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2433A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2433A
CN102822433A CN2011800149913A CN201180014991A CN102822433A CN 102822433 A CN102822433 A CN 102822433A CN 2011800149913 A CN2011800149913 A CN 2011800149913A CN 201180014991 A CN201180014991 A CN 201180014991A CN 102822433 A CN102822433 A CN 102822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ring
bar
state
ca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49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2433B (zh
Inventor
秋月龙次郎
西尾贵士
渡边颂子
园靖彦
小岛一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22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2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2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2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05B77/04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 E05B77/06Preventing unwanted lock actuation, e.g. unlatching, at the moment of collision by means of inertial for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allowing simultaneous actuation of locking or unlocking elements and a handle, e.g.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an unlocking and an unlatch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14Specially controlled locking actions in case of open doors or in case of doors moved from an open to a closed position, e.g. lock-out prevention or self-cancelling
    • E05B77/18Keyless locking with self-cancellation, e.g. resulting in an unlocking action when the door is being clos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05B77/30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allowing opening by means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even if the door is lock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44Multiple head
    • Y10T292/104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47Clo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51Spring projected
    • Y10T292/1052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55Link and le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2Motor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具备: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具有提升杆;内侧打开杆;外侧打开杆;打开环;以及主动杆。在外侧打开杆与打开环之间夹设有弹簧。在壳体设置有解锁保持引导件,当主动杆位于解锁位置而外侧打开杆旋转时,该解锁保持引导件将打开环保持在解锁状态。在主动杆设置有锁定保持引导件,当主动杆位于锁定位置而当外侧打开杆旋转时,该锁定保持引导件将打开环保持在锁定状态。由此,能够实现构成部件的减少,能够简单并且廉价地构成车辆用门锁装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锁装置,其能够在车辆的车门相对于车身(车体)关闭的状态下对该车门进行保持并且形成车门的上锁状态。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种,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具备:闩锁机构,其与壳体一同组装于车门;打开杆,其组装于上述壳体;打开环;以及主动杆。上述闩锁机构能够在车门相对于车身关闭的状态下对该车门进行保持,并具备:闩锁,该闩锁能够相对于组装于车身的闩眼卡合/脱离;以及提升杆,该提升杆能够维持该闩锁相对于闩眼的卡合或释放该闩锁相对于闩眼的卡合。上述打开杆是伴随着设置于车门的内侧或者外侧的车门把手的车门打开操作而被驱动的部件。
上述打开环夹设于上述打开杆与上述提升杆之间,并能够切换为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其中,解锁状态是将与上述车门把手的车门打开操作相伴随的上述打开杆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传递至上述提升杆的状态,而锁定状态是不将上述车门打开方向动作传递至上述提升杆的状态。上述主动杆是用于将上述打开环切换成上述解锁状态或者上述锁定状态的锁定操作杆,其通过上锁/解锁操作部件的锁定操作从解锁位置切换成锁定位置,从而将打开环设为锁定状态;其通过上锁/解锁操作部件的解锁操作从锁定位置切换成解锁位置,从而将打开环设为解锁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33507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上述主动杆具备:主杆,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组装于上述壳体并与上述上锁/解锁操作部件连接;子杆,其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于上述主杆并与上述打开环连接;以及弹簧,其夹设于上述主杆与上述子杆之间并相对于上述主杆对上述子杆朝向规定的位置施力。因此,当在车门锁定状态(车门的上锁状态)下,同时操作车门把手与上锁/解锁操作部件而成为紧急状态后,弹簧弹性变形从而允许(保证)主杆向解锁位置的移动并且允许打开环向初始位置(复位位置)的复位,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向车门解锁状态(车门的开锁状态)的切换。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为了如上述那样在紧急状态下也能够恰当地应对,虽然在功能方面满足了要求,但上述主动杆本身是需要上述主杆、上述子杆、上述弹簧等三个部件的部件,由于从主动杆直至打开环的构成部件为四个部件,因此希望将其简单化(减少构成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满足上述需求而完成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闩锁机构,其能够在车辆的车门相对于车身关闭的状态下对该车门进行保持,该闩锁机构与壳体一同组装于所述车门;内侧打开杆,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组装于所述壳体,并伴随着设置于所述车门的内侧的内侧车门把手的车门打开操作而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旋转驱动;外侧打开杆,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组装于所述壳体,并伴随着设置于所述车门的外侧的外侧车门把手的车门打开操作而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旋转驱动;打开环,其以能够倾斜规定量的方式组装于伴随着所述外侧打开杆的旋转而位移的连结部位,并具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能够与所述闩锁机构所具备的提升杆的卡合部卡合,当所述内侧打开杆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旋转驱动时或者所述外侧打开杆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旋转驱动时,该打开环从初始位置朝向所述提升杆被推动;主动杆,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组装于所述壳体,并通过上锁/解锁操作部件的锁定操作而从解锁位置切换成锁定位置从而使所述打开环成为锁定状态,并且通过所述上锁/解锁操作部件的解锁操作而从锁定位置切换成解锁位置从而使所述打开环成为解锁状态;弹簧,其夹设于所述外侧打开杆与所述打开环之间,并对所述打开环朝向解锁状态施力从而允许所述打开环向初始位置的复位,从而将所述打开环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提升杆;解锁保持引导件,当所述主动杆位于解锁位置,且所述外侧打开杆在初始位置与动作位置之间旋转时,该解锁保持引导件将所述打开环保持为解锁状态;锁定保持引导件,当所述主动杆位于锁定位置,且所述外侧打开杆在初始位置与动作位置之间旋转时,该锁定保持引导件将所述打开环保持为锁定状态;以及推动臂部,其设置于所述主动杆,当所述主动杆位于解锁位置时,相对于处于解锁状态的所述打开环,通过将所述主动杆从解锁位置切换成锁定位置而使所述打开环倾斜,从而与所述打开环卡合,并且,相对于处于锁定状态的所述打开环,允许所述打开环向解锁状态的移动,从而能够从所述打开环脱离。
