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8069C -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8069C
CN1248069C CN03102347.9A CN03102347A CN1248069C CN 1248069 C CN1248069 C CN 1248069C CN 03102347 A CN03102347 A CN 03102347A CN 1248069 C CN1248069 C CN 124806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master component
electrical contact
imaging device
devel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23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35735A (zh
Inventor
河井太刀夫
保井功二郎
原田欣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35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5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80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806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5Pivotable subunit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6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the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nectors, power supply
    • G03G21/1871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the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nectors, power supply associated with a position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6Electrical conn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光敏鼓、充电件、显影件、显影剂供给件、调节件,还包括第一电气触点,用来从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充电件上;第三电气触点,用来从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显影件、显影剂供给件和调节件上;第四电气触点,用来把鼓电气接地到主组件上,其中第一框架带有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第二框架带有分别与第一框架的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相邻的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第一电气触点和第三电气触点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一个纵向端处,而第四电气触点布置在第一框架的另一个纵向端处,第一电气触点占据上部位置,而第三电气触点占据下部位置。

Description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和一种采用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这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指一种借助于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设备。它包括例如静电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机、文字处理器等。
处理盒是指这样一种盒,其中整体布置至少一个电子照相光电导件、作为一个处理装置的显影装置和一个充电装置,以使它们可拆除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除显影装置和充电装置之外,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清理装置。
按常规,使用电子照相成像过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采用一个处理盒系统,根据该系统,一个电子照相光电导件、及起电子照相照相件作用的单个或多个处理装置整体布置在可拆除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盒中。处理盒系统使用户能够由他/她自己维护成像设备,即,不依赖于服务人员,大大地改进了操作效率。因而,处理盒已经广泛用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领域中。
另一方面,还希望更容易把处理盒可拆除地安装在采用处理盒系统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处理盒带有类型不同的两个或多个电气触点。因而,一直希望改进处理盒系统,以保证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在处理盒与主组件之间建立更精确和可靠的电气连接。
而且,一直希望使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紧凑,即减小主组件占据的空间。
使得有可能实现上述改进的技术的一个例子公开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02-163761中(在1990年6月25日出版),根据该申请,处理盒带有一个连接到充电装置上的电气触点、一个连接到充电栅格上的电气触点、一块连接到光电导鼓上的鼓接地板(触点)、一个连接到显影装置上的电气偏置触点、及一个连接到一根天线上的天线触点,并且这些触点在处理盒的侧壁上。
诸如上述一种之类的技术对于可靠建立在处理盒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之间的电气连接非常有效,并且本发明是这些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组合,这保证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在处理盒与主组件之间建立更准确的电气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组合,这通过保证在处理盒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之间建立更准确的电气连接,提高图像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组合,这使得更容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并且这也保证在处理盒与主组件之间建立更准确的电气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按照空间效率更好地把处理盒驱动装置和电气接线基片布置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从而变得有可能提供这样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主组件小于按照先有技术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并且也提供一种与这样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兼容的处理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按照空间效率更好地布置处理盒的各种电气触点,从而变得有可能提供一种较小处理盒、和一种与这样一种处理盒兼容的较小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可拆除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一个第一框架;一个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联接,用于绕一根轴相对于彼此转动;一个电子照相光敏鼓,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一个光敏件充电件,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用来给所述电子照相光敏鼓充电;一个显影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借助于显影剂显影形成在所述光敏鼓上的静电潜像;一个显影剂供给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把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一个调节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调节沉积在所述显影件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量;一个第一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光敏件充电件上;一个第三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显影件、所述显影剂供给件和所述调节件上;一个第四电气触点,与所述光敏鼓同轴地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光敏鼓电气接地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带有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所述第二框架带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相邻的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处,而所述第四电气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个纵向端处,及其中所述电气触点这样布置,从而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上部位置,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下部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对其可拆除地安装处理盒的、用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所述设备包括:(a)一个第一主组件电气触点;(c)一个第三主组件电气触点;(d)一个第四主组件电气触点;(e)一个盒安装部分,用来可拆除地安装所述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一个第一框架;一个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联接,用于绕一根轴相对于彼此转动;一个电子照相光敏鼓,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一个光敏件充电件,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用来给所述电子照相光敏鼓充电;一个显影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借助于显影剂显影形成在所述光敏鼓上的静电潜像;一个显影剂供给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把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一个调节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调节沉积在所述显影件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量;一个第一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一主组件电气触点,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光敏件充电件上;一个第三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二主组件电气触点,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显影件、所述显影剂供给件和所述调节件上;一个第四电气触点,与所述光敏鼓同轴地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四主组件电气触点,以便把光敏鼓电气接地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带有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所述第二框架带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相邻的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处,而所述第四电气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个纵向端处,及其中所述电气触点这样布置,从而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上部位置,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下部位置。
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如下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垂直剖视图,其中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处理盒是可拆装的,用来表示其一般结构。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垂直剖视图,其中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处理盒是可拆装的,并且其前门是打开的。
图3是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盒安装部分的示意立体图,其中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处理盒是可拆装的。
图4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处理盒的实施例的示意剖视图,用来表示其一般结构。
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处理盒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立体图。
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处理盒的实施例的示意立体图,如就其中把处理盒插入到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方向而论从对角左边方向看到的那样,用来表示如何相对于设备主组件定位处理盒。
图7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处理盒的实施例的示意立体图,如就其中把处理盒插入到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方向而论从对角右边方向看到的那样,用来表示如何相对于设备主组件定位处理盒。
图8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处理盒的实施例的俯视图,用来表示处理盒如何支撑在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设备中。
图9是显影剂存储部分的立体图,用来描述用来探测在按照本发明的处理盒的实施例的显影剂存储部分中的显影剂量的显影剂剩余量探测装置。
图10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处理盒的实施例在垂直于处理盒的纵向并且与显影剂剩余量探测装置交叉的平面处的剖视图。
图1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处理盒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2是用来把驱动力传递到在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处理盒的实施例中的光电导鼓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13是用来把驱动力传递到在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处理盒的实施例中的光电导鼓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基本部分之一的示意立体图。
