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9757B - 相位差膜叠层体、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位差膜叠层体、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9757B
CN104169757B CN201380014270.1A CN201380014270A CN104169757B CN 104169757 B CN104169757 B CN 104169757B CN 201380014270 A CN201380014270 A CN 201380014270A CN 104169757 B CN104169757 B CN 1041697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hase retardation
retardation film
layers
stre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42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69757A (zh
Inventor
森田崇
藤井康平
木平智
木平智一
山中俊介
波多野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Ze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Ze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Ze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69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9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69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9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01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 B29C48/0018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shaping by orienting, stretching or shrinking, e.g. film blo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7Flat, e.g. panels
    • B29C48/08Flat, e.g. panels flexible, e.g.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6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 B29C48/18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6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 B29C48/18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 B29C48/21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the layers being joined at their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23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sing multilayered plate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B29C55/045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in a direction which is not parallel or transverse to the direction of feed, e.g. obliq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3Optical lamin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8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polarising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25/00Use of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25/04Polymers of styrene
    • B29K20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e.g. AS or SAN, i.e. acrylonitrile styre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位差膜叠层体、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相位差膜叠层体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所述相位差膜叠层体是对具有P1层和与所述P1层接触设置的P2层的拉伸前膜进行拉伸而成的相位差膜叠层体,所述P1层由树脂p1形成,所述树脂p1包含具有正的固有双折射值的聚苯醚及具有负的固有双折射值且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类聚合物,所述P2层由树脂p2形成,所述树脂p2为丙烯酸树脂或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其中,在树脂p1中,所述聚苯醚的含量/所述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含量的重量比为35/65~45/55。

Description

相位差膜叠层体、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相位差膜 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位差膜叠层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相位差膜叠层体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例如为了对延迟(相位差)加以补正等,有时使用相位差膜。作为该相位差膜,可简便地制造将由树脂形成的长条的拉伸前膜拉伸、使该膜中所含的分子取向而得到的拉伸膜,故优选。
关于由如上所述的拉伸膜构成的相位差膜,以往已进行了很多研究。例如,已知有如专利文献1~4之类的技术。其中,在专利文献1~3中,记载了制造具有逆波长分散性的相位差膜作为拉伸膜的技术。这里,所述逆波长分散性指的是随着透过相位差膜的光的波长变长,对该光赋予的面内方向的延迟变大的性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74166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130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7890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2664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而言,对薄型化的要求进一步变高。因此,也要求相位差膜比以往更薄。
然而,通常如果使膜变薄,则强度变低,容易发生破裂。特别是对于由 拉伸膜构成的相位差膜而言,在将拉伸前膜拉伸的工序中,该膜存在易破裂的倾向。因此,即使使用现有技术制造厚度薄的相位差膜,也难以实现稳定的制造。
另外,在具有逆波长分散性的相位差膜中,有时使用例如聚苯乙烯这样的具有负的固有双折射值的材料。然而,具有负的固有双折射值的材料大多强度较低。因此,就具有逆波长分散性的相位差膜而言,要稳定地制造薄型的相位差膜是特别困难的。
从使具有逆波长分散性的相位差膜不易发生破裂的观点考虑,可考虑例如使用将诸如聚苯乙烯那样的强度低的材料和其它强度高的材料混合而成的组合物。然而,如果混合强度高的材料,则由于聚苯乙烯等具有负的固有双折射值的材料的比例相对下降,因此,为了得到期望的延迟,要加厚相差膜的厚度,难以实现薄型化。
另外,还可考虑例如通过将相位差膜制成多层结构,将强度低的层和强度高的层组合,从而使相位差膜不易发生破裂。然而,如果制成多层结构,则厚度会增大层数增加的量,因此,该情况下也难以实现薄膜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地制造比以往薄的相位差膜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相位差膜叠层体制造的相位差膜。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具有P1层和与所述P1层接触设置的P2层的拉伸前膜的强度高,即使进行拉伸也不易发生破裂,所述P1层由树脂p1形成,所述树脂p1由聚苯醚和具有规定结构的聚苯乙烯类聚合物以规定的重量比组合而成,所述P2层由树脂p2形成,所述树脂p2为丙烯酸树脂或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另外发现,该拉伸前膜经过拉伸,其P1层表现出充分的延迟。此外还发现,可以从拉伸上述拉伸前膜而得到的拉伸膜(即相位差膜叠层体)容易地剥下P1层和P2层。本发明人基于这些见解发现,通过将P2层从上述拉伸膜剥离,可以得到具备P1层的薄的相位差膜,进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相位差膜叠层体,其是对具有P1层和与所述P1层接触设置的P2层的拉伸前膜进行拉伸而成的相位差膜叠层体,
所述P1层由树脂p1形成,所述树脂p1包含具有正的固有双折射值的聚苯醚及具有负的固有双折射值且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类聚合物,
所述P2层由树脂p2形成,所述树脂p2为丙烯酸树脂或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
其中,在树脂p1中,所述聚苯醚的含量/所述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含量的重量比为35/65~45/55。
[2]如[1]所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其中,
所述聚苯醚的重均分子量为15,000~100,000,
所述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30,000~300,000。
[3]如[1]或[2]所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其中,在从所述相位差膜叠层体除去所述P2层后的层部分中,波长450nm的光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450、波长550nm的光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550、及波长650nm的光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650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其为长条,且在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具有慢轴。
[5]如[4]所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其中,在相对于长度方向成40°以上且50°以下的方向具有慢轴。
[6]一种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将树脂p1及树脂p2共挤出而得到拉伸前膜的工序,所述树脂p1包含具有正的固有双折射值的聚苯醚、及具有负的固有双折射值且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类聚合物,且所述聚苯醚的含量/所述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含量的重量比为35/65~45/55,所述树脂p2为丙烯酸树脂或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以及
对所述拉伸前膜进行拉伸的工序。
[7]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相对于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Tg-20℃~Tg+20℃的膜温度下进行所述拉伸。
[8]如[6]或[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得到拉伸前膜的工序中得到的拉伸前膜为长条的膜,
在所述进行拉伸的工序中,在相对于所述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 向拉伸所述拉伸前膜。
[9]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进行拉伸的工序中,在相对于所述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成40°以上且50°以下的方向拉伸所述拉伸前膜。
[10]一种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从[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剥离P2层。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强度高,即使在制成薄型的相位差膜的情况下也可以稳定地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出可稳定地制造薄型相位差膜的相位差膜叠层体。
