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2692A - 车辆发动机罩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发动机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2692A
CN105392692A CN201480036778.6A CN201480036778A CN105392692A CN 105392692 A CN105392692 A CN 105392692A CN 201480036778 A CN201480036778 A CN 201480036778A CN 105392692 A CN105392692 A CN 105392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reinforcement
bonnet
car
bonnet lou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67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2692B (zh
Inventor
井上克哉
川野洋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92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2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6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05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for motor c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发动机罩结构,包含发动机罩锁加强件,其设置在形成发动机罩的内面板的车辆下侧,且闩眼在车辆纵向上的前侧附接至所述发动机罩锁加强件。所述发动机罩锁加强件包含在所述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上的形成为比所述闩眼更靠所述车辆纵向上的后侧的台阶状后壁部,且在所述台阶状后壁部中,所述车辆纵向上的后端部布置成比所述车辆纵向上的前端部更靠车辆上侧,且所述台阶状后壁部包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四个脊线,且所述台阶状后壁部包含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分离所述脊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两个腿部。

Description

车辆发动机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发动机罩结构。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247394号(JP2008-247394A)描述了一种车辆发动机罩结构,其中,发动机罩锁加强件设置在形成发动机罩的内面板的车辆下侧。关于此结构,例如,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后壁弯曲成大体台阶状,而其后端部接合至内面板的下表面。
然而,关于JP2008-247394A中描述的技术,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后壁为单一板材,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为宽的,这样当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后端部附近施加负荷时,后壁可能不均匀地变形,且变形负荷可能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由此提供一种车辆发动机罩结构,当负荷施加至发动机罩锁加强件时,所述车辆发动机罩结构能够抑制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不均匀地变形。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一种车辆发动机罩结构。该车辆发动机罩结构包含:发动机罩锁加强件,其设置在形成发动机罩的内面板的车辆下侧,且闩眼在车辆纵向上的前侧附接至所述发动机罩锁加强件。所述发动机罩锁加强件包含在所述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上的形成为比所述闩眼更靠所述车辆纵向上的后侧的台阶状后壁部,且在所述台阶状后壁部中,所述车辆纵向上的后端部布置成比所述车辆纵向上的前端部更靠车辆上侧,且所述台阶状后壁部包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四个脊线,且所述台阶状后壁部包含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分离所述脊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两个腿部。
依照此方案,如下的台阶状后壁部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上形成为比闩眼更靠车辆纵向上的后侧:在所述台阶状后壁部中,车辆纵向上的后端部布置成比车辆纵向上的前端部更靠车辆上侧,且所述台阶状后壁部包含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至少四个脊线。台阶状后壁部的脊线的弯曲方向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交替地沿相反方向定向,因此在碰撞体与发动机罩碰撞时所述台阶状后壁部将容易变形。此外,台阶状后壁部包含沿车辆宽度方向分离脊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两个腿部,这样即使当碰撞体与发动机罩碰撞时,负荷施加至腿部的在车辆后侧上的后端部,腿部也会容易弯曲。结果,能够减小对碰撞体的冲击。
此外,台阶状后壁部的至少四个脊线的弯曲方向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交替地沿相反方向定向,因此能够抑制当发动机罩关闭时来自闩眼的负荷集中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一部分处。
在上述的方案中,所述发动机罩锁加强件可包含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可设置在所述腿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在所述发动机罩关闭时,所述加强部提供相对于因从所述闩眼施加的负荷而引起的一个脊线的弯曲的加强。
此外,依照此结构,提供相对于一个脊线的弯曲的加强的加强部设置在所述腿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这样通过加强部来抑制因在发动机罩关闭时从闩眼施加的负荷而引起的所述一个脊线的弯曲。因此,腿部能够发挥相对于从闩眼施加的负荷的支撑刚性,因此减少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中产生的应力集中。结果,能够改善耐久性。
关于此结构,加强部可设置成在车辆纵向上至少跨越当从最高部的脊线朝向车辆前方来数脊线时、相对于最高部的脊线弯向相反侧的第一个脊线。
依照此结构,加强部设置成在车辆纵向上至少跨越当从最高部的脊线朝向车辆前方来数脊线时、相对于最高部的脊线弯向相反侧的第一个脊线。结果,腿部能够发挥相对于发动机罩关闭时从闩眼所施加的负荷的支撑刚性,这样能够更加确实地减少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中产生的应力集中。
