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22024A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22024A
CN111422024A CN202010013095.6A CN202010013095A CN111422024A CN 111422024 A CN111422024 A CN 111422024A CN 202010013095 A CN202010013095 A CN 202010013095A CN 111422024 A CN111422024 A CN 1114220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passage
air
air conditioning
guid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30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宽人
桥本彪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Resona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eihi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hin Corp filed Critical Keihi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22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20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64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ir stream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71Air directing means, e.g. blades in an air outl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B60H1/241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ventilation devices i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28Constructional lay-out of the devices i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92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inside the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14Heating or cooling details
    • B60H2001/00135Deviding walls for separate air flow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空调壳体,其在内部具有由上下隔板区划的上侧通路及下侧通路;加热部,其以跨过所述上侧通路与所述下侧通路的方式配置;上侧通路隔板,其配置在所述上侧通路的所述加热部的下游,并且形成有向将所述上侧通路与所述下侧通路连接的上下连接开口引导通过所述加热部的空气的一部分的引导通路;引导通路开闭部,其在所述上下连接开口关闭的状态下,关闭所述引导通路。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9年1月9日在日本提交的第2019-002148号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在四轮机动车等车辆上搭载有生成对温度及湿度进行调节的空气(调节空气)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在内部具有供空气流动的流路的空调壳体。在空调壳体的内部收纳有对空气进行冷却的蒸发器、以及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在这样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利用加热器对由蒸发器冷却至一定温度的空气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加热,对由加热器加热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由此生成所希望的温度的调节空气。
例如,在日本专利第6201621号公报(下面记为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有将空调壳体的内部区划为上侧通路与下侧通路的上下隔板,能够以外部气体与内部气体选择向上侧通路与下侧通路供给的空气。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是,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由上下隔板区划空调壳体内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从在空调壳体的下部设置的脚部开口(排出向乘客的脚部供给的调节空气的开口),排出主要在下侧通路流动的空气。因此,为了根据需要能够从脚部开口排出充分流量的调节空气,在专利文献1中,设有用于将在上侧通路流动的调节空气的一部分向下侧通路供给的上下连接开口。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将与上述上下隔板不同的隔板设置在上侧通路的内部,由加热器加热的调节空气的一部分通过隔板被向上下连接开口引导。
另一方面,上下连接开口能够由模式门开闭。因此,由隔板引导的调节空气在上下连接开口关闭的情况下,不能通过上下连接开口。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在隔板与空调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能够开闭的回流开口。而且,在上下连接开口关闭的情况下,开放回流开口,使调节空气向隔板的上方空间回流。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上下连接开口未开放的情况下,在上侧通路中通过加热器的调节空气向隔板的下方流动,并进一步经由回流开口,在直至隔板的上方空间这样的长距离中流动。因此,上侧通路的压力损失增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目的在于在将空调壳体的内部由上下隔板区划为上侧通路与下侧通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将上侧通路与下侧通路连接的上下连接开口关闭的情况下,减少空调壳体内部的压力损失。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作为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采用如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空调壳体,其在内部具有由上下隔板区划的上侧通路及下侧通路;加热部,其以跨过所述上侧通路与所述下侧通路的方式配置;上侧通路隔板,其配置在所述上侧通路的所述加热部的下游,并且形成有向连接所述上侧通路与所述下侧通路的上下连接开口引导通过所述加热部的空气的一部分的引导通路;引导通路开闭部,其在所述上下连接开口关闭的状态下,关闭所述引导通路。
