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1400B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1400B
CN103171400B CN201210597931.5A CN201210597931A CN103171400B CN 103171400 B CN103171400 B CN 103171400B CN 201210597931 A CN201210597931 A CN 201210597931A CN 103171400 B CN103171400 B CN 1031714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door
shell
housing
sub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979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1400A (zh
Inventor
牧田祐纪
梁岛静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ilyn Co ltd
Highly Marelli Automotiv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lsonic Kan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833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801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836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4757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059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802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sonic Kansei Corp filed Critical Calsonic Kan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71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1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1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1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60H1/00528Connections between housing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60H1/00521Mounting or fastening of components in housings, e.g. heat exchangers, fans, electronic reg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60H1/00542Modular assembl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1/00692Damper doors moved by translation, e.g. curtain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92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inside the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具有:冷却空气的蒸发器;配置于蒸发器下游侧的加热器芯;对风量进行调整的多个门,所述多个门使经过旁通风道的空气与经过加热器芯的空气混合,并通过调整其开度来改变经过旁通风道的风量与经过加热器芯的风量的比率,从而调整混合空气的温度;形成于蒸发器的下游侧并设置有所述多个门中的第一门的中央风道;形成于中央风道的一侧并设置有所述多个门中的第二门的第一侧方风道;形成于中央风道的另一侧并设置有所述多个门中的第三门的第二侧方风道;形成中央风道的副壳体;左右夹住副壳体的第一和第二分割壳体,由所述副壳体和第一分割壳体形成所述第一侧方风道,由所述副壳体和第二分割壳体形成所述第二侧方风道。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包括独立的多个风道的风道结构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能够在车辆的例如前座和后座等独立地进行调温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参见日本特开2001-270320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0-272327号公报)。
这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在设置于壳体内的蒸发器与加热器芯之间沿着空气流动方向在所述壳体内设置两个分隔板,利用这两个分隔板形成三个小风道,并在各个小风道中以能够在上下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设置门。通过使所述门进行滑动移动,调整使由蒸发器冷却的空气流向加热器芯的风量以及使所述冷却后的空气经由旁通风道流向加热器芯下游侧的风量,使经过旁通风道的空气与经过加热器芯的空气混合,并通过使门滑动移动来改变其混合的比率,从而调整空气的温度。
然而,在这种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为了形成独立的多个风道而将分割板配置于壳体内并保持,因此存在其组装作业繁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组装作业形成独立的多个风道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冷却空气的蒸发器;配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游侧的加热器芯;配置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加热器芯之间、并对使由所述蒸发器冷却的空气流向所述加热器芯的风量以及使所述冷却后的空气经由旁通风道流向所述加热器芯的下游侧的风量进行调整的多个门,所述多个门使经过所述旁通通道的空气与经过所述加热器芯的空气混合,并且通过调整所述门的开度来改变经过所述旁通风道的风量与经过所述加热器芯的风量的比率,来调整混合空气的温度;形成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游侧并设置有所述多个门中的第一门的中央风道;形成于所述中央风道的一侧并设置有所述多个门中的第二门的第一侧方风道;形成于所述中央风道的另一侧并设置有所述多个门中的第三门的第二侧方风道;形成所述中央风道的副壳体;以及从左右夹住所述副壳体并保持的第一分割壳体和第二分割壳体,其中,所述副壳体和所述第一分割壳体形成所述第一侧方风道,所述副壳体和所述第二分割壳体形成所述第二侧方风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单元箱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三个独立风道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分割壳体的接合方式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单元箱体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混合门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图5的背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混合门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中央副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搭载了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车辆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控制面板与空调装置主体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涉及的空调装置主体的侧方剖视图。
图13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图12的混合门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中央副壳体单元上部的放大图。
图15是表示从图13的状态起卸下左滑动门单元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涉及的混合门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的中央副壳体单元的上部的放大图。
图18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涉及的空调装置的混合门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从中央副壳体单元和左滑动门单元分离了右滑动门单元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沿图18的D-D线的剖面的剖视图,是图19的滑动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表示中央副壳体单元中与右滑动门单元连结的侧表面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汽车等车辆1设置有空气调节装置(空调装置)2。
所述空调装置2具有在设置于车厢前部的控制面板3的内部设置的空调装置主体4、以及从所述空调装置主体4向设置于车厢各部分的出风口5输送空调用空气的管道6。
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主体4具有单元箱体40、冷却空气的蒸发器45、加热空气的加热器芯46、以及将冷却空气与加热空气混合以调整空气温度的混合门装置50等。
[单元箱体]
单元箱体40具有图1中处于左侧的左分割壳体41(第一分割壳体)、处于右侧的右分割壳体42(第二分割壳体)、配风模式模块43、以及脚下管道连结部44。
[左分割壳体]
左分割壳体41具有形成图2所示的左风道11(第一侧方风道)的左侧壁部41A、底壁部41B和上壁部41C等,且右侧面开口,在该开口41D(参见图1)的边缘部沿着周缘形成凸缘41a。左分割壳体41内配置有蒸发器45和加热器芯46的左半部分以及混合门装置50的左半部分。
在左分割壳体41的上壁部41C形成有使左风道11与配风模式模块43内连通起来的切口41Ca。
[右分割壳体]
右分割壳体42具有形成图2所示的右风道12(第二侧方风道)的右侧壁部42A、底壁部42B和上壁部42C等,左侧面开口,在该开口42D(参见图1)的边缘部沿着周缘形成凸缘42a。右分割壳体42内配置有蒸发器45和加热器芯46的右半部分以及混合门装置50的右半部分。
