈部,其具有埋设于所述复合磁性体部的卷绕部;
第一金属电极,其与所述线圈部的一端部电连接且是弯曲的金属板材;
第二金属电极,其与所述线圈部的另一端部电连接且是弯曲的金属板材,
所述复合磁性体部具有:与所述卷绕部的卷轴方向交叉且相互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沿着所述卷轴方向延伸的第三面、沿着所述卷轴方向延伸且至少一部分夹持所述第三面而相互相对的第四面及第五面,
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三面的第一安装部、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四面的第一侧部,
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三面的第二安装部、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五面的第二侧部,
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具有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一侧部连接且设置于与所述第三面相对的第六面的第一上部,
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具有经由弯曲部分与所述第二侧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上部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六面的第二上部,
所述第一上部具有所述线圈部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上部连接的第一接线部,
所述第二上部具有所述线圈部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上部连接的第二接线部,
所述第六面具有向中心侧凹陷且设置有所述第一接线部的第一第六面凹部、向所述中心侧凹陷且设置有所述第二接线部的第二第六面凹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第六面凹部和所述第二第六面凹部之间的第六面凸部。
CN201910428828.XA 2018-06-13 2019-05-22 线圈部件 Active CN110600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3114A JP7187831B2 (ja) 2018-06-13 2018-06-13 コイル部品
JP2018-113114 2018-06-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0246A CN110600246A (zh) 2019-12-20
CN110600246B true CN110600246B (zh) 2022-07-12

Family

ID=6885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8828.XA Active CN110600246B (zh) 2018-06-13 2019-05-22 线圈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87831B2 (zh)
CN (1) CN1106002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8545B2 (ja) * 2020-05-27 2023-06-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電子部品
DE112022005178T5 (de) * 2021-10-29 2024-08-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duktivität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3021A (zh) * 2000-10-19 2003-01-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14505A (zh) * 2007-10-16 2009-04-22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结构
CN102290208A (zh) * 2010-05-17 2011-12-21 阿尔卑斯绿色器件株式会社 线圈封入压粉磁芯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225590A (ja) * 2013-05-17 2014-12-04 東光株式会社 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04700991A (zh) * 2013-12-09 2015-06-10 阿尔卑斯绿色器件株式会社 电感元件以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5742035A (zh) * 2014-12-30 2016-07-0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组件和制造电子组件的方法
CN106816267A (zh) * 2015-11-09 2017-06-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KR20170090124A (ko) * 2016-01-28 2017-08-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7342150A (zh) * 2016-04-28 2017-11-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7516571A (zh) * 2017-09-15 2017-12-26 珠海群创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器、电感器的制作方法、压制电感器的成型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2189B2 (ja) * 1997-10-24 2002-09-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03950B2 (ja) * 2003-08-07 2009-01-07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42459A (ja) * 2003-11-10 2005-06-02 Toko Inc 面実装型インダクタ
JP4326511B2 (ja) * 2005-08-26 2009-09-09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の実装構造
JP6245263B2 (ja) * 2013-07-08 2017-12-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US20150102891A1 (en) * 2013-10-16 2015-04-1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hip electronic component, board having the same, and packaging unit thereof
JP6323365B2 (ja) * 2015-02-27 2018-05-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45396B2 (ja) * 2015-06-09 2018-12-26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KR101681429B1 (ko) * 2015-10-08 2016-11-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전자 부품 및 그 실장 기판
JP6927115B2 (ja) * 2018-03-27 2021-08-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3021A (zh) * 2000-10-19 2003-01-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14505A (zh) * 2007-10-16 2009-04-22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结构
CN102290208A (zh) * 2010-05-17 2011-12-21 阿尔卑斯绿色器件株式会社 线圈封入压粉磁芯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225590A (ja) * 2013-05-17 2014-12-04 東光株式会社 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04700991A (zh) * 2013-12-09 2015-06-10 阿尔卑斯绿色器件株式会社 电感元件以及电感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5742035A (zh) * 2014-12-30 2016-07-0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组件和制造电子组件的方法
CN106816267A (zh) * 2015-11-09 2017-06-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KR20170090124A (ko) * 2016-01-28 2017-08-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7342150A (zh) * 2016-04-28 2017-11-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
CN107516571A (zh) * 2017-09-15 2017-12-26 珠海群创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器、电感器的制作方法、压制电感器的成型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0246A (zh) 2019-12-20
JP2019216197A (ja) 2019-12-19
JP7187831B2 (ja)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153642A (ja)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
JP7371327B2 (ja) 積層コイル部品
CN110600246B (zh) 线圈部件
CN112820516B (zh) 电子部件
US11862379B2 (en) Coil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477434A (zh) 层叠线圈部件
CN111724981A (zh) 层叠线圈部件
CN111986895A (zh) 线圈部件
CN111128513B (zh) 线圈部件和电子器件
JP2021100098A (ja) インダクタ
CN113948294A (zh) 线圈装置
CN113539611A (zh) 线圈部件
CN110544578B (zh) 电子部件
US12068099B2 (en) Coil component
US20240282507A1 (en) Coil device
US20240282506A1 (en) Coil device
KR102669918B1 (ko) 코일 부품
US20240282516A1 (en) Coil device
JP2006066470A (ja) コイル装置
US20230063586A1 (en) Coil component
US20230123939A1 (en) Coil component
CN116895451A (zh) 电子部件
JP2024120375A (ja) インダクタ
US20240290532A1 (en) Coil component
CN115732164A (zh) 线圈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