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7349B - 用于车辆的驾驶室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驾驶室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7349B
CN101657349B CN2008800120218A CN200880012021A CN101657349B CN 101657349 B CN101657349 B CN 101657349B CN 2008800120218 A CN2008800120218 A CN 2008800120218A CN 200880012021 A CN200880012021 A CN 200880012021A CN 101657349 B CN101657349 B CN 101657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or
bar
compartment
lock hook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20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7349A (zh
Inventor
奥中盛雄
的场弘伦
中之濑健二
须原敏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57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7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7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7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3Drivers' cabs movable from one position into at least one other position, e.g. tiltable,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displaceable from one side of the vehicle to the other
    • B62D33/067Drivers' cabs movable from one position into at least one other position, e.g. tiltable,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displaceable from one side of the vehicle to the other tiltable
    • B62D33/07Drivers' cabs movable from one position into at least one other position, e.g. tiltable, pivotable about a vertical axis, displaceable from one side of the vehicle to the other til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ice for locking the cab in the tilted or in the driving position
    • B62D33/071Locking devices for cabins in driving position; Shock and vibration absorbing device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801Multiple
    • Y10T292/081Swinging and hooked e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6Sliding
    • Y10T292/1014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2Le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Le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3Rigid
    • Y10T292/1092Swinging ca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操纵杆(70),其具有第一杆(71)和第二杆(72)。第一杆(71)的一端(71a)可旋转地与锁定闭合器(60)连接,并且第二杆(72)被支承以便可相对于手柄(8)运动。第一杆(71)的另一端(71b)和第二杆(72)的一端(72a)通过连接段(73)互连。连接段(73)具有形成在第一杆(71)的另一端(71b)中的长孔(80),并且还具有形成在第二杆(72)的一端(72a)中且可与所述长孔(80)滑动接合的第二销柱(81)。当手柄(8)被转动时,连接段(73)允许第一杆(71)的另一端(71b)相对于第二杆(72)的一端(72a)旋转运动和滑动。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驾驶室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可倾斜的驾驶室锁定在底盘侧上就位的驾驶室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可用的驾驶室锁定装置包括驾驶室锁定钩、主杆、锁定闭合器和操纵杆,并且能够锁定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可围绕设置在前端侧的倾斜轴倾斜而在被锁定时不倾斜。
