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3071A - 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 - Google Patents

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3071A
CN101803071A CN200880100485A CN200880100485A CN101803071A CN 101803071 A CN101803071 A CN 101803071A CN 200880100485 A CN200880100485 A CN 200880100485A CN 200880100485 A CN200880100485 A CN 200880100485A CN 101803071 A CN101803071 A CN 101803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active
shell
electrod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0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3071B (zh
Inventor
金帝映
金泰沿
李栖宰
张元硕
崔丞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0753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064767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334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45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03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3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3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3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20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其包括:(a)能够插入和放出锂离子的核;和(b)包含当用电解质浸渍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以下的聚合物或低聚物的壳,其中所述核的表面由所述壳包覆。此外,公开了通过使用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制造的电极和包含所述电极的二次电池。所述壳(b)在电池初始充电期间抑制SEI层的形成,并阻止了初始容量降低。因此,可以获得高容量电池。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特别是具有核-壳结构的金属(准金属)基电极活性材料能够具有比常规电极活性材料、特别是常规金属(准金属)基电极活性材料稍高的电容量,并且能够使在充电/放电期间的气体产生最小化。

Description

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提高电池的初始容量、在充电/放电期间稳定电化学性能并保持高容量而设计的电极活性材料。
背景技术
人们对能量存储技术产生了日益增加的兴趣。已经广泛地将电化学装置用作便携式电话、便携式摄像机、笔记本电脑、PC和电动汽车的能源,从而导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就此而言,电化学装置是至关重要的主题。特别地,开发可充电二次电池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此外,在开发这类电池期间,最近已经对新型电极和新型电池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从而提高容量密度和比能量。
在目前所使用的二次电池中,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发的锂二次电池的驱动电压和能量密度,通常比使用水性电解质的常规电池如Ni-MH电池、Ni-Cd电池、H2SO4-Pb电池高,因而它们在二次电池领域中令人瞩目。
一般通过使用阴极和阳极以及电解质来制造锂二次电池,所述阴极和阳极包括能够插入/放出锂离子的电极活性材料,所述电解质充当锂离子的传导介质。同时,锂二次电池是可充电和可放电的,因为在充电过程期间从阴极活性材料中放出的锂离子会插入到阳极活性材料中,并在放电过程期间放出,使得锂离子在用来传递能量的同时在两个电极之间移动。
然而,在锂二次电池中,存在的问题是在充电/放电期间,在电池内因在电极表面上充当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溶液、特别是碳酸酯有机溶剂发生分解而发生副反应。此外,当具有大分子量的电解质溶剂如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等共同插入在碳基阳极的石墨层之间时,阳极的结构可能会坍塌。
已知通过在电池初始充电期间在阳极表面上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所述SEI层允许锂离子通过,同时充当阳极表面的保护层。
同时,推测在初始充电期间通过电解质成分的还原即电解质和碳基阳极活性材料之间的反应来形成SEI层,但是电池内的锂离子不可逆地参与所述形成,从而降低电池的初始容量。因此,难以获得高容量电池。
作为阳极活性材料,主要使用碳材料。当使用碳材料时,由于碳的电势相对于锂的电势低而能够获得高电压电池,但是难以获得高容量电池,因为最大理论容量仅为约370mAh/g。
作为获得高容量电池的尝试,对利用高电容量的金属或准金属基活性材料如Si来取代碳电极活性材料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然而,当使用金属(准金属)基活性材料时,体积因插入/放出锂离子而显著变化,从而引起待解决的问题,如因活性材料的分解而使循环性能下降、因在充电/放电期间气体大量产生而使电池稳定性下降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解决二次电池初始容量下降问题的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明了引入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代替常规的电极活性材料,所述核-壳结构具有(a)能够插入和放出锂离子的核和(b)包括特定聚合物或特定低聚物的壳。
更具体地,本发明人发现,当将聚合物或低聚物(当用电解质浸渍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以下)用于壳(b)时,所述壳(b)能够通过在电池初始充电期间抑制SEI层的形成而防止初始容量下降,且所述壳(b)能够包括常规SEI的功能。此外,已知壳(b)在电池工作温度范围内能够具有足够的弹性,因而不易因电池充电/放电所引起的核体积变化而坍塌,从而能够有助于提高电池稳定性。
此外,本发明人发现,在使用金属(准金属)基活性材料如Si作为电极活性材料过程中,当使用包含在金属(准金属)基活性材料表面上包覆的壳(b)的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时,使在电池充电/放电期间的气体产生最小化,从而解决因使用金属(准金属)基活性材料而引起的电池稳定性下降的问题。其中,所述壳包括当用电解质浸渍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以下的聚合物或低聚物。
本发明是以该发现为基础的。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其包含:
(a)核,其能够插入和放出锂离子;和
(b)壳,其包含当用电解质浸渍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以下的聚合物或低聚物,
其中所述核的表面由所述壳包覆。
此外,本发明提供通过使用所述电极活性材料而制造的电极。
此外,本发明提供包含所述电极的二次电池。