在该情况下,还可以是:所述提升杆的主体部进行旋转的平面与所述打开环的主体部进行倾斜的平面并列地配置,在所述提升杆设置有推动腿部,并在所述打开环设置有被动部,以如下方式配置:当在所述主动杆位于锁定位置且所述外侧打开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将开状态的车门关闭时,所述提升杆的所述推动腿部能够推动所述打开环的所述被动部。
另外,还可以是:在所述内侧打开杆设置有推动臂部,并在所述主动杆设置有被动部,并以如下方式配置:当在所述车门关闭、所述主动杆位于锁定位置且所述内侧打开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对所述内侧车门把手进行车门打开操作时,所述内侧打开杆的所述推动臂部能够推动所述主动杆的所述被动部。
在基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夹设于上述外侧打开杆与上述打开环之间的弹簧对上述打开环朝向解锁状态施力,为了允许上述打开环向初始位置的复位而使上述打开环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于上述提升杆。另外,为了允许主动杆的推动臂部向相对于打开环位于锁定状态的打开环的解锁状态的移动而能够从打开环脱离。因此,在车门锁定状态(车门的上锁状态)下,在同时操作车门把手与上锁/解锁操作部件而成为紧急状态后,上述打开环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于上述提升杆,从而允许向初始位置的复位。因此,即便在上述的紧急状态下,通过使上述外侧打开杆返回初始位置,能够使打开环位于解锁状态并复位初始位置,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向车门解锁状态(车门的开锁状态)的切换。
然而,在基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在如上述那样成为紧急状态后,由于夹设于上述外侧打开杆与上述打开环之间的上述弹簧如上述那样发挥作用,所以不需要在上述主动杆本身夹设弹簧,而能够通过简单部件构成上述主动杆。因此,能够将从主动杆直至打开环的构成部件设为主动杆、弹簧、打开环等三个部件,与现有装置(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相比能够减少构成部件,从而能够简单并且廉价地构成。
另外,当上述的本发明实施时,在提升杆设置推动腿部,并且在打开环设置被动部,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情况下,在打开了车门的状态下,在通过上锁/解锁操作部件的锁定操作使主动杆从解锁位置切换成锁定位置而成为车门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当在该状态下未操作车门把手而关闭车门时,能够得到提升杆的推动腿部推动打开环的被动部的动作。因此,利用上述的动作,能够使打开环从锁定状态移动至解锁状态,并且,能够使主动杆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因此,在该情况下,通过关闭位于车门锁定状态的开状态的车门,能够自动地撤销车门锁定状态。
然而,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使供提升杆的主体部旋转的平面与供打开环的主体部倾斜的平面并排地配置、在提升杆设置推动腿部、在打开环设置被动部来实施,能够不增加构成部件,而附加上述的撤销功能。因此,能够简单并且廉价地实施。
在该情况下,该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外侧打开杆弹簧,该外侧打开杆弹簧对上述外侧打开杆向初始位置施力,当上述主动杆通过外力而在保持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并且上述外侧打开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关闭开状态的车门时,还能够使上述打开环在上述推动臂部倾斜,伴随与此,上述外侧打开杆克服上述外侧打开杆弹簧的作用力而向上述外侧打开杆的动作位置方向转动。在该情况下,在设想以上的载荷施加于主动杆的状态的撤销动作中,能够不对提升杆、打开环等作用过载荷,从而能够防止提升杆、打开环等的变形,能够实现提升杆、打开环等的小型化。
另外,当上述的本发明实施时,在内侧打开杆设置推动臂部,并且在主动杆设置被动部,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情况下,当车门位于关闭的状态,且主动杆位于锁定位置时,若对内侧车门把手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则内侧打开杆向车门打开方向动作,能够得到内侧打开杆的推动臂部推动主动杆的被动部的动作。因此,利用上述的动作,能够使主动杆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并且能够使打开环从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移动。因此,在该情况下,在位于车门锁定状态的闭状态的车门中,通过内侧车门把手的车门打开操作能够自动地解除车门锁定状态,即,能够得到一次动作功能或者两次拉动功能(锁定解除功能)。
然而,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在内侧打开杆设置推动臂部、在主动杆设置被动部来进行实施,能够不增加构成部件,而附加上述的一次动作功能或者两次拉动功能。因此,能够简单并且廉价地实施。
另外,当上述的本发明实施时,上述打开环具有卡合臂部,该卡合臂部能够与上述解锁保持引导件卡合/脱离,上述解锁保持引导件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供上述卡合臂部可滑动地卡合,上述引导面还能够呈现与上述提升杆的卡合部和上述打开环的推动部的卡合部的移动轨迹对应的曲面。在该情况下,能够很难在上述的卡合部产生滑动。
另外,当上述的本发明实施时,上述解锁保持引导件还能够形成于上述壳体。另外,上述锁定保持引导件还能够形成于上述主动杆。在该情况下,不追加新的部件就能够简单地构成。
另外,当上述的本发明实施时,还能够设定为在碰撞载荷施加于上述车门后,位于解锁状态的上述打开环因惯性力而克服上述弹簧的作用力并在锁定状态下倾斜。在该情况下,即使外侧车门把手假设通过碰撞时的惯性力进行车门打开动作,提升杆也不会通过打开环而旋转。因此,车门不会打开而保持在关闭的状态(锁定状态),从而在车辆用门锁装置中能够实现车辆的侧撞对策。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基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车门解锁状态)从车辆内侧进行观察的侧视图。
图2是在图1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将除提升杆之外的闩锁机构与壳体的外罩等取下的侧视图。
图3是详细地表示了图2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主要构成部件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了图3所示的外侧打开杆、弹簧、打开环、主动杆以及提升杆与设置于壳体的外罩的解锁保持引导件的车宽方向上的关系的图。
图5是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外侧打开杆进行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后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图1~图3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在车门锁定状态下的相当于图3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了图6所示的外侧打开杆、弹簧、打开环、主动杆以及提升杆与设置于主动杆的锁定保持引导件的车宽方向上的关系的图。
