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8718A - 图像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8718A
CN103358718A CN2013100995937A CN201310099593A CN103358718A CN 103358718 A CN103358718 A CN 103358718A CN 2013100995937 A CN2013100995937 A CN 2013100995937A CN 201310099593 A CN201310099593 A CN 201310099593A CN 103358718 A CN103358718 A CN 103358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power
gear
power transmitte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95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8718B (zh
Inventor
佐本贤治
古闲雄二
杉山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8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8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8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87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1Printing on disk-shaped media, e.g. C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1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 B65H29/125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ans of the nip between two, or between two sets of, moving tapes or bands or rollers between two sets of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2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contact with rotating friction members, e.g. rollers, brushes, or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85/00Recirculating articles, i.e. feeding each article to, and delivering it from, the same machine work-station more than o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65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3Inverting
    • B65H2301/3331Involving forward reverse transpor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6Tabl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40Toothed gearings
    • B65H2403/48Other
    • B65H2403/481Planeta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70Clutches; Couplings
    • B65H2403/72Clutches, brakes, e.g. one-way clutch +F20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115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shape toothed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3Oscillating, pivot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face of material, e.g. diver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3Compartmented support
    • B65H2405/332Superposed compartments
    • B65H2405/3322Superposed compartments discharge tray superposed to feed tr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Ink Jet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图像记录设备包括:驱动源,执行正向和逆向旋转;第一辊,正向旋转使第一辊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以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逆向旋转使第一辊在与第一方向相逆的第二方向上旋转;记录装置,在第一辊的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以在介质上记录图像;第二辊,在记录装置的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第一动力传递器,将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第二辊且不将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第二辊,第一和第二方向驱动动力分别是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旋转的第一辊的旋转驱动动力;第二动力传递器,将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第二辊且不将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第二辊。根据本发明,第二辊能仅在一个方向上可旋转且能在两个方向上可旋转。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被构造成在片材上记录图像。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有被构造成在片材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设备。片材经过的输送路径被形成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在输送路径上的多个位置上设置辊,并且从驱动源传递来的驱动动力使这些辊旋转,以输送片材通过输送路径。
为了满足近来的减小图像记录设备的尺寸和成本的要求,优选地减少设置在图像记录设备中的驱动源的数目。即,优选地通过由公共驱动源产生的驱动动力使上述辊旋转。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10-329974)公开了一种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包括通过从公共马达传递的驱动动力而旋转的多个辊。在该输送机构中,片材供应辊、输送辊以及排出辊通过该公共马达旋转。具体地,马达的正向旋转使输送辊正向旋转,并且马达的逆向旋转使输送辊逆向旋转。马达的逆向旋转使片材供应辊正向旋转,但是马达的正向旋转不使片材供应辊旋转。马达的正向旋转使排出辊正向旋转,但是马达的逆向旋转不使排出辊旋转。
例如,假定上述输送机构被安装在具有双面图像记录功能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当在片材的两面上记录图像时,排出辊逆向地旋转,以在与正常片材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片材。由排出辊在与正常片材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的片材经过再供应输送路径,该再供应输送路径被形成用于双面图像记录,并且该再供应输送路径从主输送路径分支。然而,在上述输送机构中,不能使排出辊逆向旋转,因为马达的逆向旋转未被传递至排出辊。即,在上述输送机构中,排出辊不能在与正常片材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片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已经被研发以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在该图像记录设备中,使得在某种情况下仅在一个方向上可旋转的辊在另一种情况下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逆的方向上可旋转。
(1)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驱动源,所述驱动源被构造成执行正向旋转和逆向旋转;第一辊,所述驱动源的所述正向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一辊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以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被输送介质,所述驱动源的所述逆向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一辊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逆;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且被构造成在所述被输送介质上记录图像;第二辊,所述第二辊被设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第一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且不将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所述第一辊的旋转驱动动力,并且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的所述第一辊的旋转驱动动力;以及第二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辊的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且不将所述第一辊的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第一方向驱动动力由第一动力传递器传递至第二辊。另一方面,第二方向驱动动力由第二动力传递器传递至第二辊。因此,第二辊能够仅在一个方向上可旋转且能够在两个方向上可旋转。
(2)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当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将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时,所述第二辊被构造成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以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被输送介质。当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将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时,所述第二辊被构造成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逆的方向上旋转。而且,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和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中的每一个动力传递器被设置成使得所述被输送介质经过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和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之间的区域。
(3)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所述记录装置能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另外,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和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中的每一个动力传递器被设置成使得所述被输送介质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经过位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与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之间的区域。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第一动力传递器和第二动力传递器被布置在需要增加移动的记录部的速度的各个区域处,从而导致图像记录设备的减小的尺寸。
(4)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包括单向离合器机构,所述单向离合器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单向离合器机构时使所述第二辊旋转,所述单向离合器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单向离合器机构时不使所述第二辊旋转。另外,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被构造成驱动所述第二辊;以及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时联接到所述驱动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时从所述驱动机构分离。
如上所述的结构是优选的,以实现在上述形式(1)中的第一动力传递器和第二动力传递器的功能。
(5)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包括: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能够与所述第一辊一起旋转;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与所述第二辊同轴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滑轮包括所述单向离合器机构;以及皮带,所述皮带被环绕在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上。另外,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可旋转的太阳齿轮;以及行星齿轮,在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的状态下,所述行星齿轮能够在所述太阳齿轮的旋转方向上公转。另外,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包括:第一辊齿轮,所述第一辊齿轮与所述第一辊同轴设置;传递器单元,所述传递器单元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辊齿轮的旋转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太阳齿轮;以及第二辊齿轮,所述第二辊齿轮作为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辊同轴设置。另外,当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被从所述第一辊齿轮传递至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齿轮时,在所述行星齿轮联接到所述第二辊齿轮的方向上使所述太阳齿轮旋转。另外,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被从所述第一辊齿轮传递至所述太阳齿轮时,在所述行星齿轮从所述第二辊齿轮分离的方向上使所述太阳齿轮旋转。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第一动力传递器将来自第一辊的第一方向驱动动力经由皮带传递至第二辊,但是归因于单向离合器而不将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第二辊。相比之下,当第二动力传递器正在接收第二方向驱动动力时,行星齿轮被连接到第二辊齿轮,并且相应地,第二动力传递器将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第二辊。另一方面,当第二动力传递器正在接收第一方向驱动动力时,行星齿轮从第二辊齿轮脱离,并且相应地,第二动力传递器不将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第二辊。鉴于以上情况,该结构是优选的以实现上述形式(1)的操作和效果。
(6)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被构造成减小所述第一辊的转速并将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
当第二方向驱动动力由第二动力传递器传递至第二辊时,第二方向驱动动力由第一动力传递器传递至第二辊。在该传递中,部件诸如齿轮和滑轮的机械误差可能不幸地导致接收由第二动力传递器传递的驱动动力的第二辊的转速比接收由第一动力传递器传递的驱动动力的第二辊的转速快的情形。另外,在驱动动力被从第一辊经由环绕在第一辊和第二辊上的皮带传递至第二辊的情况下,可能使该皮带松弛,从而导致该皮带从第二辊或第一辊脱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设置减速器以减小第一辊的转速并将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第二辊。该构造使得能够可靠地防止接收由第二动力传递器传递来的驱动动力的第二辊的转速比接收由第一动力传递器传递的驱动动力的第二辊的转速快。因此,能够如上所述可靠地防止皮带脱离。
