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4810A - 车辆用罩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4810A
CN102164810A CN2009801385687A CN200980138568A CN102164810A CN 102164810 A CN102164810 A CN 102164810A CN 2009801385687 A CN2009801385687 A CN 2009801385687A CN 200980138568 A CN200980138568 A CN 200980138568A CN 102164810 A CN102164810 A CN 102164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lab
lock reinforcement
hood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85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4810B (zh
Inventor
池田光希
胜又康彦
冈田功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64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4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4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4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05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for moto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3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deformable body panel, bodywork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罩中锁止用撞针的附近部位的耐久性的同时,增大碰撞体与罩抵接时的变形行程的车辆用罩结构。罩锁加强件(30)通过厚度互不相同的厚板(30A)和薄板(30B)相接合而构成,在该罩锁加强件(30)中包括固定有撞针(26)的部位在内的底部(34),由厚板(30A)构成并被配置在罩内板(22)的底壁部(22C)上。另外,由于从罩锁加强件(30)的底部(34)的罩前后方向上的后端起向罩外板(20)一侧延伸设置的延伸部(36)中,罩外板(20)一侧的部位由薄板(30B)构成,因而其板厚被设定成,薄于罩锁加强件(30)的底部(34)的板厚。

Description

车辆用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罩外板和罩内板之间配置有罩锁加强件的车辆用罩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罩中,有时在罩外板与罩内板之间设置有支撑加固用的加强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车辆用罩中,从确保锁止用撞针的固定侧部位、即锁止用撞针的附近部位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加强件的板厚被设定得较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8886号公报(第1~2页,第5图)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当将加强件的板厚设定得较厚时,碰撞体与罩抵接时的变形行程(可变形的行程)将减小,从而在这一问题上仍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考虑了上述事实,从而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在确保罩中锁止用撞针的附近部位的耐久性的同时,增大碰撞体与罩抵接时的变形行程的车辆用罩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种形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具有:罩外板,其构成罩的外板,其中,所述罩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发动机舱;罩内板,其相对于所述罩外板被配置在罩下方一侧,并构成罩的内板;撞针,其被固定在所述罩内板一侧,并向罩下方一侧突出,且能够由车身框架构件一侧的锁止机构部卡止,罩锁加强件,其作为罩前端部的加固用构件而被配置在所述罩外板和所述罩内板之间,并具备:底部,其包括固定有所述撞针的部位,并被配置在所述罩内板上;延伸部,其从所述底部的罩前后方向上的后端起向所述罩外板一侧延伸设置,且至少所述罩外板一侧的部位的刚性被设定成低于所述底部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形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由于在罩内板上配置有罩锁加强件的底部,且在该底部上固定有撞针,因而提高了罩中的撞针的附近部位的刚性。另外,罩锁加强件中从底部的罩前后方向上的后端起向罩外板一侧延伸设置的延伸部的、至少罩外板一侧的部位的刚性被设定成低于罩锁加强件的底部的刚性。因此,当碰撞体与罩抵接从而输入了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罩锁加强件的延伸部将通过较低的载荷而向罩下方一侧弯曲变形。由此,能够增大罩的变形行程。
本发明的第二种形式采用如下结构,即,在第一种形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中,所述罩锁加强件通过包括厚度互不相同的板材在内的多个板材相接合而构成,所述延伸部中至少所述罩外板一侧的部位的板厚被设定成薄于所述底部的板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形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由于罩锁加强件通过包括厚度互不相同的板材在内的多个板材相接合而构成,且延伸部中至少罩外板一侧的部位的板厚被设定成薄于底部的板厚,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降低延伸部中至少罩外板一侧的部位的刚性。由此,当碰撞体与罩抵接从而输入了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罩锁加强件的延伸部中板厚被设定得较薄的部位将通过较低的载荷而向罩下方一侧变形。因此,以简单的结构确保了罩的变形行程。
