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60763B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0763B
CN111660763B CN202010146126.5A CN202010146126A CN111660763B CN 111660763 B CN111660763 B CN 111660763B CN 202010146126 A CN202010146126 A CN 202010146126A CN 111660763 B CN111660763 B CN 1116607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air
width direction
flow path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61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0763A (zh
Inventor
铃木宽人
田中健二
高桥靖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Resona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filed Critical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660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0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0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0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1/00671Damper doors moved by rotation; Grilles
    • B60H1/00678Damper doors moved by rotation; Grilles the axis of rotation being in the door plane, e.g. butterfly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1/00692Damper doors moved by translation, e.g. curtain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64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ir stream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14Heating or cooling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5Temperature reg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5Temperature regulation
    • B60H2001/00164Temperature regulation with more than one by-p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85Distribution of conditionned air
    • B60H2001/002Distribution of conditionned air to front and rear part of passenger compart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空调壳体(12)由能够在宽度方向上分割的第1~第3壳体部(20、22、24)构成,宽度方向中央的第3壳体部(24)和第1壳体部(20)经由第1分割部(44)连接,所述第3壳体部(24)和第2壳体部(22)经由第2分割部(46)连接。而且,第1和第2分割部(44、46)形成为,相对于设置有朝向车室内送风的通风送风口(32)的空调壳体(12)的上部而言,面向在蒸发器(14)与加热单元(16)之间被分割出的下部通路(72)的下部侧位于宽度方向外侧。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车辆、将通过空调壳体内的热交换器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送入车室内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搭载于车辆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使用了由能够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分割的分割壳体构成的空调壳体,近年来,尝试在制造尺寸不同的空调壳体时以通用的方式利用分割壳体的一部分,由此削减制造成本。
例如,日本特开2011-207278号公报所公开的空调壳体由一组壳体部件和中间壳体部件以能够在宽度方向上分割成三部分的方式构成,使配置于宽度方向外侧的壳体部件为通用的部件,根据所需要的空调壳体的尺寸将设置于宽度方向中央的中间壳体部件更换为不同宽度尺寸的部件,由此进行应对。由此,能够使空调壳体的一部分为通用,实现制造成本的削减。
另一方面,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有时在空调壳体内将冷却器的下游侧通路上下分割成上侧通路和下侧通路,将朝向车室内的前排座席的面部附近和前窗进行送风的上侧通路分割成驾驶座席侧和助手座席侧,并且,将朝向所述前排座席的脚下附近进行送风的下侧通路同样分割成驾驶座席侧和助手座席侧。
在上述这种日本特开2018-122630号公报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壳体的下侧通路的中央还设置有能够朝向车室内的后排座席侧送风的后排座席通路,并且,按照各个通路以夹在壳体之间的方式设置有用于使冷风与热风的混合比例变化而进行温度调整的空气混合门。而且,多数情况下,使设置于被分割成2部分的上侧通路的左右一对空气混合门和配置于被分割成3部分的下侧通路中的宽度方向中央的后排座席通路且进行后排座席侧的温度调整的空气混合门成为相同结构,实现通用。
但是,在上述这种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欲使具有后排座席通路的送风的温度调整功能的壳体、不具有后排座席通路的送风的温度调整功能的壳体、以及尺寸不同的壳体全部通用的情况下,当使设置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组壳体部件与中间壳体部件的嵌合面在上侧通路和下侧通路中成为一条直线状时,由于所述下侧通路的通路结构、空气混合门的数量和宽度尺寸不同,因此,所述壳体的形状复杂化,进而导致制造工时和制造成本的增加。
特别地,如日本特开2011-207278号公报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那样,存在如下问题:当在中间壳体部件上形成对朝向前排座席中央送风的中心面开口和朝向前排座席侧部送风的侧面开口进行分隔的分隔部件时,利用单个壳体部件包围其周围的中心面开口不容易形成与对开口进行开闭的门接触的密封面,当要确保密封性时,构造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般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各种规格的壳体的通用,能够削减制造工时和制造成本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本发明的方式是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有空调壳体,空调壳体具有供空气进行流通的通路,以面向通路的方式在内部收纳有冷却器和加热器,空调壳体被形成为能够在与空气的流通方向垂直的冷却器的宽度方向上进行分割,由构成宽度方向的两端的第1和第2壳体、以及被夹持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之间的第3壳体构成,空调壳体将冷却器与加热器之间分割成上部通路和下部通路,
