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6904B - 圆偏振片、宽频带λ/4波片、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圆偏振片、宽频带λ/4波片、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6904B
CN107076904B CN201580049581.0A CN201580049581A CN107076904B CN 107076904 B CN107076904 B CN 107076904B CN 201580049581 A CN201580049581 A CN 201580049581A CN 107076904 B CN107076904 B CN 107076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plate
resin
circular polarizing
phase difference
polarizing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95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6904A (zh
Inventor
波多野拓
大里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Zu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Zu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Zu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Zui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76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6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6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6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8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polarising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attenuating light intensity, e.g. comprising rotatable 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圆偏振片,依次具有:偏振膜、在相对于上述偏振膜的吸收轴成1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λ/2波片、以及在相对于上述偏振膜的吸收轴成7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λ/4波片,上述λ/2波片的波长色散与上述λ/4波片的波长色散大体上一致,用nx表示面内的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用ny表示面内的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用nz表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情况下,上述λ/2波片和上述λ/4波片的一者的折射率为nz≥nx>ny,上述λ/2波片和上述λ/4波片的另一者的折射率为nx>ny≥nz。

Description

圆偏振片、宽频带λ/4波片、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偏振片和宽频带λ/4波片、以及具有其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止,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以下有时酌情称为“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为了减少显示面中的外光的反射,有时设置了圆偏振片。作为这样的圆偏振片,一般使用将偏振膜和λ/4波片组合而成的膜。但是,以往的λ/4波片实际上几乎都是只用特定的窄波长范围的光才能够实现大致1/4波长的相位差。因此,通过圆偏振片能够减少特定的窄波长范围的外光的反射,但难以减少其以外的外光的反射。
对此,近年来,提出了将λ/4波片和λ/2波片组合而成的宽频带λ/4波片(参照专利文献1~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3/102639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840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8412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00483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01493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3-1950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专利文献1~6中记载的宽频带λ/4波片,能够用宽波长范围的光实现大致1/4波长的相位差,因此能够实现能够在宽波长范围中减少外光的反射的圆偏振片。
对于将偏振膜与宽频带λ/4波片组合而成的圆偏振片,要求对偏振膜的吸收轴、λ/2波片的滞相轴、和λ/4波片的滞相轴这样的光轴的方向进行调节以使这些光轴成规定的角度。
但是,从正面方向以外的倾斜方向观看圆偏振片的情况下,有时上述的光轴所成的表观上的角度偏离规定的角度。因此,以往的圆偏振片虽然在正面方向上能够减少外光的反射,但在正面方向以外的倾斜方向上有时不能有效地减少外光的反射。特别地,具有宽频带λ/4波片的圆偏振片不仅具有λ/4波片而且也具有λ/2波片,因此光轴的数量变得比以往的圆偏振片多。因此,对于具有宽频带λ/4波片的圆偏振片,表观上的光轴的偏离变得比不具有λ/2波片的以往的圆偏振片大,具有使倾斜方向上的外光的反射减少的能力差的倾向。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而首创,目的在于提供在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上都能够有效地减少外光的反射的圆偏振片;可实现在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上都能够有效地减少外光的反射的圆偏振片的宽频带λ/4波片;以及具有上述的圆偏振片或宽频带λ/4波片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在依次具有偏振膜、λ/2波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中,通过将下述(1)~(3)组合,从而在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上都能够有效地减少外光的反射。
(1)使偏振膜的吸收轴与λ/2波片的滞相轴所成的角度在规定的范围内,并且使偏振膜的吸收轴与λ/4波片的滞相轴所成的角度在规定的角度内。
(2)使λ/2波片的波长色散与λ/4波片的波长色散大体上一致。
(3)使λ/2波片和λ/4波片的一者的折射率成为nz≥nx>ny,并且使λ/2波片和λ/4波片的另一者的折射率成为nx>ny≥nz。
基于这样的见解,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以下所述。
[1]圆偏振片,依次具有:
偏振膜、
在相对于上述偏振膜的吸收轴成1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λ/2波片、和
在相对于上述偏振膜的吸收轴成7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λ/4波片,
上述λ/2波片的波长色散与上述λ/4波片的波长色散大体上一致,
用nx表示面内的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用ny表示面内的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用nz表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情况下,上述λ/2波片和上述λ/4波片的一者的折射率为nz≥nx>ny,上述λ/2波片和上述λ/4波片的另一者的折射率为nx>ny≥nz。
[2][1]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
将波长400nm下的上述λ/2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h(400),
将波长550nm下的上述λ/2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h(550),
将波长400nm下的上述λ/4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q(400),以及
将波长550nm下的上述λ/4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q(550)时,满足下述式(A):
|Reh(400)/Reh(550)-Req(400)/Req(550)|<1.00。
[3][1]或[2]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
上述λ/2波片和上述λ/4波片的一者的NZ系数为-0.5~0.0,
上述λ/2波片和上述λ/4波片的另一者的NZ系数为1.0~1.3。
[4][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上述λ/2波片和上述λ/4波片的一方具有由包含聚苯醚和具有间同立构结构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树脂形成的层。
[5][4]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上述聚苯醚与上述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重量比大于30/70且小于40/60。
[6][1]~[5]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上述λ/2波片和上述λ/4波片的一方具有由包含环状烯烃聚合物的树脂形成的层。
[7][1]~[6]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上述圆偏振片为长尺寸的膜,上述偏振膜的吸收轴位于上述圆偏振片的长度方向上。
[8]宽频带λ/4波片,具有:
在相对于基准方向成7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λ/2波片、
在相对于上述基准方向成1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λ/4波片,
上述λ/2波片的波长色散与上述λ/4波片的波长色散大体上一致,
用nx表示面内的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用ny表示面内的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用nz表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情况下,上述λ/2波片和上述λ/4波片的一者的折射率为nz≥nx>ny,上述λ/2波片和上述λ/4波片的另一者的折射率为nx>ny≥nz。
[9][8]所述的宽频带λ/4波片,其中,
上述宽频带λ/4波片为长尺寸的膜,
上述λ/2波片和上述λ/4波片采用包含倾斜拉伸的制造方法制造。
[10]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具有[1]~[6]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偏振片、或者、[8]或[9]所述的宽频带λ/4波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上都能够有效地减少外光的反射的圆偏振片;可实现在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上都能够有效地减少外光的反射的圆偏振片的宽频带λ/4波片;以及具有上述的圆偏振片或宽频带λ/4波片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圆偏振片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示出实施方式和例示物详细地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和例示物,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及其均等的范围的范围内可任意地变形而实施。
以下的说明中,“长尺寸”的膜是指相对于宽度、具有5倍以上的长度的膜,优选具有10倍或其以上的长度,具体地是指具有卷取为卷状而保管或搬运的程度的长度的膜。
以下的说明中,膜的折射率nx,只要无另外地说明,表示该膜的面内的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该折射率nx通常成为与膜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面内方向)且给予最大的折射率的方向的折射率。
以下的说明中,膜的折射率ny,只要无另外地说明,表示该膜的面内的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该折射率ny通常成为与膜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面内方向)且与上述nx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
以下的说明中,膜的折射率nz,只要无另外地说明,表示该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这些折射率nx、ny和nz的测定波长,只要无另外地说明,则为590nm。
膜的面内相位差Re只要无另外地说明,则为由Re=(nx-ny)×d表示的值。另外,膜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只要无另外地说明,则为由Rth={(nx+ny)/2-nz}×d表示的值。进而,膜的NZ系数只要无另外地说明,则为由(nx-nz)/(nx-ny)表示的值。其中,d表示膜的厚度。测定波长只要无另外地说明,则为590nm。
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固有双折射值为正,只要无另外地说明,意味着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变得比与其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大。另外,所谓固有双折射值为负,只要无另外地说明,意味着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变得比与其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小。固有双折射的值能够由介电常数分布计算。
以下的说明中,“(甲基)丙烯酸”包含“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这两者。
以下的说明中,所谓长尺寸的膜的倾斜方向,只要无另外地说明,表示该膜的面内方向、并且与该膜的宽度方向不平行也不垂直的方向。
以下的说明中,所谓某膜的正面方向,只要无另外地说明,意味着该膜的主面的法线方向,具体地是指上述主面的极角0°且方位角0°的方向。
以下的说明中,所谓某膜的倾斜方向,只要无另外地说明,意味着与该膜的主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方向,具体地是指上述主面的极角比0°大且比90°小的范围的方向。
以下的说明中,所谓要素的方向为“平行”、“垂直”和“正交”,只要无另外地说明,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包含例如±5°的范围内的误差。
以下的说明中,长尺寸的膜的长度方向通常与制造线中的膜的流动方向平行。
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偏振片”、“λ/2波片”和“λ/4波片”,只要无另外地说明,不仅包含刚直的构件,而且也包含例如树脂制的膜那样具有可挠性的构件。
以下的说明中,具有多个膜的构件中的各膜的光轴(吸收轴和滞相轴等)所成的角度,只要无另外地说明,表示从厚度方向观看上述的膜时的角度。
以下的说明中,所谓膜的滞相轴和进相轴,只要无另外地说明,表示该膜的面内的滞相轴和进相轴。
[1.圆偏振片的层构成]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圆偏振片的分解立体图。图1中,用一点划线表示将偏振膜110的吸收轴111投影于λ/2波片120的表面的轴112。另外,图1中,用一点划线表示将偏振膜110的吸收轴111投影于λ/4波片130的表面的轴113。
如图1中所示那样,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圆偏振片100在该圆振偏片100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具有偏振膜110、λ/2波片120、和λ/4波片130。
偏振膜110为具有吸收轴111的偏振片,具有吸收具有与吸收轴111平行的振动方向的直线偏振光、可使其以外的偏振光透射的功能。其中,直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意味着直线偏振光的电场的振动方向。
λ/2波片120为具有规定的相位差的光学构件。该λ/2波片120在相对于偏振膜110的吸收轴111成规定的角度θh的方向上具有与该λ/2波片120的面内方向平行的滞相轴121。
λ/4波片130为具有与λ/2波片120不同的规定的相位差的光学构件。该λ/4波片130在相对于偏振膜110的吸收轴111成规定的角度θq的方向上具有与该λ/4波片130的面内方向平行的滞相轴131。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圆偏振片100中,包含λ/2波片120和λ/4波片130的层部分成为宽频带λ/4波片140,该宽频带λ/4波片140在宽波长范围中可对透射该层部分的光给予该光的波长的大致1/4波长的面内相位差。因此,圆偏振片100能够作为可在宽波长范围内吸收右圆偏振光和左圆偏振光的一者的光、使剩余的光透射的圆偏振片发挥功能。
上述的圆偏振片100可以为单张的膜,但从可高效地进行制造出发,优选为长尺寸的膜。圆偏振片100为长尺寸的膜的情况下,偏振膜110的吸收轴111通常与该圆偏振片100的长度方向平行。
[2.偏振膜]
偏振膜通常具有起偏器层,根据需要具有用于保护起偏器层的保护膜层。
作为起偏器层,例如可使用以适当的顺序和方式对聚乙烯醇、部分缩甲醛化聚乙烯醇等适当的乙烯醇系聚合物的膜实施了采用碘和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的染色处理、拉伸处理、交联处理等适当的处理的产物。通常,在用于制造起偏器层的拉伸处理中,在长度方向上对拉伸前的长尺寸的膜进行拉伸,因此得到的起偏器层中与该起偏器层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吸收轴可显现。该起偏器层可吸收具有与吸收轴平行的振动方向的直线偏振光,特别优选偏振度优异的起偏器层。起偏器层的厚度一般为5μm~80μm,但并不限定于此。