在右分割壳体42的上壁部42C形成有使右风道12与配风模式模块43内连通起来的切口42Ca。
[混合门装置]
如图5所示,混合门装置50具有形成中央风道10(参见图2)的中央副壳体单元(副壳体单元)60、左滑动门单元70、以及右滑动门单元80。左滑动门单元70配置于左风道11,右滑动门单元80配置于右风道12。
[中央副壳体单元]
如图5和图6所示,中央副壳体单元60具有形成有正面观察时呈长方形形状的开口60K的副壳体62、以能够上下滑动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副壳体62的中央滑动门(第一门)61、以及使中央滑动门61沿上下滑动移动的滑动机构(移动机构)100。
如图8所示,副壳体62具有在上部形成了朝下游侧延伸的旁通风道10P的旁通风道壁部63、以及将加热器芯46加热后的空气引导向旁通风道10P侧的暖风风道64H(参见图4)的暖风风道壁部64,并如图2所示地划分形成了中央风道10。
在旁通风道壁部63的上表面和暖风风道壁部64的外表面形成有凸缘60g。
副壳体62的侧壁13、14是形成如图2所示的中央风道10的侧壁的部件,并形成了旁通风道壁部63的侧壁部63b、63c、暖风风道壁部64的侧壁部64a、64b、以及从开口60K到加热器芯46的壁62d(参见图4)。
另外,如图2所示,旁通风道壁部63的上壁部63a形成中央风道10的上壁部(参见图5),所述上壁部63a与左右分割壳体41、42的上壁部41C、42C抵接。
副壳体62的底壁部62D(参见图4)形成中央风道10的底壁部,底壁部62D与左右分割壳体41、42的底壁部41B、42B抵接。
如图4所示,中央风道10具有旁通风道10P、以及从副壳体62的开口60K经过加热器芯46到暖风风道64H的上部的风道。
另外,在副壳体62上,在侧壁13、14与暖风风道壁部64之间形成凹部65,加热器芯46的中央部插入到所述凹部65内。
如图6所示,在副壳体62的背面(开口60K的上游侧的表面)的左右两侧形成有相对置的一对肋62A、62A,在所述肋62A、62A的内表面的上部和下部沿着上下呈圆弧状形成有共计四个导向槽61b(参见图4)。
[滑动机构]
如图6所示,滑动机构100具有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形成于副壳体62的肋62A、62A上的一对支撑壁60c、60c之间的驱动齿轮92、与所述驱动齿轮92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102、以及与所述从动齿轮102一体地形成的第二从动齿轮103。第二从动齿轮103与中央滑动门61的齿条61d啮合,中央滑动门61利用驱动齿轮92的旋转并经由第一、第二从动齿轮102、103沿上下滑动移动。
在中央滑动门61的两侧部的上部和下部形成共计四个突起61a,这四个突起61a(图6中仅示出一个)分别插入到副壳体62的肋62A、62A的导向槽61b…中,中央滑动门61被导向槽61b…引导而滑动移动。
驱动齿轮92与连结轴90连接,所述连结轴90与设置于右滑动门单元80的电机M1的驱动轴连结,驱动齿轮92利用电动机M1的驱动并经由连结轴90而旋转。
若中央滑动门61向上移动,则开口60K的上部闭合而流向旁通风道10P的风量减少。此时,开口60K的下部打开,流向加热器芯46的风量增加。反之,若中央滑动门61向下移动,则开口60K的下部闭合而流向加热器芯46的风量减少。此时,开口60K的上部打开,流向旁通风道10P的风量增加。
在旁通风道壁部63的前端侧,经过旁通风道10P的空气与经过暖风风道64H的空气混合,它们的混合比率根据中央滑动门61的滑动移动而发生改变,使空气温度得以调整。这种温度调整后的空气例如被输送到车辆的后部座席。
[左滑动门单元]
如图5和图6所示,左滑动门单元70具有形成在正面观察时呈长方形状的开口72a的框架72、沿着上下方向以可自由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框架72的背面(在开口72a的上游侧的表面)的左滑动门(第二门)71、以及使所述左滑动门71上下滑动移动的左滑动机构73。
在框架72的背面的两侧形成有肋72A、72A,在所述肋72A、72A的内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共计四个导向槽70b…。各个导向槽70b沿着上下形成为圆弧状。
在框架72的右侧面(图5中)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突起72P、72P。
[左滑动机构]
如图6所示,左滑动机构73具有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框架72的肋72A、72A上的一对齿轮71g、71g、以及使所述齿轮71g、71g旋转的电机(未图示)。
齿轮71g、71g固定于轴71f的两端部,所述轴71f以自由转动的方式保持在肋72A、72A上。齿轮71g、71g与在左滑动门71的背面形成的齿条71a、71a啮合,左滑动门71利用齿条71a、71a的旋转上下滑动移动。
在左滑动门71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共计四个突起71T(图6中仅示出两个),这四个突起71T分别插入到框架72的肋72A、72A的导向槽70b…,左滑动门71被导向槽70b…引导而滑动移动。
若左滑动门71向上移动,则开口72a的上部闭合而使流向未图示的左旁通风道的风量减少。此时,开口72a的下部打开,流向加热器芯46的风量增加。反之,若左滑动门71向下移动,则开口72a的下部闭合而使流向加热器芯46的风量减少。此时,开口72a的上部打开,流向左旁通风道的风量增加。
经过了左旁通风道的空气与经过了加热器芯46的空气混合,它们的混合比率通过左滑动门71的滑动移动而发生改变,使空气温度得以调整。这种空气经由配风模式模块43例如被输送到车辆1的副驾驶席侧。
左旁通风道和从开口72a经过加热器芯46到与旁通风道合流为止的左暖风风道是由左分割壳体41和中央副壳体单元60的副壳体62形成的,由所述左旁通风道和左暖风风道形成左风道11。所述左风道11是独立于中央风道10的风道。
[右滑动门单元]
如图5和图6所示,右滑动门单元80具有形成在正面观察时呈长方形状的开口82a的框架82、以沿着上下方向可滑动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框架82的背面的右滑动门(第三门)81、以及使所述右滑动门81在上下滑动移动的右滑动机构83。
在框架82的背面的两侧形成有肋82A、82A,在所述肋82A、82A的内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共计四个导向槽80b…。各个导向槽80b沿着上下形成为圆弧状。
在箱体82的右侧面(图6中)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突起82P、82P。
[右滑动机构]
如图6所示,右滑动机构83具有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框架82的肋82A、82A上的一对齿轮81g、81g、以及使所述齿轮81g、81g旋转的电机(未图示)。
齿轮81g、81g固定于轴81f的两端部,所述轴81f以自由转动的方式保持在肋82A、82A上。齿轮81g、81g与在右滑动门81的背面形成的齿条81a、81a啮合,右滑动门81通过齿轮81g、81g的旋转而沿上下滑动移动。
在右滑动门81的上部和下部形成共计四个突起81T(图6中仅示出一个),这四个突起81T分别插入到框架82的肋82A、82A的导向槽80b…,右滑动门81被导向槽80b…引导而滑动移动。
若右滑动门81向上移动,则开口82a的上部闭合而使流向未图示的右旁通风道的风量减少。此时,开口82a的下部打开,流向加热器芯46的风量增加。反之,若右滑动门81向下移动,则开口82a的下部闭合而使流向加热器芯46的风量减少。此时,开口82a的上部打开,流向右旁通风道的风量增加。
经过了右旁通风道的空气与经过了加热器芯46的空气混合,它们的混合比率通过右滑动门81的滑动移动而发生改变,使空气温度得以调整。这种空气经由配风模式模块43例如被输送到车辆1的驾驶席侧。
右旁通风道和从开口82a经过加热器芯46到与右旁通风道合流为止的右暖风风道是由右分割壳体42和中央副壳体单元60的副壳体62形成的,由所述右旁通风道和右暖风风道形成右风道12(参见图2)。所述右风道12是独立于中央风道10的风道。右旁通风道和从开口82a经过加热器芯46到与右旁通风道合流为止的右暖风风道是由右分割壳体42形成的,由所述右旁通风道和右暖风风道形成右风道12。所述右风道12是独立于中央风道10的风道。
由混合门装置50和左右分割壳体41、42构成风道结构。
[混合门装置的组装]
如图5和图6所示,混合门装置50的组装是将左滑动门单元70的框架72的突起72P、72P压入到中央副壳体单元60的副壳体62的左侧面(图5中)的孔(未图示)中,从而将左滑动门单元70安装在中央副壳体单元60的左侧,并将右滑动门单元80的框架82的突起82P、82P压入到中央副壳体单元60的副壳体62的右侧面的孔(未图示)中,从而将右滑动门单元80安装在中央副壳体单元60的右侧,如图7所示组装混合门装置50。
[单元箱体的组装]
在混合门装置50的组装结束后,如图1所示,例如在左分割壳体41内配置蒸发器45,在右分割壳体42内配置加热器芯46,由所述的左分割壳体41和右分割壳体42从左右夹住混合门装置50,将混合门装置50的左右滑动门单元70、80以及中央副壳体单元60插入到左右分割壳体41、42内。
如图2所示,左右分割壳体41、42的底壁部41B、42B与中央副壳体单元60的副壳体62的底壁部62D重叠,左右分割壳体41、42的上壁部41C、42C与副壳体62的上壁部63a重叠,并且将左分割壳体41的凸缘41a与右分割壳体42的凸缘42a以夹住中央副壳体单元60的凸缘60g的方式接合起来。利用这种夹住的方式,副壳体单元60被左右分割壳体41、42夹持。
通过左右分割壳体41、42的底壁部41B、42B与副壳体62的底壁部62D的抵接以及左右分割壳体41、42的上壁部41C、42C与副壳体62的上壁部63a的抵接,如图2所示,形成与由副壳体62形成的中央风道10独立的左右风道11、12。
利用左分割壳体41的凸缘41a与右分割壳体42的凸缘42a的接合而使左右风道11、12的气密性得以提升。另外,左右分割壳体41、42的凸缘41a、42a以夹住中央副壳体单元60的凸缘60g的方式接合起来,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左右风道11、12的气密性。
凸缘41a、42a的接合是通过例如如图3所示地在左分割壳体41的凸缘41a上形成突起部41b和突条部41c、在与所述的突起部41b和突条部41c相对置的右分割壳体42的凸缘42a形成凹部42b和槽42c、并将凸缘41a的突起部41b和突条部41c压入到凸缘42a的凹部42b和槽42c中进行的。在此情况下,以使中央副壳体单元60的凸缘60g不会干扰这些压入的方式,在这些部分预先缩短凸缘60g的高度。
这样,仅通过以左右分割壳体41、42从左右夹住中央副壳体单元60的方式连接,就能够如图2所示地,在中央风道10的左右两侧形成独立的左风道11和右风道12,并能够简单地进行这种组装作业。因此,不需要以往那样的用于形成独立于中央风道10的左右风道11、12而进行的安装分隔壁的作业。
另外,中央副壳体单元60由于具有中央滑动门61和滑动机构100,因此仅通过将左右分割壳体41、42安装于所述中央副壳体单元60就能够构成风道结构,能够简单地进行所述风道结构的组装。
(第二实施例)
图9表示第二实施例。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左右分割壳体(第一和第二分割壳体)141、142的开口的边缘部形成凸缘141a、142a,并将所述凸缘141a、142a与中央副壳体单元(副壳体单元)60的副壳体62的侧壁13、14接合。