依照本发明的此方案,能够在负荷施加至发动机罩锁加强件时,抑制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不均匀地变形。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将在下文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产业意义,其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且其中:
图1是在应用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的发动机罩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附近处的截面的纵剖视图;
图2是在依照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3是当从发动机罩内面板的车辆上侧观看时,应用了依照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的发动机罩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后壁部的剖视图(端视图);
图5是图示出相对于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罩关闭时从闩眼所施加的向上的负荷,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变形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6是当碰撞体与本发明的发动机罩碰撞时,在发动机罩的前侧的变形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7A是在依照本发明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后侧的剖视图(端视图);
图7B是在依照本发明的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后侧的剖视图(端视图);
图8是在依照本发明的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纵剖视图;
图9是在依照本发明的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纵剖视图;
图10A是图示出在依照第一比较例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中,相对于在发动机罩关闭时从闩眼所施加的负荷,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变形状态的立体图;
图10B是图示出在依照第二比较例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中,相对于在发动机罩关闭时从闩眼所施加的负荷,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变形状态的立体图;
图11A是在碰撞体与应用了依照第三比较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的发动机罩碰撞时的变形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1B是具有依照第三比较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的发动机罩关闭时,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相对于来自闩眼的负荷的变形状态的纵剖视图;以及
图12是在依照第四比较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中,相对于在发动机罩关闭时来自闩眼的负荷,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变形状态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至图6,将描述依照本发明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箭头“前”(FR)指示车辆前侧,箭头“上”(UP)指示车辆上侧,并且箭头“外”(OUT)指示车辆宽度方向外侧。
图1是在发动机罩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附近的区域的纵剖视图,其中依照本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应用至所述发动机罩。如附图所示,应用了本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30的发动机罩10包含发动机罩外面板12和发动机罩内面板14,其中所述发动机罩外面板在车辆上侧(车辆外侧)上沿大体车辆宽度方向和大体车辆纵向布置,发动机罩内面板作为内面板在该发动机罩外面板12的车辆下侧上沿大体车辆宽度方向和大体车辆纵向布置。
发动机罩外面板12的周缘部12A弯回至发动机罩内面板14的周缘部14A,且通过卷边加工接合至其上。开口14B形成在发动机罩内面板14的在车辆纵向上的前侧。朝向车辆下侧压成凹状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在车辆纵向上的中间部布置在该开口14B内。大体平的凸缘部16A、16B分别形成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在车辆纵向上的前端和后端。横壁部14C、14D分别形成在发动机罩内面板14的开口14B的在车辆纵向上的前侧和后侧。
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前端上的凸缘部16A的下表面布置在发动机罩内面板14的开口14B的前侧的横壁部14C的上表面上,且凸缘部16A和横壁部14C通过焊接或类似方式接合在一起。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后端上的凸缘部16B的下表面布置在发动机罩内面板14的开口14B的后侧的横壁部14D的上表面上,且凸缘部16B和横壁部14D通过焊接或类似方式接合在一起。
朝向车辆上侧弯曲成凸状的凹陷加强件18布置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车辆上侧。该凹陷加强件18形成本发明的内面板的一部分。大体平的凸缘部18A、18B分别形成在凹陷加强件18的在车辆纵向上的前端和后端。在凹陷加强件18的前端上的凸缘部18A的下表面布置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前端上的凸缘部16A的上表面上,且这两者通过焊接或类似方式接合在一起。在凹陷加强件18的后端上的凸缘部18B的下表面布置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后端上的凸缘部16B的上表面上,且这两者通过焊接或类似方式接合在一起。当从侧面观看车辆时,空间沿车辆竖直方向形成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车辆纵向中间部与凹陷加强件18的车辆纵向中间部之间。
朝向车辆下侧弯曲成凹状的大体平的底壁部16C形成到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在车辆纵向上的前侧的凸缘部16A的车辆后方(见图2)。锁到车辆主体(未示出)侧上的闩眼20附接至该底壁部16C。闩眼20为沿车辆纵向布置的大体U形构件,且从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朝向车辆主体侧垂下,并且两个端部接触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底壁部16C的上表面侧。将闩眼20固定至底壁部16C的基板22附接至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底壁部16C的上表面侧。闩眼20通过与在车辆主体上的闩锁部(未示出)接合,来使发动机罩10在车辆主体侧上保持关闭。