手柄被支承以便可相对于驾驶室旋转地运动。设置在驾驶室的后端部中的驾驶室锁定钩借助于主杆而与手柄互锁。驾驶室锁定钩在驾驶室锁定钩与设置在底盘侧的销柱接合的锁定位置、和驾驶室锁定钩与销柱的接合被释放的释放位置之间运动。锁定闭合器设置在驾驶室的另一个端部中。操纵杆被支承以便可相对于车辆主体滑动。伴随着操纵杆的滑动一起,锁定闭合器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当驾驶室锁定钩处于锁定位置时,锁定闭合器或者处于所述锁定闭合器阻挡驾驶室锁定钩运动的闭合位置,或者处于所述锁定闭合器允许驾驶室锁定钩运动的打开位置。为了对其进行不同的设置,驾驶室在不倾斜时借助于驾驶室锁定钩被锁定,并且所述驾驶室借助于锁定闭合器被保持锁定。
专利文献1:JP-U-5-34088
专利文献2:JP-U-5-35564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
假设驾驶室已经通过驾驶室锁定装置的驾驶室锁定钩被锁定在非倾斜状态中、并且所述驾驶室锁定装置的锁定闭合器已经保持驾驶室不倾斜从而被锁定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为了倾斜被如此保持的驾驶室,操作者使用操纵杆以使锁定闭合器从闭合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并且旋转手柄以使驾驶室锁定钩从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所以,操作者需要既操作操纵杆又操作手柄。因此,如果操纵杆可滑动地支承在手柄上,则操纵杆的可操作性将很可能得到改进。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传统的驾驶室锁定装置中,简单地将操纵杆可滑动地支承在手柄上不能允许手柄适当地工作,因为手柄的旋转运动受到操纵杆的限制。
通过使用缆索代替操纵杆可以避免上述不便,但是缆索的使用导致了其他不便,如成本提高和必须保证缆索防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使用缆索的情况下能够改进操纵杆的可操作性的驾驶室锁定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上方的类型的车辆的驾驶室锁定装置,所述车辆装备有可围绕驾驶室的一个端部侧倾斜的驾驶室。当驾驶室处于非倾斜位置时,所述驾驶室锁定装置将驾驶室的相反端部侧在底盘侧上锁定就位。所述驾驶室锁定装置包括驾驶室锁定钩、手柄、连接机构、锁定闭合器和操纵杆。
所述驾驶室锁定钩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相反端部中,并且可在所述驾驶室锁定钩与固定在底盘侧的第一销柱接合的锁定位置、和所述驾驶室锁定钩与所述第一销柱脱开的释放位置之间运动。所述手柄被支承以便可相对于所述驾驶室旋转运动。所述连接机构将所述手柄和所述驾驶室锁定钩彼此连接,并且伴随着所述手柄的旋转运动而使所述驾驶室锁定钩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锁定闭合器设置在驾驶室的相反端部中,并且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所述操纵杆与所述锁定闭合器连接。
当所述驾驶室锁定钩处于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闭合器在处于闭合位置时阻挡所述驾驶室锁定钩的运动,并且在处于打开位置时允许所述驾驶室锁定钩的运动。
所述操纵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锁定闭合器连接以便可旋转地运动。所述第二杆被支承以便可相对于所述手柄滑动。所述第一杆的相反端部和所述第二杆的一个端部借助于连接部分彼此连接。所述连接部分包括长孔和第二销柱,所述第二销柱与长孔接合以便可在其中滑动。所述长孔形成在所述第一杆的相反端部和所述第二杆的一个端部中的一个中,并且所述第二销柱形成在所述第一杆的相反端部和所述第二杆的一个端部中的另一个中。
当所述手柄旋转运动时,所述连接部分允许所述第一杆的相反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杆的一个端部旋转运动和滑动。当所述驾驶室锁定钩处于锁定位置并且所述锁定闭合器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连接部分处于能够传递操作力的状态;当所述驾驶室锁定钩处于释放位置时,所述连接部分不能传递操作力。当所述连接部分处于能够传递操作力的状态时,所述第二杆沿预定方向的滑动带动所述第二销柱与所述长孔的一个端部接触,并且从而沿闭合-释放方向使所述第一杆运动。伴随着所述第一杆沿闭合-释放方向的运动,已经处于闭合位置的所述锁定闭合器运动到打开位置。当所述连接部分处于不能够传递操作力的状态时,所述第二杆的滑动使所述第一杆围绕所述第一杆的一个端部旋转运动,但是不使所述锁定闭合器运动。
假设所述驾驶室借助于所述驾驶室锁定钩被锁定在非倾斜位置并且所述驾驶室锁定钩借助于所述锁定闭合器被保持在锁定状态的情况。利用上述结构,为了倾斜所述驾驶室,操作者首先沿预定方向使所述第二杆滑动。所述第二杆沿预定方向的所述滑动带动所述第二销柱与所述长孔的端部接触,并且从而沿闭合-释放方向使所述第一杆运动。伴随着所述第一杆的所述运动,所述锁定闭合器运动到打开位置。一旦所述锁定闭合器已经到达打开位置,操作者即转动手柄以便使所述驾驶室锁定钩从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为了转动所述手柄,操作者必须使已经处于闭合位置的所述锁定闭合器运动到打开位置。为此,操作者必须要做的仅仅是操作被支承以便可相对于所述手柄滑动的所述第二杆。从而实现了所述操纵杆的可操作性方面的改进。