根据该实施例,由于不使左右分割壳体141、142的上壁部141A、142A以及底壁部141D、142D与副壳体62的上壁部63a和底壁部62D重叠,所以能够节约左右分割壳体141、142的材料。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副壳体62形成了一个中央风道10,但也可以形成独立的多个中央风道。在此情况下,可以对应于各个中央风道来设置滑动门。
根据上述实施例,仅通过由一对分割壳体从左右夹住副壳体进行组装,就能够形成独立的多个风道,其组装作业简单。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具备设置有副壳体、门、以及移动结构的副壳体单元,能够简单地进行风道结构的组装。
根据上述实施例,能够提高侧方风道的气密性。
下面按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
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涉及的车辆1的立体图。所述车辆1设置有空调装置2。所述空调装置2具有在设置于车厢前部的控制面板3的内部设置的空调装置主体4、以及从所述空调装置主体4向设置于车厢各部分的出风口5输送空调用空气的管道6。
如图12所示,空调装置主体4具有中空的空调壳体11、设置在所述空调壳体11上的空气取入口12和多个空气取出口13。各个空气取出口13经由管道3与各个出风口5连接。
空调壳体11的内部从上游侧起按顺序地设置有蒸发器15和加热器芯16。蒸发器15的下游侧由隔板(未图示)被划分为暖风通道17和旁通通道18。加热器芯16设置于暖风通道17的内部。
此外,蒸发器15利用在空调装置2中使用的制冷剂的蒸发潜热来冷却空调用空气。另外,加热器芯16使用由发动机加热的冷却水的热量来加热空调用空气。
蒸发器15与加热器芯16之间的区域包括以与各个出风口5对应的方式由隔板(未图示)左右分割开的三个区A~C(参见图13)。该区域还设置有混合门19。所述混合门19靠近蒸发器15并被设置为下半部分与加热器芯16相对应,将经过了蒸发器15的空调用空气分配给暖风通道17和旁通通道18。
另外,如图13所示,混合门19包括左滑动门单元(第一滑动门单元)27、中央副壳体单元(副壳体单元)26、以及右滑动门单元(第二滑动门单元)25。中央副壳体单元26、右滑动门单元25和左滑动门单元27以分别对应于各个区A~C的方式左右并排地配置并连结起来。
右滑动门单元25具有框状的右滑动门壳体(第二滑动门壳体)251、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撑在右滑动门壳体251的彼此相对置的左右侧部251a、251b上的右滑动门(第三门)252、以及用于驱动右滑动门252的右滑动门驱动部253。
中央副壳体单元26具有框状的中央副壳体(副壳体)261、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撑在中央副壳体261的彼此相对置的左右侧部261a、261b上的中央滑动门(第一门)262、以及用于驱动中央滑动门262的中央滑动门驱动部263。
左滑动门单元27具有框状的左滑动门壳体(第一滑动门壳体)271、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撑在左滑动门壳体271的彼此相对置的左右侧部271a、271b上的左滑动门(第二门)272、以及用于驱动左滑动门272的左滑动门驱动部273。
右滑动门壳体251、左滑动门壳体271和中央副壳体261分别在内部支撑着滑动门252~272,并在上侧形成冷风侧开口部22,而在下侧形成暖风侧开口部21。冷风侧开口部22使经过了蒸发器15的空调用空气通往旁通通道18。该空调用空气为冷风。暖风侧开口部21使经过了蒸发器15的空调用空气通往加热器芯16。经过了加热器芯16的空调用空气为暖风。
各滑动门252~272分别借助于滑动门驱动部253~273而滑动,从而改变暖风侧开口部21和冷风侧开口部22的面积并改变冷风与暖风的混合比例,控制从各个出风口5吹出的空调风的温度。
在彼此相邻的右滑动门壳体251与中央副壳体261之间以及中央副壳体261与左滑动门壳体271之间分别设置有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起来的上下一组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28。
首先,说明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中央副壳体261与左滑动门壳体271的左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28。
如图14所示,左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28以可拆装的方式将中央副壳体261与左滑动门壳体271的相邻侧的侧部彼此(中央副壳体261的左侧部261a与左滑动门壳体271的右侧部271b)连结起来。
所述左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28具有分别设置在中央副壳体261的左侧部261a的上部和下部上的被穿通部281、以及分别设置在左滑动门壳体271的右侧部271b的上部和下部上的穿通部282。
在被穿通部281上形成有贯穿孔281a。穿通部282形成为向右方突出,并且前端部282a穿入贯穿孔281a。所述前端部282a形成为朝前端越来越薄的剖面呈三角状的爪状,以可卡住或脱开的方式卡止在贯穿孔281a中。
这样,通过使穿通部282、282以可卡住或脱开的方式卡止在被穿通部281、281中,左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28如图13和图15所示地将左滑动门单元27与中央副壳体单元26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起来。
接着说明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中央副壳体261与右滑动门壳体251的右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28。
如图14所示,右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28以可拆装的方式将中央副壳体261与右滑动门壳体251相邻侧的侧部彼此(中央副壳体261的右侧部261b与右滑动门壳体251的左侧部251a)连结起来。
所述右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28具有分别设置在中央副壳体261的右侧部261b的上部和下部上的被穿通部281、以及分别设置在右滑动门壳体251的左侧部251a的上部和下部上的穿通部282。
所述被穿通部281和穿通部282与在上述说明的左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的被穿通部281和穿通部282为基本相同的结构。所述穿通部282形成为向左方突出,并且前端部282a穿入被穿通部281的贯穿孔281a中并以可卡住或脱开的方式卡止。
这样,通过使穿通部282、282以可卡住或脱开的方式卡止在被穿通部281、281中,右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28将右滑动门单元251与中央副壳体单元261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起来。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9在相邻的右滑动门壳体251与中央副壳体261之间以及在中央副壳体261与左滑动门壳体271之间设置了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28。由此,混合门19在插入到空调壳体11(参见图12)内之前,预先由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将左右的滑动门单元25、27与中央副壳体单元26连结起来,并能够在此状态下插入到空调壳体11内进行组装。因此不需要在空调壳体11内进行左右的滑动门单元25、27和中央副壳体单元26的连结作业。因此,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9能够容易地实现对空调壳体11的组装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9中,利用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将彼此相邻的右滑动门壳体251与中央副壳体261各自的相邻侧的侧部以及彼此相邻的左滑动门壳体271与中央副壳体261各自的相邻侧的侧部彼此连结起来。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左右的滑动门单元25、27和中央副壳体单元26的连结作业。因此,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9能够提高对空调壳体11的组装作业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9中,利用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将彼此相邻的右滑动门壳体251以及中央副壳体261与彼此相邻的左滑动门壳体271以及中央副壳体261卡止并连结起来。由此,可以不使用螺栓等紧固部件而将左右滑动门壳体和中央副壳体连结起来。因此,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9能够更为容易地进行左右的滑动门单元25、27和中央副壳体单元26的连结作业,并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空调壳体11的组装作业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9中,由被穿通部281和穿通部282构成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28,穿通部282以能够卡住或脱开的方式卡止在被穿通部281中,从而将彼此相邻的右滑动门壳体251以及中央副壳体261与彼此相邻的左滑动门壳体271以及中央副壳体261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起来。
总之,将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右滑动门壳体251以及中央副壳体261与左滑动门壳体271以及中央副壳体261的结构实现为被穿通部281和穿通部282这样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以低成本且容易地实现右滑动门单元25以及中央副壳体26与左滑动门单元27以及中央副壳体26的连结作业。因此,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9能够以低成本且容易地实现对空调壳体11的组装作业。
另外,还可以将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应用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例如,可以将本实施例所述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应用于连结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中央副壳体和左右滑动门壳体。
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的混合门19相当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混合门装置。
(第四实施例)