(7)该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三辊,所述第三辊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辊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第三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三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二辊的旋转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三辊;以及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辊与所述第三辊之间,以使得所述被输送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边缘指向与主输送路径连续的逆向输送路径,其中所述主输送路径是从位于所述第一辊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延伸到位于所述第二辊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的路径,并且所述被输送介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输送通过所述主输送路径。
(8)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当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将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时,所述第三辊被构造成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以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被输送介质。当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将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时,所述第三辊被构造成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逆的方向上旋转。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能够将本发明中的图像记录设备构造成具有双面图像记录功能。
(9)该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第四辊,所述第四辊被设置在所述逆向输送路径处;以及第四动力传递器,所述第四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和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四辊,并且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和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中的任一驱动动力被传递到所述第四辊时,所述第四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使所述第四辊在仅一个方向上旋转。
(10)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所述第四辊被构造成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被输送介质从所述逆向输送路径输送至所述主输送路径。
(11)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所述第四动力传递器包括增速机构,所述增速机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转速,并且所述加速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四辊。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在沿着逆向输送路径输送的被输送介质的一个边缘由包括第四辊的辊对夹持,并且被输送介质的与所述一个边缘相反的边缘由包括第三辊的辊对夹持的情况下,第四辊和第三辊都可以拉动被输送介质。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第四动力传递器使第一辊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转速加速,并将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第四辊。结果,当第四辊和第三辊都拉动被输送介质时,第四辊能够拉出被夹持在包括第三辊的辊对之间的被输送介质。
(12)该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托盘,所述托盘被构造成保持作为所述被输送介质的介质;供应辊,所述供应辊被构造成将所述托盘上的所述被输送介质朝所述第一辊供应;以及供应动力传递器,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辊且不将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辊。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当第二方向驱动动力被从第一辊传递至供应辊,使供应辊旋转以将被输送介质供应至第一辊。在该输送中,使第一辊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从而使得能够通过被输送介质与第一辊的接触来校正被输送介质的倾斜输送。单个驱动源能够实现该校正,从而消除设置专用于供应辊的驱动源以校正被输送介质的倾斜输送的需要。
(13)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当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将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辊时,所述第二辊被构造成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以输送所述被输送介质。
(14)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包括:供应驱动机构,所述供应驱动机构被构造成驱动所述供应辊;以及供应行星齿轮机构,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机构时联接到所述供应驱动机构,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机构时从所述供应驱动机构分离。
(15)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可旋转的供应太阳齿轮;以及供应行星齿轮,在所述供应行星齿轮与所述供应太阳齿轮啮合的状态下,所述供应行星齿轮能够在所述供应太阳齿轮的旋转方向上公转。另外,所述供应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辊齿轮,所述第一辊齿轮与所述第一辊同轴设置;第一供应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一供应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辊齿轮的旋转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太阳齿轮;以及第二供应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二供应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供应行星齿轮的旋转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辊。另外,当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被从所述第一辊齿轮传递至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供应太阳齿轮时,所述供应太阳齿轮使得所述供应行星齿轮联接到所述第二供应动力传递器。另外,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被从所述第一辊齿轮传递至所述供应太阳齿轮时,所述供应太阳齿轮使得所述供应行星齿轮从所述第二供应动力传递器分离。
(16)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所述第二供应动力传递器包括中间齿轮。另外,当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时,所述供应行星齿轮联接到所述中间齿轮。另外,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时,所述供应行星齿轮被从所述中间齿轮移离。
(17)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所述记录装置包括能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架。另外,所述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辊齿轮,所述第一辊齿轮被构造成接收所述第一辊的所述旋转驱动动力;以及切换器,所述切换器包括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能够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所述滑架接触,所述切换器被构造成通过所述滑架与所述接触构件的接触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切换器联接到所述第一辊齿轮且不联接到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切换器联接到所述第一辊齿轮且联接到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接触构件通过与移动的滑架相接触而移动,由此能够切换在第一辊齿轮与第二动力传递器之间的连接状态。即,利用滑架的移动来切换,从而消除设置专门的驱动源用于运行切换的需要。
(18)所述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和所述滑架。另外,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正向旋转,以将所述被输送介质输送至使所述被输送介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边缘经过所述第一辊的位置,然后在所述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的状态下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
(19)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所述记录装置包括能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架。另外,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包括:第一辊齿轮,所述第一辊齿轮被构造成接收所述第一辊的所述旋转驱动动力;以及切换器,所述切换器包括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能够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所述滑架接触,所述切换器被构造成通过所述滑架与所述接触构件的接触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切换器联接到所述第一辊齿轮和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且不联接到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切换器联接到所述第一辊齿轮和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且不联接到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接触构件通过与移动的滑架相接触而移动,由此能够切换在第一辊齿轮与第二动力传递器之间的连接状态。即,利用滑架的移动来切换,从而消除设置专门的驱动源用于运行切换的需要。
(20)在所述图像记录设备中,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和所述滑架。另外,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以将所述被输送介质从所述托盘输送至使所述被输送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边缘到达所述第一辊的位置;然后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正向旋转,以将所述被输送介质输送至使所述被输送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边缘经过所述第一辊的位置;并且然后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
(2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驱动源,所述驱动源被构造成执行正向旋转和逆向旋转;第一辊,所述驱动源的所述正向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一辊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以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所述驱动源的所述逆向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一辊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逆;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以在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所述记录装置能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第二辊,所述第二辊被设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托盘,所述托盘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片材;供应辊,所述供应辊被构造成将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朝所述第一辊供应;第一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且不将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所述第一辊的旋转驱动动力,并且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的所述第一辊的旋转驱动动力;第二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辊的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且不将所述第一辊的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供应动力传递器,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辊且不将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辊;第一辊齿轮,所述第一辊齿轮被构造成接收所述第一辊的旋转驱动动力;切换器,所述切换器包括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能够与作为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所述记录装置的滑架接触,所述切换器被构造成通过所述滑架与所述接触构件的接触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切换器联接到所述第一辊齿轮且不联接到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且联接到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切换器联接到所述第一辊齿轮且联接到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且不联接到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和所述滑架执行:第一控制,在所述第一控制中,在所述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第一旋转量,然后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正向旋转第二旋转量,以将所述片材输送至使所述片材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边缘经过所述第一辊的位置,并且然后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第三旋转量;和第二控制,在所述第二控制中,在所述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第四旋转量,然后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正向旋转第五旋转量,以将所述片材输送至使所述片材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边缘经过所述第一辊的位置,并且然后在所述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的状态下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第六旋转量。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第一控制允许在片材上适当地执行单面图像记录。另外,第二控制允许在片材上适当地执行双面图像记录。即,仅驱动源允许在多张片材上的单面图像记录所需的时间长度的减小,允许使用第一辊校正片材的倾斜输送,并允许双面图像记录。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第二辊能够仅在一个方向上可旋转,且能够在两个方向上可旋转。即,能够使在某种情形下仅在一个方向上可旋转的第二辊在另一种情形下在两个方向上可旋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本发明实施例的当结合附图考虑时的下列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图示出MFP10的透视图;