图8是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外侧打开杆进行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后的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用于对图1~图8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次动作功能进行说明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用于对图1~图8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紧急状态(图7所示的外侧打开杆向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并且图7所示的主动杆朝向解锁位置移动,打开环卡合于提升杆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用于对图1~图8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撤销功能进行说明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用于对图1~图8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无钥匙锁定功能进行说明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用于对图1~图8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撤销无效进行说明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包含图1~图13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车辆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12示出了基于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该车辆用门锁装置100是安装于车门201(参照图14)的装置,车门201装备于车辆的前方右侧,该车辆用门锁装置100具备闩锁机构10、内侧打开杆21、外侧打开杆22,并且具备打开环23、弹簧24、主动杆25。另外,车辆用门锁装置100具备:在壳体90的外罩92设置(形成)的解锁保持引导件92a;在主动杆25设置(形成)的锁定保持引导件25a以及推动臂部25c。
如公知那样,闩锁机构10是用于在车门201相对于车身202(图14所示的车体)关闭的状态下对车门201进行保持的装置,该闩锁机构10组装于具备主体91与外罩92的壳体90,从而与壳体90一同组装于车门201。该闩锁机构10具备:闩锁11(参照图1),该闩锁11能够相对于固定于车身202的闩眼203(参照图14)卡合或脱离;柱杆(省略图示),该柱杆能够以相对于该闩锁11卡合/未卡合的方式维持/释放闩锁11相对于闩眼203的卡合;以及提升杆12,该提升杆12与该柱杆(省略图示)成为一体。
如图4所示,提升杆12通过安装孔12a一体地组装于柱杆(省略图示)的旋转轴13,从而与柱杆(省略图示)一体地旋转。该提升杆12具有卡合臂部12b,该卡合臂部12b能够与打开环23的推动头部23a卡合/脱离,并且该提升杆12具有推动腿部12c,该推动腿部12c能够与打开环23的被动躯体部23b卡合/脱离,该提升杆12的主体部(嵌合于旋转轴13的部分)进行旋转的平面相对于图4的纸面大致平行。
在上述的闩锁机构10中,通过使闩锁11与闩眼203卡合并维持该卡合,而将车门201保持为关闭状态(锁定状态)。另外,在闩锁机构10中,通过使闩锁11与闩眼203解除卡合并脱离,车门201从关闭状态转为打开状态(解锁状态)。
内侧打开杆21是伴随着设置于车门201的内侧的内侧车门把手204(参照图14)的车门打开操作,而从初始位置(图2、图3、图6所示的复位位置)向动作位置(图9所示的位置)旋转驱动的部件,如图2与图3所示,该内侧打开杆21在支承孔21a经由支承轴9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组装于壳体90。该内侧打开杆21具备:操作臂部21b,该操作臂部21b经由图1所示的操作缆绳W1(也能够以联杆等的操作力传递部件实施)与内侧车门把手204连接;第一推动臂部21c,该第一推动臂部21c能够与外侧打开杆22的卡合臂部22d卡合/脱离;以及第二推动臂部21d,该第二推动臂部21d能够与主动杆25的被动部25b卡合/脱离。
外侧打开杆22是伴随着设置于车门201的外侧的外侧车门把手205(参照图14)的车门打开操作,而从初始位置(图4、图7、图11所示的复位位置)向动作位置(图5、图8、图10、图12所示的位置)旋转驱动的部件,该外侧打开杆22在支承孔22a经由支承轴9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组装于壳体90,支承孔22a以与内侧打开杆21的支承孔21a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该外侧打开杆22具备:操作部22b,该操作部22b例如经由联杆等操作力传递部件(省略图示)与外侧车门把手205连接;连结孔部(连结部位)22c,该连结孔部(连结部位)22c与打开环23连结;以及卡合臂部22d,该卡合臂部22d能够与内侧打开杆21的第一推动臂部21c卡合/脱离。
另外,外侧打开杆22被外侧打开杆弹簧27朝向初始位置施力。外侧打开杆弹簧27对外侧打开杆22相对于壳体90通过规定的作用力朝向初始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施力。另外,外侧打开杆弹簧27具备:线圈部27a,该线圈部27a组装于壳体90的支承轴94;一对臂部27b、27c,该一对臂部27b、27c从线圈部27a的各端部沿径向外侧延伸,通过一个臂部27b与外侧打开杆22卡合,并通过另一个臂部27c与壳体90卡合。
打开环23具有上述的推动头部23a与被动躯体部23b,并且具有连结腿部23c与支承部23d(参照图2、图3),该打开环23通过连结腿部23c以能够在图4的左右方向倾斜规定量的方式组装于外侧打开杆22的连结孔部(连结部位)22c,并通过支承部23d支承弹簧24,该主体部(推动头部23a、被动躯体部23b等)发生倾斜的平面相对于图4的纸面大致平行,且该平面相对于提升杆12的主体部进行旋转的平面并列地配置。另外,打开环23具有:卡合腿部23e,该卡合腿部23e能够与主动杆25的推动臂部25c卡合/脱离;卡合臂部23f,该卡合臂部23f能够与壳体90的解锁保持引导件92a卡合/脱离;以及卡合躯体部23g,该卡合躯体部23g能够与主动杆25的锁定保持引导件25a(参照图7、图8)卡合/脱离。
在内侧打开杆21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旋转驱动时或者外侧打开杆22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旋转驱动时,该打开环23从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朝向提升杆12被推动从而移动至图5所示的动作位置,并且,该打开环23构成为:在主动杆25从锁定位置(图6所示的位置)向解锁位置(图2、图3所示的位置)移动时该打开环23被切换成解锁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而且在主动杆25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移动时该打开环23被切换成锁定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
此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当打开环23位于解锁状态时,与各车门把手204、205的车门打开操作相伴随的各打开杆21、22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经由打开环23传递至提升杆12。另一方面,如图7以及图8所示,当打开环23位于锁定状态时,与各车门把手204、205的车门打开操作相伴随的各打开杆21、22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传递至打开环23,但不从打开环23传递至提升杆12。
弹簧24夹设于外侧打开杆22与打开环23之间,并相对于外侧打开杆22将打开环23朝向解锁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施力。另外,弹簧24具备:线圈部24a,该线圈部24a组装于打开环23的支承部23d;一对臂部24b、24c,该一对臂部24b、24c从该线圈部24a的各端部沿径向外侧延伸,从而通过一个臂部24b与外侧打开杆22卡合,并通过另一个臂部24c与打开环23卡合。
因此,利用弹簧24的功能,在车门锁定状态(车门的上锁状态)下,在同时操作图14所示的车门把手204、205与上锁/解锁操作部件(设置于车门201的内侧的锁定捏手206、能够从车门201的外侧操作的锁芯207、用于使驱动机构30的电动马达31动作的遥控器等)而成为紧急状态后(参照图10),打开环23被朝向解锁状态施力从而相对于提升杆12的卡合臂部12b以弹性地并且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并允许朝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的复位。
主动杆25是通过上锁/解锁操作部件的锁定操作而从图2以及图3所示的解锁位置切换成图6所示的锁定位置从而将打开环23设为锁定状态、并且通过上锁/解锁操作部件的解锁操作而从锁定位置切换成解锁位置从而将打开环23设为解锁状态的部件,且该主动杆25通过设置于凸台部的支承孔25d而经由支承轴9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组装于壳体90。