(2)在上述(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引导通路开闭部也可以具有:第一密封部,其能够开闭所述上下连接开口;第二密封部,其能够开闭所述引导通路的出口开口,并且在所述第一密封部关闭所述上下连接开口的状态下,关闭所述出口开口。
(3)在上述(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在所述空调壳体的内部设有能够使从所述引导通路的出口开口排出的空气向所述上侧通路隔板的上方空间回流的回流开口,所述引导通路开闭部具有:第一密封部,其能够开闭所述上下连接开口;第三密封部,其能够开闭所述回流开口,并且在所述第一密封部关闭所述上下连接开口的状态下,关闭所述回流开口。
(4)在上述(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在所述空调壳体设有与所述下侧通路连通并且排出向乘客的脚部供给的空气的脚部开口,所述引导通路开闭部具有能够开闭所述脚部开口的第四密封部。
(5)在上述(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在所述空调壳体设有与所述下侧通路连通并且排出向乘客的脚部供给的空气的脚部开口,所述引导通路开闭部具有能够开闭所述脚部开口的第四密封部。
(6)在上述(4)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第四密封部在所述上下连接开口关闭的状态下开放所述脚部开口,在所述上下连接开口开放的状态下关闭所述脚部开口。
(7)在上述(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第四密封部在所述上下连接开口关闭的状态下开放所述脚部开口,在所述上下连接开口开放的状态下关闭所述脚部开口。
(8)在上述(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上侧通路隔板在所述引导通路的出口端部,向所述上下连接开口延伸。
(9)在上述(1)~上述(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也可以在所述加热部与所述上侧通路隔板的上游端之间设有间隙开口。
(10)在上述(4)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上侧通路隔板在上游端与下游端之间,具有将所述引导通路与所述上侧通路隔板的上方空间连接的贯通开口。
(11)在上述(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上侧通路隔板在上游端与下游端之间,具有将所述引导通路与所述上侧通路隔板的上方空间连接的贯通开口。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方式,在将上侧通路与下侧通路连接的上下连接开口关闭的状态下,利用引导通路开闭部关闭向上下连接开口引导空气的一部分的引导通路。因此,防止在上下连接开口关闭的状态下空气流入引导通路,并且在上侧通路流动的空气不必经由引导通路及回流开口,向上侧通路隔板的上方空间流动。因此,根据本发明,在利用上下隔板将空调壳体的内部区划为上侧通路与下侧通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将上侧通路与下侧通路连接的上下连接开口关闭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空调壳体内部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放大图。
图3是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动作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4是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动作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所具有的引导通路开闭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动作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9是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动作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空调装置;1A车辆用空调装置;1B车辆用空调装置;2空调壳体;2a外壳壁;2b上下隔板;2c上侧通路隔板;3蒸发器;4加热芯(加热部);10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a轴部;10b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第一密封部);10c引导通路开闭门(第二密封部);10d回流开口开闭门(第三密封部);10e连接部;10f脚部开口开闭门(第四密封部);K1上下连接开口;K2间隙开口;K3回流开口;K4贯通开口;R1上侧通路;R2下侧通路;R3引导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如该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有:空调壳体2、蒸发器3、加热芯4(加热部)、上侧空气混合门机构5、下侧空气混合门机构6、除霜器开口开闭机构7、面部开口开闭机构8、脚部开口开闭机构9、以及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引导通路开闭部)。
如图1所示,空调壳体2为收纳有蒸发器3及加热芯4等的壳体,在内部具有空气流动的流路。该空调壳体2除了形成有空调壳体2的外形形状的外壳壁2a以外,还具有支承壁等,其配置在外壳壁2a的内部,支承区划有空调壳体2的内部空间的多个区划壁及蒸发器3等。空调壳体2例如具有上下隔板2b、以及上侧通路隔板2c作为上述区划壁。另外,空调壳体2例如具有加热芯上端支承壁2d、以及加热芯下端支承壁2e作为上述支承壁。