本发明的第三种形式采用如下结构,即,在第一种形式或者第二种形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中,在所述罩锁加强件的所述延伸部中,刚性被设定成低于所述底部的刚性的部位的、罩上下方向上的下端,沿着罩宽度方向被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形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由于在罩锁加强件的延伸部中,刚性被设定成低于底部的刚性的部位的、罩上下方向上的下端,沿着罩宽度方向被配置,因此当碰撞体与罩抵接从而输入了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延伸部将以所述下端为折线,而通过较低的载荷向罩下方一侧弯曲变形。以此种方式,由于罩锁加强件以稳定的变形模式发生变形,因而进一步稳定地确保了罩的变形行程。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中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形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具有下述优良效果,即,能够在确保罩中的锁止用撞针的附近部位的耐久性的同时,增大碰撞体与罩抵接时的变形行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形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具有下述优良效果,即,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而实现在确保罩中的锁止用撞针的附近部位的耐久性的同时,增大碰撞体与罩抵接时的变形行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形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具有下述优良效果,即,当碰撞体与罩抵接从而输入了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能够使罩锁加强件以稳定的变形模式发生变形,由此,能够进一步稳定地确保变形行程。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的车辆前部的立体图。
图2为沿着图1中的2-2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中,碰撞体与罩抵接时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进行说明。并且,在这些图中适当标注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一侧,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一侧。另外还设定为,在罩的关闭状态下,罩的上方与车辆的上方为相同的方向,罩的前方与车辆的前方为相同的方向。
如图1所示,在车辆前部10处,配置有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发动机舱12的罩14。对应于关闭状态的罩14中的、前端部14A的罩宽度方向(箭头W方向,与车宽方向为相同方向)上的中央部,配置有众所周知的罩锁止机构16。如图2所示,罩锁止机构16中的锁止机构部16A以被固定在发动机舱12内作为车身框架构件的散热器支撑件18一侧的状态而被设置。
罩14的外板由罩外板20构成。罩外板20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相对于该罩外板20而在罩下方一侧配置有罩内板22。罩内板22构成罩14的内板。罩外板20的前端边缘部20A和罩内板22的前端边缘部22A通过卷边加工而被结合在一起。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罩外板20和罩内板22均通过对铝合金板(广义上被理解为“金属板”的要素,除了铝合金板以外,也可以应用钢板等的其它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而被形成。以此种方式,通过对罩14应用铝合金板,从而实现了罩14的轻量化。
在罩内板22上,以与前端边缘部22A连续的方式而设置有前侧壁部22B。前侧壁部22B被形成为,整体大致朝向罩后方且向罩下方一侧倾斜。另外,在前侧壁部22B的罩前后方向上的后端处,连续设置有大致在罩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底壁部22C。另外,在底壁部22C的罩前后方向上的后端,连续设置有大致朝向罩后方、且向接近于罩外板20的方向立起的立壁部22D。而且,在该立壁部22D的罩前后方向上的后端处,连续设置有大致沿着罩外板20延伸的框架部22E。
在罩内板22的底壁部22C上,貫穿形成有贯穿孔24,构成罩锁止机构16中的一部分的撞针26从罩上方一侧被揷入到该贯穿孔24中。撞针26的侧剖视形状呈大致U字形,撞针26通过作为用于撞针固定的衬板的底板28而被固定在罩锁加强件30的底部34上,从而被配置在罩内板22的底壁部22C一侧,且相对于底壁部22C向罩下方一侧突出。锁止机构部16A被设定为能够卡止于该撞针26。
并且,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即使在以轻量化为目的,从而罩14的主要部分由铝合金板构成的情况下,为了使撞针26在开闭罩14时不会发生弯曲,也需要对撞针26采用高强度的钢铁材料。因此,如图3所示,撞针26向罩14的固定将通过如下方式而进行,即,撞针26的基端部26A被焊接在钢板制的底板28上,而且该底板28通过紧固件(螺栓29A和螺母29B),而被紧固在铝合金制的罩锁加强件30的底部34(详细情况将在后文叙述)上。
如图2所示,罩锁加强件30作为罩前端部14A的加固用构件而被配置在罩外板20和罩内板22之间,并为铝合金制(广义上为金属制,除了铝合金制以外,也可以采用钢制等的其它金属制。)的板状体,且沿着罩宽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如图2和图3所示,罩锁加强件30以厚度互不相同的多个(两个)板材,即作为板材的厚板30A(作为一个示例,为1.6mm左右的板材)和作为板厚薄于该厚板30A的板材的薄板30B(作为一个示例,为0.9mm左右的板材)相接合的方式而被构成(罩锁加强件的两片式结构)。厚板30A和薄板30B在分别通过冲压成形而被形成为预定形状之后,其端部彼此重叠并通过点焊而被接合(点接合)在一起,由此构成了如图3所示的形状的罩锁加强件30。
并且,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厚板30A和薄板30B的接合采用了点焊的方式,但是也可以采用FSSW(Friction Stir Spot Welding:摩擦搅拌点焊接)、铆接和螺栓紧固等的其它接合方式。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厚板30A和薄板30B是在分别通过冲压成形而被形成为预定形状之后,再被接合在一起的,但是厚板30A和薄板30B也可以在被接合在一起而作为一个材料之后,再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为罩锁加强件30的形状,后者的情况具有可以仅进行一次冲压工序的优点。
如图2所示,罩锁加强件30具备被配置在罩内板22的底壁部22C上的底部34,罩锁加强件30的底部34和罩内板22的底壁部22C通过焊接而被接合在一起。底部34由厚板30A构成,如图3所示,在底部34的罩宽度方向(箭头W方向)上的中央部处,贯穿形成有用于撞针26插通的贯穿孔38,且包括经由底板28而固定有撞针26的部位。
即,如图2所示,罩14中的撞针26的附近部位(在图2中为,由单点划线围成的范围(锁止部周围),以下,简称为“撞针附近部50”)为如下结构,即,通过焊接而与撞针26一体化的底板28被固定在罩锁加强件30的底部34上,并且罩锁加强件30的底部34被与罩内板22的底壁部22C接合在一起,从而对刚性较低的铝合金制的罩内板22的底壁部22C进行了加固。