下文中,将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的特征在于具有核-壳结构,其中在能够插入和放出锂离子的核(a)的表面上,包覆有包含聚合物或低聚物(当用电解质浸渍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以下)的壳(b)。
所述核(a)能够重复地插入/放出锂离子,使得电池进行充电/放电。此外,所述核(a)包括具有高电容量的金属(准金属),因而可以获得高容量电池。
在本发明中,所述壳(b)用电解质浸渍,因而不会阻止锂离子移入核(a)中。此外,所述壳(b)能够在初始充电期间抑制SEI层形成,因而阻止电池初始容量降低,从而使电池容量最大化。此外,所述壳(b)能够使在电池充电/放电期间的气体产生最小化,从而提高电池的稳定性。
通常,在电池充电/放电期间,电解质在阴极和阳极之间传递锂离子,并且通过在初始充电期间在电池内与锂离子进行反应可在阳极活性材料表面上形成钝化层(SEI层)。
然而,一般,在二次电池工作期间,在初始循环期间,发生电容量降低。推测这是因为在电池初始充电期间SEI层形成消耗电解质内的许多锂离子。特别地,在理论容量小的碳基电极活性材料中这种初始容量降低更有问题。
此外,所述SEI层通常包括无机材料如LiF、Li2CO3等,因而不能阻止因在电池充电/放电期间由插入放出锂离子插入和放出而引起的电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变化。因此,在SEI层上,会产生裂纹,通过所述裂纹,阳极活性材料和电解质可能相互连续地接触/反应,从而降低电池性能。具体地,在阳极活性材料与电解质反应期间,电解质可能会发生分解,因而可能会连续地产生气体如CO2。然后,所述气体可能会降低电池稳定性,并增加电池厚度,从而在装置如蜂窝式电话、笔记本PC等中产生问题。特别地,当使用体积因锂离子的插入/放出而可变化高达200~300%的金属(准金属)基电极活性材料时,这种问题更明显。
然而,根据本发明,壳(b)抑制能够插入/放出锂离子的核(a)与非水电解质的直接接触,因而能够阻止在电池初始充电期间SEI层的形成。因此,在本发明中,可阻止电池初始容量下降,并使电极活性材料的容量最大化。
此外,在本发明中,壳(b)能够包括常规SEI层的功能,因为所述壳用电解质浸渍,从而向核(a)传递锂离子,并保护所述核(a),从而抑制核与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尽管在本发明中能够在核(a)的表面上形成SEI层,但是用电解质浸渍的壳(b)保护所述SEI层或阻挡所述SEI层以免受到外部损害,从而减少SEI层上裂纹的发生。因此,在本发明中,可抑制电极活性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并使气体产生最小化。
同时,在电池充电/放电期间,核(a)插入/放出锂离子,这可能会明显引起体积变化。因此,当使用在电池工作温度范围内缺少链柔性的聚合物或低聚物(例如,当用电解质浸渍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以上的聚合物或低聚物)作为壳(b)的成分而不考虑这种体积变化时,壳(b)不能承受核的体积变化,因而可能会产生裂纹。由此,可能会降低电池的循环性能和稳定性。
然而,在本发明中,壳(b)包含当用电解质浸渍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以下的聚合物和低聚物,因而能够在电池工作温度范围内具有足够的弹性。因此,充当核保护层的本发明的壳(b),不易因电池充电/放电所引起的核体积变化而坍塌,从而能够有助于提高电池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壳(b)材料的碳数、取代基和单体等没有特殊限制,只要所述材料包含当用电解质浸渍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以下的聚合物或低聚物。在此,电解质是本领域中常规已知的,并应用于根据本发明制造的电池中。
此外,尽管电池通常在约室温(25℃)下工作,但是考虑到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工作,所述聚合物或低聚物当用电解质浸渍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20℃以下。
此外,在所述壳(b)中,聚合物或低聚物优选包含醚(-O-)基。包含在所述聚合物或低聚物中的醚基,通过化学键合至相邻的醚基和锂离子来选择性地传导锂离子,从而有助于锂离子向核(a)的移动。含醚基(-O-)的聚合物或低聚物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聚乙二醇、聚环氧乙烷、聚乙二醇甲基醚、聚乙二醇二甲基醚、聚环氧丙烷、聚乙烯、聚丙烯、聚异丁烯、聚偏二氯乙烯等,且所述材料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此外,所述壳(b)的厚度优选为0.001μm~1μm。如果厚度低于0.001μm,则电池性能改进效果不明显,如果厚度大于1μm,则锂离子向核(a)的移动可能会受到阻止。
同时,可用于本发明中的核(a)没有限制,只要所述核能够插入或放出锂离子。作为核,可以使用用于常规电极活性材料的材料、优选用于阳极活性材料的材料,其能够用于常规二次电池的电极、优选阳极。
阳极活性材料的实例包括碳材料如碳、石油焦炭、活性炭、石墨、碳纤维等或金属氧化物。所述金属氧化物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TiO2、Li4Ti5O12等,其相对于锂电势的电势小于2V。所述材料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此外,可以用于本发明中的核(a)没有限制,只要所述核为能够插入/放出锂离子的金属(准金属)材料,并包含金属或准金属。
金属(准金属)材料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i)选自包括如下的组的金属或准金属:Si、Al、Sn、Sb、Bi、As、Ge、Pb和Li;(ii)选自组(i)的金属或准金属的氧化物;(iii)选自组(i)的至少两种金属或准金属的合金;(iv)碳材料与选自组(i)的金属或准金属的复合材料;或(v)碳材料与选自组(i)的金属或准金属的氧化物的复合材料等,且所述材料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通过本领域中常规已知的聚合物涂布方法,可以制备本发明的电极活性材料,且所述方法的实施方案可以包括如下步骤:i)在含聚合物或低聚物(用于形成壳)和溶剂的分散体中添加核形成材料;ii)对步骤i)得到的溶液进行搅拌;和iii)将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从步骤ii)得到的溶液中分离出来。
在步骤i)中,所述聚合物或低聚物(用于形成壳)对核形成材料的重量比为0.01∶99.99~10∶90,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溶液,所述材料的含量分别优选为0.01~10重量份。如果聚合物或低聚物(用于形成壳)和核形成材料中的任意一种的含量过多,则难以薄且均匀地在所述核表面上形成壳。
此外,步骤i)中的溶剂没有特殊限制,只要所述溶剂能够用于常规化合物制备方法中。所述溶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亲水性溶剂如水、甲醇、乙醇、异丙醇等;有机极性溶剂如二氯甲烷、乙腈、乙酸乙酯、甲乙酮、氯仿、氯苯、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等;和有机非极性溶剂如戊烷、己烷、庚烷、二乙醚、甲苯、苯、二甲苯、环己烷、环戊烷、四氯化碳、四氢呋喃等。所述材料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步骤ii)中的搅拌优选实施1分钟~12小时。如果搅拌时间太短,则难以在核表面上形成壳,此外过长时间搅拌不利于壳形成。
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已知的方法如离心法来实施步骤iii)中的分离。
此外,本发明提供通过使用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制造的电极,优选阳极。
除了使用根据本发明制备的核-壳电极活性材料之外,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常规方法,可以制造本发明的电极。在这类常规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将所述核-壳电极活性材料和溶剂、任选地与粘合剂、导电剂和分散剂混合并搅拌,制备浆料,然后将所述浆料施加(涂布)在金属集电体上,然后压缩并干燥。其中,所述粘合剂对所述电极活性材料的重量比可以为1~10,且所述导电剂对所述电极活性材料的重量比可以为1~30。
