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4974A -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4974A
CN110164974A CN201910139574.XA CN201910139574A CN110164974A CN 110164974 A CN110164974 A CN 110164974A CN 201910139574 A CN201910139574 A CN 201910139574A CN 110164974 A CN110164974 A CN 110164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grid
region
oxid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95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64974B (zh
Inventor
王怀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833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344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64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4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64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4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01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7816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 H01L29/7817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device
    • H01L29/7818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device the other device being a pn-junction diode
    • H01L29/7819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device the other device being a pn-junction diode in antiparallel, e.g. freewheel di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33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lightly doped drain or source extension, e.g. LDD MOSFET's; DDD MOSFET's
    • H01L29/7834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lightly doped drain or source extension, e.g. LDD MOSFET's; DDD MOSFET's with a non-planar structure, e.g. the gate or the source or the drain being non-plan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8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0843Source or drain regions of field-effect devices
    • H01L29/0847Source or drain regions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0852Source or drain regions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of DMOS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10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not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1025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 H01L29/1029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1033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gth, the width, the geometric contour or the dop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10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not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1025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 H01L29/1029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1033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gth, the width, the geometric contour or the doping structure
    • H01L29/1041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gth, the width, the geometric contour or the doping structure with a non-uniform doping structure in the channel region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10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not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1095Body region, i.e. base region, of DMOS transistors or IGB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2Field plates
    • H01L29/407Recessed field plates, e.g. trench field plates, buried field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8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with an insulating layer with a particular dielectric or electrostatic property, e.g. with static charges or for controlling trapped charges or moving ions, or with a plate acting on the insulator potential or the insulator charges, e.g. for controlling charges effect or poten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insulating layer, or with a semi-insulating layer contacting directly the semiconductor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5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 H01L29/423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within a trench, e.g. trench gate electrode, groove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64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 e.g. thickness or uniform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64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 e.g. thickness or uniformity
    • H01L29/42368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 e.g. thickness or uniformity the thickness being non-uni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7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ng layer, e.g. the length, the sectional shape or the lay-out
    • H01L29/4237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ng layer, e.g. the length, the sectional shape or the lay-out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gth or the sectional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568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 H01L29/66613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with a gate recessing step, e.g. using local oxidation
    • H01L29/66621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with a gate recessing step, e.g. using local oxidation using etching to form a recess at the gate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674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66681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674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66681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 H01L29/66704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with a step of recessing the gate electrode, e.g. to form a trench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01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7816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 H01L29/7825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with trench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31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multiple gate structure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该器件通过沟槽栅结构,沟槽底部沟道设置,纵向场板、纵向P‑N结构的双纵向RESURF技术,减少元胞漂移区尺寸,增加漂移区浓度,减少漂移区电阻,缩小元胞尺寸。该器件可以基于传统的分离槽栅MOS工艺或者单片集成BCD工艺技术实现,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如此,本申请可以基于传统低成本制造技术,实现具有低导通电阻,高可靠性的双向耐压的MOS型开关器件。此外,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06月2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0689312.6、发明名称为“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半导体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功率MOSFET,常简写为功率MOS)、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以及功率集成电路(power IC,常简写为PIC)为主。这些器件或集成电路能在很高的频率下工作,而电路在高频工作时能更节能、节材,能大幅减少设备体积和重量。尤其是集成度很高的单片片上功率系统(power system on a chip,简写PSOC),它能把传感器件与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接口电路、功率器件和电路等集成在一个硅芯片上,使其具有按照负载要求精密调节输出和按照过热、过压以及过流等情况进行自我保护的功能。
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一直致力于在满足一定耐压下,减小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单位面积导通电阻,减少芯片面积,降低器件功率损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减小半导体器件的单位面积导通电阻,减少芯片面积,降低器件功率损耗。
可选的,该半导体器件为功率半导体器件。应当知道的是,该半导体器件的具体产品形态还可以是功率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其他形态,此处不再限定。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外延层;
位于所述外延层中的沟槽,所述沟槽内具有栅极,所述沟槽的内壁与所述栅极的外壁之间具有氧化层,
位于所述沟槽两侧的漂移区;
分别位于所述沟槽两侧的漂移区内的第一漏极和第二漏极;
以及沟道,所述沟道位于所述沟槽底壁与所述衬底之间且邻近所述沟槽的槽底;
其中,所述衬底、所述外延层和所述沟道的掺杂类型为第一类型,所述漂移区、所述第一漏极和所述第二漏极的掺杂类型为第二类型;
所述第一类型和所述第二类型中,其中一个为P型,另一个为N型。
可选的,该半导体器件包括多个并联的元胞。其中,每一个元胞的结构可以参见前述限定。也即该元胞可以包括衬底和外延层,以及位于该外延层内的沟槽、沟道和漂移区,进而还包括位于漂移区内的第一漏极和第二漏极。可以说,前述实施例限定的是位于该半导体器件内的一个元胞的结构。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为横向MOS型器件,该功率半导体器件为无源极的MOS结构,该源极区域的去除,有利于减小元胞尺寸,元胞尺寸的减小,有利于降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单位面积导通电阻。
而且,该功率半导体器件为单沟道结构,该单沟道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沟道电阻,降低元胞导通电阻。
此外,在该功率半导体器件中,场氧化层设置在外延层(器件本体)内部,形成体内纵向场板(纵向场氧化层),而且,功率半导体器件中的漂移区和外延层形成体内纵向PN 结(体内纵向二极管)。因此,本申请采用体内纵向场板以及体内纵向P/N结的双RESURF(Reduced Surface Field,降低表面电场)技术,极大地减少了芯片面积。
而且,相比常规LDMOS(Laterally 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该器件体内纵向二极管的形成,使得该器件无表面强电场问题,无需表面场板技术,有利于减小漂移区的横向尺寸,进而减小元胞尺寸。此外,该器件采用纵向栅极场氧化层,利用电荷平衡机理,有利于提高漂移区的浓度,进而减小漂移区电阻,从而减小元胞导通电阻。
综上,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能够减小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单位面积导通电阻,减少芯片面积,降低器件功率损耗。