图2是以竖直横截面示意性地图示出打印部11的内部构造的立面图;
图3是图示出驱动动力传递机构50和输送辊60、62、45的透视图;
图4是图示出驱动动力传递机构50和输送辊60、62、45的透视图;
图5是图示出驱动动力传递机构50和输送辊60、62、45的平面图;
图6是如从左侧看到的驱动动力传递机构50的示意图,图示出驱动动力传递机构50的辊、皮带、齿轮和滑轮之间的动力传递关系;
图7A是示意性地图示出齿轮51、75、78、88与位于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处的切换齿轮51的啮合状态的平面图,并且图7B是示意性地图示出齿轮51、75、78、88与位于第二动力传递位置处的切换齿轮51的啮合状态的平面图;
图8是用于通过供应辊25和输送辊60、62、45、68解释片材输送方向的表格,这些片材输送方向由切换齿轮51的位置和输送马达71的正向或逆向旋转确定;
图9是图示出控制器130的构造的框图;
图10是用于解释由控制器130执行以输送记录片材12的控制的流程图;
并且图11是以竖直横截面示意性地图示出不包括图2中的第三输送辊45和齿辊46的打印部11的内部构造的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需理解的是,下列实施例仅通过举例来描述,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各种变型以其它方式实施本发明。多功能外围设备(MFP)10在图1图示的状态下被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图1中图示的三个箭头指示上下方向7、前后方向8以及左右方向9。在下列解释中,上下方向7被定义为图1中图示的MFP10的上下方向,即MFP10在正常状态下。另外,通过把MFP10的形成有开口13的一侧看作前侧而定义前后方向8,并且在从该前侧看MFP10的状态下定义左右方向9。应注意的是,图1中图示的那些方向在其它附图中也被以类似的方式指示。另外,在下列解释中,术语“方向(单数)”指从一个点指向另一个点的单向方向,并且术语“方向(复数)”指两个相反方向。即,术语“方向(单数)”包括从一个点指向另一个点的方向以及从所述另一个点指向所述一个点的方向。
<MFP10的总体结构>
MFP10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示例。如图1中所示,MFP10在它的下部处包括打印部11。MFP10具有诸如传真功能和打印功能的各种功能。打印功能包括双面图像记录功能,该双面图像记录功能用于在作为将被输送的介质(即被输送介质)和片材的一个示例的记录片材12(参见图2)的正面和背面上记录图像。打印部11在它的正面中具有所述开口13。MFP10包括:供应托盘20(参见图2),记录片材12能够被放置在该供应托盘20上;以及输出托盘21(参见图2)。能够在前后方向8上通过开口13插入或移除这些托盘20、21。应注意的是,MFP10不仅能够在记录片材12上执行图像记录,而且能够在例如CD或DVD的标签面上执行图像记录。在这种情况下,CD或DVD被放置在薄板形介质托盘上并且通过例如开口13被插入到MFP10中。
如图2中所图示,供应辊25被设置在供应托盘20的上侧上。供应托盘20具有片材放置部(即上表面),记录片材12被放置在该上表面上。供应辊25能够从记录片材12的上侧接触被放置在供应托盘20的片材放置部上的记录片材12。通过从在它的逆向方向上旋转的输送马达71(作为驱动源的一个示例,参见图3-5)接收驱动动力,使供应辊25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结果,放置在供应托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通过第一输送路径65(作为主输送路径的一个示例)被供应至第一输送辊60。应注意的是,当使供应辊25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记录片材12在第一方向15上被输送。稍后将解释从第一输送辊60和输送马达71到供应辊25的动力传递。
第一输送路径65从供应托盘20的后端部延伸。第一输送路径65包括弯曲部和直部。第一输送路径65由外引导构件18和内引导构件19限定,外引导构件18和内引导构件19之间成预定距离相互对置。放置在供应托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通过弯曲部从记录片材12的下侧朝上侧输送,从而形成U形转弯。记录片材12然后通过直部被输送至记录部24(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该记录部24在记录片材12上执行图像记录。在图像记录之后,记录片材12被输送通过直部并被排出到输出托盘21上。即,在由图2中的单点划线箭头指示的第一方向15(作为输送方向的一个示例)上输送记录片材12。应注意的是,稍后将详细解释记录部24。
<第一输送辊60、第二输送辊62以及第三输送辊45>
如图2中所图示,在第一输送路径65中设置多个辊对。具体地,在记录部24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上游设置一对第一输送辊60(作为第一辊的一个示例)和夹紧辊61。在记录部24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下游也设置一对齿辊63和第二输送辊62(作为第二辊的一个示例)。在第二输送辊6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下游也设置一对齿辊46和第三输送辊45(作为第三辊的一个示例)。这些辊对中的每一个辊对在夹持记录片材12的同时被旋转,以输送记录片材12。
从输送马达71传递来的驱动动力使第一输送辊60旋转。输送马达71能够在它的正向方向或逆向方向上旋转。当由输送马达71的正向旋转产生的驱动动力被传递至第一输送辊60时,使第一输送辊60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以在第一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当由输送马达71的逆向旋转产生的驱动动力被传递至第一输送辊60时,使第一输送辊60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以在与第一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第一输送辊60将动力经由将在下文描述的驱动动力传递机构50(参见图3-6)传递至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
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辊60接触通过第一输送路径65输送的片材的记录面(即片材的由将在下文描述的记录部24记录图像的一面),并且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中的每一个辊接触片材的在记录面的背面的一面。即,当使第一输送辊60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以在第一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时,使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另一方面,当使第一输送辊60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使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中的每一个输送辊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应注意的是,在图2中,第一旋转方向是使各个辊60、62、45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的方向,并且第二旋转方向是使各个辊60、62、45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方向。
在双面图像记录中,在第二输送辊62与第三输送辊45之间切换通过第一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输送方向,使得记录片材12被输送至将在下文描述的第二输送路径67。
<记录部24>
如图2中所图示,记录部24在第一方向15上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辊60的下游和第二输送辊62的上游。压盘42被设置在记录部24的下方,从而与记录部24对置。压盘42支撑通过第一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12。记录部24利用公知的喷墨喷射方法以在被支撑在压盘42上的记录片材12上记录图像。记录部24包括:记录头38,该记录头38具有多个喷嘴,以将墨滴通过所述多个喷嘴喷射到记录片材12上;以及滑架40,该滑架40用于保持安装在滑架40上的记录头38。
滑架40由例如打印部11的框架支撑,从而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主扫描方向与垂直于前后方向8的左右方向9相一致。滑架40由公知的皮带机构联接到滑架驱动马达53(参见图9)。在接收到从滑架驱动马达53传递来的驱动动力时,使滑架40在左右方向9上往复移动。在记录片材12被支撑在压盘42上的状态下执行滑架40的该往复移动。在滑架40的往复移动中,记录头38喷射墨滴。结果,在被支撑在压盘42上的记录片材12上记录图像。应注意的是,用于由记录部24在记录片材12上记录图像的方法并不限于喷墨法,而是可以是例如电子照相法。
<传感器160>
如图2中所图示,在第一输送路径65中在第一输送辊60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上游的位置处设置传感器160。该传感器160包括:轴161;检测器162,该检测器162能够绕该轴161枢转;以及光学传感器163,该光学传感器163包括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该光接收元件用于接收从该光发射元件发射的光。
检测器162的一端伸入到第一输送路径65中。当外力未被施加到检测器162的所述一端时,检测器162的另一端位于从光发射元件延伸到光接收元件的光路中,以中断通过该光路行进的光。在这种状态下,光学传感器163将低电平信号输出到将在下文描述的控制器130。当检测器162的所述一端由记录片材12的前边缘挤压以使检测器162旋转时,检测器162的所述另一端被移出光路,导致光通过光路。在这种状态下,光学传感器163将高电平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30。在从光学传感器163接收的信号的基础上,控制器130感测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前边缘和后边缘。
<旋转编码器73>
如图2-5中所图示,第一输送辊60设有旋转编码器73,该旋转编码器73响应于第一输送辊60的旋转而产生脉冲信号。旋转编码器73包括光学传感器72和编码器盘74,该编码器盘74设置在第一输送辊60的轴34上,从而连同第一输送辊60一起旋转。编码器盘74包括:允许光通过的光透射部;以及禁止光通过的光遮断部。这些光透射部和光遮断部在周向方向上以规则节距交替布置,从而形成预定图案。在编码器盘74的旋转期间,每次当光学传感器72感测到光透射部和光遮断部时,旋转编码器73产生脉冲信号。产生的脉冲信号被传递到控制器130。在脉冲信号的基础上,控制器130检测第一输送辊60的旋转量。如将在下文描述的,输送辊60、62、45由皮带相互联接。因此,控制器130也能够在脉冲信号的基础上检测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的旋转量。
<路径切换构件41和第二输送路径67>
如图2中所图示,在第二输送辊62与第三输送辊45之间设置作为切换机构的一个示例的路径切换构件41。该路径切换构件41包括:辅助辊47、48;活板49;以及轴87。该活板49由轴87可枢转地支撑,以便从轴87大致在第一方向15上延伸。每个均具有齿辊形状的辅助辊47、48分别被设置在设置于活板49上的轴上。
活板49在(i)由图2中的虚线所指示的排出取向与(ii)由图2中的实线指示的翻转取向之间枢转,该排出取向允许记录片材12被排出到输出托盘21上,在该翻转取向中,活板49的自由端部49A位于比在排出取向中的位置低的位置处。
在MFP10的待机状态下,活板49的自重使活板49位于翻转取向处。当通过第一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12与活板49相接触时,活板49被向上移动从而被枢转到排出取向。活板49(具体地,辅助辊47、48)之后在接触记录片材12的同时引导记录片材12。当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上游边缘(即后边缘)经过辅助辊47时,活板49的自重使活板49从排出取向枢转到翻转取向。结果,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上游边缘向下移动,从而指向(即,从而面对或对着)将在下文描述的第二输送路径67(作为逆向输送路径的一个示例)。当在该状态下第三输送辊45继续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记录片材12在第一方向15上被输送并被排出到输出托盘21上。另一方面,当第三输送辊45的旋转方向被切换到第一旋转方向时,记录片材12在与第一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被输送,以便进入到第二输送路径67中。
第二输送路径67从在第二输送辊62与第三输送辊45之间的位置分支,从而于第一输送辊60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上游的位置处与第一输送路径65汇合。应注意的是,第二输送路径67由引导构件31、32限定。
<第四输送辊68>
如图2中所图示,在第二输送路径67中设置从动辊69和作为第四辊的一个示例的第四输送辊68。第四输送辊68被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67中,且被设置在从动辊69下方且与从动辊69对置的位置处。
输送马达71的驱动动力经由将在下文描述的驱动动力传递机构50的第四动力传递器28被传递到第四输送辊68。在接收到驱动动力时,使第四输送辊68在如下方向上旋转,该方向使得沿着第二输送路径67在第二方向16上输送记录片材12。具体地,使第四输送辊68仅在图2和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在此处,第二方向16是沿着第二输送路径67从在第二输送辊62与第三输送辊45之间的位置指向位于第一输送辊60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上游的位置的方向。该第二方向16由图2中的双点划线箭头指示。
鉴于以上情况,当由第三输送辊45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中的记录片材12被夹持在第四输送辊68与从动辊69之间时,第四输送辊68在第二方向16上输送记录片材12。结果,记录片材12被传送至位于第一输送辊60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上游的位置。稍后将解释从输送马达71到第四输送辊68的动力传递。
<驱动动力传递机构50>
如图3-5中所图示,打印部11设有驱动动力传递机构50。驱动动力传递机构50包括辊滑轮76、马达滑轮58、第一皮带77、第一动力传递器26、第二动力传递器27、第三动力传递器33、第四动力传递器28、供应动力传递器29以及切换器3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动力传递器27和第三动力传递器33是第二动力传递器的一个示例。
驱动动力传递机构50使得辊60、62、45、68、25旋转,从而在图8中描述的它们的相应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即,取决于切换器30的切换齿轮51的位置和输送马达71的旋转方向,驱动动力传递机构50使得辊60、62、45、68、25旋转。从输送马达71经由第一动力传递器26、第二动力传递器27、第三动力传递器33、第四动力传递器28以及供应动力传递器29中的任何动力传递器传递的驱动动力使辊60、62、45、68、25旋转。应注意的是,在图8中,辊60、62、45、68、25中的每一个辊经由传递器(其名称在对应的括号中描述)接收来自输送马达71的旋转驱动动力。
如图5中所图示,在第一输送路径65的左侧上,将辊滑轮76安装在第一输送辊60的轴34上。如图3-5中所图示,马达滑轮58被安装在输送马达71的转轴上。无端第一皮带77被环绕在辊滑轮76和马达滑轮58上。结果,输送马达71的旋转驱动动力被传递到第一输送辊60。具体地,当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使第一输送辊60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当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使第一输送辊60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
<第一动力传递器26>
如图3-6中所图示,第一动力传递器26包括左齿轮52、下齿轮80、第一滑轮81、第二滑轮82以及第二皮带83。在第一输送路径65的左侧上,将左齿轮52安装在第一输送辊60的轴34上。下齿轮80被设置在左齿轮52的下方,从而与左齿轮52啮合接合。第一滑轮81被安装在下齿轮80的右表面上,从而与下齿轮80同轴且一起旋转。结果,第一滑轮81随着第一输送辊60的旋转而一起旋转。第二滑轮82被安装在第二输送辊62的轴64上。无端第二皮带83被环绕在第一滑轮81和第二滑轮82上。结果,第一输送辊60的旋转使第二皮带83旋转,从而导致第一输送辊60的旋转驱动动力被传递到第二输送辊62。
<第三动力传递器33>
如图3-6中所图示,第三动力传递器33包括第三滑轮84、第四滑轮85以及第三皮带86。第三滑轮84被安装在第二滑轮82的左侧上的轴64上,从而与第二滑轮82同轴且一起旋转。第四滑轮85被安装在第三输送辊45的轴44上。无端第三皮带86被环绕在第三滑轮84和第四滑轮85上。结果,第二输送辊62的旋转驱动动力被传递到第三输送辊45。即,第三输送辊45通过从第二输送辊62接收旋转驱动动力随着第二输送辊62的旋转而旋转。
