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9750A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9750A
CN102099750A CN2009801282040A CN200980128204A CN102099750A CN 102099750 A CN102099750 A CN 102099750A CN 2009801282040 A CN2009801282040 A CN 2009801282040A CN 200980128204 A CN200980128204 A CN 200980128204A CN 102099750 A CN102099750 A CN 102099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ression
vibrin
charge transport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82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9750B (zh
Inventor
大垣晴信
植松弘规
大地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99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9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9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9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6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64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78Polycondensates comprising silic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molecular weight,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4Amines arylamine diamine
    • G03G5/061443Amines arylamine diamine benzid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7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7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 G03G5/061473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plural alkenyl groups linked directly to the same aryl grou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52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73Polycondensates comprising silic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y molecular weight or acidity

Abstract

公开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能够持续发挥缓和与接触构件等的接触应力的效果且同时在重复使用期间具有优良的电位稳定性。此外提供具有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含有电荷输送层作为表面层。所述电荷输送层含有聚酯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所述聚酯树脂具有由下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相对于所述聚酯树脂的总质量,所述聚酯树脂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5质量%至30质量%,和相对于所述电荷输送层中全部粘结剂树脂的总质量,所述电荷输送层中所述聚酯树脂的含量不小于60质量%。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具有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背景技术
近来,作为用于安装在电子照相设备中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光电导性物质(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已经积极地进行有机光电导性物质的开发。
使用有机光电导性物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有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通常具有感光层,该感光层通过在支承体上施涂涂布液并将其干燥形成,该涂布液通过在溶剂中溶解和/或分散有机光电导性物质和粘结剂树脂获得。此外,作为感光层的层结构,通常采用层压型(顺层型),其通过将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依此顺序连续堆叠在支承体上形成。
使用有机光电导性物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并不能总以高水平满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所要求的所有特性。在电子照相法中,各种构件例如显影剂、充电构件、清洁刮板、纸张和转印构件(下文也称作“接触构件”)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接触。作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所需的特性,可以提及降低由于与这些接触构件的接触应力导致的图像恶化。特别地,随着近年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耐久性改进,期望维持降低由于接触应力导致的图像恶化的效果。
关于减轻接触应力,已提出将在分子链中具有硅氧烷结构的硅氧烷改性树脂添加至要与接触构件接触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11-143106(专利文献1)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7-199688(专利文献2)公开了具有引入至聚碳酸酯树脂中的硅氧烷结构的树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3-185451(专利文献3)公开了具有引入至聚酯树脂中的硅氧烷结构的树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11-194522(专利文献4)公开了具有引入至聚酯树脂中的环状硅氧烷结构的树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0-075533(专利文献5)公开了具有引入至其中的支化硅氧烷结构的树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2-128883(专利文献6)公开了具有在聚酯树脂末端引入的硅氧烷结构的树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302780(专利文献7)公开了将具有硅氧烷结构的聚酯树脂和具有聚合性官能团的化合物添加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技术。
然而,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聚碳酸酯树脂,与聚酯树脂、特别是芳香族聚酯树脂相比,机械强度差。因此,为了平衡地满足近来所需的耐久性改进,它们可能是不足的。此外,在专利文献1和2公开的树脂中,当在表面层中组合使用多种类型树脂时,具有引入其中的硅氧烷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迁移至表面层的表面。在使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初期,这是缓和接触应力的有效方法;然而,从效果持续性的角度,该方法可能是不足的。
此外,在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用作电荷输送物质的具有对二氨基联苯骨架的化合物为具有高电子照相特性的材料中之一。然而,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一些树脂导致具有对二氨基联苯骨架的化合物在树脂中聚集,从而降低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聚酯树脂为通过硅氧烷结构和芳香族聚酯结构的嵌段共聚获得的树脂。然而,电荷输送物质趋于在该树脂中聚集,降低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
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树脂的机械强度优良;然而,缓和接触应力的效果可能不充分。
此外,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树脂在缓和接触应力方面优良;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电荷输送物质趋于在树脂中聚集并且重复使用期间电位稳定性可能降低。
此外,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的树脂中,缓和接触应力的效果不充分。此外,当在表面层中组合使用多种树脂时,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的树脂趋于迁移至表面层的表面。因此,从效果持续性的角度,它是不足的。
此外,从缓和接触应力的角度,在专利文献7中公开的树脂是不足的,另外,在一些情况下,电荷输送物质趋于在树脂中聚集和在重复使用期间电位稳定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所述电子感光构件能够持续发挥缓和与接触构件的接触应力的效果并且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也优良,以及提供具有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本发明提供具有支承体、设置于所述支承体上的电荷产生层和含有电荷输送物质和粘结剂树脂并形成于所述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所述电荷输送层用作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其中:所述电荷输送层含有具有由下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相对于聚酯树脂的总质量,所述聚酯树脂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不小于5质量%至不大于30质量%,和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全部粘结剂树脂的总质量,所述电荷输送层中聚酯树脂的含量为不小于60质量%,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041
其中,在式(1)中,X1表示二价有机基团;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Z表示具有1个以上至4个以下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和n表示括号内结构的重复平均数,范围为20以上至80以下,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042
其中,在式(2)中,R11至R1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X2表示二价有机基团;和Y表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氧原子或硫原子。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其包含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选自由充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和清洁装置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装置,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所述至少一种装置被一体化地支承并且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和转印装置的电子照相设备。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持续发挥缓和与接触构件的接触应力的效果并且重复使用期间电位稳定性优良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及提供具有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参考附图,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示出通过模具的压接形状转印/加工设备的图。
图2为示意性示出另一通过模具的压接形状转印/加工设备的图。
图3为示意性示出设置有具有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结构的图。
图4为示意性示出设置有具有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彩色电子照相设备(串列方式(in-line system))结构的图。
图5为示出实施例38至41中使用的模具形状的图(局部放大图),其中(1)为从上方观察的模具形状的图,和(2)为从侧面观察的模具形状的图。
图6为示出实施例38至41中获得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中的凹陷部排列图案的图(局部放大图),其中(1)示出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中形成的凹陷部的排列状态和(2)示出凹陷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是具有支承体、设置于所述支承体上的电荷产生层以及含有电荷输送物质和粘结剂树脂并形成于所述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所述电荷输送层用作表面层。此外,所述电荷输送层含有具有由下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此外,聚酯树脂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不小于5质量%至不大于30质量%,相对于聚酯树脂的总质量。此外,电荷输送层中聚酯树脂的含量不小于60质量%,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全部粘结剂树脂的总质量。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061
在上述式(1)中,X1表示二价有机基团;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Z表示具有1个以上至4个以下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和n表示括号内结构的重复数的平均值,范围为20以上至80以下。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062
在上述式(2)中,R11-R1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X2表示二价有机基团;和Y表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氧原子或硫原子。
在上述式(1)中,X1表示二价有机基团。
作为所述二价有机基团,例如,可以提及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环烷基(cycloalkylene group)、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联苯基或具有多个经由亚烷基、氧原子或硫原子键合的亚苯基的二价基团。这些中,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具有多个经由亚烷基、氧原子或硫原子键合的亚苯基的二价基团是优选的。
作为亚烷基,能够使用具有3个以上至10个以下构成主链的碳原子的亚烷基。其实例包括亚丙基、亚丁基、亚戊基、亚己基、亚庚基、亚辛基、亚壬基和亚癸基。这些中,亚丁基和亚己基是优选的。
作为亚环烷基,能够使用具有5个以上至10个以下构成环的碳原子的亚环烷基。其实例包括亚环戊基、亚环己基、亚环庚基、亚环辛基、亚环壬基和亚环癸基。这些中,亚环己基是优选的。
作为亚芳基,例如,可以提及亚苯基(邻亚苯基、间亚苯基和对亚苯基)和亚萘基。这些中,间亚苯基和对亚苯基是优选的。
作为具有多个经由亚烷基、氧原子或硫原子键合的亚苯基的二价亚苯基,可以提及邻亚苯基、间亚苯基和对亚苯基。这些中,对亚苯基是优选的。作为用于键合(binding)多个亚苯基的亚烷基,能够使用具有1个以上至4个以下构成主链的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这些中,亚甲基和亚乙基是优选的
作为上述基团可以具有的取代基,例如,可以提及烷基、烷氧基和芳基。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烷氧基的实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芳基的实例包括苯基。这些中,甲基是优选的。
现在,将在上述式(1)中X1的具体实例示于以下。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091
这些中,由上述式(3-2)、(3-4)、(3-12)、(3-13)和(3-18)表示的基团是优选的。
在上述式(1)中,X1不必要为一种基团。为了改进聚酯树脂的溶解性和机械强度,可以使用两种或多种基团作为X1。例如,在使用由上述式(3-12)或(3-13)表示的基团的情况下,从改进树脂溶解性的角度,相对于单一使用,组合使用其它基团是优选的。当将由上述式(3-12)表示的基团和由上述式(3-13)表示的基团组合使用时,在聚酯树脂中由上述式(3-12)表示的基团相对于由上述式(3-13)表示的基团的比例(摩尔比)优选为1∶9至9∶1和更优选3∶7至7∶3。
在上述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
芳基的实例包括苯基。
这些中,为了缓和接触应力,R1和R2优选为甲基。
在上述式(1)中,Z表示具有1个以上至4个以下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
具有1个以上至4个以下碳原子的亚烷基的实例包括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和亚丁基。这些中,从聚酯树脂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对在聚酯树脂中电荷输送物质的聚集的抵抗程度(degree of resistance),同样适用于以下)的角度,亚丙基是优选的。
在上述式(1)中,n表示括号内结构(-SiR1R2-O-)的重复平均数且范围为20以上至80以下。当n为20以上至80以下时,聚酯树脂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增加,能够抑制在聚酯树脂(具有硅氧烷结构的树脂)中电荷输送物质的聚集。特别地,优选n为25以上至70以下。
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具体实例将示于以下。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111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121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131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141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151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161
这些中,由上述式(1-6)、(1-7)、(1-8)、(1-10)、(1-12)、(1-13)、(1-14)、(1-16)、(1-21)和(1-2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是优选的。
在上述式(2)中,R11-R1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
作为烷基,例如,可以提及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作为芳基,例如,可以提及苯基和萘基。作为烷氧基,例如,可以提及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这些中,从聚酯树脂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的角度,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和苯基是优选的,甲基是更优选的。
在上述式(2)中,X2表示二价有机基团。
作为二价有机基团,可以提及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联苯基或具有多个经由亚烷基、氧原子或硫原子键合的亚苯基的二价基团。这些中,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和具有多个经由亚烷基、氧原子或硫原子键合的亚苯基的二价基团是优选的。
作为亚烷基,具有3个以上至10个以下构成主链的碳原子的亚烷基是优选的。其实例包括亚丙基、亚丁基、亚戊基、亚己基、亚庚基、亚辛基、亚壬基和亚癸基。这些中,亚丁基和亚己基是优选的。
作为亚环烷基,具有5个以上至10个以下构成环的碳原子的亚环烷基是优选的。其实例包括亚环戊基、亚环己基、亚环庚基、亚环辛基、亚环壬基和亚环癸基。这些中,亚环己基是优选的。
作为亚芳基,例如,可以提及亚苯基(邻亚苯基、间亚苯基和对亚苯基)和亚萘基。这些中,间亚苯基和对亚苯基是优选的。