上下隔板2b是为了将外壳壁2a的内部上下进行区划而大致水平地配置的板状部位。利用这样的上下隔板2b,将空调壳体2的内部区划为上侧通路R1以及下侧通路R2。上下隔板2b具有:在蒸发器3的上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侧,为图1的纸面左侧)配置的上游侧隔板2b1、配置在蒸发器3与加热芯4之间的中间隔板2b2、以及在加热芯4的下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后侧,为图1的纸面右侧)配置的下游侧隔板2b3。
下游侧隔板2b3与外壳壁2a在水平方向上分离。也就是说,在下游侧隔板2b3与外壳壁2a的内壁面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作为连接上侧通路R1与下侧通路R2的上下连接开口K1而发挥作用。经由该上下连接开口K1,能够使在上侧通路R1流动的空气流入下侧通路R2,并使在下侧通路R2流动的空气流入上侧通路R1。需要说明的是,空气从上侧通路R1与下侧通路R2的哪一侧通路流入上下连接开口K1是由除霜器开口开闭机构7、面部开口开闭机构8、以及脚部开口开闭机构9各自的状态(即后面说明的除霜器开口Ka、面部开口Kb、以及脚部开口Kc的开闭状态)决定的。
图2是包括上侧通路隔板2c的空调壳体2的部分纵向剖视放大图。上侧通路隔板2c配置在上侧通路R1的加热芯4的下游侧,是为了将上侧通路R1的加热芯4的下游侧的空间上下进行区划而成为大致水平状态的板状部位。该上侧通路隔板2c在与上下隔板2b(下游侧隔板2b3)之间形成有引导通过加热芯4的空气的一部分的引导通路R3。上述引导通路R3的入口开口R31与加热芯4对置设置,出口开口R32面向上下连接开口K1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上侧通路隔板2c的出口开口R32侧的端部向上下连接开口K1延伸,以使从出口开口R32排出的空气被向上下连接开口K1引导。也就是说,上侧通路隔板2c在引导通路R3的出口端部向上下连接开口K1延伸。
上侧通路隔板2c的上方空间为将由加热芯4加热的空气与绕过加热芯4的冷空气混合的上侧混合空间R4。需要说明的是,上侧通路隔板2c配置于在上侧通路R1上配置有加热芯4的区域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由此,通过加热芯4的空气能够分开向上侧通路隔板2c的下方(即引导通路R3)与上方(上侧混合空间R4)进行供给。
上侧通路隔板2c与加热芯4在水平方向上分离。也就是说,在上侧通路隔板2c与加热芯4的下游侧的端面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在利用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关闭引导通路R3的情况下,作为将通过加热芯4并试图流入引导通路R3的空气向上侧混合空间R4排出的间隙开口K2发挥作用。
上侧通路隔板2c与外壳壁2a在水平方向上分离。也就是说,在上侧通路隔板2c与外壳壁2a的内壁面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在后面说明的脚部开口Kc关闭且上下连接开口K1开放的情况下,作为能够使通过引导通路R3的空气向上侧混合空间R4回流的回流开口K3而发挥作用。
加热芯上端支承壁2d支承加热芯4的上端部。加热芯上端支承壁2d配置在上侧通路R1,将上侧通路R1区划为配置有加热芯4的加热器设置通路R5、以及未配置有加热芯4的加热器旁路通路R6。如图1所示,在上侧通路R1中,加热器设置通路R5配置在下方,加热器旁路通路R6配置在上方。加热器设置通路R5在下游侧与引导通路R3和上侧混合空间R4连接。
加热芯下端支承壁2e支承加热芯4的下端部。加热芯下端支承壁2e配置在下侧通路R2,将下侧通路R2区划为配置有加热芯4的加热器设置通路R7、以及未设置有加热芯4的加热器旁路通路R8。如图1所示,在下侧通路R2中,加热器设置通路R7配置在上方,加热器旁路通路R8配置在下方。
下侧通路R2的加热芯下端支承壁2e的下游侧的空间为将由加热芯4加热的空气与绕过加热芯4的冷空气进行混合的下侧混合空间R9。加热器设置通路R7在下游侧与下侧混合空间R9连接。
如图1所示,在外壳壁2a设有:除霜器开口Ka,其与上侧混合空间R4连通,排出向车辆的窗户玻璃等供给的调节空气;面部开口Kb,其与上侧混合空间R4连通,排出向乘客的面部附近供给的调节空气;脚部开口Kc,其与下侧混合空间R9连通,排出向乘客的脚部供给的调节空气。也就是说,空调壳体2作为从内部向外部排出调节空气的排出开口,具有除霜器开口Ka、面部开口Kb、以及脚部开口Kc。
除霜器开口Ka设置在外壳壁2a的上部,与设置在上侧通路R1的上侧混合空间R4连接。该除霜器开口Ka能够利用除霜器开口开闭机构7进行开闭,在开放的状态下,将上侧混合空间R4的调节空气向外壳壁2a的外部排出。
面部开口Kb与除霜器开口Ka邻接,设置在外壳壁2a的上部,与设置在上侧通路R1的上侧混合空间R4连接。该面部开口Kb能够利用面部开口开闭机构8进行开闭,在开放的状态下,将上侧混合空间R4的调节空气向外壳壁2a的外部排出。
脚部开口Kc设置在外壳壁2a的下部,与设置在下侧通路R2的下侧混合空间R9连接。该脚部开口Kc能够利用脚部开口开闭机构9进行开闭,在开放的状态下,将下侧混合空间R9的调节空气向外壳壁2a的外部排出。
蒸发器3为通过使从外部供给的制冷剂与向空调壳体2的内部供给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对空气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如图1所示,该蒸发器3以跨过上侧通路R1与下侧通路R2的方式设置,从空气的流动方向观察,配置成掩盖上侧通路R1与下侧通路R2的整个区域。
加热芯4配置在蒸发器3的下游侧,是对由蒸发器3进行冷却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热交换器。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加热芯4,也可以利用电热式加热器。如图1所示,该加热芯4以跨过上侧通路R1与下侧通路R2的方式设置,从空气的流动方向观察,配置成掩盖上侧通路R1的加热器设置通路R5与下侧通路R2的加热器设置通路R7的整个区域。
上侧空气混合门机构5在上侧通路R1,配置在蒸发器3与加热芯4之间。该上侧空气混合门机构5具有:滑动门5a,其具有上侧通路R1的高度尺寸的一半左右的长度尺寸,并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驱动齿轮5b,其与滑动门5a啮合,使滑动门5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这样的上侧空气混合门机构5利用从外部传递的动力,调整滑动门5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从而调整上侧通路R1的加热器设置通路R5与加热器旁路通路R6的开口比例。
下侧空气混合门机构6在下侧通路R2,配置在蒸发器3与加热芯4之间。该下侧空气混合门机构6具有:滑动门6a,其具有下侧通路R2的高度尺寸的一半左右的长度尺寸,并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驱动齿轮6b,其与滑动门6a啮合,使滑动门6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这样的下侧空气混合门机构6利用从外部传递的动力,调整滑动门6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从而调整下侧通路R2的加热器设置通路R7与加热器旁路通路R8的开口比例。