另外,所述操纵杆由两个单独的本体组成——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的相反端部和所述第二杆的一个端部借助于连接部分被彼此连接,所述连接部分包括所述长孔和所述第二销柱。当所述手柄旋转运动时,所述连接部分允许所述第一杆的相反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杆的一个端部旋转运动和滑动。因此,所述手柄的旋转运动决不受所述操纵杆的限制。
因此,可以在不使用缆索的情况下改进所述操纵杆的可操作性。
另外,当所述驾驶室锁定钩处于释放位置时,所述连接部分处于不能传递操作力的状态。当所述连接部分处于不能传递操作力的状态时,即使输入到所述第二杆上的操作力使得所述第二杆滑动,所述操作力也不能被传递到所述锁定闭合器上。因此,在所述驾驶室锁定钩处于释放位置、所述操作力被错误地输入到所述第二杆上的情况下,所述操作力决不会被传递到所述锁定闭合器上。
此外,所述第二杆的一个端部可以置于枢轴附近,所述手柄围绕所述枢轴相对于所述驾驶室旋转运动。
利用上述结构,当手柄旋转运动时,所述第二杆的中间段可以被放置为使其始终重叠在所述手柄上。因此,仅需要确保很小的空间用于所述第二杆以伴随所述手柄的旋转运动而运动。这可以有助于节省空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不使用缆索的情况下改进操纵杆的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了从车辆后侧观察的处于锁定-闭合状态中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驾驶室锁定装置的后视图。
[图2]图2是示出了解除图1的驾驶室锁定装置的锁定-闭合状态的操作的后视图。
[图3]图3是示出了使图1的驾驶室锁定装置解锁的操作的后视图。
[图4]图4是示出了图1的驾驶室锁定装置处于解锁状态的后视图。
[图5]图5是示出了图1的驾驶室锁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驾驶室
2    底盘侧
3    驾驶室锁定装置
4    第一销柱
5    支承板
8    手柄
9    主杆(连接机构)
10   底座
11   连杆(连接机构)
12   驾驶室锁定钩
13   前侧板部分
14   后侧板部分
15   支架
17   第一枢轴
19   容纳接合轴的凹入部分
20   连杆板
24   第二枢轴
27   主杆连接轴
29   钩部分
30   钩部分的内侧壁
41   枢轴
60   锁定闭合器
62   弹簧部件
63   锁定闭合器的连接轴
64   凸轮部分
65   接合凹入部分
70   操纵杆
71   第一杆
71a  第一杆的一个端部
71b  第一杆的相反端部
72   第二杆
72a  第二杆的一个端部
72b   第二杆的相反端部
73    连接部分
80    长孔
81    第二销柱
优选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从车辆后侧观察的处于锁定-闭合状态中的该实施方式的驾驶室锁定装置的后视图。图2是示出了解除图1的驾驶室锁定装置的锁定-闭合状态的操作的后视图。图3是示出了使图1的驾驶室锁定装置解锁的操作的后视图。图4是示出了图1的驾驶室锁定装置处于解锁状态的后视图。图5是示出了图1的驾驶室锁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视图。注意,在以下说明中所提到的右侧和左侧表示从指向车辆前方的观察点观察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和左侧。
在图1中所示出的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上方的类型的卡车中,利用可围绕倾斜轴(未示出)相对于底盘侧2倾斜的驾驶室1的前端侧支承驾驶室1。驾驶室锁定装置3设置在驾驶室1的后侧壁上并且将驾驶室的后端侧以不倾斜的、竖直的状态在底盘侧2上锁定就位。第一销柱4被固定到底盘侧2上,以便对应于驾驶室锁定装置3。
第一销柱4是延伸以便与支承板5的上端部连接的棒状部件,所述支承板5布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以便以其间的间隙彼此相对。各个支承板5的下端部固定到底盘侧2上。
如图1到5示出的那样,该实施方式的驾驶室锁定装置3包括手柄8、主杆9、底座10、连杆11、驾驶室锁定钩12、锁定闭合器60和操纵杆70。主杆9和连杆11一起形成连接机构以将手柄8和驾驶室锁定钩12彼此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机构伴随着手柄8的旋转运动一起工作,以使得驾驶室锁定钩12可以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这将在后面详细描述。操纵杆70包括第一杆71和第二杆72。
手柄支架40在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在该实施方式的左侧)的位置被固定到驾驶室1的后侧壁上。手柄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位于内侧的一个端部8a(图1中右端部)通过手柄支架40利用枢轴41可旋转地支承。手柄8可围绕枢轴41在图1所示的锁定位置和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之间旋转运动。手柄8包括从所述一个端部上向图1中的下方延伸的连接端部8b。所述连接端部8b通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主杆9与连杆11连接。把手42固定到手柄8的相反端部8c(图1中的左端部)上。在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的锁定闭合器60处于打开位置并且另外手柄8处于锁定位置(参见图2)的状态中,操作者向下推动把手42的动作使手柄8围绕枢轴41旋转运动到解锁位置(参见图4)。手柄8从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的旋转运动使得主杆9沿解锁方向(在图1中向右)运动,而手柄8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的旋转运动使得主杆沿锁定方向(在图1中向左)运动。