作为具有多个经由亚烷基、氧原子或硫原子键合的亚苯基的二价基团的亚苯基,可以提及邻亚苯基、间亚苯基和对亚苯基。这些中,对亚苯基是优选的。作为用于键合多个亚苯基的亚烷基,具有1个以上至4个以下构成主链的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是优选的。这些中,亚甲基和亚乙基是优选的
作为前述基团可以各自具有的取代基,例如,可以提及烷基、烷氧基和芳基。作为烷基,例如,可以提及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作为烷氧基,例如,可以提及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作为芳基,例如,可以提及苯基。这些中,甲基是优选的。
在上述式(2)中,作为X2的具体实例,可以提及与用于在上述式(1)中X1的那些相同的实例。它们中,由上述式(3-2)、(3-4)、(3-12)、(3-13)和(3-18)表示的基团是优选的。
在上述式(2)中,Y表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氧原子或硫原子。
作为亚烷基,具有1个以上至4个以下构成主链的碳原子的亚烷基是优选的。其实例包括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和亚丁基。这些中,从机械强度的角度,亚甲基是优选的。
作为亚芳基,例如,可以提及亚苯基(邻亚苯基、间亚苯基和对亚苯基)、亚联苯基和亚萘基。
作为上述基团可以各自具有的取代基,例如,可以提及烷基、烷氧基和芳基。作为烷基,例如,可以提及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作为烷氧基,例如,可以提及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作为芳基,例如,可以提及苯基。
在上述式(2)中,Y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它们中,由下述式(5)表示的基团是更优选的。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181
在上述式(5)中,R51和R5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或者将R51和R52键合以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叉基(cycloalkylidene group)或亚芴基(fluorenylidene group)。
作为烷基,例如,可以提及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这些中,甲基是优选的。此外,所述烷基中,作为取代的烷基,例如,可以提及氟烷基例如三氟甲基和五氟乙基。
作为芳基,例如,可以提及苯基和萘基。
作为烷氧基,例如,可以提及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
作为环烷叉基,例如,可以提及环戊叉基(cyclopentylidenegroup)、环己叉基(cyclohexylidene group)和环庚叉基(cycloheptylidene group)。这些中,环庚叉基是优选的。
由上述式(5)表示的基团的具体实例示于以下。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191
这些中,由上述式(5-1)、(5-2)、(5-3)和(5-8)表示的基团是优选的。
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具体实例示于以下。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201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211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221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231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241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251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261
这些中,由上述式(2-1)、(2-2)、(2-8)、(2-9)、(2-10)、(2-12)、(2-17)、(2-20)、(2-21)、(2-22)、(2-24)、(2-29)、(2-33)、(2-34)和(2-35)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是优选的。
此外,在本发明中,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中,可以使用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不小于5质量%至不大于30质量%的聚酯树脂,相对于聚酯树脂的总质量。特别地,含量优选不小于10质量%至不大于25质量%。
在本发明中,硅氧烷部位(moiety)是指含有在构成硅氧烷部分(portion)的两端的硅原子和键合至它们的基团、通过在两端的硅原子夹持的氧原子、硅原子和键合至它们的基团的部位。更具体地,本发明中的硅氧烷部位,例如,在由下述式(1-6-s)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情况下,是指以下示出的由虚线包围的部位。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281
当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相对于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的总质量为不小于5质量%时,持续发挥缓和接触应力的效果。此外,当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不大于30质量%时,抑制在聚酯树脂中电荷输送物质的聚集和改进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
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相对于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的总质量可以通过一般分析方法分析。分析方法的实例示于以下。
在将用作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溶解于溶剂中后,包含于用作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中的各种物质通过能够分离和回收组分的分离设备例如尺寸排阻色谱(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由此分离的聚酯树脂在碱存在下水解并分解为羧酸部分和双酚部分。将获得的双酚部分进行核磁共振谱分析和质谱分析,以计算硅氧烷部分的重复数及其摩尔比,并计算性地将它们换算为含量(质量比)。
在本发明中要使用的上述聚酯树脂为由通过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通过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形成的共聚物。共聚形式可以为嵌段共聚、无规共聚和交替共聚中的任一种。特别地,无规共聚是优选的。
从聚酯树脂的机械强度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耐久性的角度,在本发明中要使用的上述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80,000以上和更优选90,000以上。另一方面,从溶解性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性角度,重均分子量优选为400,000以下和更优选300,000以下。
在本发明中,树脂的重均分子量是指如下所述根据常规方法测量的以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更具体地,将待测量的树脂放入四氢呋喃中并使其静置几小时。其后,将待测量的树脂和四氢呋喃充分混合同时搅拌,并使其进一步放置12小时以上。其后,使所述混合物通过样品处理过滤器(My-Shori Disc H-25-5,由Tohso Corporation制造)以获得GPC(凝胶渗透色谱法)用样品。
接下来,将柱在40℃的热室中稳定化。向该温度的柱中,以每分钟1ml的流速注入四氢呋喃作为溶剂,并注入上述获得的GPC样品(10μl)。作为所述柱,使用柱TSKgel Super HM-M(由Tohso Corporation制造)。
在测量待测量的树脂的重均分子量时,基于校准曲线的对数值与计数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待测量的树脂的分子量分布,所述校准曲线通过使用多个单分散聚苯乙烯样品制作。作为用于制作校准曲线的聚苯乙烯标准样品,使用分子量为3,500、12,000、40,000、75,000、98,000、120,000、240,000、500,000、800,000和1,800,000的总共十个单分散聚苯乙烯样品(由Aldrich制造)。作为检测器,使用RI(折射率)检测器。
在本发明中要使用的前述聚酯树脂的共聚比能够通过一般方法,即,基于通过树脂的1H-NMR测量获得的氢原子(构成树脂的氢原子)的峰面积比例的换算法确认。
例如,能够通过二羧酸酯和二醇化合物之间的酯交换法合成在本发明中要使用的上述聚酯树脂。可选择地,能够通过二价酰基卤例如二酰基卤(dicarboxylic acid halide)和二醇化合物之间的聚合反应合成聚酯树脂。
在本发明中要使用的上述聚酯树脂的合成例将描述如下。
(合成例1)
具有由上述式(1-6)、(1-12)、(2-12)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A1的合成
将由下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24.6g)和由下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24.6g)溶解于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301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将由下述式(7-1)表示的具有硅氧烷结构的二醇(21.7g)和由下述式(8-1)表示的二醇(43.9g)溶解在10%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此外,添加三丁基苄基氯化铵作为聚合催化剂并搅拌,以制备二醇化合物溶液。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311
接着,将上述酰基卤溶液添加至上述二醇化合物溶液同时搅拌以引发聚合。将述聚合在搅拌下进行3小时,同时将反应温度维持在25℃以下。
其后,添加乙酸以终止聚合反应。重复用水洗涤直至将水相中和。在洗涤后,将所得溶液在搅拌下逐滴添加至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将所述聚合物在真空下干燥以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6)、(1-12)、(2-12)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A1(80g)。这示于表1中。
作为在聚酯树脂A1中的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如上所述计算,其为20质量%。此外,聚酯树脂A1的重均分子量为130,000。
(合成例2至8)
具有由上述式(1-6)、(1-12)、(2-12)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A2-A8的合成
控制合成时在合成例1中使用的二酰基卤(6-1)和(6-2)以及二醇化合物(7-1)和(8-1)的用量以合成表1中示出的聚酯树脂A2-A8。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A2-A8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A2-A8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分别为:
聚酯树脂A2:120,000
聚酯树脂A3:100,000
聚酯树脂A4:80,000
聚酯树脂A5:130,000
聚酯树脂A6:150,000
聚酯树脂A7:120,000
聚酯树脂A8:100,000。
(合成例9)
具有由上述式(1-7)、(1-13)、(2-12)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B1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24.4g)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24.4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由下述式(7-2)表示的具有硅氧烷结构的二醇(21.0g)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44.2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7)、(1-13)、(2-12)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B 1(70g)。这示于表1中。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321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聚酯树脂B 1的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B 1的重均分子量。聚酯树脂B1的重均分子量为125,000。
(合成例10至12)
具有由上述式(1-7)、(1-13)、(2-12)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B2-B4的合成
控制合成时在合成例9中使用的二酰基卤(6-1)和(6-2)以及二醇化合物(7-2)和(8-1)的用量以合成表1中示出的聚酯树脂B2-B4。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聚酯树脂B2-B4的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B2-B4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分别为:
聚酯树脂B2:130,000
聚酯树脂B3:90,000
聚酯树脂B4:140,000
(合成例13)
具有由上述式(1-8)、(1-14)、(2-9)和(2-2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C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24.9g)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24.9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由下述式(7-3)表示的具有硅氧烷结构的二醇(21.8g)和由下述式(8-2)表示的二醇(43.5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8)、(1-14)、(2-9)和(2-2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C(70g)。这示于表1中。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341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C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C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20,000。
(合成例14)
具有由上述式(1-9)、(1-15)、(2-15)和(2-27)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D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24.0g)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24.0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由下述式(7-4)表示的具有硅氧烷结构的二醇(23.5g)和由下述式(8-3)表示的二醇(44.5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9)、(1-15)、(2-15)和(2-27)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D(70g)。这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D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D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00,000。
(合成例15)
具有由上述式(1-10)、(1-16)、(2-7)和(2-19)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E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28.0g)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28.0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由下述式(7-5)表示的具有硅氧烷结构的二醇(21.3g)和由下述式(8-4)表示的二醇(38.4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10)、(1-16)、(2-7)和(2-19)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E(60g)。这示于表1中。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351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E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E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50,000。
(合成例16)
具有由上述式(1-11)、(1-17)、(2-12)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F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24.3g)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24.3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由下述式(7-6)表示的具有硅氧烷结构的二醇(20.6g)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44.3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11)、(1-17)、(2-12)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F(60g)。这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F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F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40,000。
(合成例17)
具有由上述式(1-26)、(1-27)、(2-12)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G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24.4g)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24.4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由下述式(7-7)表示的具有硅氧烷结构的二醇(21.3g)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44.2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26)、(1-27)、(2-12)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G(65g)。这示于表1中。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362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G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G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20,000。
(合成例18)
具有由上述式(1-21)和(2-3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H的合成
将由下述式(6-3)表示的二酰基卤(51.7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371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具有硅氧烷结构且由上述式(7-1)表示的二醇(21.7g)和由下述式(8-5)表示的二醇(40.6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21)和(2-3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H(70g)。这示于表1中。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372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H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H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20,000。