尽管未示出,但是发动机罩10布置成从上方覆盖设置在车辆主体的前部中的发动机室。发动机罩10构造为使得:能够通过设置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上的铰链臂(未示出),来相对于车辆主体打开和关闭。如图3所示,当从车辆前侧观看时,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布置在如下部分上:相对于形成发动机罩10的发动机罩内面板14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42,向车辆左侧(即,当从驾驶员座椅观看时的车辆右侧)偏移的所述部分。即,当从车辆前侧观看时,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闩眼20不在发动机罩10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上,而是相对于中央部42向车辆左侧偏移。
如图1和图2所示,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包含设置在闩眼20所附接至的底壁部16C的车辆后侧上的大体台阶状后壁部32,在所述大体台阶状后壁部中,车辆纵向后端部布置成比车辆纵向前端部更靠车辆上侧。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大体台阶状后壁部32包含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四个脊线32A、32B、32C、32D。四个脊线32A、32B、32C、32D从车辆前侧顺次地间隔布置,并且脊线32A、32B、32C、32D的弯曲方向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交替地沿相反方向定向。
如图2所示,具有圆角的大体矩形的开口部34形成在后壁部32的中央部中。开口部34形成在沿车辆宽度方向分离脊线中的一个(即,脊线32C)的位置中。即,后壁部32包含沿车辆宽度方向分离一个脊线32C的两个腿部36A、36B,所述两个腿部在开口部34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每一侧上各有一个。两个腿部36A、36B大体沿车辆纵向布置。通过设置这两个腿部36A、36B,当碰撞体44从车辆上侧与发动机罩10碰撞时,腿部36A、36B将比不具有两个腿部的宽板状后壁部更容易变形(即,腿部36A、36B将容易变形),由此减小施加至碰撞体44的冲击(见图6)。
同样如图4所示,如下的加强部38设置在两个腿部36A、36B中的每一个上:当发动机罩10关闭时,在负荷从闩眼20施加时,所述加强部提供相对于一个脊线C的弯曲的加强。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剖视图中,该加强部38具有朝向车辆下侧弯曲的凹状(平的大体U形)横截面。加强部38形成为在两个腿部36A、36B上左右对称。
如图2所示,加强部38设置在沿车辆纵向至少跨越当从最高部的脊线32D朝向车辆前方数脊线时、相对于最高部的脊线32D弯向相反侧的第一个脊线32C的区域中。最高部的脊线32D形成与发动机罩内面板14接合的凸缘部16B。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加强部38设置在如下的区域(稍微延伸到腿部36A、36B的车辆前侧)中:所述区域几乎包含两个腿部36A、36B的在车辆纵向上的整个范围,其中所述两个腿部设置在开口部34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
当发动机罩10关闭时,如图5所示,向上的负荷(即,沿箭头A的方向的负荷)作用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闩眼20上,台阶状后壁部32因而变形。此时,通过使四个脊线32A、32B、32C、32D的弯曲方向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交替地沿相反方向定向,应力能够在脊线32A、32B、32C、32D处基本上均匀地产生。此外,通过使两个腿部36A、36B在后壁部32的开口部34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每一侧上设置一个,且通过将加强部38形成在两个腿部36A、36B的每一个上,来抑制脊线32C相对于在发动机罩10关闭时作用在闩眼20上的向上的负荷的弯曲,因此能够发挥支撑刚性。
这里,在描述本示范性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之前,将描述典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
例如,能够通过增加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厚度,来改善发动机罩的强度。然而,典型地,增加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厚度可能增加在碰撞体与发动机罩碰撞时的冲击。同时,能够通过如减小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板厚,或通过向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添加孔,实现在碰撞体与发动机罩碰撞时的冲击的减小,但是这些会减小发动机罩的强度。即,改善发动机罩的强度与减少对碰撞体的冲击之间存在矛盾关系。
接下来,将描述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的作用和效果。
在下文描述一个可想到的既改善发动机罩的强度又减小对碰撞体的冲击的结构。如果作用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上的应力等于或大于基准值,则将导致破损。然而,如果在发动机罩关闭时的应力在整个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范围内基本上是均匀的,则强度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全部的部位处能够刚刚超过基准值。结果,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不会过强,因此在碰撞体与发动机罩在除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中央部之外的给定位置处碰撞时的冲击能够得到减小。
关于该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30,当发动机罩10关闭时,如图5所示,向上的负荷(即,沿箭头A的方向的负荷)施加至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闩眼20,台阶状后壁部32因而变形,使得四个脊线32A、32B、32C、32D的弯曲角度改变。此时,四个脊线32A、32B、32C、32D的弯曲方向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顺次交替地沿相反方向定向,因此应力能够基本上均匀地产生在台阶状后壁部32中。
这里,如图10A所示,关于第一比较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02,大体台阶状后壁部104设置到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02的闩眼20所附接至的底壁部102A的车辆后侧。如在示范性实施例中的开口部没有设置在后壁部104中。
关于该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02,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02的后壁部104由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为宽的板形成。因此,当发动机罩关闭时,出现如下的现象:在后壁部104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上的端部104A的表面处存在应力局部地集中的一个部分;同时在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反侧上的端部104B的表面处的应力低。具体地,当不存在发动机罩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上的任何锁机构时(见图3),可能不存在箭头A1方向的垂直输入,但是可能存在沿箭头A2方向倾斜的输入,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文描述的应力集中的影响会增加。此时,如果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02的板厚增加,以增加应力集中的部分的强度,则在碰撞体与发动机罩碰撞时的变形负荷将增加,从而冲击将会更大。