除霜器开口开闭机构7具有通过从外部传递动力而转动的蝶阀7a。该蝶阀7a进行除霜器开口Ka的开闭。面部开口开闭机构8具有通过从外部传递动力而转动的蝶阀8a。该蝶阀8a进行面部开口Kb的开闭。脚部开口开闭机构9具有通过从外部传递动力而转动的蝶阀9a。该蝶阀9a进行脚部开口Kc的开闭。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替代蝶阀7a、蝶阀8a以及蝶阀9a而具有旋转阀、门阀、或滑阀。
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具有:相对于外壳壁2a轴支承的轴部10a、根部固定在轴部10a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第一密封部)、以及与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的前端部连接的引导通路开闭门10c(第二密封部)。
轴部10a固定有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的根部,将从外部传递的旋转动力向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及引导通路开闭门10c传递。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能够使上下连接开口K1开闭的门状密封部。该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通过以轴部10a为中心进行转动,可姿势变更为关闭上下连接开口K1的第一姿势(图1及图2所示的姿势)、关闭回流开口K3的第二姿势(后面说明的图3所示的姿势)、以及开放上下连接开口K1及回流开口K3的第三姿势(后面说明的图4所示的姿势)。
如图1及图2所示,引导通路开闭门10c是在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第一姿势的状态下、关闭引导通路R3的出口开口R32的门状密封部。也就是说,引导通路开闭门10c在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关闭上下连接开口K1的情况下,以关闭引导通路R3的出口开口R32的角度,与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连接。
这样,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具有以轴部10a为中心、可姿势变更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及引导通路开闭门10c,在上下连接开口K1关闭的状态下,引导通路R3也关闭。
接着,除了图1及图2以外,还参照图3及图4,针对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4中,以箭头图示了空气的流动。
图1表示了如上所述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关闭上下连接开口K1的第一姿势的状态。另外,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关闭回流开口K3的第二姿势的状态。另外,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开放上下连接开口K1及回流开口K3的第三姿势的状态。
如图1所示,使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第一姿势,利用脚部开口开闭机构9使脚部开口Kc为开放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向上侧通路R1与下侧通路R2供给空气。
向上侧通路R1供给的空气(例如外部气体)在通过蒸发器3后,通过上侧空气混合门机构5,分配给加热器设置通路R5与加热器旁路通路R6。分配给加热器设置通路R5的空气在由加热芯4加热后,一部分试图流入引导通路R3。在此,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第一姿势,当利用引导通路开闭门10c关闭引导通路R3时,空气不能流入引导通路R3,试图流入引导通路R3的空气通过间隙开口K2,流入上侧混合空间R4。也就是说,当利用引导通路开闭门10c关闭引导通路R3时,通过加热器设置通路R5的空气总量不会通过引导通路R3,而向上侧混合空间R4供给。
通过加热器设置通路R5的空气通过加热器旁路通路R6,与向上侧混合空间R4供给的空气混合。其结果是,在上侧混合空间R4生成调节为规定的湿度及温度的调节空气。这样在上侧混合空间R4生成的调节空气从开放的除霜器开口Ka或面部开口Kb向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外部排出。在图1中,利用除霜器开口开闭机构7关闭除霜器开口Ka,利用面部开口开闭机构8开放面部开口Kb。因此,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在上侧混合空间R4生成的调节空气从面部开口Kb排出。
向下侧通路R2供给的空气(例如内部气体)在通过蒸发器3后,通过下侧空气混合门机构6,分配给加热器设置通路R7与加热器旁路通路R8。分配给加热器设置通路R7的空气在由加热芯4加热后,向下侧混合空间R9供给。
通过加热器设置通路R7的空气通过加热器旁路通路R8,与向下侧混合空间R9供给的空气混合。其结果是,在下侧混合空间R9生成调节为规定的湿度及温度的调节空气。这样在下侧混合空间R9生成的调节空气从被脚部开口开闭机构9开放的脚部开口Kc向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外部排出。
另外,如图3所示,使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第二姿势,利用脚部开口开闭机构9使脚部开口Kc为开放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向上侧通路R1与下侧通路R2供给空气。在该情况下,成为利用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开放引导通路R3、且关闭回流开口K3的状态。因此,流入引导通路R3的空气通过上下连接开口K1,被向下侧混合空间R9引导,并从脚部开口Kc向外部排出。