在下列解释中,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中的每一个方向是图6中每个辊和每个齿轮的旋转方向。即,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中的每一个方向是当从左侧看每个辊和每个齿轮时每个辊和每个齿轮的旋转方向。因此,需理解的是,当从右侧看每个辊和每个齿轮时,例如,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分别与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一致。公知的单向离合器(具体地,针离合器)被设置在第二滑轮82的内侧。即,第二滑轮82经由该单向离合器被安装在轴64上。结果,如图6中所图示,在本实施例中,当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使轴64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但是当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不使轴64旋转。因此,当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正向旋转驱动动力被传递到输送辊60、62、45,从而导致输送辊60、62、45旋转,从而在第一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一输送辊60在逆时针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使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中的每一个输送辊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另一方面,当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逆向旋转驱动动力被传递到第一输送辊60,但是第二滑轮82通过单向离合器在轴64上滑动。因此,逆向旋转驱动动力未被传递到第二输送辊62。结果,使仅第一输送辊60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从而在与第一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并且不使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旋转。
<第二动力传递器27>
如图3-6中所图示,第二动力传递器27包括:第一齿轮78,作为第一辊齿轮的一个示例;第二齿轮101,作为驱动机构或第二辊齿轮的一个示例;第一输出齿轮75;相互啮合的多个第一中间齿轮95(作为传递器单元的一个示例);以及第一行星齿轮机构96。第一行星齿轮机构96包括:太阳齿轮97,该太阳齿轮97与第一中间齿轮95中的最前方的一个第一中间齿轮95啮合;行星齿轮98,该行星齿轮98能够在绕太阳齿轮97公转的同时旋转;以及臂102。
在第一输送路径65的右侧上,在第一输送辊60的轴34上设置第一齿轮78。当使第一输送辊60旋转时,也使第一齿轮78旋转。即,第一齿轮78与第一输送辊60同轴设置并与第一输送辊60一起旋转。结果,旋转驱动动力被从第一齿轮78经由将在下文描述的切换器30的切换齿轮51传递到第一输出齿轮75。
第一输出齿轮75啮合接合:切换齿轮51;第一中间齿轮95中的最后方的一个第一中间齿轮95;以及将在下文描述的第四动力传递器28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03的太阳齿轮109。应注意的是,如将在下文中描述,当切换齿轮51位于第二动力传递位置处时,第一输出齿轮75与切换齿轮51啮合,使得旋转驱动动力被从第一齿轮78传递至第一输出齿轮75(参见图7B)。
在第一中间齿轮95相互啮合的状态下,第一中间齿轮95被大致在前后方向8上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布置偶数个第一中间齿轮95。需理解的是,虽然在图6中图示四个第一中间齿轮95,但是第一中间齿轮95的数目并不限于四个。最前方的第一中间齿轮95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96的太阳齿轮97啮合。鉴于以上情况,第一齿轮78的旋转驱动动力经由第一输出齿轮75和第一中间齿轮95被传递到太阳齿轮97。
太阳齿轮97由例如打印部11的框架可旋转地支撑。太阳齿轮97具有推力面,将臂102的一端安装在该推力面上。结果,臂102与太阳齿轮97同轴地旋转。行星齿轮98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臂102的另一端上。行星齿轮98与太阳齿轮97啮合接合。因此,行星齿轮98在由臂102支撑的同时被旋转,并且行星齿轮98在与太阳齿轮97啮合的同时在太阳齿轮97的旋转方向上公转。
接着将参照图6解释第二动力传递器27的动力传递。当使输送马达71(参见图3-5)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输送辊60和第一齿轮78中的每一个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这里,切换齿轮51、第一输出齿轮75、所述偶数个第一中间齿轮95被设置在第一齿轮78与太阳齿轮97之间,即,偶数个齿轮在这些齿轮相互啮合的状态下被串联地布置在第一齿轮78与太阳齿轮97之间。因此,当使第一齿轮78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使太阳齿轮97在逆时针方向(即由箭头99指示的方向)上旋转。
当使太阳齿轮97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使行星齿轮98环绕太阳齿轮97在由箭头99指示的方向上公转。结果,行星齿轮98连接到第二齿轮101并与第二齿轮101啮合。在此处,第二齿轮101被设置在第二输送辊62的轴64的右端部上(参见图3-5),并且第二齿轮101随同第二输送辊62一起旋转。当行星齿轮98和第二齿轮101彼此连接且啮合时,行星齿轮98停止公转,并且行星齿轮98开始旋转。行星齿轮98的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因此,当使行星齿轮98旋转时,连接到行星齿轮98且与行星齿轮98啮合的第二齿轮101即第二输送辊62在逆时针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即,使第二输送辊62在与第一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方向上旋转。
第二输送辊62的旋转驱动动力在逆时针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上经由第三滑轮84、第三皮带86以及第四滑轮85被传递到第三输送辊45。结果,第三输送辊45也在逆时针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即,第三输送辊45也在与第一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方向上旋转。
另一方面,当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与上述情况相反,第一齿轮78和太阳齿轮97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因此,行星齿轮98绕太阳齿轮97在由箭头100指示的方向上公转。结果,行星齿轮98从第二齿轮101脱离。因此,第二动力传递器27不导致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的旋转。
鉴于以上情况,第二动力传递器27将第一输送辊60的在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作为第二方向驱动动力的一个示例)传递到第二输送辊62。另一方面,第二动力传递器27不将第一输送辊60的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作为第一方向驱动动力的一个示例)传递到第二输送辊62。
应注意的是,当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如上所述,输送马达71的正向旋转驱动动力由第一动力传递器26传递到第二输送辊62,并由第三动力传递器33传递到第三输送辊45。因此,当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使输送辊60、62、45旋转,从而在第一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即,使第一输送辊60在逆时针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使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
在第二动力传递器27中,作为减速器的一个示例的第一中间齿轮95减小第一齿轮78的转速,并将已减速的旋转动力传递到太阳齿轮97。为了减小第一齿轮78的转速,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下详述设计第一中间齿轮95。应注意的是,第一齿轮78并不限于如下详述设计的齿轮,并且可以通过利用公知的齿轮而减小第一齿轮78的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间齿轮95中的一个第一中间齿轮95的齿轮节距(即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动力传递器27的其它齿轮的齿轮节距。因此,第一齿轮78的转速在具有大齿轮节距的所述一个第一中间齿轮95处减小,从而导致旋转驱动动力经由第一中间齿轮95传递到的第二输送辊62的减小的转速。
<第四动力传递器28>
如图3-6中所图示,第四动力传递器28包括: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03;正向旋转啮合齿轮104;逆向旋转啮合齿轮105;相互啮合的多个第二中间齿轮106;第三中间齿轮107;以及第三齿轮108。第二行星齿轮机构103包括:与第一输出齿轮75啮合的太阳齿轮109;两个行星齿轮110、111,每个行星齿轮110、111能够在绕太阳齿轮109公转的同时旋转;以及两个臂112、113。
太阳齿轮109由例如打印部11的框架可旋转地支撑。从第二动力传递器27的第一输出齿轮75传递来的驱动动力使太阳齿轮109旋转。即,如在第二动力传递器27的情况下,当切换齿轮51位于第二动力传递位置处时,第四动力传递器28从第一齿轮78接收驱动动力(参见图7B)。
太阳齿轮109具有推力面,将臂112、113的一端安装在该推力面上。因此,使臂112、113与太阳齿轮109同轴地旋转。行星齿轮110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臂112的另一端上。行星齿轮111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臂113的另一端上。行星齿轮110、111与太阳齿轮109啮合接合。在上述结构中,行星齿轮110在由臂112支撑的同时旋转,并且行星齿轮110在与太阳齿轮109啮合的同时在太阳齿轮109的旋转方向上公转。同样,行星齿轮111在由臂113支撑的同时旋转,并且行星齿轮111在与太阳齿轮109啮合的同时在太阳齿轮109的旋转方向上公转。
行星齿轮110能够与正向旋转啮合齿轮104啮合。行星齿轮111能够与逆向旋转啮合齿轮105啮合。逆向旋转啮合齿轮105与正向旋转啮合齿轮104啮合接合。除了逆向旋转啮合齿轮105之外,正向旋转啮合齿轮104与第二中间齿轮106中的最后方的一个第二中间齿轮106啮合接合。
在第二中间齿轮106相互啮合的状态下,第二中间齿轮106被大致在前后方向8上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布置偶数个第二中间齿轮106。需理解的是,虽然在图6中图示出四个第二中间齿轮106,但是第二中间齿轮106的数目并不限于四个。第三中间齿轮107被与第二中间齿轮106中的最前方的一个第二中间齿轮106同轴设置。第三中间齿轮107随着最前方的第二中间齿轮106一起绕轴79旋转。第三中间齿轮107与第三齿轮108啮合接合。第三齿轮108被与第四输送辊68同轴地设置,从而能够随同第四输送辊68一起旋转。
接着将参照图6解释第四动力传递器28的动力传递。当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输送辊60和第一齿轮78在逆时针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使切换齿轮5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并且使第一输出齿轮75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太阳齿轮109进而在顺时针方向(即由箭头114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结果,臂112、113也在由箭头114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因此,行星齿轮110与正向旋转啮合齿轮104啮合,并且使行星齿轮111从逆向旋转啮合齿轮105脱离或移离。与正向旋转啮合齿轮104啮合的行星齿轮11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由此正向旋转啮合齿轮104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
在此处,偶数个第二中间齿轮106在这些齿轮相互啮合的状态下被串联地布置在正向旋转啮合齿轮104与第三齿轮108之间。应注意的是,因为第三中间齿轮107与第二中间齿轮106同轴地且一起旋转,在第二中间齿轮106的上述数目中不包括第三中间齿轮107的数目。鉴于以上情况,当使正向旋转啮合齿轮104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第三齿轮108和第四输送辊68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即,当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使第四输送辊68在逆时针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
另一方面,当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输送辊60和第一齿轮78中的每一个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使切换齿轮5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并且使第一输出齿轮75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进而使太阳齿轮109在逆时针方向(即由箭头115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结果,臂112、113也在由箭头115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因此,使行星齿轮110从正向旋转啮合齿轮104脱离或移离,并且行星齿轮111与逆向旋转啮合齿轮105啮合。与逆向旋转啮合齿轮105啮合的行星齿轮11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由此逆向旋转啮合齿轮105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
这里,正向旋转啮合齿轮104和偶数个第二中间齿轮106被布置在逆向旋转啮合齿轮105与第三齿轮108之间,即,奇数个齿轮在这些齿轮相互啮合的状态下被串联地布置在逆向旋转啮合齿轮105与第三齿轮108之间。鉴于以上情况,当使逆向旋转啮合齿轮105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第三齿轮108和第四输送辊68也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即,即使当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第四输送辊68也在逆时针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
鉴于以上情况,第四动力传递器28将第一输送辊60的正向和逆向旋转驱动动力(即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和在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两者)传递到第四输送辊68,作为用于在第二方向16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旋转驱动动力(即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
第四动力传递器28增加第一输送辊60在逆时针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上的转速,并将已增速的旋转动力传递到第四输送辊68。为了增加速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下详述设计第四动力传递器28。应注意的是,第四动力传递器28并不限于具有如下详述的构造,并且可以通过利用公知的构造而增加第一输送辊60的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动力传递器28的齿轮的传动比被设定成使得第四输送辊68比输送辊60、62、45旋转得快。应注意的是,仅当第一输送辊60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逆向旋转啮合齿轮105被用于动力传递,并且该逆向旋转啮合齿轮105的齿轮节距(即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动力传递器28的其它齿轮的齿轮节距。该节距被设定成使得:当使第一输送辊60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第四输送辊68以与输送辊60、62、45相同的速度旋转。
鉴于以上情况,当使第一输送辊60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经由第四动力传递器28接收驱动动力的第四输送辊68以与输送辊60、62、45相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当使第一输送辊60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第四输送辊68比输送辊60、62、45旋转得快。在第四动力传递器28的齿轮中,用于增加速度的齿轮是增速机构的一个示例。
<供应动力传递器29>