从罩锁加强件30的底部34的罩宽度方向两侧、且从罩前后方向上的前端起,大致向罩前方一侧延伸设置有凸缘部32(参照图3)。凸缘部32由厚板30A构成,并被配置在罩内板22的前侧壁部22B的罩上方一侧,其顶端部通过焊接而与前侧壁部22B的前端一侧接合在一起。
另外,从底部34的罩前后方向上的后端起,向罩外板20一侧、且朝向罩后斜上方一侧延伸设置有延伸部36。延伸部36被设置在连接罩外板20一侧和罩内板22一侧的位置上,并由厚板30A和薄板30B构成,在罩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处形成有,向罩后方一侧弯曲的第一弯曲部36A,且在比第一弯曲部36A更靠罩外板20一侧,形成有向罩上方一侧弯曲的第二弯曲部36B。该第一弯曲部36A和第二弯曲部36B被设定为弯曲变形起点,所述弯曲变形起点是为了在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时通过适度的载荷使罩14产生变形,而被设置的结构。
在这里,厚板30A从底部34一侧起大致延伸至第二弯曲部36B,薄板30B从罩外板20一侧起大致延伸至第一弯曲部36A。即,大致在第一弯曲部36A和第二弯曲部36B之间,形成了厚板30A和薄板30B之间的重叠部36C,该重叠部36C通过焊接而被接合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叠部36C中的薄板30B被重叠在厚板30A的罩上方一侧。
通过这种结构,延伸部36被设定成,比重叠部36C更靠罩外板20一侧的部位(仅由靠近罩外板20的薄板30B构成的低刚性部130)的板厚薄于底部34的板厚,且比重叠部36C更靠罩外板20一侧的部位(仅由靠近罩外板20的薄板30B构成的低刚性部130)的刚性低于底部34的刚性。
另外,在罩锁加强件30中,延伸部36中的重叠部36C的接合部沿着罩宽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与车宽方向平行地)配置,并且,重叠部36C与低刚性部130之间的边界部(产生刚性差的部位)沿着罩宽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低刚性部130在延伸部36中比重叠部36C更靠罩外板20一侧仅由薄板30B构成。因此,在罩锁加强件30的延伸部36中,刚性被设定成低于底部34的刚性的低刚性部130的、罩上下方向上的下端,被沿着罩宽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配置。并且,只要低刚性部130的下端被沿着罩宽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配置,则其既可以为被连续地配置的结构,也可以为被间歇性地(非连续地)配置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延伸部36中,在比重叠部36C更靠罩外板20一侧贯穿形成有贯穿孔40。贯穿孔40是为了对碰撞体100(参照图2)与罩14抵接(碰撞)时的变形载荷进行抑制而设置的,且在薄板30B的罩宽度方向中央部处,于罩宽度方向(箭头W方向(参照图3))上形成为较长的大致长方形。
延伸部36的罩外板20一侧的顶端部为,被连续设置在贯穿孔40两侧的侧部36D(参照图3)上的凸缘部36E。该凸缘部36E在罩宽度方向(箭头W方向(参照图3))上延伸,并通过焊接而与图2所示的防凹陷加强件42接合在一起。
为了抑制关闭罩14时的罩外板20的变形,防凹陷加强件42被配置在罩外板20和罩内板22之间,并被设定为在罩宽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铝合金制(广义上为金属制,除铝合金制以外,也可以采用钢制等的其它金属制。)的板状体。防凹陷加强件42通过粘胶44而与罩外板20接合在一起,前端的凸缘部42A通过点焊,而与罩锁加强件30的凸缘部32以及罩内板22的前侧壁部22B的前端一侧接合在一起。另外,防凹陷加强件42的后端的凸缘部42B通过焊接,而与罩内板22的框架部22E接合在一起。
另外,罩锁加强件30和防凹陷加强件42在从侧剖视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封闭截面,并被设定成,等于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时的变形部分的线条长度。
(作用和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罩结构中,罩锁加强件30通过厚度互不相同的厚板30A和薄板30B相接合而构成,且包括该罩锁加强件30中固定有撞针26的部位在内的底部34,由厚板30A构成并被配置在罩内板22的底壁部22C上。因此,罩14中的撞针附近部50的刚性被提高,从而也提高了关闭罩14时撞针附近部50对于罩14从撞针26一侧承受的载荷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从罩锁加强件30的底部34的罩前后方向上的后端起向罩外板20一侧延伸设置的延伸部36,其罩外板20一侧的部位由薄板30B构成,因而其板厚被设定为薄于罩锁加强件30的底部34的板厚。由此,由于延伸部36的罩外板20一侧的部位(低刚性部130)的刚性被设定成,低于罩锁加强件30的底部34的刚性,因此当碰撞体(冲击物)100与罩14(防凹陷加强件42的罩上方一侧或此附近)抵接而输入了预定值以上的载荷F时,如图4所示,罩锁加强件30的延伸部36中的罩外板20一侧的低刚性部130将通过较低的载荷而向罩下方一侧进行弯曲变形。因此,能够增大罩14的变形行程,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吸能特性(用以保护行人)。
另外,由于在图2所示的罩锁加强件30的延伸部36中,刚性被设定成低于底部34的刚性的低刚性部130的、罩上下方向上的下端被沿着罩宽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配置,因而在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而输入了预定值以上的载荷F时,如图4所示,延伸部36(低刚性部130)将以低刚性部130的下端为折线,而通过较低的载荷向罩下方一侧弯曲变形。以此种方式,由于罩锁加强件30以稳定的变形模式发生变形,因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地确保罩14的变形行程,从而获得良好的保护行人的特性。
如以上说明中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能够在确保罩14中的撞针附近部50的耐久性的同时,增大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时的变形行程。
并且,当通过其它观点而与被对比的对比结构进行比较,且在下文中对其它效果进行补充说明时,为了在碰撞体与罩抵接时通过适度的载荷而使罩发生变形,从而考虑到一种对比结构,例如,从防凹陷加强件的罩前后方向上的两侧起向罩下方一侧延伸出一对细脚状的凸缘,并使该凸缘与罩锁加强件相接合的结构,以代替在罩锁加强件上设置延伸部的结构,但是在这种对比结构中,在制造阶段,有可能会在使防凹陷加强件的所述凸缘与罩锁加强件相接合之前,使脚状的所述凸缘发生变形。即,在所述对比结构中,例如,当防凹陷加强件从模具被收容至其他外壳中时或者在被运送时,如果所述凸缘碰撞到其它构件,则所述凸缘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形(搬运性较差),从而生产性较差。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中,上述这种问题也能够消除。