作为用于保护起偏器层的保护膜层,可使用任意的透明膜。其中,优选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遮蔽性等优异的树脂的膜。作为这样的树脂,可列举出三乙酰纤维素等乙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烯烃树脂、环状烯烃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等。其中,在双折射小的方面,优选乙酸酯树脂、环状烯烃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从透明性、低吸湿性、尺寸稳定性、轻质性等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环状烯烃树脂。
作为偏振膜,可根据圆偏振片的形状使用单张的偏振膜和长尺寸的偏振膜的任一种。
使用长尺寸的偏振膜的情况下,优选该偏振膜的吸收轴与该偏振膜的长度方向平行。由此,偏振膜能够在具有该偏振膜的长尺寸的圆偏振片的长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由此,通常通过对于长尺寸的偏振膜、长尺寸的λ/2波片和长尺寸的λ/4波片使长度方向平行地进行贴合,从而能够制造长尺寸的圆偏振片,因此可以采用辊对辊法制造圆偏振片。因此,可以提高圆偏振片的制造效率。
上述的偏振膜例如可将起偏器层与保护膜层贴合而制造。贴合时,根据需要可使用粘接剂。另外,特别是作为长尺寸的膜制造偏振膜的情况下,对于长尺寸的起偏器层和长尺寸的保护膜层,能够使其长度方向平行地通过辊对辊将它们贴合而制造,因此能够提高制造效率。进而,制造单张的偏振膜的情况下,通过将上述的长尺寸的偏振膜切割为规定的形状,从而可制造单张的偏振膜。
[3.λ/2波片]
λ/2波片是在测定波长590nm下具有通常240nm以上且通常300nm以下的面内相位差的光学构件。通过λ/2波片具有这样的面内相位差,从而将λ/2波片和λ/4波片组合能够实现宽频带λ/4波片。因此,本发明的圆偏振片能够显现可在宽波长范围内吸收右圆偏振光和左圆偏振光的一者的光、使剩余的光透射的功能。因此,通过本发明的圆偏振片,可在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的两者上减少宽波长范围的光的反射。其中,为了特别有效地减少倾斜方向上的外光的反射,测定波长590nm下的λ/2波片的面内相位差优选为250nm以上,优选为280nm以下,更优选为265nm以下。
λ/2波片具有与λ/4波片的波长色散大体上一致的波长色散。其中,某相位差膜的波长色散用波长400nm下的面内相位差除以波长550nm下的面内相位差所得的值表示。因此,将波长400nm下的λ/2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h(400),将波长550nm下的λ/2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h(550),将波长400nm下的λ/4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q(400),以及将波长550nm下的λ/4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q(550)时,λ/2波片的波长色散用“Reh(400)/Reh(550)”表示,λ/4波片的波长色散用“Req(400)/Req(550)”表示。另外,λ/2波片的波长色散与λ/4波片的波长色散大体上一致,具体地,是指满足下述式(A):
|Reh(400)/Reh(550)-Req(400)/Req(550)|<1.00
。上述的|Reh(400)/Reh(550)-Req(400)/Req(550)|优选为0.60以下,更优选为0.10以下,特别优选为0.06以下。通过将这样具有大体上一致的波长色散的λ/2波片与λ/4波片组合,从而在本发明的圆偏振片的正面方向上能够减少外光的反射。
本发明的圆偏振片中,λ/2波片和λ/4波片的一者的折射率为nz≥nx>ny,λ/2波片和λ/4波片的另一者的折射率为nx>ny≥nz。因此,λ/4波片的折射率nx、ny和nz满足nz≥nx>ny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折射率nx、ny和nz满足nx>ny≥nz。另外,λ/4波片的折射率nx、ny和nz满足nx>ny≥nz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折射率nx、ny和nz满足nz≥nx>ny。由此,能够补偿从倾斜方向观看圆偏振片时的λ/2波片的滞相轴和λ/4波片的滞相轴的表观上的角度的偏差。因此,本发明的圆偏振片能够有效地减少倾斜方向上的外光的反射。
进而,本发明的圆偏振片中,优选λ/2波片和λ/4波片的一者的NZ系数为-0.5~0.0,优选λ/2波片和上述λ/4波片的另一者的NZ系数为1.0~1.3。具体地,λ/2波片的折射率nx、ny和nz满足nx>ny≥nz的情况下,λ/2波片的NZ系数(NZh)优选为1.3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下,特别优选为1.1以下。另外,λ/2波片的折射率nx、ny和nz满足nz≥nx>ny的情况下,λ/2波片的NZ系数(NZh)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0.3以上,特别优选为-0.2以上。由此,能够更适宜地补偿从倾斜方向观看圆偏振片时的λ/2波片的滞相轴和λ/4波片的滞相轴的表观上的角度的偏差。因此,本发明的圆偏振片能够特别有效地减少倾斜方向上的外光的反射。
λ/2波片在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成规定的角度θh的方向上具有该λ/2波片的滞相轴。此时,上述的角度θh的范围通常为15°±5°。通过使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θh在上述的范围内,从而能够将λ/2波片和λ/4波片组合而实现宽频带λ/4波片,因此可在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的两者上通过本发明的圆偏振片减少宽波长范围的光的反射。另外,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θh优选为15°±3°,更优选为15°±1°。由此,特别是在倾斜方向上,能够有效地进行本发明的圆偏振片引起的外光的反射减少。
λ/2波片的全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光线透射率可按照JISK0115、使用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V-570”)测定。
λ/2波片的雾度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特别优选为1%以下,理想地为0%。其中,就雾度而言,可按照JIS K7361-1997、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浊度计NDH-300A”测定5部位,采用由其求出的平均值。
λ/2波片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上,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μm以下。由此能够提高λ/2波片的机械强度。
[4.λ/4波片]
λ/4波片为在测定波长590nm下具有通常110nm以上且通常154nm以下的面内相位差的光学构件。通过λ/4波片具有这样的面内相位差,从而能够将λ/2波片和λ/4波片组合而实现宽频带λ/4波片。因此,本发明的圆偏振片能够显现如下功能:能在宽波长范围中吸收右圆偏振光和左圆偏振光的一者的光、使剩余的光透射。因此,通过本发明的圆偏振片,可在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的两者上减少宽波长范围的光的反射。其中,为了特别有效地减少倾斜方向上的外光的反射,测定波长590nm下的λ/4波片的面内相位差优选为118nm以上,优选为138nm以下,更优选为128nm以下。
本发明的圆偏振片中,如上所述,λ/2波片和λ/4波片的一者的折射率为nz≥nx>ny,λ/2波片和λ/4波片的另一者的折射率为nx>ny≥nz。因此,λ/2波片的折射率nx、ny和nz满足nz≥nx>ny的情况下,λ/4波片的折射率nx、ny和nz满足nx>ny≥nz。另外,λ/2波片的折射率nx、ny和nz满足nx>ny≥nz的情况下,λ/4波片的折射率nx、ny和nz满足nz≥nx>ny。由此,能够补偿从倾斜方向观看圆偏振片时的λ/2波片的滞相轴和λ/4波片的滞相轴的表观上的角度的偏差。因此,本发明的圆偏振片能够有效地减少倾斜方向上的外光的反射。
进而,本发明的圆偏振片中,如上所述,优选λ/2波片和λ/4波片的一者的NZ系数为-0.5~0.0,优选λ/2波片和上述λ/4波片的另一者的NZ系数为1.0~1.3。具体地,λ/4波片的折射率nx、ny和nz满足nx>ny≥nz的情况下,λ/4波片的NZ系数(NZh)优选为1.3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下,特别优选为1.1以下。另外,λ/4波片的折射率nx、ny和nz满足nz≥nx>ny的情况下,λ/4波片的NZ系数(NZh)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0.3以上,特别优选为-0.2以上,优选为0.0以下。由此,能够更适宜地补偿从倾斜方向观看圆偏振片时的λ/2波片的滞相轴和λ/4波片的滞相轴的表观上的角度的偏差。因此,本发明的圆偏振片能够特别有效地减少倾斜方向上的外光的反射。
λ/4波片在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成规定的角度θq的方向上具有该λ/4波片的滞相轴。此时,上述的角度θq的范围通常为75°±5°。通过使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θq在上述的范围内,从而能够将λ/2波片和λ/4波片组合而实现宽频带λ/4波片,因此可在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的两者上通过本发明的圆偏振片减少宽波长范围的光的反射。另外,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θq优选为75°±3°,更优选为75°±1°。由此,特别是在倾斜方向上,能够有效地进行本发明的圆偏振片引起的外光的反射减少。
其中,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成角度θq的方向与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成角度θh的方向相同。因此,例如,从厚度方向观看圆偏振片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以顺时针转的方向成角度θh的角度时,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以顺时针转的方向成角度θq的角度。另外,例如,从厚度方向观看圆偏振片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以逆时针转的方向成角度θh的角度时,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以逆时针转的方向成角度θq的角度。
λ/4波片的全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
λ/4波片的雾度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特别优选为1%以下,理想地为0%。
λ/4波片的厚度优选为40μm以上,更优选为4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上,优选为80μm以下,更优选为7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70μm以下。通过使λ/4波片的厚度成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从而能够使所期望的相位差的显现变得容易。另外,通过使其成为上限值以下,能够使圆偏振片的厚度减小。
[5.可用作λ/2波片和λ/4波片的相位差膜]
作为具有上述的光学物性的λ/2波片和λ/4波片,通常使用具有树脂层的相位差膜。其中,从大面积化容易、可以进行高效率的制造出发,作为用作λ/2波片和λ/4波片的相位差膜,优选将由树脂形成的拉伸前膜拉伸而得到的拉伸膜。另外,λ/2波片和λ/4波片可以是只具有1层的单层结构的膜,也可以是具有2层以上的层的多层结构的膜。
作为用于形成λ/2波片和λ/4波片的树脂,优选热塑性树脂。另外,这些树脂可以是固有双折射值为正的树脂,也可以是固有双折射值为负的树脂。
固有双折射值为正的树脂通常包含固有双折射值为正的聚合物。如果列举该聚合物的例子,可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聚苯硫醚等聚芳硫醚;聚乙烯醇;聚碳酸酯;聚芳酯;纤维素酯聚合物、聚醚砜;聚砜;聚烯丙基砜;聚氯乙烯;降冰片烯聚合物等环状烯烃聚合物;棒状液晶聚合物等。
固有双折射值为负的树脂通常包含固有双折射值为负的聚合物。如果列举该聚合物的例子,可列举出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均聚物、以及、包含苯乙烯类化合物和任意的单体的共聚物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聚丙烯腈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或者这些的多元共聚聚合物等。另外,作为可与苯乙烯类化合物共聚的上述任意的单体,例如可列举出丙烯腈、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丁二烯作为优选的例子。
上述的聚合物可以为均聚物,也可以为共聚物。
另外,上述的聚合物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例如,可将固有双折射值为正的聚合物与固有双折射值为负的聚合物组合使用。
其中,优选地,作为λ/2波片和λ/4波片的一方,使用具有包含固有双折射值为正的树脂的层的相位差膜,作为λ/2波片和λ/4波片的另一方,使用具有包含固有双折射值为负的树脂的层的相位差膜。特别地,作为λ/2波片和λ/4波片的一方,优选使用具有由包含聚苯醚和具有间同立构结构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树脂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另外,作为λ/2波片和λ/4波片的另一方,优选使用具有由包含环状烯烃聚合物的树脂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以下有时将“包含聚苯醚和具有间同立构结构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树脂”酌情称为“共混树脂p1”。另外,有时将“包含环状烯烃聚合物的树脂”酌情称为“环状烯烃树脂”。环状烯烃树脂的波长色散小。另外,共混树脂p1可以通过聚苯醚与间同立构聚苯乙烯的混合比率来调节波长色散。因此,通过使用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作为λ/2波片和λ/4波片的一方,使用具有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作为λ/2波片和λ/4波片的另一方,从而能够容易地使λ/2波片和λ/4波片的两者的波长色散大体上一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圆偏振片的光学特性。
[5.1.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
共混树脂p1可根据该共混树脂p1包含的聚合物的种类和量来调节其固有双折射值的符号(正和负)。通常,作为共混树脂p1,使用具有负的固有双折射值的共混树脂。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可用作λ/2波片,但优选用作λ/4波片。另外,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的折射率可满足nz≥nx>ny,也可满足nx>ny≥nz。对于共混树脂p1,通过调节聚苯醚与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量比,从而能够以高的自由度调节该共混树脂p1的波长色散。
聚苯醚通常为具有正的固有双折射值的聚合物。该聚苯醚包含具有将二苯醚或二苯醚衍生物聚合而形成的结构的结构单元。通常将主链中有具有苯醚骨架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用作聚苯醚。以下将“具有苯醚骨架的结构单元”酌情称为“苯醚单元”。不过,苯醚单元中的苯环中,只要不显著地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可具有取代基。
其中,作为聚苯醚,优选包含由下述式(I)表示的苯醚单元的聚合物。
[化学式1]
式(I)中,Q1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低级烷基(例如碳原子数为7个以下的烷基)、苯基、卤代烷基、氨基烷基、烃氧基、或者、卤代烃氧基(不过,至少2个碳原子将其卤素原子与氧原子分离的基团)。其中,作为Q1,优选烷基和苯基,特别地,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4以下的烷基。
式(I)中,Q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低级烷基(例如碳原子数为7个以下的烷基)、苯基、卤代烷基、烃氧基、或者、卤代烃氧基(不过,至少2个碳原子将其卤素原子与氧原子分离的基团)。其中,作为Q2,优选氢原子。
聚苯醚可以是具有1种结构单元的均聚物(均聚物),也可以是具有2种以上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共聚物)。
包含由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为均聚物的情况下,如果列举出该均聚物的优选的例子,可列举出具有2,6-二甲基-1,4-苯醚单元(由“-(C6H2(CH3)2-O)-”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均聚物。
包含由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为共聚物的情况下,如果列举出该共聚物的优选的例子,可列举出组合地具有2,6-二甲基-1,4-苯醚单元和2,3,6-三甲基-1,4-苯醚单元(由“-(C6H(CH3)3-O-)-”表示的结构单元)无规共聚物。
另外,聚苯醚可含有苯醚单元以外的任意的结构单元。这种情况下,聚苯醚成为具有苯醚单元和任意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不过,优选使聚苯醚中的任意的结构单元的量在不显著地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程度上少。具体地,聚苯醚中的苯醚单元的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80重量%以上。
聚苯醚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聚苯醚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5000以上,更优选为25000以上,特别优选为35000以上,优选为100000以下,更优选为85000以下,特别优选为70000以下。通过使重均分子量成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从而能够提高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强度。另外,通过使其成为上限值以下,可提高聚苯醚的分散性,因此可以以高水平将聚苯醚和聚苯乙烯系聚合物均匀地混合。