所述金属集电体包括具有高电导率的金属。能够使用电极活性材料浆料可以容易地粘附至其上的任意一种金属,只要其在使用所述金属的电池的驱动电压范围内不显示反应性。阴极集电体的非限制性实例可以包括由铝、镍或其组合制成的箔。所述阳极集电体的非限制性实例可以包括由铜、金、镍、铜合金或其组合制成的箔。
可以用于本发明中的粘合剂的实例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
导电剂没有特殊限制,只要所述导电剂为在二次电池中不引发化学变化的电子传导材料。通常,可以用于本发明中的导电剂包括炭黑、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管、金属粉、导电金属氧化物、有机导电剂等。市售的导电剂包括:乙炔黑基导电剂(得自于雪佛龙化学公司(ChevronChemical Company)或海湾石油公司(Gulf Oil Company))、科琴黑(KetjenBlack)EC系列(得自于Armak Company)、Vulcan XC-72(得自于卡博特公司(Cabot Company))和Super P(得自于MMM公司(MMMCo.))。
在制造电极过程中的溶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有机溶剂如N-甲基-2-吡咯烷酮(NMP)、二甲基甲酰胺(DMF)、丙酮、二甲基乙酰胺等或水,所述溶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考虑到所施加浆料的厚度和收率,溶剂的用量应足以溶解和分散所述电极活性材料、粘合剂和导电剂。
此外,本发明提供包括本发明电极的二次电池,优选包括阴极、根据本发明制造的阳极、隔膜和电解质的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锂金属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锂聚合物二次电池或锂离子聚合物二次电池。
可用于本发明二次电池中的阴极没有特殊限制,且可根据本领域中已知的常规方法,通过将阴极活性材料粘附至阴极集电体上制造所述阴极。所述阴极活性材料可以包括可用于常规二次电池阴极中的常规阴极活性材料,且所述阴极活性材料的非限制性实例可以包括: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如LiMxOy(M=Co、Ni、Mn、CoaNibMnc)(例如锂锰复合氧化物如LiMn2O4、锂镍氧化物如LiNiO2、锂钴氧化物如LiCoO2、锂铁氧化物、用其它过渡金属置换的氧化物、含锂的钒氧化物等)、硫属元素化物(例如二氧化锰、二硫化钛、二硫化钼等)等。优选地,所述实例包括:LiCoO2、LiNiO2、LiMnO2、LiMn2O4、Li(NiaCobMnc)O2(0<a<1、0<b<1、0<c<1、a+b+c=1)、LiNi1-YCoYO2、LiCO1-YMnYO2、LiNi1-YMnYO2(条件是O≤Y<1)、Li(NiaCobMnc)O4(0<a<2、0<b<2、0<c<2、a+b+c=2)、LiMn2-zNizO4、LiMn2-zCozO4(条件是0<Z<2)、LiCoPO4、LiFePO4或其混合物。所述阴极集电体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得自于铝、镍或其组合的箔等。
电解质为本领域中已知的常规电解质,可以包含电解质盐和电解质溶剂。电解质盐没有特殊限制,只要所述电解质盐常用于非水电解质。能够用于本发明中的电解质盐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具有诸如A+B-结构的盐,其中A+包含选自碱金属阳离子如Li+、Na+和K+及其组合的离子,且B-包含选自阴离子如PF6 -、BF4 -、Cl-、Br-、I-、ClO4 -、AsF6 -、CH3CO2 -、CF3SO3 -、N(CF3SO2)2 -和C(CF2SO2)3 -及其组合的离子。特别地,优选锂盐。所述电解质盐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电解质溶剂没有特殊限制,只要所述电解质溶剂常用作非水电解质的有机溶剂,所述电解质溶剂的实例可以包括环状碳酸酯、链状碳酸酯、内酯、醚、酯、亚砜、乙腈、内酰胺和/或酮。环状碳酸酯的实例包括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碳酸氟代亚乙酯(FEC)等;且链状碳酸酯的实例包括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甲丙酯(MPC)等。内酯的实例包括γ-丁内酯(GBL);醚的实例包括二丁基醚、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1,4-二氧杂环己烷、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等。酯的实例包括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丁酯、新戊酸甲酯等。此外,亚砜可以包括二甲亚砜;内酰胺可以包括N-甲基-2-吡咯烷酮(NMP);酮可以包括聚甲基乙烯基酮。此外,可以使用所述有机溶剂的卤素衍生物。所述有机溶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能够用于本发明中的隔膜不限于任何具体的隔膜,但是优选多孔隔膜,其非限制性实例包括多孔聚丙烯、聚乙烯或聚烯烃隔膜。
根据本领域中已知的常规方法,可以获得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例如,通过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插入隔膜并向其中注入电解质,可以获得电池。
本发明二次电池的外形没有特殊限制。所述二次电池可以为使用罐的圆柱形电池、方形电池(prismatic battery)、袋型电池或纽扣型(coin-type)电池。
有益效果
由于本发明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使用当用电解质浸渍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以下的聚合物或低聚物作为壳的成分,所以通过抑制在电池初始充电期间SEI层的形成可以阻止初始容量降低并使电极活性材料的容量最大化。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壳在电池工作温度范围内能够具有足够的弹性,因而不易因电池充电/放电引起的核体积变化而坍塌,从而能够有助于提高电池稳定性。
此外,本发明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特别是具有核-壳结构的金属(准金属)基电极活性材料,能够具有比常规电极活性材料、特别是常规金属(准金属)基电极活性材料稍高的电容量,并能够使在充电/放电期间的气体产生最小化。因此,通过本发明,可获得高容量电池,并解决因使用常规金属(准金属)基电极活性材料而引起的稳定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在实验例2中测得的相对于循环次数的放电容量保持率的图;
图2为显示在实验例2中测得的相对于循环次数的充电/放电效率的图;
图3为显示在实验例3中测得的相对于循环次数的放电容量保持率的图;
图4为显示在实验例3中测得的相对于循环次数的充电/放电效率的图;
图5为显示在实验例4中测得的相对于循环次数的放电容量保持率的图;
图6为显示在实验例4中测得的相对于循环次数的充电/放电效率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说明。然而,下列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且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1-1.制备电极活性材料
将0.1重量份的聚乙二醇甲基醚溶于100重量份的乙醇中,并以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溶液10重量份的量向所述溶液中添加石墨粉,然后搅拌12小时。然后,对混合溶液进行过滤,从而得到核-壳结构电极活性材料,所述电极活性材料包含以约25nm的厚度包覆在石墨粉上的聚乙二醇甲基醚。
1-2.制备电极