(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变例)
并且,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当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时,使罩锁加强件30的延伸部36发生弯曲变形的结构,但是车辆用罩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通过调节厚板30A与薄板30B之间的接合部的强度,从而在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时使所述接合部折断,由此可以通过该折断模式来吸收能量。
另外,虽然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图2所示的罩锁加强件30的延伸部36中,形成有第一弯曲部36A和第二弯曲部36B,但是罩锁加强件例如也可以在延伸部中仅形成相当于第一弯曲部36A的弯曲部。此时,罩锁加强件例如可以通过使厚板(30A)从底部(34)一侧延伸至所述弯曲部(相当于第一弯曲部36A的弯曲部),且使薄板(30B)从罩外板20一侧延伸至比所述弯曲部更靠底部(34)一侧(靠近底部(34))并沿着所述弯曲部弯曲,从而使厚板(30A)的端部与薄板(30B)的端部重叠并通过点焊等使二者接合在一起(换言之,罩锁加强件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作为后文叙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参照图6)的改变例,图6所示的薄板(作为板材的薄板70B)在厚板(作为板材的厚板70A)一侧的端部被延长并被弯曲,且沿着厚板(70A)的后端(厚板(70A)中构成延伸部(72)的一部分的部位)大致向罩下方一侧延伸,并被重叠在厚板(70A)的该后端上,且该重叠部通过点焊而被接合在一起。)。并且,此时的薄板(30B)相对于厚板(30A),既可以在罩前后方向上的前方一侧与厚板(30A)重叠并接合,也可以在罩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一侧与厚板(30A)重叠并接合。
另外,作为其它改变例,罩锁加强件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延伸部(36)仅由薄板(30B)构成,并且薄板(30B)的底部(34)一侧的顶端部向罩前方一侧弯曲并延伸且与厚板(30A、底部(34)的主要结构部)重叠,并通过点焊等而被接合在一起(换言之,罩锁加强件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作为后文叙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5)的改变例,图5所示的薄板(作为板材的薄板60B)在厚板(作为板材的厚板60A)一侧的端部被延长并被弯曲,并且向罩前方一侧延伸并与厚板(60A)重叠,且该重叠部通过点焊而被接合在一起。)。此时的薄板(30B)相对于厚板(30A),既可以在罩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一侧与厚板(30A)重叠,也可以在罩上下方向上的下方一侧与厚板(30A)重叠。并且,这种情况下也同样地,既可以为在延伸部(36)中形成有第一弯曲部(36A)和第二弯曲部(36B)的结构,也可以为在延伸部(36)中仅形成有相当于第一弯曲部(36A)的弯曲部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利用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进行说明。在图5中,通过侧剖视图(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2的侧剖视图)而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如该图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在以下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中的罩锁加强件30(参照图2)不同,即,在罩锁加强件60中存在设定有刚性差的部位,以及罩锁加强件60不是通过重叠接合而构成,而是通过对接接合而构成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结构部,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罩锁加强件60作为罩前端部14A的加固用构件而被配置在罩外板20和罩内板22之间,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罩锁加强件30(参照图2)相比,整体上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且与其它构件的接合方式也采用了相同的方式。因此,对于与罩锁加强件30(参照图2)实质上相同的结构部,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该罩锁加强件60为铝合金制(广义上为金属制,除了铝合金制以外,也可以采用钢制等的其它金属制。),并由厚度互不相同的多个(两个)板材、即作为板材的厚板60A与作为板厚薄于该厚板60A的板材的薄板60B以对接的状态通过FSW(Friction Stir Welding,摩擦搅拌焊接)接合(线接合)而构成。并且,也可以采用通过激光焊接的接合以代替通过FSW的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锁加强件60在厚板60A和薄板60B被对接接合而成为一个材料之后,再通过冲压成形而被形成为图5所示的形状。因此,具有通过一次冲压工序便可形成罩锁加强件60的优点。并且,罩锁加强件60也可以在厚板60A和薄板60B分别通过冲压成形而被形成为预定形状之后再接合在一起。
如图5所示,从底部34的罩前后方向上的后端起,延伸部62向罩外板20一侧、且朝向罩后斜上方一侧延伸设置。该延伸部62由薄板60B构成,其板厚被设定成低于底部34的板厚,且其刚性被设定成低于底部34的刚性。
在延伸部62的罩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处,形成有向罩后方一侧弯曲的弯曲部62A。该弯曲部62A被设定为弯曲变形起点,该弯曲变形起点是为了在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时通过适度的载荷使罩14发生变形而设置的。
另外,罩锁加强件60的厚板60A与薄板60B之间的接合部(接合线)被沿着罩宽度方向(与图5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与车宽方向平行地)配置。换言之,罩锁加强件60中,刚性被设定成低于底部34的刚性的延伸部62的、罩上下方向上的下端,被沿着罩宽度方向(与图5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配置。