根据本发明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在防止制造中途发生破损的情况下稳定地制造厚度薄的相位差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示出实施方式及例示物等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及例示物等,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均等范围的情况下任意地变更来实施。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述“(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它们的组合,所述“(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或它们的组合。
另外,MD方向(machine direction,纵向)是指膜在生产线上的流动方向,通常表示与长条的膜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向。另外,TD方向(traverse direction,横向)是指与膜面平行的方向,是与MD方向垂直的方向,通常表示与长条的膜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向。
此外,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所述“延迟”指的是面内方向的延迟(面内方向的相位差)。在此,各测定波长下的面内方向的延迟为|nx-ny|×d所示的值。另外,厚度方向的延迟为{|nx+ny|/2-nz}×d所示的值。在上述式中,nx表示与厚度方向垂直(面内方向)且赋予最大折射率的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与厚度方向垂直(面内方向)且与nx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膜厚。
[1.相位差膜叠层体]
本发明的相位差膜叠层体是将拉伸前膜拉伸而成的多层结构的膜,所述拉伸前膜具有由树脂p1形成的P1层和与P1层接触设置的由树脂p2形成的P2层。
[1-1.树脂p1]
树脂p1包含具有正的固有双折射值的聚苯醚及具有负的固有双折射值且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类聚合物。这里,所述固有双折射值为正,是指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大于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另外,所述固有双折射为负,是指拉伸方向的折射率小于与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固有双折射值也可以由介电常数分布来计算。
聚苯醚是具有由苯醚或苯醚衍生物聚合而形成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通常,将主链包含具有苯醚骨架的结构单元(以下,适宜称为“亚苯基醚单元”)的聚合物用作聚苯醚。但是,只要不显著破坏本发明的效果,亚苯基醚单元中的苯环也可以具有取代基。
其中,作为聚苯醚,优选含有下述式(I)所示的亚苯基醚单元的聚合物。
[化学式1]
在式(I)中,Q1分别独立地表示卤原子、低级烷基(例如碳原子数7个以下的烷基)、苯基、卤代烷基、氨基烷基、烃氧基、或卤代烃氧基(需要说明的是,其是至少有两个碳原子将其卤原子和氧原子分离的基团)。其中,作为Q1,优选烷基及苯基,特别是,更优选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4以下的烷基。
式(I)中,Q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低级烷基(例如碳原子数7个以下的烷基)、苯基、卤代烷基、烃氧基、或卤代烃氧基(需要说明的是,其是至少有两个碳原子将其卤原子和氧原子分离的基团)。其中,作为Q2,优选氢原子。
聚苯醚可以是具有1种结构单元的均聚物(Homopolymer),也可以是具有两种以上结构单元的共聚物(Copolymer)。
在含有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为均聚物的情况下,作为该均聚物 的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具有2,6-二甲基-1,4-亚苯基醚单元(“-(C6H2(CH3)2-O)-”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均聚物。
在含有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为共聚物的情况下,作为该共聚物的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组合具有2,6-二甲基-1,4-亚苯基醚单元和2,3,6-三甲基-1,4-亚苯基醚单元(“-(C6H(CH3)3-O-)-”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无规共聚物。
另外,聚苯醚也可以含有亚苯基醚单元以外的结构单元。此时,聚苯醚成为具有亚苯基醚单元和除亚苯基醚单元以外的其它结构单元的共聚物。但是,聚苯醚中的亚苯基醚单元以外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减少至不显著破坏本发明效果的程度。具体而言,聚苯醚中的亚苯基醚单元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
聚苯醚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聚苯醚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5,000以上,更优选为25,000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35,000以上,优选为100,000以下,更优选为85,000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70,000以下。通过使重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可以提高P1层的强度。另外,通过在上限值以下,可以提高聚苯醚的分散性,从而可以将聚苯醚和苯乙烯类聚合物以高水平均匀地混合。
在此,重均分子量采用以1,2,4-三氯苯为溶剂在135℃的温度下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得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聚苯醚的制造方法没有限制,例如也可以通过日本特开平11-302529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
聚苯乙烯类聚合物为含有由苯乙烯类单体聚合而形成的结构单元(以下,适宜称为“苯乙烯类单元”)的聚合物。作为苯乙烯类单体,可以举出苯乙烯及苯乙烯衍生物。作为苯乙烯衍生物,可以举出例如在苯乙烯的苯环或α位取代有取代基的化合物。
作为苯乙烯类单体的例子,可以举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等烷基苯乙烯;氯苯乙烯等卤代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等卤素取代烷基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等烷氧基苯乙烯等。其中,作为苯乙烯类单体,优选不具有取代基的苯乙烯。另外,苯乙烯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树脂p1所含的聚苯乙烯类聚合物,使用具有间规结构的聚合物。在此,所述聚苯乙烯类聚合物具有间规结构是指,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立体化 学结构为间规结构。另外,所述间规结构是指,相对于由碳-碳键形成的主链,作为侧链的苯基在费歇尔投影式中交替位于相反方向的立体结构。
聚苯乙烯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tacticity:立体规则性)可以通过基于同位素碳的核磁共振法(13C-NMR法)来定量。通过13C-NMR法测定的立构规整度可以利用连续多个结构单元的存在比例表示。一般而言,例如,连续的结构单元为2个时为二元组、为3个时为三元组、为5个时为五元组。此时,所述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类聚合物是指以外消旋二元组计具有优选75%以上、更优选85%以上的立构规整度,或以外消旋五元组计具有优选30%以上、更优选50%以上的立构规整度。
作为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聚苯乙烯、聚(烷基苯乙烯)、聚(卤代苯乙烯)、聚(卤代烷基苯乙烯)、聚(烷氧基苯乙烯)、聚(乙烯基苯甲酸酯)及它们的氢化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等。
作为聚(烷基苯乙烯),可以举出例如:聚(甲基苯乙烯)、聚(乙基苯乙烯)、聚(异丙基苯乙烯)、聚(叔丁基苯乙烯)、聚(苯基苯乙烯)、聚(乙烯基萘)、聚(乙烯基苯乙烯)等。
作为聚(卤代苯乙烯),可以举出例如:聚(氯苯乙烯)、聚(溴苯乙烯)、聚(氟苯乙烯)等。
作为聚(卤代烷基苯乙烯),可以举出例如聚(氯甲基苯乙烯)等。
作为聚(烷氧基苯乙烯),可以举出例如聚(甲氧基苯乙烯)、聚(乙氧基苯乙烯)等。
其中,作为特别优选的聚苯乙烯类聚合物,可以举出:聚苯乙烯、聚(对甲基苯乙烯)、聚(间甲基苯乙烯)、聚(对叔丁基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聚(间氯苯乙烯)、聚(对氟苯乙烯)、氢化聚苯乙烯及含有这些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另外,聚苯乙烯类聚合物可以为仅具有1种结构单元的均聚物,也可以为具有两种以上结构单元的共聚物。另外,在聚苯乙烯类聚合物为共聚物的情况下,可以是含有两种以上苯乙烯类单元的共聚物,也可以是含有苯乙烯类单元和苯乙烯类单元以外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需要说明的是,在聚苯乙烯类聚合物为含有苯乙烯类单元和苯乙烯类单元以外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的情况下,聚苯乙烯类聚合物中的苯乙烯类单元以外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减少至不显著破坏本发明的效果的程度。具体而言,聚苯乙烯类聚合物中的苯乙烯类单元的含量优选为8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3重量%以上,进一步优 选为85重量%以上。通常,通过使苯乙烯类单元的量在这样的范围,可以使所制造的相位差膜表现出期望的延迟。
聚苯乙烯类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30,000以上,更优选为140,000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150,000以上,优选为300,000以下,更优选为270,000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250,000以下。如果采用这样的重均分子量,则可以提高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稳定地改善相位差膜的耐热性。
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95℃以上。通过这样地提高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而可以稳定地改善相位差膜的耐热性。另外,从可以稳定且容易地进行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的观点考虑,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60℃以下,更优选为155℃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150℃以下。
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类聚合物也可以通过例如在惰性烃溶剂中或不存在溶剂的情况下,以钛化合物及水和三烷基铝的缩合产物为催化剂,将苯乙烯类单体聚合来制造(参照日本特开昭62-187708号公报)。另外,关于聚(卤代烷基苯乙烯),也可以通过例如日本特开平1-46912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此外,它们的氢化聚合物可以通过例如日本特开平1-178505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
在树脂p1中,上述聚苯醚的含量/上述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含量的重量比为35/65~45/55。聚苯醚的含量/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含量的重量比优选为36.5/63.5以上,更优选为38/62以上,优选为43.5/56.5以下,更优选为42/58以下。如果使聚苯醚和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比率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可以相对增加聚苯醚的量,可提高树脂p1的强度、或可以容易地将P2层从P1层上剥离。另外,通过在上限值以下,可以使聚苯醚所具有的正的固有双折射值和聚苯乙烯类聚合物所具有的负的固有双折射值取得平衡,从而可以表现出逆波长分散性。此外,可以提高聚苯醚的分散性,从而将聚苯醚和苯乙烯类聚合物以高水平均匀地混合。
只要不显著地破坏本发明的效果,则树脂p1也可以含有聚苯醚及聚苯乙烯类聚合物以外的成分。
例如,除了上述的聚苯醚及聚苯乙烯类聚合物以外,树脂P1也可以含有聚合物。将聚苯醚及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总量设为100重量份,聚苯醚及苯乙烯类聚合物以外的聚合物的量优选为15重量份以下,更优选10重量份以下,特别优选5重量份以下。