将实施例1-1得自于的电极活性材料、SBR(丁苯橡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以96∶2∶2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向其中添加水以制备浆料。将制备的浆料施加至10μm厚的铜箔上,并进行干燥过程,从而得到电极,随后进行辊压。
1-3.制造电池
使用得自于实施例1-2的电极和作为对电极的锂金属薄膜,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插入聚乙烯隔膜,并向其中注入电解质,从而得到二次电池。其中,作为电解质,使用含EC/EMC(按体积比计,碳酸亚乙酯∶碳酸二乙酯(DEC)=1∶2)的1M LiPF6溶液。
比较例1
除了使用含常规石墨粉(未包覆聚乙二醇甲基醚)作为电极活性材料的电极来代替得自于实施例1-2的电极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3中所述相同的方式获得了二次电池。
实验例1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
通过使用DSC(差示扫描量热计)来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利用电解质浸渍用于实施例1-1中的聚乙二醇甲基醚,并以5℃/分钟的速率将温度从-100℃升至150℃,来实施所述测量。本说明书中,作为电解质,使用与实施例1-3中相同的含EC/EMC(按体积比计,碳酸亚乙酯∶碳酸二乙酯(DEC)=1∶2)的1M LiPF6溶液。
结果,聚乙二醇甲基醚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值为-56℃。
实验例2电池性能试验
以0.1C的速率将得自于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各个二次电池充电至5mV并在5mV下充电至0.005C的电流,然后在25℃下以0.1C的速率放电至1V。这种充电/放电进行两次。然后,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以0.5C/0.5C进行充电/放电,并且测量充电/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和充电/放电效率。表1及图1和2显示结果。
表1
Figure GPA00001009406500131
结果,与得自于使用常规阳极活性材料(石墨粉)的比较例1的电池相比,得自于使用本发明核-壳结构阳极活性材料的实施例1的电池,在初始充电/放电循环期间显示了更高的充电/放电效率。然后,在随后的循环期间,得自于实施例1的电池的初始容量和充电/放电效率与得自于比较例1的电池类似(参见图1和2)。
因此,从所述结果能够看出,当使用本发明的核-壳结构阳极活性材料时,在电池初始充电期间抑制SEI层的形成,从而阻止初始容量的降低。此外,确定了壳未阻止锂离子的移动,因而未使电池性能退化。
实施例2
2-1.制备电极活性材料
将0.1重量份的聚乙二醇甲基醚溶于100重量份的乙醇中,并以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溶液10重量份的量向所述溶液中添加Si/石墨复合粒子(直径为20μm),然后搅拌12小时。然后,对混合溶液进行过滤,从而得到核-壳结构Si/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所述Si/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包覆有厚度为约25nm的聚乙二醇甲基醚。
除了使用石墨粉代替Si/石墨复合粒子之外,按照与实施例2-1中所述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核-壳结构石墨基电极活性材料。
2-2.制备电极
将得自于实施例2-1的核-壳结构Si/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核-壳结构石墨基电极活性材料、SBR(丁苯橡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以4.8∶91.2∶2∶2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并向其中添加水以制备浆料。将制备的浆料施加至10μm厚的铜箔上,并进行干燥过程,从而得到电极,随后进行辊压。
2-3.制造电池
使用得自于实施例2-2的电极和作为对电极的锂金属薄膜,在两个电极之间插入聚乙烯隔膜,并向其中注入电解质,从而得到二次电池。其中,作为电解质,使用含EC/EMC(按体积比计,碳酸亚乙酯∶碳酸二乙酯(DEC)=1∶2)的1M LiPF6溶液。
实施例3
除了以相对于100重量份乙醇为0.5重量份的量使用聚乙二醇甲基醚来制备核-壳结构Si/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之外,按照与实施例2中所述相同的方式制造了电极活性材料、电极和二次电池,所述Si/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包覆有厚度为约43nm的聚乙二醇甲基醚。
比较例2
除了在制备电极过程中使用常规的Si/石墨复合粒子作为电极活性材料来代替得自于实施例2-1的核-壳结构Si/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和核-壳结构石墨基电极活性材料之外,按照与实施例2-3中所述相同的方式制造了二次电池。
实验例3电池性能试验
以0.1C的速率将得自于实施例2和3及比较例2的各个二次电池充电至5mV并在5mV下充电至0.005C的电流,然后在25℃下以0.1C的速率放电至1V。这种充电/放电进行两次。然后,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以0.5C/0.5C进行充电/放电。其中,在50个循环之后,测量电池厚度的增加率,并将结果记录在表2中。此外,测量了充电/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和充电/放电效率。表3及图3和4中显示了结果。
表2
  初始电极厚度(μm)   50次循环后的电极厚度(μm)   50次循环后厚度增加率(%)
 实施例2   66   86   26.5
 实施例3   68   80   18.2
 比较例2   62   90   45.6
表3
  第1次充电容量(mAh/g)  第1次放电容量(mAh/g)   第1次充电/放电效率(%)
 实施例2   452.7   414.8   91.3
 实施例3   454.8   415.8   91.5
 比较例2   465.5   419.1   90.1
结果,得自于使用本发明核-壳结构Si/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的实施例2和3的各个电池,与得自于使用常规Si/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的比较例2的电池相比,显示了低约1.7~约2.5倍的电极厚度增加率(参见表2)。此外,得自于实施例2的电池的初始充电/放电效率比得自于比较例2的电池稍高(参见表3)。
因此,从所述结果能够看出,本发明的核-壳结构金属(准金属)阳极活性材料能够显示比常规金属(准金属)电极活性材料高的电容量,同时通过明显降低充电/放电期间的气体产生而提高电池的稳定性。
同时,如图3和4中所示,从循环性能和充电/放电效率的观点来看,本发明的电池(得自于实施例2)显示了与得自于比较例2的电池相似的性能。因此可以确定:引入本发明的核-壳结构电极活性材料(特别是壳)不会引起电池性能的降低。
实施例4
4-1.制备电极活性材料
将0.1重量份的聚乙二醇甲基醚溶于100重量份的乙醇中,并以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溶液10重量份的量向所述溶液中添加SiO/石墨复合粒子(直径为20μm),然后搅拌12小时。然后,对混合溶液进行过滤,从而得到核-壳结构SiO/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所述SiO/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包覆有厚度为约25nm的聚乙二醇甲基醚。
除了使用石墨粉代替SiO/石墨复合粒子之外,按照与实施例4-1中所述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核-壳结构石墨基电极活性材料。
4-2.制备电极