该主动杆25具备上述的锁定保持引导件25a、被动部25b、推动臂部25c、支承孔25d,并且具备:操作部25e,该操作部25e经由图1所示的操作缆绳W2与设置于车门201的内侧的锁定捏手206连结;驱动部25f,该驱动部25f与驱动机构30连接;卡合销部25g(参照图3),该卡合销部25g与定位用的弹簧26连接;以及卡合销部25h,该卡合销部25h经由锁定控制杆41、钥匙开关杆42、外侧锁定杆43等与设置于车门201的外侧的锁芯207连接。
另外,主动杆25构成为通过定位用的弹簧26而被保持在解锁位置或者锁定位置,定位用的弹簧26组装于壳体90内并与设置于主动杆25的卡合销部25g(参照图3)卡合。弹簧26的保持力(将主动杆25保持在锁定位置的力)被设定为比外侧打开杆弹簧27的作用力(对外侧打开杆22朝向初始位置施加的力)大。因此,在车门锁定状态下,将外侧打开杆22、打开环23、主动杆25等保持为图7所示的状态。
推动臂部25c在主动杆25位于图3以及图4的解锁位置时,相对于处于解锁状态的打开环23,能够通过将主动杆25从解锁位置(图4的位置)切换为锁定位置(图7的位置)来使打开环23倾斜从而与打开环23的卡合腿部23e卡合,并且,在主动杆25位于图6以及图7的锁定位置时,相对于处于锁定状态的打开环23,允许打开环23向解锁状态的移动从而从打开环23脱离。
驱动机构30是将主动杆25驱动至锁定位置或者解锁位置的部件,并具备电动马达31、蜗杆32、蜗轮33。电动马达31是根据基于遥控器等的上锁/解锁操作部件的锁定操作与解锁操作而被驱动的公知的马达。蜗杆32与电动马达31的输出轴31a一体地设置,并被电动马达31旋转驱动。蜗轮33是被蜗杆32旋转驱动的部件,经由支承轴9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组装于壳体90,并具备一对凸轮33a、33b,该一对凸轮33a、33b与设置于主动杆25的驱动部25f的一对凸轮从动件(虽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在图3利用虚线表示)协作。
在该驱动机构30中,若主动杆25位于图2以及图3所示的解锁位置,对上锁/解锁操作部件(例如,用于使电动马达31动作的遥控器)进行锁定操作,则通过电动马达31经由蜗杆32使蜗轮33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驱动180度,从而主动杆25移动至图6所示的锁定位置。另外,若主动杆25位于图6所示的锁定位置,对上锁/解锁操作部件进行解锁操作,则通过电动马达31经由蜗杆32使蜗轮33向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驱动180度,从而主动杆25移动至图2以及图3所示的解锁位置。
此外,如图3、图4与图5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壳体90的外罩92的解锁保持引导件92a是当主动杆25位于解锁位置、外侧打开杆22在初始位置与动作位置之间旋转时,将从主动杆25的推动臂部25c离开的打开环23保持在解锁状态的部件。当解锁保持引导件92a将打开环23保持在解锁状态时,如图5所示、打开环23的卡合臂部23f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解锁保持引导件92a卡合。对于解锁保持引导件92a的引导面(供卡合臂部23f能够滑动地卡合的面),考虑到提升杆12的卡合臂部12b与打开环23的推动头部23a的卡合部的移动轨迹,而将其形状设定为曲面,从而很难在上述的卡合部产生滑动。
另一方面,如图6、图7与图8所示,设置于主动杆25的锁定保持引导件25a是当主动杆25位于锁定位置、外侧打开杆22在初始位置与动作位置之间旋转时,将从主动杆25的推动臂部25c离开的打开环23保持在锁定状态的部件。当锁定保持引导件25a将打开环23保持在锁定状态时,如图8所示、打开环23的卡合躯体部23g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锁定保持引导件25a卡合。
另外,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在主动杆25位于锁定位置且外侧打开杆22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将开状态的车门201关闭时(此时,如公知那样,柱杆的旋转轴13与提升杆12一体地暂时向图7的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量),提升杆12的推动腿部12c以能够推动打开环23的被动躯体部23b的方式配置。另外,如图6所示,当在主动杆25位于锁定位置且内侧打开杆21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对内侧车门把手204进行车门打开操作时,内侧打开杆21的第二推动臂部21d以能够推动主动杆25的被动部25b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在对内侧车门把手204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后,内侧打开杆21的第二推动臂部21d与主动杆25的被动部25b卡合的时机以规定量早于内侧打开杆21的第一推动臂部21c与外侧打开杆22的卡合臂部22d卡合的时机,即,设定为能够获得一次动作功能。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中,(a)在车门解锁状态(车门201的开锁状态)下对内侧车门把手204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后,(b)在车门解锁状态下对外侧车门把手205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后,(c)在车门锁定状态(车门的上锁状态)下对外侧车门把手205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后,(d)在车门锁定状态下对内侧车门把手204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后,(e)在打开了车门201的状态下成为车门锁定状态,不操作车门把手204、205而关闭车门201时,(f)在打开了车门201的状态下成为车门锁定状态,在对外侧车门把手205进行了车门打开操作的状态下关闭车门201时,(g)在打开了车门201的状态下成为车门锁定状态,例如,用手将锁定捏手206保持为锁定状态不变地,不操作车门把手204、205而关闭车门201时,各构成部件如以下那样进行动作。
“(a)在车门解锁状态下对内侧车门把手204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后的动作”
在车门201关闭了的状态下,当车辆用门锁装置100如图1~图4所示那样为车门解锁状态时,若伴随着内侧车门把手204的车门打开操作,内侧打开杆21向车门打开方向(图2、图3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动作,则如图4与图5所示,位于解锁状态的打开环23通过被内侧打开杆21推动的外侧打开杆22而从初始位置(图4的位置)移动至图5的动作位置,提升杆12向解锁方向(图4的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因此,能够使内侧打开杆21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经由外侧打开杆22与打开环23传递至提升杆12,从而提升杆12向解锁方向旋转,闩锁机构10从锁定状态成为解锁状态,能够打开车门201。
“(b)在车门解锁状态下对外侧车门把手205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后的动作”
另外,在车门201关闭了的状态下,当车辆用门锁装置100如图1~图4所示那样为解锁状态时,若伴随着外侧车门把手205的车门打开操作,外侧打开杆22向车门打开方向(图4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动作,则如图4与图5所示,位于解锁状态的打开环23通过外侧打开杆22而从初始位置(图4的位置)移动至图5的动作位置,提升杆12向解锁方向旋转。因此,外侧打开杆22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经由打开环23传递至提升杆12,提升杆12向解锁方向旋转,闩锁机构10从锁定状态成为解锁状态,能够打开车门201。
“(c)在车门锁定状态下对外侧车门把手205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后的动作”
另外,在车门201关闭了的状态下,当车辆用门锁装置100如图6与图7所示那样为车门锁定状态时,若伴随着外侧车门把手205的车门打开操作,外侧打开杆22向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则位于图7所示的锁定状态的打开环23在图8所示的锁定状态下被设置于主动杆25的锁定保持引导件25a引导并抬起,不会与提升杆12卡合。因此,外侧打开杆22的车门打开方向动作不会传递至提升杆12,提升杆12不旋转,闩锁机构10被维持在锁定状态,无法打开车门201。