弹簧部件43设置在手柄8和手柄支架40之间。弹簧部件43的一个端侧锁定在位于一个端部8a和相反端部8c之间的弹簧支座部分44中,而弹簧部件43的相反端部锁定在位于手柄支架40的底端侧的弹簧支座部分45中。假设手柄8从锁定位置旋转运动到解锁位置的情况。在所述情况下,当手柄8从锁定位置旋转运动到预定的分界位置时,弹簧部件43向锁定位置偏置手柄8,而当手柄8从所述预定的分界位置旋转运动到解锁位置时,弹簧部件43向解锁位置偏置手柄8。
连杆11被支承以便可沿锁定方向和解锁方向相对于底座10围绕第一枢轴17旋转运动。驾驶室锁定钩12被支承以便可相对于连杆11围绕第二枢轴24旋转运动。因此,驾驶室锁定钩12可沿锁定方向和解锁方向相对于底座10运动。连杆11沿锁定方向的旋转运动使得驾驶室锁定钩12也沿锁定方向运动,而连杆11沿解锁方向的旋转运动使得驾驶室锁定钩12也沿解锁方向运动。
底座10包括以在其间带有间隙的方式布置为彼此面对的一对前、后板部分(特别地为前侧板部分13和后侧板部分14)。支架15设置在驾驶室1的后侧壁上,所述底座10固定在所述支架15上。支架15具有大致框架的形状。底座10(前侧板部分13和后侧板部分14)利用安装在支架15内部的所述底座10的主要部分被紧固到支架15上并因此被固定在支架15上。在支架15的下部分中形成销柱插入孔(未示出)。当驾驶室1处于非倾斜状态时,第一销柱4和前、后支承板5的上部分穿过销柱插入孔被定位。当驾驶室1处于非倾斜状态时,利用置于支架15的下部分和驾驶室安装架91之间的防振弹性部件90,支架15的下部分被支承在底盘侧2的驾驶室安装架91上。
第一枢轴支承孔(未示出)在前侧板部分13和后侧板部分14的每一个中形成。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枢轴17穿过第一枢轴支承孔被定位并且由此被所述第一枢轴支承孔支承。在前侧板部分13的下部分中形成容纳接合轴的凹入部分19。当驾驶室1处于非倾斜位置时,第一销柱4被靠置在容纳接合轴的凹入部分上。锁定闭合器的连接轴63从后侧板部分14上向后突出而形成。锁定闭合器60通过锁定闭合器的连接轴63被支承以便可围绕所述锁定闭合器的连接轴63旋转运动。
连杆11包括:以在其间带有间隙的方式布置为彼此面对的一对前、后连杆板20(虽然没有示出出前侧连杆板);和将所述前侧、后侧连杆板20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未示出)。在底座10的前侧板部分13和后侧板部分14之间放置连杆11。第一枢轴插入孔(未示出)在前侧和后侧连杆板20中每一个的一个端侧(图1中的下端侧)形成。第一枢轴17穿过第一枢轴插入孔被定位。因此,连杆11被支承以便可相对于驾驶室1的后侧壁围绕第一枢轴17旋转运动。
第二枢轴支承孔(未示出)在前侧和后侧连杆板20中的每一个的相反端侧(图1中的上端侧)形成。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枢轴24穿过第二枢轴支承孔被定位并且从而被所述第二枢轴24支承。主杆连接轴27从后连杆板20的相反端侧向后突出而形成。主杆9与主杆连接轴27连接。
主杆9与主杆连接轴27连接的位置位于后连杆板20的后面。假设手柄8随着手柄8的相反端部8c向下运动而从锁定位置进行的旋转运动使得主杆9沿解锁方向(在图1中向右)运动的情况。在所述情况下,连杆11伴随着手柄8的运动围绕第一枢轴17沿解锁方向(图3中由箭头51所指示的方向)从锁定位置(图1和2中所示的位置)旋转运动到释放位置(图4中所示的位置)。相反地,假设手柄8随着手柄8的相反端部8c向上运动而进行的旋转运动使得主杆9沿锁定方向(在图1中向左)运动的情况。在所述情况下,连杆11伴随着手柄8的运动围绕第一枢轴17沿锁定方向(图3中由箭头50所指示的方向)从释放位置旋转运动到锁定位置上。
驾驶室锁定钩12呈大致L形的板的形式,并且被置于连杆11的前侧和后侧连杆板20之间。第二枢轴插入孔(未示出)形成在驾驶室锁定钩12的一个端侧(在图1中的上端侧)。第二枢轴24穿过第二枢轴插入孔被定位。因此,驾驶室锁定钩12被支承以便可相对于连杆11围绕第二枢轴24旋转运动。驾驶室锁定钩12相对于驾驶室1的运动路线通过连杆11围绕第一枢轴17的旋转运动以及通过驾驶室锁定钩12围绕第二枢轴24的旋转运动而限定。钩部分29形成在驾驶室锁定钩12的相反端侧(在图1中的下端)。钩部分29包括具有带顶部开口的凹入形状的内侧表面30。
螺旋形弹簧部件(未示出)和隔离件(未示出)被装配到第二枢轴24的外圆周上。弹簧部件的一侧与驾驶室锁定钩12接合,而弹簧部件的相反侧与连杆11的连接部分接合。弹簧部件沿锁定方向(在图3中由箭头50所指示的方向)相对于连杆11偏置驾驶室锁定钩12。另外,虽然未示出,但是在连杆11中形成挡块,其限制驾驶室锁定钩12沿解锁方向的运动范围。因此,当在驾驶室锁定钩12(包括连杆11处于释放位置上的情况)上没有施加外力时,弹簧部件和挡块一起起到将驾驶室锁定钩12保持在相对连杆11的预定的相对位置上的作用。
锁定闭合器60呈大致板状,并且置于后侧板部分14的后面。连接轴插入孔(未示出)在锁定闭合器60的中间部分中形成。锁定闭合器的连接轴63穿过连接轴插入孔被定位。锁定闭合器60被支承以便可相对于底座10来围绕锁定闭合器的连接轴63旋转运动。操纵杆70的第一杆71与锁定闭合器60的相反端部(图1中的下端部)连接。当连杆11处于锁定位置时,锁定闭合器60伴随着操纵杆70的运动而在闭合位置(参见图1)和打开位置(参见图2)之间运动。
具有弯曲表面形状的凸轮部分64在锁定闭合器60的一个端侧(图1中的上端侧)的外部边缘部分中形成。可以与主杆连接轴27接合的接合凹入部分65在位于连接轴插入孔和凸轮部分64之间的位置上形成。螺旋形弹簧部件(偏置部件)62和隔离件(未示出)被装配到锁定闭合器的连接轴63的外圆周上。弹簧部件62的一个端侧与锁定闭合器60接合,而弹簧部件62的相反端侧与锁定闭合器的连接轴63接合。弹簧部件62将锁定闭合器60偏置到闭合位置。当连杆11处于锁定位置时,弹簧部件62的偏置力将锁定闭合器60设置在闭合位置,并且在所述状态下,锁定闭合器60的接合凹入部分65与主杆连接轴27接合。所述接合阻止锁定闭合器60沿解锁方向运动。