关于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如图2所示,开口部34形成为使得在后壁部32的中央部中沿车辆宽度方向分离脊线32C,且两个腿部36A、36B在开口部34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每一侧上设置一个,而具有大体U形横截面的加强部38形成在腿部36A、36B的每一个上。结果,腿部36A、36B的脊线32C的相对于在发动机罩10关闭时从闩眼20施加的向上的负荷的弯曲得到抑制。因此,即使在如下的应力低的部分(例如,腿部36A)处,应力也能够通过发挥支撑刚性而产生:所述部分位于与当发动机罩10关闭时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应力所集中的部分(例如,腿部36B)相反的侧上;因此应力能够在整个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上的范围内更均匀地产生(即,能够抑制应力集中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一部分处)。
这里,如图10B所示,关于在第二比较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12,开口部34形成为使得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12的台阶状后壁部114的中央部中来分离脊线32C,并且两个腿部116A、116B在该开口部34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每一侧上设置一个。这两个腿部116A、116B由板状体形成,且没有设置如在示范性实施例中的任何加强部。
关于该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12,当发动机罩关闭时,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上的端部114A的应力集中的部分相比较,在相反侧上的端部114B的应力低的部分处的支撑刚性不足,因此在腿部116A的脊线32C附近的区域弯曲。即,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相反侧上的端部114B处不能够产生应力,因此该部分仍然是应力低的部分。
与此相反,关于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加强部38设置在腿部36A、36B中的每一个上,因此当发动机罩关闭时,在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应力所集中的部分相反的侧上的应力低的部分处,也能够通过发挥支撑刚性来产生应力。因此,减少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中发生的应力集中,从而能够改善耐久性。此外,将加强部38设置在腿部36A、36B中的每一个上能够保证发动机罩10的刚性。而且,通过具有两个腿部36A、36B,腿部36A、36B的位置能够独立地设定,这样使在设计阶段更容易作出调整,且在碰撞体与发动机罩碰撞时腿部36A、36B开始变形的时间能够得到控制。
这里,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关于应用了第三比较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的发动机罩120,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22包含在闩眼20所附接至的底壁部16C的车辆后侧上的后壁部124,其中在所述后壁部中,车辆纵向后端部布置成比车辆纵向前端部更靠车辆上侧。后壁部124包含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三个脊线124A、124B、124C。在三个脊线124A、124B、124C中,在车辆后侧邻近的两个脊线124B、124C的弯曲方向定向成相同方向,即,相对于车辆向上。即,关于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22,在这两个脊线124B、124C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大体平面状(即,在剖视图中的大体直线状),因此与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相比较,不存在从车辆前侧起的第三个脊线32C(见图6)。
如图11B所示,当发动机罩120关闭时,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22的两个脊线124B、124C之间的大体平的部分相对于来自闩眼20的向上的负荷(即沿箭头A的方向的负荷)伸展,且应力集中在接合处。即,从脊线124B向脊线124C的输入变得过大,从而在脊线124C或凸缘部16B处的破损的可能性增加。将稍后描述如图11B所示、碰撞体44从上方(即,相对于车辆竖直方向的上方)与发动机罩120碰撞的情况。
此外,如图12所示,在第四比较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32包含设置在闩眼20所附接至的底壁部16C的车辆后侧上的后壁部134,在所述后壁部中,车辆纵向后端部布置成比车辆纵向前端部更靠车辆上侧。后壁部134包含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四个脊线134A、134B、134C、134D。在四个脊线134A、134B、134C、134D中,在车辆后侧邻近的三个脊线134B、134C、134D的弯曲方向定向成相同的方向,即,相对于车辆向上。即,在剖视图中,关于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32,与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相比较,从车辆前侧起的第三个脊线134C的弯曲方向定向成与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脊线32C相反的方向(见图5)。
如图12所示,关于该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32,当发动机罩关闭时,变形仅集中在从车辆前侧起的第三个脊线134C处(见图12中的双点划线),因此耐久强度比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情况小。
与此相对照,关于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如图5所示,四个脊线32A、32B、32C、32D的弯曲方向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顺次交替地沿相反方向定向,这样当发动机罩10关闭时,应力能够大体均匀地产生在台阶状后壁部32处。