其中,在空调壳体的上部,以跨越第1壳体、第2壳体、第3壳体的方式形成有开口,该开口使上部通路的下游与车室内连通且设置有开闭自如的模式切换门,
开口通过设置于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分隔部件在宽度方向上被分隔,形成一组外侧开口和中央开口,
相对于第1和第2壳体在开口处与第3壳体嵌合的嵌合位置而言,第1和第2壳体的面向下部通路的与第3壳体嵌合的嵌合位置成为宽度方向外侧。
根据本发明,在由能够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分割的第1~第3壳体构成的空调壳体中,在其上部,以跨越第1壳体、第2壳体、第3壳体的方式形成有使上部通路的下游与车室内连通的开口,开口通过设置于第1和第2壳体的分隔部件在宽度方向上被分隔而形成一组外侧开口和中央开口。而且,形成为相对于第1和第2壳体在开口处与第3壳体嵌合的嵌合位置而言,第1和第2壳体在面向下部通路之处与第3壳体嵌合的嵌合位置成为宽度方向外侧。
因此,在上部通路中,第1~第3壳体是在与外侧开口的分隔部件相比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处被进行分割的,因此,能够与壳体的尺寸无关地将外侧开口的开口面积确保得较宽,所述外侧开口设置在处于宽度方向外侧的第1和第2壳体上。
此外,使第1和第2壳体通用,例如应用于具有用于调整朝向后排座席的送风温度的后排座席温度调整功能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即使在将用于进行后排座席的温度调整的模式切换门设置于第3壳体的面向下部通路的位置的情况下,如果利用将用于夹持模式切换门的嵌合位置预先形成于相对于空调壳体的上部而言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这样的简单结构,那么仅变更第3壳体就能够应对,能够通过第1和第2壳体的通用来削减制造工时和制造成本。
根据参照附图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容易地理解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整体剖视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的空调壳体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车辆用空调装置10包含构成空气的各通路的空调壳体12、配设于该空调壳体12的内部且对空气进行冷却的蒸发器(冷却器)14、对所述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加热器)16、以及对各通路内流通的气流进行切换的门机构18。
如图1~图3所示,该空调壳体12由能够在与车辆的前后方向(箭头A、B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在图2中为箭头C方向)上分割成3部分的第1~第3壳体部20、22、24构成。该第1壳体部(第1壳体)20设置于宽度方向一侧(箭头C1方向),第2壳体部(第2壳体)22设置于宽度方向另一侧(箭头C2方向),并且,第3壳体部(第3壳体)24被夹持在所述第1壳体部20与所述第2壳体部22之间。即,配置成第3壳体部24处于空调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中央。另外,车辆用空调装置10被搭载成其第1壳体部20处于驾驶座席侧、第2壳体部22处于助手座席侧。
在第3壳体部24,在成为空调壳体12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具有沿上下方向(在图3中为D1、D2方向)延伸的分离壁26,通过该分离壁26在宽度方向上将空调壳体12的内部分割成2部分。
在分离壁26,以在上下方向上分开的方式设置有一组用于支承后述第1轴94a、94b和第2轴96a、96b的轴支承部28a、28b,并且,在一个轴支承部28a与另一个轴支承部28b之间形成有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箭头C1、C2方向)突出的凸台部30。
此外,在车室内的前排座席的乘员的面部附近进行送风的通风送风口(开口)32、以及与该通风送风口32相邻且在车辆的前窗附近进行送风的除霜送风口34在空调壳体12的上方(箭头D1方向)开口。而且,通风送风口32和除霜送风口34以跨越第1~第3壳体部20、22、24的方式沿着空调壳体12的宽度方向(箭头C方向)分别开口。
如图2所示,在通风送风口32具有接近宽度方向两端侧而形成于第1和第2壳体部20、22的一对第1分隔部件(分隔部件)36、以及形成于宽度方向中央的第2分隔部件38,该第1分隔部件36和第2分隔部件38以与该通风送风口32的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式分别形成,并且,所述第2分隔部件38形成于第3壳体部24。
而且,通风送风口32通过第1和第2分隔部件36、38在宽度方向上分割成4部分,该通风送风口32由一对侧开口部(外侧开口)40和一对中心开口部(中央开口)42构成,一对侧开口部(外侧开口)40由第1和第2壳体部20、22以及第1分隔部件36分割出而形成于宽度方向两端侧,该一对中心开口部(中央开口)42由所述第1分隔部件36和第2分隔部件38分割出而形成于宽度方向中央。
侧开口部40与车室内的在驾驶座席侧和助手座席侧的侧窗附近开口的侧送风口(未图示)连接,中心开口部42经由未图示的风道而与车室内的在驾驶座席与助手座席之间开口的中心送风口连接。
此外,关于空调壳体12,如图2和图3所示,第1壳体部20和第3壳体部24经由形成于对置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第1分割部(嵌合位置)44相互嵌合而被连接。另一方面,第2壳体部22和第3壳体部24经由形成于对置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第2分割部(嵌合位置)46相互嵌合而被连接。
如图2所示,第1和第2分割部44、46从具有通风送风口32和除霜送风口34的空调壳体12的上部朝向下部形成为一条直线状,并且,在面向后述下部通路72的下部侧分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上部成为靠宽度方向外侧即靠第1和第2壳体部20、22侧(箭头C1、C2方向)。
换言之,第1和第2分割部44、46形成为阶梯状,第3壳体部24的下部具有相对于其上部向宽度方向外侧扩宽的宽幅状的凸部48,与其对应地,第1和第2壳体部20、22的下部具有由靠第3壳体部24侧的宽度方向端部向宽度方向外侧(箭头C1、C2方向)凹陷而成的凹部50a、50b,形成为凸部48向形成于宽度方向两侧的凹部50a、50b嵌合的阶梯状。
进而,如图1所示,在空调壳体12中的成为后方侧(箭头B方向)的壁部形成有朝向车室内的后排座席侧进行送风的后排座席侧开口52,在第1和第2壳体部20、22的宽度方向壁部分别形成有向车室内的前排座席的乘员的脚下附近进行送风的前排座席用加热送风口54。
另一方面,在空调壳体12的内部,在空气的流通方向上的上游侧(箭头A方向)位置设置有蒸发器14,在相对于所述蒸发器14成为下游侧(箭头B方向)的位置隔开规定间隔而设置有加热单元16。