将得自于实施例4-1的核-壳结构SiO/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核-壳结构石墨基电极活性材料、SBR(丁苯橡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以14.6∶82.4∶1.5∶1.5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并向其中添加水以制备浆料。将制备的浆料施加至10μm厚的铜箔上,并进行干燥过程,从而得到电极,随后进行辊压。
4-3.制造电池
除了使用得自于实施例4-2的电极代替得自于实施例2-2的电极之外,按照与实施例2-3中所述相同的方式制造了二次电池。
比较例3
除了在制备电极过程中使用常规的SiO/石墨复合粒子作为电极活性材料代替得自于实施例4-1的核-壳结构SiO/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和核-壳结构石墨基电极活性材料之外,按照与实施例4-3中所述相同的方式制造了二次电池。
实验例4电池性能试验
以0.1C的速率将得自于实施例4和比较例3的各个二次电池充电至5mV并在5mV下充电至0.005C的电流,然后在25℃下以0.1C的速率放电至1.5V。这种充电/放电进行两次。然后,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以0.5C/0.5C进行充电/放电。其中,在50个循环之后,测量电池厚度的增加率,并将结果记录在表4中。此外,测量了充电/放电循环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和充电/放电效率。表5及图5和6显示了结果。
表4
  初始电极厚度(μm)   50次循环后的电极厚度(μm)   50次循环后厚度增加率(%)
 实施例4   65   80   31.1
 比较例3   64   83   41.0
表5
  第1次充电容量(mAh/g)   第1次放电容量(mAh/g)   第1次充电/放电效率(%)
 实施例4   661.5   535.8   81.0
 比较例3   666.8   536.2   80.3
结果,得自于使用本发明核-壳结构SiO/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的实施例4的各个电池,与得自于使用常规SiO/石墨复合电极活性材料的比较例3的电池相比,显示了低约1.3倍的电极厚度增加率(参见表4)。此外,得自于实施例4的电池的初始充电/放电效率比得自于比较例3的电池稍高(参见表5)。
同时,如图5和6中所示,从循环性能和充电/放电效率的观点来看,本发明的电池(得自于实施例4)显示了与得自于比较例3的电池相似的性能。因此,确定了引入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基阳极活性材料如核-壳结构电极活性材料(特别是壳)不会引起电池性能的降低。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其包含:
(a)核,其能够插入和放出锂离子;和
(b)壳,其包含当用电解质浸渍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以下的聚合物或低聚物,
其中所述核的表面由所述壳包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壳(b)包含当用电解质浸渍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以下的聚合物或低聚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壳(b)的聚合物或低聚物包含醚(-O-)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壳(b)包含选自包括如下物质的组的聚合物或低聚物:聚乙二醇、聚环氧乙烷、聚乙二醇甲基醚、聚乙二醇二甲基醚、聚环氧丙烷、聚乙烯、聚丙烯、聚异丁烯和聚偏二氯乙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壳(b)的厚度为0.001μm~1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核(a)选自包括如下物质的组:碳、石油焦炭、活性炭、石墨、碳纤维和金属氧化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核(a)包含:
(i)选自包括如下物质的组的金属或准金属:Si、Al、Sn、Sb、Bi、As、Ge、Pb和Li;
(ii)选自组(i)的金属或准金属的氧化物;
(iii)选自组(i)的至少两种金属或准金属的合金;
(iv)碳材料与选自组(i)的金属或准金属的复合材料;或
(v)碳材料与选自组(i)的金属或准金属的氧化物的复合材料。
8.通过使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电极活性材料制造的电极。
9.包含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的二次电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为阳极。
CN200880100485.4A 2007-07-26 2008-07-25 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 Active CN101803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3451.8A CN102945963B (zh) 2007-07-26 2008-07-25 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75337A KR101064767B1 (ko) 2007-07-26 2007-07-26 코어-쉘 구조의 전극활물질
KR10-2007-0075337 2007-07-26
KR10-2007-0075339 2007-07-26
KR20070075339 2007-07-26
PCT/KR2008/004360 WO2009014399A2 (en) 2007-07-26 2008-07-25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having core-shell structure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3451.8A Division CN102945963B (zh) 2007-07-26 2008-07-25 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3071A true CN101803071A (zh) 2010-08-11
CN101803071B CN101803071B (zh) 2014-09-10

Family

ID=402823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0485.4A Active CN101803071B (zh) 2007-07-26 2008-07-25 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
CN201210333451.8A Active CN102945963B (zh) 2007-07-26 2008-07-25 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3451.8A Active CN102945963B (zh) 2007-07-26 2008-07-25 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632698B2 (zh)
EP (1) EP2183803B1 (zh)
JP (1) JP5558351B2 (zh)
CN (2) CN101803071B (zh)
WO (1) WO2009014399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9528B (zh) * 2011-08-31 2016-07-27 三星Sdi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CN106328382A (zh) * 2016-09-07 2017-01-11 江苏大学 “黄‑壳”结构的碳球/MoS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2508A (zh) * 2017-02-16 2019-11-01 纳米技术仪器公司 制造有受保护的高容量阳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的方法