另外,如图4所示,使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第三姿势,利用脚部开口开闭机构9使脚部开口Kc为关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向上侧通路R1与下侧通路R2供给空气。在该情况下,上下连接开口K1与回流开口K3开放。因此,向引导通路R3供给的空气与从下侧通路R2通过上下连接开口K1的空气一起,向上侧混合空间R4回流,从开放的除霜器开口Ka或面部开口Kb向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外部排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在将上侧通路R1与下侧通路R2连接的上下连接开口K1关闭的状态下,向上下连接开口K1引导空气的一部分的引导通路R3由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关闭。因此,防止在上下连接开口K1关闭的状态下空气流入引导通路R3,在上侧通路R1流动的空气不必经由引导通路R3及回流开口K3,向上侧通路隔板2c的上方空间流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在将上侧通路R1与下侧通路R2连接的上下连接开口K1关闭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空调壳体2内部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具有: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其能够开闭上下连接开口K1;引导通路开闭门10c,其能够开闭引导通路R3的出口开口R32,并且在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关闭上下连接开口K1的状态下关闭出口开口R32。因此,通过变更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的姿势,能够同时关闭上下连接开口K1与引导通路R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上侧通路隔板2c(下游侧隔板2b3)在引导通路R3的出口端部,向上下连接开口K1延伸。因此,能够将在引导通路R3流动的空气向上下连接开口K1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在加热芯4与上侧通路隔板2c的上游端之间设有间隙开口K2。因此,即使在引导通路R3关闭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在加热器设置通路R5中被加热的空气顺畅地向上侧混合空间R4引导。例如,也可以采用不设置间隙开口K2的结构。在上述情况下,空气不会从加热器设置通路R5完全地流入引导通路R3,空气在加热芯4的内部或加热芯4的上游侧,偏向上侧混合空间R4侧流动。也就是说,当未设有间隙开口K2时,实际上加热器设置通路R5的有效流路面积减少。与此相对,通过设有间隙开口K2,即使在关闭了引导通路R3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加热器设置通路R5中有效地对空气进行加热。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针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A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A中,在上游端与下游端之间,相对于上侧通路隔板2c设有贯通开口K4。该贯通开口K4是将引导通路R3与上侧通路隔板2c的上方空间(上侧混合空间R4)之间连接的开口。
通过设置贯通开口K4,不经由引导通路R3的出口开口R32,能够将流入引导通路R3的空气向上侧混合空间R4引导。因此,即使在引导通路R3的出口开口R32被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关闭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流入引导通路R3的空气向上侧混合空间R4引导。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A,即使在引导通路R3的出口开口R32由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关闭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空气通过加热芯4,流入引导通路R3。因此,能够在加热器设置通路R5中有效地对空气进行加热。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图9,针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B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B不具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脚部开口开闭机构9,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进行脚部开口Kc的开闭。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B所具有的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的立体图。如图6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轴部10a及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以外,还具有回流开口开闭门10d(第三密封部)、连接部10e、以及脚部开口开闭门10f(第四密封部)。
回流开口开闭门10d为能够开闭回流开口K3的密封部,经由连接部10e,与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连接。该回流开口开闭门10d在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关闭上下连接开口K1的状态下,关闭回流开口K3。另外,回流开口开闭门10d在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开放上下连接开口K1的状态下,开放回流开口K3。
连接部10e为将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与回流开口开闭门10d连接的部位,将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与回流开口开闭门10d连接,并且将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与回流开口开闭门10d的间隙进行密闭。
脚部开口开闭门10f与轴部10a连接,通过轴部10a的转动,可姿势变更为开放脚部开口Kc的开放姿势、以及关闭脚部开口Kc的关闭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脚部开口开闭门10f在上下连接开口K1由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关闭的状态下开放脚部开口Kc,并在上下连接开口K1由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开放的状态下关闭脚部开口Kc。