另外,例如,树脂p1也可以含有配合剂。作为配合剂的例子,可以举出:层状晶体化合物;微粒;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耐候性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近红外线吸收剂等稳定剂;增塑剂;染料及颜料等着色剂;抗静电剂等。另外,配合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配合剂的量可以在不显著破坏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宜确定。例如可以在使相位差膜的总光线透过率保持在85%以上的范围。
上述中,作为配合剂,从可以改善挠性及耐侯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微粒及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微粒,例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钡、硫酸锶等无机粒子;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乙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等有机粒子。其中,优选有机粒子。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以举出:羟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水杨酸酯类化合物、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丙烯腈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类化合物、镍络盐类化合物、无机粉体等。作为优选的紫外线吸收剂的例子,可以举出: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4-二叔丁基-6-(5-氯苯并三唑-2-基)苯酚、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作为特别优选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
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15℃以上,更优选为120℃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125℃以上。树脂p1组合含有聚苯醚及聚苯乙烯类聚合物,因此,与仅含有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树脂相比,可以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使玻璃化转变温度高至上述程度,可以减少树脂p1的取向松弛,因此,可以实现耐热性优异的相位差膜。另外,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为200℃以下。
通常,树脂p1的浊度小。这是由于聚苯醚及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分散性 优异,因此,可以容易地混炼聚苯醚及聚苯乙烯类聚合物。具体的浊度的范围可以根据相位差膜所要求的透明性的程度设定。例如厚度1mm的树脂的p1的浊度值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理想上为0%。
[1-2.树脂p2]
树脂p2为丙烯酸树脂或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
[1-2-1.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树脂为含有丙烯酸聚合物的树脂。所述丙烯酸聚合物是指(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的聚合物。作为丙烯酸聚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丙烯酸酯、丙烯酰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由于丙烯酸树脂的强度高并且硬,因此,可以通过P2层适当地保护P1层,因此可以提高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强度。
作为丙烯酸聚合物,优选含有由(甲基)丙烯酸酯聚合而形成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酸和碳原子数1~15的烷醇或环烷醇衍生的结构的酯,更优选由碳原子数1~8的烷醇衍生的结构的酯。通过使碳原子数低至上述程度,可以使相位差膜叠层体破裂时的伸长率变大。
作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癸酯、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等。
另外,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等。
此外,在不显著破坏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上述(甲基)丙烯酸酯也可以具有例如羟基、卤原子等取代基。作为具有这样的取代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例子,可以举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氯-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丙烯酸聚合物可以为仅由(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形成的聚合物,也可以为(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和可与其共聚的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作为可共聚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α,β-烯属不饱和羧酸酯单体、以及α,β-烯属不饱和羧酸单体、烯基芳香族单体、共轭二烯单体、非共轭二烯单体、羧酸不饱和醇酯及烯烃单体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α,β-烯属不饱和羧酸酯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二乙酯、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二乙酯、衣康酸二甲酯等。
α,β-烯属不饱和羧酸单体可以为一元羧酸、多元羧酸、多元羧酸的部分酯及多元羧酸酐的任意单体。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举出: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马来酸单乙酯、富马酸单正丁酯、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
作为烯基芳香族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及二乙烯基苯等。
作为共轭二烯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1,3-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2-氯-1,3-丁二烯、环戊二烯等。
作为非共轭二烯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1,4-己二烯、双环戊二烯、乙叉降冰片烯等。
作为羧酸不饱和醇酯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乙酸乙烯酯等。
作为烯烃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乙烯、丙烯、丁烯、戊烯等。
在丙烯酸聚合物含有可共聚的单体的情况下,将该丙烯酸聚合物中的(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衍生物聚合而形成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5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0重量%以上。
另外,丙烯酸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这些丙烯酸聚合物中,优选聚甲基丙烯酸酯,其中,更优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树脂也可以含有橡胶粒子。通过含有橡胶粒子,可以提高丙烯酸树脂的挠性,提高相位差膜叠层体的耐冲击性。另外,通过由橡胶粒子在P2层的表面形成凹凸,该P2层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因此,通常可以提高P2层的表面的滑爽性。
作为形成橡胶粒子的橡胶,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酯聚合物橡胶、以丁二烯为主要成分的聚合物橡胶、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橡胶等。作为丙烯酸酯聚合物橡胶,例如可以举出: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为单体单元的主要成分的橡胶。其中,优选使用以丙烯酸丁酯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酯聚合物橡胶、以及以丁二烯为主要成分的聚合物橡胶。
另外,橡胶粒子也可以含有两种以上的橡胶。并且,这些橡胶可以均匀地混合,也可以形成为层状。作为橡胶形成为层状的橡胶粒子的例子,可以举出以核-壳结构形成层的粒子。所述的核可以为由丙烯酸丁酯等丙烯酸烷基酯和苯乙烯经接枝化而成的橡胶弹性成分构成的核。另外,所述的壳可以为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者或两者和丙烯酸烷基酯形成的共聚物构成的硬质树脂层。
橡胶粒子的数均粒径优选为0.05μm以上,更优选为0.1μm以上,另外,优选为0.3μm以下,更优选为0.25μm以下。通过使数均粒径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在P2层的表面形成适当的凹凸,从而可提高相位差膜叠层体的滑爽性。
橡胶粒子的量优选相对于丙烯酸聚合物100重量份为5重量份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通过使橡胶粒子的量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提高相位差膜叠层体的耐冲击性从而提高操作性。
另外,在不显著破坏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丙烯酸树脂也可以含有丙烯酸聚合物及橡胶粒子以外的成分。例如,除丙烯酸聚合物以外,也可以含有其它的聚合物。但是,从显著发挥本发明的优点的观点考虑,优选在树脂p2中,丙烯酸聚合物以外的聚合物的量少。丙烯酸聚合物以外的聚合物的具体的量例如优选相对于丙烯酸聚合物100重量份为1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重量份以下。其中,特别优选完全不含丙烯酸聚合物以外的聚合物。
另外,丙烯酸树脂也可以含有例如配合剂等。作为配合剂的例子,可以举出与树脂p1可以含有的配合剂同样的例子。此外,配合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配合剂的量可以在不显著破坏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宜确定。
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100℃以上,优选为145℃以下,更优选为140℃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135℃以下。通过使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上述范围的下限 值以上,可抑制在高温下干燥树脂颗粒时发生粘连,因此,可以防止水分的混入,此外,通过在上限值以下,可以降低通过熔融挤出而成型时的温度,可以防止异物混入膜。
[1-2-2.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
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是在聚合物的重复单元中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可以使用主链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及侧链具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中的任意聚合物。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其中,从机械强度、耐热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主链含有脂环式结构的聚合物。
作为脂环式结构,例如可以举出:饱和脂环式烃(环烷烃)结构、不饱和脂环式烃(环烯、环炔)结构等。其中,从机械强度、耐热性等观点考虑,优选环烷烃结构及环烯结构,其中,特别优选环烷烃结构。
就构成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而言,当每1个脂环式结构为优选4个以上、更优选5个以上、优选30个以下、更优选20个以下、特别优选15个以下的范围时,机械强度、耐热性及膜成型性可取得高度平衡,故优选。
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中的具有脂环式结构的重复单元的比例可以根据使用目的而适宜选择,优选为5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0重量%以上。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中的具有脂环式结构的重复单元的比例在该范围时,从P2层的耐热性的观点考虑优选。
作为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降冰片烯类聚合物、单环的环状烯烃类聚合物、环状共轭二烯类聚合物、乙烯基脂环式烃类聚合物及它们的氢化物。其中,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的成型性良好,故优选。