图14是在盒侧的充电偏压触点和在主组件侧的充电偏压触点的组合、和在盒侧的接地触点和在主组件侧的接地触点的组合的局部剖视图,用来表示其连接状态。
图15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成像设备的实施例的主组件的第二侧壁的向内表面的平面图。
图16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成像设备的实施例的主组件的第一侧壁的向内表面的平面图。
图17是示意图,用来参考在盒侧的偏置触点和在主组件侧的偏置触点的组合,描述在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实施例中经其把盒侧的电气触点连接到在主组件侧的对应电气触点上的过程的不同阶段。
图18是在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实施例中盒侧的接地触点与在主组件侧的接地触点的组合的剖视图,用来顺序描述经其把前者连接到后者上的过程的各阶段。
图19(a)是按照本发明的处理盒的实施例的颠倒放置的顶部单元的外部立体图,而图19(b)是相同盒的底部单元的外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将描述按照本发明的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一般结构和成像过程。图1是全色激光束打印机的垂直剖视图,即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成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用来表示其一般结构。
表示在图1中的成像设备P包括多个(在图1中为四个)盒安装部分,向其中一个接一个地安装包括一个光电导鼓1的多个处理盒7(它在下文可以简单地称作盒)。这些盒安装部分竖直地平行叠置。在每个盒7(7a、7b、...)中,光电导鼓1(1a、1b、1c、和1d)在逆时针方向上由一个驱动装置(未表示)旋转地驱动。绕光电导鼓1(1a、1b、...)的周缘表面,一个用来对光电导鼓1(1a、1b、...)的周缘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设备2(2a、2b、...)、一个用来通过投射借助于成像信息调制的激光束在光电导鼓1的周缘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扫描单元3(3a、3b、...)、及一个用来把显影剂附着到静电潜像上以便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设备4(4a、4b、...),就光电导鼓1的旋转方向而论按上述顺序布置。而且,全色激光束打印机包括一个静电转印设备5,用来把在光电导鼓1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静电转印设备5包括一个静电转印带11和一个转印辊12(12a、12b、...)。全色激光打印机也包括一个清除设备6(6a、6b、...),用来除去从其图像转印之后剩余在光电导鼓1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
光电导鼓1(1a、1b、...)、充电设备2(2a、2b、...)、显影设备4(4a、4b、...)、清除设备6(6a、6b、...)、显影剂存储部分(8a、8b、8c、和8d)等整体布置在盒7(7a、7b、...)中。盒7的详细结构表示在图4中。每个盒7(7a、7b、...)可拆除地安装在全色激光打印机的主组件25(下文简单地称作设备主组件)的对应盒安装部分30(30a、30b、...)中。把扫描单元3(3a、3b、...)固定到设备主组件上,从而当盒7(7a、7b、...)在盒安装部分30(30a、30b、...)中时,扫描单元3(3a、3b、...)相对着盒7(7a、7b、...)。
其次,关于其结构按逻辑顺序描述各种元件。盒7a、7b、7c、和7d在结构上实际相同。
光电导鼓1(1a、1b、...)包括一个铝圆柱体,例如具有30mm直径,并且一个有机光电导体层涂敷在铝圆柱体的周缘表面上。它通过其鼓轴的纵向端由一对轴承66和67(图9)旋转地支撑。对于光电导鼓1的纵向端之一,从提供在设备主组件25侧的电机(未表示)传递驱动力,如以后更详细描述的那样。当传递驱动力时,在图1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地驱动光电导鼓1。
充电设备2(2a、2b、...)是采用触点充电方法类型的。充电设备2带有一个导电辊,导电辊放置成与光电导鼓1的周缘表面相接触。光电导鼓1的周缘表面通过施加充电偏压均匀地充电,即施加一定量的电压,使充电辊保持与光电导鼓1的周缘表面相接触。
扫描单元3(3a、3b、...)竖直地平行于光电导鼓1(1a、1b、...)水平地布置。扫描单元3包括:一个激光二极管(未表示),发射借助于成像信号调制的成像光;一个扫描电机(未表示);一个多角镜9(9a、9b、...),由扫描电机转动;及一个聚焦透镜10(10a、10b、...)。从激光二极管发射的成像光向多角镜9(9a、9b、...)投射,由此被反射。反射的成像光聚焦在光电导鼓1(1a、1b、...)的周缘表面上,选择性地曝光光电导鼓1的周缘表面的多个点。结果,在对应基色分量方面与形成在其它处理盒中的那些不同的一个静电潜像形成在光电导鼓1上。
显影设备4a、4b、4c、和4d带有分别保存黄色、深红色、蓝色和黑色显影剂的显影剂存储部分8(8a、8b、...)。每个显影设备通过把包含在其中的显影剂附着到静电潜像上,把形成在对应光电导鼓1(1a、1b、...)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由显影剂形成的图像。在盒7a的显影剂存储部分8a中,存储具有黄色的显影剂。类似地,分别在盒7b、7c、和7d的显影剂存储部分8b、8c、和8d中,分别存储具有深红色、蓝色和黑色的显影剂。
在形成在光电导鼓1(1a、1b、...)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通过静电转印设备5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之后,清除设备6(6a、6b、6c、和6d)用来清除剩余在光电导鼓1(1a、1b、...)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光电导鼓1(1a、1b、...)通过清除设备6的清除使得光电导鼓1准备好用于成像过程的下次转动。
静电转印设备5装有用来传送记录介质S同时静电保持记录介质S的静电转印带11,从而记录介质S一个接一个地与多个光电导鼓1(1a、1b、...)的每一个相接触。静电转印设备5也装有以相对光电导鼓1a、1b、1c、和1d的方式分别布置的多个转印辊12a、12b、12c、和12d,以便顺序把形成在光电导鼓1a、1b、1c、和1d上的显影剂图像分别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
转印带11由其体积电阻率在1011-1014Ω·cm范围内的膜形成。它循环地运动,保持与所有光电导鼓1(1a、1b、...)相接触。在这个实施例中的转印带11的周长近似是700mm,而厚度近似是150μm。它由一对从动辊14a和14b、一个张紧辊15、及一个主动辊13悬挂,并且由来自主动辊13的力循环地驱动(在图1中的箭头方向上)。以相对从动辊14a,即在底部侧的从动辊,布置的是一个保持压在转印带11的向外表面上、能够在其本身与转印带11之间挟住记录介质S的静电附着辊22。当电压施加在转印带11与附着辊22之间时,在绝缘的记录介质S与转印带11的介电层之间感应出电荷,由此保持记录介质S静电附着到转印带11的向外表面上。
转印辊12(12a、12b、......)布置在这样一个位置处,它相对对应光电导鼓1(1a、1b、...),并且与转印带11的向内表面相接触。当把正电荷经转印带11施加到记录介质S上时,在是负极性的光电导鼓1上的显影剂图像通过由给到记录介质S的正电荷产生的电场转印到与光电导鼓1相接触的记录介质S上。
如上述构造的转印设备5的转印带11与附着辊22合作把记录介质S附着到转印带11的向内表面上,在图11中转印设备的转印带11的循环环路的左侧,并且以把记录介质S放置成与光电导鼓1(1a、1b、...)的每一个相接触的方式循环地运动。在把记录介质S从从动辊14a侧传送到辊13侧的同时,通过相对光电导鼓1(1a、1b、...)的转印辊12(12a、12b、...)的作用,分别把在光电导鼓1(1a、1b、...)的每一个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
传送部分16是用来把记录介质S传送到成像部分的部分。它包括:一个纸盒17、一个传送辊18、及一个定位辊对19。纸盒17保存多张记录介质S。在成像操作期间,与显影剂成像同步地旋转驱动传送辊18和定位辊对19,由此在一张一张地分离的同时,把在纸盒17中的多张记录介质S顺序传送到成像部分中。当在定位辊对19不运动的同时,每张记录介质S的前边缘进入与定位辊对19相接触时,记录介质S临时停止,强迫临时弯曲。然后,转动定位辊对19以把记录介质S释放到转印带11上,从而在光电导鼓1与转印辊12之间的挟住部分处的记录介质S的转印开始线的到达与在挟住部分处在光电导鼓1上的显影剂图像的前边缘的到达同步。
一个定影部分20用来把在记录介质S上颜色不同的多个未定影显影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S上。它包括一个旋转加热辊21a、和一个保持压在加热辊21a上以把热量和压力施加到记录介质S上的压力辊21b。更具体地说,在通过定影辊对21(21a和21b)一张一张地把其上已经从多个光电导鼓1转印颜色不同的多个显影剂图像的记录介质S传送过定影部分20的同时,由定影辊对21施加热量和压力。结果,把多个颜色不同的显影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S的表面上。
其次,将描述由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设备执行的成像过程。在安装在设备主组件25的盒安装部分30(30a、30b、...)(图1、2、和3)中之后,与显影剂成像计时同步地顺序驱动处理盒7(7a、7b、...)。当驱动它们时,在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光电导鼓1(1a、1b、...),并且顺序驱动一个接一个相对着盒7(7a、7b、...)的扫描单元3(3a、3b、...)。
而且,当驱动处理盒7(7a、7b、...)时,充电设备2(2a、2b、...)均匀地对对应光电导鼓1的周缘表面充电,并且在借助于成像信号调制的同时,把光电导鼓1(1a、1b、...)的均匀充电周缘表面暴露于由单元3(3a、3b、...)投射的光。结果,与特定基色分量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光电导鼓1(1a、1、...)的周缘表面上。在显影设备4(4a、4b、...)中的显影辊把在盒7(7a、7b、...)的显影剂存储部分8(8a、8b、...)中的显影剂供给到显影部分,其中把显影剂转印到电位电平较低的光电导鼓1的周缘表面的各点。结果,在光电导鼓1(1a、1b、...)的周缘表面上,可见图像由显影剂形成;换句话说,显影在光电导鼓1(1a、1b、...)上的静电潜像。
同时,开始定位辊对19的转动以把记录介质S释放到转印带11上,从而在光电导鼓1a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的前边缘的到达,即在转印带11与转印辊12之间的挟住部分中的一根预定线处,就记录介质传送方向而论的最上游光电导鼓1,与在挟住部分中的预定线处的记录介质S的转印开始线的到达同步。
当记录介质S由转印带11传送时,由附着辊22把它压到转印带11的向外表面上,并且在转印带11与附着辊22之间施加电压,保证在把记录介质S从最上游转印位置传送到最下游转印位置的同时,它保持静电附着到转印带11的向外表面上。
如以上描述的那样,记录介质S由转印带11传送。在传送记录介质S的同时,由在光电导鼓1(1a、1b、...)与转印辊12(12a、12b、...)之间产生的电场把在光电导鼓1a、光电导鼓1b、光电导鼓1c、和光电导鼓1d上与基色分量一个接一个相对应的显影剂图像分别顺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
在把不同颜色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之后,利用带驱动辊13的曲率把记录介质S与转印带11分离,并且传送到定影部分20中,其中由加热辊21a和压力辊21b把显影剂图像热定影到记录介质S上。此后,通过一个排出辊对23把记录介质S从设备主组件25经出口24排出。
同时,光电导鼓1(1a、1b、...)由清除设备6(6a、6b、...)清理;残余的显影剂,即剩余在光电导鼓1(1a、1b、...)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由清除设备6(6a、6b、...)刮下。光电导鼓1的周缘表面的清理部分对于如下成像过程是可用的。
其次,将描述设备主组件的盒安装部分的结构、在设备主组件中可拆装的处理盒的结构、及用来可拆除地把处理盒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中的方法。
考虑到处理件,即光电导鼓1、充电装置2、显影设备4、清除设备6等的耐久性;及可存储在显影剂存储部分8中的显影剂的量,当其累积使用达到一个预定量时,处理盒7用一个新的更换。当由于其多个处理件的一个或多个的到期、或其中显影剂的耗尽,必须从设备主组件拆除处理盒7时,或者当把一个新处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中时,相对设备主组件25的盒安装部分30在与光电导鼓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盒7。
参照图2和3,设备主组件25提供有一个比盒7的长度(按照光电导鼓1的纵向的盒7的尺寸)宽的盒进口(开口)。它也装有多个(在图中四个)盒安装部分30(30a、30b、...)。这个盒进口装有一个前门26,前门26固定到设备主组件25上,从而它能通过绕轴26a的转动打开或关闭。对于前门26,固定转印设备5的转印带11、转印辊12(12a、12b、...)、转印带支撑辊13-15等。通常,前门26保持关闭,如图1中所示,并且当第一次安装处理盒7、或用一个新的更换处理盒7时(图2),由操作者打开。当打开前门26时,转印设备5借助于前门26运动,暴露盒安装部分30。
参照图3,设备主组件25的一个第一侧壁27装有用来把盒7导向到盒安装部分30中的多个(在图4中为四个)第一导向件31(31a、31b、...),而设备主组件25的一个第二侧壁28装有用来把盒7导向到盒安装部分30中的第二导向件32(32a、32b、...)。导向件31(31a、31b、...)彼此平行地以相等间隔放置,而导向件32(32a、32b、...)也彼此平行地以相等间隔放置。由标号33(33a、33b、...)和34(34a、34b、...)指示的是用来定位盒7的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并且其细节将在以后描述。每个盒安装部分30装有一个弹性件(未表示),例如一根保持弹簧,用来把压力施加到盒7上以把盒7保持到一个预定位置。弹性件可以是在其中把处理盒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中的方向上压在处理盒7的框架的顶部表面上的类型的、或是把处理盒的定位部分压在设备主组件25的对等部分上的类型的。
关于盒7(7a、7b、...),参照图4,盒7的框架装有一对把手65,把手65就盒框架的宽度方向(光电导鼓的纵向)而论布置在其端部处,并且在与盒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当把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的盒安装部分30中时,把手对65由操作者的手握住,从而分别沿设备主组件25的第一和第二侧壁27和28上的导向件31和32(图3),能把处理盒7水平插入到盒安装部分30中,使光电导鼓1在设备主组件25的前侧上。使用这种盒安装方法,把每个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的对应盒安装部分30中。在把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的盒安装部分30中之后,关闭前门26。当关闭前门26时,通过来自弹性件(未表示),即加压弹簧,的压力使处理盒7固定到预定位置中,并且同时,转印设备5的转印带11与每个盒7的光电导鼓1相接触。
其次,将描述当把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中时对相对于设备主组件25精确定位盒7非常必要的盒7和设备主组件25的结构。
参照图4和5,按照本发明的处理盒的这个实施例包括一个鼓单元41作为顶部单元(第一框架)、和一个显影单元42作为底部单元(第二框架)。两个单元41和42彼此连接,从而它们能绕一对枢轴43枢轴转动,如以后将描述的那样。
参照图5,顶部单元(鼓单元)41装有一个第一端盖44和一个第二端盖45,这两个端盖一个对一个地布置在鼓单元41的纵向端处。第一和第二端盖44和45装有用来把鼓单元41连接到显影单元42上的孔44a和45a。孔44a和45a在位置方面分别与枢轴43相对应。光电导鼓51(与图1中的光电导鼓1相对应)旋转地由鼓单元41的第一和第二端盖44和45支撑;光电导鼓51的鼓轴51A旋转地分别由固定到第一和第二端盖44和45上的一对轴承66和67支撑。而且,鼓单元41包括:充电设备2的充电件52(充电辊);清理设备6的清理件56(清理刀片56);除去显影剂存储部分55,用来存储由刀片56除去的显影剂;及除去显影剂传送装置57。传送装置57包括:一个曲轴57a,旋转布置在除去显影剂存储部分55中;及一个除去显影剂传送件57b,像一个连接杆固定到曲轴的曲轴销部分上。因而,当曲轴57a转动时,使传送件57b往复运动,把除去的显影剂从刀片56的附近传送到除去显影剂存储部分55。