其中,重均分子量可采用以1,2,4-三氯苯作为溶剂、在温度135℃下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对聚苯醚的制造方法并无限制,例如可采用日本特开平11-302529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制造。
具有间同立构结构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通常是具有负的固有双折射值的聚合物。该聚苯乙烯系聚合物含有使苯乙烯类化合物聚合而形成的结构单元。以下酌情将“使苯乙烯类化合物聚合而形成的结构单元”称为“苯乙烯类单元”。作为苯乙烯类化合物的例子,可列举出苯乙烯和苯乙烯衍生物。作为苯乙烯衍生物的例子,可列举出在苯乙烯的苯环或α位取代有取代基的产物。
如果列举出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等烷基苯乙烯;氯苯乙烯等卤代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等卤素取代烷基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等烷氧基苯乙烯等。其中,作为苯乙烯类化合物,优选不具有取代基的苯乙烯。另外,苯乙烯类化合物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共混树脂p1含有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使用具有间同立构结构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其中,聚苯乙烯系聚合物具有间同立构结构是指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立体化学结构成为了间同立构结构。另外,间同立构结构是指相对于由碳-碳键形成的主链、作为侧链的苯基在费歇尔投影式中交替地位于相反方向的立体结构。
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tacticity:立构规整性)可采用基于同位素碳的核磁共振法(13C-NMR法)定量。采用13C-NMR法测定的立构规整度能够用连续的多个结构单元的存在比例表示。一般地,例如,连续的结构单元为2个的情况下成为二元组,3个的情况下成为三元组,5个的情况下成为五元组。这种情况下,上述具有间同立构结构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是指以外消旋二元组计具有优选75%以上、更优选85%以上的间同立构规整度、或者、以外消旋五元组计具有优选30%以上、更优选50%以上的间同立构规整度。
作为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例子,可列举出聚苯乙烯、聚(烷基苯乙烯)、聚(卤化苯乙烯)、聚(卤化烷基苯乙烯)、聚(烷氧基苯乙烯)、聚(乙烯基苯甲酸酯)、和它们的氢化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
作为聚(烷基苯乙烯),例如可列举出聚(甲基苯乙烯)、聚(乙基苯乙烯)、聚(异丙基苯乙烯)、聚(叔丁基苯乙烯)、聚(苯基苯乙烯)、聚(乙烯基萘)、聚(乙烯基苯乙烯)等。
作为聚(卤化苯乙烯),例如可列举出聚(氯苯乙烯)、聚(溴苯乙烯)、聚(氟苯乙烯)等。
作为聚(卤化烷基苯乙烯),例如可列举出聚(氯甲基苯乙烯)等。
作为聚(烷氧基苯乙烯),例如可列举出聚(甲氧基苯乙烯)、聚(乙氧基苯乙烯)等。
作为这些中特别优选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可列举出聚苯乙烯、聚(对-甲基苯乙烯)、聚(间-甲基苯乙烯)、聚(对-叔-丁基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聚(间-氯苯乙烯)、聚(对-氟苯乙烯)、氢化聚苯乙烯、和含有这些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另外,聚苯乙烯系聚合物可以是只具有1种结构单元的均聚物,也可以是具有2种以上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另外,聚苯乙烯系聚合物为共聚物的情况下,可以是含有2种以上的苯乙烯类单元的共聚物,也可以是含有苯乙烯类单元和苯乙烯类单元以外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不过,聚苯乙烯系聚合物为含有苯乙烯类单元和苯乙烯类单元以外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的情况下,优选使聚苯乙烯系聚合物中的苯乙烯类单元以外的结构单元的量在不显著地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程度上少。具体地,聚苯乙烯系聚合物中的苯乙烯类单元的量优选为8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3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85重量%以上。通常通过使苯乙烯类单元的量成为这样的范围,从而能够容易地使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显现所期望的相位差。
聚苯乙烯系聚合物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通常为130000以上,优选为140000以上,更优选为150000以上,通常为300000以下,优选为270000以下,更优选为250000以下。如果使其成为这样的重均分子量,则能够提高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稳定地改善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耐热性。
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特别优选为95℃以上。通过这样提高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共混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乃至稳定地改善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耐热性。另外,从稳定地、容易地进行可用作λ/2波片或λ/4波片的相位差膜的制造的观点出发,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60℃以下,更优选为155℃以下,特别优选为150℃以下。
具有间同立构结构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例如可通过在非活性烃溶剂中或溶剂的不存在下、以钛化合物以及水和三烷基铝的缩合生成物作为催化剂、将苯乙烯类化合物聚合而制造(参照日本特开昭62-187708号公报)。另外,对于聚(卤代烷基苯乙烯),例如可采用日本特开平1-146912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制造。进而,它们的氢化聚合物例如可采用日本特开平1-178505号公报记载的方法制造。
共混树脂p1中所含的聚苯醚与聚苯乙烯系聚合物,(i)波长色散彼此不同,(ii)固有双折射值的符号不同,并且(iii)可相容。因此,通过调节聚苯醚的量与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量的重量比,能够调节由该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波长色散。为了提高在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的两者上圆偏振片减少外光的反射的能力,优选聚苯醚与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重量比(“聚苯醚的量”/“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量”)在规定的范围内。该重量比的具体的范围优选比30/70大,更优选为32/68以上,特别优选为34/66以上,优选比40/60小,更优选为38/62以下,特别优选为37/63以下。本发明的圆偏振片作为λ/2波片和λ/4波片将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与具有由包含环状烯烃聚合物的树脂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组合具有的情况下,通过使重量比(“聚苯醚的量”/“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量”)在上述的范围内,从而能够特别有效地减少外光的反射。
能够调节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波长色散的机制推测如下所述。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的推测。
聚苯醚与聚苯乙烯系聚合物可相容。因此,将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拉伸了的情况下,将通过聚苯醚的取向而显现的相位差与通过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取向而显现的相位差合成,产生作为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全体的相位差。其中,就聚苯醚与聚苯乙烯系聚合物而言,其固有双折射值的符号不同。因此,作为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全体的相位差的值表现为通过聚苯醚的取向而显现的相位差与通过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取向而显现的相位差之差。另外,对于将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拉伸了的情况下显现的相位差的波长色散,在聚苯醚的波长色散与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波长色散之间存在差异。具体地,聚苯醚的波长色散通常比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波长色散大。因此,通过适当地调节聚苯醚的量与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量之比,能够调节通过聚苯醚的取向而显现的相位差的大小与通过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取向而显现的相位差的大小的平衡,因此能够在每个波长下调节作为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全体显现的相位差的值。因此,推测通过在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中调节聚苯醚与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重量比,从而能够调节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波长色散(参照日本特开2012-226996号公报)。
共混树脂p1中聚苯醚和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合计所占的比例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通过使聚苯醚和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合计的比例成为上述范围,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可显现适当的光学特性。
共混树脂p1可包含聚苯醚和聚苯乙烯系聚合物以外的任意的成分。
例如,共混树脂p1可在上述的聚苯醚和聚苯乙烯系聚合物以外还包含聚合物。聚苯醚和聚苯乙烯系聚合物以外的聚合物的量,将聚苯醚和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合计量设为100重量份,优选15重量份以下,更优选10重量份以下,特别优选5重量份以下。
例如,共混树脂p1可包含配合剂。如果列举配合剂的例子,可列举出层状结晶化合物;微粒;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耐候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近红外线吸收剂等稳定剂;增塑剂:染料和颜料等着色剂;抗静电剂等。另外,配合剂可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配合剂的量可在不显著地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地确定。例如,为能够将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全光线透射率维持在85%以上的范围。
上述中,作为配合剂,在能够提高耐候性的方面,优选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羟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水杨酸酯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丙烯腈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系化合物、镍络盐系化合物、无机粉体等。作为优选的紫外线吸收剂的例子,可列举出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4-二-叔-丁基-6-(5-氯苯并三唑-2-基)苯酚、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作为特别优选的例子,可列举出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
共混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15℃以上,更优选为11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上。由于共混树脂p1组合地包含聚苯醚和聚苯乙烯系聚合物,因此与只包含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树脂相比,能够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玻璃化转变温度这样地高,能够减小共混树脂p1的取向缓和,因此能够实现耐热性优异的λ/2波片或λ/4波片。另外,对共混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制,但通常为200℃以下。
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可与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组合地具有任意的层。作为与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组合的任意的层,可使用由任意的树脂形成的层。例如,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可具有由包含(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形成的保护层。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具有机械强度低的倾向,但由(甲基)丙烯酸树脂形成的保护层的机械强度优异,因此通过将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与保护层组合,在成型时和拉伸时能够抑制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破损。进而,通过保护层,通常能够抑制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成分的渗出。
(甲基)丙烯酸聚合物是包含具有将(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聚合而形成的结构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作为(甲基)丙烯酸聚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丙烯酸酯、丙烯酰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均聚物和共聚物。
其中,作为(甲基)丙烯酸聚合物,优选包含将(甲基)丙烯酸酯聚合而形成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中,优选由(甲基)丙烯酸和链烷醇或环烷醇衍生的产物,更优选由(甲基)丙烯酸和链烷醇衍生的产物。进而,上述的链烷醇或环烷醇的每1分子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15个,更优选为1~8个。通过如上述那样使链烷醇或环烷醇的每1分子的碳原子数变小,能够使膜的断裂时的伸长率增大。
作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癸酯、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等。
另外,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等。
进而,上述的(甲基)丙烯酸酯在不显著地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具有羟基、卤素原子等取代基。作为具有这样的取代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例子,可列举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
(甲基)丙烯酸聚合物中,具有将(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聚合而形成的结构的结构单元的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5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0重量%以上。
(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可以是(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的单独的聚合物,也可以是(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与可与其共聚的任意的单体的共聚物。作为任意的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α,β-烯属不饱和羧酸酯单体、以及α,β-烯属不饱和羧酸单体、烯基芳香族单体、共轭二烯单体、非共轭二烯单体、羧酸不饱和醇酯、和烯烃单体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α,β-烯属不饱和羧酸酯单体的具体例,可列举出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二乙酯、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二乙酯、衣康酸二甲酯等。