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罩锁加强件60不是重叠接合,而是对接接合,因而在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从而输入了预定值以上的载荷F时,由于与重叠接合的情况相比不存在重叠的部分,因此受此影响延伸部62容易发生变形。而且,由于不仅罩锁加强件60的延伸部62在罩外板20一侧的部位的刚性被设定成低于底部34的刚性,延伸部62的全部部位的刚性均被设定成低于底部34的刚性,因而在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时,延伸部62更加容易变形。由于上述原因,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时罩14的变形行程。
另外,作为其它效果,罩锁加强件60与被重叠接合的罩锁加强件相比,由于不存在重叠部分,因此受此影响能够实现小型化(例如,与在底部34一侧存在重叠部分的对比结构相比,能够缩短比撞针26更靠罩后方一侧的部位的长度),且能够实现轻量化。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利用图6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进行说明。在图6中,通过侧剖视图(相当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图5的侧剖视图)而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如该图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中,罩锁加强件70中的设定有刚性差的部位(接合部)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罩锁加强件60中的设定有刚性差的部位(接合部)不同,在这一点上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罩结构不同。其它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由此,对于与第二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结构部,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罩锁加强件70作为罩前端部14A的加固用构件,而被配置在罩外板20和罩内板22之间,其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罩锁加强件60(参照图5)相比,除了将在以下进行说明的点之外,整体上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且与其它构件之间的接合方式也采用了相同的方式。因此,与罩锁加强件60(参照图5)实质上相同的结构部,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该罩锁加强件70为铝合金制(广义上为金属制,除了铝合金制以外,也可以采用钢制等的其它金属制。),并由板厚互不相同的多个(两个)板材、即作为板材的厚板70A与作为板厚薄于该厚板70A的板材的薄板70B以对接的状态通过FSW(摩擦搅拌焊接)接合(线接合)而构成。并且,也可以采用通过激光焊接的接合以代替通过FSW的接合。
如图6所示,从底部34的罩前后方向上的后端起,延伸部72向罩外板20一侧、且朝向罩后斜上方一侧延伸设置。该延伸部72由厚板70A和薄板70B构成,且在罩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处形成有向罩后方一侧弯曲的弯曲部72A。该弯曲部72A被设定为弯曲变形起点,该弯曲变形起点是为了在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时,通过适度的载荷使罩14发生变形而设置的。在这里,厚板70A从底部34一侧起延伸至弯曲部72A,薄板70B从罩外板20一侧起大致延伸至弯曲部72A。
通过这种结构,延伸部72的比弯曲部72A更靠罩外板20一侧的部位(由靠近罩外板20的薄板70B构成的低刚性部170)的板厚被设定成薄于底部34的板厚,且比弯曲部72A更靠罩外板20一侧的部位(由靠近罩外板20的薄板70B构成的低刚性部170)的刚性被设定成低于底部34的刚性。
另外,罩锁加强件70的厚板70A与薄板70B之间的接合部(接合线)通过弯曲加工而被形成,厚板70A与薄板70B之间的接合部(接合线)与弯曲部72A相一致地、被沿着罩宽度方向(与图6纸面垂直的方向)配置。换言之,在罩锁加强件70的延伸部72中,刚性被设定成低于底部34的刚性的低刚性部170的、罩上下方向上的下端,被沿着罩宽度方向(与图6纸面垂直的方向)配置。
根据这种结构,也能够获得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罩锁加强件70中的厚板70A和薄板70B之间的接合部(接合线)与弯曲部72A相一致,因而在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从而输入了预定值以上的载荷F时,变形起点更加明确,从而罩锁加强件70将以厚板70A与薄板70B之间的接合部、即被设定为弯曲部72A的部分为起点,容易地向罩下方一侧产生弯曲变形。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時,罩锁加强件70将以更加稳定的变形模式发生弯曲变形。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罩锁加强件30、60、70通过板厚互不相同的两个板材(厚板30A、60A、70A和薄板30B、60B、70B)相接合而构成,但是罩锁加强件也可以通过,例如包括厚度互不相同的板材在内的三个板材(作为一个示例,为一个厚板和板厚薄于该厚板的两个相同板厚的薄板)相接合而构成,也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其它罩锁加强件,即,延伸部中至少罩外板一侧的部位的板厚、和从底部的前端起大致向罩前方一侧延伸设置的凸缘部(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凸缘部32的部位)的板厚被设定成,薄于底部的板厚。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罩锁加强件30、60、70通过厚度互不相同的两个板材(厚板30A、60A、70A和薄板30B、60B、70B)相接合而被构成,从而延伸部36、62、72中至少罩外板20一侧的部位的板厚被设定成,薄于底部34的板厚,但是罩锁加强件也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其它罩锁加强件,例如,由不存在接合部的一个板材构成,且通过切削加工等方式,而使延伸部中至少罩外板一侧的部位的板厚被设定成薄于底部的板厚。