除了图6以外,还参照图8及图9,针对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B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6表示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关闭上下连接开口K1的第一姿势的状态。图8为示意性地表示车辆用空调装置1B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关闭回流开口K3的第二姿势的状态。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车辆用空调装置1B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表示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开放上下连接开口K1及回流开口K3的第三姿势的状态。
如图6所示,当使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第一姿势时,回流开口开闭门10d关闭回流开口K3,脚部开口开闭门10f开放脚部开口Kc。
在该状态下,向上侧通路R1与下侧通路R2供给空气。在此,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第一姿势,当利用回流开口开闭门10d关闭回流开口K3时,空气不能通过引导通路R3,引导通路R3为关闭的状态。因此,空气不能流入引导通路R3,试图流入引导通路R3的空气通过间隙开口K2,流入上侧混合空间R4。
另外,如图8所示,当使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第二姿势时,尽管回流开口开闭门10d开放回流开口K3,但是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关闭回流开口K3。另外,脚部开口开闭门10f开放脚部开口Kc。在该状态下,向上侧通路R1与下侧通路R2供给空气。在该情况下,成为由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开放引导通路R3、且关闭回流开口K3的状态。因此,流入了引导通路R3的空气通过上下连接开口K1,向下侧混合空间R9引导,并从脚部开口Kc向外部排出。
另外,如图9所示,使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的上下连接开口开闭门10b为第三姿势,成为利用脚部开口开闭门10f关闭脚部开口Kc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向上侧通路R1与下侧通路R2供给空气。在该情况下,因为上下连接开口K1与回流开口K3开放,所以向引导通路R3供给的空气与从下侧通路R2通过上下连接开口K1的空气一起,向上侧混合空间R4回流,并从开放的除霜器开口Ka或面部开口Kb向车辆用空调装置1B的外部排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B,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具有脚部开口开闭门10f,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脚部开口开闭机构9,能够简化装置。
上面,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只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各结构部件的各种形状及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利用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开闭上下连接开口K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只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与引导通路开闭机构10不同地采用设有开闭上下连接开口K1的机构的结构。
另外,在车辆的驾驶席侧与副驾驶席侧可独立进行温度调节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以及可向后部座席供给调节空气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针对贯通开口K4为一个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只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具有多个贯通开口K4的结构。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空调壳体,其在内部具有由上下隔板区划的上侧通路及下侧通路;
加热部,其以跨过所述上侧通路与所述下侧通路的方式配置;
上侧通路隔板,其配置在所述上侧通路的所述加热部的下游,并且形成有向连接所述上侧通路与所述下侧通路的上下连接开口引导通过所述加热部的空气的一部分的引导通路;
引导通路开闭部,其在所述上下连接开口关闭的状态下,关闭所述引导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通路开闭部具有:
第一密封部,其能够开闭所述上下连接开口;
第二密封部,其能够开闭所述引导通路的出口开口,并且在所述第一密封部关闭所述上下连接开口的状态下,关闭所述出口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调壳体的内部设有能够使从所述引导通路的出口开口排出的空气向所述上侧通路隔板的上方空间回流的回流开口,
所述引导通路开闭部具有:
第一密封部,其能够开闭所述上下连接开口;
第三密封部,其能够开闭所述回流开口,并且在所述第一密封部关闭所述上下连接开口的状态下,关闭所述回流开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调壳体设有与所述下侧通路连通并且排出向乘客的脚部供给的空气的脚部开口,
所述引导通路开闭部具有能够开闭所述脚部开口的第四密封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调壳体设有与所述下侧通路连通并且排出向乘客的脚部供给的空气的脚部开口,
所述引导通路开闭部具有能够开闭所述脚部开口的第四密封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密封部在所述上下连接开口关闭的状态下开放所述脚部开口,在所述上下连接开口开放的状态下关闭所述脚部开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密封部在所述上下连接开口关闭的状态下开放所述脚部开口,在所述上下连接开口开放的状态下关闭所述脚部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通路隔板在所述引导通路的出口端部,向所述上下连接开口延伸。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部与所述上侧通路隔板的上游端之间设有间隙开口。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通路隔板在上游端与下游端之间,具有将所述引导通路与所述上侧通路隔板的上方空间连接的贯通开口。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通路隔板在上游端与下游端之间,具有将所述引导通路与所述上侧通路隔板的上方空间连接的贯通开口。