α,β-烯属不饱和羧酸单体可以是一元羧酸、多元羧酸、多元羧酸的部分酯和多元羧酸酐的任一种。作为其具体例,可列举出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马来酸单乙酯、富马酸单正丁酯、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
作为烯基芳香族单体的具体例,可列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和二乙烯基苯等。
作为共轭二烯单体的具体例,可列举出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1,3-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2-氯-1,3-丁二烯、环戊二烯等。
作为非共轭二烯单体的具体例,可列举出1,4-己二烯、双环戊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等。
作为羧酸不饱和醇酯单体的具体例,可列举出醋酸乙烯酯等。
作为烯烃单体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乙烯、丙烯、丁烯、戊烯等。
可与(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共聚的任意的单体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这些(甲基)丙烯酸聚合物中,优选聚甲基丙烯酸酯,其中更优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树脂中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量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通过使(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量成为上述范围,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保护层的机械强度。
(甲基)丙烯酸树脂可包含橡胶粒子。通过包含橡胶粒子,能够提高(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可挠性,提高抗冲击性。另外,由橡胶粒子在保护层的表面形成凹凸,该保护层的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因此通常能够提高保护层的表面的滑动性。
作为形成橡胶粒子的橡胶,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酯聚合物橡胶、以丁二烯作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橡胶、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橡胶等。作为丙烯酸酯聚合物橡胶,例如可列举出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作为单体单元的主成分的橡胶。这些中,优选以丙烯酸丁酯作为主成分的丙烯酸酯聚合物橡胶和以丁二烯作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橡胶。
另外,在橡胶粒子中可包含2种以上的橡胶。另外,这些橡胶可以均匀地混合,也可以成为层状。作为橡胶成为了层状的橡胶粒子的例子,可列举出由橡胶弹性成分形成的核与硬质树脂层(壳)以核-壳结构形成了层的粒子。作为上述的核,作为橡胶弹性成分,例如可列举出将丙烯酸丁酯等丙烯酸烷基酯和苯乙烯接枝化的橡胶弹性成分。另外,作为硬质树脂层(壳),例如可列举出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一者或两者与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物形成的硬质树脂层。
橡胶粒子的数均粒径优选为0.05μm以上,更优选为0.1μm以上,另外,优选为0.3μm以下,更优选为0.25μm以下。通过使数均粒径成为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在保护层的表面形成适度的凹凸,提高相位差膜的滑动性。
橡胶粒子的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通过使橡胶粒子的量成为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提高相位差膜的抗冲击性,提高处理性。
(甲基)丙烯酸树脂,只要不显著地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可包含(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和橡胶粒子以外的成分。例如,可在(甲基)丙烯酸聚合物以外包含任意的聚合物。不过,从显著地发挥本发明的优点的观点出发,优选任意的聚合物的量少。任意的聚合物的具体的量,例如相对于(甲基)丙烯酸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1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5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3重量份以下。其中,特别优选完全不含任意的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树脂例如可包含配合剂。作为配合剂的例子,可列举出与共混树脂p1可包含的配合剂同样的例子。配合剂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配合剂的量可在不显著地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地确定。
(甲基)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特别优选为100℃以上,优选为145℃以下,更优选为140℃以下,特别优选为135℃以下。通过使(甲基)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成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能够抑制将树脂粒料在高温下干燥时的粘连,因此能够防止水分的混入,另外,通过使其成为上限值以下,能够降低采用熔融成型法成型时的温度,能够防止异物混入相位差膜中。
对可用作λ/2波片或λ/4波片的、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例如可采用包含(a)准备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拉伸前膜的第一工序、和(b)将准备的拉伸前膜拉伸而使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显现所期望的相位差的第二工序的制造方法制造。
(a)第一工序中,准备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拉伸前膜。拉伸前膜例如可采用熔融成型法或溶液流延法等膜制造方法制造。作为熔融成型法的更具体的例子,可列举出挤出成型法、模压成型法、吹胀成型法、注射成型法、吹塑成型法、和拉伸成型法。这些方法中,为了得到机械强度和表面精度优异的相位差膜,优选挤出成型法、吹胀成型法或模压成型法,其中从能够高效率、简单地制造拉伸前膜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挤出成型法。
另外,例如,如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和保护层的拉伸前膜那样,作为具有2层以上的层的复层膜制造拉伸前膜的情况下,可采用共挤出T型模头法、共挤出吹胀法、共挤出层合法等共挤出成型方法;干式层合等膜层合成型方法;对于某层涂布构成其以外的层的树脂溶液这样的涂布成型方法等方法。其中,从制造效率好、不使溶剂等挥发性成分残留于拉伸前膜的观点出发,优选共挤出成型方法。共挤出成型法中,优选共挤出T型模头法。进而,在共挤出T型模头法中,可列举出进料块方式、多歧管方式,在能够使层的厚度的波动减少的方面,更优选多歧管方式。
通常,将拉伸前膜作为长尺寸的树脂膜得到。通过作为长尺寸的树脂膜准备拉伸前膜,能够作为长尺寸的膜制造由将其拉伸而得到的相位差膜形成的λ/2波片和λ/4波片、以及作为制品的圆偏振片。就长尺寸的膜而言,能够在制造线中边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搬运边进行制造工序。因此,在制造相位差膜的情况下可在线地进行各工序的一部分或全部,因此能够简便且高效地进行制造。
(a)第一工序中准备了拉伸前膜后,进行(b)对该拉伸前膜进行拉伸的第二工序。通常,通过(b)第二工序中的拉伸,在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中所期望的相位差显现,因此作为拉伸膜得到可用作λ/2波片或λ/4波片的所期望的相位差膜。
(b)第二工序中的拉伸方法可根据通过拉伸要使其显现的光学特性任意地采用适当的拉伸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利用辊间的周速之差而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单轴拉伸的方法(纵向单轴拉伸);使用拉幅拉伸机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单轴拉伸的方法(横向单轴拉伸);依次进行纵向单轴拉伸和横向单轴拉伸的方法(逐次双轴拉伸);将拉伸前膜在倾斜方向上进行拉伸的方法(倾斜拉伸)等。这些拉伸的次数可以为1次,也可为2次以上。另外,就上述的拉伸而言,可以将2个以上组合进行。
这些拉伸方法中,优选只在一方向上进行拉伸的单轴拉伸。通过单轴拉伸,能够提高相位差膜的单轴性。其中,单轴性表示可显现与在一方向上进行拉伸而得到的膜接近的光学特性的性质。就对由固有双折射值为正的树脂形成的层进行了拉伸的情况下显现的NZ系数而言,具有拉伸后的层的单轴性越高、则越接近1.0的倾向。另外,就对由固有双折射值为负的树脂形成的层进行了拉伸的情况下显现的NZ系数而言,具有拉伸后的层的单轴性越高、则越接近0.0的倾向。因此,单轴性高的相位差膜容易获得对于λ/2波片和λ/4波片而言适合的NZ系数,因此容易提高使具有该相位差膜作为λ/2波片或λ/4波片的圆偏振片的倾斜方向上的外光的反射减少的能力。
(b)第二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可根据通过拉伸想要显现的滞相轴的方向设定,特别是拉伸前膜为长尺寸的膜的情况下,拉伸方向优选倾斜方向。具体地,优选在相对于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成15°±5°或75°±5°的角度的方向上进行拉伸。通过这样在倾斜方向上进行拉伸,能够在相位差膜的倾斜方向上使滞相轴显现。因此,能够在相对于得到的相位差膜的长度方向成15°±5°的角度的方向、以及、相对于得到的相位差膜的长度方向成75°±5°的角度的方向这样的倾斜方向上容易地使滞相轴显现。因此,通过在倾斜方向上进行拉伸,能够容易地制造所期望的λ/2波片和λ/4波片。另外,这样在相对于长度方向成15°±5°或7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长尺寸的λ/2波片和λ/4波片与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长尺寸的偏振膜贴合时,通过使λ/2波片的长度方向、λ/4波片的长度方向和偏振膜的长度方向平行,从而能够适当地调节各层的光轴的方向。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本发明的圆偏振片。
拉伸倍率优选为1.2倍以上,更优选为1.3倍以上,特别优选为1.5倍以上,优选为8.0倍以下,更优选为6.0倍以下,特别优选为5.0倍以下。通过使(b)第二工序中的拉伸倍率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作为拉伸膜得到具有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的相位差膜。
(b)第二工序中的拉伸温度优选为“Tgp1-20℃”以上,更优选为“Tgp1-5℃”以上,优选为“Tgp1+20℃”以下,更优选为“Tgp1+10℃”以下。其中Tgp1表示共混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使拉伸温度成为上述的范围,能够使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中所含的分子稳定地取向,因此能够容易地作为拉伸膜得到具有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的相位差膜。
通过在(b)第二工序中进行拉伸处理,从而作为拉伸膜得到具有所期望的相位差的具备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该相位差膜可原样地用作λ/2波片或λ/4波片。另外,相位差膜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以外的任意的层(保护层等)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可进行将该任意的层剥离的(c)第三工序。例如,上述的由(甲基)丙烯酸树脂形成的保护层通常不会通过(b)第二工序中的拉伸而显现相位差。因此,通过从相位差膜将保护层剥离,从而不会损害所期望的相位差,能够使相位差膜的厚度变薄。
进而,制造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进行上述的工序以外的工序。
例如,在被拉伸之前可进行对于拉伸前膜实施预热处理的工序。作为将拉伸前膜加热的装置,例如可列举出烘箱型加热装置、辐射加热装置、或用于浸入液体中的温浴槽等。其中优选烘箱型加热装置。预热工序中的加热温度优选为“拉伸温度-40℃”以上,更优选为“拉伸温度-30℃”以上,优选为“拉伸温度+20℃”以下,更优选为“拉伸温度+15℃”以下。其中,拉伸温度意味着加热装置的设定温度。
另外,例如,可进行对于得到的拉伸后的相位差膜实施固定化处理的工序。固定处理中的温度优选为室温以上,更优选为“拉伸温度-40℃”以上,优选为“拉伸温度+30℃”以下,更优选为“拉伸温度+20℃”以下。
[5.2.具有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
环状烯烃树脂通常为具有正的固有双折射值的热塑性树脂。具有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可用作λ/4波片,但优选用作λ/2波片。另外,具有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的折射率可满足nz≥nx>ny,也可满足nx>ny≥nz。环状烯烃树脂的机械特性、耐热性、透明性、低吸湿性、尺寸稳定性和轻质性优异。
环状烯烃树脂为包含环状烯烃聚合物的树脂。另外,环状烯烃聚合物为其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可使环状烯烃聚合物为在主链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在侧链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在主链和侧链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以及这些2种以上的任意的比率的混合物。其中,从机械强度和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主链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
作为脂环式结构的例子,可列举出饱和脂环式烃(环烷烃)结构、和不饱和脂环式烃(环烯烃、环炔烃)结构。其中,从机械强度和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环烷烃结构和环烯烃结构,其中特别优选环烷烃结构。
就构成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而言,每一个脂环式结构优选为4个以上,更优选为5个以上,优选为30个以下,更优选为20个以下,特别优选为15个以下。如果构成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为该范围,则使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机械强度、耐热性和成型性高度地均衡。
环状烯烃聚合物中,具有脂环式结构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优选为5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0重量%以上。如果环状烯烃聚合物中的具有脂环式结构的结构单元的比例在该范围内,则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透明性和耐热性变得良好。
环状烯烃聚合物中,优选环烯烃聚合物。环烯烃聚合物是具有将环烯烃单体聚合而得到的结构的聚合物。另外,环烯烃单体为具有由碳原子形成的环结构、并且该环结构中具有聚合性的碳-碳双键的化合物。作为聚合性的碳-碳双键的例子,可列举出可进行开环聚合等聚合的碳-碳双键。另外,作为环烯烃单体的环结构的例子,可列举出单环、多环、稠合多环、桥连环和将这些组合而成的多环等。其中,从使得到的聚合物的介电特性和耐热性等特性高度地均衡的观点出发,优选多环的环烯烃单体。
作为上述的环烯烃聚合物中优选的聚合物,可列举出降冰片烯系聚合物、单环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环状共轭二烯系聚合物、和它们的氢化物等。这些中,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由于成型性良好,因此特别优选。
作为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的例子,可列举出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开环聚合物及其氢化物;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加成聚合物及其氢化物。另外,作为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开环聚合物的例子,可列举出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1种的单体的开环均聚物、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2种以上的单体的开环共聚物、以及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和可与其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开环共聚物。进而,作为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加成聚合物的例子,可列举出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1种单体的加成均聚物、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2种以上的单体的加成共聚物、以及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和可与其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加成共聚物。这些中,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开环聚合物的氢化物从成型性、耐热性、低吸湿性、尺寸稳定性、轻质性等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