US11870054B2 (en) 2020-06-30 2024-01-09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incorporating lithium microspher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1186B1 (en) 1996-04-15 2001-04-24 Autoliv Asp, Inc. Self-compensating airbag inflator and method
WO2009014399A2 (en) * 2007-07-26 2009-01-29 Lg Chem, Ltd.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having core-shell structure
US9373838B2 (en) 2009-09-29 2016-06-21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KR101613498B1 (ko) 2009-12-23 2016-04-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양극 활물질, 이를 채용한 양극과 리튬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3249678B (zh) * 2011-03-28 2016-06-15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镍锰复合氢氧化物粒子及其制造方法、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
KR101465490B1 (ko) * 2011-11-30 2014-11-26 주식회사 코캄 안전성과 안정성이 향상된 리튬 이차 전지
JP5660112B2 (ja) * 2012-04-27 2015-01-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US20130344391A1 (en) * 2012-06-18 2013-12-26 Sila Nanotechnologies Inc. Multi-shell structur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for battery active materials with expansion properties
US9923206B2 (en) * 2012-09-10 2018-03-20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Encapsulated phthalocyanine particles, high-capacity cathode containing these particles, and rechargeable lithium cell containing such a cathode
JP2014103052A (ja) * 2012-11-22 2014-06-05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TWI520422B (zh) 2012-11-26 2016-02-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鋰電池電極粉體與鋰電池極板
KR101749508B1 (ko) 2013-03-18 2017-06-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극 활물질, 이를 포함한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극 및 이를 구비한 리튬 이차 전지
US10217983B2 (en) 2013-07-26 2019-02-26 Lg Chem, Ltd. Cross-linked compound particle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US11283066B2 (en) * 2014-03-12 2022-03-22 Sany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oated negative-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use in lithium-ion battery, slurry for use in lithium-ion battery, negative electrode for use in lithium-ion battery, lithium-ion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ated negative-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for use in lithium-ion battery
KR101601415B1 (ko) * 2014-05-08 2016-03-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코어-쉘 구조의 황 입자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DE102014222531A1 (de) * 2014-11-05 2016-05-12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de für eine Batteriezelle und Batteriezelle
JP6522326B2 (ja) * 2014-12-10 2019-05-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黒鉛粒子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負極ならびに蓄電装置
JP2016186914A (ja) * 2015-03-27 2016-10-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電池負極用複合黒鉛粒子、非水系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KR102475886B1 (ko) * 2015-06-25 2022-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리튬금속전지용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금속전지
GB2544495B (en) * 2015-11-17 2018-12-05 Nexeon Ltd Surface modified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material
KR101796240B1 (ko) * 2015-12-24 2017-11-09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JP6172309B1 (ja) * 2016-02-12 2017-08-02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6058204A (zh) * 2016-07-29 2016-10-26 菏泽学院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50170A (zh) * 2016-10-25 2017-02-22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高质量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US10930971B2 (en) 2018-02-27 2021-02-23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Solid-state battery with polymer electrode structure
JP7044883B2 (ja) 2018-07-27 2022-03-30 エルジー エナジー ソリュー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電極保護層用高分子及びこれを適用した二次電池