如图3-6中所图示,供应动力传递器29包括:第二输出齿轮88;第四中间齿轮89;第四皮带90;两个第五中间齿轮91;安装在轴93上的第六中间齿轮92;第三行星齿轮机构120;第七中间齿轮121;第八中间齿轮122;第五皮带94;以及与供应辊25同轴地设置的供应滑轮123。第三行星齿轮机构120包括:太阳齿轮124,该太阳齿轮124能够绕轴93且随同轴93一起旋转;行星齿轮125,该行星齿轮125能够在绕太阳齿轮124公转的同时旋转;以及臂126。
第二输出齿轮88与第四中间齿轮89中的后方的一个第四中间齿轮89啮合接合。如将在下文中描述,当切换齿轮51位于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处时,第二输出齿轮88与切换齿轮51啮合,使得旋转驱动动力从第一齿轮78传递至第二输出齿轮88(参见图7A)。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偶数个第四中间齿轮89(具体地,两个第四中间齿轮89)。第四中间齿轮89中的前方的一个第四中间齿轮89被与两个第五中间齿轮91中的后方的一个第五中间齿轮91同轴地设置。
无端第四皮带90被环绕在两个第五中间齿轮91上。具体地,第四皮带90被设置成与两个第五中间齿轮91相邻,并且第四皮带90被环绕在两个滑轮上,所述两个滑轮分别与第五中间齿轮91同轴地且随同第五中间齿轮91一起旋转。
两个第五中间齿轮91中的前方的一个第五中间齿轮91与第六中间齿轮92啮合接合。第三行星齿轮机构120的第六中间齿轮92和太阳齿轮124绕轴93并随同轴93一起旋转。太阳齿轮124具有推力面,将臂126的一端安装在该推力面上。因此,臂126绕轴93旋转。行星齿轮125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臂126的另一端上。行星齿轮125与太阳齿轮124啮合接合。在上述结构中,行星齿轮125在由臂126支撑的同时旋转,并且行星齿轮125在与太阳齿轮124啮合的同时在太阳齿轮124的旋转方向上绕太阳齿轮124公转。
第七中间齿轮121被设置在第七中间齿轮121能够与行星齿轮125啮合的位置处。第八中间齿轮122与第七中间齿轮121啮合接合。无端第五皮带94被环绕在供应滑轮123和第八中间齿轮122(具体地,与第八中间齿轮122相邻设置且能够与第八中间齿轮122同轴且随同第八中间齿轮122一起旋转的滑轮)上。应注意的是,供应辊25和供应滑轮123同轴地且随同彼此一起旋转。
接着将参照图6解释供应动力传递器29的动力传递。当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输送辊60和第一齿轮78中的每一个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当使第一齿轮78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切换齿轮5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第二输出齿轮88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第四中间齿轮89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并且两个第五中间齿轮9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
当使第五中间齿轮9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与第六中间齿轮92同轴设置的第六中间齿轮92和太阳齿轮124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当使太阳齿轮124在逆时针方向上即在由箭头127指示的方向上旋转时,行星齿轮125绕太阳齿轮124在由箭头127指示的方向上公转。结果,行星齿轮125连接到第七中间齿轮121并与第七中间齿轮121啮合。当行星齿轮125和第七中间齿轮121彼此连接且啮合时,行星齿轮125停止公转且开始旋转。行星齿轮125的旋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因此,当使行星齿轮125旋转时,与行星齿轮125啮合的第七中间齿轮12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
当使第七中间齿轮121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第八中间齿轮122和供应滑轮123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当使供应滑轮123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供应辊25也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当使供应辊25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放置在供应托盘20上且与供应辊25接触的记录片材12即放置在供应托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中的最上一张记录片材12被朝第一输送辊60供应。
另一方面,当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与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的情况相反,太阳齿轮124在顺时针方向上(即在由箭头128指示的方向上)旋转。因此,行星齿轮125绕太阳齿轮124在由箭头128指示的方向上公转。结果,行星齿轮125从第七中间齿轮121脱离或移离。鉴于以上情况,当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旋转驱动动力不从输送马达71传递至供应辊25,从而不导致供应辊25的旋转。
<切换器30>
如图3-7B中所图示,切换器30包括:切换齿轮51;卷簧56、57;以及切换杆55,作为接触构件的一个示例。
如图7A和图7B中所图示,切换齿轮51与第一齿轮78啮合接合。因此,从输送马达71传递来的驱动动力使切换齿轮51旋转。在切换齿轮51与第一齿轮78啮合的状态下,切换齿轮51能够至少在图7A中指示的第一动力传递位置(作为第一位置的一个示例)与图7B中指示的第二动力传递位置(作为第二位置的一个示例)之间在左右方向9上移动。第一动力传递位置位于第二动力传递位置的左侧上。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和第二动力传递位置中的每一个动力传递位置位于第一输送路径65的右侧上。
如图7A中所图示,当切换齿轮51位于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处时,切换齿轮51连接到(即啮合)第一齿轮78和第四中间齿轮89。应注意的是,切换齿轮51在该状态下不与第一输出齿轮75啮合。结果,从输送马达71经由第一齿轮78传递到切换齿轮51的旋转驱动动力被传递到供应动力传递器29。
如图7B中所图示,当切换齿轮51位于第二动力传递位置处时,切换齿轮51连接到(即啮合)第一齿轮78和第一输出齿轮75。应注意的是,切换齿轮51在该状态下不与第四中间齿轮89啮合。结果,从输送马达71经由第一齿轮78传递到切换齿轮51的旋转驱动动力被传递到第二动力传递器27和第四动力传递器28。
如图7A和图7B中所图示,切换齿轮51的右表面能够与切换杆55接触。记录部24的滑架40能够从左侧与切换杆55接触。另外,切换杆55设有卷簧56。切换杆55和卷簧56沿着切换齿轮51的轴向方向布置。卷簧56的一端被安装在切换杆55的右表面上,并且卷簧56的另一端被安装在例如打印部11的未示出的框架上。结果,卷簧56从离第二动力传递位置较近的一侧朝离第一动力传递位置较近的一侧(即在向左方向上)推压切换杆55。另外,卷簧57被安装在切换齿轮51上,且被安装在切换齿轮51的与卷簧56相反的一侧上。结果,卷簧57从离第一动力传递位置较近的一侧朝离第二动力传递位置较近的一侧(即在向右方向上)推压切换齿轮51。应注意的是,卷簧56的推压力大于卷簧57的推压力。因此,从离第二动力传递位置较近的一侧朝离第一动力传递位置较近的一侧(即在向左方向上)推压切换齿轮51和切换杆55。
止动件(未示出)禁止位于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处的切换齿轮51被卷簧56的推压力从第二动力传递位置朝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即在向左方向上)移动。这将切换齿轮51保持在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处。当位于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处的切换齿轮51由滑架40推动从而从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向右移动时,切换齿轮51被从止动件释放并从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参见图7A)移至第二动力传递位置(参见图7B)。应注意的是,止动件被设计成禁止切换齿轮51在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和第二动力传递位置处的向左移动,但也被设计成不禁止切换齿轮51在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和第二动力传递位置处的向右移动。
如在位于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处的切换齿轮51的情况下那样,未示出的止动件(具有与设置在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处的止动件的构造类似的构造)禁止位于第二动力传递位置处的切换齿轮51被卷簧56的推压力从第二动力传递位置朝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即在向左方向上)移动。这将切换齿轮51保持在第二动力传递位置处。
当位于第二动力传递位置处的切换齿轮51由滑架40推动从而从第二动力传递位置向右移动时,切换齿轮51被从止动件释放。当使滑架40在该状态下向左移动时,切换齿轮51被卷簧56的推压力从第二动力传递位置移至第一动力传递位置。
鉴于以上情况,切换器30将来自第一输送辊60的动力传递切换到第二动力传递器27、第四动力传递器28和/或供应动力传递器29。具体地,当切换齿轮51位于第二动力传递位置处时,切换器30将来自第一输送辊60的驱动动力传递到第二动力传递器27和第四动力传递器28。另一方面,当切换齿轮51位于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处时,切换器30不将来自第一输送辊60的驱动动力传递至第二动力传递器27。应注意的是,当切换齿轮51位于第一动力传递位置处时,切换器30将来自第一输送辊60的驱动动力传递至供应动力传递器29。
<控制器130>
图9中图示的控制器130控制MFP10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30控制输送马达71。控制器130还控制滑架驱动马达53使滑架40移动,以便控制切换器30切换驱动动力的传递。如图9中所图示,控制器130包括CPU131、ROM132、RAM133、EEPROM134、ASIC135以及用于将这些器件相互连接的内部总线137。
ROM132为CPU131存储各种程序和数据以控制各种操作。RAM133被用作用于临时存储例如当CPU131执行程序时所使用的数据和信号的存储区域。EEPROM134用于存储在MFP10被关闭之后应该保持的设定、标志和其它类似的数据。
连接到ASIC135的是输送马达71和滑架驱动马达53。当用于使每个马达旋转的驱动信号被从CPU131输入到对应的驱动电路时,与驱动信号相关的驱动电流被从该驱动电路输出到马达,从而导致马达以预定的转速正向或逆向地旋转。
另外,从旋转编码器73的光学传感器72输出的脉冲信号被输入到ASIC135。在从光学传感器72传递来的该脉冲信号的基础上,控制器130检测输送辊60、62、45的旋转量。
另外,传感器160的光学传感器163被连接到ASIC135。在从光学传感器163传递来的信号的基础上,控制器130在传感器160的位置处检测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下游边缘(即前边缘)和上游边缘(后边缘)。
<控制器130的控制>
接着将参考图10中的流程图解释由控制器130执行的用于在记录片材12上进行单面图像记录和双面图像记录的处理的过程。应注意的是,用于输送记录片材12的控制主要在图10中被解释。另外,切换器30的起始位置是图10中流程中的第一动力传递位置。
当用于在记录片材12上的图像记录的命令被从例如操作面板17(参见图1)输入到MFP10时,控制器130在S10处确定该命令是用于单面图像记录还是双面图像记录。
<单面图像记录>
当命令是用于单面图像记录时(S10:否),控制器130在S20处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该旋转使得供应辊25在顺时针方向(即图2和图6中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结果,放置在供应托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由供应辊25从供应托盘20朝第一输送辊60供应,从而沿着第一输送路径65在第一方向15上被输送。
另外,当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输送辊60在顺时针方向(即图2和图6中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当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前边缘到达第一输送辊60时,该前边缘与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的第一输送辊60相接触,由此校正记录片材12的倾斜输送。
控制器130在S30处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第一旋转量。这里,将第一旋转量设定在足以让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前边缘从供应托盘20被输送至第一输送辊60的量。因此,当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第一旋转量时,记录片材12被传感器160感测到。
当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第一旋转量时(S30:是),控制器130在S40处将输送马达71的旋转方向从逆向方向切换到正向方向。结果,使供应辊25停止,并且使输送辊60、62、45在它们的相应方向上旋转,以在第一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结果,输送辊60、62、45沿着第一输送路径65在第一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应注意的是,在S40处,使第一输送辊60在逆时针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使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
控制器130在S60处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第二旋转量。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旋转量设定在足以让记录部24完成在记录片材12上的图像记录的量。具体地,将第二旋转量设定在足以让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后边缘从第一输送辊60被输送且然后经过记录部24的正下方的位置的量。因此,在输送马达71已经在正向方向上被旋转第二旋转量时,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后边缘经过传感器160。结果,传感器160停止感测记录片材12(S50:是)。另外,在已经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第二旋转量之前,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后边缘经过第一输送辊60。应注意的是,控制器130在图像记录中交替地执行:记录处理,该记录处理用于使记录部24在左右方向9上往复移动;和输送处理,该输送处理用于在记录处理之后输送记录片材12。因此,第二旋转量是在图像记录中的各个输送处理中的旋转量的和。
当在记录片材12上的图像记录完成时,控制器130在S70处基于图像记录命令确定是否存在用于图像记录的下一页。当存在下一页时(S70:是),控制器130在S80处将输送马达71的旋转方向从正向方向切换至逆向方向。结果,使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停止。另外,使供应辊25和第一输送辊60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结果,放置在供应托盘20上的记录片材12由供应辊25从供应托盘20供应到第一输送路径65,并沿着第一输送路径65在第一方向15上被输送。
控制器130在S90处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第三旋转量。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三旋转量设定在与第一旋转量相同的量,但是第三旋转量可以不同于第一旋转量。结果,在S80处供应的随后记录片材12输送至第一输送辊60。在此处,因为第一输送辊60正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所以在S80处供应的记录片材12不经过第一输送辊60。另外,因为使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停止,所以在S20处供应的在先记录片材12被保持停止。
执行S70-S90处的处理允许随后记录片材12在相对较早的时刻被输送至记录部24的正上游的位置。这使得能够缩短在图像记录之后从在先记录片材12的供应到在先片材12的排出的一系列处理所需的时间长度。
在S90处的处理之后,重复在S40-S90处的处理直至控制器130在S70处确定不存在下一页为止(S70:否)。在S20-S90处的处理是第一控制的一个示例。
当控制器130在S70处确定不存在下一页时(S70:否),控制器130在S100处继续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注意,该正向旋转从S40处的处理继续)。结果,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沿着第一输送路径65在第一方向15上输送记录片材12。
控制器130在S120处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排出旋转量。在此处,将排出旋转量设定在足以让记录片材12被排出到输出托盘21上的量。当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排出旋转量时,记录片材12被排出到输出托盘21上。