作为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例子,可以列举出双环[2.2.1]庚-2-烯(惯用名:降冰片烯)、三环[4.3.0.12,5]癸-3,7-二烯(惯用名:双环戊二烯)、7,8-苯并三环[4.3.0.12 ,5]癸-3-烯(惯用名:桥亚甲基四氢芴)、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惯用名:四环十二碳烯)、和这些化合物的衍生物(例如在环上具有取代基的衍生物)。其中,作为取代基的例子,可以列举出烷基、亚烷基、和极性基团。另外,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或不同,可多个与环结合。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极性基团的例子,可列举出杂原子、和具有杂原子的原子团。作为杂原子的例子,可列举出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硅原子、和卤素原子。作为极性基团的具体例,可列举出羧基、羰氧基羰基、环氧基、羟基、氧基、酯基、硅烷醇基、甲硅烷基、氨基、酰胺基、酰亚胺基、腈基、和磺酸基。
作为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开环共聚的单体的例子,可列举出环己烯、环庚烯、环辛烯等单环状烯烃类及其衍生物;环己二烯、环庚二烯等环状共轭二烯及其衍生物。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开环共聚的单体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开环聚合物例如可在开环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单体聚合或共聚而制造。
作为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加成共聚的单体的例子,可列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等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和它们的衍生物;环丁烯、环戊烯、环己烯等环烯烃和它们的衍生物;以及1,4-己二烯、4-甲基-1,4-己二烯、5-甲基-1,4-己二烯等非共轭二烯。这些中,优选α-烯烃,更优选乙烯。另外,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加成共聚的单体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加成聚合物例如可在加成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单体聚合或共聚而制造。
上述的开环聚合物及加成聚合物的氢化物例如可通过在这些开环聚合物和加成聚合物的溶液中、在包含镍、钯等过渡金属的氢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将碳-碳不饱和键的优选90%以上氢化而制造。
降冰片烯系聚合物中,优选作为结构单元具有X:双环[3.3.0]辛烷-2,4-二基-亚乙基结构、和Y:三环[4.3.0.12,5]癸烷-7,9-二基-亚乙基结构、这些结构单元的量相对于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全体为90重量%以上、并且X的比例与Y的比例之比以X:Y的重量比计为100:0~40:60的降冰片烯系聚合物。通过使用这样的聚合物,能够使包含该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的层长期地不存在尺寸变化、光学特性的稳定性优异。
作为单环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出环己烯、环庚烯、环辛烯等具有单环的环状烯烃系单体的加成聚合物。
作为环状共轭二烯系聚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使1,3-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等共轭二烯系单体的加成聚合物进行环化反应而得到的聚合物;环戊二烯、环己二烯等环状共轭二烯系单体的1,2-或1,4-加成聚合物;和它们的氢化物。
环状烯烃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0以上,更优选为15000以上,特别优选为20000以上,优选为100000以下,更优选为80000以下,特别优选为50000以下。重均分子量在这样的范围内时,使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机械强度和成型加工性高度地均衡而优选。其中,上述的重均分子量是使用环己烷作为溶剂、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聚异戊二烯或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另外,上述的凝胶渗透色谱中试样在环己烷中不溶解的情况下可使用甲苯作为溶剂。
环状烯烃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特别优选为1.8以上,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特别优选为2.7以下。通过使分子量分布成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能够提高聚合物的生产率,抑制制造成本。另外,通过使其成为上限值以下,低分子成分的量变小,因此能够抑制高温暴露时的缓和,提高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稳定性。
环状烯烃树脂中的环状烯烃聚合物的比例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通过使聚合物的比例成为上述范围,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可获得充分的耐热性和透明性。
环状烯烃树脂除了环状烯烃聚合物以外,可包含配合剂。如果列举出配合剂的例子,可列举出与共混树脂p1可含有的配合剂同样的例子。另外,配合剂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环状烯烃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10℃以上,特别优选为120℃以上,优选为190℃以下,更优选为180℃以下,特别优选为170℃以下。通过使环状烯烃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成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能够提高高温环境下的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耐久性。另外,通过使其成为上限值以下,可容易地进行拉伸处理。
环状烯烃树脂的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优选为10×10-12Pa-1以下,更优选为7×10- 12Pa-1以下,特别优选为4×10-12Pa-1以下。由此能够使得到的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的波动变小。其中,光弹性系数C为将双折射设为Δn、将应力设为σ时用C=Δn/σ表示的值。
具有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可在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以外具有任意的层。但是,通常,相位差膜具有只具有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单层结构。
对可用作λ/2波片或λ/4波片的、具有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具有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例如可采用包含(d)准备具有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拉伸前膜的第四工序、和(e)将准备的拉伸前膜拉伸而使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显现所期望的相位差的第五工序的制造方法制造。
(d)第四工序中,准备具有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拉伸前膜。作为拉伸前膜的制造方法,例如可列举出与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拉伸前膜的制造方法的说明中列举的膜制造方法同样的膜制造方法。
通常,将拉伸前膜作为长尺寸的树脂膜得到。通过作为长尺寸的树脂膜准备拉伸前膜,在制造相位差膜的情况下可在线地进行各工序的一部分或全部,因此能够简便且高效地进行制造。
(d)第四工序中准备了拉伸前膜后,进行(e)对该拉伸前膜进行拉伸的第五工序。通常,通过(e)第五工序中的拉伸,在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中所期望的相位差显现,因此作为拉伸膜得到可用作λ/2波片或λ/4波片的所期望的相位差膜。
作为(e)第五工序中的拉伸方法,例如可列举出与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拉伸前膜同样的拉伸方法。另外,这些拉伸的次数可以为1次,也可为2次以上。进而,就拉伸方法而言,可将2个以上组合进行。其中,作为拉伸方法,优选只在一方向上进行拉伸的单轴拉伸。由此,能够提高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单轴性,因此容易得到对于λ/2波片和λ/4波片而言适合的NZ系数,因此容易提高使圆偏振片的倾斜方向上的外光的反射减少的能力。
(e)第五工序中的拉伸方向可根据想要通过拉伸而显现的滞相轴的方向设定,特别优选倾斜方向。具体地,优选在相对于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成15°±5°或75°±5°的角度的方向上进行拉伸。通过这样在倾斜方向上进行拉伸,与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同样地,能够容易地在所期望的方向上使滞相轴显现,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所期望的λ/2波片和λ/4波片。进而,通过在倾斜方向上的拉伸而得到的长尺寸的λ/2波片和λ/4波片与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同样地与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长尺寸的偏振膜贴合时,通过使λ/2波片的长度方向、λ/4波片的长度方向和偏振膜的长度方向平行,从而能够适当地调节各层的光轴的方向。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本发明的圆偏振片。
(e)第五工序中的拉伸倍率优选为1.2倍以上,更优选为1.3倍以上,特别优选为1.5倍以上,优选为8.0倍以下,更优选为6.0倍以下,特别优选为5.0倍以下。通过使(e)第五工序中的拉伸倍率在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容易地作为拉伸膜得到具有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的相位差膜。
(e)第五工序中的拉伸温度优选为“TgCOP-20℃”以上,更优选为“TgCOP-10℃”以上,优选为“TgCOP+20℃”以下,更优选为“TgCOP+10℃”以下。其中,TgCOP表示环状烯烃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使(e)第五工序中的拉伸温度成为上述的范围,能够确实地使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中所含的分子取向,因此能够容易地作为拉伸膜得到具有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的相位差膜。
通过在(e)第五工序中进行拉伸处理,从而作为拉伸膜得到具有所期望的相位差的具有由环状烯烃树脂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该相位差膜可原样地用作λ/2波片或λ/4波片。另外,与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同样地,可还进行另外的工序。
[5.3.相位差膜的物性]
上述的相位差膜含有的挥发性成分的量优选为0.1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0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2重量%以下,理想地为0。通过使挥发性成分的量变少,从而相位差膜的尺寸稳定性提高,能够使相位差等光学特性的经时变化变小。作为用于这样使挥发性成分的量减少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采用熔融成型法制造拉伸前膜。
其中,挥发性成分是膜中微量含有的分子量200以下的物质,例如可列举出残留单体和溶剂等。挥发性成分的量可以通过将膜溶解于氯仿中、采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从而作为膜中所含的分子量200以下的物质的合计进行定量。
相位差膜的饱和吸水率优选为0.03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02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01重量%以下,理想地为0。如果相位差膜的饱和吸水率为上述范围,能够减小相位差等光学特性的经时变化。
其中,饱和吸水率是将膜的试验片在23℃的水中浸渍24小时、用増加的质量相对于浸渍前膜试验片的质量的百分率表示的值。
[6.任意的层]
本发明的圆偏振片,在不显著地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在偏振膜、λ/2波片和λ/4波片以外可具有任意的层。
例如,本发明的圆偏振片可具有用于防止损伤的保护膜层。另外,例如,为了偏振膜与λ/2波片的粘接、以及λ/2波片与λ/4波片的粘接,本发明的圆偏振片可具有粘接层或粘合层。
[7.圆偏振片的物性]
本发明的圆偏振片设置于可反射光的面的情况下,在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上都能够有效地减少外光的反射。特别地,本发明的圆偏振片在可见区域的宽波长范围中能够有效地减少外光的反射的方面上是有用的。
一般地,将具有相对于某基准方向成角度θ(λ/4)的滞相轴的λ/4波片与具有相对于上述基准方向成角度θ(λ/2)的滞相轴的λ/2波片组合的复层膜满足式C:“θ(λ/4)=2θ(λ/2)+45°”的情况下,该复层膜成为可在宽波长范围中对透射该复层膜的光给予该光的波长的大致1/4波长的面内相位差的宽频带λ/4波片(参照日本特开2007-004120号公报)。对于本发明的圆偏振片,通过λ/2波片和λ/4波片满足与式C中所示的关系接近的关系,从而包含λ/2波片和λ/4波片的部分可作为宽频带λ/4波片发挥功能。因此,本发明的圆偏振片能够在宽波长范围中吸收圆偏振光,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外光的反射。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圆偏振片,在λ/2波片和λ/4波片的一者中在厚度方向上显现出了大的折射率nz。通过该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如上述那样,能够补偿从倾斜方向观看圆偏振片时的λ/2波片的滞相轴和λ/4波片的滞相轴的表观上的角度的偏差。因此,不仅在正面方向上而且在倾斜方向上,本发明的圆偏振片都能够在宽波长范围中吸收圆偏振光,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外光的反射。
[8.圆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圆偏振片能够通过将上述的偏振膜、λ/2波片和λ/4波片贴合而制造。此时,对于偏振膜、λ/2波片和λ/4波片,以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λ/2波片的滞相轴和λ/4波片的滞相轴成所期望的角度的方式,使光轴一致进行贴合。例如,通过将偏振膜、λ/2波片和λ/4波片切出成单张的膜,对于切出了的单张的偏振膜、λ/2波片和λ/4波片使光轴一致地贴合,从而得到圆偏振片。
另外,例如将在该偏振膜的长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长尺寸的偏振膜、在相对于该λ/2波片的长度方向成1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长尺寸的λ/2波片、和在相对于该λ/4波片的长度方向成7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长尺寸的λ/4波片贴合来制造圆偏振片的情况下,通过使长度方向平行地将这些偏振膜、λ/2波片和λ/4波片贴合,从而能够制造圆偏振片。这种情况下,能够采用辊对辊法制造圆偏振片。因此,该圆偏振片与将单张的偏振膜、λ/2波片和λ/4波片贴合的方法不同,不需要复杂的光轴调和的工序,因此能够实现效率良好的制造。
贴合时,根据需要可使用粘接剂或粘合剂。作为粘接剂或粘合剂,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有机硅系、聚酯系、聚氨酯系、聚醚系、橡胶系等的粘接剂或粘合剂。这些中,从耐热性和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丙烯酸的粘接剂或粘合剂。
另外,根据需要,在将偏振膜、λ/2波片和λ/4波片贴合之前、或者、将偏振膜、λ/2波片和λ/4波片贴合之后,可将保护层等任意的层剥离。
[9.宽频带λ/4波片]
本发明的宽频带λ/4波片是具有与上述的本发明的圆偏振片中的偏振膜以外的部分同样的结构的光学构件。因此,本发明的宽频带λ/4波片具有如上述那样具有大体上一致的波长色散的λ/2波片和λ/4波片,这些λ/2波片和λ/4波片的一者的折射率为nz≥nx>ny,λ/2波片和λ/4波片的另一者的折射率为nx>ny≥nz。而且,λ/2波片在相对于某基准方向成7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并且λ/4波片在相对于上述的基准方向成1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上述的基准方向相当于本发明的圆偏振片中的偏振膜的吸收轴的方向。
本发明的宽频带λ/4波片至少能够获得下述的优点。
·本发明的宽频带λ/4波片在宽波长范围中可对在正面方向上透射该宽频带λ/4波片的光给予该光的波长的大致1/4波长的面内相位差。
·本发明的宽频带λ/4波片在宽波长范围中可对在倾斜方向上透射该宽频带λ/4波片的光给予该光的波长的大致1/4波长的面内相位差。
·因此,本发明的宽频带λ/4波片通过与偏振膜组合,能够实现在正面方向和倾斜方向这两者上能够减少宽波长范围的光的反射的圆偏振片。