US20210351409A1 (en) * 2020-05-07 2021-11-11 Global Graphene Group, Inc. Conducting polymer network-protected phosphorus anod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or sodium-ion batter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8496A (en) * 1987-03-13 1989-02-28 Mhb Joint Venture Electrode construction for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cal cell
US5219680A (en) 1991-07-29 1993-06-15 Ultracell Incorporated Lithium rocking-chair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electrode therefor
JP2949180B2 (ja) * 1992-03-24 1999-09-13 工業技術院長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
JP3544419B2 (ja) * 1996-01-17 2004-07-21 花王株式会社 計量器を内蔵する容器入り粒状洗剤
JP3702318B2 (ja) 1996-02-09 2005-10-05 日本電池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電池用電極及びその電極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電池
JP3484974B2 (ja) * 1997-07-04 2004-01-06 ダイソー株式会社 新規なリチウムポリマー電池
JP4187347B2 (ja) * 1998-04-02 2008-11-26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US6235427B1 (en) * 1998-05-13 2001-05-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y containing silicic material
KR100315232B1 (ko) 1999-02-24 2001-11-26 김순택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0299108A (ja) * 1999-04-14 2000-10-24 Sony Corp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2001176498A (ja) * 1999-12-17 2001-06-29 Kansai Research Institute 複合電極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水系二次電池
JP2001223031A (ja) * 2000-02-09 2001-08-17 Ngk Insulators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5070657B2 (ja) * 2001-02-13 2012-1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負極の製造方法
JP2003012311A (ja) * 2001-06-29 2003-01-15 Kawasaki Steel Corp 高分子被覆炭素材料の製造方法、負極材料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65090C (zh) 2001-07-28 2004-09-01 潘杰民 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US6878487B2 (en) * 2001-09-05 2005-04-12 Samsung Sdi, Co., Ltd. Active material for battery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same
EP1313158A3 (en) 2001-11-20 2004-09-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d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electrode comprising said electrode material,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having said electrode ,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2003217594A (ja) * 2002-01-18 2003-07-31 Nissan Motor Co Ltd イオン電池用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18244B2 (ja) * 2002-01-31 2009-02-0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電極用スラリー組成物、二次電池電極および二次電池
JP2004119067A (ja) * 2002-09-24 2004-04-15 Sony Corp 非水電解質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597783A2 (en) 2003-02-19 2005-11-23 Phoenix Innovations, Inc. An improved lithium battery electrode
CN1278436C (zh) * 2003-06-20 2006-10-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US7566479B2 (en) * 2003-06-23 2009-07-28 Lg Chem, Ltd.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surface-modified materials
CN100440589C (zh) 2003-11-05 2008-12-03 株式会社Lg化学 官能聚合物膜涂布的电极和使用该电极的电化学器件
TWI258238B (en) * 2003-11-05 2006-07-11 Lg Chemical Ltd Functional polymer film-coated electrode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918727A (zh) 2004-02-07 2007-02-2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有机/无机复合多孔层涂覆的电极以及包括该电极的电化学装置
JP2005347048A (ja) * 2004-06-02 2005-12-15 Nissan Motor Co Ltd 架橋高分子電解質を用いた電池
CN100367543C (zh) * 2004-08-17 2008-02-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材料、负极结构体及锂二次电池
JP4292125B2 (ja) 2004-08-27 2009-07-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ルカリ蓄電池用正極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CN1790799A (zh) 2004-12-14 2006-06-2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及制备无定形碳包覆正极材料的方法