而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罩锁加强件30、60、70通过延伸部36、62、72中至少罩外板20一侧的部位的板厚被设定成薄于底部34的板厚,从而延伸部36、62、72中至少罩外板20一侧的部位的刚性被设定成低于底部34的刚性,但是罩锁加强件也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其它罩锁加强件,例如,通过由包括板厚相同但材质(刚性)互不相同的板材在内的多个板材相接合而构成,或者,通过仅对不存在接合部的一个板材的特定部分实施提高刚性的处理(例如,当板材为钢材的情况下,实施高频淬火等的热处理),从而使延伸部中至少罩外板一侧的部位的刚性被设定成低于底部的刚性。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罩锁加强件30、60、70的延伸部36、62、72中,刚性被设定成低于底部34的刚性的部位的、罩上下方向上的下端被沿着罩宽度方向配置,虽然从碰撞体100与罩14抵接从而输入了预定值以上的载荷F时,使罩锁加强件30、60、70以稳定的变形模式发生变形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上述结构,但是罩锁加强件也可以为采用如下结构的其它罩锁加强件,例如,在延伸部中刚性被设定成低于底部的刚性的部位的、罩上下方向上的下端未被沿着罩宽度方向配置。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以参照的方式而引用日本国专利申请No.2008-254079的全部公开内容。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罩结构,具有:
罩外板,其构成罩的外板,所述罩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发动机舱;
罩内板,其相对于所述罩外板被配置在罩下方一侧,并构成罩的内板;
撞针,其被固定在所述罩内板一侧,并向罩下方一侧突出,且能够由车身框架构件一侧的锁止机构部卡止,
罩锁加强件,其作为罩前端部的加固用构件而被配置在所述罩外板和所述罩内板之间,并具备:底部,其包括固定有所述撞针的部位,并被配置在所述罩内板上;延伸部,其从所述底部的罩前后方向上的后端起向所述罩外板一侧延伸设置,且至少所述罩外板一侧的部位的刚性被设定成低于所述底部的刚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罩结构,其中,
所述罩锁加强件通过包括厚度互不相同的板材在内的多个板材相接合而构成,所述延伸部中至少所述罩外板一侧的部位的板厚被设定成薄于所述底部的板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罩结构,其中,
在所述罩锁加强件的所述延伸部中,刚性被设定成低于所述底部的刚性的部位的、罩上下方向上的下端,沿着罩宽度方向被配置。
CN200980138568.7A 2008-09-30 2009-04-21 车辆用罩结构 Active CN1021648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4079A JP4479844B2 (ja) 2008-09-30 2008-09-30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2008-254079 2008-09-30
PCT/JP2009/057892 WO2010038504A1 (ja) 2008-09-30 2009-04-21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4810A true CN102164810A (zh) 2011-08-24
CN102164810B CN102164810B (zh) 2014-02-19

Family

ID=42073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8568.7A Active CN102164810B (zh) 2008-09-30 2009-04-21 车辆用罩结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403405B2 (zh)
EP (1) EP2330017B1 (zh)
JP (1) JP4479844B2 (zh)
KR (1) KR101250402B1 (zh)
CN (1) CN102164810B (zh)
AU (1) AU2009299232B2 (zh)
WO (1) WO2010038504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0623A (zh) * 2012-05-31 2012-10-03 芜湖市三和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发动机盖锁安装板总成
CN104470766A (zh) * 2012-06-27 2015-03-25 埃斯顿·马汀·拉共达有限公司 车辆组件
CN104512479A (zh) * 2013-10-08 2015-04-15 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盖结构
CN104843081A (zh) * 2015-02-28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前翻转盖板锁体布置方法、车辆前翻转盖板及车辆
CN105392692A (zh) * 2013-06-28 2016-03-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发动机罩结构
CN105873811A (zh) * 2014-03-26 2016-08-1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汽车用发动机罩构造及其发动机罩内侧板
CN107284531A (zh) * 2016-03-31 2017-10-24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车辆用发动机罩
CN107499386A (zh) * 2017-08-24 2017-12-22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塑料前机盖结构
CN110562328A (zh) * 2014-12-16 2019-12-13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组件、前端模块、包含其的车辆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62066A4 (en) * 2010-04-23 2014-03-26 Toyota Motor Co Ltd HOOD STRUCTURE
JP5711942B2 (ja) * 2010-11-19 2015-05-07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5737914B2 (ja) * 2010-11-26 2015-06-1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におけるフード装置
JP5719633B2 (ja) * 2011-02-25 2015-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
JP5141795B2 (ja) * 2011-06-20 2013-02-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用バッテリユニット装着装置
JP5649527B2 (ja) * 2011-07-01 2015-01-0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車両用フード
CN102390437A (zh) * 2011-09-29 2012-03-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罩锁销加强件