底部单元(显影单元)42包括:显影设备4的一个显影件54(显影辊);一个显影装置保持框架58;及一个显影剂存储部分59(与图1和2中的显影剂存储部分8a、8b相对应),用来存储颜色与其它盒中的显影剂不同的显影剂。显影剂存储部分59布置在除去显影剂存储部分55下方,并且装有一对搅拌件60a和60b,搅拌件60a和60b布置在显影剂存储部分59中,并且兼作为显影剂传送机构。在显影剂存储部分59中的显影剂T在搅拌的同时,由搅拌件对60a和60b传送到在显影装置保持框架58中的显影剂供给辊61。然后,显影剂T由显影剂供给辊61附着到显影辊54的周缘表面上,并且显影刀片62保持压在显影辊54的周缘表面上,同时给出电荷。
参照图5,底部单元42的侧壁(显影辊54的纵向的端壁)一个对一个地装有一对延伸部分48和49,用来把底部单元42与顶部单元41相连接。延伸部分48和49分别装有通孔48a和49a,其轴线与枢轴43的轴线相对应。经这些通孔48a和49a、及顶部单元41的孔44a和45a,一个对一个地从纸盒17的外部插入一对定位销50(枢轴43),从而彼此连接顶部单元41和底部单元42,能够绕定位销50枢轴转动,如图4中所示。
而且,一对加压弹簧63布置在单元41与42之间,就盒插入方向而论在两个单元的前端部分的左和右角部处。因此,显影辊54保持压在光电导鼓1的周缘表面上,同时允许绕定位销50(枢轴43)轨道运动,保证光电导鼓51和显影辊54跨过其纵向距离保持彼此接触。参照图4,标号64代表一个曝光开口,这个开口提供在顶部单元41与底部单元42之间,并且经其把光学图像从扫描单元3投影到光电导鼓51上,以在光电导鼓51上形成潜像。
其次,将描述用来把驱动力传递到盒7上的机构。在这个实施例中,用来驱动盒7的力从设备主组件25直接传递到盒7的顶部单元41和底部单元42上。
参照图5,光电导鼓51借助于轴承对66和67的插入分别由顶部单元41的第一和第二端盖44和45旋转地支撑。而且,光电导鼓51装有一个联接器68,作为用于光电导鼓51的件以从设备主组件25接收驱动力,它固定到鼓轴51A的一端上,而设备主组件25装有一个联接器100(图12和13等),作为一个用来把驱动力从设备主组件25传递到光电导鼓51上的件。借助于这种结构布置的提供,用来驱动光电导鼓51的力从设备主组件25传递到盒侧的联接器68上。在盒侧的联接器68(下文将称作盒联接器)处于扭曲柱的形式,其横截面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形式,而在设备主组件侧的联接器100(下文将称作主组件联接器)是一个扭曲柱形式带有一个孔的件,其横截面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形式。主组件联接器100在与光电导鼓51的纵向平行的方向上与盒联接器68啮合。当主组件联接器100开始转动时,由于盒联接器68的扭曲、和主组件联接器的孔的扭曲,把盒联接器68逐渐拉入到主组件联接器中,并且在它转动120°时完全与盒联接器68啮合。换句话说,经盒联接器68把驱动力传递到光电导鼓51。
底部单元42装有一个齿轮69,作为一个用来接收用来驱动显影辊54的力的件(f),齿轮69固定到底部单元42的延伸部分48上,即在从其驱动处理盒7的侧的延伸部分上。齿轮69是斜齿轮。对于齿轮69,从一个斜齿轮69C传递驱动力(图6),斜齿轮69C作为一个在设备主组件侧的件,用来传递用来驱动显影辊54的力(下文可以称作驱动力传递主组件件)。齿轮69布置在盒7与盒联接器68相同的纵向端处。就其中把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中的方向而论,齿轮69相对于盒联接器68布置在下游侧,而就与盒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论,齿轮69相对于盒联接器68布置在向内则。
齿轮69的轴线与通孔48a的轴线重合,通孔48a的轴线与枢轴43每一个的轴线重合。因而,齿轮69的轴线与连接顶部单元41和底部单元42的定位销50(枢轴43)每一个的轴线重合。齿轮69在顶部单元42的第一端盖44的齿轮暴露开口处部分露出,并且通过从齿轮暴露开口露出的部分,与作为在设备主组件侧的显影辊驱动力传递件的斜齿轮69C啮合。就其中安装盒7的方向而论,齿轮69与其啮合的齿轮69C相对于齿轮69的中心布置在下游侧,固定到设备主组件25上。
传递到作为显影辊驱动力接收件的齿轮69的驱动力以分支方式经一个齿轮系传递到显影辊54、搅拌件60a和60b、以及顶部单元41的除去显影剂存储部分55。更具体地说,由齿轮69接收的驱动力经中间齿轮传递到固定到显影辊54的纵向端上的一个显影辊齿轮70、和固定到显影剂供给辊61的纵向端上的一个齿轮71,分别转动显影辊54和显影剂供给辊61。中间齿轮这样配置,从而它们起一个驱动速度减小装置的作用。它们分别与搅拌件60a和60b的显影剂搅拌齿轮72a和72b啮合。因此,搅拌件60a和60b由以分支方式经中间齿轮传递的驱动力转动。中间齿轮也经一个中间齿轮73连接到固定到顶部单元41的除去显影剂传送装置57的曲轴57a上的齿轮(未表示)上,由此把驱动力传递到曲轴57a和除去显影剂传送件57b。换句话说,在输入到底部单元42的上述齿轮69中之后,驱动力驱动在底部单元42中的显影辊54、搅拌件60a和60b等。而且,它驱动在顶部单元41中的除去显影剂传送装置57。
其次,将描述用来保证相对于设备主组件25精确定位盒7的结构。
盒7的第一和第二端盖44和45一个对一个地布置在盒7的纵端处,从而当把盒7适当地安装在设备主组件25中时(图3、5、和7),端盖44和45变得分别与设备主组件25的第一和第二侧壁27和28平行。设备主组件25的第一和第二侧壁27和28分别装有第一和第二组导向件,以便当把盒7安装在设备主组件25中时,把盒7导向到盒安装部分30中。盒7装有第一和第二导向件74和75,导向件74和75一个对一个地在底部表面的纵向端处,并且分别由设备主组件25的第一组导向件33之一、和第二组导向件34的对应导向件导向。盒7的第一导向件74是盒7的第一端盖44(即,顶部单元41的侧壁)的底部的一部分,而盒7的第二导向件75是第二端盖45的底部45a的一部分,即底部单元42的侧壁46的底部(图7)。
因此,当把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的盒安装部分30中时,盒7的第一导向件74由设备主组件25的第一侧壁27的第一导向件31导向,而盒7的第二导向件75由设备主组件25的第二侧壁28的第二导向件32导向。
参照图6和7,为了相对于盒安装部分30定位盒7,盒安装部分30装有一个第一定位部分33、一个第二定位部分34、及一个第三定位部分35,而盒7装有一个第一定位部分76、一个第二定位部分77、及一个第三定位部分78。
盒7的第一定位部分76这样定位,从而其轴线与在盒7中的光电导鼓51的轴线重合。它在光电导鼓51的纵向从盒7的第一端盖44向外突出。盒7的第二定位部分77与盒7的第一定位部分76类似。即,其轴线与在盒7中的光电导鼓51的轴线重合。它在光电导鼓51的纵向从盒7的第二端盖45向外突出。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端盖44和45的轴承66和67分别用作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76和77。换句话说,通过使用来旋转支撑光电导鼓51的部分兼作为用来定位盒7的部分,减小盒7的尺寸。轴承66和67分别固定到端盖44和45上,并且旋转地支撑光电导鼓51的鼓轴51A。当把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的盒安装部分30中时,盒7的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76和77分别由设备主组件25的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33和34定位。设备主组件25的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33和34固定到设备主组件25的第一和第二侧壁27和28上。
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76和77通过在设备主组件25侧的对等部分的定位,独自不能防止盒7由当把驱动力从设备主组件25传递到显影辊54(显影件)以转动显影辊54时产生的转矩转动。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盒7装有突出的第三定位部分78,第三定位部分78就盒安装方向Y而论(图1、2和3)相对于第一定位部分76在下游侧,并且平行于盒7的纵向从第一端盖44在下游方向上突出,如图6中所示。对应地,设备主组件25装有第三定位部分35,第三定位部分35固定到第一侧壁27上以捕获第三定位部分78。希望盒7的第三定位部分78突出,并且也希望模压为由树脂物质形成的第一端盖44的整体部分。就盒安装方向Y而论,是斜齿轮的显影辊驱动力接收部分69布置在第三与第一定位部分78与76之间,部分从第一端盖44部分露出(图6)。而且,第三定位部分78布置在一个高度处,该高度在当在盒安装方向Y运动显影辊驱动力接收部分69以与设备主组件25的显影辊驱动力传递件69C啮合时显影辊驱动力接收部分69走过路径的下面。而且,就盒7的纵向而论,突出的盒7的第三定位部分78、斜齿轮形式的显影辊驱动力接收部分69、及兼作为用来旋转支撑光电导鼓51的鼓轴51A的盒7的第一定位部分76,以从内向外方向列出的所述顺序布置(图6)。
而且,参照图7,处理盒7除第一第二导向件74和75之外装有第三导向件79,作为在盒7的安装期间用来导向盒7的导向件。第三导向件79就盒安装方向Y而论相对于第二定位部分77布置在下游侧。就垂直方向而论,第三导向件79布置在比第三定位部分78高的高度处。它在光电导鼓51的纵向从盒7的第二端盖45向外突出。它是一个由树脂物质形成的圆柱形件,并且模压为树脂第二端盖45的整体部分。而且,当把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中时,第三导向件79由设备主组件25的一个第三导向件36导向。
参照图6和7,借助于上述结构布置的提供,处理盒7不仅由第一、第二、和第三定位部分76、77、和78支撑,而且它也由它们定位在设备主组件25的盒安装部分30中。换句话说,盒7相对于盒安装部分30的位置由三点(a、b、和c)固定,如图8中所示。也在图8中,点a和b分别是在作为盒7的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76和77的轴承66和67与设备主组件25的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33和34之间的接触点。在这个实施例中,它们一个对一个地与光电导鼓51的鼓轴51A的轴线与就其横向而论平分轴承66的平面的交点、和光电导鼓51的鼓轴51A的轴线与就其横向而论平分轴承67的平面的交点重合。点c是在从盒7突出的第三定位部分78与设备主组件25的第三定位部分35之间的接触点。在这个实施例中,它与就其突出方向而论平分第三定位部分78的平面与就其垂直于突出方向的方向而论平分第三定位部分78的平面的交线的中心重合。点f与齿轮69(显影辊驱动力接收部分)的齿顶圆(图8)与就其宽度方向而论平分齿轮69的平面的交点重合。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点a、b、和c必须只分别是在盒7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定位部分76(66)、77(67)、和78与设备主组件25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定位部分33、34、和35之间的接触点,并且它们不必与上述特定点重合。
因此,显影辊驱动力接收点(f)落在由连接三点(a、b、和c)的线为边界的三角形区域内,如图8中所示。借助于这种结构布置的提供,即使当驱动盒7时,也保持盒7的姿态稳定。而且,在采用简单结构布置的同时,以高可靠性和精度定位盒7。而且,能大大地减小或实际上消除作用在第一和第二定位部分76(a)和77(b)上的负载。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盒7的重心(g)也落在上述三角形区域内,像显影辊驱动力接收点(f)那样,增强本发明的上述效果。
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盒7的第三定位部分78就盒安装方向而论相对于盒7的第一定位部分76定位在下游侧,并且处于就盒安装方向而论在盒7的纵向从盒7的第一端盖44的向下游突出的突起形式。因此,精确地定位盒7,并且借助于简单结构布置的使用保持姿态稳定,而不必增大盒7在其纵向的尺寸。而且,有可能减小设备主组件25和盒7的尺寸。
其次,参照图9和10,将描述用来探测剩余在处理盒的显影剂存储部分中的显影剂T的量的一种显影剂剩余量探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9是显影剂存储框架的立体图,用来描述用来探测在按照本发明的处理盒的显影剂存储部分中的剩余的显影剂T的量的显影剂剩余量探测装置。图10是处理盒的显影剂剩余量探测装置和其相邻部分在垂直于处理盒的纵向并且与显影剂剩余量探测装置交叉的平面处的剖视图。
参照图10,构成显影剂存储部分59的外壳部分、其中存储显影剂T的一个显影剂存储框架59a带有一对透明的窗口(开口)59b和59c,穿过窗口59b和59c用来探测显影剂剩余量的光束L通过显影剂存储部分59。窗口59b和59c在显影剂存储部分59的纵向端壁之一中,并且其位置分别与显影剂存储框架59a的底部和顶部端相对应。底部透明窗口59b带有一个光导向件131a,用来把显影剂探测光束L导向到显影剂存储部分59中。光导向件131a借助于一个导向件131b的插入固定到子框架59a的底壁上的外表面上。光导向件131a在显影剂存储框架59a的纵向延伸,但其纵向端不会延伸到底部单元42的对应纵向端。换句话说,光导向件131a的纵向端在底部单元42的对应纵向端的稍向内侧;光导向件131a不会延伸过底部单元42的纵向端。顶部透明窗口59c带有用来接收穿过显影剂存储部分59的内部空间的显影剂探测光束L的一个光导向件132a。光导向件132a借助于一个在显影剂存储框架59a的纵向延伸的导向件132b的插入,固定到显影剂存储框架59a的顶部壁的外表面上。更具体地说,光导向件132a在底部和顶部单元42与41之间的空间中,在比投射到光电导鼓51的激光束的路径高度低的高度处。光导向件132a的纵向端在底部单元42的对应纵向端的稍向内侧;光导向件132a不会延伸过底部单元42的纵向端。
参照图9,发射用来探测在显影剂存储部分59中的显影剂T的剩余量的显影剂探测光束L的一个发光元件130a、和当光束L透过显影剂存储部分59的内部空间时接收显影剂探测光束L的一个光接收元件130b,布置在设备主组件25的第二侧壁28上,从而当处理盒7在盒安装部分30中的适当位置中时,它们与显影剂存储框架59a的侧壁相邻。显影剂存储框架59a包含第一和第二搅拌件60a和60b,搅拌件60a和60b在搅拌显影剂T的同时把显影剂T传送到显影剂供给辊61。第一搅拌件60a,即较靠近显影辊54的搅拌件,除传送显影剂T的功能之外,还有擦除附着到底部和顶部透明窗口59b和59c的表面上的显影剂的功能。
借助于上述结构布置的提供,从发光元件130a发射的显影剂探测光束L穿过光导向件131a,由导向件131b向上折射,并且经底部透明窗口59b进入在显影剂存储框架59a中的显影剂存储部分59。然后,光束L穿过显影剂存储部分59的内部空间,到达相对底部透明窗口59b的顶部透明窗口59c,进入光导向件132a的导向件132b,由此折射,及经由光导向件132a到达光接收元件130b。因而,根据光接收元件130b接收显影剂探测光束L的时间长度确定剩余在显影剂存储部分59中的显影剂T的量。发光元件130a和光接收元件130b在成像设备主组件25的侧壁之一的底部和顶部侧。
光接收元件130b接收光束L的时间长度比值与在显影剂存储部分59中的显影剂T的量成正比地变化。然而,当显影剂存储部分59的内部空间的一定比值由显影剂T占据时,经光导向件131a已经进入显影剂存储部分59的显影剂探测光束L由显影剂T阻挡,不能到达光导向件132a。因此,光接收元件130b根本不会接收光束L。然后,当在显影剂存储部分59中的显影剂T的量减小时,在显影剂T由第一搅拌件60a搅拌时允许显影剂探测光束L在光导向件131a与132a之间传播的时间长度比值逐渐增大。这使得有可能知道剩余在显影剂存储部分59中的显影剂T的量。
借助于上述结构布置的提供,根据光接收元件130b接收显影剂探测光束L的时间长度变化,有可能连续地知道剩余在显影剂存储部分59中的显影剂T。而且,有可能把显影剂存储部分59快要用完显影剂T的状态通知用户。
其次,参照图11和19,在结构方面将描述当处理盒7安装到主组件25中时用来在处理盒7与成像设备P的主组件25之间建立电气连接的电气触点。
参照图11,处理盒7带有四个电气触点80-83,它们是:
1)导电充电偏压触点(第一电气触点)80,电气连接到充电辊轴52A上,以把充电偏压从成像设备P施加到作为一个光电导鼓件充电件的充电辊52上;
2)导电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第二电气触点)81,电气连接到显影剂充电辊轴53a上(图19(b)),以把显影剂充电偏压从成像设备P施加到作为一个显影剂充电件的显影剂充电辊53上(图19(b)),以便给显影剂T充电;
3)导电显影剂偏压触点(第三电气触点)82,电气连接到显影辊轴54A、显影剂供给辊轴61A、和显影刀片支撑件62A上,以把显影偏压从成像设备P分别施加到作为一个显影件的显影辊54、作为一个显影剂供给件的显影剂供给辊61、和作为一个调节件的显影刀片62上。
这些电气触点80-82从盒框架的右侧(顶部单元41的第二端盖45、和底部单元42的侧壁46)露出;它们都在盒框架的相同纵向端处,彼此分离一个大得足以防止漏电的距离。
4)导电接地触点(第四电气触点)83,与光电导鼓51电气连接以把光电导鼓51接地到成像设备P的设备主组件25上,并且在用来从设备主组件25接收用来旋转驱动光电导鼓51的力的盒联接器68上,从盒联接器68的端表面(左端表面)的中心突出。
在这个实施例中,导电接地触点83是鼓轴51A的一个整体部分,并且由诸如铁之类的金属物质形成。其它触点80、81、和82是具有近似0.1mm-0.3mm厚度的导电金属板的带条,并且其路线在处理盒内交错。充电偏压触点80从第二端盖45,即顶部单元(鼓单元)41的侧壁露出,在从其不驱动处理盒7的一侧(下文将称作非驱动侧)上。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81和显影偏压触点82从底部单元(显影单元)42的侧壁46露出,在非驱动侧上。