作为降冰片烯类聚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开环聚合物或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与其它单体形成的开环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加成聚合物、或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与其它单体形成的加成共聚物、或它们的氢化物。其中,从成型性、耐热性、低吸湿性、尺寸稳定性、轻质性等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开环聚合物(共聚物)的氢化物。在此,所述“聚合物(共聚物)”是指聚合物及共聚物。
作为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双环[2.2.1]庚-2-烯(惯用名:降冰片烯)、三环[4.3.0.12.5]癸-3,7-二烯(惯用名:双环戊二烯)、7,8-苯并三 环[4.3.0.12 ,5]癸-3-烯(惯用名:甲基四氢芴)、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惯用名:四环十二碳烯)及它们的化合物的衍生物(例如,环上具有取代基的衍生物)等。在此,作为取代基,可以举出例如烷基、亚烷基、极性基团等。另外,这些取代基可以相同或不同,也可以多个键合成环。另外,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极性基团的种类,例如可以举出:杂原子或具有杂原子的原子团等。作为杂原子,例如可以举出: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硅原子、卤原子等。作为极性基团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羧基、羰氧基羰基、环氧基、羟基、氧基、酯基、硅烷醇基、甲硅烷基、氨基、腈基、磺酸基等。
作为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发生开环共聚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环己烯、环庚烯、环辛烯等单环烯烃类及其衍生物;环己二烯、环庚二烯等环状共轭二烯及其衍生物等。
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发生开环共聚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开环聚合物、以及和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共聚的单体形成的开环共聚物,例如可以通过使单体在公知的开环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或共聚来制造。
作为可以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发生加成共聚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乙烯、丙烯、1-丁烯等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及它们的衍生物;环丁烯、环戊烯、环己烯等环烯烃及它们的衍生物;1,4-己二烯、4-甲基-1,4-己二烯、5-甲基-1,4-己二烯等共轭二烯;等等。其中,优选α-烯烃,更优选乙烯。另外,可以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发生加成共聚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的加成聚合物、以及和可与具有降冰片烯结构的单体共聚的单体形成的加成共聚物,例如可以通过使单体在公知的加成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或共聚来制造。
作为单环的环状烯烃类聚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环己烯、环庚烯、环辛烯等具有单环的环状烯烃类单体的加成聚合物。
作为环状共轭二烯类聚合物,例如可以举出:1,3-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等共轭二烯类单体的加成聚合物进行环化反应而得到的聚合物;环戊二烯、环己二烯等环状共轭二烯类单体的1,2-或1,4-加成聚合物;及它们的氢 化物等。
作为乙烯基脂环式烃聚合物,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基环己烯、乙烯基环己烷等乙烯基脂环式烃类单体的聚合物及其氢化物;将由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乙烯基芳香族烃类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中所含的芳环部分氢化而成的氢化物;乙烯基脂环式烃类单体、或乙烯基芳香族烃类单体和可与这些乙烯基芳香族烃类单体共聚的单体形成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等共聚物的芳环的氢化物等。作为上述嵌段共聚物,例如可以举出:二嵌段共聚物、三嵌段共聚物或其以上的多嵌段共聚物、以及梯度嵌段共聚物等。
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根据使用目的而适宜选定,以使用环己烷作为溶剂(其中,试样不溶于环己烷时也可以使用甲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得的聚异戊二烯或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计,优选为10,000以上,更优选为15,000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20,000以上,优选为100,000以下,更优选为80,000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50,000以下。重均分子量处于这样的范围时,相位差膜叠层体的机械强度及成型加工性可取得高度平衡,故优选。
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1.8以上,优选为3.5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2.7以下。如果分子量分布超过3.5,则低分子成分增加,因而松弛时间短的成分增加,可以推定暴露于高温时的松弛在短时间内变大,膜的稳定性有可能降低。另一方面,分子量分布低于1.2时,将关系到聚合物的生产性降低及成本增加,因此,从实用性的观点考虑并不现实。
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30℃以上,更优选为135℃以上,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为145℃以下。如果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130℃,则高温下的耐久性有可能变差,超过150℃的聚合物虽然耐久性提高,但可能难以进行通常的拉伸加工。
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饱和吸水率优选为0.03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2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01重量%以下。如果饱和吸水率为上述范围,则可以减小膜的性质的经时变化。
饱和吸水率是以将试验片在一定温度的水中浸渍一定时间后增加的质量相对于浸渍前的试验片的质量的百分率表示的值。通常,在23℃的水中浸渍 24小时而进行测定。对于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饱和吸水率,例如可以通过减少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中的极性基团的量来调节至上述范围。从进一步降低饱和吸水率的观点考虑,优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不具有极性基团。
只要不显著破坏本发明的效果,则包含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除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以外也可以含有其它的任意成分。作为任意成分的例子,可以举出:颜料、染料等着色剂;增塑剂;荧光增白剂;分散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微粒;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这些成分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中所含的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量通常为50重量%~100重量%、或70重量%~100重量%。
[1-3.拉伸前膜]
拉伸前膜为具有P1层和P2层的多层结构的膜。作为拉伸前膜,通常使用各向同性的未加工卷材膜(原反フィルム)。但是,也可以使用实施了拉伸处理的膜作为拉伸前膜,并对其进一步实施拉伸处理来制造相位差膜叠层体。
P1层为由树脂p1形成的层。拉伸前膜也可以具备2层以上的P1层,但通常仅具备1层P1层。
P1层的厚度以使经过拉伸后的具备P1层的相位差膜中表现出期望的延迟的方式设定为适当的厚度。从可以得到充分的延迟及机械强度的观点考虑,拉伸前膜中的P1层的具体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50μm以上,从使柔软性及操作性良好的观点考虑,优选为800μm以下,更优选为600μm以下。
P2层为由树脂p2形成的层。拉伸前膜可以仅具备1层P2层,但优选具备2层以上的P2层。作为特别优选的例子,可以举出依次具备第一P2层、P1层及第二P2层的拉伸前膜。这样的拉伸前膜由于可以利用强度高的P2层以从两侧夹持P1层的方式进行保护,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源自P1层的渗出。在此,所述源自P1层的渗出是指,P1层中所含的部分成分(例如配合剂)渗出到P1层的表面的现象。
在制造相位差膜时,要从相位差膜叠层体将P2层剥离。因此,通常相位差膜不具备P2层,因此,P2层的延迟并不会影响相位差膜的延迟。因此,P2层的厚度与P1层不同,可以不受延迟表现性的限制地进行设定。拉伸前膜中的具体的P2层的厚度范围相对于P1层的厚度优选为0.3倍以上,更优 选为0.5倍以上,优选为5.0倍以下,更优选为3.0倍以下。在拉伸前膜具有多个P2层的情况下,优选各个层以单层计具有上述范围内的厚度。
P1层和P2层可以不经由其它层而直接相接,在具备2层以上的P1层或P2层的情况下,优选P1层和P2层的组合中的至少1组直接相接,特别优选在所有的组中均直接相接。这是由于,在利用P2层容易从P1层剥离的事实来制造相位差膜时,可以容易地进行从相位差膜叠层体的P1层剥离P2层的操作。
另外,通常以长条的膜的形式来准备拉伸前膜。通过将拉伸前膜制成长条的膜,可以将相位差膜叠层体也制成长条的膜。在此,膜为“长条”是指,相对于其宽度,至少具有5倍以上的长度的膜,优选具有10倍或10倍以上的长度的膜,具体指的是具有可卷取成筒状进行保管或运输的程度的长度的膜。长条的膜在生产线上可以一边沿长度方向连续地搬运一边进行制造工序。因此,在制造相位差膜的情况下,可以在线地进行各工序的部分或全部,因此可以简便且有效地进行制造。长条膜的长度的上限没有限定,但通常为5000倍以下。
在拉伸前膜中,P1层的厚度偏差优选在整个面中为1μm以下。由此,可以使相位差膜的色调的偏差变小。另外,可以使相位差膜的长期使用后的色调变化均匀。
为了使P1层的厚度偏差在整个面中为1μm以下,在使用例如共挤出成型法的情况下,可以如下地进行:(1)在挤出机内设置网眼为20μm以下的聚合物过滤器;(2)使齿轮泵以5rpm以上旋转;(3)在模头周围设置围栏机构;(4)将气隙设为200mm以下;(5)在将膜浇铸于冷却鼓上时进行边缘固定(edge pinning);以及(6)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或螺杆形式为双头螺旋型的单螺杆挤出机作为挤出机。
P1层的厚度可以使用市售的接触式厚度计测定膜的总厚,接着将厚度测定部分切断,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剖面,求出各层的厚度比,再根据该比率计算出P1层的厚度。另外,也可以在膜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每隔一定间隔地进行以上的操作,求出厚度的平均值Tave及偏差。
在此,厚度的偏差(μm)是指Tave-Tmin及Tmax-Tave中的较大者。另外,Tave表示上述测定的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Tmax表示测定的厚度T内的最大值,Tmin表示最小值。
另外,优选使拉伸前膜中的残留溶剂的含量变少。作为用于减少含量的方法,可以举出(1)减少作为原料的树脂的残留溶剂;(2)在将拉伸前膜成型之前将树脂预干燥等方法。预干燥例如可以将树脂制成颗粒等形态,用热风干燥机等进行。干燥温度优选为100℃以上,干燥时间优选为2小时以上。通过进行预干燥,可以减少拉伸前膜中所含的残留溶剂,进而,可以防止所挤出的片状树脂的发泡。
作为拉伸前膜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共挤出T型模法、共挤出吹塑法、共挤出层压法等共挤出成型法;干式层压等膜层压成型法;共流延法;以及在树脂膜表面涂布树脂溶液等涂布成型法等方法。其中,从制造效率、不会使溶剂等挥发性成分残留于拉伸前膜中的观点考虑,优选共挤出成型法。
在采用共挤出成型法的情况下,拉伸前膜可以通过例如将树脂p1和树脂p2共挤出来得到。在共挤出成型法中,例如可以举出:共挤出T型模法、共挤出吹塑法、共挤出层压法等。其中,优选共挤出T型模法。另外,共挤出T型模法包括进料块方式及多歧管方式。其中,从可以减少厚度的偏差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多歧管方式。
在采用共挤出T型模法的情况下,具有T型模的挤出机中的树脂的熔融温度优选在比树脂p1及树脂p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80℃的温度以上,更优选为高100℃的温度以上,另外,优选为高180℃的温度以下,更优选为高150℃的温度以下。通过使挤出机中的熔融温度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可以充分地提高树脂的流动性,通过在上限值以下,可以防止树脂劣化。