此外,关于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两个腿部36A、36B在开口部3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每一侧上设置一个,且具有大体U形横截面的加强部38形成在两个腿部36A、36B中的每一个上。此时,加强部38设置在在车辆纵向上至少跨越当从最高部的脊线32D朝向车辆前侧数脊线时、相对于最高部的脊线32D弯向相反侧的第一个脊线32C的区域中。结果,腿部36A、36B的脊线32C的相对于向上的负荷的弯曲能够得到抑制,所述向上的负荷在发动机罩10关闭时从闩眼20施加。因此,即使发动机罩10关闭时,倾斜输入施加至闩眼20,即使在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应力所集中的部分相反的侧上的应力低的部分处,应力也能够通过发挥支撑刚性而产生,因此在整个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的范围内能够更加均匀地产生应力。
如图6所示,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包含在开口部3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每一侧上各一个的两个腿部36A、36B,这样当碰撞体44从上方(即,相对于车辆竖直方向的上方)与发动机罩10碰撞时,两个腿部36A、36B将容易弯曲。即,开口部34设置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上,这样腿部36A、36B中的一个的变形将不会由在相反侧上的腿部抑制。此外,当碰撞体44碰撞时,包含四个脊线32A、32B、32C、32D的台阶状后壁部32将容易变形(见图6中的双点划线),因此能够减小对碰撞体44的冲击。
这里,关于图10A所示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02,后壁部104由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为宽的板形成,这样除了当碰撞体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碰撞时之外的时间,后壁部104会不均匀地变形且变形负荷会增加。
此外,关于如图11A所示的发动机罩120,当碰撞体44从上方(即,相对于车辆竖直方向的上方)与发动机罩120碰撞时,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22的两个脊线124B、124C之间的大体平的部分伸展(见图11A中的双点划线),从而变形负荷大。
相比之下,关于示范性实施例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16,当碰撞体44与发动机罩10碰撞时,在开口部34的每一侧上设置一个的两个腿部36A、36B容易弯曲,因此能够减小对碰撞体44的冲击。
接下来,参考图7A和图7B,将描述在依照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和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与上文描述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相似的部件将由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且这些部件的描述将会省略。
如图7A所示,关于在依照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52,加强部54设置于两个腿部36A、36B中的每一个上,所述腿部在开口部3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每一侧上为一个。加强部54具有:在剖视图中沿车辆宽度方向朝向车辆上侧弯曲的凸状(平的倒U状)横截面。加强部54左右对称地形成在两个腿部36A、36B上。同样关于该种类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52,在发动机罩关闭时应力通过腿部36A、36b发挥支撑刚性而产生,因此在整个发动机罩锁加强件52的范围内能够更加均匀地产生应力。
如图7B所示,关于在依照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56,加强部58设置于两个腿部36A、36B中的每一个上,所述两个腿部在开口部3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每一侧上各为一个。加强部58具有如下的大体帽状的横截面:所述横截面弯曲成使得在剖视图中沿车辆宽度方向朝向车辆下侧突出成凹状。加强部58左右对称地形成在两个腿部36A、36B上。同样关于该种类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56,在发动机罩关闭时应力通过腿部36A、36B发挥支撑刚性而产生,这样在整个发动机罩锁加强件56的范围内能够更加均匀地产生应力。
接下来,参考图8,将描述在依照本发明的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与上文描述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至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相似的部件将由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且这些部件的描述将省略。
如图8所示,关于在依照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62,如下的大体台阶状后壁部64设置到闩眼20所附接至的底壁部16C的车辆后侧:在所述大体台阶状后壁部中,车辆纵向后端部布置成比车辆纵向前端部更靠车辆上侧。大体台阶状后壁部64包含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六个脊线64A、64B、64C、64D、64E、64F。六个脊线64A、64B、64C、64D、64E、64F从车辆前侧顺次地间隔布置,且弯曲方向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交替地沿相反方向定向。
此外,尽管未示出,大体台阶状后壁部64具有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中的开口部,且加强部设置在两个腿部中的每一个上,所述两个腿部在开口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每一侧上各形成一个。此时,加强部设置在沿车辆纵向跨越至少脊线64E的区域中,所述脊线64E沿与当从最高部的脊线64F朝向车辆前侧来数脊线时的第一个脊线64F相反的方向弯曲。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加强部形成在沿车辆纵向跨越在最高部的脊线64F的车辆前侧的三个脊线(即,例如脊线64C、64D、64E)的区域。沿车辆纵向跨越这三个脊线64C、64D、64E的区域基本上与沿车辆纵向设置开口部的区域相同。
关于该种类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62,六个脊线64A、64B、64C、64D、64E、64F的弯曲方向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顺次交替地沿相反方向定向,这样当发动机罩关闭时,基本上均匀的应力能够产生在大体台阶状后壁部64中。此外,关于发动机罩锁加强件62,两个腿部在开口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每一侧上设置一个,且加强部形成在所述两个腿部中的每一个上。因此,即使在发动机罩关闭时倾斜输入施加至闩眼20,甚至在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应力所集中的部分相反的侧上的应力低的部分处,也能够通过发挥支撑刚性来产生应力,这样在整个发动机罩锁加强件62的范围内能够更加均匀地产生应力。
此外,当碰撞体从上方(即,沿车辆竖直方向的上方)与发动机罩碰撞时,发动机罩锁加强件62的两个腿部将容易弯曲。此外,当碰撞体碰撞时,包含六个脊线64A、64B、64C、64D、64E、64F的大体台阶状后壁部64将容易变形,因此能够减小对碰撞体的冲击。