图16是从车辆前方一侧观察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涉及的混合门119的立体图。对于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19上的与第三实施例的混合门19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19与第三实施例的混合门19同样地,构成为包括右滑动门单元(第二滑动门单元)125、中央副壳体单元(副壳体单元)126以及左滑动门单元(第一滑动门单元)127。右滑动门单元125、左滑动门单元127和中央副壳体单元126以分别对应于各个区A~C的方式沿左右并排配置并连结起来。
右滑动门单元125具有框状的右滑动门壳体(第二滑动门壳体)1251、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撑在右滑动门壳体1251的彼此相对置的左右侧部1251a、1251b上的右滑动门(第三门)1252、以及用于驱动右滑动门1252的右滑动门驱动部1253。
中央副壳体单元126具有框状的中央副壳体(副壳体)1261、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撑在中央副壳体1261的彼此相对置的左右侧部1261a、1261b上的中央滑动门(第一门)1262、以及用于驱动中央滑动门1262的中央滑动门驱动部1263。
左滑动门单元127具有框状的左滑动门壳体(第一滑动门壳体)1271、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撑在左滑动门壳体1271的彼此相对置的左右侧部1271a、1271b上的左滑动门(第二门)1272、以及用于驱动左滑动门1272的左滑动门驱动部1273。
在彼此相邻的右滑动门壳体1251与中央副壳体1261之间以及中央副壳体1261与左滑动门壳体1271之间分别设置有将右滑动门壳体和中央副壳体与中央副壳体1261和左滑动门壳体1271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起来的上下一组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128。
首先,说明连结左滑动门壳体1271与中央副壳体1261的左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128。
如图17所示,左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128将左滑动门壳体1271的相邻侧的侧部(右侧部1271b)与中央副壳体1261的与相邻侧相对置一侧的侧部(右侧部1261b)连结起来。
所述左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128具有分别设置在中央副壳体1261的右侧部1261b的上部和下部上的被穿通部1281、以及分别设置在左滑动门壳体1271的右侧部1271b的上部和下部上的穿通部1282。
在被穿通部1281上形成有贯穿孔1281a。穿通部1282形成为向右方延伸,且前端部1282a穿入贯穿孔1281a。所述前端部1282a形成为朝前端越来越薄的剖面呈三角状的爪状,并以可卡住或脱开的方式卡止在贯穿孔1281a中。
这样,穿通部1282、1282以可卡住或脱开的方式卡止在被穿通部1281、1281中,据此,左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128将中央副壳体261与左滑动门壳体1271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起来。
接着说明连结右滑动门壳体1251与中央副壳体1261的右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128。
如图17所示,右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128将右滑动门壳体1251的相邻侧的侧部(左侧部1251a)与中央副壳体1261的与相邻侧相对置一侧的侧部(右侧部1261a)连结起来。
所述右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128具有分别设置在中央副壳体1261的左侧部1261a的上部和下部上的被穿通部1281、以及分别设置在右滑动门壳体1251的左侧部1251a的上部和下部上的穿通部1282。
所述被穿通部1281和穿通部1282为与上述说明的左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的被穿通部1281和穿通部1282基本相同的结构。此处的穿通部1282形成为向左方延伸,且前端部1282a穿入被穿通部1281的贯穿孔1281a并以可卡住或脱开的方式卡止。
这样,穿通部1282、1282以可卡住或脱开的方式卡止在被穿通部1281、1281中,据此,右侧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128将右滑动门壳体1251与中央副壳体1261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起来。
另外,还可以将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用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例如,可以将本实施例所述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用于实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中央副壳体和左右滑动门壳体的连结。
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的混合门119相当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混合门装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19在彼此相邻的右滑动门壳体1251与中央副壳体1261之间以及在中央副壳体1261与左滑动门壳体1271之间设置了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由此,混合门119在插入到空调壳体11(参见图12)内之前,左右滑动门单元125、127和中央副壳体单元126可以用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预先连结起来,并可以在此状态下插入到空调壳体11内进行组装。因此,不需要在空调壳体11内进行左右滑动门单元125、127和中央副壳体单元126的连结作业。因此,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19可以容易地进行对空调壳体11的组装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19中,利用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将彼此相邻的右滑动门壳体1251和中央副壳体1261中一方的相邻侧的侧部与另一方的与相邻侧相对置一侧的侧部连结起来,并将彼此相邻的左滑动门壳体1271和中央副壳体1261中的一方的相邻侧的侧部与另一方的与相邻侧相对置一侧的侧部连结起来。由此,能够使得彼此相邻的右滑动门壳体1251和中央副壳体1261与彼此相邻的左滑动门壳体1271和中央副壳体1261紧贴地连结,因此不易脱落。因此,本实施例的混合门119能够提高对空调壳体11的组装作业的操作性。
另外,在如本实施例那样连结右滑动门壳体1251、左滑动门壳体1271和中央副壳体1261的情况下,利用本实施例的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128使左右滑动门壳体1251、1271与中央副壳体1261紧贴并连结起来。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左右滑动门单元125、127和中央副壳体单元126的脱落,能够可靠地提高混合门119对空调壳体11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例如,在所述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在中央副壳体上设置被穿通部,在左右滑动门壳体上设置穿通部,但也可以在中央副壳体上设置穿通部,在左右滑动门壳体上设置被穿通部。
另外,关于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在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是将彼此相邻的右滑动门壳体和中央副壳体的彼此相邻侧之间与彼此相邻的左滑动门壳体和中央副壳体的相邻侧相互之间连结起来的结构,而在第四实施例中使用的是将彼此相邻的右滑动门壳体和中央副壳体的一方的相邻侧的侧部与另一方的与相邻侧相对置一侧的侧部相互连结起来、并将彼此相邻的左滑动门壳体和中央副壳体的一方的相邻侧的侧部与另一方的与相邻侧相对置一侧的侧部相互连结起来的结构,但也可以一并使用这两种结构。
具体而言,可以在上下一组的滑动门连结单元中,对于上侧或下侧的滑动门连结单元采用在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滑动门连结单元,而对于下侧或上侧的滑动门连结单元采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使用的滑动门连结单元。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混合门能够容易地进行对空调壳体的组装作业。因此,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混合门在混合门的技术领域中充分地利用。
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混合门在彼此相邻的右滑动门壳体与中央副壳体之间以及在彼此相邻的左滑动门壳体与中央副壳体之间设置了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由此,混合门能够在插入到空调壳体内之前用连结单元预先将中央副壳体单元和左右的滑动门单元连结起来,并在此状态下插入到空调壳体内。因此,不需要在空调壳体内进行中央副壳体单元和左右的滑动门单元的连结作业。因此,本发明的混合门可以容易地进行在空调壳体的组装作业。
下面参见附图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滑动门单元。
如图10、图11所示,在汽车等车辆1上设置有空调装置2。
所述空调装置2具有在设置于车厢前部的控制面板3的内部设置的空调装置主体4、以及从所述空调装置主体4向设置于车厢各部分的出风口5输送空调用空气的管道6。
如图12所示,空调装置主体4具有中空的HVAC壳体11、设置在所述HVAC壳体11上的空气取入口12和空气取出口13。
HVAC壳体11在内部从风上游侧起按顺序具备蒸发器15(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器芯16(加热用热交换器)。
蒸发器15的风下游侧被隔板划分为暖风通道17和旁通通道18,加热器芯16设置在暖风通道17的内部。
在蒸发器15与加热器芯16之间设置有能够将经过了蒸发器15的空调用空气分配给暖风通道17和旁通通道18的混合门装置19。本实施例中,混合门装置19呈朝风下游侧突出的在从侧面观察时为圆弧状的外观。
在此,蒸发器15利用在空调装置2中使用的制冷剂的蒸发潜热来冷却空调用空气。另外,加热器芯16使用由发动机加热了的冷却水的热量对空调用空气进行加热。
如图18所示,混合门装置19构成为将空调装置主体4的内部分割为多个区域,并能够针对每个区域控制空调。