在挤出成型法中,使从模头的开口部挤出的片状的熔融树脂与冷却鼓密合。使熔融树脂与冷却鼓密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气刀方式、真空箱方式、静电密合方式等。
冷却鼓数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2根以上。另外,作为冷却鼓的配置方法,例如可以举出:直线型、Z型、L型等,没有特别限制。另外,使从模头的开口部挤出的熔融树脂通过冷却鼓的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制。
根据冷却鼓的温度不同,所挤出的片状树脂对冷却鼓的密合情况会发生变化。如果提高冷却鼓的温度,则密合变得良好,但如果过度提高温度,则有可能导致片状的树脂无法从冷却鼓剥离、卷绕在鼓上的不良情况。因此,如果将从模头挤出并与鼓接触的层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则冷却鼓的温度优选为(Tg+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Tg-5)℃~(Tg-45)℃的范围。由 此,可以防止滑移、划伤等不良情况。
[1-4.拉伸]
通过将拉伸前膜拉伸,可得到本发明的相位差膜叠层体。由于与强度相对较低的P1层相接触地设置了强度高的P2层,因此,拉伸前膜整体的强度变高。因此,可以在不发生由拉伸引起的断裂的情况下拉伸拉伸前膜。另外,由于P1层被P2层保护,因此,在P1层与P2层的边界不会产生P1层的成分的渗出。因此,可在线地稳定地制造相位差膜叠层体,因此,可以有效地制造长条的相位差膜叠层体。
作为拉伸操作,例如可以采用:利用辊间的圆周速度之差沿长度方向进行单轴拉伸的方法(纵向单轴拉伸);使用拉幅机沿宽度方向进行单轴拉伸的方法(横向单轴拉伸);依次进行纵向单轴拉伸及横向单轴拉伸的方法(逐步双轴拉伸);沿着相对于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进行拉伸的方法(倾斜拉伸);等等。其中,如果采用倾斜拉伸,则在P1层中通常在斜向表现为慢轴,因此,从长条的相位差膜切下矩形制品时的浪费少,可有效地制造大面积的相位差膜,故优选。在此,所谓“斜向”是指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方向。
作为倾斜拉伸的具体方法的例子,可以举出使用拉幅拉伸机的拉伸方法。作为该拉幅拉伸机,例如可以举出能够在拉伸前膜的左右(即,从MD方向观察水平传输的拉伸前膜时的膜宽度方向两端的左右)施加不同速度的传送力、拉伸力或牵引力的拉幅拉伸机。另外,也可以举出例如在TD方向或MD方向施加左右等速度的传送力、拉伸力或牵引力,使左右移动的距离相同,并通过使轨道为非直线来实现斜向的拉伸的拉幅拉伸机。此外,还可以举出例如通过使移动的距离在左右为不同的距离来实现斜向的拉伸的拉幅拉伸机。
在沿斜向进行拉伸的情况下,优选沿着拉伸方向相对于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0°以上且50°以下的方向进行拉伸。由此,可以得到在相对于长度方向为40°以上且50°以下的范围具有取向角的相位差膜。在此,所述“取向角”是指相位差膜的长度方向与该相位差膜的面内的慢轴所成的角。
在将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拉伸时的膜温度优选为Tg-20~Tg+20℃,更优选为Tg-15~Tg+2℃,进一步优选为Tg-13~Tg-2℃。另外,拉伸倍率也可以为例如1.2~3倍。
需要说明的是,拉伸次数可以为1次,也可以为2次以上。
另外,在由拉伸前膜制造相位差膜叠层体时,也可以进行上述以外的工 序。
例如,也可以在拉伸前对拉伸前膜实施预热处理。作为对拉伸前膜进行加热的装置,例如可以举出:烘箱型加热装置、辐射加热装置、或浸渍在液体中等。其中,优选烘箱型加热装置。预热工序中的加热温度优选为拉伸温度-40℃以上,更优选为拉伸温度-30℃以上,优选为拉伸温度+20℃以下,更优选为拉伸温度+15℃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拉伸温度是指加热装置的设定温度。
另外,例如也可以对得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实施固定化处理。固定处理中的温度优选为室温以上,更优选为“拉伸温度-40℃”以上,优选为“拉伸温度+30℃”以下,更优选为“拉伸温度+20℃”以下。
进而,为了保护相位差膜叠层体及提高操作性,也可以根据需要贴合例如消光层、硬涂层、防反射层、防污层等其它的膜。
[1-5.相位差膜叠层体的物性等]
相位差膜叠层体是对具有P1层与P2层的拉伸前膜进行拉伸而成,因此,具备经过了拉伸的P1层及P2层(以下,在根据上下文可以明确的情况下,将拉伸前的层及拉伸后的层均分别简称为P1层及P2层)。在P1层中,通过拉伸,可以表现出延迟。此时,在P1层中表现出的延迟通常具有逆波长分散性。
表现出逆波长分散性的原理可以推测如下。
在波长400nm~700nm的可见区域中,通常,具有正的固有双折射值的聚苯醚的波长分散性比具有负的固有双折射值的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波长分散性大。进而,在树脂p1中,对其配合等加以调整,使得在低波长侧,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取向的影响稍大于聚苯醚的取向的影响,且随着波长向长波长侧发展,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取向的影响更显著地表现出来。
在此,通过对拉伸前膜进行拉伸而表现出的延迟通常是通过聚苯醚取向而表现出的延迟和通过聚苯乙烯类聚合物取向而表现出的延迟之和。这样,如果如上所述地以使得随着波长向长波长侧发展,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影响变得显著的方式进行调整,则可以使P1层表现出逆波长分散性。
由于在P1层中表现出具有逆波长分散性的延迟,因此,对于从相位差膜叠层体除去P2层后的层部分,通常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在此,在从相位差膜叠层体除去P2层后的层部分中,Re450表示波长450nm的光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550表示波长550nm的光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650表示波 长650nm的光的面内方向的延迟。由此,通常可以制造出具有逆波长分散性的相位差膜。
在从相位差膜叠层体除去P2层后的层部分中,测定波长550nm的面内方向的延迟优选为110nm以上且150nm以下。由此,可以使本发明的相位差膜作为1/4波长板发挥作用,例如可以应用于圆偏振片等。
另外,通常,在相位差膜叠层体中,P2层也会表现出延迟。但是,由于在作为相位差膜使用时要将P2层剥离,因此,P2层的延迟不会影响到本发明的相位差膜的延迟。因此,在相位差膜叠层体中,可以在不受限于P2层的延迟的情况下自由地设定P2层的构成,因此可以加厚P2层的厚度,从而增强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强度。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在使用时要将P2层剥离,因此即使加厚P2层也不会妨碍相位差膜的薄膜化。通常,相位差膜叠层体中的P2层的厚度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100μm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150μm以上,优选为300μm以下,更优选为250μm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200μm以下。
[2.相位差膜]
通过从相位差膜叠层体将P2层剥离,可得到相位差膜。由于构成P1层的树脂p1和构成P2层的树脂p2的亲和性低,因此,P2层容易从P1层上剥离。利用该情况,可以稳定地制造具备P1层的薄的相位差膜。
由于相位差膜具备P1层,因此,该相位差膜的延迟通常具有逆波长分散性。作为位差膜的具体的延迟的范围,通常与作为从相位差膜叠层体除去P2层后的层部分的延迟的范围而说明的上述范围相同的范围。
另外,这样制造的相位差膜由于不需要具备P2层,因此,可以使厚度变薄。具体的厚度范围可以根据相位差膜所要求的延迟的值来设定,优选为400μm以下,更优选为350μm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300μ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为25μm以上。
从稳定地发挥作为光学部件的功能的观点考虑,相位差膜的总光线透过率优选为85%以上。光线透过率可以依据JIS K0115、使用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制,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V-570”)进行测定。
相位差膜的浊度优选为1%以下,更优选为0.8%以下,特别优选为0.5%以下。通过使浊度为较低的值,可以提高设置了相位差膜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鲜明性。在此,浊度为依据JIS K7361-1997、使用日本电色工业公司 制“浊度计NDH-300A”测定5个部位并由它们求得的平均值。
相位差膜的ΔYI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该ΔYI在上述范围时,没有着色且可见性良好。ΔYI依据ASTM E313、使用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分光色差计SE2000”进行测定。进行五次同样的测定并求出其算术平均值。
优选相位差膜的P1层的厚度偏差在整个面为1μm以下。由此,可以减小具备相位差膜的显示装置的色调的偏差。另外,可以使长期使用后的色调变化均匀。为了实现该相位差膜,使拉伸前膜中P1层的厚度的偏差在整个面为1μm以下即可。
相位差膜可以是通过60℃、90%RH、100小时的热处理而在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发生收缩的膜,其收缩率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下。通过使收缩率低至上述范围,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也可以防止相位差膜因收缩应力而发生变形进而从显示装置上剥离。
通常,对于相位差膜,可以使其宽度方向的尺寸为例如1000mm~2000mm。另外,相位差膜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没有限制,优选为长条的膜。
在相位差膜为长条的膜的情况下,优选相位差膜在相对于长度方向成40°以上且50°以下的范围具有取向角。在将相位差膜制成矩形形状的膜片制品的情况下,多要求在相对于该矩形的边方向倾斜的方向具有慢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取向角在相对于长度方向为40°以上且50°以下的范围,则在从长条的相位差膜上切出矩形的制品时,只要切出在相对于长度方向为平行或垂直的方向具有边的矩形膜片即可,因此,制造效率良好,并且也容易实现大面积化。
只要不显著破坏本发明的效果,则在相位差膜中,除P1层以外,也可以具备任意层。
例如,也可以在相位差膜的表面设置使相位差膜的滑爽性良好的消光层、硬涂层、防反射层、防污层。
[3.用途]
本发明的相位差膜由于可以实现对双折射的高度补偿,因此,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部件组合使用。也可以应用于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FED(场致发射)显示装置、SED(表面电场)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具备依次配置有光源侧偏振片、液晶单元及可见侧偏 振片的液晶面板、和对液晶面板照射光的光源。通过将相位差膜配置于例如液晶单元和光源侧偏振片之间、液晶单元和可见侧偏振片之间等,可以大幅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可见性。
作为液晶单元的驱动方式,例如可以举出:平面转换(IPS)模式、垂直取向(VA)模式、多畴垂直取向(MVA)模式、连续焰火状取向(CPA)模式、混合排列向列(HAN)模式、扭转向列(TN)模式、超扭转向列(STN)模式、光学补偿弯曲(OCB)模式等。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使相位差膜贴合于液晶单元或偏振片。另外,相位差膜也可以分别贴合于两片偏振片。进而,也可以使用两片以上的相位差膜。贴合中也可以使用粘接剂。
偏振片可以使用例如包含起偏镜及贴合于其两面的保护膜的偏振片。此时,也可以使用相位差膜代替保护膜而直接贴合于起偏镜,将相位差膜用作具有光学补偿膜及保护膜两者的功能的层。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省略保护膜,可有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轻质化、低成本化。
进而,例如也可以组合相位差膜与圆偏振膜制成增亮膜并将该增亮膜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
下面,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均等范围的范围内进行任意地变更来实施。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表示量的“%”及“份”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为重量基准。
进而,以下说明的操作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在常温及常压的条件下进行。
[评价方法的说明]
(重均分子量Mw的测定方法)
以1,2,4-三氯苯为溶剂,在135℃下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测定,求出了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
