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34955U - 童锁机构 - Google Patents

童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34955U
CN203034955U CN2011900003832U CN201190000383U CN203034955U CN 203034955 U CN203034955 U CN 203034955U CN 2011900003832 U CN2011900003832 U CN 2011900003832U CN 201190000383 U CN201190000383 U CN 201190000383U CN 203034955 U CN203034955 U CN 203034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intermediate member
respect
rotation
matrix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900003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秋月龙次郎
西尾贵士
渡边颂子
园靖彦
小岛一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34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349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05B77/24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 E05B77/26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 safety
    • E05B77/265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 safety hand actuated, e.g. by a lever at the edge of the do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44Multiple head
    • Y10T292/104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47Clo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2Mo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50Special application
    • Y10T70/5093For closures
    • Y10T70/5155Door
    • Y10T70/5199Swinging do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童锁机构,该童锁机构保持固定、解除固定操作时的良好的操作性并且使车门开闭操作时的动作性良好。童锁机构具备:基体部件、第一杆、第二杆、组装于第一杆而未组装于第二杆的中间部件。在中间部件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状态下,中间部件相对于基体部件能够旋转,第一杆的相对于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与中间部件的相对于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同轴配置。

Description

童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童锁机构。 
背景技术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童锁机构具备:基体部件,其适合组装于车辆的车门;第一杆,其适合组装成相对于该基体部件能够旋转且连结卡定于闩锁机构;第二杆,其适合组装成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能够旋转部件且与内部车门把手联动;以及中间部件,其在组装于所述第一杆而未组装于所述第二杆的状态下配设在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之间,并能够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或固定位置,在所述中间部件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构成为所述第二杆的动作能够经由所述中间部件向所述第一杆传递,在所述中间部件保持于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构成为所述第二杆的动作相对于所述中间部件落空无效从而无法向所述第一杆传递。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714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童锁机构中,由于中间部件在组装于第一杆而未组装于第二杆的状态下配设在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所以当中间部件在解除固定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移动时,在中间部件与第二杆之间不会产生滑动等的影响操作性的动作,从而能够在固定、解除固定操作时得到良好的操作性。 
(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童锁机构中,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中间部件相对于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与第一杆及第二杆相对于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以规定量分离。因此,在中间部件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状态下,当操作内部车门把手时,虽然第二杆的动作(旋转)经由中间部件向第一杆传递,但是会在第二杆与中间部件的卡合部产生规定量的滑动、 且在中间部件与第一杆的卡合部产生规定量的滑动,从而存在因这些滑动而对车门开闭操作时的动作性(操作性)造成影响的担忧。 
实用新型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即,保持固定、解除固定操作时的良好的操作性、且使车门开闭操作时的操作性良好),童锁机构具备:基体部件,其适合组装于车辆的车门;第一杆,其适合组装成相对于该基体部件能够旋转、且连结卡定于闩锁机构;第二杆,其适合组装成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能够旋转、且与内部车门把手联动;以及中间部件,其在组装于所述第一杆而未组装于所述第二杆的状态下配设在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之间,并能够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或固定位置,所述童锁机构构成为:在所述中间部件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杆的动作能够经由所述中间部件向所述第一杆传递,在所述中间部件保持于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杆的动作相对于所述中间部件落空无效从而无法向所述第一杆传递,所述童锁机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部件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中间部件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能够旋转,所述第一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与所述中间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同轴配置。 