可选的,所述沟槽的内侧壁与所述栅极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一氧化层,所述沟槽的槽底与所述栅极的底面之间具有第二氧化层。值得解释的是,所述栅极的底面朝向所述沟槽的槽底。具体的,所述第一氧化层为场氧化层、栅氧化层或既包括场氧化层又包括栅氧化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氧化层为栅氧化层。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外延层的厚度方向(或沿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所述沟槽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且朝所述衬底凸出的凸出部。
基于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在保证耐压阻断的前提下,降低元胞的导通电阻。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场氧化层包括位于所述主体部侧壁的的第一场氧化层和位于所述凸出部侧壁的第二场氧化层,所述第一场氧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场氧化层的厚度。
基于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在保证耐压阻断的前提下,降低元胞的导通电阻。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场氧化层厚度在之间。
基于上述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保证器件的耐压性能。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外延层的厚度方向,所述栅极包括第一部分和从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沟槽的底壁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
基于上述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器件还包括本体电极,所述本体电极位于所述外延层内且靠近所述外延层的外表面,至少一个所述元胞位于所述本体电极围合的区域内。
基于上述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提高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元胞密度,进而提高其功率。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或第一种至第四种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器件还包括本体电极和位于所述沟槽内且呈孤岛状的阱区,所述本体电极位于所述阱区内且靠近所述阱区的外表面,所述阱区的掺杂类型为所述第一类型。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栅极、所述第一漏极和所述第二漏极的电极均引出到所述器件的外表面。
基于上述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有利于半导体器件的小型化。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漏极和所述第二漏极对称分布在所述沟槽的两侧。
基于上述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提高半导体器件的双向耐压性能。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阱区的侧壁具有场氧化层。
基于上述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提高半导体器件的耐压性能。
结合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栅极为多晶硅栅极。
基于上述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并降低制造成本。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和控制器,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为如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导通和/或关断。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具有上述功率半导体器件所述的相应的效果。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衬底的一侧形成外延层;
在所述外延层中形成沟槽,所述沟槽内具有栅极,所述沟槽的侧壁覆盖有场氧化层,所述沟槽底壁的特定区域覆盖有栅氧化层,所述特定区域为所述栅极的底面在所述沟槽底壁的正投影所覆盖的区域;
在所述沟槽的两侧形成漂移区,并分别在所述沟槽两侧的漂移区内形成第一漏极和第二漏极;以及,
在所述沟槽底壁与所述衬底之间且邻近所述沟槽底壁的区域形成沟道;
其中,所述衬底、所述外延层和所述沟道的掺杂类型为第一类型,所述漂移区、所述第一漏极和所述第二漏极的掺杂类型为第二类型;
所述第一类型和所述第二类型中,其中一个为P型,另一个为N型。
基于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制造方法,可以基于传统的分离槽栅MOS工艺或者单片集成 BCD工艺技术实现,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外延层中形成沟槽,具体包括:
在所述外延层中形成第一阱区,所述第一阱区的掺杂类型为所述第二类型;
刻蚀所述第一阱区,以形成所述沟槽的主体部;
自所述主体部的底部向所述衬底方向刻蚀,以形成所述沟槽的凸出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凸出部构成所述沟槽;
相应的,所述在所述沟槽的两侧形成漂移区,具体包括:
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凸出部外围的第一阱区形成为漂移区。
基于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沟槽底壁与所述衬底之间且邻近所述沟槽底壁的区域形成沟道,具体包括:
向所述凸出部的底壁注入掺杂离子,以在所述凸出部底壁与所述衬底之间且邻近所述沟槽凸出部底壁的区域形成沟道,所述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为所述第一类型。
基于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刻蚀所述第一阱区形成所述主体部之后,以及自所述主体部的底部向所述衬底方向刻蚀形成所述沟槽的凸出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场氧化层;
所述自所述主体部的底部向所述衬底方向刻蚀,以形成所述沟槽的凸出部,具体为:
自侧壁形成有第一场氧化层的主体部的底部向所述衬底方向刻蚀,以形成所述沟槽的凸出部。
基于上述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侧壁形成有第一场氧化层的主体部的底部向所述衬底方向刻蚀,以形成所述沟槽的凸出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凸出部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场氧化层,以及,在所述凸出部的底壁上形成栅氧化层。
基于上述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场氧化层,具体包括:
向所述主体部内填满二氧化硅;
刻蚀位于所述主体部中间区域的二氧化硅,以在所述沟槽主体部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场氧化层。
基于上述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外延层内且靠近所述外延层的外表面形成本体电极,至少一个所述元胞位于所述本体电极围合的区域内。
基于上述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外延层中形成沟槽,具体包括:
在所述外延层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分别形成第二阱区和第三阱区;所述外延层的第二区域位于所述外延层的第一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二阱区包括第一部分和从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二阱区底部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阱区包括第一区域和包围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阱区的掺杂类型为所述第一类型,所述第三阱区的掺杂类型为所述第二类型;
刻蚀所述第二阱区第二区域的第一部分及其侧面预设范围内的第三阱区,以形成沟槽;
相应的,所述在所述沟槽的两侧形成漂移区,具体包括:
位于所述沟槽外围的第三阱区形成为漂移区;
相应的,在所述沟槽底壁与所述衬底之间且邻近所述沟槽底壁的区域形成沟道,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阱区的第二部分形成为所述沟道。
基于上述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外延层中形成沟槽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沟槽的侧壁上形成场氧化层。
基于上述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沟槽的侧壁上形成场氧化层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沟槽底壁的特定区域形成栅氧化层,所述沟槽底壁的特定区域为待形成栅极的底面在所述沟槽底壁的正投影所覆盖的区域。
基于上述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沟槽底壁的特定区域形成栅氧化层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沟槽内填充栅电极材料,形成所述栅极。
基于上述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刻蚀所述第二阱区第二区域的第一部分及其侧面预设范围内的第三阱区,以形成沟槽,具体包括:
刻蚀所述第二阱区第二区域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子部分及其侧面预设范围内的第三阱区,以形成沟槽的主体部;所述第二阱区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子部分和从所述第一子部分向所述第二阱区底部延伸的第二子部分;
自所述主体部的底部向所述衬底方向刻蚀所述第二阱区第二区域的第一部分的第二子部分,以形成所述沟槽的凸出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凸出部构成所述沟槽;
相应的,位于所述沟槽外围的第三阱区形成为漂移区,具体为:
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凸出部外围的第三阱区形成为漂移区。
基于上述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形成沟槽的主体部之后,形成所述沟槽的凸出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场氧化层;
所述自所述主体部的底部向所述衬底方向刻蚀所述第二阱区第二区域的第一部分的第二子部分,以形成所述沟槽的凸出部,具体包括:
自侧壁形成有第一场氧化层的主体部的底部向所述衬底方向刻蚀所述第二阱区第二区域的第一部分的第二子部分,以形成所述沟槽的凸出部。
基于上述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形成所述沟槽的凸出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凸出部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场氧化层,以及,在所述凸出部的底壁的特定区域形成栅氧化层,所述特定区域为所述栅极的底面在所述凸出部的底壁的正投影所覆盖的区域。
基于上述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场氧化层,具体包括:
向所述主体部内填满二氧化硅;
刻蚀位于所述主体部中间区域的二氧化硅,以在所述沟槽主体部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场氧化层。
基于上述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结合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至第十四种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阱区的第一区域内部形成本体电极,所述本体电极靠近所述第二阱区的外表面。
基于上述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提高元胞的均流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为横向MOS型器件,该功率半导体器件为无源极的MOS结构,该源极区域的去除,有利于减小元胞尺寸,元胞尺寸的减小,有利于降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单位面积导通电阻。
而且,该功率半导体器件为单沟道结构,该单沟道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沟道电阻,降低元胞导通电阻。
此外,在该功率半导体器件中,场氧化层设置在外延层(器件本体)内部,形成体内纵向场板(纵向场氧化层),而且,功率半导体器件中的漂移区和外延层形成体内纵向PN 结(体内纵向二极管)。因此,本申请采用体内纵向场板以及体内纵向P/N结的双RESURF(Reduced Surface Field,降低表面电场)技术,极大地减少了芯片面积。
而且,相比常规LDMOS(Laterally 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该器件体内纵向二极管的形成,使得该器件无表面强电场问题,无需表面场板技术,有利于减小漂移区的横向尺寸,进而减小元胞尺寸。此外,该器件采用纵向栅极场氧化层,利用电荷平衡机理,有利于提高漂移区的浓度,进而减小漂移区电阻,从而减小元胞导通电阻。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能够减小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单位面积导通电阻,减少芯片面积,降低器件功率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业界常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业界常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器件符号示意图;
图3A和图3B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剖面结构和器件符号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元胞的器件符号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器件产品正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采用晶圆级芯片封装方式形成的最终器件产品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仿真实验采用的器件元胞结构参数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击穿电压仿真曲线图,其中图10A为正向击穿电压仿真曲线图,图10B为反向击穿电压仿真曲线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阈值电压的仿真曲线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导通电阻的仿真结果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4A至图14I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一系列制程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沿图15中的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沿图15中的II-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沿图18中的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沿图18中的II-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仿真实验采用的器件元胞结构参数示意图;