该加热单元16例如由通过在内部使热水循环而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芯56、以及设置于该加热器芯56的下游侧(箭头B方向)且在通电作用下发热的电加热器58构成,该电加热器58根据来自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使发热体发热,由此将通过的空气加热到规定温度并向下游侧供给。
此外,在空调壳体12的内部,在蒸发器14与加热器芯56之间设置有分割肋60。该分割肋60例如面向加热器芯56的沿着高度方向(箭头D1、D2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附近,设置于后述的门机构18的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与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之间。如图3所示,分割肋60在第1和第2壳体部20、22沿着宽度方向(箭头C方向)延伸,分别与第3壳体部24中的凸台部30的两端部连接。
并且,如图1所示,在空调壳体12的内部具有配置有蒸发器14的冷风通路62、形成于该冷风通路62的下游侧且配置有加热单元16的热风通路64、以及在所述冷风通路62的下游侧绕过所述加热单元16的一组第1和第2旁通通路66、68。
该第1旁通通路66以绕过加热器芯56的上方(箭头D1方向)的方式延伸,第2旁通通路68以绕过所述加热器芯56的下方(箭头D2方向)的方式延伸,分别与冷风通路62的下游侧连通。
而且,如图1和图3所示,在空调壳体12中的加热单元16的上游侧,通过分割肋60在上下方向上分割成上部通路70和下部通路72,通过设置于宽度方向中央的第3壳体部24的分离壁26进一步在宽度方向(箭头C方向)上对所述上部通路70和下部通路72进行分割。由此,构成第1和第2上部流路74、76、第1和第2下部流路78、80。即,通过分割肋60和第3壳体部24的分离壁26将通路分割成四部分。
该第1和第2上部流路74、76供朝向空调壳体12的通风送风口32和除霜送风口34送风的空气流通,第1和第2下部流路78、80供朝向空调壳体12的前排座席用加热送风口54和后排座席侧开口52送风的空气流通。此外,第1上部流路74和第1下部流路78跨越第1壳体部20和第3壳体部24而形成,第2上部流路76和第2下部流路80跨越第2壳体部22和第3壳体部24而形成。
此外,在空调壳体12中的加热单元16的后方形成有供在第1和第2旁通通路66、68中流通的冷风与在热风通路64中流通的热风合流并混合的合流部82,在该合流部82的后方连接有前排座席用加热送风口54、后排座席用加热通路86和后排座席用通风通路88。
而且,后排座席用加热通路86经由未图示的风道而与未图示的车室内的后排座席侧的脚下附近连通,并且,后排座席用通风通路88经由未图示的风道而与所述车室内的后排座席侧的面部附近连通。
如图1~图3所示,门机构18例如具有设置于蒸发器14与加热器芯56之间且对冷风与热风的混合比例进行调整的一对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以及在所述蒸发器14的下游侧切换冷风朝向第2旁通通路68流通的流通状态的一对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
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形成为平缓地弯曲的板状,设置成处于分割肋60的上方(箭头D1方向),并且,设置于第1壳体部20侧(在图3中为箭头C1方向)的一方的第1空气混合门90a和设置于第2壳体部22侧(在图3中为箭头C2方向)的另一方的第1空气混合门90b在宽度方向(箭头C方向)上并列设置。由此,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配置成分别面向第1和第2上部流路74、76。
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例如形成为与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相同的形状,设置成处于分割肋60的下方(箭头D2方向)。此外,设置于第1壳体部20侧(箭头C1方向)的一方的第2空气混合门92a和设置于第2壳体部22侧(箭头C2方向)的另一方的第2空气混合门92b在宽度方向(箭头C方向)上并列设置。由此,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配置成分别面向第1和第2下部流路78、80。
而且,一方的第1和第2空气混合门90a、92a被夹持在第1壳体部20与第3壳体部24之间,从而设置成在上下方向(箭头D1、D2方向)上滑动自如,另一方的第1和第2空气混合门90b、92b被夹持在第2壳体部22与第3壳体部24之间,从而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自如。
此外,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和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分别与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空调壳体12一对第1轴94a、94b和一对第2轴96a、96b啮合。
第1轴94a、94b例如面向加热器芯56的上端,设置成处于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与蒸发器14之间。一方的第1轴94a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第1壳体部20的宽度方向壁部和第3壳体部24的轴支承部28a,另一个第1轴94b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第2壳体部22的宽度方向壁部和第3壳体部24的轴支承部28a。而且,设置于第1轴94a、94b的两端的小齿轮98与各个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的齿条100啮合。
第2轴96a、96b例如面向加热器芯56的下端,设置成处于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与蒸发器14之间。一方的第2轴96a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1壳体部20的宽度方向壁部和第3壳体部24的轴支承部28b,另一方的第2轴96b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2壳体部22的宽度方向壁部和第3壳体部24的轴支承部28b。而且,设置于第2轴96a、96b的两端的小齿轮98与各个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的齿条100啮合。
通过来自未图示的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使第1轴94a、94b和第2轴96a、96b旋转,使得这些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和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在小齿轮98与齿条100的啮合作用下被传递该驱动力,分别在上下方向(箭头D1、D2方向)上滑动位移。
而且,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通过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调整在第1和第2上部流路74、76中流动的冷风朝向热风通路64和第1旁通通路66流通的流通比例。另一方面,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通过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调整在第1和第2下部流路78、80中流动的冷风朝向热风通路64和第2旁通通路68流通的流通比例。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门机构18具有调整从通风送风口32朝向车室内送风的送风状态的通风切换门(模式切换门)102、对从除霜送风口34朝向前窗送风的送风状态进行切换的除霜切换门104、以及对加热开口进行开闭的加热切换门106。而且,通过使加热切换门106转动,来切换热风相对于前排座席用加热送风口54和后排座席用加热通路86送风的送风状态。