在该情况下,能够设定为:所述第一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设定在与所述第二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不同的位置,下述两处部位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轨迹在将所述第一杆的旋转中心与所述第二杆的旋转中心连结的线上接合,其中,一处部位是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所述中间部件的能够与所述第二杆卡合的部位,另一处部位是所述第二杆的能够与所述中间部件卡合的部位,或者还能够设定为:所述第一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设定成与所述第二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一致,下述两处部位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轨迹一致,其中,一处部位是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所述中间部件的能够与所述第二杆卡合的部位,另一处部位是所述第二杆的能够与所述中间部件卡合的部位。 
另外,所述中间部件还能够构成为:利用组装成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能够旋转、且能够从所述车门的车内侧进行手动操作的儿童保护杆,能够使所述中间部件向解除固定位置或固定位置移动。在该情况下,能够形成为:所述第一杆在所述基体部件组装成能够旋转,所述中间部件在所述第一杆的旋转前端部组装成能够进行直线移动、且经由连结连杆而与所述儿童保护杆的旋转前端部连结,或者还能够形成为:所述第一杆在所述儿童保护杆的旋转前端部组装成能够旋转,所述中间部件一体组装于所述第一杆的旋转前端部。 
(实用新型的作用效果) 
在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童锁机构中,由于中间部件在组装于第一杆而未组装于第二杆的状态下配设在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所以当中间部件在解除固定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移动时,不会在中间部件与第二杆之间产生滑动等的影响操作性的动作,从而能够在固定、解除固定操作时得到良好的操作性。 
另外,在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童锁机构中,在所述中间部件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状态(解除固定状态)下,所述中间部件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能够旋转,所述第一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与所述中间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同轴配置。因此,在中间部件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状态下,当对内部车门把手进行操作而将第二杆的动作经由中间部件向第一杆传递时,中间部件的能够与第一杆卡合的部位以与第一杆的能够与中间部件卡合的部位相同的旋转轨迹旋转,从而不会在中间部件与第一杆的卡合部产生滑动。由此,能够使对内部车门把手进行操作时的动作性(车门开闭操作时的操作性)良好。 
另外,在实施上述本实用新型时,所述第一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设定在与所述第二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不同的位置,并设定成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所述中间部件的能够与所述第二杆卡合的部位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轨迹,与所述第二杆的能够与所述中间部件卡合的部位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轨迹在将所述第一杆的旋转中心与所述第二杆的旋转中心连结的线上接合,在该情况下,与所述两旋转轨迹在所述连结线上分离的情况或重叠的情况相比,当对解除固 定状态下的内部车门把手进行操作时,能够减少在第二杆与中间部件的卡合部所产生的滑动,从而能够提高对内部车门把手进行操作时的动作性。 
另外,在实施上述本实用新型时,所述第一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设定为与所述第二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一致,并设定为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所述中间部件的能够与所述第二杆卡合的部位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轨迹,与所述第二杆的能够与所述中间部件卡合的部位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轨迹一致,在该情况下,当对解除固定状态下的内部车门把手进行操作时,能够消除在第二杆与中间部件的卡合部所产生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内部车门把手进行操作时的动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内侧观察具备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童锁机构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主要构成部件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童锁机构的解除固定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4是在图3所示的童锁机构中第二内侧开启杆旋转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童锁机构的固定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6是在图5所示的童锁机构中第二内侧开启杆旋转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示出图1~图6所示的童锁机构的变形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侧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童锁机构的解除固定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9是在图8所示的童锁机构中第二内侧开启杆旋转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图7所示的童锁机构的固定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1是在图10所示的童锁机构中第二内侧开启杆旋转时的动作说明 图。 
图12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童锁机构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与图3相当(解除固定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在图12所示的童锁机构中第二内侧开启杆旋转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童锁机构的固定状态下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6示出了具备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童锁机构10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的一实施方式,该车辆用门锁装置100装配于在车辆的后方右侧所装备的车门200(参照图1中的假想线),具备童锁机构10、且具备闩锁机构20。此外,众所周知,闩锁机构20在锁定状态下将车门200保持成相对于车身(图示省略的车身)闭合的状态(车门200被关闭的状态),在非锁定状态下能够使车门200相对于车身敞开,所述闩锁机构20具备相对于固定在车身的撞针(省略图示)能够卡合、脱离的闩锁21(参照图1),并构成为在组装于壳体11的状态下组装于车门200。 
童锁机构10具备:壳体(基体部件)11,其适合组装于车门200;第一内侧开启杆(第一杆)12,其适合组装成相对于该壳体11能够旋转、且连结卡定于闩锁机构20;第二内侧开启杆(第二杆)13,其适合组装成相对于壳体11能够旋转、且与内部车门把手300(参照图1中的假想线)联动;以及中间部件14,其配设在第一内侧开启杆12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之间,且能够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或固定位置。另外,童锁机构10具备儿童保护杆15和连结连杆16。 