具体而言,混合门19例如以分别对应于驾驶席用区域B、副驾驶席用区域C和后部座席用区域A这三个区域A~C的分割的方式,构成为所述滑动门单元25连结中央副壳体单元(副壳体单元)25a、右滑动门单元(第二滑动门单元)25b和左滑动门单元(第一滑动门单元)25c的结构。
在此,中央副壳体单元25a、右滑动门单元25b和左滑动门单元25c中的配置在宽度方向的正中的中央副壳体单元25a包括中央副壳体(副壳体)23a和滑动门(第一门)24a,所述中央副壳体(副壳体)23a具有开口框,而所述滑动门(第一门)24a形成为小于所述开口框的内侧的开口且堵塞开口的一部分,并被设置成沿着开口框自由滑动。
中央副壳体单元25a、右滑动门单元25b和左滑动门单元25c中的与中央副壳体单元的图示左方相连结的右滑动门单元25b也包括右滑动门壳体(第二滑动门壳体)23b和右滑动门(第三门)24b,所述右滑动门壳体(第二滑动门壳体)23b具有开口框,所述右滑动门(第三门)24b形成为小于所述开口框的内侧的开口且堵塞开口的一部分,并被设置为沿着开口框自由滑动。
另外,中央副壳体单元25a、右滑动门单元25b和左滑动门单元25c中的与中央副壳体单元的图示右方相连结的左滑动门单元25c也包括左滑动门壳体(第一滑动门壳体)23c和左滑动门(第二门)24c,所述左滑动门壳体(第一滑动门壳体)23c具有开口框,所述左滑动门(第二门)24c形成为小于所述开口框的内侧的开口且堵塞开口的一部分,并被设置成沿着开口框自由滑动。
中央副壳体23a和左右滑动门壳体23b、23c的各个开口分别例如为矩形形状,滑动门24a、24b、24c在图示的高度方向上形成为比与它们对应的中央副壳体23a和左右滑动门壳体23b、23c的各个开口的矩形短,并在图示的高度方向上沿着中央副壳体23a和左右滑动门壳体23b、23c的各个开口框自由滑动。
因此,各个开口的一部分被滑动门24a、24b、24c堵塞,而通过使滑动门24a、24b、24c沿着它们的自由滑动的方向滑动,能够改变各个开口中未被滑动门24a、24b、24c堵塞的上侧部分的开口(以下称之为上侧开口)22a、22b、22c的面积与下侧部分的开口(以下称之为下侧开口)21a、21b、21c的面积的比例。
在此,各个上侧开口22a、22b、22c形成为通往HVAC壳体11内的旁通通道18,而各个下侧开口21a、21b、21c形成为通往HVAC壳体11内的暖风通道17。
因此,在使滑动门24a滑动到中央副壳体23a的开口的下侧的状态时,上侧开口22a的面积大于下侧开口21a的面积,经过了蒸发器15的空调用空气中的经由上侧开口22a并经过了旁通通道18的空气的量比经由下侧开口21a并经过了暖风通道17的空气的量多,由经过了旁通通道18的冷风的量与经过了暖风通道17的暖风的量的混合而规定的在出风口5处的空气的温度变得相对低。
另一方面,在使滑动门24a滑动到中央副壳体23a的开口的上侧的状态时,上侧开口22a的面积小于下侧开口21a的面积,经过了蒸发器15的空调用空气中的经由上侧开口22a并经过了旁通通道18的空气的量比经由下侧开口21a并经过了暖风通道17的空气的量少,由经过了旁通通道18的冷风的量与经过暖风通道17的暖风的量的混合而规定的在出风口5处的空气温度变得相对高。
在使滑动门24a滑动到自由滑动的范围内的任意位置的状态下,能够按照这种滑动后的位置(停止位置)改变出风口5处的空气温度。
另外,上述关于出风口5处的空气温度的调整作用的说明是针对中央副壳体单元25a进行的,而对右滑动门单元25b和左滑动门单元25c而言,与关于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温度调整作用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
这些各个的中央副壳体单元25a和左右滑动门单元25b、25c的滑动门24a、24b、24c彼此独立地自由滑动,因而能够针对与中央副壳体单元25a和左右滑动门单元25b、25c对应的每个出风口5来调整吹出空气的温度。
即,能够分别独立地调整与中央副壳体单元25a对应的后部座席用区域A的出风口5处的吹出空气温度、与右滑动门单元25b对应的驾驶席用区域B的出风口5处的吹出空气温度、以及左滑动门单元25c对应的副驾驶席用区域C的出风口5处的吹出空气温度。
在此,中央副壳体单元25a、右滑动门单元25b和左滑动门单元25c在HVAC壳体11内成为一体,而这些中央副壳体单元25a、右滑动门单元25b和左滑动门单元25c分别形成为独立个体,例如图19所示,中央副壳体单元25a与右滑动门单元25b彼此分离,同样地,中央副壳体单元25a与左滑动门单元25c也彼此分离。
如图20的剖视图所示,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滑动门24a具有从门主体26a(门主体部)沿着宽度方向W向外方突出的导向销27a、27a(支撑部),在中央副壳体23a的开口框上形成有沿着开口框的高度方向的边延伸的导向槽28a、28a(槽),各个导向销27a、27a插入到所述导向槽28a、28a(槽)并保持滑动门24a。
在此,导向销27a、27a形成在相对于门主体26a沿着空调用空气通过的流动方向T偏移了长度E的位置处。
滑动门24a的导向销27a、27a沿着导向槽28a、28a上下滑动,从而使滑动门24a沿着中央副壳体23a的开口框上下自由滑动。
另外,导向销27a、27a的端面间的宽度被设定为不会从导向槽28a、28a脱落的长度,因此在导向销27a、27a插入到导向槽28a、28a的状态下,滑动门24a成为保持在中央副壳体23a上的状态。
在此,形成中央副壳体23a的导向槽28a、28a的周壁28A、28A成为朝中央副壳体23a的外方(图20的剖视图中宽度方向W扩展的方向)突出相当于导向槽28a、28a深度的量的凸部。
因此,中央副壳体23a的开口框中的沿着空调用空气通过的流动方向T的、导向槽28a、28a的与作为周壁28A、28A的凸部相邻的部分(未形成凸部的部分)成为相对于所述凸部凹陷的凹部29a、29a。
门主体26a相对于插入到导向槽28a、28a中的导向销27a、27a的偏移量E(长度E)被设定为使得门主体26a在空调用空气在开口中流动的流动方向T上配置于形成有凹部29a、29a的位置处。
另外,如图21的侧面图(连结右滑动门单元25b的一侧的表面)所示,导向槽28a、28a的作为周壁28A、28A的凸部并非沿着周边28A的延伸方向(导向槽28a延伸的方向)R呈现固定的轮廓形状,而是例如在周壁28A的一部分上形成了朝与周边28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部分30a、30a。其结果,凹部29a被切取掉了所述突出的部分30a。
另一方面,如图20的剖视图所示,右滑动门单元25b的右滑动门24b具有从门主体26b(门主体部)沿着宽度方向W向外方突出的导向销27b、27b(支撑部),在右滑动门壳体23b上形成有沿着开口框的高度方向的边延伸的导向槽28b、28b(槽),各个导向销27b、27b插入到所述导向槽28b、28b(槽)。
在此,导向销27b、27b沿着空调用空气在开口中流动的流动方向T形成于与门主体26b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
右滑动门24b的导向销27b、27b沿着导向槽28b、28b上下滑动,从而使右滑动门24b沿着右滑动门壳体23b的开口框上下自由滑动。
另外,由于导向销27b、27b的端面间的宽度被设定为不会从导向槽28b、28b脱落的长度,因此在导向销27b、27b插入导向槽28b、28b的状态下,右滑动门24b成为保持在右滑动门壳体23b上的状态。
在此,形成右滑动门壳体23b的导向槽28b、28b的周壁28B、28B成为朝右滑动门壳体23b的外方(图20的剖视图中宽度方向W扩展的方向)突出相当于导向槽28b、28b深度的量的凸部。
因此,右滑动门壳体23b的开口框中的沿着空调用空气通过的流动方向T的、导向槽28b、28b的与作为周壁28B、28B的凸部相邻的部分(未形成为凸部的部分)成为相对于所述凸部凹陷的凹部29b、29b。
另外,在作为凸部的周壁28B、28B中的与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凹部29a的突出的部分30a、30a相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有容纳所述突出的部分的切口30b、30b(参见图19)。
左滑动门单元25c与右滑动门单元25b为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在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右侧(图20中为沿着宽度方向W配置有右滑动门单元25b一侧)的凹部29a中嵌合着右滑动门单元25b的作为凸部的周壁28B,这种嵌合是由凸部和凹部的这二者的轮廓形状规定的,凹部29a作为这种嵌合的定位部发挥作用,能够容易地以特定的位置关系将中央副壳体单元25a与右滑动门单元25b连结起来。
另外,在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凹部29a上形成的突出的部分30a、30a与在相对置的右滑动门单元25b的凸部(周壁28B)上形成的切口30b、30b嵌合,因此,能够进行在中央副壳体单元25a与右滑动门单元25b之间的、沿着滑动门24a、24b滑动的方向(导向槽28a延伸的方向R)的定位。
另一方面,在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左侧(图20中为沿着宽度方向W配置有左滑动门单元25c一侧)的凹部29a中嵌合着左滑动门单元25c的作为凸部的周壁28C,而这种嵌合也是由凸部和凹部这两者的轮廓形状规定的,凹部29a作为这种嵌合的定位部发挥作用,能够易于以特定的位置关系将中央副壳体单元25a与左滑动门单元25c连结起来。
另外,在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凹部29a上形成的突出的部分30a、30a与在相对置的左滑动门单元25c的凸部(周壁28C)上形成的切口(未图示,与在右滑动门单元25b上形成的切口30b、30b对应)嵌合,因此,能够进行在中央副壳体单元25a与左滑动门单元25c之间的、沿着滑动门24a、24c滑动的方向(导向槽28a延伸的方向R)的定位。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涉及的空调装置2的滑动门单元25,能够以凹凸形状这样简单的结构将中央副壳体单元25a、右滑动门单元25b和左滑动门单元25c连结为一体。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涉及的空调装置2的滑动门单元25,利用这种一体化的凹凸形状的轮廓将中央副壳体单元25a、右滑动门单元25b和左滑动门单元25c以特定的位置关系连结起来,因此,能够在不必追加设置用于定位的定位销、插入定位销用的孔等的情况下容易地进行连结作业。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2的滑动门单元25,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滑动门24a具有门主体26a和导向销27a,所述导向销27a插入到导向槽28a中并将门主体26a保持在中央副壳体23a上,并且是相对于门主体26a沿着门主体26a的厚度方向、即在开口中流动的空调用空气的流动方向T偏移长度E而形成的,其结果,如图20所示那样,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滑动门24a的门主体26a和分别与所述滑动门24a两侧连结的右滑动门25b的右滑动门24b的门主体26b以及左滑动门单元25c的左滑动门24c的门主体26c相对于在开口流动的空调用空气的流动方向T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H上。
其结果,能够使由各个门主体26a、26b、26c开闭的上侧开口22a、22b、22c的沿着流过开口的空调用空气的流动方向T的位置对齐,同样地,也能够使下侧开口21a、21b、21c的沿着流过开口的空调用空气的流动方向T的位置对齐(配置在空调用空气流动的流动方向T上的同一平面上)。