通风切换门102由被支承于第1壳体部20的宽度方向壁部和第2壳体部22的宽度方向壁部的旋转轴108、以及相对于该旋转轴108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一对门部110构成,设置成由所述门部110对构成通风送风口32的中心开口部42进行开闭。
而且,通风切换门102以旋转轴108为中心旋转,通过使门部110与中心开口部42的外缘部、第1和第2分隔部件36、38抵接,使得成为所述中心开口部42被封闭的全闭状态(参照图1)。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基本上如以上那样构成,接着,对其动作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在进行朝向乘员的脚下附近输送温度调节风的制热运转(加热模式)的情况下,使加热切换门106旋转而成为开放状态,并且,通风切换门102成为全闭状态,成为封闭了通风送风口32的中心开口部42的状态。
利用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和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对通过蒸发器14后的冷风向加热单元16以及第1和第2旁通通路66、68流入的比例进行调整。然后,穿过上部通路70和下部通路72流入所述加热单元16并经过加热器芯56和电加热器58从而被加热的热风以及流入第1和第2旁通通路66、68并绕过了加热单元16的冷风在合流部82中汇合,由此进行温度调节。
该温度调节后的热风从合流部82流向后方侧,经由前排座席用加热送风口54朝向前排座席侧的乘员的脚下附近送风,并且从后排座席用加热通路86朝向后排座席侧的乘员的脚下附近送风。另外,朝向后排座席侧的脚下附近的送风和朝向前排座席侧的脚下附近的送风成为大致相同的温度,并且,通风送风口32中的侧开口部40开放,因此,通过该侧开口部40朝向驾驶座席侧和助手座席侧的侧窗附近进行送风。
接着,在进行朝向乘员的面部附近输送冷风的制冷运转(通风模式)的情况下,使通风切换门102以旋转轴108为中心旋转,使通风送风口32的中心开口部42开放,并且使加热切换门106旋转而成为全闭状态,并且,如图1所示,使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下降,使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上升,成为分别与分割肋60抵接的状态。
由此,通过蒸发器14后的冷风在流经上部通路70即第1和第2上部流路74、76以及下部通路72即第1和第2下部流路78、80后,向第1和第2旁通通路66、68流通,由此,以绕过加热单元16的方式流向下游侧。
然后,在第1旁通通路66中流动的冷风通过开口的通风送风口32朝向前排座席的乘员的面部附近送风,在第2旁通通路68中流动的冷风在通过后排座席用通风通路88流经后方后,从未图示的送风口朝向后排座席的乘员的面部附近送风。
如上所述,在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空调壳体12由设置于宽度方向两端的第1和第2壳体部20、22以及被夹持在所述第1壳体部20与所述第2壳体部22之间的第3壳体部24以能够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分割的方式形成,在该空调壳体12的上部,通风切换门102开闭的通风送风口32以跨越第1~第3壳体部20、22、24的方式开口。
该通风送风口32通过设置于第1和第2壳体部20、22的第1分隔部件36被分割成一对侧开口部40和宽度方向中央的中心开口部42,该侧开口部40被形成为无论所述通风切换门102的开闭状态如何,始终流动有空气并朝向前排座席侧的窗附近送风。
而且,在空调壳体12中,供第1和第2壳体部20、22与第3壳体部24嵌合的第1和第2分割部44、46形成为,相对于开口出通风送风口32的上部而言,面向在蒸发器14与加热单元16之间被分割出的下部通路72的下部成为宽度方向外侧。
因此,在通风送风口32中,利用第1分隔部件36包围始终朝向车室内的驾驶座席侧和助手座席侧的侧窗附近送风的侧开口部40,在通风切换门102的全闭时要求密封性的中心开口部42配置第3壳体部24与第1和第2壳体部20、22的分割面即第1和第2分割部44、46。由此,在设空调壳体12为在宽度方向上分割成三部分的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1和第2壳体部20、22与第3壳体部24之间夹持并可靠地保持通风切换门102的旋转轴108,而且,能够充分确保通过门部110封闭了中心开口部42时的密封性。
此外,在蒸发器14与加热单元16之间,面向分割上部通路70而得到的第1和第2上部流路74、76而滑动自如地夹持有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面向分割下部通路72而得到的第1和第2下部流路78、80而滑动自如地夹持有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并且,设所述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和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这4个空气混合门成为相同形状。
其结果,在上述这种在车室内不进行对后排座席侧的温度调整而仅进行送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中,能够使一对第1空气混合门90a、90b和一对第2空气混合门92a、92b通用,因此,与分别采用不同形状的空气混合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削减。
接着,在图4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20。另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该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20与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能够对向车室内的后排座席侧送出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整的后排座席温度调整功能,在空调壳体122的内部具有用于对朝向后排座席侧的送风进行温度调整的第3空气混合门166。
如图4所示,车辆用空调装置120的空调壳体122由能够在宽度方向(箭头C方向)上分割成3部分的第1~第3壳体部20、22、124构成,该第1和第2壳体部20、22形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第1和第2壳体部20、22相同的形状,是通用的,因此,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
而且,在空调壳体122的面向后述下部通路148的下部,在第1壳体部20与第3壳体部124之间、第2壳体部22与第3壳体部124之间分别夹持有划分部件126a、126b。
第3壳体部124在作为空调壳体122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具有沿上下方向(箭头D1、D2方向)延伸的分离壁128。通过该分离壁128在宽度方向(箭头C方向)上将空调壳体122的内部分割成2部分,并且,在所述分离壁128上具有用于支承后述第1轴94a、94b的轴支承部130、以及形成于下端且在宽度方向(箭头C方向)上突出的凸台部132。