也在这个实施例中,处理盒7带有盒联接器68,盒联接器68固定到在光电导鼓51的轴向伸出处理盒7的鼓轴51A的一端上,如以前描述的那样。这个盒联接器68如此构造,从而它与在设备主组件25侧的驱动联接器100的轴向端相联接。参照图12-14,在设备主组件25侧的驱动联接器100带有一个斜齿轮101,斜齿轮101在驱动联接器100的轴向端上。这个斜齿轮101与用来驱动光电导鼓51的电机M啮合。来自用来驱动光电导鼓51的电机M的力经斜齿轮101传递到驱动联接器100上,并且然后从驱动联接器100传递到盒联接器68上,转动光电导鼓51。当斜齿轮101转动时,它产生推力(在由箭头标记d指示的方向上,如图14中所示)。结果,在与盒联接器68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加压在顶部单元41中、在顶部单元41的纵向有一些空隙存在的光电导鼓51。因此,把固定到光电导鼓51的另一个轴端的法兰87的纵向端87a放置成与顶部单元41的第二端盖(侧壁)45,即在非驱动侧的端盖,的内部表面45-1相接触;换句话说,就光电导鼓51的轴向而论光电导鼓51相对于处理盒7的位置成为固定的。充电偏压触点80从顶部单元41的第二端盖(侧壁)45,即在非驱动侧上的端盖,露出。接地触点83固定到鼓轴51A的一端上,从盒联接器68的端部向外延伸一个较短距离(近似为2.5mm)。鼓轴51A在光电导鼓51的轴向穿过圆柱形光电导鼓51延伸,并且借助于轴承66和67的插入分别由侧壁(第一和第二端盖44和45)支撑。光电导鼓51的内表面的圆柱形部分和鼓轴51A的周缘表面由与两个表面都接触的接地板84电气连接;光电导鼓51和鼓轴51A彼此电气连接。
充电偏压触点80就其中插入处理盒7的方向Y而论相对于光电导鼓51在上游侧。而且,它靠近处理盒7的部分,借助于它处理盒7由设备主组件25支撑(图11)。充电偏压触点80经与充电辊轴52A相接触的一个导电件90与充电辊52电气连接(图19(a))。
其次,将描述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81和显影偏压触点82。两个触点81和82在非驱动侧的底部单元42的侧壁45上,即在与其上顶部单元41的第二端盖45存在的侧相同的侧上,在第二端盖45上存在充电偏压触点80。参照图11,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81和显影偏压触点82在充电偏压触点80的正下方。参照图19(b),显影偏压触点82经与显影辊轴54A一端接触的一个导电件92与显影辊54电气接触,经与显影剂供给辊轴61A的一端接触的导电件92与显影剂供给辊61电气接触,及经支撑显影刀片62的显影刀片支撑件62A与显影刀片62电气接触。参照图11,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81在充电偏压触点80与显影偏压触点82之间。而且,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81经与显影剂充电辊53的轴53A的一端接触的导电件91与显影剂充电辊53电气接触,如图19(b)所示。
其次,将描述在处理盒7侧的电气触点与在成像设备主组件25侧的电气触点之间的连接。
参照图15,设备主组件25带有三个电气触点102、103、和104。更具体地说,电气触点102、103、和104在第二侧壁28,即盒安装部分30的侧壁之一,的向内表面上。它们由一个保持器108保持,从而当把处理盒7安装到盒安装部分30中时,它们对应地与电气触点80-82相接触。电气触点102是接触在盒侧的充电偏压触点80的充电偏压触点(在主组件侧的第一电气触点,下文将称作第一主组件电气触点),而电气触点103是接触在盒侧的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81的显影剂偏压触点(在主组件侧的第二电气触点,下文将称作第二主组件电气触点)。电气触点104是接触在盒侧的显影剂偏压触点82的显影剂偏压触点(在主组件侧的第三电气触点,下文将称作第三主组件电气触点)。参照图13和16,设备主组件25也带有一个接地触点105(在主组件侧的第四电气触点,下文将称作第四主组件电气触点),接地触点105在第一侧壁27上,即在设备主组件25的盒安装部分30的侧壁上,在与其中电气触点102、103、和104存在的侧相反的侧上。第四主组件电气触点105是当把处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的盒安装部分30中时与盒侧的接地触点83接触的电气触点。电气触点105在是斜齿轮101的整体部分的驱动联接器100内,在斜齿轮101的端面之一上。参照图16,标号111代表一个板簧,该板簧固定到第一侧壁27上,并且保持盒7压向其上存在电气触点102-104的第二侧壁28。
参照图15,充电偏压触点102在第二侧壁28的向内表面上,在主组件侧的第三导向件36的下面,及在比构成显影剂剩余探测装置的光接收元件130b的高度高的高度处。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103和显影偏压触点104在垂直方向对齐,在充电偏压触点102下面,在构成显影剂剩余探测装置的光接收元件130b的下面,及在比发光元件130a的高度高的高度处。
在这时,参照图15,将描述在设备主组件25侧的电气触点和导向件中的位置关系。
就垂直方向而论,在电源侧的电气触点的显影偏压触点104和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103,在比发光元件130a的高度高的高度处,发光元件130a是在处理盒7侧的上述元件的最低处。也就垂直方向而论,光接收元件130b在比在主组件25侧的电气触点103和104的高度高的高度处,并且充电偏压触点102在比光接收元件130b的高度高的高度处。在主组件侧的第三导向件36是最高的件。就盒安装方向Y而论,在主组件25侧的第三导向件36、充电偏压触点102、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103、和显影偏压触点104是最上游元件,近似在相同点处,并且发光元件130a在前四个元件的下游侧。光接收元件130b在发光元件130a的下游侧。借助于按上述布置的、在主组件25侧的电气触点和导向件,与在设备主组件25侧的电气元件基片连接的、并且向处理盒7供给电力的电气触点102-104;及两个元件130a和130b,都在非驱动侧的成像设备主组件25的第二侧壁28上或其邻近处,减小定电极路线的距离。
电气触点的尺寸如下。参照图11,充电偏压触点80、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81、和显影偏压触点82处于长方体的形式。充电偏压触点80在图的垂直方向上近似为5.5mm,而在图的水平方向上近似为17mm。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81和显影偏压触点82在图的垂直方向上近似为8.5mm,而在图的水平方向上近似为10mm。接地触点83是圆形的,并且其外径近似为8mm。
参照图14,接地触点105在驱动联接器100上,由一根压缩弹簧106保持与驱动联接器100的向内表面相接触,并且由一个支撑件107支撑,从而光电导鼓51经设备主组件25的底盘接地。在设备主组件25侧的其它电气触点,即电气触点102、103、和104,是弹性的,并且由保持器108保持,部分从保持器108突出。其次,参照充电偏压触点102,将描述其中由保持器108保持电气触点102、103、和104的方式。充电偏压触点102保持在保持器108内,允许从保持器108部分突出。保持器108固定到设备主组件25的第二侧壁28的向内表面上。对于设备主组件25的第二侧壁28的向外表面,固定电气布线基片112,其构成图案的布线由导电压缩弹簧109保持与充电偏压触点102电气接触。
其次,参照图17,参考在盒侧的充电偏压触点80和在主组件侧的充电偏压触点102,将描述其中当把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中时在盒侧的电气触点与在设备主组件侧的电气触点相接触的方式。图17是在由标号标记“o”指示的箭头标记指示的平面处处理盒7的示意剖视图,用来描述在把处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中时处理盒7和其附近的状态。在图17中由标号字符H指示的箭头标记表示其中当把处理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中时在设备主组件侧的充电偏压触点102相对于处理盒7运动的方向。
在把盒7沿在设备主组件25侧的导向件31、32、和35插入到设备主组件25中的同时在盒7到达在设备主组件25中的一个预定点之前,充电偏压触点102处于图17(a)中表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充电偏压触点102不与盒7(顶部单元41)的任何点相接触。当把盒7(顶部单元41)进一步插入到设备主组件25中时,充电偏压触点102到达图17(b)中表示的点。在这种状态下,充电偏压触点102与顶部单元41的第二端盖(侧壁)45的角部45-2相接触。当进一步插入盒7时,充电偏压触点102进一步前进到设备主组件25中,同时保持与角部45-2相接触。结果,充电偏压触点102的弹性部分102a逐渐弯曲,允许充电偏压触点102平稳地到达第二端盖(侧壁)45的部分,穿过该部分露出在盒侧的充电偏压触点80。然后,当把盒7(顶部单元41)插入到预定点时,充电偏压触点102到达图(c)表示的点,在该点处它与在盒侧的充电偏压触点80相接触。类似地,在设备主组件25侧的另外两个电气触点103和104分别与在盒侧的电气触点81和82相接触。
其次,参照图18,将描述其中在处理盒侧的接地触点83与在成像设备主组件25侧的接地触点105相接触的方式。
参照图2,当把盒7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5中时,设备主组件25的前门26保持打开。在这种状态下,接地触点105、和内部保持压缩弹簧106的驱动联接器100(包括与驱动联接器100一体的斜齿轮101)由一个释放件110保持在第一位置(缩回位置)处,在该位置处接地触点105不能与盒联接器68联接,并且接地触点105处于在图18(a)中表示的状态下。在这种状态下,接地触点105还没有与盒7(顶部单元41)的接地触点83相接触。然后,关闭前门26,盒7在设备主组件25中的预定点处。当关闭前门26时,成像设备P如图1中所示变得准备好执行打印操作。也当关闭前门26时,已经由释放件110保持在缩回位置处的斜齿轮101允许在由箭头标记J指示的方向运动,由此允许驱动联接器100运动到第二位置,在该位置处驱动联接器100能与盒联接器68联接,而接地触点105进入在图18(b)中表示的状态下。在这种状态下,当斜齿轮101由上述电机M转动时,把盒联接器68的联接突出部分逐渐拉入驱动联接器100的联接孔的深处,因为联接部分和联接孔为扭曲柱的形式,其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形式。到斜齿轮101转动120度时,两个联接器100和68完全联接,使接地触点105到达图18(c)中表示的点,在该点处在设备主组件25侧的接地触点105与在处理盒7侧的接地触点83相接触。
如上所述,在这个实施例中,当把盒7沿导向件31、32、和36运动到盒安装部分的预定安装位置中时,在处理盒侧的电气触点80-82可靠地分别连接到在主组件侧的电气触点102-104上。在处理盒7运动到预定位置中之后,当在设备主组件25的前门26关门之后斜齿轮101旋转不大于一个预定角度时,接地触点105与从盒联接器68突出的接地触点83相接触,因此与之电气连接。因此,光电导鼓51经在盒侧的接地触点83和在主组件侧的接地触点105接地。
而且,充电偏压触点80和充电偏压触点102电气连接,允许高电压施加到充电辊52上。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81电气连接到显影剂充电偏压触点103上,允许高电压施加到显影剂充电辊53上。而且,显影偏压触点82与显影偏压触点104电气连接,允许高电压施加到显影辊54和显影剂供给辊61上。
其次,将描述当通过驱动成像设备P转动光电导鼓51时发生的情况。为了使把处理盒7插入到成像设备P的设备主组件25中更容易的目的,处理盒7和设备主组件25如此构造,从而就光电导鼓51的轴向而论,在处理盒7与设备主组件25之间有近似2-3mm的空隙。因而,充电偏压触点102等突出的距离就光电导鼓51的轴向或推动方向而论,不得小于在处理盒7与设备主组件25之间的空隙。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把板簧111固定到第一侧壁27上,如图16中所示,从而当盒7在设备主组件25中的预定位置中时,盒7由板簧111保持压向保持在设备主组件25侧的电气触点102-104的第二侧壁28。板簧111近似相对着其上有电气触点102-104的第二侧壁28的区域,并且在比主组件的第一导向件31的高度高的高度处。
借助于设置的斜齿轮101和斜齿轮69的齿的倾斜角度,如在这个实施例中那样,从而当转动斜齿轮101时,在把处理盒7推向其中电气触点102-104存在侧的方向上产生推力,在其中电气触点80-82存在的侧上确定光电导鼓51相对于设备主组件25的位置,使得有可能更准确地相对于设备主组件25定位光电导鼓51和电气触点80-82。
而且,使驱动联接器100的联接孔和盒联接器68的联接突出部分为扭曲柱的形式,其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形式,如在这个实施例中那样,当斜齿轮101转动时,与斜齿轮101一体的驱动联接器100转动,并且在接地触点83与接地触点105之间可靠地建立电气连接。
而且,使处理盒7的电气触点80-82都放置在盒框架的侧壁之一上,并且盒由一个板簧保持加压,如在这个实施例中那样,在处理盒7的电气触点80-82与在设备主组件侧的电气触点之间分别可靠地建立和保持电气连接。
把连接到电气布线上的电气触点放置在基片上以向布线供电的、和把所有各种功能元件仅放置在成像设备主组件的一个纵向端处,如在这个实施例中那样,使得有可能减小电极曲折延伸的距离。因此,有可能使成像设备在电气连接方面更可靠。
而且,借助于上述布置,连接到在主组件侧的电气触点上的在设备主组件侧的电气布线基片能竖直地放置在设备主组件的侧壁之一上,以减小设备尺寸。
而且,把用来驱动处理盒7的驱动件放置在相对着其中有电气布线基片的纵向端的纵向端处,除上述效果之外还提高了成像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以概括如下。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处理盒的实施例的主要特征方面,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可拆装的处理盒,包括:第一框架41;第二框架42,连接到第一框架41上,能够绕轴43枢轴转动;电子照相光电导鼓51,布置在第一框架41中;光电导鼓充电件53,布置在第一框架中,以便充电电子照相光电导鼓;显影件54,布置在第二框架42中,以便借助于显影剂的使用使形成在光电导鼓5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剂供给件61,布置在第二框架42中,以便把显影剂供给到显影件54的周缘表面上;调节件62,布置在第二框架42中,以便调节附着到显影件54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量;第一电气触点80,固定到第一框架41上,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从成像设备主组件25接收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光电导鼓充电件52上;第三电气触点82,固定到第二框架42上,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从成像设备主组件25接收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显影件54、显影剂供给件61、和调节件62上;及第四电气触点83,固定到第一框架41上,使触点83的中心与光电导鼓51的轴线重合,以便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把光电导鼓51接地到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上,其中第一和第三电气触点80和82就处理盒7的纵向而论在处理盒7的相同端上,使电气触点80和82分别固定到第一和第二框架41和42上,而第四电气触点83在处理盒7的另一端上,及其中定位处理盒的电气触点,从而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第一电气触点80在比第三电气触点82的高度高的高度处。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处理盒实施例的另一个特征方面,第二框架42保持用来充电附着到显影件54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充电件53、和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用来从成像设备主组件25接收偏置电压以供给到显影剂充电件53上的第二电气触点81,其中第二电气触点81在底部框架42的纵向端之一处,并且在第一与第三电气触点80与82之间。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处理盒实施例的另一个特征方面,第四电气触点83在联接器部件68的中心中,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联接器部件68用来从成像设备主组件25接收用来转动光电导鼓51的驱动力。第四电气触点83突出到连接件68的端表面之外。