假设锁定闭合器60被设置在接合凹入部分65和主杆连接轴27脱开的解锁位置的情况。在所述情况下,连杆11从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的旋转运动带动凸轮部分64与主杆连接轴27的外圆周表面接触,如图3和4所示。因此,锁定闭合器60被阻止运动到闭合位置。
操纵杆70的第一杆71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图1中的右侧),而第二杆72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在图1中的左侧)。第一杆71的一个端部(图1中的右侧端部)71a与锁定闭合器60的相反端部(图1中的下端侧)连接以便可旋转运动,而相反端部(图1中的左侧端部)71b利用连接部分73与第二杆72的一个端部(图1中的右侧端部)72a连接。
长孔形的滑动槽74在第二杆72的一个端部72a上形成。第二杆72的相反端部72b朝向预定方向(在图中向下)弯曲。锁定突起75在手柄8的一个端部8a侧形成。锁定突起75与滑动槽74接合以便可在其中滑动。杆支承板76从手柄8的相反端部8c的一部分上突出而形成。杆插入孔77在杆支承板76中形成,并且第二杆72的相反端部72b侧穿过杆插入孔77被定位。锁定突起75被锁定到在第二杆72的一个端部72a侧形成的滑动槽74中,而第二杆72的相反端部72b侧穿过杆插入孔77被定位。因此,第二杆72被支承以便可相对于手柄8滑动。第二杆72滑动的方向和第二杆72可以运动的范围由滑动槽74限制。另外,第二杆72的一个端部72a被定位在枢轴41的附近。当第二杆72的大部分——特别地包括其整个中间段而不包括其两个端部——重叠在手柄8上时,第二杆72与手柄8一起旋转运动。备选地,注意到锁定突起可以形成在第二杆72上,而滑动槽可以形成在手柄8中。
弹簧支承板78被固定到第二杆72上。弹簧支承板78置于车辆宽度方向上杆支承板76的内侧(即图1中的右侧)。弹簧部件(偏置部件)79设置在弹簧支承板78和杆支承板76之间。所述弹簧部件79沿闭合方向(在图1中由箭头52所指示的方向)偏置第二杆72。
连接部分73包括:形成在第一杆71的相反端部71b中的长孔80;以及形成在第二杆72的一个端部上并且与长孔80接合以便可以滑动的第二销柱81。备选地,注意到长孔可以形成在第二杆72的一个端部72a中,并且与长孔80接合以便可以滑动的第二销柱可以形成在第一杆71的相反端部71b上。
当手柄8围绕枢轴41旋转运动时,连接部分73允许第一杆71的相反端部71b相对于第二杆72的一个端部72a旋转运动和滑动。
当驾驶室锁定钩12处于锁定位置并且锁定闭合器60处于闭合位置(即在图1所示出状态的情况下)时,连接部分73处于能够传递操作力的状态。假设连接部分73处于能够传递操作力的状态。当第二杆72的相反端部72b被拉动并且从而第二杆72沿闭合-释放方向(在图1中由箭头53所指示的方向)滑动时,第二销柱81被带动与长孔80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接触——特别地与车辆宽度方向上外侧的端部(与图1中的左侧端部)接触。另外,第一杆71被拉动并且从而沿闭合-释放方向(在图1中由箭头54所指示的方向)运动。伴随着第一杆71沿闭合-释放方向的运动,已经处于闭合位置的锁定闭合器60沿闭合-释放方向(在图1中由箭头55所指示的方向)旋转运动。
相反,当驾驶室锁定钩12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解锁状态包括驾驶室锁定钩12处于释放位置(即图4中所示出的状态)的情况,连接部分73处于不能传递操作力的状态。假设连接部分73处于不能传递操作力的状态。即使第二杆72沿闭合方向(在图4中由箭头52所指示的方向)或沿闭合-释放方向(在图4中由箭头53所指示的方向)滑动,也只有第一杆71围绕第一杆71的一个端部71a旋转运动而不引起锁定闭合器60旋转运动。
因此,当连接部分73处于能够传递操作力的状态时,到第二杆72上的操作力的输入使得第二杆72沿闭合-释放方向滑动,并且从而操作力通过连接部分73和第一杆71被传递到锁定闭合器60上,以使得锁定闭合器从闭合位置运动到解锁位置。相反,当连接部分73处于不能传递操作力的状态时,即使到第二杆72上的操作力的输入使得第二杆72滑动,所述操作力也不传递到锁定闭合器60上。
如上所述,在连杆11处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沿闭合-释放方向抵抗弹簧部件79的偏置力拉动操纵杆70(即第二杆72的相反端部72b)的操作使得锁定闭合器60抵抗弹簧部件62的偏置力从闭合位置(参见图1)运动到解锁位置(参见图2)。
假设驾驶室1已经借助于驾驶室锁定钩12被锁定在非倾斜状态并且借助于锁定闭合器60被保持在所述锁定状态中的情况。在所述情况下,为了倾斜驾驶室1,如图1所示,操作者沿闭合-释放方向53抵抗弹簧部件79的偏置力拉动第二杆72的相反端部72b。第二杆72沿闭合-释放方向53被拉动的滑动运动带动第二销柱81与长孔80的端部接触,并且然后第一杆71通过沿闭合-释放方向54被拉动而运动。伴随着第一杆71的运动,锁定闭合器60沿闭合-释放方向55旋转运动到如图2所示出的解锁位置。在锁定闭合器60到达解锁位置之后,操作者按下把手42以使手柄8从锁定位置旋转运动到解锁位置。手柄8的旋转运动将已经处于能够传递操作力的状态的连接部分73转到不能传递操作力的状态。
一旦手柄8已经开始旋转运动,操作者即停止拉动第二杆72的动作。一旦拉动第二杆72的动作已经停止,弹簧部件79即偏置第二杆72以沿闭合方向往回运动。然而,这时,已经处于不能传递操作力的状态的连接部分73不允许第二杆72的滑动使锁定闭合器60旋转运动。另外,因为连接部分73已经处于不能传递操作力的状态,所以弹簧部件62将锁定闭合器60偏置在闭合位置,而不管拉动第二杆72的动作是否已经停止或者没有停止。因此,如图3所示,锁定闭合器60的凸轮部分64被带动与主杆连接轴27外圆周表面接触,并且所述接触阻止锁定闭合器60运动到闭合位置。因此,伴随着手柄8的旋转运动,主杆连接轴27的外圆周表面在锁定闭合器60的凸轮部分64上滑动。