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内侧开启杆12在一端部12a经由支承轴S1而组装成相对于壳体11能够旋转,在中间部具有与外侧开启杆31的内部卡合部31a卡合的卡合部12b,在另一端部(旋转前端部)具有直线状的卡合槽12c。该第一内侧开启杆12在卡合部12b连结卡定于经由外侧开启杆31和开启连杆32(参照图2)而限制、允许闩锁21旋转的柱(图示省 略),通过从图3所示的状态向图4所示的状态旋转,能够使闩锁机构20从锁定状态(柱限制闩锁21的旋转而无法进行开门动作的状态)变换为解锁状态(柱允许闩锁21旋转而能够进行开门动作的状态)。 
第二内侧开启杆13在基端部13a经由支承轴S2组装成相对于壳体11能够旋转,在一端部具有能够与中间部件14的矩形套筒14a卡合的卡合部13b,在另一端部具有经由连结部件(参照图1的操作线缆W1)而与设置于车门200内侧的内部车门把手300连结的操作臂部13c。该第二内侧开启杆13构成为通过对内部车门把手300进行开门操作而从图3及图5所示的状态向图4及图6所示的状态旋转。 
中间部件14具有矩形套筒14a和连结轴14b,组装于第一内侧开启杆12而未组装于第二内侧开启杆13。另外,中间部件14经由连结连杆16和支承销17而与儿童保护杆15的一端部15a连结,由于连结连杆16能够以支承销17为中心旋转,所以该中间部件14能够相对于壳体11旋转。连结轴14b在一端与矩形套筒14a一体连结,在另一端与连结连杆16一体连结,在中间部外周(圆形部分)以能够滑动的方式组装于设置在第一内侧开启杆12的直线状的卡合槽12c。 
该中间部件14构成为:当儿童保护杆15保持于图3所示的解除固定位置时,其保持于图3所示的解除固定位置,当儿童保护杆15保持于图5所示的固定位置时,其保持于图5所示的固定位置,并构成为通过儿童保护杆15而能够向解除固定位置或固定位置移动。 
儿童保护杆15构成为:在中间部15b经由支承轴S3组装成相对于壳体11能够旋转,并被保持于图3及图4所示的解除固定位置或图5及图6所示的固定位置。另外,儿童保护杆15在一端部15a的附近具有通过壳体11的圆弧状插通孔11a(参照图1)向壳体11外突出的操作部15c,仅在开启车门200后的状态下能够在该操作部15c从车门200的车内侧进行手动操作。 
连结连杆16在一端部(旋转前端部)与中间部件14的连结轴14b连结,在另一端部(旋转中心部)经由支承销1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儿童保护杆15的一端部15a连结。支承销17在儿童保护杆15的一端部15a组装 成无法旋转,并将连结连杆16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构成为:在支承销17一体设置有突起17a,通过设置于连结连杆16的突起16a与该突起17a卡合来限制连结连杆16相对于支承销17的朝向图3中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的旋转。 
然而,在该实施方式的童锁机构10中,在中间部件14保持于图3所示的解除固定位置的状态下,中间部件14相对于壳体11能够旋转,第一内侧开启杆12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中心(支承轴S1的中心)与中间部件14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中心(支承销17的中心)同轴配置。 
另外,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童锁机构10中设定为:第一内侧开启杆12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中心(与支承销17的中心同轴配置的支承轴S1的中心)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中心(支承轴S2的中心)设定于不同的位置,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中间部件14的能够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卡合的部位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轨迹L1,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的能够与中间部件14卡合的部位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轨迹L2在将两旋转中心连结的线Lo上接合。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外侧开启杆31在中间部组装成相对于壳体11能够旋转,在内端部具有上述内部卡合部31a与开启连杆32的连结部31b,在外端部具有设置于车门200外侧的外部车门把手(省略图示)的操作部31c,通过对外部车门把手的开门操作也能够驱动处于解除固定位置的开启杆32(参照图2)。 
开启杆32夹装于外侧开启杆31与闩锁机构20所具备的升降杆(省略图示)之间,能够在将伴随于各车门把手的开门操作的外侧开启杆31的开门方向动作传递至升降杆的解除固定位置、与无法将上述动作传递至升降杆的固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此外,构成为:通过活动杆33的旋转而进行开启杆23的从解除固定位置向固定位置的切换、以及从固定位置向解除固定位置的切换。 
通过图2所示的电动致动器40的动作、或对设置于车门200内侧的锁钮(省略图示)的手动操作而驱动活动杆33旋转,在操作臂部33a经由连结部件(参照图1的操作线缆W2)与锁钮(省略图示)连结。此外,由 于电动致动器40的结构与本实用新型之间无关联性,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该实施方式的童锁机构10中,中间部件14在组装于第一内侧开启杆12而未组装于第二内侧开启杆13的状态下,配设在第一内侧开启杆12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之间。因此,当中间部件14在解除固定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移动时,在中间部件12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之间不会产生滑动等的对操作性造成影响的动作,从而能够在基于儿童保护杆15的固定、解除固定操作时得到良好的操作性。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童锁机构10中,儿童保护杆15组装成相对于壳体11能够旋转,中间部件14经由连结连杆16和支承销17而组装成相对于儿童保护杆15能够旋转,从而中间部件14组装成相对于壳体11能够旋转。另外,在儿童保护杆15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状态(图3及图4的解除锁定状态)下,第一内侧开启杆12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中心(支承轴S1的中心)与中间部件14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中心(支承销17的中心)同轴配置。 
因此,在中间部件14像图3所示那样地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状态下,对内部车门把手300进行操作,如图4所示,当第二内侧开启杆13的动作经由中间部件14向第一内侧开启杆12传递时,中间部件14的能够与第一内侧开启杆12卡合的部位、与第一内侧开启杆12的能够与中间部件14卡合的部位以相同的旋转轨迹旋转,由此不会在中间部件14与第一内侧开启杆12的卡合部产生滑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为:第一内侧开启杆12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中心(支承轴S1的中心)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中心(支承轴S2的中心)设定于不同的位置,若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中间部件14的能够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卡合的部位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轨迹(L1),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的能够与中间部件14卡合的部位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轨迹(L2)在将两旋转中心连结的线Lo上接合(参照图3)。