接下来,参考图9,将描述在依照本发明的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与上文描述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至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相似的部件将由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且这些部件的描述将省略。
如图9所示,在依照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中所使用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72包含设置到闩眼20所附接至的底壁部16C的车辆后侧的:朝向车辆下侧弯曲的上下壁部74A、以及从上下壁部74A的下端部朝向车辆后侧延伸的横壁部74B。而且,发动机罩锁加强件72包含设置到横壁部74B的车辆后侧的大体台阶状后壁部76,在所述大体台阶状后壁部中,车辆纵向后端部布置成比车辆纵向前端部更靠车辆上侧。大体台阶状后壁部76包含六个脊线76A、76B、76C、76D、76E、76F。六个脊线76A、76B、76C、76D、76E、76F从车辆前侧顺次地间隔布置,且弯曲方向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交替地沿相反方向定向。
此外,尽管未示出,但是大体台阶状后壁部76具有形成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中的开口部,且加强部设置在两个腿部中的每一个上,所述两个腿部在开口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每一侧上形成一个。此时,加强部设置在沿车辆纵向跨越至少脊线76E的区域中,所述脊线76E沿与当从最高部的脊线76F朝向车辆前侧来数脊线时的第一个脊线76F相反的方向弯曲。在该示范性实施例中,例如,加强部形成在沿车辆纵向跨越三个脊线76C、76D、76E的区域中。沿车辆纵向跨越这三个脊线76C、76D、76E的区域基本上与沿车辆纵向设置开口部的区域相同。
关于该种类的发动机罩锁加强件72,六个脊线76A、76B、76C、76D、76E、76F的弯曲方向从车辆前侧向车辆后侧顺次交替地沿相反方向定向,这样当发动机罩关闭时,基本上均匀的应力能够产生在大体台阶状后壁部76中。此外,关于发动机罩锁加强件72,两个腿部在开口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每一侧上设置为一个,且加强部形成在所述两个腿部中的每一个上。因此,即使在发动机罩关闭时倾斜输入施加至闩眼20,甚至在与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应力所集中的部分相反的侧上的应力低的部分处,也能够通过发挥支撑刚性来产生应力,这样在整个发动机罩锁加强件72的范围内能够更加均匀地产生应力。
此外,当碰撞体从上方(即,沿车辆竖直方向的上方)与发动机罩碰撞时,发动机罩锁加强件72的两个腿部将容易弯曲。此外,当碰撞体碰撞时,包含六个脊线76A、76B、76C、76D、76E、76F的大体台阶状后壁部76将容易变形,因此能够减小对碰撞体的冲击。
在上文描述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至第五示范性实施例中,锁机构设置于如下的位置中:所述位置从发动机罩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在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上的外侧偏移;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即,示范性实施例也可应用到如下情况:锁机构设置于发动机罩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在锁机构也设置在发动机罩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中的情况下,示范性实施例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能够借助改善的坚韧性等而发挥出效果。
此外,在上文描述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至第五示范性实施例中,沿车辆宽度方向分离至少一个脊线的开口部设置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中,且两个腿部在开口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每一侧上设置一个,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这个结构。例如,如下的结构也是可能的:在所述结构中,两个以上的开口部设置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中,且设置大体沿车辆纵向延伸的三个以上的腿部。此外,如下的结构也是可能的:在所述结构中,沿车辆宽度方向分离两个以上的脊线的开口部设置于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中,且腿部设置于开口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上。
此外,在上文描述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至第五示范性实施例中,加强部设置于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两个腿部中的每一个上,但是本发明不限制于这个结构。例如,如下的结构也是可能的:在所述结构中,加强部仅仅设置于具有如下的应力低的部分的侧上,其中所述部分在与当发动机罩关闭时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上应力倾向于集中的部分相反的侧上。
此外,通过从腿部突出的肋(大体T状肋),或通过大体L状肋等,可形成设置在发动机罩锁加强件的腿部上的加强部,其中在所述大体L状肋中,在板的一部分中切开孔且得到的折片(resultingflap)(即,切掉部)向上弯曲。
此外,在上文描述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至第五示范性实施例中,凹陷加强件18布置在发动机罩内面板14的前侧上,而发动机罩锁加强件设置在凹陷加强件18的车辆下侧上,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制于此。例如,如下的结构也是可能的:在所述结构中,没有设置凹陷加强件,且发动机罩锁加强件设置在发动机罩内面板的车辆下侧上。即,形成发动机罩的内面板的车辆下侧意图不但包含发动机罩锁加强件设置在发动机罩内面板的车辆下侧上的情况,而且包含发动机罩锁加强件设置于布置在发动机罩内面板的前侧上的凹陷加强件的车辆下侧上的情况。

Claims (3)

1.一种车辆发动机罩结构,包括
发动机罩锁加强件,其设置在形成发动机罩的内面板的车辆下侧,且闩眼在车辆纵向上的前侧附接至所述发动机罩锁加强件,其中
所述发动机罩锁加强件包含在所述发动机罩锁加强件上的形成为比所述闩眼更靠所述车辆纵向上的后侧的台阶状后壁部,且在所述台阶状后壁部中,所述车辆纵向上的后端部布置成比所述车辆纵向上的前端部更靠车辆上侧,且所述台阶状后壁部包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四个脊线,且所述台阶状后壁部包含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分离所述脊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两个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其中
所述发动机罩锁加强件包含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置在所述腿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在所述发动机罩关闭时,所述加强部提供相对于因从所述闩眼施加的负荷而引起的一个脊线的弯曲的加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发动机罩结构,其中