一旦如图4所示的那样,手柄8已经旋转运动到达解锁位置并且驾驶室锁定钩12已经运动到达释放位置,则操作者停止转动手柄8的动作。甚至在操作者停止转动手柄8之后,弹簧部件43的偏置力也可以将手柄8保持在解锁位置。
相反,在使已经处于释放位置的驾驶室锁定钩12运动到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操作者将已经处于解锁位置的手柄8转动到锁定位置。伴随着手柄8的运动,驾驶室锁定钩12开始沿锁定方向运动。
刚开始沿锁定方向运动的驾驶室锁定钩12首先沿锁定方向(在图4中由箭头50所指示的方向)从释放位置(图4中所示出的位置)围绕第一枢轴17旋转运动。同时,驾驶室锁定钩相对连杆11的相对位置通过弹簧部件和挡块在预定位置保持不变。
随着驾驶室锁定钩12沿锁定方向行进,驾驶室锁定钩12的内侧边缘最后被带动与第一销柱4接触。然后,接受弹簧部件的偏置力的驾驶室锁定钩12继续与第一销柱4接触,并且伴随着连杆11的沿锁定方向的旋转运动而沿锁定方向围绕第二枢轴24旋转运动。利用所述围绕第二枢轴24的伴随的旋转运动,钩部分29伴随着驾驶室锁定钩12沿锁定方向的运动而从下面靠近第一销柱4。
随着驾驶室锁定钩12沿锁定方向进一步行进,刚好在驾驶室锁定钩12到达锁定位置之前,钩部分29的内侧壁30从下面与第一销柱4接合。一旦驾驶室锁定钩12已经到达锁定位置,钩部分29在第一销柱4上施加向上拉动第一销柱4的作用力。从而,驾驶室锁定装置3变成处于驾驶室锁定状态。当驾驶室锁定装置3处于驾驶室锁定状态时,驾驶室1被可靠并且稳固地锁定在底盘侧2上的位置。
另外,一旦连杆11和驾驶室锁定钩12已经从其各自的释放位置开始运动,主杆连接轴27的外圆周表面即在锁定闭合器60的凸轮部分64上滑动,直到连杆11和驾驶室锁定钩12差不多到达其各自的锁定位置。在主杆连接轴与凸轮部分64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弹簧部件62的偏置力使锁定闭合器60运动到闭合位置,但是接触的产生阻挡了锁定闭合器60的所述运动。
一旦连杆11和驾驶室锁定钩12已经到达其各自的锁定位置,弹簧部件62的偏置力即使主杆连接轴27从凸轮部分64的顶部运动到接合凹入部分65的内侧。于是主杆连接轴27与接合凹入部分65接合,并且从而锁定闭合器60从解锁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
在操作者转动手柄8之前,操作者必须使锁定闭合器60从闭合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操作者为此所必须做的仅仅是拉动由手柄8可滑动地支承的第二杆72。从而实现了在操纵杆70的可操作性方面的改进。
另外,操纵杆70由两个单独的本体组成——第一杆71和第二杆72。第一杆71的相反端部71b借助于连接部分73与第二杆72的一个端部72a连接,所述连接部分73包括长孔80和第二销柱81。当手柄8旋转运动时,连接部分73允许第一杆71的相反端部71b相对于第二杆72的一个端部72a旋转运动和滑动。为此,手柄8的旋转运动决不受操纵杆70的限制。
因此,可以在不使用缆索的情况下改进操纵杆70的可操作性。
另外,当驾驶室锁定钩12处于释放位置时,连接部分73处于不能传递操作力的状态。即使到第二杆72上的操作力的输入使得第二杆72滑动,处于不能传递操作力状态的连接部分73也不会将操作力传递到锁定闭合器60上。因此,甚至如果在驾驶室锁定钩12处于释放位置时操作力被错误地输入到第二杆72上的情况下,操作力也决不会被传递到锁定闭合器60上。
此外,第二杆72的一个端部72a被定位在枢轴41的附近,并且第二杆72的整个中间段在手柄8旋转运动时始终重叠在手柄8上。因此,仅需要确保很小的空间用于第二杆72伴随手柄8的旋转运动而运动。这可以有助于节省空间。
注意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杆连接轴27用作为与接合凹入部分65接合的锁定接合部分,但是,备选地,用作为锁定接合部分的接合突起也可以形成在连杆11上。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用来将可倾斜的驾驶室锁定在底盘侧上就位的驾驶室锁定装置。

Claims (1)

1.一种用于驾驶室位于发动机上方的类型的车辆的驾驶室锁定装置,所述车辆装备有可围绕驾驶室的一个端部侧倾斜的驾驶室,当所述驾驶室处于非倾斜位置时,所述驾驶室锁定装置将驾驶室的相反端部侧在底盘侧上锁定就位,所述驾驶室锁定装置包括:
驾驶室锁定钩,其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相反端部中、并且可在所述驾驶室锁定钩与固定在底盘侧的第一销柱接合的锁定位置和所述驾驶室锁定钩与所述第一销柱脱开的释放位置之间运动;
被支承以便可相对于所述驾驶室旋转运动的手柄;
将所述手柄和所述驾驶室锁定钩彼此连接、并且伴随着所述手柄的旋转运动而使所述驾驶室锁定钩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的连接机构;
设置在驾驶室的相反端部中、并且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的锁定闭合器;
与所述锁定闭合器连接的操纵杆,
其中,当所述驾驶室锁定钩处于锁定位置时,所述锁定闭合器在处于闭合位置时阻挡所述驾驶室锁定钩的运动,并且在处于打开位置时允许所述驾驶室锁定钩的运动,
所述操纵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
所述第一杆的一个端部与所述锁定闭合器连接以便可旋转地运动,
所述第二杆被支承以便可相对于所述手柄滑动,
所述第一杆的相反端部和所述第二杆的一个端部借助于连接部分彼此连接,所述连接部分包括长孔和第二销柱,所述第二销柱与长孔接合以便可在其中滑动,所述长孔形成在所述第一杆的相反端部和所述第二杆的一个端部中的一个中,并且所述第二销柱形成在所述第一杆的相反端部和所述第二杆的一个端部中的另一个中,