因此,与所述两旋转轨迹(L1、L2)在所述连结线(Lo)上分离的情况或重叠的情况相比,当对解除固定状态下的内部车门把手300进行操作时,能够减少在第二内侧开启杆13与中间部件14的卡合部 所产生的滑动。由此,能够提高对内部车门把手300操作时的动作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6所示,虽然构成为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中间部件14因沿第一内侧开启杆12的卡合槽12c朝下方移动而向固定位置移动并由此进行实施,但是也能够像图7~图11所示的变形实施方式那样地,构成为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中间部件14因沿第一内侧开启杆12的卡合槽12c朝上方移动而向固定位置移动并由此进行实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第一内侧开启杆12组装成相对于壳体11能够旋转,中间部件14在第一内侧开启杆12的旋转前端部(卡合槽12c)组装成能够进行直线移动,经由连结连杆16和支承销17而与儿童保护杆15的旋转前端部(15a)连结,并由此进行实施。但是也能够像图12~图14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那样地,构成为:第一内侧开启杆112在儿童保护杆15的旋转前端部(15a)经由支承销17组装成能够旋转,中间部件14一体组装于第一内侧开启杆112的旋转前端部112c,并由此进行实施。 
在图12~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无需与在图1~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图7~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连结连杆16和支承轴S1相当的部件,所以能够减少该童锁机构10的构成部件件数,并且无需在第一内侧开启杆112设置卡合槽12c,从而能够简单且廉价地构成该童锁机构10。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第一内侧开启杆12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中心设定在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中心不同的位置,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中间部件14的能够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卡合的部位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轨迹,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的能够与中间部件14卡合的部位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轨迹在将所述两旋转中心连结的线上接合,并由此进行实施,但是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能够构成为:第一内侧开启杆(12)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中心(支承轴S1)设定成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中心(支承轴S2)一致,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中间部件(14)的能够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卡合的部位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轨迹,与第二内侧开启杆(13)的能够与中间部件(14)卡合的部位的相对于壳体(11)的旋转轨迹一致,并由此进行实施。在该情况下,当对解除固定状态下的内部车门把手进行 操作时,能够消除在第二内侧开启杆(13)与中间部件(14)的卡合部所产生的滑动,从而能够提高对内部车门把手进行操作时的动作性。 

Claims (6)

1.一种童锁机构,具备:基体部件,其适合组装于车辆的车门;第一杆,其适合组装成相对于该基体部件能够旋转、且连结卡定于闩锁机构;第二杆,其适合组装成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能够旋转、且与内部车门把手联动;以及中间部件,其在组装于所述第一杆而未组装于所述第二杆的状态下配设在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之间,并能够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或固定位置, 
构成为:在所述中间部件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杆的动作能够经由所述中间部件向所述第一杆传递,在所述中间部件保持于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杆的动作相对于所述中间部件落空无效从而无法向所述第一杆传递, 
所述童锁机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部件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中间部件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能够旋转,所述第一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与所述中间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同轴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锁机构,其特征在于, 
设定为:所述第一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设定在与所述第二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不同的位置,下述两处部位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轨迹在将所述第一杆的旋转中心与所述第二杆的旋转中心连结的线上接合,其中,一处部位是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所述中间部件的能够与所述第二杆卡合的部位,另一处部位是所述第二杆的能够与所述中间部件卡合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锁机构,其特征在于, 
设定为:所述第一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设定成与所述第二杆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中心一致,下述两处部位的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旋转轨迹一致,其中,一处部位是保持于解除固定位置的所述中间部件的能够与所述第二杆卡合的部位,另一处部位是所述第二杆的能够与所述中间部件卡合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童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件构成为:利用组装成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能够旋转、且能够从所述车门的车内侧进行手动操作的儿童保护杆而能够向解除固定位置或固定位置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童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在所述基体部件组装成能够旋转,所述中间部件在所述第一杆的旋转前端部组装成能够进行直线移动、且经由连结连杆而与所述儿童保护杆的旋转前端部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童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在所述儿童保护杆的旋转前端部组装成能够旋转,所述中间部件一体组装于所述第一杆的旋转前端部。 
CN2011900003832U 2010-03-15 2011-03-03 童锁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3495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7504 2010-03-15