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处理盒实施例的另一个特征方面,第二框架42带有显影剂存储部分59,其中存储由用于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件54使用的显影剂,并且显影剂存储部分59带有:顶部和底部透明窗口59c和59b,如此定位,从而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窗口59c和59b在显影剂存储部分59的顶部和底部处;底部光导向件131a,在显影剂存储部分59的纵向从底部透明窗口59b向显影剂存储部分的另一端延伸,以便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把从成像设备主组件25的发光件130a发射的光束L导向到底部透明窗口59b;顶部光导向件132a,在显影剂存储部分59的纵向从顶部透明窗口59c向显影剂存储部分的另一端延伸,以便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在光束L穿过顶部透明窗口59c和显影剂存储部分59的内部空间之后,把光束L导向到成像设备主组件25的光接收件130b,其中当光接收件130b接收到预定量的光时,在成像设备主组件25侧确定在显影剂存储部分59中的显影剂T的量已经减少到一个预定量以下;不与底部透明窗口59b相接触的底部光导向件131a的纵向端,在第二框架42的对应纵向端的稍向内侧;顶部光导向件132a在第一与第二框架41与42之间,并且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在从成像设备主组件25投射到光电导鼓51上的激光束的主要扫描范围64的外面。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处理盒实施例的另一个特征方面,就盒插入方向而论,处理盒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气触点81、82、和83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框架41和42的转动(枢轴转动)轴线43在下游侧。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实施例的主要特征方面,其中处理盒是可拆装的并且用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a)第一电气触点102;(c)第三电气触点104;(d)第四电气触点105;(e)盒安装部分30,其中是可拆装的处理盒包括:第一框架41;第二框架42,连接到第一框架41上,能够绕轴43枢轴转动;电子照相光电导鼓51,布置在第一框架41中;光电导鼓充电件53,布置在第一框架中,以便给电子照相光电导鼓51充电;显影件54,布置在第二框架42中,以便借助于显影剂的使用显影形成在光电导鼓5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剂供给件61,布置在第二框架42中,以便把显影剂供给到显影件54的周缘表面上;调节件62,布置在第二框架42中,以便调节附着到显影件54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量;第一电气触点80,固定到第一框架41上,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从成像设备主组件25接收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光电导鼓充电件52上;第三电气触点82,固定到第二框架42上,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从成像设备主组件25接收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显影件54、显影剂供给件61、和调节件62上;及第四电气触点83,固定到第一框架41上,使触点83的中心与光电导鼓51的轴线重合,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电气连接到在主组件侧的第四电气触点105上,以便把光电导鼓51接地到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上,其中第一和第三电气触点80和82就处理盒7的纵向而论在处理盒7的相同端上,使电气触点80和82分别固定到第一和第二框架41和42上,而第四电气触点83在处理盒7的另一端上,及其中定位处理盒的电气触点,从而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第一电气触点80在比第三电气触点82的高度高的高度处。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实施例的另一个特征方面,成像设备主组件25也带有(b)第二电气触点103,并且处理盒7带有:显影剂充电件53,固定到第二框架42上,以便充电附着到显影件54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和第二电气触点81,固定到第二框架42上,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电气连接到在主组件侧的第二电气触点103上,从成像设备主组件25接收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显影剂充电件53上,其中第二电气触点81在底部框架42的纵向端之一处,并且在第一与第三电气触点80与82之间。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实施例的另一个特征方面,成像设备主组件25带有发光件130a和光接收件130b,它们以这样一种方式固定到第二框架42的纵向端(侧壁)之一上,从而当处理盒7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25中的适当位置中时,光接收件130b在发光件130a上方。
根据按照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实施例的另一个特征方面,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主组件中时,在处理盒与成像设备主组件之间更准确和精确地建立电气连接。而且,用来向处理盒供电的电气触点放置在处理盒的相同纵向端,提高了固定电气触点的精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主组件中时,能更准确和精确地建立在处理盒与成像设备主组件之间的电气连接。
而且,就空间利用率而论,处理盒驱动装置和成像设备主组件的电气布线基片能更好地布置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中;换句话说,有可能减小成像设备主组件占据的空间。因此,有可能提供在空间利用率方面优良的处理盒和成像设备主组件的这样一种组合。
尽管参照这里公开的结构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但它不限于叙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打算覆盖可能在改进目的和如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那些修改或变更。

Claims (19)

1.一种可拆除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包括:
一个第一框架;
一个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联接,用于绕一根轴相对于彼此转动;
一个电子照相光敏鼓,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
一个光敏鼓充电件,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用来对所述电子照相光敏鼓充电;
一个显影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借助于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光敏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一个显影剂供给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把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
一个调节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调节沉积在所述显影件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量;
一个第一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光敏鼓充电件上;
一个第三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显影件、所述显影剂供给件和所述调节件上;
一个第四电气触点,与所述光敏鼓同轴地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光敏鼓电气接地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带有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所述第二框架带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相邻的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分别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而所述第四电气触点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个纵向端,以及其中所述电气触点这样布置,从而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上部位置,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下部位置,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带有一个显影剂容纳部分,用来容纳用于使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剂,并且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装有一个上部透明窗口和一个下部透明窗口,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分别在上部和下部位置处,所述第二框架进一步包括一个下部光导向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由提供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一个发光件发射的光导向到下部透明窗口,所述下部光导向件从下部透明窗口向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延伸,所述第二框架进一步包括一个上部光导向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已经通过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的内部和通过上部透明窗口的光导向到提供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中的一个光接收元件,所述上部光导向件从上部透明窗口向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端延伸,因而允许设备的主组件通过借助于所述光接收元件接收预定光量,探测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超过一个预定量的显影剂量的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第二框架装有:一个显影剂充电件,用来给沉积在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充电;和一个第二电气触点,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供给到所述显影剂充电件上,其中所述第二电气触点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在所述第一电气触点与所述第三电气触点之间的一个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盒,进一步包括一个联接器部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用来转动所述光敏鼓的驱动力,其中所述第四电气触点布置成从所述联接器部件的一个端表面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中在下部光导向件的一个纵向端处的一个端表面布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上部光导向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在经其穿过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指向所述光敏鼓的激光束的光学路径的一个纵向端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第一电气触点、所述第二电气触点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安装到主组件的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相对转动中心的下游。
7.一种对其可拆除地安装处理盒的、用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a)一个第一主组件电气触点;
(c)一个第三主组件电气触点;
(d)一个第四主组件电气触点;
(e)一个盒安装部分,用来可拆除地安装所述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
一个第一框架;
一个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联接,用于绕一根轴相对于彼此转动;
一个电子照相光敏鼓,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
一个光敏鼓充电件,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用来对所述电子照相光敏鼓充电;
一个显影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借助于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光敏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一个显影剂供给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把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
一个调节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调节沉积在所述显影件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量;
一个第一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一主组件电气触点,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光敏鼓充电件上;
一个第三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三主组件电气触点,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显影件、所述显影剂供给件和所述调节件上;
一个第四电气触点,与所述光敏鼓同轴地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四主组件电气触点,以便把光敏鼓电气接地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带有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所述第二框架带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相邻的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分别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而所述第四电气触点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个纵向端,以及其中所述电气触点这样布置,从而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上部位置,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下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
(f)一个第二主组件电气触点;
其中所述第二框架装有:一个显影剂充电件,用来对沉积在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充电;和一个第二电气触点,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二主组件电气触点,以便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供给到所述显影剂充电件上,其中所述第二电气触点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在所述第一电气触点与所述第三电气触点之间的一个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发光件和一个光接收元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相邻所述处理盒的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布置,其中所述光接收元件布置在所述发光件上方。