由此,能够使从各个下侧开口21a、21b、21c到加热器芯16的距离都相等,还能够使从各个上侧开口22a、22b、22c到通往旁通通道18为止的长度也都相等。
因此,能够防止在中央副壳体单元25a、右滑动门单元25b和左滑动门单元25c之间的空调用空气的温度调整上产生差异。
另外,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2的滑动门单元25不仅右滑动门单元25b的作为凸部的周壁28B以及左滑动门单元25c的作为凸部的周壁28C分别嵌合在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凹部29a、29a中,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作为凸部的周壁28A、28A也分别嵌合在右滑动门单元25b的凹部29b以及左滑动门单元25c的凹部29c中,因此能够获得牢固的连结。
另外,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2的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滑动门24a具有门主体26a和导向销27a、27a,所述导向销27a、27a插入到导向槽28a、28a中并将门主体26a保持在中央副壳体23a上、并且是相对于门主体26a在门主体26a的厚度方向偏移而形成的,与所述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相邻的两个左右滑动门单元25b、25c的各个门主体26b、26c与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门主体26a被配置在沿着流过开口的空调用空气的流动方向T的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在将这些多个门主体26a、26b、26c在同一平面上对齐并将门主体26a、26b、26c在宽度方向W的长度、即被门主体26a、26b、26c堵塞的各个开口的宽度确保得大,还能够将导向槽28a、28a与导向销27a、27a的搭接量(插入量)确保得大,能够将门主体26a牢固地保持在中央副壳体单元25a的开口框上。
根据如上构成的本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滑动门单元,能够采用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在以特定的位置关系对中央副壳体单元和左右滑动门单元定位的状态下容易地实现一体化。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能够使从各个开口的位置(滑动门的位置)到加热器芯的位置的距离相等,还能够使从各个开口的位置(滑动门的位置)到通往旁通通道的位置为止的长度相等。
因此,能够防止在中央副壳体单元和左右滑动门单元之间的空调用空气的温度调整上产生差异。
根据本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滑动门单元,能够将多个门主体部在同一平面上对齐,并且将门主体部在宽度方向的长度、即开口宽度确保得大,还能够将槽与支撑部的搭接量(插入量)确保得大,能够将门主体部牢固地保持在开口框上。
根据本实施例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滑动门单元,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实现中央副壳体单元和左右滑动门单元的一体化。
另外,还能够将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应用于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所述的结构中。例如,能够将本实施例所述的利用凸部和凹部的嵌合来连结中央副壳体和左右滑动门壳体的结构应用于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所述的结构中。
在此情况下,可以将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凸部和凹部的嵌合的连结结构与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滑动壳体连结单元一并使用。
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的滑动门单元相当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混合门装置,并相当于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所述的混合门。
以上根据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各个权利要求涉及的发明的主旨的前提下,可以允许设计的变更、追加等。

Claims (14)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蒸发器,其冷却空气;
加热器芯,其配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游侧;
多个门,其配置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加热器芯之间,并且对使由所述蒸发器冷却的空气流向所述加热器芯的风量以及使所述冷却后的空气经由旁通风道流向所述加热器芯的下游侧的风量进行调整,所述多个门用于使经过所述旁通通道的空气与经过所述加热器芯的空气混合,并且通过调整它们的开度来改变经过所述旁通风道的风量与经过所述加热器芯的风量的比率,从而调整所混合的空气的温度;
中央风道,其形成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游侧并设置有所述多个门中的第一门;
第一侧方风道,其形成于所述中央风道的一侧并设置有所述多个门中的第二门;
第二侧方风道,其形成于所述中央风道的另一侧并设置有所述多个门中的第三门;
副壳体,其形成所述中央风道;
第一分割壳体和第二分割壳体,其从左右夹住所述副壳体并进行保持;
副壳体单元,所述副壳体单元具有:所述副壳体、通过滑动移动来改变经过所述旁通风道的风量与经过所述加热器芯的风量的比率的所述第一门、以及使该第一门滑动移动的移动机构;
配置在所述副壳体单元的一侧的第一滑动门单元;以及
配置在所述副壳体单元的另一侧的第二滑动门单元,
其中,由所述副壳体和所述第一分割壳体形成所述第一侧方风道,
由所述副壳体和所述第二分割壳体形成所述第二侧方风道,
所述第一滑动门单元以及所述第二滑动门单元从左右夹住所述副壳体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分割壳体和所述第二分割壳体上分别形成有彼此相对置的凸缘,将所述凸缘彼此接合起来而连接所述第一分割壳体和所述第二分割壳体,从而夹持所述副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壳体的外侧面形成有凸缘,并且将该凸缘由所述第一分割壳体和第二分割壳体的所述凸缘夹住而接合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壳体单元具备框状的所述副壳体和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副壳体的对置的侧部上的所述第一门,
所述第一滑动门单元具备框状的第一滑动门壳体和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滑动门壳体的对置的侧部上的所述第二门,
所述第二滑动门单元具备框状的第二滑动门壳体和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第二滑动门壳体的对置的侧部上的所述第三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所述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以可拆装的方式将所述第一滑动门壳体与所述副壳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滑动门壳体与所述副壳体之间分别连结起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将所述第一滑动门壳体与所述副壳体的各自的相邻侧的侧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滑动门壳体与所述副壳体的各自的相邻侧的侧部之间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起来。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将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滑动门壳体和所述副壳体的一方的相邻侧的侧部与另一方的与相邻侧相对置一侧的侧部连结起来,并且将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二滑动门壳体和所述副壳体的一方的相邻侧的侧部与另一方的与相邻侧相对置一侧的侧部连结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将所述第一滑动门壳体以及所述副壳体与所述第二滑动门壳体以及所述副壳体以能够卡住和脱开的方式卡止,从而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起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壳体连结单元具有设置于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滑动门壳体与所述副壳体中的一方以及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二滑动门壳体与所述副壳体中的一方上的被穿通部、以及设置于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滑动门壳体与所述副壳体中的另一方以及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二滑动门壳体与所述副壳体中的另一方上且穿过所述被穿通部的穿通部,所述穿通部与所述被穿通部以能够卡住和脱开的方式卡止,从而将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滑动门壳体以及所述副壳体与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二滑动门壳体以及所述副壳体以可拆装的方式连结起来。
10.根据权利要求4、5、6或9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壳体、所述第一滑动门壳体和所述第二滑动门壳体分别具有开口框,
所述第一门、所述第二门和所述第三门分别堵住开口框的内侧的开口的一部分,并被设置成沿着所述开口框自由滑动,
在所述开口框上形成有将所述第一门、所述第二门和所述第三门以自由滑动的方式保持的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的周壁上形成有从所述开口框的外周面向外突出的凸部,
在所述开口框的外周面中的未形成所述凸部的部分上形成有凹部,
所述第一滑动门壳体和所述副壳体中的一方的所述凹部与另一方的所述凸部彼此嵌合,所述第二滑动门壳体和所述副壳体中的一方的所述凹部与另一方的所述凸部彼此嵌合,从而将所述第一滑动门壳体单元和所述副壳体单元与所述第二滑动门壳体单元和所述副壳体单元彼此以特定的位置关系连结起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彼此连结起来而一体化的所述副壳体单元和所述第一滑动门单元的各个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配置于流过所述开口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同一平面上,