图22A和图22B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击穿电压仿真曲线图,其中图22A为正向击穿电压仿真曲线图,图22B为反向击穿电压仿真曲线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阈值电压的仿真曲线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导通电阻的仿真结果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6A至图26I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一系列制程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8A至图28F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一系列制程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9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类似矩形的沟槽的示意图。
图29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类似凸字形的沟槽的示意图。
图30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栅极的示意图。
图30B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栅极的示意图。
图31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有一个栅极的类似矩形的沟槽示意图。
图31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有一个栅极的类似凸字形的沟槽示意图。
图32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有两个栅极的类似矩形的沟槽示意图。
图32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有两个栅极的类似凸字形的沟槽示意图。
图33是本申请提供的器件产品正面示意图。
图34是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介绍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之前,首先介绍描述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时用到的缩略语、中英文对照以及关键术语定义。
表1: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关键术语定义
沟道:是指场效应晶体管中源区和漏区之间的一薄半导体层。
元胞:构成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最小单元,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多个并联的元胞。
N-阱区:低浓度N型掺杂区域。
漂移区:是指在漂移运动和扩散作用的双重影响下,PN结中载流子数量非常少的一个高电阻区域。
外延层:是指生长沉积在衬底上的半导体层。
场板:是半导体终端技术的常用方法之一,它通过改变表面电势分布使曲面结的曲率半径增大,抑制表面电场集中。
耗尽层:是在PN结附近,其中的载流子因扩散而耗尽,只留下不能移动的正负离子的区域,又称空间电荷区。
RESURF技术:降低表面电场(Reduced Surface Field)的技术,是在设计横向高压、低导通电阻器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技术。
随着手持电子设备的发展,由于设备空间的限制,对电子元器件提出了高密度,高集成度,小型化,以及高性能低成本等方面的要求。其使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分立方案器件和集成方案器件。分立方案器件存在的问题是集成度低,芯片高度过高,以及成本高。集成方案器件存在的问题是导通电阻过大,损耗严重,或者芯片面积过大,成本难以接受。
业界常见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构是将两个相同结构的MOS器件串联在一起。该结构对应的器件元胞剖面结构图和符号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两个MOS器件的源级11短接在一起,栅级121和122短接在一起,两个漏极131和132分别作为器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控制信号通过栅极121和122控制两个MOS器件沟道同时开通或者关闭。关断情况下,两个MOS的漏极131和132实现双向阻断耐压(双向阻断耐压是指,两个漏极131和132中,无论哪一个接电源正极,哪一个接电源负极,都能实现阻断耐压),在开通的情况下,电流从一个MOS的漏极131流向另外一个MOS的漏极 132,电流路径如图1中箭头所示。器件的总导通电阻是单个MOS器件的2倍(单个MOS的导通电阻=漂移区导通电阻Rdrift+沟道电阻Rch+源极电阻Rsource)。这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明显缺点有:1,导通的情况下,电流流经路线上通过两个MOS沟道,沟道电阻大;2,器件源级区域的面积不但增加了器件的导通电阻,而且浪费了芯片面积;3,表面场板技术,漂移区横向宽度受击穿电压的限制,占整个元胞尺寸的比例很大。
为了降低器件导通电阻,缩小芯片面积,在业界常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基础上,优化了器件结构。该优化后的器件结构的元胞剖面示意图如图3A所示,该优化后的器件结构的器件符号示意图如图3B所示。该方案根据双向耐压MOS器件的特性,针对业界常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明显缺点,把两个栅级合并为单个栅级31,从而实现单个沟道,同时去除源区结构,减除源区面积。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缩小芯片面积。
这种方案采用常规的LDMOS结构,缺点是为了减少表面电场强度,提高器件的耐压能力,必须采用表面场板技术,场板的长度、漂移区32长度和浓度决定器件的耐压能力。要实现较高的耐压,必需采用低掺杂且较长的漂移区,这样将会增加了器件元胞尺寸,且会增加了漂移区的电阻。应当知道的是,器件导通电阻较高,会导致电流密度较低。图3A所示的耐压器件双边漂移区长度之和占元胞尺寸的80%,漂移区电阻占导通电阻60%左右。
为了减小功率半导体器件单位面积的导通电阻,减少芯片面积。本申请通过沟槽栅结构,在沟槽的底部设置沟道,通过纵向场板以及纵向P-N结构的双纵向RESURF技术,以实现减少元胞漂移区尺寸和增加漂移区浓度的目的,进而达到缩小元胞尺寸和减少漂移区电阻的效果。换句话说,本申请利用传统低成本制造技术,实现具有低导通电阻和高可靠性的双向耐压的MOS型开关器件。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首先参见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4至图6,其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俯视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元胞的器件符号示意图。
如图5所示,所述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
P型衬底51;
位于衬底51一侧的P型外延层52;
位于外延层52中的沟槽53;该沟槽53内部具有栅极54,沟槽的侧壁上覆盖有场氧化层55,沟槽53底壁的特定区域覆盖有栅氧化层56,该特定区域为栅极54的底面在沟槽 53底壁的正投影所覆盖的区域;
位于沟槽53两侧的N型漂移区57,其中,场氧化层55与漂移区57在元胞的横向方向上存在交叠;
位于沟槽53两侧的漂移区57内的第一漏极581和第二漏极582;
以及P型沟道59,P型沟道59位于沟槽53底壁与衬底51之间且邻近沟槽53底壁的区域。
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沟槽53位于外延层52中且靠近外延层52的外表面区域,且该沟槽53的开口朝向外延层52的外表面。
作为示例,沟槽53的具体结构可以如下:沿外延层52的厚度方向,沟槽53可以包括主体部531和自主体部531延伸出的且朝衬底51凸出的凸出部532。应当理解,主体部 531的宽度大于凸出部532的宽度。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理解该沟槽53的结构:该沟槽为凸形槽,该凸形槽的凸出部朝向衬底方向凸出,且该凸形槽的开口朝向外延层的上表面。
当沟槽53为凸形槽时,相应地,场氧化层55可以包括沿主体部531侧壁的第一场氧化层551和沿凸出部532侧壁的第二场氧化层552;而且,为了在保证耐压的前提下,减小半导体器件的导通电阻,该第一场氧化层551的厚度大于第二场氧化层552的厚度。
此外,当沟槽53为凸形槽时,相应地,N型漂移区57位于凹槽主体部531和凸出部532的外围。
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场氧化层551可以采用氧化物沉积工艺沉积二氧化硅形成。第二场氧化层552可以采用热氧化方式生成。
作为进一步示例,第二场氧化层552可以与栅氧化层56同时形成。
为了提高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耐压性能,第一场氧化层551的厚度可以在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型沟道59可以通过向沟槽53的凸出部532的底部以离子注入的方式注入P型掺杂离子形成。
作为示例,栅极54沿外延层厚度方向的宽度可以一致。作为另一示例,栅极沿外延层厚度方向的宽度也可以不一致,如此,沿外延层厚度方向,栅极54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向沟槽53的底壁延伸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并且栅极的第一部分位于沟槽的主体部531内,栅极的第二部分位于沟槽的凸出部532内。
作为另一示例,栅极54可以为多晶硅栅极。
此外,为了实现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双向耐压,作为一示例,第一漏极581和第二漏极 582对称分布在沟槽53的两侧。
如图5所示,本体电极510位于外延层52内且靠近外延层52的外表面。该本体电极510可以通过向外延层52内离子注入P型掺杂杂质形成。该本体电极510也可以理解为通过离子注入形成在外延层52中的P型浅阱。
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多个并联的的元胞50和本体电极510,其中,本体电极510位于元胞50的外围区域。也就是说,元胞50位于本体电极510的围合区域内。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一个元胞50位于本体电极510的围合区域内,也可以多个元胞50位于本体电极510的围合区域内。另外,被本体电极510围合的元胞50共用一个本体电极。为了提高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元胞密度,进而提高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功率,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本体电极510位于所有元胞50的外围区域,也就是说,所有元胞50被一个本体电极510包围,该所有元胞50共用一个本体电极510。
需要说明,在图4中,示出该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N个并联的元胞50,N为大于或等于 2的整数。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功率半导体器件限定,比如该功率半导体包括衬底和外延层,该外延层具有沟槽、沟道和漂移区,该漂移区具有第一漏极和第二漏极,以及,该沟槽内具有栅极,且该沟槽的内壁和该栅极的外壁之间具有氧化层,可以理解为是对位于该功率半导体器件内的元胞的结构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底、所述外延层和所述沟道的掺杂类型均为P 型,且所述漂移区、所述第一漏极和所述第二漏极的掺杂类型均为N型。
可选的,所述衬底、所述外延层和所述沟道的掺杂类型均为N型,且所述漂移区、所述第一漏极和所述第二漏极的掺杂类型均为P型。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为了实现器件的小型化,如图7或图33所示的器件产品正面示意图,器件的栅极54、第一漏极581、第二漏极582、本体电极510的电极均引出到器件的上表面,通过表面植球的方式实现信号传输。然后,采用晶圆级芯片封装(WLCSP) 实现最终器件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图7或图33中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对应电极的外部管脚,例如附图标记510用于表示本体电极510的外部管脚,附图标记54用于表示栅极54的外部管脚,附图标记581用于表示第一漏极581的外部管脚,附图标记582用于表示第二漏极582的外部管脚。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7或图33所示,一列第一漏极581之后是一列第二漏极582,也即,多个第一漏极581形成的列和多个第二漏极582形成的列是交替排列的。相对于传统的,一列或多列第一漏极581位于栅极54的一侧,一列或多列第二漏极582位于栅极54 的另一侧。图7或图33中所示的这种排列方式,由于第一漏极581和第二漏极582的管脚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此能够减小金属走线的寄生电阻。
作为示例,本申请采用晶圆级芯片封装方式形成的最终器件产品立体示意图如图8所示。
如图8所示,该封装结构包括芯片81以及位于芯片81背面的背面涂层82。该芯片81的正面上设置有多个焊球811,用于与外部实现信号传输。
WLCSP器件高度约为0.5mm(其中背面图层约为0.04mm,硅片厚度约为0.25mm,焊球高度0.2mm),只有塑封器件高度的一半。WLCSP器件的散热效果也优于同等尺寸的塑封器件,如2mmx2mm 25球的WLCSP器件热阻Rja约为30℃/W,仅为同大小塑封封装的一半。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在该具体实现方式中,该功率半导体器件为无源极的MOS结构,该源极区域的去除,有利于减小元胞尺寸,元胞尺寸的减小,有利于降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单位面积导通电阻。
而且,该功率半导体器件为单沟道(如图5所示的沟道59)结构,该单沟道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沟道电阻,降低元胞导通电阻。
此外,在该功率半导体器件中,场氧化层设置在外延层(器件本体)内部,形成体内纵向场板(纵向场氧化层),而且,功率半导体器件中的漂移区57和外延层52形成体内纵向PN结(体内纵向二极管)。因此,本申请采用体内纵向场板以及体内纵向P/N结的双RESURF技术,极大地减少了芯片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前一段所谓的纵向是指所述衬底的厚度方向,或所述外延层的厚度方向,或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
而且,相比常规LDMOS技术,该器件体内纵向二极管的形成,使得该器件无表面强电场问题,无需表面场板技术,有利于减小漂移区的横向尺寸,进而减小元胞尺寸。此外,该器件采用纵向栅极场氧化层,利用电荷平衡机理,有利于提高漂移区的浓度,进而减小漂移区电阻,从而减小元胞导通电阻。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能够减小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单位面积导通电阻,减少芯片面积,降低器件功率损耗。
所述沟槽的剖面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凸字形,自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沟槽的剖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沟槽的长度方向是垂直的。为了便于理解下文所描述的内容,此处先对下文将会出现的名词进行解释。
所述沟槽的长度方向是指所述沟槽的延伸方向。
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沟槽的宽度方向。其中,所述沟槽的深度和所述沟槽的宽度都是基于所述沟槽的剖面的概念。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和所述沟槽的宽度方向均位于所述沟槽的剖面所在的平面内。自然地,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和所述沟槽的宽度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沟槽的长度方向。
应当知道的是,所述沟槽的剖面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以是接近矩形(或类似矩形) 的其他形状。常见的,如图29A所示,该沟槽的剖面形状与矩形相似,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沟槽的槽底的宽度沿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是收缩的(或者逐渐变小的)。可选的,所述沟槽内除了槽底之外的其他部分的宽度是相等或者大致相等的。参见图29A所示的沟槽的剖面图,也可以认为槽底是一条接近弧线的曲线。值得注意的是,下文在提及所述沟槽的剖面形状为矩形或者接近矩形时,均可以参见本段的限定,为了使表述更简洁,下文再提及矩形或者接近矩形(类似矩形)时不再重复解释。