本发明的宽频带λ/4波片优选为长尺寸的膜。这样的长尺寸的宽频带λ/4波片能够通过对于长尺寸的λ/2波片和长尺寸的λ/4波片使长度方向平行地进行贴合而制造,因此可以采用辊对辊法进行制造,能够实现效率良好的制造。另外,制造这样的长尺寸的宽频带λ/4波片的情况下,优选长尺寸的λ/2波片和长尺寸的λ/4波片采用包含倾斜拉伸的制造方法制造。倾斜拉伸表示在倾斜方向上对拉伸前膜进行拉伸。这样采用包含倾斜拉伸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长尺寸的λ/2波片在相对于该λ/2波片的长度方向成15°±5°的角度的方向上容易使滞相轴显现。另外,采用包含倾斜拉伸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长尺寸的λ/4波片在相对于该λ/4波片的长度方向成75°±5°的角度的方向上容易使滞相轴显现。因此,制造宽频带λ/4波片时不需要复杂的光轴调和的工序,因此能够实现效率良好的制造。
[10.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的圆偏振片、或者、本发明的宽频带λ/4波片。
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圆偏振片的情况下,通常有机EL显示装置在显示面具有圆偏振片。由此,圆偏振片可作为有机EL显示装置的减反射膜发挥功能。即,通过在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面设置圆偏振片以使偏振膜侧的面与可视侧相对,从而能够抑制从装置外部入射的光在装置内反射而向装置外部注射,其结果可抑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晃眼。具体地,就从装置外部入射的光而言,仅其一部分的直线偏振光通过偏振膜,接下来其通过λ/2波片和λ/4波片,从而成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被反射显示装置内的光的构成要素(有机EL元件中的反射电极等)反射,再次通过λ/4波片和λ/2波片,从而成为在与入射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轴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偏振轴的直线偏振光,不会通过偏振膜。由此,实现减反射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宽频带λ/4波片的情况下,有机EL显示装置可在任意的位置具有宽频带λ/4波片。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地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及其均等的范围的范围内任意地变形而实施。
以下说明的操作只要无另外地说明,在常温和常压的条件下进行。
[评价方法]
(相位差的测定方法)
使用相位差计(王子计测株式会社制“KOBRA-21ADH”),在膜的宽度方向上50mm间隔的多个地点,测定了面内相位差和厚度方向的相位差。计算在这些地点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该膜的面内相位差和厚度方向的相位差。此时,测定在400nm、550nm和590nm的波长下分别进行。
(NZ系数的测定方法)
使用相位差计(王子计测株式会社制“KOBRA-21ADH”),在膜的宽度方向上50mm间隔的多个地点,测定了该膜的NZ系数。计算在这些地点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该膜的NZ系数。此时,使测定波长为590nm。
(采用目视的评价方法)
准备了具有平面状的反射面的反光镜。将该反光镜以反射面水平且朝上的方式放置。在该反光镜的反射面上粘贴圆偏振片以致偏振膜侧朝上。
然后,在晴天用日光照射圆偏振片的状态下,通过目视观察反光镜上的圆偏振片。观察在圆偏振片的、
(i)极角0°、方位角0°的正面方向、和
(ii)极角45°、方位角0°~360°的倾斜方向这两者上进行。
在(i)正面方向上的观察中,对是否几乎没有察觉日光的反射、圆偏振片看起来发黑进行了评价。
另外,在(ii)倾斜方向上的观察中,对是否没有由于方位角而使反射率和色调变化进行了评价。
5人的观察者进行上述的目视评价,将全部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结果排定位次。按得点顺序排列排定位次的结果,在该点数的范围中从上位组按A、B、C、D和E的顺序进行评价。
(采用模拟的反射率的计算方法)
作为模拟用的软件,使用Sintec Co,Ltd.制“LCD Master”,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造的圆偏振片模型化,计算了反射率。
在模拟用的模型中,设定了在具有平面状的反射面的反光镜的上述反射面粘贴圆偏振片以致在λ/4波片侧与反光镜相接的结构。因此,该模型中,设定了在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了偏振膜、λ/2波片、λ/4波片和反光镜的结构。
然后,在上述的模型中,在上述圆偏振片的(i)正面方向和(ii)倾斜方向上计算了从D65光源将光照射到圆偏振片时的反射率。其中,在(i)正面方向上,计算了极角0°、方位角0°的方向的反射率。另外,在(ii)倾斜方向上,在极角45°上,在方位角0°~360°的范围内在方位角方向上每隔5°进行计算,采用该计算值的平均作为该模型化的圆偏振片的倾斜方向上的反射率。
[制造例1.由环烯烃树脂形成的拉伸前膜的制造]
准备了单层的膜成型装置。将环烯烃树脂R1(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EONOR1420”、玻璃化转变温度140℃)的粒料投入膜成型装置的具有双螺纹型的螺杆的单螺杆挤出机中,在260℃下熔融,通过网眼10μm的叶盘形状的聚合物过滤器,从调温到260℃的模头(模头唇部的表面粗糙度Ra:0.1μm)挤出,成型为膜状。将成型的膜状的熔融树脂流延到表面温度调节到110℃的流延辊,接下来通入表面温度调节到50℃的2根冷却辊间。树脂在流延辊上冷却固化,得到了拉伸前膜。此时,通过调节流延辊的旋转速度,制造了厚50μm的拉伸前膜PF-1、厚100μm的拉伸前膜PF-2、和厚200μm的拉伸前膜PF-3。
[制造例2.具有由共混树脂p1形成的层的拉伸前膜的制造]
(共混树脂的制造)
将间同立构聚苯乙烯(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130-ZC”、玻璃化转变温度98℃、结晶化温度140℃)70重量份和聚(2,6-二甲基-1,4-苯醚)(AldrichCompany目录No.18242-7)30重量份用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得到了透明的树脂R2的粒料。得到的树脂R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5℃。
另外,除了使间同立构聚苯乙烯与聚(2,6-二甲基-1,4-苯醚)的混合比率成为64重量份和36重量份以外,通过进行与树脂R2同样的制造方法,从而得到了树脂粒料R3(玻璃化转变温度134℃)。
进而,除了使间同立构聚苯乙烯与聚(2,6-二甲基-1,4-苯醚)的混合比率成为60重量份和40重量份以外,通过进行与树脂R2同样的制造方法,从而得到了树脂粒料R4(玻璃化转变温度141℃)。
另外,除了使间同立构聚苯乙烯和聚(2,6-二甲基-1,4-苯醚)的混合比率成为58重量份和42重量份以外,通过进行与树脂R2同样的制造方法,从而得到了树脂粒料R5(玻璃化转变温度145℃)。
(拉伸前膜的制造)
准备了具备具有双螺纹型的螺杆的单螺杆挤出机的、两种双层的共挤出成型用的膜成型装置(可采用2种树脂成型2层结构的膜的类型的成型装置)。将树脂R3的粒料投入上述的膜成型装置的一个单螺杆挤出机中,使其熔融。另外,将抗冲击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R6(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PEX HT55X”)的粒料投入上述的膜成型装置的另一单螺杆挤出机中,使其熔融。
使熔融的290℃的树脂R3通过网眼10μm的叶盘形状的聚合物过滤器,供给到多岐管模头(模头唇部的表面粗糙度Ra:0.1μm)的一个岐管。另外,使熔融的260℃的树脂R6通过网眼10μm的叶盘形状的聚合物过滤器,供给到上述多岐管模头的另一岐管中。
将树脂R3和树脂R6从多岐管模头在280℃下同时地挤出,成型为膜状。将成型的膜状的熔融树脂流延到表面温度调节到110℃的流延辊,接下来,通入表面温度调节到50℃的2根冷却辊间。树脂在流延辊上冷却固化,得到了具有由树脂R3形成的层和由树脂R6形成的层的拉伸前膜。此时,通过调节流延辊的旋转速度,制造了具有由树脂R3形成的层(厚50μm)和由树脂R6形成的层(厚50μm)的拉伸前膜PF-4(厚100μm)、以及具有由树脂R3形成的层(厚100μm)和由树脂R6形成的层(厚100μm)的拉伸前膜PF-5(厚200μm)。
另外,除了代替树脂R3而使用了树脂R2以外,采用与拉伸前膜PF-4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具有由树脂R2形成的层(厚50μm)和由树脂R6形成的层(厚50μm)的拉伸前膜PF-6(厚100μm)。
除了代替树脂R3而使用了树脂R4以外,采用与拉伸前膜PF-4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具有由树脂R4形成的层(厚100μm)和由树脂R6形成的层(厚100μm)的拉伸前膜PF-7(厚200μm)。
除了代替树脂R3而使用了包含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的树脂R7(NOVA ChemicalsCorporation制造“Dylark D332”、玻璃化转变温度130℃)的粒料以外,采用与拉伸前膜PF-5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具有由树脂R7形成的层(厚50μm)和由树脂R6形成的层(厚50μm)的拉伸前膜PF-8(厚100μm)。
除了代替树脂R3而使用了树脂R5以外,采用与拉伸前膜PF-5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具有由树脂R5形成的层(厚200μm)和由树脂R6形成的层(厚100μm)的拉伸前膜PF-9(厚300μm)。
[实施例1]
(1-i.偏振膜的制造)
准备了用碘染色的、聚乙烯醇树脂制的长尺寸的拉伸前膜。对该拉伸前膜在相对于该拉伸前膜的宽度方向成90°的角度的长度方向上进行拉伸,得到了长尺寸的偏振膜。该偏振膜在该偏振膜的长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在该偏振膜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透射轴。
(1-ii.λ/2波片的制造)
将拉伸前膜PF-2在该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自由单轴拉伸,制造了λ/2波片HF-1。此时,就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而言,在拉伸倍率1.6倍下、拉伸温度140℃~150℃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以致测定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成为260nm。
(1-iii.λ/4波片的制造)
将拉伸前膜PF-4在该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自由单轴拉伸,然后,将由树脂R6形成的层剥离,制造了由树脂R3形成的λ/4波片QF-1。此时,就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而言,在拉伸倍率1.6倍下、拉伸温度134℃~144℃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以致测定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成为130nm。
(1-iv.贴合)
作为粘合剂的层,准备了光学用透明粘合片(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LUCIACSCS9621T”)。使用该粘合片依次将上述的偏振膜、λ/2波片HF-1、和λ/4波片QF-1贴合。由此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1。从偏振膜侧观看该圆偏振片POL-1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如表2中所示。再有,将λ/2波片和λ/4波片与偏振膜、粘合片贴合时,以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的、λ/2波片的滞相轴的方向和λ/4波片的滞相轴的方向分别成为θh、θq的方式,将λ/2波片HF-1和λ/4波片QF-1切出为单张的膜。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也同样地切出为单张的膜。
对于圆偏振片POL-1,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实施例2]
(2-i.λ/2波片的制造)
用横向拉伸机将拉伸前膜PF-3在相对于长度方向成90°的角度的宽度方向上拉伸,制造了λ/2波片HF-2。此时,就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而言,在拉伸倍率4.0倍下、拉伸温度140℃~150℃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以致测定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成为260nm。
(2-ii.λ/4波片的制造)
用横向拉伸机将拉伸前膜PF-5在相对于长度方向成90°的角度的宽度方向上拉伸,然后,将由树脂R6形成的层剥离,制造了由树脂R3形成的λ/4波片QF-2。此时,就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而言,在拉伸倍率2.5倍下、拉伸温度134℃~144℃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以致测定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成为130nm。
(2-iii.贴合)
除了代替λ/2波片HF-1而使用λ/2波片HF-2,进而代替λ/4波片QF-1而使用了λ/4波片QF-2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2。从偏振膜侧观看该圆偏振片POL-2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2,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实施例3]
(3-i.λ/2波片的制造)
将拉伸前膜PF-5在该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自由单轴拉伸,然后,将由树脂R6形成的层剥离,制造了由树脂R3形成的λ/2波片HF-3。此时,就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而言,在拉伸倍率1.6倍下、拉伸温度134℃~144℃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以致测定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成为260nm。
(3-ii.λ/4波片的制造)
将拉伸前膜PF-1在该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自由单轴拉伸,制造了λ/4波片QF-3。此时,就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而言,在拉伸倍率1.6倍下、拉伸温度140℃~150℃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以致测定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成为130nm。
(3-iii.贴合)
除了代替λ/2波片HF-1而使用λ/2波片HF-3,进而代替λ/4波片QF-1而使用了λ/4波片QF-3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3。从偏振膜侧观看该圆偏振片POL-3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3,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实施例4]
(4-i.λ/4波片的制造)
将拉伸前膜PF-6在该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自由单轴拉伸,然后,将由树脂R6形成的层剥离,制造了由树脂R2形成的λ/4波片QF-4。此时,就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而言,在拉伸倍率1.6倍下、拉伸温度125℃~135℃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以致测定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成为129nm。
(4-ii.贴合)
除了代替λ/4波片QF-1而使用了λ/4波片QF-4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4。从偏振膜侧观看该圆偏振片POL-4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4,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实施例5]
(5-i.λ/4波片的制造)
将拉伸前膜PF-7在该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自由单轴拉伸,然后,将由树脂R6形成的层剥离,制造了由树脂R4形成的λ/4波片QF-5。此时,就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而言,在拉伸倍率1.6倍下、拉伸温度141℃~151℃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以致测定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成为132nm。
(5-ii.贴合)
除了代替λ/4波片QF-1而使用了λ/4波片QF-5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5。从偏振膜侧观看该圆偏振片POL-5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5,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实施例6]
(6-i.贴合)
除了代替λ/2波片HF-1而使用了λ/2波片HF-2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6。从偏振膜侧观看该圆偏振片POL-6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6,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实施例7]
(7-i.λ/2波片的制造)
用横向拉伸机将拉伸前膜PF-3在相对于长度方向成90°的角度的宽度方向上拉伸,得到了λ/2波片HF-4。此时,就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而言,在拉伸倍率3.0倍下、拉伸温度140℃~150℃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以致测定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成为260nm。