而且,第3壳体部124具有与第1壳体部20连接的第1分割部134、以及与第2壳体部22连接的第2分割部136,所述第1和第2分割部134、136沿着空调壳体122的上下方向分别形成为大致一条直线状。
划分部件126a、126b例如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分别设置于第1和第2壳体部20、22的面向空调壳体122的下部通路148的凹部50a、50b,在宽度方向(箭头C方向)上相互分开设置。划分部件126a、126b包含形成于其上端的第1保持部138、形成于下端的第2保持部140、连接所述第1保持部138和所述第2保持部140的划分壁142、以及设置于该划分壁142的轴支承部144。
此外,划分部件126a、126b的宽度尺寸形成为与第1和第2壳体部20、22中的凹部50a、50b的宽度方向深度大致相同,所述划分部件126a、126b与所述凹部50a、50b嵌合,由此,该划分部件126a、126b的宽度方向端部与第1和第2壳体部20、22的宽度方向端部成为大致一条直线状。
而且,划分部件126a、126b分别与第1和第2壳体部20、22的凹部50a、50b嵌合,第1保持部138分别被夹持在第1壳体部20的分割肋60与第3壳体部124的凸台部132之间、以及第2壳体部22的分割肋60与第3壳体部124的凸台部132之间。另一方面,第2保持部140分别被夹持在第1壳体部20的下端与第3壳体部124的下部之间、以及第2壳体部22的下端与第3壳体部124的下部之间而被保持。
由此,划分部件126a、126b配置成其划分壁142与第3壳体部124的分离壁128、第1和第2壳体部20、22的宽度方向壁部大致平行。
此外,在空调壳体122的内部具有通过设置于蒸发器14与加热器芯56之间的分割肋60被上下分割而成的上部通路146和下部通路148,该上部通路146通过设置于宽度方向中央的第3壳体部124的分离壁128在宽度方向(箭头C方向)上被分割成第1上部流路150和第2上部流路152。
另一方面,下部通路148通过一对划分部件126a、126b分割成3部分,由形成于第1壳体部20侧(箭头C1方向)的第4下部流路154、形成于第2壳体部22侧(箭头C2方向)的第5下部流路156、以及形成于所述划分部件126a、126b之间的第3下部流路158构成。
进而,在空调壳体122的内部具有对在各通路中流通的气流进行切换的门机构160,该门机构160具有一对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设置于该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的下方(箭头D2方向)的一对第2空气混合门164a、164b、以及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一方的第2空气混合门164a与另一方的第2空气混合门164b之间的第3空气混合门166。即,具有5个空气混合门。
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设置成处于分割肋60的上方(箭头D1方向),并且,一方的第1空气混合门162a和另一方的第1空气混合门162b在宽度方向(箭头C方向)上并列。而且,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分别设置成面向第1和第2上部流路150、152。
第2空气混合门164a、164b形成为宽度尺寸比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的宽度尺寸小,设置成处于分割肋60的下方(箭头D2方向),并且,一方的第2空气混合门164a和另一方的第2空气混合门164b在宽度方向(箭头C方向)上并列配置。而且,第2空气混合门164a、164b分别设置成面向第4和第5下部流路154、156。
第3空气混合门166形成为与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相同的形状,配置于该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的下方,设置成在空调壳体122的宽度方向中央面向第3下部流路158。即,一对第2空气混合门164a、164b设置于第3空气混合门166的宽度方向外侧。
而且,在下部通路148中,一方的第2空气混合门164a被夹持在一个划分部件126a与第1壳体部20之间,由此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自如,另一方的第2空气混合门164b被夹持在另一方的划分部件126b与第2壳体部22之间,由此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自如。
第3空气混合门166被夹持在一个划分部件126a与另一个划分部件126b之间,由此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自如。
此外,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分别与第1轴94a、94b啮合,所述第1轴94a、94b分别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1壳体部20与第3壳体部124的轴支承部130之间、第2壳体部22与第3壳体部124的轴支承部130之间。
第2空气混合门164a、164b分别与第2轴165a、165b啮合,所述第2轴165a、165b分别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1壳体部20与划分部件126a的轴支承部144之间、第2壳体部22与划分部件126b的轴支承部144之间。
并且,第3空气混合门166与第3轴168啮合,该第3轴168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一方的划分部件126a的轴支承部144与另一方的划分部件126b的轴支承部144之间。即,划分部件126a、126b通过其轴支承部144将第2轴165a、165b和第3轴168支承为旋转自如。
而且,通过来自未图示的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使第1轴94a、94b、第2轴165a、165b、第3轴168分别旋转,使得上述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第2空气混合门164a、164b、第3空气混合门166在小齿轮98与齿条100的啮合作用下被传递该驱动力,分别在上下方向(箭头D1、D2方向)上滑动位移。
该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通过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调整在第1和第2上部流路150、152中流动的冷风朝向热风通路64和第1旁通通路66流通的流通比例。另一方面,第2空气混合门164a、164b通过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调整流过第4和第5下部流路154、156的热风在热风通路64和第2旁通通路68中流通的流通比例。
此外,第3空气混合门166通过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调整流过第3下部流路158的热风在热风通路64和第2旁通通路68中流通的流通比例,对朝向后排座席侧的后排座席用加热通路86送风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