JP5772522B2 (ja) * 2011-11-08 2015-09-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US8662571B2 (en) 2012-01-17 2014-03-04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hood energy absorbing assembly
CN106114644B (zh) 2012-10-01 2018-11-23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车辆用发动机罩板
KR101428268B1 (ko) * 2012-12-11 2014-08-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도어 스트라이커 마운팅 장치
JP2014198512A (ja) * 2013-03-29 2014-10-2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及びストライカ補強材
JP6022402B2 (ja) * 2013-05-22 2016-11-0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リベット接合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278715B2 (en) * 2013-08-22 2016-03-0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Hood inner design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FR3010028B1 (fr) * 2013-09-03 2017-04-21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Capot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entre sa peau et sa doublure des moyens pour absorber l'energie d'un choc du type choc pieton
JP6136863B2 (ja) * 2013-11-07 2017-05-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ボンネット構造
JP2015151091A (ja) * 2014-02-18 2015-08-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6255603B2 (ja) * 2014-06-27 2018-01-10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US9868472B2 (en) * 2014-09-19 2018-01-1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Bonnet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US9381879B2 (en) * 2014-11-12 2016-07-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ocal energy absorber
JP6212028B2 (ja) * 2014-12-26 2017-10-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点摩擦撹拌接合構造
JP6233327B2 (ja) * 2015-02-05 2017-11-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ネル構造及び車両用パネル構造の製造方法
US10092055B2 (en) 2016-01-06 2018-10-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ocal energy absorber
JP6319365B2 (ja) * 2016-06-07 2018-05-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前部車体構造
JP6708070B2 (ja) * 2016-09-09 2020-06-1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ード
DE102018222536A1 (de) 2018-12-20 2020-06-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ronthaube und Nutzfahrzeug
US11097785B2 (en) * 2019-07-19 2021-08-24 Volvo Car Corporation Automobile hood for decoupled pedestrian safety and durability
US11286005B2 (en) * 2019-09-03 2022-03-29 Honda Motor Co., Ltd. Hood frame reinforcement for deflection mitigation
FR3125004A1 (fr) * 2021-07-09 2023-01-13 Psa Automobiles Sa Interface de fixation d’un d’equipement exterieur de vehic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14886A (ja) 2002-06-07 2004-01-15 Megaopto Co Ltd レーザー装置の収容ケー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レーザーシステム
JP3956833B2 (ja) 2002-10-29 2007-08-08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フードのロック部構造
JP2005075176A (ja) * 2003-09-01 2005-03-2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2005343279A (ja) 2004-06-02 2005-12-1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4444741B2 (ja) 2004-06-29 2010-03-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ボンネットフード構造
JP4730043B2 (ja) * 2005-09-30 2011-07-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ード構造
JP4383425B2 (ja) 2006-04-26 2009-1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2008068795A (ja) * 2006-09-15 2008-03-2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4758875B2 (ja) 2006-11-29 2011-08-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4619347B2 (ja) * 2006-12-12 2011-01-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4893887B2 (ja) 2007-04-02 2012-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