(7-ii.贴合)
除了代替λ/2波片HF-1而使用了λ/2波片HF-4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7。从偏振膜侧观看该圆偏振片POL-7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7,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实施例8]
(8-i.贴合)
除了代替λ/4波片QF-1而使用了λ/4波片QF-2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8。从偏振膜侧观看该圆偏振片POL-8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8,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实施例9]
(9-i.λ/4波片的制造)
用横向拉伸机将拉伸前膜PF-5在相对于长度方向成90°的角度的宽度方向上拉伸,然后,将由树脂R6形成的层剥离,制造了由树脂R3形成的λ/4波片QF-6。此时,就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而言,在拉伸倍率2.0倍下、拉伸温度134℃~144℃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以致测定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成为130nm。
(9-ii.贴合)
除了代替λ/4波片QF-1而使用了λ/4波片QF-6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9。从偏振膜侧观看该圆偏振片POL-9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9,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比较例1]
(10-i.贴合)
除了代替λ/4波片QF-1而使用了λ/4波片QF-3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10。从偏振膜侧观看该圆偏振片POL-10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10,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比较例2]
(11-i.λ/4波片的制造)
将拉伸前膜PF-8在该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自由单轴拉伸,然后,将由树脂R6形成的层剥离,制造了由树脂R7形成的λ/4波片QF-7。此时,就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而言,在拉伸倍率1.6倍下、拉伸温度130℃~140℃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以致测定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成为128nm。
(11-ii.贴合)
除了代替λ/4波片QF-1而使用了λ/4波片QF-7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11。从偏振膜侧观看该圆偏振片POL-11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11,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比较例3]
(12-i.4/λ板)
准备了厚25μm、宽500mm、长500m的光学上各向同性的卷状环烯烃树脂膜作为透明支承体。
将甾类改性聚酰胺酸的稀释液在透明支承体上连续涂布,形成了厚0.5μm的垂直取向膜。接下来,在相对于透明支承体的长度方向成45°的角度的方向上连续地实施了垂直取向膜的摩擦处理。
在上述的垂直取向膜上,使用刮棒涂布机将具有下述表1中所示的组成的涂布液连续地涂布,形成了涂布液的膜。将该涂布液的膜干燥,通过加热使盘状液晶性分子取向后,照射紫外线,将盘状液晶性分子固定,得到了厚1.7μm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由此,得到了具有透明支承体和光学各向异性层的λ/4波片QF-8。此时,盘状液晶性分子以在相对于透明支承体的长度方向成4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光轴(指向矢)的方式进行了均匀取向。另外,λ/4波片QF-8在与光轴(指向矢)正交的方向(即,相对于透明支承体的长度方向成4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
[表1]
[表1.液晶组合物的组成]
成分
下述的盘状液晶性分子(A) 32.6重量%
乙酸丁酸纤维素 0.7重量%
下述的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R) 3.2重量%
下述的增感剂(C) 0.4重量%
下述的光聚合引发剂(D) 1.1重量%
甲乙酮 62.0重量%
[化学式2]
盘状液晶性分子(A)
[化学式3]
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B)
[化学式4]
增感剂(C)
[化学式5]
光聚合引发剂(D)
(12-ii.贴合)
除了代替λ/4波片QF-1而使用了λ/4波片QF-8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12。从偏振膜侧观看该圆偏振片POL-12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12,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比较例4]
(13-i.λ/4波片的制造)
将拉伸前膜PF-9在该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自由单轴拉伸,然后,将由树脂R6形成的层剥离,制造了由树脂R5形成的λ/4波片QF-9。此时,就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而言,在拉伸倍率1.6倍下、拉伸温度145℃~155℃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以致测定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Re成为134nm。
(13-ii.贴合)
除了代替λ/4波片QF-1而使用了λ/4波片QF-9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13。从偏振膜侧观看该圆偏振片POL-13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13,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比较例5]
(14-i.贴合)
除了如下述表2中所示那样改变了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14。该圆偏振片的θh、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14,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比较例6]
(15-i.贴合)
除了如下述表2中所示那样改变了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h、以及、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θq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iv.贴合)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有偏振膜、粘合片、λ/2波片、粘合片和λ/4波片的圆偏振片POL-15。该圆偏振片的θh、θq如表2中所示。
对于圆偏振片POL-15,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结果]
将上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构成示于下述的表2中,将结果示于表3中。下述的表中,简称的含义如以下所示。
COP:环状烯烃树脂
PPE:聚(2,6-二甲基-1,4-苯醚)
SPS:间同立构聚苯乙烯
SMA: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树脂
Discotic LC:盘状液晶性分子
Re:测定波长590nm下的面内相位差
Rth:测定波长590nm下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
θh:从偏振膜侧观看圆偏振片的情况下λ/2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
θq:从偏振膜侧观看圆偏振片的情况下λ/4波片的滞相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逆时针转所成的角度
NZh:λ/2波片的NZ系数
NZq:λ/4波片的NZ系数
[表2]
[表2.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构成]
[表3]
[表3.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结果]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 圆偏振片
110 偏振膜
111 偏振膜的吸收轴
112 将偏振膜的吸收轴投影于λ/2波片的表面的轴
113 将偏振膜的吸收轴投影于λ/4波片的表面的轴
120 λ/2波片
121 λ/2波片的滞相轴
130 λ/4波片
131 λ/4波片的滞相轴
140 宽频带λ/4波片

Claims (9)

1.一种圆偏振片,依次具有:
偏振膜、
在相对于所述偏振膜的吸收轴成1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λ/2波片、以及
在相对于所述偏振膜的吸收轴成7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λ/4波片,
用nx表示面内的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用ny表示面内的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用nz表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情况下,所述λ/2波片和所述λ/4波片的一者的折射率为nz≥nx>ny,所述λ/2波片和所述λ/4波片的另一者的折射率为nx>ny≥nz,其中,
将波长400nm下的所述λ/2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h(400),
将波长550nm下的所述λ/2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h(550),
将波长400nm下的所述λ/4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q(400),以及
将波长550nm下的所述λ/4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q(550)时,
满足下述式(A):
|Reh(400)/Reh(550)-Req(400)/Req(550)|<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
所述λ/2波片和所述λ/4波片的一者的NZ系数为-0.5~0.0,
所述λ/2波片和所述λ/4波片的另一者的NZ系数为1.0~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
所述λ/2波片和所述λ/4波片的一方具有由包含聚苯醚和具有间同立构结构的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树脂形成的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
所述聚苯醚与所述聚苯乙烯系聚合物的重量比大于30/70且小于4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
所述λ/2波片和所述λ/4波片的一方具有由包含环状烯烃聚合物的树脂形成的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
所述圆偏振片为长尺寸的膜,所述偏振膜的吸收轴位于所述圆偏振片的长度方向上。
7.一种宽频带λ/4波片,具有:
在相对于基准方向成7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λ/2波片、以及
在相对于所述基准方向成15°±5°的角度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λ/4波片,
用nx表示面内的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用ny表示面内的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用nz表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情况下,所述λ/2波片和所述λ/4波片的一者的折射率为nz≥nx>ny,所述λ/2波片和所述λ/4波片的另一者的折射率为nx>ny≥nz,其中,
将波长400nm下的所述λ/2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h(400),
将波长550nm下的所述λ/2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h(550),
将波长400nm下的所述λ/4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q(400),以及
将波长550nm下的所述λ/4波片的面内相位差设为Req(550)时,
满足下述式(A):
|Reh(400)/Reh(550)-Req(400)/Req(550)|<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频带λ/4波片,其中,
所述宽频带λ/4波片为长尺寸的膜,
所述λ/2波片和所述λ/4波片是通过包含倾斜拉伸的制造方法制造的。
9.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偏振片、或者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宽频带λ/4波片。
CN201580049581.0A 2014-09-17 2015-09-10 圆偏振片、宽频带λ/4波片、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0769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9301 2014-09-17
JP2014-189301 2014-09-17
PCT/JP2015/075757 WO2016043124A1 (ja) 2014-09-17 2015-09-10 円偏光板、広帯域λ/4板、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6904A CN107076904A (zh) 2017-08-18
CN107076904B true CN107076904B (zh) 2019-11-12

Family

ID=55533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9581.0A Active CN107076904B (zh) 2014-09-17 2015-09-10 圆偏振片、宽频带λ/4波片、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54459B2 (zh)
JP (3) JP6805827B2 (zh)
KR (1) KR102571446B1 (zh)
CN (1) CN107076904B (zh)
TW (1) TWI682197B (zh)
WO (1) WO20160431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99990A4 (en) * 2014-09-26 2018-05-30 Zeon Corporation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broadband /4 plat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7430238B (zh) * 2015-03-31 2020-03-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圆偏振片以及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WO2016194801A1 (ja) * 2015-05-29 2016-12-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6927198B2 (ja) * 2016-03-30 2021-08-2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異方性積層体、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10521062B2 (en) * 2016-04-27 2019-12-31 Zeon Corporation Film sensor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7059936B2 (ja) * 2016-10-31 2022-04-2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広帯域波長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18101250A1 (ja) * 2016-11-30 2018-06-0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円偏光板、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80063418A (ko) * 2016-12-01 2018-06-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JPWO2018159297A1 (ja) * 2017-02-28 2019-12-1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異方性積層体、円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EP3686635A4 (en) * 2017-09-22 2021-06-02 Zeon Corporation VIEWER FOR DETERMINATION
TW201937211A (zh) * 2017-12-20 2019-09-16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圓偏光板、長條狀寬頻帶λ/4板、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
JP2019158953A (ja) * 2018-03-08 2019-09-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表示装置、及び、積層型位相差板