所述加强部设置成在所述车辆纵向上至少跨越当从最高部的脊线朝向车辆前方来数所述脊线时相对于所述最高部的所述脊线弯向相反侧的第一个脊线。
CN201480036778.6A 2013-06-28 2014-06-26 车辆发动机罩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926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7429 2013-06-28
JP2013137429A JP5835279B2 (ja) 2013-06-28 2013-06-28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PCT/IB2014/001196 WO2014207543A1 (en) 2013-06-28 2014-06-26 Vehicle hood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2692A true CN105392692A (zh) 2016-03-09
CN105392692B CN105392692B (zh) 2017-06-30

Family

ID=51263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677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92692B (zh) 2013-06-28 2014-06-26 车辆发动机罩结构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533715B2 (zh)
EP (1) EP3013669B1 (zh)
JP (1) JP5835279B2 (zh)
KR (1) KR101720639B1 (zh)
CN (1) CN105392692B (zh)
BR (1) BR112015032734B1 (zh)
RU (1) RU2616488C1 (zh)
WO (1) WO20142075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0623A (zh) * 2019-03-01 2021-10-08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引擎盖
CN115003589A (zh) * 2020-01-29 2022-09-0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车辆用发动机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5279B2 (ja) * 2013-06-28 2015-12-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US9868472B2 (en) * 2014-09-19 2018-01-1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Bonnet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DE102014018066B4 (de) * 2014-12-08 2022-05-19 Audi Ag Grundplatte, Schließvorrichtung und zugehöriges Kraftfahrzeug
JP6233327B2 (ja) * 2015-02-05 2017-11-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ネル構造及び車両用パネル構造の製造方法
JP6718726B2 (ja) * 2016-03-31 2020-07-0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車両用フード
JP6708068B2 (ja) * 2016-09-09 2020-06-1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
JP6708069B2 (ja) * 2016-09-09 2020-06-1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
JP6708070B2 (ja) * 2016-09-09 2020-06-1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ード
JP6764453B2 (ja) * 2018-09-27 2020-09-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7265906B2 (ja) * 2019-03-27 2023-04-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フード構造
US11286005B2 (en) * 2019-09-03 2022-03-29 Honda Motor Co., Ltd. Hood frame reinforcement for deflection mitigation
FR3125004A1 (fr) * 2021-07-09 2023-01-13 Psa Automobiles Sa Interface de fixation d’un d’equipement exterieur de vehicu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24905Y1 (ko) * 1994-05-25 1998-09-15 전성원 승용차의 후드 스트라이커 보강판
US5833024A (en) * 1994-09-06 1998-11-10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Automotive hood structure
CN1590192A (zh) * 2003-09-01 2005-03-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盖结构
JP2005343279A (ja) * 2004-06-02 2005-12-1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CN102164810A (zh) * 2008-09-30 2011-08-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罩结构
WO2013087424A1 (fr) * 2011-12-16 2013-06-20 Renault S.A.S.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moyen de renfort de capot ava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5176A (ja) * 2003-09-01 2005-03-2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4512870B2 (ja) * 2005-07-27 2010-07-28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フード構造
US8016347B2 (en) * 2007-07-10 2011-09-13 Toyota Shatai Kabushiki Kaisha Front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hood
US7631928B2 (en) * 2007-11-09 2009-12-1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hood reinforcement structures
JP4407755B2 (ja) * 2008-02-04 2010-0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4685906B2 (ja) 2008-07-22 2011-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2010155569A (ja) * 2008-12-29 2010-07-15 Toyota Motor Corp ストライカ取付構造