10.一种可拆除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包括:
一个第一框架;
一个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联接,用于绕一根轴相对于彼此转动;
一个电子照相光敏鼓,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
一个光敏鼓充电件,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用来对所述电子照相光敏鼓充电;
一个显影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借助于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光敏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一个显影剂供给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把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
一个调节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调节沉积在所述显影件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量;
一个第一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光敏鼓充电件上;
一个第三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显影件、所述显影剂供给件和所述调节件上;
一个第四电气触点,与所述光敏鼓同轴地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光敏鼓电气接地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带有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所述第二框架带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相邻的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分别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而所述第四电气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个纵向端处,以及其中所述电气触点这样布置,从而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上部位置,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下部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框架装有:一个显影剂充电件,用来对沉积在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充电;和一个第二电气触点,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供给到所述显影剂充电件上,其中所述第二电气触点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在所述第一电气触点与所述第三电气触点之间的一个位置处,
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带有一个显影剂容纳部分,用来容纳用于使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剂,并且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装有一个上部透明窗口和一个下部透明窗口,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分别在上部和下部位置处,所述第二框架进一步包括一个下部光导向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由提供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一个发光件发射的光导向到下部透明窗口,所述下部光导向件从下部透明窗口向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延伸,所述第二框架进一步包括一个上部光导向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已经通过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的内部和通过上部透明窗口的光导向到提供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中的一个光接收元件,所述上部光导向件从上部透明窗口向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端延伸,因而允许设备的主组件通过借助于所述光接收元件接收预定光量,探测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超过一个预定量的显影剂量的减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中进一步包括一个联接器部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用来转动所述光敏鼓的驱动力,其中所述第四电气触点布置成从所述联接器部件的一个端表面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中在下部光导向件的一个纵向端处的一个端表面布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内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上部光导向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在经其穿过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指向所述光敏鼓的激光束的光学路径的一个纵向端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第一电气触点、所述第二电气触点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安装到主组件的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相对转动的中心的下游。
15.一种可拆除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包括:
一个第一框架;
一个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联接,用于绕一根轴相对于彼此转动;
一个电子照相光敏鼓,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
一个光敏鼓充电件,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用来对所述电子照相光敏鼓充电;
一个显影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借助于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光敏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一个显影剂供给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把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
一个调节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调节沉积在所述显影件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量;
一个第一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光敏鼓充电件上;
一个第三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显影件、所述显影剂供给件和所述调节件上;
一个第四电气触点,与所述光敏鼓同轴地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光敏鼓电气接地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带有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所述第二框架带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相邻的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分别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而所述第四电气触点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个纵向端,以及其中所述电气触点这样布置,从而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上部位置,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下部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框架装有:一个显影剂充电件,用来给沉积在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充电;和一个第二电气触点,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供给到所述显影剂充电件上,其中所述第二电气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处,在所述第一电气触点与所述第三电气触点之间的一个位置处,
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带有一个显影剂容纳部分,用来容纳用于使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剂,并且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装有一个上部透明窗口和一个下部透明窗口,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它们分别在上部和下部位置处,所述第二框架进一步包括一个下部光导向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由提供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一个发光件发射的光导向到下部透明窗口,所述下部光导向件从下部透明窗口向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延伸,所述第二框架进一步包括一个上部光导向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已经通过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的内部和通过上部透明窗口的光导向到提供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中的一个光接收元件,所述上部光导向件从上部透明窗口向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端延伸,因而允许设备的主组件通过借助于所述光接收元件接收预定光量,探测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超过一个预定量的显影剂量的减少,
所述处理盒进一步包括一个联接器部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用来转动所述光敏鼓的驱动力,其中所述第四电气触点布置成从所述联接器部件的一个端表面突出,
其中在下部光导向件的一个纵向端处的一个端表面布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内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上部光导向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在经其穿过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指向所述光敏鼓的激光束的光学路径的一个纵向端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第一电气触点、所述第二电气触点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安装到主组件的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相对转动的中心的下游。
18.一种对其可拆除地安装处理盒的、用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a)一个第一主组件电气触点;
(c)一个第三主组件电气触点;
(d)一个第四主组件电气触点;
(e)一个盒安装部分,用来可拆除地安装所述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
一个第一框架;
一个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联接,用于绕一根轴相对于彼此转动;
一个电子照相光敏鼓,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
一个光敏鼓充电件,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用来对所述电子照相光敏鼓充电;
一个显影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借助于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光敏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一个显影剂供给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把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
一个调节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调节沉积在所述显影件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量;
一个第一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一主组件电气触点,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光敏鼓充电件上;
一个第三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三主组件电气触点,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显影件、所述显影剂供给件和所述调节件上;
一个第四电气触点,与所述光敏鼓同轴地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四主组件电气触点,以便把光敏鼓电气接地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带有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所述第二框架带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相邻的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分别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而所述第四电气触点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个纵向端,以及其中所述电气触点这样布置,从而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上部位置,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下部位置,
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
(f)一个第二主组件电气触点;