“(d)在车门锁定状态下对内侧车门把手204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后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车门201关闭了的状态下,当车辆用门锁装置100如图6与图7所示那样为车门锁定状态时,若伴随着内侧车门把手204的车门打开操作,内侧打开杆21向车门打开方向动作,则内侧打开杆21的第二推动臂部21d与主动杆25的被动部25b卡合的时机以规定量早于内侧打开杆21的第一推动臂部21c与外侧打开杆22的卡合臂部22d卡合的时机,当内侧打开杆21的第一推动臂部21c与外侧打开杆22的卡合臂部22d卡合时,图7所示的锁定状态的打开环23正向图4所示的解锁状态移动。因此,此后,能够得到与上述的(a)的动作相同的动作,能够打开车门201,即,能够得到所谓的一次动作功能(通过进行一次车门打开操作,能够打开车门锁定状态的车门201的功能)。
“(e)在打开了车门201的状态下成为车门锁定状态,不操作车门把手204、205而关闭车门201时的动作(撤销动作)”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用门锁装置100的提升杆12设置有推动腿部12c,并且在打开环23设置有被动躯体部23b,因此,在打开了车门201的状态下,例如对锁定捏手206进行锁定操作,使其如图6与图7所示那样成为车门锁定状态,在该状态(不用手将锁定捏手206保持于锁定状态的状态等,提升杆12~主动杆25的撤销系统未负荷有大的载荷的状态)下不操作车门把手204、205而关闭车门201,则如公知的那样、闩锁机构10的闩锁11与闩眼(省略图示)卡合,柱杆的旋转轴13与提升杆12一体地暂时向图7的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量后返回原来的状态。因此,当关闭车门201时,能够得到图7所示的提升杆12的推动腿部12c推动打开环23的被动躯体部23b的动作。
由此,打开环23与主动杆25的推动臂部25c从图7所示的锁定状态向图11所示的解锁状态移动,从而自动地撤销车门锁定状态。因此,此时,通过关闭位于车门锁定状态的开状态的车门201能够得到解锁动作,图6与图7所示的车门锁定状态成为图1~图4与图11所示的车门解锁状态,能够防止所谓钥匙的困闭操作。
“(f)在打开了车门201的状态下成为车门锁定状态,在对外侧车门把手205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后的状态下关闭车门201时的动作”
对于基于上述(e)的车门关闭操作的解锁动作而言,在打开了车门201的状态下,对锁定捏手206进行锁定操作从而如图6与图7所示那样成为车门锁定状态后,通过对外侧车门把手205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并在该状态下关闭车门201,能够撤销。在该情况下,能够从图7所示的状态得到图12所示的状态(当关闭车门201时,柱杆的旋转轴13与提升杆12一体地暂时旋转规定量后返回原来的状态时,提升杆12的推动腿部12c相对于打开环23抡空的动作),打开环23维持在锁定状态,主动杆25维持在锁定位置。因此,若此后使外侧车门把手205复位,则图12所示的状态的外侧打开杆22、打开环23、弹簧24等恢复图7所示的状态,能够维持车门锁定状态,从而能够无钥匙锁定。
“(g)在打开了车门201的状态下成为车门锁定状态,例如,用手将锁定捏手206保持为锁定状态不变地,不操作车门把手204、205而关闭车门201时的动作(撤销无效)”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用门锁装置100的提升杆12设置有推动腿部12c,并且在打开环23设置有被动躯体部23b,而且打开环23能够在主动杆25的推动臂部25c上向图7的左方倾斜,并且,伴随着该打开环23的倾斜,外侧打开杆22能够沿图7的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因此,在打开了车门201的状态下,例如对锁定捏手206进行锁定操作,如图6与图7所示成为车门锁定状态后,若在用手将锁定捏手206保持为锁定状态的状态(在提升杆12~主动杆25的撤销系统负荷有大的载荷的状态)下不操作车门把手204、205而关闭车门201,则与上述(e)的动作时相同,如公知的那样,闩锁机构10的闩锁11与闩眼(省略图示)卡合,柱杆的旋转轴13与提升杆12一体地暂时向图7的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量后返回原来的状态。因此,当关闭车门201时,能够得到图7所示的提升杆12的推动腿部12c推动打开环23的被动躯体部23b的动作。
但是,此时,当用手将锁定捏手206保持在锁定状态、而提升杆12的推动腿部12c推动打开环23的被动躯体部23b时,主动杆25的推动臂部25c无法向下方(图4所示的车门解锁位置)移动。因此,此时,打开环23在主动杆25的推动臂部25c上从图7所示的位置向图13所示的位置倾斜,并且,伴随着该打开环23的倾斜,外侧打开杆22克服外侧打开杆弹簧27的作用力而从图7所示的位置向图13所示的位置旋转。由此,能够通过上述的打开环23的倾斜与外侧打开杆22的旋转来释放来自提升杆12的输入载荷。因此,此时,在设想以上的载荷施加于主动杆25的状态下的撤销动作中,能够不对提升杆12、打开环23等作用过载荷,从而能够防止提升杆12、打开环23等的变形,能够实现提升杆12、打开环23等的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中,夹设于外侧打开杆22与打开环23之间的弹簧24对打开环23朝向解锁状态施力,允许打开环23向初始位置的复位而使打开环23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于提升杆12。另外,主动杆25的推动臂部25c相对于打开环23允许位于锁定状态的打开环23向解锁状态的移动而能够从打开环23脱离。因此,当在车门锁定状态(车门201的上锁状态)下同时操作车门把手204、205与上锁/解锁操作部件而成为紧急状态后,如图10所示,打开环23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于提升杆12,从而允许打开环23向初始位置的复位。因此,即便在上述的紧急状态下,以能够通过使外侧打开杆22返回初始位置,从而使打开环23成为解锁状态并复位至初始位置,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向车门解锁状态(车门201的开锁状态)的切换。
然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中,在如上述那样成为紧急状态后,如图10所示,由于夹设于外侧打开杆22与打开环23之间的弹簧24如上述那样发挥作用,所以不需要对主动杆25本身夹设弹簧,从而能够通过单一部件构成主动杆25。因此,能够将从主动杆25直至打开环23的构成部件设为主动杆25、弹簧24、打开环23等三个部件,与现有装置(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相比能够减少构成部件,从而能够简单并且廉价地构成。
另外,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中,在提升杆12设置有推动腿部12c,并在打开环23设置有被动躯体部23b,因此,在打开了车门201的状态下,通过上锁/解锁操作部件的锁定操作将主动杆25从解锁位置切换成锁定位置从而成为车门锁定状态,当在该状态下不操作车门把手204、205而关闭车门201时,能够得到提升杆12的推动腿部12c推动打开环23的被动躯体部23b的动作。因此,利用上述的动作,能够使打开环23从锁定状态移动至解锁状态,并且,能够使主动杆25从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因此,在该情况下,通过关闭处于车门锁定状态的开状态的车门201,能够自动地撤销车门锁定状态。
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将提升杆12的主体部旋转的平面与打开环23的主体部倾斜的平面并列地配置、在提升杆12设置推动腿部12c、在打开环23设置被动躯体部23b的方式进行实施,能够不增加构成部件而附加上述的撤销功能。因此,能够简单并且廉价地进行实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中,如图2、图3所示,在内侧打开杆21设置有第二推动臂部21d,并在主动杆25设置有被动部25b,因此,当车门201处于关闭的状态且主动杆25位于锁定位置时,若对内侧车门把手204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则内侧打开杆21向车门打开方向动作,从而能够得到内侧打开杆21的第二推动臂部21d推动主动杆25的被动部25b的动作。因此,利用上述的动作,能够使主动杆25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并且能够使打开环23从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移动。因此,在该情况下,对于处于车门锁定状态的闭状态的车门201而言,通过内侧车门把手204的车门打开操作能够自动地解除车门锁定状态,即,能够得到一次动作功能。