US7879489B2 (en) 2005-01-26 2011-02-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KR20070016431A (ko) 2005-08-03 2007-02-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활물질,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갖는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0759556B1 (ko) 2005-10-17 2007-09-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음극 활물질,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채용한 음극과 리튬전지
KR100663182B1 (ko) 2006-06-05 2007-01-05 주식회사 소디프신소재 고에너지밀도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WO2009014399A2 (en) * 2007-07-26 2009-01-29 Lg Chem, Ltd.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having core-shell structure
US8440351B2 (en) * 2008-11-28 2013-05-14 Samsung Sdi Co., Ltd. Posi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same
JP2010245050A (ja) * 2010-06-30 2010-10-28 Panasonic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5614307B2 (ja) * 2011-01-26 2014-10-2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13004215A (ja) * 2011-06-14 2013-01-07 Hitachi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9528B (zh) * 2011-08-31 2016-07-27 三星Sdi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CN106328382A (zh) * 2016-09-07 2017-01-11 江苏大学 “黄‑壳”结构的碳球/MoS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28382B (zh) * 2016-09-07 2018-10-09 江苏大学 “黄-壳”结构的碳球/MoS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2508A (zh) * 2017-02-16 2019-11-01 纳米技术仪器公司 制造有受保护的高容量阳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的方法
CN110402508B (zh) * 2017-02-16 2022-12-23 纳米技术仪器公司 制造有受保护的高容量阳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的方法
US11870054B2 (en) 2020-06-30 2024-01-09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incorporating lithium microsphe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58351B2 (ja) 2014-07-23
EP2183803B1 (en) 2015-04-29
US20140099546A1 (en) 2014-04-10
US20110129729A1 (en) 2011-06-02
EP2183803A4 (en) 2013-05-29
WO2009014399A3 (en) 2009-03-19
CN102945963A (zh) 2013-02-27
US8632698B2 (en) 2014-01-21
JP2010534910A (ja) 2010-11-11
CN101803071B (zh) 2014-09-10
US9349497B2 (en) 2016-05-24
CN102945963B (zh) 2016-08-10
EP2183803A2 (en) 2010-05-12
WO2009014399A2 (en) 200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3071B (zh) 具有核-壳结构的电极活性材料
KR101117623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및 상기 양극을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02195085B (zh) 可再充电锂电池用电解质溶液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CN101517814B (zh) 非水性电解质以及包含该电解质的电化学装置
JP5731276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KR101223628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03378371A (zh)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可再充电锂电池
KR20150100406A (ko) 양극 활물질,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및 이를 채용한 리튬 이차 전지
US10637060B2 (en) Negative electrod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and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including same
CN101682079A (zh) 非水电解质和含有该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
US8304118B2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356491A (zh) 二次电池用电极粘合剂和使用其的二次电池
US20110059372A1 (en) Positive electrode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N108281645A (zh) 锂二次电池
KR20150021409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음극 및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1666796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RU2307430C1 (ru) Литиевая ионная батарея, имеющая улучшенные свойства хранения при высокой температуре
CN101331642A (zh) 非水性电解液及包含其的二次电池
CN110061189A (zh) 锂二次电池
JPH10208777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1264927A (zh) 非水电解液电池
JP2015162304A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
CN115312879A (zh) 水系电解液和电池
JP2008091259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0378012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조성물 및 이 조성물을이용하여 제조된 리튬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6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