当所述手柄旋转运动时,所述连接部分允许所述第一杆的相反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杆的一个端部旋转运动和滑动;当所述驾驶室锁定钩处于锁定位置并且所述锁定闭合器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连接部分处于能够传递操作力的状态;以及当所述驾驶室锁定钩处于释放位置时,所述连接部分处于不能传递操作力的状态,
当所述连接部分处于能够传递操作力的状态时,所述第二杆沿预定方向的滑动带动所述第二销柱与所述长孔的一个端部接触,并且从而使所述第一杆沿闭合-释放方向运动;以及伴随着所述第一杆沿闭合-释放方向的运动,已经处于闭合位置的所述锁定闭合器运动到打开位置,以及
当所述连接部分处于不能够传递操作力的状态时,所述第二杆的滑动使所述第一杆围绕所述第一杆的一个端部旋转运动,但是不使所述锁定闭合器运动。
CN2008800120218A 2007-04-16 2008-04-11 用于车辆的驾驶室锁定装置 Active CN101657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07629A JP4157583B1 (ja) 2007-04-16 2007-04-16 車両のキャブロック装置
JP107629/2007 2007-04-16
PCT/JP2008/057202 WO2008133059A1 (ja) 2007-04-16 2008-04-11 車両のキャブ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7349A CN101657349A (zh) 2010-02-24
CN101657349B true CN101657349B (zh) 2011-06-22

Family

ID=39916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20218A Active CN101657349B (zh) 2007-04-16 2008-04-11 用于车辆的驾驶室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36928B2 (zh)
JP (1) JP4157583B1 (zh)
CN (1) CN101657349B (zh)
AU (1) AU2008245166B8 (zh)
WO (1) WO20081330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03417B2 (en) 2011-01-25 2016-04-05 Next Generation Scaffold Services, Inc. Dual latching horizontal scaffold member
US20120186911A1 (en) * 2011-01-25 2012-07-26 Next Generation Scaffold Services Inc. Scaffold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JP5702189B2 (ja) * 2011-03-02 2015-04-15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キャブロックの安全装置
CN102167093A (zh) * 2011-04-08 2011-08-3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驾驶室翻转锁止装置
JP6241711B2 (ja) * 2013-06-13 2017-12-06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キャブロック構造
NO2918758T3 (zh) * 2014-03-10 2017-12-16
KR101745141B1 (ko) * 2015-09-24 2017-06-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트럭 캡 틸팅 잠금 장치
US10093362B2 (en) * 2015-12-15 2018-10-09 Inteva Products, Llc Vehicle tailgate latch and tailgate system
CN112623052B (zh) * 2019-10-08 2022-07-08 韩萍 卡车驾驶室举升系统悬浮和锁栓开锁操控拉索自动控制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5198Y2 (ja) * 1990-09-25 1996-07-24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ティルトロックの操作ハンドル
CN1133248A (zh) * 1995-01-09 1996-10-16 日野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驾驶室锁定装置
CN1923592A (zh) * 2006-09-20 2007-03-07 刘彩云 用于翻转式汽车驾驶室的锁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44532A (en) * 1942-09-09 1944-03-21 Sargent & Co Door latch
US3819225A (en) * 1973-05-10 1974-06-25 Gen Motors Corp Overcenter latch mechanism for a tilting truck cab