(合成例19)
具有由上述式(1-22)和(2-3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I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3)表示的二酰基卤(51.4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具有硅氧烷结构且由上述式(7-2)表示的二醇(21.0g)和由上述式(8-5)表示的二醇(41.2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22)和(2-3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I(65g)。这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I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I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30,000。
(合成例20)
具有由上述式(1-23)和(2-3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J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3)表示的二酰基卤(52.7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具有硅氧烷结构且由上述式(7-4)表示的二醇(23.5g)和由上述式(8-5)表示的二醇(40.2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23)和(2-3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J(60g)。这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J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J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10,000。
(合成例21)
具有由上述式(1-24)和(2-3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K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3)表示的二酰基卤(51.2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具有硅氧烷结构且由上述式(7-6)表示的二醇(20.6g)和由上述式(8-5)表示的二醇(41.3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24)和(2-3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K(60g)。这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K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K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60,000。
(合成例22)
具有由上述式(1-21)、(1-12)、(2-34)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L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3)表示的二酰基卤(34.6g)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15.4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具有由上述式(7-1)表示的二醇(21.7g)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42.7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21)、(1-12)、(2-34)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L(65g)。这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L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L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20,000。
(合成例23)
具有由上述式(1-22)、(1-13)、(2-34)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M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3)表示的二酰基卤(34.3g)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15.1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具有硅氧烷结构且由上述式(7-2)表示的二醇(21.0g)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43.0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22)、(1-13)、(2-34)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M(60g)。这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M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M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25,000。
(合成例24)
具有由上述式(1-23)、(1-15)、(2-34)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N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3)表示的二酰基卤(35.4g)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15.5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具有硅氧烷结构且由上述式(7-4)表示的二醇(23.5g)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42.0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23)、(1-15)、(2-34)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N(60g)。这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N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N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95,000。
(合成例25)
具有由上述式(1-24)、(1-17)、(2-34)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O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3)表示的二酰基卤(34.2g)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15.1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具有硅氧烷结构且由上述式(7-6)表示的二醇(20.6g)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34.2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24)、(1-17)、(2-34)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O(60g)。这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O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O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55,000。
(合成例26)
具有由上述式(1-1)和(2-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P的合成
将由下述式(6-4)表示的二酰基卤(40.6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411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具有硅氧烷结构且由上述式(7-1)表示的二醇(21.7g)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55.4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1)和(2-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P(65g)。这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P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P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05,000。
(合成例27)
具有由上述式(1-2)和(2-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Q的合成
将由下述式(6-5)表示的二酰基卤(42.7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具有硅氧烷结构且由上述式(7-1)表示的二醇(21.7g)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52.0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2)和(2-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Q(60g)。这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Q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Q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40,000。
(合成例28)
具有由上述式(1-1)、(1-12)、(2-1)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R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4)表示的二酰基卤(16.0g)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31.5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具有硅氧烷结构且由上述式(7-1)表示的二醇(21.7g)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47.2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1)、(1-12)、(2-1)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R(65g)。这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R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R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20,000。
(合成例29)
具有由上述式(1-2)、(1-12)、(2-2)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S的合成
将由上述式(6-5)表示的二酰基卤(15.2g)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32.4g)溶解在二氯甲烷中以制备酰基卤溶液。
此外,与所述酰基卤溶液分开地,使用具有硅氧烷结构且由上述式(7-1)表示的二醇(21.7g)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46.3g),进行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操作,从而获得具有由上述式(1-2)、(1-12)、(2-2)和(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S(60g)。这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计算在聚酯树脂S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并示于表1中。
此外,以与合成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聚酯树脂S的重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为130,000。
表1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441
用作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包含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可以共混和投入使用其它树脂。
可以共混的粘结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和不饱和树脂。这些中,优选聚酯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这些可单独或以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或共聚物使用。
当组合使用其它聚酯树脂时,能够使用具有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它们中,具有由上述式(2-1)-(2-4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是优选的。此外,具有由上述式(2-1)、(2-2)、(2-8)、(2-9)、(2-10)、(2-12)、(2-17)、(2-20)、(2-21)、(2-22)、(2-24)、(2-29)、(2-33)、(2-34)或(2-35)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是优选的。
可以组合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具体实例示于以下。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461
这些中,由上述式(9-1)、(9-4)和(9-6)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是优选的。
在本发明中,由于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的含量相对于构成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的全部粘结剂树脂的总质量不小于60质量%,所以能够获得缓和接触应力的效果。
此外,为了平衡地满足缓和接触应力和重复使用期间的电位稳定性,优选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中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中的硅氧烷部位的含量相对于电荷输送层的全部粘结剂树脂的总质量优选为不小于5质量%至不大于30质量%,和更优选不小于10质量%至不大于25质量%。
作为在用作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电荷输送物质,例如,可以提及三芳胺化合物、腙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芪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噁唑化合物、噻唑化合物和三芳基甲烷化合物。这些电荷输送物质可单独或以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此外,这些中,为了改进电子照相特性,优选将三芳胺化合物用作电荷输送物质。此外,在三芳胺化合物中,优选使用由下述式(4)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471
<在式(4)中,Ar1至Ar4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和Ar5和Ar6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
在上述式(4)中,Ar1至Ar4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作为芳基,例如,可以提及苯基和萘基。这些中,苯基是优选的。作为芳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例如,可以提及烷基、芳基、烷氧基和具有不饱和键的单价基团。
在上述式(4)中,Ar5和Ar6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作为亚芳基,例如,可以提及亚苯基和亚萘基。这些中,亚苯基是优选的。
由上述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实例示于以下。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481
这些中,(4-1)或(4-7)是优选的。
由于用作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以预定含量包含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因此能够彼此平衡地获得接触应力的持续缓和和令人满意的电子照相特性。
由上述式(4)表示的化合物有利地具有高电荷输送能力;然而,有时相容性变为依赖于构成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的组成的问题。特别地,在使用含硅氧烷结构的常规树脂以缓和接触应力的情况下,由于硅氧烷部位和电荷输送物质之间的相容性趋于低,在含硅氧烷结构的树脂中,电荷输送物质聚集,结果电子照相特性有时恶化。
由于用作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以预定含量包含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所述聚酯树脂为含硅氧烷结构的树脂中的一种,因此即使将由上述式(4)表示的化合物用作电荷输送物质,也能够获得缓和应力的效果而不破坏电子照相特性。
此外,在用作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上,可以形成凹凸形状(unevenness profile)(凹陷和凸起)。依赖于凹凸形状的形成,能够提高缓和接触应力的效果。凹凸形状能够通过已知方法形成。其具体实例可以包括:将有机或无机颗粒添加至表面层的方法,将研磨颗粒喷洒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表面上以在表面层的表面上形成凹陷的方法,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使具有凹凸形状的模具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层的表面接触以在表面层的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通过结露在由表面层涂布液形成的膜表面上形成液滴并干燥该液滴以在表面层的表面上形成凹陷的方法,和通过将激光光施加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层的表面而在表面层的表面中形成凹陷的方法。这些中,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使具有凹凸形状的模具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层的表面接触以在表面层的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是优选的。此外,通过结露在由表面层涂布液形成的膜表面上形成液滴并干燥液滴以形成凹陷的方法是优选的。
将描述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使具有凹凸形状的模具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表面接触以在表面层的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
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使具有凹凸形状的模具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表面接触以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是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使具有预定形状的模具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表面接触以转印形状的方法。
图1为示意性说明利用模具的压接形状转印/加工设备的图。
将预定模具B安装至可重复加压和卸压的加压设备A。其后,在施加预定压力下使所述模具与具有在其上形成的表面层的圆筒状支承体C接触,从而转印形状。其后,一次卸载施加的压力,并使圆筒状支承体C旋转,然后,再次施加压力以转印形状。通过重复该步骤,能够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整个圆周上形成预定形状。
此外,例如,如图2所示,将具有与圆筒状支承体C的表面层表面的全周长对应的预定形状的模具B安装至加压设备A。其后,在将预定压力施加至圆筒状支承体C时,使圆筒状支承体C沿箭头指示的方向旋转和移动。以此种方式,在电子感光构件的整个圆周上形成预定的凹凸形状。