可选的,如图29B所示,所述沟槽的剖面的形状接近一个凸字,简称为凸字形。该凸字形包括主体部和凸出部。需要解释的是,主体部的宽度大于凸出部的宽度。其中,如图29B所示,主体部的的宽度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凸出部的底部(或称为沟槽的槽底) 的宽度是沿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收缩的。参见图29B,容易看出,该凸出部内除了底部之外的其他部分的宽度是相等或者大致相等的。值得注意的是,下文在提及所述沟槽的剖面形状为凸字形或者接近凸字形(类似凸字形)时,均可以参见本段的限定,为了使表述更简洁,下文再提及凸字形或者接近凸字形(类似凸字形)时不再重复解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式,无论该沟槽的剖面形状是怎样的,该沟槽内可以只有一个栅极。该栅极的外侧壁与该沟槽的内侧壁之间以及该栅极的底面与该沟槽的槽底之间均具有氧化层。通常,该氧化层的材料是二氧化硅。值得注意的是,该栅极的底面是朝向该沟槽的槽底的。
具体的,该栅极的外侧壁与该沟槽的内侧壁之间的氧化层为第一氧化层(或者说,该栅极的外侧壁与该沟槽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氧化层),且该栅极的底面与该沟槽的槽底之间的氧化层为第二氧化层(或者说,该栅极的底面与该沟槽的槽底之间具有第二氧化层)。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氧化层为栅氧化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氧化层为栅氧化层或者场氧化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氧化层可以既包括栅氧化层又包括场氧化层。
值得注意的是,若所述第一氧化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氧化层的厚度相等或大致相等,则所述第一氧化层为栅氧化层。所谓的大致相等应当遵循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理解。若所述第一氧化层的厚度明显大于所述第二氧化层的厚度,例如它们的差距是肉眼可以判断的,则所述第一氧化层为场氧化层。
所述栅极的底面的形状与所述沟槽的槽底的形状是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在所述栅极的底面为曲面的时候,参见图30A所示的栅极的剖面图,所述栅极的底面的宽度是逐渐收缩的(或逐渐变小的)。应当知道的是,在该栅极位于该沟槽内的时候,所述栅极的底面的宽度是沿着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逐渐收缩的(或逐渐变小的)。
值得关注的是,该栅极可以全部位于该沟槽内,也可以部分位于该沟槽内(或该栅极的部分凸出于该沟槽之外)。
可选的,该栅极全部位于该沟槽内,则所谓“该栅极的外侧壁与该沟槽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氧化层”,是指,沿该沟槽的宽度方向,该沟槽的内侧壁中与该栅极的外侧壁正对的区域与该栅极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一氧化层。
可选的,该栅极部分位于该沟槽内,另一部分位于该沟槽外(可以理解为该栅极的部分是凸出于该沟槽之外的),则所谓“该栅极的外侧壁与该沟槽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氧化层”,是指,沿该沟槽的宽度方向,该沟槽的内侧壁中与该栅极位于该沟槽内的部分的外侧壁正对的区域与该栅极位于该沟槽内的部分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一氧化层。
在所述沟槽内只有一个栅极时,所述栅极的顶面可以与所述沟槽的槽口齐平或者凸出于所述沟槽的槽口之外,也可以位于所述沟槽内。
作为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所述栅极的顶面与所述沟槽的槽口齐平或凸出于所述沟槽的槽口之外。所述沟槽的内侧壁与所述栅极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一氧化层。需要解释的是,所述沟槽的内侧壁的上边缘即为所述外延层的外表面所在的平面,所述沟槽的内侧壁的下边缘为所述栅极的底面的边缘。
可选的,所述沟槽的剖面形状接近于矩形,则所述第一氧化层为栅氧化层或者场氧化层,另外,所述第一氧化层还可以既包括栅氧化层又包括场氧化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氧化层既包括栅氧化层又包括场氧化层的情况下,沿从所述沟槽的槽口到所述沟槽的槽底的方向,假设所述沟槽的槽口位于所述沟槽的槽底之上(或者说,假设所述沟槽的槽底位于所述沟槽的槽口之下),则所述场氧化层位于所述栅氧化层之上,或者说,所述场氧化层位于所述沟槽的内侧壁的上部分,所述栅氧化层位于所述沟槽的内侧壁的下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下文提到上或下的概念的时候,也请按照本段的定义理解,为了简化描述,后文相关部分将不再解释。
可选的,所述沟槽的剖面形状接近于凸字形,则所述第一氧化层位于所述主体部的部分为场氧化层,位于所述凸出部的部分为栅氧化层。
作为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栅极的顶面位于所述沟槽内。所述沟槽的至少部分内侧壁与所述栅极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一氧化层。所述至少部分内侧壁的上边缘与所述栅极的顶面的边缘是对齐的,所述至少部分内壁侧的下边缘与所述栅极的底面的边缘是对齐的。应当知道的是,所述至少部分内侧壁的上边缘与至少部分内侧壁的下边缘是相对的。
可选的,所述沟槽的剖面形状接近于矩形,则所述第一氧化层为栅氧化层或者场氧化层。另外,所述第一氧化层还可以既包括栅氧化层又包括场氧化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氧化层既包括栅氧化层又包括场氧化层的情况下,所述场氧化层位于所述沟槽的内侧壁的上部分,所述栅氧化层位于所述沟槽的内侧壁的下部分。
可选的,所述沟槽的剖面形状接近于凸字形,则所述第一氧化层位于所述主体部的部分为场氧化层,位于所述凸出部的部分为栅氧化层。
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该栅极的顶面的延伸面与所述外延层的外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具有绝缘层。值得解释的是,该栅极的顶面的延伸面包括该栅极的边缘沿所述沟槽的宽度方向延伸后得到的面和该栅极的顶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中,该绝缘层可以为氧化层。可选的,该绝缘层为二氧化硅。后文再出现绝缘层时均可以参见此处的解释,后文不再赘述。
在所述沟槽内具有多个栅极时,该多个栅极是电连通的,且所述多个栅极沿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排布。另外,该多个栅极之间是不连续的。为了简化描述,可以将所述多个栅极中距离所述沟槽的槽底最远的栅极称为顶栅极,则该顶栅极的顶面可以与所述沟槽的槽口齐平或者凸出于所述沟槽的槽口之外,也可以位于所述沟槽内。类似的,还可以将所述多个栅极中距离所述沟槽的槽底最近的栅极称为底栅极,则该底栅极的底面与所述沟槽的槽底之间具有第二氧化层。结合前文可知,该第二氧化层为栅氧化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沟槽内具有多个栅极的时候,前文提及的“所述沟槽的槽底与所述栅极的底面之间”中的“所述栅极的底面”,具体是指该底栅极的底面。相应的,“所述栅极的底面朝向所述槽底”中的“所述栅极的底面”也是指所述底栅极的底面。
作为本申请的第三个实施例,该顶栅极的顶面与所述沟槽的槽口齐平或者凸出于所述沟槽的槽口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底栅极的外侧壁与该沟槽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的第一氧化层为栅氧化层。应当知道的是,假设该沟槽的内侧壁中与该底栅极的外侧壁正对的区域为底区域,则该底栅极的外侧壁与该沟槽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的第一氧化层为栅氧化层,具体为,该底栅极的外侧壁与该底区域之间具有的第一氧化层为栅氧化层。本申请中其他地方提及的类似描述,也请按照此处的解释进行理解。所述多个栅极中除了该底栅极之外的其他每一栅极的外侧壁与该沟槽的内侧壁之间具有的第一氧化层均为场氧化层。
另外,沿从所述沟槽的槽底到所述沟槽的槽口的方向,所述多个栅极的宽度是逐渐变小的。其中,栅极的宽度所在的方向垂直于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
可选的,在所述沟槽内,相邻两个栅极之间的区域(上栅极的底面与下栅极的顶面之间的区域)沿所述沟槽的宽度方向延伸后得到的区域内具有绝缘层。
作为本申请的第四个实施例,该顶栅极的顶面位于所述沟槽内。在这种实施例中,该顶栅极的顶面的延伸面与所述外延层的外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具有绝缘层。值得解释的是,该顶栅极的顶面的延伸面包括该顶栅极的边缘沿所述沟槽的宽度方向延伸后得到的面和该顶栅极的顶面。
作为本申请的第五个实施例,所述沟槽的剖面形状接近矩形(或类似矩形),且所述沟槽内具有两个栅极,这两个栅极是电连通的,且这两个栅极沿沟槽的深度方向排布。另外,这两个栅极之间是不连续的。这两个栅极可以分别为上栅极和下栅极。为了方便描述,还可以将所述沟槽的内侧壁中与所述上栅极的外侧壁正对的区域称为上区域,将将所述沟槽的内侧壁中与所述下栅极的外侧壁正对的区域称为下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述沟槽内具有两个栅极的时候,前文所述的“所述沟槽的槽底与所述栅极的底面之间”中的“所述栅极的底面”是指所述下栅极的底面。相应的,“所述栅极的底面朝向所述槽底”中的“所述栅极的底面”也是指所述下栅极的底面。
可选的,所述下区域和所述下栅极的外侧壁之间的所述第一氧化层为栅氧化层,所述上区域和所述上栅极的外侧壁之间的所述第一氧化层为场氧化层。
可选的,所述下区域和所述下栅极的外侧壁之间的所述第一氧化层为场氧化层,所述上区域和所述上栅极的外侧壁之间的所述第一氧化层为场氧化层。
另外,这两个栅极之间的区域沿该沟槽的宽度方向延伸后得到的位于所述沟槽内的区域内具有绝缘层。
作为本申请的第六个实施例,所述沟槽的剖面形状接近凸字形(或与凸字形类似),且所述沟槽内具有上栅极和下栅极两个栅极。该上栅极位于所述沟槽的主体部,该下栅极位于所述沟槽的凸出部。
可实现的,该下栅极的外侧壁和所述凸出部的内侧壁之间的第一氧化层为栅氧化层,该上栅极的外侧壁和所述主体部的内侧壁之间的第一氧化层为场氧化层。
另外,这两个栅极之间的区域(上栅极的底面与下栅极的顶面之间的区域)沿该沟槽的宽度方向延伸后得到的位于所述沟槽内的区域中具有绝缘层。
作为本申请的第七个实施例,上栅极的顶面位于所述沟槽内。相对于前述第五个以及第六个实施例来说,所述沟槽内还具有绝缘层。该绝缘层位于顶部区域内,所述顶部区域是指上栅极的顶面的延伸面与所述外延层的外表面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区域。上栅极的顶面的延伸面包括该上栅极的边缘沿所述沟槽的宽度方向延伸后得到的面和该上栅极的顶面。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基于纵向场板和体内纵向二极管结构的双RESURF 技术,极大地缩小了芯片面积。在性能上,开关速度快,作为过压保护器件,安全性高;在可靠性上,本发明的功率级和栅极的耐压与器件正反向耐压相同,无栅氧化层退化或者击穿的可靠性风险。
为了验证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技术效果,通过半导体TCAD(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esign,半导体器件及工艺模拟工具)仿真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器件结构及性能参数进行了仿真。
该仿真实验采用的是一种双向阻断电压为有28V沟槽栅横向MOS型半导体器件。器件元胞结构参数如图9和表2所示:在浓度为7*1019的P型衬底上,设置掺杂浓度为8*1015且厚度“3”(此处的3是指表2中的标号3)为2um的P型外延层形成器件本体。在器件本体表面形成浓度为1.1*1017的N型漂移区,深度“4”(此处的4是指表2中的标号4) 为0.5um,横向宽度“1”(此处的1是指表2中的标号1)为1.3um,沟槽第一部分宽度“6”(此处的6是指表2中的标号6)为0.3um,深度“9”(此处的9是指表2中的标号9)为0.25um,第二部分的宽度“7”(此处的7是指表2中的标号7)为0.2um,深度“8”(此处的8是指表2中的标号8)为0.3um,第一掺杂类型P型阱区的浓度为1.6*1017,深度“10”(此处的10是指表2中的标号10)为0.4um,场氧化层厚度“11”(此处的 11是指表2中的标号11)设置为栅氧化层设置为器件的沟道长度基本等于沟槽的第二部分宽度,为0.2um,器件的阈值电压取决于栅氧化层厚度和第一掺杂类型P 型阱区的浓度。器件的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分别由N型漂移区浓度、深度和长度,场氧化层厚度,沟槽深度等因素共同决定。
表2: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元胞结构参数
图10A和图10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击穿电压仿真曲线图。其中,图10A为器件从第一漏极581到第二漏极582的击穿电压仿真曲线图,图10B为器件从第二漏极582到第一漏极581的击穿电压仿真曲线图。
在栅极54电位、沟道59(本体)和第二漏极582电位同为低电平时,第一漏极581的电压从0V逐步升高,逐步读取第一漏极581的电流,第一漏极581电流突变增加对应的第一漏极581电压为器件第一漏极581到第二漏极582的击穿电压,如图10A所示,器件正向耐压即第一漏极581到第二漏极582的击穿电压为30V,同理,器件反向耐压即第二漏极582到第一漏极581的击穿电压为30V,如图10B所示。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一还提供了一种28V双向阻断沟槽横向MOS型半导体器件的阈值电压仿真实验,该仿真曲线如图11所示。仿真实验条件为:沟道区域59、第二漏极582同时接电平底,第一漏极581接固定电压1V,栅极电压从0V逐步增加,逐步读取第一漏极581 的电流,第一漏极581电流突变增加对应的栅极电压为器件的开启阈值电压,阈值电压仿真结果为1.5V。
本发明实施例一还提供了一种28V双向阻断沟槽横向MOS型半导体器件的导通电阻的测量(计算)实验。该测量(计算)实验的仿真条件为:沟道、第二漏极582同时接电平底,栅极电压为固定值3.6V或者5V,仿真第一漏极581电压和电流的I-V特性,利用公式R=V/I计算器件从第一漏极581到第二漏极582的导通电阻。仿真计算结果如图12所示,器件单位面积导通电阻在5V栅极电压下为8.5mΩ.mm2,在3.6V的栅极电压下为10mΩ.mm2。
基于上述仿真实验结果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单位面积导通电阻大大降低。通过以下实验数据可以进一步验证该效果:业界商用最优的传统30V双向阻断横向MOS器件,其单位面积导通电阻为19mΩ.mm2@栅极驱动电压=3.6V,本申请实施例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单位面积的导通电阻为10mΩ.mm2,相比业界最优商用器件减少50%。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基于该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一还提供了该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可以基于传统的分立槽MOS工艺或者单片集成BCD工艺技术实现,制造工艺简单且制造成本低。
请参见图13以及图14A至图14I。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图。图14A至图14I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一系列制程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该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S131:提供P型衬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型衬底51可以为硅衬底。
P型衬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4A所示。
S132:在P型衬底上方形成P型外延层;外延层包括第一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区域外围的第二区域。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在P型衬底51上生长一定掺杂浓度的P型外延层5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一区域是指元胞所在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是指本体电极的接触区域。如图4所示,元胞50所在的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本体电极510的接触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
该P型外延层52可以作为器件本体。该P型外延层52包括第一区域I和第二区域II。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4B所示。