(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定方法)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SII公司制“EXSTAR 6220”),以20℃/分钟升温,由 此测定了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混炼容易度的评价方法)
在通过双螺杆混炼装置制造的树脂p1的颗粒中,分别测定了在挤出的初期、中期及末期所生成的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如果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差低于3℃,则视为容易混炼而评价为“良好”,如果为3℃以上,则视为难以混炼而评价为“不良”。
(树脂p1的膜的破坏能)
通过对树脂p1的颗粒进行熔融挤出成型,制作了厚度100μm的膜。在该膜上,从某一高度落下重量0.0055kg的球。由膜破坏时的高度(破坏高度)、依据下式算出破坏能。
破坏能(mJ)=球重量(kg)×破坏高度(cm)×9.8
这里,通过下述操作对膜是否发生了破坏进行了判断:目测确认膜是否因球落下而发生了变形。
(制膜时的异物的评价方法)
观察制得的拉伸前膜,考察了是否存在0.8平方毫米以上的大小的异物。将在拉伸前膜的面内,以0.1个/平方米以上的比例存在异物的情况评价为“不良”,将不足0.1个/平方米的情况评价为“良好”。
(膜的各层的膜厚的测定方法)
将树脂p1的颗粒熔融挤出成型来制作膜,测定了该树脂P1的平均折射率。除此之外,将丙烯酸树脂或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的颗粒熔融挤出成型来制作膜,测定该丙烯酸树脂或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的平均折射率。这些平均折射率使用折射率膜厚测定装置(Metricon公司制“Prism Coupler”,在测定波长532nm下进行了测定。
将得到的树脂p1以及丙烯酸树脂或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的平均折射率的值分别作为P1层及P2层的平均折射率输入至高速多层膜厚计(ISIS公司制“StraDexf”)。基于该值测定了拉伸前膜的各层的膜厚。
(P2层的剥离容易度的评价方法)
根据是否能够利用手而容易地剥离,对从相位差膜叠层体剥离P2层的剥离容易度进行了评价。
(Re450、Re550及Re650的测定方法)
使用AXOMETRICS公司制“AxoScan”分别对膜上的任意10点测定了测 定波长450nm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450(单元:nm)、测定波长550nm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550(单元:nm)及测定波长650nm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650(单元:nm),并计算其平均值。
[实施例1]
(树脂p1的制作及评价)
将间规聚苯乙烯(出光兴产公司制“XAREC 130ZC”,Mw180,000)64重量份和聚苯醚(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Japan公司制“PPO640”,Mw43,000)36重量份在290℃下利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制作了透明的树脂p1的颗粒。
对得到的树脂p1进行了混炼容易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测定该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为127℃。
进而,通过将树脂p1的颗粒熔融挤出成型,制作了厚度100μm的膜。测定了该膜的破坏能,结果为24mJ。
(拉伸前膜的制造及评价)
与上述破坏能测定用的膜不同,为了通过共挤出成型而制造二种三层(由2种树脂形成由3层构成的膜的类型)的膜,准备了膜成型装置。该膜成型装置具备多个具有双头螺旋型螺杆的单螺杆挤出机。
将含有丙烯酸聚合物及橡胶粒子的丙烯酸树脂(住友化学公司制“HT55Z”,玻璃化转变温度108℃)的颗粒投入至膜成型装置的一个单螺杆挤出机中,使其熔融。
另外,将上述树脂p1的颗粒投入至膜成型装置另一单螺杆挤出机中,使其熔融。
使熔融的丙烯酸树脂通过网眼10μm的叶盘形状的聚合物过滤器并供给至膜成型装置的多歧管模头(模唇的表面粗糙度Ra=0.1μm)的一个歧管中。
另外,使熔融的树脂p1通过网眼10μm的叶盘形状的聚合物过滤器并供给至膜成型装置的另一歧管中。
对于丙烯酸树脂与树脂p1,以能够得到期望厚度的树脂层的方式调整挤出条件,同时从上述多歧管模头在260℃下同时挤出,制成由丙烯酸树脂层/树脂p1的层/丙烯酸树脂层构成的3层结构的膜状。将上述共挤出为膜状的熔融树脂浇铸于表面温度调整为115℃的冷却辊,接着在表面温度调整为120℃的两根冷却辊之间通过。由此,得到了依次具备丙烯酸树脂层(P2层)、树脂p1的层(P1层)及丙烯酸树脂层(P2层)的3层结构的拉伸前膜(共挤出工序)。
对该拉伸前膜进行了异物的评价以及膜厚的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及评价)
接着,使用拉幅拉伸机对上述拉伸前膜以使慢轴相对于MD方向为倾斜50°方向的方式进行倾斜拉伸。拉伸时的温度设为129℃,拉伸时间设为2分钟,拉伸倍率设为1.5倍。由此,得到了厚度为140μm的长条相位差膜叠层体。
(相位差膜的制造及评价)
用手将P2层从得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剥离,得到了仅由P1层构成的相位差膜。由于可以用手容易地剥离,因此剥离容易度良好。
确认该相位差膜的取向,结果,慢轴相对于MD方向倾斜50°。
另外,对得到的相位差膜测定厚度,且按照上述的要点测定面内方向的延迟Re450、Re550及Re650。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将间规聚苯乙烯的量设为62.5重量份、并将聚苯醚的量设为37.5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树脂P1的制作同样地制作了透明的树脂p1的颗粒。
对得到的树脂p1进行了混炼容易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测定该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为130℃。
进而,使用该树脂p1,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厚度100μm的膜。测定该膜的破坏能,结果为25mJ。
使用在本实施例2中如上所述地准备的树脂p1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的树脂p1,并且以可得到期望厚度的方式适宜调整挤出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拉伸前膜的制造及评价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备丙烯酸树脂层(P2层)、树脂p1的层(P1层)及丙烯酸树脂层(P2层)的3层结构的拉伸前膜并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接着,使用在本实施例2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拉伸前膜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的拉伸前膜,将拉伸温度设为132℃及使慢轴在相对于MD方向倾斜45°的方向进行拉伸,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同样地制造了厚度200μm的长条的相位差膜叠层体。
用手将P2层从得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剥离,得到了仅由P1层构成的相位差膜。由于可以用手容易地剥离,因此剥离容易度良好。
确认该相位差膜的取向,结果,慢轴相对于MD方向倾斜45°。
另外,对得到的相位差膜测定厚度,且按照上述的要点测定面内方向的延迟Re450、Re550及Re650。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将间规聚苯乙烯的量设为60重量份并将聚苯醚的量设为40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树脂p1的制作同样地制作了透明的树脂p1的颗粒。
对得到的树脂p1进行了混炼容易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测定该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为133℃。
进而,使用该树脂p1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厚度100μm的膜。测定该膜的破坏能,结果为26mJ。
使用本实施例3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树脂p1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的树脂p1,并且以可得到期望厚度的方式适宜调整挤出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拉伸前膜的制造及评价同样地得到依次具备丙烯酸树脂层(P2层)、树脂p1的层(P1层)及丙烯酸树脂层(P2层)的3层结构的拉伸前膜并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接着,使用本实施例3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拉伸前膜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的拉伸前膜,将拉伸温度设为130℃,将拉伸倍率设为2.6倍,并使慢轴在相对于MD方向倾斜45°的方向进行拉伸,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同样地制造了厚度112μm的长条的相位差膜叠层体。
用手将P2层从得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剥离,得到了仅由P1层构成的相位差膜。由于可以用手容易地剥离,因此剥离容易度良好。
确认该相位差膜的取向,结果,慢轴相对于MD方向倾斜45°。
另外,对得到的相位差膜测定厚度,且按照上述要点测定了面内方向的延迟Re450、Re550及Re650。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使用本实施例3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树脂p1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的树脂p1,并且以可得到期望厚度的方式适宜调整挤出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拉伸前膜的制造及评价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备丙烯酸树脂层(P2层)、树脂p1的层(P1层)及丙烯酸树脂层(P2层)的3层结构的拉伸前膜并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接着,使用本实施例4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拉伸前膜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 的拉伸前膜,将拉伸温度设为131℃,将拉伸倍率设为2.8倍,并使慢轴在相对于MD方向为倾斜40°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拉伸,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同样地制造了厚度66μm的长条的相位差膜叠层体。
用手将P2层从得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剥离,得到了仅由P1层构成的相位差膜。由于可以用手容易地剥离,因此剥离容易度良好。
确认该相位差膜的取向,结果,慢轴相对于MD方向倾斜40°。
另外,对得到的相位差膜测定厚度,且按照上述的要点测定了面内方向的延迟Re450、Re550及Re650。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将间规聚苯乙烯的量设为57.5重量份、并将聚苯醚的量设为42.5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树脂p1的制作同样地制作了透明的树脂p1的颗粒。
对得到的树脂p1进行了混炼容易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另外,测定该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为135℃。
进而,使用该树脂p1,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厚度100μm的膜。测定该膜的破坏能,结果为27mJ。
使用本实施例6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树脂p1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的树脂p1,使用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日本瑞翁公司制“ZEONOR 1060”,玻璃化转变温度100℃)的颗粒代替丙烯酸树脂的颗粒,并且以可得到期望厚度的方式适宜调整挤出的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拉伸前膜的制造及评价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备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层(P2层)、树脂p1的层(P1层)、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层(P2层)的3层结构的拉伸前膜并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接着,使用本实施例5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拉伸前膜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的拉伸前膜,将拉伸温度设为124℃,将拉伸倍率设为3.0倍,并使慢轴在相对于MD方向为倾斜40°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拉伸,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同样地制造了厚度129μm的长条的相位差膜叠层体。