如上所述,在第2实施方式中,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120的空调壳体122由设置于宽度方向两端的第1和第2壳体部20、22以及被夹持在所述第1壳体部20与所述第2壳体部22之间的第3壳体部124以能够在宽度方向上被分割的方式形成,在该空调壳体122的上部开口的通风送风口32形成为跨越第1~第3壳体部20、22、124,该侧开口部40形成为无论对通风送风口32进行开闭的所述通风切换门102的开闭状态如何,始终流通有空气。
而且,在空调壳体122中,供第1和第2壳体部20、22与第3壳体部124嵌合的第1和第2分割部134、136形成为,相对于开口有通风送风口32的上部而言,面向在蒸发器14与加热单元16之间被上下分割出的下部通路148的下部成为宽度方向外侧。
因此,在通风送风口32中,利用第1分隔部件36包围在车室内始终朝向驾驶座席侧和助手座席侧的侧窗附近送风的侧开口部40,在通风切换门102的全闭时要求密封性的中心开口部42处配置第3壳体部124与第1和第2壳体部20、22的分割面即第1和第2分割部134、136。由此,即使在设空调壳体122为在宽度方向上分割为3部分的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1和第2壳体部20、22与第3壳体部124之间夹持通风切换门102的旋转轴108并可靠地进行保持,而且,能够充分确保通过门部110封闭中心开口部42时的密封性。
此外,在上述这种具有用于调整针对后排座席的送风温度的后排座席温度调整功能(第3空气混合门166)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20与不调整针对所述后排座席的送风温度而仅进行送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之间谋求构成空调壳体12、122的第1和第2壳体部20、22的通用的情况下,在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120中,将供第1和第2壳体部20、22与第3壳体部124嵌合的第1和第2分割部134、136形成为,相对于开口有通风送风口32的上部而言,面向下部通路148的下部成为宽度方向外侧。
换言之,对照着设置于第3壳体部124的第3空气混合门166的宽度幅尺寸,使第1和第2分割部134、136的位置成为宽度方向外侧。
因此,能够将设置成面向下部通路148的第3空气混合门166夹持在一对划分部件126a、126b之间,并且,能够将设置于该第3空气混合门166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一对第2空气混合门164a、164b夹持在所述划分部件126a、126b与第1和第2壳体部20、22之间。
其结果,在具有后排座席温度调整功能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20和不具有后排座席温度调整功能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这样的规格不同的2种车辆用空调装置中,通过使第1分割部134(44)和第2分割部136(46)的位置在空调壳体122的下部处于宽度方向外侧,仅更换第3壳体部124,就能够实现第1和第2壳体部20、22的通用,能够削减其制造工时和制造成本。
换言之,在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空调壳体12中,为了确保侧开口部40的面积,将第1和第2分割部44、46设置成相对于第1分隔部件36处于宽度方向内侧,另一方面,在能够进行后排座席的温度调整的规格中,以能够夹持设置于下部通路148的宽度方向中央的第3空气混合门166的方式,将第1和第2分割部134、136的位置设置成,面向所述下部通路148的下部侧相对于上部配置于宽度方向外侧。
此外,在空调壳体122中的蒸发器14与加热单元16之间,以面向由上部通路146分割出的第1和第2上部流路150、152的方式滑动自如地设置一对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以面向由下部通路148分割出的所述第4和第5下部流路154、156的方式滑动自如地设置一对第2空气混合门164a、164b,并且,以面向第3下部流路158的方式使第3空气混合门166被划分部件126a、126b加持,将第3空气混合门166设置成滑动自如,并且,使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和第3空气混合门166成为相同形状。
其结果,在上述这种能够在第3空气混合门166的开闭作用下调整向车室内的后排座席侧送风的送风温度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20中,能够使一对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和所述第3空气混合门166通用,因此,与将各个空气混合门形成为别的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实现制造成本的削减。
并且,通过使进行第4和第5下部流路154、156的开闭的一对第2空气混合门164a、164b成为相同形状,在上述第1空气混合门162a、162b和第3空气混合门166的基础上,能够使第2空气混合门164a、164b彼此通用,能够进一步实现制造成本的削减。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前提下采用各种结构。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10、120),其具有空调壳体(12、122),该空调壳体具有供空气进行流通的通路,以面向该通路的方式在内部收纳有冷却器(14)和加热器(16),该空调壳体被形成为能够在与所述空气的流通方向垂直的所述冷却器的宽度方向上进行分割,该空调壳体由构成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的第1壳体(20)和第2壳体(22)、以及被夹持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2壳体之间的第3壳体(24、124)构成,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3壳体经由形成于对置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第1分割部(44)相互嵌合而被连接,所述第2壳体和所述第3壳体经由形成于对置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第2分割部(46)相互嵌合而被连接,所述空调壳体将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加热器之间分割成上部通路(70、146)和下部通路(72、148),其中,
在所述空调壳体的上部,以跨越所述第1壳体、所述第2壳体、所述第3壳体的方式形成有开口(32),该开口(32)使所述上部通路的下游与车室内连通且设置有开闭自如的模式切换门(102),
所述开口通过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分隔部件(36)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分隔,形成一组外侧开口(40)和中央开口(42),
所述第3壳体在面向所述下部通路之处具有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扩宽的宽幅状的凸部(48),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在面向所述下部通路之处具有由靠所述第3壳体侧的宽度方向端部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凹陷而成的凹部(50a、50b),所述凸部与形成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所述凹部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外侧开口被形成为,无论所述模式切换门的开闭状态如何,始终能够使所述空气流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壳体的所述上部通路和所述下部通路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所述第3壳体分隔,所述空调壳体具有由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3壳体形成的第1上部流路(74)和第1下部流路(78)、以及由所述第2壳体和所述第3壳体形成的第2上部流路(76)和第2下部流路(80),