S133:在外延层的第一区域内部且靠近外延层上表面形成N阱。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通过离子注入方式向外延层52上的第一区域I内部且靠近外延层上表面注入N型掺杂杂质离子,形成N阱57’,以在外延层52的第一区域I内部且靠近外延层上表面上形成N型漂移区。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4C所示。
S134:刻蚀N阱,以形成沟槽的主体部。
采用硅刻蚀工艺刻蚀N阱57’,以在N阱57’内形成沟槽的主体部531,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4D所示。
S135:在主体部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场氧化层;
作为一示例,S135可以通过以下实现方式实现,其包括以下步骤:
S1351:向主体部内填满二氧化硅;
采用热生长或二氧化硅沉积工艺向主体部531内填满二氧化硅150,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4E所示。
S1352:刻蚀位于所述主体部中间区域的二氧化硅,以在所述沟槽主体部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场氧化层。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根据第一场氧化层厚度刻蚀位于主体部531中间区域的二氧化硅 150,以在主体部531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场氧化层551。
需要说明,第一场氧化层厚度决定了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耐压性能,因此,该第一场氧化层厚度可以根据制成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耐压性能决定。作为示例,该第一场氧化层厚度可以为0.1μm。
S136:自侧壁形成有第一场氧化层的主体部的底部向衬底方向刻蚀,以形成沟槽的凸出部。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采用硅刻蚀工艺自侧壁形成有第一场氧化层的主体部的底部向所述衬底方向刻蚀,从而形成沟槽的凸出部532。需要说明,该沟槽的凸出部532可以延伸至外延层52内。
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体部531和凸出部532构成了沟槽53。
相应地,位于沟槽主体部531和凸出部532外围的N阱57’形成为漂移区57。
步骤S136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4F所示。
S137:在沟槽底壁与衬底之间且邻近沟槽底壁的区域形成沟道。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向凸出部532底壁注入P型掺杂离子,以在凸出部532底壁与衬底51之间且邻近所述沟槽凸出部532底壁的区域形成P型阱区59,该P型阱区作为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沟道59。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4G所示。
S138:在沟槽凸出部的内表面上形成氧化层,以在凸出部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场氧化层,以及在凸出部的底壁上形成栅氧化层。
因形成在凸出部532底表面上的氧化层的功能为栅氧化层。而栅氧化层的质量和厚度对栅极的阈值电压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生成的氧化层的薄膜质量,本步骤可以具体为:通过热生长工艺在凸出部532的内表面上形成氧化层。通过热生长工艺可以在凸出部532的底部以及侧壁上形成氧化层。其中,形成于所述凸出部532底表面上的氧化层为栅氧化层56,形成于凸出部532侧壁上的氧化层为第二场氧化层552。
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因栅氧化层的厚度较薄,所以,形成在凸出部532内表面上的氧化层为薄层氧化层。一般情况下,该氧化层的厚度小于形成于主体部531侧壁上的第一场氧化层的厚度。如此,第二场氧化层的厚度小于第一场氧化层的厚度。如此,可以在保证功率半导体器件阈值电压和耐压的情况下,也能具有较小的导通电阻。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4H所示。
S139:向沟槽内填充栅电极材料,形成栅电极。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向沟槽53内沉积填充多晶硅,以在沟槽53槽内形成多晶硅栅电极54。需要说明,会在填充多晶硅后,为减少掩膜板,还可以在填充多晶硅后,通过化学机械研磨工艺来研磨多晶硅。
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形成的栅电极54沿外延层厚度方向的宽度可以一致。作为另一示例,栅极沿外延层厚度方向的宽度也可以不一致,如此,沿外延层厚度方向,栅极54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向沟槽53的底壁延伸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并且栅极的第一部分位于沟槽的主体部531内,栅极的第二部分位于沟槽的凸出部532内。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4I所示。
S1310:分别在沟槽两侧的漂移区内形成第一N型漏极和第二N型漏极。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分别向沟槽两侧的漂移区的表面内注入重掺杂N型掺杂离子,从而在沟槽两侧漂移区内形成第一N型漏极581和第二N型漏极582。需要说明,作为一具体示例,第一N型漏极581和第二N型漏极582可以对称分布在沟槽两侧,以形成双向耐压的MOS型开关器件。
S1311:在外延层的第二区域内形成P型本体电极。
为了实现器件的小型化,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可以向外延层52的第二区域内的表面内注入P型掺杂离子,形成P型重掺杂阱,该P型重掺杂阱作为P型本体电极510。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元胞位于本体电极510的围合区域内。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在该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基于传统的分离槽栅MOS工艺或者单片集成BCD工艺技术实现,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外,为了提高元胞间的电流均匀性,本申请还提供了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详见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15至图17。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俯视示意图,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沿图15中的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沿图15中的II-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实施例二中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器件符号示意图与实施例一中的器件符号示意图相同,为了简要起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再展示该符号示意图,具体请参见实施例一中的器件符号示意图。
如图15至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
P型衬底171;
设置于衬底171一侧的P型外延层172;
设置于外延层172中的沟槽173,该沟槽173内部包括呈孤岛状的P型阱区174和栅极175,所述沟槽173的侧壁上覆盖有场氧化层176,沟槽173底壁的特定区域覆盖有栅氧化层177,该特定区域为栅极174的底面在沟槽173底壁的正投影所覆盖的区域;
设置于沟槽173两侧的N型漂移区178,其中,场氧化层176与漂移区178在元胞的横向方向上存在交叠;
设置于沟槽173两侧的漂移区178内的第一漏极1791和第二漏极1792;第一漏极1791 和第二漏极1792均为N型;
以及设置于沟槽173下方的P型沟道1710。
为了形成较多的本体电极,进而提高元胞的电流均流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器件还可以包括形成于P型阱区174中的本体电极1711。该本体电极1711形成于P型阱区174中且靠近P型阱区174的外表面。该本体电极1711的掺杂类型为P型。如此,在每个元胞上均形成有一个本体电极,形成具有本体电极的元胞,如此,会提高元胞间内的电流均流性。
而且,为了提高器件的耐压性能,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在P型阱区174的周围可以设置有场氧化层176。
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型沟道1710和P型阱区174可以同时形成,两者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可以通过从外延层表面的部分区域注入掺杂离子形成。可以认为,P型沟道1710和P型阱区174分别是通过从外延层表面的部分区域注入P型掺杂离子形成的 P型阱区的不同部分。该具体实现方式会在该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详细描述。
栅极175沿外延层厚度方向的宽度可以一致。作为另一示例,栅极175沿外延层厚度方向的宽度也可以不一致,如此,沿外延层厚度方向,栅极175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向沟槽173的底壁延伸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并且栅极的第一部分位于沟槽的主体部1731内,栅极的第二部分位于沟槽的凸出部1732内。作为另一示例,栅极175可以为多晶硅栅极。
此外,为了实现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双向耐压,作为一示例,第一漏极1791和第二漏极1792对称分布在沟槽173的两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沟槽173沿外延层厚度方向的宽度可以一致。如此,在该示例下,沟槽173的纵向剖面形状为矩形。如此,沟槽的形成通过依次刻蚀工艺即可形成,制造工艺较为简单,制造成本也相对较低。
此外,为了在保证器件耐压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器件单位面积的导通电阻,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沟槽173沿外延层厚度方向的宽度也可以不一致。如此,在该示例下,沟槽173为凸形槽。该可选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如图18至图20所示。
请参见图18至图20,其中,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俯视示意图,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沿图18中的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沿图18中的 II-II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图18至图20所示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构与图15至图17所述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沟槽的形状不同。为了简要起见,在此仅描述其不同之处。
如图18至图20所示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示意图,沟槽173可以包括主体部1731 和自主体部1731延伸出的且朝衬底171凸出的凸出部1732。应当理解,主体部1731的宽度大于凸出部1732的宽度。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理解该沟槽173的结构:该沟槽为凸形槽,该凸形槽的凸出部朝向衬底方向凸出,且该凸形槽的开口朝向外延层的上表面。
当沟槽173为凸形槽时,相应地,场氧化176可以包括沿主体部1731侧壁的第一场氧化层1761和沿凸出部1732侧壁的第二场氧化层1762;而且,为了减小半导体器件的导通电阻,该第一场氧化层1761的厚度大于第二场氧化层1762的厚度。
此外,当沟槽173为凸形槽时,相应地,N型漂移区178位于凹槽主体部1731和凸出部1732的外围。
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场氧化层1761可以采用氧化物沉积工艺沉积二氧化硅形成。第二场氧化层1762可以采用热氧化方式生成。
作为进一步示例,第二场氧化层1762可以与栅氧化层177同时形成。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在该具体实现方式中,功率半导体器件除了具有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有益效果外,还具有较好的元胞间的电流均流性。
为了验证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技术效果,本申请通过半导体TCAD 仿真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器件结构及性能参数进行了仿真。
该仿真实验采用的是一种双向阻断电压为有28V沟槽栅横向MOS型半导体器件。器件元胞结构参数如图21和表3所示:
在浓度为7*1019的P型衬底上,设置掺杂浓度为8*1015厚度“3”(此处的3是指表3中的标号3)为2um的P型外延层形成器件本体。沟槽第一部分宽度“7”(此处的7是指表3中的标号7)为0.4um,深度“9”(此处的9是指表3中的标号9)为0.2um,第二部分的宽度“6”(此处的6是指表3中的标号6)为0.3um,深度“8”(此处的8是指表3中的标号8)为0.2um,在器件本体表面,沟槽两侧分别设置浓度为8*1016的N型漂移区,深度“4”(此处的5是指表3中的标号5)为0.5um,横向宽度“5”(此处的5是指表5中的标号7)分别为0.5um。第一掺杂类型P型阱区的浓度为1.7*1017,深度“10”(此处的10是指表3中的标号10)为 0.9um,场氧化层厚度“11”(此处的11是指表3中的标号11)为栅氧化层厚度为器件的沟道长度基本等于沟槽的第二部分宽度,为0.3um,器件的阈值电压取决于栅氧化层厚度和第一掺杂类型P型阱区的浓度。器件的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由N型漂移区浓度、深度和长度,场氧化层厚度,沟槽深度等因素共同决定。
表3:实施例二器件元胞结构参数
图22A和图22B所示为实施例二器件击穿电压仿真曲线图。在栅极电位、沟道(本体) 和第二漏极电位同为低电平时,第一漏极的电压从0V逐步升高,逐步读取第一漏极1791的电流,第一漏极1791的电流突变增加对应的第一漏极1791电压为器件第一漏极1791到第二漏极1792的击穿电压,如图22A所示,器件正向耐压即第一漏极1791到第二漏极1792的击穿电压为29V,同理,器件反向耐压即第二漏极1792到第一漏极1791的击穿电压为29V,如图 22B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二器件的阈值电压仿真曲线如图23所示,沟道1710、第二漏极1792同时接电平底,第一漏极1791接固定电压1V,栅极电压从0V逐步增加,逐步读取第一漏极1791 的电流,第一漏极1791电流突变增加对应的栅极电压为器件的开启阈值电压,阈值电压仿真结果为1.5V。
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28V双向阻断沟槽横向MOS型半导体器件的导通电阻的测量(仿真计算)实验。该测量(仿真计算)实验的仿真条件为:沟道、第二漏极1792同时接电平底,栅极电压为固定值3.6V或者5V,仿真第一漏极1791电压和电流的I-V特性,利用公式R=V/I计算器件第一漏极1791到第二漏极1792的导通电阻。仿真计算结果如图24 所示,器件单位面积导通电阻在5V栅极驱动电压下为9.5mΩ.mm2,在3.6V栅极驱动电压下为12mΩ.mm2。
基于上述仿真实验结果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单位面积导通电阻大大降低。通过以下实验数据可以进一步验证该效果:业界商用最优的传统30V双向阻断横向MOS器件,其单位面积导通电阻为19mΩ.mm2@栅极驱动电压=3.6V,本申请实施例二单位面积的导通电阻为12mΩ.mm2,相比业界商用最优器件减少37%。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关速度也较快。
基于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该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见图25以及图26A至图26I,其中,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6A至图26I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一系列制程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51:提供P型衬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型衬底171可以为硅衬底。P型衬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6A 所示。