其中所述第二框架装有:一个显影剂充电件,用来对沉积在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充电;和一个第二电气触点,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二主组件电气触点,以便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供给到所述显影剂充电件上,其中所述第二电气触点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在所述第一电气触点与所述第三电气触点之间的一个位置处,
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带有一个显影剂容纳部分,用来容纳用于使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剂,并且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装有一个上部透明窗口和一个下部透明窗口,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它们分别在上部和下部位置处,所述第二框架进一步包括一个下部光导向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由提供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一个发光件发射的光导向到下部透明窗口,所述下部光导向件从下部透明窗口向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延伸,所述第二框架进一步包括一个上部光导向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已经通过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的内部和通过上部透明窗口的光导向到提供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中的一个光接收元件,所述上部光导向件从上部透明窗口向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端延伸,因而允许设备的主组件通过借助于所述光接收元件接收预定光量,探测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超过一个预定量的显影剂量的减少。
19.一种对其可拆除地安装处理盒的、用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a)一个第一主组件电气触点;
(c)一个第三主组件电气触点;
(d)一个第四主组件电气触点;
(e)一个盒安装部分,用来可拆除地安装所述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
一个第一框架;
一个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联接,用于绕一根轴相对于彼此转动;
一个电子照相光敏鼓,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
一个光敏鼓充电件,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用来对所述电子照相光敏鼓充电;
一个显影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借助于显影剂使形成在所述光敏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一个显影剂供给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把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
一个调节件,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用来调节沉积在所述显影件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的量;
一个第一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一主组件电气触点,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光敏鼓充电件上;
一个第三电气触点,提供在所述第二框架中,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三主组件电气触点,以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便供给到所述显影件、所述显影剂供给件和所述调节件上;
一个第四电气触点,与所述光敏鼓同轴地提供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当把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四主组件电气触点,以便把光敏鼓电气接地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带有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所述第二框架带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的所述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相邻的一个和另一个纵向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分别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而所述第四电气触点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个纵向端,以及其中所述电气触点这样布置,从而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所述第一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上部位置,而所述第三电气触点占据一个下部位置,
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
(f)一个第二主组件电气触点;
其中所述第二框架装有:一个显影剂充电件,用来对沉积在所述显影件的周缘表面上的显影剂充电;和一个第二电气触点,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接触所述第二主组件电气触点,以便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偏置电压以供给到所述显影剂充电件上,其中所述第二电气触点布置成相邻于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在所述第一电气触点与所述第三电气触点之间的一个位置处,
所述处理盒进一步包括,
一个联接器部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从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接收一个用来转动所述光敏鼓的驱动力,其中所述第四电气触点布置成从所述联接器部件的一个端表面突出,
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带有一个显影剂容纳部分,用来容纳用于使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剂,并且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装有一个上部透明窗口和一个下部透明窗口,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它们分别在上部和下部位置处,所述第二框架进一步包括一个下部光导向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由提供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一个发光件发射的光导向到下部透明窗口,所述下部光导向件从下部透明窗口向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延伸,所述第二框架进一步包括一个上部光导向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时,用来把已经通过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的内部和通过上部透明窗口的光导向到提供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中的一个光接收元件,所述上部光导向件从上部透明窗口向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端延伸,因而允许设备的主组件通过借助于所述光接收元件接收预定光量,探测容纳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中超过一个预定量的显影剂量的减少,
其中在下部光导向件的一个纵向端处的一个端表面布置在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内侧。
CN03102347.9A 2002-01-31 2003-01-31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0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22674A JP3595798B2 (ja) 2002-01-31 2002-01-31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022674/2002 2002-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5735A CN1435735A (zh) 2003-08-13
CN1248069C true CN1248069C (zh) 2006-03-29

Family

ID=27654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0234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069C (zh) 2002-01-31 2003-01-31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085516B2 (zh)
JP (1) JP3595798B2 (zh)
CN (1) CN124806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72603B2 (en) * 2003-08-01 2006-07-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holding member
JP3919779B2 (ja) * 2003-08-29 2007-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9691A (ja) * 2003-08-29 2005-04-1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378221B2 (ja) 2003-10-08 2009-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73795B2 (ja) * 2003-10-24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10143B2 (ja) * 2004-01-30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523296B2 (ja) * 2004-02-02 2010-08-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17455B2 (ja) * 2004-02-27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8344A (ja) * 2004-03-15 2005-09-22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30688B2 (ja) * 2004-08-30 2011-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4886182B2 (ja) * 2004-09-27 2012-02-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979006B2 (en) 2005-02-28 2011-07-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movable cartridge
JP4232747B2 (ja) 2005-02-28 2009-03-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35645B2 (ja) 2005-02-28 2011-02-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4715263B2 (ja) * 2005-03-25 2011-07-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850427B2 (ja) * 2005-03-28 2012-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736568B2 (ja) * 2005-06-29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760264B2 (ja) * 2005-09-28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22830B2 (ja) * 2005-11-30 2011-0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78374B2 (ja) * 2006-03-10 2009-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補給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98407B2 (ja) 2006-12-22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JP4948382B2 (ja) 2006-12-22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ドラム取り付け用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4280772B2 (ja) * 2006-12-28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856192B2 (en) * 2006-12-28 2010-1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11854B2 (ja) 2007-03-23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4967786B2 (ja) * 2007-04-26 2012-07-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00380B2 (ja) * 2007-05-24 2012-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4992566B2 (ja) * 2007-06-20 2012-08-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収納器
JP4458377B2 (ja)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8378B2 (ja) *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45646B2 (ja) * 2007-12-28 2011-03-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57316A (ja) 2007-12-28 2009-07-16 Brother Ind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25590B2 (ja) * 2008-03-25 2011-07-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JP2009265628A (ja) * 2008-04-01 2009-11-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127565B2 (ja) * 2008-05-23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04870B2 (ja) * 2008-05-23 201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306050B2 (ja) 2008-06-20 201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付け方法、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外し方法