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在内侧打开杆21设置第二推动臂部21d、在主动杆25设置被动部25b的方式进行实施,能够不增加构成部件而附加上述的一次动作功能。因此,能够简单并且廉价地实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中,解锁保持引导件92a设置于壳体90的外罩92(形成于壳体90)。另外,锁定保持引导件25a设置于主动杆25(形成于主动杆25)。因此,能够不追加新部件地简单地构成解锁保持引导件92a与锁定保持引导件25a。此外,对于壳体(90)而言,在将主体(91)与外罩(92)内外相反地配置的情况下,在壳体(90)的主体(91)形成解锁保持引导件(92a),由此进行实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中,打开环23的相对于外侧打开杆22的倾斜方向如图4所示为车辆内外方向,在车辆发生侧撞时(例如,车辆从该车门201的车辆外侧朝向车辆内侧发生了碰撞时),打开环23承受欲相对于外侧打开杆22朝向车辆外侧倾斜的惯性力。因此,若设定为在车辆的侧撞时,即使打开环23位于图4所示的解锁状态,通过该侧撞时作用于打开环23的向车辆外侧的惯性力,打开环23克服弹簧24的作用力迅速地向图7所示的锁定状态倾斜(例如,可以通过打开环23的板厚进行设定,也可以将分体的配重安装于打开环23而设定),则即使设置于车门201的外侧的外侧车门把手205通过侧撞时的惯性力进行车门打开动作,外侧打开杆22如图8所示那样进行旋转,提升杆12也不会因打开环23而旋转。因此,车门201不会打开而是被保持为关闭状态(锁定状态),从而在车辆用门锁装置100中能够实现车辆的侧撞对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位于车门锁定状态的闭状态的车门201中,在对内侧车门把手204进行车门打开操作后,内侧打开杆21的第二推动臂部21d与主动杆25的被动部25b卡合的时机(由主动杆25的内侧打开杆21所进行的朝向解锁位置的驱动开始时机)设定为以规定量早于内侧打开杆21的第一推动臂部21c与外侧打开杆22的卡合臂部22d卡合的时机(由外侧打开杆22的内侧打开杆21所进行的朝向动作位置的驱动开始时机),并以能够使一次动作功能(通过内侧车门把手204的单一拉动操作来解除锁定的功能)成立的方式构成并实施,但也可以设定为由主动杆25的内侧打开杆21所进行的朝向解锁位置的驱动开始时机以规定量迟于由外侧打开杆22的内侧打开杆21所进行的朝向动作位置的驱动开始时机,从而以使所谓两次拉动功能(通过内侧车门把手204的两次拉动操作来解除锁定的功能)成立的方式构成并实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以能够得到上述的撤销功能与上述的一次动作功能的方式构成并实施,但也能够以不具备这些功能的方式构成并实施。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安装在装备于车辆的前方右侧的车门201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实施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当然还能够适用于安装在装备于车辆的前方左侧的车门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对于安装在装备于车辆的后方右侧或者后方左侧的车门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也可以同样地实施,或者通过适当地变更进行实施。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闩锁机构,其能够在车辆的车门相对于车身关闭的状态下对该车门进行保持,该闩锁机构与壳体一同组装于所述车门;
内侧打开杆,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组装于所述壳体,并伴随着设置于所述车门的内侧的内侧车门把手的车门打开操作而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旋转驱动;
外侧打开杆,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组装于所述壳体,并伴随着设置于所述车门的外侧的外侧车门把手的车门打开操作而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旋转驱动;
打开环,其以能够倾斜规定量的方式组装于伴随着所述外侧打开杆的旋转而位移的连结部位,并具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能够与所述闩锁机构所具备的提升杆的卡合部卡合,当所述内侧打开杆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旋转驱动时或者所述外侧打开杆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旋转驱动时,该打开环从初始位置朝向所述提升杆被推动;
主动杆,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组装于所述壳体,并通过上锁/解锁操作部件的锁定操作而从解锁位置切换成锁定位置从而使所述打开环成为锁定状态,并且通过所述上锁/解锁操作部件的解锁操作而从锁定位置切换成解锁位置从而使所述打开环成为解锁状态;
弹簧,其夹设于所述外侧打开杆与所述打开环之间,并对所述打开环朝向解锁状态施力从而允许所述打开环向初始位置的复位,从而将所述打开环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提升杆;
解锁保持引导件,当所述主动杆位于解锁位置,且所述外侧打开杆在初始位置与动作位置之间旋转时,该解锁保持引导件将所述打开环保持为解锁状态;
锁定保持引导件,当所述主动杆位于锁定位置,且所述外侧打开杆在初始位置与动作位置之间旋转时,该锁定保持引导件将所述打开环保持为锁定状态;以及
推动臂部,其设置于所述主动杆,当所述主动杆位于解锁位置时,相对于处于解锁状态的所述打开环,通过将所述主动杆从解锁位置切换成锁定位置而使所述打开环倾斜,从而与所述打开环卡合,并且,相对于处于锁定状态的所述打开环,允许所述打开环向解锁状态的移动,从而能够从所述打开环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杆的主体部进行旋转的平面与所述打开环的主体部进行倾斜的平面并列地配置,在所述提升杆设置有推动腿部,并在所述打开环设置有被动部,以如下方式配置:当在所述主动杆位于锁定位置且所述外侧打开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将开状态的车门关闭时,所述提升杆的所述推动腿部能够推动所述打开环的所述被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外侧打开杆弹簧,其对所述外侧打开杆向初始位置施力,
当在所述主动杆通过外力被保持在锁定位置的状态并且所述外侧打开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将开状态的车门关闭时,所述打开环通过所述推动臂部而倾斜,与之相伴地,所述外侧打开杆克服所述外侧打开杆弹簧的作用力而向所述外侧打开杆的动作位置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打开杆设置有推动臂部,并在所述主动杆设置有被动部,并以如下方式配置:当在所述车门关闭、所述主动杆位于锁定位置且所述内侧打开杆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对所述内侧车门把手进行车门打开操作时,所述内侧打开杆的所述推动臂部能够推动所述主动杆的所述被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开环具有卡合臂部,所述卡合臂部能够与所述解锁保持引导件卡合/脱离,所述解锁保持引导件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供所述卡合臂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所述引导面呈现与所述提升杆的卡合部和所述打开环的推动部的卡合部的移动轨迹对应的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锁保持引导件形成于所述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保持引导件形成于所述主动杆。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车辆用门锁装置设定为:在碰撞负载施加于所述车门后,处于解锁状态的所述打开环因惯性力而克服所述弹簧的作用力从而向锁定状态倾斜。
CN201180014991.3A 2010-03-24 2011-03-03 车辆用门锁装置 Active CN1028224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7897 2010-03-24
JP2010067897 2010-03-24
JP2010-251512 2010-11-10
JP2010251512A JP5447860B2 (ja) 2010-03-24 2010-11-10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PCT/JP2011/054907 WO2011118356A1 (ja) 2010-03-24 2011-03-03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2433A true CN102822433A (zh) 2012-12-12
CN102822433B CN102822433B (zh) 2014-12-10

Family

ID=44672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4991.3A Active CN102822433B (zh) 2010-03-24 2011-03-03 车辆用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76949B2 (zh)
EP (1) EP2551430B1 (zh)
JP (1) JP5447860B2 (zh)
CN (1) CN102822433B (zh)
BR (1) BR112012024216B1 (zh)