S252:在衬底上方形成P型外延层;外延层包括第一区域以及位于第一区域两侧的第二区域。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在P型衬底171上生长一定掺杂浓度的P型外延层172。
该P型外延层172可以作为器件本体。该P型外延层172包括第一区域I以及位于第一区域两侧的第二区域II。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6B所示。
S253:分别向外延层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离子注入P型掺杂杂质和N型掺杂杂质,以分别形成P型阱区和N型阱区;P型阱区包括包括第一部分和从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二阱区底部延伸的第二部分;P型阱区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区域和包围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先向外延层172的第一区域I的表面内离子注入P型掺杂杂质,形成P型阱区271,然后再向外延层172的第二区域II内离子注入N型掺杂杂质,以形成 N型阱区178’。P型阱区271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部分2711和第二部分2712,其中,第一部分2711位于第二部分2712的上方。其中,第一部分2711包括第一区域S1和包围第一区域S1的第二区域S2。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6C所示,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6D所示。
S254:在P型阱区的第一部分的第二区域及其侧面预设范围内的N型阱区内形成沟槽。
为了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作为一可选示例,S25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具体包括:
刻蚀P型阱区的第一部分2711的第二区域S2及其侧面预设范围内的N型阱区178’,以在P型阱区的第一部分2711的第二区域S2及其侧面预设范围内的N型阱区178’内形成沟槽173。
相应的,位于沟槽173外围的N型阱区178’形成为漂移区178。P型阱区271的第二部分2712形成为沟道1710。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6E所示。
S255:在沟槽的侧壁上形成场氧化层。
作为一示例,S255可以通过以下实现方式实现,其包括以下步骤:
S2551:向沟槽173内填满二氧化硅;
采样热生长或二氧化硅沉积工艺向主体部531内填满二氧化硅272,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6F所示。
S2552:根据场氧化层的厚度刻蚀位于沟槽173靠近中间区域的二氧化硅272,从而在沟槽173的侧壁上形成场氧化层176。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根据场氧化层厚度刻蚀位于沟槽173中间区域的二氧化硅272,以在沟槽173的侧壁上形成场氧化层176。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6G所示。
需要说明,场氧化层厚度决定了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耐压性能,作为示例,该一场氧化层厚度可以为0.1μm。
S256:在沟槽底壁的特定区域形成栅氧化层,所述沟槽底壁的特定区域为待形成栅极的底面在所述沟槽底壁的正投影所覆盖的区域。
为了提高栅氧化层177的质量,本步骤可以通过热氧化工艺在沟槽173底部形成栅氧化层177。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6H所示。
S257:向底部形成有栅氧化层177的沟槽173内填充栅电极材料,形成栅电极175。
作为示例,可以向底部形成有栅氧化层的第二沟槽内填充多晶硅材料,形成多晶硅栅极175。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6I所示。
S258:分别在沟槽两侧的漂移区内形成第一漏极和第二漏极,第一漏极和第二漏极的掺杂类型为N型。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分别向沟槽173两侧的漂移区178的表面内注入重掺杂N型掺杂离子,从而在沟槽173两侧漂移区178内形成第一N型漏极1791和第二N型漏极1792。需要说明,作为一具体示例,第一N型漏极1791和第二N型漏极1792可以对称分布在沟槽两侧,以形成双向耐压的MOS型开关器件。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6 所示。
S259:在P型阱区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区域形成本体电极。
为了实现器件的小型化,以及增加器件的均流性,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可以向P型阱区271的第一部分2711的第一区域s1的表面内注入P型掺杂离子,形成P型重掺杂阱,该P型重掺杂阱作为P型本体电极1711。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作为本申请的一可选实施例,为了进一步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本申请还提供了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现方式。请参见图27至图28F。
如图2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271至S273与S251至S253相同,为了简要起见,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其中,P型阱区271的第一部分2711可以包括第一子部分27111和从所述第一子部分 27111向所述第二阱区底部延伸的第二子部分27112;P型阱区271的第一部分2711的第一子部分27111包括第一区域和包围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其中,形成P型阱区后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8A所示。
S274:刻蚀P型阱区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子部分27111的第二区域及其侧面预设范围内的N型阱区178’,以在P型阱区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子部27111的第二区域及其侧面预设范围内的N型阱区178’内形成沟槽的主体部1731。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8B所示。
S275:在主体部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场氧化层。
作为一示例,S275可以通过以下实现方式实现,其包括以下步骤:
S2751:向沟槽的主体部1731内填满二氧化硅281。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8C所示。
S2752:刻蚀位于所述主体部中间区域的二氧化硅,以在所述沟槽主体部的侧壁上形成第一场氧化层。
S276:自侧壁形成有第一场氧化层的主体部的底部向所述衬底方向刻蚀,以形成所述沟槽的凸出部。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采用硅刻蚀工艺自侧壁形成有第一场氧化层的主体部的底部向所述衬底方向刻蚀,从而形成沟槽的凸出部1732。需要说明,该沟槽的凸出部1732可以延伸至外延层172内。
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体部1731和凸出部1732构成了沟槽173。
相应地,位于沟槽主体部1731和凸出部1732外围的N型阱区178’形成为漂移区178。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8D所示。
S277:在沟槽凸出部1732的内表面上形成氧化层,以在凸出部1732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场氧化层1762,以及在凸出部1732的底壁上形成栅氧化层177。
因形成在凸出部1732底表面上的氧化层的功能为栅氧化层。而栅氧化层的质量和厚度对栅极的阈值电压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生成的氧化层的薄膜质量,本步骤可以具体为:通过热生长工艺在凸出部1732的内表面上形成氧化层。通过热生长工艺可以在凸出部1732的底部以及侧壁上形成氧化层。其中,形成于所述凸出部1732底表面上的氧化层为栅氧化层177,形成于凸出部1732侧壁上的氧化层为第二场氧化层1762。
需要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因栅氧化层的厚度较薄,所以,形成在凸出部1732内表面上的氧化层为薄层氧化层。一般情况下,该氧化层的厚度小于形成于主体部1731侧壁上的第一场氧化层1761的厚度。如此,第二场氧化层1762的厚度小于第一场氧化层1761的厚度。如此,可以在保证功率半导体器件阈值电压和耐压的情况下,也能具有较小的导通电阻。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8E所示。
S278:向形成有栅氧化层的沟槽内填充栅电极材料,形成栅电极。
作为示例,可以向形成有栅氧化层的沟槽173内填充多晶硅材料,形成多晶硅栅极175。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8F所示。
S279至S2710与上述S257至S248相同,为了简要器件,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通过该示例形成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如图18至图20所示。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两种可选示例的具体实现方式。
需要说明,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中,是以衬底的掺杂类型为P型为例说明的。实际上,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衬底的掺杂类型,作为本申请的替换实施例,衬底的掺杂类型也可以为N型。当衬底为N型衬底时,其上的外延层、漂移区、第一、第二漏极、沟道以及本体电极的掺杂类型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此外,实施例二可以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封装结构,因此,实施例二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最终的器件产品封装结构也可以如图7和图8所示。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器件,如图34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900,其包括半导体器件901和控制器902,所述半导体器件901为如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901半导体器件,所述控制器902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器件901的导通和/或关断。
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实现方式。

Claims (15)

1.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外延层;
位于所述外延层中的沟槽,
所述沟槽内具有栅极,所述沟槽的内壁与所述栅极的外壁之间具有氧化层;
位于所述沟槽两侧的漂移区;
分别位于所述沟槽两侧的漂移区内的第一漏极和第二漏极;
以及沟道,所述沟道位于所述沟槽底壁与所述衬底之间且邻近所述沟槽的槽底;
其中,所述衬底、所述外延层和所述沟道的掺杂类型为第一类型,所述漂移区、所述第一漏极和所述第二漏极的掺杂类型为第二类型;
所述第一类型和所述第二类型中,其中一个为P型,另一个为N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槽的内侧壁与所述栅极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一氧化层,所述沟槽的槽底与所述栅极的底面之间具有第二氧化层,所述栅极的底面朝向所述沟槽的槽底,其中,所述第二氧化层为栅氧化层;
所述第一氧化层为场氧化层或栅氧化层,或,所述第一氧化层既包括场氧化层又包括栅氧化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所述沟槽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且朝所述衬底凸出的凸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内具有一个栅极,所述栅极包括位于所述凸出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壁和所述凸出部的内侧壁之间的所述第一氧化层为栅氧化层,且所述第二部分的外侧壁和所述主体部的内侧壁之间的所述第一氧化层为场氧化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内具有两个相互电连通的栅极,其中一个栅极为上栅极,另一个栅极为下栅极,所述上栅极位于所述主体部,所述下栅极位于所述凸出部,所述下栅极的外侧壁与所述凸出部的内侧壁之间的所述第一氧化层为栅氧化层,所述上栅极的外侧壁和所述主体部的内侧壁之间的所述第一氧化层为场氧化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沟槽内,所述上栅极和所述下栅极之间的区域沿所述沟槽的宽度方向延伸后对应的区域为夹持区域,所述夹持区域内具有绝缘层,所述沟槽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内具有多个栅极,所述多个栅极之间是电连通的,所述多个栅极沿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排布的,所述多个栅极中与所述沟槽的槽底距离最近的栅极的底面与所述沟槽的槽底之间具有第二氧化层,所述多个栅极中与所述沟槽的槽底距离最近的栅极的外侧壁与所述沟槽的内侧壁之间的第一氧化层为栅氧化层,其他每一栅极的外侧壁与所述沟槽的内侧壁之间的第一氧化层均为场氧化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沟槽的槽底到所述沟槽的槽口的方向,所述多个栅极的宽度逐渐变小,所述宽度所在的方向垂直于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沟槽内,相邻两个栅极之间的区域沿所述沟槽的宽度方向的延伸后得到的区域内具有绝缘层,所述沟槽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还包括本体电极,所述本体电极位于所述外延层内且靠近所述外延层的外表面,至少一个所述元胞位于所述本体电极围合的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还包括本体电极和位于所述沟槽内且呈孤岛状的阱区,所述本体电极位于所述阱区内且靠近所述阱区的外表面,所述阱区的掺杂类型为所述第一类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所述第一漏极和所述第二漏极的电极均引出到所述器件的外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极和所述第二漏极对称分布在所述沟槽的两侧。
1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器件和控制器,所述半导体器件为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器件的导通和/或关断。
CN201910139574.XA 2018-06-28 2019-02-25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1649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3349.5A CN111834462B (zh) 2018-06-28 2019-02-25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893126 2018-06-28
CN201810689312.6A CN109037337A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3349.5A Division CN111834462B (zh) 2018-06-28 2019-02-25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4974A true CN110164974A (zh) 2019-08-23
CN110164974B CN110164974B (zh) 2020-09-18

Family