在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加热器之间,通过所述第1壳体、所述第2壳体和所述第3壳体夹持分别对所述第1上部流路、所述第1下部流路、所述第2上部流路、所述第2下部流路进行开闭的多个空气混合门(90a、90b、92a、92b),
所述空气混合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被形成为各自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调壳体(122)的所述上部通路(146)被所述第3壳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分隔,所述空调壳体(122)具有由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3壳体形成的第1上部流路(150)、以及由所述第2壳体和所述第3壳体形成的第2上部流路(152),
所述空调壳体(122)具有分别被夹持在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3壳体之间和第2壳体与所述第3壳体之间的一组划分部件(126a、126b),所述下部通路具有由所述第1壳体和一个所述划分部件分割出的第4下部流路(154)、由所述第2壳体和另一个所述划分部件分割出的第5下部流路(156)、以及形成于一个所述划分部件(126a)与另一个所述划分部件(126b)之间的第3下部流路(158),
在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加热器之间,通过所述第1壳体、所述第2壳体、所述第3壳体、所述划分部件来夹持分别对所述第1上部流路、第1下部流路、第2上部流路、第2下部流路、第3下部流路进行开闭的多个空气混合门(162a、162b、164a、164b、166),
所述空气混合门中的、对所述第1上部流路、所述第2上部流路和所述第3下部流路进行开闭的空气混合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被形成为各自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混合门中的、对所述第1下部流路和所述第2下部流路进行开闭的空气混合门(164a、164b、166)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被形成为各自相同。
CN202010146126.5A 2019-03-06 2020-03-05 车辆用空调装置 Active CN1116607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0564A JP7089490B2 (ja) 2019-03-06 2019-03-06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9-040564 2019-03-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0763A CN111660763A (zh) 2020-09-15
CN111660763B true CN111660763B (zh) 2023-04-21

Family

ID=72335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6126.5A Active CN111660763B (zh) 2019-03-06 2020-03-05 车辆用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1975B2 (zh)
JP (1) JP7089490B2 (zh)
CN (1) CN1116607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66138A (ko) * 2019-11-28 2021-06-07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15450A (ja) * 1997-10-14 1999-04-27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8143513A (ja) * 2006-11-14 2008-06-26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2158219A (ja) * 2011-01-31 2012-08-23 Keihin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5016783A (ja) * 2013-07-11 2015-01-29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15146058A1 (ja) * 2014-03-26 2015-10-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CN105008163A (zh) * 2013-03-05 2015-10-28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6103150A (zh) * 2014-03-17 2016-11-09 株式会社京浜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8025622A (zh) * 2015-07-10 2018-05-11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机动车辆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和相应的附加模块以及组装方法
CN108698472A (zh) * 2016-02-22 2018-10-23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单元
CN208057407U (zh) * 2018-03-12 2018-11-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30885B4 (de) 2005-07-01 2015-06-18 Valeo Klimasysteme Gmbh Anlagengehäuse, insbesondere für eine Heiz-, Belüftungs- und/oder Klimaanlage eines Fahrzeugs
JP2011207278A (ja) 2010-03-29 2011-10-20 Denso Corp 空調ケース
JP2018047711A (ja) 2015-02-03 2018-03-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684154B1 (ko) 2015-07-28 2016-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 공조 시스템의 hvac 케이스