JP4991776B2 (ja) * 2009-03-11 2012-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5238638B2 (ja) * 2009-08-10 2013-07-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2011046325A (ja) * 2009-08-28 2011-03-10 Kanto Auto Works Ltd 自動車のフード
JP5694702B2 (ja) 2010-07-29 2015-04-01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におけるフードロックストライカの取付構造
JP5657705B2 (ja) * 2011-01-11 2015-0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フード構造
JP5556959B2 (ja) * 2011-05-18 2014-07-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RU113229U1 (ru) * 2011-10-07 2012-02-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ВТОВАЗ" Капот легков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JP5835279B2 (ja) * 2013-06-28 2015-12-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US9868472B2 (en) * 2014-09-19 2018-01-1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Bonnet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JP6137139B2 (ja) * 2014-11-21 2017-05-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パネル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24905Y1 (ko) * 1994-05-25 1998-09-15 전성원 승용차의 후드 스트라이커 보강판
US5833024A (en) * 1994-09-06 1998-11-10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Automotive hood structure
CN1590192A (zh) * 2003-09-01 2005-03-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盖结构
JP2005343279A (ja) * 2004-06-02 2005-12-1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CN102164810A (zh) * 2008-09-30 2011-08-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罩结构
WO2013087424A1 (fr) * 2011-12-16 2013-06-20 Renault S.A.S.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 moyen de renfort de capot avan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0623A (zh) * 2019-03-01 2021-10-08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引擎盖
CN115003589A (zh) * 2020-01-29 2022-09-0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车辆用发动机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33715B2 (en) 2017-01-03
EP3013669B1 (en) 2017-07-26
BR112015032734A8 (pt) 2021-07-20
BR112015032734A2 (pt) 2017-07-25
KR20160013171A (ko) 2016-02-03
US20160152280A1 (en) 2016-06-02
WO2014207543A1 (en) 2014-12-31
BR112015032734B1 (pt) 2022-08-23
JP5835279B2 (ja) 2015-12-24
JP2015009711A (ja) 2015-01-19
KR101720639B1 (ko) 2017-03-28
CN105392692B (zh) 2017-06-30
RU2616488C1 (ru) 2017-04-17
EP3013669A1 (en)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2692A (zh) 车辆发动机罩结构
JP4240064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5120409B2 (ja) 車両用センターピラー
JP4221003B2 (ja) 車両の後部ドア構造
EP3074297B1 (en)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EP2910456B1 (en) Opening/closing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9227669B2 (en) Structure of floor panel of vehicle body
US10259298B2 (en) Impact beam structure of CFRP door for vehicle
KR100867848B1 (ko) 승용 프레임을 이용한 저 지상고 확립 차량
US10988005B2 (en) Vehicle do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941349A (zh) 车辆后部结构
US9381942B2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4940281B2 (ja) 車両用フード
JP5769515B2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
JP6436021B2 (ja) 車両用樹脂パネル構造及びラゲージドア
CN106240648A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2020147255A (ja) 車両後部構造
WO2015037132A1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6315186B2 (ja) プルポケットの取付構造
JP5708427B2 (ja) 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CN110182025A (zh) 一种汽车车门下铰链加强件
JP6493184B2 (ja) 車両側部構造
JP5900190B2 (ja) 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JP7190115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5182981B2 (ja) ドア取り付け用ピラ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