CN202010013095.6A 2019-01-09 2020-01-07 车辆用空调装置 Pending CN1114220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2148A JP7120932B2 (ja) 2019-01-09 2019-01-09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9-002148 2019-01-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2024A true CN111422024A (zh) 2020-07-17

Family

ID=71403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3095.6A Pending CN111422024A (zh) 2019-01-09 2020-01-07 车辆用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67311B2 (zh)
JP (1) JP7120932B2 (zh)
CN (1) CN11142202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56849B1 (ko) * 2017-12-15 2022-10-21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US11867424B1 (en) * 2020-03-05 2024-01-09 Apple Inc. Thermal control system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6050A (ja) * 1998-07-02 2000-01-18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0296710A (ja) * 1999-04-15 2000-10-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DE19955616C1 (de) * 1999-11-19 2000-11-02 Daimler Chrysler Ag Klimaanlage für Fahrzeuge
JP2004230995A (ja) * 2003-01-29 2004-08-19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40231834A1 (en) * 2003-05-07 2004-11-25 Kazuji Shibata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KR20070068565A (ko) * 2005-12-27 2007-07-02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차량용 이층류 공조장치의 공기흡입모드 제어방법
CN103298632A (zh) * 2011-02-22 2013-09-11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5517819A (zh) * 2013-10-21 2016-04-20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单元
JP2018144532A (ja) * 2017-03-02 2018-09-20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8154250A (ja) * 2017-03-17 2018-10-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06938A (en) 1980-01-31 1981-08-2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Semiconductor composition
US5309731A (en) * 1991-12-27 1994-05-10 Nippondenso Co., Lt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3293573B2 (ja) * 1998-11-18 2002-06-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0601835B1 (ko) * 1999-12-30 2006-07-19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공기조화장치
JP3870757B2 (ja) * 2001-09-27 2007-0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80200110A1 (en) * 2005-06-27 2008-08-21 Debashis Ghosh Box vane mixing element for automotive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4424409B2 (ja) * 2007-11-02 2010-03-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FR2975344B1 (fr) * 2011-05-20 2016-04-29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Appareil de chauffage, ventil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comprenant un canal de circulation d'air contournant un echangeur de chaleur
US10144268B2 (en) * 2015-05-19 2018-12-04 Denso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vehicle