ID=65520747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9312.6A Pending CN109037337A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CN201980044386.7A Active CN112400236B (zh) 2018-06-28 2019-02-03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终端设备
CN202211544829.9A Pending CN115939214A (zh) 2018-06-28 2019-02-03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设备
CN202010683349.5A Active CN111834462B (zh) 2018-06-28 2019-02-25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CN201910139574.XA Active CN110164974B (zh) 2018-06-28 2019-02-25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9312.6A Pending CN109037337A (zh) 2018-06-28 2018-06-28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CN201980044386.7A Active CN112400236B (zh) 2018-06-28 2019-02-03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终端设备
CN202211544829.9A Pending CN115939214A (zh) 2018-06-28 2019-02-03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设备
CN202010683349.5A Active CN111834462B (zh) 2018-06-28 2019-02-25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74853A1 (zh)
EP (1) EP3761372A4 (zh)
JP (1) JP7216742B2 (zh)
CN (5) CN109037337A (zh)
WO (1) WO202000103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5871A (zh) * 2019-12-30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保护电路、充电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7337A (zh) * 2018-06-28 2018-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CN111785771A (zh) * 2019-04-03 2020-10-16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功率器件
CN110137243B (zh) * 2019-04-03 2024-03-29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78113B (zh) * 2020-01-03 2023-01-31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09973B (zh) * 2020-10-27 2023-11-21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2309976B (zh) * 2020-10-27 2023-06-20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功率器件的制造方法
EP4009378A1 (en) * 2020-12-01 2022-06-08 Nexperia B.V.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4171588B (zh) * 2021-11-29 2023-05-26 电子科技大学 双向导通槽栅功率mos器件结构及制造方法
CN114496802B (zh) * 2022-04-14 2022-06-24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Ldmosfet器件的制作方法及ldmosfet器件
CN116525659B (zh) * 2023-07-03 2023-09-12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纵向栅ldmosfet器件及制造方法、功率芯片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96709A1 (en) * 2001-01-23 2002-07-25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Semiconductor swi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020160572A1 (en) * 2001-04-28 2002-10-31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High volt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040018839A (ko) * 2002-08-27 2004-03-04 학교법인 한양학원 고전압 소자의 구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4140040A (ja) * 2002-10-15 2004-05-13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縦型mosfetの評価方法
CN1581486A (zh) * 2003-08-05 2005-02-16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658398A (zh) * 2004-02-16 2005-08-24 富士电机电子设备技术株式会社 双方向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半导体装置
US20060076617A1 (en) * 2004-10-08 2006-04-13 Shenoy Praveen M MOS-gated transistor with reduced miller capacitance
CN1763969A (zh) * 2004-09-02 2006-04-26 国际整流器公司 顶部漏极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栅控器件及其制造工艺
JP2007134500A (ja) * 2005-11-10 2007-05-31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双方向半導体装置
JP2007200980A (ja) * 2006-01-24 2007-08-09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274110A1 (en) * 2006-05-29 2007-11-29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and battery pack
CN101461065A (zh) * 2006-03-31 2009-06-17 飞兆半导体公司 具有改进的边缘终端的功率器件
US20110169103A1 (en) * 2010-01-12 2011-07-14 Maxpower Semiconductor Inc. Devices, components and methods combining trench field plates with immobile electrostatic charge
CN104157685A (zh) * 2010-07-27 2014-11-19 株式会社电装 具有开关元件和续流二极管的半导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6367A (en) * 1982-06-21 1985-10-08 Eaton Corporation Lateral bidirectional notch FET with extended gate insulator
US4830975A (en) * 1983-01-13 1989-05-16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e a primos device
JPS62200759A (ja) * 1986-02-28 1987-09-04 Toshiba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H0640583B2 (ja) * 1987-07-16 1994-05-25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4954854A (en) * 1989-05-22 1990-09-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ross-point lightly-doped drain-source trench transistor and fabrication process therefor
DE19638437C2 (de) * 1996-09-19 2002-02-2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Durch Feldeffekt steuerbares Halbleiter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WO1999043029A1 (de) * 1998-02-20 1999-08-2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Graben-gate-mos-transistor, dessen verwendung in einer eeprom-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6150219A (en) * 1998-11-19 2000-11-21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high bias device
US6319776B1 (en) * 1999-05-12 2001-11-20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Forming high voltage complementary semiconductor device (HV-CMOS) with gradient doping electrodes
GB0010041D0 (en) 2000-04-26 2000-06-14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ench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e
JP4764975B2 (ja) 2001-05-30 2011-09-0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2003008010A (ja) 2001-06-27 2003-01-10 Sony Corp 二重溝ゲート型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US6784505B2 (en) * 2002-05-03 2004-08-31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Low voltage high density trench-gated power device with uniformly doped channel and its edge termination technique
TW573344B (en) * 2002-05-24 2004-01-21 Nanya Technology Corp Separated gate flash memory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719054B2 (en) 2006-05-31 2010-05-18 Advanced Analogic Technologies, Inc. High-voltage lateral DMOS device
TWI235411B (en) 2003-07-23 2005-07-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lf-aligned inner gate recess channel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KR100558544B1 (ko) 2003-07-23 2006-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리세스 게이트 트랜지스터 구조 및 그에 따른 형성방법
EP1536463A1 (en) * 2003-11-28 2005-06-01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ower device with insulated trench-gate having controlled channel length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JP4903055B2 (ja) * 2003-12-30 2012-03-21 フェアチャイルド・セミコンダクタ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パワー半導体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173741A1 (en) * 2004-02-09 2005-08-11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 Top drain MOSFET with thickened oxide at trench top
US7183610B2 (en) * 2004-04-30 2007-02-27 Siliconix Incorporated Super trench MOSFET including buried source electrod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DE102004031385B4 (de) * 2004-06-29 2010-12-09 Qimonda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tegfeldeffekttransistoren in einer DRAM-Speicherzellenanordnung, Feldeffekttransistoren mit gekrümmtem Kanal und DRAM-Speicherzellenanordnung
JP5259920B2 (ja) * 2004-08-04 2013-08-07 ローム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60121066A (ko) * 2005-05-23 2006-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리세스 채널을 갖는 모스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DE112005003584B4 (de) * 2005-05-24 2011-06-16 Vishay-Siliconix, Santa Clara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Trench-Metalloxid-Halbleiter-Feldeffekttransistors
EP1742270A1 (en) * 2005-07-06 2007-01-10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OS transistor having a trench-g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282765B2 (en) * 2005-07-13 2007-10-16 Ciclon Semiconductor Device Corp. Power LDMOS transistor
JP2007250855A (ja) * 2006-03-16 2007-09-27 Elpida Memory Inc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80150013A1 (en) * 2006-12-22 2008-06-26 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 Ltd Split gate formation with high density plasma (HDP) oxide layer as inter-polysilicon insulation layer
CN101211965B (zh) * 2006-12-25 2011-06-15 万国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极度圆孔屏蔽的栅槽mosfet器件及其生产工艺
US8058687B2 (en) * 2007-01-30 2011-11-15 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 Ltd. Split gate with different gate materials and work functions to reduce gate resistance of ultra high density MOSFET