WO2019188205A1 (ja) * 2018-03-30 2019-10-03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異方性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9208512A1 (ja) * 2018-04-27 2019-10-3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広帯域波長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11022845B2 (en) * 2018-06-05 2021-06-01 Lg Chem, Ltd. Stack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102435573B1 (ko) * 2018-06-20 2022-08-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광학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7452436B2 (ja) 2018-12-27 2024-03-1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異方性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円偏光板、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112433286A (zh) * 2019-08-26 2021-03-02 陕西坤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显示装置
JP7181260B2 (ja) * 2019-09-17 2022-11-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CN111308603A (zh) * 2020-04-09 2020-06-19 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斜向光轴相位差膜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9222A (ja) * 2000-03-02 2001-09-14 Teijin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発光表示素子
JP2004184575A (ja) * 2002-12-02 2004-07-02 Sumitomo Chem Co Ltd 半透過半反射性偏光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629697A (zh) * 2003-12-17 2005-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显示器的光薄膜组件
JP2010256900A (ja) * 2009-01-27 2010-11-11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248045A (ja) * 2010-05-26 2011-12-0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楕円偏光板セ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パネル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CN102472919A (zh) * 2009-07-30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7708A (ja) 1985-11-11 1987-08-17 Idemitsu Kosan Co Ltd スチレ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法
JPH0784503B2 (ja) 1987-12-04 1995-09-13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新規スチレン系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597375B2 (ja) 1987-12-29 1997-04-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ビニルシクロヘキサン系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834565A (en) 1996-11-12 1998-11-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urable polyphenylene ether-thermosetting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JP2000206331A (ja) * 1999-01-14 2000-07-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板および楕円偏光板
US6853423B2 (en) 1998-11-06 2005-02-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Quarter wave plate comprising two optically anisotropic layers
US6400433B1 (en) 1998-11-06 2002-06-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comprising linearly polarizing membrane and quarter wave plate
JP3734211B2 (ja) 1999-01-27 2006-01-11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円偏光板および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004837A (ja) 1999-06-22 2001-01-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板および円偏光板
JP2002151251A (ja) * 2000-11-09 2002-05-24 Sharp Corp 発光素子
JP2003014931A (ja) 2001-06-29 2003-01-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広帯域1/4波長板及び円偏光板
JP3916950B2 (ja) 2001-12-25 2007-05-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円偏光板
WO2003102639A1 (en) 2002-05-30 2003-12-11 Zeon Corporation Optical laminate
JP2004020701A (ja) * 2002-06-13 2004-01-22 Nippon Zeon Co Ltd 光学積層体
US6922221B2 (en) * 2002-10-17 2005-07-26 Research Found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Broadband quarter-wave film device including in combination a chromatic half-wave film and a TN-LC polymeric film
JP4449533B2 (ja) 2004-03-30 2010-04-1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広帯域1/4波長板の長尺巻状体、広帯域円偏光素子の長尺巻状体
JP2006178389A (ja) * 2004-07-05 2006-07-06 Nitto Denko Corp 楕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楕円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US7423714B2 (en) * 2004-12-02 2008-09-09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provided with optical compensation layers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KR20070008534A (ko) * 2004-12-14 2007-01-17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타원 편광판, 그 제조방법, 및 타원 편광판을 사용한 화상표시 장치
JP2006201746A (ja) * 2004-12-22 2006-08-03 Nitto Denko Corp 楕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CN101419305A (zh) * 2004-12-22 2009-04-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椭圆偏光板及使用该椭圆偏光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0406928C (zh) * 2005-02-25 2008-07-3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椭圆偏光板的制造方法和使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JP3974631B2 (ja) 2005-03-02 2007-09-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285208A (ja) * 2005-03-07 2006-10-19 Nitto Denko Corp 液晶パネル、液晶テレビ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06121039A1 (ja) * 2005-05-11 2006-11-16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US20090122236A1 (en) * 2005-10-21 2009-05-1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with an optical compensation layer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548290B1 (en) * 2005-11-28 2009-06-16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with optical compensation layer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7187741A (ja) * 2006-01-11 2007-07-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位相差板
JP4998941B2 (ja) * 2006-11-20 2012-08-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375043B2 (ja) * 2007-11-30 2013-12-25 Jsr株式会社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用途
JP5273775B2 (ja) * 2008-04-09 2013-08-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02808A (ja) * 2008-06-23 2010-01-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楕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楕円偏光板チップ、液晶表示装置
CN102422206A (zh) * 2009-03-09 2012-04-18 奇像素公司 寻常黑透反式液晶显示器
JP5923864B2 (ja) 2011-04-20 2016-05-2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
CN104169757B (zh) * 2012-03-15 2017-08-1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叠层体、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JP5891870B2 (ja) * 2012-03-15 2016-03-23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1631399B1 (ko) * 2012-03-15 2016-06-16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적층체를 갖는 유기 el 디스플레이 소자
JP5528606B2 (ja) * 2012-06-21 2014-06-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
WO2014054769A1 (ja) * 2012-10-04 2014-04-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積層体
JPWO2014196637A1 (ja) * 2013-06-06 2017-02-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9222A (ja) * 2000-03-02 2001-09-14 Teijin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発光表示素子
JP2004184575A (ja) * 2002-12-02 2004-07-02 Sumitomo Chem Co Ltd 半透過半反射性偏光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629697A (zh) * 2003-12-17 2005-06-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显示器的光薄膜组件
JP2010256900A (ja) * 2009-01-27 2010-11-11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02472919A (zh) * 2009-07-30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2011248045A (ja) * 2010-05-26 2011-12-0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楕円偏光板セ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パネル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6904A (zh) 2017-08-18
JP6805827B2 (ja) 2020-12-23
US20170261668A1 (en) 2017-09-14
JP6885500B2 (ja) 2021-06-16
JPWO2016043124A1 (ja) 2017-06-29
WO2016043124A1 (ja) 2016-03-24
JP2021051316A (ja) 2021-04-01
US10254459B2 (en) 2019-04-09
JP2021005098A (ja) 2021-01-14
TW201614285A (en) 2016-04-16
JP7067600B2 (ja) 2022-05-16
KR20170055968A (ko) 2017-05-22
KR102571446B1 (ko) 2023-08-25
TWI682197B (zh) 2020-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6904B (zh) 圆偏振片、宽频带λ/4波片、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KR101088664B1 (ko) 복굴절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광학 필름,액정 패널, 액정 표시 장치, 화상 표시 장치
JP5640745B2 (ja) 光学フィルム、製造方法及び輝度向上フィルム
US10295714B2 (en) Elongated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elongated broadband lambda/4 plat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681218B (zh) 圓偏光板及其製造方法、廣帶域λ/4板、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
CN103403585B (zh) 多层膜及多层膜的制造方法
CN102955286B (zh) 液晶显示器
JP2014026266A (ja) 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
JP705615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239473A (en) Barrier device and 3D display device
US1119974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169757A (zh) 相位差膜叠层体、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KR20170125826A (ko) 위상차판 및 위상차판의 제조 방법
CN101395502B (zh) 层叠偏光膜、相位差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0249244A (zh) 光学各向异性层叠体、圆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15137446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204874B (zh) 相位差板的制造方法
TW201937211A (zh) 圓偏光板、長條狀寬頻帶λ/4板、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
JP201503182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7405013B2 (ja) 長尺の円偏光板、長尺の広帯域λ/4板、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2404787A (zh) 相位差薄膜的製造方法及圓偏光板的製造方法
TW202404788A (zh) 相位差薄膜的製造方法及圓偏光板的製造方法
TW201323988A (zh) 液晶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