WO (1) WO2011118356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5862A (ja) * 2012-12-27 2014-07-07 Yuhshin Co Ltd ドア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リンクとレバーとの連結構造
CN104948041A (zh) * 2014-03-27 2015-09-30 信昌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门锁的解锁机构
CN105571853A (zh) * 2016-03-03 2016-05-11 雄华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的检测设备
CN105705715A (zh) * 2013-11-02 2016-06-22 开开特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具有储存杆的锁
CN105765143A (zh) * 2013-09-27 2016-07-13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TWI554671B (zh) * 2013-04-11 2016-10-21 Aisin Seiki The medium has a metal pin of the metal lever and metal link structure
CN107023229A (zh) * 2015-12-24 2017-08-08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门闩锁组件
CN107709685A (zh) * 2016-04-14 2018-02-16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门闩锁设备
CN110318609A (zh) * 2018-03-28 2019-10-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9784B (zh) * 2009-03-24 2013-08-1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JP5293674B2 (ja) 2010-04-22 2013-09-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282913B2 (ja) 2010-05-26 2013-09-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723661B2 (ja) 2011-04-19 2015-05-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プロテクタ機構
JP5437309B2 (ja) * 2011-04-22 2014-03-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回転レバーの位置保持装置および該回転レバーの位置保持装置を備える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9109382B2 (en) 2011-04-28 2015-08-18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ing device
JP5546521B2 (ja) * 2011-11-01 2014-07-09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966487B2 (ja) * 2012-03-23 2016-08-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構造
IN2015DN00545A (zh) * 2012-07-31 2015-06-26 Aisin Seiki
JP5869444B2 (ja) * 2012-07-31 2016-02-24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966813B2 (ja) 2012-09-24 2016-08-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983376B2 (ja) * 2012-12-10 2016-08-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回転レバーの位置保持装置
KR20150092148A (ko) * 2012-12-12 2015-08-12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큅먼트 에이비 도어 잠금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건설기계
DE102013108293A1 (de) * 2013-08-01 2015-02-0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DE102013016029A1 (de) * 2013-09-26 2015-03-26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WO2015090286A1 (de) * 2013-12-21 2015-06-25 Kiekert Ag Schlos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4000680A1 (de) * 2014-01-22 2015-07-23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schloss mit Positionssicherung
JP6308031B2 (ja) 2014-06-03 2018-04-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446704B2 (ja) * 2014-09-24 2019-01-0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379438B2 (ja) * 2014-10-28 2018-08-2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550646B2 (ja) * 2015-10-19 2019-07-31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DE102015118860A1 (de) * 2015-11-04 2017-05-04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schloss
JP6907818B2 (ja) * 2017-08-29 2021-07-21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19052501A (ja) * 2017-09-19 2019-04-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13195852B (zh) * 2018-12-20 2022-07-12 株式会社有信 门闩锁装置
JP6896976B2 (ja) * 2019-03-22 2021-06-30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22123428A (ja) * 2021-02-12 2022-08-24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のドアロック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34544A1 (en) * 2002-06-13 2003-12-25 Ford Motor Company Emergency-locking latch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oor
US20040113437A1 (en) * 2002-10-18 2004-06-17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 device
US7621571B2 (en) * 2004-03-30 2009-11-24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Door lock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2686B1 (en) * 1999-07-07 2002-05-07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hild-proof mechanism for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DE19955882C2 (de) * 1999-11-20 2003-10-23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JP3766246B2 (ja) * 1999-12-16 2006-04-12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装置