JP2018122630A (ja) 2017-01-30 2018-08-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6669142B2 (ja) 2017-01-30 2020-03-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190389273A1 (en) * 2018-06-21 2019-12-26 Calsonic Kansei North America Inc.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assembling an hvac housing with divider for multiple zon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15450A (ja) * 1997-10-14 1999-04-27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8143513A (ja) * 2006-11-14 2008-06-26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2158219A (ja) * 2011-01-31 2012-08-23 Keihin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008163A (zh) * 2013-03-05 2015-10-28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15016783A (ja) * 2013-07-11 2015-01-29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6103150A (zh) * 2014-03-17 2016-11-09 株式会社京浜 车辆用空调装置
WO2015146058A1 (ja) * 2014-03-26 2015-10-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CN108025622A (zh) * 2015-07-10 2018-05-11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机动车辆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和相应的附加模块以及组装方法
CN108698472A (zh) * 2016-02-22 2018-10-23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单元
CN208057407U (zh) * 2018-03-12 2018-11-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89490B2 (ja) 2022-06-22
CN111660763A (zh) 2020-09-15
US20200282795A1 (en) 2020-09-10
US11331975B2 (en) 2022-05-17
JP2020142628A (ja) 2020-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2584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931818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71200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90215379A1 (en) Vehicula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401649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764723A (zh) 车辆空调装置
JP358897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6036032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CN111660763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WO2017098680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7321016B2 (ja) 車両用エアコン装置
JP417886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004063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3453924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06001378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2009235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19177742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931488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166710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02002250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717783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81254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4256048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225445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7075258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chig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hlebeier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chig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OWA DENKO Kabushiki Kaish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2

Address after: Tochig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after: SHOWA DENKO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EIHIN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2

Address after: Stuttgart

Applicant after: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Address before: Tochig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hlebeier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Japan)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