此外,可以将片状模具夹持在辊形加压设备和圆筒状支承体C之间并进给模具片以进行表面加工。
此外,为了有效地转印形状,可加热模具和圆筒状支承体C。所述模具和圆筒状支承体C的加热温度可任意地设置,只要能够形成预定形状即可;然而,为了稳定地形成形状,优选将温度设定为尽可能低。
可适当地选择模具本身的材料、尺寸和形状。作为模具用材料,可提及其表面用微细加工处理的金属、表面利用抗蚀剂图案化的硅晶片、具有分散的细颗粒或具有预定的微细表面形状并用金属涂布的树脂膜。
此外,为了向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均匀地施加压力,可在模具和加压设备之间设置弹性构件。
接下来,以下将描述通过结露在由表面层涂布液形成的膜表面上形成液滴并干燥液滴以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形成凹陷的方法。
作为用于通过结露在由表面层涂布液形成的膜表面上形成液滴的方法,可以提及将用表面层涂布液涂布的支承体在大气下保持预定时间(其中液滴能够通过结露形成于涂膜表面上)的方法,和将对水具有高亲和性的有机化合物添加至表面层涂布液的方法。
在表面形成方法中的结露是指在涂膜表面上通过水的作用形成液滴。用于通过结露在涂膜上形成液滴的条件受到用于保持支承体的气氛的相对湿度和涂布液的溶剂蒸发条件(例如,蒸发热)影响。因此,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条件。特别地,所述条件主要取决于保持支承体气氛的相对湿度。在通过结露在涂膜表面上形成液滴的相对湿度优选为40%以上至100%以下和更优选60%以上至95%以下。将通过结露在涂膜表面上形成液滴的步骤进行任意时间,只要通过结露形成液滴即可。从生产性的角度,该时间优选为1秒以上至300秒以下,更优选10秒以上至180秒以下。在将液滴形成于涂膜表面上的步骤中,相对湿度是重要的;然而,气氛温度优选为20℃以上至80℃以下。
此外,适合于在涂膜表面中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的表面层涂布液,可以提及含芳香族有机溶剂的溶液。所述芳香族有机溶剂是优选的,这是由于它是对水具有低亲和性的溶剂,和在结露步骤中稳定地形成形状。具体地,可以提及1,2-二甲基苯、1,3-二甲基苯、1,4-二甲基苯、1,3,5-三甲基苯和氯苯。此外,芳香族有机溶剂相对于表面层涂布液的全部溶剂的含量优选为不小于50质量%至不大于80质量%。
此外,芳香族有机溶剂包含于表面层涂布液中,此外还可以将对水具有高亲和性的有机化合物添加至表面层涂布液。作为对水具有高亲和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提及对水具有高亲和性的有机溶剂。对水的亲和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测定。
<对水的亲和性的评价>
在常温/常湿环境(25℃,相对湿度:55%)中,首先,通过50ml量筒量取水(50ml)。然后,通过100ml量筒量取要使用的溶剂(50ml)。向其中,添加通过前述操作量取的水(50ml)并通过玻璃棒搅拌直至使全部溶液均匀化。其后,设置盖以不使溶剂和水蒸发,并使其充分静置直至气泡和界面变得稳定。其后,观察在100ml量筒中溶液混合物的状态,和测量水相的体积。如果水相的体积为0ml以上至5ml以下,该溶剂能够确定为亲水性溶剂。
作为与水具有高亲和性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提及1,2-丙二醇、1,3-丁二醇、1,5-戊二醇、丙三醇、1,2,6-己三醇、四氢呋喃、二甘醇二甲基醚、丙酸、丁酸、γ-丁内酯、二甘醇单乙酸酯、一醋精、二醋精、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磷酸三乙酯、β-甲基吡啶、γ-甲基吡啶、2,4-二甲基吡啶、2,6-二甲基吡啶、喹啉、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N,N′,N′-四甲基脲、2-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环丁砜、2-乙氧基乙醇、四氢糠醇、二甘醇、三甘醇、四甘醇、1-乙氧基-2-丙醇、双丙甘醇、二丙二醇单甲基醚、二丙二醇单乙基醚、三丙二醇单甲基醚、双丙酮醇、3-氯-1,2-丙二醇、N-丁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2-甲氧基乙基乙酸酯、二甘醇单乙基醚乙酸酯、六甲基磷酸三酰胺、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这些中,二甲基亚砜、环丁砜、三甘醇和二丙二醇是优选的。可以单独含有或以两种以上组合含有这些有机溶剂。
此外,以下是优选的:作为性质,必须要求对水具有高亲和性的有机化合物不仅对通过结露产生的水具有亲和性而且还对于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具有亲和性。此类具有上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例如,可以提及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提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提及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或磷酸酯。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提及胺盐型表面活性剂或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胺盐型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提及烷基胺盐、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多胺脂肪酸衍生物或咪唑啉。作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提及烷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吡啶盐、烷基异喹啉鎓盐或苄索氯铵。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提及脂族酰胺衍生物或多元醇衍生物。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提及丙氨酸、十二烷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二(辛基氨基乙基)甘氨酸或N-烷基-N,N-二甲基铵甜菜碱(N-alkyl-N,N-dimethyl ammoniumbetain)。这些中,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令人满意的电子照相特性,因此其是优选的。此外,多元醇是优选的。多元醇的实例包括高分子量烷基醇例如三甘醇、四甘醇、聚乙二醇、双丙甘醇和三(双丙甘醇);高分子量脂肪酸酯例如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十甘油脂肪酸酯(decaglycerinfatty acid ester)、聚甘油脂肪酸酯和聚乙二醇脂肪酸酯;高分子量烷基醚例如聚环氧乙烷烷基醚和聚环氧乙烷烷基苯基醚;高分子量烷基胺例如聚环氧乙烷烷基胺;高分子量脂肪酸酰胺例如聚环氧乙烷烷基脂肪酸酰胺;高分子量脂肪酸盐例如聚环氧乙烷烷基醚乙酸盐;和高分子量烷基醚磷酸盐例如聚环氧乙烷烷基醚磷酸盐。
这些对水具有高亲和性的有机化合物中,具有通过戴维斯法(Davis method)计算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6-12的有机化合物是优选的。
在通过结露在由表面层涂布液的涂膜表面上形成液滴后,干燥膜。在其脱水步骤中,作为脱水方法,可以提及加热干燥、鼓风干燥和真空干燥。此外,可以组合使用这些脱水方法。特别地,从生产性的角度,加热干燥和加热/鼓风干燥是优选的。此外,为了高度均匀地形成凹陷,快速脱水是关键。对于此,加热干燥是优选的。脱水温度优选为100℃以上至150℃以下。作为脱水步骤的时间,可以采用任何时间,只要除去在基体上施涂的涂布液中包含的溶剂和在结露步骤中形成的液滴即可。脱水步骤的时间优选为20分钟以上至120分钟以下,和进一步优选40分钟以上至100分钟以下。
在通过结露的形状形成中,可以通过控制产生条件来控制形状。可以通过改变在表面层涂布液中包含的溶剂的类型、溶剂含量、在结露步骤中的相对湿度、在结露步骤中的保持时间和脱水温度来控制凹陷。
可通过前述用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凹凸形状形成方法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形成多个凹陷和凸起。
作为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形成的凹陷形状,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俯视图所观察到的,可以提及由直线形成的形状、由曲线形成的形状以及由直线和曲线形成的形状。作为由直线形成的形状,例如,例如,可提及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和六角形。作为由曲线形成的形状,例如,可提及圆形和椭圆形。作为由直线和曲线形成的形状,例如,可提及具有圆角的四角形、具有圆角的六角形和扇形。
此外,作为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中形成的凹陷形状,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截面图,可以提及由直线形成的形状、由曲线形成的形状以及由直线和曲线形成的形状。作为由直线形成的形状,例如,可提及三角形、四角形和五角形。作为由曲线形成的形状,例如,可提及部分圆形和部分椭圆形。作为由直线和曲线形成的形状,例如,可提及具有圆角的四角形和扇形。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中形成的凹陷的形状、尺寸和深度可彼此不同。可选择地,所有凹陷可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和深度。此外,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可具有不同形状、尺寸和深度的凹陷及具有相同形状、尺寸和深度的凹陷的组合。此外,这些形状可以具有重叠的部分或者相互彼此堆叠。
将描述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形成的凹陷形状的尺寸。
作为凹陷部形状的指标,使用长轴径尺寸。长轴径尺寸是指穿过每个凹陷部开口部的直线中的最大长度;换言之,是指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中凹陷开口部的外周面为基准,各凹陷的表面开口部的最大长度。更具体地,当凹陷的表面形状是圆形时,是指圆的直径。当表面形状是椭圆形时,是指其长径。当形状是四角形时,是指其较长的对角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中凹陷形状的长轴径优选为0.5μm以上至80μm以下,此外,优选1μm以上至40μm以下,并进一步优选20μm以下。
将描述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形成的凹陷的深度。
作为上述凹陷的指标,使用深度。所述深度是指各凹陷的最深部与开口表面之间的距离,更具体地,是指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的凹陷开口部的外周面为基准,凹陷的最深部与开口表面之间的距离。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中,凹陷的深度优选为0.1μm以上至10μm以下,更优选0.3μm以上至7μm以下,和进一步优选5μm以下。
其中形成凹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中的区域,可以为其全部或部分;然而,凹陷优选在全部表面区域形成。
此外,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的凹陷优选以每单位面积(10000μm2(100μm见方))中为1以上至70,000以下的比例存在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并且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上至50,000以下。
作为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形成的凸起形状,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提及由直线形成的形状、由曲线形成的形状以及由直线和曲线形成的形状。作为由直线形成的形状,例如,可提及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和六角形。作为由曲线形成的形状,例如,可提及圆形和椭圆形。作为由直线和曲线形成的形状,例如,可提及具有圆角的四角形、具有圆角的六角形和扇形
此外,作为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形成的凸起形状,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截面图,可以提及由直线形成的形状、由曲线形成的形状以及由直线和曲线形成的形状。作为由直线形成的形状,例如,可提及三角形、四角形和五角形。作为由曲线形成的形状,例如,可提及部分圆形和部分椭圆形。作为由直线和曲线形成的形状,例如,可提及具有圆角的四角形和扇形。
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形成的凸起形状的形状、尺寸和高度可彼此不同。可选择地,所有凸起可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和高度。此外,这些形状可以具有重叠部或者相互彼此堆叠。
将描述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形成的凸起的尺寸。
作为凸起的指标,使用长轴径尺寸。长轴径尺寸是指以各凸起部的外周面为基准,各凸起与所述外周面接触的部分的最大长度。例如,当凸起的表面形状为圆形时,是指圆的直径。当表面形状是椭圆形时,是指其长径。当形状是四角形时,是指最长的对角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凸起的长轴径优选为0.5μm以上至40μm以下,此外,优选1μm以上至20μm以下,和进一步优选10μm以下。
将描述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形成的凸起形状的高度。
作为上述凸起的指标,使用高度。该高度是指各凸起的顶部与外周面之间的距离。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的凸起的高度优选为0.1μm以上至10μm以下,此外,优选0.3μm以上至7μm以下,和进一步优选5μm以下。
其中形成凸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区域可以为全部或部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然而,凸起优选在全部表面区域中形成。此外,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的凸起优选以每单位面积(10000μm2(100μm见方))中为1以上至70,000以下的比例存在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中,并且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上至50,000以下。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的凹凸形状可通过商购可得的显微镜例如激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或原子间力显微镜测量。
作为激光显微镜,例如,可使用仪器如超深度轮廓测量显微镜VK-855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超深度轮廓测量显微镜VK-90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和超深度轮廓测量显微镜VK-95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表面轮廓测量系统Surface Explorer SX-520DR型仪器(由Ryoka Systems Inc.制造);扫描型共聚焦激光显微镜OLS3000(由Olympus Corporation制造)和真彩色(real color)共聚焦显微镜Optics C130(由LasertecCorporation制造)。
作为光学显微镜,例如,可使用仪器例如数字显微镜VHX-5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数字显微镜VHX-2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和3D数字显微镜VC-7700(由Omron Corporation制造)。
作为电子显微镜,例如,可使用仪器例如包括3D真表面观察(real surface-view)显微镜VE-98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3D真表面观察显微镜VE-88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扫描电子显微镜常规/可变压力SEM(由SII NanoTechnologyInc.制造)、扫描电子显微镜SUPERS CAN SS-550(由ShimadzuCorporation制造)。
作为原子间力显微镜,例如,可使用仪器例如纳米尺度混合显微镜VN-80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扫描探针显微镜NanoNavi station(由SII NanoTechnology Inc.制造)和扫描探针显微镜SPM-9600(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
使用如上所述的显微镜,可以在预定的放大倍率下测量视野(要测量的)中凹陷部和凸起的长轴径、深度和高度。
作为实例,将描述利用分析程序通过Surface ExplorerSX-520DR型仪器的测量。
将要测量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放置在工作台上并调节斜面以使工作台水平。以网络模式(web mode)载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三维形状数据。此时,可将物镜的放大倍率设置在50倍,并在100μm×100μm(10,000μm2)视野内进行观察。
接着,使用数据分析软件中的颗粒分析程序,显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等高线数据。
凹凸形状的分析参数如凹陷部和凸起的形状、长轴径、深度和高度均可根据形成的凹凸形状来优化。例如,当观察并测量长轴径为约10μm的凹凸形状时,可将长轴径的上限设定在15μm;长轴径的下限设定在1μm;深度下限设定在0.1μm;和体积下限设定在1μm3以上。此外,计数分析屏幕上确定为凹陷部和凸起的凹凸形状并确定为凹凸形状的数量。
注意,具有约1μm以下长轴径的凹凸形状能够通过激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然而,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期望组合使用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和测量。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为具有支承体、设置于所述支承体上的电荷产生层和设置于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及还为其中电荷输送层用作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最上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粘结剂树脂。此外,电荷输送层包含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
此外,电荷输送层可为层压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将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引入至少在最外表面层侧上的电荷输送层中。作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广泛使用通常具有在圆筒状支承体上形成的感光层的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而,能够使用其它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例如带状或片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作为所述支承体,优选具有导电性的支承体(导电性支承体),还可使用由金属如铝、铝合金和不锈钢形成的支承体。
在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支承体的情况下,可使用ED管、EI管和切削或利用电解复合研磨(electropolishing)(通过具有电解作用的电极和电解质溶液进行的电解,和通过具有研磨作用的磨石的研磨)和湿法或干法珩磨处理的这些管。
此外,能够使用金属支承体或具有通过真空沉积铝、铝合金或氧化铟-氧化锡合金形成的膜层的树脂支承体。
作为树脂支承体,例如,可以提及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酚醛树脂、聚丙烯和聚苯乙烯树脂形成的支承体。
此外,可使用通过用导电性颗粒如炭黑、氧化锡颗粒、氧化钛颗粒和银颗粒浸渍树脂或纸张形成的支承体,和具有导电性粘结剂树脂的塑料。
为了防止由光例如激光光的散射引起的干涉条纹的形成,可将支承体表面施加以切削处理、表面粗糙化处理或氧化铝膜处理。
为了赋予导电性而在支承体表面上设置层时,该层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1010Ω·cm以下,和特别地更优选1×106Ω·cm以下。
为防止由光例如激光光的散射导致的干涉条纹或为覆盖支承体的擦痕,在支承体与中间层(稍后叙述)或电荷产生层之间可设置导电层。其为通过使用具有在粘结剂树脂中分散的导电性颗粒的导电层涂布液而形成的层。
作为导电性颗粒,例如,可以提及炭黑、乙炔黑、金属粉末如铝、镍、铁、镍铬合金、铜、锌和银;和金属氧化物粉末如导电性氧化锡和ITO。
此外,作为粘结剂树脂,例如,可以提及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酯、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偏二氯乙烯、多芳基化合物树脂、苯氧基树脂、聚碳酸酯、乙酸纤维素树脂、乙基纤维素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基甲苯、聚-N-乙烯基咔唑、丙烯酸类树脂、硅酮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和醇酸树脂。