US4206826A (en) * 1978-11-20 1980-06-10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mpany Transmission remote shift system of the disconnect type for a cab-over chassis
GB2055136B (en) * 1979-06-14 1983-02-02 Ford Motor Co Latch mechanism
GB2051210B (en) * 1979-06-14 1983-02-09 Ford Motor Co Lock assembly
GB2051209B (en) * 1979-06-14 1983-04-07 Ford Motor Co Latches for tilting vehicle cabs
US4927996A (en) * 1988-05-23 1990-05-22 Robertshaw Controls Company Cooking apparatus, door latching construction therefor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2508956Y2 (ja) * 1989-07-12 1996-08-28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キャブロック装置
JPH0534088U (ja) 1991-10-17 1993-05-0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チルトロツクセンサの取付構造
JPH0535564U (ja) 1991-10-17 1993-05-1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チルトロツクセンサの取付構造
JPH08216933A (ja) * 1995-02-17 1996-08-27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キャブチルト車両のキャブロック操作装置
DE60029267T2 (de) * 1999-04-02 2007-06-14 Komatsu Ltd. Verriegelungssystem für Kabinenfenster
JP4185540B2 (ja) * 2006-11-27 2008-11-26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キャブロック機構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5198Y2 (ja) * 1990-09-25 1996-07-24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ティルトロックの操作ハンドル
CN1133248A (zh) * 1995-01-09 1996-10-16 日野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驾驶室锁定装置
CN1923592A (zh) * 2006-09-20 2007-03-07 刘彩云 用于翻转式汽车驾驶室的锁止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29799A 2002.05.09
JP特开平8-216933A 1996.08.27
JP第2505198号Y2 1996.05.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7349A (zh) 2010-02-24
WO2008133059A1 (ja) 2008-11-06
US8336928B2 (en) 2012-12-25
AU2008245166B8 (en) 2011-09-15
JP4157583B1 (ja) 2008-10-01
AU2008245166B2 (en) 2011-08-25
US20100127510A1 (en) 2010-05-27
AU2008245166A1 (en) 2008-11-06
JP2008265393A (ja) 200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7349B (zh) 用于车辆的驾驶室锁定装置
CN107077162B (zh) 作业车辆
CN107074298B (zh) 尾板连接件
JP6827916B2 (ja) レバー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作業機
CN114645560A (zh) 建筑设备的多关节驱动型控制台箱
WO2016157659A1 (ja) 作業機
JP4738818B2 (ja) 作業機のスライド型スナップヒッチ
JP6552399B2 (ja) 作業車及びフロントローダ
JP5199078B2 (ja) 貨物用車両の改良
US7959218B2 (en) Tilt lock structure of driver's cabin
JP5232039B2 (ja) リフト機能付ダンプ車
KR101482169B1 (ko) 작업용 차량의 도어 잠금 모듈
JP6336939B2 (ja) 作業機
EP2058214B1 (en) Stopper structure for tilt cabin
CN214530837U (zh) 一种举升装置和装载机
JP6259432B2 (ja) 作業機
JP6566837B2 (ja) 作業車及びスタンド付きフロントローダ
JP6600183B2 (ja) 荷役車両
JP6336940B2 (ja) 作業機
JP4746642B2 (ja) 作業機の操縦部構造
JP2008196275A (ja) アタッチメント連結装置および作業機械
JP2581974B2 (ja) ダンプカー兼用貨物車
CN110832145A (zh) 多工具电动施工机械
JP6468945B2 (ja) 荷役車両
JP6468944B2 (ja) 荷役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