US8129779B2 (en) * 2007-09-03 2012-03-06 Rohm Co., Ltd. Trench gate type VDMOSFET device with thicker gate insulation layer portion for reducing gate to source capacitance
JP2009135360A (ja) * 2007-12-03 2009-06-18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956411B2 (en) * 2008-01-15 2011-06-07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High aspect ratio trench structures with void-free fill material
JP2009246072A (ja) 2008-03-31 2009-10-22 Sony Corp 静電保護回路、静電保護素子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2009277956A (ja) * 2008-05-16 2009-11-26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半導体装置
US8362548B2 (en) * 2008-11-14 2013-01-29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Contact structure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trench shield electrode and method
US7871882B2 (en) * 2008-12-20 2011-01-18 Power Integrations, Inc.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deep trench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US9419129B2 (en) * 2009-10-21 2016-08-16 Vishay-Siliconix Split gate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curved gate oxide profile
DE102011079747A1 (de) 2010-07-27 2012-02-02 Denso Corporation Halbleitervorrichtung mit Schaltelement und Freilaufdiode, sowie Steuerverfahren hierfür
JP5768395B2 (ja) 2010-07-27 2015-08-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20037983A1 (en) * 2010-08-10 2012-02-16 Force Mos Technology Co., Ltd. Trench mosfet with integrated schottky rectifier in same cell
JP5727288B2 (ja) * 2011-04-28 2015-06-03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設計方法、半導体装置設計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30023097A1 (en) * 2011-07-14 2013-01-24 Purtell Robert J U-mos trench profile optimization and etch damage removal using microwaves
US8575693B1 (en) * 2012-05-24 2013-11-05 Richtek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ouble 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40159149A1 (en) * 2012-12-12 2014-06-12 Force Mos Technology Co., Ltd. Short channel trench mosfets
CN103094332B (zh) * 2013-01-30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US9142668B2 (en) * 2013-03-13 2015-09-22 Cree, In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devices with buried well protection regions
JP2014187141A (ja) * 2013-03-22 2014-10-02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
CN103268887B (zh) * 2013-05-29 2016-04-06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场效应晶体管、边缘结构及相关制造方法
CN104299906B (zh) * 2013-07-19 2016-12-28 桂林斯壮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掩埋式势垒分压场效应管及其生产方法
CN104465379B (zh) * 2013-09-18 2017-06-1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形成方法
CN104821318A (zh) * 2014-01-30 2015-08-05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分离栅存储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03928346B (zh) * 2014-04-21 2016-08-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外延生长形成n型重掺杂漂移层台面的umosfet器件制备方法
CN104008975A (zh) * 2014-06-09 2014-08-27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沟槽型功率mos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JP6299581B2 (ja) * 2014-12-17 2018-03-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6280057B2 (ja) * 2015-01-15 2018-02-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5990423A (zh) * 2015-02-02 2016-10-05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横向双扩散场效应管
CN107104137B (zh) * 2016-02-22 2021-11-02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鳍状晶体管元件
CN105702739B (zh) * 2016-05-04 2019-04-23 深圳尚阳通科技有限公司 屏蔽栅沟槽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199475B2 (en) * 2016-05-24 2019-02-05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LDMOS transistor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5914234A (zh) * 2016-06-28 2016-08-31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分离栅功率mos管结构及制作方法
CN106887466A (zh) * 2017-01-11 2017-06-23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二维类超结ld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37337A (zh) * 2018-06-28 2018-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96709A1 (en) * 2001-01-23 2002-07-25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Semiconductor swi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020160572A1 (en) * 2001-04-28 2002-10-31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High volt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040018839A (ko) * 2002-08-27 2004-03-04 학교법인 한양학원 고전압 소자의 구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4140040A (ja) * 2002-10-15 2004-05-13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縦型mosfetの評価方法
CN1581486A (zh) * 2003-08-05 2005-02-16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658398A (zh) * 2004-02-16 2005-08-24 富士电机电子设备技术株式会社 双方向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半导体装置
CN1763969A (zh) * 2004-09-02 2006-04-26 国际整流器公司 顶部漏极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栅控器件及其制造工艺
US20060076617A1 (en) * 2004-10-08 2006-04-13 Shenoy Praveen M MOS-gated transistor with reduced miller capacitance
JP2007134500A (ja) * 2005-11-10 2007-05-31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双方向半導体装置
JP2007200980A (ja) * 2006-01-24 2007-08-09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1461065A (zh) * 2006-03-31 2009-06-17 飞兆半导体公司 具有改进的边缘终端的功率器件
US20070274110A1 (en) * 2006-05-29 2007-11-29 Fuji Electric Device Technolog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and battery pack
US20110169103A1 (en) * 2010-01-12 2011-07-14 Maxpower Semiconductor Inc. Devices, components and methods combining trench field plates with immobile electrostatic charge
CN104157685A (zh) * 2010-07-27 2014-11-19 株式会社电装 具有开关元件和续流二极管的半导体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5871A (zh) * 2019-12-30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保护电路、充电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WO2021136025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保护电路、充电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11725871B (zh) * 2019-12-30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保护电路、充电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US20220328469A1 (en) * 2019-12-30 2022-10-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harging protection circuit, charg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61372A4 (en) 2021-04-28
CN110164974B (zh) 2020-09-18
CN115939214A (zh) 2023-04-07
CN111834462B (zh) 2024-02-09
WO2020001033A1 (zh) 2020-01-02
CN109037337A (zh) 2018-12-18
CN111834462A (zh) 2020-10-27
CN112400236A (zh) 2021-02-23
EP3761372A1 (en) 2021-01-06
JP7216742B2 (ja) 2023-02-01
JP2021518992A (ja) 2021-08-05
CN112400236B (zh) 2022-12-06
US20210074853A1 (en) 2021-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4974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US20190198649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Desaturation Channel Structure and Rel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898147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779563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 U-shape drift region
CN107316899B (zh) 半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607987B2 (en) Bipolar-CMOS-DMOS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W201426881A (zh) 利用耗盡p-屏蔽的低輸出電容的高頻開關mosfet
TW201426882A (zh) 用於負載開關和直流-直流器件的高密度mosfet的器件結構及其制備方法
CN108682624B (zh) 一种具有复合栅的igbt芯片制作方法
CN202721131U (zh) 一种垂直型半导体器件
CN109216432A (zh) 沟槽型功率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38914A (zh) 双重耐压半导体功率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56401A (zh)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场限环终端结构
CN105529369A (zh) 一种半导体元胞结构和功率半导体器件
CN109216452B (zh) 沟槽型功率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88181B1 (ko) 반도체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389895A (zh) 基于超结的集成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11272A (zh) 具有介电隔离沟槽的横向mosfet
CN108063159B (zh) 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终端结构、半导体功率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3097311B (zh) 一种具有栅氧优化结构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制造方法
CN108269843A (zh) 一种带有沟槽的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91695A (zh) 垂直双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CN215183972U (zh) 一种终端结构及半导体器件
CN113299744B (zh) 一种终端结构、半导体器件及制作方法
CN203871341U (zh) 一种静电屏蔽效应晶体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