作为用于导电层涂布液的溶剂,例如,可以提及醚类溶剂如四氢呋喃和乙二醇二甲醚;醇类溶剂如甲醇;酮类溶剂如甲乙酮;和芳香烃溶剂如甲苯。
导电层的膜厚度优选为0.2μm以上至40μm以下,更优选1μm以上至35μm以下,以及进一步更优选5μm以上至30μm以下。
具有在其中分散的导电性颗粒和电阻控制颗粒的导电层趋于具有粗糙化表面。
可在支承体或导电层和电荷产生层之间设置具有阻挡功能和粘结功能的中间层。例如,为了改进与感光层的粘合性、改进涂布加工性、改进由支承体的电荷注入和防止感光层受到电气损坏,形成中间层。
所述中间层能够通过将含有粘结剂树脂的中间层涂布液施涂至导电层上并使其干燥或硬化来形成。
作为中间层的粘结剂树脂,例如,可以提及水溶性树脂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基甲醚、聚丙烯酸、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谷氨酸或干酪素、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和聚谷氨酸酯树脂。
为有效开发中间层的电阻挡性,此外,还为了优化涂布性、粘合性、耐溶剂性和电阻,中间层的粘结剂树脂优选为热塑性树脂。更具体地,热塑性聚酰胺树脂是优选的。作为所述聚酰胺树脂,能够以溶液状态施涂的低结晶或非结晶尼龙共聚物是优选的。
中间层的膜厚度优选为0.05μm以上至7μm以下和更优选0.1μm以上至2μm以下。
此外,为了防止在中间层中电荷(载流子)流动中断,中间层可含有导电性颗粒或电子输送物质(电子接受物质如受体)。
在支承体、导电层或中间层上,设置电荷产生层。
作为要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产生物质,例如,可以提及偶氮颜料如单偶氮、双偶氮和三偶氮;酞菁如金属酞菁、非金属酞菁;靛蓝颜料如靛蓝和硫靛蓝;苝颜料如苝酸酐和苝酸酰亚胺;多环醌颜料如蒽醌和芘醌;角鲨鎓(squarilium)着色物质、吡喃鎓盐和噻喃鎓盐、三苯甲烷着色物质,无机物质如硒、硒-碲和无定形硅;喹吖啶酮颜料、甘菊环盐颜料、花青染料、氧杂蒽着色物质、醌亚胺着色物质和苯乙烯基着色物质。这些电荷产生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这些中,特别优选金属酞菁如氧化钛酞菁、羟基镓酞菁和氯化镓酞菁,这是因为其具有高感光度。
作为电荷产生层中使用的粘结剂树脂,例如,可以提及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多芳基化合物树脂、缩丁醛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酚醛树脂、硅酮树脂、聚砜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醇酸树脂、环氧树脂、脲醛树脂和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这些中,特别地,优选缩丁醛树脂。可单独或作为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或共聚物使用这些。
能够通过施涂通过将电荷产生物质和粘结剂树脂分散于溶剂中获得的电荷产生层涂布液并使其干燥来形成电荷产生层。此外,电荷产生层可以为电荷产生物质的沉积膜。
作为分散方法,例如,可以提及使用均化器、超声波、球磨机、砂磨机、超微磨碎机和辊磨机的方法。
电荷产生物质与粘结剂树脂的比例优选落在1∶10至10∶1(质量比)的范围内,特别地更优选在1∶1至3∶1(质量比)的范围内
用于电荷产生层涂布液的溶剂可基于要使用的粘结剂树脂和电荷产生物质的溶解性和分散稳定性来选择。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以提及醇类溶剂、亚砜类溶剂、酮类溶剂、醚类溶剂、酯类溶剂或芳香烃溶剂。
电荷产生层的膜厚度优选为5μm以下和更优选0.1μm以上至2μm以下。
此外,可将各种类型的感光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增塑剂任选地添加至该电荷产生层中。此外,为了保持平稳地电荷(载流子)流动,电荷产生层可含有电子输送物质(电子接受物质如受体)。
在电荷产生层上,设置电荷输送层。
作为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使用的电荷输送物质,例如,可以提及如上所述的三芳胺化合物、腙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芪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噁唑化合物、噻唑化合物和三芳基甲烷化合物。这些中,由上述式(4)表示的化合物是优选的。此外,在电荷输送层中由上述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不小于10质量%,相对于在电荷输送层中全部电荷输送物质的总质量。
用作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包含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如上所述,可以共混其它树脂。可以共混的粘结剂树脂与上述相同。
电荷输送层可通过施涂通过在溶剂中溶解电荷输送物质和粘结剂树脂得到的电荷输送层涂布液并将其干燥形成。
电荷输送物质与粘结剂树脂的比例优选落入4∶10至20∶10(质量比)的范围内和更优选落入5∶10至12∶10(质量比)的范围内。
作为在电荷输送层涂布液中使用的溶剂,例如,可以提及酮类溶剂如丙酮和甲乙酮;酯类溶剂如乙酸甲酯和乙酸乙酯;醚类溶剂如四氢呋喃、二噁烷、二甲氧基甲烷和二甲氧基乙烷;和芳香烃溶剂如甲苯、二甲苯和氯苯。可单独或作为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使用这些溶剂。这些溶剂中,从树脂溶解性的角度,优选使用醚类溶剂和芳香烃溶剂。
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至50μm以下和更优选10μm以上至35μm以下。
此外,可向该电荷输送层中任选地添加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增塑剂等。
可向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各层中添加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以提及劣化防止剂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光稳定剂,微粒例如有机微粒和无机微粒。作为劣化防止剂,例如,可以提及受阻酚系抗氧化剂、受阻胺系光稳定剂、含硫原子的抗氧化剂和含磷原子的抗氧化剂。作为有机微粒,例如,可以提及含氟原子的树脂颗粒、聚苯乙烯微粒和聚合物树脂颗粒如聚乙烯树脂颗粒。作为无机微粒,例如,可以提及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硅和氧化铝。
当施涂涂布液以形成各层时,作为涂布方法,可使用浸涂法、喷涂法、旋涂法、辊涂法、迈耶棒(Mayer-bar)涂法和刮涂法。
图3示出示意性说明设置有具有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结构的图。
在图3中,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围绕轴2沿箭头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被驱动和旋转。
将被驱动和旋转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均匀地通过充电装置(一次充电装置:充电辊等)3正充电或负充电至预定电位。接下来,将其暴露于由光曝光装置(在图中未示出)发射的光(图像曝光光)4,例如,狭缝曝光光和激光束扫描曝光光。以此方式,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连续形成对应于预期图像的静电潜像。
将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5的显影剂中包含的调色剂显影成调色剂图像。接下来,将形成并承载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来自转印装置(转印辊)6的转印偏压来连续转印到转印材料(纸等)P上。注意,该转印材料P以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旋转同步的方式,从转印材料供给装置(未示出)取出并进给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与转印装置6之间的接触部。
将其上具有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表面分离,并导入其中定影图像的定影装置8中。以此方式,将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图像的材料(打印件、复印件)作为印刷品排出所述设备。
在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借助于通过清洁装置(清洁刮板)7除去残留的显影剂(调色剂)来清洁。接下来,使表面暴露于由预曝光装置(未示出)发射的预曝光光(未示出)以去除电荷,其后,重复用于图像形成。注意,如图3所示,当充电装置3为采用充电辊等的接触充电装置时,不总是必需要上述预曝光光。
将多个结构元件例如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充电装置3、显影装置5、转印装置6和清洁装置7安装于容器中,并组合为一体作为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设置于电子照相设备主体如复印机和激光束打印机。在图3中,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充电装置3、显影装置5和清洁装置7一体化地保持在盒中并用作处理盒9,所述处理盒9通过使用导向装置(guide)10如电子照相设备主体的轨道可拆卸地设置于电子照相设备主体。
图4示出示意性说明彩色电子照相设备(串列方式)的结构的图,该彩色电子照相设备装配有具有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
在图4中,附图标记1Y、1M、1C和1K表示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第一至第四色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分别围绕轴2Y、2M、2C和2K沿箭头指示的方向以预定圆周速度被驱动和旋转。
通过第一色充电装置(一次充电装置:充电辊)3Y将被驱动和旋转的第一色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Y的表面均匀地正或负充电至预定电位。接下来,使表面暴露于从曝光装置(未示出)例如狭缝曝光和激光束扫描曝光发射的曝光光(图像曝光光)4Y。曝光光4Y对应于期望的彩色图像的第一色成分图像(例如,黄色成分图像)。以这种方式,在第一色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Y的表面上,顺次地形成对应于期望色图像的第一色成分图像的第一色组分静电潜像(黄色组分静电潜像)。
通过张紧辊(stretching/extending rollers)12张紧的转印材料输送构件(转印材料输送带)14沿箭头指示的方向以与第一至第四色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Y、1M、1C和1K的圆周速度几乎相同的圆周速度(例如,第一至第四色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Y、1M、1C和1K的圆周速度的97-103%)被驱动和旋转。此外,从转印材料供给装置17进给的转印材料(纸张等)P通过转印材料输送构件14被静电承载(吸附),并顺次地传送至第一至第四色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Y、1M、1C和1K与转印材料输送构件之间的接触部。
在第一色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Y表面上形成的第一色组分静电潜像通过第一色显影装置5Y的调色剂显影,以形成第一色调色剂图像(黄色调色剂图像)。随后,将承载在第一色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Y表面上的第一色调色剂图像通过来自第一色转印装置(转印辊等)6Y的转印偏压顺次转印至承载在转印材料输送构件14上并经过第一色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Y和第一色转印装置6Y之间的空间的转印材料P。
在将第一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后,通过第一色清洁装置(清洁刮板)7Y去除残留的调色剂来清洁第一色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Y的表面,并将其重复用于形成第一色调色剂图像。
将第一色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Y、第一色充电装置3Y、用于发射对应于第一色成分图像的曝光光4Y的第一色曝光装置、第一色显影装置5Y及第一色转印装置6Y总称为第一色图像形成部(section)。
将第二色图像形成部、第三色图像形成部、第四色图像形成部以与第一色图像成像装置中相同的方式操作,该第二色图像形成部具有第二色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M、第二色充电装置3M、用于发射对应于第二色成分图像的曝光光4M的第二色曝光装置、第二色显影装置5M及第二色转印装置6M;该第三色图像形成部具有第三色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C、第三色充电装置3C、用于发射对应于第三色成分图像的曝光光4C的第三色曝光装置、第三色显影装置5C及第三色转印装置6C;该第四色图像形成部具有第四色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K、第四色充电装置3K、用于发射对应于第四色成分图像的曝光光4K的第四色曝光装置、第四色显影装置5K及第四色转印装置6K。更具体地,将第二色调色剂图像(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第三色调色剂图像(青色调色剂图像)及第四色调色剂图像(黑色调色剂图像)顺次转印至通过转印材料输送构件14承载且具有转印于其上的第一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以这种方式,在由转印材料输送构件14上承载的转印材料P上,形成对应于期望的色图像的合成调色剂图像。
将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合成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从转印材料输送构件14的表面分离并引入其中定影图像的定影装置8中。以这种方式,将具有形成于其上的色图像的材料(打印件、复印件)作为印刷品(printed matter)从设备输出。
此外,在通过第一色至第四色充电装置7Y、7M、7C和7K去除残留的调色剂之后,第一色至第四色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Y、1M、1C和1K的表面的电荷可以通过来自预曝光装置的预曝光消除。然而,当如图4所示第一色至第四色充电装置3Y、3M、3C和3K是使用充电辊的接触充电装置时,预曝光不总是必需的。
在结构元件例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和清洁装置中,将多个结构单元安装在容器中并组装为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设置于电子照相设备主体例如复印机和激光束打印机。在图4中,在每一个图像形成部的盒中,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充电装置一体化组装成一体并用作处理盒。通过使用导向装置(未示出)例如电子照相设备主体的轨道,将处理盒9Y、9M、9C和9K可拆卸地设置于电子照相设备主体。
(实施例)
将通过具体实施例的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注意,实施例中的″份″是指″质量份″。
(实施例1)
将具有直径30mm和长度260.5mm的铝圆筒用作支承体。
接着,将10份SnO2-涂布的硫酸钡(导电性颗粒)、2份氧化钛(控制电阻用颜料)、6份酚醛树脂(粘结剂树脂)、0.001份硅油(流平剂)和甲醇(4份)/甲氧基丙醇(16份)的溶剂混合物用于制备导电层涂布液。
将导电层涂布液通过浸涂施涂至支承体上,并通过在140℃下热固化(thermal setting)30分钟来硬化,从而形成具有15μm膜厚度的导电层。
接着,将N-甲氧基甲基化尼龙(3份)和尼龙共聚物(3份)溶解于甲醇(65份)/正丁醇(30份)的溶剂混合物中,以制备中间层涂布液。
将中间层涂布液通过浸涂施涂至导电层上,并在100℃下干燥10分钟,从而获得具有0.7μm膜厚度的中间层。
接着,将10份结晶形羟基镓酞菁(电荷产生物质)(其在布拉格角(在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2θ±0.2°为7.5°、9.9°、16.3°、18.6°,25.1°和28.3°处具有强峰)添加至通过将5份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商品名:SLEC BX-1,粘结剂树脂,由Sekisui ChemicaiCo.,Ltd.制造)溶解在环己酮(250份)中获得的溶液。将该混合物在23±3℃的气氛下,通过使用具有直径1mm的玻璃珠的砂磨机设备分散1小时。分散后,添加乙酸乙酯(250份)以制备电荷产生层涂布液。
将电荷产生层涂布液通过浸涂施涂至中间层上,并在100℃下干燥10分钟,从而形成具有0.26μm膜厚度的电荷产生层。
接着,将1份由上述式(4-1)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9份由下述式(CTM-1)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和10份合成例1中合成的聚酯树脂A1(粘结剂树脂)溶解于二甲氧基甲烷(20份)和一氯苯(60份)的溶剂混合物中,以制备电荷输送层涂布液。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711
将电荷输送层涂布液通过浸涂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并在120℃下干燥1小时,从而获得具有19μm膜厚度的电荷输送层。
以这种方式,制造具有电荷输送层作为表面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接着,将描述评价。
进行关于在2,000张纸的重复使用情况下亮区电位的变化(电位变化)、初始转矩的相对值和在2,000张纸的重复使用情况下转矩的相对值以及当测量转矩时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的观察的评价。
作为评价设备,改造由Canon Inc.制造的激光束打印机LBP-2510(充电(一次充电):接触充电系统,处理速度:94.2mm/s)从而能够调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电位(暗区电位)并投入使用。此外,将由聚氨酯橡胶制造的清洁刮板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接触角设定为25°,并且将其接触压力设定为35g/cm。
评价在温度为23℃和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进行。
<电位变化的评价>
设定评价设备的激光源(780nm)的曝光量(图像的曝光量)以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处光量为0.3μJ/cm2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暗区电位和亮区电位)通过由夹具交换显影装置在显影装置的位置处测量,将所述夹具固定以致电位测量探针位于距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边缘130mm的距离处。
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暗区即未曝光部分的电位设定为-450V,然后施加激光。测量从暗区电位光衰减的亮区电位。
此外,使用A4尺寸普通纸张,在2,000张上顺次输出图像。操作前后,评价亮区电位的变化。结果示于表4中电位变化的列中。注意,此处使用的测试图具有5%打印率。
<相对转矩值的评价>
在与以上电位变化评价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测量用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电动机的驱动电流值(电流值A)。该评价中,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清洁刮板之间的接触应力的量。获得的电流值的大小表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清洁刮板之间的接触应力的量。
此外,要用作对照以获得相对转矩值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根据下列方法制造。
除了将用作实施例1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的聚酯树脂A1改变为以摩尔比5∶5具有由上述式(2-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120,000)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将这用作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使用由此制造的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电动机的驱动电流值(电流值B)。
计算由此获得的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聚酯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驱动电流值(电流值A)和不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聚酯树脂A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电动机的驱动电流值(电流值B)之间的比。将(电流值A)/(电流值B)的所得数值作为比较用相对转矩值。相对转矩值的数值表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清洁刮板之间接触应力量的增加/减少。相对转矩值的数值越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清洁刮板之间的接触应力量越低。结果示于表4中初始转矩的相对值的列中。