用手将P2层从得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剥离,得到了仅由P1层构成的相位差膜。由于可以用手容易地剥离,因此剥离容易度良好。
确认该相位差膜的取向,结果,慢轴相对于MD方向倾斜40°。
另外,对得到的相位差膜测定厚度,且按照上述的要点测定了面内方向的延迟Re450、Re550及Re650。将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1]
使用非晶性聚苯乙烯(PS JAPAN公司制“HH102”,Mw250,000)代替间规聚苯乙烯,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中的树脂p1的制作同样地制作了树脂p1的颗粒。该树脂p1观察到了大量异物。
对得到的树脂p1进行了混炼容易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另外,测定该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为135℃。
进而,使用该树脂p1,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厚度100μm的膜。测定该膜的破坏能,结果为7mJ。
与上述破坏能测定用膜不同,利用单螺杆挤出机使本比较例1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树脂p1的颗粒熔融,供给至挤出用模头,并通过挤出成型得到了拉伸前膜。对该拉伸前膜进行异物的评价以及膜厚的测定。将结果示于表2。
接着,使用本比较例1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拉伸前膜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的拉伸前膜,将拉伸温度设为155℃,将拉伸倍率设为3.0倍,并使慢轴相对于MD方向为倾斜40°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拉伸,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同样地制作了厚度80μm的长条的相位差膜。
确认该相位差膜的取向,结果,慢轴相对于MD方向倾斜40°。
另外,对得到的相位差膜按照上述要点测定了面内方向的延迟Re450、Re550及Re650。将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2]
将间规聚苯乙烯的量设为70重量份、并将聚苯醚的量设为30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树脂p1的制作同样地制作了透明的树脂p1的颗粒。
对得到的树脂p1进行了混炼容易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另外,测定该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值在混炼的初期、中期及末期分别不同,但平均为122℃。
进而,使用该树脂p1,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厚度100μm的膜。测定该膜的破坏能,结果为21mJ。
使用本比较例2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树脂p1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的树脂p1,并且以可得到期望厚度的方式适宜调整挤出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拉伸前膜的制造及评价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备丙烯酸树脂层(P2层)、树脂p1的层及丙烯酸树脂层(P2层)的3层结构的拉伸前膜并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接着,使用本比较例2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拉伸前膜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的拉伸前膜,将拉伸温度设为137℃,将拉伸倍率设为2.0倍,并以慢轴相对于MD方向为倾斜40°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拉伸,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同样地得到了厚度175μm的长条相位差膜叠层体。
用手将P2层从得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剥离,得到了仅由P1层构成的相位差膜。由于可以用手容易地剥离,因此剥离容易度良好。
确认该相位差膜的取向,结果,慢轴相对于MD方向倾斜40°。
另外,对得到的相位差膜测定厚度,且按照上述要点测定了面内方向的延迟Re450、Re550及Re65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混炼不良,因此,在各测定点的延迟的偏差高至10nm以上。将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3]
将间规聚苯乙烯的量设为45重量份、并将聚苯醚的量设为55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树脂p1的制作同样地制作了透明的树脂p1的颗粒。
对得到的树脂p1进行了混炼容易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另外,测定该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为149℃。
进而,使用该树脂p1,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厚度100μm的膜。测定该膜的破坏能,结果为34mJ。
使用本比较例3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树脂p1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的树脂p1,并且以可得到期望厚度的方式适宜调整挤出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拉伸前膜的制造及评价同样地得到了依次具备丙烯酸树脂层(P2层)、树脂p1的层、及丙烯酸树脂层(P2层)的3层结构的拉伸前膜并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接着,使用本比较例3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拉伸前膜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的拉伸前膜,将拉伸温度设为137℃,将拉伸倍率设为3.0倍,并以慢轴相对于MD方向为倾斜40°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拉伸,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同样地得到了厚度116μm的长条的相位差膜叠层体。
用手将P2层从得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剥离,得到了仅由P1层构成的相位差膜。由于可以用手容易地剥离,因此剥离容易度良好。
确认该相位差膜的取向,结果,慢轴相对于MD方向倾斜40°。
另外,对得到的相位差膜测定厚度,且按照上述要点测定面内方向的延迟Re450、Re550及Re650。将结果示于表3中。
[比较例4]
在经过氩气置换的内容积500ml的玻璃制容器中加入硫酸铜5水盐(CuSO4·5H2O)17.8g(71毫摩)、甲苯200ml及三甲基铝24ml(250毫摩),在40℃下反应8小时。然后,从除去固体部分而得到的溶液中进一步在室温下减压蒸馏除去甲苯,得到了接触产物6.7g。通过凝固点下降法测定该接触产物的分子量,结果,其分子量为610。
接着,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以铝原子的量计为5毫摩的接触产物、三异丁基铝5毫摩、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三甲氧基钛0.025毫摩及精制苯乙烯1毫摩,在90℃下进行5小时聚合反应。然后,在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中将催化剂成分分解后,用甲醇重复清洗产物并进行干燥,得到了聚合物(聚苯乙烯)308g。
接着,以1,2,4-三氯苯作为溶剂,在135℃下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该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其结果,该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为350,000。另外,通过熔点及13C-NMR测定,确认了所得聚合物为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聚合物。
作为间规聚苯乙烯,使用比较例4中准备的上述间规聚苯乙烯75重量份代替“XAREC 130ZC”,并将聚苯醚的量设为25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树脂p1的制作同样地制作了树脂p1的颗粒。该树脂p1观察到了大量异物。
对得到的树脂p1进行了混炼容易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进而,使用树脂p1,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厚度100μm的膜。测定该膜的破坏能,结果为8mJ。
使用本比较例4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树脂p1代替比较例1中准备的树脂p1,并且以可得到期望厚度的方式适宜调整挤出条件,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中的拉伸前膜的制造及评价同样地得到了厚度247μm的拉伸前膜并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接着,使用本比较例4中如上所述准备的拉伸前膜代替实施例1中准备的拉伸前膜,将拉伸温度设为比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3℃的温度,将拉伸倍率设为3.0倍,并以慢轴相对于MD方向为倾斜40°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拉伸,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中的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同样地制造了厚度82μm的长条的相位差膜。
确认该相位差膜的取向,结果,慢轴相对于MD方向倾斜40°。
另外,对得到的相位差膜,按照上述的要领测定了面内方向的延迟Re450、Re550及Re650。将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5]
使用比较例4中得到的拉伸前膜且变更拉伸倍率,除此以外,与比较例4同样地尝试制造相位差膜,结果,将拉伸倍率设为3.2倍时,膜断裂。
[结果]
以下的表1~表3中示出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结果。在下述表中,“PPE”表示聚苯醚,“SPS”表示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PS”表示聚苯乙烯(不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HT55Z”表示丙烯酸树脂(HT55Z)。
[表1]
[表1.实施例1~实施例4的结果]
[表2]
[表2.实施例5及比较例1的结果]
[表3]
[表3.比较例2~比较例5的结果]
由表1~表3所示的结果可知,在实施例1~7中,与不满足本申请发明的要件的比较例1~5相比,可以稳定地制造强度高、具有良好的品质、且具有逆波长分散性的相位差膜。

Claims (9)

1.一种相位差膜叠层体,其是对具有P1层和与所述P1层接触设置的P2层的拉伸前膜进行拉伸而成的相位差膜叠层体,
所述P1层由树脂p1形成,所述树脂p1包含具有正的固有双折射值的聚苯醚及具有负的固有双折射值且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类聚合物,
所述P2层由树脂p2形成,所述树脂p2为丙烯酸树脂或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
其中,在树脂p1中,所述聚苯醚的含量/所述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含量的重量比为35/65~45/55,
在从所述相位差膜叠层体除去所述P2层后的层部分中,波长450nm的光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450、波长550nm的光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550、及波长650nm的光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650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其中,
所述聚苯醚的重均分子量为15,000~100,000,
所述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30,000~300,0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其为长条,且在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具有慢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其中,在相对于长度方向成40°以上且50°以下的方向具有慢轴。