通过将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彼此连结起来而一体化的所述副壳体单元和所述第二滑动门单元的各个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三门配置于流过所述开口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同一平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具有门主体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插入到所述槽中而将所述门主体部保持在所述副壳体上,并且是相对于所述门主体部在所述门主体部的厚度方向偏移地形成;
所述第二门具有门主体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插入到所述槽中而将所述门主体部保持在所述第一滑动壳体上,并且是相对于所述门主体部在所述门主体部的厚度方向偏移地形成;
所述第一门的所述门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门的门主体部配置于流过所述开口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同一平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门具有门主体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插入到所述槽中而将所述门主体部保持在所述第二滑动壳体上,并且是相对于所述门主体部在所述门主体部的厚度方向偏移地形成的,
所述第三门的所述门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门的所述门主体部配置于所述流动方向上的同一平面上。
CN201210597931.5A 2011-12-26 2012-12-25 车辆用空调装置 Active CN1031714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3610 2011-12-26
JP2011283324A JP5878012B2 (ja) 2011-12-26 2011-12-26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風路構造
JP2011283610A JP5847573B2 (ja) 2011-12-26 2011-12-26 エアミックスドア及びエアミックスドアの組み付け方法
JP2011-283324 2011-12-26
JP2012005936A JP5878025B2 (ja) 2012-01-16 2012-01-16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スライドドアユニット
JP2012-005936 2012-0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1400A CN103171400A (zh) 2013-06-26
CN103171400B true CN103171400B (zh) 2015-07-01

Family

ID=4763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97931.5A Active CN103171400B (zh) 2011-12-26 2012-12-25 车辆用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36968B2 (zh)
EP (1) EP2610092B1 (zh)
CN (1) CN1031714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9579B (zh) * 2009-09-08 2015-05-20 株式会社京滨 滑动式气流调节装置
JP5568408B2 (ja) * 2010-08-23 2014-08-06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FR2984805B1 (fr) * 2011-12-23 2015-04-17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Caisson d'unite de ventilation, chauffage et/ou climatisation pour habitacl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5855448B2 (ja) * 2011-12-26 2016-02-09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ミックスドア構造
JP6378935B2 (ja) * 2014-05-27 2018-08-22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6442961B2 (ja) * 2014-10-01 2018-12-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DE102017128168A1 (de) * 2017-11-28 2019-05-29 Valeo Klimasysteme Gmbh Heizungs-, Lüftungs- und/oder Klimatisierungsvorrichtung
KR20210066138A (ko) * 2019-11-28 2021-06-07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US11884126B2 (en) * 2020-07-16 2024-01-30 Air International (Us) Inc. HVAC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door systems and method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0320A (ja) * 1999-03-29 2001-10-02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080889A (ja) * 2006-09-26 2008-04-10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01351349A (zh) * 2005-12-28 2009-01-21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2473A (en) * 1990-06-18 1991-11-0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otor vehicle passenger compartment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H0558144A (ja) * 1991-09-02 1993-03-09 Hitachi Ltd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とそのダクトケーシング
JPH0583227A (ja) 1991-09-20 1993-04-02 Fujitsu Ltd Pcm伝送制御方式
FR2698588B1 (fr) * 1992-12-02 1995-02-17 Valeo Thermique Habitacle Dispositif de chauffage-ventilation et/ou de climatisation pour l'habitacle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US5755107A (en) * 1994-09-22 1998-05-26 Denso Corporatio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DE19611016B4 (de) * 1995-03-23 2006-10-05 Denso Corp., Kariya Klimaanlage
JP3767060B2 (ja) 1997-01-16 2006-04-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装置
US6305462B1 (en) * 1997-02-06 2001-10-23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Door mechanism of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DE69820990T2 (de) * 1997-02-06 2004-06-09 Calsonic Kansei Corp. Klappen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klimaanlage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4022975B2 (ja) * 1997-04-07 2007-12-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714000B2 (ja) * 1998-05-18 2005-11-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0272327A (ja) 1999-03-29 2000-10-03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US6453991B1 (en) * 1999-03-29 2002-09-24 Calsonickansei Corporatio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DE60029667T2 (de) * 1999-04-13 2006-12-14 Calsonic Kansei Corp. 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US6224480B1 (en) * 1999-09-09 2001-05-01 Trw Inc. Blend door assembly for climate control systems
EP1092573B2 (en) * 1999-10-15 2007-10-31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unit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JP4073602B2 (ja) 2000-03-27 2008-04-09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ケース構造
US6536474B2 (en) 2000-03-13 2003-03-25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unit for vehicle