JP2018118523A (ja) * 2015-06-01 2018-08-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20180068761A (ko) * 2016-12-14 2018-06-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공기조화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6050A (ja) * 1998-07-02 2000-01-18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0296710A (ja) * 1999-04-15 2000-10-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DE19955616C1 (de) * 1999-11-19 2000-11-02 Daimler Chrysler Ag Klimaanlage für Fahrzeuge
JP2004230995A (ja) * 2003-01-29 2004-08-19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40231834A1 (en) * 2003-05-07 2004-11-25 Kazuji Shibata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KR20070068565A (ko) * 2005-12-27 2007-07-02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차량용 이층류 공조장치의 공기흡입모드 제어방법
CN103298632A (zh) * 2011-02-22 2013-09-11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5517819A (zh) * 2013-10-21 2016-04-20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单元
JP2018144532A (ja) * 2017-03-02 2018-09-20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8154250A (ja) * 2017-03-17 2018-10-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20932B2 (ja) 2022-08-17
US20200215873A1 (en) 2020-07-09
US11267311B2 (en) 2022-03-08
JP2020111125A (ja) 2020-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3843B (zh) 车辆用空调单元
CN111422024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6042254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58897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EP3363665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112238728B (zh) 车用空调装置
KR102335385B1 (ko) 슬라이딩 개폐식 도어를 갖는 차량의 공기조화장치
JP202004063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1660763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07168619A (ja) 送風切換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110293811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0413677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18139032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4616113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4846280B (zh) 用于汽车的加热、通风和/或空调单元
WO2023171503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007174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1328419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ユニット及びそのモードドアアセンブリ
JP202107988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6802068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2111602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201841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7549717A (zh) 车载空调
CN117177870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07308017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chig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hlebeier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chig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OWA DENKO Kabushiki Kaisha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3

Address after: Stuttgart

Applicant after: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Address before: Tochig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hlebeier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Japan)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3

Address after: Tochig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after: SHOWA DENKO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EIHIN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