JP2010057504A JP5170132B2 (ja) 2010-03-15 2010-03-15 チャイルドロック機構
PCT/JP2011/054906 WO2011114898A1 (ja) 2010-03-15 2011-03-03 チャイルドロック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34955U true CN203034955U (zh) 2013-07-03

Family

ID=4464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9000038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34955U (zh) 2010-03-15 2011-03-03 童锁机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73659B2 (zh)
EP (1) EP2549036B1 (zh)
JP (1) JP5170132B2 (zh)
CN (1) CN203034955U (zh)
WO (1) WO20111148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8314B2 (ja) * 2010-09-27 2013-09-11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5723661B2 (ja) 2011-04-19 2015-05-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プロテクタ機構
JP6497046B2 (ja) * 2014-11-28 2019-04-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作動装置
EP3269909B1 (en) * 2015-03-10 2020-02-26 Gecom Corporation Door latch device
JP6794712B2 (ja) * 2016-08-16 2020-12-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開閉体操作装置
JP6764826B2 (ja) 2017-04-29 2020-10-07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CA2978877C (en) 2017-09-11 2023-04-04 Canadian Bank Note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making window, embedded watermark and other integrated security features in a thermoplastic security docu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8943B2 (ja) * 1995-10-09 2000-10-16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チャイルドロック装置
JP3301700B2 (ja) * 1996-07-10 2002-07-15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扉の中継機構
US6135513A (en) * 1997-09-05 2000-10-24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perational apparatus for vehicle slide door
GB2332235B (en) * 1997-12-12 2001-12-05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Ltd Vehicle door latch mechanism
JP3301738B2 (ja) 1999-04-21 2002-07-15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ダブルアクション機構付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US6880866B2 (en) * 2000-02-25 2005-04-19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Inc. Vehicle door latch
JP3875472B2 (ja) * 2000-09-06 2007-01-31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ドアロック装置におけるチャイルドロック機構
US6776442B2 (en) * 2001-01-09 2004-08-17 Strattec Security Corporation Latch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588926B2 (ja) 2001-06-21 2010-12-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04251106A (ja) * 2003-01-30 2004-09-09 Aisin Seiki Co Ltd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418319B2 (ja) * 2004-07-27 2010-02-17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2006233456A (ja) 2005-02-22 2006-09-07 Aisin Seiki Co Ltd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918915B2 (ja) * 2008-01-10 2012-04-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90605A (ja) 2011-09-29
US8573659B2 (en) 2013-11-05
EP2549036A1 (en) 2013-01-23
EP2549036A4 (en) 2013-07-03
US20130000363A1 (en) 2013-01-03
WO2011114898A1 (ja) 2011-09-22
JP5170132B2 (ja) 2013-03-27
EP2549036B1 (en)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34955U (zh) 童锁机构
CN205206529U (zh) 车门和用于车门的闩锁组件
CN203223076U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203514959U (zh) 车门把手组件、外部车门把手组件
CN102822433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203145622U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2472058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KR101984344B1 (ko) 패널 또는 도어용 록
CN103835575B (zh) 具有防敲击开启离合器的锁具
CN104583515B (zh) 具有安全功能的门把手单元
CN104508221B (zh) 传动杆配件的传动装置、具有这种传动装置的传动杆配件、以及具有这种传动杆配件的窗、门或类似物
CN101718159A (zh) 一种双磁互推锁舌弹出机构
EP2369103A2 (en) Double-locking door lock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4471166A (zh) 车辆用门的闩锁解除装置
CN101713267A (zh) 门锁装置
EP2527573A1 (en) A hold back latch
CN203285186U (zh) 摇臂拨拉式儿童安全锁机构
CN110234825A (zh) 车门闩锁装置
CN207377314U (zh) 一种电动机械双操纵锁止解锁机构
CN201521164U (zh) 中央集控门锁
CN103510770B (zh) 门锁装置
CN107257877A (zh) 机动车门锁
CN205936032U (zh) 锁具及其汽车行李箱
EP1394344A1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with door locking device
CN105442959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