JP5419584B2 (ja) * 2008-09-01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92113B2 (ja) * 2009-03-02 2010-1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762054B2 (ja) * 2010-03-16 2015-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52853B2 (ja) * 2011-01-11 2012-06-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839826B2 (ja) 2011-04-22 2016-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の再生産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420026B2 (ja) 2011-07-14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3008955A1 (ja) 2011-07-14 2013-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2733547B1 (en) 2011-07-14 2020-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hous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420025B2 (ja) 2011-07-14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HUE047660T2 (hu) * 2011-08-19 2020-05-28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Festéktartály
JP5460824B2 (ja) 2011-12-09 2014-04-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5962271B2 (ja) 2012-07-09 2016-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035920B2 (ja) 2012-07-09 2016-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157078B2 (ja) 2012-09-04 2017-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6162B2 (ja) 2012-09-10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0061B2 (ja) 2012-09-11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56045A (ja) 2012-09-11 2014-03-27 Canon Inc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9696684B2 (en) * 2012-12-14 2017-07-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42201B2 (ja) * 2012-12-14 2017-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6254B2 (ja) 2013-01-11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202820B2 (ja) 2013-01-11 2017-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08286B2 (ja) * 2013-02-21 2017-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82149B2 (ja) 2013-06-05 2018-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及び現像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92226A (ja) 2013-10-01 2015-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粉体搬送機構、紛体搬送方法、現像剤収納容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81222B2 (ja) 2014-02-18 2018-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2057B2 (ja) 2014-03-31 2017-04-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
JP6341106B2 (ja) * 2015-01-30 2018-06-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11221584B2 (en) 2017-04-12 2022-0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with a coupling member that contacts another coupling member by an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force
WO2019117317A1 (ja) 2017-12-13 2019-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725422B2 (en) * 2018-10-25 2020-07-2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electrical contacts
US10782643B2 (en) * 2018-11-05 2020-09-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having positioning features
US10656592B1 (en) 2019-01-09 2020-05-1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having positioning features
CN116339094A (zh) 2020-12-07 2023-06-27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和图像形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9970B2 (ja) 1988-12-19 1999-06-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0586044B1 (en) 1992-09-04 1997-03-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method for assembling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408142B1 (en) 1992-09-04 2002-06-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69320738T2 (de) 1992-09-04 1999-02-18 Canon Kk Arbeitseinheit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KR0134171B1 (ko) 1992-09-04 1998-04-22 미타라이 하지메 프로세스카트리지
JP3259985B2 (ja) 1992-09-04 2002-0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69868B2 (ja) * 1994-04-27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875203B2 (ja) 1995-03-27 1999-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駆動力伝達部品、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
JP3839932B2 (ja) 1996-09-26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カップリング
US6226478B1 (en) 1996-03-21 2001-05-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drive mount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US6240266B1 (en) 1996-03-21 2001-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drum mount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JP3809250B2 (ja) 1996-07-04 2006-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支持部品、現像剤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82465B2 (ja) 1996-07-04 2003-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69199A (ja) 1996-08-29 1998-03-10 Canon Inc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フレーム
JP3745047B2 (ja) 1996-09-26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745049B2 (ja) 1996-09-26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DE69713236T2 (de) 1996-09-26 2002-12-05 Canon Kk Arbeitseinheit, Antriebkupplungsteil für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Bilderzeugungsgerät und elektrophotographische photoempfindliche Trommel
JPH10222041A (ja) * 1996-12-03 1998-08-21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86822A (ja) 1996-12-27 1998-07-14 Canon Inc トナー残量検知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JP3799162B2 (ja) 1997-07-03 2006-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61131A (ja) * 1997-11-29 1999-06-1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75613A (ja) 1998-08-31 2000-03-14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75641A (ja) 1998-08-31 2000-03-14 Canon Inc 現像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58202B2 (ja) 1998-08-31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000131945A (ja) * 1998-10-26 2000-05-12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37349B2 (ja) * 1999-02-26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338024B2 (ja) 1999-09-27 2002-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取っ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取っ手取り付け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38023B2 (ja) 1999-09-27 2002-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取っ手取り付け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81996A (ja) 2000-04-03 2001-10-10 Canon Inc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06609A (ja) 2000-06-26 2002-01-11 Canon Inc トナーシール部材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23476A (ja) 2000-07-07 2002-01-23 Canon Inc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566697B2 (ja) 2001-02-09 2004-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離隔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156848A1 (en) 2003-08-21
JP2003223091A (ja) 2003-08-08
JP3595798B2 (ja) 2004-12-02
CN1435735A (zh) 2003-08-13
US7085516B2 (en) 2006-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8069C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278196C (zh) 处理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CN1081351C (zh) 处理卡盒及电子照相成象设备
CN1089912C (zh) 连接件、处理卡盒、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和装配方法
CN1064145C (zh) 处理盒与成象设备
CN1294463C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222836C (zh) 处理盒、电子照相感光鼓、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和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109941C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292317C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2881727Y (zh) 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CN1258865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装置
CN1605957A (zh) 处理盒和电照相成像设备
CN2682454Y (zh) 包括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690887A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591236A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828442A (zh) 图像形成装置、色粉盒和显影盒
CN1462911A (zh) 墨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123919A (zh) 处置盒与成像设备
CN1648789A (zh) 可拆卸地装在电摄影成像设备上的装置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677280A (zh) 成像设备和密封牵引器
JP2006031006A (ja) 廃トナー収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写真方式の画像形成装置
CN1126995C (zh) 显影装置和施加显影偏压的供电部分
CN1218229C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JP2003173083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777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1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