JP2001270317A (ja) 2000-03-28 2001-10-02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気調和ユニットのミックスドア構造
JP3952919B2 (ja) * 2002-09-17 2007-08-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089390B2 (ja) * 2002-11-05 2008-05-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956869B2 (ja) * 2003-03-07 2007-08-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DE602004022290D1 (de) * 2003-06-09 2009-09-10 Valeo Thermal Sys Japan Co Schiebetürvorrichtung für klimaanlage
US7247088B2 (en) * 2003-09-25 2007-07-2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JP2005138707A (ja) * 2003-11-06 2005-06-02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145190A (ja) * 2003-11-13 2005-06-09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492108B2 (ja) * 2003-12-02 2010-06-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356440B2 (ja) * 2003-12-12 2009-11-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ATE423028T1 (de) 2004-06-24 2009-03-15 Behr Gmbh & Co Kg Klimaanlage,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 klimaanlage
JP4363283B2 (ja) * 2004-09-13 2009-11-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
JP4274089B2 (ja) * 2004-09-15 2009-06-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6168584A (ja) * 2004-12-16 2006-06-29 Denso Corp 空気通路切替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7118753A (ja) * 2005-10-27 2007-05-17 Denso Corp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
US8555667B2 (en) * 2005-11-25 2013-10-15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JP2007182206A (ja) * 2005-12-06 2007-07-19 Denso Corp 加熱用熱交換器および空調装置
JP2007186066A (ja) * 2006-01-12 2007-07-26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107622B2 (ja) * 2006-08-22 2012-12-26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4830771B2 (ja) * 2006-10-10 2011-12-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EP2060418A4 (en) * 2006-10-27 2009-10-21 Calsonic Kansei Corp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JP2009001067A (ja) 2007-06-19 2009-01-08 Denso Corp 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JP4395796B2 (ja) * 2007-07-10 2010-01-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DE102008033438A1 (de) * 2007-07-18 2009-04-09 Denso Corporation, Kariya Luftdurchgangsöffnungs- und Schließvorrichtung
JP4424409B2 (ja) * 2007-11-02 2010-03-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DE102008040338B3 (de) * 2008-07-10 2010-04-15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Van Buren Township Fahrzeugklimaanlage
JP4618347B2 (ja) * 2008-08-08 2011-01-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20120036546A (ko) * 2010-10-08 2012-04-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공기조화 장치
JP5533684B2 (ja) * 2011-01-14 2014-06-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通路開閉装置
JP5625993B2 (ja) * 2011-02-22 2014-11-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617779B2 (ja) * 2011-07-06 2014-11-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967403B2 (ja) * 2011-12-05 2016-08-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0320A (ja) * 1999-03-29 2001-10-02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01351349A (zh) * 2005-12-28 2009-01-21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2008080889A (ja) * 2006-09-26 2008-04-10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60971A1 (en) 2013-06-27
EP2610092A1 (en) 2013-07-03
US9636968B2 (en) 2017-05-02
CN103171400A (zh) 2013-06-26
EP2610092B1 (en) 2018-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1400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4160215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609409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54526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90215379A1 (en) Vehicula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05764723A (zh) 车辆空调装置
JP6042254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1422024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01163029A (ja) 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WO2016158250A1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JP4173619B2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ミックスドアアセンブリ
JP6493619B2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CN111660763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4067735B2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ドア取付け構造
JP4073602B2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ケース構造
JP5878025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スライドドアユニット
JP5878012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風路構造
JP3743100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15075950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81254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0175781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001411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組み付け方法
JP201818807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2081787A (ja) 空気分配装置構造
JP2006193074A (ja) 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Marilyn Co.,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CALSONIC KANSEI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7

Address after: Building C, No. 888, Huanhu West 2nd Road, Lingang New District,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Marelli (China)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rily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