<双面图像记录>
另一方面,当图像记录命令是用于双面图像记录时(S10:是),控制器130在S120处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在S120-S160处的处理分别类似于在S20-S60处的那些处理。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旋转量是与第一旋转量相同的量,但是第四旋转量可以不同于第一旋转量。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五旋转量设定在比第二旋转量大的量。具体地,将第五旋转量设定在足以不仅让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后边缘从第一输送辊60被输送并然后经过在记录部24的正下方的位置而且还让后边缘经过路径切换构件41的辅助辊47的量。
当在S160处完成在记录片材12上的图像记录时,控制器130在S170处基于图像记录命令确定记录片材12的图像记录面是否为正面,即,控制器130确定是否存在在背面上执行图像记录的需要。当需要在背面上执行图像记录时(S170:是),控制器130控制滑架驱动马达53使滑架40移动,由此使切换器30从第一动力传递位置移至或切换至第二动力传递位置。
然后,在S180处,控制器130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结果,在与第一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片材12的方向上使输送辊60、62、45旋转。应注意的是,在S180处,使第一输送辊60在顺时针方向(即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使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在逆时针方向(即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在此处,因为记录片材12已经通过辅助辊47,所以路径切换构件41已经被枢转到翻转取向。因此,记录片材12在由路径切换构件41引导的同时在与第一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被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67。
控制器130在S190处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第六旋转量。在此处,在本实施例中,将第六旋转量设定在足以让记录片材12通过第二输送路径67并在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前边缘处到达第一输送辊60的量。
控制器130然后再次执行在S140-S170处的处理。结果,在记录片材12的背面上记录图像。S120-S190处的处理是第二控制的一个示例。
当对正面和背面完成图像记录时(S170:否),该流程转到S200,在S200处,控制器130基于图像记录命令确定是否存在用于图像记录的下一页。当存在下一页时(S200:是),控制器130使滑架40移动,由此将切换器30从第二动力传递位置移至或切换至第一动力传递位置。
控制器130然后执行在S210和S220处的处理。在此处,在S210和S220处的处理分别类似于在S80和S90处的处理。应注意的是,在S220处使输送马达71旋转第三旋转量之后,再次执行S140处的处理。
之后,控制器130重复在S140-S220处的处理直至控制器130在S200处确定不存在下一页(S200:否)为止。
当控制器130在S200处确定不存在下一页时(S200:否),控制器130执行在S100和S110处的处理。结果,记录片材12被排出到输出托盘21上。
<实施例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由第一动力传递器26传递至第二输送辊62。另一方面,在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由第二动力传递器27传递至第二输送辊6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辊62可以仅在一个方向上可旋转,并且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可旋转。即,可以使在某种情形下仅在一个方向上可旋转的第二输送辊62在另一种情形下在两个方向上可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传递器26和第二动力传递器27被布置成使得记录片材12经过在第一动力传递器26与第二动力传递器27之间的位置。结果,第一动力传递器26和第二动力传递器27被布置在记录部24的速度需要被增加的相应区域处,从而导致MFP10的减小的尺寸。
另外,包括单向离合器和第一行星齿轮机构96的MFP10优选实现第一动力传递器26和第二动力传递器27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传递器26将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从第一输送辊60经由第二皮带83传递至第二输送辊62,但是归因于单向离合器而不将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传递至第二输送辊62。相比之下,当第二动力传递器27正在接收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时,行星齿轮98被连接到第二齿轮101并与第二齿轮101啮合,并且相应地,第二动力传递器27将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传递至第二输送辊62。另一方面,当第二动力传递器27正在接收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时,行星齿轮98从第二齿轮101脱离,并且相应地,第二动力传递器27不将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传递至第二输送辊62。鉴于以上情况,该构造优选实现使在某种情形下仅在一个方向上可旋转的第二输送辊62在另一种情形下在两个方向上可旋转的上述效果。
另外,当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由第二动力传递器27传递到第二输送辊62时,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由第一动力传递器26传递到与第二输送辊62同轴的第二滑轮82。在该传递中,部件诸如齿轮和滑轮的机械误差可能不幸地导致如下情形,在该情形中,接收由第二动力传递器27传递的驱动动力的第二输送辊62的转速比接收由第一动力传递器26传递的驱动动力的第二滑轮82的转速快。在该情形下,可能使设置在第二滑轮82上的第二皮带83松弛,从而导致第二皮带83从第二滑轮82或第一滑轮81脱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一输送辊60的转速减小,并且旋转驱动动力被传递到第二输送辊62。该构造使得能够可靠地防止接收由第二动力传递器27传递的驱动动力的第二输送辊62的转速比接收由第一动力传递器26传递的驱动动力的第二滑轮82的转速快。因此,能够如上所述可靠地防止第二皮带83脱离。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第三输送辊45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时,第四输送辊68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因此,在沿着第二输送路径67输送的记录片材12的在第二方向16上的前边缘被夹持在从动辊69与第四输送辊68的辊对之间并且记录片材12的在第二方向16上的后边缘被夹持在齿辊46与第三输送辊45的辊对之间的情况下,第四输送辊68和第三输送辊45都可以拉动记录片材12。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动力传递器28将第一输送辊60的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加速,并将旋转驱动动力传递至第四输送辊68。结果,当第四输送辊68和第三输送辊45都拉动记录片材12时,第四输送辊68能够拉出被夹持在齿辊46与第三输送辊45的辊对之间的记录片材12。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动力被从第一输送辊60传递至供应辊25时,使供应辊25旋转以朝第一输送辊60供应记录片材12。在该输送中,使第一输送辊60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使得能够通过记录片材12与第一输送辊60的接触来校正记录片材12的倾斜输送。可以由单个马达实现该校正,从而消除了设置专用于供应辊25的马达以校正记录片材12的倾斜输送的需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杆55通过与移动的滑架40相接触而被移动,由此能够切换在第一齿轮78与第二动力传递器27之间的连接状态。即,利用滑架40的移动以启动切换器30,从而消除设置特定的驱动源用于启动切换器30的需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允许在记录片材12上适当地执行单面图像记录。另外,第二控制允许在记录片材12上适当地执行双面图像记录。即,仅输送马达71能够减小在多张片材上的单面图像记录所需的时间长度,能够使用第一输送辊60校正记录片材12的倾斜输送,并能够执行双面图像记录。
<变型>
在本实施例中,当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输送辊60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构造。另外,当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输送辊60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构造。例如,与本实施例相反,MFP10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当使输送马达71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输送辊60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另外,与本实施例相反,MFP10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当使输送马达71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输送辊60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第二输送辊62和第三输送辊45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传递器26和第二动力传递器27被布置成使得记录片材12经过在第一动力传递器26与第二动力传递器27之间的区域,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构造。例如,第一动力传递器26和第二动力传递器27都可以被布置在该区域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一侧上。
在本实施例中,单向离合器被设置在安装在第二输送辊62的轴64上的第二滑轮82中,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构造。例如,MFP10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单向离合器被设置在第一输送辊60的轴34与第二输送辊62的轴64之间,用于支撑第二皮带83的滑轮被设置成与第二滑轮82啮合。另外,单向离合器被设置在第一滑轮81中。
在本实施例中,行星齿轮98与安装在第二输送辊62的轴64上的第二齿轮101啮合,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构造。例如,可以在行星齿轮98与第二齿轮101之间设置一个齿轮。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齿轮和第二齿轮101是驱动机构的一个示例。
在本实施例中,当使太阳齿轮97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行星齿轮98被连接到第二齿轮10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构造。例如,与本实施例相反,当使太阳齿轮97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行星齿轮98可以被连接到第二齿轮101。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奇数个第一中间齿轮95,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偶数个第一中间齿轮95。此外,在行星齿轮98与第二齿轮101之间设置奇数个齿轮。
在本实施例中,将输送马达71的第一旋转量、第三旋转量和第四旋转量中的每一个旋转量设定在足以让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前边缘从供应托盘20被输送至第一输送辊60的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构造。例如,可以将输送马达71设定在使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前边缘到达传感器160的量。在这种情况下,将第二旋转量和第五旋转量中的每一个旋转量设定在足以让记录片材12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后边缘从传感器160被输送并通过在记录部24的正下方的位置的量。
本发明可应用于如图11中所图示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省略上述实施例的第三输送辊45、齿辊46以及第三动力传递器33。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输送路径67从在记录部24与第二输送辊62之间的位置延伸到第一输送辊60的在第一方向15上的上游侧。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输送辊62是第二辊的一个示例,并且第二动力传递器27是第二动力传递器的一个示例。
需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以组合的方式实施上述变型。

Claims (21)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驱动源,所述驱动源被构造成执行正向旋转和逆向旋转;
第一辊,所述驱动源的所述正向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一辊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以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被输送介质,所述驱动源的所述逆向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一辊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逆;
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且被构造成在所述被输送介质上记录图像;
第二辊,所述第二辊被设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
第一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且不将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所述第一辊的旋转驱动动力,并且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的所述第一辊的旋转驱动动力;以及
第二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辊的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且不将所述第一辊的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当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将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时,所述第二辊被构造成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以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被输送介质,并且
其中当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将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时,所述第二辊被构造成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逆的方向上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记录装置能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和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中的每一个动力传递器被设置成使得所述被输送介质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经过位于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与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之间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包括单向离合器机构,所述单向离合器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单向离合器机构时使所述第二辊旋转,所述单向离合器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单向离合器机构时不使所述第二辊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被构造成驱动所述第二辊;以及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时联接到所述驱动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时从所述驱动机构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包括:
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能够与所述第一辊一起旋转;
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与所述第二辊同轴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滑轮包括所述单向离合器机构;以及
皮带,所述皮带被环绕在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上,
其中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
可旋转的太阳齿轮;以及
行星齿轮,在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的状态下,所述行星齿轮能够在所述太阳齿轮的旋转方向上公转,
其中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包括:
第一辊齿轮,所述第一辊齿轮与所述第一辊同轴设置;
传递器单元,所述传递器单元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辊齿轮的旋转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太阳齿轮;以及
第二辊齿轮,所述第二辊齿轮作为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辊同轴设置,
其中,当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被从所述第一辊齿轮传递至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齿轮时,在所述行星齿轮联接到所述第二辊齿轮的方向上使所述太阳齿轮旋转,并且
其中,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被从所述第一辊齿轮传递至所述太阳齿轮时,在所述行星齿轮从所述第二辊齿轮分离的方向上使所述太阳齿轮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被构造成减小所述第一辊的转速并将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三辊,所述第三辊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辊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
第三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三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二辊的旋转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三辊;以及
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辊与所述第三辊之间,以使得所述被输送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边缘指向与主输送路径连续的逆向输送路径,其中所述主输送路径是从位于所述第一辊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延伸到位于所述第二辊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的路径,并且所述被输送介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输送通过所述主输送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当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将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时,所述第三辊被构造成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以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被输送介质,并且
其中当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将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时,所述第三辊被构造成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逆的方向上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四辊,所述第四辊被设置在所述逆向输送路径处,且被构造成将所述被输送介质输送至所述主输送路径;以及
第四动力传递器,所述第四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和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四辊,并且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和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中的任一驱动动力被传递到所述第四辊时,所述第四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使所述第四辊在仅一个方向上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四辊被构造成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被输送介质从所述逆向输送路径输送至所述主输送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四动力传递器包括增速机构,所述增速机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转速,并且所述加速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四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托盘,所述托盘被构造成保持作为所述被输送介质的介质;
供应辊,所述供应辊被构造成将所述托盘上的所述被输送介质朝所述第一辊供应;以及
供应动力传递器,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辊且不将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当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将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辊时,所述第二辊被构造成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以输送所述被输送介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包括:
供应驱动机构,所述供应驱动机构被构造成驱动所述供应辊;以及
供应行星齿轮机构,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机构时联接到所述供应驱动机构,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机构时从所述供应驱动机构分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机构包括:
可旋转的供应太阳齿轮;以及
供应行星齿轮,在所述供应行星齿轮与所述供应太阳齿轮啮合的状态下,所述供应行星齿轮能够在所述供应太阳齿轮的旋转方向上公转;
其中所述供应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辊齿轮,所述第一辊齿轮与所述第一辊同轴设置;
第一供应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一供应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辊齿轮的旋转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太阳齿轮;以及
第二供应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二供应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供应行星齿轮的旋转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辊,
其中,当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被从所述第一辊齿轮传递至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供应太阳齿轮时,所述供应太阳齿轮使得所述供应行星齿轮联接到所述第二供应动力传递器,并且
其中,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被从所述第一辊齿轮传递至所述供应太阳齿轮时,所述供应太阳齿轮使得所述供应行星齿轮从所述第二供应动力传递器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供应动力传递器包括中间齿轮,
其中,当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时,所述供应行星齿轮联接到所述中间齿轮,并且
其中,当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被传递至所述供应行星齿轮时,所述供应行星齿轮被从所述中间齿轮移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记录装置包括能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架,并且
其中所述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辊齿轮,所述第一辊齿轮被构造成接收所述第一辊的所述旋转驱动动力;以及
切换器,所述切换器包括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能够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所述滑架接触,所述切换器被构造成通过所述滑架与所述接触构件的接触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切换器联接到所述第一辊齿轮且不联接到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切换器联接到所述第一辊齿轮且联接到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和所述滑架,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正向旋转,以将所述被输送介质输送至使所述被输送介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边缘经过所述第一辊的位置,然后在所述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的状态下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记录装置包括能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架,并且
其中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第一辊齿轮,所述第一辊齿轮被构造成接收所述第一辊的所述旋转驱动动力;以及
切换器,所述切换器包括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能够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所述滑架接触,所述切换器被构造成通过所述滑架与所述接触构件的接触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切换器联接到所述第一辊齿轮和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且不联接到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切换器联接到所述第一辊齿轮和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且不联接到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和所述滑架,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在所述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
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以将所述被输送介质从所述托盘输送至使所述被输送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边缘到达所述第一辊的位置;然后
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正向旋转,以将所述被输送介质输送至使所述被输送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边缘经过所述第一辊的位置;并且然后
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
2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驱动源,所述驱动源被构造成执行正向旋转和逆向旋转;
第一辊,所述驱动源的所述正向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一辊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以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片材,所述驱动源的所述逆向旋转能够使所述第一辊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逆;
记录装置,所述记录装置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辊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以在所述片材上记录图像,所述记录装置能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
第二辊,所述第二辊被设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
托盘,所述托盘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片材;
供应辊,所述供应辊被构造成将所述托盘上的所述片材朝所述第一辊供应;
第一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一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且不将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所述第一辊的旋转驱动动力,并且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的所述第一辊的旋转驱动动力;
第二动力传递器,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辊的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且不将所述第一辊的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辊;
供应动力传递器,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辊且不将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动力传递至所述供应辊;
第一辊齿轮,所述第一辊齿轮被构造成接收所述第一辊的旋转驱动动力;
切换器,所述切换器包括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能够与作为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所述记录装置的滑架接触,所述切换器被构造成通过所述滑架与所述接触构件的接触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切换器联接到所述第一辊齿轮且不联接到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且联接到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切换器联接到所述第一辊齿轮且联接到所述第二动力传递器且不联接到所述供应动力传递器;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和所述滑架执行:
第一控制,在所述第一控制中,在所述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第一旋转量,然后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正向旋转第二旋转量,以将所述片材输送至使所述片材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边缘经过所述第一辊的位置,并且然后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第三旋转量;和
第二控制,在所述第二控制中,在所述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第四旋转量,然后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正向旋转第五旋转量,以将所述片材输送至使所述片材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边缘经过所述第一辊的位置,并且然后在所述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的状态下控制所述驱动源执行所述逆向旋转第六旋转量。