5.一种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
将树脂p1及树脂p2共挤出而得到拉伸前膜的工序,所述树脂p1包含具有正的固有双折射值的聚苯醚及具有负的固有双折射值且具有间规结构的聚苯乙烯类聚合物,且所述聚苯醚的含量/所述聚苯乙烯类聚合物的含量的重量比为35/65~45/55,所述树脂p2为丙烯酸树脂或含有含脂环式结构聚合物的树脂;以及
对所述拉伸前膜进行拉伸的工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相对于树脂p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Tg-20℃~Tg+20℃的膜温度下进行所述拉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得到拉伸前膜的工序中得到的拉伸前膜为长条的膜,
在所述进行拉伸的工序中,在相对于所述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拉伸所述拉伸前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进行拉伸的工序中,在相对于所述拉伸前膜的长度方向成40°以上且50°以下的方向拉伸所述拉伸前膜。
9.一种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从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叠层体剥离P2层。
CN201380014270.1A 2012-03-15 2013-02-26 相位差膜叠层体、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1697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8876 2012-03-15
JP2012058876 2012-03-15
PCT/JP2013/055001 WO2013136975A1 (ja) 2012-03-15 2013-02-26 位相差フィルム積層体、位相差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9757A CN104169757A (zh) 2014-11-26
CN104169757B true CN104169757B (zh) 2017-08-18

Family

ID=49160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4270.1A Active CN104169757B (zh) 2012-03-15 2013-02-26 相位差膜叠层体、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5402B2 (zh)
JP (1) JP6168045B2 (zh)
KR (1) KR102074884B1 (zh)
CN (1) CN104169757B (zh)
TW (1) TWI589436B (zh)
WO (1) WO20131369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23843A1 (en) * 2014-03-07 2017-08-03 Zeon Corporation Multilayer curable resin film, prepreg, laminate, cured product, composite, and multilayer circuit board
CN105934335B (zh) * 2014-03-26 2019-01-0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多层膜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043124A1 (ja) * 2014-09-17 2016-03-2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広帯域λ/4板、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CN107209307B (zh) * 2015-01-16 2020-04-28 Dic株式会社 聚合性组合物和使用其的光学各向异性体
JP6900312B2 (ja) * 2015-03-16 2021-07-0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7135336A1 (ja) * 2016-02-05 2017-08-10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積層延伸フィルム
WO2019181893A1 (ja) * 2018-03-19 2019-09-2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7080726B2 (ja) * 2018-05-22 2022-06-06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積層体
WO2020004323A1 (ja) * 2018-06-28 2020-01-0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646351B (zh) * 2020-12-25 2022-06-10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pe/p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54710B (zh) * 2022-05-16 2022-08-23 河南银金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复合多层材料的拉伸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0356A (en) * 1989-02-01 1992-07-14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Molding for optical purpos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3065A (en) * 1981-02-17 1983-02-08 Xerox Corporation Optically isotropic devices
JPH0659121A (ja) * 1992-08-11 1994-03-04 Toray Ind Inc 位相差フイ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39574B2 (ja) 1994-04-01 2004-07-0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ポリスチレン系フィルム
JPH09234786A (ja) * 1996-02-28 1997-09-09 Kureha Chem Ind Co Ltd 環状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二軸配向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045261B1 (en) * 1998-10-30 2005-02-02 Teijin Limited Phase difference film and optical device using it
DE60008693T2 (de) * 1999-07-29 2005-01-13 Teijin Ltd. Beschichtung zur phasenverschiebung und verwendung in flüssigkristallanzeige
JP2002341140A (ja) * 2001-05-15 2002-11-27 Tosoh Corp 位相差フィルム
JP4080200B2 (ja) * 2001-12-11 2008-04-23 帝人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265325B (en) * 2003-01-23 2006-11-01 Nippon Oil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ly laminated body, elliptic polarization plate formed by the laminated body, circular polarization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6908573B2 (en) * 2003-04-17 2005-06-21 General Electric Polymeric resin blend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7314909B2 (en) * 2005-10-12 2008-01-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reducing the styrene content of a poly(arylene ether)/polystyrene blend,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resulting thermoplastic resin
US8208197B2 (en) * 2007-02-19 2012-06-26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optical film
JP2010078905A (ja) 2008-09-26 2010-04-08 Nippon Zeon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0035720A1 (ja) * 2008-09-29 2010-04-0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640745B2 (ja) * 2008-12-26 2014-12-1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製造方法及び輝度向上フィルム
JP2011113004A (ja) * 2009-11-30 2011-06-09 Nippon Zeon Co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
JP2011118137A (ja) * 2009-12-03 2011-06-16 Nippon Zeon Co Ltd 輝度向上フィルム、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3299221B (zh) * 2010-12-28 2016-04-20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叠层体及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0356A (en) * 1989-02-01 1992-07-14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Molding for optical purpo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9757A (zh) 2014-11-26
US20150062702A1 (en) 2015-03-05
KR20140143365A (ko) 2014-12-16
US10175402B2 (en) 2019-01-08
JP6168045B2 (ja) 2017-07-26
TWI589436B (zh) 2017-07-01
WO2013136975A1 (ja) 2013-09-19
JPWO2013136975A1 (ja) 2015-08-03
TW201400284A (zh) 2014-01-01
KR102074884B1 (ko) 2020-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9757B (zh) 相位差膜叠层体、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JP7067600B2 (ja) 円偏光板、広帯域λ/4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CN104169754B (zh) 有机el显示装置
CN103299221B (zh) 相位差膜叠层体及相位差膜叠层体的制造方法
CN104956243B (zh) 叠层相位差膜及其制造方法
JP6729550B2 (ja) 位相差板及び位相差板の製造方法
KR101304591B1 (ko) 위상차 필름,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777051B (zh) 光學各向異性堆疊體、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1833603A (zh) 光學各向異性堆疊體、圓偏光板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JP6459269B2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CN105765424A (zh)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JP6303275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積層体、位相差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位相差フィルム、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JP5891870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1724791B1 (ko) 역파장분산 특성을 갖는 위상차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725590B1 (ko) 위상차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1437032A (zh) 光學層積體、偏光板複合體、液晶顯示裝置以及製造方法
JP2024051243A (ja) 積層位相差フィルム、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