JP4598322B2 (ja) 2000-11-24 2010-12-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ラッチ装置の伝達機構及びラッチ装置
JP4196617B2 (ja) 2002-05-24 2008-12-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US7055872B2 (en) * 2002-07-29 2006-06-0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 device
US7441815B2 (en) * 2003-12-25 2008-10-28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Door lock device
AU2006200582B2 (en) 2005-02-23 2008-09-2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JP4618493B2 (ja) 2005-02-23 2011-01-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7798539B2 (en) * 2005-09-30 2010-09-21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JP4794403B2 (ja) * 2006-10-02 2011-10-1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918915B2 (ja) * 2008-01-10 2012-04-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618318B2 (ja) * 2008-04-18 2011-01-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760887B2 (ja) * 2008-09-29 2011-08-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34544A1 (en) * 2002-06-13 2003-12-25 Ford Motor Company Emergency-locking latch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oor
US20040113437A1 (en) * 2002-10-18 2004-06-17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 device
US7621571B2 (en) * 2004-03-30 2009-11-24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Door lock system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5862A (ja) * 2012-12-27 2014-07-07 Yuhshin Co Ltd ドア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リンクとレバーとの連結構造
TWI554671B (zh) * 2013-04-11 2016-10-21 Aisin Seiki The medium has a metal pin of the metal lever and metal link structure
CN105765143A (zh) * 2013-09-27 2016-07-13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CN105765143B (zh) * 2013-09-27 2019-04-19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锁
CN105705715A (zh) * 2013-11-02 2016-06-22 开开特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具有储存杆的锁
CN105705715B (zh) * 2013-11-02 2019-06-07 开开特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具有储存杆的锁
US10472863B2 (en) 2013-11-02 2019-11-12 Kiekert Ag Lock with accumulator lever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4948041A (zh) * 2014-03-27 2015-09-30 信昌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门锁的解锁机构
CN107023229A (zh) * 2015-12-24 2017-08-08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门闩锁组件
CN107023229B (zh) * 2015-12-24 2019-11-22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门闩锁组件
CN105571853A (zh) * 2016-03-03 2016-05-11 雄华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的检测设备
CN105571853B (zh) * 2016-03-03 2018-03-30 雄华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的检测设备
CN107709685A (zh) * 2016-04-14 2018-02-16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门闩锁设备
CN110318609A (zh) * 2018-03-28 2019-10-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51430A1 (en) 2013-01-30
JP5447860B2 (ja) 2014-03-19
EP2551430B1 (en) 2016-07-13
BR112012024216A2 (pt) 2016-07-05
WO2011118356A1 (ja) 2011-09-29
EP2551430A4 (en) 2013-07-17
CN102822433B (zh) 2014-12-10
JP2011220094A (ja) 2011-11-04
US20110254287A1 (en) 2011-10-20
BR112012024216B1 (pt) 2020-02-04
US8276949B2 (en) 2012-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2433A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203223076U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JP6986951B2 (ja) 無段差開放操作部
CN101960082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4797768B (zh) 机动车锁装置、机动车锁和门把手
JP5582291B2 (ja) ダブルロック式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2439253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2472058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WO2017051931A1 (ja) 作業車両
JP3609643B2 (ja) 建設機械
CN101657349B (zh) 用于车辆的驾驶室锁定装置
TWI361768B (en) Motorcycle
JP2002147089A (ja) スライドドアのロックコントローラ
CN108278053A (zh) 用于闭合闩锁组件的自由转动惯性机构
CN101105092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203034955U (zh) 童锁机构
RU2602768C1 (ru) Жёсткий контейнер с открываемым верхом
EP1997985B1 (en) Door with door opening device for heavy construction equipment
KR101199223B1 (ko) B-필라리스 차량용 프론트 도어의 락킹 장치
KR101216625B1 (ko) 개량된 차일드락 구조를 갖는 자동차용 리어 도어래치
JP2013174046A (ja) タイヤ式の作業機械のドア解錠装置およびタイヤ式の作業機械
JP6296237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21119286A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5244766B2 (ja) 車両用折り畳み幌のロック装置
KR100828440B1 (ko) 투모션 오버라이드 기능이 겸비된 자동차용 도어래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