CN201310099593.7A 2012-03-27 2013-03-26 图像记录设备 Active CN1033587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2601 2012-03-27
JP2012072601A JP5929408B2 (ja) 2012-03-27 2012-03-27 画像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8718A true CN103358718A (zh) 2013-10-23
CN103358718B CN103358718B (zh) 2016-06-22

Family

ID=49233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9593.7A Active CN103358718B (zh) 2012-03-27 2013-03-26 图像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915494B2 (zh)
JP (1) JP5929408B2 (zh)
CN (1) CN10335871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4084A (zh) * 2014-05-12 2015-11-25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6276376A (zh) * 2015-06-25 2017-01-0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55225A (zh) * 2015-09-30 2017-08-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传送器和图像记录设备
CN108688347A (zh) * 2017-03-29 2018-10-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4425917A (zh) * 2022-03-01 2022-05-03 宁波得力科贝技术有限公司 打印机的搓纸方法及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9408B2 (ja) 2012-03-27 2016-06-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6200228B2 (ja) * 2013-07-16 2017-09-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6111961B2 (ja) * 2013-09-30 2017-04-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6299212B2 (ja) * 2013-12-27 2018-03-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314504B2 (ja) * 2014-01-30 2018-04-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361345B2 (ja) 2014-07-17 2018-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6365125B2 (ja) * 2014-08-29 2018-08-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6098052A (ja) * 2014-11-19 2016-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21677B2 (ja) 2015-03-31 2018-11-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6515671B2 (ja) * 2015-05-11 2019-05-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27381B2 (ja) * 2015-09-30 2020-0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657802B2 (ja) * 2015-11-02 2020-03-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680021B2 (ja) * 2016-03-18 2020-04-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39345B2 (ja) * 2017-09-28 2021-09-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7067009B2 (ja) * 2017-09-29 2022-05-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7151334B2 (ja) * 2018-09-28 2022-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7400355B2 (ja) * 2019-10-31 2023-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US20230062086A1 (en) * 2021-08-31 2023-03-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dia transpor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66A (zh) * 1992-09-30 1994-07-20 佳能株式会社 供片装置
JPH09124207A (ja) * 1995-10-31 1997-05-13 Daiwa Seiko Inc 用紙反転装置
US20040032074A1 (en) * 2002-08-16 2004-02-19 Park Jin-Ho Paper feeding mechanism for an inkjet printer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JP2004268382A (ja) * 2003-03-07 2004-09-30 Seiko Epson Corp 動力伝達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EP2095967A1 (en) * 2008-02-29 2009-09-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JP2009233901A (ja) * 2008-03-26 2009-10-15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US20110050780A1 (en) * 2009-08-31 2011-03-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5801B2 (ja) * 1993-03-12 1999-11-10 株式会社ピーエフユー 情報処理装置の紙送り装置及び紙送り方法
JPH07266642A (ja) * 1994-03-30 1995-10-17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3384205B2 (ja) * 1995-08-28 2003-03-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
JPH10329974A (ja) 1997-05-29 1998-12-15 Funai Electric Co Ltd 用紙搬送機構
JP2000095379A (ja) 1998-09-22 2000-04-04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27368A (ja) 1998-10-27 2000-05-09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動作制御方法
JP2000127570A (ja) 1998-10-27 2000-05-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記憶媒体
JP3715842B2 (ja) 1999-07-30 2005-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当該プリント装置におけるプリント媒体の給送方法
TW430613B (en) * 1999-08-23 2001-04-21 Acer Peripherals Inc Paper fee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same
JP4478289B2 (ja) 2000-04-21 2010-06-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処理装置
JP2002003048A (ja) * 2000-06-27 2002-01-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4754A (ja) 2001-09-21 2003-04-03 Sharp Corp 印字装置
JP3907554B2 (ja) 2002-08-28 2007-04-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US7393075B2 (en) 2003-09-05 2008-07-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feed control method of recording medium in the apparatus
JP4314174B2 (ja) 2003-09-05 2009-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媒体の搬送制御方法
CN100584612C (zh) 2005-02-23 2010-01-27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装置
JP2006264308A (ja) 2005-02-23 2006-10-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0076A (ja) 2005-03-03 2006-09-14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6256080A (ja) 2005-03-17 2006-09-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6106B2 (ja) 2005-09-30 2010-10-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412287B2 (ja) * 2006-01-26 2010-0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4605563B2 (ja) 2006-02-20 2011-01-05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2406B2 (ja) 2007-07-04 2013-10-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09034824A (ja) 2007-07-31 2009-02-19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JP4450034B2 (ja) 2007-08-31 2010-04-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リアル式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媒体の給送方法
JP5321820B2 (ja) * 2009-04-23 2013-10-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JP5056906B2 (ja) * 2010-06-17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929408B2 (ja) 2012-03-27 2016-06-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66A (zh) * 1992-09-30 1994-07-20 佳能株式会社 供片装置
JPH09124207A (ja) * 1995-10-31 1997-05-13 Daiwa Seiko Inc 用紙反転装置
US20040032074A1 (en) * 2002-08-16 2004-02-19 Park Jin-Ho Paper feeding mechanism for an inkjet printer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JP2004268382A (ja) * 2003-03-07 2004-09-30 Seiko Epson Corp 動力伝達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EP2095967A1 (en) * 2008-02-29 2009-09-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JP2009233901A (ja) * 2008-03-26 2009-10-15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US20110050780A1 (en) * 2009-08-31 2011-03-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er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4084A (zh) * 2014-05-12 2015-11-25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US9533853B2 (en) 2014-05-12 2017-01-03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plural roller pairs
CN106276376A (zh) * 2015-06-25 2017-01-0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76376B (zh) * 2015-06-25 2018-01-30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55225A (zh) * 2015-09-30 2017-08-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传送器和图像记录设备
CN107055225B (zh) * 2015-09-30 2020-07-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传送器和图像记录设备
CN108688347A (zh) * 2017-03-29 2018-10-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4425917A (zh) * 2022-03-01 2022-05-03 宁波得力科贝技术有限公司 打印机的搓纸方法及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34563B2 (en) 2016-09-06
JP2013203503A (ja) 2013-10-07
JP5929408B2 (ja) 2016-06-08
CN103358718B (zh) 2016-06-22
US8915494B2 (en) 2014-12-23
US20150166279A1 (en) 2015-06-18
US20130256976A1 (en) 201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8718A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9045301B2 (en) Conveying apparatus,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be executed by conveying apparatus
JP4605239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CN107055225B (zh) 传送器和图像记录设备
CN103660625A (zh) 图像记录设备
JP593898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6022625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118714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562161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524613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591551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7151334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727935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627381B2 (ja)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01119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506033B2 (ja) 印画紙搬送装置、及びプリンタ
JP2019177976A (ja) 搬送装置
JPH1113878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203726B2 (ja) 被記録媒体のスキュー防止装置、両面記録装置、両面液体噴射装置
JP593543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KR20140092673A (ko) 문서 출력 장치 및 문서 출력 방법
KR20150020939A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JPH09169440A (ja) 給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