接下来,使用A4尺寸普通纸张,在2,000张上顺次输出图像。注意,此处使用的测试图具有5%打印率。
其后,测定在重复使用(2,000张)之后的相对转矩值。以与初始转矩的相对值相同的方式评价在重复使用(2,000张)之后的相对转矩值。在此情况下,将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重复用于2,000张。使用此时的驱动电流值,计算在重复使用2,000张之后转矩的相对值。结果示于表4中在2,000张之后的相对转矩值的列中。
(实施例2至8)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表2中示出的那些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和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结果示于表4中。
(实施例9)
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直至形成电荷产生层。
接着,将1份由上述式(4-1)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9份由上述式(CTM-1)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8份在合成例1中合成的聚酯树脂A 1和2份以摩尔比5∶5具有由上述式(2-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120,000)溶解于二甲氧基甲烷(20份)和一氯苯(60份)的溶剂混合物中以制备电荷输送层涂布液。
将电荷输送层涂布液通过浸涂施涂在电荷产生层上,并在120℃下干燥1小时以形成具有19μm膜厚度的电荷输送层。对于形成的电荷输送层,没有观察到在具有硅氧烷部位的根据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聚酯树脂A1)中电荷输送物质的聚集。
以这种方式,制造具有电荷输送层作为表面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
(实施例10)
除了将在实施例9中聚酯树脂A1相对于以摩尔比5∶5具有由上述式(2-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120,000)的混合比改变为表2中所示的混合比之外,以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式制造和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结果示于表4中。在实施例10中,对于形成的电荷输送层,没有观察到在具有硅氧烷部位的根据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聚酯树脂A1)中电荷输送物质的聚集。
(实施例11)
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直至获得电荷产生层。
接着,将1份由上述式(4-1)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9份由上述式(CTM-1)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8份在合成例1中合成的聚酯树脂A1和2份具有由上述式(9-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重均分子量120,000)溶解于二甲氧基甲烷(20份)和一氯苯(60份)的溶剂混合物中,以制备电荷输送层涂布液。
将电荷输送层涂布液通过浸涂施涂在电荷产生层上,并在120℃下干燥1小时以形成具有19μm膜厚度的电荷输送层。对于形成的电荷输送层,没有观察到在具有硅氧烷部位的根据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聚酯树脂A1)中电荷输送物质的聚集。
以这种方式,制造具有电荷输送层作为表面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
(实施例12至17)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表2中示出的那些和以表2中示出的混合比使用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和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结果示于表4中。对于在实施例16和17中形成的电荷输送层,没有观察到在具有硅氧烷部位的根据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聚酯树脂B1)中电荷输送物质的聚集。
(实施例18至22)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表2中示出的那些和以表2中示出的混合比使用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和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而,在转矩评价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通过以下来制造并进行测量:将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具有由上述式(2-3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130,000)。结果示于表4中。
(实施例23至29)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表2中示出的那些和以表2中示出的混合比使用,并且此外将电荷输送物质改变为由上述式(4-7)表示的化合物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和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而,在转矩评价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通过以下制造并进行测量:将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具有由上述式(2-3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130,000),并且此外将电荷输送物质改变为由上述式(4-7)表示的化合物。结果示于表4中。对于在实施例27至29中形成的电荷输送层,没有观察到在具有硅氧烷部位的根据本发明的聚酯树脂(聚酯树脂H)中电荷输送物质的聚集。
(实施例30至33)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表2中示出的那些和以表2中示出的混合比使用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和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而,在转矩评价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通过以下制造并进行测量:将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以摩尔比7∶3具有由上述式(2-3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110,000)。结果示于表4中。
(实施例34)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表2中示出的那些和以表2中示出的混合比使用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和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而,在转矩评价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通过以下制造并进行测量:将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具有由上述式(2-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120,000)。结果示于表4中。
(实施例35)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表2中示出的那些和以表2中示出的混合比使用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和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而,在转矩评价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通过以下制造并进行测量:将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具有由上述式(2-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120,000)。结果示于表4中。
(实施例36)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表2中示出的那些和以表2中示出的混合比使用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和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而,在转矩评价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通过以下制造并进行测量:将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以摩尔比3∶7具有由上述式(2-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110,000)。结果示于表4中。
(实施例37)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表2中示出的那些和以表2中示出的混合比使用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和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而,在转矩评价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通过以下制造并进行测量:将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对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以摩尔比3∶7具有由上述式(2-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重均分子量110,000)。结果示于表4中。
(比较例1)
硅氧烷部位含量(在聚酯树脂的总质量中)为1质量%的聚酯树脂A9(重均分子量120,000)使用在合成例1中使用的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作为二酰基卤并使用在合成例1中使用的由上述式(7-1)表示的二醇化合物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化合物作为二醇同时控制它们在合成时的用量来制备。这示于表3中。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聚酯树脂A9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和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结果示于表4中。
(比较例2)
硅氧烷部位含量(在聚酯树脂的总质量中)为40质量%的聚酯树脂A10(重均分子量160,000)使用在合成例1中使用的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作为二酰基卤并使用在合成例1中使用的由上述式(7-1)表示的二醇化合物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化合物作为二醇同时控制它们在合成时的用量来制备。这示于表3中。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聚酯树脂A10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和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结果示于表4中。对于形成的电荷输送层,观察到在具有硅氧烷部位的树脂(聚酯树脂A10)中电荷输送物质的聚集。
(比较例3)
硅氧烷部位含量(在聚酯树脂的总质量中)为20质量%的聚酯树脂T1(重均分子量120,000)使用在合成例1中使用的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作为二酰基卤并使用由下述式(7-8)表示的二醇化合物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化合物作为二醇同时控制它们在合成时的用量来制备。聚酯树脂T1为以摩尔比5∶5含有由下述式(P-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述式(P-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以及以摩尔比5∶5含有由上述式(2-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791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聚酯树脂T1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这示于表3中。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
(比较例4)
硅氧烷部位含量(在聚酯树脂的总质量中)为20质量%的聚酯树脂T2(重均分子量120,000)使用在合成例1中使用的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作为二酰基卤并使用由下述式(7-9)表示的二醇化合物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化合物作为二醇同时控制它们在合成时的用量来合成。聚酯树脂T2为以摩尔比5∶5含有由下述式(P-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述式(P-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以及以摩尔比5∶5含有由上述式(2-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801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聚酯树脂T2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这示于表3中。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
对于形成的电荷输送层,观察到在具有硅氧烷部位的树脂(聚酯树脂T2)中电荷输送物质的聚集。
(比较例5)
硅氧烷部位含量(在聚酯树脂的总质量中)为20质量%的聚酯树脂U(重均分子量120,000)使用在合成例1中使用的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作为二酰基卤并使用由下述式(7-10)表示的二醇化合物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化合物作为二醇同时控制它们在合成时的用量来制备。聚酯树脂U为以摩尔比5∶5含有由下述式(P-5)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述式(P-6)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以及以摩尔比5∶5含有由上述式(2-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811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聚酯树脂U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这示于表3中。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
(比较例6)
硅氧烷部位含量(在聚酯树脂的总质量中)为20质量%的聚酯树脂V(重均分子量120,000)使用在合成例1中使用的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作为二酰基卤并使用由下述式(7-11)表示的二醇化合物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化合物作为二醇同时控制它们在合成时的用量来制备。聚酯树脂V为以摩尔比5∶5含有由下述式(P-7)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述式(P-8)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以及以摩尔比5∶5含有由上述式(2-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821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聚酯树脂V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这示于表3中。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
对于形成的电荷输送层,观察到在具有硅氧烷部位的树脂(聚酯树脂V)中电荷输送物质的聚集。
(比较例7)
硅氧烷部位含量(在聚酯树脂的总质量中)为20质量%的聚酯树脂W1(重均分子量100,000)使用在合成例1中使用的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作为二酰基卤并使用由下述式(7-10)表示的二醇化合物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化合物作为二醇同时控制它们在合成时的用量制备。聚酯树脂W 1为以摩尔比5∶5含有由下述式(P-9)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述式(P-10)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以及以摩尔比5∶5含有由上述式(2-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831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聚酯树脂W1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这示于表3中。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
(比较例8)
硅氧烷部位含量(在聚酯树脂的总质量中)为20质量%的聚酯树脂W2(重均分子量80,000)使用在合成例1中使用的由上述式(6-1)表示的二酰基卤和由上述式(6-2)表示的二酰基卤作为二酰基卤并使用由下述式(7-13)表示的二醇化合物和由上述式(8-1)表示的二醇化合物作为二醇同时控制它们在合成时的用量制备。聚酯树脂W2为以摩尔比5∶5含有由下述式(P-1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述式(P-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以及以摩尔比5∶5含有由上述式(2-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851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聚酯树脂W2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这示于表3中。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
(比较例9)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302780中记载的聚酯树脂X(其为以摩尔比15∶85具有由下述式(P-1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15)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这示于表3中。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861
(比较例10)
作为实施例1中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合成聚酯树脂Y,所述聚酯树脂Y以摩尔比5∶5具有由下述式(P-1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述式(P-15)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以及以摩尔比5∶5具有由上述式(2-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3)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合成的树脂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30质量%。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862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聚酯树脂Y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这示于表3中。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对于形成的电荷输送层,观察到在具有硅氧烷部位的树脂(聚酯树脂Y)中电荷输送物质的聚集。
(比较例11)
合成聚酯树脂Z,所述聚酯树脂Z具有由上述式(2-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以及具有引入末端的由下述式(7-14)表示的结构。在合成的树脂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1.2质量%。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872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改变为聚酯树脂Z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这示于表3中。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