US7631928B2 (en) * 2007-11-09 2009-12-1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hood reinforcement structures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0623A (zh) * 2012-05-31 2012-10-03 芜湖市三和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发动机盖锁安装板总成
CN104470766A (zh) * 2012-06-27 2015-03-25 埃斯顿·马汀·拉共达有限公司 车辆组件
CN105392692A (zh) * 2013-06-28 2016-03-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发动机罩结构
CN105392692B (zh) * 2013-06-28 2017-06-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发动机罩结构
CN104512479A (zh) * 2013-10-08 2015-04-15 三菱自动车工程株式会社 车辆的车盖结构
CN105873811A (zh) * 2014-03-26 2016-08-1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汽车用发动机罩构造及其发动机罩内侧板
CN105873811B (zh) * 2014-03-26 2018-09-14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汽车用发动机罩构造及其发动机罩内侧板
CN110562328A (zh) * 2014-12-16 2019-12-13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组件、前端模块、包含其的车辆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43081A (zh) * 2015-02-28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前翻转盖板锁体布置方法、车辆前翻转盖板及车辆
CN104843081B (zh) * 2015-02-28 2017-10-1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前翻转盖板锁体布置方法、车辆前翻转盖板及车辆
CN107284531A (zh) * 2016-03-31 2017-10-24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车辆用发动机罩
CN107499386A (zh) * 2017-08-24 2017-12-22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塑料前机盖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30017A1 (en) 2011-06-08
AU2009299232A1 (en) 2010-04-08
US8403405B2 (en) 2013-03-26
JP4479844B2 (ja) 2010-06-09
US20110169303A1 (en) 2011-07-14
KR101250402B1 (ko) 2013-04-05
CN102164810B (zh) 2014-02-19
EP2330017A4 (en) 2012-03-14
EP2330017B1 (en) 2013-10-16
WO2010038504A1 (ja) 2010-04-08
KR20110050741A (ko) 2011-05-16
JP2010083309A (ja) 2010-04-15
AU2009299232B2 (en) 2012-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4810A (zh) 车辆用罩结构
JP5041064B2 (ja) 車両側部構造
JP5920527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ー下部構造
JP6236046B2 (ja) 車体構造
US8366183B2 (en)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US20170073017A1 (en) B-pillar for a motor vehicle body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a b-pillar
EP2749480B1 (en) Structure for side portion of vehicle
US8851556B2 (en) Vehicle-body side portion structure of vehicle
JP6624189B2 (ja) 車体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車両の車体部材
JP6245188B2 (ja)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JP2015058749A (ja) 車両側部構造
JP2016016693A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2003127901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US11884331B2 (en) Center pil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230391170A1 (en) Door impact beam
JP6264355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6939468B2 (ja) 車両構造材
JP2020040502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5641956B2 (ja) 自動車のピラー補強構造
JP5151869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2008238881A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US11136066B2 (en) Vehicle side body structure
US11840280B2 (en) Reinforcement for a vehicle structural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0228698A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2017210152A (ja) 車体の接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