(比较例12)
除了合成以摩尔比5∶5具有由上述式(9-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述式(P-16)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A并将其如表3所示与以摩尔比5∶5具有由上述式(2-1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24)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混合之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这示于表3中。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4中。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881
表2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891
在表2中,″树脂A(聚酯树脂)″是指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
在表2中,″硅氧烷的质量比A(质量%)″是指″树脂A(聚酯树脂)″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质量%)。
在表2中,″树脂B(具有不同结构的树脂)″是指不含硅氧烷部位的树脂。
在表2中,″硅氧烷的质量比B(质量%)″是指相对于在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全部粘结剂树脂的总质量,在″树脂A(聚酯树脂)″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质量%)。
表3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901
在表3中,″树脂A(聚酯树脂)″是指具有硅氧烷部位的树脂的含量。
在表3中,″硅氧烷的质量比A(质量%)″是指″树脂A″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质量%)。
在表3中,″树脂B(具有不同结构的树脂)″是指不含硅氧烷部位的树脂。
在表3中,″硅氧烷的质量比B(质量%)″是指相对于在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全部粘结剂树脂的总质量,在″树脂A″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质量%)。
表4
实施例和比较例1之间的比较证明,当硅氧烷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的聚酯树脂的质量比和硅氧烷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全部粘结剂树脂的质量比低时,不能获得缓和接触应力的充分的效果。
此外,实施例和比较例2之间的比较证明,当硅氧烷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的聚酯树脂的质量比高时,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变得不充分,并且在具有硅氧烷部位的树脂中电荷输送物质聚集,导致电位变化。
此外,实施例和比较例3之间的比较证明,当在电荷输送层中具有硅氧烷部位的聚酯树脂具有小的硅氧烷部位的重复平均数时,不能获得缓和接触应力的充分的效果。这意味着缓和接触应力的效果依赖于硅氧烷链的长度而变化。
然而,实施例和比较例4之间的比较证明,当在电荷输送层中具有硅氧烷部位的聚酯树脂具有大的硅氧烷部位的重复平均数时,电位变化变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特性恶化。这是因为当硅氧烷部位的硅氧烷链长度长时,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降低并且电荷输送物质在含硅氧烷部位的树脂中聚集。
因此,为了相互平衡地保持缓和接触应力和令人满意的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重要的是具有适当的硅氧烷部位的重复平均数(硅氧烷链长度)。
此外,实施例和比较例5之间的比较证明,依赖于键合硅氧烷部位和二羧酸部位的亚苯基部位的键合位置产生特性差异。在比较例5中示出的亚苯基部位的键合方式(在对位键合)中,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较差的硅氧烷部位更加线性地排列为聚合物链。出于该原因,推测,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降低和电荷输送物质在含硅氧烷部位的树脂中聚集。在实施例中示出的键合方式(在邻位键合)中,认为由于硅氧烷部位非线性地排列为聚合物链,所以相容性较高并且特性稳定化。
此外,实施例和比较例6之间的比较证实,依赖于在硅氧烷部位的两末端是否存在亚烷基,发生特性差异。这暗示,如比较例6中所示,在硅氧烷部位和亚苯基部位直接键合的情况下,硅氧烷部位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显著下降;然而,当具有亚烷基时,相容性恶化几乎不发生。由于硅氧烷部位在两末端具有亚烷基,能够相对自由地改性结构,改进相容性。
此外,实施例和比较例7之间的比较证实,当硅氧烷部位形成环状结构时,几乎没获得缓和接触应力的效果。通常已知,缓和接触应力的效果通过在表面上存在硅氧烷部位发挥。在硅氧烷部位具有直链结构的情况下,硅氧烷部位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因而易于改变硅氧烷部位的结构。因此,可以增加在表面存在的硅氧烷部位的数目。
然而,如果硅氧烷部位具有环状结构,该硅氧烷结构与直链结构相比几乎不变化。因而认为上述特性差异发生。
此外,实施例和比较例8之间的比较证实,当硅氧烷部位具有支化结构时,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缓和接触应力的效果;然而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变得不足,产生电位变化。如上所述,这推测由于以下事实:尽管不能清晰地观察到电荷输送物质的聚集,但电荷输送物质具有芳香环的结构,对于硅氧烷部位的亲和性不高。
此外,实施例和比较例9之间的比较证实,电位稳定性和缓和接触应力的效果由于要键合至二羧酸的亚苯基的键合方式不同而不同。在亚苯基邻位键合的亚烷基-亚甲基结构(比较例9)与亚烷基-氧原子结构(实施例)不同。由于其立体位阻,推测该结构在亚烷基-亚甲基中相对地固定。结果,认为与反映电位稳定性的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不同,和由硅氧烷链的自由移动导致的缓和接触应力的效果不同。此外,在电荷输送层中具有高的硅氧烷相对于聚酯树脂的质量比的树脂可以想象影响特性恶化。
此外,实施例和比较例10之间的比较证实,当羧酸直接键合至硅氧烷部位时,硅氧烷部位与电荷输送物质的相容性显著恶化。
此外,实施例和比较例11之间的比较证明,当仅在一端存在硅氧烷结构时,在结构上,硅氧烷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的聚酯树脂的质量比和硅氧烷相对于电荷输送层中的全部粘结剂树脂的质量比低,因而不能获得缓和接触应力的效果。
此外,实施例和比较例12之间的比较证明,当具有硅氧烷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与聚酯树脂组合使用时,缓和接触应力的效果不持久。认为这是因为上述树脂之间的相容性降低,和具有硅氧烷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可能迁移至表面。
(实施例38)
将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通过图2所示的使用模具的压接形状转印/加工设备进行表面加工,其中设置图5中所示的形状转印模具。在加工期间,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模具的温度控制在110℃下。通过沿圆周方向旋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同时以4MPa的压力加压模具来进行形状转印。在图5中,(1)示出从上方观察的模具形状,和(2)示出从侧面观察的模具形状。示于图5中的模具具有圆柱形状。长轴径D为2.0μm,高度F为6.0μm和模具与模具之间的间隔E为1.0μm。
关于由上述方法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通过使用超深度轮廓测量显微镜VK-95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观察表面。将要测量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放置在将其改造以固定其圆筒状支承体的台上。在距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上端130mm距离处观察表面。此时,通过设定物镜的放大倍率为50倍和设定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100μm见方(10,000μm2)的区域为视野来进行测量。通过使用分析程序分析测量视野中观察到的凹陷部。
关于视野中各凹陷部,测量表面部的形状、长轴径(图6中的Rpc)及深度(图6中的Rdv)。确认形成了具有长轴径为2.0μm和平均深度为1.2μm的凹陷部(示于图16中)。在图6示出凹陷部的排列,(1)为从上方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图和(2)为凹陷部的截面图。此外,以间隔(图6中的I)为1.0μm形成凹陷部。当计算其面积比时,其为46%。在实施例41中使用的电荷输送层中的树脂组成示于表5。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获得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结果示于表6中。
(实施例39至41)
除了改变施加至模具的压力之外,将以与实施例12、30和3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与实施例38中相同的方式进行表面加工。以与实施例38相同的方式观察表面。结果,确认,分别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上形成以下凹陷部(如图6中所示)。
实施例39:平均长轴径:2.0μm,平均深度:1.4μm,
实施例40:平均长轴径:2.0μm,平均深度:0.8μm,和
实施例41:平均长轴径:2.0μm,平均深度:0.9μm。
此外,以间隔I为1.0μm形成凹陷部。在实施例39-41的电荷输送层中使用的树脂组成示于表5。
以与实施例12、30和31中相同的方式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结果示于表6中。
(实施例4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在支承体上形成导电层、中间层和电荷产生层。
接着,通过将1份由上述式(4-1)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9份由上述式(CTM-1)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和10份在合成例1中合成的聚酯树脂A1(粘结剂树脂)溶解于二丙二醇(2份)、二甲氧基甲烷(18份)和一氯苯(60份)的溶剂混合物中制备电荷输送层涂布液。
将电荷输送层涂布液通过浸涂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和将电荷输送层涂布液施涂至支承体上。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施涂电荷输送层涂布液的步骤:相对湿度为50%和环境温度为25℃。在完成涂布步骤后一百八十(180)秒,将已涂布有电荷输送层涂布液的支承体放置在预热至120℃的鼓风干燥机中。进行脱水步骤60分钟以形成具有19μm膜厚度的电荷输送层。
以这种方式,制造具有电荷输送层用作表面层和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凹陷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实施例42中使用的电荷输送层的树脂组成示于表5中。
以与实施例38相同的方式测量表面形状。结果,确认以每10,000μm2(100μm见方)的单位面积为1,500的比例形成具有平均长轴径为2.5μm和平均深度为1.2μm的凹陷部。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由此获得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结果示于表6中。
(实施例43)
除了将实施例42中使用的聚酯树脂A1改变为聚酯树脂B1之外,以与实施例42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实施例43中使用的电荷输送层的树脂组成示于表5中。
以与实施例38相同的方式测量表面形状。结果,确认以每10,000μm2(100μm见方)的单位面积为1,200的比例形成具有平均长轴径为2.0μm和平均深度为1.0μm的凹陷部。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获得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结果示于表6中。
(实施例44至45)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在支承体上形成导电层、中间层和电荷产生层。
除了将表5中示出的树脂用作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和将电荷输送物质改变为由上述式(4-7)表示的化合物之外,以与实施例42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实施例44和45中使用的电荷输送层的树脂组成示于表5中。
以与实施例38相同的方式测量表面形状。结果,确认分别以每10,000μm2(100μm见方)的单位面积为1,200和1,400的比例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形成以下凹陷部。
实施例44:平均长轴径:2.4μm,平均深度:1.5μm,和
实施例45:平均长轴径:1.8μm,平均深度:1.2μm。
以与实施例32和33中相同的方式评价如此获得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结果示于表6中。
(实施例46至49)
除了将实施例42中使用的聚酯树脂A 1改变为示于表5中的树脂之外,以与实施例42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实施例46-49中使用的电荷输送层的树脂组成示于表5中。
以与实施例38相同的方式测量表面形状。结果,确认分别以每10,000μm2(100μm见方)的单位面积为1,200、1,200、1,000和1,400的比例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形成以下凹陷部。
实施例46:平均长轴径:2.5μm,平均深度:1.2μm,
实施例47:平均长轴径:2.3μm,平均深度:1.4μm,
实施例48:平均长轴径:2.8μm,平均深度:1.5μm,和
实施例49:平均长轴径:1.8μm,平均深度:1.2μm。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结果示于表6中。
表5
Figure BPA00001300040200991
在表5中,″树脂A(聚酯树脂)″是指具有由上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上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
在表5中,″硅氧烷部位的质量比A(质量%)″是指″树脂A(聚酯树脂)″的硅氧烷部位的含量(质量%)。
在表5中,″树脂B(具有不同结构的树脂)″是指不含硅氧烷部位的树脂。
在表5中,″硅氧烷的质量比B(质量%)″是指相对于在电荷输送层中包含的全部粘结剂树脂的总质量,″树脂A(聚酯树脂)″的硅氧烷部位的含量(质量%)。
表6
Figure BPA00001300040201001
(实施例50)
将具有直径为24mm和长度为246mm的铝圆筒用作支承体。
接着,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直至形成电荷产生层。
接着,通过将4份由上述式(4-1)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6份由上述式(CTM-1)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和10份在合成例1中合成的聚酯树脂A1(粘结剂树脂)溶解于二甲氧基甲烷(20份)和一氯苯(60份)的溶剂混合物中制备电荷输送层涂布液。
将电荷输送层涂布液通过浸涂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并在120℃下干燥1小时,从而获得具有10μm膜厚度的电荷输送层。
对于通过使用laser jet P1006打印机(由Hewlett-PackardDevelopment Company制造)的图像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使用具有打印率为5%的测试图在以下环境中进行评价: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每次输出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图像的1张时,停止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驱动。以此方式,评价1,000张图像。结果,图像质量是令人满意的。
(实施例51至53)
除了将实施例50中使用的聚酯树脂A1改变为上述聚酯树脂B1(实施例51)、上述聚酯树脂H(实施例52)和上述聚酯树脂L(实施例53)之外,以与实施例50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以与实施例50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在所有情况下,图像质量都是令人满意的。
(实施例54)
将具有直径为30mm和长度为357.5mm的铝圆筒用作支承体。
接着,进行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步骤直至形成电荷产生层。
接着,通过将1份由上述式(4-1)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9份由上述式(CTM-1)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和10份在合成例1中合成的聚酯树脂A1(粘结剂树脂)溶解于二甲氧基甲烷(20份)和一氯苯(60份)的溶剂混合物中制备电荷输送层涂布液。
将电荷输送层涂布液通过浸涂施涂至电荷产生层上,并在120℃下干燥1小时,从而形成具有30μm膜厚度的电荷输送层。
对于通过使用由Canon Inc.制造的iR3045的图像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使用具有打印率为5%的测试图在以下环境中进行评价: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每次输出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图像的1张时,停止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驱动。以此方式,评价1,000张图像。结果,图像质量是令人满意的。
(实施例55至57)
除了将实施例54中使用的聚酯树脂A1改变为上述聚酯树脂B1(实施例55)、上述聚酯树脂H(实施例56)和上述聚酯树脂L(实施例57)之外,以与实施例54中相同的方式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以与实施例54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在所有情况下,图像质量都是令人满意的。
本申请请求2008年7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187180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引入以作参考。

Claims (8)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包括支承体、设置于所述支承体上的电荷产生层、和形成于所述电荷产生层上的含有电荷输送物质和粘结剂树脂的电荷输送层,所述电荷输送层用作表面层,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荷输送层含有具有由下述式(1)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由下述式(2)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酯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
相对于所述聚酯树脂的总质量,所述聚酯树脂中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不小于5质量%至不大于30质量%;和
相对于所述电荷输送层中全部粘结剂树脂的总质量,所述电荷输送层中所述聚酯树脂的含量为不小于60质量%,
Figure FPA00001300040100011
其中,在式(1)中,X1表示二价有机基团;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Z表示具有1个以上至4个以下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和n表示括号内结构的重复平均数,范围为20以上至80以下,
Figure FPA00001300040100012
其中,在式(2)中,R11至R1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X2表示二价有机基团;和Y表示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氧原子或硫原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相对于所述电荷输送层中全部粘结剂树脂的总质量,在所述电荷输送层中所述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不小于5质量%至不大于30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在所述式(1)中的n为25以上至7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相对于所述电荷输送层中全部粘结剂树脂的总质量,所述电荷输送层中所述硅氧烷部位的含量为不小于10质量%至不大于25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在所述式(1)中的X1为由下述式(3-12)或(3-13)表示的结构和在所述式(2)中的X2为由下述式(3-12)或(3-13)表示的结构:
Figure FPA0000130004010002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电荷输送层包含由下述式(4)表示的化合物作为电荷输送物质:
其中,在式(4)中,Ar1至Ar4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Ar5和Ar6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
7.一种处理盒,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选自由充电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和清洁装置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装置,其中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所述至少一种装置被一体化地支承并且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
8.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和转印装置。
CN200980128204.0A 2008-07-18 2009-07-16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Active CN1020997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87180 2008-07-18
JP2008-187180 2008-07-18
PCT/JP2009/063229 WO2010008094A1 (ja) 2008-07-18 2009-07-16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9750A true CN102099750A (zh) 2011-06-15
CN102099750B CN102099750B (zh) 2014-07-23

Family

ID=415504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82055A Active CN102099751B (zh) 2008-07-18 2009-07-16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200980128204.0A Active CN102099750B (zh) 2008-07-18 2009-07-16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82055A Active CN102099751B (zh) 2008-07-18 2009-07-16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875410B2 (zh)
EP (2) EP2306248B1 (zh)
JP (2) JP5264762B2 (zh)
KR (2) KR101317070B1 (zh)
CN (2) CN102099751B (zh)
WO (2) WO201000809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2984B (zh) * 2012-11-30 2017-01-18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及其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11257454A (zh) * 2020-02-13 2020-06-09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通过式spe/uplc-ms/ms快速测定植物油中的9种酚类抗氧化剂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3819B1 (ja) 2009-08-31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5629588B2 (ja) * 2010-01-15 2014-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3109236B (zh) 2010-09-14 2015-03-25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JP4948670B2 (ja) * 2010-10-14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036901B1 (ja) 2010-10-29 2012-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4959022B2 (ja) 2010-10-29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975185B1 (ja) 2010-11-26 2012-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円筒状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表面層の表面に凸凹形状を形成する方法、および、表面層の表面に凸凹形状が形成された円筒状電子写真感光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JP4959024B1 (ja) * 2010-12-02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089815B2 (ja) 2011-04-12 201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089816B2 (ja) * 2011-04-12 201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WO2012140761A1 (ja) 2011-04-14 2012-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172031B2 (ja) * 2011-07-29 2013-03-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911459B2 (ja) 2012-09-28 2016-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214321B2 (ja) * 2012-11-14 2017-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4130329A (ja) 2012-11-30 2014-07-10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059025B2 (ja) * 2013-01-18 2017-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033097B2 (ja) * 2013-01-18 2016-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4160239A (ja) * 2013-01-28 2014-09-04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5004723A (ja) * 2013-06-19 2015-01-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CN105408818B (zh) * 2013-07-31 2019-10-18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和图像形成方法
JP6300590B2 (ja) * 2014-03-18 2018-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427026B2 (ja) 2014-03-26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427024B2 (ja) 2014-03-26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9274442B2 (en) 2014-03-27 2016-03-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harge transport layer with matrix-domain structure and charging member having concavity and protrusion
JP6588731B2 (ja) 2015-05-07 2019-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639256B2 (ja) 2016-02-10 2020-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7046571B2 (ja) 2017-11-24 202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187270B2 (ja) 2017-11-24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57104B2 (ja) 2017-11-24 2022-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WO2020226710A1 (en) * 2019-05-07 2020-11-12 Ut-Battelle, Llc Toughened polyester composites containing polyester matrix and droplets of high boiling liquid therein
US11573499B2 (en) 2019-07-25 2023-0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11256187B2 (en) 2019-07-25 2022-02-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11320754B2 (en) 2019-07-25 2022-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2780A (ja) * 2002-04-11 2003-10-2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934504A (zh) * 2004-05-27 2007-03-21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28209B1 (en) * 1989-11-13 1995-03-15 Agfa-Gevaert N.V.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special outermost layer
JPH08234468A (ja) * 1995-02-24 1996-09-13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967724B2 (ja) * 1995-07-25 1999-10-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5876888A (en) * 1996-07-04 1999-03-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6110628A (en) * 1997-08-01 2000-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6093515A (en) * 1997-08-29 2000-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3703312B2 (ja) 1997-08-29 2005-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US6146800A (en) * 1997-10-17 2000-11-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3703318B2 (ja) 1997-10-17 2005-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3710294B2 (ja) 1998-08-28 2005-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409103B2 (ja) * 2000-03-24 2010-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長鎖アルキル基含有ビスフェノール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マー
JP2001337467A (ja) * 2000-05-25 2001-12-07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781268B2 (ja) 2000-10-25 2006-05-3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2214807A (ja) * 2001-01-17 2002-07-31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2244314A (ja) * 2001-02-20 2002-08-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該画像形成方法に用いられるトナー及び感光体
JP2002251022A (ja) * 2001-02-23 2002-09-06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262968A (ja) * 2002-03-07 2003-09-19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5250029A (ja) * 2004-03-03 2005-09-15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7585604B2 (en) * 2004-09-10 2009-09-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4097658B2 (ja) 2005-03-14 2008-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及び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004133A (ja) 2005-05-25 2007-01-1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有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02366B2 (en) * 2005-05-25 2008-07-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ganic photorecepto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795217B2 (ja) * 2005-12-28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944591B2 (ja) 2005-12-28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KR100875022B1 (ko) 2007-01-29 2008-12-19 주식회사 풍산마이크로텍 플래시 메모리의 제조방법
RU2430395C2 (ru) * 2007-03-28 2011-09-27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ий фоточувствительный элемент, драм-картридж и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2780A (ja) * 2002-04-11 2003-10-2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934504A (zh) * 2004-05-27 2007-03-21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2984B (zh) * 2012-11-30 2017-01-18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及其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11257454A (zh) * 2020-02-13 2020-06-09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通过式spe/uplc-ms/ms快速测定植物油中的9种酚类抗氧化剂的方法
CN111257454B (zh) * 2020-02-13 2022-03-04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通过式spe/uplc-ms/ms快速测定植物油中的9种酚类抗氧化剂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92209A1 (en) 2010-04-15
KR20110028546A (ko) 2011-03-18
WO2010008094A1 (ja) 2010-01-21
JP4795469B2 (ja) 2011-10-19
JPWO2010008095A1 (ja) 2012-01-05
US7875410B2 (en) 2011-01-25
EP2306247A1 (en) 2011-04-06
CN102099751B (zh) 2013-03-13
EP2306247A4 (en) 2012-05-09
CN102099751A (zh) 2011-06-15
KR101317070B1 (ko) 2013-10-11
EP2306248A4 (en) 2012-07-04
EP2306248A1 (en) 2011-04-06
EP2306247B1 (en) 2016-09-07
CN102099750B (zh) 2014-07-23
WO2010008095A1 (ja) 2010-01-21
KR101196105B1 (ko) 2012-11-01
EP2306248B1 (en) 2016-11-23
US7901855B2 (en) 2011-03-08
JP5264762B2 (ja) 2013-08-14
JPWO2010008094A1 (ja) 2012-01-05
US20100092208A1 (en) 2010-04-15
KR20110028655A (ko) 2011-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9750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2129184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3460140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03109236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CN103238114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CN103460139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US5357320A (e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CN104603692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2782586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0445877C (zh) 电摄影感光体、成像处理盒及电摄影装置
CN102165375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3176375B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电子照相装置和处理盒
CN103064266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P0974079A2 (en) Temporary image receptor and means for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release surfaces on a temporary image receptor
CN102053513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5652614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及其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20190455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3255567A (ja)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と、電子写真感光体
CN100549848C (zh)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JP3780022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CN103713483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322620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03140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248333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4364717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